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规性评价条款的思考(共9篇)
1.对合规性评价条款的思考 篇一
对安全管理中的合规性评价应用探讨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安全管理中的合规性评价应用探讨2010-06-29 18:42:2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安全管理中的合规性评价应用探讨对安全管理中的合规性评价应用探讨(2)环境是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承诺;质量是对顾客(业主)的承诺;安全、健康是对员工的承诺。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我们的承诺如何去实施和实现?又如何进行分析评价?打个比方说:体系管理就像是跳水运动中规定动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管理特色和亮点就像是跳水运动中的自选动作,充满着美的享受、折射出智慧的光芒。体系管理和实施是活动的基本,如果规定动作跳
不好,连站在决赛舞台上的资格都没有,自选动作再怎么新意迭出、美伦美奂也只能孤芳自赏了!如何借助合规性评价把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作细作实,显得尤其重要。
在此不深入介绍体系的来历和作用,这方面有大量专家的著书立传可以阅读和参考。gb/t24001:2004标准将组织应定期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单独作为一个要素从1996版标准中分离出来,更加突显了合规性评价的重要性。标准在范围一节中指出:“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企业(或部门)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在社会活动中谈安全不能脱离职业健康,谈健康同样离不开环境,在这里把体系中的冰山一角——“合规性评价” 结合体系学习、管理和现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谈谈本人的理解,并就如何更行之有效地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
境管理中的应用与读者探讨,试作抛砖引玉的举动。
自然辨证法的观点认为:∑部分≠全体!?分解为:部分>>全体(数量而言);同时满足,所有部分∈全体(性质)。清楚企业(或部门)的目的,规范业务让一切更合法、合理、更具效率,合规性评价必然能让千头万绪的管理决策和生产行为,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中有案可稽。把管理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反应”就彰显无遗,工作变得轻松而高效。工作按程序走、管理按规定办,杜绝芝麻大小得事情都得请示汇报,劳师动众效益不高;保持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减少个体能力差异所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这就是下面将要谈到的问题。
一、合规性评价的作用和应用 在体系学习、管理和现场实践中,发现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行人员认识不够,不能把安全问
题与工作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做到有效实施和监督执行。对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不能做的、做得到的和没做到的划分不清,没有学习改进和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二是行为的主动性不够,对制度和文件学习理解不充分,需要别人指点和不断敲打。造成工作职责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措施针对性不足,解决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安全工作要实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受伤害)”干好本职工作还不够,应了解上一步该干什么、自己应承担什么、该对下一步创造什么,充分沟通和协调。
三是对记录和证据收集不真实、不及时、不具体。日常工作记录、总结评价和考核不充分,造成证实证据的支撑性材料的缺乏。我们要主动承担责任,必须建立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基础上,文字是最忠诚于事实的,文字是永恒不变的演说家,它能始终如一地告诉每一
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文字的妙用。“谈”不如“看”,“看”不如“站”,“站”不如“记”,“记”不如“写”。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强调的是“您如何证明给我看?”而不是“您如何证明给我听?”
四是“规定动作”完成情况不理想,没有对制度和职责有效分解,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连贯,不能进行有效封闭。大多数自身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的事情都没有追溯,有些不能完成的事情、似懂非懂的写入制度建设中来。形成自己划的圈自己不能圆,可以推理出其他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了。
合规性评价是组织通过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下简称”适用要求”)对照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差距,从而规避法律法规风险,进行自我改进的一种管理措施,也是实施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承诺的证据之一,因此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管理工具。同时,gb/t24001标准要求组织应将合规
性评价的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从而确保最高管理者意识到潜在的或现实存在的不符合带来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满足组织的守法承诺。
各企业(部门)每年都有规格不等范围不同的安全学习培训、安全考试、安全考核等等活动,制定了详尽的管理办法和评比考核机制,乍看是“令行禁止”、“认真贯彻执行精神和文件”,深入调查就成了依葫芦画瓢,形式化严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事倍功半,这就是没有进行合规性评价的危害。通过对南网成立以来报道的40余起事故统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事故率不足1%,然而我们类似的事故发生率达%,“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是我们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的目标。而这些事故的学习贯彻情
2.对合规性评价条款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风险 管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些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內的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启动了合规建设,注重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但也不容忽视,农村信用社的合规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存在着合规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资源有限人才匮乏、合规部门独立性不强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有效性差等问题,与监管要求、业务发展需要、管控风险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规文化缺失。由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还处于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中,从高管人员到分支机构的一般操作柜员,对合规风险的理解还存在模糊意识,一些先进的合规理念还没有得到深入贯彻,甚至没有自觉地把合规风险当作一项重要风险源去管控,积极参与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高。
(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较差。一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的实质性功能尚不具备,独立于其他检查的合规风险检查机制尚未建立,独立检查尚未开展,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合规检查较少,达不到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要求;二是农村信用社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落后,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识别、监测、计量、控制技术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监管要求;三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审计稽核、风险管理和监察等部门尚未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沟通合作、协同配合的机制。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虽然逐步完善了“三会”制度,但并未产生“三权”制衡的实际效果,话语权基本掌握在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手中,往往会对经营决策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而失去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和各种风险。二是岗位之间职责不明确,不能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内部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监督制约体系形同虚设。
(四)管理方法不规范,考核奖惩不到位。一是规范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工作不到位,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方法陈旧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对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按规章制度严肃追究责任。
(五)操作程序多,责任划分不清。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合规控制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控制,从而造成柜面处理流程多、环节多、手续多、授权复核多现象。与此同时,一笔业务往往牵涉到多个当事人。如:办理一笔贷款业务,会涉及到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发放人等多个责任人,有些员工因工作变动,对贷款的管理责任也容易产生推委,导致责任不清,这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
二、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快合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在员工中选拔懂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合规风险管理岗位,鼓励现有在岗人员通过自学、培训等途径提升素质;二是招聘具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为合规风险管理培养后备力量;三是选拔派遣骨干力量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管理部门挂职或进修,学习他行先进的合规管理经验,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四是与监管部门实行互动和对接,参与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检查,分享监管现场检查重大案例信息,提升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人员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五是加大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与培训力度,拓宽培养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途径,造就一批活跃在法人行社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和智力上的保证。
(二)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农村信用社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合规宣传力度,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让员工充分认识自己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神圣职责,让每位员工都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发生,树立良好的合规风险控制文化。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应高度重视规范风险管理,借鉴商业银行规范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三)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想。多想想工作中还有哪些需要及时完善,安全系数是否达标,操作规程是否完善、合规,相关制度是否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透;事后监督是否到位,风险管理工作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防范措施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全。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讲,多讲风险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讲清讲透,使员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做,使员工自觉用条例、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说明现象,也要分析根源,更要讲明危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讲普遍性问题,也要讲特殊性问题,更要讲突出问题,做到综合防范。另外,在工作中要做到多抓,全面防范风险。要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减少损失风险;要抓好重点岗位、重点人的管理工作,防范道德风险;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防止操作风险;抓好案防工作,防止安全风险等等。在抓风险管理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员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切实防范风险,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四)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一要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重点稽核和接管式稽核,确保稽核工作质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二要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农村信用社内部已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结合全面稽核、专项稽核和各类突击检查情况,对制度执行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推动各项内控制度有效落实。三要尽快制定出台《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全面加强风险考核管理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操作行为积分台账。对制度执行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屡查屡犯的,要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严肃处理和处分。
3.对合规性评价条款的思考 篇三
工的约束功能,对商业银行形象的塑造功能。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把增量信贷风险有效控制住,使存量信贷风险尽可能地得到化解,是事关商业银行长远稳健与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因此,加强信贷合规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审慎、规范、稳健”的信贷工作理念,这是因为:“审慎、规范、稳健”,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信贷经营管理活动,确立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经营理念,以持续的盈利能力和优良的资产质量推动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审慎、规范、稳健”,就是要不断强化资本约束,规范信贷业务稳健发展;“审慎、规范、稳健”,就是要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从严治行。以往在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案件和信贷违法违规违纪案件证明,依法合规经营不仅是规范经营行为的需要,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需要,更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全国农行系统的信贷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制定的“信贷新规则”,信贷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按权限、按流程、按制度办理信贷业务正在成为全行信贷从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基础管理工作更加扎实,业务经营日趋规范,发展日趋理性,与此同时,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被较好的识别、量化和化解,基本上实现了“横向平衡制衡”和“纵向权限制约”的运作机理。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对“信贷新规则”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或不足,加之执行力度不一样,因而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在市场定位上贪大求全,对信贷客户的选择缺乏科学的标准。由于普遍缺乏深入细致和具体量化的市场分析,不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客户,而是一味地追求规模大、排名前、实力强的客户,常常在少数目标客户上“扎堆”。二是缺乏系统的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由于对客户进行风险分析和市场价值判断的时候,大多采用定性的、经验的分析方法,信贷分析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与制度建设相比,制度教育相对滞后,部分员工的制度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一些制度还没有被员工理解和掌握,“不知不觉”中违规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在贷款调查环节,还存在着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调查报告质量不高,贷款调查手段滞后、形式单一,对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甄别能力较差,对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分析判断不准等;反映在贷款审查环节,还存在着抵押物未办理保险,抵押物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等不规范的现象;反映在贷后管理环节,还存在着未落实限制性条款,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对客户出现的各种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未及时报告、反馈,未严格执行经营主责任人责任移交制度等。四是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一些岗位仍然存在着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的问题。制度规定往往建立在效益、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上,部分同志偏面地认为有些制度规定影响了办事效率,增加了经营成本,执行制度不积极、不主动、不到位。五是对内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往往是在甲处发现的问题甲处整改,形成今天在这里查出来的问题,明天在其它单位仍然能够找得到,不能举一反三。六是社会环境对信贷工作压力有增无减。全国金融系统中大案要案不断,出现了大案要案由管理层向操作层转移,由外部作案向内部或内外部勾结作案转变,涉案金额不断增大,损失更加严重。
合规信贷文化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它的形成要经历“管理层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多方面的潜移默化→全体信贷人员由衷的信服并自觉地在日常信贷行为中体现出来”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合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长期地、持之以恒地倡导和培育。
一、以德治行,育人为先,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忠诚度。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合规信贷文化也不例外。任何内控制度都不能面面俱到,商业银行管理层应思考如何逐渐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道德约束力。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关键,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合规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是一门对人的思维改造的艺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如孔子所说“先有司”,即一是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头。只有扬弃居高临下的官场作风,员工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气才能主导工作氛围。合规信贷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道德的回归。由于信贷业务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能也不可能通过刚性的制度来确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制度的完善只能降低而不能消除信贷员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信贷风险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行敬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合规信贷文化的培养土壤,有着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
二、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创新。规章制度具有刚性特征,对员工职业行为是一种硬约束。一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确保银行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制度安排,它是商业银行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制度保障。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突破、创新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以国际最佳做法和银监会颁布的改革指引为参照,以公司治理改革为核心,理清产权关系,不断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彻底转换经营机制,从根本上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强化制度教育。中国农业银行2000年4月出台的“信贷新规则”是在总结近年来全行信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信贷决策行为不规范、道德风险、能力风险等问题,所作的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和经营行为的一系列文件的总称,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机理在农业银行的具体运用,是信贷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因此,必须切实加大教育灌输力度。一方面,通过长期地、持之以恒地灌输教育,努力在全行上下培育、形成一种“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另一方面,通过高频率的、经常性的检查,努力在全行上下形成一种优美的执行文化,就是全行每一位干部员工都能把善抓执行作为增强一级法人意识的政治素养来追求;把善抓执行作为当好称职领导、合格员工的履职能力来提高;把善抓执行作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高效作风来提倡;把善抓执行作为上行下效、政令畅通的经营环境来建设;把善抓执行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忘我投入的工作激情来培养;把善抓执行作为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来创造。三是在全行确立严格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即审慎、规范、稳健的理念;一心一意办商业银行的理念;一级法人理念,授权经营理念;利益服从风险控制、发展服从规则制约的理念;精细化、主动型、动态型管理理念;资本约束理念;依法合规经营,主动、自觉接受监管理念,让这些理念深入全行所有干部员工的内心,注入全行所有干部员工的骨髓,使这些理念变为全行干部员工规范的、自觉的行为。
4.合规性评价报告 篇四
评价时间:2013年12月20日
一、法律法规收集情况
本企业自建立管理体系以来,一直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的收集,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收集了一定数量的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目前
共收集EMS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29件,OHSAS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22件。
二、法规遵守情况
EMS:
企业自建立以来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未发生违法事件;遵守城市各级噪声控制规定,噪声排放检测合格;生活和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按规定进行处理;生产过程中基本达到无尘操作;企业有相关的能源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一定能源消耗知识的能源管理人员,企业对主要耗能设备配备有相应的计量器具,企业对主要耗能设备制定出能源消耗定额,并根据定额按月考核。
本市环境保护局为企业出具了环境守法证明,证明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未发生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
OHSAS:
企业现建有完整的安全教材并且每年组织对企业人员进行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国家要求制定了安全消防管理制度,防火安全责任制;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设立安全标志;定期对消防器材安全通道状况进行巡检。企业产品生产及安装按国家相应标准操作;企业设有义务消防组织。
企业建立健全了劳动保护制度,按规定配发劳保用品,遵守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规定,各种防护措施防护到位,并按期检查;劳保用品均从具备生产许可证的供方中采购,确保劳保用品满足要求;对生产中各种特种作业设备定期安检,确保设备完好;生产部定期对生
产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对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并责令整改。
三、守法评价
通过以上守法情况,全体评价人员一直认为我企业在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方面,很好的遵守了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存在违法现象。
评价人签字:
5.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篇五
文件编号:QB/ZTHY-CX-26 版 本:B0 文件页数: 共 04 页
批准: 审核: 编制:
第 1 页
共 4 页
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QB/ZTHY-CX-26
Ver:B0 1.目的:
规定如何对公司应当遵循的适用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履行情况定期进行符合性、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三标管理体系运行中在合规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实现和保持环境方针中对守法的承诺。2.适用范围:
参与体系运行的各部门及公司有关的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3.名词解释:无 4.权责:
4.1体系管理负责合规性评价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向各部门通报评价结果,督促合规性评价存在问题的部门进行整改;
4.2 各部门结合日常运行和监督检查情况对本部门范围内的适用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履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
4.3管理者代表及时了解公司合规性方面的状况,以持续推动整个体系的运行并保持符合性 4.4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对公司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负责组织公司有关污染物排放的定期监测;负责对项目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4.5项目部负责确保本项目施工生产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5.程序内容:
5.1合规性评价的方式和频次: 5.1.1合规性评价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针对合规性工作由体系管理进行专门的评价;也可将合规性评价按照评价内容的特点,分成几次不同的专项内容来实施,如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危险影响类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等。
5.1.2合规性评价的频次:公司进行合规性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5.1.3合规性评价的内容
5.1.3.1合规性评价主要重点将关注最高管理层所做出的“守法承诺”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
5.1.3.2合规性评价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控制程序》中识别的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所有适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价时将依据每个适用法规和要求的适用条款,逐一验证其符合性。
5.1.3.3合规性评价时可以调阅有关证据性材料,如自测报告,统计数据,外部资格部门的监测报告等。
第 2 页
共 4 页
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QB/ZTHY-CX-26
Ver:B0
5.1.3.4合规性评价时可以采取巡视的方式,对重点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判断员工操作、基础设施的状况等方面是否满足法规的要求
5.1.3.5实施合规性评价的人员应具备足够的能力,熟悉公司适用的所有环境法规的要求,同时对在哪些关键位置体现这些规定要求有明确的判断。
5.1.3.6将合规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合规性评价记录表》中,标识清楚检查的内容,检查现状和符合程度等项目。对评价记录应予以保存和控制,作为管理评审评价此项工作时使用。
5.1.3.7工程技术部每年定期与环保部门和安全生产部门进行接洽,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项目,其监测报告作为评价有关排放标准符合程序的证据。5.2 合规性评价中各部门的评价流程:
5.2.1工程技术部安全专员负责按《绩效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定期组织对噪声、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5.2.2工程技术部质量主管于每年对公司各项施工生产活动遵守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制《合规性评价记录》
5.2.3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
5.2.3.1工程技术部安全专员负责定期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执行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2.3.2工程技术部安全专员于每年底对公司施工生产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制《合规性评价记录》。
5.2.3.3项目部负责按《员工职业健康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为员工配备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5.2.3.4管理部负责按《员工职业健康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和职业病检查。
5.2.4经营管理合规性评价:
管理部每年底对公司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
5.2.5 体系管理每年汇总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执行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各相关主管部门。
5.3合规性存在问题的处理
5.3.1 合规性评价将形成三种评价结果:
第 3 页
共 4 页
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QB/ZTHY-CX-26
Ver:B0 5.3.1.1 符合:检查的项目符合要求,没有问题。
5.3.1.2 可能不符合:无论是定性的管理要求还是定量的指标规定,该问题处在法规要求的临界状态,如果由于管理不善,或法规加严等原因会导致不符合的出现。5.3.2 合规性存在问题的处理
5.3.2.1 对于“不符合”的问题,必须由体系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必要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在允许的期限内完成,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5.3.2.1 对于“不符合”的问题,必须由体系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必要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在允许的期限内完成,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5.3.2.2 对于“可能不符合”的问题,应当视情况而定,需要时可考虑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方式加以管理,或通过加强日常运行和监控的手段加以控制。
5.3.2.3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的整改均需按照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和事故、事件与不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纳入自我改进的机制进行不符合问题的关闭,并避免再发生。6.相关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QB/ZTHY-CX –01 6.2《记录控制程序》 QB/ZTHY-CX –02 6.3《管理评审程序》
QB/ZTHY-CX –07 6.4《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B/ZTHY-CX –30 6.5《法律法规获取与识别控制程序》 QB/ZTHY-CX –05 6.6《员工职业健康运行控制程序》 QB/ZTHY-CX –20 6.7《绩效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QB/ZTHY-CX –27 6.8《事故、事件与不符合控制程序》 QB/ZTHY-CX –29 7.使用表单:无 8.流程图:无
第 4 页
6.2013年度 合规性评价报告 篇六
合规性评价报告
****(****)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二月十七日
評價时间:2014年2月17日
主席:孫**
参與人员:*
報告起草:*
評价目的:
对本公司過去一年的环境管理体系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確保體系運行過程的有效性和運行結果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評价範圍: 在2013年度,公司管理和運營活動中涉及到的所有環境因素(包括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的管控過程與結果。
評價依據:
ISO14001:2004標準
公司體系文件
相關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评价内容:
一﹑年度情況概述:
在2013年度,公司內﹑外部的”環境”基本沒有變化:公司延續以往的產品與工藝流程,與之相應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沒有較大的變更,在執行層面,各環節的管控制度與方法沒有明顯改變。
在2013年度,公司在資源﹑能源的使用效能方面進一步提升:部分工序從使用柴油改為使用天然氣﹑電能,以及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等。
二﹑法律法规的獲取﹑傳達﹑執行情況:
2013年度,公司法律﹑法規獲取方法,主要采用了“付費式新法律法規軟件速遞”的方法:公司付費給法規網站,下載並安裝專用電腦軟件,定期使用該軟件直接檢索新法規,從使用結果看,方便﹑快捷﹑不容易遺漏。
依照文件規定,在有適用於本公司的新法規時,行政部會以「法律法規更改通知書」的形式通知到相關部門,並且,視具體情況考慮制定相應的工作指引用於執行。在2013年度,共獲取更新的法規13個,並已經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有效的傳達與執行,符合有關要求(參見「法律法規更改通知書」等記錄)。
三﹑與法律法规强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
1.消防应急准备情况:
公司依照《應急準備和響應》作業程序書,進一步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指引:《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管理指引》﹑《緊急逃生流程》﹑《化學危險品中毒.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從制度層面對公司可能發生的或潛在的緊急情況做出了規範管理與
應急處理預案。
公司有指定責任部門定期對應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對準備工作(包括物資和培訓等)與潛在的緊急狀態相適應情況,從監督檢查的結果看,應急準備工作整體充分,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在2013年度,公司計劃並組織實施了2次消防演習,模擬在緊急情況下的疏散等項目,演習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符合有關要求(參見演習總結報告)。
2.資源﹑能源使用情况:
公司对于生产用水﹑电﹑紙張的消耗实行量化管理,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和考核方法,本公司盡可能採取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措施,盡量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節約用水和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目前已投入運用的包括二次用水回用處理站等,回用的水經過處理達標後用於綠化和沖廁所等用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的有关规定。(參見雜用水檢測報告)
公司的有關工序也逐步從傳統能源轉為清潔能源,包括實施了:噴油部從柴油燃料轉為天然氣,氧化部從柴油鍋爐轉為電爐,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
3.污水排放情况:
工業污水方面
本公司工業污水主要源自除油﹑磷化﹑陽極氧化﹑表面處理﹑噴油的工藝廢水,公司已建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到處理站後,按環保要求對該污水進行嚴格的處理,通過污水管道達標排放,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的二級標準和《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要求。(參見污水處理工作指引與相關記錄,污水檢測報告)
生活污水方面
生活污水主要是員工生活所產生的污水,污水普遍含有的污染物包括:懸浮物﹑有機物﹑和植物營養(氮﹑磷)等,本公司對此類污水設置了化糞池處理,然後經污水管道達標排放。
生活污水還包括食堂污水,食堂污水中含有CODcr﹑BOD﹑油污和洗滌劑等污染物,公司對此污水設置了三級隔油池,隔油隔渣後流向化糞池再處理,然後通過污水管道達標排放。
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的二級標準。(參見檢測報告)
4.噪声排放情况:
本公司的噪聲源主要包括注塑機﹑衝床﹑備用發電機﹑鍋爐﹑風泵等。公司對設備建有獨立的房間,對門窗﹑牆壁進行了適當的減噪處理,同時,建立有設備維護保養制度,適時添加潤滑油預防機械磨損;另外,在佈局上也進行了合理安排,高噪聲設備安排在遠離宿舍區和廠區邊界,減少對外部的影響,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參見廠界噪聲檢測報告)。
公司在主要的生產工場均設置有噪聲監測點分佈圖,定期對這些位置進行噪聲監測,以確定作業人員工作的環境是否適合,以及確定是否應該配帶相應的噪聲防護裝置(參見噪聲監測記錄)。
在高噪聲的生產場所設置噪聲源警告標識,提醒所有進入該區域的工作人員均需要佩帶適當的勞動保護用品。防護用品的領用與更換均保留有簽收記錄,同時,對工作人員進行噪聲傷害的宣導與教育,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雖然在定期的審核過程中有偶發性出現個別工作人員沒有佩帶防護用品,但已經即時進行了整改,因此,整體運作有效,符合有關要求(參見廠房環境檢查清單)。
5.废气排放情况:
本公司廢氣主要來源於注塑﹑噴漆﹑移印工序產生的廢氣,備用發電機和鍋爐運行時產生的廢氣,以及食堂產生的油煙和火煙,廢氣有按要求進行通風﹑收集﹑處理﹑然後達標排放,有關的設備/設施有維護保養制度,以確保排放廢氣符合法規要求。注塑廢氣﹑移印廢氣﹑噴漆廢氣﹑備用發電機廢氣﹑食堂火煙的排放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要求;
食堂油煙排放符合《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要求;
鍋爐廢氣符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765-2010)要求;
氧化部車間廢氣符合《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表5要求。(參見檢測報告)
6.固體廢物管理情况:
本公司設有垃圾站,由專人負責對生產﹑生活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了有效的分類管控與處理,包括一般工業固廢垃圾(可回收)類﹑生活垃圾(不可回收)類﹑危險垃圾類,各類垃圾由總務部收集後統籌處理:
一般工業固廢垃圾(可回收)類和生活垃圾(不可回收)類,分類收集後統一交收購商處理;
對於危險垃圾,各有關部門統一交總務部收集並保留簽收記錄,總務部將收集後一定量的危險類垃圾依照環保要求,交有資質處理的公司進行處理,並保留處理聯單,符合有關環保要求;(參見交收記錄和轉移聯單)
本公司生活區設有醫療站,醫療站產生的醫療垃圾,由駐廠的醫療機構將一定量的醫療垃圾帶回醫療機構總部,保留交收記錄,然後由醫療機構集中處理。符合有關環保要求(參見交收記錄)。
7.化学危险品采购﹑运输﹑储存与保管情况:
本公司設置有化學品倉,專門用於存放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油漆﹑天那水等化學危險品,化學品倉的結構與位置符合有關要求,倉內化學危險品的儲量有進行管控,化學品倉有專人負責管理,儲存的環境條件有定時的監測,符合有關要求(參見監測記錄)。
化學危險品倉的管理人員有進行相關的知識培訓,合格上崗,倉內張貼有相應的MSDS,設置有專門的衝洗裝置和相關的應急物資,裝置和物資處於有效狀態。
化學危險品的領用得到有效管控,生產單位安排專人統一到化學危險品倉領用少量(一般為一天生產用量)的化學危險品原料用於生產,從化學品倉到生產現場的運輸途中操作規範;
生產單位僅有臨時存放區域,不設儲存倉,使用單位在現場有張貼相應的MSDS,並教導員工了解化學品的物理特性與緊急處理方法,符合有關要求。
四﹑顾客、周边邻居投诉、环保局等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情况:
2013年未收到周边邻居的投诉,环保局对我公司的排污情况监测达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五﹑内﹑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情况:
1.內部審核
在2013年度,由**部主導,內部共進行了2次管理體系稽查,其中,下半年的一次稽查中有一個NC發現項,經過糾正與改善,**部已經對糾正和改善的成效與結果進行了評審,已作結案處理(參見:內部稽查糾正行動通知)。
2.外部審核
在上一個年度,***外審時有一個NC發現項,2013年度***對此NC發現項進行了跟蹤評審,並作出了:未發現其他法規缺失,該不符合糾正措施有效的評價,該NC發現項已作關閉處理(參見:***稽核報告)。
六﹑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
公司在導入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時已经进行过环评,并顺利通过。
七﹑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
公司在2013年度沒有新工藝﹑新項目實施。
八﹑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情况:
公司在2013年度无此类情况。
九﹑重大环境事故的处理或改进的建议:
公司自运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以来,未发生过重大环境事故。
十﹑评价结论意见:
本公司環境管理體系處於有效運作狀態。
在2013年度,本公司没有违法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严格遵守了国家與地方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定,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并适时调整與更新,严格按体系标准执行。
公司生產﹑生活都能夠在有效遵循法律法规的情況下開展,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环境扰民事件﹑无个人或单位投诉﹑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7.环境合规性评价报告(工人村) 篇七
一、环境方针的承诺
公司的管理方针为:守法遵章,履约诚信:质量卓越,精益求精:造福社会,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全员努力,持续改进。遵守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严格按照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施工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施工过程做到节能、降耗、低污染,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绿色工程。
总体来看,项目部在活动、施工过程及服务时,较好地执行了环境方针,通过宣传教育,使公司的环境方针能为项目部员工所接受,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环境方针能得到执行。
二、目标、指标的落实情况
公司的环境目标:预防为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控制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的排放。
在项目施工之初,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考虑文明施工的投入,临时设施的布置、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方面尽量考虑因施工而产生噪音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的预防则采取硬化路面,土方集中堆放、洒水等措施。固体废物的处置,在办公区域,生产垃圾委托重庆沙坪坝区环卫办处置。在施工区域,建筑垃圾用于临时道路的填筑及回填,生活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城区施工委托外运。无相关方投诉,无重大环境事故/事件。
三、重要环境因素有关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1)重要环境因素有关适用法律、法规的清单1、2、3、4、5、6、7、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重庆市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2、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严格控制主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暂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13、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5、建筑施工现场场界噪声限值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7、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18、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19、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2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2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23、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24、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控制管理规定(2)相关条款的识别
见附表1
(3)相应环境因素的遵守情况
见附表1
四、污染物排放的委外监测结果,包括废水、废气、噪声等的监测数据;
经沙区环境检测站检测,项目部的废水、废气、噪声的排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固废物、建筑垃圾等处置的单据,相关方的资格证明;
基础施工的建筑垃圾为基础开挖的石方,建设方将这些石方回填到了售房部的基础,正在联系具有废固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对后期的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六、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单、记录以及抱怨、投诉材料;
项目部建立了内、外部的信息交流单和记录台帐,还没有相关地抱怨、投诉记录。
七、对环境设施的检查记录;监督部门的巡视、检查记录。项目部环境员对环境管理方案的运行都做了相关记录。
八、能够控制或者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遵循情况
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我们作为项目部的施工作业层和员工加以控制,纳入我们的环境管理体系加以管理,对材料供应商的则对材料的性能是否有污染进行评价、运输车辆进入工地则按工地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九、评价和改进
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已编制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适用法规清单,逐一对照,并评价了遵守的情况,属较合规。从评价情况来看,环境因素中对废水排放、噪声控制、食堂管理、施工过程监控尚不到位。
我公司项目的文明工地建设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少的进步,生活设施、办公设施比较规范,但与业主的要求及对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来看尚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应适当增加投入,提高工地文明建设的水平,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加评价的人员: 李元兵、黄杰、杨素珍、李长华、解昌林、姜勇、刘顺友、汪鹏、黄丁、王晓波、冯涛、何永林、黄晓琼、刘娟
8.关于合规性目标的思考 篇八
合规性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包含“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世界各国大多在内部控制规范中也将合规性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更多的证据表明合规性目标似乎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一、合规性目标是最基本的目标
我国内部控制目标设定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顺序,即从合规性目标到战略性目标,把合规性目标排在第一位,它是最基本的目标。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中,指出:“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规定了最低的行为准则”,而日本的指出,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构建的体制内寻求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均体现了把合规性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目标。在内部控制的诸目标中,其他目标的实现都以合规性目标实现为前提。如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脱离了合规目标,该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会对社会、国家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实中,部分企业违法国家《环境保护法》,给江河、湖泊造成极大的情况,尽管实现了较大经济价值但并不可取,应依法受到惩处。合规性目标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因而企业应该树立依法经营的基本理念。
二、合规性目标的国际比较
尽管合规性目标纳入了内部控制规范所设定的目标范畴,但是各国对其界定存在一定差异。“规”主要表现为四种,即:国际的法规、国内的法规、行业内规范、企业内部政策。
上述国家的内部控制规范均指出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仅日本明确了包括国际法。由于相关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尽管其他国家没有区分国内法和国际法,但仍可以理解为其包括了二者。按约束力和使用范围分,行业规范包括三种:推荐性规范,企业可以选择是否遵循;仅在行业协会的各成员间使用的规范;得到国家认可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规范,所有企业均应遵循。即企业在行业规范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权。在内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企业具有更大自由权,但通常情况下,所有企业都会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内部政策。就各国内部控制规范索界定的合规性目标而言,日本的最为全面,其余依次为加拿大、我国、英国和美国。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树立完整的合规性目标观必要而且可行。仅就相关性而言,企业选择遵循适用的国际法规、国内法规、行业内规范是其谋求生存、发展的外部基础,是企业必须执行的。把内部政策遵循纳入内部控制目标符合其全面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政策可以弥补其三项仅围绕外部环境的不足,而且可以节约成本。内部控制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嵌入其中”,而不是“置于其上”,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减少内部控制实施的成本,缩短内部控制对风险、机会的反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如此,仅就内部控制的定义以及满足外部监管要求而言,把合规性目标定义为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是合适的。但就具体业务控制的特殊目的而言,如会计控制,明确对内部政策的遵循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当公司的情况较为复杂,外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不能完全满足内部管理需要时,更加应该强调内部政策的遵循性。
三、多样化的合规性目标
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合规性目标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特定的行业、主体、业务对合规性的遵循具有很大的差异。在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我国已经分别出台了强制性的合规管理制度,包括《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和《证券公司合规管
理试行规定》。在其他行业尽管没有明确的合规性管理办法,各种行业性的法规实际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宣传、制定等手段明确对于国家法规的遵循。一个新的行业出现时,在缺少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遵循一般性的法律,如《宪法》、《公司法》、《安全生产法》等。如:当电子商务、纳米、财务服务供应商等作为一种新的行业出现,相关的法律存在缺失,并不必然导致合规性目标不能实现。企业集团、分公司、子公司、工厂、私营单位、外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不同主体的合规性目标差异极大,某些特殊实体甚至不再现有法律规范框架之类。随着经济发展,新的经济业务行为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业务、新能源产品销售等。在这合规性这一基本的内部控制目标下,企业根据自身行业性质、主体特点、经济活动业务内容进一步细分,弄清楚自我合规性目标的多样化,并合理保证该类目标的实现。
四、合规性目标的报告
报告是评价的基础,报告也是反映业绩和解除责任的需要。如果财务报告能够解除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能够为各方提供反映经营情况、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以有助于其做出相关决策。企业对外提供的合规性报告至少能表明其一位遵纪守法的商业“公民”。目前尚没有食用所有行业的关于合规性报告的一般性规定,但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在这一点走在了前列,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规定,合规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报告期合规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已识别的违规事件和合规缺陷、已采取的或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等,主要侧重于合规风险的报告。我国《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合规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合规管理状况概述,合规政策的制订、评估和修订,合规负责人和合规管理部门的情况,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情况,重要业务活动的合规情况,合规评估和监测机制的运行,面临的重大合规风险及应对措施,重大违规事件及其处理,合规培训情况,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其他等十一个方面,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合规管理的各个方面。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合规报告应当包括:公司合规管理的基本情况,合规总监履行职责情况,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合规风险的发现及整改情况,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的评估及整改情况,其他内容等,主要是从公司治理层面强化了合规总监的职责。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合规性目标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合规管理总体性评价。该部分能够对企业合规经营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其中应指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外部合规性管制。如酒店宾馆是人力密集性,是国家消防的重点管理区域,对外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因此涉及的主要包括人事劳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法律。
2、合规管理的基本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主要法规、规范和内部政策的遵循情况,尤其是内部政策中规定而国家、行业没有进行规定的内容。
3、报告期发生的重大合规性事件及处理。应详细报告涉及法律诉讼,支付罚金,内部发现的小金库等违纪违规事件,具体可以按照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报告,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4、潜在合规风险防范与合规性投入安排。在煤矿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生产合规风险,并加大投入进行控制,在合规性目标报告中以企业经营计划的形式做出决策,将会大大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五、内部审计在合规性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规性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处决于其能否实现其目标。从咨询和鉴证的角度看,内部审计在合规性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咨询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涉及的主要法规、合规制度建设、违规事项处理、对外提供合规性报告等方面提供咨询。
2、鉴证作用。主要是对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和相关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目的是鉴证合规性目标的合理保证是否实现。
六、合规性目标的内涵
综上所述,作为最基本的内部控制目标,合规性遵循目标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涉及主要应遵循内外规章制度,这与四类合规和合规性目标的多样性相关。
2、企业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能否合理保证前者得到遵循。针对金融等行业的合规管理要求,相关企业大多制定有关的合规管理制度。对于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有部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办法。
3、期间遵循报告,是企业遵
循目标是否得到遵循的具体体现,是最终的书面总结性材料,但除金融等行业外,大多数企业仍未编报。
9.合规性评价报告样板 篇九
依据矿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安全环保科在注重获取法律、法规版本,宣传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标准,不断深化三体系工作。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
按三体系要求,安全环保科在2008年识别81个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进行收集、清理。新获取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154项。完善2008年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修订版(更新)6个、作废3个。矿获取的法律法规在内部局域上公布,各单位均可在网上阅读(获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11月份组织各单位预算对法律法规适用条款进行识别,通过此次识别,确定不适用的有32个,体采用新版本替换旧版本的有4个,增加了1个标准。此外,对公司文件也进行了收集整理,识别武钢集团公司文件36个,矿业公司5个。目前识别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有157个,环境方面的有59个。
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矿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了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将其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之中,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培训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全员脱产培训,安排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学习。二是通过每周一的班前活动日组织学习,并安排有抽查职工学习掌握情况。三是通过每季度的安委会由生产副矿长组织学习最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学习。
三、相关法律、法规识别控制
矿建立和保持了《法律、法规获取及识别控制程序》QEO/WGkYLX-CX-Ⅱ03-2009 B/0。安全环保科在识别、确认、登记、更新上均按程序要求执行,通过安全监督管理网站、环境管理网站等互联网以及订阅的报刊等方式获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教育职工遵章守法、大
力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预防杜绝事故和职业病发生。通过制度及程序文件控制管理,提高了员工的环境保护、健康安全意识,并能够自觉地遵守本岗位有关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的运用与实施
对法律法规的运用,将适用于我矿的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融入到矿相关管理制度及程序文件中,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湖北省环境条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BG12348-2008),并对影响现场环境的主要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合格,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建立了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首先考虑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我们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认识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应注意的事项,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和措施,实现了办公、生产、施工现场垃圾分类管理。
通过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在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中首先考虑如何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降低和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在这方面我们取得的一些成效。
五、制定评价更新措施
为了使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能定期评价,并得到及时更新,我们充分考虑到识别法律法规时的时效性,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等,建立了评价的更新控制措施。
我们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发生环境污染情况,消除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对法律法规用及其它要求的合规性评价祥见附表。
附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
【对合规性评价条款的思考】推荐阅读:
银行业合规执行年自我评价报告06-17
合规是效益、合规是平安01-25
银行合规性审核意见01-25
合规的人事专员职责10-17
管理后台的合规管理01-05
信用社做合规员工,办合规业务11-02
各层级合规职责的摘要07-29
内控合规的心得体会08-28
保险合规经营的重要性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