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共13篇)
1.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年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项目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从1997年开始招收工业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成为全国最早培养工程硕士的管理学院之一。此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教育不断发展,并于2004年成为国家首批正式批准的有权授予项目管理和物流工程领域硕士学位的单位。数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已培养工程硕士2000余人,为工矿企业、建设及交通运输部门、行业和区域规划、各级和各类行政管理部门等领域输运了一大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工矿企业、建设及交通运输部门、行业和区域规划、各级和各类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既能创新思考,又能活学活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奖学金
为吸引优秀考生,专门设立“工程硕士新生奖学金”,对GCT考分进入前列考生进行奖励。
四、学制及上课方式
学习时间2~5年,采取弹性双休日集中授课方式。
五、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
1、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某一门或几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及管理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和管理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10个):1生产与运作管理、2质量管理、3流程再造、4并行工程、5人因工程、6国防工程、7农业工程、8信息工程、9先进制造管理模式、10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
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战略眼光,掌握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和区域发展等的一般规律,熟悉国际项目运作规则,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项目能够进行策划、评估、设计、建设、收尾等项目生命期内全过程有效管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7个):1工程项目论证与评估、2项目风险管理、3项目信息管理、4项目投融资决策、5公共项目管理、6项目后评价、7项目合同管理等。
3、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具有坚实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技术和物流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和其他新型企业解决复杂物流系统中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方向(8个):1物流系统规划、2运输与配送管理、3采购与仓储管理、4物流信息管理、5国际物流、6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7社会物流与绿色物流、8现代物流技术等。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有基础课、学位课、方向选修课和实践课4种类型,总学分数不少于32学分。
七、报考条件
1、在职行政、工程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及3年以上管理或工程实践经验(最迟于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学位证书);未达年限的考生,可以先修学分,待符合报名条件后再报名参加联考。
八、报考程序
1、报考时间:2014年6月20日-7月10日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的步骤:
(1)注册基本信息;
(2)上传本人护照标准电子照片;
(3)填写基本信息;
(4)填写报考信息(报考硕士学位类别、招生学校、专业领域等);
(5)选择考试地点及现场确认点信息(本省考生可在所在地参加现场确认,考试统一在南京;外省考生可在该省的指定地点参加现场确认、考试)。
2、报名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
3、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7月中旬;工程硕士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在规定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4、考试时间:10月中下旬联考(具体时间以报名网站打印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为准);专业课考试(管理学)时间由南航组织。
5、入学时间:每年4月;
九、入学考试
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分两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是联考和专业课考试 GCT联考安排在考试当日的上午。
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Graduate Candidate Test的英文缩写)。联考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
专业课考试安排在下午,由我校根据考试大纲,自主命题;考试科目为《管理学》。江苏省考生在南航明故宫校区举行(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上的为准)。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出版了《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程》,分语文、数学、逻辑、外语共四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均有出售。
2、第二阶段是复试,考生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综合面试(时间一般在成绩出来后的两周)。
十、跟读事项 跟读条件:因某些原因错过联考报名,或暂不符合联考报名条件的学员,研修课程学员,可免试入学,登记临时学籍,先学习工程硕士课程;
报名时间:请关注我校教育培训中心的招生信息;
入学时间:与正式录取的开班时间相同,大约在每年的4月份;
跟读政策:报名登记时先交纳1.9万元学费,三年内通过联考后,所修学分、所交费用一并带入正式学籍。仅研修课程班者,修满规定学分,可获工程硕士结业证书。
十一、联系方式
1、报名地点:常州市工会干部学校
(常州市天宁区小九华路40号,桃园路边延陵小学往东200米)
2、乘车路线:游
1、B12、B2至文笔塔站下,3、7、17、220A至东太平桥站下,25路至桃园新村站下,9、11、19、53、78、78A、80、220至红梅公园公交中心站下,步行8分钟即达。
2.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二
1 影响农业推广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 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不扎实
在专业知识与理论学习期间, 由于是集中学习, 时间短、进度快, 造成研究生对讲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不深, 掌握不牢固, 课余自学过程又受工作影响不能系统复习, 致使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掌握达不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是跨专业录取的, 诸如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录取的研究生中, 有许多从事“三农”工作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 涉及的专业门类有农学、文学、教育学甚至医学和艺术等, 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学的较少, 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 基本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都弄不清楚, 尽管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 在学习期间会补修部分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还是会影响到课题研究阶段专业基础理论与原理的运用, 进而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1.2 论文选题质量不高
论文选题是整个论文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既要符合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的要求, 又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一般要求在论文选题前研究生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开展一定的实际调研工作, 尤其是要紧密联系“三农”实际问题,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但部分研究生既不认真查阅文献, 了解研究进展, 也不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 在开题之前, 没有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随意确定一个题目, 应付了事。这样的论文题目要么脱离生产实际, 不能真实反映生产实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论文工作量小, 研究成果没什么应用价值;要么是前人已多次研究过, 研究成果非常明确, 重复他人的工作;要么与自己的具体工作无任何关系, 业务不熟悉, 相关的数据资料收集困难, 论文工作难度大, 质量难以保证。
1.3 工作压力大, 学习研究精力投入不够
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 要求学习工作两不误, 压力更大, 在搞好学习的同时, 所承担单位的工作任务不能受到任何影响, 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 这就决定了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可能全脱产学习, 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习。农业推广类研究生主要在农业生产一线或县乡镇基层行政事业管理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或是技术骨干, 与其他岗位相比,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事务繁杂程度高、时间紧张, 在学习与工作时间的安排上显得更加困难, 往往在课题研究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 影响了论文质量。
1.4 导师指导不到位
导师是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写作等过程的具体指导者, 尤其是论文工作要负主要指导责任, 应该是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者、评论者和帮助者。从现实看, 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导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一是部分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有些导师由于在本专业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影响力, 深受学生的仰慕和爱戴, 报考和招收研究生数量比较多。但这些导师往往要同时身兼多项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任务, 有限的精力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展, 想管但时间和精力不足, 造成指导不到位。二是指导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受个人水平或责任心不够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很少关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 只对论文的进度做出规定, 对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不予过问, 对学生应该怎样写、写到什么水平没有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致使部分学生单纯为完成撰写任务而写论文, 造成结构不合理, 论证不充分, 甚至观点不正确的现象。三是科研经费不足。在导师队伍中, 不同导师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水平有差异, 有些导师长期不承担或承担科研项目比较少, 科研经费不足, 不能给学生的论文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无法给研究生提供调查研究和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1.5 缺乏诚信与学术道德
随着农业推广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受地方政策的激励, 报考人数不断增加, 录取比例不断提高, 很多人无需经过艰苦努力就考上了研究生。但进入学习期间后, 部分学生心浮气躁, 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正做学问的研究精神, 经常以基层工作繁忙、脱不开身为由, 随意不参加课程学习, 甚至有些领导干部让司机或秘书代为听课, 即使参加, 也不能很好的静心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打牢研究的基础, 纯粹是为了获得学位而“混”日子。对于学位论文写作不能进行充分的前期基础理论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不够全面, 由于没有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 掌握的数据资料也极为有限, 当需要提交论文时, 只能是临时抱佛脚, 东拼西凑, 甚至打篇幅的抄袭, 敷衍了事。
1.6 论文评审规范性差, 要求不严格
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是学位管理部门对论文写作水平评价和学位授予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严格意义上要求学位论文的评审应该客观、规范, 但在实际评审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操作不规范, 论文送审有的是导师直接联系专家, 有的虽然由专门的部门送审, 但保密不够严格, 论文送到哪个评审专家手里都很清楚;二是要求不严格。由于评审专家与研究生导师都熟悉, 所以在评审过程中碍于情面, 大家都“相互关照”, 不可能对论文的实际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使一些本来达不到要求的论文也得以通过, 不能发挥论文评审的预期作用, 极大损害了学术神圣性和评审的公正性。
2 提高农业推广在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奠定坚实的论文理论基础
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集中学习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工作的性质,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农业推广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特点, 集中学习的安排要尽可能避开农忙季节, 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 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对于集中学习之外的自学过程, 要加强监督, 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以衡量学习的质量。对于跨专业的学生, 目前的补修课程门数太少, 知识面太窄, 要增加本专业主干课程补修的门次, 使其能比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2.2 提升论文选题质量
在职研究生的论文一般强调要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主要内容, 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 农业推广类在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 首先强调在内容上要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 在特定的领域, 从具体的角度入手, 对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能够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避免既大又空, 漫无边际选题的出现。其次, 在具体确定研究题目之前, 要求必须充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 全面梳理相关研究的成果, 追踪学科前沿, 真正了解掌握本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并要求形成文献综述, 检查合格者再确定选题, 确保不重复前人的研究, 有一定创新性。再次, 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工作岗位、导师的研究领域相一致, 有助于增强选题的新颖程度和现实性, 同时也有利于获取论文研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具体帮助, 提高论文质量。
2.3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目前, 造成部分在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个人方面的因素, 也有社会制度方面的因素, 因此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要有的放矢。针对农业推广在职研究生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将思想教育融入有关专业课教育之中, 重点阐述在这个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矢志“三农”、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勤奋、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和科学精神, 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培养创新、严谨、踏实的学风。引导研究生端正写作动机, 围绕研究选题拓宽知识面, 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 在充分借鉴、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基础上, 采取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 深入挖掘分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研究成果应切实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或具有较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2.4 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写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相比全日制研究生, 导师与在职研究生的见面交流机会少, 对论文写作过程控制要困难的多, 因此必须明确导师职责, 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一是确保学生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导师要指导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结合实际选择本领域内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问题的解决不仅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对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难易要适中, 大小要适度。二是强化写作过程的指导。围绕选题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的内容, 确定论文的基本构架, 帮助制订研究计划尤其是开展调研的计划, 以顺利获取论文需要的数据资料, 保证论文内容的充实。同时, 根据论文计划进度, 对每个阶段都要严格把关,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要将研究生的论文研究过程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使学生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引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过程, 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支持, 解决研究场所、试验平台、科研经费方面的困难。
2.5 完善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发挥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论文过程的管理职能
首先要抓好开题报告环节, 严格要求研究生根据规范的格式来作开题报告, 研究方案中的每一项都必须有明确的内容, 研究的计划进度安排要科学具体, 要组织专家对研究生选题、研究方案、计划进度安排等进行论证, 对于专家认为不具有可行性的开题报告不能允许通过。其次要认真开展论文与预答辩。论文预答辩重在“挑毛病”, 专家们根据研究生的汇报, 对论文的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性、图表的规范性、文字的通顺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用性等进行讨论, 指出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要求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 认真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不走过场。三是严格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和评审制度。论文定稿后的学术不端检测一定要严格, 对于抄袭率超过规定比例的研究生要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者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和正常毕业, 同时追究导师的指导监管责任。论文送审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 评审单位和专家严格保密, 消除人情关系的影响, 让评审专家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论文实际水平作出公平公正的客观评价。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在全国、省或本单位评选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学位论文, 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越是层次高的优秀论文, 奖励的力度越大。对于论文完成工作质量差, 抄袭严重, 评价水平不高的论文, 分别给予重大修改、延期答辩, 甚至淘汰等处分, 引导研究生和导师高质量完成论文工作。
摘要:随着农业推广类在职专业硕士教育规模的扩大, 学位论文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论文选题质量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导师指导不到位、评审规范性差等影响因素, 提出了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论文选题质量、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导师的指导职责、完善评审机制等对策, 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彩虹, 王益玲.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6) :161-162.
[2]接玉玲, 刘孟陈, 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6) :45-48.
[3]王文君, 上官新臣, 徐明生, 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159-162.
[4]温洋, 张玉胜.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12 (9) :64-66.
3.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三
【关键词】特岗教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意义 困境
近年来伴随着特岗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教育部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的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工作。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对于平时鲜有高质量培训机会的特岗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大好良机,对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长期发展来说,也亦是一次不可多求的历史性机遇。
一、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之困境分析
(一)沉重的学费负担
虽然教育部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的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工作,且也积极地鼓励提倡这些满足条件的特岗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在许多方面也都做了充分的工作准备和明晰的限制规定,但是却疏漏了把“学费由谁分担”的问题予以明确。有些条件稍好的农村学校。可能还会对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学费予以报销,但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经济状况本就不是很好,给予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习费用的报销,就几乎成为不可能,以致高昂的学习费用最终大部分,都要落在工资待遇水平本就不高的特岗教师的身上。
(二)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一般采取的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在职攻读形式,因此工学矛盾容易产生。为了充分保证教师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确保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行工作条例》规定:教育硕士修业年限为2至4年,其中到校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以集中精力完成课程学习。[1]但是对于日常教学任务异常繁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特岗教师而言,几乎很难达到规定所提出的要求。就出现了特岗教师一方面非常迫切期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所就读的高校充实自我,一方面又迫于自己所任职学校的工作要求压力,而陷入到了“两难全”的境地。
(三)配套措施不完善
由于招收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工作才刚起步没多久,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扶持这项工作的相关配套措施做得还并不是很完善。比如是否能给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特岗教师享受定向奖学金制度的权利,这个问题就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落实。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本就担负着过重的费用压力,如果国家还不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话,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积极性。再如,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服务期满、留任的特岗教师走进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但是却一直仅仅停留于政策层面,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给予这些教师应有的制度保障,致使那些满足报考条件的特岗教师的报考积极性始终不高。
二、对策思考
(一)实行学费成本分摊的原则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创建了著名的公共产品理论。[2]从公共产品的特性来分析,义务教育是属于公共产品类别的,而且国家投资办义务教育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通常惯例。由此,作为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最大受益方的国家,成为特岗教师攻读硕士培养费用的最大分担者,是完全在情在理的。除此之外,农村用人学校也同是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直接受益方之一,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之中谁从教育中获利,谁就应当支付教育消费的“利益获得原则”,这些农村用人学校,也理应承担一部分的硕士培养成本。而对于攻读教育硕士的特岗教师个人而言,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全方位的教学能力,这个收益是长效性的,从这个方面而言,特岗教师个人也应该成为硕士培养费用的部分分担者之一。
(二)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闲暇学习时间的相对缺少,工作与学习时间需求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在攻读教育硕士的特岗教师中间,体现得相当明显。如何协调缓解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工” 与“学”矛盾,顺势也成为了招生院校不得不考虑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在兼具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学习时间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笔者认为在充分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下,招生院校完全可以适度地推行灵活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期发挥出教师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教师学员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来选修课程,只要教师学员考试合格就能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直至修满足够的学分。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师学员的“工学矛盾”,招生院校也可作准予提早修完学分的教师学员,提早毕业的允诺,而对于那些在规定年限内没有修够学分的教师学员,招生院校方面则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延长他们的修业年限,来使这些学员取得足够的毕业学分。
(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输送特岗教师进高校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细节工作如若处理不慎,就可能使这个系统难以运行甚至瘫痪。因此,为了能够使这项系统工作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预设的效果,在现阶段完善其相关的配套措施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为了改善特岗教师在职学习的经济状况,减轻教师学员的心理负担,教育行政部门和特岗教师所任职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特岗教师适当的学费补贴。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特岗教师报考读教育硕士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还可制定出,具有教育硕士学位的特岗教师在教师评聘工作中,可享有一定优惠和优先的配套措施。为了保障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合法权利地位,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文件,从制度层面上对特岗教师们的权利地位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克勤,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8):38-40
4.在职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的区别对比 篇四
报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1.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工作业绩突出。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学位问题
1、工程硕士怎样才能取得学位?
通过GCT考试和院校自行组织的考试,正式进入院校。、达到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修满学分,课程考试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论文从开题到答辩一般时间不少于1年半。但从入学开始到论文答辩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工程硕士颁发什么样的学位?
5.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五
一、招生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金融证券、上市公司、银行、投资、咨询、基金、资产管理、保险、期货及律师事务所等金融相关领域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已获得学士学位者可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不符合条件者不能报名)
二、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投资分析与金融理财方向
公共基础课: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4.西方经济学
5.国际经济学
6.金融学原理
专业课:
1.证券投资组合
2.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3.金融衍生工具
4.国际金融学
5.高级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
6.资本市场
7.项目融资
8.投资银行学(IPO与私募股权投资)
9.金融理财筹划
三、教学模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全国、网络三类型班级同时开课;
3.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实战案例教学;互动式讨论;
5.穿插有关讲座及论坛;
6.发放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内部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
7.小班上课,便于学员及老师之间沟通,
四、报名所需材料:
1.填写社科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本网站首页可供下载);
2.交本人身份证、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式一份
3.交6张1寸同底彩照;
五、录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根据申请人的书面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符合要求,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录取通知书。并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六、证书及学位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班证书,证书加盖钢印、红印、院长印;符合条件者,依国务院学位办54号文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办相关规定可申请硕士学位。
七、收费标准
1.报名费,考务,书费,讲义,学杂,活动费:2280元
2.学费:19800元(两年)
注: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详细课程网址:www.sooker.com/jinrong/425160/
6.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六
在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大学名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大学名单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杜兰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英国华威大学
南开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南开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南开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和美国纽约理工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博尔顿大学
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在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职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招生。在职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的上课地点以国内为主,有的在职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半时间国内,一半时间国外学习。
在职中外办学被国际和国内认可么?
在职中外办学的项目是被认可的。可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查询国家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各个层次都有,本科、硕士、博士;拿到的`学位需看教育部批准的是什么情况,有些是中外两个合作学校的学位证书均可拿到,有些是仅可拿到外方的。这些学位证书在中国也都是被认可的;以硕士项目为例,若拿到的是外方的学位,在教育部是可以办学历学位认证的,外国没有学历(毕业证)一说,因此只需办个双证证明就可以了;从这点看大大优于在职研;报读博士(无论中外)也是被认可的。
7.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七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29-02
1引言
研究生教育从培养方式上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就读不脱产的在职学员。我国从1985年开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规模和培养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在职教育在规模、质量、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2在职研究生的主要特点
2.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1)学员成分复杂。在职学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包括企业、机关、个体工商户等。各学员社会地位也相差很大,有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公务员、教育工作者等。
(2)学员学术水平良莠不齐。学员年龄差距较大和个人社会经历不同,造成学员间学术基础差别较大。
(3)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在职学员不仅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还为了增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一部分学员仅是为了升迁或某些利益需求攻读研究生学位。
2.2工学矛盾突出
在职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承担单位工作任务,学习往往会受到工作的影响,学习时间和精力无法得到保证。到课率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3职能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
在职研究生是单位和学校两头跑,不住校,且大都不在同一个单位,对于培养阶段的各种通知和任务很难及时传达给他们。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有时不得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造成课程学习、论文等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规范化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3.1控制招生规模和严把生源质量
目前,国家对在职研究生班招生规模没有限制,学校出于经济效益等原因,一般也不会限制招生人数。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对培养质量、学校声誉都会造成影响。如何做到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学校利益和谐发展,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在职研究生班学员不用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入学,因此应加强资格审查阶段的考核,主要审查学员是否符合报读条件。条件允许的还应增加笔试和面试环节,进一步了解和考核学员的专业素养。
3.2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1)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研究生培养侧重于“研究”,研究生授课应着重于采取共同研究讨论的方式,所以应尽量避免大班开课。
(2)课程设置。首先必须遵循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满足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课程要求,其次可以根据在职研究生特点,开设实践性和针对性更强的选修课。如与某领域单位合作办班,可针对该领域的工作特性,开设个性化的专业课程,解决学员实际工作问题。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学员学习关注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队伍。研究生课程一般要求具有副高职称的人员才能授课,但由于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某些学校存在安排副高以下职称老师授课的情况,可能会造成讲授内容与本科课程相似,甚至相同的情况,影响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测评体系和奖励机制十分必要。
(4)教学手段。可采取“弹性学制”的培养方式,规定学习年限为2年~5年,在此期间,学员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修课时间,缓解在职学员工学矛盾。也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在线辅导,网络课堂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
(5)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推广课程学习和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在美国,教师通常在每次课上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每门课都要求撰写1篇~3篇论文,且对字数和参考文献都有明确要求。这种模式可以培养研究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笔试。任课老师针对无法正常上课的在职研究生,采取额外增加作业和撰写论文的方式考核,鼓励学员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6)高校应提供或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加强学员间的学术交流,与时俱进,跟紧社会热点,更新专业知识。还应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办讲座,活跃学术氛围。
3.3学位论文环节管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学习成果表现。学位论文的优劣直接影响和综合体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所以要严格抓好学位论文撰写环节。
(1)导师负责制。可采取双向选择制,实行导师和学生互相选择制度,有效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审查和监督。
(2)论文开题。开题报告是撰写论文重要的起步,导师应该认真指导学生正确选题,避免走弯路。开题报告内容格式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撰写。开题时要成立由导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议,确定是否通过开题和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3)预答辩。论文送审前,模拟答辩流程预先进行答辩,争取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论文修改好后再正式送审。
(4)论文送审。采取“盲审”形式,保证评审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评审意见一般分为4个档次:A认定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B符合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答辩;C基本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但需修改部分论文并通过认定后,才能进行答辩;D论文没有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需要进行较大修改,重新评审。
(5)论文答辩。为保证答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委员小组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至少有1名校外和申请人单位以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組成。申请人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获全体委员2/3以上同意,方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童玉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王海燕、谷贤林.英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北京高教,2005(5)
3 张 立、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 宋文红.规范化管理: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6)
5 范玉辉、周先进.对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Standard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s
the Management, Guarantee Raise Quality
Huang Yun
Abstract: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s has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sis how standard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 raise the management, improves on-the-job graduate student’s raise quality.
8.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八
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南京大学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侧重于工程应用,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方式,利用双休日集中授课与学生平时自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学位论文由学院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研究生所在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学习年限从入学到获得学位一般为两年半左右。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管理2.现代分析技术与质量管理3.材料化学与工程4.制药技术与管理
5.精细化工技术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学位课程公共课:基础英语、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
专业课:高等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化工技术、药物化学、现代有机合成2.方向选修课程: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分离科学、光谱与色谱技术、在线分析与质量控制、高分子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制剂新技术、精细化学
品导论、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
3.必选课程:现代化学化工前沿进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可以是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
3.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攻读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企业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9.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九
(倪金明 2011级工业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楼氏电子的倪金明。
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2011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在此发言。
在这样一个播种希望和放飞理想的季节,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很高兴能与各位同学相聚在南大的校园,和大家一起开启新的篇章。
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学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激情,怀揣梦想。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来到这里。我们满怀自信,为了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相聚在这里;有志者事竟成,无论曾经经历过多少的艰辛与坎坷,期盼凭着对学术殿堂的虔诚和信仰而厚积薄发。
经过众多磨练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和自信。曾经的成功或者失败都已过去。如今,在这新的起点上,在新的目标面前!我们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充实,硕果累累的三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是目标明确的;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课程学习,而且应该有意识的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本学科,而且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认知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协作、交流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自己。
在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严于律己,规范言行,树立良好的学风和作风,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在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组织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增进同学,师生间的了解。
在未来的三年里,让我们坚持心中的理想。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寻梦想,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打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10.在职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 篇十
关键词:科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对科学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在职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本文分析了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對策。
一、主要问题
我国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有六种类型:教育学院的继续教育、科学教育年会、科学教育网络平台、市区县及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教材出版社开展的科学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教师国家级培训等。由于这些培训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有专业发展意愿的教师往往陷于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缺少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氛围。
1.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尚在发展
一方面,科学教师的培训尚处于发展阶段,参与培训需要一定的资金,只有少数培训机构能够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科学教师的经济待遇不高,不能承担继续学习的费用。
2.继续教育培训与职前培养脱节
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由师范院校完成,缺少来自优秀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支持;继续教育的培训则多由教师进修学院来完成,在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师范院校的学术支持,职前职后存在脱节。
二、解决对策
纵观全球的科学教师教育,牛津大学制订了实习科学教师PGCE的专业化培训模式;俄罗斯注重发挥政策与法规的引领,制订了专门制度;加拿大政府建立全方位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系统,制订并实施一系列终身学习的政策。这些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发。
1.培训环境要富有人性化
科学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培训过程中要关心教师,了解教师,承认每位教师的价值优势,允许教师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使教师在一个富于人性化的环境中学习,发挥他们的自我导向能力,让他们成为培训的主体。
2.培训方式要灵活有弹性
为及时方便地满足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增强培训效果,教育培训部门还可以制订富有弹性的进修计划,向进修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如进修的时间可长可短、场所可近可远、课程可多可少,不搞一刀切,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进修方案。
3.培训课程要增强探究性
从高等院校开设的科学课程体系来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分科课程较多,而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课程很少甚至缺乏。即使是分科专业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课程也非常少,作为补充,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要鼓励和支持课程教学改革,增强科学课程的探究性。
4.培训内容要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成效的高低取决于培训内容与他们面临问题的相关程度。对在职科学教师而言,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他们优势的学习资源,他们非常善于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培训中无论采取讲座、研讨、自学还是其他方式,其内容都要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重视和引导广大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困难,并最终将学习的新知识或新技能迁移到日常教学实践中。
5.开发网上课程,进行远程培训
当今网络远程培训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借助在线课程培训模式,开发有特色的网上课程,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学习系统,与一线科学教师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方便职后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工具进行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使科学教师的课程培训实现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的问题,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通过改革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开发网络课程等一系列策略来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庆祥,乞佳.职前职后一体化背景下英国牛津大学实习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启示[J].科技信息,2015(2):76-78.
[2]李宇辉.俄罗斯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法规研究[J].成人教育,2015(2):72-82.
[3]吴绍靖.加拿大继续教育经验及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21-24.
[4]王晓晓.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5]王福华.科学运用成人学习特点更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理念[J].成人教育,2012(2):49-50.
基金项目:河南省卓越科学教师培育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2016-JSJYYB-138)。
11.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十一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隐性课程是()
A 通过课堂式教学方式实施 B 始终围绕教学就行 C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影响 D 具有可控性
2、借助结构化的材料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是()A 探究式学生 B 发现式学习C 自主性学习D 参与性学习
3、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或出租暴力、凶杀等图书、报刊、音响制品反映了我国 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 受尊重的权利 B 受教育的权利 C 生存的权利 D 安全的权利
4、下列表述中属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点的是()A 道德教育应该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
C 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
D 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
5、道德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 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 受教育者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C 德育目标与德育评价之间的矛盾
D 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A 中庸 B 论语 C 大学 D 学记
7、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这一论断的教育家是()
A 康德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8、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是个体 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9、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等课程属于()A 活动课程 B 核心课程 C 潜在课程 D 综合课程
10、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探究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2、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是一种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教学评价类型。绝对评价的结果成偏态分布。
3、日常性班级活动 班级晨会和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功能联合体,由2-6名左右学生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合理有差异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属于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助合作。班内的异质小组间又大体均衡同质,保证了全班小组间公平竞赛。
2.目标依赖、利益一致
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彼此依赖,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又紧扣一起。学习的成功既依赖于组员个人的努力,也依赖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我的成功也为别人创造了条件(别人也如此),组内学习关系不是输赢关系,没有利害冲突,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3.责任明确、义务感强
合作小组解决解决了传统小组学习责任不清和搭乘便车的弊病。明确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每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大小与是否尽责联系;②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每个人都承担了小组特定任务,一个人完不成任务,不仅对他本人、对小组都带来影响;③每个都依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必须完成任务(包括测验独立作业)。另外,大家都有义务互相帮助,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道义上的承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体现学习活动的公益性。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
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生活指导法
四、论述题(15 分)
试联系实际论述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建设。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很多相关的文化活动就是通过这些机构组织实施的。(2)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学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师生采取哪些行为方式,用什么样的规范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保持行动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要一套什么样的规定或原则等,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也与学校的制度息息相关,即优良的学校制度滋润了优良的校园文化,而优良的校园文化又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建立优良的校风有多种途径,其中确定校训是一个见效快而又方便易行的方法。像“勤奋进取、求实创新”这类校训,就简明精炼,便于记忆和接受。其他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校庆活动等来培育和强化校风。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中小学一般都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要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如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同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校长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在中小学经常进行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这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活动包括三种类型:文化学术型,如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文学书社、英语俱乐部等组织的论文比赛、讲演会、报告会等;文体娱乐型,如开展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节日联欢、春游、野餐及其他晚会、竞赛等活动;社会实践型,如举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学军、学农、学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表达方式,学校对此要特别重视。学校常见的典礼活动有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授奖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
(3)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
五、案例分析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评价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杜郎口中学时位于山东偏远农村的一所初级中学,通过教改迅速成为教学改
革的先进典范,其主要经验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一个三是指整体
性教学的三个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第二个三是指自主学习三个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表现为 “10+35”,即在一节课中教师课堂讲授时间 不多于 10 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35 分钟。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利:
1、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2.通过同学预习、展现,最后老师来总结反馈,有利于学生更加熟悉透彻的掌握教学内容。
3、体现了教学目的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弊:
1.受课时、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很大
2.大班制,不利于这种模式的进行
3.教学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如果让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总结、实践的话,有点不切实际
第二部分 心理学
11、“艺高人胆大”是指个体具有较高的()
A 动机 B 意志 C 自我监控能力 D 自我效能感
12、人的一生分为 8 个发展阶段,其中 1-3 岁属于()
A 学习信任 B 成为自主者 C 发展主动性 D 建立个人同一性
13、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充分检验的特征,是思维的()性。A 批判 B 灵感 C 深刻 D 广阔
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兴趣 B习惯 C 能力 D 人格
15、把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A 内信号系统 B 外信号系统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工 20 分)
1、实验法
2、技能
3、发散式思维
4、特殊能力
1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2技能: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3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是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开放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4心理学认为,特殊能力是指在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计算、音乐绘画、形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以及某种实际操作相联系的动作体系,如飞行员、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特殊能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工 30 分)
1、简述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二)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生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三)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
(四)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2、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该理论由谢夫林等人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方式有两种: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自动加工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不需要有意注意,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自动加工的速度很快,由于不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所以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控制加工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注意的积极参与,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和自动加工相比,控制加工更为主动和灵活,它可以随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资源分配的策略
3、简述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
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这16种人格特质是:
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要指导学生确定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明确的观察目的是提高观察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就好比“靶子”,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正中“靶心”,抓住事物的精华。
2、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观察过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语言和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而知觉的一大特性就是其理解性,即人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的,因此观察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3、要有周密的计划。周密的计划是观察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4、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1.保持愉快的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那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1)建立适当的需要。(2)寻找乐趣。(3)自信。
(4)多与人交流。
12.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十二
为了使每位免费师范生详细了解我校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思路和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做如下说明:
一、培养思路
师范生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学位层次,只是规格不同,各有侧重。师范生教育硕士具有在职攻读、本硕连读和职前职后贯通式培养的性质。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与本科课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采取“网络学习与指导”和“集中面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且通过课程设计和环节控制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注重使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侧重对本科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掌握;始终强调将研究生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实践研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期望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流程
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流程参见下图。
教育硕士培养流程由课程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培养环节构成。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实践研究等环节并行而非继时地展开,即学位论文和实践研究贯穿于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基本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使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更好地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主要培养环节
1.关于师生互选
师生互选即导师和硕士生通过相互选择确定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免费师范毕业生取得研究生学籍后一个月内需在网上完成师生互选。具体步骤:师范生教育硕士登陆网络学习的平台,查看各个专业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名导师。在选择时系统会提示每位研究生可选导师的人数和每位导师学生已选择的人数。指导教师通过系统,可以看到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选择自己的情况。最终导师根据学校师生互选的相关规定和学生选择的情况,选定自己愿意指导的研究生,完成互选工作。在师生互选时有可能出现学生想选择的导师选不到的情况时,这时将由学院统一协调处理,帮助研究生选择一名导师。一入学就进行师生互选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导师能够参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提高指导效力,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关于学习与研究计划
师范生教育硕士在选定导师后应尽快与导师协商,拟定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完成学习与研究计划电子版的提交,同时将纸质材料于第一次集中学习时提交各学院备案。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两部分,内含课程学习计划、文献阅读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等内容。制定学习与研究计划的目的是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引导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状态,做好研究准备。
3.关于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采取平时的网络与假期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至少要修读34学分,13门课程,其中8门课程采用网络+集中方式进行授课。
网络授课:平时的网络教学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的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每门网络课程以专题形式呈现,包括课程电子文本、课程教学PPT、教学视频和一定量的课程辅助资源,包括文献资源、案例资源、课件资源和其他辅助课程资源等。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课程论文。
为进一步保证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增设了教师在线答疑、同步辅导、在线研讨、小组合作研究和阶段测试等教学环节。
辅导答疑: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一次实时在线答疑,同时还要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学生们在课程讨论区提出的问题。
在线研讨:教师组织不少于2次的网络在线研讨,每位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参与实质性研讨,并有详细的发贴要求。
合作研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定的范围中选择研究题目或者经教师允许后自主拟定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每个研究小组的人数根据课程类型与选课人数由教师确定,一般以5-8人为宜。每个小组在课题完成时应提交不少于6000字的研究报告。
阶段测试:每门课程都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阶段测试,测试方式为实时在线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通过网络真正学习了课程文本内容和相关资料。测试未通过者,需要重新学习。
集中面授:假期的集中面授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学期间需到校进行两次集中学习,第一次集中面授时间定于第一学年末的暑期,集中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其中3学分课程需集中5天,2学分课程需要集中3天)。这样安排主要是基于只有经过系统的网络学习后才能进行有效集中面授的考虑,同时也是出于节约学生来校集中学习成本的考虑。面授采用研讨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检验与调节研究生的平时学习成果,研讨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第一次集中除进行课程学习外,还需完成论文开题工作和听取小组合作研究2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第二次集中时间定于论文答辩前一周,此次集中学习主要是安排系列的专题讲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研究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前沿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第二次集中还需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4.关于教育实践研究
教育实践研究是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完成的程度关乎研究生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育实践研究与学位论文和课程学习互相融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实践研究可以是教育调查,也可以是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评价以教育实践研究档案袋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研究档案袋至少包括1篇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不少于4000字);4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每篇不少于2000字);1篇总结反思报告(不少于4000字)。档案袋分两次提交,第一次提交1篇教育实践调查报告和2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第二次提交1分总结反思报告和2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5.关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是基于基础教育需要,依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主旨的实践研究。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教材分析等形式。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0字。论文开题报告需要在第一次集中结束前完成。关于论文答辩的时间和要求,学校会通过网络等方式另行通知。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1.关于任教学科与本科所学专业不一致问题。我校今年的免费师范生一旦出现此种情况时,可经本人申请,所在工作单位推荐,开课学院批准,选读现任教学科的网络课程。
2.关于奖学金的问题
师范生教育硕士奖学金评比办法待学校研究后出台相关文件。
3.关于档案管理的问题
师范生教育硕士在读期间不需要调转档案。
4.关于外语免修的问题
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外国语实行免修制度。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免修。
(1)TOEFL成绩90分以上(3年内有效);
(2)GRE成绩1200分以上(3年内有效);
(3)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优秀或成绩500分以上(3年内有效);
(4)雅思成绩6.0分以上(3年内有效);
(5)本科阶段为外语专业,现攻读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学位;
(6)在相应的外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或在相应的外语国家有一年以年留学经历。
13.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 在职培训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6-02
目前,国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职业技术院校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教育,是针对学生的学历式教育;二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短期、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员式的在职培训。两种模式职责明确,互不交叉。虽然学历式职业学校教育与社会型在职培训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但二者教学原则与目标任务及教学体系均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社会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有教学资源逐渐紧张的困境,职业学校适时介入社会类职业培训为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一、我国在职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传统简单的劳动力输出方式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市场的需求。现有的劳动力均为成人,已全面超出接受基础教育年限,在此情形下,在职教育培训成为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造就的市场趋向必然提高对技术型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突出在职教育培训的地位,推动在职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实际上,我国传统在职培训体制是在计划经济驾驭下为传统计划经济服务,与传统形式的经济基础紧密相连,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其缺乏相应的跟进反应,落伍于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步伐。因此,目前国内在职培训与市场经济发展矛盾与冲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在如下方面。
(一)在职培训成本较高,且风险隐患大。资金问题是阻碍社会培训机构事业做大与做强的主要瓶颈。社会培训机构银行认可度低、贷款难,只能以学治学、以学养学。唯一的学费收入难以维系各项办学费用支出,若有剩余往往用来完成机构的原始积累,固定资产难以为继,难以形成有效抵押,无法获取银行资金支持。另外,社会培训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市场多头竞争的夹缝中生存艰难,民间资本与社会投资机构往往不敢涉足这一高风险领域,客观上造成其融资渠道不通畅,难以形成规模。
(二)在职培训目的不明确,仅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部分行业培训由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负责,它们所安排的培训任务大多以完成各单位职工年度培训计划为目的,缺乏对职工实际需求调研,培训内容与在职职工职业成长需求相背离。大多数情况下培训局限在政府新文件的读解上,无法满足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要求,无法胜任市场经济时代下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仅能作为在职培训的一种补充。
(三)培训机构杂乱,缺乏规划性。有关行政审批部门没有做好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的结合,对社会力量办学盲目审批,导致同行业、同地域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冒出,未能较好地宏观控制,甚至有的城市数家同类培训机构齐聚“一栋楼”或同业培训聚集在“一条街”。在培训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当某一专业行情见涨形成热门,众多的培训机构就蜂拥而上,而某一专业市场疲软就业率下降,则马上退出。这些培训机构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与效益发展计划。
(四)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导致在职培训教学质量低下。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短板与考核机制缺位导致大量的培训只管收费不管培训质量,很多在职培训机构完全是在自由发挥,对于培训质量能否达标、学员学习效果、反馈与跟踪、评价体系等不重视,无法形成一种在职培训的良性循环。
(五)培训模式落后陈旧,内容贫乏单一。相对狭隘的办学初衷,使得多数培训机构开办教育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这导致培训机构不以职工职业能力成长为核心,而是处处以商业的心态对待一切,导致其培训模式落后陈旧,教学内容贫乏、单一,尤其师资薄弱、管理落后、规模滞后的系列问题发人深省。
二、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融合的可行性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当下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与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职业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在招生规模与学生专业设置方面紧跟市场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符合企业用人需求,逐步实现了与社会需求零距离接轨。目前,困扰我国的职工在职培训问题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机遇,仅仅立足于从业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目的,如何拓展在职职工终身教育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深思的问题。
在职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通常被视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整体,在职业教育系统保障条件当中二者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二者地位等同;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当中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将在职培训工作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在生存与发展空间上对职业学校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也是在社会职能上对职业学校的一次完美诠释,更是在保证社会发展需求上对职业学校的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将在职培训体系与職业教育体系融合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势所趋。职业院校搞好学历教育是基础,搞好在职培训更关键。职业学校有必要开展在职培训,且有优势开展好在职培训。职业学校优势在于师资力量较强、实验设施齐全完善,作为在职培训“潜力股”对社会在职培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比拟。
三、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网络教育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举措,也是发达国家主流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继续教育注入强大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 技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使网络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 MOOC 的出现,迫使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纵向整合转化为横向整合,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以庞大的规模与课堂分离。学生和在职职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规划从网络上选修各种课程,将来还能获得各种不同的学位证书。这种超越具体学校的横向整合教育模式将改变当前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格局。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互联网时代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革命,全世界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无边界地分享,未来的教育将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当前,在职培训在线上集中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在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性上具有更好的体验;反观职业教育,其拥有优秀稳定的师资、先进的设备和实训基地、丰富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源等线下资源,因此两者之间形成了互补。如果能将在职培训的线上教育资源与职业教育的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我們将营造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不但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更低的教学成本,同时能提高教学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便捷性、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开展人品人格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等,未来教育模式将会多种多样,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将会是最优质的教育模式之一。
(三)大力推进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把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服务,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学学科优势,顺应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需要。做好在线课程开发,在线课程一要面向行业,二要面向特定人群特定任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全方位地为产业链所需的人才链服务。体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要有利于培训与学历立交桥的搭建和实施。
(四)共建在职职工终身学习的桥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特别是专业或技术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而终”式地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已不可能。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出现,新设备、新工艺、自动化程序、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许多不熟练、半熟练甚至熟练员工都可能被“淘汰出局”。这样的挑战与压力,只有不断接受在职培训,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熟练技能,才能迅速地符合岗位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在职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相关资源,为在职职工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
创造性营造出终身教育的优越环境,针对性构建起目的性较强的终身制学习体系,将在职培训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元素,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予以对待,并重点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绍良,贺召平.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调查分析[J].大家谈论坛,2007(10)
[2]刘守义.论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培训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05(9)
[3]罗伟,张翠英.实施培训工程拓展高职院校办学空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在职研究生硕士论文】推荐阅读:
在职研究生论文导师评语06-27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09-05
在职研究生专业08-05
在职研究生自述08-08
在职研究生考试怎么考06-13
10月在职研究生考试07-18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07-26
5月在职研究生考试08-06
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