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程序文件(共4篇)
1.临床输血程序文件 篇一
目录
1、输血科工作制度(1
2、输血实验室工作制度(4
3、输血管理制度(5
4、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7
5、输血考核制度及培训管理程序(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0
7、《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5
8、《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0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32
10、输血科关于临床用血计划(54
11、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55
12、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61
13、临床用血评价表(62
14、输血科为临床24小时服务并提供服务项目………………… 63
15、临床用血储备计划(64
16、血液库存管理制度(65
17、应急用血后勤保障人员(69
18、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和实施原则(70
19、输血前检测实验管理制度及程序(74 2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77
21、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78
22、输血前评估和输血效果评价表(81
23、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82
24、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指标(85
25、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87
26、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90
27、控制临床输血感染方案(91
28、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96
29、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98 30、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99
31、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100
32、血液贮存质量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101
33、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102
34、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104
35、临床紧急用血预案(112
36、输血科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120
37、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测流程及效果评价(121
38、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123
39、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127 40、输血前核对制度(129
41、血液入库、贮存、运输和发放管理制度(132
42、临床大量输血申报审批单(135
43、紧急用血补办报批手续制度(136
44、输血科管理信息化系统(137
45、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和输血前核对制度(139
46、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141
47、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42
48、输血科室内质控程序(144
49、室内失控项目和室间质评不合格项目纠正措施(145 50、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用血程序(148
51、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流程图(149
52、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150
53、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与程序(153
54、蒙医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155
55、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57
56、蒙医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名单(158
57、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159
58、临床输血管理及实施细则(161
59、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165 60、输血科人员资质表(167 61、输血质量过程管理制度(168 62、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的报批手续(170 63、临床输血应急预案(172 64、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平面图(177
2.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篇二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科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24小时内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
二、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5-15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向医师报告、给予药物对症治疗;②记录反应情况,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抽取患者5ml血样(1ml用EDTA抗凝,4ml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③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三、疑为输血反应(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在积极治疗抢救同时,输血科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同时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连同受血者的血样(无菌采集)做细菌学检验,如检出同一病原菌即可确诊为细菌污染。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输血科接到临床科室不良反应回报后,及时报告医务科,迅速组织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有关专家进行会诊,必要时与市中心血站联系或请求技术支持,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治疗方案,使受血者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是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是:停止输血,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注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注血浆及其成分。
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色;或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均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防止DIC、保护肾功能。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扩容;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利尿改善肾脏供血,避免用强烈收缩肾血管的升压药。
4.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高压吸氧(氧气通过30﹪~50﹪乙醇更佳);速效利尿剂;强心药物(如西地兰);镇静剂(可用吗啡);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慢速静滴);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减少静脉回流,5~10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
五、对于必须继续输血的患者,应在排除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选用相配合的血液输注,如经不规则抗体筛选、白细胞抗体的交叉配合试验等的血液,或选用特殊制备的血液成分,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辐照血液等。
六、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医护人员应在病历上认真做好治疗和抢救记录。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应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输血评估会,并将评估意见转报采供血机构(市中心血站)。
2010年4月
桂林市人民医院
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输血器和未输完的血液,以及在患者的另一手抽取血样送检。
1)、抽取患者血样5ml(1ml用EDTA抗凝,4ml不抗凝)及未输完的血液送输血科。做供、受血者ABO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2)、抽取患者肝素抗凝血4ml送检验科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定性检查、总胆红质检查。
3)、留取患者尿液做血红蛋白尿检查. 4)、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患者血样和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采样要严格无菌操作)。
6、输血反应处理始末应详细记录。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 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抽取血袋中血液连同患者的血样送检→填 写输血不良反应单,上报输血科。
2009年10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临床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为保确临床输血安全,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一、临床科室采集标本对患者信息的核对: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二、配血标本的核对:病人标本管上必须有输血申请单号码一致的标签,标签上应有受血者的姓名、血型、科室、床号、住院号,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接到标本时应认真核对以上信息是否与输血申请单相符并检查血标本有无溶血、严重脂血等,符合要求后交接双方在《输血科临床标本登记本》上签字。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前再次对以上信息进行核对。
三、交叉配血:实行双查双签制度。一人查对一人复核,两人签名。一人值班时,也应自己认真复核。
四、血液入库的核对:血站人员从血站送来的血液要认真检查核对,送血单是否盖有合格章,检查血液的外观、密闭性、包装是否合格,核对血液品种与约血单是否相符,无误后交接双方签字,然后按血液种类登记入库并保存到相应血液专用冰箱内。
五、血液出库的核对:发血时,由医务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血。输血科工作人员与领血者必须共同核对受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供血者的血型、条码号、采血日期、有效期、血量,交叉配血结果及血液质量,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并记录发血时间,血液方可发出。
六、输血前核对:临床科室将血液领回科室后应有两名医务人员对患者信息
及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质量等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输血。
2009年11月
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程序
1. 目的 规范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工作,确保标本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输血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3. 职责
(1)科主任:负责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的管理工作。(2)工作人员:负责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的日常工作。(3)质量监督员:负责标本采集、接收和处理日常监督工作。4. 程序
(1)标本采集:①标本采集前作好充分准备,各种物料、器材准备充分;②采集标本时须让受检者知情同意;③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或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等,准确无误后方可采集标本;④采集标本时严格消毒,无菌操作;⑤采集的标本准确放入有唯一性标记的容器内,一一对应;⑥对标本采集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安全处置。
(2)标本接收:①认真核对标本管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是否一致;②检查标本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标签粘贴是否牢固;③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有执业医师签名;④接收标本时,双方核对无误后,记录标本的接收时间、数量,签字认可,标本放入冰箱按规定保存;⑤拒收标本应说明拒收理由。
(3)标本处理:①检测前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标本进行离心、分离、加样等处理,做好树立记录;②检测中严格按照各项目的检测方法加样、加试剂、孵育、反应、读结果等,并做好记录;③检测后交叉配血后标本2-8℃保存7d,7d后按规定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3.文件销毁程序 篇三
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各类受控文件与非受控文件经更新或换版回收的文件以及各类修改或过期的技術资料,记录表单,以及过期或报废的外来文件,不致发生誤用,确保公司作废文件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適用于本厂與体系有关的所有作废文件的控制。
3.职责:
总经理:负责公司作废体系文件销毁申请的最终批准。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作废体系文件销毁申请的审核。
各部门主管:负责识别本部门范围之内体系文件的使用审查。
文控中心:负责过期作废文件的收集与清理工作,并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参与文件:文件保存期限一览表。5 文控要求:
5.1文控中心是期对所保存的文件进行鉴定,并对保存期限已满的文件材料,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
5.2 文件鉴定工作由行政部主管主持,有关部门参加,组成文件鑒定小組,對被鑒定的文件進行逐件審查,提出存毀意見。5.3 文件材料經鉴定小组審定,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
4.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篇四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5 流程图
? 主责部门 流 程 图
形成文件/记录 信息化管理中心
《两化融合评估指 标体系》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中心 各部门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a)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b)评估方法; c)评估指标项; d)数据采集项; e)填报对象; f)填报说明。
6.2评估实施 6.2.1开展评估
6.2.2信息化管理中心将批准后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分发给各个业务部门,应明确各部门数据反馈时间。
6.2.3各部门认真填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经部门主管审核后报至信息化管理中心。
6.2.4各部门所填报数据应确保准确性、完整性,严格按照《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数据填报说明进行填写。
6.2.5信息化管理中心汇总、审查各部门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数据,按照《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评估方法开展具体评估工作,对每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出评估结论。
6.2.6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估结论,结合评估方法,评估公司两化融合所处发展阶段。
6.2.7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整体性评估结果,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确保找出原因: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没有形成预期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要求。针对问题和原因,按PDCA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整改。6.2.8信息化管理中心依据评估与诊断结果,组织编写《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6.2.9《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文件内容应包含:
a)评估背景; b)评估范围; c)评估目的; d)评估方法; e)评估结果; f)评估分析; g)改进措施。
6.2.10信息化管理中心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至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评估报告批准后分发至有关领导和部门。7.相关文件
7.1《记录控制程序》 8.记录
【临床输血程序文件】推荐阅读:
临床输血操作程序07-29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试题08-04
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10-19
临床输血管理量控制10-21
临床输血工作制度11-04
临床输血的过程管理11-24
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06-10
我院举办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10-06
输血科制度程序性文件06-21
输血试题及答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