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2024-12-10

专业学生管理论文(13篇)

1.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一

财务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当年正式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方向:该专业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和金融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金融管理人才。学生应系统掌握现代财务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掌握金融、证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财务金融管理的动

态和发展,能胜任工商和金融企业的专业工作。

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概论、公司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学、国际财务管理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经济法、税法、资产评估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设置: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初始化的设置、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2]培养途径及手段

(一)培养途径

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调查、专业模拟实践、毕业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

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组织现场实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一)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三至七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63 学分。其中必修课111学分,选修课27学分,集中实践教学2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二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 通过查找相关专业认同的文献资料和初步访谈, 结合研究需要, 从专业的认识、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制作《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 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7份, 回收137份, 回收率100%。另外, 除了问卷调查法之外, 还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结构化访谈, 深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

在分析方法上,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全部问卷资料在整理好之后统一进行编码, 采用5级积分方式, 1表示完全不符合, 2表示基本不符合, 3表示说不清楚, 4表示比较符合, 5表示完全符合, 因此, 3表示中等强度的观测值。得分越高, 则说明专业认同度越高。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见表1)

通过表1, 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中, 年级分配存在不均的情况, 其中大一学生人数最多, 占一半以上 (56.9%) , 这和专业招生规模有关。在性别分布上, 女生占大部分, 占据比例为64.2%, 男生仅占35.8%, 男女生比例差别较大。生源地农村和城市 (镇) 比例相当, 比较均衡。

在专业选择因素上, 可以看出, 近一半的人属于调剂专业, 仅有35.8%的学生属于自主选择, 比例相对较低, 其他19.7%的学生是父母或者他人的意愿。

(二)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分析

1.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情况

本研究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来探讨该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状况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均分为3.1507, 标准差为0.59611, 这说明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整体状况趋于一般。其中三个维度的均值分别为3.3528、3.0314、3.0679, 可见专业认知度均值最高为3.3528, 说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专业情感认同最低为2.9788, 专业行为也不乐观, 均值为3.0679。这充分说明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上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专业认知不充分, 情感不足, 专业学习行为欠缺。

2.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各维度调查结果分析

(1) 专业认知状况分析。根据表3可以看出, 在对于“我总体上了解所学的专业”这个问题的回答上, 仅有50.4%和8%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 21.9%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 还有16.8%和2.9%的学生表示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说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在专业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其他几个方面的平均得分也是稍高于中间值, 所以, 从整体上看,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一般。

(2) 专业情感认同状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 从专业情感认同各指标比较看, “我从未产生换专业的想法”得分最低, 为2.72, 通过对该项问题的频次分析得知, 46%的学生有过换专业的想法, 还有20.4%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有无换专业的想法。其他各项指标得分也比较低, 基本上都趋于中间值3, 这说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情感认同度较低, 缺乏对专业的感情。

(3) 专业行为认同状况分析。根据表5可以看出, 在专业行为各指标上的得分也是靠近中间值3, 其中“我把很多时间都用在所学专业上”这项得分最低, 说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少, 学习动力不足。

3. 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同度差异分析

一般情况下, 良性的专业认同发展应该随着学习时间的深入而逐渐的提高。通过比较不同年级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见表6) , 不难发现, 在专业认知上, 大三学生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这说明随着学习专业时间的推移, 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也在增加, 大三学生通过近三年的学习, 对专业自然较大一、大二学生高, 但是在专业情感上, 随着年级的提高, 呈现降低的趋势, 这说明不少学生在入学初的时候的对专业持比较认可的态度, 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 对自己专业越来越没有感情, 也就是说,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中出现了“越了解自己的专业越不认同自己专业”的现象, 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同时也应该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4. 不同性别学生专业认同度差异分析

如表7所示, 男女生在专业认同度上存在差异,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女生的专业认同度总体上高于男生, 这和我们目前实际情况也比较一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自开始招生以来, 女生人数就比男生多, 本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不仅如此, 根据目前情况, 该专业女生在日常专业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较男生有更好的表现。

5. 不同专业选择因素专业认同度差异分析

一般来说, 学生填报志愿的主观意愿将会影响其对专业的认同状况, 这在统计结果中也有验证, 根据表8所示, 自主选择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总体上比调剂专业和父母或他人意愿情况下选择此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但是在专业认同的子维度专业认知方面, 则不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与我们的一般经验不符合, 为此, 笔者与部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得知部分学生在填报专业时并不了解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和调剂专业及父母或者他人意愿才选择此专业的学生并无差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整个社会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认知程度较低, 这需要在招生时加强宣传的力度。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 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整体较低, 专业认同总均分只有3.1507, 基本上是处于模糊说不清楚的状态。第二, 在专业认同三个维度上, 专业认知得分最高, 基本达到一般以上认同水平, 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均为中间水平, 这说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还处于较低层次。第三,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选择因素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在在专业认同上存在差异, 在年级因素上, 存在越了解专业, 越对专业没有情感的倾向;在性别因素上, 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高;在专业选择因素上, 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比调剂专业和父母或他人意愿才选择此专业的专业认同度高。针对以上调查结果,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一) 加强招生宣传, 提高专业社会认知度

加强招生宣传, 在招生时把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说明, 以便学生及社会能够加强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认知, 从而提高就读该专业时的专业认同度。

(二) 优化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程课程体系:第一, 深入调研, 依据社会需求开设课程, 使课程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及具有地方特色。第二, 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 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第三, 增加部分拓展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设一些心理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交际与沟通、活动策划等相关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要求教师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目前本专业具有多年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少, 因此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加入教学团队中, 尤其是核心课程要实现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模式, 实现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教师与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本专业已有教师的顶岗实践, 鼓励教师去行业一线顶岗实习,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四)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依据调查得知, 和的学生认为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认为目前本专业教育教学条件一般或比较差, 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办学条件比较好, 这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比较薄弱, 需要学校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功能加强实践办学条件。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室时, 还要注意提高其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利用院内或系内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 补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摘要: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考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 并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频率和均值分析, 深入探讨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以供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院校参考。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专业认同,状况

参考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 2009.

[2]王玉龙, 胡海伦.我校教育技术学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

[3]贾文文.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的初步修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 (1) .

3.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70-03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1]。至2009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或相关专业的院校89所[2],本科生数量已超过4万人,约占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数量的22.3%。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已成为全国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为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责。

魏小安、厉新建指出,我国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师资队伍水平欠缺等问题[3],而我国独立学院是自1999年开始兴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产物,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依托与历史的积淀,这些问题在独立学院中更加显著,并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培养,从而影响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罗志慧[4]、赵萍[5]、鲍富元[6]等学者已经意识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纷纷就独立学院如何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建议。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的角度去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所在,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尚未有针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度进行研究,本文拟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问卷调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知,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提高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一、调研过程

专业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本文问卷采用董倩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结构[7],调研学生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外界行业的客观认知,共14个问题。其中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主要调研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外部环境认知主要调研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看法及对未来择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问题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要求学生按照1—5级给每个指标打分,1为非常不好,5为非常好。

为深入了解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情况,笔者于2009年至2012年对某校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时进行跟踪调查,选择高年级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后对专业具有较深入的理解。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8%。

在195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为31.8:68.2,其中56.9的学生来自于城市,43.1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位于3000至10000元之间,60%以上的学生是广东生源。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分析

(一)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知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体系持不好意见的数量最大,有27人,占总数的15%,且没有学生对课程体系完全满意,均值得分最低,仅为3.05,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意见颇大。由于专业包括会展、酒店、旅行社等多个行业的课程,很多学生评价杂而不精,专业课程只能点到为止,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无法开设或学分过少,这使课程体系无法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

相对而言,学生对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安排认可度比课程结构体系满意度稍好,有6位学生完全认可实践安排,均值为3.31。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特点来看,在教学体系中安排各种层次的实践,如认知实习、课内实践、专业实践等,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独立学院的特色,但在实践课程的开展方面,由于缺乏实践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设施设备,大部分课程的课内实践只是象征性的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缺乏深层次的调研和实践,其效果一般。

(二)学生对师资及教学质量的认知

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当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如学院的6名专业教师中,仅有1名副教授,其余4位为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表现出专业教师数量少、高职称人才缺乏、行业经验缺乏等问题。学生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感受深刻,超过50%的学生认为师资队伍结构一般,有21位学生认为不好,均值为3.29。

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反映在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指导方面,在调研中学生反映出某些教师在上课中存在由对专业了解不透原因导致的照本宣科、讲解枯燥和互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评价中,超过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指导一般,其中专业素养的指导能力相对更差。在访谈中学生曾经就某些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获得质的飞跃,学生只能面对现实,这与学生所期望的大学专业教学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对旅游行业不断认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旅游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调查发现,很多高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在旅行社(主要为导游)、酒店(高星级酒店宴会服务、客房服务等)实践实习对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对行业当前的工作强度大、一线员工工资普遍偏低等社会现实产生较大抵触情绪。从调研情况来看,约12.3%的学生认为旅游行业的工资和福利不尽如人意;28.2%的学生难以接受旅游行业繁重的基层工作;21%的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均值都在3及以下,这说明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与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选择旅游行业的比例一般仅在10%—20%之间的数据基本吻合。总体看来,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中,已经否定旅游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专业的兴趣以及认同度。

在具体访谈中,发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时,普遍感到就业前景茫然,询问他们想做什么时,除少量学生将要考研之外,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定位,但跨专业意向明显,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旅游行业。专业开展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选择。

(四)学生对专业兴趣及自身专业素养的认知

专业兴趣是学生对专业教育及内外部环境的个人心理倾向,专业素养是专业教育以及学生自我实践和学习后形成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专业兴趣浓厚、专业素养高的学是最理想的结果。从调研情况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出现较大的分歧,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近40%的学生对专业保持较好的兴趣,但仍有15%左右的学生兴趣不大。专业素养同样分歧较大,均值为3.15,32%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个人能力、世界观等得到较大提高,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素养一般,个人的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

三、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教育不可能以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设置与开展,但基本反映出当前独立学院办学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前景不明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理清专业定位,确立适合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首先应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我国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位于二本和高职之间,其定位本身较为尴尬。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定位通常直接复制于依托校院,或与普通二本院校一致,受到本身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能力的限制,无法培养出与之相同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学生。从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评价普遍不高、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二者均值均在3分左右,这与人才培养定位息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使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层次方面无法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相竞争,在餐饮服务、导游等岗位又比高职高专高职学生缺乏实干精神,促使其逃离旅游行业。

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应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定位。从当前一本、二本院校及高职较为认可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应该在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才与基层管理人员之间,致力于培养中高层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可以将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旅游专业素养、较强的旅游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旅游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此和二本及重点院校的高级人才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人才相区别,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凸显特色,突出方向

从我国旅游管理开展情况来看,众多学校是因其优势专业拓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语言为依托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突出语言特色。独立学院由于缺乏特色专业的支撑,若在课程设置中一味去模仿或照搬某些一本、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繁杂,课程体系成为一个大杂烩,无法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个性与特点。

独立学院虽然没有历史的积淀,但可以灵活就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及变化,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调整课程体系,按照市场需求突出方向。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国内高端休闲度假的兴起所导致的高端休闲度假场所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高尔夫管理、温泉度假管理、连锁餐饮集团管理、食品烹饪等专业方向,突出市场特色;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置专业基本能力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在基本能力模块中增加语言训练与语言技巧、应用文写作及行业操作技能等课程,在核心能力模块中加强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基础课程的设置;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中,应突出应用性特点,以专业认知实践、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社会调研实践等合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应该转变招聘退休教师或邀请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高职称教师授课的思路,积极面对年轻研究生担当专业讲授主力的现实,并将主要精力用在年轻教师的培养方面。首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或国外相关院校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修养;再次,鼓励年轻专业老师考取博士学位,为他们的在读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最后,提供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经费,以扩大他们的视野。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采用导向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主要授课手段的方式[8],辅以情景式教育模式、任务型教育等手段;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专业教师可以加强个人的对外交流,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实践资源,如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学生代岗实践等;三是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导游大赛、会展策划比赛、酒店操作技能大赛等,以比赛项目带动教学的开展。

(四)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或刚毕业的学生需从基层做起,并逐步获得提升机会,同时,基层服务工作体力与劳力兼备,需要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应该就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沟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特点与就业情况,使之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态度和就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开设职业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现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行业的岗位进行贯穿讲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洞察力和自我评估能力,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旅游行业的际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鲍富元.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

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5]赵萍.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考

[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8).

[3]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旅游学刊,2006,(S1).

[4]罗志慧.关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学改革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6][7]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大连:辽宁师

范大学,2010.

[8]杨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

4.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四

您好,这是一份旨在研究专业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的影响调查问卷,感谢您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调查,谢谢合作。并祝您事事顺心,学业有成!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家庭位于

A.农村

B.城市

3.您实习的单位是

A.酒店

B.旅行社

C.旅游职业学校

D.其他

4.您参加实习的组织形式是

A.学校或院系的统一安排

B.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结合C.学生自主实习

5.实习前您更倾向于哪种抉择

A.直接就业

B.考研

C.两手准备

D.其他途径

6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您实习的工作帮助大吗

A.很大,可以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B.不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用不上

C.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实习工作帮助不大

7.实习后您的择业倾向有无改变

A.改变很大

B没有改变

C有些改变

若您此题的回答是B请转第9题

8.您择业倾向的哪些方面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实习您认为从事旅游业,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请选两项最重要的)

A.能吃苦耐劳,忍受委屈和不公

B.敢于大胆创新,打破常规

C.具有竞争意识有长远眼光,不为暂时的辛苦迷惑

D.良好社交能力

E.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F.对旅游业的热爱

10.通过专业实习您对旅游业有了一些了解,毕业后您会从事旅游行业吗

A.会,毕业后直接到旅游业工作

B.会,研究生毕业后会从事旅游业相关专业

5.管理类专业包括哪些什么专业最好 篇五

和其他管理类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几乎每个专业的课程,工商管理的学生都要学一点。可以说是“面面通”。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2、人力资源管理

这可以说是近些年很热门的.专业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考公务员,反而更愿意进入企业工作。而这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适合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才谈何发展,谈何进步,所以企业还是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HR,但高素质人才还是比较缺乏。

3、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院校这两个专业的基础专业设置是一样的,这两个专业都与企业的资金流动相关。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

4、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6.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六

对高职教育而言,专业是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所具备的技能,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符合从事某种职业的操作技能和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和“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等。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文秘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方结合、三个平台、四个系统”进行教学安排,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个中心”,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两方结合”,即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三个平台”,即建立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平台;“四个系统”,即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系统、模拟情境系统、社会实践系统及生产实习系统等。在教学中,以“四个系统”为抓手,“三个平台”为保障,“两方结合”是教学的基础,最终的目标就是切实提高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化

结合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研究把关,保证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为全面落实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一方面,教材体系在理论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与秘书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改变过去文秘专业课程设置零乱、内容重复的缺陷。整合后形成六个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中英文语言课程模块、信息收集与处理课程模块、组织协调公关课程模块、秘书实务课程模块、商务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岗位认识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职业;二是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训练阶段,通过校内实训进行模拟训练;三是产学结合进行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践锻炼。

为加强文秘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单项任务实训。单项任务实训就是为某个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单项实训教学内容,如上机文书写作实训,每个文种作为一个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用准确的格式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训练。文秘专业开设了九个模块的综合实训项目,分别是文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课堂实训,强调“教、学、做”为一体

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课堂实训,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强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堂实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某些秘书工作技能,一般是与理论课的配比实训。这种实训任务单一,工具较单一,设备条件限制少,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只要提供任务并提出完成要求,学生则按照要求拿出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成果。在课堂实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讲解。准确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调

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形成技能的方法。为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第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时间分配不同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内容完整性的不同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的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等。第三、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训练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训练者个人自身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训练者以外的人给予的反馈。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开展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进行反复训练之后,就可以使技能熟练定型。

3推进技能评估改革,激发实践兴趣

文秘专业技能评估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水平,要强化实际操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如果考核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于侧重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速记基础等应灵活采取实践操作和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文秘职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考核以实训的训练模块为基础评定成绩,让学生明确成绩与每一个训练模块的表现直接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训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技能。

(二)开展模拟情境实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7.如何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篇七

笔者认为, 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应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传播法律精神

1.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中国, 传播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专业的学生只有具有了这种精神, 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我们的国家也才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取得进步。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建设可以通过加快立法进程在短时间内完成, 但一个国家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却需要很长时间。众所周知,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往往是由民众的法律意识决定的, 而不是法律制度。向法律专业学生传播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 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并通过他们向一般民众传播这种精神, 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法律意识水平。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法律制度的规定时要深入分析, 讲清楚法律规定背后蕴涵的法律精神, 不能只对法律规定作简单的介绍, 因为学生理解法律规定比记住法律规定本身更重要。

2. 注意传播现代法治意识

现代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就是普通民众是国家的主人, 民众通过共同制定法律的形式来治理国家, 国家以工作人员负责把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律付诸实施。所以,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关键是制定出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律, 并使制定的法律真正得以实施。基于此, 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将现代法治意识贯穿于整个法律制度的讲解过程中, 并以现代法治意识作为理解和讲授法律规定的基础, 而不是以专制等意识作为理解法律规定的根基。例如, 要向学生讲解“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项对于民众即是自由、对于国家机关即是禁止”等法治精神。

3. 注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现代法律既然是人们共同制定的、为保护人们的共同利益而设立的行为规范, 就应该得到人们的遵守。规则意识是现代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学习和研究人们行为规范的法律专业学生, 更应该具备规则意识。另外,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除了理论上的讲解, 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例如, 教师要告诉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规则和标准, 并询问学生对此标准和规则是否有意见, 在大多数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就应该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和规则执行。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要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二、引导学生明白法律的局限性

1.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界限

刚接触法律的人往往认为法律能解决所有社会矛盾。实际上, 法律有自身的局限性, 对一些社会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很多事情法律无法规范。法律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纪律、道德、教规、思想教育等社会调整方法。法律通常只能有效地控制公开的、外显的社会行为, 而很难控制个人隐秘的行为, 更无法控制人们的思想。那些试图控制人们私生活和思想的法律, 如控制人们婚外性行为的法律或者强制人们信仰某一思想的法律, 从来就没有取得过真正的成功。

(2) 法律规范本身有很多疏漏。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没有任何疏漏的法律, 这就使得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社会关系没有被规范, 而法律也无法对其进行调整。

(3) 社会不断发展。法律是相对稳定的、静止的, 社会生活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法律规定落后于社会生活的情况经常出现, 因此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是暂时无法运用法律来调整的。

讲解清楚法律的界限, 就能避免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进行无谓的尝试。

2. 使学生了解现实因素的限制

不可否认, 近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进入法治社会。

(1) 由于一些法律规定脱离社会现实, 因此, 在基层按照法律规定对一些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未必比按照习惯调整更有效、更公平。如果强行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整, 就只会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并从根本上违背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

(2) 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时候, 法律只能在权力挤占下的有限空间运行, 而这种现象只能慢慢改变。

使学生明白中国的法治现实, 能防止学生在进入社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后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从而使法律专业毕业生能够为此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为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积蓄能量。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 随着批判性思维运动在美国的兴起, 批判性思维课程率先在美国继而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大学课堂。进入21世纪以来, 批判性思维教育更是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他们主张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

法律人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上, 批判性思维就是法律人的主要思维形式, 法律人需要借助概念、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处理复杂的事务, 并且发现推理中的漏洞, 批判性思维恰恰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多时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告诉学生, 课本和教师的讲解都可能有错误, 并培养学生发现课本和教师讲解错误的能力。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课堂上, 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以说理式批评教育为主, 允许学生辩解。总之, 教师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将来做法律人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和“入乡随俗”的能力

所谓“法言法语”, 就是交流时使用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往往有自己准确、固定的含义, 这样交流起来能够避免歧义, 使得用语准确、逻辑严密。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法律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对法律的学习、训练, 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法律上的概念和术语进行交流。一个法律人“法言法语”水平的高低, 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所受到的法律专业训练水平的高低。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同法律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交流时, 要提倡使用“法言法语”, 就是所谓面对“内行”不要说“外行话”, 否则, 交流起来就会出现用语不准、歧义、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因此, 法律专业学生应该刻苦学习法律知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法言法语”水平, 以使自己毕业后能够直接与其他法律人交流, 顺利地处理法律事务。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用“法言法语”授课, 以培养学生运用“法言法语”的习惯。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 教师还要使法律专业学生学会“入乡随俗”。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工作, 处理法律事务时常常面对一些普通民众, 这就需要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法律术语。因此,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8.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环境专业 专业兴趣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8-02

专业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只有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兴趣,他才会持之以恒地去接触专业、探求专业知识。反之,一个人所学并非自己所感兴趣的,他就不容易获得成功,也体会不到乐趣;久而久之,其对所学专业就会更加缺乏兴趣。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次调查共向各年级环境专业学生发出100份问卷,回收100份。调查表明,仅43%的环境专业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如图1所示),可见大学校园中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和学习热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学分,得过且过,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很有必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1 缺乏专业兴趣的原因调查及分析(图2)

1.1 高考调剂,无奈之选

调查表明,9%的环境专业学生选择由于目前就读的专业并非其高考第一志愿或并非其所想学的专业,由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带有一丝委屈,甚至出现消极对待情绪。

1.2 就业前途迷茫,对专业前景悲观

调查表明,45%的学生对环境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满意,或者感觉悲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是“冷门专业”,不管专业课学的好还是学的坏,最终环境专业的学生找工作还是不好找。也有些学生认为就是能顺利找到工作,环境专业对应的也都是苦活、累活、脏活(比如:处理废水、垃圾等),社会地位比较低。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务实取向,他们最崇拜的职业并不是最想从事的职业,他们最崇拜的人是科学家,而最愿意成为的是企业家。有些学生除了听一些自己有直接兴趣的课程之外,其他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考英语、电脑等实用性的证书上。

1.3 学习目标迷茫,动力不足

57%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大学的学习为了什么,许多人很茫然。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然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压力骤减,不少人都将顺利拿到一张大学文凭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这其中有些家长和社会风气起到了不良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告诉学生只要能混一个大学文凭,找工作的事由父母帮忙搞定,结果就是这部分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开始4年的混文凭生活。不良的社会风气熏染使得部分学生相信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比专业素质的培养来的更重要,由此整日忙于各种社团工作,荒废学业。

1.4 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乏味,课堂缺乏吸引力

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特别是专业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其本身也不容易吸引学生。调查表明,2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缺乏吸引力。此外,高校的教师评价体制以科研论英雄,对教师不重视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看重的是论文的数量、质量;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无关紧要。因此,导致部分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实验室”,而对于“教室工作”则抱着应付态度。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

1.5 其他

如有的同学提出,不喜欢环境专业的原因是认为环境专业经常需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认为学环境专业会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环境专业课,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实验课和实习课比较排斥。

2 培养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图3)

2.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端正思想

调查显示,15%的受调查学生认同应在大学入学初期就举行相关座谈会,老师在座谈的轻松氛围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升新生的专业兴趣。大一新生刚升入大学,根本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所以严格意义上新生没有充分的理由说自己对本专业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因此,建议新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环境专业,如入学初期就采取以专业导论课为主线的兴趣引导,使环境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及社会意义等,培养新生对环境专业的感情和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环境专业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朝阳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环境安全问题逐步从局部性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环境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培养正确的专业观与职业观

调查表明,35%的学生认同职业观的正确培养有利于提高专业兴趣。正确的人生观与未来规划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与动力源泉。关于在专业上的发展,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要把专业当作职业,不要认为学习的专业就固定了一生的道路。现在由于社会的功利气氛以及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不正确的未来规划,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由于没能够进入与自己向往的职业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比较消沉,学习态度消极,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否合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规划或者帮助他们了解从现在的专业如何能够进入这个职业。

2.3 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有目标则不偏,学习目标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目的明确,求知需要就迫切,学习兴趣就随之强烈。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讲清学习本课程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避免学生处在不知其义、不知所用的盲目状态。学生一旦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据了解,如果学生对某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能明确地说出自已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2.4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重视教学方式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融洽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平等互助,和谐共进的课题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探索性、激发性的环境,合理促进其专业好奇心与探知欲。对一个专业或者一门课程喜欢与否,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为了使交往顺利地进行,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生谈理想、谈学习,不断交换意见。在融洽的交往中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易于学生接受。用这个方法,不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的印象深刻,终身不忘。通过这种交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潜移默化地随之而升。此外,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刺激源。教师应结合教材,向学生讲授一些对他们能够起到启迪作用、能够开阔视野的知识。丰富的教材内容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使学生惊叹世界的辽阔,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因而会为每节课的新知识所吸引。教材内容还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科学知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体验工作环境,明晰专业要求

6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学院应积极联系相关环境企业,搭建课外实训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明晰专业要求,实现现场锻炼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其动手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训平台摸索、探究。此外,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自行改良或研发新型工艺,教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

2.6 邀请环境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

毕业生的工作现状汇报对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来说更有说服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及就业的认识,加强学科认同感,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规划,避免学生建立极端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邀请毕业学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并分析学习和求职过程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在校生来说少了说教,多了说服力。25%的学生认为此措施有利于提高专业兴趣。

参考文献

[1] 余燕平,王安定,沈文丽,等.地方高校本科生专业兴趣的现状及引导措施[J].教学研究,2012,35(1):39-41.

[2] 徐冉,李风亭.谈同济大学环境专业的全英语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0):86-87.

[3] 徐寿军,范富,张庆国,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492-494.

9.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简历 篇九

姓 名: YJBYS

目前所在: 南海区 年 龄: 23

户口所在: 佛山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3 cm 体 重: 55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人事专员/助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南海区,天河区,花都区

工作经历

南海区中泰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10-08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质检实习生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检查各种月饼盒制作的质量,并督促生产工完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离职原因: 回校

佛山市南海区美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0-01 ~ 2010-0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装配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时尚娃娃芭比、费雪、风火轮、火柴盒、美国女孩等一系列的益智类玩具的装配

主要负责各类玩具的包装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 起止年月:-09 ~ 2011-09

担任职位: 迎新生志愿者指引员

工作描述: 主要帮助2011届新生的道路指引工作以及简单介绍我们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行政管理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适合做文职类工作;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踏实肯干,虚心好学,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能较快的适应环境并不断总结经验。

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熟练;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

个人自传

我是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09级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方向)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开学不久,通过学生会面试,成为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实践部的一名干事,在这两年的学生会工作,我服从部长的安排,努力完成部门内的工作,如协助各部门共同完成系内演出晚会,活动现场的布置工作,参与“雷锋活动日”的策划与会场布置等。学生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却享受其中,获益匪浅。我的眼界不断开阔,知识层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做事情更加有条理性,考虑事情更加的周全,不再只单纯的看事情表面的发展态势,会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参与学生会工作给与我一个锻炼胆量,增强自信的好机会,现在的我不再是那样的胆小,怕事。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的社会实践工作,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10月担任从化温泉镇第六届人口普查指导员一职,主要负责对温泉镇内各村的普查工作提供指导,并对人口普查信息进行校对,修改并整理资料,以一颗责任心与耐心高质量完成工作。在这两个月的工作间,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协作,高效完成任务,同时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

完成学业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所以我每年都拿奖学金。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作业外,我喜欢在图书馆看书,大学比高中更加自由,自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我喜欢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类书籍,自我增值,看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锻炼我的耐力,更加心平气和去面对生活的点滴。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我爱动,爱笑,爱跳,每周都坚持至少两天的体育锻炼,这样我才有更加充沛的经历面对生活各类挑战。

我有刻苦耐劳,脚踏实地,永不言败的精神,我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XXX@yjbys.com

10.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简历 篇十

男 25岁 辽宁人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3-5年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大连 - 不限

求职意向:行政专员/助理

条理性强

工作经验

(工作了2年1个月,做了1份工作)

大连福佳集团

工作时间:3月 至 4月[2年1个月]

职位名称:物业管理

工作内容:一、客服主管的工作:

1、在物业经理的领导下,具体施行管理、监督、收费、协调服务的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2、负责管区业主入住手续的办理,按规定规范建档,做到记录清楚、完整、产权明确,查找方便。

3、负责整个小区管理区域清洁、绿化、保安维修等工作的监督工作,负责接待及处理维修事项,并定期回访。

4、巡视小区内的各项情况,协助经理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并作出详细记录,落实责任人,迅速整改。

5、小区租赁业务的管理及推广及物业对外的联系工作(包括小区内业余活动的组织、小区多种经营业务的对外招商等。)

二、行政类工作

1、物业员工考勤的记录。

2、新入职物管员岗前培训及岗位每月物管员技能培训实操培训。

3、物业的期权、及绩效的核算。

教育经历

7月毕业 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

自我描述

11.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民办艺术学校专业素质

目前在我国各地,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各种特色的民办艺术学校很多,这对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为专业艺术团体、高等艺术院校提供了大批的后备人才,也解决了过去艺术院校少、考艺校难等问题。但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在这里,笔者就民办艺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提高,谈一谈个人看法。

一、造成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具调查了解,某艺校为适应高考的需要,组织了高考模拟考试。结果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及格率仅为20~30%。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学生音乐的基本素质的现状。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目前民办艺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竞争激烈。各个学校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降低了学生入学时专业课加试、面试的标准,使入学新生的音乐素质打了折扣。

2、国办音乐学院的扩招和部分高等院校增设音乐专业后,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无法统一的。因此其招生考试标准、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各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也不一样。所谓“唱歌的只学唱歌”、“弹琴的只学弹琴”等偏科倾向说法,讲的就是这个状况。这样一来,理论科目诸如音乐欣赏、音乐史、和声、复调等,自然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3、由于各个民办艺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不统一,所开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围绕着高考而设的,忽视了在音乐其它学科中对学生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得到全面的专业素质提高。

4、由于一些学校外聘教师占多数,流动性比较大,部分教师同时在其它学校兼课,精力有限,因此教学的随意性比较突出,不能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各科教师沟通也相对较少。整个的教学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5、由于受办学条件、设备的约束,有些民办艺校达不到办学的标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在教学中广泛运用,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民办学校的条件还无法和国办学校相比,相差甚远。那么,如何改变以上提到的那些现象,提高民办艺校音乐专业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在民办艺校的生存与发展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几点看法。

1、民办艺校要从长远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办学过程中,本着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制定出规范严格的专业招生考试标准,真正地招收一些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学生入学。

2、严格按照国家对中等艺术学校颁布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导,对一些问题较多,条件较差的学校限期整改或取缔。

3、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素质教育,注重各学科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到每一科专业课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如:在乐理课的教学中讲调式、和弦的内容时,应结合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调式、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在钢琴基础教学中进一步理解和弦的性质、功能,使学生通过对钢琴曲的和弦分析,掌握一定的和弦连接方法,并且让学生知道这就是即兴伴奏中最简单的和弦应用。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钢琴曲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视奏能力,逐步减少把一首新曲完整弹好的遍数,通过弹钢琴提高视唱的能力:通过欣赏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音乐家的生平等,使之在演唱、演奏某一音乐家作品时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总之,使学生感到学校开设的每一科课程对他们今后的专业提高都非常重要,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扩展知识面,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4、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活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艺术团的形式,使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演出活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如在每学期的声乐、器乐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可以把钢琴程度较高的同学组织起来,让他们承担声乐、器乐的伴奏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

5、充分运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微机设备(计算机教室)新增设一些课程,如电脑音乐制作、电脑制谱等。通过一些音乐软件的学习(利用中音TT、乐音学习乐理,简单的音乐创作,简谱的编辑和打印:利用Encore学习五线谱的编辑和打印:利用Ear Master、Auralia学习视唱练耳等),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这一高科技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己的学习成绩,使电脑成为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好帮手。

6、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先行。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好比鱼之于水,花草之于土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充实自己专业领域的新的教学法和教学信息,像通过阅读李晓平著的《钢琴基础教程》学习辅导,我们从中了解到其他国家在钢琴教学上还有许多方法,如美国的“罗伯特·皮丝”的钢琴教学法,以及以柯达伊的教育思想编写教本:《钢琴学校》《在钢琴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柯达伊的教学思想》等。知识领域要不断阔宽,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阅有关本专业的教学信息。总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12.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项目驱动模块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翻转课堂,专业认知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 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德国教育学者提出学生职业能力可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可。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是, 能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 熟练地运用专业技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改革课程体系, 将专业学科竞赛项目和行业资格证书融入教学内容, 开发一系列“教、学、做”一体项目驱动、反转课堂的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和改善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分析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能力。

一、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驱动模块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 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导向课程。开发项目课程应基于某个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不是按学科体系逐步讲解, 而是围绕着典型的工作任务展开, 注重学生理论与实际知识相结合。以《电子产品制作工艺模块》模块课程为例, 该课程是“教、学、做”一体项目驱动式课程, 其中包含五个项目:常用电源的设计制作、震动报警器的设计制作、立体声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贴片收音器的设计制作和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制作。该课程整合了《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与工艺》、《smt技术》、《电子线路板设计》三门理论课程, 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如果在课堂讲解这三门课, 学生体会不到课程实际的作用, 只能听教师讲电子产品质量如何测试, 有几种工艺, 没有动手操作,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电路板, 也没有真正用在实际电路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采用项目驱动教学, 实训室模拟工厂生产线, 让学生制作真实的电子产品。在制作产品过程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研讨、教师指导等方式主动学习理论知识, 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可以应用在实际的电路上, 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

二、采用“一主线、三递进”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 三层次递进实训课程为主体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采用基础实训课程、专项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三层递进式实践教学。基础实训课程有《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子基本技能训练》;专项实训课程有FPGA训练、单片机训练和DSP与嵌入式训练;综合实训课程是学生毕业综合实训。

基本实训课程包括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的测试和简单的电路制作。本课程通过反复的元器件参数测试和电路制作, 让学生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 焊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基本实训使学生夯实基础, 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专业技能。专项实训课程是支撑电子专业三门核心课设定的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以后开设, 学生通过软件编程与外部电子电路制作, 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 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综合实训课程是为期6周的学生毕业综合设计。每位专任教师指导4-6位学生, 学生可以自己选定项目, 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项目, 独立制作完成。我院电子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制作出完整的电子产品, 撰写论文, 制作PPT。制作的电子产品不允许使用套件, 要有一定的创意, 独立完成答辩工作。高职学生毕业综合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制作的电子产品虽然简单, 并且绝大多数同学是借鉴互联网上的电路图制作的,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学生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例如:很多学生制作接近式温度计, 学生会在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如何编程, 如何选取传感器, 在探索中前进, 在失败中成长。

三、开发微课, 采用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 常规的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 随着网络的普及, 微课教学逐步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微课是指教师录制一段视频, 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讲解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 实现了移动学习, 轻轻松松地在玩中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上传FLASH动画、学习资料和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学习, 课堂上的时间是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90后学生的个性很强, 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学生被束缚在狭小的教师里, 只听教师讲授, 根本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授课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自己调节学习节奏, 重点难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课件和相关资料, 遇到困惑的问题先做记录, 在课上和同学教师共同探究。这种颠覆性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同时, 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 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了指导者,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提升学生对电子专业认知度,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 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是沉淀多年的专业, 要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全面了解本专业。首先, 让学生知道电子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学生只有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 才能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 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有整体的认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3年学习计划。最后, 通过国家、省学科大赛和学院内部竞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近年来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科竞赛有: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大赛。我院鼓励学生全员参加学科竞赛,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 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十三

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与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健康的德育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以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还包括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

2.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班集体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人际交流的技能等。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新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师其他专业的长处,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师的传统优势,注重学生“三字一话”等职业技能的训练。从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系统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专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此,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解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当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

适应小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相关类课程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素养,培养学生的学识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的“中文专业”,形成了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的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要相对宽厚一些,因此需要对相关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的学识素养。

3.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技术水平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反映了学生运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学会做小学教师。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的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和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教育能力。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应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要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得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4.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变得日趋明显。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要使学生成为有专长的小学教育“行家”。首先,要使其精通“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方面的专门知识,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其次,从一入学起,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训练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使之掌握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试行“导师制”,由学有专长的导师带领他们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上一篇:学好英语音标发音的四大意义下一篇: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