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11篇)
1.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一
长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长安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之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并结合校情,认真落实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各项工作,保障了计划实施的顺利进行。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长安大学“卓越计划”的开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发挥学科优势,传承专业历史,强化专业特色,坚持工程技术主线,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构建体现“大工程观”、“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卓越计划”自2010年起,相继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资源勘查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中实施且已全部实现招生,旨在进行本科、硕士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一体化培养,重点培养卓越工程型人才。截止目前,该项计划共吸纳358名本科层次的学生在读。生源渠道具体有两种:一是学校在本科招生计划中对以上专业单独设置招生计划,以吸收优质生源兼顾社会需求为原则,纳入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二是从同年级同类或相近专业遴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入“卓越计划”班。
二、组织管理
长安大学高度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既有校内的知名专家教授,也有
校外的著名学者高工,通过建纲立制、畅通渠道,研议形成多方面的政策制度和规则,从组织上、制度上确保了该项计划的顺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计划”的实施,审定学校总体方案,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落实领导小组审定的总体方案等“卓越计划”的各项具体工作。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院务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系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
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校友资源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各类资源,综合发挥教学条件保障、约束激励和教学监督等各项职能,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责权清晰、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有机整体,重点突出工程实践体系模式的建立,加强实验探索环节、实习环节和各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训环节。
在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建设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设“卓越计划”专业申请,同时提交详细的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教育专家对学院提交的专业方案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同意后方可申请进入国家“卓越计划”。对国家审批进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其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向社会公开,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将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和评价,并建立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同时我校还在企业单位、专业教师和学生间建立形成了良好的意见反馈机制,积极查找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并根据回馈的意见建议,及时修订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依托行业和专业特色,加深毕业生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使其从入门、提高到能直接应用。
三、政策措施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自身条件优势,我校从组织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精心研究,先后确定出台了《长安大学关于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长安大学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长安大学企业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各学院就教学管理、毕业标准、联合培养等一些具体问题也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措施。如:《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管理实施细则》、《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师管理实施细则》、《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延长油田股份公司联合培养合同书》、《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卓越工程师课程团队管理办法》等(学校政策措施文件见附件1)。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我校在制(修)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时,坚持“特色建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培养“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型人才,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即“3+1”模式进行(3年在校学习、累积1年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整个培养过程是逐级渐进的过程,其培养方案由校内学习、企业学习两部分组成,对校内培养方面,完善整合了课程体系,合理确定了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逐门进行了讨论和修订,规范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功能定位,完善了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对企业培养方面,根据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补充完善了原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生产实习和案例教学(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见附件2)。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卓越计划”专业已经构建本科层次的课程体系,系统全面的完成了教学内容改革。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社会伦理责任的教育,加强写作、表达与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应拓宽学生在组织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面。通识教育课程总学时为1216学时。在专业教育方面,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构建出凸显工程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模块化培养体系。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构建多模块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安排,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同时,针对各模块的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开设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各模块之间可以交叉选修,规定选修课程最低学时260学时,为“宽口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基础。二是集成、加强、更新,构建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依托长安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太白、略阳等众多校属实习基地,整合了多门相关实践课程,使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融为一体;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累计不少于1年的实习实训。并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开展本科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独立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以课程教学实验为基础,开设了开放性、创新性试验。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安排试验,教师协助指导,并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科技竞赛,接受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和熏陶,并有充分展示能力的机会(代表性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3)。3.教学方法改革
我校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了多种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目前较成熟的主要有“探究—研讨教学法”、“ 主动学习促进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 新程序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等等。这些无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2011年8月,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了陕西省二等奖的良好成绩。
五、师资队伍
在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进程中,在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方面,我们也具体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建立院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卓越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校内专职教师应是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学术造诣以及很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研发能力的优秀教师。我校通过“自由申报、择优录取”的形式,遴选出了首批“卓越计划”试点班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学校制定政策,面向社会、企业和行业聘请高水平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参加我院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二是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学校优先聘请有企业经历的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三是逐步建立完善与“卓越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教师评聘与考核等师资政策。对参与“卓越计划”、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教师实施政策激励,鼓励教师按照“卓越计划”相关要求推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有培训、有考核、有督导、有经费支持,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或评聘合同挂钩,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是组织卓越工程师教研室年轻教师进行外语培训,赴国外相关院校进
行培训学习,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与国际接轨,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六、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整合成立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相继与行业领军企业、“新型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目前,已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挂牌“长安大学校外联合培养企业”。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12号),批准我校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实行联合培养,该公司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成为我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2年8月,电控学院2010级“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试点班在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均按照事前协议内容,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初显成效,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既定目标。这一成功合作对于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国际化
卓越人才培养应及时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脉动,配合企业“走出国门”。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我校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工程师作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积极利用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的同时,教师学生应参加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努力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因此,近两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参考国外著名院校的课程要求,重新编写修订专业课程大纲,在大纲中突出了工程实践和专家前沿讲座等方面 的内容;二是学校给政策支持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或到跨国企业兼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在教学环节上尽可能采用全英文教材或者参考国外著名大学所使用的教材,题写英文教学大纲,对某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四是支持学生出国(境)短期交流,积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譬如:2012年3至5月期间,学校选派了5名学生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直接参与该校的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并完成相关课程设计;2012年7至8月期间,在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组织13名国际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成功举办了“西安-深圳-香港”全浸式英语夏令营。另有从2010年8月至今,学校先后邀请到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施阳副教授、日本奥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冈片功先生等多名外籍专家教授来校为全校师生做了12场生动精彩、影响较大的专业主题学术报告。
八、其他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我校其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重组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根据《长安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若干意见》精神,“卓越计划”将在我校所有工科专业中逐步实施,拟每年申请新增2-3个专业为卓越工程计划专业。2012年我校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已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期待教育部批准。
在此,有一个问题要予以说明,2010年我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申请“卓越计划”时,因没有相应行业标准致使未能获批,但我校将该专业一直按“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认真学习贯彻有关工程教育精神的基础上,我校将紧紧围绕着“卓越
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继续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执业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增开专业职业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在校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
2、积极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卓越计划”实施各环节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大力加强急需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抓好课堂教学,推进研究生助教制度,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4、以创新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结合各种创新竞赛项目和毕业设计,鼓励学生真题真做、自己动手完成作品,提高校内实践训练效果;
5、继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搞好“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轮训与交流。
(二)有关建议
1、加大对“卓越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明确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层次和地位,特别是和目前“工程硕士”的区分问题;明确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在国家贷款、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定等方面和普通专业学生享有相同的待遇和政策支持。
2、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划拨经费、设立相应的职能机构等),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理顺和协调学校与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的关系,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保障体系,保证专项经费的落实与有效使用。
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与国家其他部门协调制定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师资选训制度,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及企业内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2010年我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申请“卓越计划”时,因没有相应行业标准致使未能获批,但我校将该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并按“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希望教育部尽快解决该问题。
5、我校第一批卓越计划专业2010级学生现在已进入大三阶段学习,今年面临推免研究生问题,请教育尽快给予政策支持。
2.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二
一、“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纵贯“卓越计划”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的整体设计不难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基于本科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性教育层次,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
(一)创新知识的积累
创新知识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也没有专门的概念解释,不妨将其理解为“为实现创新所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显然,创新知识与专业有关。“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创新知识应该是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创意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
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包括很多类别的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无疑要把这些课程都要学好。“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在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的提升,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和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才都是为了服务于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无论是学校培养方案还是企业培养方案,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的,其主干课程和课程主要内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来精心构建的。因此可以说,“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每门课程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是“卓越计划”范畴内的创新知识。作为“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既要在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博览群书、提升思想,更要在专业领域内重点学好这些创新知识,为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维的养成
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横向性、纵向性和系统性。思维的横向性即思维的广度,跟掌握知识的广度有关,塑造“通才”。思维的纵向性即思维的深度,跟掌握知识的精度有关,打造“专才”。现代社会行业分工很是清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入职门槛,有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求卓越工程师人才必须“既精又专”。思维的系统性即思维的网面化,将所有知识积累融会贯通,搭架子呈网状,随身携带。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学习的各种知识哪些最关键,哪些在这件事上最有用,需要排列组合出最佳方案。创新思维只不过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元素,关键在于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是创新能力的激发点,真正好的教育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也说过:“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知识、想象与创造的关系。
(三)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指为了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工程师以创新为目的,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予以应用的能力。”[1]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此推之,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恰如古语中的“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知识也好,创新思维也罢,最终只有转换成创新能力才可以实现最终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而有了创新性学习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难于对其他学习能力,比如意志力、专注力等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专门的教学方法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即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严格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从具体的工程实践锻炼中来提升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
创新实践既是对创新知识及创新思维的检验,更是“卓越计划”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指在校内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全国、各省市以及学校自己的创新性活动竞赛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要在不低于一年的时间内,到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去顶岗实习。
需要说明的是,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只是地点、形式和内容侧重不同,在实践内容总体安排上要具有统一性。校内实践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具有实验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模拟性;校外实践在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现场进行,从事的是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具有绝对的真实性。校内实践由教师指导,理论的因素稍多;校外实践则由工程师指导,几乎完全是实际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前奏和演练,是为校外实践做准备,校外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
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上述四个内涵中,创新性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是先导,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是途径。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
(一)现状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总体要求是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通过“3I”(Initiative,Industrial,Integrative)模式,即从知识、能力、品质三方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其中第一“I”即Initiative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有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品质要求;第二“I”即Industrial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知识要求;第三“I”即Integrative指卓越工程师具备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卓越计划”又着重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重中之重来培养。具体到操作层面,“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与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深度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组织管理上,校企要联合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具体管理部门,校企要签署合作协议并研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要明确双方职责及协同工作联系机制。在具体业务上,校企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其中特别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保障外,更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着手。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实践表明,在“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参与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二)问题与不足
“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以来,尽管各参与高校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由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既在职前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又在职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大部分工科教师缺乏基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也许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也许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但却缺乏实施“卓越计划”所要求的那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的精神和能力。而缺乏了这种能力和精神,便不足以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不足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有名无实,或者创新实践活动的水平难以提高;企业培养方案也因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缺乏工程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无法达成共识,造成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一些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由多种方式组成。有的高校是在高考招生时单列计划,有的高校是在入学后考试遴选,有的高校是结合两种形式组合而成。由于“卓越计划”是新生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卓越计划”的实质含义,只是凭着“卓越”二字便踊跃参加。因此,有的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并不强,对新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将思维的瓶颈进行突破,缺乏一种沉下去的劲头和精神。有的没有认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目标不清晰,积极主动性不足,总是被家长、老师及体制推着走,渐渐地成了“体制化的人”,缺少了自身的主体性、思考力及总结力,观察发现能力也渐渐被经常习惯性的漠视及无动于衷所取代,缺乏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有的同学则缺乏应有的创新潜质,因此,即便是同班同学,创新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养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水平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三是创新环境还不够理想。尽管“创新”一词已是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践行创新,但与“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照,一些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创新环境还是不够理想。首先,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提供给学生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和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有的企业实习环境不符合学生的期待,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文环境不理想,学生自我成长难以如期实现。无形中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创造意识淡薄。其次,学校校内的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往往很不足,要么场地不足,要么实验设备不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就是学校在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激发。
三、“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应该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一)构建卓越教师队伍
在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支适任的教师队伍,再好的计划也无法落到实处。为此,要使“卓越计划”得到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
1.全面提升现有教师各种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师德素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首要的责任是育人,而育人最首要的素质就是要师德高尚。“卓越计划”表面上是培养未来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教师的师德似乎没有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则不然。其一,“卓越计划”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和更丰富、更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更高的师德,就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其二,现代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这是保证现代工程质量的前提。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师德素质,就谈不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强化教师创新素质。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地教学。“卓越计划”要求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和课程内容重构,这需要创新;另一方面,要能够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这更需要创新。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创新素质,根本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再次,要强化教师教学素质和工程实践素质。很多工科教师学历很高,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教学素质却不高。由于没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没学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在教学内容处理、课堂内容讲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不尽人意。所以,各“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通过听课、专家指导、传帮带、进修等多种途径来强化教师的这些教学素质。另外,“卓越计划”要求教师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教学,而现有很多工程类教师自己从没有过工程实践经历。所以,必须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以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的方式来进行。
2.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从企业引进既有较高学历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工程师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企业工程发展实际情况,这对实施“卓越计划”非常有益。从企业引进高水平工程师可能面临经费、住房等相关问题,如果条件不足,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这样做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3.推进研讨式教学,建设创新型教风。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卓越计划”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围绕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之外,更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推进研讨式教学,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导演”、设计师、组织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去做“演员”,去当主角。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上,充分发挥多样性、灵活性特点,大力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步建设创新型教风。只有逐步形成创新型教风,才能逐步形成创新型学风,从而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打造卓越学生团队
按照“卓越计划”的实施部署,参与高校只有部分专业中的部分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培养。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固然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重要、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关键,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必须努力这个内因必不可少。所以,“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的同时,一定还要同时打造一支卓越学生团队。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是本文归纳出来的“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内涵。要打造一支卓越的学生团队,最基本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努力去积累创新知识,充分锻炼创新思维,有效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创新知识首先包含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在学生在企业、在实验室所从事的创新实践活动里,其次也包含在学生课余时间围绕专业所做的广泛涉猎里。积累创新知识的过程、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团队的特点在于彼此团结协作,共创“1+1>2”的效果。而彼此团结协作必须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打造卓越学生团队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交流沟通能力有三种,第一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表达,大多是小范围小群体的熟人之间的沟通,基本上属于一对一的亲密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小。第二种是一对多的交流,例如演讲就是一种最有力的沟通形式。要求表达者出口成章,不仅合乎日常交流的逻辑,而且将其话语录音整理即可成文。第三种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形式,可以穿越时空,可以超越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距离,此种交流模式可以名之为“一对所有”。
俗语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思想不是平白无故会产生的,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有人说:“文明只是一种副产品。”如此可以推出,“思想是知识基础上交流沟通合作的副产品。”通过交流和沟通,彼此进行启发和得到启发,创新的火花便可以从中点燃。所以“,卓越计划”参与专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3.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从师生关系来讲,教师和学生保持三种关系最为合适,教师担负起三种角色最为美好。第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父,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思想影响学生,用人格魅力浸润学生,使得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可以收获满满的知识,而且走向社会之后依然会散发教师带给自己无形的改造力。第二种是家长的角色,在学生犯糊涂、不听话的时候给予督促和警醒、批评和指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如家人般的温暖、亲切与真诚。第三种是朋友的角色,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相识是缘分,相知是人为,加起来就是友谊。学生完全可以和教师成为朋友,平等地交流对话与沟通,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淋漓尽致,使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加升华与深化,让师生之情更加浓厚、长远与稳固。
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想法。所以,“卓越计划”参与教师一定要在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的同时,注意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将所有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用友谊将他们凝聚成一支卓越的学习团队。
(三)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
1.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专业内,局限在高校教师身上,创新的视角可以更广阔一些,可以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处处彰显创新元素。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新奇感,更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启示,使学生在创新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校园里建筑物的设计上进行创新,可以在校园园艺景观的创意上进行创新,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走廊、食堂等的装潢布置上进行创新,更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业的创新活动等组织上进行创新。总之,让校园内充满创新气息,以此感染和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2.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室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如何让教室这个教学环境更加具有创新色彩,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课桌的的摆放、讲台的高度、黑板的材质、粉笔的选择、灯具的选择、窗户的设置、墙壁的布置等角度着手。课桌的摆放是不是可以不规规矩矩、行列分明,是不是可以摆放成环型圈、一条龙、随意散点状等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讲台可不可以不要太高,或者不设置讲台,让学生和教师从空间分布上更加融为一体。粉笔的选择除了亮白色,可不可以选择亮黑色或彩色,这样在恰当的时候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灯具的选择,除了满足普通的照明、防辐射、护眼等功能,可不可以从灯具的造型入手,尝试每盏灯各具特色。窗户的设置同样很关键,房间的窗户就好比人心灵的窗户,尤其当窗外的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时,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墙壁的布置除了简单的名人名言及名人肖像摆放,可不可以更多考虑一些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及制作的墙贴。总之,可以通过各个教室各个方面独具匠心的创新设计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辅助且十分有益的影响。
3.加强校际合作,共营创新氛围。不同的高校自然有不同的底蕴和不同的校园文化风格,在专业上也有不同的特色和长项,加强校际间的广泛交流,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启发创新灵感,最终提升创新能力。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在内容上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由校方组织一些专业方面的创新大赛、学术交流等业务活动,也可以由学生社团联合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方面的活动。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参与的高校越多,形式越多样,形成的创新氛围就越浓郁,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就越明显。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卓越计划”最核心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合作企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进行落实,也需要参与高校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推进及相关措施的不断补充、完善,一大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一定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2]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3]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4]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5]汪弘.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高教论坛,2010,(1).
[6]林崇德.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J].中国教育学,2010,(6).
[7]王家,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
[8]梁菊花.基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及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许志山.第二课堂建设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三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
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介绍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此文件的下发实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思想政治工作在确立“卓越工程师”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笔者认为,培养“卓越工程师”不仅仅是专业课教师的责任,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样也应该,并且能够为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矫正传统模式的不足,建构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主要缺陷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专门机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责无旁贷。然而我国以往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以应付考试和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忽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旧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反思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利于“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育方式以填鸭式的灌输和说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政治理论灌输而忽视情感启发的倾向。政治理论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反复修改的法定教学大纲,有比较系统的教材,有严格的考核办法。而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创新意识则关注较少。
其次,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绝对不等于平均发展,当然,具体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还是要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
再次,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缺乏“人本位”思想。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工具本位”倾向,过多地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人的本体价值,个性、平等、独立、自由得不到普遍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它忽视德育的现代价值及其主体性本质。
四、构建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专门机构,在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程实践、设计、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动力、调节和保证功能,营造适合实践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源。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就是要了解大学生的特点,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变“社会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出发,在结构模式、原则方法等方面全面实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手段落后、内容不够新颖。为此,高校工作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定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并且要紧密联系热点问题不断充实和调整。比如,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对大学生进行以培养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促使大学生用世界眼光来把握时代潮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构建以“三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所谓“三学”,就是学习书本、学习群众、学习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最鲜活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教育大學生。高等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书本,服务于群众,升华于实践,让同学们在“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中,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情怀更加浓厚,思想道德更加高尚,综合素质更加全面。
“学习书本”,一是学经典,二是学专业,三是学管理及其他知识。高等学校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志宏计划”,向学校内教授、副教授征集百本名人传记、专业经典书籍,建立学院二级图书资源库。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中,在热点问题的讨论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帮助同学们从多种选择中整理出一个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学习群众”,一是学老师,二是学典型,三是学学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教师、典型、学长形象,开展系列活动,构建积极的舆论评价机制和榜样激励机制。(1)开展“导航人生路,教学同成长”结对活动。学校教师党员与部分学生党员进行双结对,教师与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在人生理想、职业规划、学业成长等方面进行交流,实现共同进步。(2)开展“一人一事一例”案例征集活动,树立优秀典型。以“学生眼中的老师,群众眼中的党员”为主线,挖掘身边人物的事例。(3)整合学校资源,发挥校友作用,举办“我为母校添光彩”校友论坛。校友的成长成才经历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同学们不断从思想上、行动中确立“追求卓越”的职业意识。
“学习实践”,一是学世博,二是学企业,三是学社会。社会实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造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要积极引导同学参加世博会、走进企业、走向社会,搭建实践锻炼平台。(1)把握时代脉搏,以世博会为契机,开展“志愿者工作经验交流”、“世博会观后感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活动,激发同学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重视“世博后”教育,挖掘“世博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提升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企业建立实践训练基地,强调学生要有一线现场工作能力,要深入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完成毕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增加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刚刚起步,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N].经济日报,2006-09-19.
[2]汪大喹,刘正祥.对应用型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5).
4.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四
一、总体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2011年9月我校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2月,我校自动化专业、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加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自“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按教育部相关要求,在“教务在线”及试点二级学院网站上公开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并按照卓越计划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培养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不断改进2个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现将一年来我校“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关精神,以创新工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探索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战略、行业企业对工程教育的要求,根据质检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借鉴、吸收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以我校若干优势工科专业为依托,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强化产学结合,拓展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实施工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践,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和研发型工程师。
在实施中,以学校“标准、质量、计量”为特色,以实验实践教学、特别是联合企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专业教育中的课程重组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区别传统设置大量依托课程的课内实验,在现有培养基础上,制定以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独立制定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在低年级重在专业环境的认知实习、基础实验能力和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建设,高年级校内阶段重在针对课程群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工程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建设,企业培养环节重在学生 参与企业的研究和生产实际工作条件建设,并在各环节强化教学效果评估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施。
(三)目标定位
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视野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后备工程师。其中:
自动化专业: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的工程实践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完备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结构、特色鲜明的控制工程应用人才。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通过“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打造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基于事实的决策,过程控制的能力,系统管理的方法,诚信公正的理念和辩证豁达的性格”的合格质量工程师。
(四)实施情况
2012年,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2个本科层次专业。通过笔试、综合素质考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校2012级学生择优选拔组建了2个“卓越试点班”,其中自动化专业“卓越班”26名学生,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卓越班”28名学生。为确保实施效果,各试点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均为“卓越班”配备了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指导,其中产品质量工程专业指定9名专业教师作为试点班指导教师,自动化专业指定5名专业教师作为试点班指导教师。
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各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教学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1.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实验与资产处、研究生部、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工作。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各试点专业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试点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由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企业资深工程师、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授专家组成,负责本学院试 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三、政策措施
(一)经费支持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度按20万元/专业的额度给予专项支持。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各试点专业校企教育合作、企业师资聘请、青年教师下企业进修、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课程和教材建设等。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
(二)学生遴选与管理
卓越班学生遴选工作结合转专业活动一揽子处理,即卓越班和转专业同时报名,具体名额由各专业分别在校园网给出。
在学业管理上,2个卓越班的公开基础课程合班授课,其他课程均单独开设,实行小班授课。
(三)教师管理
选聘了一批精干教师作为“卓越班”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指导。为激励高水平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参与卓越班授课的教师按2.0的系数计算课时业绩。职称评定中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企业导师,符合条件者聘为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师。
自动化专业:经过多次交流沟通,已基本落实在“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中选择2家企业作为 “卓越班”的联合培养企业,并已通过交流沟通确定一年期的企业实习方案。考虑到2013级自动化专业“卓工计划”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积极与省内另外2家知名自动化企业“杭州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华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进一步沟通,商讨“卓工计划”实施细节。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经过多方协商,基本落实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卓越计划”的联合培养企业,依托“卓越计划”进行“西子卓越质量班”的试点。目前双方正在就具体的细节进行协商。另外,还在积极地与省内2家获得国家质量奖的企业——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和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商讨“卓越计划”联合实施的具体细节。
四、培养模式
(一)模式选择
我校卓越计划采用工学交替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其中:
1、校内培养阶段:学生校内学习最多不超过3年,以大学生基本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学习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为主,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同时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以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企业培养阶段:保证学生累计不少于1年的企业学习时间,在企业的培养方案由校企联合制定,重点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及在企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能力。
(二)培养标准与方案
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基础扎实、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视野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后备工程师。
2个试点专业通过开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查、与共建单位的紧密合作等途径,加强对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以国际和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特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注重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其中:
自动化专业
依托长三角地区机电系统制造优势,联合行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建立“3+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借鉴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思想,参照国家专业教育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结合学校计量、质量、标准化背景和“计控管一体化”的自动化专业特色,制定2012级自动化专业“卓工计划”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详见附件1)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
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产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架构,采用“3+1”的培养方式,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与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产品质量工程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卓 越的新世纪产品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详见附件2)
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2012年4月份第一次邀请了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俱乐部等相关大学、协会的质量专家和教授,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讨论;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6月份再次组织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方太厨具、正泰电器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教授,对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方案进行了联合评审。
基于前期的研讨并结合专家的评审意见,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召开了3次由专业教授、分院教学院长、质量工程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对“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
新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① 树立课内外相互衔接的大教学观,有机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含有详细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
②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现有课程设置中增加“公关礼仪”、“艺术美与欣赏”等必修课。
③增强学生的公文和科技写作能力,增加了“公文和科技写作”必修课。④突出质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增加了“认知实习”、“企业质量工程案例讲座”、“质量工程综合实验”、“质量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企业实践”等实践课程。
⑤整合原有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一些课程实施“兼停并转”,使内容更趋合理,效率更高。
(三)课程体系设置与内容改革
学校依据各工程类专业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要求试点专业的课程设置能覆盖该工程类专业规范所包含的知识体,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及学分要求。试点专业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0学分,最高为18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1/3。
自然科学类课程紧密结合工程需要进行改革,在课时分布上加大与工程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内容的比例。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之上,加强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开设工程基础类课程,如工程导论、工程原理、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使学生 尽早建立工程和工程系统的概念,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成、工程系统的设计、生产、运行、维护的一般过程、工程系统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并掌握一般的工程方法。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科学基础课程群、工程基础课程群、检测技术与计量校准群、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课程群、运动控制装置设计课程群、信息管理与优化课程群、工程实践创新课程群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一年企业期,完成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按照企业实习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职业素质,积累工程经验。在企业实习期完成的主要培养环节包括:企业文化和安全教育(1周)、职业工程师教育(1周)、企业生产流程实习(2周)、企业生产岗位轮岗实习(5周)、企业生产岗位定岗实习(12周)、企业工程项目设计实践(15周)、工程师综合能力素质评价(2周)。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3年在校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三方面的知识、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累计1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并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试点专业与相关企业联合制定企业培养方案,并签订培养协议。通过在企业1年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质量管理能力,积累产品质量工程实际工作经验。
在企业完成的主要培养环节:生产实践、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应有比较具体的要求。生产实践可穿插在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中完成。
(四)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
试点专业卓越班于2012年11月份才正式组建,故尚无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方面的成效总结材料。但学校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结合企业实际项目,鼓励积极尝试和推广CDIO、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等归纳式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产品过程中学习工程理论、系统设计和创新实践,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考核评价方面,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 核,采取大作业、项目成果、综述、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口试和答辩等考核方式。根据工程过程进行全程考核,在专业课程中避免一张两小时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报告、讲演等环节,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等课程和教学环节,试行由企业参与出题、现场考试、参与答辩委员会的开放式考核。
五、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经历;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主要为具有企业背景的高工,面向社会、业界和国际聘任高水平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重要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工程背景和工程经历。在4年内,各试点专业要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2个试点专业的师资建设情况如下:
自动化专业
现有32名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46.8%),硕士学位14人(43.7%),学士学位3人(9.5%);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助教1人。2012年来,该专业在引进专业教师更为注重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强调教师队伍专业背景的结构性交叉。针对“卓越班”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采用定期下企业轮训方式,积累教师的工程经验,训练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引进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向学生能力形成的有效转化。近两年来,本专业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加入到教师团队。采取措施积极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同时还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和指导学生。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
该专业采取措施积极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同时还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和指导学生。如专业负责人曾其勇老师出访美国佐治亚州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学习研究其质量保证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情况。邀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乌韦.门泽尔(Uwe Menzel)教授、斯图加特ZEH金属加工有限公司霍斯特.德廷杰(Horst Dettinger)总经理和德国对华交流中心主任赵明明,美国佐治亚洲南方理工州立大学(SPSU)工程技术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技术系主任汤姆.勃(Thomas.Ball)教授和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国际项目部副主任孙丽博士来校与本专业教师交流座谈。2012年来,该专业在引进专业教师成员时注重专业结构的合理性,改善教师的专业背景结构。针对卓越质量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项目的核心作用,着力加强校内师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重点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成员,加强教辅人员的引进,使得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合理,做到专业优势互补。
六、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密切接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个试点专业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实效突出: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现有12个校外实践基地。通过长期调研和多方交流沟通,已基本落实在“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中选择2家企业作为“卓工计划”联合培养企业,并已通过交流沟通确定一年期的企业实习方案。此外,考虑到2013级自动化专业“卓工计划”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积极与省内另外2家知名自动化企业“杭州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华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进一步沟通,商讨“卓工计划”实施细节。此外,自动化专业于2012年10月开始,选拔16名2009级学生,集中《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20周学时,在“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为后续的“卓工计划”企业实习部分进行预演和奠定基础。
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和1年期的企业培养方案已基本确定,具体安排与进度规划,运行机制等方面,将结合后续的“卓工计划”实施,结合学校、企业具体情况另行商定。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
本专业目前已落实临安东方滑动轴承有限公司、浙江新莱德照明有限公司、怡得乐电子(杭州)有限公司、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闻泰集团等9家实习合作企业。今年暑假已经安排非卓越计划 110 名学生进入现场实习。企业培养方案的详细安排、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正与合作企业做进一步商定。
七、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了解、掌握多元文化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到境外学习或实习的机会;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聘请外籍教师教授本科课程和开设讲座。学校要求试点专业逐渐从开设双语课程过渡到至少有1门专业课程采用全英语讲授。2个试点专业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进展如下: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
2010年12月8日,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乌韦.门泽尔(Uwe Menzel)教授、斯图加特ZEH金属加工有限公司霍斯特.德廷杰(Horst Dettinger)总经理和德国对华交流中心主任赵明明应邀来我校进行交流访问。
2010年10月22日,美国佐治亚洲南方理工州立大学(SPSU)工程技术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技术系主任汤姆.勃(Thomas.Ball)教授和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国际项目部副主任孙丽博士来我校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质量工程系讲课并与相关教师交流座谈。
2009年9-11月,产品质量工程专业负责人曾其勇老师出访美国佐治亚州南方理工州立大学(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全面了解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的综合办学条件和资源,学习研究其质量保证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情况,为推动产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国外借鉴经验,推动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与其工程技术与管理学院的深层次合作。
自动化专业
2011年9月机电工程学院承办“世界科学与工程学会”国际会议(WSEAS),向国外专家介绍“计量、控制、管理”特色人才培养。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访学、交流机会向国外高校介绍自动化专业“计控一体、管控结合”的“计控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国外高校的充分肯定。
2012年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法国凡尔赛大学、日本静冈理工大学等高校多次来到机电工程学院访问,探讨合作办学项目,邀请教师访问讲学。
2012年3-6月,机电工程学院邀请德国Kiel大学A.P.Schaffarczyk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Dick Bacon先生等国际专家学者,举办“自动化新技术讲座”、“学术研讨座谈会”了解自动化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继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后,2012年机电工程学院成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教育合作伙伴,Stuart Govan中国区总监等人来我校做学术讲座。自动化学生积极参与IET国际工程师认证、论文写作培训等活动。“IET”刊物重点介绍自动化专业在“计控管”特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2年10月23日-25日,自动化专业的两名教师参加在法国布雷斯特召开的国际高校工程教育(CDIO)秋季会议,了解国际工程教育方法改革和发展趋势,和与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普渡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同僚,共同研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发展新趋势,并向国外高校介绍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10月25日,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皇家注册工程师、资深会士Dick Bacon 先生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作了题为《国际工程师培养与认证指导》的学术讲座,旨在帮助学会会员和我校师生了解国际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准备国际工程师资质认证;帮助学院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学院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012年3月31日,中国计量学院-美国德州仪器2012MSP430教师研讨会在仰仪南楼501隆重举行。研讨会的主要介绍MSP430最新技术、CCS5开发环境在430的应用、MSP430如何实现低功耗的设计以及MSP430的应用案例分析,讲座旨在提高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从事MSP430教学与科研能力。
八、质量保障
我校“卓越计划”校内学习阶段总体纳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校外学习阶段实现校内校外联动保障。加强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信息内容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对毕业生知识及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对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等等,建设完善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企业和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与企业交流沟通,制定出兼顾学校教学特点和企业实践特性的1年期企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3年期的学校培养方案,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实习相衔接。
2、加强卓越班级管理,根据学生思维和行为特点,分组增设指导教师,重新制定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使之能够及时适应“卓工计划”的实施过程的变化,探索出新的班级管理思路。
(二)相关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工科教师评聘指导性政策,改革工科教师的职称晋升办法。
5.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篇五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6.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六
2014年04月28日 16:58:09 来源: 新华网天津频道
新华网天津频道4月28日电 4月26日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迅腾国际IT教育总部)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签约仪式在山东淄博举行。
迅腾科技集团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签约现场。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树宇代表学院进行致辞,对本次学院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迅腾国际it教育))校企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暨共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表示祝贺,并对学院优势进行了介绍。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树宇讲话。
迅腾科技集团董事长兼迅腾国际首席执行官邵荣强讲解了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概况,重点介绍了迅腾国际IT教育事业板块,其中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迅腾科技集团联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并调研1200余家IT企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进行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
此次在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实施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为山东和全国各地高新区的IT行业人才缺口进行填补,为高端IT企业输送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IT工程师。
迅腾国际首席执行官邵荣强讲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傅佃亮介绍了与迅腾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合作概况,内容包括学院负责基础课程讲授及教学资源共享,迅腾科技集团负责专业核心课程讲授和企业真实项目训练等工作,学院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推行,并将以此为契机推进校企合作与特色办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傅佃亮讲话。
签约仪式上,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荣强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树宇(主持工作)签署了校企合作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暨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合作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山东正式动。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将设立在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一号教学楼,迅腾科技集团将投入100万进行环境改造和教学设备投入,从而提升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教学质量。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杜树宇与迅腾国际首席执行官邵荣强签约。
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校企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暨共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聘请迅腾科技集团李树真任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主任,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的实施。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向迅腾集团李树真颁发聘书。
7.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七
2014-5-15 16:42:27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八年中,为IT企业提供了10000多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端IT人才,这归功于迅腾国际IT教育的“标准化”严格管理,和成功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摸索,迅腾国际总结出一套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并针对以下五个层面不断进行更新,来确保最优质的教学质量,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一、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项目+过程+需求+能力”的企业化教学模式。企业的开发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划分若干个阶段。
二、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废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咨询、计划、决策、施检、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行动掌握信息化工程师的技能学习软件技术知识,构建自己的项目经验和信息化工程师知识体系。
三、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项目开发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法,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迅腾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生产要求及用人标准,建立行动导向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实现准信息化工程师培养目标。
8.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 篇八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厚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历经三年研修活动,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确保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 研修目标
总体目标:经历三年研修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精品团队。
具体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理解各种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独立组织、主持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示范能力。
4.通过结对子,带团队,逐步提高团队建设意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
三、 研修对象及选拔要求
参与该项目的研修人员为铁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优秀教师,占其学科总人数的10%。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①学历:本科以上
②教龄:五年以上
③获得过区级(含区级)以上优秀课荣誉,文笔能力较好(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④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为三个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每个系列课程都延续三年,以模块形式设计实施,各模块之间呈现螺旋递进,总计256学时。(各学科具体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五、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对每一模块的培训过程和研修成果进行考核,考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凡是不合格者,取消后续研修活动资格。
过程要求:
1.确保每次集中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2.每个人至少完成1项研究课题,经历完整科研过程。
3.每人每年在校内上示范课不少于4学时。
4.每人每年在本区上示范课不少于2学时。
5.指导2名本校青年教师。
成果要求:
1.论文: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至少2篇。
2.报告:(1)课题研究材料及结题报告(2)不少于15000字以上的结业报告。
3.案例:撰写课堂教学案例4个。
4.视频:录制1-2节课堂教学视频,展示三年来的研修成果。
5.笔记:上交指导2名学科教师听评课笔记。
(二)考核及管理办法
建立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组成的三级考核管理机制。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培训者与铁东区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负责对卓越教师培训内容和相关成果进行评价,占50% 。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建立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考核,占40%。(其中日常学科培训活动的考核占20%;集中培训的考核占10%;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材料的整理考核占10%。)
3.教师所在学校根据教师在校情况进行评价占10%。
六、保障措施
(一)责任分工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项目形式分学科进行管理。
1.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研修课程设计、安排实施与评价。
(1)根据铁东区教师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研修课程。
(2)根据研修课程选派有影响力的专家与学科教师建立导师制。
(3)每个学科的导师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现状,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准确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模块教学大纲;根据模块的基本设计意图,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创设促进教师成长的研修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每个学科的导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指导与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实践层面的过程跟踪指导,至少一次书面的评改与反馈,如教学设计、论文、专题性反思、课题研究报告等。
2.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每个模块结束后,由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三级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组织学员对所培训内容进行反馈,以便对后续培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奖励办法
(1)在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项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下参加“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教师优先。
(2)“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选派考核优秀的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深造研修。
(3)“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结束之后,评选出3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学科带头人”, 按区级骨干教师赋分;10%优秀教师命名为“区首席教师”,按区级综合荣誉赋分;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入围“十三五”市骨干教师的评选。
(4)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期间,推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优秀课,原则上从卓越教师中选拔。
(三)组织管理
项目总负责人:李铁君(沈阳师范大学 副校长) 金 宝
项目总执行人:景 敏(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院长)
佟文茹 刘亚男
9.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九
陈洪波,罗梅兰,陈真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分析了对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讨论了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卓越计划”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位和特色,探索了工程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1],这给当前具有工学背景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作为培养具备解决医学仪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随着社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势在必行。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主要是医院、医疗器械公司和一些科研机构,他们大多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医疗仪器维护、销售、操作、设计或者计算机医学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9%。贸易顺差为61.40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40.9亿美元相比,增长50.13%[2]。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受益新医改方案出台,新医改明确指出,国家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可以预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将催生国内医疗器械低端市场变革,按照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关原则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卫生系统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将是基本医疗设备。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上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器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10~15年将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医院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缺口也相当大。在我国1.6万多所县级以上医院中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约10万余人,其中县级医院约4.5万余人,省市级以上大医院5.5万余人。县级以下五万多所医院基本上没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从人员数量配置上来看,发达国家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配置工程技术人员5人,500~800张床位以上医院要配置10-20人[3]。国内医院要达到这个配置水平,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约有140所国内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但大多数都是近十年才开设的,招生人数少,已经毕业的学生更少。同时,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外也相当重视而且发展比国内要早很多,水平也比国内要高,加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经济待遇等比较好的原因,使得国内本已缺乏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在不断外流,特别是近几年来毕业的有较高专业基础的人才,更是难以留住。
二、“卓越计划”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卓越计划”的提出旨在培养工程界的领军人物,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医疗器械仪器产业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具有如下方面的能力[4,5]:
1、具有扎实的理、工、医等多学科的医学仪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2、深入理解并掌握医学仪器工程分析和设计原理,理解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3、具备实现医学仪器工程相关设计的智慧、能力及奉献精神;
4、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知识。
三、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4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所有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都只是偏重于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学科方向,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科方向。由此,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方案非常多,相互之间的区别还比较大,但它们大多都存在着一些问题[6, 7]。
1、在课程的设置上,内容比较散,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学科,课程设置除了一些公共课程外,其专业课涉及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仅仅是将这些课程简单地拼凑起来,并没有很好地将它们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色的专门课程。
2、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得课程体系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大多数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任务是由电子、计算机、生物、物理、医学等领域专家来承担,他们往往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高的造诣,但要结合其它领域的知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阻碍了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实施,也使人感觉课程体系比较松散。
3、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产业的了解较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相关产业更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大部分高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很难到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已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部分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业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不愿意接受本科生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训。
四、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定位于医学仪器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并已经被确认为广西重点学科。依托于“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医药制造”等广西十四个千亿元产业以及广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科结构体系。这些改革举措有效解决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工程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1、凝练专业方向,领航专业发展
凝练专业方向,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还要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只有不断加强与医疗器械相关生产企业的联系,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专业需求情况,才能使专业方向紧跟需求,专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科学研究,带动本科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融合特性非常明显的学科,这种特性在科学研究尤为突出。鼓励教师参与医学仪器相关的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科研项目。特别鼓励教师承担相关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这在教学方面至少有三个好处,1)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工程实践活动提供实际条件,同时也使相关工程研究可以到生产实际当中;2)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融合理、工、医三个学科的知识点,掌握医学仪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3)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企业委托的开发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训练活动,同时,让学生能够亲历生产现场,有助于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
3、完善课程体系,适应“卓越计划”
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可采用多任务与相互联系的教学规律,鼓励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广度也有深度。课程的设置必须既重视基础知识,又突出专业特色;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主要应包括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体系、医学知识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选修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要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相关生产专家的意见,了解企业生产中的人才需求进行设置,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
4、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合作,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高校与相关生产企业的良好关系对于工学本科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邀请企业参与院系对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时修正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还可以聘请企业有较高水平和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
员,参与并指导教学活动、实习、毕业设计课题、参与毕业答辩,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5、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全面发展,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交流能力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了主干课程同时,尽可能多开设前沿选修课,尤其是反映其专业特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将工程建立在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环境、法律、道德等为一体的大系统中,把人才培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需求非常旺盛的学科专业之一。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具备解决医学仪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在工程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参考文献: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G],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2] 2011年-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指导报告,博思数据研究中心,2010.11
[3] 袁力, 冯圣平, 刘林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现状分析与专业教育[J].医疗卫生装备, 2005.26(10): 66-68
[4] 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1-96.[5]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31(1): 51-60.[6] 万遂人.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和专业规范研制.200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大会报告,2009.10.24
[7] 王能河, 邹卫东, 李义兵.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21(5): 627-629.项目资助: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4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JGZ201005)作者简介:陈洪波(1972-),男,湖南茶陵人,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
10.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十
关于迎国检活动工作计划暨进展情况的报告
遵照《邯郸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管理处文件》邯郸交养[2011]11、12、13号文的通知精神,我站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吃透精神,成立了“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结合列养路段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2011年邯郸市干线公路日常养护
工作考核标准》,逐项逐条对照标准要求,分解责任到具体岗位人头。
2、围绕一个中心(唱响“崇敛、包容、敬业、为民”主
旋律,全力以赴迎国检),抓好两项管理(工程管理、养护规范化管理),突出三个特色(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公路绿化、公路文化),做好四项工作(考核工作、政风行风建设、民生工程、劳动竞赛)。大力弘扬“干事、干成事”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干事的意识、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能力,确保将各项“纸上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
3、抓好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迎国检”为契机,积极推进实施公路养护建设,注重预防性养护,全力营造 1
“畅通、安全、舒适、绿色”的公路通行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公路养护事业。
4、尽快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摸底调查
等准备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制定计划,周密安排,成立机构。
5、根据市处精神,确定邯大线为“精品线路”,3月1日
至3月31日完成邯大线绿化新、补植改造,同时3月1日至4月15日重点完成过村路段排水设施改造,并完成胜营养护中心改造。
6、对于309国道,3月1日至3月20日完成绿化补植任
务,4月1日至4月30日完成边沟、急流槽、连接线、挡墙等恢复任务。
7、3月1日至3月31日,督促定魏线改建工程施工单位
完成剩余工程。4月1日至4月30日完成定魏线边沟、边坡巩固整修、排水沟、挡墙设置以及规范平交道口等工作。
8、从即日起至4月30日,加强内业资料制作、整理、归
档工作。
当前,我站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具体岗位人员已充分了解各自任务和目标,现已开展广泛宣传,并进入实地调查和丈量中,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为下一步具体实际工作实施做好充分准备。2011年2月15日2
广平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
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志刚
成员:
杨辉秦文亮李军文贾岩领未付生赵海林 2011年2月15日
11.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篇十一
——桥梁工程方向
姓 名: XXXX 学 号: XXXXX0 班 级: 土木XXXX
单 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时 间:201X年X月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01
第二部分 专论------02(1)桥梁参观实习总结----02 卢沟桥-------------0
2小清河桥(肋石拱桥)--0
3京石高速铁路(G4)高架桥-----------------------------03
铁路桁架桥----------0
4公路桥----------------------------—--------------0
5地铁13号线用桥------05
慈献寺桥------------06
(2)桥梁基本知识--------07
第三部分 结束语---09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一部分 前言
实习时间
2013年5月25日
实习目的
实习是大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加强专业知识认识和完善拓展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凸现了实习的必要性。鉴于此,我们于2013年5月25日进行关于桥梁工程方向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
本次桥梁工程的参观实习的目的是实际观察各种桥梁,初步认识并了解桥的结构,通过自己实地的观察和记录,了解有关桥梁的知识。 实习地点
卢沟桥及其周边桥梁
地铁13号线大钟寺至西直门段桥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二部分 专论
实习内容
2013年5月25日,我随第一小组的全体同学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方向的认知实习,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我们的实地参观后,对桥梁工程有了概念和感官上的大体认识。本实习报告将结合老师的讲解及资料查阅总结本次实习中参观的大桥的结构特点,并对桥梁的定义及性质、组成做综述。
桥梁参观实习总结
卢沟桥
我们参观的第一座桥是卢沟桥。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两旁有281根汉白玉栏杆,每根柱头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态各异的石狮。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 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卢沟桥为石拱桥,采用由11个半圆形石拱相连的结构,每个石拱长度不一,图1
卢沟桥的狮子 这样的结构精巧,坚固耐用,还可以增加泄洪量。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石拱桥的优点在于:取材能够充分地就地取材;耐久性好,而且养护费用少;构造比较简单,施工工艺易为群众掌握;外型美观。但自重较大引起的水平推力也大,增加了下部结构的工程数量,对地基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石拱桥的跨度会相对较小。桥墩面向上游的一面呈楔形,据老师介绍,这种结构的设计可有效减小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另外,在冰融化的时候,冰块顺流而下,会冲击到桥墩上,对桥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楔形桥墩能够破冰,使大块的冰变成碎冰,加速了冰的融化。这样能够使河流对桥图2
卢沟桥的石拱与楔形的桥墩 的冲击伤害降至最低,保证了桥的稳固。此外,楔形的桥墩可对水流进行分流作用,避免来往的船只与桥墩相撞。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小清河桥)肋石拱桥
从卢沟桥向西行到达小清河桥,小清河桥于建国后建造,分两期工程,现已弃用。由桥底向上看,位于桥体左边的第一期工程,纵向的大拱之间有一个横向的小拱,可以有效地加强桥的稳固性,还能够增强桥的承压能力。桥体
图3
小清河桥
右边的第二期工程由一个拱部由四个纵向的拱与连接该拱的横梁组成,加强了拱部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了拱部的自重,加大了桥梁的承载能力。此外在桥的联拱之间,多根立柱连接拱、桥墩和桥面,将桥面的压图4
桥体的底面视图 力均匀分散到桥墩和拱上,加固拱部结构,减轻了桥的自重。
该桥由于混凝土板的破坏、钢筋的锈蚀而失去了主要的承载能力。因此目前已废弃不用,只允许行人通过。
图5
桥体的破坏情况
京石高速铁路(G4)高架桥
在小清河桥南侧,我们远观了高速铁路高架桥。
这座高架桥主要由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组成,均为单箱单室箱型梁。
由于高速铁路的运营密度及对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均高于普通线路,因此高速列车对桥梁结构的动力作用也就更大。在这个前提下,高速铁路桥梁在设计、施工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以中小跨度为主。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桥梁、隧道等土建工程的刚度要求严格,因此,高速铁
图6 京石高速铁路(G4)高架桥 路桥梁跨度以中小跨度为主。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刚度较大,整体性好。高速铁路桥梁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刚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以防止桥梁出现较大挠度和振幅。同时,必须限制桥梁的预应力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以保证轨道的高平顺行。
纵向刚度大。高速铁路要求依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而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的受力状态不同于路基,结构的温度变化、列车制动、桥梁挠曲会使桥梁在纵向产生一定位移,引起桥上钢轨产生附加应力。过大的附加应力会造成桥上无缝线路失稳,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墩台基础要有足够的纵向刚度,以尽量减少钢轨附加应力和梁轨间的相对位移。
铁路桁架桥
从小清河桥向北即可看到第四观测点,一座现代铁路桥。该桥属于下沉式桁架桥。整个桥面最上方是铁轨,下为枕木,枕木下方为六条纵向工字梁,最外侧两根为主桁,是主要受力部件,中间的四根是支撑轨枕。纵向工字梁下方是横向工字梁和交叉工字梁,用于加固连接纵向工字梁,使其成为一
个整体,增加其稳固性。
通过
老师的讲解我们得知,主梁与副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铆钉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图7
铁路桁架桥
图8 桁架的主梁与副梁的连接方式
此外,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两个相邻的桥墩上的制作形式的不同,左侧图片中的只作为滑动支座,右侧图中的制作图9 桁架桥的支座形式 类型为固定支座。这种制作分布的形式可以避免主梁由于受压或温度的影响发生变形时,桥体不会因为结构固定而发生破坏。
桁架桥指的是以桁架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桁架桥的组成:
主桥架、上下水平纵向联结系、桥门架和中间横撑架、及桥面系。在桁架中,弦杆是组成桁架外围的杆件,包括上弦杆和下弦杆,连接上、下弦杆的杆件叫腹杆,按腹杆方向之不同又区分为斜杆和竖杆。弦杆与腹杆所在的平面就叫主桁平面。大跨度桥架的桥高沿跨径方向变化,形成曲弦桁架;中、小跨度采用不变的桁高,即所谓平弦桁架或直弦桁架。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可以形成梁式、拱式桥,也可以作为缆索支撑体系桥梁中的主梁(或加劲梁)。桁架桥梁绝大多数采用钢材修建,亦有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修建的例子。桁架桥为空腹结构,因而对双层桥面有很好的适应性,以上列举的几座桥均布置为双层桥面。
公路桥
从小清河桥向南行约400米即到了一处公路桥,该公路桥主要使用由T型梁和横隔板组成的简支梁。
横隔板是为保持截面形状、增强横向刚度而在梁之间设置的构件。它对桥梁上分布的活荷载起作用。横隔板在起着维持桥梁的横向稳定、保证各根主梁相互间连成整体、调整各梁的不均匀荷载等作用, 提高了这类梁体的抗扭刚度。同时, 横隔板还可使主梁在水平方向连成整体, 以承受横向的水平荷载。
横隔板是使桥梁成为空间整图10
公路桥 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它的刚度愈大, 桥梁的整体性愈好, 在荷载作用
下各主梁就能更好地共同工作。同时, 横隔板也需有足够的强度传递荷载。在支承处的横隔板还担负着承受和分布较大支承反力的作用。T型梁为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由于其相当于是将矩形梁中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与原有矩形抗弯强度完全相同外,却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能够减轻构件的自重,提高了跨越能力。
T型梁组成的简支梁是由墩柱和盖梁支撑着。墩柱上方的盖梁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图11
公路桥的T行梁
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
地铁13号线用桥
地铁13号线位于北京市内,桥下设有公路,来往车辆众多,故在公路附近采用跨度较大的梁。而且为了避免遮挡视线,桥墩采用的是板式结构。由于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在减少材料、减轻自重而又能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梁的下部做成了抛物线的形状,这样便满足了上述要求,同时还提高了桥的限高。13号线轻轨用桥采用了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是连续梁的一种。所谓连续梁,是指一个梁拥有三个或更多的支撑。查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阅资料得知,连续梁在恒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因而梁高可以减小,节省材料,且刚度大,整体性好,超载能力大,安全度大,桥面伸缩缝少。
该桥还采用了简支
图12
13号线用桥 梁结构。简支梁就是梁的两端搭在两个支撑物上,两端铰接,现实看是只有两端支撑在柱子上的梁,主要承受弯矩的单跨结构。一般为静定结构,受力简单,跨中只有正弯矩,体系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都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
桥的支座出采用了盆式结构支座,即周围为钢材料围成的盆状,内部填充橡胶材料。橡胶材料有很好的弹性,而盆式结构将橡胶材料限制在盆内,这样就加强了橡胶材料图13
桥的支座 的强度。由于梁会随季节变化而产生型变量,如果采用固定的支座结构,便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力,这对于梁和支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采用这种盆式结构,便能够很好的利用橡胶的弹性来应对梁的变形,从而提高了桥的安全性。
我们还发现了桥体所采用的排水系统。
慈献寺桥
图
图14
桥的排水系统
下午两点,我们回到交大,参观我们此次桥梁方向的最后一个观测点:慈献寺桥。
慈献寺桥位于交大南门外,动物园路与高圆
柱粱桥斜街交汇处,是一座分离式立交桥。慈献混寺桥是为了缓解西直门路段交通压力而建,因凝此在建设之初便考虑到较大的车流量,采用了土双向四车道的设计。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慈献桥寺桥是两座并行的桥拼合在一起的,当桥体拼
墩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合好之后再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在一起。每个桥的桥墩都采用了圆柱或方形的桥墩,以增强期稳定性。
近观桥墩,能够发现方形桥墩与桥体之间有一层橡胶层,桥墩的上方有四个支座,支座通过限位装置与桥墩连接在一起。通过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该处桥墩的受力仍主要是通过中间的主要部位,橡胶层的作用与盆式结构中的橡胶层作用相同,也是为了应对形变量而设计。周围图16
慈献寺桥桥体 的四个限位装置作用是防止桥体发生横向位移,设计时应考虑到强度条件。
沿着慈献寺桥发现桥墩桥墩变粗,两个相邻桥墩横向支起了一段梁,可以看到该梁与桥墩之间是直接固结浇灌固结在一起,提高了强度。
桥梁基本知识
梁桥组成
一般梁式桥由梁部结构(桥跨结构)、下部结构(桥墩、桥台、桥台锥体)和基础组成;拱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承重拱;悬索桥和斜拉桥属于组合体系桥,桥塔和钢索(对悬索桥是主缆,对斜拉桥是斜拉索)是桥梁的重要承重结构。 主要技术指标
桥全长:桥梁是指桥台挡碴前墙之间的长度;拱桥是指拱上侧墙与桥台侧墙的两伸缩缝外墙之间的长度;刚架桥是指刚架顺跨度方向外侧间的长度。
梁跨度:一孔梁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是梁桥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孔数:桥墩之间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桥跨称为一孔,设一座桥的墩台总数为n,则一座桥的孔数为n-1。
墩高:桥墩基顶至支座铰中心的垂直距离,是影响桥墩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
桥梁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的结构类型:(梁、拱、刚架、斜拉、悬索)
梁的截面形式及主要尺寸:(板式、T形、箱形、工字形等)
主要受力钢筋的类型及布置形式:主要受力钢筋有主筋、斜筋、箍筋等;钢筋种类有圆钢筋、变形钢筋、钢丝、钢铰线等。布置形式分直线、曲线和折线等。
桥梁下部结构
桥墩类型:按墩身截面形式:矩形墩、圆形墩、圆端形墩、空心截面墩;按墩身结构形式:单柱式、双柱式、排架式。
桥台类型:根据结构形式分为:U形桥台、T形桥台、耳墙式桥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台、埋式桥台。
墩台材料:石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
墩台顶帽:墩台顶部支撑桥跨结构的部分。因承受和传递桥跨结构传来的强大作用,须用不低于200号的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小于40cm,一般配有钢筋,并设置配筋的支撑垫石承托支座。顶帽上设有排水坡以免积水,周围还设有突出墩身10~20cm的飞檐,使雨水不直接流泻于墩身表面,也较美观。
墩台托盘:墩台顶帽与墩台身之间的盘状过渡段。因顶帽横向尺寸一般决定于架梁和养护的要求而大于受力需要,为缩小墩身横向尺寸,以节省工程数量,且能合理传递荷载,故在顶帽和墩身间插入托盘过渡。
桥梁基础类型
明挖基础:又称扩大基础或直接基础,适用于地基土承载力较高的场合。
桩基础: 桩基础靠桩身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力及桩头的承压力平衡竖向荷载,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基础类型。根据桩的成形和施工方法,桩基础分为打入桩和灌注桩。
打入桩:预制桩身,用打桩机强行打入地下;
灌注桩:在地基土中挖孔或钻孔后,现场灌注桩身,分别称为挖孔桩、钻孔桩。
沉井基础:将上下开口、下端有刃脚的预制井筒立于基础位置,用抓斗或吸泥机清除井内土砂,使井筒不断下沉。随井筒下沉,上面不断接长井筒。下沉至设计标高后用混凝土封底,在井中填充砂石或贫混凝土,顶部加井盖形成沉井基础。
桥梁支座
根据使用材料分类:普通钢支座和橡胶支座,每种支座又分多种类型;
根据支撑图式分类:固定支座(允许转动),活动支座(允许转动和纵向位移)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三部分 结束语
实习感想
这一次的实习让我对桥梁工程方向的基本工作与任务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对于桥梁的基本结构和构造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增长了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培养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了土木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学科,它覆盖的领域涉及到了我们的生活各个角落,而土木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安居乐业的保证。
实习过程中,老师详细的讲解更让我受益匪浅。参观卢沟桥的的过程中,能强烈的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与周围各种现代化的建筑相对比,我们又能感受到现在科技的发展对桥梁发展的推动。我们作为未来从事桥梁的结构设计人员,应该要感受到这种时代的气息,在时代的大潮中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参观过程中,我意识到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是一项多么严谨的工作,因为计算的失误,桥梁可能倒塌;因为施工的问题,桥梁可能在为达到使用年限就被弃用,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作为土建人,我们必须拥有更高的责任感和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
感谢
首先感谢老师们。
感谢老师这一段时间的辛苦付出以及每次实习尽心尽力的组织及讲解。其次感谢同学们。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推荐阅读: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报告06-29
北京交通大学实习报告11-25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习协议08-28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报告11-11
北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生--面试问题总结11-20
交通路政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08-19
北京交通大学报销06-17
北京交通大学校歌07-16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