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4-10-23

20220320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选5篇)

1.20220320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孙俊同学申报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的事迹材料

孙俊,男,中共预备党员,生于1985年,2005年考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现任旅游管理B0501班班长。在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拼搏的汗水和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一项项突出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省政府一等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首批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被学院评为学习标兵。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把他历练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政治思想方面都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得到学院领导、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他身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不怕吃苦,刻苦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孙俊的家乡河南省桐柏县是革命老区,但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区的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大多数人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爷、奶年老体迈,身体时有不适,都需要照料。爸爸因为早年过多的重体力活落下腰疼的疾患,妈妈有胃病,不能干重活。哥哥学习成绩优异,但是迫于生计,初中毕业后到南方打工。虽然每年的生活都很不宽裕,然而出于鲤鱼跳龙门的想法,孙俊的父母坚决而又艰难的支持着他的学业。由于家里人口多,日常开支大,高中时凑凑合合还可以,上大学后每一年就他的学杂费就将近万,爸妈那点微薄的收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就这样孙俊不远千里来到辽东。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家乡的落后,乡亲的贫困――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自己。用知识改变命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摆脱落后的困绕,完成富裕和教育的良性循环。

孙俊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他的大学生活。深知人生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孙俊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个月下来,他的伙食费不到300。他很少买衣服,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件衣服。但是每天的土豆青菜和简单的衣服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激情。相反,在同学们鼓励的微笑中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

身体力行,让自己不再贫困

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孙俊走进了旅游管理学院。他的辅导员尹忠明老师经常鼓励他和其他的贫困生自强自立,改变自己的人生。学院的领导对贫困生也十分重视,多次组织贫困生座谈,鼓励他们不要自卑。老师们的鼓励让他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

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和尹老师等的帮助下,孙俊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了明确的规划。生活上经济来源不足的他,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也为了减轻家里原负担,积极参加学院的勤工助学工作,大学第一学期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打零工做兼职。负责清扫教室的时候,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每天都很早就起来,去教学楼清扫拖地,呈现给大家的是洁净舒适的环境。在严寒里、在酷暑中,当其他同学在休息时,他却在为生计而奔波着、忙碌着。放寒假时他没有回家,不是不想家不愿回家,而是实在舍不得那一笔不菲的路费。同时他也想到春节前后打工是最好的时机,工作好找,薪水相应也能高一些。当人们都忙着从四面八方回家之际,他却在紧张地工作着;当千家万户都在欢度春节之际,他一人独在他乡忍受着寂寞……从上大二以后,他未向家里要一分生活费,而且还积攒了一部分学费。在这短短两年里,旅游管理学院的老师们的帮助下,他成长了很多。他做过家教,网络公司业务员,宣传员,KFC服务员等工作。不管哪种工作,他都很用心的去做。因为他相信除了挣钱,这还是一种锻炼。经历过这个过程,他更深入的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因为属于贫困生,他就格外关注其他贫困人群的生活。在自己实践的同时,他总是利用各种关系为其他贫困生联系兼职的机会。至今,他已为数十名同学联系到了家教、服务员等兼职工作。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该生2006-2007学获得辽东学院“优秀贫困大学生”荣誉称号,随后又获得辽宁省“优秀贫困大学生”荣誉称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虽然家庭困境难堪,但他并没有忘记来大学的目的。上大学后,他把生活中的巨大压力转化成无限的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早上第一束阳光照射在操场绿色的草地上,孙俊已经在那里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已经要关寝了,才听见他匆匆往回赶的脚步声。在他时间表里是没有礼拜天的,他的空余时间安排的总是学习、学习。别人逛街的时候,上网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图书馆里都潜伏着他那不倦的身影。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他就用来学习。孙俊并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他更关注社会的动态发展,因此图书馆被他视为最神圣的领土。在过去的两年中,他涉猎了许多领域的书籍,其中包括社会交际、人生哲学、名人传记、就业择业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

孙俊不是一个智力超常的人,但是他的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前几名。同学们说,他勤奋刻苦,塌实认真,学习注意总结,能够及时的和任课老师沟通。他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一些同学们都关注的问题。在05-06年,他获得了政府一等奖学金。大二上学期以512分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下学期又全院第一的成绩一举通过英语六级。大学二年级他的平均成绩超过90,名列全班第一,专业第二。

除了加强自己的学习外,孙俊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努力在班级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2005—2006学,旅游管理05级1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23人,14人学习成绩在80分以上。2006—2007学,班级所有同学平均成绩都达到83分以上。他的鼓励和帮助使高月丽、毕云平等同学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班级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53.6%。到目前为之,班级英语四级通过25个。在上学期,听说04级有两个学姐英语六级后,孙俊和班级里过了英语四级的同学说,我们要加油,争取多过几个。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B0501班的同学一下过了5个!通过率50%!这个成绩得到了关心学习的姜院长和孙副院长以及老师们的认可,也让孙俊等人很高兴。但是孙俊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停步。他又在林竹梅老师的安排下,组织本班同学为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介绍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鼓励这些同学为考研究生做准备。接着,在尹忠明老师的支持下,为班级里没有英语四级的同学做一些辅导工作。

无私奉献,做一名学生钦佩的学生干部

除了刻苦学习以外,他还注重平衡发展自己的各个方面。进入大学以后,他选择了做学生干部,这两年来曾任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校团委信息部负责人等职。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孙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担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期间,他告诉自己:仅仅在学生会里,你才是一个部门负责人,平时你还是一个普通同学。而在工作面前,他又告诉自己:身为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工作做好了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没做好就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宗旨,在他任职期间,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学生会学习部在2005-2006年举办了英语风采大赛、英语话剧大赛、百部图书知识竞赛、普通话比赛等大型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校园学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记得有一次学习部举办英语角活动,由于负责约请外教的同学的疏忽,没有及时与外教沟通,导致外教另有安排不能出席。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晚上9点多,而活动是第二天上午8点开始,并且通知早已经贴出。刚从学习部工作里脱身的孙俊急忙与外语部林老师联系,请她帮忙约请另一位外教来做讲座。在林老师的努力下,终于联系到外语学院的外教。这时孙俊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和学习部的同学认真检查了活动场地。这次活动很成功,上下反映普遍良好。活动结束后,孙俊才发觉喉咙很疼。但是他说:幸亏没有耽误大家的时间,没有影响同学们学习。

在班级里,孙俊是也一名模范班干,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信任他。在老师同学眼中的他是一个严谨、稳重、大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的学生。他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声誉。他能够坦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他总是能一笑而过。同学遇到了困难,他都尽可能的给予帮助。作为班干及学生会干部,具有二重身份,在班级和学生会之间难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冲突,他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学生会、班级工作两不误。通过不懈的努力,他荣获学院05-06“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在这二年多的学生干部工作当中,他想自己在拼搏中实践了青春——完整、无悔的大学生活;在奋斗中实现了梦想——服务了他人,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自我。

永不满足,更高的理想使他勇往直前

高中时,孙俊就有一个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期间,他或是通过院党校学习,或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或是自己查阅有关文献书籍,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并且利用它不断深刻的剖析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思想健康、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工作的压力比较大,但是他愈加珍惜时间,学习之余从来不吝啬帮助同学,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也是在健全自己人格。入校后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他的不断努力,2007年12月份被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吸纳到组织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另外,孙俊还在为另一个梦想努力――考研究生。永不满足,追求上进,这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在旅游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

面对苦难,他从容处之;面对成绩,他淡然笑之。现在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并非是他的目标。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组织培养了他,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帮助了他,他真正的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报答党的培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他时刻鞭策着自己,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不屈服于环境,不屈服于贫困,从不放弃对高尚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相信他一定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的。

旅游管理学院 2007年9月25日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二

说来也有偶然性,我与王力家人居然还有多次认识机会,想来跟王力是广西籍的杰出大师有关吧。回想起来,早在1983年,我在广西大学工作时,就住在王力的长子秦似(王缉和)家的前面一栋楼。秦似是著名的左联作家、杂文家,曾任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广西政协副主席。当时在大学校园里散步,经常遇到秦似,我们曾在一起散步,记得夏天他喜欢穿着一件文化衫。后来我到秦似家里做客,他给我题写了两幅唐诗书法,一幅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幅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装裱好后,挂在家里的客厅,不少同学看到后很是羡慕。

巧合的是,2004年,我女儿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院长正是王力的儿子王缉思教授——我国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的所长。在女儿本科的毕业典礼上,我还帮女儿与王缉思院长拍摄了一张合影。后来女儿又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念硕士研究生,从事美国方面的研究,有机会师从王缉思院长的学生余万里老师。

据王缉思教授介绍说,王力家里的资料收集、保存、采访等工作都是由王缉思的哥哥——王缉志统一负责。王缉志和王缉思都毕业于北京大学。王缉志于1984年率先下海创办著名的民营企业四通公司,主持并成功开发MS中英文打字机,在改革开放之初开风气之先,令全社会瞩目,也是那个时代的科技创新名人。王缉思给了我他哥哥王缉志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通了电话后,我来到王缉志教授家中采访,获得了很多关于王力先生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

那是12月13日的下午,我乘车来到北京西坝河茂华国际村王缉志教授家。对于来自家乡来的客人,王缉志教授非常热情,与我侃侃而谈,不知不觉谈了两个半小时。聊起了家乡的情结,回忆了北大往事,欣赏了王力的书法,浏览了王力的著作,谈论了王力的诗句。王力家庭的教育和家风,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感悟良多。

少年发奋

1900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一个小生命在祖国南疆广西博白县岐山坡诞生。这小生命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王力的故乡岐山坡,坐落在博白城南2里处。这个普通的小村落,村子周围十多里,是一片平原,村庄稠密,人多田少,村人多以务农为主,家庭多属清寒。

王力幼受庭训,五六岁时,他父亲就教他读书认字。祖父写得一手好字,死后留下一本手抄唐诗,父亲就将它给王力当作字帖。王力从小便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能背诵李白等诗人的一些短浅诗句。王力7岁破蒙,11岁考上县里唯一的一所高小。王力原字叫王祥瑛,快毕业时,自己改名王力。

王力从小是个勤奋的孩子,自学起来,总是全神贯注,浑忘昏昼,废寝忘食。有一年端午节,母亲将几个小凉粽、小半碗蜜糖拿到书房,特地摆在书桌的砚台旁,告诉他不要忘记吃;而王力正全神贯注地看书,过了一会,他想起要吃粽子了,便边看书边用手去拿粽子,竟把粽子蘸到了砚台上。

自学成才

王力刚满16岁,就由父母包办,和一个同龄的农村姑娘结婚,17岁就生下了大儿子王缉和(即秦似)。王力开始挑起了养家的担子。这时他父亲在一个边远的县份当小科员,他最小的弟弟比他小十岁。村里没有私塾,王力就一面理家,一面当小弟弟的小先生。因此,王力在家中办起了小私塾。不久,有个名叫李荫田的乡绅,听说王力教书教得很好,特地去听王力讲课,听后很欣赏王力的才华,便邀请王力去他的村子教书。后来,王力就到李荫田的家乡大车坪当家塾教师。

王力在大车坪前教私塾时都是自己选的教材,到了大车坪后他又继续丰富原来教材的内容,选了杜甫诗《石壕吏》、白居易诗《凌霄花》。他在讲到《礼记》的“苛政猛于虎”、杜甫的“有吏夜捉人”时,都绘声绘色、剖析入微,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

一天,王力到学生家长李子初家,偶然发现这家的一个空房里堆了14箱书,箱面有厚厚的灰尘。他好奇地打开两箱,看到箱内的书都是他没有见过的,箱中经史子集齐全,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并陈,还有很好的注疏本以及书主人的读书笔记。王力迫不及待地开口向李子初借书,几天后他就请挑夫,把书运回了岐山坡。

再后来,博白的大平坡李氏家族办起了一所李氏开国学校,请王力去当教师。王力在开国学校教了3年书,仍是一面教书,一面坚持自学。校长李慎西是个爱才之人,他送给王力100元小洋做路费让他到上海去考大学,李春馨老师也资助了20元小洋。王力得到这笔钱,热泪盈眶地赴上海考大学。

如愿清华

王力风尘仆仆地到了上海,经打听,凡是考大学本科的,都必须考数理化和外语。王力是高小生,自然不能报考。只有私立南方大学要招一个国学专修班,他只好报考这个专修班。他虽失学10年,但也坚持读书10年,王力最终考上了。

这个专修班,开有英语课。王力知道自己没学过英语更需要加倍努力,晚上宿舍灯灭了,同学睡静了,他就到路灯下读,背英语单词,学英语语法。期终考试,他竟考了100分。

他在南方大学刚读满一年,便转了国民大学读本科。王力在国民大学读满一年正值清华国学研究院在上海招生,王力跃跃欲试,但清华国学院的招生简章规定,考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之一方能报考。3个条件是:在中学任教5年的教学人员,大学本科毕业生,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这3个条件,王力均不具备。他想了又想,便想起了章太炎。章太炎是国民大学的挂名校长,王力并不认识他,只不过学校刚创办时,他参加过一次开学典礼,远远地见过他一次。王力便以从名师章太炎为名,果然获准报考。

清华国学研究院入学考试的试题,出得很奇特,要答好就必须博古通今,具有丰富的汉语知识。王力因为从借来的14箱书中,自学了4年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录取的32名研究生中,名列第26名。

金色秋天,王力如愿来到了北京。3年间,他从一个高小毕业生,一跃上了大学;大学未毕业,再跃成了研究生,弥补了他失学10年的时光。王力是研究院的第二届学生。研究院的任课老师有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名教授。

其中,对王力影响最深的是赵元任。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精通英、法、日、德等多种外语,国学根底深厚。王力选学语言学,从师赵元任。他是全班人中跟赵元任学语言学的唯一学生。王力笃学勤钻,甚得赵元任的喜爱。

1927年,王力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赵元任鼓励他去法国留学,王力于是决心自费到巴黎留学。

巴黎留学

王力向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同乡借了40英镑前往法国。在巴黎,他住在法国人居住的地方,有学法语的良好环境。王力在巴黎读书的头两年,费用全由父亲供给,每月寄100盾荷币。两年后,父亲就不能按时如数给他寄钱了。此时,王力上海的老师李石岑教授来到巴黎,建议他翻译些法国文学名著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叶圣陶。叶圣陶收到了王力的第一部译著,给王力去信说:“信达二字,钧不敢言,雅之一字,实无遗憾。”王力留法期间翻译了20多种法国文学名著,叶圣陶总是及时出版他的译著或预支稿费,使王力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了留学生涯。王力在巴黎大学学的是实验语音学,这是当时语言学的尖端学科,这门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他还听了著名语言学家房特里耶斯讲授的普通语言学,系统学习了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进一步掌握了历史比较的科学方法,这为他在语言学的研究中继承、发展中国传统语言学,建立现代中国语言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力留法4年,身在异邦,心系祖国。他写信给清华大学,表示愿回清华任教。清华大学很快就给他寄去聘书和路费。

学术巅峰

王力回到清华,任中文系的专任讲师(相当副教授)。同时受聘于燕京大学,讲授中国音韵学、汉语语法和逻辑概论。他课讲得很好,深受学生欢迎。

卢沟桥事变后,北京沦陷。这时清华、北大、南开3所大学都迁到了长沙,联合成立临时大学。此时,王力开始动手撰写《中国现代语法》。

在西南联大,在桂林期间,王力完成了《中国现代语法》初稿。闻一多劝他将讲义整理成两部专著,一部是《中国语法理论》,另一部是《中国现代语法》。王力接受了闻一多的建议,三易其稿,这两部著作于1943年11月、1944年8月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力在完成上述两部专著后,又写了《中国语法纲要》。这三部语法著作,相辅相成,脱离了当时汉语语法硬套西语语法的窠臼,建立了自己的语法体系,揭开了我国语法史上新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王力接到中山大学的邀请,希望他在清华复课前到中大讲学两个月,王力回信表示同意。中大校长王星拱和孔德一起来找王力,聘请他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王力从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是住在北大朗润园,两年后迁居燕南园60号,一住就是30年。小楼前后有隙地,环境恬淡,很适宜做学问。步入王力的家,一楼是宽敞的客厅,他在此曾接待过无数来访的中外学者。楼上是他和家人的起居室。一楼客厅右侧是王力教授的书房,面积不过六七平方米,堆满了他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所需的古今中外典籍。30年来,王力每天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这间书房里度过。他在此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 《中国语言学史》 《同源字典》 《诗词格律》 《诗律余论》等大量著作和论文。1954年后,王力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在文字改革方面花了许多心血,一直是文字改革的主将。

精神感召

1985年8月,适逢王力85岁生日,山东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的一些领导和专家、教授共同为他祝寿,与会的教授、专家纷纷发言庆祝《王力文集》的出版和他的寿辰。王力在会上宣布,《王力文集》的全部稿费将捐献给北京大学作为王力语言学奖金。

王力愉快地度过了85岁生日,又将精力投入编写《古汉语字典》中。头几个月,他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写两三千字。

1986年5月3日上午9时,王力与世长辞。他的夫人夏蔚霞按照其生前的嘱咐,将王力4000多册古今中外的语言学藏书捐给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一生,是为弘扬祖国文化奋斗的一生。他承前启后,融合中西,龙虫并雕,著作等身,桃李三千,无私奉献,风范永传。他虽与世长辞,但他的学术和人品,却有着无穷精神感召力。

香港著名作家梁羽生回忆王力说:“曾来香港讲学的语言学家王力(了一)教授,1949年前曾任广州岭南大学文学院长,当时我在岭大读书,但没有上过他的课,不过因为性喜文学,也常到他的家中向他请教。他有一门‘绝技’,和新来的学生谈了几分钟,往往就能一口说出那个学生是哪个地方的人,可知其对语言学的造诣之深。”

梁羽生说:“他是广西博白人,法国留学生。他有一部语言学方面的著作是用法文写的,研究的专题就是‘博白方音’,书名《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年巴黎出版)。广西的一个小县的方言,由于他的著作而为国际学术界所知,也可说是罕有的佳话了。”

梁羽生还说:“他对乡土感情甚深,桂林发现芦笛岩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是首批游客之一,曾有《游桂林芦笛岩》七律一首:

喜从地下得天宫,

洞府幽深曲径通;

玉柱雕楹资鬼矛,

碧文圆顶是神工;

天教名胜装新国,

地以灵奇饷健翁;

出洞其嗟人境热,

披襟犹可捉雄风。

王力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和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他是第一个以西方诗律学为参照系、用技术定量分析手段总结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的人,他为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提供了比较宽泛的基本范式。他学贯古今,汇通中外,在继承我国2000多年语言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科学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前半期,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科学”与“民主”的种子开始在古老而多难的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这是一个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代。此时以王力为代表的一批富于爱国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厚壤之中的青年学人在接受了时代的洗礼之后,开始了全新的求索。他们远渡重洋,含辛茹苦,如饥似渴地汲取西方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学成之后,他们又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返回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用从西方取回的“真经”,精心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科学殿堂。他们的探索历程、人格精神以及学术成就是20世纪留给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

伫立于北大的燕南园60号前,沉思片刻,脑际立刻浮现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少年形象,靠着十载刻苦自学,终于走出了山村,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纪学人。王力先生走过的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从中感受到的是他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尊自重的精神。

3.20220320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 为人处事,应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发奋图强 。自强不息 ,也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

自强不息者,会在贫困中努力拼搏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范仲淹年幼家庭贫困,但他自强不息,学习十分勤奋刻苦 ,每天煮好粥让它冻住,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早晚各吃一块。有些人常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 ,“人穷志短”,不求奋进 。然而 ,范仲淹也是家庭贫困 ,但他自强不息 ,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名垂青史。

自强不息者 ,会在困难时迎难而上 。五代画家历归真 从小喜欢画画 ,尤其喜欢画虎。但由于他没有见过真老虎,总是把老虎画成猫 ,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 ,探访真的老虎 。他在历经千难万苦后 ,最终在猎户的帮助下 ,见到了 真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描摹 ,他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 。后来,他又花大半年的时间 ,游历山水 ,见识了许多飞禽猛兽 ,终于成为了一代绘画大师。

历归真为了提高画技,竟然冒着生命危险 ,跑到深山老林去看虎。正是这种不怕困难 ,力求上进的精神 ,才造就了一代画家。

自强不息者,会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 ,因为一次跳水事故 ,不仅与浪花永远隔绝 ,甚至身体除了脖子以外全身瘫痪 。在一段时间的消沉后 ,她振作起来了,决心用嘴学画画 。她经常练得头晕目眩 ,筋疲力尽 。就这样 ,好几年过去了 ,她的一幅油画 ,终于在美术界获得好评 。后来,她又想学文学 ,这又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但她还是没有放弃 ,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终于获了奖,并被搬上了银幕,激励着千万青年自强不息 。为什么乔妮能用嘴巴,做到别人用手都做不到的事情呢 ?是因为她自强不息 ,所以才能超越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演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子大道旁的丁香又盛开了,我们又从春风微雨走到了骄阳似火。三年有多长?身处其中的我们并不知晓,而20xx届的学长学姐们,却即将迎来这三年中的最后八天。

三年前的九月,这所名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带着梦想,带着抱负,来沐浴百年荣光,来创造新的辉煌。而后,在这里,度过了他们意义非凡的三年,学着拼搏,学着担当,学着厚德、励志、博学、笃行。学着成长,学着生活,学着一撇一捺的真谛。用三年的`时间行走在这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汗滴脚印、笑声泪水。曾经为每一次的进步而雀跃欢呼,也为未达目标而捶胸顿足。莱辛说:“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一千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熬夜到凌晨,支撑下去的是怀抱了三年的信念。见过别人没见过的夜幕,感受过别人不曾有的静谧。遨游过天际,也深潜过海底。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最后的一周时间,那个你坚定写下的目标就贴在你心里。高考倒计时的数字以秒为单位飞速流逝,每一个你无意消耗的“1秒”都难以回返。“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该离去的都会慢慢远行,而现在正努力的你就是青春里最完美的馈赠。现在身处这个校园,别忘记当年的辉煌,而今天的你,也同样可以。可能你正要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挑战,或许你有焦虑,有恐惧,或是磨刀一试的激动,只希望你能放下所有不安,从容应对。只要尽了全力,便已然是一种成功。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你会为今天的拼搏而展眉一笑,至少在读书的年华中,曾经拼尽了全力去获得一份令自己的满意的答卷。在有勇气、有力气的岁月里,曾经不辜负自己的寒窗苦读,终能不留遗憾。你一定会在汗水中走下去,无论如愿以偿还是难舍过往,那是你独一无二的奋斗的青春。岁月冗长,你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站在最高的地方,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最后再看一眼这个曾笑过闹过的校园,别忘记你曾经的雄心勃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年沉潜,十年磨剑,今朝且试锋芒!

在此,我谨代表高一高二全体同学,预祝高20xx届的学长学姐们:

5.君子以自强不息演讲稿 篇五

大家好!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君子的最高标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在我看来,“自强”意为自己强大,“不息”意为永不停止。对于失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和举措。灰心丧气是失败的搭档,手牵手出现在普通人的心中,轻而易举地冲破心理防线,甚至不攻自破。而君子非常人也。他们内心的防线是攻不可破的,怀有任重而道远,不怨天尤人的胸怀气概,挫折对于他来说,只是人生中一抹浓彩,影响他,但绝不会击溃他。

自强不息体现在不言放弃。研究炸弹诺贝尔为减轻挖土工人繁重的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的实验,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然言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竟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这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精神。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

自强不息体现在迎难而上。伽利略、哥白尼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探寻真理、坚信科学。高尔基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与饥饿死亡战斗,一直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不也是自强不息的体现吗?

作为新时代的启航人,带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困难就不会攫住心灵。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永不言败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然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上一篇:二年级副班长竞选稿下一篇:“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