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24-06-16

一个这样的老师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共7篇)

1.一个这样的老师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1

片段:在比较阅读中发现。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身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同学默读考虑。)

生: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生: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生: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师: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同学边读课文边考虑。)

师:我看到有很多同学都在课文中做了批注,发现了这三段话中的很多相同点,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同学分组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进行课堂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发现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师:大家讲得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他们的相同点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认为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时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课文读得很仔细,分析得很有条理,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这样,并尝试给每段话划分层次,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生:通过刚才的划分层次,我发现这三段话的写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你不但会发现,而且会概括。

生:我发现最初的疑问只有一个,但是一下子他们的头脑中会冒出很多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一连串的问题,才会有最后的.结论,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这一连串的问题,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追根求源。

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我们来读读他们头脑中冒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

(同学朗读。)

生:我发现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很辛苦。

师:我们来读读描写他们反复研究和实验的句子。

(同学朗读。)

生:我还发现,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干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师:是啊,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篇二

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怀特森老师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学生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并能形成习惯,坚持真理。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不会质疑----学会质疑---)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的传授:(1—10段)是怀特森老师用“凯蒂旺普斯”事件教会我们“学会怀疑”。教学生抓住重点词“狡黠的光芒”质疑,句子“他到底想让我们学点什么?”

第二部分:学习方法的应用:(11----14段)是我们学会了怀疑,在学习、生活中大胆怀疑,并用事实、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形成了习惯。学习目的:

学生自学中,老师引领学生由浅到深地质疑:把握两个“正视”的句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指什么?”;第二部分的““凯蒂旺普斯”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学习要得到提升,更得让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行为也要得到提升。

质疑方面:先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指导学生要学会取舍,能从文章找到答案的,我们可以不提问。自己能读懂的也不提问。教会学生做

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的: 教会质疑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贯穿全文提问。抓住重点句段提问,教会学生提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学目标:

1.品读本文中的重点语句,进一步感受怀特森老师的奇特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主线:

本文把握两大部分。(不会怀疑-------学会质疑-----形成习惯)第一部分:学习方法的传授:(1—10段)是怀特森老师用“凯蒂旺普斯”事件教会我们“学会怀疑”。

第二部分:学习方法的应用:(11----14段)是我们学会了怀疑,在学习、生活中大胆怀疑,并用事实、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养成了习惯。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生谈话。引出课题。认识一位新老师————“怀特森”。

一. 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考试时我们都不及格。从这件事我们学会了新怀疑主义,从而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明白:我们是由不会怀疑,一昧相信到被怀特森老师引导我们学会怀疑,并形成习惯。把文章分成两大板块。

二. 重点学习第一部分——(1---10段)

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重要词语展开“质疑”,学会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学会联系上下文解答。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1—10段),明白的地方打“√”,不明白的地方做记号,汇报不明白的问题?

老师把握问题主线:

怀特是怎样的老师呢?

怀特老师给每个学生都不及格,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编“故事”骗自己的学生?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为什么本文两次提到生物比赛得奖的比利,有什么作用?

2. 老师重点把握贯穿第一板块的两大问题,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解答即可,做到有的放矢。

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找近义词(狡猾)(抓重点词提问)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把握文章的重点问题)

4.解决方法。

(1)生问: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狡黠(老师设下的圈套)

师改:狡黠的光芒中怀特森老师究竟想告诉我们点

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都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得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凯蒂旺普斯”事件的前因后果和老师的目的来理解,明白老师设圈套的目的又是什么?(为下一问题做铺垫。)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

(2)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本板块的重点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读文感悟理解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引出“新怀疑主义”的句子。•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生:希望我们记住:不要一味相信老师说的或书本上写的。

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教训,并能大胆质疑。希望我们以后能学会质疑,并用事实,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

希望我们能坚持真理。

本部分的重点朗读指导: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读出我的心里变化,由喜欢老师到愤怒)

朗读指导:1,由学生自由朗读,初谈体会。

2.划出动作词“抿”,尝试“抿住”的力度,理解“抿住”的内容,怕自己叫出来,可能会叫什么?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更好地辅助理解作者用“升”的用意。

3.再次朗读,达到高潮。

小结学习方法:

1.我们最快速度浏览文章的内容。

2.文章能读懂的句子我们自我解读,不再质疑。3.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来质疑。4.尝试提出有价值,能贯穿文章主题的问题?

(学习方法的提示,是要求学生从基本的质疑提升到有价值的质疑)

三、学生带着第一部分“质疑”的方法,学习(11---14段)老师把握问题:

为什么课文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这句话中的价值指什么? 重点解决问题:后者“凯蒂旺普斯”和前者的凯蒂旺普斯有什么不一样? 学法指导:

1,学生默读课文。(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好好思考)2,汇报学习成果。(小轿车事件,我们学会去寻找事实,科学的方法证明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正视老师的眼睛,说明我们已经养成了“质疑”的好习惯,大胆地用到学习中去,正视邻居的眼睛,说明我们已经把“质疑”带到生活中去了)

3,重点学习前后两次出现的“凯蒂旺普斯”的区别。

让学生明白后者代替的是“让我们记住教训”

“凯蒂旺普斯”变成了一个象征,“质疑”的象征。警告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有“怀疑”,就必须说出来,并找事实来论证。

(出示:)

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四.师生总结。看着板书总结。加深印象。完成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学完全文后,学生概括总结完成问题: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板书时,特意设计把独特的“特”写成“

”,看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检验这节课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我们怎样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运用到学习中去,也运用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去。

推荐同学们读原文《我最好的老师》和作者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六.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 老师

教法独特: 学会质疑

影响深远: 学习方式

学会探索

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朗读亮点:

1.朗读我生气,愤怒的句子时,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愤怒发挥得淋漓尽致。

2.朗读和邻居“正视”的句子,我扮演邻居,学生扮演作者。学生严肃地告诉我“你错了”,我追问,我错哪里?学生马上接说“怀特森老师不是在捉弄我们,而是在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我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如此,是我错了。” 3.理解亮点:

学生提到“狡黠的光芒”时,只是从表面的字义上去理解,我马上提示学生:

老师狡黠的光芒究竟想告诉我们点什么?他的目光里藏着什么内容?

学生很块从文本中找到里相应的句子解答。从而达到学习方法的迁移,马上能联系上下文解答“他想让我们学到点什么?”这一问题。

4.本节课教会学生“质疑”“揣摩”语句的方法。

(1)难点质疑,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进行质疑;如第二部分作者又提到“凯蒂旺普斯“,还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叫出来,有什么含义?这是本文的难点,因为这告诉我们学生们已经养成了”怀疑“的习惯,“凯蒂旺普斯“也是同学们心理难忘的教训,更是学习的动机。

(2)用语上质疑,对文章运用语言进行质疑,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一股怒火升起来”为什么用“升”,能不能用其它词代替,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不足点:

1.有一学生提到:他认为“小桥车”事件不能算“学会了质疑”。这是非常有创新思想的男同学,但我没能对他的行为给以高度的重视和评价,因为他是真正体现了“新怀疑主义”的学生,虽然他的怀疑是错误的,但我们课堂就是需要这样的学习态度。

3.《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三

1、了解怀特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2、师:课题,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喜欢、博学、敬佩、独特、与众不同、用心良苦、特别……)

3、我想同学们在初读了课文之后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汇报:两件

1)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他编造的动物,并进行了测试,结果“我们”都得了零分。

2)怀特森老师讲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二)自主学习,深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静心默读课文1――10自然段。

2)思考:在经历的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2、教师给足时间,学生充分自学

3、学生汇报、交流

1)学生:喜欢――怀疑――不满――敬佩(教师相应板书)

A“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喜欢)

B“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怀疑)

C“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不满)

D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课堂,令所有的师生受益匪浅。(敬佩)

2)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看看“喜欢”的部分。

4、具体深入学习

学习“喜欢”的部分

1)看来同学们特别喜欢这位老师,你能说说嘛?这是一个受欢迎、博学的老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读文,指导朗读

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课上他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已“绝迹”的动物――凯蒂旺普斯等。

3)面对如此博学、受欢迎的老师,同学们当时会有怎样的评价?(想象一下当时议论场面)初步的喜欢――崇拜。

师:一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学习“怀疑”、“不满”部分:

1)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分角色指名读文(3―8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如果当时你就在这间教室里,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众说纷纭,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过渡:面对我们的无理,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学习“明白良苦用心”部分:(9―10自然段)

1)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你们都明白了什么?或是通过这件事你学到点什么?

2)学生充分交流。

懂得做一名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良好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习惯,即使书本上的,老师讲的那些知识学得再好也是枉然。

3)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敬佩、尊敬)

过渡:怀特森老师仅仅这节课这样上吗?他的教育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呢?

学习“后四段”内容。

A1生:从十一自然段看出,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课,列举“小轿车”的例子。体会:在自主探索的实践中,坚持真理要靠事实,靠科学的方法。

师:对,这也是对第一个故事的补充说明。作者概括的描写,使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了解更加深入。

A2学习中使我们具有了怀疑能力(12段)。

师:懂得没有谁是一贯是正确的,应该敢于质疑,并用事实、科学的方法去纠正错误。

生: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科学的思想和思维的方式。(敬佩)

B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课堂,令所有的师生受益匪浅。(13段)

句式比较:把“正视”一词换成“看着”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

看着:用眼睛瞅、瞧

表现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坚持真理的坦荡与毅力。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怀特森”老师虽然只教我们科学课,但他却使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乃至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受益良多。(敬佩)

C“我”由衷的佩服“怀特森”老师,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生活。(14段)

体会:我正视着邻居眼睛所说的话,“我在表白什么?”(两层含义)

1)明白良苦用心,从心里佩服。

2)对我影响至深,即使在社会的生活中我也会应用,说:“你错了。”我们想象一下,当时“我”还会对邻居说些什么?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学法指导

师导: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这后三个段落看似多余,能否删去呢?

生:不能,它是对“怀特森”老师教育结果的深入描写。

师:是呀,这正是文章写作的一大特点,这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丰富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烘云托月的效果,尤其在难于正面描写人物时,侧面描写更有其特殊的功用。其实在平日的习作中很多同学都用过,您能结合自己的习作举个例子吗?

4.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四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探寻我对怀特森老师“喜欢—惊讶—气愤—崇敬”的心理变化和原因,暗暗体会怀特森老师的用心良苦和教育智慧。

2、通过学习,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有自己的评价。

3、体会侧面描写及正面描写的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探寻我对怀特森老师“喜欢—惊讶—气愤—崇敬”的心理变化和原因,暗暗体会怀特森老师的用心良苦和教育智慧。体会侧面描写及正面描写的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幼儿园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看来同学们所经历的老师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老师,(出示课件)揭示课题:一个——的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相信读完课文后你会有自己的看法。

二、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出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一下文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三、整体概括

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请同学们默读1—10自然段,说说第一节课上发生了什么?(锻炼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四、深入文本

(出示课件)(1)小组学习读1—10自然段,概括一下,我的心情不断地变化,划出我的心理活动并在旁边批注你的心情。

(2)小组成员试着表演一下怀特森先生和我的反应。

(3)与教师合作朗读

师:谁知道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啊,没有人知道,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请同学们看看他的头骨吧。

生: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心情怎样: (学生画到黑板上)

师:谁能读出这种心情。

生:朗读(教师评价)

师:进行了测试,把试卷发给大家,

生: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 (学生画到黑板上)

师:谁能读出这种心情。

生:朗读(教师评价)

师:很简单,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得都是错的,错的当然不能得分了。那件头骨吗,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生: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 (学生画到黑板上)

师:谁能读出这种心情。

生:朗读(教师评价)

师: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我真的把你们的糟糕的成绩登记在册了,你想说点什么?

生:……(表达不满,气愤)

静心思考,怀特森老师这样做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它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能体会到怀特森先生的用心良苦、教育的智慧)

(4)默读11——13自然段看看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什么?找出答案。

学会质疑、学会探索、新怀疑主义

五、抒写心声

(出示课件)我把怀特森老师的故事讲给一位邻居听,他惊讶极了:“怀特森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怀特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时候我对老师的心情: (教师画到黑板上)

(学生能够通过所学所思表达出自己的对怀特森的认识和了解。)

六、独特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使怀特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侧面描写 (通过板书和刚才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

正面描写 (怀特森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我相信你也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试着用这种方法把他的写出来好吗?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

侧面描写 用心良苦 新怀疑主义

5.我有一个梦想 公开课教案 篇五

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

在滚滚逝去的历史长河中,他的面孔,他的声音,给我们留下了历久弥新的感动。他以坚定的目光,将自由的希望注入绝望者的心里;他以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告诉大家什么才叫做静水深流。

他------马丁路德金,用正义的声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的呼唤,也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是划过漫漫长夜的一道闪电。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节课走近马丁·路德金,走近他的梦想。

二、(引导学生看题目:关键词是什么?)——梦想 师:围绕“梦想”,文章写了哪三部分内容?

生: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此梦想?/如何实现梦想?

师:全文直接描述梦想的段落在哪里?从第几节到第几节?(17到文末)

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只占文章篇幅的二分之一,那么前面的16段作用又何在?

(情感上的铺垫。有了这些铺垫,才会使后面正面描述梦想的地方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

师: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从“情感”作为切入点,来体会这篇演讲词的感染力及作者的感情变化。(板书:品味情感)

三、听读课文片段,感受课文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演讲视频,我们一起回顾了当年那个难忘的历史镜头。同学们听了之后感觉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有什么效果?

(生:慷慨激昂、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

是的,但凡成功的演讲词,之所以感人肺腑,就是因为它首先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段或若干段,以先朗读后评说的方式,体会并说说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点击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四、品读文本,体悟作者变化的情感。一)、痛苦之情:品读第2段。

感情:痛苦/愤怒。

师:你从哪几句特别能看出他的愤怒和痛苦?(见课本划波浪线处)

师:她的朗读中的确是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的悲惨现状。补充幻灯片:当时黑人的生活场景(幻灯片展示)。师:找同学说说观后感。

师:刚才她读出了这样的痛苦,读出了这样的不平,但是味道却不够浓。大家看一下,尤其第二段,除了她特别提到的三处比喻(镣铐、枷锁、孤岛)修饰黑人的生活状况外,还用到什么修辞?------排比使得演讲者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板书:痛苦/愤怒)

二)、急切之情:再品第2段。我们再来看一下2段,除了比喻,还有排比,作者为什么还反复强调一百年后?——除了与第一段中“100年前”历史形成呼应,还有在情感上体现出渴望自由时的急切和渴望?------一个世纪漫长的等待是一场煎熬,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焦灼和急切!对自由的急切渴望(板书:急切)。

让别的学生再读该段,提醒注意关键词要读出重音(三处“一百年后”),排比句要读出气势,既要表达痛苦感情,还要表达对自由急切的渴望之情。

三)、愤怒/不平/反抗之情:品读10——14段。

找一生读。

师:如出堂之弹,如江海决堤,如大浪淘沙,如急风扫云,他将马丁路德金的愤怒诠释得很好。

师: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愤怒/不平/反抗。生命权、居住权、选举权,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权利,可竟然遭受质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言下之意:你们黑人怎么这么贪得无厌?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会不愤怒呢?(板书:不平/反抗)

师:很好!我们再稍加分析:

“我们之所以绝不会满足,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权—居住权—政治权受到侵犯(递进),所以这几段在感情上应渐次加强,而不该平分秋色,必须读出递进的层次,并且这种渐强的语气主要体现在四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上,给两分钟时间练习后,再次找生朗读。

师:他读得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

四)、理智、冷静之情:品读7—8段

生:找一女生读------理智、冷静。

师:的确,有时候以暴制暴只能使暴力升级,当你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早晚会产生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放眼国际,巴以冲实几十年来一直无法解决,近几年愈演愈烈,甚至采用人体炸弹,以暴易暴,导致的只能是双方更大的牺牲。

板书:理智/冷静)。

五)、坚忍之情:品读第15段。生:坚忍。师: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以她特有感性的声音,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我们的心灵。如果当时她在场,黑人们一定会觉得非常有鼓舞力。(板书:坚忍)

六)、爱国之情:品6、17、26段。

师:根据历史教科书,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主张非暴力斗争,首先源于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我想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马丁·路德·金是个基督教徒外,你能从全文中勾划出他提出非暴力主张的深层原因吗?见课文爱国①②③。

师: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爱国情怀,才会驱使他得出一个理智的斗争方式。这个斗争方式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或者说他是一个非暴力主张的信奉者,更重要的是他深深爱着的不仅仅是黑人自己的权益,而是整个美国的自由与和平。

总结板书:刚才从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我们亦感受到马丁路德金抑扬顿挫的感情变化。他扬的是痛苦、急切、愤怒,抑的是理智、坚忍。当他回首黑人悲惨遭遇时,他痛苦,他急切,他愤怒,以一种赤诚真挚的情感打动着我们;

而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引领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时,又能以理智的思想赢取更多人的支持。这种理智超越肤色、超越地域、超越种族,全部起源于心底浓浓的爱国深情。这种深情如高山之巍峨,如大海之博大,如天空之辽阔,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大爱。这种大爱最终汇聚成他最磅礴厚重的梦想,下面一起来看文章的17至文末部分。

五、品读17——文末。

师:

1、紧扣文本找关键词概述“梦想”的具体内容?

2、学生以接读的方式诵读18—21段。

读毕:我们不是马丁·路德·金,无法复制出他当时演讲的激情和气势,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敢读、想读,一定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就是收获。

六、1963年的这篇演讲词使马丁路德金成为当年《时代周刊》的年代人物,同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促使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违法。2013年《我有一个梦想》发表50周年,奥巴马为此发表“让自由之声响彻”的演讲。它是一篇不只风靡当时,而且对后世犹有深远影响的一篇名家演说。请从多方面探讨此篇演讲辞的魅力何在?(答案略)师:

1、文学性:1)、恰当的比喻:“灯塔”、“黎明”、“孤岛”、“空头支票”等等,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既富于无穷的美感, 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2)、壮丽的排比:情感充沛, 气势磅礴, 遒劲有力, 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 一泻千里, 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3)、强烈的对比:“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对自由的渴望”和“敌对和仇恨之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两两对比,强烈反差,爱憎分明。

2、针对性:三个受众:黑人、白人和美国政府。1)、黑人:号召黑人团结起来,演讲词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2)、白人:真情实感,触动白人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支持,争取同盟军。3)、美国政府:既是威慑,更是推心置腹。以暴制暴有时只能换来更大的流血!没有哪一个政府乐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乱作一团,充满流血死亡。(可列举仅1968年的一次黑人抗暴斗争就席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168个城市事实)。

3、逻辑性:一篇好的演讲词缺不了清晰的脉络,谨严的结构。这篇文章按照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如何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的顺序,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问题导引:一般人如果写梦想,会把“梦想是什么”部分放在前面,作者为何反弹琵琶?

强调现状的残酷性,斗争的合法性,行动的紧迫性、坚决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正是基于这篇演讲辞的巨大魅力,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出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特蕾莎修女齐名,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那么曾经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了吗?

七、这个梦想现在实现了吗?(展示幻灯片:特雷文.马丁事件等种族歧视事件)

小结:马丁路德金以他博爱的心灵,以他耶酥受难者形象的自我奉献与牺牲,赢得了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但是放眼现在的美国的黑人种族,贫穷依旧,歧视依旧,流血死亡依旧,面对这些我们能做什么呢?。。。

同学们,肤色有国界,但是公平公正是无国界的,任何地方的不公平不公正都是对其他地方公平公正的威胁。若是让不公平不公正理所当然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它的侵害。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真理,是人性的光辉之美,追求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维护公平公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让我们用一首小诗衷心的为黑人同胞们祈祷,祈祷未来的一日,他们能真正实现平等、自由、和平。

八、诗歌配乐集体诵读:(诗歌略)

6.一个这样的老师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六

设计思路:

最近,我的搭档邓老师生病了,园内的许多老师放弃休息来我班带班,可我们的孩子却并不领情,有的来园时哭了,有的则表现出闷闷不乐,一脸的不高兴。但老师们不断地努力着,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孩子、打动孩子,渐渐地,孩子熟悉了这些老师,常会说“某某老师喜欢我”“某某老师真漂亮”“某某老师什么时候再来”------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爱。

《课程指南》告诉我们:小班的.孩子已经能用简单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能感受老师的关心,但常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在活动设计时,我通过录像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孩子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宽松空间。我认为只有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一位置时,孩子便会活泼可爱、勇敢开朗;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更为孩子们营造了“想说愿说敢说”的氛围。

当然,在充分沐浴师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向老师回报自己的一份关爱。从小懂得真爱是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中孩子们又一次体验了“被别人爱是快乐,爱别人也是快乐的”这一积极情感------愿我们的孩子在“超市式”的环境、开放式的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健康、快乐。

教案目标:

1、孩子愿意用普通话大声地说说身边熟悉的事。

2、在看看、讲讲中初步激发孩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案准备: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以及过新年的录像。

教案过程:

一、播放过新年的录像师:孩子们,过新年开心吗?你有什么开心的事告诉我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开心开心!

二、边看边讲:录像——老师关心我们的开心事师:过新年是开心的事,其实在我们桃园幼儿园、在我们菠萝班天天象过年一样,有许许多多开心的事呢!有些什么开心的事,来看录像。

镜头一:老师和孩子做游戏;镜头二:老师带孩子看金鱼;镜头三: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镜头四:老师为他们整理衣裤、梳小辫;镜头五:老师陪孩子们午睡(以上镜头教师以聊天的形式随机插问,并辅以顺口溜提高说话乐趣,如:老师吹泡泡,我们捉泡泡,真呀真开心。老师像妈妈,陪着我睡觉。我们是幸福的小宝贝。)看完录像,师:还有哪些老师也关心、帮助过我们?

教师小结。

一、说说:我们想念邓老师师:怎么会有那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班呢?

师:邓老师生病了,好久不来了,我真想她。吃饭时,我就想,邓老师吃饭吃得多吗?有没有吃蔬菜?睡觉时,我也在想,邓老师睡得香不香,有没有做梦?做游戏时,我又在想,如果有邓老师在,那就更开心了------(幼:我生病时,我想邓老师有没有吃药?------)

7.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怎样善待地球。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理念

教学本课,我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内容以“地球”为主,不庞杂无序;形式以“读”为主,不处处设问;方法以“悟”为主,不逢词必解。通过开放的教案,精美的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和无节制开垦荒地的画面,从而呼吁同学们爱护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轻音乐、老师朗诵,出示课件。(地球运行)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太阳、月亮的朋友,是人类美好的家园。(神秘的太空,优美的旋律,再配以诗一般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想管地球叫什么?(母亲、摇篮、花园。)

2、揭示课题、读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齐读课题还有别的读法吗?哪一种好?为什么?(引出“只有”和“一个”强调一些,突出它的惟一性,为学习后文作铺垫)

3、预习反馈,质疑问难。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哪些地方读懂了?(汇报),哪些地方没读懂?请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为什么地球容易破碎?为什么人类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学生充满好奇,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研读悟情

1、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合作要求。

①选择最有兴趣的一部分,勾画重点词句,自读自悟。

②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2、交流反馈。

①体味地球的可爱。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

课件演示: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襄着水蓝色纱衣的,晶莹透亮的球体,让人感到是那么亲切,那么美丽。(引读,练读)我跟随你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星球),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襄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这就是人类的母亲—(地球)。

多美的地球,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体会到的情感呢?自己试读。(板书:可爱)

深入理解“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怎样读?

品读,评,再读。(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

②认识地球的内在美。理解地球母亲的慷慨。

(1)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和“慷慨”,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慷慨)

(2)交流课外资料。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查找资料的?

互相交流看看哪些资料能说明地球的慷慨?(交流、汇报)

(小结:从大家收集的资料中足以看出,地球母亲是在毫无保留地对待我们,她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地球上60多亿人口,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板书:人类)

三、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1、出示CAI课件。(肆意捕杀动物,随意排放污水,大量砍伐森林,无节制开垦荒地等画面)

2、自由发言。(说说你感触最深的画面)

昔日美丽可爱的母亲如今遍体鳞伤,我们愤怒(用惋惜、愤怒的语气读3、4小节)

我们的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也发出了痛心的感叹——(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板书:易碎)

3、探究地球易碎的原因。

往日美丽的妈妈已伤痕累累,原因究竟在哪儿?学习4小节,自由读这一节,你想到了些什么?深入探究,你怎样看待人类的行为?

四、探究“人类移居”问题

人类对地球的伤害已经严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能到别的星球去生活吗?学习5—7小节,自由读,找答案。

既然人类不能指望移居,我们只能怎么做?自由发言,适时点拨。

五、升华情感

1、写心里话,把你最想对全人类的同胞们说的话写在纸上,写好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倾听你心灵的呼唤。

2、出示课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课件出示:伴随着“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的歌声,滚动播放人们保护环境的画面。

3、结束语。在轻音乐中,我激情发言:同学们,你们的真情,人们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看到了地球母亲含泪的微笑,让我们一起说:(课件出示)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

板书设计: 可爱

9、只有一个地球 : 慷慨

人类

易碎

上一篇:读后感格列佛游记600字作文下一篇:未来岗位说明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