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07-23

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9篇)

1.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福建日报]

2010-02-05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小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坚决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195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增长1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32亿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62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797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533亿美元,下降6.4%;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7元,实际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实际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6.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对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高度重视。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闽视察,对加快海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组织修编《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及时细化分解相关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加强汇报沟通衔接,迄今已有65个国家部门、央属企业推出支持措施。全省上下主动融入全局,着力工作落实,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加快构建十大支撑体系。海内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闽籍乡亲、国际友人积极呼应、协力推进。周边地区与我省的协作更加紧密,沿海与内地的通道更加顺畅,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一是启动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编制总体规划,赋予特殊政策,推进项目开发前期工作。二是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完善台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政策,吸引台商投资建设专业园区。三是制定台商投资区、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拓展提升方案,申报设立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和福州保税港区,推进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扩区。四是推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组建两岸合作的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对台离岸金融试点,福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新台币现钞兑换试点扩大到全省。五是完善两岸人员往来及旅游发展机制,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两岸游客经我省双向旅游,首家台资旅行社落户厦门,“海峡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六是加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综合研究,促进对台经贸、航运、邮政、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七是加大港口整合力度,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北岸;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快形成。八是组织研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深入探讨土地、金融、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政策举措。九是制定引进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紧密。首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成为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协商后的又一个两岸交流沟通重要平台。先后两次组织大型交流团赴台推介海西,加强闽台行业、园区、企业间的对接,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5.3亿美元,对台贸易额70亿美元。新增清流、仙游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率先开通对台海上直航客滚航线、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邮邮路,“小三通”航线客运量138.2万人次,增长31.7%。建立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技、体育合作基地,全面开放对台职业技能鉴定,成规模选派大学生入岛学习。积极开展向台湾中南部受灾民众捐款赈灾活动。省台湾文献信息中心建成使用。“5·18”等涉台经贸活动成效明显,闽台各领域交往更加深入。

(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推出加强“三农”、振兴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稳定出口等一系列举措,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运行逐季回升,增长态势持续向好。

“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全省财政支持“三农”投入438亿元,增长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连续三年增产。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9%,农产品出口增长12.8%。“五新”推广步伐加快,实施94个示范项目,建设9个集成推广示范县。实施土地整理70.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5万亩,新建改扩建标准渔港17个,修复病险水库120座,完成海堤除险加固152.5公里、农村路网工程4650公里,解决农村13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面实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供销社作用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网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效防控,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建成,因灾倒房的受灾户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12.1%,建筑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18.6%。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福建炼化一体化、南纸林纸一体化、液化天然气冷能空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光电、软件、微波通信、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制定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深入推进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完成工业改扩建投资936亿元,增长49.7%。帮扶企业力度加大,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36条政策等措施,建立完善信用担保补偿、再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和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设立创投资金,全年省级财政扶持企业资金达25.7亿元;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累计达147家;取消、停止、减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为企业减负25亿元;支持企业拓展营销联盟和电子商务,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42%。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有力,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30.5%;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服务外包迅速成长,一批物流园区、节点和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4.8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高。拓宽科技投入渠道,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省重新认定57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推进科技重大专项,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陶瓷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水稻转基因育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等专项列入国家计划。8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平台加快拓展,新建4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通过验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0个、专利授权量11282件,新制修订国家标准90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深入开展,技术经纪队伍逐步壮大。第七届“6·18”成功对接5008个项目,有效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数字福建”建设扎实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开工和投产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资1493亿元,增长23.4%。海西跨入高速铁路时代,温福、福厦铁路建成通车,干线铁路运营里程新增504公里,累计突破2100公里。泉三高速泉州段、永武高速上杭至武平段、福泉高速莆秀支线等项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46公里,累计突破2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新增6220万吨,全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厦门港步入亿吨港行列。厦门翔安隧道全线贯通,福州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铺开,一批火电、气电、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400万千瓦,总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提前建成全省500千伏大环网。

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落实减免居民自住房交易税、下调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67.5%和107.4%。鼓励和支持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全年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8%。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集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对外经贸平稳发展。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35条政策等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和大宗商品出口,加大对企业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全省外贸运行好于全国,居十大外贸省市前列,降幅小于全国7.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分别提高7.5个和4.9个百分点。电子口岸覆盖面扩大,通关环境继续改善。厦门翔安B型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漳州成为全国光机电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利用外资质量提升,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9%,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取得进展。闽港闽澳合作不断深化,实际利用港澳资金47.6亿美元,闽港闽澳贸易额36.3亿美元。侨务、外事工作继续加强。“9·8”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果丰硕。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商品林采伐和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农信社改制试点启动。新组建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出台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全部取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组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和海峡世纪影视公司,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2万人。鼓励企业少裁员、不减员,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开展“八闽行巡回招聘”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和创业培训,支持农民工流动就业和返乡创业。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行业范围进一步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增至60个,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序开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新增8个职教集团和31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服务海西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和第二届文博会成功举办,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省获奖总数居全国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大。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持续繁荣。文化创意、报刊服务、工艺美术等产业发展迅速,厦门、福州成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取得成效。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救助和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援建彭州项目成效显著,对口支援协作不断深化。人事、编制、气象、防震、测绘、地勘、库区移民、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23座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7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75%和91%。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省控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和联网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企业节能工程取得新成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99万吨、小煤矿产能56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19.5万千瓦。饮用水源地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编制实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促进岸线保护和合理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惠民举措逐项落实。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全部免除,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光明行动”受益患者1.2万人。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顺利推进。全省新增病床5000多张。实施妇幼和老年卫生健康计划,推动社区医生进家庭,建设儿童医疗救治体系,为城乡低保妇女免费进行专项检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完成任务。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稳步推进。新建3.29万套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新建改扩建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100所农村敬老院。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农村住房、森林火灾、渔船和渔工责任保险覆盖全省,水稻种植保险范围扩大。造福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完成目标,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持续开展。省财政为村计生协会会长、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发放津贴,村主干补贴标准提高。继续帮助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

“平安福建”建设不断深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72%。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基本完成。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强化法律服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总量下降11.5%。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升。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及专项调研。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积极采纳委员调研成果。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58件、省政协提案907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深入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项,出台省政府规章4件。“五五”普法持续开展。稳妥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率先实行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四分开”,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深化效能建设、绩效管理,有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开展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取得新成绩。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源头上防治腐败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中央支持海西发展重大决策的强大效应,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态势短期难以改变,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压力较大,部分工业行业和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城乡统筹和城镇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安全生产仍有隐患,社会稳定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0年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的第一年。从有利条件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逐步巩固,我省经济积极向好趋势显现,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从不利因素看,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扩大需求存在较大制约,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扩大需求推动持续增长,转变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建设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

新的一年,政府的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深刻认识重大意义,遵循总体要求,把握战略定位,强化保障措施,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推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粮食保障能力。完善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等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有效防止耕地抛荒,大力推广关键增产技术,积极发展超级稻、再生稻,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落实储备粮定单收购政策,推进储备粮库建设,拓展粮食产销协作,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扶持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特色产品,引导畜牧和水产业健康生态养殖。壮大品牌农业,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认证制度。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测网络,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实施新产品、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推广示范工程,为农民提供近距离技术指导。推动“五新”融入生产、储存、加工、流通各环节,构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链和服务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化教育手段,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远程培训。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旱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抓好农村路网、村通客车、信息化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推进江海堤防防洪工程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新建扩建一批标准渔港。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提高林权证到户率,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支持永安国家林业示范区改革与发展。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制度,实行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探索对村级干部的激励机制。建立村级公益事业投入长效机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服务和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抓好项目带动。深入实施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今明两年推进落实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加快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集中实施300个重点技改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深化品牌带动。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提高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支持企业优化重组,促进集约发展。推动企业强化协作配套,培育零部件“小巨人”,形成产业群协同竞争优势。四是创造企业成长的良好条件。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服务,完善信用担保补偿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培育发展创业投资、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落实先进制造业用地扶持政策,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完善营销联盟等机制,支持企业建设营销网络和发展电子商务。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整合资源、拓展需求、打造平台、循序渐进,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重点工程和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广应用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设备制造,培育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产业。生物医药及新药产业重点培育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等,推进生物资源系列开发。新材料产业重点加快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等的产业化,壮大化工轻纺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金属及陶瓷材料等产业。信息网络产业重点壮大微波通信、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等产业。突破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加快信息识别和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启动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灾害监测、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加强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争取建立国家区域海洋研究中心,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信息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扶持现代物流业,加快重点物流节点城市、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覆盖范围大、功能作用强的专业化骨干企业。壮大信息服务业,增强数字内容服务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数字福建”应用水平。培育外包服务业,落实软件业扶持政策,依托福州、厦门等软件园区,拓展软件开发、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等领域外包,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体娱乐等功能和网络。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握高速铁路时代新机遇,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和保护旅游资源,完善营销服务,开发多样化产品,促进两岸业界共同培育市场,提升“海峡旅游”品牌,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构筑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基地建设。联合中科院共建海西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构建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办好第八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提高研发征集量、企业参与度和成果对接率。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和投融资力度,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扶持科技经纪服务的政策,有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三是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励作用。支持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创新高技术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四是加强创新人才支撑。加强人才规划,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三)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保持投资持续增长。把握政策导向,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拉动效果持久的重点项目,有效寻找新的项目源,增强投资内生动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报批、征地搬迁协调服务,推行施工管理标准化,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23个,力争新开工120个、投产120个,总投资14351亿元,投资1720亿元。落实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办好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促成一批投资合作项目。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扩大与央企、境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培育新增长区域。

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形成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构建“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开工浦建龙梅、南三龙等线路,续建14个项目,深化衢宁、长泉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建设“三纵八横”海西高速公路网,开工10个、续建25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391公里。三是壮大海峡西岸港口群,继续整合港湾资源,加强深水航道、疏港通道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和散货港区。四是优化空港布局,加快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和新建、迁建机场的前期工作。五是打造沿海重要能源基地,抓好在建核电项目,加快核电后备厂址前期工作,推动主干电网、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和省外联网建设,抓紧天然气二期管网、抽水蓄能电站、煤炭中转储备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六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建设城市路网、综合枢纽、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公交和客货运场站,提升供水供气和防洪排涝能力。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提高消费能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落实中小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制度。二是拓展消费空间。加快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健全经营服务和购销网络,开拓农村市场。落实和完善鼓励家电、汽车、摩托车消费的相关举措,以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加强重要商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和调控保障。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工作责任制,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大旧城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严厉查处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

(四)凸显前沿平台功能,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打造更具特色的对台合作格局。争取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推进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支撑,营造优美环境,推动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两岸共同开发模式。做好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工作。办好第二届海峡论坛,突出民间性、社会性、广泛性,打造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一是加强产业深度对接。促进一批台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生成落地,加快形成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东山湾等产业对接集中区。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开展研发合作,重点抓好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方面对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台投资。二是拓展对台各类园区。推进石化、光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高科技园区对接,完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林业合作实验区,办好海峡两岸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林业博览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三是加快金融合作步伐。积极争取开办新台币离岸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作为闽台贸易结算货币,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促进闽台金融机构双向互设、互相参股。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加大涉台文物保护力度,抓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30个示范点建设,推动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化妈祖等民间信俗和祖地文化的双向交流,加强与台湾基层民众的交流交往。推进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对接,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和师资互聘,设立两岸教育合作试验园区。构建闽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发展对台客滚运输,争取开通更多对台集装箱班轮、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推动空中直航增开航班、增设航点。促进闽台口岸信息共享,试行便利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推进“小三通”海空联运。加快开通邮件航空运输,推动建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促进厦金海底通信电缆敷设,建设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

(五)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推动对外开放纵深拓展

在扩大份额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办法,支持大宗传统特色优势商品出口,加大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扶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鼓励发展出口信贷,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企业先退后审覆盖面。全面启动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扩大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外贸物流业,发挥保税港区等政策功能,拓展国际中转业务,开辟腹地货源基地,建设晋江、南平、三明、龙岩和周边省份的“无水港”,鼓励发展“飞地港”,支持台商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加工增值复出口业务,加快形成大物流、大港口、大外贸新格局。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积极开拓东盟等自贸区市场,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拓展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增加重要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加快推进“无纸化”通关建设,坚持和完善重点口岸7天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扩大电子口岸覆盖面,拓展铁海联运和区港联动政策覆盖范围。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资源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

在稳定规模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一是有备招商、择优选资。完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主动推介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鼓励外资投向产业调整振兴等重点领域,积极吸引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二是拓展载体、有效集聚。出台开发区扩区、整合、用地、用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办好“9·8”、“5·18”、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参与、支持办好上海世博会。三是引资引智、一体运作。注重吸引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发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放大效应。四是改进服务、提高效率。推行一条龙、一站式管理,健全外商投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机制,争取列入全国简化外资审批的试点省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拓展平台中密切闽港澳侨合作。始终如一重视发挥港澳侨的优势,提升合作水平和成效。完善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着力推动我省制造业与香港专业服务业对接,联手拓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培育国外展会基地、开展专业化招商推广活动,共同构建外贸物流配送平台。深化闽澳四项合作,依托澳门经贸渠道,持续开拓葡语系国家市场。创新海外华侨华人经贸合作的形式和载体,积极引进侨智侨资。充分发挥涉港澳侨和外事部门的平台作用,在牵线搭桥、跟踪服务、重点突破上拓展新作为。

(六)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精心保护青山绿水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落实环保“一岗双责”,推进“六江两溪”重点流域整治,治理畜禽养殖、石板材和工矿业污染,整顿污染集控区,加大重点区域、主要海湾和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控。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等长效机制,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陆源排海溯源追究,大力治理海漂垃圾。专项治理乱建坟墓,狠抓城市内河、噪音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

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增长。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200个项目,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查偷漏排等违法行为。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推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引进与应用,支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循环经济。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清理整顿小水电项目,落实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严格河道、海域采砂监管。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保护力度,规范勘查开发行为。运用土地价格调节机制,引导节约集约用地。保护海洋资源和天然岸线,合理开展湾外围海填海造地试点,有序利用和管理无居民海岛。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协调互动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一是加强城乡规划。开展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抓好综合交通、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加强对村镇规划的指导、协调和投入。二是壮大中心城市。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布局和建设,拓展中心城市框架,提升中心城市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素瓶颈、基础设施等问题,引导县域产业突出特色、参与分工,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抓好20个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在户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方面赋予相关政策,建设“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五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一体化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放宽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

大力帮扶欠发达地区。推进落实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海岛、水库库区的投入,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对口帮扶渠道,培育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

推进跨省区域协作。强化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相互间的协作与沟通,构建城市联盟,拓展综合通道。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经济区域的联系。办好第六届泛珠论坛。全面完成援建彭州建设任务,开展对口支援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八)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提升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实施省属企业三年发展规划,支持企业优化重组。以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经营预算、责任追究为重点,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民营企业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规范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转让和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以股权、实物和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的作用。

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改革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继续抓好规划、评估、审核、交易、监管等环节制度建设,不断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领域。加快建设海西联合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和资本融通。

推动财税金融改革。稳步开展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六挂六奖”政策。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吸引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支持在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深化改革,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促进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有计划地推动设立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村镇银行发展,推动农信社改制,更好地服务“三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规避金融风险。鼓励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发展商业保险,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九)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就业民生之本。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建设。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筑牢社保安全网。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体制,实现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设区市统筹。继续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在全省推广“五险统一、地税征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将城乡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症患者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区域卫生规划,扩充资源,优化布局。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在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升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力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加快社保卡和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提高人口素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和城镇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改革高职单招办法,推进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高校服务海西工程,落实一批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专业学科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扶持特殊教育,促进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关心老年教育,抓好县(市、区)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兴建和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重视文物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建设,推进“三坊七巷”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争取设立闽东畬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十大文化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文化市场。支持举办第六届“中国航海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普及推广科学知识。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增加未成年人体育活动场所,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积极发挥老体协作用,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办好老年人健身风采展示大会。承办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推进新一轮“平安福建”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建立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运用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信访督查督办,通过调解、行政、司法程序积极有效处理信访问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及易发多发犯罪。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做好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和管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训练,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和海防、人防建设,做好征兵工作,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快防汛、防台、抗旱、抗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气象、地震、地质等灾害和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有效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有害生物入侵和森林病虫害,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作用,提高重大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

继续办好惠民实事。教育卫生方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实施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规划和万名乡村医生培训工程,完善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机制,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方面,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设百所农村敬老院和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立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解决无力参保县及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实施“光明行动”和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建设残疾人“福乐家园”,资助残疾人居家托养,实施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加快城市家庭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农惠农方面,推进水源保护、饮水安全、环境整治和沼气建设工程,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改厕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设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建设300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建设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公路路网工程、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抓好造福工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城乡通信信息化提升工程。文化建设方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年百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抓好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和谐平安方面,开展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帮助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

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持续作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积极有效的作为推动新一轮发展。

一要提升思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人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人的知识结构必须调整,加强现代知识的扩充和更新,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学习,丰富自己,掌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二要精心谋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立足海西,着眼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变化,深入研究重大战略性课题,下气力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争取重大工程和生产力布局纳入国家规划,推动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新阶段。

三要突破重点。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突出薄弱环节,扩大覆盖范围,把更多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四要艰苦奋斗。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坚持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审计和稽察,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行政行为和资金使用。坚持从严治政,着力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确保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五要优化服务。用心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抓好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效能建设要解决问题,绩效管理要兑现奖惩。切实克服一些工作人员效率低下、作风飘浮的弊病,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加强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督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

六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做好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调研成果的采纳和落实。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政府立法,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海西建设进入新阶段,福建发展面临新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朝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2.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二

本刊主要栏目设有:论著、经验总结、老中医经验、中医急症、学术探讨、针灸医学、中药研究、疑难杂症、医案医话、中医护理、短篇报道、单方验方、实验研究、医院管理、诊余反思、研究生论坛、文献综述、晋升辅导等。适合于从事医疗、科研、教学、企业等各个层次的读者的需要。

本刊为国际标准人16开, 每期80页, 信秘量大。本刊为双月刊, 逢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2-71, 国外邮发代号:BM1102。每期定价:4.00元, 全年24.00元。欢迎到当地邮局或直接汇款到本杂志社订阅。

本刊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内。

邮政编码:410006电话传真:0731-88888572

3.2010年广东省政府报告 篇三

辉煌十一五

昨日,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规划了“十二五”努力的目标,并对今年的工作安排作了具体部署,承诺具体办好十件实事。

报告摘要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636亿,比上年增长12%,是2005年22557亿元的2倍,先后超过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46990元,折合近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在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报告解读

预计去年GDP达45636亿元

本报讯(记者任珊珊、陆建銮、林霞虹、刘旦、徐静、李少威、王鹤、曾向荣、练情情)昨天,省长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去年全省GDP达4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去年广东人均GDP近7000美元,已达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广东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我国香港,2007年首次超过我国台湾地区。从2005年开始,广东GDP增量首次超过韩国,但总体经济规模仍有一定差距。根据韩国企划财政部2011年1月4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韩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1%,达1140万亿至11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万亿元左右。

粤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压力

“必须看到,除了在GDP总量上与韩国存在一定差距外,广东经济发展也存在局限之处。”昨天下午,列席珠海团分组会议的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表示,广东经济外向度高,产业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这些方面有必要向韩国取长补短。韩国除了拥有汽车制造、电子等优势产业外,自主创新能力也超过广东。

记者获悉,提交这次大会审议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作为延续20年的国内经济总量“领头羊”,广东当前竞争压力加大。草案指出,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内陆省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各省市的追赶下,地位、持续发展能力和体制创新能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原有优势逐步减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

“广东需要超越强者,但单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途径。” 鲁修禄强调,要实现超越,必须通过转型升级,保持可持续发展。

省统计局:

粤经济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本报讯(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邱俊、王丽莹)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72.83亿元,比“十一五”目标高出68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2%,比全年预期目标高3.2个百分点。广东省统计局昨天发布消息称,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比重为11.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超两成调查显示,2010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第三产业比重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表示,“三驾马车”动力相对均衡,市场驱动型投资逐步成为主要动力。2010年,广东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13.19亿元,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3659.69亿元,增长23.6%;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55.9%。

消费增长保持强劲。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带动下,居民自主消费动力较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在17%以上。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4.66亿元,增长17.3%。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值低开高走,下半年屡创单月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846.6亿美元,增长28.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4%。

报告摘要

谈成绩

预计亿元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129亩降到56.5亩,降幅达56%„„“三旧”改造成效突出,近三年投入改造资金超过1900亿元,完成改造项目1800多个,涉及面积约9万亩,节地率达42%。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是2005年的3.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年均增长17.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增强。

五年共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75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关停小火电1221万千瓦。

以竞争方式安排资金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大合作共建力度。预计34个省产业转移园协议入园项目达2000个,协议总投资约4500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1850亿元,比上年翻番。

珠三角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广佛同城化为模范,加快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推动各市交通对接、年票互认、环境联治、规划衔接。

说不足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总量大而人均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需动力依然不足;产业层次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缺乏;资源环境约束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人口、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报告解读

提高单位土地GDP产值

加快和规范“三旧”改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建指出,最近几年,国内和广东都开始关注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问题。原来,广东是粗放式的发展,但土地没有那么多,而且,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发展到现阶段,土地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因此,注重亿元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是迫切的要求。

为了增加用地,一方面要节约用地,另一方面要推进“三旧”改造。“三旧”改造涉及到利益分配,关系到社会稳定。现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颁布,因此报告提出加快和规范“三旧”改造,完善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双转移”成效显著

给欠发达地区一个发展机会

产业转移园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是一个发展的机会,直接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比例的提升。

肇庆市委书记覃卫东接受采访时称,以肇庆高新区为例,2002年这里还是一个年年被水淹的低洼农用地块,8年后的今天已经变成了全省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并被评为国家级高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覃卫东介绍,肇庆高新区目前引进了两家大型企业,一家投资100亿元左右,另一家投资130亿元左右,都是国内乃至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大企业集团。肇庆高新区每年的增幅都达到四五十个百分点,预计在2020年将形成4个产值1000亿元左右的主要产业,其他产业加起来1000亿元,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作为产业转移输出方,东莞市长李毓全也表示,东莞制定了一整套的政策,用于支持与省内欠发达地区共建的产业转移园发展,如大朗镇和信宜市共建的毛织产业转移园,产值每年都以较快速度增长。

推动区域平衡发展

“升级无止境,转型无穷期”

“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贫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说起广东区域发展的差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帼英这样说。她认为,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差,经济没有多大发展,群众生活也没有多大改善。

对此,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认为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区域平衡发展,防止珠三角和省内东、西、北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扩大。“广东的最大问题就是地区差距太大,珠三角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86%,东部、西部、北部地区这么大的地方,加起来的量却很小。如果落后地区经济上不来,缺了席,就谈不上整体的‘幸福广东’。”

对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刘志庚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非常艰难,因为涉及利益的重组,但是不能因此而不积极调整。“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经济危机的发生,让企业感觉到不调整不行,晚调不如早调,慢调不如快调。”但是,随着危机过去,刘志庚认为,部分干部的“传统发展思想”又开始复归了,对于招商引资又开始“来者不拒”了,这种思想必须马上丢弃,否则前面的调整效果就要被抵消掉。“升级无止境,转型无穷期。现在转型成功了,可能过两年又显得落后了,又要转型。”

此外刘志庚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是珠三角的事情,东部、西部、北部地区也要调,主要应该在招商引资上把好关,不能来者不拒。报告摘要

新增一批以两院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12个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和15名科技领军人才;率先开发工业设计师等260个新职业工种。

报告解读

开发260个新职业工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表示:过去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像

工业设计师、软件开发师等都属于新的职业工种,开发一些新的职业工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众就业。

报告摘要

珠三角建成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大力推进绿道网建设、村镇整治等,珠三角2372公里省立绿道网全线贯通,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2.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70%。

报告解读

珠三角建成环保模范城市群

2010年10月28日,东莞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意味着珠三角所有城市都成为了“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诞生。

而2010年全省2372公里绿道建设的完成,进一步将珠三角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向更高层次。

“2000多公里绿道,说完成就完成,很不容易!”省人大代表、东莞市长李毓全说,如此快速完成,正好说明了这一工程很符合广大百姓的期盼,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响应。

李毓全认为,绿道不光是一个休闲工程,对广东整个生态环境、城乡环境的发展,都将起到理念上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绿道建设对扮靓一座城市、宣传一座城市至关重要。为此他表示,东莞完成了省立绿道的建设,还将规划建设市里和镇里的绿道,以及社区绿道。

省人大代表、省住建厅厅长房庆方说,绿道的意义在于将城市里以及周围的绿化、公园、景区连成一张网,让大家能够方便到达。“绿化不仅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用的,有了绿道网就让市民可以很便捷地使用它。”他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绿道网的建设,主要是配套好驿站、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时将探索建立绿道的维护经营机制。“绿道也要可持续发展。”

4.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四

各县市区卫生局,德山开发区宣教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西湖管理区卫生局、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卫局,贺家山原种场卫生科,市直有关医疗保健单位:

现将《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妇幼保健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

1、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管理。全面落实补助政策,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定点助产机构平产和剖宫产费用控制,规范:分娩服务包,提升产科服务质量。定期开展专项督导与联合督查,表彰先进,通报问题。

2、全面实施妇女孕前与孕早期免费普服叶酸。完成叶酸招标采购,规范叶酸配送渠道,按季度配送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和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员)发放给每个孕妇。2010年孕妇叶酸服用率力争达到60%。

3、继续抓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督促各项目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其中桃源县完成29500名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澧县完成2000名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任务。组织市级专家,对宫颈癌、乳腺癌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

4、加速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湘政办发

[2009]59号)精神,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岗前培训,严格婚检机构准入管理,提升婚检质量。改进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模式,提高婚检率;推广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综合服务。

5、实施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落实《湖南省预防艾滋

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湘卫妇社发[2009]10号),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管理,对孕妇在孕期开展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率达到70%以上;对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婴

儿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对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艾滋病统一管理。

(二)加强基层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综合管理

在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和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创建工作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产科质量。定期开展自查评估。按照省卫生厅《湖南省新生儿专科建设标准》,逐步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组建新生儿病室。

(三)巩固发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

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和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年内要建立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并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中心工作。巩固发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2010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30%。

(四)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

按照《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二、三级)》,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市妇幼保健院在开展自身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同时,要配合市卫生局对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开展初步评审工作,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内部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五)切实做好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监测与管理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度。定期开展督导,创新质控方法,减少各项信息的漏报与错

报。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新增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信息上报的通知》(湘卫妇社处函[2009]5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增项目信息的归口管理和上报工作。

(六)做好“两纲”总结评估与新规划制定

做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O)(以下简称《两纲》)终期监测与评估工作,对照指标与要求,查找差距,总结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同时,科学制定下一个十年《两纲》工作目标与任务。

(七)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认真抓好住院分娩登记和妊娠十四周以上B超检查身份登记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继续抓好预防和打击“两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减少手术并发症。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任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做好城市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65岁以上居民健康管理率达65%以上。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7.5元。市(县级)、区政府要落实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绩效考核,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及早落实2010年扩大内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力争早开工、早竣工、早受益。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的建设。完成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县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四)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培训

做好2010年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计划,继续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加强健康档案、社区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社区康复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认真抓好医保政策进社区的试点工作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湖南省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抓好将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疾病范围、将住院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观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特殊病种门诊定点机构、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以及慢性病门诊费用包干等试点工作。

(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有效补偿机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改革试点,推进社区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七)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3月底前,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装社区卫生服务信

5.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五

关于做好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明电〔2010〕143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在湘有关单位:

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今年国庆前召开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就做好评选表彰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全省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省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推进“一化三基”、实现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二、推荐评选范围和名额分配

评选范围:2005年以来,在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为富民强省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

“湖南省劳动模范”授予企业职工、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授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曾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又作出新的突出贡献的可以参加评选。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参加评选,如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参加。已故人员一般不予追认,但在评审过程中去世的可以追认。现役军人不参加评选。外国人、港澳台人员不参加评选。评选名额:拟表彰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00名。具体分配名额见《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额分配表》(附件2)。

三、推荐评选条件

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必须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在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国家和我省重点工程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五)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推动科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九)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推荐人选应有一定的荣誉基础。对个别虽无荣誉基础,但事迹特别突出,有特殊贡献且符合评选条件的也可以推荐评选。

四、推荐评选要求

(一)坚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推荐人选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人选不超过总数的32%,其中县处级干部(含事业单位县处级干部和县处级非领导职务)不超过20%,厅局级(含)以上干部不参加评选。在地方或企事业单位挂职的干部,按其原工作单位的职务推荐。在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等国家级奖励的,可按科研人员对待。二是企业职工不得低于总数的45%,其中企业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低于企业职工数的55%,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2%。企业一线工人指企业中车间主任(含)以下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指企业中专门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企业负责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含乡镇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厂长,以及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中央企业下属的三级及以上企业、省属企业下属的二级及以上企业、地市级企业的上述人员。企业负责人兼任其他职务的,一律按企业负责人推荐;经过工商登记的科研单位按企业对待。三是农民占总数的23%,其中乡镇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5%,农民工不低于6%(其中长沙不少于2人)。农民劳动模范的推荐范围是其户籍在农村的农(牧、渔)民、农民工和乡镇企业负责人(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厂长)。其中,农民工为主要从事非农生产、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既包括跨省市外来务工人员,也包括在本地区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任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不能作为农民推荐。已成为企业负责人的农民工、兼任乡镇企业负责人的农村党委(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按乡镇企业负责人推荐。上述三类人员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从严掌握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评选,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二)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推荐评选工作要自下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群众公认。推荐人选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居民会议、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等民主程序,并在本单位或一定范围内公示。各地各部门推荐的人选要在本地区本部门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推荐人选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单位、职务、职称和举报方式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媒体包括本地区、本部门主要报纸,政府和部门网站等。表彰大会筹委会对各地各部门推荐人选审核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公示。各地区各部门应做好对推荐人选的考察工作,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省筹委会办公室还将组织考察。对推荐人选存在异议的,应认真进行调查,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不按规定时间反馈意见的,取消该被推荐人选的评选资格。

(三)严格履行推荐程序。要坚持以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优中选优。被推荐的人选要有突出业绩。其中,被推荐人选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必须经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等部门签署意见,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企业负责人必须经过当地县级以上工商、税务(国税、地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计生等部门签署意见,国有企业负责人还要经过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签署意见,私营企业负责人还要征求统战部和工商联意见。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拖欠职工工资,欠缴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的企业,其负责人不能参加评选。

为优中选优,平衡人选结构,确保评选表彰质量,各地区和各部门上报初步人选时,须按不少于各类人员名额分配数的10%推荐后备人选,按此比例达不到1人的,须按类别至少各推荐1名后备人选报筹委会办公室。

(四)实行属地推荐。除单独组织推荐的省直机关、教育系统、铁路系统、中央企业在长直属单位和省直属在长企业外,其他单位(含驻地方的中央和省属企业)推荐的人选,按属地原则由其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农民工由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推荐,跨市州农民工须征得其户籍所在市州同意后推荐。

(五)严肃推荐评选工作纪律。要严肃评选纪律,认真处理群众举报,杜绝暗箱操作。对于隐瞒身份、伪造事迹、未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人选,经查实后撤销其评选资格,取消推荐单位的相应名额。对在推荐评选工作中有严重失职、渎职或者弄虚作假、借机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认真搞好这次表彰大会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表彰先进的重要意义,报道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遵守新闻纪律,禁止有偿新闻。

五、推荐评选工作进度安排 各推荐单位于2010年8月15日前将《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附件3,一式两份)、《2010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附件4,一式两份)、《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综合情况分析表》(附件5,一式两份)、推荐人选简要事迹材料(500字,一式五份)和本地区本部门初步评审工作报告等报筹委会办公室,经筹委会办公室初审后,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于2010年9月5日前将《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一式两份)、《2010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一式两份)、《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综合情况分析表》(一式两份)及筹委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审批表》(一式五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征求意见表》(一式两份)、《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一式两份)、3名拟重点宣传人选宣传材料、公示材料原件(一式两份)和本地区本部门评审工作报告等正式材料报筹委会办公室。

六、奖励办法

对受到表彰的人员,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表彰决定,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或“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证书和1万元奖金。

七、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201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领导推荐、评选、表彰的各项工作。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选表彰的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地点设在省总工会。市州推荐评选工作在市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州总工会会同人事、农办等部门组织进行,所推荐人选须经市州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省直推荐评选工作分别由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工委、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及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6.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会上,宣读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销售收入实现新突破企业的通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突破700亿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突破500亿元,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突破400亿元,陕西汽车集团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突破300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突破200亿元,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大唐陕西发电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陕西中烟工业公司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为表彰先进,省政府决定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等14户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销售收入实现新突破奖牌。

赵正永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他说,近五年来陕西省工业以16%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000亿元左右,占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涌现出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大企业,对陕西省“十一五”辉煌收官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陕西进入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全省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不断把工业强省的各项工作推向深入。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切实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二是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纺织、食品、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三是通过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方面率先突破。五是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六是以股权多元化为方向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企业发展,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七是履行好社会责任,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赵正永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主动搞好服务,不断优化工业生态环境,支持现有大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力加快陕西省工业化进程。

7.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七

2010年4月1日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常德市召开血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

3月3日,常德市召开血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了市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血防办关于本单位近年来血防工作情况汇报和市卫生局关于城区血吸虫病疫情报告。常德市委副书记、市血防领导小组组长曹儒国,市政府副市长、市血防领导小组副组长万成贞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血防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智慧及市血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共3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认为,当前常德市血防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成绩突出,问题也突出。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查螺、灭螺、查病、化疗、封洲禁牧、环境改造等措施,取得突出成绩,但还存在疫区面积广,钉螺面积大,慢性、晚期病人多等问题。二是安全系数增大,威胁性也增大。全市以村为单位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但还存在已控疫区死灰复燃、疫情向城区迫近的威胁。三是投入增加,缺口也在增加。各级各部门各战线均增加了血防工作经费投入,但还存在水

利项目经费自筹部分达70%、畜牧部门查病补助标准严重偏低、林业部门造林投入标准严重偏低、卫生血防部门工作经费不足等经费缺口增加现象。各单位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会议要求各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钉螺面积不再增加,确保疫情不再扩散,确保城区居民感染率为零。

(常德市血防办)

云龙示范区举办首届查灭螺知识培训班

3月18日,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举办首届查灭螺知识培训班。云龙示范区各疫区村乡村医生、全体查灭螺队员共计52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市血防办、市疾控中心,荷塘区血防站、石峰区血防站血防专业人员讲解了钉螺的生物学特性、查灭螺工作方法、血吸虫病流行概况等血防知识,并对查灭螺队员进行了血防知识测试。通过培训,查灭螺队员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完成血防工作任务的信心,纷纷表示将竭尽所能,共同将云龙示范区的血防工作做好。

云龙示范区是株洲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于2009年4月正式批准成立挂牌的。辖区内龙头、兴隆山、横石、井龙、田心、三搭桥、响塘、大丰、太平桥等9个村,被国家认定为血防疫区。2009年底钉螺面积为1804.1千平方米,占全市有螺面积91%。

(株洲市血防办)

安乡县召开血防工作会议

3月19日,安乡县召开封洲禁牧控制传染源暨血防工作年度会议。血防成员单位,各乡(镇)长、卫生院血防专干,已实施封洲禁牧的50个村村支书、血防骨干共130多人参加。安乡县县长石玉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唐俊武,副县长潘勇等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15个血防工作先进单位,各乡镇向县政府递交了血防工作责任状。

会议认为,自2005年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工程以来,安乡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了较好成绩,疫情明显下降。截至2009年底,全县人、畜感染率分别下降3.2%和1.7%,全县236个疫区村,达疫情控制标准87个,达传播控制标准122个,达传播阻断标准27个,疫区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全饮水、无害化厕所、沼气池和沟渠硬化正逐步推广,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群众血防意识得到增强。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昂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抓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要广泛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认清血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充分了解血吸虫病危害和基本防护措施,进一步认识血防工作的紧迫性,认识自身优势、薄弱环节和血防工作的规律性,了解其特殊性,积极支持、参加血防工作、自觉做到科学防治。

(安乡县血防办)

岳阳市召开“汨湘屈”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

3月23日,岳阳市血防办在汨罗市召开了汨、湘、屈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岳阳市、汨罗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血防办和血防站站长及血防专业人员共19人参加。

会议听取了汨罗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关于2010年血防工作思路及前段工作情况汇报,讨论了《2010年汨罗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明确2010年联防联控工作任务。

会议明确,今年要认真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汨湘屈”联防联控工作组织领导。成立由汨罗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血防办主任和业务副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业务股长为信息联络员的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联防联控工作计划。制定联防区以毗邻乡镇为单位的联防联控计划,统一部署,确定专人负责,确保联防联控工作落实。三是落实血吸虫病联防联控策略措施。组织开展同步开展查灭螺灭蚴、人畜查治病、家畜管理、改水改厕、健康教育、急血防控、疫情监测等工作。(汨罗市血防办)

送: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血防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省委办公厅信息处,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四处,省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成员单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张春贤、周强、梅克保、郭开朗、姜儒振。

发:市、县(市、区、农场)血防办、基层血防站,省血防所。

8.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 篇八

少年是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也是最想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年龄吧。

——题记

早睡早起

老师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每天清晨,尽职尽责的早操铃按时响起,撩人睡意。

女生宿舍起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被窝半遮面”。一个个慵懒的容颜,睡眼腥忪,脸上的两抹红晕还意犹未尽。孩子们都是有惰性的。于是“宿姗大妈”拿着个哨子每日强奸我们的耳朵。

“哎呀烦死(_ai1ya1fan2si3)了,美人是睡出来的。我不要起来啦„„”爱美的女孩趿拉着拖鞋,披着野草似的长发磨磨唧唧地刷牙冼涮。直至早操真正要开始了,大家才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哎呀。你踩到我脚了!你怎么穿着我的袜子?„„”然后一窝蜂地奔向操场,那速度算是中国的博尔特了。

偶尔有调皮古灵精怪垫片迟到怕被老师责罚。便躁红着脸解释:“我肚子不舒服。我今天不方便„„”这样乐此不疲地翘过了一个又一个早操。

老班挠挠他那西瓜皮发型,只能哀叹:

时不利兮骓不逝。

梦不逝兮生不至。

生不早操可奈何?

师兮师兮奈若何。

早恋

老师说早熟的果子不好吃。以此告诫同学们不要早恋。这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疯长的水草,漫过心脏,透过胸膛,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房。

而少年的心早已是蠢蠢欲动了的。桀傲如他: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只想好好爱一回。豪言壮语让我们这等柔弱无骨的女生退避三舍。

女生们在宿舍里的日子是十分轻松惬意的。一起分享了无数个小秘密,包括成长中的那些青涩。回忆起喜欢的那个他,两颊非红。引得众生唏嘘不已。这种朦胧的感觉是十分美好垫片因为将它深深地掩藏在心底。所以对轻松的学习生活并无大碍。

当我站在宿舍,冼好头,晾好衣服,忙忙碌碌像个松鼠不能自抑的时河爆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好好看会儿书,只为那头破血流也翻不过的爱情山,呼天抢地怎么也喊不来渡船的爱情河。轻叹一声,又埋身书海。

苑巧名

张碑玲说:成名要趁早。

奥运会开幕式时,老妈指着表演的林妙可,恨铁而不成钢地对我说:“你看人家那么小就出名了,长大了肯定不得了。”

我无言以对,其实我们何其幸运。或许我们一无所长,但有过纯真烂漫的童年;或许一生贫困潦倒,但我们真切地感溶到了生命的存在。

如果一味地羡慕别人的专利,我们也会失却最初的纯真梦想。

9.2010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篇九

关键词:怀化市,农村,老年人,体质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到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己达1.27亿。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2001年制定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做好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已有大量关于老年人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老年人口体质现状研究[1],城乡老年人体质对比研究[2],老年人体质动态发展变化研究[3]和少数民族老年人体质研究[4]等。“十二五”时期是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国务院确定武陵山片区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部,是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独特,造就了老年人特有的体质特点。了解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质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更好的开展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质研究,落实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条例》,丰富民族地区体质研究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0年与2014年怀化市60-69岁农村老年人体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4年间怀化市农村老年人体质的发展状况及变化特征,为相关研究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其中2010年老年人452人,2014年老年人397人,每5岁为一年龄组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组,分别为60-64岁农村男性老年人,65-69岁农村男性老年人,60-64岁农村女性老年人,65-69岁农村女性老年人(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需要,以“老年人,体质”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收录刊物发表的与老年人体质相关的文章。

1.2.2 测试法

本论文测试指标分为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血压、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三个类别。数据的测取均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测试仪器为国民体质监测统一用仪器。数据的检查验收及录入均按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2010年与2014年怀化市农村老年人身体形态对比

2014年怀化市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身高显著低于2010年(P<0.05);而农村女性老年人两个年份身高没有明显差异(P>0.05)。体重反映的是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重量的整体指标。对怀化市农村老年人体重对比发现,与2010年相比,2014年男女老年人在60-64和65-69岁两个年龄段体重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度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对比结果表明,2014年60-64岁年龄段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胸围(P<0.05)和臀围(P<0.01)显著低于2010年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胸围和臀围。2014年65-69岁年龄段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胸围和臀围较2010年农村男性老年人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评价,4年间怀化市农村男性老年人身体围度整体水平有所降低。农村女性老年人身体围度呈现与男性老年人完全不同的变化特点,2014年60-64岁年龄段和65-69岁年龄段农村女性老年人的腰围明显大于2010年同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腰围(P<0.05)。4年间,尽管两个年龄段农村女性老年人的胸围和臀围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有增加的趋势。皮褶厚度是评估身体脂肪含量的简易指标。与2010相比,2014年怀化市农村60-64岁年龄段和65-69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腹部皮褶厚度明显增加(P<0.01),而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皮褶厚度两个年份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2014年怀化市65-69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腹部皮褶厚度显著高于2010年65-69岁年龄段的女性老年人(P<0.05),而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皮褶厚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

注:同年龄组同性别2010年与2014年老年人身体形态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1.2 2010年与2014年怀化市农村老年人身体机能对比

安静心率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2014年与2010年怀化市农村60-64岁年龄段男女老年人安静心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2014年65-69岁年龄段农村男女老年人安静心率明显高于2010年(P<0.05),说明心血管机能水平显著降低。血压是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0年怀化市农村老年人血压都位于正常范围,但2014年怀化市农村男性老年人收缩压都明显高于2010年农村男性老年人P<0.05)的收缩压,而舒张压仅65-69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P>0.05)。4年间怀化市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2014年与2010年怀化市农村男性老年人肺活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2014年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肺活量明显大于2010年(P<0.01),而65-69岁年龄段两个年份没有明显差异(P>0.05)。

注:同年龄组同性别2010年与2014年老年人身体形态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1.3 2010年与2014年怀化市农村老年人身体素质对比

怀化市农村60-64岁和65-69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握力水平在4年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2014年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握力明显大于2010年女性老年人握力(P<0.05),而65-69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握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坐位体前屈反映人体柔韧素质的指标。对比结果发现,2014年怀化市60-64岁年龄段农村男性老年人柔韧素质明显好于2010年60-64岁年龄段的成绩(P<0.05),而65-69岁年龄段农村男性老年人柔韧素质没有明显变化(P>0.05)。怀化市农村女性老年人柔韧素质在4年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闭眼单脚站立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指标。4年间除了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非常明显提高(P<0.01),65-69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及男性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反应时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速度的指标。结果显示4年间怀化市农村男女老年人反应速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

注:同年龄组同性别2010年与2014年老年人身体形态比较,*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2 讨论

2010年-2014年怀化市农村居民收入由3520元提高到6474元,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增加。怀化市GDP总量由674.92亿元提高到1181.01亿元。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体质水平并没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增加和地区经济增长而呈现明显的正性变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相关体质指标与4年前相比,大部分指标变化不大,有些指标呈现明显下滑。说明怀化市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开展状况并不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国民体质测试统一问卷)得知,怀化市农村男女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尽管有不感兴趣、体力工作多,不必参加等,但是缺乏场地设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问卷调查发现怀化市农村居民居住场所基本没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怀化市目前拥有体育场地4446个,而且怀化市体育管理部门每年都新增体育场馆设施(2014年新增8个全民健身公园、广场),但是这些场馆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区,农村老年人并不能享受场馆设施增多为健身锻炼带来的便利。另外缺乏组织是怀化市农村老年人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原因。2014年怀化市体育部门组织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次数为46次,但是组织对象几乎全部是城镇居民。这种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没有惠及农村地区。“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迁往城市,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如何解决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匮乏,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农村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怀化市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相关数据来自怀化市统计年鉴)。

3 结论

3.1 4年间,怀化市农村男性老年人身高和身体围度总体上降低或具有降低的趋势,而腹部皮褶厚度明显增加,农村女性老年人身体围度和腹部皮褶厚度明显或趋于增加。

3.2 4年间,怀化市65-69岁年龄段农村女性老年人肺功能明显提高,但是农村男女老年人心脏功能总体水平有所降低。

3.3 4年间,怀化市农村60-64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柔韧素质明显提高,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上肢力量素质和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其它身体素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全安.粤北山区老年人体质特征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07,1(5):99-102.

[2]徐宇丹.河南省城乡老年人体质健康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l,6(8):116-117.

[3]章敏.2005年和2010年山西省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对比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6(2):78-82.

上一篇:致好朋友一封信作文下一篇:中级班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