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四首检测题

2024-10-14

冰心诗四首检测题(6篇)

1.冰心诗四首检测题 篇一

《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教学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二.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繁星》写于1921年,共164首;《春水》写于1922年,共182首。这些小诗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抒写自己的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三、整体感知:

⒈自由朗读。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四,品读课文:

1、学习《母亲》

(1)集体朗诵《母亲》,说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2.冰心诗四首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难点: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母亲》《纸船》)

一、导入

1、学生回忆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故事。参考:《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鲁冰花》、《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请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母亲形象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巢()里 叠()成 妄()弃 倘()若 惊讶().....

2、作者常识

冰心,原名,现代著名的、、、。著有、。

3、师生补充介绍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繁星》写于1921年,共164首;《春水》写于1922年,共182首。这些小诗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抒写自己的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三、诵读诗歌,体味感情

1、学生们用心体会两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在文中用铅笔划出诗歌中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3、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感情朗读。

四、品读课文:

1、学习《母亲》

(1)集体朗诵《母亲》,说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2、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美国),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诗人要用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 什么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

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

(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

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人为什么“含着泪”叠?

(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的大海,她孤独,是思念的泪)

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诗人采用“卒章而显其志”的方法,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实的意境与想象的母亲梦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来,是全诗的高潮!

五、拓展延伸:

1、两首诗都描写母爱,有什么不同?

【答:《母亲》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表现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侧重于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2、这两首诗一般人都认为主要是赞美“母亲”的,结合诗人的写作时代,你们想想有没有其它的理解呢?

【答:可以理解为游子对故土或者祖国的依恋等。】

3、学生讲讲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参考: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例::《写给母亲》 《想起母亲》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 想起母亲

却永远也驶不出 晚霞里就升起了

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 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母亲绵长的爱

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3、预习后两首诗。

附: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第2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复习检查:《母亲》《纸船》的背诵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当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三、整体感知《成功的花》:

1、反复诵读这首诗,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2、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词的作用

(明艳:比喻人们事业的成功,荣誉的夺目。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突出奋斗的艰辛。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3、问题解惑(1)、“人 们 只 惊 羡 她 现 时 的 明 艳!”一句中“惊 羡”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

“惊羡”,有惊叹羡慕的意思,“惊羡”比 “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

(2)、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说教,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

“花”比作人生事业的成功;“芽儿”比作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泪泉”比作为培养花付出的辛劳;“血雨”比作为滋润花而作出的牺牲。

4、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几个名句:

1、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小结这首诗: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荣誉,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涵的艰辛,他是血和泪浸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荣耀。

6、齐背这首诗。

四、赏析《嫩绿的芽儿》

1、导入: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都想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大海中航行,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

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样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

3、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嫩绿显示了芽儿的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着朴素简洁,不追求外表华丽的特点。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4、诗中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展示了一个纯洁的心灵和现实的世界。同时,也讴歌了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拟人和反复,比喻)

5、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请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

(1、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

2、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

3、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6、小结这首诗: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生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7、学生齐背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1、讨论思考练习2、3,4

2、结合《嫩绿的芽儿》,写100字左右的文字,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3.冰心诗四首教学案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三、教具和教学手段

以读开路,导学案引领,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一、学前预习准备:

1、填空:

⑴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

,等。

2、字词

巢()里

叠()成 惊羡()

妄()弃 嫩()绿

珍()重

浸()透

倘()若

3、你能结合对四首诗歌的赏读品味,说出每首诗里所运用的比喻吗?

4、补充《纸船 寄母亲》写作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回忆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写几个)

二,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提示:

1、默写基础字词

2、脱稿口述交流冰心资料

3、试背诵四首诗歌 三,诵读诗歌,体味感情。

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用铅笔划出诗歌中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3、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感情朗读。四,品位语言,探究问题

1、体味“躲”“从来”“留着”“一只一只”的妙处,写出自己的看法。

2、你觉得这两首诗里面还有哪些词用得很好,也可以写下来,谈谈体会。

3、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五、比较鉴赏,感情诵读

1、《母亲》和《纸船》都是母爱主题,仔细品味和辨析这两首诗,你能找出其中微妙的区别吗,先写下来,准备交流。第一首的情感侧重于: 第二首的情感侧重于:

2、你能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情感吗,试一试。六,拓展延伸:

1、《纸船》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自主练笔,准备课上交流,教师进行点拨。例,我从不肯乱花一分钱,总是留着留着,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为母亲捎上一支康乃馨,„„(流星、月亮、千纸鹤等)

2、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1~7题

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1、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有什么好处?

2、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3、你怎样理解“我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5、《纸船》和泰戈尔《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七、1、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2、自我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八、布置作业

1、作业本,p11第一题

2、《同步练习》:P9“课内阅读”

3、尝试背诵这两首小诗,熟读下面的两首小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和感恩之心再次来诵读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两首小诗?请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青春韶丽的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怎样获得成功呢?冰心这两首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二、研读《成功的花》探究

1、这首诗中的“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两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感悟人生哲理: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3、收集名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一个事例,或是你的亲身经历,并写一段感想谈你的看法。

三、研读《嫩绿的芽儿》探究

(1)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2)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

”显示了“芽儿”

”蕴涵“花儿”

”象征“果儿”(3)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

生长喻

的成长,劝勉青年人

4.合作探究

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50字谈谈

四、探究讨论:课本P11书后练习二、三

五、拓展阅读

课后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并向同学介绍作品

附《繁星春水》名著导读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例: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

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地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

——《春水》

妙语佳句

◆青年阿!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

◆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六、自我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七,总结新课,布置作业

1、《同步练习》p10“课外拓展”

4.冰心诗四首检测题 篇四

冰心诗四首

阅读理解、分析

诗一: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作者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叠纸船并把它抛进海里?

答:

4.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答:

5.结合《母亲》和《纸船》,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

1.本诗有三小节,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根据你的理解,“我”究竟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爱和悲哀”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朗读“叠成一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时,为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挚爱,你认为哪个词应该重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一句中“惊羡”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 答:

7.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说教,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 答:

8.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结合下面的材料,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这是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就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答:

诗三: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9.“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能否颠倒?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对这三句话的理解。答:

10.结合自己的理想和文章的主旨,谈谈你如何“发展、贡献”自己?

答:

11.作者专注地看芽儿、花儿、果儿,慢慢地,似乎不是自己想到了什么,而是花儿们在向她倾诉。下列诗句中与这种境界最相近的一句是()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三.课外探究、写作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纸船》《母亲》,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孟郊《游子吟》)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答:

1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在文革中,由于不堪忍受残酷的折磨,他便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已经写好了遗书,只剩下一死了,但在游斗之后,他改变了主意。他发现那么残酷的折磨都能忍受,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不能接受呢?于是,他便不再自寻短见了。1992年,他写出了让人们赞不绝口的《牛棚杂忆》。他是一个成功者,他的成就与他能战胜自己不无关系。

答:

【参考答案】

1.(1)行动

(2)意愿

(3)梦境

2.希望纸船流到母亲身边,给母亲送去自己的思念和安慰。3.对母亲的爱和担忧。

4.“一只一只”,因为“一只一只”说明诗人叠的船儿数量之多,这一行动表现出诗人对母亲的真挚的爱。

3.因为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思念不着最是难受,所以“含泪”“悲哀”。

诗人在船上无法与母亲通音信,只幻想纸船抛进海里能载着她对母亲的一颗爱心飘到母亲的怀抱中。

4.略

5.两首都是对母爱的歌颂。前一首主要写的是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一首则是写步入青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的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6.“惊羡”,有惊叹羡慕的意思,“惊羡”比 “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

7.“花”比作人生事业的成功;“芽儿”比作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泪泉”比作为培养花付出的辛劳;“血雨”比作为滋润花而作出的牺牲。8.我们不能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到成功背后所蕴涵着的艰苦努力,我们应该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汲取成长的经验。

9.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排列顺序,暗指果树从抽芽发展、开花让人们欣赏到将结果奉献于人类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对应了青年的人生过程。“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当芽变成花时,不要孤芳自赏,而是要美化自然,正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为社会作贡献。最后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使人生更辉煌。

5.冰心诗四首检测题 篇五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教学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行的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纸船 寄母亲》写作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回忆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母亲》

活动一: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活动二:质疑交流

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

(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

境下发生的?

三、学习《纸船》 活动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

活动二:交流互动

1、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2、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3、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5、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

6、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五、反馈练习阅读冰心《纸船》,完成①-③题。①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②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预习《成功的花》和《嫩绿的芽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成功的花》中蕴涵的哲理,倡导《嫩绿的芽儿》中阐述的积极的人生。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母亲》《纸船》,2、对重点语句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学习《成功的花》 活动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成功的花》,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2、体会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二、质疑交流:

1、“人 们 只 惊 羡 她 现 时 的 明 艳!”一句中“惊 羡”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说教,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三、合作探究: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可结合成功者的奋斗历程来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嫩绿的芽儿》 活动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二、交流互动:

1、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2、感悟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三、质疑交流: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两首诗共同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反馈练习

1、冰心的诗富含哲理,找出下边这首诗中含哲理的诗句,并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1)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句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的这三首诗都富于哲理。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含有哲理的话。例:墙角的小花,不计较所处的位置,它只是为装点春色而开放。石缝间的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并完成本课《与课堂同行》

6.冰心诗四首检测题 篇六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五、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参考答案]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上一篇:艺术教育市领导致辞下一篇:七年级文言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