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2024-12-14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共16篇)

1.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制定纲要,地方加以指导,学校实施开发的非学科课程,是一门无教材的课程,它需要学校教师自己去开发、设计与实施。这就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一定的课程计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有对活动的有效指导能力。一个主题研究活动实施的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收益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否有效实施教师指导是关键。

一、存在问题

1、多数教师没有制定活动主题具体指导方案。

调研中发现80%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活动主题制定具体的活动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2、对学生活动缺乏必要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怎样调查、怎样制定合理的问卷、怎样进行有效的访谈,如何规范的作注解,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

例如: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1)、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活动方法的指导。

2)、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

3)、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忽略活动过程的具体落实程度。

4)、偏重于文本学习,忽略了学生实践性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与劳动技术)。

3、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

表现:一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

二是不明确自己在学生展开活动过程中应具体指导哪些方面,无从下手。

结果: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和感受。

4、活动空间比较封闭,活动形式难以多样化

表现:

一、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往往呈现一次性。

二、学生活动空间往往只在校园内、家庭里,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原因:安全问题)

结果:活动时间的广延性、经常性不足,活动形式的单一,直接影响了综合课程生成性价值的实现。

5、学生活动主题、过程档案等尚未形成基本的规范

(1)在活动主题确定上,给予性活动主题占比例较大(95%),由学生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所占比例过低。

(2)研究主题过大或过窄。

如:保护环境__垃圾和我们生活——我们身边的垃圾—家乡水污染调查 ——小卫士在行动

(3)学生活动过程档案丢失。

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实践到总结;从计划、方法到后勤保障;从课堂、学校到社会;教师随时都有指导任务。解决好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实效、深入的基本前提。

二、综合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主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教师的指导意味着什么

1、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2、引导方法,建立规范;

3、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4、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做到:适时、适度、适当、适合的指导

1、适时。适时指导,即分阶段指导。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发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遵循规范。

2、适度。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

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适当。适当指导,是指教师的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即指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案例剖析、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4、适合:就是要关注学生活动的需要。根据活动主题、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

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

第二,加强程序性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

(四)各阶段指导任务

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

任务:引发主题—确立子课题—制定计划

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必要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

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

1、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

2、过程、方法实践的指导。

3、搜集、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研究条件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

活动成果总结指导; 活动过程总结指导;活动体验总结指导;成果展示与交流的指导。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调学生筛选、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活动结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是活动报告(简单的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研究小论文,设计产品、方案;也可以是日记、手抄报、网页、统计图表;还可以是讲演、比赛、讨论、辩论等。要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活动结果。但是在活动结果的表达形式上应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根据内容去决定展示形式,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文艺表演的形式。

2.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二

那么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前的指导要如何高效地引导, 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这些活动的本领与技能呢?我结合自己的选题课和方案指导课做了以下尝试:

一、析范例, 给学生迁移的基础

在上活动方案指导课的时候, 我组织学生讨论范例, 找找范例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信息:活动步骤如何展开?活动方法怎么运用?人员分工怎么操作?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撰写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扶”, 给学生实践的基础

在活动方案撰写的过程中, 学生撰写活动步骤、活动安排是个难点。怎样才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设计活动内容, 并有序、有重点地表述呢?我结合我校实践活动中的成功课题———“走进盘龙糕”为例, 给学生展示该组成员制定的活动步骤与内容。

范例:小组研究课题:走进盘龙糕 (具体活动安排)

(1) 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2) 各组员上网调查盘龙糕的来历、故事、基本原料、图片等;

(3) 查阅《盛泽镇志》等相关书籍, 了解盛泽盘龙糕的来历、故事、基本原料、图片等;

(4) 设计调查问卷, 向身边的居民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对盘龙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等;

(5) 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盘龙糕情况, 汇总调查问卷上反映的内容并作分析;

(6) 采访盛泽盘龙糕的制作师傅, 了解它的做法、销售情况、营养与健康、发展趋势等;

(7) 观察、品尝盘龙糕;

(8) 汇报、交流, 成果展示。 (搜集到的故事、学生日记、手抄报、照片等) 。

有了范例, 我组织学生朗读、思考, 找一找:如果我们要写一份活动安排, 这个活动安排给了你哪些启示?接着我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自己发现学习的信息:

(1) 在活动安排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法, 但是也要围绕自己小组的课题按需选择, 始终为完成课题研究服务;

(2) 活动方法的运用要阐述具体, 让每位操作的同学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与要领。如在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时, 应具体阐述操作步骤:设计调查问卷, 对身边的居民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对盘龙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等。

2.“放”,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实践基础上的, 通过活动、体会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得到多方面的成长。既然有了知识的指导, 明确了操作的具体要领, 我们就要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去自我实践, 运用掌握的知识。所以在“扶”着学生了解撰写活动内容的基础上, 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商讨并制定本组的活动内容, 并要求学生选用活动方法的时候围绕主题, 做到“目标明确”。同时运用的方法表述具体, 做到“活动有序”。

于是, 在组长的带领下,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开始讨论:商定活动内容、选用活动方法、方法的合理实施……一切都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中进行着。活动内容与安排“出炉”了, 我指名让一小组的组长宣读本组的内容,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准备进行评价, 评价时关注内容撰写的成功处与不足处, 并对不足进行重点补充与修改。在交流过程中,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制订的活动内容整体步骤清楚, 活动方法的实施阐述具体, 都围绕了各自的小组课题有明确的目标。

二、抓难点, 给学生活动的动力

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它体现的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 搭建合适的台阶, 正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 智慧地运用, 启发学生。

1.举例子, 给学生突破难点的捷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离不开活动方法的正确运用。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将自己选择的活动方法正确有序地展开与落实呢?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环节。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 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实施要求与步骤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给学生明确运用活动方法的要求呢?我在具体指导时补充了“收集资料”这个活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方法运用与实施的要领。

补充:收集资料:A.去图书馆查资料;B.跟图书馆李老师联系, 利用中午时间,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并做好记录。

(1) 这是关于“收集资料”这一活动方法的不同表述, 有什么不同?

(2) 如果要你活动指导前, 确定活动内容与安排准备活动时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学生通过比较, 发现第二种表述方法具体, 它不仅说明了选择的活动方法, 更将活动方法的实施具体化了:先做准备, 做好联系;接着定时间, 查找资料;再在查找资料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的表述非常清楚, 步骤非常具体, 即使是第一次运用“收集资料”方法的人, 操作时也一定清清楚楚。

通过“收集资料”这一活动方法的交流与分析, 给了学生这样的意识:在运用活动方法前必须全面地考虑方法运用的步骤, 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条理要清晰。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好每一个活动方法, 顺利地开展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

2.话生活, 给学生突破难点的捷径

我们平时一直会说“分工”, 可是真正要做好“分工”, 甚至是“合理分工”, 就困难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找到“合理分工”的好办法呢?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理解水平, 选择了他们经历过的或接触过的事例进行启发、交流。

(1) 我出示一份相当别致手抄报问:“漂亮吗?”学生齐声回答:“漂亮!”于是我紧接着抛给学生一个选择成员合作的问题:“如果要我们也制作一份手抄报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现在让你在班级挑选参赛选手, 你会怎么选?”我们班有绘画出色的选手, 有书法培训的苗子, 更有知识丰富、阅历广的孩子, 于是学生纷纷发言选取了这些有本领、有特长的同学, 想让他们组成合作小组。是的, 有特长的选手合作那真的是集众人所长, 作品一定很出色。在选好了选手后, 我根据学生选择的特点小结了这样一种情况:同学们很会选择合作伙伴, 都结合具体内容, 选择了和比赛内容有关的有本领和特长的学生, 让他们在活动与比赛中发挥他们的特长。

(2) 我们班的何同学一直受到鼻炎的困扰, 如果现在我们要帮助他进行一个关于“鼻炎”的综合实践活动, 老师把选择组员的权利给了你, 你首先推荐的是谁?因为陆同学的妈妈是医生, 于是他又成了大家选择的聚焦点。利用这个时机我马上启发学生:是的, 选择合作伙伴分配任务的时候, 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3) 特长生、有可利用资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那么怎样才能让全组成员共同行动, 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合理的任务呢? 我又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那么没有特长的、没有可利用资源的同学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吗?”学生马上反馈:要让每个成员都行动起来, 不会可以学、可以锻炼, 要学着挑战自己, 不断成长。

原本觉得无从入手的枯燥环节, 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基础上开解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启发, 了解“合理分工”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特长; (2) 利用资源; (3) 自我成长。所以当我要求学生结合制订的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实施步骤安排不同负责的学生时, 组长们操作得很顺利, 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3.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篇三

我校三(1)、三(2)班都开展了“大蒜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在第一阶段,钱老师和周老师均带领学生到学校“红领巾”种植园,邀请花木管理员示范如何种大蒜,学生模仿实践。在第二阶段,钱老师是这样指导的:首先从种大蒜的感受谈起,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教师补充汇总为7大主题:(1)大蒜的起源与发展;(2)大蒜的种植;(3)大蒜的用途;(4)大蒜的种类;(5)大蒜的种植时间及原因;(6)如何解决吃蒜后的口臭问题;(7)大蒜的深加工。紧接着,钱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愿有序地分组,并出示一张活动方案样表,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动目标、课题分解、活动方式、主要成果、组内分工、时间安排等。其中重点围绕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研究本组的小课题。钱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肯定,并介绍了一些书籍和网址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看书、上网去了解有关知识。之后,教师指导各组分工,制订小组活动方案,要求学生根据方案开展后续研究。学生兴致颇高。

周老师在第二阶段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剥大蒜、种大蒜,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教师花了较长时间,请了很多学生说。不过,学生的回答类似,感受也谈得干巴巴的,都是很开心、很高兴之类的话。接着,周老师问学生:“今后,围绕‘大蒜’这个主题,你还想研究什么?”课堂气氛沉闷,只有1名学生说想了解大蒜的生长过程,1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画了一棵大蒜,周老师说画得很不像。之后,周老师反复追问学生还想研究什么,结果很多学生沉默了。这时,周老师说:“让你们搞综合实践活动,你们又不说,这活动还怎么搞下去?这个活动就到此结束吧!”学生们又是沉默。至此,该活动结束。周老师觉得很无奈,总抱怨学生太小,不会搞活动。

分析思考:

以上两个案例中,虽然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主题,但活动效果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钱老师的有效指导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以体现。周老师的错误指导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状态,课程价值无法实现。

作为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应做到适度、具体、民主,这是保证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

一、指导要适度

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事无具细地告知,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

如何才算适度?这没有普遍的标准,需要教师灵活掌握,点到为止,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展的空间。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对于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方法的选择都比较陌生。教师如果生硬地布置,不加指导,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上述案例中钱老师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较好地把握了指导中的“度”,把指导的重心放在了主题的选择、方案的制订和活动方式的指引上,使指导具有了实效性。而且学生在制订方案时,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本组课题、人员组成、个性特长等具体情况进行恰当分工,制订出各不相同的活动方案。这样,避免了包办代替,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周老师对整个活动的进程与重点、难点,没有一个整体的预设与把握,简单地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而不加指导,导致实施过程无趣而低效,同时挫伤了学生后续活动的热情。

二、指导要具体

指导不具体,可以说是当前影响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较为突出的因素。指导具体,主要是强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活动中的细节。钱老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样表,出谋划策,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帮助。比如提供有关研究课题的书籍、网址等,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活动热情得以持续。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学生在活动子课题的讨论与确立上就卡壳了,思路没有打开,一时说不上来,课堂气氛沉闷。此时,周老师没有提供具体的帮助,而是一味地追问学生想研究什么,问不出什么就开始埋怨。如果周老师能像钱老师那样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研究小课题,在学生交流之后进行补充,那么活动也不至于进行不下去了。

三、指导要民主

教师在指导时需注意不要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高高在上,而要采用引导、磋商的方式,和学生平等地研究,共同解决问题。钱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气氛融洽。周老师却简单地否定了学生的作品;在最后,周老师还抱怨学生不积极参加交流活动,直接宣布活动到此结束,课堂气氛沉闷。在这里,教师的指导者身份完全变味了,使课堂毫无民主可言。其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作为指导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对学生不责备、不讽刺。这样,学生才敢于交流、敢于探究、敢于思考,有参与活动的信心。

4.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四

第三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学生提出问题、到确定主题、到提炼小主题,分组,再到制定研究计划,商讨活动方案,接着进入活动过程,最后到课题交流展示、评价,都有始有终,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在此我谈谈自己在指导六年级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心动”的主题,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如果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够较好地操作,就更有有积极性。例如我结合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毕业离开自己的母校),为此我专门指导我任教的六年(2)班的学生围绕“聚焦母校”这个课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后分组确定小主题。《聚焦母校》这个课题有点大,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有点困难,小组讨论后,确定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分别有《寻找母校的历史》《难忘的小学生活——成长的足迹》《依依惜别——师恩难忘》等课题。学生确定主题后,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收集与母校有关的信息,采访从母校毕业的父母、校友并记下他们对母校的感言,并动手制作母校荣誉榜,既有照片又有文字说明;罗列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任教过过自己的老师;写下自己在母校的美好时光,比较感性而且具体。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母校儒林的历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环境与我们》这个活动时,结合现在多个国家频频发生地震的自然灾害,有个小组提出研究地震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询地震的相关资料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有关地震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指导他们如何从引发地震的原因、地震前的征兆、避震的方法、避震的技巧等几个方面将资料分类保存。到学校的图书馆又要教给他们进行资料查阅的方法,并要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下一阶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三、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他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动手做”、“考验”、“试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了《我与广告》这个主题,学生对广告很感兴趣,广告和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

形式,传播方式等。

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作用、广告常用的媒体、广告的类别、设计广告的注意事项等。

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意义的事物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评出最佳广告设计师,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实践研究中有所收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5.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的指导 篇五

——胡云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在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天就如何实现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开题课的有效指导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趣导课。

我们一般会采用创设情境法,譬如:通过图片(实物)欣赏、谈话、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小城旧事——寻访宣化的历史》通过谈话我们所处的宣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基于这样丰富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开展古城的研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宣化的历史,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加深了解,二、互动讨论分解主题。一个主题活动确定后,并非最终将每个学生研究的问题确定下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生活经验,开展讨论,从而找到主题的切入点。这样,每个学生切入点不一样,研究的小主题也不一样,这样,有利于将一个大主题研究的比较深入、全面。如何引导学生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分解主题,确定自己研究的小主题,教师也要提供相应的指导。怎样分解主题呢?

1、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分解主题

当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围绕活动主题,学生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了解家乡传统历史文化”这一主题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方面,后根据学生的交流,确定了如下主题开展活动:“家乡的一些著名风景”、“家乡人的生活习惯”、“家乡方言的特点”、“家乡的一些古迹”、“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人的娱乐活动”、“家乡的寺庙”、“家乡的房屋建筑特点”、“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开发建设情况”。

2、引导学生向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向度拓展,分解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不管是哪个主题,教师都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进行整体关注,在进行某项主题活动时,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自我)切入,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分解主题。

3、引导学生向所学课程拓展,分解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分解主题也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式的方法进行,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小主题。如,我们学校确定了“纸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在活动中,为了找到研究的小主题,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向学科渗透的方法,将大主题进行分解。具体情况如下:(1)、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活动——纸文化

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对学生家长、亲友、邻居的调查、考察、访谈,了解纸文化(2)、向数学学科渗透的活动——纸与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用纸的数量,学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还可以依据各班或各家用纸数目制成统计图以更准确地反映纸与环境的关系。(3)、向思想政治学科渗透的活动——走近名人 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纸的发展史、走近名人,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为小学生,应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勇于探索的精神。

4、引导学生向多种活动方式切入,分解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向多种活动方式切入,分解主题。

(三)、分组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 一是分组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合作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互动学习的能力。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通常4--6人为一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组长、计录员、资料员、中心发言人,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在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强调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只顾自己讲,不听别人讲,这种现象存在于优等生身上较多,而中等生和学困生缺乏思考空间,不得不接受发言者的想法,这样就出现了个别人讲,大家听的现象,合作不协调,讨论“热”不起来,在指导时,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习惯入手,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较好地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了合作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题目要有价值,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学生就会根据此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当然有时候课堂上也会随时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如:个别题目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教师就及时地抓住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小组研讨,这样做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注重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既表现为校内的互相鼓励,又体现在课外调查时的互相帮助等,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养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既学习了知识,又增进了友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当地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是制定方案的指导: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成员共同商讨完成。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指导呢?

(一)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研究的意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有时教师会从自身认识出发,给学生研究的主题提出一些建议或修改意见,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进行与指导老师观点不一致的探索,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判断、选择。如:有的学生想研究的题目太大了,教师指出无法完成后,他们不肯放弃,最后通过实践,使他们认识到,研究要想细致周到且富有成效,就只能从小处入手。

2、帮助学生进行活动计划的完善

各个小组合作完成了活动计划之后,还要在全班交流。如果大家在讨论后发现计划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往往要对计划的初稿进一步修改。

(二)方案制定阶段的教师指导的具体方法

方案制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是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开设讲座,介绍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 要学生制定活动方案之前,应该通过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注意事项。这样能使方案制定得更规范,更完整。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分工、活动的背景依据(即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阐述一下。(1)关于活动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空间上,不局限于教室与校园,而是需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活动空间广阔;在时间上,也不是几个课时或几天所能完成的,往往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几周几月甚至跨年度完成;由于是跨学科、网络式的,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倡导协同教学,即指导教师可由有关的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组成。当然,至于究竟选择谁作指导老师,应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度。(2)关于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方向,制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有活动总目标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分目标。切忌将活动总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一般来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

——要处理好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在方案设计阶段确立的活动目标,是活动开展的方向,在活动开展阶段,要不断的实现或达到这些目标。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会出现新的问题,活动目标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形成一些生成性主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指导策略 ——胡云云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開展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其过程分为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还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的铺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展示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任务量大,时间长,适合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把全班同学分成为3~8个小组,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确定小组组名和口号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展示。

二、展示过程性资料 1.及时积累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了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制定观察记录表,采访计划和调查问卷等作业。此外,学生应该懂得收集整理这些原始材料,很多过程性资料是即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稍纵即逝的,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积累记录材料的习惯。

2.学会整理材料

因为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就涉及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实践的课堂展示只能展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光在综合实践活动派上用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过程性资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在研究过程的收获,或者理清研究对象在研究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3.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显性的材料很容易呈现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隐藏很深,很容易被忽略。

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做到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发挥所长,有所体会。

三、展示实践成果 1.选择恰当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图片成果、视频成果和作品成果四大类。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呢?首先,从主题的选择方面出发,实践调查类的多用到观察记录、调查报告、视频录像、倡议书等等;人文调查类倾向于资料集、手抄报、主题小品等。

其次,材料的特点也制约了展示方式的选择。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心得体会、一件模型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次访谈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最后,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可以做演讲,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可以绘制手抄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小制作……分工合作后,让每个同学都能一展所长,每个小组都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形式。

2.掌握相应的技巧

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问要客观真实作答;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激发阅读兴趣;在实物制作展示方面,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媒体技术使他们能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出来。

3.引导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在综合实践展示过程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导修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小组、对活动的评价。这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也能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这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找对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6.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六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而该活动总结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充分表现和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学生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可以展示自己和小组的成果,发表自己和小组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那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怎样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指导鼓励学生多样化表达活动成果。

成果的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在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性评价,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体验与收获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如将学生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或者将搜集到的相关知识资料办成手抄报展示出来,也可在班上设置小制作橱窗、进步展示等。此外,还可设置一个问题专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设想,可将其直接写在专栏里,其他同学可一起参与讨论并探究。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当一个主题活动或某一个阶段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如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编成小品、快板、舞蹈等节目汇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成果展示交流形式多样,有时展示调查报告、有时展示反思日记、有的展示手抄报、有的展示手工制作,通过展示,充分表现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

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因此,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使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如,(————————————————)帮助他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讨论,将活动进一步进行了拓展。

二、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每一个主题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撰写活动报告。通过撰写活动总结报告帮助学生从自己体验过和经历过的事件中来领悟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的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价值观,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和积极的看法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活动方案应由组内人员共同商议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在确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提醒学生考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形式如涉及调查、采访,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和采访提纲,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找到解决的方法。人员分工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人尽其才,优势互补。力求做到将所

7.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七

如果说活动准备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 那么选题则是这个关键的关键。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选题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题, 结果发现学生的选题不是过大, 就是太狭窄, 不好开展研究;就是所选内容不成为研究题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试着就学生自己选题, 结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于是就会抱怨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反思其, 主要原因是前期调查不足。其实只要探究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化的特点,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可以激发他们研究兴趣, 实践资源就会源源不断的。如:店名的学问、垃圾分类处理、身边的饮料、我爱七巧板……同时还要考虑研究主题是不是有必要进行探究, 有没有条件进行, 这样活动才能真正开展下去。

二、创设情境, 产生兴趣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 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 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 然后让学生带着余味, 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包含实验情境、虚拟情境、形象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对比情境、音乐情境等等。

一教师根据身边的孩子特别喜欢轮滑, 就结合锻炼学生如何设计计划, 上了一节专题训练课。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巴菲特是谁吗? (课前搜集资料, 学生踊跃回答) 在同学们的回答中, 你知道了什么?

生1:巴菲特从小就有商业头脑。

生2:做生意事先要有计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成为一名公司负责人, 企业高管或者店铺老板?

生异口同声:想!

师:为了实现同学们的梦想, 今天的课堂我们来大展拳脚, 模拟创业。 (板书:创业模拟)

学生激动、兴奋的心情写在了脸上。

师:瞧:这是老师在王府广场拍的一组图片。 (出示轮滑图) 喜欢这项活动的同学举手? (老师举手调查) 呀, 有这么多同学喜欢, 怪不得我们学校也会组建轮滑队呢!看来这项运动有发展的前景, 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项运动, 老师有个小想法, 我们来建立一个轮滑俱乐部。 (板书:轮滑俱乐部)

三、方案制定, 有案可依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要性。事实上, 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 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 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因而, 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对于学生学会做事, 未来走向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过程逐步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 并使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价值所在。但在活动中,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目标定位不准确, 分工不详细、明确, 方案的设计欠合理。有哪些策略帮助学生呢?

1.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体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意愿是体现学生本位的基本要求。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 开展哪些活动, 人员如何分工, 这些都要放手让学生根据个体的兴趣、喜好作出安排。

2. 正确处理扶放的关系。

方案的拟定初期, 老师可结合一些成功的方案规划案例,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信息, 通过讨论、质疑、讲解等环节, 让学生对方案的基本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自主规划方案阶段, 老师不要过多的干预, 应把方案制定的权力还给学生。

3. 先“亮点”后“不足”。

在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优秀的方案展示, 要求学生学会耐心地倾听, 欣赏他人, 发现他人优点, 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完善自己的活动计划。

4. 凸显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老师要走走近学生, 给学生自主发言权。要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方案学习、制定、交流、完善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生的亲密朋友, 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学习。

8.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八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指导;自主提问;汇报交流

一、明确活动主题

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数字编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抛出数字编码这一主题内容,学生显然不能理解,更不能获得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将课题转化成学生所能理解的认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让学生观察邮政编码及身份证号码或者车牌号码的编写特点,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活动习题所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小组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标,简化了难度,使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创建活动任务计划。

二、开展资料搜集

例如,“数字编码”一课研究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及车牌号码等,必须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字有足够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仅仅知道是什么的层面上。出示一串号码学生只能答出是什么号码,而不能回答怎样根据它的特点判断。这就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达不到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只有進行广泛的资料搜集整理,才能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三、整理资料

(一)记录信息

信息的记录工作需要认真执行,小组中可以专门设计一名学生进行此项工作,在我所有小组活动的课程中,都有这样一名学生。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记录,配以图画记录都是有效记录。如,数字编码中的各地邮政编码可以设计成统计表的形式,方便学生直观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发现邮政编码的设计方式和编码意图。

(二)筛选信息

在活动开始前,可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搜集的资料应包含的信息,根据所需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广泛搜集信息,最后进行筛选。当然有计划地搜集工作显然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数字编码活动课前资料搜集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知道每一类数字编码,如,各地的邮政编码与其他编码的不同以及编码的每一位表示什么意义吗?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设计的疑问可以由浅入深,成梯度层层深入,以免学生搜集的资料价值不高而且重复。学生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印象更加深刻,获得成功的体验效果更佳!如,邮政编码的用途等问题每个学生都应该知道,不必要专门分门别类。

四、小组进度交流

在进行一节良好的汇报交流活动课之前,有必要进行一次小组进度交流,通过交流明确本小组与其他小组存在的差距,还可以集思广益,获得得到信息的一般方法。优秀逻辑思维的碰撞,大大提高学生的方法与能力,形成进取信心与竞争局面。

五、小组汇报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已经获得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结果。将这些成果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再配上解说,就是一次成功的汇报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设疑答疑得到生活中某一现象的科学解释,明白这一现象的意义所在,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六、学生自主提问。深化挖掘知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虽然学生大多都能得到本节课所探究内容的科学解释,但仍有少量疑问存在,可以设置一个由学生创设疑问的环节,解答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样的设计巧妙在于完善知识漏洞,用别人的眼光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集思广益。如,学生不理解身份证号码为何只用前两位表示省份,可由老师提出,学生自己找到答案。通过答疑解惑环节,使学生架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明确身份证号码的编写意图:简单、有序、有效。

七、发散思维。开展创新

通过对知识的科学性认可,可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新的知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主创新。如,数字编码一课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学号,也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设计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认可,说清楚道理的均给予鼓励。

9.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篇九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设立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

为了在我校更好的实施本课程,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一)学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把握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原则、内容、特点、管理与评价等。只有学习好这一纲领性的文件才能掌握课程的实质,才能明确课程的方向,才能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不只是任课教师要学,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也要学习,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达成共识才能使这一课程顺利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种实践性课程;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一种开放性课程;一种自主性课程。同时这一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学校既有很大的自主权,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二)创造条件,保证课程的实施。

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加强对课程的管理。

⒉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⒊为指导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教研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⒋组织指导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选择。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要具有研究的条件。可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对这些领域中学生高度关注的生态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科技问题、自理能力问题等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劳技课的很多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能否有效的开发这些教育资源,决定于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只要我们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新的课程意识,我们就能把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三、课程实施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

⒈选择题目

选好题目是专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活动前,一般采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所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出要研究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把他们最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表决确定选哪一个题目(刚接触课题研究的学生也可以由老师提出参考题目让学生选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组织学生选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教育价值和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这样学生才能把握选题的范围,选出恰当的题目。

⒉分析论证

题目选出后,教师首先要作好分析,根据这一题目,各维度的教育目标有哪些、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加以落实、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等等。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活动的方案设计。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了解题目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过程等,这样不但把学生对这个题目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挖掘出来,给学生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同时使学生深入了解题目的内涵,便于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论证可以把大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子课题),对子课题,也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以利于下一步活动。

⒊分组准备 根据前面分解出的子课题数,设立相应的小组,每个小组承担1个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分别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若有些小组人数太少或太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在学生制定计划前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使计划更具可行性。

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硬件准备,二是软件准备。硬件指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工具、材料的准备;软件指对活动中需要的资料、调查提纲、问卷题目等的准备。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如怎样设计问卷,怎样采访,怎样应对突发事件等。

(二)实施阶段 ⒋搜集资料

好多课题研究要占有大量资料才能完成,各小组都要通过书籍、报刊、上网等方式尽可能搜集到相关资料。

⒌开展活动

活动可能是多种形式的,如设计、实验、制作、调查、采访、考察、测量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实践过程,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形成新的经验,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感受各种活动的苦与乐。

⒍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料、记录等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统计,形成对所研究子课题的初步结论。在整理过程中可形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统计表格、图画、音像作品、心得体会文章等。

(三)总结阶段 ⒎汇报交流

这是各研究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活动,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资源共享的过程。汇报什么,怎样汇报,以什么形式汇报,这些都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商量。汇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发表调查报告、统计数据,宣读论文,展示作品,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一方面活动搞得生动活泼,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多种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⒏总结评价 总结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有什么结论、成果,第二方面是在研究过程中,每个人、小组、班级有什么收获、进步。在第一方面中,研究的成果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深化了认识、养成了良好习惯和严谨态度。在第二方面中,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有什么新的体验、提高了哪些能力、有什么感触、取得了什么进步,这是我们最关注的。总结的方式应该有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全班总结等。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评价(评价的具体要求见本意见五“教学评价”)。⒐建立档案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把活动档案及时建立起来。档案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搜集的资料、取得的成果材料、学生的总结、评价材料等。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份成长记录袋。

四、指导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指导教师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作为四门课程分别实施,而是尽量把它们融合起来整体实施。

⒉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指导工作,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系统的知识;要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⒊“课程实施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中的9个环节不是作为9节课来安排,而是进行专题研究一般应该有的步骤,它的划分是相对的,应该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

⒋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可将“绿色证书”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把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建议把我市地方教材《抚顺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作为“绿色证书”教育的教材。

五、教学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注重整体评价;突出多元评价;以发展性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为主。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10.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案例

项目名称 手机维修联盟 专 业 组 电子电工 申 报 人 社团成员 指导教师 朱有松

目 录

1、手机维修联盟社团活动方案„„„„„„„„„„„3

2、手机维修联盟社团活动过程„„„„„„„„„„„7

3、学生心得体会„„„„„„„„„„„„„„„„„10

4、教师总结„„„„„„„„„„„„„„„„„„„12

5、学校教学管理认定意见„„„„„„„„„„„„„13

6、服务单位证明材料„„„„„„„„„„„„„„„14 手机维修联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由于2015级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核心专业课程是手机主板精修方向,为了调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本专业的学生在朱有松老师的带领下于2015年09月成立了息县职业高中手机维修联盟社团。2015年10月份我校开展了校内第一届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手机维修联盟》社团以优异的表现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夺得校内创业大赛的第一名,并获得了500元的创业鼓励基金。

二、可行性分析与预测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手机越来越普遍,手机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各种手机故障也随之出现。例如最常见的几种手机故障:手机爆屏、手机死机、手机不开机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智能手机的故障率在20%~30%,就光我们学校一千多人,初步统计光爆屏的机器就将近100多台。上面的数据足以反应了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为了能够给全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一开学我们就创立了“手机维修联盟”这个社团。

三、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为了便于活动管理,针对全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人员选拔(手机主板维修专业优先考虑)。然后进行专业化培养,保证后期服务质量。活动方案进行公示之后开始进行报名选拔。

四、竞选岗位

1、策划代表: 5名

岗位要求: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对技术服务行业特别感兴趣、具有一定的社团管理思路。

2、技术员: 5名 岗位要求:热爱维修行业、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态度坚定责任心强的同学。

3、竞选流程

(1)策划代表:报名 —— 面试

面试内容:主流手机品牌、型号、屏幕尺寸、各种类型手机屏保及优缺点介绍、技术服务行业策划思路阐述等。

(2)技术员:报名—面试— 1阶段技能培训— 1阶段技能考核选拔— 2阶段技能培训— 2阶段技能考核选拔— 3阶段技能培训— 3阶段技能考核选拔。

面试内容:主流手机品牌、型号、屏幕尺寸、各种类型手机屏保介绍及优缺点、技术服务行业策划思路阐述等。

1阶段技能培训内容: 手机表面修复

1阶段考核标准:快速精准贴好各种手机屏保、无气泡无灰尘。2阶段技能培训内容:电子元器件焊接技能培训

2阶段考核标准:能够更换手机话筒、听筒、按键等,处理

简单常见手机故障。

3阶段技能培训内容:QFP、BGA电子元器件焊接技能培训 3阶段考核标准:能够更换手机主板上的SMD电子元器件,如

QFP、BGA等各种芯片。能够处理各种手机 常见故障。

五、活动时间

1、每周星期二、四活动课。

2、定期组织校内服务活动。

3、定期组织社会服务活动。

六、活动的形式与长远规划 第一步:校内宣传手机维修联盟服务

考虑到现在手机品牌与机型的繁多,配件种类不可能齐全,预想前期只提供预约维修服务,成熟起来之后再提供即时服务。

主要提供两大类服务:

1、手机屏保贴膜服务:预约—记录型号—购买配件—联系进行服务

2、手机硬件维修服务:预约—进行现场检测确定故障—提供维修方案—确定

维修后购买配件—联系进行服务

第二步:校内定期服务

安排好时间,定期进行校内服务,做好详细记录,积累经验,为手机维修专业获取第一手资料,经典案例纳入教学。第三步:校外定期服务

校内服务方案比较成熟时,开始提供校外服务。前期主要是针对县内初、高中在校师生,提高知名度;后期主要针对各个乡下初中学校,提高此专业的影响力,减小后期招生压力。第四步:社会定期服务

一旦此社团达到一定水平,开始对外承接维修服务,获取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积累维修经验,壮大团队,争取得到社会的认可、让家长满意!

手机维修联盟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活动的策划

在经过第一轮的策划代表和技术员的选拔之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化培训,内容包括机型的快速识别,故障咨询应答技巧,贴膜强化训练,技术服务理念等等。为了让能够迅速的提高校内的知名度,我们首次活动主打口号是“两免一低”,即免费手机清洁,免费手机故障咨询,超低价贴膜服务。第一次活动场景如下图!

二、社团活动取得的业绩与成果

1、试运行半个月的贴膜服务记录

2、参加校内首届创业设计大赛并取获得一等奖。

3、参加省级文明风采并荣获二等奖

4、经过将近四年的运行,目前社团越来越成熟,学生激情越来越高。由于效果比较显著,得到了县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为此也提供了活动场地.目前社团技术越来越成熟,设备越来越先进!

先进的激光自动开模机 学生心得体会

手机维修联盟教师总结

息县职业高级中学手机维修联盟社团自2015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深受全校师生的喜欢,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社团按照计划运行有条不紊,两年以来社团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其总结如下:

一、本社团目前值得肯定的是: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了本专业学生的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服务意识,社团成员依据个人性格特点优势,在社团不同岗位配合默契,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让每一位成员了解了维修服务行业的具体操作流程,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宝贵经验!

二、本社团目前的不足之处有:

1、社会维修经验不够丰富,尤其是服务意识与理念相对缺乏,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前期表现比较拘束。

2、社团管理经验缺乏,从而导致维修服务有时没有做到及时性,影响了师生的体验!

3、活动宣传与策划力度不够,校园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朱有松老师

2017-7-14

学校教学管理认定意见

“手机维修联盟”社团自2015年9月份创建,该社团从市场调查与分析到专业技能对口培训,从校内维修试运行到现在的成熟运行。每一个阶段全体社员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每一社员都在社团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奋斗着,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笔收入是对他们技术价值的认可与肯定,青春是短暂的,但奋斗的激情是无限的,每天他们忙碌的身影是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社团可操作性强,市场风险较小,比较贴近专业,为本专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实践平台,值得赞扬与肯定,忘今后继续努力!

教务处: 2017-7-14

证 明

兹有息县职业高级中学—《手机维修联盟社团》自2015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为全校师生提供手机维修服务,并免费为全校师生各种其它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许多便利。

特此证明

备注:此证明仅作教师参加综合实践凭据,不作其它用途!

(单位):

11.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篇十一

一、 活动的目标和设想

要做好活动,首先就应明确活动的目标,只有这样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我和学生定立的目标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培养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活动中,注意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主动参与,共同探究。

开展活动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地点以学生生活的区域为主,能更好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活动的形式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二、 活动的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一是向学生详细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查活动;二是提出了学生自由组合合作的原则,让学生明确小组课题;三是向学生推荐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对于每种调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我都向学生做了介绍,并把采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提炼,如何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如何写成小论文,进行了仔细的指导。

三、 活动开展

在这阶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主要以学习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以多种评价方式去实现对学生的宏观管理。

1. 墙报展示。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板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

2. 课堂展示。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以下是实践中学生设计的展示过程:(1) 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4)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有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5)由一名学生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3. 刊物展示。在收集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即可发表在学校的文学刊物上,还可以由学生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四、 活动的收获

在活动中,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一些想法很令人吃惊。学生蓝咏石还给当时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先生写信,对杨美古镇的建设提了几点有建设性的建议。信寄出后不久,就收到了市长的回信,信中说,“这个小朋友的建议很有可取之处”。社会媒体也对此事作了大力的报道。通过这件事,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另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在此次活动中,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我们创办了文学社,并成功出版了属于文学社的刊物《沛雨文学》。从成立到出版刊物,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参与者、协调者。现在有一百多名学生入社,八名学生社长,在学校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 活动的反思

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及指导者,自己决定活动方案,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2. 活动的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主题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越接近现实生活,学生就越有可能完成,也越有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中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注意多元性和多样性。在实施活动中,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体,或是学习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单个指导老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教师们;或是学生家长和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部门、社区组织和各行业人才。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评价网络,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传统课堂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方式获得的,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获取方式。

12.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二

关键词:有效指导,生活经验,专业素质,问题,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家族中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一直彰显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它是一门与各学科都有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既不是各学科的附庸, 又不是各学科的简单结合, 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1]。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综合课程, 又是经验课程, 因此,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 我们应密切联系生活,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挖掘本土资源, 办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时, 教师应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善于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指导, 扫清障碍, 帮助学生成长;乐于学习和研究, 不断充实自己, 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发展。

一、立足生活, 挖掘本土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2]。 这四个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 但并不是全部内容。 我们在选题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选取的课题不是太空泛就是太成人化, 导致难以实施。

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的 《综合实践活动 》配备了 《资源包》, 这也是本课程的特色。 当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包只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一种思路, 教师在具体操作时, 完全可以结合当地特色, 选取适合班情、学情的活动内容。 以“学做家乡小吃”活动为例, 我们选取的就是本地特色———泉州小吃, 作为活动的主体内容, 进而确定主题。 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与资源包里的《可爱的家乡》相吻合, 既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接轨, 又融入了本土特色, 更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活动目标具体明确, 便于操作, 利于评价。

二、突出主体, 适时调控指导

传统的教学是在特定空间内进行的, 虽然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学生参与的是课堂活动, 内容相对局限。 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备课体系, 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

1.群策群力, 制定主题。 在确立活动主题时, 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过很多套方案, 比如“影子游戏”、“皮影戏”、“水果王国”等主题。 大家献言献策, 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学做家乡小吃》最终脱颖而出。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学生从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又接近生活实际。

2.扬长避短, 各负其责。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 我们还需成立小组和制订小组活动方案。 我注重策略上的指导, 例如调查内容、研究方法、成员分工, 由学生自主选择, 我提供必要建议, 尤其是人员分配方面, 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恰当安排。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 我提供了几种方便操作的方法, 比如合作探究法、合作调查法[3]、个人探究与调查的方法等, 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 扬长避短。

3.团结协作, 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 要求小组成员能按照既定的分工协作进行。 以“学做家乡小吃”为例, 按照活动目标, 我先后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收集第一手材料, 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园绿色网吧等资源拓宽信息渠道, 并进行交流。

4.明确分工, 完美展示。 学生对收集好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本身也是在提升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把收集好的资料做成图表, 以PPT形式展现出来, 整个制作小吃的流程一目了然。 在制作展示阶段, 学生明确分工, 制作小吃的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

三、注重实践, 促进个体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在“做”“考察”“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里的“实践”,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优等生的特权。 综合实践活动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讲, 都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 但这并不是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少部分优等生才可以参与的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合作分工, 各取所长, 也可以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例如“学做家乡小吃”, 我结合五年级学生特点进行设计, 以学生现有经验, 制作一盘简单易学的小吃并不是难事。 但是在活动准备时, 我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弱, 一看就知道在家很少动手做家务。 于是, 我让他们自主选择拿手的事情做, 并稍作指导。 很快, 这些学生逐渐上手, 融入了集体活动中。

因此, 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发挥优点,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而不是少数人的“实践”。

2.活动的进行不一定在固定的课时。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 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次课题实施的时间持续较长, 空间也不是固定的。 我们可以征求家长的配合, 让家长带着孩子到小吃店品尝美食, 在家里动手尝试制作小吃。 这样, 学生实践的空间扩大了, 延伸到生活中, 而不是固定死了的课时。 有了家长的配合指导, 学生实践起来, 目的更加明确, 进步也较快。

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如果都局限于固定的时空内,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阻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 影响活动效果, 学生个体的素质也很难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明显提升。 因此, 我认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树立大课堂观, 在学生安全有保障, 社会条件、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把课堂搬出班级, 让学生真正有广阔的实践空间。

3.教师应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的实践主体是学生, 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 切忌包办。 在“学做家乡小吃”活动中, 有的学生不太懂得拿刀, 有的学生害怕油锅, 这时我就会给予示范而不是代替他们完成。 学生在模仿中渐渐能把不太熟练的事情做好, 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四、注重积淀, 提升专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就需要有一批有多方面能力的教师。 教师在尽心组织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也是在积累经验, 进而不断进步。

1.教师应做一个勤学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我在指导“学做家乡小吃”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素养, 很广泛的各学科知识。比如在制作小吃的过程中, 各种小吃的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 油温的控制、切片的薄厚、摆盘的设计等, 仅这些就涉及很多方面学问。因此, 要成为研究型人才, 教师应不断学习。

2.教师应做一个乐教者。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面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尽所能。 在“学做家乡小吃”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中, 我尽可能帮助孩子们纠正一些问题, 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在设计“制作美食流程图”时不知道应用哪一种格式设计, 有的学生在制作小吃时不知道食材烹煮的先后等, 我都及时指导。 在给予学生指导的同时, 教师自身也会不断进步。

3.教师应做一个善思者。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思与学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 总结经验, 在下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 以期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犹如谈虎色变, 原因在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广泛, 要求教师具备很广泛的知识体系。 但如果我们能善于思考, 就会想到可以利用一些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才资源。 比如在“学做家乡小吃”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们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邀请学校附近酒店的厨师和有厨艺专长的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做小吃, 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善于反思, 勇于创新, 突破一个个瓶颈,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设备资源、人才资源等, 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现在的中小学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任教师, 原因应在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所应涉猎的知识是广泛的。 如果兼任教师能在活动中善于总结经验, 则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这方面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2002, 6:2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2002, 6:30-31.

13.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普通高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就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课程实施的领导和管理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指导学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普通高中学校应在高中三年时间里,根据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统筹安排好270课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若干个课题研究;以学年为单位安排社会实践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教学时间不少于一周,高中三年学时总数不得少于三周;并确保三年中学生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4.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分认定等方面工作做好整体规划。要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诚信和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并建立较为稳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主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理论课教学、指导学生课题研究、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程评价和学分认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

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普通高中学校应认真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他们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过程和评价等,帮助他们科学地开展指导工作。

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带头人,逐步建立起一支能较好地发挥引领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队伍。

三、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

8.普通高中学校应重视家长、专家、高年级学生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学校和社会课程指导力量的建设,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重视案例的积累,逐步实现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管理的网络化。各级教研机构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专题网站,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情况,支持和帮助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与当地团委、社区、文明办、大型企业、青少年德育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发和建设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保证。

四、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工作

10.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研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工作加强指导,监督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

11.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每学年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并为学生所获得的成果提供表现的平台。

五、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12.各市和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必须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其他各县(市、区)必须配备专职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兼职教研员。各市、县(市、区)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工作。

13.各级教研机构应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工作,要将该课程的教研活动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观摩教学、优质课评选、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

14.各级教科研规划部门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课题,发挥课题研究的指导、带动和促进作用,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15.各普通高中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或跨校联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必须有教研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

16.各级教育学会要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筹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六、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还应制定普通高中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相关政策。职称评审时对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可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并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其他学科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相应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以及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1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各普通高中应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相应的配套经费。

19.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20.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督导评估细则及标准,每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围内,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复评以及市县高中学校评估的评判依据。

14.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四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采访的相关知识,掌提采访的基本方法。

2、明确采访问题设计的原则,学会设计采访提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设计采访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模拟采访的采访过程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与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各组活动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活动,我们把主题“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探究”又分成了很多的子课题,你们小组的子课题是什么呢?

学生回顾

2、了解各组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

师:经过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五个研究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了各自喜欢的小课题

并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那么,在接下来的具体活动中,各组又准备运用哪些方法开展研究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研究方法:上网查资料、去书店查阅书籍、调查、采访……

3、了解学生对各自所采用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大家运用比较熟练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去哪个网站?那个书店?)

(二)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师:同学们,其实在开动中存在的这些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大家有决心,有信心,努力去实践,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题的办法。在令后的动时间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研究去战胜这些图难。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方法——怎样采访。板书课:学会采访

(三)引导学生认识采访过程

1,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或经历过采访吗?在哪里看到的?

播放一段学生采访校长的视频,边放边请同学思考: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采访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2、感知采访计划表

师,同学们谈得都好,看家访前的准备工作还真不少。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写下来,就形成了一份仿计划。

小组计划表

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编写一份采访计划,等会全班汇报交流。(有采访任务的小组就编写本组的采访计划,没有采访计划的小组任选一个)3.学习编写采访提纲

(教师发放采访计划表,学生进行讨论,完成采访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

4、交流采访计划

师:下面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采访计划。在交流的时候,其他组的成员要用心倾听,并思考一下他们组的采访计划中的采访问题设计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学生听后,交自己已的观点。)

师:下面请各小组,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一下本组的采访计划表。

5、认识采访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师:到此采访的准备工作我们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去采访了。那么在采访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在采访中我们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出示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要有礼貌:(问:怎么样做叫有礼貌?)开始前主动问好,并自我介绍说明采访缘由:结束后说声谢谢

说普通话,声音适中,问话时眼睛要平视对方。

衣着整洁,大方得体。

仔细倾听,抓住关键字词快速记录,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最后多人记录,以便结東后整理。)不明白的问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能不懂装懂。

(指名读。自由读一遍,记在自己心中,以便在以后的实际采访活动中注意。)

6、认识采访后的工作。

此时,我们的采访已经完成,回到了学校是不是说已经大功告成了?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采访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采访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认真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及时记录白己的采访感受和新发现的问题。

(四)现场模拟采访师刚才各组的采访计划表都已经修改完成了,采访中、采访后的注意事项也清楚了。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采访,接受实战的检验。

各位记者,观察一下,现场有哪些适合你们组采访对象,你们决定采访谁?可以把他请到台进行现场采访。

教师提出要求:在学生采访过程中,每个间学要认真观察,记下哪些地方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啊。虽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表,但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各组将制定好的采访计划再次的在小组内演练,看还有哪些遗漏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改补充。(学生演练,师随机指导。)

(五)结束新课

15.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五

在实际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师指导常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指导得多了, 成了包办代替, 指导得少了, 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而事实上, 教师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也承认学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受教育的个体, 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 在支持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活动。那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怎样发挥指导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选择的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愿望的, 学生就会不断的探究, 积极参与, 内在动力就会化“要我做”为“我要做”, 行动上会更主动, 会更渴望成功。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 起初我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也很茫然, 一学期下来学生不感兴趣, 我也觉得硬塞给学生的主题, 学生没有主动性。后来, 我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 通过讨论, 经过及时引导, 最后确定两到三个主题, 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研究。因为主题是学生经过反复的讨论确定的, 大家很慎重, 也很珍惜, 研究时很努力。

当然,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探究可行性的主题。兴趣是主要的方面, 而选择主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的可行性。主题探究的可行性受主客观两方面的限制, 在主观方面, 主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客观方面, 主题要符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探究条件, 包括指导者的指导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设备。

二、指导学生把问题变成主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始于研究者对特定领域问题的发现、提炼和选择。一个有价值、有创意的课题的产生。取决于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深入细微的洞察, 取决于学生对“问题”的感受深浅, 取决于诱发学生产生顿悟和灵感的诱饵。教师组织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参观、访问, 推荐阅读报纸、杂志论文, 告诉当前的热门话题, 尽力创设问题情景, 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 为学生作好课题背景的铺垫, 并鼓励学生从自己所熟知的领域入手, 对个体的生活、学习、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平凡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思考, 从多角度地审视和思考问题, 寻找不平衡的矛盾因素, 引发联想, 触发灵性。指导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多创设问题情景, 鼓励学生从大范围 (如自然、人文、科学、生活和社会等方面) 到小范围 (如学校、家庭、班级、社区和学科等) 的问题入手, 从中发现和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

发现问题后, 怎样把问题变成主题呢?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研究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能是有深度的, 也可能是肤浅的。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 决不能轻易地否定他们, 应该让学生尝到提出问题的甜头, 体会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因为问题提出后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望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三、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很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特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在指导时应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 完成什么任务,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测量、统计、分析、制作、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生对活动的方法与技巧都很陌生, 教师的指导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白参加活动应采用哪些方法, 而且在这一过程, 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 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 让学生们在不断的讨论中共同学习提高、掌握。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 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16.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访问的有效指导 篇十六

【关键词】评价现状 科学理念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4-02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增设,恰似一泓喷涌不止的清泉,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的学生评价能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智慧火花,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增强信心,不断进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甚至给课程改革及整个素质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然而,深入分析本县各校汇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资料、照片及访谈活动参与者,笔者发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不良的现状。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不良现状聚焦

不良现状一: 学生评价的严重缺失

翻开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科学这些学科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每门课程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一、五单元,就安排了“快乐的课余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多老师在指导活动时,向学生提出了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但是活动过程和结果,指导老师就不再过问了;也有的老师对活动方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还分好了各小组的实践内容,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体验基本没有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持续不断地开展活动的热情,也阻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

不良现状二: 评价理念的陈旧过时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和过程中的体验。学生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都要一一纳入学生评价的内容。纲要还明确指出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重理论轻实践观点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过于强调对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掌握的状况,选拔甄别的评价方式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虽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依然深受着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指导老师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这就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削弱了课程开设的真正价值。

不良现状三:评价方式的匮乏单一

当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时,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寻找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具体跟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访谈参与活动的学生们,笔者发现指导老师有的会进行随意性评价,大多数采用成果展示评价。能遵循学生评价的科学理念,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切实有效评价的指导老师少之又少。评价方式的单一匮乏、低效不到位,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进一步深入推进,也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科学理念的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否是判断课程价值和改进课程的依据。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融入生活,培养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引入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是摆在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与传统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区别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新型课程,迫切需要科学、合适的评价理念对其进行导向和监督,以使其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拜读专家的著作,建构了如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科学理念。

1.发展性评价理念

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各学科都在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必修课,也必然要遵循“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2.表现性评价理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说过,内在的能力和倾向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才展示出来,通过行为表现也可以推论出所习得的能力或倾向,所以表现性评价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存在着重要的价值。它完全符合该课程的实施理念,同时更能评价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因为它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生成些什么。

3.多元性评价理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该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有效策略探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评价理念后,如何遵循这些理念,引进多样有效的学生评价策略,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对该课程的深入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七彩星”激励法

笔者在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引进了“七彩星激励法”。这一评价方法对激励着三年级的孩子们快乐实践着,收获着。

(1)争摘“实践七彩星”

“七彩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中彩虹色组成。每种颜色都代表一种评价内容。

闪闪红色态度星:只要每个队员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达到一定的课时参与量,就可以摘得这一颗红星。

温暖橙色收集星:在活动中每个学生要学会围绕研究主题通过书籍、采访、上网、调查等方式收集各种丰富、珍贵的研究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储备资料。

灿烂黄色探究星:在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好研究方案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探究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并且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就可以摘得这颗难得的探究星。

友好绿色合作星:在活动中,队员们能互相协作,团结共进,彼此能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互帮互助,这就是合作星的要求。

沉稳青色反思星:在小组讨论中,集体评价中,如果队员能够有礼貌、诚恳地对本组队员和其他组队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并能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就可以摘下这颗“反思星”。

大胆蓝色展示星: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学生如果能大方、主动地展示自己或本组队员在探究活动中的成果,就是“展示星”的标准。

耀眼紫色创新星:在活动中,队员们要力求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探究,用自己闪烁的灵感创造。

学生们在活动伊始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及时记录自己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考察本组队员在活动过程的表现,讨论评定队员们采摘七彩星的初步考核情况,然后在班级讨论中审核,最后结合教师的评价,确定考核的最终情况。通过的颁发夺得的星星。指导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摘取七彩星的机会,可以创造二次、三次摘星的机会,最终使每一孩子都能成功摘得七彩星。

(2)勇夺“实践大明星”

在采摘“七彩星”的基础上,笔者还推出了一个汇聚七种彩虹色的“实践大明星”争夺平台。各小队在本队中各推举2名优秀的队员,参加班级中的实践大明星争夺比赛。首先是参赛队员3分钟以内的自我介绍演讲,可以讲述在实践中的感人事迹、也可以介绍自己所擅长的能力、获得的实践成果等。接着是队员介绍举荐的环节。最后是民主投票环节,全班竞选出7名实践大明星。

这一评价策略遵循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性评价的理念,立足于激励每一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又为优秀学生设立了提升、向上的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们收集处理资料、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倡导了学生们自我反思、积极创新的精神。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动七彩星的争夺内容。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评价方式来激励、推动学生去实践,从而使学生爱在探究,乐于实践。

2.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评价改革运动中所出现的一种主要的评价方法。档案袋又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它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表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活动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到结束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明确档案袋评价目的

指导教师要通过介绍、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状况。档案袋内容的收集服务于评价,服务于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

对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制定,应该很好地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目标,应遵循科学有效的评价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设计制定。制定标准时指导教师不要独断专行,应该采用和学生们商讨的方式确定为佳。

(3)收集档案袋评价资料

档案袋资料的收集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既要兼顾内容,又要关注形式;还应避免“为了收集而收集”的形式主义做法,力求发挥资料袋激励推动的功能。

指导老师要求学生按照档案袋的评分标准为导向,积极有目的收集第一手证明资料,努力创造得分的条件。告诉学生档案袋的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平时的表现记录,学生的作品,还有观察、测试、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以及一切描述学生发展过程的东西。

另外,教师在评价前时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收集和整理档案袋内容,收集资料的时间可以兼顾定时收集和不定时收集两种方式,定时一般为半个月一次。但是只要有好作品出现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时收集。

(4)确定档案袋评定方法

与其他学生评价方法一样,档案袋评价也必定要给出学生的评价等级。

档案袋等级评定:一是给档案袋中所收集的材料评分,即分项目评分,一般在收集材料时进行;二是对档案袋进行总体评分,即综合评分。此评定一般在档案袋中所需的材料全部收集完以后进行。

(5)关注档案袋交流反馈

档案袋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分享是档案袋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发挥档案袋的发展性功能的关键环节。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长与发展的快乐、被人悦纳的幸福、受到赞赏的自豪和奋发向上的热情,缺少这一环节,档案袋评价的作用就将大打折扣。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以便评价活动能更有效地进行。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的评价方法而被大力提倡,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理念,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和难点。

指导老师除了牢记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宗旨外,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需遵循科学有效的评价理念,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策略,如此,我们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才会开展得顺风顺水,得心应手。孩子们才能乐在探究,爱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张宇.小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初探[J].新课程.2012.6(113).

上一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豆瓣下一篇:长沙消防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