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论文

2024-06-16

普通心理学论文(9篇)

1.普通心理学论文 篇一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一、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答:(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能驱使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即具有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3)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4)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二、简析影响心境的因素

答:(1)心境产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逆境或顺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心境变化的原因。

(2)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关系。

(3)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评述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学说

答: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有机体变化的知觉,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根据这一理论,情绪的产生必须先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这种刺激引起个体内脏的活动和骨骼肌的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反馈到大脑而产生情绪体验。

评:他的理论引起了一系列的情绪研究,但是得到了许多与他们理论相反的事实。这些实验证明,情绪不只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机体变化的知觉,它还受到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支配。鉴于首先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评述沙赫特一辛格的认知一生理结合情绪理论

答:他们认为,个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性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泛化的生理反应决定情绪体验的强度,而情绪的性质则是由对情境的知觉所决定。

评: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第九章??需要、动机与意志

???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能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2)指向功能。动机可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同,个体活动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可使行为具有坚持性。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

二、简析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

答: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非常复杂。一般的,良好的动机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但是,有些时候,动机与效果并不一致。

三、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1)人类行为是由生来固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决定的。

(2)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3)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

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4)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

(5)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实现理想和事业胜利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

评:(1)把人的需要看做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向高发展的趋向,以及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科学的理解需要及结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人的高级需要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而出现的,而事实上,人的本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处于不同社会历史地位的人们,其需要是不尽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对立的。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层次结构学说,尚未有科学依据,带有假设的性质。

四、评述动机理论中的本能论及认知理论中的归因理论

答:

(一)本能论:(1)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2)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3)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

(4)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评:本能论不能确切的解释行为的原因,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另外,本能论所列举的许多本能行为(如自信、自卑等)实际上是在学习、经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归因理论:使用因果关系理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作归因。(1)海德提出,一般的,人们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

(2)海德还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3)韦纳在归因中增加了“稳定性“维度,即把行为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评:(1)将行为归因为稳定或不稳定,会影响人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

(2)归因影响人们的情绪反应

五、简析个体受挫后的主要表现

答:(1)情绪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它表现在强烈的内心体验或特定的行为反应。情绪反应的形式很多,一般有攻击、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自戕等。

(2)理智性反应。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当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障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理智性反应不仅表现在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还表现在个体能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挫折或问题,适时的调整目标、改变目标或降低目标以实现最终目标。

(3)个性的变化。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不仅会使个体产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六、怎样合理应对挫折?

答:(1)正确对待挫折。改善挫折情境,对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有正确的估价,以预防挫折的发生;受挫后,认真分析原因,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作用的程度;也可以暂时离开挫折情境,以改变环境气氛。

(2)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教训,找出不足,力争改进;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振作精神,战胜挫折。

(3)调节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在从事活动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成就的标准。个体的成就标准要适合其能力水平。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受挫后,能有朋友分忧解难,有利于自己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内心的紧张也会减弱,从而树立信心。

第十章个性概述

一、简述个性心理的特征

答:(1)个性的整体性。构成个性的多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①个性具有内在统一性

②对各种具体成分的理解,必须从整体出发,从该成分与其他成分的联系中去认识,才能比较准确

③个性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多侧面性

(2)个性的个别性与共同性

(3)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4)个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二、简述个性心理的结构

答:(1)个性的倾向性: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特征

(2)个性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三、论个性的形成答:个性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产物。

(1)??? 素质因素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或必要前提

(2)??? 社会生活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 学校教育是个性形成的主导性因素

(4)??? 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的必要途径

(5)??? 主观努力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

第十一章能力

???试析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答:(1)自然素质。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2)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

(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实现性

(4)个人的主观努力。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简析能力的个别差异

答: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类型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三、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答: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1)??? 智力活动的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加工材料或信息类型。如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等

(2)??? 智力操作即智力活动的加工过程或形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

(3)??? 智力活动的产品即智力加工活动的结果或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同时考虑到了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这对智力测

验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吉尔福特本人通过测验,已经证明了三维模型中的近百种智力。

四、述评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答:斯滕伯格认为,大多数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评:三元智力理论中,智力成分亚理论是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三元智力理论对于编制能力测验、深入了解能力的本质、促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十二章人格

???简析人格的特征

答: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功能性

二、简述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人的气质有四种最基本的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如下:

(1)多血质:活泼好动,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注意易于转移,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情绪和情感易于产生也易于改变,并直接表露于外。

(2)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反应迅速;情绪明显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性,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3)粘液质:安静平稳,反应缓慢;善于克制,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

(4)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体验深刻,情绪不易外露,善于觉察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

三、述评气质生理基础的体液说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答:(1)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评:实际上,人体的四种体液决定了人的整个体质,而不仅是气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多维特性的反映。他提出,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与界限;灵活性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更替的速度;平衡性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相对关系。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不同组合,把神经系统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相当于胆汁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评:在分类上划分不够全面,不能将每个特性都描述出来。

四、简述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即个体对现实的态度的稳定表现。如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对工作、对学习以及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即个体在意志过程中的稳定的表现。如行为目标明确程度,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在紧急和困难的表现及时对已经做出的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即个体在情绪、情感方面的稳定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情绪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

(4)性格的理智特征。即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稳定表现。

五、简析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

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 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前提。

(2)???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体现。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引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的最后环节。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六、试析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1)区别:形成基础不同;在稳定性方面有所不同;在评价方面不同。

(2)联系:①特定的气质类型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②气质使性格表现染上某种色彩

③气质的动力特征受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制约

④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⑤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使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发展出健康的性格

八、试析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答:(1)区别:①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②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③性格是多种类别的心理特征在个体身上的有机统一,能力是某一种类别的心理特征

(2)联系:①发展能力和培养性格是人的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②性格与能力相互制约,能力制约性格的形成,性格制约能力的发展

③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够弥补某些能力的不足

④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普通心理学论文 篇二

对语言学习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理论和实验研究,如Pavlov关于条件的研究,Watson的行为主义,Thorndike的联结主义,和Skinner的操作条件等,这一类的理论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S-R);二是在教育情景下的实证研究,如对学校课程科目的研究,尤其是阅读和数学,还有对儿童在教育或情感原因下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的研究等等都运用了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范畴被应用到正规的教育活动中有四方面的表现:1)学习者的个性及个体差异;2)不同类别的学习;3)学习过程;4)学习成果。

1 二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心理学因素的体现

如果对有关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毫无所知,那么语言教学将无法进行。Sweet,Harole Palmer都是注重教学理论中心理学成分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认为学习者因素与学习过程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理论与心理学的结合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可同时被当做一个语言使用者和语言学习者。由于语言教学一直最关注的是二语习得,其理论就一直与语言使用和学习的心理学概念密切相关,这些都构成任何一种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部分。直到现在,二语教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还被完全当做是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将来,我们仍要继续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成果来启发语言教学理论。

1.1 二语学习模式与水平

近来很多有研究者都提出“模式”的概念来解释二语学习,用图1来表示:

图1所表示的教学和学习目标被称作“能力”或“水平”,任何一项实证研究都必须弄清楚水平的概念,因为它是教师、行政官员、课程开发者、测试设计者、以及父母、学生自己都很关心的问题。水平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目标,由一定的标准来衡量。

对于二语学习来说,学习过程是从零到近似本族语水平的过程。当然,完全达到本族语水平是几乎不可能的,但这可以作为二语水平的一个参照。那么,怎样才算“了解一门语言”呢?无论对一语还是二语,掌握一门语言所达到的水平或能力应符合以下几点:1)掌握了这门语言的直观形式;2)对语言形式所传达的语言学、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掌握;3)使用这门语言时更多地注意交际功能,而非形式;4)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这门语言。

1.2 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是研究语言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首先,关于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问题。年龄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语言教学理论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有人认为学习二语越早越好,但事实上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生语言学习,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年龄”或“关键期”。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采用同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也可能会经历相似的学习阶段,而这些阶段与母语习得也有共同之处。但这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在习得不同的语言方面时也会存在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在心理上也体现出二语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如儿童一般是在社会和交际情形中直观地习得语言,而成人则是通过认知和知识系统地学习语言,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优劣。根据这些理论,关于学校应在哪个阶段开设外语课程要参照三个标准:1、是否能使大部分学习者达到计划中的预期水平;2、将教育的价值融入外语学习的给定课程阶段之中;3、开发和保持一种教育理念和成功的外语项目所需要的人文和材料资源。

第二,关于语言天赋与其它认知因素问题。二语或外语天赋(aptitude)指二语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特别的认知能力。检测语言天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Carroll和Sapon的MLATEMLAT(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Elementary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和PLAB(Pimsleur’s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这两种测试方法都能检测出学习者三方面的能力:语音解码能力、声音-符号匹配能力、语法感知的灵敏度。近来对学习策略基本认知特征的研究涉及到认知风格,如场依赖与场独立,还有语言迁移与干扰现象。所有这些分析都具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二语学习到底涉及到哪些认知过程并没有理论上或可靠的实验依据。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语言学习过程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第三,关于情感问题。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三个方面:态度、动机和性格。Gardner认为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对目标语使用者的态度;2、对学习环境的态度;3、学习者的学习动力;4、对目标语的兴趣。Gardner的模式表明影响二语外语学习的因素不单是学习者的天赋,情感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比认知技能的作用更加重要。

尽管学习者因素并未完全得到全面研究,但目前的成果启示我们进行语言教学要因人而异,要有所选择地进行教授,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要引起教师以及研究者的充分重视。

1.3 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

二语外语的学习条件主要有两方面,即目标语环境之内和之外。为何要区分这两种环境条件呢?主要是由于Krashen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进行了区分,前者指在目标语环境中通过交际而自然的、无意识的习得,而后者指在课堂环境下通过教师的讲授有意识地、系统地学习。作者指出,教育也可以被看作是为语言学习创造条件,因此这两种条件的区分并不是严格的,它们是互补的关系,可被看作是一个持续体。

语言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关于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两大理论:一是重构假说,即二语学习者是在重构其母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其二语学习的;二是创造性的建构假说,即二语发展独立于母语的发展过程,就如同儿童“创造”性地使用母语一样。这些理论并未达成一致,但要研究语言学习必须还要注意三个问题:1、母语与二语的连接。即学习者的母语和以前学过的其它语言与要学习的新的目标语之间的不平衡。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母语来教授二语。2、隐性与显性知识的区分。即二语学习是有意识的、与认知相关的,还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直观的。3、语码与交际的矛盾。即课堂语言教学主要是进行语言正规知识的讲授,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却难以开口进行得体的交际,这也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难题。

2 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概念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作为语言教师,应该注意到为什么学习者有好坏之分,为何有的学的快而有的进步慢。对好的学习者在策略上的使用特征应该进行总结,如好的学习者会制定灵活的计划、善于学习隐性知识、善于在社会交际中学习知识、还会运用情感策略。对于成年人来说,头两种策略更为重要,而对于儿童来说,后两种策略要更为突出。

摘要:研究语言学习者个体的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过程无疑要用到心理学中的内省、回忆、观察等方法。从普遍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和学习这两个基本概念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

关键词:心理学,语言学习,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屈琼,程爱群.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母语依赖的特点[J].三峡大学学报,2004(5).

[3]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许菊.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2006,27(1).

3.普通的股票,不普通的股东 篇三

主流金融理论假设股票市场完美有效,股票价格能无偏地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此时,最大化股东价值就等于最大化公司股票价格。但实际上资本市场并不完美,股东风险收益偏好不同,存在多样化的类别股东。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类型多样化,除了有发起人的非流通股与社会公众流通股之分,还有A股、B股及H股之分。现实中,不同类别股东的价值取向差异甚大。例如,同为流通股股东,境外投资者(H股、B股股东)相对A股投资者更偏好现金股利,非流通股股东分享不到资本收益,偏好现金红利;由于流通A股股东普遍短期投机偏好,以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价值的高价格交易,从而偏好股票股利。

从用友软件(600588)高派现遭质疑,到招商银行(600036)可转换债券融资计划受抵制,一些业绩优良的公司合乎规定的红利政策和融资行为频频遭遇流通股股东的诟病,其实质反映的是不同类别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从这来看,不同股东利益之间有差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要分别对待。

最大化哪类型股东价值

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分为内部股东(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外部公众股东。不同类型的股东承担的风险、责任、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角色不同,风险偏好、价值取向及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即便同类的股东,价值取向也不尽同样,公司很难满足风险收益偏好不同的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让哪类股东“价值最大化”通常都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决定。股票市场本身是各种价值理念和力量博弈及自由选择的场所,在股票市场投机盛行的环境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可以选择不同的业务发展(价值创造)策略和红利(价值分配)政策。

控股股东的一种选择是,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为原则,从而配置资本,制定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不迎合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师对投资题材的追捧和价值分配方式的要求,不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表现冷淡甚至负面反应,或者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这样,大股东需要构建一个与控股股东业务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一致的目标股东群,从而致力于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A股市场上的佛山照明(000541)则是这类上市公司的代表。

控股股东还可以选择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红利政策,从而实现公司股票短期收益最大化。A股市场上的新黄埔置业(600638)、嘉宝集团(600622)等公司则有这种倾向。这类上市公司表现为主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采取高转增或送股的股利政策,资本配置行为呈现投机性和短期化,主业衰落,却总能引起A股市场短期积极反应。

不过,大多数控股股东会选择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通过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当市场认为某家上市公司拥有许多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从而高估公司价值的趋势时,理性的控股股东清楚项目的实际状况,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就可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增发股票,但不将募集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中,而是保留现金或投资于资本市场上其他公平定价的证券,或者在投资者青睐的领域只投小部分募集资金。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市场不合理地低估,还可以回购股票。

控股股东还可以利用投资者的红利偏好制定红利政策。哈佛大学的学者Baker和Wurgler教授在2003年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派发红利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历史上,有些公司一直分配现金红利或者股票红利,大多数公司管理者通常会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即当投资者倾向于风险回避,对支付现金红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伺现金红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红利,对股票红利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股票红利。

上述这些策略的中长期结果不同。实践表明,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制定业务发展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尽管在股票市场短期投机盛行的环境下,股票价格波澜不惊,甚至低迷,但有助于构建一个与控股股东业务发展战略和价佰取向一致的目标股东群,纠正股票市场刘公司行为的误解和定价的叫显偏差,使公司股票价格始终能以与企业真实价佰相关的价格交易,减少公司股票的投机性,减少甚至消除控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资本配置战略和价值分配政策方面的冲突,有助于公司的产品市场经营战略保持 贯性,形成股票市场评价与产品市场经营之间的良性互动。而随着其竞争地位日益强大,最终也受会到股票市场青睐。

股东选择公司,公司也可以选择股东

正如产品市场上需要细分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需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并非所有不同风格的投资者价值最大化。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与谋”。公司不同的业务发展及融资战略、不同的红利分配政策会吸引拥有不同投资风格的外部流通股股东,反过来,不同投资风格的外部流通股股东也会影响公司投融资战略和红利政策风格。对于此,上市公司可以在进行股东细分之后,锁定自己的目标股东。

关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增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该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其中包括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商业模式、投融资计划和红利政策,并且向股票市场传达这一明确信号,增加透明度,以便外部投资者正确评价和选择,吸引和筛选出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一致的外部流通股股东;同时,使那些怀着短期预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离开。

成熟市场上的很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来淘汰那些与自己的经营和价值理念不一致的外部股东,从而建立一个与自身发展和价值理念一致的股东群。新兴行业的公司,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上市以来,一直不派发现金红利,高速成长吸引了偏好资本收益的增长型股东群,而一些传统产业或公用事业公司,则通过稳定成长和高现金股利政策,吸引了一批养老基金等偏好稳定的现金红利的投资者。

在短期投机力量主导的股票市场,往往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短期盈利形成评价压力,或者由于投资者过于乐观,定价过高,会对公司持续增长产生巨大压力,不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美国MomtorGroup的首席执行官Joseph Fuller和哈佛大学商学院Mmhael Jensen教授曾撰文指出,美国股票市场上盛行预期公司收益游戏(Expectations game),即股票分析师往往给公司设定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并迫使公司管理者努力实现分析师的预期。Fuller和Jensen呼吁,公司管理层不要害怕公司股票价格低。因为股票被市场高估并非好事,投资者脱离实际地高估公司股票价值,会对公司未来增长产生乐观要求或者压力,而这种增长要求脱离了公司实际能力,或者是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如果公司管理者迫于股票市场分析家的这种要求或压力,往往会采取损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及资本配置行为,安然、北电网络等不少公司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A股市场上,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采取短期和随机的业务发展策略及高股票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往往不再致力于踏踏实实进行实业运作,提高经营效率,培育竞争能力,而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名义,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热衷于在外部随机寻找不相关的热点投资机会,轻率进行投机。

例如,1999年股票市场青睐于高科技概念时,上百家上市公司纷纷投资科技企业12000年投资网络,2001年又转向传媒。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和公司治理问题严重又激励和助长了这种短期资本配置行为。由于这类公司在投资机会获取方面高度不确定,并且缺乏把外生的投资机会转化为实际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执行能力,导致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一旦投资失败,则通过与大股东资产置换转移投资丧失。这些公司没有因投资扩张而集聚和增强主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主业竞争地位显著下降,甚至丧失,经营业绩逐年下降,从“实业运作—价值创造”型企业演变为没有竞争优势的多元化投资管理公司,或沦为ST,甚至被置换出股票市场。有些原本优秀的企业因此沦落。

不完美市场下的可行选择

理想状态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不完美的现实中面临很多问题。在短期投机的价值取向下,上市公司要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并非易事。A股市场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与内部控股股东在价值创造、融资和价值分配策略上的分歧非常突出。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规范股票市场参与各方行为的政策法规,对股票市场发展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等同于上市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由流通股股东决定公司能否实施再融资计划,实际上会限制很多上市公司正常商业抉择,损害了非流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不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有效实施股东价值最大化,需要改造股票市场本身和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对股票市场本身的改造更显重要。这需要改变短期投机价值取向主导的格局和上市公司构成,使投资者的价值取向多样化,形成价值取向不同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能够自由博弈的制度环境。

另外,还需解决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股权流通性分割的问题。最起码需要放松《公司法》中对股份类型及权利设置单一化的限制,允许一家公司存在多种类型的普通股,增加金融合约自由度。实际上,内部控股股东与外部公众投资者的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正视差异和分歧,明确游戏规则,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及合约设计找到分歧的解决方案。股票类型及其权利设置是投资者之间的事情。在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创始人股东为保持股权集中和控制权,往往设置不同表决权股份(DualClass Share),形成一家公司多种股份格局。私募融资中,允许投资人之间根据利益和风险管理要求灵活设计合约,同类普通股股权所具有的收益分配权、表决权以及控制权、清算权的配置等可以与股份比例不一致,甚至可以分离,但设置不同情景下的条款,保护合理权益,限制风险。

4.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篇四

姓名:张月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级英语(4)班

学号:2010510012

电话:***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也可以帮助别人。愿意耐心倾听别人诉说烦恼和痛苦,是对朋友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渲泄出来,是给他们心灵以最大的安慰。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心结,排除心理的疑虑,他们就像我们灵魂的营养师。我还记得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都陷入绝望与痛苦之中,我有个高中同学的妈妈是名心理咨询师,被派到四川去给当地的人做心理疏导,当时就觉得她妈妈十分了不起,因为她可能只要通过一些话语就可以愈合很多人心灵的伤口。我也一直很崇拜心理学老师,觉得他们是所有老师中最能了解学生心理并且理解学生的。她们能看穿大部分学生的心思,并找到恰当方法给予引导。也总觉得这些老师的脾气都特别好,因为她们好像总能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学期的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许多以前都不曾知晓的知识,上课的过程中更体会到了心理学的魅力。上课的时候虽然有时还开小差,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

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学习心理学,我了解到正确的认知对人的重要性,许多负面情绪都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通过改变认知,我比以前更容易控制情绪了,更自信,更快乐,每当有负性情绪的时,我学会了调整认知控制情绪,我身上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少,对自己的情绪也理容易把握,好的认知决定好的情绪,好的情绪养成了好的行为和意志,学习心理学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更有自信,对成功的把握也更客观,更现实。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5.普通心理学说课稿 篇五

人格是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第十二章的内容。人格是个性心理特 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格与心理现象中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能力等其他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通过对人格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提高自我 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丰富知识,优化自己的性格;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材内容:

1、人格的含义、特征、结构(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2、比 较重要的几个人格理论(特质理论:奥尔波特 卡特尔 艾森克 大五人格 类型理 论:内—外向人格 斯普兰格六类型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3、人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格对人格品质有深刻的认识

2、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结构和人格理论并能分析人格的成因

3、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掌握一 些自我修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相应的人格行为,从而学生形成良 好的人格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格的特征、气质的分类、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及人格的形成原因。

难点是人格的特质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不容 易记忆且容易混淆提出者与相对应的理论。

二、说教法

1、引入法(林黛玉 张飞 班上的个别同学),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什么是性格,同时可以激发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讲授法 这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 的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讨论法 针对性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并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1、认真听讲 学生想要学好一节课首先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理解什么是 人格,明白人格的特征,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记忆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

2、思考讨论 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学生应该利用这宝贵的课堂 时间积极思考人格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与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总结应用 最后,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一能加强对知识 的记忆,二能帮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来自我分析并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用同学们熟知的林黛玉为例子,引发学生听讲的兴趣,然后 用一个小游戏让每个学生写几个最能反应自己特点的词,这样直接把学习内容与 学生自己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新内容讲解 经过导入这一环节,相信每个学生都很想知道究竟什么是人 格,自己是什么人格,这时候来系统而详细的讲解本节课的内容。首先告诉学生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学习时好注意抓重点,理解难点。对于人格的概念、结构、人格理论这些内容,主要是结合一些例子详细的讲授,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 讲,认真思考,积极配合,这样教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与学生活动的统 一。气质与性格的对比讲解,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接下来,当讲到人格形成的 影响因素时候,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在这一环节,学生主动思考,并合作解决问 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同的教法配合不同的学法,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讨论完之后,这节课的时间基本上就结束了,留给学生作业,分组写篇文章分析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及怎样培养良好的人格。然后把这块知识留给下一节课来 讲。

3、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要求 学生平时注意培养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学以致用。

4、板书设计

一、人格的概念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二、人格的特征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独特性、稳定性 统合性、功能性 现代特质理论—大五人格

三、人格的结构

6.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管理心理学探析 篇六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阐述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及其层次结构,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后,他又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全面阐述。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即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等;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的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将这种因需要欲望而引起的行为原动力投向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个体工作积极性的源泉。激励是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态,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1]。不同的人群的需要层级各有不同,针对不同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推动人们行为的理论。

笔者试图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探讨适合高校体育教师管理的激励机制,为优化管理,增强效率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此问卷参照美国斯蒂芬·P·罗宾斯所著《管理学》黄卫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的一个需要调查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综合我国体育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制定的,采用5级记分制。对我国中南部地区20所普通高校的3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75%。研究还针对普通高校教师的需要问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调查。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层次的现状

人的需要和心理感受是在客观外界的刺激下引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期,体育教师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在不断变化,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及时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新的环境下的需要结构和内容就显得非常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需要表现,依次为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安全需要(见表1)。

3.1 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排序第一,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研究发现有73.8%高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原因是追求能展现个人特长和才华以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然而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感到距离自我实现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有资料表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只有30.1%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60%以上的教师认为他们的能力只有部分发挥,甚至基本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2]。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还潜藏着极大的能量。

事实上,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才能、特长和爱好,有的教师工作经验丰富,理论课内容熟练,能发挥自身潜在的智慧能力;有的教师自身专业突出,对带队训练和抓竞赛活动等能发挥自身的潜力,有的教师在科研和学术活动中更能展现和提高个人才华。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利用激励机制,为体育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充分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3.2 自尊需要

自尊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追求的是地位、名分,以及相对他人的认同高低。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关系到体育教师职业的尊严,关系到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传统的师道尊严。现实中,很多高校存在对体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其他专业,学校各项政策不能一视同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调查显示有43.5%的人认为学校分配不公,这激发出体育教师对自尊需求的一种补偿,由此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已造成对校体育教育的强烈冲击。

3.3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需要,排序第三,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已经相对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工资稳定,居住条件改观。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略有好转,但与从事其它专业行业部门同年龄、同职称的人员(如公务员、金融、邮电、医务人员)相比,物质生活仍然处于中下水平。体育教师付出的艰辛劳动与其菲薄的收入、狭窄的住房、不尽人意的医疗保险等形成的反差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教师也有了更高的需要,他们追求的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等。目前,教师的物质福利待遇偏低、生活相对清贫是普遍的现象。体育教师除了同其他教师一样迫切需要解决工资奖金待遇和住房条件之外,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工作量和强度更大,消耗的体能和精力更多,更需要在这些方面能得到必要的补贴。众所周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是教师充分发挥才干,完成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证。而很多高校没有室内体育场或是场馆不足,教师必须在夏日顶着烈日,在冬天冒着严寒进行工作。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而应配备的器材和设备、图书资料等,许多学校由于经费的限制而难以满足,导致教师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不高。此外,劳动报酬和工作条件不仅是从事工作的必要保障,更标志着体育教师的劳动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承认和尊重,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挫伤体育教师的自尊和工作热情。例如有的高校不仅没有教学所需的场地和设备,而且体育教师的工作系数只能算0.8,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高校的体育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3.4 归属和爱的需要

研究表明,归属和爱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中位居第四,表明其满足程度相对较高。由于教师群体素质较高,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加上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工作的性质,教师之间无突出的经济物质利益冲突和激烈竞争,因此单位内部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一般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维护学校的声誉。

3.5 安全需要

表1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对安全的需要已经感到相当满足。这与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管理规定和退休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及意外保险制度等有关。

4. 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4.1 发挥优势需要的作用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存有个性差异,并且在个体的某一特定时期,总有一个优势需要对支配的作用。显然,自我实现需要是影响教师工作行为的优势需要,它是工作能否使人产生成就感、胜任感,能否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核心因素。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发挥其在教学、训练及活动组织能力的优势,在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自信心、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都将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而,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性观,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优势需要的作用。

4.2 协调需要系统内部的关系

人的需要是一个系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五层次需要及每层次需要的各项目之间是不可决然划分的一个系统。根据系统理论,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因此,要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不仅应发挥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还需要发掘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新功能,以系统科学的原理来思考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需要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较高,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感到未能得到与较高的自我实现水平相称的尊重需要的满足。相关研究表明,需要满足水平的自身价值标准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工作积极性水平的涨落影响最大[4]。因此,管理者在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物质待遇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站在更高的价值标准上正视自己工作中的成绩,将提高生理需要满足水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水平结合起来,发挥这三个需要层次之间的互相影响的系统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水平比较低,这与对生理需要较高形成反差。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序列,后一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前一层次满足的基础上,而普通高校教师在未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前提下达到第二层和第三层需要的较高满足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事实上,这些与工作实效毫无联系的长期固定不变的需要满足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功能了[5]。所以,管理者在基本稳定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自我实现和尊重层次需要满足水平的前提下要适时调整教师工作及收入的稳定性,将工作收入的稳定性与其工作的实效挂钩,引导教师建立协作和竞争共存的工作同事关系,并将这种对工作收入稳定性的调整与通过工作考核适当提高他们生理需要的满足水平联系起来实施,从而使三者互相协调一致,发挥三层次需要之间互联互动的结构联系功能。

5. 结语

调查同时显示:90%以上的高校体育教师期待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人最基本的需要,主管部门领导要切实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教师的实际困难,并采用适当增加薪水,改善劳动条件,创办各种福利事业等组织措施,其保证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主管部门领导应开拓思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有关政策等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力、技术和潜力,为其个人成长提升和有所成就提供有力保证。主管部门领导应尽量给体育教师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包括学历提升、裁判等级考试、选派进修等,满足其专业文化学习需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观念,鼓励优秀青年体育教师脱颖而出;要让符合晋升条件的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竞争积极性。总之,应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物质和荣誉的需要,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现状排序依次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安全需要。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在安全和感情上的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 而对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程度较高。相关管理部门应发挥优势需要的作用, 并协调需要系统内部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润平.国家乒乓球教练员团队管理行为特征的心理学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

[2]牟新云.基于需要理论的农民工管理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 2006, (6) .

[3]李东.权威、合作与激励——对企业管理层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软科学, 2007, (1) .

[4]董周法.需要层次理论与学校教育管理之我见[J].教育探索, 2007, (7) .

[5]张银满.对指导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1) .

[6]米欣.近十年人事视角下高校教师管理研究的回顾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5) .

[7]胡红.体育教师需要与激励的现状及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 .

[8]张银满.对指导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1) .

[9]李军, 姚继平.高校管理中教师分配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 2007, (9) .

[10]刘权辉, 朱萍华.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9) .

7.梦幻装备,让普通一兵不再普通 篇七

城市巷战带来新挑战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便是越来越多的人住到了城市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意味着人们会加大对城市的争夺。特别是对有战略意义的大城市或交通枢纽的争夺,势必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战场有太多坚固的遮蔽物,巷战会为防御一方提供大量掩体,甚至一座大楼的每一扇窗口后面,都可能隐藏着死神。面对这样的战场,进攻者要想摆脱伤亡惨重的处境,需要使用攻坚重武器来摧毁掩体,或者至少以榴弹一类的面杀伤武器来“清扫”可疑之处,但如果进攻者同时缺乏这两者,就很可能会面临噩梦一般的战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正因如此才会演变成令德军损失惨重的“绞肉机”。

对于参与巷战的基层士兵来说,他们还常常遇到另一类麻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现代枪械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巷战。一方面,士兵们手持的多是为野战而设计的枪械,在城市建筑狭窄的空间中不易施展,而出枪速度的微小差异,很可能就足以决定生死。另一方面,在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时,如果贸然使用远程枪械射击,就有可能导致子弹穿透敌人身体之后误伤战友。

为了增强士兵在近距离作战特别是室内遭遇战中的杀伤力,适合室内近距离战斗的短枪管突击步枪,或者说“CQB版本”枪械应运而生。而霰弹枪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因为它们只需概略瞄准,在近距离作战中效果显著。然而,这些近距离作战武器终究牺牲了精度和射程,如果想要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就要求士兵同时携带两件乃至更多的长枪,显然这样的装备会让士兵“不堪重负”。

为巷战进击“寻枪”

为了兼顾野战和巷战,一种最直观的解决方案,或许是研发能够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枪械,并且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转换角色”。不少反映未来战争的科幻作品都表达了类似的设想,在美国科幻作家约翰·斯卡尔齐的《垂暮之战》系列作品中即是如此。他笔下神奇的突击步枪MP-35,可以根据战场上的需要,从高精度步枪迅速转换为霰弹枪、榴弹发射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微波武器,以便士兵能同时执行远距离狙击、中距离突击野战、城市攻坚、反装甲和破坏电子设备等多种任务。MP-35拥有如此异能,得益于它以一种特殊的纳米机器人作为弹药。士兵每次开枪的时候,都会使一定数量的纳米机器人被发射出去,并在出膛之后不久,自行组装成指定的弹药或是燃烧剂等物质,实现理想的杀伤效果。

在法国电影大师吕克·贝松的科幻片《第五元素》里,战斗种族孟格罗人也使用一种相当夸张的多功能突击步枪ZF-1。这种步枪既可以发射传统的子弹,也能发射火箭弹、捕缚网、冰冻气体、火焰等不同类型的弹药,可以让好斗而且荣誉感极高的孟格罗人在各种战斗中取得优势;而在不用的时候,这种步枪还可以折叠成安检设备都无法探测到的长椭球体,以方便孟格罗人偷运武器进入敏感场所,并发起偷袭作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多现代的突击步枪已经能加挂榴弹发射器,可以在必要时发射单枚榴弹进行攻坚,但距离这些科幻设想却还颇为遥远。与之最为接近却最终“难产”的武器,可能还要数20世纪90年代美军曾提出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当时,美军意图研发一种前所未有的突击步枪XM-29,这种步枪装有高精度瞄具,并且可以同时发射5.56毫米的北约标准突击步枪子弹,以及一种专用的20毫米榴弹。

根据研发者的设想,士兵在作战时使用这种枪械,子弹可以精确地消灭单个目标;榴弹则是一次填入多枚,而后像半自动步枪一样逐枚发射,用以在攻坚战中摧毁掩体后面的敌人。然而,实际制成的样枪并没有结构层面的革新,只是将不同的武器和瞄具附件组合在了一起,由于其重达8.2千克,几乎不可能用于实战。于是,OICW计划被拆分成XM-8突击步枪和XM-25榴弹发射器两个项目分别发展,本意是等未来有所突破再重新组合。但在2005年秋天,XM-8也因为性能不及预期而宣告下马。

比利时FN公司为美军研发的特种作战部队战斗突击步枪(SCAR),则取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SCAR包括了重型和轻型两个版本,两者的枪管和机匣等部件都可以方便地拆装。这就是说,士兵只需携带不同长度的枪管出战,就可以通过更换枪管和拆装瞄准镜的方式,让手中的武器适用于狙击、野战和巷战等情境。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能更换一组为7.62×39毫米的俄式弹药(著名的AK-47和AKM的子弹规格)设计的备件,以利用从敌军手中缴获的弹药。而FN公司为SCAR设计的榴弹发射器,也让它拥有了初步的攻坚能力。

nlc202309090224

单兵也是信息驿站

尽管科幻作品中预言的多功能突击步枪的大部分功能还没有实现,但随着信息技术、物理学等多领域的科技发展,士兵们大幅提升在刺探敌情、防护伪装和彼此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已不再是梦。也正因如此,被前沿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士兵,不仅会是火力输出者,也扮演着信息节点的角色。

1959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茵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星船伞兵》。在这部刻画未来战争的军事科幻小说里,未来的人类伞兵穿着动力装甲以增强体能,并同时携带枪支和便携式核弹等重武器,前往外星执行突击作战。他们运用一种特殊的伪装壳,在敌方星球上空从太空登陆舰发射出来,避开敌军侦察,突入大气层后开伞落地,再用装甲上搭载的电子设备搜寻队友,到达指定攻击位置,并且在战斗中彼此共享视野。如果一名士兵在出战前生病、受伤或者体能不佳,指挥官还能根据士兵智能皮带上的读数发现异常,令其退出行动。

通过智能设备可以共享视野、交流战场信息,士兵及其上级还可以通过它精确了解各自的身体状况,这样的设定,也为后来的诸多科幻作品所承袭,如科幻作品《垂暮之战》系列以及最近几年人气很旺的科幻游戏《幽浮:未知的敌人》。这些作品中的士兵,无疑是战场上的信息节点。

而在现实生活中,让士兵成为战场上的信息节点,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士兵可以放飞便携式无人机,再获取它们侦察的战场数据。科幻电影《变形金刚》中展示的这种作战方式,其实就是美国军队特种作战的真实写照。

如今,更多的智能设备也将粉墨登场。在英国,一种名为“未来士兵视像系统(FSV)”的装置,在2015年秋季已经完成了初步研发,并会在10年后装备英军。这种系统包括了高度信息化的头盔和军服,头盔上的智能眼镜可以让士兵彼此共享视野,并将在战场上发现的信息传回后方;而来自指挥官的信息,也会直观地呈现在眼镜上;头盔里的耳机可以直接将战友的语音传递到士兵的耳骨,几乎可以避免环境音的干扰;而军服里的传感器,可以让指挥官了解士兵的生命信息,及时后撤弱兵和伤兵,就像在电子游戏里后撤“血格”不足的作战单位一样。另外,士兵也能通过自己佩戴的智能手表了解这些信息,并且及时调整体能分配。

士兵的“进化”有没有终点?科幻作品提供了诸多“方案”:通过基因移植或是优化,来得到“完美的身体”,让士兵具有惊人的体能、视力或是敏捷的身手;以人工材料乃至机械设备对士兵的躯体进行改造,最终得到只有大脑是“原装”的“半机器人”;培育纯粹是人造生物的“混合基因人”,以得到更适合作战的躯体等。但这些对人体进行深度改造的设想,势必引起诸多伦理方面的争议,也会成为士兵退役后重新融入社会的障碍。在可见的未来,具有更多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及智能化武器,还会是单兵装备演进的方向。即便如此,也足以让普通一兵变得不再普通。

8.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精选) 篇八

(引入)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普通心理学》学习。请问谁看过TVB拍的《读心神探》,《谈判专家》,《法证先锋》等电视剧吗?其实这些电视剧都与心理学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微表情,犯罪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也需要我们了解心理学,学习其中的交流技巧,就算谈个男女朋友这也更需要心理学技巧的。Okey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就开始学习的心理学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基础教材,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本教材着重关注一下几点:①科学性;着力反应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②专业性:着力反映有关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经典性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本教材分为十七章节,每章节大约有三到六小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实质,任务,研究方法及心理学发展 ② 掌握心理学基本原则和技巧 ③ 分析心理学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 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对心理学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 ② 能够自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本教材有十七章节,主要学习第一,六,九,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章节的内容,其他章节的内容将为大家粗略的进行讲解。本学期有十七周,有三十四个课时进行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学上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进行记忆,并且都比较长难记,还有许多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主张

(四)教学方式

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关于本章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进行问答,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但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评论。教师让学生预习所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和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制作本章知识结构图,并且使知识结构图延展开来,接下来教师减少对学生的帮助,然后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支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对与否,都要进行鼓励,使其更有自信心。在教学环节中,设置错误,让学生主动鼓励质疑可以无限制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组织进行小组化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导下的教学,或者展示PPT或观看有关本章的影视,然后课下写心得体会。最后有教师总结知识点,随机提问让学生及时复习刚学的知识。本章绪论主要学习

(一)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

①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②个性(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二)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这一节主要分为唯心主义心理观和唯物主义心理观,我们主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三)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

①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②心理学的任务 <1>陈述人的心理现象 <2>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3>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4>调控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

③心理学分类(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和心理学应用领域(四)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注意比较学习)(五)心理学的发展

①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②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略讲)③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略讲)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方向:人的意识经验 研究方法:内省法(个体对自己的内省或反思)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卡尔

研究主张: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意识的作用或功能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研究方向: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研究的对象:意识的组织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

研究方向:研究人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等知识的讲解。

(六)巩固复习作业要求

下次上课时,进行随机提问,记录课堂表现,给与奖励,收取布置的作业。

(七)教学环境及教学准备

PPT,小奖品,马克笔(八)教学参考资料

《心理学报》《心理学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

(九)教学后记 优点之处:

1、“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整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不管学生做的对与否,都细心教导。

2、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与其主张发生错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用新的方法进行记忆。

3、学生合作,互相帮助。

组织小组学习,提高了学习氛围,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提高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

4、学生动手操作,加强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推动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足之处:

1、个人性格原因,语调太高,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自己的嗓子也比较累。以后要注意慢慢改正。

3、学生自主学习还不够充分。

9.普通心理学论文 篇九

2012-03-24 20:56:30| 分类: 心理知识题库

|字号大中小订阅

1.小明性格安静稳重,平时言语不多,但喜欢思考问题,大家形容她“火烧眉毛也不着急。”小明的气质类型属于(A)

A.粘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2.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 D.人文科学

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B)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函数关系 D.非确定性关系

4.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B)

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5.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D)

A.否认 B.压抑 C.转移 D.退行

6.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 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7.“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A)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

究中的哪种方法(B)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就是指(C)

A.没有心理疾病

B.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0.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1.11.《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林黛玉的神经活动类型属于【A】

A、抑制型

B、兴奋型

C、活泼型

D、安静型

E、均衡型

12.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1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亍(B)。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4.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B)。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15.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16.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17.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D)。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8.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之为(C)。

A.从众 B.服从 C.认同D.内化

19.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2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的现象称为(B)。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2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D)。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22.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3.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D)。

A、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B.个体的心理差异

C、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24.“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C)。

A、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C、病理性象征凰维 D、内心被揭露感

25.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A)。

A、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B、嫉妒妄想和被钟情妄想

C、被害妄想和牵连性妄想 D、疑病妄想和自罪妄想

26.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 B、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C、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D、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 27.关于“情感淡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B、表情比较呆板

C、内心体验丰富,但表达不出来 D、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

28.关于“意志缺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生活极端懒散 B、行为被动

C、多见于躁狂症患者中 D、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9.关于“缄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患者绒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

B、有时可用手势或写字与人交流

C、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D、多见于癔症患者

30.紧张性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不包括(D)。

A、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B、被动服从、刻板动作

C、缄默、模仿动作和言语 D、意向倒错、作态等

31.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B)。

A、偏执型人格 B、内向型人格

C、反社会型人格 D、强迫型人格

32.(C)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

A、冲动型 B、焦虑型

C、强迫型 D、表演型 33.进食障碍不包括(D)。

A、神经性贪食 B、神经性呕吐

C、神经性厌食 D、神经性消化不良

34.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A)。

A、自信 B、自卑

C、自负 D、自嘲

35.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C)。

A、有较强的抵杭能力 B、有较快的恢复能力

C、有较持久的经受力 D、有自如的控制能力

36.“心理正常”意味着(D)。

A、包含精神病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 B、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

C、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 D、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37.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C)。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38.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B)。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内心无任何矛盾

39.下列说法中从心理学意义上看不妥的是(A)。

A、查房时通常应先在病房检查病人,之后就地讨论患者的病情 B、对治愈疾病的理解,应当是帮助患者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同时好转

C、对疾病的治疗应深入到除生物学以外的心理和社会学层面

D、应考虑到病人精神状态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

40.“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标准不包括(D)。

A、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确诊的神经症

41.假如发生了某个生活事件,在(C)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体验到压力。

A、忽略了事件的存在 B、对事件漠不关心

C、抱怨事件给自己带来麻烦 D、对事件一无所知

42.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3.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B)。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4.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D)。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5.在(A)的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

A、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 B、了解自己的实力不够全面 C、难以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 D、夸大压力的程度

46.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

47.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48.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A)。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49.需要是指(A)。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5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D)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缺失需要

(D)自我实现

51.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是在描述他的(C)。

(A)性格(B)习惯(C)气质(D)能力

52.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

(A)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C)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53.(C)的信息多为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

5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自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D)。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55.只有在(B)的信息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

56.(A)是完成意志活动的前提。

A.确立目标 B.动机斗争 C.采取决定 D.执行决定 57.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B)。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爱好

58.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需要是(A)。

A.权力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59.人脑通过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充分体现了思维的(A)。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系统化

6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61.精神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B)。

A、冯特 B、弗洛伊德

C、缪勒 D、柏拉图

62.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63.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64.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6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A. 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66.梦属于(B)。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67.气质类型(D)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68.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70.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71.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过程是(A)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E、想象

72.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7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A)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74.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B)A、认识 B、意志 C、情感 D、感知

75.《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根据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林黛玉体内占优势的体液是(E)A、血液 B、黄胆汁

C、粘液 D、胃液

E、黑胆汁

7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林黛玉的神经活动类型属于(A)A、抑制型 B、兴奋型 C、活泼型 D、安静型 E、均衡型

7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E、独立性

78.执拗和一意孤行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E、独立性

79.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0.“前有狼,后有虎”,这种动机冲突是(B)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趋双避冲突

81.“想吃糖,又怕胖”,这种动机冲突是【C】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趋双避冲突

8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83.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

84.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不平衡、不灵活 B.弱、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平衡、灵活

85.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D)

A.强、平衡、不灵活 B.弱、平衡、不灵活

C.强、不平衡、不灵活 D.弱、不平衡、不灵活

86.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B)

A.强、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弱、不平衡、不灵活 D.弱、平衡、不灵活 87.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C)

A.吉尔福特 B.推孟 C.比奈-西蒙 D.韦克斯勒

88.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

89.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A)

A.后象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90.注意里的转移与人的气质类型有关,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91.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A)作用。P228 A. 原型启发 B.迁移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92.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B)

A. 定势 B.迁移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作用

9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B)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函数关系 D.非确定性关系

94.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C)

A.推孟 B.威克斯勒

C.比纳 D.吉尔福特

95.讲话风格是属于(B)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身体语言 D.表情

96.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

致的现象叫做(A)

A.从众 B.众从 C.去个性化 D.顺从

97.幻听最常见于(D)。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

98.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B)。

A.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B.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实现自我的原则

C.身心统一的原则

D.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99.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D)。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00.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C)。

A.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B.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 C.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D.心理障碍的人群

101.一般来说对人威胁最大的事情是(B)。

A.可控制的 B.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

C.可预见的 D.事先知道的

102.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D)。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103.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是(A)。

A.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B.无任何影响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104.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B.适应重大生活压力的效果是负面的

C.压力适应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生理及心理资源

D.生活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

105.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C)。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106.以下哪一项不是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B)

A.认知的结果可转变成个体行为作用于环境和社会 B.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

C.个体长期积累的经验可以参与个体认知

D.认知倾向性对个体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107.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A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108.心理现象可分为(C)。A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109.遗忘的进程是(B)。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1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A)。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

111.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D)。D A.激动和平静 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112.“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A)。A

A.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113.促进心理健康可以从(C)三个基本途径着手。A.个人方面、集体方面、社会方面

B.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 C.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

D.遗传方面、教育方面、认知方面

114.某女大学生失恋后,4个月来严重失眠、自卑,心境抑郁,不愿见人,不愿说话,仍能努力学习,未出现妄想、幻觉等重性精神障碍症状。注意力有时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这是(B)。

A.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可疑性抑郁症

D.可疑神经症

115.不少非常优异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在新环境里一下子失去了绝对优势,不再是最出色的学生,因而意志消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承受不了(C)。A.压力

B.焦虑

C.挫折

D.应激

116.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17.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18.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C)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119.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120.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D)。

A.反向 B.投射 C.压抑 D.幻想

121.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D)

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122.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

A.文饰 B.否认 C.投射 D.反向

123.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C)A.升华 B.文饰 C.反向 D.转移

124.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依然继续吸烟如故。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D)

A.反向 B.文饰 C.升华 D.否认

125.恐惧症来自于(B)。

A.挫折 B.焦虑 C.压力 D.幻想

126.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C)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 C.恐慌障碍 D.创伤后应激症

127.对心理健康不合理的判断是(C)。

(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B)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C)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D)对环境压力耐受性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28.(B)不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A)遗传、教育与认知因素并重(B)人格完整

(C)人与环境协调(D)身心统一

129.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表现(A)A 自恋型 B反社会型 C偏执型 D控制型

130.“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A.抑郁症 B.自负 C.躁狂症 D.强迫症

131.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132.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A.内心的平静 B.信心 C.成功的意识 D.浮躁

133.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134.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A)A.我爱我 B.我是我 C.我要我 D.我想我

上一篇:向公司借款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地球一个小时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