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叙事散文(精选16篇)
1.亲情叙事散文 篇一
上个星期,我生病了,医生说要做手术,大概需要3万元。爸爸妈妈的目光黯淡了,他们每天都在奔波着,希望能向朋友借到钱,让我做手术,早日康复。
钱终于凑齐了,我的手术也可以进行了。医生对我父母说:孩子年纪小。这次手术的风险很大,孩子的压力也非同小可。希望你们在孩子做手术之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周六,我躺在病床上,不停的问妈妈:“妈妈,手术疼吗?”“孩子,手术一定会疼。但是不会很疼,就像蚊子叮你一样,蚊子叮你的时候,你疼吗?”妈妈微笑着,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
手术中医成功了,推开手术室那一刻起,我多想见到我的爸爸妈妈。可是,我见不到,我很伤心,很沮丧。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我忽然闻到一阵阵花香。“一定是爸爸妈妈来了,还送我一束鲜花给我。”我迫不及待的睁开眼来,爸爸妈妈还没来!但是,我的病床边多了一束用很美丽的纸包装起来的白色小花,还加了一张很美丽的小纸条。我拿起那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宝贝,身体好些了吗?我书画是我和爸爸买的,是送给你的,你喜欢么?爸爸妈妈现在很忙,没时间照顾你,你要听医生和护士阿姨的话呦。乖!爱你的妈妈。”突然,我鼻子一酸,竟然躲到被窝里哭了起来。如果没有亲情,我的手术会成功么?我很开心,因为我拥有了这样一份亲情,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没来的东西。
2.亲情叙事散文 篇二
一、紧扣主线悟内涵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教学叙事散文时, 找到一根能统领全文的主线串联起文本, 生发一两个至关重要的主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 会使课堂呈现方式如同散文的特点一般形散神聚, 使课堂教学彰显简约之美。如何找到这根得力的线索, 帮助学生轻松读懂叙事散文的深刻内涵呢?
1.依托抢眼的课题。
课题大多直接指向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顺着吸引人眼球的课题去寻找, 那根连缀散文的主线就会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教学《月光启蒙》时, 我紧扣课题找到了主线“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 由此生发出两个问题:母亲用什么启蒙“我”?是怎样启蒙“我”的?在师生对话中, 学生明白了母亲在月光下用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启蒙了“我”。母亲就是空中那一轮明月, 母爱就如同那柔和的月色。依托课题找到教学主线串联整课教学, 使学生轻松悟得抽象的“启蒙”内涵, 也优化了课堂结构。
2.巧用文中反复句。
“反复”是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的某个意思, 强调某种特定的感情。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复句展开教学, 会使内容更集中, 流程更简洁。《安塞腰鼓》一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其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间隔反复三次, 是全文的核心句。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找出这一句后大声朗读, 并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美”, 再练习用“美, 你看 (听) ”的句式练说安塞腰鼓的特点。紧扣反复句教学, 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在说话训练中深化了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3.抓住文末升华句。
不少叙事散文在结尾时会点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进一步升华情感。抓住结尾体现文本灵魂的语句贯串全文教学, 有助于学生真正读懂散文, 深入探讨文本内涵,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诺贝尔》中的最后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是作者情感的升华, 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以此句贯串全课教学, 引发两个关键问题:诺贝尔是怎样发明炸药的?他又是怎样投入整个生命的?疏通内容之后, 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就比较全面了。接着相机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再次呼应此句:就是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诺贝尔, 为什么要这样无怨无悔地投入整个生命呢?背景资料的介入, 使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更为全面, 此时, 他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已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学生幼小的心田。
二、聚焦词句品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语言学家王尧也强调,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语言中出生入死”。散文的语言特色毋庸置疑, 聚焦突出散文味道的关键处细究深析, 就会很容易品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那么, 怎样确立文本的关键词句呢?
1.学情分析不可缺。
教学前认真分析学情, 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应是课堂上的教学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 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课上教师根据提问适度调整教学流程, 让“教”真正为“学”服务, 可以很好地突破难点。《月光启蒙》中有一段对母亲的生动描述:“此时明月已至中天,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 像一尊玉石雕像。”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教师顺势引导:“你见过玉石雕像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玉石雕像?”再进一步联系上文“母亲换了一件白布褂子”理解, 学生体会到了月光的美妙和母亲的美德深深融合一体, 才有了“玉石雕像”美好形象的再现。
2.关键词句巧捕捉。
阅读一篇散文之初,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反复朗读, 当读熟、读透时, 自然就会捕捉到文中暗示主题的关键词句。《桂花雨》一文中的“浸”和“沉浸”看起来很平常, 很多教师解读教材时会忽略。笔者解读文本时把目光停留在了这两个词语上, 发现其中的韵味十足。“浸”用得传神, 将香气写得可以触摸, 是一种通感的写法。“沉浸”写出了桂花香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弥漫的除了桂花的香味, 还有那浓浓的乡情。在细细咀嚼中, 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之准、之美。
3.课后习题勿忽略。
课后习题是编者精心安排的课文学习的重点, 要求学生体会的关键词句在此会有所体现。教师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 巧妙利用课后习题引领学生潜心会文, 反复涵泳词句意味。《月光启蒙》课后习题2要求联系上下文, 体会“长歌谣”中“长”的意思。这对学生而言是难点。课堂上, 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引导, 先与“长五谷”的“长”比较, 再联系上下文体会, 学生很快领会到了“长”的“口耳相传、代代相传、不断创作”的深层含义。赏析课后习题中的关键词句, 不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还帮助他们品出散文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三、读中学写取真经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细细品读这个内涵深邃、外延丰富的例子, 才能明白作者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因此, 教学的步伐需要向前迈进一步, 让学生知道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如何写出来的。依托文本由读到写的迁移训练, 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怎样让优美的文本成为仿写训练的有力载体呢?
1.挖掘“留白”处补白。
情感真挚的叙事散文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 会在文中留下多处“空白”。教师要善于挖掘“留白”处, 并创设出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使其思维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 从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努力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谈迁在遭受巨大的厄运后,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思索:“谈迁茶饭不思, 他在思什么?夜难安寝, 又在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所思所想。”入情入境的学生倾吐欲望强烈。一生写道:“为了完成《国榷》, 我不辞辛劳地忙着, 可现在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一死了之!不, 哭泣、抱怨是弱者的表现!我一定要振奋, 要与时间赛跑, 要与生命赛跑, 在有生之年完成我毕生的宏愿。”
2.指向特色处仿写。
叙事散文中的许多句式富有特点, 是增强学生语言敏感度的好材料。关注特色句并进行仿写, 可以巧妙地将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丰富其语言储量。《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采用比拟、排比的手法讴歌了美丽的大自然。教学时先让学生说出其中哪个词或哪句话写得非常精彩, 并简单陈述理由。接着告诉学生:如此美的春景, 如此伟大的大自然母亲, 她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大家能照着例句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一下她吗?有本可依, 学生妙笔生花, 灵动的语句自然流淌出来: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 翠绿的嫩草是她秀丽的发簪, 绵绵的春雨是她晶莹的汗滴, 奔腾的江河是她飘舞的丝带……
3.关注延伸处拓展。
3.写人叙事散文的技巧 篇三
一、要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烘托中心。
写人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素材,如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主人公是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身上又有很多“男子汉”的特点,作者就精心选取了典型事件来刻画“男子汉”的形象: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而在这些记叙中,又生动的体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
二、写人记事要有一条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散文线索灵活多样,有如下几类: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实物线索、情感线索。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叙事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比较清楚,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从我能记忆时起”、“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时”、“1895年”、“1900年”、“1908年”、“1909年”、“1919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母亲优秀品德的许多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空间线索多用于写景类散文,我们此处不再赘述。
实物线索即以一具体物体为线索贯穿全文,如《柳叶儿》,作者围绕“柳叶儿”选材,看到眼前的柳叶儿、回忆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最后由别人赞美柳叶儿引出自己的看法:“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文章就是这样以“柳叶儿”为线索,把与柳叶儿有关的事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以情感为线的,多见于抒情散文。不过记人叙事类散文中也有以情感为线索的,如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就有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二是情感线索。情感线索又有两条:一条是父亲对“我”的执着的爱,这是不变的;二是“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从怜惜、不理解、理解到怀念的过程。
三、要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在写作时,如能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不仅能充实内容,而且还能像精彩的特写镜头一样,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或事物的最本质的部分展示给人们。写人可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叙事可通过细节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中心。
把精微的细节镌嵌在叙述之中,可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如《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桔子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会深深打动了读者、感染读者。再往下看:“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把心细如发、关爱儿子的父亲形象刻画得可亲可感。再如《柳叶儿》一文,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另外,写人记事还要注意突出中心,注意与抒情的结合,注意语言的简练生动,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将人物、事件刻画、记叙得更生动感人。这些写作技巧应提醒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慢慢体会。
4.亲情叙事作文 篇四
我只得一天天地把自己孤立起来,想用这种方法来报复我的家人。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是那样的离谱。我也终于明白了原来我身边的家人,他们一直都在时刻地关心和爱护着我。小时候的我,总是那样的调皮与捣蛋,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却没有一点女孩子的文静。
每天总是喜欢跟着村里的一些男孩子疯玩:他们去地里摘人家种的地瓜,去拔别人种的蔬菜,我会跟着;他们去砸别人的门窗和玻璃,我会跟着;他们去欺负小孩子和与别人打架,同样我也会跟着。不管他们干什么样的事,他们的身后都有我的影子。但是,当我回到家后,总要受到爸爸的责骂与鞭打,那时的我从不知道爸爸这样做其实是为了我好,而我却变得变本加厉,我不仅把家外的种种陋习扩展到了家里,在家里也变得不安分守己。
奶奶要洗衣服了,我就把洗衣粉和肥皂藏匿起来;爷爷要吸烟了,我却把火柴放到他找不到的地方;爸爸要看电视了,我又去关断电源。总之,我就是想尽办法要跟家人作对,当然由此所受的打骂也才所难免了,人也变得更加自闭与任性。后来经过了一件事后,我发现我的家人并不是真的不关心我,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而已。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得了肺炎,整天咳个不停,自己难过死了,人也变得精神恍惚,但我从不顾全家人,要咳嗽了,总是毫无顾忌地大声昂头咳着,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一天晚上,我感到特别难受,喉咙里好像要冒烟似的,大概人发烧了吧。我的家人——爷爷、奶奶、爸爸他们一刻不停地围着我团团转,有拿毛巾放在我额头上的;有用大扇子不停地对我扇的;还有人好像隐隐约约在我耳边抽泣,那大概是我奶奶吧。反正,那一夜一家子谁也没有合过一会儿眼。当早晨我清醒后,我发现爷爷是那么地疲惫,奶奶是这样地吃力,爸爸更不用说是如此地难过。我终于明白了,他们其实都是那么地爱我啊!我当初这么会感受不到呢?过了没多久,我奶奶突然去世了,这让我又长大了不少,我开始去了解我的家人了,我发现我以前太幼稚无知了!我真的错了。
5.【推荐】叙事亲情的作文 篇五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叙事亲情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叙事亲情的作文 篇1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月亮挂在云雾背后,整座小城被悲鸣笼罩着,两个影子一前一后地追逐着……
早晨,金刚——阿满家的猎狗狂吠不止,它身旁还有只体型强壮的刺猬,早已没有了气息。阿满见到了,泪水止不住地流,顿时感到心痛不已:
金刚已经老了,没有什么力气再去驰骋“沙场”了。阿满一家狠下心来,将金刚放到离家很远的一片荒地上,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们不敢回头,怕与金刚对视。金刚瘸着腿,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挪动,等到月亮出现了,还离阿满家有段距离。突然,它闻到了熟悉的味道,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那是只讨厌的刺猬!那只刺猬总是偷吃阿满家养的果树上的果子。
“我真是没用,连主人都抛弃我。不行,我一定要做吹饿贡献,作为最后的感恩!”金刚吠叫几声。它悄悄地潜到了刺猬的身后,扑了上去……
阿满知道,事情的经过一定是这样的。金刚痛苦地留下了眼泪,它知道自己离私企不远了。阿满一家看见金刚蜷缩着呻吟,泪水更放肆地侵蚀了。
之后,金刚被埋在土里,上面还插了一张牌,两个大字一直被世人念叨——“亲情。”
叙事亲情的作文 篇2窗外的雨淅沥沥的下着,而我的心情仿佛也如那天气一般,阴沉沉的。打开伞走出家门,外面的行人在急促的奔走着,我打着伞漫无目得地走在雨里,突然,一抹鲜红的颜色闯入眼帘,是一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在棚子底下避雨,摸了摸口袋里的几元钱,快步走上去,买了一支,便就离去了。我一口一口的品尝着,往日的记忆全涌上了脑海……
思绪回到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我最爱吃的零食就是爷爷给我弄得糖葫芦了,一层一层的糖,咬一口,又酸又甜,过了很久,那种酸甜的味道还弥漫在舌蕾,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无穷。那时候,爷爷总是笑呵呵的抱着我说:“小孙女呀,你长大着还会为爷爷弄糖葫芦吗?”我用自信满满的.声音对爷爷说:“会的,我会为爷爷弄好多好多的糖葫芦,上面都由好厚好厚的糖那!”爷爷听后,乐得合不上嘴。从那以后,见了人就说“我的小孙女可孝顺、可懂事了”那时的我,总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听着别人的赞赏,心里乐滋滋的。
不知从何时起,随着学业的增加,我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和爷爷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次爷爷想找我聊天时,我总是心不在焉的听得,不想听的时候,便摆摆手,对爷爷说:“爷爷我出去玩了”那时的我没看见爷爷失望的脸……想到这里,愧疚感顿时涌上了心头,我赶紧跑回家,按下了那好久没播的电话号码,爷爷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显得格外的清晰“爷爷,过几天我回老家,给你做糖葫芦”爷爷欣喜的声音传来:“丫头,我等着你呀”这回我坚定的点了点头,说:“爷爷,我会的!”放下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站在窗前,撩开厚重的窗帘,一缕明媚的阳光洒向屋里,暖洋洋的,好像是对我的赞同,阳光下,我看到了一种美丽的光芒,那光芒久久不散……
叙事亲情的作文 篇3亲情是满程的花香
“姐姐,那些三轮车都去哪儿了呀?”
“现在jingcha管得严,那些开三轮车的,都不敢来了。”
都不来了,所以,那辆记忆中的三轮车,是不是也随着汽车渐渐散去的尾烟,就此逝去了呢?
小时候,我在奶奶的三轮车中玩一些刚拔下的野草和野花,脏手抹上干净的脸,我咯咯地笑。那时候,就算只是三轮车的一小方土,也载着满满的笑声。
长大后,那些野花野草变成了奶奶做的小布包,上面挂一枝榆叶梅,坐着奶奶的三轮车,单纯地快活,觉得就像坐上了灰姑娘南瓜车。奶奶回过头笑笑。
再后来,我和父母搬到了大城市,我们买了自己的车,从此,那种可以在马路上跑着的有三个轮子的脚踏车,那种曾经被我看作奔跑起来是世界上最威风的车子,在我的脑中淡去了。
由于我们因为各种工作学习的事而不常回老家,以至于那儿的街坊邻里都应经要认不出我了。
“就是以前在我的三轮车里的那个小孩!”奶奶每次都只是说这么一句话,就让那些人释然了。然而我对这些毫无反应,就好像奶奶口中的小孩根本不是我。但是,奶奶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她还是只笑了笑。
“去年东边田里种的榆叶梅开了,我带你去看看吧。”奶奶走进屋里,朝着正在不停地调换着电视频道的我说。
“哦,好。”我轻描淡写地说。
然后奶奶笑着把那辆似乎尘封了很久的三轮车推了出来,拿破布很仔细地擦了起来。
我一见,赶忙说:“今天还是算了吧,我突然想起来作业还没做完。下次吧。”说罢,我关了电视,就逃向了房间。但我回头一瞥时,看到奶奶仍是淡淡地笑着。她的笑容中有着什么?我读不出。
只不过这下次,又是什么时候。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推出脚踏板都已经生锈了的三轮车,用那条破布仔细地擦去上面的灰尘,在龙头插上一枝榆叶梅。
6.初中亲情叙事作文800字 篇六
在小的时候,父亲是极少关心过我的。因为他常常忙于工作,为了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过得更好,他每日辛劳奔波。我却总是不理解,总是让他多陪陪我,于是,我们之间总会闹许多不愉快。渐渐的我长大了,到了青春期更是一个叛逆少女,我也早已习惯了父亲的不闻不问,我也不在乎了,反而我更想一个人待着。某个假期的一天,我在客厅看电视,忘记了时间,一下子就看了一下午。刚好那天,父亲休息。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裂痕开始爆发了。他直接走到电视机旁边,拔了插头。转过身就开始严厉的说教我。“你看了一下午,休息一下,不行吗?你的眼睛是不想要了吗?都近视成什么样了?”我是极不耐烦的,然后说了一句:“你凭什么管我,以前你管过我吗?”我表现出一副超级不屑的样子。父亲怔了一下,眼里好像有一丝愧疚飘过,但是还是被我捕捉到了。接着,我自以为很酷的挥了挥手,转身走进我的房间。只听见父亲叹了一口气。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了呢。那天,回乡下外婆家。父亲难得带我们出去一次。弟弟妹妹都等着我呢。闲来无聊,我发现了小时候玩的小推车呢。我让外公给我们擦干净了,然后一起与弟弟妹妹们玩了起来。傍晚安详的时光,我们几个在玩着。我让弟弟妹妹们轮流一个一个坐上去我推着他们玩。因为我的年龄最大所以我只能推着他们一起玩,没人推动我了,纵然我还可以做下小车里。这时候父亲在一旁看着走了过来,他看见我满头大汗递给我了一张纸巾。他让我坐好。我坐了进去笑着说“干吗?”“你快坐好了,我推了啊。”“啊——”我的惊恐的叫声传来。不过我却很感动。
几曾何时,我已经没有再这样和爸爸相处过了。黄昏,天空慢慢晕染成橙色,我也已经从小车上下来,发现父亲已是大汗临头。而他头上的白发却在天空的映衬下,那么显眼。“父亲。”“恩,女儿。”我微笑着对着父亲。心里的那块冰冷已经开始融化,我们之间的.裂痕也已经开始慢慢愈合。好温暖。还好,我抓住了亲情。
7.亲情叙事散文 篇七
几乎所有的商业影片都是围绕“达到目标”这样一个线索展开的。拿最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来说, 其为了可见的经济利益必须在电影模式的创新上妥协。所以虽然我们依旧能在这些电影中看到感人至深的爱情, 温润如雨的亲情或不离不弃的友情等补充元素, 但这些也都只是固定模式的辅助。好莱坞电影文本的艺术表达一定是借由事件的完整表述达成的, 电影艺术性的呈现即反映着事件的描述手法 (蒙太奇的使用) 的异同;所谓的描述手法并不会改变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原因也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叙事”为主“情感”为辅。这样的叙事手法在影视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经受住了考验, 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表述逻辑, 已经深深根植于观众的脑海。
而《道士下山》这部电影彻彻底底的中国属性注定了它与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是全然不同的。从电影的文化属性来看,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具有中国传统观念特征的叙事结构。整部电影的剧情点并不依据银幕时间的流动而严谨展开, 如果观众不能加入自己的生活经历而获得共情众的话, 这部电影也基本上算是没有任何主旨意义的。记得电影在宣传期间用了“一门之隔, 两个世界”这么一句话, 这里的一“门”从主角何安下的立场上来说是山门, 是心门;两个世界是修士之境与红尘, 那么对于观众来说又是什么呢?恐怕要看观众更能与剧中哪个角色更有情感共鸣而自己体会罢。众所周知, 电影艺术在其诞生的早期是技术主导的, 而我国起步较晚。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 (京剧电影《定军山》) 的任景丰早年是留学日本学的照相技术, 就连拍摄电影的设备也是德国造。所以说, 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就带有西方文化的底色, 而要看清这一事实则必须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去考量。电影艺术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同程度的展现着影视技术的发展, 这是毋庸置疑的。早期摄影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写实的艺术形式, 从这个出发点不难证明电影艺术本身很难与西方文化脱离关系云云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这里不做展开。再说到开始具有影视叙事的一些电影, 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一些中国电影, 虽然演的是中国人的故事, 角色都是东方面孔, 元素都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打, 江湖, 爱恨情仇等, 但很难说这样的电影从叙事上也是中国特色的。他们大多还是以故事带动去说情感, 是有所扬弃的, 导演做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而《道士下山》这部电影, 让我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价值中立, 即所谓的中庸, 中正。整部电影与传统商业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头到尾导演都没有对影片中出现的任何事物做出带有自己价值判断的描述。
我将《道士下山》这部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对比讨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部电影将缜密的叙事逻辑消解了, 采取了一种带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散文”式的叙事方式。下文我再通过影片的角色配置说说。《道士下山》的世界在我看来是没有英雄, 反派, 公主, 吟游诗人的世界——纵观整部电影, 虽然背景叙事是由王宝强的第一人称视角完成的, 但很难说何安下是绝对的主角。在电影中出现的十个主要人物分别代表性的呈现一种人生态度, 王宝强的“道”、郭富城的“执”、张震的“义”、林志玲的“诱”、范伟的“尘”、元华的“怨”、王学圻的“禅”、吴建豪的“迷”、陈国坤的“叹”、李雪健的“玄”, 陈凯歌导演用了十个字总结电影中出现的每位人物, 将他们的性格特质和命运走向都展现出来了。而这十个字组成的“判词”更形成了中国古诗词的对仗:“执道诱尘怨, 迷叹玄义禅”。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叙事上的逻辑顺序便可由此窥见。导演陈凯歌将这十个字看成“全片人物描写之主旨”。并以此指导并统领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光从这一点上来说, 这部电影从人物设置上就完全摆脱了常见的商业电影的人物设置。在电影工业如此发达的当下, 电影人物的配置结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惯常的电影叙事, 进而做到可以迎合大部分观众的影视审美习惯。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在成熟的电影角色描述方面, 对角色性格, 行为审慎的规划与体现将直接影响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水准。常见的电影角色我们分为如下几种:1.故事的主人公即英雄, 是整个征途的发起者, 是获得观众认同的角色。他在整个电影的过程中不断长大, 代表的是“自我”这一心理中负责个人认同的部分。2.睿智, 经验丰富的引领者角色, 引领者会激励英雄, 帮助他克服恐惧和忧虑;教会他认识什么是对错。引领者代表的是”超我”。3.在叙述的关键时刻暂时阻碍英雄前进的关卡守门人.他的出现是为了考验英雄是否做好了准备去接受故事中的挑战.他代表着两类问题: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客观障碍, 二是我们自身的问题。4.通过宣布重要的变化或者挑战, “召唤”英雄踏上旅程的信使角色。信使有时并不一定是一个人, 他还可能是一带有驱动性的力量, 他宣告了故事即将改变走向。细细回味这部电影以后, 我发展还真的找不出可以严格对应如上所分析出来的这些类型的角色。因为这部电影对每个角色都没有做出主观上的价值判断, 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且冒险的。非要对号入座的话也只能说每个角色都是自己的英雄——何安下完成了“道”的境界提升, 郭富城在执着中始终不忘初心, 张震最终仗义出手, 林志玲活得洒脱诱人, 范伟心甘情愿弃道入世, 元华因护子而生怨, 最终死于怨恨复仇等, 可以说电影将每个人的人生小故事都写全了, 却唯独没有将统领全篇的思想主题和盘托出。对于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没有说清楚的故事, 短短两小时要说清楚十种人生, 十种境界, 这不是电影艺术的不可能么?但是如果这十段看似离奇的人生能够获得观众哪怕一点点的共鸣, 我相信这部电影都算是成功的。
如果要对这部电影进行文本分析, 我觉的与其说它是一个艺术文本, 不如说它是一个带有人际交流特征的文本。而这个文本是散文式的。影片本身并没有告诉观众任何大道至理, 甚至连导演自己更喜欢哪个角色我都看不出来。它就像一个年长的友人, 娓娓道来一些道听途说的红尘轶事, 听着如有心, 自然能感同生受。回到那句“一门之隔, 两个世界”门究竟是什么?两个世界又指的是什么?我相信只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自己才能体会吧。
上文我分别从叙事结构和角色配置两个方面讨论了《道士下山》, 那么现在该说说为什么我把它称作是“散文式”的叙事了。
1.我们判断散文的标准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 可以描写人物形象, 可以托物抒情, 可以发表议论, 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影片中多位主角虽然在整个事件进行的过程中多少起到了逻辑承接的作用, 但并不服务于一个固有的特定主旨, 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角色的独特魅力所在, 所以可以说整部影片是“型散”的。“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 表现手法多么灵活, 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⑴这部影片中作为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广义上的“道”,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中国人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非宗教教条。影片中小道士向佛学家, 武学家请教, 并不是一些心胸狭隘之人所认为的对道教的侮辱。大道至简, 人的境界有高低, 而信仰本身却无贵贱。这是第一个“神聚”的线索;⑵电影采取了一种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 以“我 (即何安下) ”的视角, 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语言朴实, 鲜加修饰。观众看过影片会有很真实、亲切的感觉, 这就成为了“神聚”的第二个线索。当然这样的设计似乎使得大部分观众将何安下误解为是绝对的主角, 这里我想多说一下, 我们不妨跳出电影必须有第一主角的固有思路, 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像《道士下山》这一类的电影。
2.意境深邃, 影片注重表现人物的生活感受, 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饱含真挚的情感。影片中的情节虽然离奇, 但其所展现的生活却不科幻。导演借助对中国武学的想象与联想,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由实而虚的依次呈上数场拳拳到肉的精彩武打场面, 借助武侠, 功夫这些中国元素, 融情于精美的场景设计、寄情于人物的恩怨情仇, 为的是展现出导演更为深远的, 试图解说中国人思想内涵的思想。影片中出现的猿击术, 虽然在大量的武侠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但依据对影片原著小说中的描述还是能找到一些这种武功的来龙去脉的。可以说导演费心尽力展现的所谓猿击术, 在影片中的作用除了突显张震, 郭富城的傲人之姿, 让观众得到视觉的愉悦之外,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表现中国武学“唯快不破”的宗旨, 是对“武”的一种极致演绎, 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情演绎。
3.影片画面优美, 色调丰富, 如散文般富有“文采”。看过这部电影不可不承认, 抛开任何剧情, 人物设置不说, 这部电影依然呈现出了极佳的视觉美感。电影拍摄于缙云仙都风景区, 影片的顿挫凝滞的节奏与这片如画江南情画完美交融;全明星的演员表让观者赏心悦目。且问, 这不是一篇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散文, 又是什么?
8.艺考编导:叙事散文写作技巧详解 篇八
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的人在写同样一件事情或一种情感时,表现出来的文字截然不同,有的文章平庸无味,而有的则引人入胜。除了文字功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显示出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文字的精彩上,其遣词造句、结构铺排以及场面的描写简练细致而又富有层次感,令人读来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待世界的认识以及由此认识而引发的事件选取上,其中以对待世界的认识最为重要。
世界展示在每个人面前的大多是它的表象,而认识这种表象下所隐含的内容却是因人而异的。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和情感都是相仿的,看似或喜或悲、或得或失,但这只是生活的常数,是共性。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家庭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个性的不同,這些相仿的事件和情感就变得不那么一样了,这是独特性,是生活的变量,是个性。
比如得失的关系。一般思维中,都认为得是好的,是令人幸福的。但有的时候,得的同时却也会失去很多,比如人身的自由、身体的健康、信任等等。反之,失去一些物质的局部,反而能看到全体,也可能得到精神的解放等。所以,在平时观察、分析生活的时候,应多方面考虑,不应局限在一点上。有时,这种独特性也表现在对事物的细腻体验之中,大部分文章显得平庸,多是因为在选材时过滤了那些独特的生活,或者将原本的生活美化、修饰,将个性隐藏在共性的下面,作者的视角陈旧,文章自然就无趣了。
事件选择要小中见大、小而精
在繁杂纷呈的生活素材中,哪些可以成为我们着力写作的素材呢?其实,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但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小中见大、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着力点。
我们选取的素材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把握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样。
写作时注意细节刻画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的视觉产生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但仍可以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些细节主要是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立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几丝我从未察觉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使作者有意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
人物描写贵在真
描写人物的内心是散文写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的。 写人贵在真,既要求描写人物的真实感情,也要描写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比如下面这段文字记述了一位父亲的一个生活细节: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换灯管。我真怕他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躯体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好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走到门口,我假意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果然不出我所料,父亲滑下沙发,把小凳从沙发底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肉的人,形象生动,完全是作者随心所至,展现出一个真实可爱的父亲。
文字贵在真
文字的真主要是指所写的文字要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苏联文学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最有分量、最令人惊叹的散文是凝练的散文,它删除了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这段论述实际上要求的是文字动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的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
质朴的文字缩短了作品与读者的空间,也令读者舍弃了观看绚烂文字时外在的感叹,而深入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凄凉、欢乐、无奈、哀怨……
另外要强调的是,戏剧文学要承担戏剧、影视的创作任务,而这些艺术形式都是要通过演员、布景、台词、调度、画面来完成的,这些都相当具体,因此,这对文字的直观性和形象感的把握要求就更高。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其中更要有情感,这是内在心象的表达。
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道: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这种语言啰嗦苍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我们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这样的语言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此外,要注意行文的节奏感,可以跳跃就跳跃,需要重点渲染的要不遗余力地渲染。要注意事物的象征意义,即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中的“比”,即以此物暗示更深入的其他含意。要注意文字的幽默感,这样会使文章更富有生趣,但要注意幽默感绝不同于耍贫嘴。林语堂、老舍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就有极强的幽默感。
情感贵在真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动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对创作者的束缚,把内心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这个‘我’是不出场的,然而他无处不在。这不是说我如何了不起,这只是说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诚恳负责地对读者讲话,讲作者要说的话。”
说真话要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抛除在外。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曾说:“我回过头来看看童年的创作,它是粗糙幼稚的,但总是纯洁无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孩提时代,人们的写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他所珍贵的是创作的那一瞬间,在这个瞬间里他感到了愉快,仅此而已。
文学创作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独特系统。“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是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无功利的,作者感受的愉悦应该是写作后释放的快感。考生在创作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释放激情,才能将作品写得清晰、透彻、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时的境况正是由于本身透露出的一种真诚而引起了我们的联想。
(叮 叮)
9.八年级亲情叙事作文800字 篇九
答应同学参加的派对,再过两个小时就要开始了,看来是来不及了。谁叫我早上只顾看电视,把作业忘到九霄云外了呢?我愁眉紧锁,焦躁地扯着头发。此时,我的眼中,每个数字都是那么讨厌、可恶。越烦越做不出来,心早已飞到了同学家,怎么办?怎么办?
对了,抄答案,就能快速解决。情况紧急,下不为例!我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哈哈,您正在厨房洗菜烧菜,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来监督我?天助我也,关上门开始行动,我的心狂跳不止,瞪大眼睛仔细寻找,找到了,还有详细算式,真是天遂我愿!
赶紧马不停蹄“奋笔疾书”,伴随着沙沙的写字声和手的酸麻,十分钟后,作业搞定!我赶紧把答案依原样放回书中,拿着作业本给您检查。您正在炒菜,瞟了一眼:“嗯,真乖,去吧!”听到这一声恩赦,我飞似的蹿了出去……
第二天,您下班回家,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小纸条,摊开给我看,是三道应用题。您说,同事王阿姨的儿子跟我一样马上要读六年级了,这几题,他和他妈都不会,请我帮忙。我仔细读题,傻眼了,我也不会,一点头绪都没有。您笑语盈盈,满含期待的目光:“你昨天不是都做对了吗?类型差不多啊!别急,慢慢想。”说完,您又出去忙烧菜了。
跟昨天题目差不多,对,拿出来参考一下。咦,怎么跟其中的三道题一模一样,连数字都没变?难道……心咯噔一下,我自以为的瞒天过海,被您一眼洞穿了?急忙拉开抽屉找答案,果不其然,答案早已不翼而飞、杳无踪影。唉,姜还是老的辣,我这点小伎俩,怎骗得过聪明绝顶的您呢?
顿时,羞愧、自责、后悔……一起涌上心头,心中五味杂陈,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我发誓:今后再也不做这种自欺欺人的蠢事了。抄答案,只能是一时的敷衍塞责,最终什么也没弄懂,真正考试时,还不是要交白卷?我静下心来,把昨天的三页应用题,遮住答案,一道一道又演算一遍……
一张小纸条,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一张小纸条,那是您对我无声的批评;一张小纸条,体现了您用心良苦、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
10.初中亲情叙事作文700字左右 篇十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妈妈最忙的季节。可能是妈妈长得不高吧,她也怕我也长不高。每天晚上就跑到我的房间,临睡前总是说一句“来,把腿伸直,这样可以长高个。把被子盖好,当心着凉。”春天,都会看见,一张柔软的床单和一对母子。母亲每天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
夏天,天气炎热。我不得不一有时间就去游泳池游泳,这样才可以凉快会儿。我每次临出门时,妈妈都会让我给她买一根雪糕。“好”我答应到。每次回家都在下午的5到6点间,所以母亲已经在忙着晚餐了。买回来的雪糕,她只是说了句:“你吃吧,我腾不开手。”于是,我就信以为真的吃下了。现在想想,母亲是多么伟大呀!以各种理由来照顾我。所以在夏天会看见母亲用各种理由来让她的孩子吃上一根雪糕。每天和你在一起,真的我很幸福。
秋天,那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厌烦,因为我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所以每次下雨都没带伞。不过,不用着急,我不会淋湿的,母亲总会来给我送伞,而且每次回家,都会看到母亲的一侧已经湿透。哦!原来伞都是朝我这边倾斜的。秋天,都会看见,一把倾斜的伞和一对母子。母亲,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
冬天,每次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母亲虽然穿得很温暖,但看看我这边,一直在发抖,二话不说把我抱起,让我坐在她的大腿上,虽然这很幼稚,但是我却感觉母亲其实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冬天,都会看见,一件厚厚的外套和一对报在一起的母子。母亲,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
11.古代叙事散文选篇训练与讲解 篇十一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发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加沙①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②。”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资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释] ①加沙:即“袈裟”,佛教徒的法衣。②扫:通“埽”,治河工程中用以护堤和堵口的器材,预先以柳、草等捆扎而成,大者杂以土石。③谒选:去吏部等候选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母忧去官忧:担忧。
B. 伊江阿延之幕中延:延请。
C. 手铁长数寸,临决处临:来到。
D. 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审:明白。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巡抚伊江阿昏聩无能的一组是( )
①伊江阿好佛 ②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 ③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④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 ⑤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 ⑥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先生过去当过和尚,曾经因为诖误了一些士大夫而被驱逐,但巡抚伊江阿却十分相信他,对他像对待老师一样恭谨。
B. 蒋学士本是王树勋的徒弟,后来被伊江阿请来治理黄河,师徒二人互相勾结,不但没治好黄河,反而使好几百河工枉送了性命。
C. 伊江阿由于昏聩无能,听信王先生和蒋学士的耸惑,多次治理黄河无功,因而被贬谪戍伊犁,但当王先生送他去时又听说他将要回来等候吏部选派。
D. 本文叙事简洁,选材精当,略写王树勋的出身及其专横表现,详写其故弄玄虚用所谓佛法治黄河的丑态,使文章的讽刺意味大大增强。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2) 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
(3) 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书山东河工事》,写的是清代时治理山东黄河决堤的事,揭露了清代统治者凶残任性而又昏聩无能的丑态。文章叙事简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昏聩而又专横的山东巡抚伊江阿和他的帮凶王树勋的丑恶形象。文章先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山东巡抚伊江阿,接着马上揭出伊江阿好佛的特点,以引出另一主要人物王树勋。在重点介绍王的耸惑巡抚和专横之后,又带出第三人蒋学士。主要人物全部登场后详写他们治河的事,把王先生和蒋学士、伊江阿的丑态尽显纸上。最后作者又直接站出来写几个人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还使读者对清朝政治的腐败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A(这里的“忧”是“居丧(多指父母丧)”之意)
2. D(①的“好佛”和②的“筑坛”都不是“昏聩无能”的表现,⑥表现的是专横)
3. C(文中是写王先生将要回去等待吏部选派,而不是伊江阿回去等待吏部选派)
4. (1)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关键词:奔走、事、定语后置)(2)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关键词:良久、又诵、又投)(3)我记下这件事,使以后的人有所儆诫。(关键词:书、来者、儆之)
参考译文
嘉庆二年,黄河曹州处决堤,山东巡抚伊江阿亲临堵塞河水。伊江阿性喜佛教,他有个宾客叫王先生,是过去的僧人,名叫明心,聚集着一批徒弟到广慧寺,因贻误了一些士大夫,被官府杖责之后驱逐,于是蓄发娶妻生子。伊江阿像对待师傅一样很恭谨地侍奉他。王先生经常用佛家的言语怂恿蛊惑伊江阿,并且招聚小人,贿赂权贵,他的权势影响着州县官员,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那些调集河工、发放薪资粮草的官员,没有王先生的话就不能任用。如果哪位不称王先生的意,王就瞪眼说:“你小子敢这样,我撤你的官!”他就这样蛮横。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是王先生在广慧寺时的徒弟,因为母亲去世离开官职,在山东游学。伊江阿把他招到幕府,和他很合得来,并上奏请让蒋留下管理河工,皇上下旨应允了这事。巡抚伊江阿选了个好日子在公馆的左边筑了个祭坛,几十个和尚道士围绕祭坛念诵佛经,伊江阿每天到两次,由蒋学士和王先生跟着。到了祭坛,蒋学士朝着北边跪拜,伊江阿也朝着北边跪拜。王先生戴上毗卢帽,穿上袈裟,露出一边臂膀,登上祭坛坐着。学士和巡抚站在坛下,诵读完经,才离开。像这样搞了好几个月。黄河堤岸堵塞了多次,总是屡次决堤。第二年正月,王先生说:“河堤之所以不能牢固,是它的下面有条孽龙,我用法力把它镇住,河堤一定能合龙,赶快准备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巡抚说:“好。”在规定期限的前一天,器材准备好了,几百河工用绳索系着那些器材。巡抚来了,王先生穿戴着佛的衣帽,手里拿着一块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前边,口中念诵经咒。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丢了三次后,举着双手庆贺说:“龙被我镇住了!”巡抚合掌说:“果然像先生说的一样。”第二天,河水大涨,巡抚命令投下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大家都劝谏,巡抚不允许,器材丢下去,几百人都死了。过了好几天,王先生又来,又丢了三次铁片,又丢下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又死了数百人,河堤最后还是没有合龙。
张惠言说:我住在江南,总是听人讲到山东河工的事情,不知道真实情况。等后来到了京师,各方面的询问,有很多目击者。哎呀,从事佛教活动中的人,居然有到王先生这种地步的啊!我记下这件事,使以后的人有所儆诫。
王先生蓄发以后,名叫树勋,用钱买得一个待选通判。他本来是扬州人,有人说他是常州宜兴人。在他做僧人时,就已经有妻儿子女了。他的僧号是嘿然。嘿然也是他未做和尚时的号名。伊江阿被贬谪到伊犁防戍,王先生送他到防戍之地。听说王先生将回去等候吏部选派。
12.亲情叙事散文 篇十二
感悟亲情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面对着无私的父母,不求回报的恩情,我无从下手。我能回报他们多少?一张张不及格的试卷,一道道不该错的错题,家长会,令学生恐惧的字眼。我在为它苦恼,为它呐喊。
沉重的脚步踏进家门,令我毛骨悚然。妈妈回来了。她累了。她从学校背回了一路的包袱,她的心在半空中悬挂着。
我知道,妈妈并没有开完家长会,她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许她早已不想在那个教室坐下去了,因为她的女儿没有成为她的骄傲。她又去工作了,她很忙,
洗碗时,爸爸说比谁洗的干净。临走的时候,爸爸还叫我把水龙头关掉。
13.母亲亲情散文 篇十三
该收拾东西了。读大学时每次从家走时都是母亲帮我整理行囊的,今天没有。她软软地瘫坐在床上,一句话也没有,只看着我忙来忙去,将一件一件东西放入箱子里,每一件放进去都有一声叹息伴随。我始终背对着母亲,一直不敢转身,也不敢说话。我知道,此时多一句话就会让她多一份牵挂、不舍、难过,现在,我料定母亲眼里已是浸满泪水。
母亲哭过很多次,为不太富足的家境而哭,为父亲不小心摔伤而哭,为弟弟不读书妹妹不上学而哭——她没有为自己哭过,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这一家子人,包括眼泪。母亲自己哭却从不让我哭,她常告诉我说,男子汉要有男子汉的样子,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儿都不能掉眼泪,男子汉要坚强就得从不掉眼泪开始。
我还是掉眼泪了。我一听到母亲的啜泣声心就酸了,眼泪就掉下来了。而这时母亲却没了声音,随后我便听到很小的一声门响。母亲去了另一个房间。我则赶忙拿手巾擦擦眼睛,可刚一抬头,我又发现一个自己——我的对面,也就是墙壁上挂着一面镜子。我心一悸,才意识到方才母亲已经看见了自己的所有表情,看到了他的儿子掉下了少有的眼泪。我似乎清楚了母亲为什么出去,或许是给我一个擦干眼泪的机会。等很长一段时间后,母亲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大西瓜,告诉我放上桌子,切了。她边说边去拿毛巾擦额头上的汗。“快切着吃吧,人家刚用凉水浸过的。我也得吃几块,天太热了!”母亲的心情好象好了许多。她接着说:“听说河北那边热,大夏天三十六七度是平常事,到那边工作真得多注意,身边多备点药,万一中暑也好办。一个人在外不比家里,什么事都得靠自己。”
“妈,我知道了。您甭担心,我都25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的。”我刚要给她拿西瓜吃,却见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手插进衣兜里往出掏东西。
“我估计你身上带那点钱不够,我再多给你拿五百。”
我说够了,家里也得生活,哪都需要钱,再者我还有工资呢。她说什么也得让我带着,我拗不过,到底接过来了,“吃西瓜吧,”我拿起一块西瓜给她,说:“不吃一会凉了。”母亲接过去却不吃,只让我吃。我猛劲吃起来,余光中发现母亲的眼睛又湿润了。
中午12点,我该去车站了,但每要说走时,话到嘴边又硬咽回去。眼前是我的母亲,一位坚强又脆弱的年愈半百的女人,很多头发已花白,身体亦很弱,她历尽千辛万苦供孩子念高中、上大学,如今,他的儿子有了工作,却离她老人家越来越远。她的儿子应该在她身边,孝敬她,伺候她,让她安享晚年。而这竟然也成为未知。我的确离家太远了。
“妈,我得走了。”
“我去叫出租车吧,你在屋里等着。”
母亲出去了,我也拎起东西到了路边。
“儿子,我送你到车站吧,我送你到车站。”她透过车窗跟我说,那种近乎恳求的语气让我心里又一阵阵泛酸。我强忍泪水说,妈,别送了,我怕车走时心里难受。母亲点点头,退到车后边了。
14.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之写人技巧 篇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请赏析文段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阅读散文的最终目的是透过语言文字去读懂作者本人,对于写人叙事类的散文更是如此。我们应在了解事件始末、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读出文中的“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文段通过“我”和母亲的对话以及对母亲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突出了母爱的细腻、无私和伟大。人物之间的对话意在表明“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无尽的爱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技法指津】
一般而言,写人技巧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性格
例题文段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中,“憔悴”一詞表现了母亲照料残疾儿子的操劳,也暗示了作者自身病情的严重。“央求”一词体现了母亲强烈希望儿子能出去散散心、尽早走出病痛阴影的良苦用心,渴盼儿子拥有如菊花般的顽强精神,续写生命的华彩乐章。这一句话、两个关键词的人物肖像描写,突出刻画了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坚定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此外,文段还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全方位、正面体现了母亲的性格。
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写人记事的散文中,运用恰当的修辞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常见的方法,如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留学生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三、巧设悬念展现人物的特点
例题文段的结尾部分,因为“我”接受了母亲的建议,母亲喜出望外,在双腿残疾的儿子面前,不禁回想起了儿子小时候一脚踩扁一个杨树花的情景,而后“她忽然不说了”“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简短的句子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为什么难得高兴的母亲“忽然不说了”?母亲“悄悄地出去”干了什么?前后急转直下的心境透露出母亲情感的汹涌,从追忆幸福往事的巅峰骤然跌入为子心酸、为己悲悯的谷底,正是这悬念的“留白”之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同时与文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碰撞交流,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作品中,去联想、想象、感悟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特殊场景渲染人物情感
例题文段也有特殊的环境,在“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季节里,“我”与母亲两个人的心便如同那飘落的树叶无处安放,预示了这段对话的最终结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著,一脚踩扁一个……”母亲多年压抑苦闷中难得的片刻之“喜”竟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重陷长久的无法名状的辛酸与悲凉之中。作者回忆往事,遗憾、后悔、悲伤……
15.亲情无价散文 篇十五
他清晰地记得那是2010年6月28日,他背着被褥和父亲离开故乡坐火车来西安的,他还记得一个堂堂正正的父亲在小学是副校长,一月工资3800元,为了省2块钱,都舍不得坐公交,硬蹭着和他父亲从火车站走到南稍门的,他父亲手里啃着硬馒头哽咽,他当时还感觉他父亲给他丢人了?他没忘记父亲把他送到学校时,给代课老师交待把他照顾好,顿时他父亲流泪了!
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父亲把他送到学校临出校门时给他从上衣和下身口袋里搜遍了全身掏出交过半年学费仅剩的320元钱递到他手里,语重心长的叮咛他:“好好学习,一天少给二流子浪,你要是在浪,我就不管你啦?”他听过父亲的话,有点生气连父亲送都没送到公交上去,在他父亲走后的几日心里老觉得不安,时常耳朵发热,后来才从他叔父哪得知他父亲那天送他的时候把剩余的钱全都给他了,身上没钱是他叔父把他父亲从汉城路接到丁家桥住的。他后来得知父亲为了他,心里很难受,大苦了一场,舍友还嘲笑他,但他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起过,他心里知道父亲为他付出了太多。
在学校里,他不向别人家孩子那样每月都有很多宽裕的生活费,后来放假回去才从他婶哪得知他奶去世后,他养母将他父亲的工资卡保管着呢!他每月靠他父亲给日报社写稿的稿费,还有他父亲给人帮忙受的恩惠,他父亲都舍不得用,全给他递来当生活费用了,那天他知道后,夜里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他以前做的事他感到惭愧,他明白他父亲对他没有坏心,就是嘴上消消气而已。原来周末还出去和同宿舍的朋友逛玩的他,后来他坚决不去了,他记得他经常去钟楼凭口才给公司推销产品一天赚60元钱,他也记得曾经在小寨找工作没经验为交押金受骗过260元人民币,他也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在校他除了早餐以外吃两顿饭,不会乱花钱,连饮料都舍不得喝,同学还笑话他是个吝啬鬼。他宿舍里的学生,家里每月按时寄钱,有去游戏厅打游戏的,有去网吧和女孩聊天的,还有没事出去唱歌、购物的,那些场所对他来说想都不想。
上学期间班里有55个学生,只有他一个没有手机,他不好意思地每次有同学问他刻意回避,实在回避不了就说:“手机不小心让贼偷了,后来也不想买。”其实和他关系好的学生早已知道他说话的真假?每逢节假日有时间他就去省图书馆看书,学习智慧,好好做人,给自己思想充电。几年的学习,通过努力他参加了国家升学统一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交大进修经管系,他父亲得知后,也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决心供应他将把书念完。他父亲对他说:“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怎能错过呢!”
16.亲情叙事的中考满分作文 篇十六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他们全家驱车,赶往六盘山游玩,经过两小时的车程,六盘山雄壮的身姿映入他们的眼帘。但美景的背后往往藏着不测,当他在后山看到一条湍急的河流,不觉眼前一亮,不顾大人的劝阻,独自跑到河边去玩,当他兴致正浓时,不料,一失足,整个身子陷入了急流中,他当时反应还算机敏,伸手抓住了一块岩石,大呼“救命”。但是他的父母离他较远,根本没有听到他的呼救。于是他鼓足全身的气力,喊了最后一声,就再也没有力气呼喊了,此时的他,已呈半昏迷状态,朦胧中,他看见妈妈焦急地向他奔去,紧接着是他爸爸严峻的面容。当时,他爸爸二话没说,卷起裤腿,跳进河里,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他奔去。接着,他爸爸紧紧地抱起他,跌跌撞撞地向山下跑。他伏在他爸爸背上,他感觉冰凉的河水浸湿了他那宽大的后背,寒战不时由那宽大的后背传来,而他爸爸却丝毫未停下下山的脚步。当他讲到这里,我被这份爱深深地感动了,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一瞬间,我俩泪流满面。
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爸爸是一名下岗工人,他每天都要出门干活,经常都是起早贪黑,但在生活中却很关心我,经常抽空闲时间陪我玩,让我开心,记得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天下着大雨,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叫着,我难受地躺在床上,爸爸用他那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就在爸爸与我额头接触的一瞬间,爸爸的手像受到刺激般地缩了回去,我发烧了,爸爸立刻抱着我骑摩托车向医院飞驰,一路上,爸爸总是时不时地往后看,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开车,到了医院,爸爸抱起我冲进了急诊室,直到医生说我没事,爸爸才松了一口气,回到家后,爸爸也没歇着,跑到厨房给我熬药,一直忙到天亮,爸爸才休息。就因为我发烧,才使年迈的爸爸奔波劳累。
还有一次,我期中考试考得特别好,爸爸规定如果成绩优秀就给我买钢笔和一个电子游戏机,但是我家比较贫穷,于是不好意思向爸爸开口,但爸爸却注意到了,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问爸爸哪里来的钱,爸爸却不肯回答,直到很久,我才从妈妈口中得知爸爸是从这几个月自己的伙食费中省出来的,想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地流泪了。
【亲情叙事散文】推荐阅读:
亲情初一叙事作文11-06
亲情记散文12-29
亲情的重量散文10-11
亲情树下我成长散文07-30
亲情散文:常回家看看01-14
亲情难舍优秀散文07-22
做个狠心的老妈亲情散文06-15
谈亲情中的心愿散文06-17
亲情散文《生命中的那棵对应树》07-23
表示-叙事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