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大学生村官

2024-12-14

走访大学生村官(精选8篇)

1.走访大学生村官 篇一

大学生村官走访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充实了村两委班子队伍,提高了为群众办事的效率,给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注入了新鲜活力。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镇通过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和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现任大学生村官作了相关调研,现就此调研结果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市、区的安排,自以来,我镇陆续接收了1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年龄主要集中在24-28岁之间,其中男4人,女8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1人,中共党员1人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其余11人担任村主任助理。截止日前,经本人申请,离任10人,留任2人。离任的10名村官中,因村社管辖权变动而被转到其他乡镇任职2人,其余8人均通过考录公务员走上了新的岗位。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现状

1.思想积极主动

虽然刚任职时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情况不够了解,但是他们思想上积极上进,工作上踏实主动,逐步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07、08和的大学生村官经过两年以上的基层锻炼和磨合,逐步适应了环境,成功地完成了由大学生到基层村干部的角色转换。

2.工作踏实熟练

总体上大学生村官工作态度端正、踏实肯干,绝大多数对村情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对农村政策、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也比较清晰,能够很好完成本职工作,发挥了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当好了信息宣传员、政策讲解员、农村办事员。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智慧,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干出了不错的成绩,受到镇村两级的一致好评。

3.学习认真持续

按照市、区相关文件要求,我镇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均接受了1次以上的市级或区级培训。培训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等多个方面。我镇大学生村官均认真、持续地接受了培训,做好了个人笔记,汇报了个人感受,都表示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增加了个人知识储备、提升了自我内涵和修养。

4.生活方便满意

我镇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工作、食宿等基本条件,帮助解决了其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等问题,并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干好工作。调研结果显示,我镇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为100%。

5.待遇完善全面

我镇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时为大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并为他们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伤险、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并参照在编人员水平发放补贴。按照省、市、区的要求,从7月开始,我镇每月为大学生村官增发补助资金800元,月补助增长率达73%,解决了大学生村官长期以来补助较低的拮据现状,为他们扎根基层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总体上我镇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与在编人员的差距较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满意。

6.出路宽广多元

服务期满后何去何从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村官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主要有六条出路:续聘、参加公务员招考、自主创业、继续学习深造、参加社会招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当前我镇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选择了前两条出路,一是续聘率达100%,二是截至目前经考试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比重达67%。此外,我镇有1名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进行了研究生学习深造,并成功获得了硕士学位。在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方面,我镇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镇上致富能手和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

三、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培训课程设臵的理论内容居多,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农村建设亟需的专业知识和方式方法,而且培训形式单一,基本都在室内完成,缺乏到实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此外,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扶作用,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工作无法推动的现象。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我镇制定并严格落实了考核制度,这对激励和督促大学生村官认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管理尚不健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比较散漫,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不够,以及在工作上相互推诿、拈轻怕重的现象无法得到及时遏制,破坏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影响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形象。

3.出路渠道需要拓展

调研过程中发现,受各种因素影响,自主创业、参加社会招聘和村两委选举这三条出路并未受到大学生村官的青睐。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村官缺乏自主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专业技能背景,二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将村官一职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三是大多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工作,缺乏时间、精力和阅历,导致无法参加村两委会选举或无法在选举中胜出。

四、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健全教育学习机制

一是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用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播、实地考察、远程教育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二是建立结对帮带制度,基层党员干部要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传授,让他们积极参与解决农民的利益纠纷、邻里矛盾和重点工作的处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融入群众,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全面适应农村工作。

2.完善管理考核体系

一是管理上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镇村两级监督,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二是考核要按照注重实绩、量化标准、强化激励的原则,建立自评、村民参评、所在乡镇和村社联评机制,科学细化考核指标,定时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能力和操作到位能力的实务考核,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考核过程要公正公开,考核结果要公示透明,并按照相关规定逗硬奖惩。

3.加强出路渠道建设

一是针对有专业技能知识、有创业背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结合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参照本地特色和实际,通过与当地致富能手和成功创业项目结对,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宽松的自主创业环境。二是要加大宣传优秀企业的社会招聘信息和待遇信息,向优秀企业推荐表现良好而又有意愿到该单位就业的大学生村官。三是成立大学生村官竞选村两委示范点,对强烈表现出扎根农村意愿和决心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和协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村级换届工作中去,助推大学生村官竞选村两委,为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服务三农打造新典范、树立新榜样,带动大学生村官全员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去。

大学生村官走访调研报告范文

20xx年8月,我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进村一年多来,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玳堤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调研报告,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玳堤村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玳堤村,位于龙涓乡东北部偏北,东与安美村毗邻,西与福都、福黎村接壤,南与山后村相临,北与钱塘村和芦田镇招坑村交界,距乡政府6公里。海拔600-800米之间,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温度17.6℃,无霜期290天。村内多数为李姓,至底,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965户,总人口3610人,其中党员62人。据统计我村有水稻田300亩,农地600亩,林地5000万亩,茶园3000亩;果园530亩,品种为柿、梨、桃、李、香蕉。村民以种植茶叶为主,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人均纯收入8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土地管理,年创50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年总收入1800余万元,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我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我村辖区内建有茶叶城一座,占地面积达150亩,一座藤艺加工厂位于茶叶城边,还有一座茶叶加工厂和一处养猪场。这些本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动本村劳动力100多人从业。

2、历史与自然状况

明清为龙涓里玳堤乡。民国属龙涓乡玳堤保。解放后,先属龙涓乡,后为玳堤乡,1958年2月仍属龙涓乡玳堤小乡玳堤高级社,1985年11月属龙涓人民公社福都大队,1961年8月析出为玳堤大队,延至1984年7月为龙涓乡玳堤村。

1939年创办学校,1950年为玳堤小学,1988年建校舍1座600平方米。,翻建小学教室12间,宿舍16间,20扩建学校,完善设备,学校总建筑面积1992平方米。建村委会一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69年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70千瓦。年,拓宽硬化344县道玳堤境内公路长2.4公里,水泥路面宽14米。

3、基层组织建设

玳堤村共有党员62人,村两委成员12人,在村书记李文发、村主任李锦镇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村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至今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广播室等保证了村民全身心的投入经济建设工作中。今年来我村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工作,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经过努力我村成为我乡党风廉政建设的试点村,加快了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4.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玳堤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做好茶叶生产工作,努力实现茶叶富民目标。通过积极引导茶农转变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并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村两委干部定期走访茶企、茶农,探讨产业发展之路。在通过开展茶农茶叶种植、初制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全村广大茶农经营茶园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产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村两位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60万元,新修硬化村级公路2公里,拓宽修建村级道路土路面4公里;为了解决群众遇到强降雨天,茶园、屋舍会被溪水淹没的问题,年,我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在筹资筹劳和上级资金补助下,年底前我村顺利完成了山坪至深内长5公里的河道清理并拓宽为3米;以来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内容,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我村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通过村两委的努力,我村厕改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我村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经常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结合创建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今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二、玳堤村发展状况和分析

1、经济发展概况及分析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我村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茶叶经济发展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茶叶种植作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大多数茶叶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发展规模茶叶经济的颈瓶。专业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如今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真正潜力所在。而我村目前的农业格局则仅仅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与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居更大的跨越发展。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土地管理费用。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

(3)、部分村、组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工作复杂、报酬低,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不高。

(4)、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成员年龄结构老龄化,青年人外地务工,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5)、通往各组的道路泥泞,急需修建通往村民家门口的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泥泞的小路限制了本村与外界的沟通,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6)、居民思想观念落后,精神生活单调乏味。村中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消极落后思想观念得到滋生繁衍。突出表现就是重男轻女等现象丛生,超生欲望强烈,导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局面。

2、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1)、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

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服务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服务业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针对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干部学习。采取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依法施政的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是适当改善村、组干部待遇。采取灵活的方式,如根据各个村干部负责的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个人工作业绩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拓宽信息渠道,壮大村级经济

首先,要加强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面对时时处处产生的大量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管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善于和农村的致富能人保持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把获取致富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再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扩大信息的来源。

(5)、组织学习

鉴于现阶段农民文化偏低的实际,为了让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培训工作中,注重改进培训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6)、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镇区工业园区集体厂房的出租不断扩大集体经济收入。

(7)、尽量多的组织村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使村民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普法教育活动力度。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村居。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就应该创新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进各种优秀人才资源,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玳堤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学生村官走访调研报告

一、村情概况:

1、地理位置

xxxx村位于沁水县城西25公里的历山脚下,沁东线旁,距中村镇7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与晋南翼城相接壤,该村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矿藏丰富,人杰地灵。村落座北朝南,雄踞土垣之上,建筑古朴典雅,奇特美观,登高俯看,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金鸡。她北枕神仙岭,南城登药王殿,东西两河环绕,四面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山青水秀,真可谓一座独具特色的秀丽村庄。相传舜的玄孙姚奕,定居在历山的都垛村,其后裔一支入住xxxx繁衍存世,村名叫姚家寨。后来,姚员外家养了一只恶犬,经常伤人,路人进村必先xxxx敲钟,家员出来拦狗,从此改名xxxx村。

2、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村民263户,870多口人,2130亩耕地,5645亩林地。自第九届村委换届以来,成立xxxx北岭联合党支部。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共有8名,党员45名。下辖三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23人,属纯农业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

3、新农村建设情况

20xx年通过全民总动员大搞环境卫生清洁工程,投工2600多个、2400多车次,清运垃圾10000多方。新建了12个公厕和22个垃圾池。治理了卫生死角,建立了长效机制,营造了干净、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投资30余万元修建东河大坝450米,不仅彻底改善了原先垃圾滩的面貌,而且为防汛工作打下了基础,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条件。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23万元,新打机井一眼,新建300立方蓄水池一个,更换供水管道。完成了本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村内人畜吃水的问题。投资20万元,将清洁能源煤层气收入xxxx,目前全村80%的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煤层气。先后投资190余万元,硬化了村内的大街小巷35000余平方米。并在村内主要街道铺设下水管道4000多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资18万元购置了配套的健身器材,不仅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方便,还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投资20万元在村东公路边实行新村试点工程。安装12组太阳能路灯,为亮化工程奠定基础。投资120余万元兴建xxxx村休闲文化广场,目前已全部完成投入使用。投资12万余元在全村主要街巷安装了监控设备,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表彰。

20xx年,全村粮食总产440.1吨,平均亩产215.2公斤。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8444元。有村办医疗诊所1所,合作医疗参加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行参保率达先进水平。六年制小学1所,在校学生100余人。户户通工程全部完工。我村作为沁水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多次荣获县委政府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村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尽管xxxx村地处交通便利的沁东线,可是本村的经济水平与本镇其他乡村比较,经济条件并不太好,村民普遍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各项惠农政策、资金都能得到有效落实。但农业种植依然是传统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作物品种单一,经济作物少,相对收入也就少。村中虽然有部分养殖户,这几年也取得不少经济效益,但没有形成规模,大的养殖户也就存栏百余头,没有专门的技术指导,仅凭多年的养殖经验,缺少市场经济眼光,大多都是凭借感觉。所以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旦有病情活市场波动,村民往往损失较大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我村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养殖经济发展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养殖作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大多数百姓还是单纯的依靠种植业,缺乏有效的增收渠道。专业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如今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真正潜力所在。而我村目前的农业格局则仅仅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与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居更大的跨越发展。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拨款和一个石料厂。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过去五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靠借贷完成的,目前仍有200多万外债没有解决。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以来,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

(3)、部分村、组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工作复杂、报酬低,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不高。

(4)、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成员年龄结构老龄化,青年人外地务工,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5)、村民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精神生活单调乏味。突出表现就是村民无事以打麻将打发时间。在农民增收工作中,虽经村委多次会议商讨,组织村民参观学习,但是真正的付诸行动时大部分村民对增收计划都是不愿意冒风险,存在观望保本的态度。在七月份的洪涝灾害中,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己不积极主动的去防灾减灾,在等政府的救济和拨款。

三、解决办法及发展建议:

1、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发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

建议: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我村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土地条件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苗木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议: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针对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加强干部学习。采取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依法施政的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2)适当改善村、组干部待遇。采取灵活的方式,如根据各个村干部负责的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个人工作业绩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生产要发展,集体经济要壮大。首先,要加强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面对时时处处产生的大量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管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善于和农村的致富能人保持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把获取致富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再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扩大信息的来源。

5、鉴于我村农民文化偏低的实际,为了让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工作中,注重改进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6、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以此来带动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和思想的开放性,要弘扬表现优异的正能量,抵制消极落后的负能量,利用三八、五四、七一、正月十五等活动组建村极广场舞健身队,八音会,从文化入手,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从而首先实现思想上的增收,进一步带动收入上的增收。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

在今后,我将继续在村两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xxxx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走访大学生村官 篇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行, 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 向乡村组织植入新的人力资本。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 截止2008年年底, 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 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1个县 (市、旗) 的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其中, 有247个县 (区、市) 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西部13个省 (区、市) 大学生“村官”的平均拥有量最高, 每100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拥有30名大学生“村官”。[5]然而, 作为一股注入农村土壤的新生力量, 这些80后、90后是否适应了新的环境, 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有什么困惑或需求?地方政府通过对这群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是否达到了激励他们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培训效果怎么样?这些问题的回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需要做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

2010年, 作者所在课题组利用陕西省150位大学生“村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培训的机会, 对这群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陕西省, 其中, 关中地区调查样本为77个 (西安、咸阳、杨凌和宝鸡各15个, 渭南7个, 铜川10个) , 陕南地区为45个 (汉中、安康和商洛各15个) , 陕北地区为28个 (延安13个、榆林15个) , 一共回收150份有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了对大学生“村官”个人基本信息、生存现状、参加培训的感受与评价、培训需求及其他政策需求等信息。

一、陕西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现状

1.基本特征

基于15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 大学生“村官”的平均年龄为24.5岁;受教育程度平均为本科学历层次;在性别上, 男性83人, 女性67人, 男女比例为1.2∶1。

从专业分布来看 (如图1) , 50%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于人文社会学艺术类 (文学、语言学、法学、教育学或艺术类等) ;来自经济管理类的 (经济学或管理学) 占26%;来自农学 (或农业技术学类) 专业的占18%。然而, 来自于工科、自然学科、医学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非常少, 加在一起仅仅占6%。

2.职位特征

(1) 大学生“村官”职位类别特征。

大学生“村官”的职位主要有:村委副主任或村支部副书记、主任助理或书记助理、团支书 (见表1) 。从职位分布来看, 大学生“村官”多集中在助理这一层次。其中, 52%的职位集中在主任助理, 38%的职位集中在书记助理, 村委副主任以及村支部副书记职位共占7%, 团支书约占3%。可见, 大学生“村官”很少能进入到村级主要领导职位, 90%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庄管理活动中主要扮演了助理的角色。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包括:写材料或送材料、开会服务、国家政策方针宣传、科技知识宣传、村民访谈、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关工作、村民纠纷调解、代办文书等, 实际上扮演了“打杂、跑腿”的角色。

(2) 不同职位上的性别分布特征。

在团支书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1∶1;村主任助理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1.36∶1;在村支书助理的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0.93∶1;然而, 在副书记或副主任的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4.5∶1。可见, 男女性别在职位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职位之上 (村级副书记或副主任) , 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拥有绝对优势, 而在一般职位 (助理职位或团支书职位) 上, 男女性别差异不大。而在这150位大学生“村官”中, 女性有67人, 即占了约45%, 由于性别上的劣势, 女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地位更加尴尬。因此, 如何调动这些“半边天”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 对于农村稳定、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来源:2010年, 作者所在课题组对陕西省150个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下同。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困惑

根据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及其问卷调查, 笔者所在课题组考察了新时期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种种困惑, 提问内容是:“您认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困惑是什么”。各选项的响应度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从响应度来看, 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三项困惑依次是:

1.实际工作上,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困惑

根据实际调查及其数据反映, 大学生“村官”普遍感到农村工作经验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此外, 由于专业的局限, 大多数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较欠缺, 从而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加上大学生“村官”作为外来人, 被排斥于熟人社会之外, 角色扮演更为尴尬。

2.面对创业, 大学生“村官”遇到的主要瓶颈是资金不足

在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 村集体常常表现为吴毅所描述的那样“既无经济资源, 也无村治资源”, 加上乡镇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国家相关创业支持政策遥不可及的种种现实约束, 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及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愿望难以实现。[6]

3.对于职业前景普遍存在对个人期满后前途的担忧和迷惘

在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人预期未来都要离开农村, 但是, 何去何从?目前仍较迷惘。因此, 为大学生“村官”做职业规划便显得尤为必要。

三、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效果

如表3所示, 大学生“村官”最喜欢的培训课程依次是:现场教学或观摩教学 (响应度79%) 、大学生村官论坛或讨论 (响应度75%) 、乡村管理与涉农法律法规 (响应度74%) 、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 (响应度70%) 、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响应度65%) 、惠农强农政策解读 (响应度65%) 、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科技专业新技术 (响应度近60%) 。这说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村官”培训课程设置上比较注重开拓学员视野, 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 教学内容专业化、实用化, 培训效果受到了学员的认可。

四、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需求

1.亟需 “充电”的知识

目前, 大学生“村官”队伍多数来自文科类, 比较欠缺农学、理工科等专业背景, 对乡村治理等经验知识也非常欠缺。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村官”最亟需“充电”的知识 (如图2)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依次为) :农业科学知识 (响应度85%) 、农村工作基本方法 (响应度80%) 及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响应度74%) 。

2.亟需提高的五项技能

从“大学生‘村官’急亟需提高的能力”一项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 (如图3) ,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及协作能力这五项能力均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响应。其中, 响应度最高的是创新能力 (响应度为82%) 。调查还发现, 大学生“村官”普遍感觉到要进行创新性工作非常艰难, 除了客观条件限制外, 自我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 创新能力需提高;其次, 亟需提高的是实践能力 (响应度80%) , 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 书本上的知识拿到农村现实中适用的非常少, 加上大学生“村官”“眼高手低”等缺点, 具体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低;再次是管理能力 (响应度74%) 亟需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工作的对象是农民群众, 管理的事务是农村事务, 而面对这些新事物、新情况, 大学生们显得“无所适从”;排在第四和第五位亟需提高的是交际能力 (响应度67%) 和协调能力 (响应度58%) 。大学生“村官”要与农民、政府打交道, 需要较高的管理艺术或较强的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因此, 未来大学生“村官”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也应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及形式上的多样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平均年龄为24.5岁, 受教育程度平均为本科学历层次;在性别上, 男女比例为1.2∶1;男女性别差异仅仅局限于较高职位, 一般职位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但90%的大学生“村官”无法进入到村级主要领导岗位, 主要扮演助理的角色;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三个最主要的困惑依次是:实践能力不足、创业资金不足及对未来出路的担忧;从培训效果来看, 现场或观摩教学、“村官”论坛、涉农法律法规、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强农惠农政策解读、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的效果较好, 依次成为大学生“村官”最喜欢的课程;从培训需求看, 需要加强对农技知识、农村工作方法、农业政策等培训, 并重点加强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拓展。

2.政策建议

(1) 激励女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利用女大学生“村官”的性别特质, 发挥她们在代办文书、关怀空巢老人与留守妇女儿童及调解村民纠纷等事务中的作用。

(2) 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这是激活农村人力资本与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关键一环, 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 帮助大学生“村官”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大学生“村官”个人主、客观条件, 帮助他们进行短期工作规划与长期职业规划, 使其对当前农村工作及未来人生规划有个较为准确的定位。这对于大学生“村官”个人及农村发展都将带来双赢效果。

(4) 未来培训重点、方向的确定。

大学生“村官”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创新能力提升应作为重中之重。现场教学或观摩教学、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管理与涉农法律法规、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惠农强农政策解读、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科技专业新技术的培训应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当然, 在培训课程设计上须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

(5) 其他配套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①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 使那些愿意且有能力的高校毕业大学生进入“村官”队伍;并在设计制度的时候, 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顺利地退出, 避免在户籍、党团关系等方面出现障碍。科学的进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运行。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考评机制。科学的管理与考评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监督作用。如何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将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实际政策绩效。③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村官”工资标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标准应考虑到大学读书的成本回收问题及其机会成本问题, 适度合理地提高现有工资标准, 以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Fama, Eugene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the Firm[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02) .

(2) Kreps, D.Multi-period Securities and the EfficientAllocation of Risk:a Comment on the Black-Scholes OptionPricing Model[C].The Economics of Uncertainty andInformation, J.McCall 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3) 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4) Grossman, Sanford J.Hart, Olive D.The Costs and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04) .

(5)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R].中国农业大学, 2010.

3.走访大学生村官 篇三

把儿子送到美国读书的半年后,黎铭的焦虑达到了顶峰。

“中国留学生大规模挂科遭退学”“中国留学生开宝马撞人”等事件频频出现在新闻里,全职主妇黎铭的心里有压制不了的担忧:我的孩子会不会也遇到这些事儿啊?

黎铭把自己的想法抛进了拥有几千名成员的家长QQ群,没想到,那些有着处长、律师或老板身份的家长,在和她分享同一种不安:他们的子女都毕业于名牌中学,每年少说也有两三百人浩浩荡荡地赴英美留学,可孩子在国外究竟怎么样,没人说得清。

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黎铭试图去弄清。2015年,她用180天的时间,实地走访了24所名校,接触了130多位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留学世界”。她发现:“每个留学生和他们在大洋彼岸的父母,都有着自己的不适和焦虑。”

“因为都在赶作业,没空自杀”

在黎铭的近百个寻访对象中,有人靠自己的努力“挣回了学费和尊严”;也有人努力融入当地环境却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再回到“中国人的圈子”;甚至有人因留学得了抑郁症。

计算成绩的GPA像是留学生头上的“紧箍”,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像 “斯坦福鸭子综合征”——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

焦虑,是黎铭见到宋希玥时,最直观的感受。

这个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就读的姑娘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不喜欢这所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更不喜欢自己的状态,“感觉就像是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每天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话题就是拿A、拿A,还是拿A。”

为了毕业留美,让留学“有价值”,这个姑娘选择了并不喜欢的经济学专业,每天埋头和数学课、经济课作“斗争”。“再坚持一下,或许就是海阔天空了。”

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圈子。刚来美国时,她曾努力和美国同学交朋友,可新鲜感一过,美国学生圈总在谈论离自己很遥远的政治和文体活动,她却感到学业压力很大,只能慢慢告别美剧、俱乐部,重新回到中国学生圈。可中国学生圈像极了国内的家长群,天天说排名论成绩,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另一所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一个中国留学生谈起这个话题却笑了。他问黎铭,自己所在的计算机学院作业这么多、压力这么大,自杀率却很低,为什么呢?

“因为都在赶作业,没空自杀。”男生冷冷地自问自答。

黎铭终于发现,这不是个例,而是许许多多中国留学生正在经历的真实。

焦虑面前,隔着大洋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如活火山般频频爆发。一名中国妈妈因为某天没联系上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女儿,越洋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地打。到最后,女儿的老师、同学都被“骚扰”了一整天。女孩无奈,她只是不想被父母逼得太紧。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个中国男孩,面对黎铭有一肚子委屈,他称自己现在活得压抑,都是因为被家长管得太严,到了国外就再也找不到方向。

黎铭忍不住想,自己走访的多是顶尖名校,“在好学校的孩子尚且压力如此大,在差一点儿的学校,会是怎样的状态?”

“我把孩子送出去了,回来一年能挣几十万元?”

中国男生小吴高考后来到爱荷华大学,在那个亚裔稀少的校园里,他的同学称呼他“chink”,这是英文中一个富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侮辱性用语,对象是华人或东亚人。

同学用马克笔把小吴宿舍的猫眼堵上,用安全套套住门把手……

听着小吴风轻云淡的讲述,黎铭心疼得紧。

继续聊下去,黎铭才知道,小吴的留学充满了“随随便便的色彩”。因为小吴高考失利,父母找了留学中介随随便便就选了学校。他们的算盘打得也很响:孩子在中国没考好,出国“镀层金”,回来就能一飞冲天。

可直到抵达爱荷华,这个男孩才发现,那所排名较低、地理偏远的大学,并不能提供他想要的“留学生活”。之后的种种经历,他却不敢告诉父母。一年人民币几十万元的开支面前,让小吴决定“报喜不报忧”。 这种“表面的和平”维系了两年,直到小吴“忍无可忍请求转学”。

事实上,黎铭发现很多中国父母喜欢把留学“神化”,以为孩子出去立马就能“幡然醒悟”,或是镀一层金。她受邀到许多城市与家长交流,有些父母直勾勾地问她,我把孩子送出去了,回来一年能挣几十万元?

前不久,一所加拿大中学派人到中国交流。招生主任在台上问,中国家长对学校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希望他们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台下一位中国妈妈抢下话筒,用流利的英语提问:“你能把我们的孩子送到常春藤吗?”

黎铭看着台上不停皱眉摇头的加拿大人,“尴尬到不行”。

黎铭发现,许多中国家长看重排名和资源,期待孩子“一飞冲天”,却忽视了留学的根本意义。

“留学不是商品,不能讲投入产出比。说到底,留学不过只是换个地方学习而已,家长不该赋予那么多意义。”她说,与其花钱把孩子培养成会说会听、却不会读不会写的‘美国式文盲,还不如在国内好好想清楚该不该留学、去哪儿留学以及学什么。”

但反思终究不是主流的声音。《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指出,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低龄留学升温趋势十分明显”。

身为伯明翰大学人文学科博士生,小许也一直在关注盲目留学这一现象。在他看来,很多中国留学生出国,并不是真正为了国外的学术环境和交流平台,更多的是“为了一纸洋文凭”。

“中外教育各有优劣,如果你没认清自己的情况就为了‘外国两个字而出国,这样的行为和钱钟书先生当年写的,方鸿渐花30美元买了个‘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回国却备受礼遇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面对留学、面对洋文凭的态度依旧没有改变。

一些中国人甚至在追求“假洋文凭”,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在过去两年间钓鱼执法,设立了一所野鸡大学——北新泽西大学,以引诱不法中介上门,并由此连查22所黑中介。经查证,涉案的上千名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

美国官方强调,涉案学生们在申请到这所大学后并没有上课,这意味着他们对这所大学的性质“心知肚明”。

黎铭也只能看着,许许多多的家长“还没搞清楚为啥留学”,就急急忙忙地“像当年的偷渡客一般”,一个带着一个,把自己的儿女和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送出了国。

“孩子出去之后,完全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很多时候,黎铭自己也说不清,中国父母的操心对身在国外的孩子,究竟是好是坏。

前些日子,一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学生毕业,其母亲反思,自己干涉太多,以至于留学前的学业和申请准备做得“相当不错”,可孩子出去之后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这个勤奋的妈妈在儿子出国前,请了国外的教授教写作,手把手替儿子选了学校,却换来了孩子“伯克利的老师不会讲课”的抱怨、整整丢掉萨克斯的4年和只有两只猫陪伴的大学生活。

直到那时,后知后觉的她才想起来,当时国外教授给儿子开了长长的书单,赶紧补课的儿子“思维很幼稚”,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理解只限于好人和坏人,“根本看不懂。”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让儿子疯狂“刷分”却忽视了对价值观的了解,以至于无所适从。

“很多在中国成长的父母,对美国教育一无所知,却横加干涉孩子的生活。”黎铭举了个例子,一名中国妈妈远渡重洋,去看望在美国念高中的儿子,却意外发现周日早上八点,“全校的人都在睡觉,甚至包括宿舍门前的狗!”

愤怒的中国妈妈写了投诉邮件,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急促地表示,“如果你们缺少资源,我可以安排中国的老师为孩子们线上授课。”

学校的老师很快回复她:“谢谢你对学校的关心。但我们有自己的教学安排,周日应该是孩子休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不该被课程填充。”

这件事促使黎铭自我反思。最初联系不上儿子时,她也“焦虑得不行”,可后来,她决定接受逐渐美国化的儿子的安排——天大的事都发邮件。

“20%的人留学是失败的”

“好学生”究竟是怎样的呢?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答案:高GPA、好文书、名校录取。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招生官,却给了黎铭完全不同的答案。

招生官很严肃地问黎铭,“为什么中国学生面试时男生都说自己做竞赛,女生都说自己玩辩论?为什么面试时,中国学生都说自己喜欢莎士比亚和英国文学,却从没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为什么今年一个学生文书里提到LGBT,明年就有一大堆重复的?”

这些问题,黎铭一个也回答不了。

她只知道,为了“录取”和“文凭”,一些家长和学生“什么都能做”。中国的父母太重视GPA、文书了,为了留学,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标准的“中国好学生”。可是,这些孩子却并没有接受国外的教育观,也适应不了国外的价值观,最后都成了国外评价体系里“没意思、不好玩”的学生。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华盛顿大学招生官表示,在申请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中,有多达十分之一的申请可能包括假论文和虚假高中成绩单等虚假材料。有16所大学近千名中国学生曾使用过My master论文代写公司代写学术论文或代考在线测试。

“中国留学市场中存在相应的作弊需求。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盲目追求高分和名校,往往不会意识到制造假申请资料或作弊的严重性。不少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考上好学校和有利于提升母校的形象以及教师的荣誉感,也加入其造假行为,帮助学生修改最终的成绩单。”这份报告称。

回国后和各地的家长交流,黎铭听说一名学生家长招聘了一名英国归来的博士,结果却发现,让博士写的报告都是抄的,“连别的公司的名称都没去掉”。

“这样的留学有什么意义呢?”黎铭叹气,可她又不忍心苛责这一拨一拨把儿女送往海外的家长。有家长向她诉苦,这一代的父母压力很大啊,一把年纪了天天要学什么“互联网+”,绞尽脑汁给儿女盘算一条顺畅的路。

“这些家长也大多是中产了,可他们却比谁都焦虑。”黎铭无比理解这些父母,成都的一些父母甚至还自发统计了儿女留学后回来的情况,他们总结“有20%的人留学是失败的”。

就连黎铭自己,曾经也是其中一员。“年轻时比工作收入,后来比谁嫁得好,现在比谁孩子有出息。”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但在黎铭眼里,这是“没意义的事情”。

她曾没收儿子所有的画具,并“威胁”不准再画。可每天下班回家,总会看到沙发、墙壁都是被涂画过的痕迹。

不忍心和儿子彻底闹翻,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年后,儿子赴美读高中,她抽空去探望,却发现儿子的画作入选了全美多个画展,同行的人不住夸赞,黎铭再也忍不住,一个人跑到儿子学校的操场,哭得稀里哗啦。

“我的焦虑、我的功利,差点毁了我儿子的爱好。”她眼眶泛红。

可更多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好运。

这次去美国,黎铭还听说,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甚至养活了一个新产业——专替中国留学生联系实习和介绍工作的生意。

她在寻访中碰到一个男生,声称留学的性价比太低了,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也不好找工作,不过,回国当留学顾问还不错,毕竟,“这个行业人傻钱多速来”。

“你只在这个学校上过学,又不了解别的学校,怎么当留学顾问呢?”黎铭忍不住问。

男生耸耸肩,没有回答。

4.大学生村官双联双创走访民情日记 篇四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委会的驻村点上,短期的休整之后我们就来到村上原先最贫困的人家进行入户。由于村中道路已经铺设整改完毕,并不难走,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困难户”李师傅家门口。一进大门就发现院中一座新盖的房屋展现在眼前,窗明几净,院落宽敞,原先的两间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浇筑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热情的一边领我们进屋,一边诉说的自己惊天的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的实惠。让我对通过“双联”活动使群众富起来的信心更强了几分。

我们走访第二家是一个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子,虽然政府帮忙翻修了新房,并在生活上给予一些补助,但是因为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老人的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

通过对几个富起来的贫困户走访,我了解到双联活动带给群

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扶贫是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双联前景来说,还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问题。一直以来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个大问题,村上几年前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因各种因素已近无法使用,村名习惯了饮用河沟里的水,用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单位筹集款项,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但因

工程量大,所需资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筹,多数村民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缴纳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对铺设自来水管道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拒不缴纳自来水入户款。晚饭过后,我们一行人在社长的带领下对个别“钉子户”入户,讲解安全、卫生用水的好处,了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对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承诺按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

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我了解到双联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双联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双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村官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村官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3.关于村官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4.村官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5.大学生村官双联双创走访民情日记

6.大学生村官走访活动民情日记

7.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8.大学生村官社区走访民情日记

9.农村大学生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5.大学生走访食堂心得 篇五

——记“走进食堂活动”

带着一颗期待的心,我开始了今天的旅程,好奇心驱动着我每一个脚步,预想中的今天会打破往日的平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为今天足够特别——走进食堂的活动,也因为我真正地用心体验生活、、、忙完了早上那一阵“米粉潮”之后,我就退下“卖场”,回到了卤味组的后勤部,根据阿姨吩咐帮忙洗大白菜。看着阿姨已装好的满满一池的水,心里还是会觉得很浪费,虽然是为了清洗干净蔬菜。再想到现今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方的旱灾却是很严重,无形之中感觉增添了几分惭愧之情。不过,那一丝丝考虑很快被和食堂一位姐姐的聊天打破了。听着姐姐说的话,我知道她是有梦想的,虽然她只字未提。大学——令人向往的地方,也是姐姐的梦寐之所。这不禁让我再度回想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需要反思的地方远远超过值得肯定的地方。相比她,我真的已经很幸福了,有机会上大学,有时间去桂林各大景点玩,有属于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间、、、这些都提醒我:珍惜大学时光,珍惜眼前可以静心学习的日子,珍惜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

原来,我是如此幸福!

之后,在食堂姐姐的招呼下,我独自去择菜——荷兰豆。虽然手指因为择太久了会痛,可是我却丝毫没有懈怠。相反,我却不时地加快速度,即使知道中饭已经不需要这道菜,但我依然干得格外的卖力。潜意识中,我想竭尽所能多做点事。

其间,看到一旁切菜的中年阿姨,不禁让我想到家中的母亲。于是,我主动跟阿姨打招呼、聊天。从她口中,我也了解到同是父母的她们生活是如此的不容易,一切只为自己的儿女,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一阵沉默后,我仍是择菜,只是眼里已噙满泪水,滑过脸颊,流过嘴边。那是种思念的味道,是淡淡的乡愁!

原来,我十分想念家!

终于到了午饭时间,我随同我们组的那位食堂姐姐一起推着菜车上到食堂二楼,准备大卖一场。我一直都是激情昂扬,面带微笑,竭诚为同学们服务。当捕捉到熟悉的身影后,我会“死缠烂打般”劝说他们到我们这个窗口打菜,虽然不免会有点霸道。

而在此过程中,我更多的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真正意义上明白:不论在那种环境下,人都是要学习的,而不仅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尤其是当接触新的一些领域的时候更加需要学习。正如我今天的工作,看着姐姐是如何操作的,自己“照葫芦画瓢”,然后结合自身再多动动脑筋“如何做得更好”,最后顺利的完成任务。

另外,就算是卖菜这份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因为要一直站着,这不仅消耗体力,也是一分坚持活!想来,食堂的阿姨们、姐姐们、叔叔们、、、都是十分辛苦的!突然间闪过一种念头,想到以后,不管自己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要付出劳动,也会很辛苦。但重要的是,以何种心境看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生活。而我认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这才不会让我们觉得工作枯燥和生活劳累。让我们保持一种很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原来,我在学习,在思考着!

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待到此时,午深人静。

原来,在这不平凡的一天,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与此同时,我不仅体会到食堂阿姨叔叔们工作的艰辛,也更能体谅他们工作的不易,尽管还存在着缺陷。可是,现在的我已满足他们提供的服务,感到特别的欣慰!

让我们以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去体谅他们的工作,以一颗感恩的心向他们道出我们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谢谢食堂的叔叔阿姨们,真的谢谢你们提供给我们如此好的服务,也希望你们生活家庭工作一切都好!”

6.假期走访学生实践心得 篇六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假期走访学生实践心得

假期来临之际,我怀着渴望但又有些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去我要走访的学生家的路。

在去之前,我做了详细的计划,先是帮小朋友去批发部购买他们需要的学习物品,可到了那里却又不知道该买些什么。第一次做这样的活动,做起来还是有些凌乱,手抖擞着翻到了他们家的电话,拨通之后,只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了半天才知道是小朋友的爷爷,打听到了小朋友需要的物品后,成功的的购买了所有的东西,好高兴。提着一大包东西,走了好远才意识到忘要发票了,还是再回去一趟吧。

第二天,打听了一路,找到了刘店小学的学生海卓姑娘的家。本想着,就一百多块钱,如今的人肯定不稀罕,我去的时候人家会不会不理我,肯定会很尴尬。可当我走进她家的时候,我惊呆了,还有人住着这么窄小破旧的房子。小姑娘和他的爷爷奶奶热切地迎了上来。小姑娘很可爱,破旧的衣服,凌乱的头发,盖不住她的天真。我这一来,家里热闹了起来,奶奶忙着端来了馒头和咸菜,小姑娘双手端来了茶,爷爷坐着和我说话,谈话之中我才知道,小姑娘失去父母已有好几年了,家里还有个上初中的哥哥。看着小姑娘拿着我给新买的作文书,眼里透出了喜悦和感激,看到她瘦小的背影,心里酸酸地,有想哭的感觉,充满了同情,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父母的爱,但对生活与知识充满了渴望,很想把她带到自己的身边,不想让她再收任何的伤害,她真的还需要很对真切的关怀。

第三天,我联系到了鸦儿川小学的尚亚丽小姑娘,她已经上五年级了。我打车到去她家的路口,本打算徒步走过去,可他的爷爷一定要骑车过来接我。一位瘦小的而又有点瘸的老人,尚亚丽小姑娘的父亲残疾了,连吃口饭都很困难,继母神经上出了问题,未成年的姐姐因家境所迫已经嫁人了,还有个年幼的弟弟,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年老的爷爷一个人承担。小姑娘很懂事,但很怕和生人说话,小小年纪,干起家务来像个大人。

一大早,一家人就忙着招待我了,吵了两盘菜,挺香的家常菜,还和了几块鸡蛋,我吵着说一家人坐到一块吃,可他们都不愿意,过了一会一人端着一碗炒的土豆丝,看起来特别的清淡,连下菜吃的饼子或馒头都没有。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们把家里最稀罕的东西做给我吃,但所谓的鸡蛋,芹菜和粉条,对于我来说都是在家里吃厌了的。看到这些,我内心深处莫名的有些伤感。尚亚丽小姑娘经常徒步去上学,这段路骑车也要好长一段时间,全是土,有弯弯曲曲的很难走,真想不到她单薄而又缺乏营养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小姑娘直到我要走的时候,才害羞的拿来一件她自己的一件看起来穿了很久的棉衣,主动和我说:“姐姐,路上冷,你穿上吧。下学期你一定要再来看我。”路上的风很大,我希望这风再大些,能吹走小姑娘的不幸与烦恼,能带给她幸福的生活。

回到家我想了很久,自己平时一直都在抱怨,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那是自己太不知足了,比起了那些家庭特殊的小孩子,实际上我拥有多的很多,我享受了很多,我很幸运也很幸福。同时我也感受到,社会上真的有好多好多的不公平,虽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可有好多人还过着那样惨淡的生活,并不是说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很小就失去了努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要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的心不能停下来。

文 章来源 莲

7.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落差 篇七

“我的理想就是改造农村。按照最初刚到村的理想化说法,是打造第二个华西村。”2008年4月15日,看着江苏省宿迁市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里畅谈理想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傅军(化名)早已泪流满面。

其实,就在戈新化到宿迁之前,傅军已在邻近宿迁的盐城市阜宁县做了8年的大学生村官。那么多年过去,资历经验都有了,月薪依然停留在600多元。2008年6月18日,在中组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到达阜宁前夕,傅军黯然离去。望着曾经生活了8年的地方,傅军感慨万千,但也无可奈何。

据一些资料显示:阜宁县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曾选派64名大中专毕业生赴村任职,但至今仍有20多人在农村滞留,过着无编制、无保障、月薪600~800元的生活;其中,仅有3人通过公务员招考,大多数则是选择自动退出。一些大学生村官说道:“与其在那儿干耗着,等机会,还不如现在就放弃,安心地找工作,好好生活。”

2008年以前,各地自行开展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活动中,因地方经济条件、政策和兑现效果不同,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前途很不平衡,造成了新旧人才衔接和公平性问题,出现大量流失现象。眼下,时间、地域区别带来的政策不平衡的现象仍在继续。

先行者的喟叹

1998年,盐城市阜宁县开展“择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锻炼”的工作,主要面向农林水院校。1999年,范围缩小到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两年共选派大、中专毕业生64人。

当年的村官实验和现在类似,选派的目的除了要解决毕业生就业外,还有就是“为乡村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到村任职,党员可任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任科技副主任等非选举干部。人事关系挂在乡镇,不列编,由乡镇管理。

在阜组字[1999]107号和阜人发[1999]48号文件上,对这两批“村官”的出路如此规划:“凡选派到农村和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另外还规定:“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可提拔到有关领导岗位任职;乡镇机关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空岗缺额补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优先录用”。

“1999年,我们还是刚毕业的毛头小子,以为这是条实现理想的道路,到村的干部介绍信,除了没有编制委员会的印,其他都一样。”傅军说道。

1999年,县委组织部对98届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次考核。此后直到2004年间,考核付之阙如。2004年8月,任期将满,在留守的大学生村官们的一再要求下,县委组织部对当时在岗的44人进行了考核,分村、镇(区)两级进行。从一份情况汇总表上我们看到:村党组织建议重用30人,9个镇(区)党委建议提拔使用。

目前这批村官中,大部分已自谋出路,仅剩20人实际在村工作,工资、待遇几乎停滞在10年前的水平,工资普遍为600到800每月,除农村医疗保险外,没有任何福利。

罗桥镇的袁德怀和陶钧是他们当中“混”得比较好的,2003年2月进入镇政府,袁在工业办,任安全生产管理站站长,陶钧任统计站长。

“如果说能力不行,我们都受过各级表彰的,过去行,现在还行。”傅军说,陶、袁二人都在现职上获得工作奖励,而他自己是2004年到2007年镇里“三个文明”建设的先进个人。

“我们是大学生村官运动的先行者,看到现在这么好的政策,看看自己,只能后悔早生10年。我们心不甘,文件都规定好的,为什么不执行?”傅军说。

待遇有别

受不同地理、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差别也比较大。

安徽凤阳县虽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对村官的扶持力度较大,2006年、2007年县里自行招录的大学生村官,比照县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每月1200元,有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待遇比新参加工作的同级事业单位人员高一级。

乡镇政府在财力上给予村官支持,大学生有大棚蔬菜等创业项目的,1亩地给予1500元补贴,一口井补贴4000元。府城镇镇长朱璟昌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知识但是没资金,地方政府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我们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镇里投入了100多万。”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情况,北京的较高,每月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并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毕业生还可获北京户口。浙江的大学生“村官”专科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每月1200元,五大保险每月近百元。江苏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初定职称,工资高定一级。常州的一名大学生村官透露,他全年收入可以在4万以上。

但是,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一名大学生村官说道,他的工资是800元,基础工资600元、生活补助200元,最近才听说要涨到1200元,“生活比较困难”。组织部门重视程度一直很高,但在乡镇一级,许多政策不能落实。

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招录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可能大不一样,这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态。除了前文提及的盐城市大学生村官的境遇外,四川在2007年以前10年选聘到农村和基层社区任职的8000余名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而2007年度以后按照显著提高了的待遇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的比率则在90%以上。

不一样的出路

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几年来的发展也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有着高学历的大学生到农村当干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一些农村干部是非常欢迎的。兴奋、期盼,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担忧的就是:3年后,会怎样?这是大学生村官就任伊始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些农村干部会发出的疑问。大学生村官会干了一段时间就走吗?能留下来的又会有多少?

2008年暑期,苏州科技学院团委就“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面对有关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40%的受访大学生村官希望在合同期满后能进入区(县)、乡(镇)公务员队伍,25%的人希望任职乡(镇)后备干部,20%的人希望在农村创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15%的人希望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

江苏省最早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试验的是徐州市丰县。1995年,丰县县委“为推动实施农村人才战略,全面提升村级干部素质”,开始实施“雏鹰工程”。其时,解决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也是政治任务之一。当年8月,200多名毕业生应考,最终13人经录用下派,职务是村长助理。

丰县县委此后不断完善培养、跟踪和淘汰制度,成绩突出者优先使用。经过一年以上的考验,对不胜任工作者,退回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分配。目前,丰县下派的1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人提拔为正科级领导,22人成为副科级干部,另26人解决了公务员编制。

克隆丰县模式继起的阜宁县尝试了两年,没有持续,此前选聘的人马沦为弃儿。而丰县则一路摸索,为以后江苏省的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江苏省各地此后选聘了2984名大学生到村工作,2007年,江苏省实施1011工程,再次选聘1011名应届毕业生到苏北5市的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

对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的村官来说,除了待遇,出路问题也不可与北京大兴、安徽凤阳或江苏丰县同日而语。虽然区里当初有政策,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可优先参加事业单位人员增编考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海南省定安县因缺乏后续的政策指引,将大学生村官集体转职为代课老师,也曾引发过集体反弹。

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兼行政学院教育长桑学成教授认为,如何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扎根基层的长效机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中组部此次跨地域选聘大学生村官,固然有助于形成全国一盘棋,但就大学生村官现象的整体来说,时间和地域的不平衡,始终是一个长期存在并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影响村官实验的未来。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略有删减)

编后语: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也与日俱增,但是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有限,薪酬也有所下降。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路。随着大城市里“金领”“白领”吸引力的日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青睐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当大城市“拥挤”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时,有着不少发展机会的农村则成为他们的另一种选择。有人说,大学毕业生这种“下乡热”只是一种无奈的就业和一时的冲动,大材小用的思想会一直占据着他们的脑子。但是,随着政府相继出台一些优惠举措,在政策上给予多方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也衷心希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么一个广阔的大舞台上“开花结果”,历练出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从原先的新鲜到现在的热闹非凡,加上高校的鼓励和一些奖励措施,很多大学毕业生把它当成一种寻找公务员的捷径和一种发展的杠杆。据一些调查得知: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一部分是为了以后可以优先考录公务员,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新农村的建设尽心竭力,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怎样,能有更多高学历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我们理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一些迹象也表明:大学生村官并不全然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一些落差。究竟该怎样去看待和处理这些落差,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8.大学生“村官”们的世界 篇八

来村里几个月了,大学生村官有的浮在表层,有的踌躇满志,有的陷入琐碎的事务里寻找人生的价值,他们能给乡村带来什么,乡村又能给他们什么

王吴村•陈峰

王吴村村支书武福平在区委组织部等待新分来的大学生“村官”陈峰,但是左等右等不见人,“不会是不来了吧。”他自己嘀咕说。

王吴村是太原市小店区最南端的一个村子,尽管离太原市中心只有不到2个小时的车程,但它已经看不到任何城市的痕迹,完全是一个北方农村的样子。自从村里1970年代曾经来过一批知青后,就只见年轻人外出的,还没有见到主动下到村里来的,更何况是大学生。

听说区里招到几个大学生来做“村官”,武福平有些将信将疑,直到组织部的人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这才意识到大学生真的是要进村了。武福平想了想,说要个懂法的。就这样,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的陈峰被分派到了这里。说好了一大早在区组织部接人,但时至中午还不见人来,武福平心里不免有了想法,但嘴上没说,开着车又回村去了。

那一天,是2006年8月23日,小店区一共招了8名大学生“村官”,都是在这一天下派。其他的7名都如约而至,只有陈峰还不见踪影。

此时的陈峰,还在山东开往山西的火车上。一接到电话通知,陈峰就紧赶慢赶往这里走,结果还是迟到了。本来对于双方都是特殊意义的一天,就这样被推迟了。直到24日,陈峰赶到,双方才在刘家堡乡政府里正式见面。

第一次见面,陈峰留给武福平的印象是“精干、利落”,正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而武福平给陈峰留下的印象也不错,乡干部在陈峰面前一直不停地夸着武福平,这让陈峰感觉到武福平在乡里威信颇高。就这样,第一天的小插曲没有给双方留下任何影响。武福平终于将陈峰接进了村。

来到王吴村,村里的两委成员早就等着了,一番介绍之后,陈峰算是正式加入了这个集体,头衔是王吴村党总支副书记。

作为山西省首批大学生“村官”,陈峰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自从进入毕业前的最后一年,陈峰就是在参加各种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度过的。一年的时间里,他参加过江西、内蒙古、山东、天津等许多省份的公务员考试,但都没能过关。“每一次考试都是人山人海,每一个名额都有千军万马来争夺。”屡屡碰壁的陈峰已经有些灰心。此时,看到太原市要招66名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又让陈峰有了希望,“虽然还不是公务员的编制,但总算是在向那个方向发展。”没有犹豫,陈峰报名参加。

太原市今年头一次招考66名大学生村官,位于市郊的小店区的8个村官名额也是这其中竞争最激烈的。这一次,陈峰终于顺利过关。

晚上,陈峰被安排在村子旁边的一个焊接厂中住宿,这是一排平房中的一间,门窗朝北,大约10平米,布置了一床一桌,两个老旧的单人沙发。工人们用10分钟焊接了一个小小的铁架子用来放置一台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电视,由于没有天线,电视只能收到一个台。不到9点,众人散去,一天的经历像电影一样在陈峰的脑子里过了一遍,有些兴奋,也有些茫然。

刚到王吴村,陈峰的一举一动在村民眼中都是新鲜的。上本科前曾在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上过学的他,有早起跑步锻炼的习惯,最初几天,走在村里,陈峰都会看见村民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这让陈峰有些尴尬,还是武福平出面解决了这个小小的难题。已经40多岁的武福平,早已没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了,但他还是让陈峰每天叫上自己,一起跑步。这样每天6:30,陈峰起床后都会先发一条短信给武福平,叫他一起跑。军人出身的武福平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在部队的感觉,跑到高兴时,还会1234喊喊口号,这样村里议论的少了,再出去跑步时,还会发现,多出几个早起锻炼的新面孔。

在王吴村,陈峰的代号就是“大学生”,就连村委会在储存手机号码时,陈峰的手机号也被标明是“大学生”。这个“大学生”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劝服一家村民投保合作医疗,由于需要农民自己出资15元钱,很多村民误以为还是一种乱收费,说什么也不愿意参保。村里的小组长跑了几次,都无功而返,最后拉上了陈峰。陈峰本以为是让自己助助阵,没想到小组长介绍完,这是“新来的陈书记”之后,转身走了,留下陈峰一个人面对满怀敌意的一家四口。

这一次可以用完败来形容,没有受过合作医疗相关知识培训的陈峰根本讲不清投保有什么好处,只能语无伦次地讲述一些大道理,结果耿直的村民再也耐不下性子来听这个新来的“陈书记”唠叨,直接下了逐客令——“我们家人年轻,不得病,就算是大学生书记,也不能逼我们加入呀。”听了这些,陈峰脸上挂不住了,转身出来,当天下着雨,他干脆淋着雨回到村委会。

有了这次教训,陈峰再遇到这样事情,总是要等先了解好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去劝说。村里要修建一个农贸市场,涉及到拆除一户村民的老房子,但村委会的人去了多次,都没有说通,大家商量后,决定还是让陈峰去做工作。一是陈峰学法律出身,第二是大学生,总是能让对方有些顾虑。

这一次陈峰倒是不辱使命,一个法条一个法条的讲解,对方似乎也对这个新来的大学生书记有所忌惮,陈峰前脚走,他后脚就找一家律师所进行了咨询,发现果然是陈峰说的没错,终于同意了村委会的决定。

这件事后,陈峰感觉自己这个村官真的开始发挥一些作用。但要真正融入到其中,又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按照原有的计划,陈峰本来准备成立一个法律咨询办公室,帮助村民们解决一些法律方面的困难,但仅仅是缺少办公室,就让这个计划拖延了大半年。

5个月过去了,陈峰提到王吴村的时候,总是一口一个“我们村”,但问到他给这个村庄带来了什么变化时,陈峰有些迟疑,“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吧”。

北格镇•高君义

见到高君义,是在北格镇政府。当时是星期六,除了值班室,镇政府四下无人。高君义一个人从空荡荡的大院里迎出来,神情很高兴。自从前几个月有同学过来探望过他,已经很久没有外人来了,“大家都嫌远,聚会时都是我赶到太原去。”高君义说。

镇政府是修建于1972年的一排平房,高君义就住在其中一间办公室中,老旧的办公室打扫得还算干净,有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靠近床的墙面上,裱糊了一些计划生育宣传画。“条件还可以,反正我也是农村出身。”高君义笑笑说。

高君义毕业于雁北师范学院,专业是声乐。父亲、母亲都是教师,由于太熟悉教师家庭的氛围,他对当教师一开始就有些排斥。大二时,看到当时大同市一名作曲家排练节目的场景,深有感触。感觉这种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是自己非常向往的,于是,毕业后一定要有一份固定工作的想法就淡了。

大三时,高君义和同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自己借钱买乐器,然后排练,到学校外去“跑场子”,酒吧、歌厅、婚礼,只要有需求,高君义和他的这个乐队基本都能应付。半年后,所挣的钱已经还完了买乐器时的借款,几个同学开始憧憬着就用这样的生活状态去应付当下的就业难题。

说是这样说,可真到了毕业临近,乐队的人还是如鸟兽散,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当中。高君义也没有例外,先是去太原,再到临汾,而后又回到大同,前前后后参加了三场招聘会,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临近毕业,看到了招聘村官的启事,心底那些浪漫主义的情绪又被激荡出来,想到的尽是1970年代知青下乡的景象,“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但是想到那些场景就很激动,觉得青年时代就是应该有那样一段时光。”

打电话给家里,父母不同意,两代人就这样僵持下来,但最终还是父母妥协。

按照原有的安排,高君义本来是应该在东浦村,这是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村,太原市场中很大一部分蔬菜供应来自于这里。到东浦村报到的那天,高君义很是意外,这里远比自己想象中好得多。7岁之前,他也是在一个村子长大的,那是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一些老人聚集在村委会门口,晒着太阳。土坯房低矮,昏暗。只有到了秋收,人人才有兴高采烈的意思。

可在东浦村,过去的记忆早已对不上号,砖瓦房很整齐,路面也干净,村旁是蔬菜大棚,“已经是新农村了嘛,还要我们来干什么。”高君义当时想。只是到村委会,看见一个大大的拱门,上面还保留有红星,才让他找到一些知青下乡的感觉。

在东浦村干了一个星期,都是些填表盖章的事情。没多久,镇政府缺人,领导说,君义不行你就到镇里来帮帮忙吧,于是高君义又搬到了镇政府,一干就是5个多月。

工作并不复杂,但是有些烦琐,全镇18个村,数千张合作医疗表格,一式三份,每月3日之前,都要一个数字一个处方的核对,忙完了月前的报表,剩下的工作就是随时处理村民们交来的医药费报销手续。

开始的时候,高君义一口普通话,年纪大些的村民对这个陌生的后生总是有些距离感,走到门口也会怯怯地问,“某某在不在。”那是一个他们原来相熟的工作人员。日子久了,高君义倒也学会了地方话,交流不再困难,找他办事的人也多了起来。

镇里的副镇长见到有人来采访高君义,满口夸赞,“这孩子踏实,能吃苦,好好写写他。”问到高君义给镇里带来什么帮助没有,副镇长连声说“有,有镇上的合作医疗报表都是他负责。”

记者回头再去问高君义同样的问题,高君义想了想,说,“至少我来到这个镇里,办公室的笑声多了一些。”

庄儿上村•冯斌

尽管就是在小店区长大,但冯斌对这里的农村要陌生得多。回想起对农村的记忆,冯斌还是停留在自己小时候回老家时的场景当中,那时候,淳朴的乡邻关系,以及破旧的土墙,肮脏的露天厕所就是留在冯斌心目中矛盾的混合体。

作为山西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进入农村,当个“村官”一度被同学和朋友认为是学无所用的抉择。

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庄儿上村人口并不多,稍有些能力的年轻人也都到城里打工去了,40岁的村长和41岁的村支书,竟然是冯斌日常接触到村中最年轻的人。在到庄儿上村之前,冯斌对农村工作的内容几乎是一无所知。他被指派跟着副村长学习一些工作经验。

开始的日子,冯斌就陷入到填表、盖章、接待等等一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尽管繁忙会让日子过起来快一些,但这样毕竟和自己想象中要发挥的作用相去较远。时间稍长,冯斌就发觉,庄儿上村其实一直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节奏运作:没有制度性的上班时间,但实际上各项工作也都是在不紧不慢的过程中完成,并不会耽误什么;布置工作很少用书面写清楚,多数时候,就在闲聊的过程中,工作也就布置完毕,至于如何执行,则要全看经验和自觉性。

对于一个村官来说,耗费精力最大的可能并不是处理宏观的发展规划,而是一桩桩发生在村民之间鸡毛蒜皮的纷争。而解决这些矛盾,就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懂得政策规定那么简单,通常,村官的个人威望和村民们的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冯斌到庄儿上村第一次独立发挥作用的事,是建议设立了村里的广播站。因为看到村中的老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聊天,而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他提议村长买来了广播设备,用来播放一些农业知识节目和戏曲,这个做法备受老人们的称道。

第二次,则是在下雨天,看到村内的排水设施毁坏,污水在村内四处横溢,于是建议村长整修了村内的排水沟。两件事下来,村民们逐渐认识了这个从上面派下来的大学生。

但这两件事过后,庄儿上村又恢复原有的运行节奏,而冯斌也很难找到什么办法能够真正融入到庄儿上村的运行体系当中去。

冯斌看上去还有些学生气,对人客气,礼貌。而村民们对这个外来的大学生也是同样的态度。冯斌有时候会在村子里转一转,见了熟识的村民打打招呼,但大多数时候,他就呆在办公室里,等着有事找上门的村民。

而这些事情又无非是办证、填报、登记,偶尔会有些村民纠纷,冯斌自己解决不了,但他会认真的记录下来,等到副村长来,交给他处理。

空闲的时候,冯斌也会和过去的老同学聚会,每次聚会完后,他总是有些感慨,觉得那些还呆在学校或者留在城市的同学,依然还每天都在吸收着大量的新知识,而自己在这个没有网络,也难有书报的地方,差距在一天一天地拉大,“这让我有些恐慌感”。冯斌有些失落。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村里的一次拆迁活动。当时,为了规划修建村内统一的住宅小区,需要收回一些租用给村民的临时用地。理论上,村委会只要按照合同将土地回收就可以了,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能够租用这些土地的,都是村中的“大社员”,也就是村里有一定家族背景和活动能力的村民,他们在这些土地上修建了一些出租屋用于营利,要拆除这些出租屋就需要给这些村民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这些村民中没有一个人同意村委会提出的补偿标准,都提出了高额的补偿要求。这种要求又因为损害集体利益,而得不到村民代表的同意。拆迁整整拖了一年时间而没有任何进展。

上一篇:角落400字作文下一篇:五星红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