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选8篇)
1.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一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5.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A.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B.存天理,灭人欲
C.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D.越名教而任自然
6.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7.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8.“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9.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材料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态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页 1第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11.《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统一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
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防止人民反抗斗争
12.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
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14.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15.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16.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17.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18.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姻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理学的兴起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
21.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
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B.维护朝政稳定C.削弱宰相权力D.增加决策科学
22.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2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
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4.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2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的隐患远未消除。内有武臣拥兵自重,掣肘皇权,外有契
丹重兵胁边,伺机进犯;二是急需充实和调整各级统治机构,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各项事业。为了应付当务之急和谋求久安之策,宋初统治者确定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宋初统治者在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中需要大批统治人才,尤其需要重用和补充大批文职官员。还有,宋初形成的新旧贵族仍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借选士制度来摧毁和消除新旧贵族家庭垄断官员的隐患并建立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治的官员晋升制度,是统治者必然的政治诉求。宋初在继承隋唐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确定殿试制度,提高录取后的待遇,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如“封弥、誊录”诸法),使宋代科举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其建议下宋神宗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下令废除诗赋、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札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摘编自王炳照《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科举制改革的目的。(5分)
(2)比较北宋初期和中期的科举制改革,指出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别之处。分析其实际效果。(5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
“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
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
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
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
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
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
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
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
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
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
县制的弊端。(6分)
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
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四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
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4分)
(3)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2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
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
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
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
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
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
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
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3分)
(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7分)(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
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26、(10分)(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忧外患的政治需要;推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充实和调整官
僚机构的需要;打击新旧贵族势力的需要。(5分)
(2)特别:措施上废除死记硬背的科目,注重考查实际办事能力。目的上统一思想,为改
革培养人才。(3分)效果: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
27、(18分)(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唐在边境设立藩镇,元实行行省制(3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2)汉初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
唐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适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3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仅限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3分)举例:北宋在地方实行分权,最大限度将地方的君权、财权等收归中央,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吸收宋
朝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相对扩大地方实权。(3分)
28、(12分)(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
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4分)
(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
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4分)
(3)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2分)
29、(10分)(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
亲贵合一、裙带作风。(3分)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2分)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
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5分)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2分)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5分)
2.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二
高一文综(理)试卷历史部分
51.某同学构思撰写“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D.“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已达成共识
52.观察右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3.“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B.1992年“九二共识”
C.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54.“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5.“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不结盟运动有间接影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4年提出
C.中、印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同是缔约国
D.不结盟运动是在中国等国倡议下建立的56.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空想到科学”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57.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掀起了二月革命
C.发表了《四月提纲》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8.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公开发表《四月提纲》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9.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A.北大西洋公约B.杜鲁门主义C.雅尔塔体系D. 马歇尔计划 60.右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古巴导弹危机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德国的分裂
61.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
B.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C.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D.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
62.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的桂园是重庆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10月10日,一个使国民党如果再次发生内战,就会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的协定在此签订,它是: A.《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D.《国共停战协定》 63.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C.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D.它是在工人阶级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64.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周年纪念的时间B.邮票的名称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 65.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6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6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C.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68.2005年4月29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握手,这是事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历史性握手。60年前握手的两党领导人和地点分别是: 孙中山 陈独秀 北平B.周恩来 张治中 北平
C.蒋介石 毛泽东 重庆D.李宗仁 毛泽东 重庆 69.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C.联合国作用和地位的加强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7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根本意义是:
A.有利于实行民主集中制B.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C.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有利于基层政权的建设
71、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B.投资环境的好转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一国两制”的保障
72.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传唱于祖国的大街小巷。下列各项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歌曲主题的是:
A.一国两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改革开放政策D.四项基本原则
73.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26个非洲国家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毛泽东主席曾诙谐的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说明: ①中非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②中国受到非洲国家的尊重 ③中国和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④非洲的发展要依赖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4、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75.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78、材料解析题(2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其主要观点?(15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10分)
2013—2014年第二学期期中Ⅰ考试
高一文综(理科)
(历史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5小 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78、(共20分)
(1)重农抑商、农商并重、重商政策。(15分)(采分点为下划线所示知识点)(2)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5分);
3.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三
⑪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⑫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身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⑬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句,抒发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2.诗文背默。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骚人搁笔费评章。【小题4】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然而,当初她 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7】国庆将至,请你默写一句爱国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②专家推算, 10 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 1.2 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 无能耗的 “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 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 层空调住宅楼, 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 米。一间雪库可积存 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 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 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 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 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 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 12 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 从而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 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户外 4 米高的雪堆, 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 8 月份仍可保持 2.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 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 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小题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 分)
【小题2】 本文介绍了 “雪”的哪些功能?(2 分)
【小题3】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作用?(2 分)【小题4】请围绕 “雪水”, 用一句话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3 分)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 分)A.雪内部的微孔结构可保持足够空间, 甲醛等有害成分可滤除 90% 左右。B.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 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C.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 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D.随着年龄增长, 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 加速人的衰老。俄罗斯医学专家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可延年益寿。
2.背向大地的爱(16分)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小题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4分)
【小题2】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4分)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4分)【小题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题目。(6分)【甲】 使至塞上【乙】 渔家傲 王维范仲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诗词中均暗含有意思。(2分)
【小题2】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 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塞外的奇异风光。(4分)
2.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完成题目。(6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小题1】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__________。(2分)【小题2】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2分)【小题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题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前面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小题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2分)
1.作文(共50分)
【小题1】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与(2)任选其一。(10分)
(1)李畅要独自去市里参加特长考试。周六早上他匆忙出门,上了公交车,一摸口袋发现没带交通卡,再一摸钱包也落家了。于是忐忑不安地来到招呼他买票的售票员面前,支支吾吾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售票员看他这么着急,帮他妥善解决了问题,使他顺利赶到考场。请你以李畅的名义给售票员写一段感谢的话。
要求: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2)赵一鸣酷爱读书。经过精心准备,代表学校参加了区少年宫组织的“走进经典,感悟成长”的演讲比赛,获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请你以赵一鸣同班同学的身份对他说一段祝贺的话。
要求:写明祝贺的内容,表达祝贺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小题2】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不虚浮。我国先贤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西方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些话诗意形象,寓意深刻,能引发我们诸多想象或感悟。请以“脚踏实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
4.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四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苗波
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礼》记载:“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可见,当时的“九畿”模式 A.以血缘宗亲为纽带 B.无益于地方的自主 C.突出了周王的权威 D.限制了王都的扩张 【答案】C 【解析】“九畿”模式是指古时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内,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拱卫王城,突出的是周王的权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血缘宗亲和地方自主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九畿”模式利于王都扩张而非限制王都的扩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秦王朝在完成对一些“化外之地”的征服后,必然会想办法使国家观念深入边缘地区,使“蛮夷”直接受到国家统治。这可用来说明秦王朝 A.有效地控制了边疆 B.刑罚严酷的必要性 C.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D.“文字狱”的残酷 【答案】C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表明当时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B正确。地方政府只能举荐官吏权,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故C排除。察举制之前官僚富豪也没有垄断官位的特权,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4.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可见,当时内阁的作为 A.表现了对皇权的约束 B.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 C.完善了中央决策体制 D.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 【答案】A 【解析】“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帝常忽忽有所恨”等字眼足以证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是有约束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内阁失去皇帝信任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所以内阁的作为也不会起到完善中央决策体制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来看内阁的行政职能并未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军机处,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廷寄制度,并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名师点睛】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决策封闭性显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6.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 C.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 D.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可知废除御史制度,总督权力渐升,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B项说法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地方的关系,A项排除;古代重视加强皇权,C项错误;废除御史制度,打破权力制约,不利于地方稳定,D项错误。
7.古希腊500人会议的议员们在任职期间可以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座位;在公元前450年后,议员也可以领取相当于成熟工匠三分之一日薪的薪资。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 A.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B.反映了财产限制走向极盛 C.对形成城邦具有促进作用 D.推动了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答案】D 【解析】“可以免服兵役、享有特别座位”等做法必然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所以也必然会推动雅典公民积极参政,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没体现出民主政治衰落和财产限制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是对形成民主政治具有促进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8.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在荒地、无主土地或自己的土地内发现的主人不明的埋藏物,归发现人所有;但如果是在他人的土地内发现的,土地主人有权获得埋藏物价值的一半。这说明古代罗马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公民的土地私有权 C.鼓励公民追求社会财富 D.重视利益的自然公平性 【答案】D 【解析】“谁发现归谁所有”等的规定意在强调古代罗马重视利益的自然性,这样也是公平等的,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古代罗马重视利益的自然公平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人权宣言》的规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土地私有权和鼓励公民追求社会财富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9.著名学者陈恒认为:不同于希腊人的是,罗马人可以把公民权逐步地给予其他拉丁城市,给予整个意大利,以至于整个帝国,但希腊人做不到这点。希腊人在城邦管理上是“排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易于导致机体暴政 B.古希腊具有强烈的排外意识 C.罗马崇尚秩序,维护公民权益 D.雅典民主制存在固有的弊端 【答案】D 【解析】罗马人扩大公民权的范围,而希腊人一直不愿给予外邦人公民身份,这体现了希腊民主的狭隘性,说明希腊的民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故答案为D项;集体暴政主要是指雅典民主的表现形式,而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制的范围,故A项锴误;希腊民主发展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这密切了希腊与外部的联系,所以不能因希腊人不愿给予外人相应的政治权益,而认为其其有强烈的排外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马人在国家管理方面的灵活性,但不能体现“罗马崇尚秩序予,维护公民权益”,故C项排除。
10.2017年2月8日,英国下议院就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进行投票,结果为494票支持、122票反对。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表示无异议。这是因为 A.首相不拥有行政权 B.英国奉行均势外交 C.首相须对议会负责 D.国王对议院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议会投票首相还得表示无异议,这是英国的行政程序,这是英国首相须对议会负责而导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首相拥有行政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均势外交和国王对议院支持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1787年6月,新泽西代表马丁(反联邦派)说:“脱离了大不列颠,就使13个邦处于自然状态……我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和自由的……如果谁要把我们弄得不平等和不自由,我是绝对不会让步的。”这一主张
A.有助于推动各州反抗殖民统治 B.意味着中央政府权力需要强化 C.旨在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D.推动美国邦联政府的迅速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担心各州的权力因联邦政府权力加强而遭受损失,故意在强调中央政府权力需要强化,协调联邦与各州之间的利益,B项正确。1783年,美英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故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主要围绕联邦和邦联之间权力展开争论,与旨在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不符,排除C。材料主要围绕由邦联向联邦转变展开争论,D项说法错误,排除。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没有类似的限制。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答案】D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这说明了参议院权力的膨胀,即保皇派势力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政府中的保皇派经常利用议会推翻当权内阁,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参议院权力急剧膨胀不代表众议院权力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约与平衡,故C项错误。
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共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这 A.表明联邦议会具有唯一立法权 B.表明各邦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力 C.突出了普鲁士的地位
D.表明皇帝具有“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C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但普鲁士却拥有17票的权力,这样显然突出了普鲁士的独特地位,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帝国议会也有立法权,所以联邦议会并不具有唯一立法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各邦之间权力是不平等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而非“统而不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4.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答案】D 【解析】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建立代议制民主。英国的下议院、德国的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英国的上议院、德国的联邦议会不是由选举产生,故A错误。英王“统而不治”,故B错误。美国行政首脑对宪法负责,德国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故C错误。四国议会虽然权力大小不同,但都拥有立法权。故D项正确。
1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及此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即从广东发端,曾占领北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ACD,选B。
16.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屈服于列强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在谈判桌上,清政府争所不争,放弃所不应放弃的。而这一切是由于清政府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国家主权意识不弱,故选C。A中“彻底”太绝对,排除A;B没有揭示本质,排除。当时清政府寒没有认识到经济主权与政治主权的关系,排除D。
17.“《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顺应世界潮流、顺应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而非《资政新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政新篇》没挽救太平天国,并未给太平天国带来新生机,也未开启太平天国的新使命,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8.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脱离群众思想实际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缺失无法支撑其政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四不象的天主教”与“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不是说和传统思想相对立,故A项错误;梁启超分析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论述它和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并且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在说太平天国所宣传的宗教与国民心理相反,不是在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是因为它“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说明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拜上帝教的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即“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清政府和列强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反动势力空前强大。②领导这次起义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自私,保守等弱点。③太平天国未能科学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造成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⑤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⑥太平天国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⑦宗教迷信对革命的破坏。
19.汉诗因其独特风格在日本代表着高雅的文化修养,包括日本军官的汉诗写作也形成热潮。期中,殿尾在汉诗《告子孙》中写道:“试看忠士征清绩,日本隆兴新纪元。”该诗句显示出 A.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崛起的影响 B.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仰慕 C.日本走资本主义道路源于中国 D.中日的紧密关系推动了日本发展 【答案】A 【解析】“征清绩、日本隆兴新纪元”等字眼强调的是甲午战争使日本振兴,即该诗句显示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崛起的影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而非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仰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走资本主义道路源于西方列强而非中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的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发展而非中日的紧密关系推动了日本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适应了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图强的思想,故C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倾向和托古改制,排除BD。
21.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并在病榻上交代了他的临终奏章:“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A.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答案】A 【解析】“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而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属于该条约的内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是《望厦条约》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2.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 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 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 【答案】C 【解析】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故A项错误;1905 年,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孙中山的革命威 望是否崇高,故 D项错误。
点睛: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是解题的关键。
23.辛亥革命后,“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体制的激励 B.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政治体制改变导致了政党纷纷建立,所以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激励,而和民族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无关联,辛亥革命后人民的权利并未得到保障,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解答因果型历史选择题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24.中华民国在1913年公布的《外交官领事官服制暂行章程》规定:“除外交部总长之外,规定了六个等级,在这些等级之间,服饰自然都有严格区别,级别越高,服饰越复杂、考究、精致。”这一规定 A.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B.体现了外交礼仪的规范 C.反映出外交的近代化 D.展现了服饰文化的精髓 【答案】A 【解析】“等级”的存在是和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民主、平等相矛盾的,即材料中的规定与民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样的“等级”外交礼仪是非常不规范的,也反映不出外交的近代化,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规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并未展现服饰文化的精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5.1919年5月8日,北京《晨报》上一篇题为《学生界事件昨闻》的文章说:“各学生被捕入警厅后,前夕即由该厅略加讯问,未有结果。闻厅中对于学生尚不苛待……并谓在厅阅报等尚颇自由云。”材料现象说明
A.近代中国已实现了文明执法 B.警察支持“五四”爱国行动 C.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同情 D.中共进行了积极地救援活动 【答案】C 【解析】“尚不苛待”等字眼说明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警察们同情,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近代中国并未实现文明执法,警察也未支持“五四”爱国行动,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1919年中共尚未诞生,所以中共不可能进行积极地救援活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6.1926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须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所以我们说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不仅是广东做军事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这可以说明 A.中共革命重心已经转移到农村 B.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准备北伐 C.农民运动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北伐战争推翻了三大军阀 【答案】B
27.“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 A.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B.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来 C.“八七会议”总方针的确立 D.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答案】C 【解析】工农红军战略转移是指长征。长征期间,毛泽东建议放弃向湖南转移,改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贵州地区进军,这与“要向潇湘直进”不符,排除A;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共没有掌握军队,而土地革命期间的中共军队才叫工农红军,排除B;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选C。解放战争 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叫人民解放军,排除D。
2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题干中名称的变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故A项正确; A项决定D项,故D项排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是国内阶级矛盾的产物,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时间不符合,故C项排除。
29.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毛泽东著)的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一认识逐步成为中国军民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这表明国共两党 A.实现了抗战政策的一致 B.做到了战场的协调作战 C.推动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D.认识到了抗战的艰巨性 【答案】D 【解析】“论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等字眼反映了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了抗战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共两党抗战政策是不一致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协调作战以及抗战相持阶段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30.解放战争时期,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条挑东北,一条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攻占了锦州,使东北和华北从“中间折断了”;结合所学知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选项中的A项符合题干所述。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1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六条问事”,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名义上隶属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它不可能在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在权力监督方面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何进步性。【答案】(1)趋势:监察机构逐步独立完善;监察体系逐渐严密;工作重点日益明确;监察对象从豪强官员扩大到政府主要部门;伴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断强化。
(2)说明: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分权与制衡。实行国会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院与众议院、大小州相互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最高法院大法官、参议员、总统都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防止选民权力滥用。
(3)进步性: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其目的是强化皇权。近代美国的监察制度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民主法制的体现;较充分保障了民主,更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问从机构、体系、内容、对象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归纳。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权力监督的本质回答,中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目的是维护皇权,美国是民主法制的体现,保障了民主。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问趋势,“……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 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体现了监察机构逐步独立完善、监察体系逐渐严密、工作重点日益明确,从监察对象上看,从汉代“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到“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体现了监察对象从豪强“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官员扩大到主要部门,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体现了伴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断强化。
(2)此题问做法,注意要求是从制度设计出发,可以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里面的三权分立原则、国会里面参众两院制衡、大州小州的博弈,政党制度里面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选举制度中间接选举的运用等。
(3)此题问比较,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权力监督的本质回答,中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目的是维护皇权,美国是民主法治的体现,保障了民主。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权力制衡
(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权力制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
32.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答案】(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原因:(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政治)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五四运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意向,依据材料一,结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分析得知,“旧邦新造” 反映了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二小问阐释,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史实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史实,从经济、阶级、思想的角度分析“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第一小问理解,依据材料三“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可以得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依据材料三“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可以得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小问因素,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前面所回答的问题,从领导者和人民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意义
33.19世纪以来,日本、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日本、中国改革的共同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答案】(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全面学习西方;以政府为主导;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析】试题分析:(1)原因:材料中“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表明落后国家因为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民族危机加剧,需要向西方学习,解决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
5.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五
1、-1120°角所在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在0°~360°范围内,与60终边相同的角是()
A.30B.60C.300D.33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的角是锐角B.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
C.小于90°的角是锐角D.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4.过点(1,3)且垂直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为().A.2xy10B.2xy50
C.x2y50D.x2y70
5.圆心在直线x2上的圆C与y轴交于两点A(0,4),B(0,2),则圆C的方程为().A.(x2)2(y3)25B.(x2)2(y3)22
5C.(x2)2(y3)25D.(x2)2(y3)2256、()
A.cos160B.cos160C.cos160D.cos160
(理)若f(cosx)cos2x,则f(sin15)等于()
A
.
7.函数y2sin(2x2B
.2C.12D. 12
3)的图象()
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点(-
C.关于y轴对称D.关于直线x=
8.已知是第一象限角,那么是(),0)对称 6对称 6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 C.第一或第二象限角D.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9、A为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若sinAcosA12,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2
5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10.函数ysin(x)的部分图象如右图,则、可以取的一组值是()A.B.C.2,,,436
4
4D.
4,5 411、函数ysin(x
A.[2),xR是(),]上是增函数B.[0,]上是减函数 2
2C. [,0]上是减函数D.[,]上是减函数
12.(文)函数y()
A.C.B.D.二、三、填空(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0,半径为3,则扇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
14.将分针拨慢5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15.(文)无论m为何值,直线
(理)若点P(x,y)在直线16.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函数y2sin(2x上,则都过定点_________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3)的一条对称轴是x5; 1
2②函数ytanx的图象关于点(,0)对称; 2
③正弦函数在第一象限为增函数 ④若sin(2x1)sin(2x2),则x1x2k,其中kZ 44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填写正确命题前面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48分)
17.(本小题满分6分)
(文)已知cosa=-(理)已知4,且为第三象限角,求5,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8分)
(文)已知tan3,计算4sin2cos 的值 5cos3sin
(理)已知tan3,计算的值
19、(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角是第三象限角,cos(31),求: 2
53sin()cos()tan()f() tan()sin()
20、(本小题满分8分)当k为何值时,直线l: y=kx+5 与圆
相切,并求出切点坐标。
21、(本小题满分8分)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 变换得到的?
22、(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6.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读“中国政区图”,回答1~2题:
1.我国领土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中纬度和高纬度 D.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 2.我国南北跨纬度约49°,其中最南端曾母暗 沙所在纬度为:()A.约24°N B.约14°N C.约9°N D.约4°N 3.从天津乘船到海南岛的海口市,依次经过的海洋是:()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南海、东海、渤海、黄海
4.下列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正确的是:()A.我国有24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B.我国有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C.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 D.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下面省区、简称以及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A.山西——陕——太原 B.贵州——黔——贵阳 C.江西——皖——杭州[ D.河北——冀——郑州
6.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下图,5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汽车牌照的属地分别是:()
A.维吾尔族、黑龙江省 B.藏族、云南省 C.藏族、黑龙江省 D.蒙古族、河北省 7.读右图,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地形复杂多样,盆地面积广大 C.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D.地形复杂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8.江西和新疆分别位于我国:()
A.第一、二阶梯 B.第三、二阶梯 C.第二、三阶梯 D.第一、三阶梯
9.读我国沿36°N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流平原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 C.内家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11.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 ④一月份0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 D.12.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A.山区面积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季风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13.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14.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中,合理的有:()A.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垦殖 B.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洞庭湖围湖造地 D.黄河下游地区发展水电业)))15.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B.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京沪高速铁路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更加便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京沪高铁纵贯了我国三大直辖市和、鲁、苏、四省(填简称)。(2)京沪高铁连接的我国两大平原是 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甲、乙两图为北京、上海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代表上海的是 图,北京的气候特征是。17.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5分)
(1)图中祁连山是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海洋)。(3)干流流经地形区:上游:青藏高原、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平原。18.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读图,本次旱情主要集中分布于(地形区)。(2)①为 省,湖北省的行政中心为 市。
(3)读图可知,与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发生旱灾、洪水灾害的频率高,受灾地区主要分布于 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 季风活动不 稳定造成的。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读“中国政区图”,回答1~2题:
7.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七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每题2分,共50分)
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
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③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
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
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
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
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
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
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
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这段材料说明
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
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4分)
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初三一班同学以“世
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2分)
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见右图
(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
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作用?(1分)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2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2分)
(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分)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至少2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3)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是什么?(1分)后来又发展成什么?(1分)它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何?(1分)
(4)刺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的战争是什么?(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制定了什么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
(5)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CADB6—10DDCDC11—15ADABD16—20BCCDD 21—25CBC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1)面临危机(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意思相近即可)。(1分)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3)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1分)
(4)罗斯福新政;(1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
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4分)
27.(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2)冷战;(2分)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1分)
(3)苏联解体;(1分)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
(4)经济实力;(1分)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
28.(1)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2分)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分)
(2)诺曼底;(2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到粉碎法西斯德国的最后决
战阶段。(1分)
(3)雅尔塔会议;(2分)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分)
(4)由防御转入反攻,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手里;(1分)为反对
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一起。(1分)
(5)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1分)
29.(1)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重视教育,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4分)
(2)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由美国独
霸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
(3)欧共体;欧盟;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分)
(4)朝鲜战争;科技立国。(2分)
8.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篇八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 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保障。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平等性
B.阶级性
C.真实性
D.广泛性
2.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出席代表共有2932名,包括工人、农民代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党政领导干部代表、解放军代表、港澳台代表、无党派代表等。这说明我国民主具有 A.阶级性
B.真实性
C.广泛性
D.全民性
3.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从事网络犯罪的“黑客”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新的犯罪主体,他们主要窃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并直接在网上泄漏和倒卖,给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A.避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B.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C.自觉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D.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4.在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参加基层民主管理 D.行使监督权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从国体上看,“社会和谐人人有责、社会和谐人人共享”表明
A.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B.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我国已经建成了和谐社会
6.“人肉搜索”本是一种技术手段,但在现实中,“人肉搜索”常常异化成了主观定罪的“判决书”、法外之罚的“通缉令”。这启示我们
A.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B.必须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C.自由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D.公民有义务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7.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要求,把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据统计,2013年立案172532件,结案173186件,处分182038人,其中结案处理和立案检查中管干部31人。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
①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专政职能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菲律宾在我国南沙中业岛(菲称派格阿萨岛)建立的幼儿园已经正式“开园”。这种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有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发动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理由是
①游行、示威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公民可以采用一切方式行使权利
④参与政治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C.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2013年,小凡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7月下旬,协助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筹备工作; 8月中旬,走访社区垃圾处理站,倡议本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回答10~11题。10.换届选举筹备工作中,小凡的建议不能被采纳的是 A.公开候选人情况,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B.实行直接选举,便于居民选出值得依赖的当家人 C.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行使选举权 D.针对“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言论进行批评教育 11.小凡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可以向______反映。①新闻媒体 ②政府 ③人大代表
④政协委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3年8月23日,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公民直接行使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B.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D.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13.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
A.民主集中制
B.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14.右图漫画反映了某地政府的做法是 A.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民增加收入
B.坚持对民负责,有效提升政府形象 C.进行文化建设,积极弘扬向上精神
D.弄虚作假,违背求真务实的作风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基层群众自治 ①保证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设置“市长电话”沟通市民和市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将有关问题直接反映给市长。这种做法主要体现出我国公民民主监督中的
A.信访举报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7.2013年9月23日,南京市物价局召开的由市民代表参加的地铁票价座谈会上。发言的市民“异口同声地反对涨价”。市民要求晒账本,物价局承诺:在票价调整前。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审计和审查,公开地铁账本。这表明
A.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B.公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C.政府的管理职能在不断增强 D.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18.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③是否遵循了法律、规则和程序 ④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的第一批抽检结果,在第一批抽检的33个品种42个批次中,有23 个批次不合格。这次抽检体现了政府在履行
职能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20.某市统计局透露,“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该市政府应该
A.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转变理念,淡化监管职能 C.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D.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
21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的法律途径的是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2.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人大立法 C.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D.加强司法监督
23.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面属于行政系 统内部监督的是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权力机关的监督
24.习近平同志曾说,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让权力与权 利平等对话,才能打掉这堵无形之墙。为此,作为执政党应 ①坚持民主执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②发挥民主党派作用,接受各界广泛监督 ③履行国家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④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表决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26.2013年11月12日,某市100多位人大代表分别前往52个选区,汇报本年度的履职情 况,同时听取民声,反馈民意。这表明该市人大代表
①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正在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份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中共中央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可以就此
A.行使提案权,广泛征求意见,向人大提交议案 B.行使立法权,做好官员财产监督方面的立法工作 C.行使决策权,联合其他人大代表共同做出决定 D.行使决定权,表决领导干部官邸制方而的法律
28.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案成为2014年全国政协的“一号提案”。这说明政协 A.制定国家政策 B.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C.参与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D.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29.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A、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B、民主党派可以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D、多党合作会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30.2013年10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 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这表明
A.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 D.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体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2.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33.“等额选举”的当选者已事先“内定”。34.网上评议政府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35.听证于民的目的在于决策利民。
3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37.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履行国家经济建设的职能。38.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39.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40.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纸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41题9分。第42题9分,共18分)
41、材料: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路,城市规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推进城 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烟台市规划局和胶东在线联合主办“网上规划展”,主要
对一些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和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结合材料回答:
(1)城市规划局通过哪些途径能够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4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城市规划决策为什么要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
界的意见和建议。(5分)
42、材料一:2013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主要目标是破除党内的“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材料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群众参与监督。要使群众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员、评论员、监督员,让群众知道党员领导干部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原因。(5分)
(2)人民群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4分)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纸上。(本部分1题,12分)43.第二届青年夏季奥运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至8月28日在南京举行,其口号是“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成功举办2014年南京青奥会,江苏省政府表示,要办一届绿色青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节俭办青奥原则贯穿办赛全过程。要办一届人文青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此,最近两年,南京市在道路、场馆、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投入,城市面貌大为改变,南京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如何更好地参与青奥会、宣传青奥会、特别是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同学们热议的话题。
问题1:联系材料,说明江苏省应政府如何借助本次青奥会进一步推进全省两个率先的实现?(5分)
问题3:根据青奥会的口号和举办理念,请你为宣传青奥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沭阳银河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41、(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1 分)②专家咨询制度(1 分)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1 分)④社会听证制度(1 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 分)
②城市规划关系民生,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分)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 分)
42、(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分)
③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有利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1分)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共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
(2)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③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或答要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②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如:人身权、知情权、监督权等。(2分)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推荐阅读:
江西省奉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11-07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1-18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0-05
赴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社会实践报告12-03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09-13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06-29
江西三类人员考试试题11-09
江西九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