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2024-07-23

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共10篇)

1.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一

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干部人才培训工程长三角培训中心在江苏无锡成立

日前, 由中国创联教育集团主办的“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干部)人才培训工程长三角培训中心的成立和开训仪式”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商务联盟、中国创联教育集团、电商培训工程办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团市委的领导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政、产、学、研有关部门200多人参加了这一次会议。

无锡市人民政府王进健副市长代表无锡市委、市政府致词,他说,无锡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吴文化,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经济比较发达、产业基础比较好,又有良好的物流交通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条件得天独厚。为加快推进无锡电子商务发展,今年市政府制订出台了《无锡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无锡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审办法》等文件,采取重点打造知名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电子商务特色平台和城市门户网站,打造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人才保障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完成无锡每年3万名电商管程和从业人才培训的需求。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保障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人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行业。希望有关部

门、组织团体和在座的各位代表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大力支持,积极协作,建设好无锡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商务培训平台,助推电商人才培训,促进电商人才创业就业,共同办好这件大事。

中国创联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总经理路行先生,代表国家人社部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和中国创联教育集团,对长三角培训中心的成立和开训,表示祝贺,他指出,国培网和创联教育将会全力支持,充分运用我们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培训平台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资源,良好的客服体系,全力支持并办好“长三角培训中心网”,我们将联合国家发改委全国职业能力测评中心、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商务联盟等与无锡市商务局、人社局、团市委、各院校和相关部门、企业一道,切实做好无锡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商务应用和管理人才的培训,结出丰硕的成果,为打造无锡这一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促进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服好务,作出贡献。

接着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进建和创联教育董事长主席路行为“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干部)人才培训工程长三角培训中心”成立揭牌。创联教育与无锡市商务局、无锡团市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点击开通了“长三角培训中心的网站”。

简朴而又隆重的短仪式之后,正式开始培训,全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程办公室王文主任作了题为《实施全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演讲, 商务互联总部的陶朝晖总经理作了《以电子商务

促进城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演讲。二小时精彩的演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大家表示听了讲座受益匪浅。

2.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二

2011年2月, 江苏省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提出了全员培训全面落实、高水平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源不断优化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下, 为强化师资培训质量监管, 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研制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 并组织实施全省师培质量评价工作。

1. 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是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石, 对于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参培学员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方向, 高度关注对培训效果、培训收获和学员满意度产生影响的要素;并始终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 注重发挥引领作用, 努力引导培训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完善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加大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创新培训模式, 优化培训内容, 改进方式方法, 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后, 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 (试行) 》。评价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 其中, 6个为核心指标。

同时, 在实践层面, 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专门制定了评价细则和评定等级说明, 明确A (达标) 、C (不达标) 等级, 介于A、C之间的为B (未完全达标) 等级。

2. 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满意度调查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场考察采用抽查的方式, 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会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考察机构名单。在机构选择上, 力求覆盖所有培训项目、所有类型的培训机构和江苏省13个大市, 以不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为前提, 从而保证评估结论的常态化和真实性。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共组织现场考察了17家培训机构, 2012年考察了18家, 占当年培训机构总数的50%左右。现场考察活动主要包括:听取培训开展情况介绍;核查培训相关原始材料;考察培训设施及培训条件;观摩培训活动, 如随堂听课、参与学员活动等;召开管理人员座谈和学员座谈, 并对相关人员或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专家组与培训机构管理层进行意见反馈。现场考察是发挥同行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最佳契机, 在考察过程中, 专家组与培训机构深入交换意见, 探讨改进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措施, 从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促建举措

1. 增强专业服务指导。

评估院不断优化专家结构, 引入了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名师, 确保每次现场考察都有1-2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评估。这使专家组能从学科专业视角评价培训工作, 促进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互补。在2012年遴选的26名评估专家中, 共有12位特级教师。在考察中, 这些特级教师从师资培训的需求、课程的针对性和培训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并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2. 向所有培训机构下发评估报告书。

报告书以满意度调查为依据, 结合现场考察发现进行意见反馈, 并给出此机构每个培训班的满意度得分, 指明其在全省同类项目中的名次, 详细列出课程、师资、管理、食宿等方面的满意率, 以定位问题所在。最后向江苏省教育厅分项目提供排行名单, 作为来年复检和奖惩的主要依据。此举对培训机构产生了较大促动, 极大地提升了评建效应。

3. 发布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每年,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均会在全省师培工作会议上发布报告, 指出不足, 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012年,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在总结两年来师培质量评价结论的基础上, 对今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实行差别化培训经费政策”、“对省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凝炼、培育并提升教师培训工作‘江苏经验’”等三大政策建议。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涉及高端教师校长培训、高中教师校长培训、农村教师校长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校长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专题专项培训等6大类别。2011年质量评价涉及其中8个项目, 145个培训班级, 约18900名参培学员;2012年, 质量评价包含11个培训项目, 203个培训班级, 21216名参培学员。可以看出, 经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推动, 2012年在培训项目、培训班级和学员总数增多的情况下, 学员对培训收获、内容针对性、教学安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实现了提升。

高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等5大类培训的综合满意度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2012年, 根据质量评价的结论, 师培主管部门对高中教师培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中培训满意度较上年增加4.09分, 在几大类培训中增长幅度最大。此外, 针对质量评价中发现的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大等情况, 江苏省在教师培训项目设置上, 在突出高端人才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的基础上, 注重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 使得2012年农村教师培训的综合满意度最高, 为95.04分。

在2011年质量评价报告建议下, 各培训机构普遍重视了培训需求调研及培训方案的优化和落实, 课程编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力图帮助学员解决和突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点问题。2012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培教师对“以学员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的肯定。但对比两年来的满意度趋势可以发现, 虽然培训内容针对性的满意度增长幅度最大, 但仍为最低。经细化分析, 参培学员中对培训内容针对性非常满意的比例只为65.35%, 因此, 培训机构在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011年质量评价建议, 针对农村教师和高中教师培训的特点, 师资聘请应适当向有丰富教学经验、授课效果好的一线教学名师倾斜。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 师资结构和来源方面实现了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中小学一线名师比例的优化, 一线名师的比例上升为41.25%, 高于教科研人员的比例30.13%和高校专家的28.63%。农村教师培训中学员对师资水平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75.09%上升为79.1%;高中教师培训中学员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67.2%上升为74.0%, 上升幅度较显著。

四、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改进建议

1. 促进培训机构项目质量的均衡发展。

通过两轮质量评价发现, 高校类培训机构满意度水平仍然偏低, 满意度综合分排序也显示, 高校类培训机构多排名靠后。经现场调研发现, 高校类培训机构一般培训任务较多, 培训项目会由不同专业学院分工完成。在内部分工过程中, 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同, 管理方式差异, 造成各培训项目质量的不均衡。

行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对承担省级培训项目的机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指导, 进一步落实对“培训者的培训”, 创建交流平台促进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承担任务较多的高校类培训机构, 由管理小组牵头, 加强本校各专业学院之间经验交流, 强化纵向指导和横向联系, 促进各学院培训者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快培训质量均衡发展。

2. 强化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尽管所有培训机构均安排专人收集主要课程的课件资料, 并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但是部分机构的原始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及时, 未能及时通过适当途径将资源提供给学员共享, 且部分机构未意识到参培学员自身的经验成果亦可作为培训资源。

各级主管部门要探索全省及区域性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并加以系统地管理, 努力为参培学员提供培训后固定的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并鼓励培训机构之间针对资源建设和利用进行分享和交流。

3. 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学员考评机制。

目前, 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但科学性有待提高。除了培训出勤率, 大部分培训项目采用学员的小结或论文作为考核鉴定材料, 这种方式仅能体现出培训的短期效果, 难以全面地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

培训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评价, 积极借助网络等信息化手段, 开展常态化、长期化的后续交流活动, 加强与学员的沟通, 以此为契机探索长效化考评的路径, 提升评价工作的层次。努力将学员评价深入到教学行为及教育理念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和为所在学校带来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上来。

4. 适当提高培训经费, 实行差别化拨付政策。

2012年人均培训经费有所提高, 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 经费增加在伙食条件改善上比住宿条件更加明显, 但在所有重点指标中食宿条件的满意度依然偏低。建议将省级培训人均经费适度上调, 并对培训时间长、跟岗要求高的培训项目实行差别化拨款政策, 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高水平师资等必要的培训资源, 提高参培学员对培训食宿条件的满意度, 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明.高校区域性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构建与核心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2) .

[2]张树臣.在教师培训管理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 .

3.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三

为了提高队员们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加深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学校邀请无锡市图书馆艺术家协会的老师来校办讲座,并聘请他们为学校印社顾问,在全校少先队员中掀起了“金石艺术”大搜集活动:到图书馆、书店、公园、人文古迹等地方,收集有关篆刻艺术的图片、资料,摄影爱好者还带回了许多篆刻无锡胜迹的照片;举办了“我看金石艺术”交流活动,让学校每一位学生充分认识篆刻艺术的美,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搜集的图文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分“篆刻艺术起源”“篆刻艺术鉴赏、收藏”“篆刻艺术发展、现状”三大块展出,由印社展厅讲解员介绍篆刻艺术,让全校同学充分领略到了金石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然,小队员们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失败,一刀失误往往前功尽弃,于是有些队员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此时,辅导员老师会用篆刻大师们追求艺术之路的感人经历激励他们:如少年吴昌硕学印的故事,张燕昌先生《携南瓜拜师》、钱瘦铁先生《咬得菜根,百事可为》等故事;双休日组织他们从网上、图书馆寻找各派大师的踪迹、走访身边的大师,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何震大师的稳重和谐、气势恢宏到赵之谦大师的清俊峭拔、精美清新的意蕴;从吴昌硕的刚柔并济、熟中有生到齐白石大师的纵横平直、不加修饰,孩子们见识的是文化的博大,历练的是坚强的意志,他们被大师们的故事和艺术造诣所感染,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辅导员老师引领他们把篆刻学习的范围从文字和生肖,拓展到人物肖像、成语故事情节、动物等的刻印创作。通过篆刻“太湖”,融入了学生对母亲湖的亲切之情:“湖”字的创意,显示了波光粼粼的美,河流、小溪汇入太湖的交汇之美、包容之美;通过篆刻“宝界桥”,了解“宝界双虹”的来历;他们还到“千步长廊、古运河畔、黄公涧”等景点进行创作,通过动手篆刻,牢记历史,热爱家乡,感受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在印社里,队员们不仅学会了篆刻的技巧,还让更多的同学分享成果,传递爱的快乐。当许多同学的作品被编入《西园印谱》的时候,他们成了校园里的新星;当他们为身边的特困生举行“爱心义卖会”的时候,他们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这些小篆刻家和书画社的同学们携手作画、刻印,共同完成了一幅幅“伟大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向老师和同学们义卖,将所有款项捐给有困难家庭的同学。此举感动了所有同学和老师。

在华夏子孙喜迎奥运的日子里,郑鸿玲同学欣喜若狂,刻了这样一印:“历练使中国体育更辉煌!”当“5.12”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刘方远同学潸然泪下,刻下了一印:“灾难让华夏民族更坚强!”在印社同学们的倡议下,学校全体师生开始了捐款行动。小小少年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来。几年来,西园印社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教育界领导和老师,甚至有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教育使团,印社活动相继被无锡市教育电视台及七彩童年栏目、阿福聊斋、江南之声广播电台报道。2009年2月23日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在锡城开幕,在无锡市少先队“向日葵工程”春季交流展示活动中,蠡园中心小学推出了“金石铭刻中华情”为主题的现场篆刻展示,吸引了与会代表江苏省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中国少年报》刘浩副主编、《中国儿童报》沈大刚主编的关注。2009年5月9日——5月18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在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扬民族文化,绘锦绣中华”篆刻、书画、摄影作品展示活动,共计80余幅师生作品展出,作为献给祖国60华诞的贺礼!

蠡园中心小学西园印社的社员们在篆刻艺术的长河里遨游,每一个小社工与金石为伴,乐在其中!西园印社成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幸福摇篮。

(许建良、周纪珍供稿)

4.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四

体会

为期一个月网络培训结束了,在本次培训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这是一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体验,是一个接受新思想冲击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好机会。

本次培训开设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有:钱志亮老师的《回到原点看教育》,沈峰老师的《怎样上好一节课》,孙明霞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陈大伟老师的《教师的观课议课》以及众

多名优老师的精品课例研究。我们就像一个去吸水的海绵,尽情地吸入,以提升自身能力。每位老师的精彩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反思,其中最让我觉得深有感触的是钱志亮老师和陈大伟老师的讲座。

钱志亮老师语言幽默、诙谐风趣、博学精深、生动形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教育的真谛娓娓道来:教育是一种爱。

教育原本是一种爱,在这种爱的驱使下,作为教师常常期望我们的学生都是大拇指,都是优点生。我们常常因学生这样那样的失误而焦虑、不满、甚至指责。我们不停的用一把尺子去评价我们所有的学生,我们总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虽然我们辛苦,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坚信这就是我们的爱。在这种爱的笼罩下,我们的学生脸上失去的是笑容,心中增加的是厌倦。我们该反思我们的爱已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我们爱的方式已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是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成功,因为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钱志亮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到呱呱坠地,就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孩子无法选择的特性,这种差异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认知、判断等方面的不同水平。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但不是无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整齐划一的训练。“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才是我们倡导的教育观。爱孩子就让我们用不同的要求面对我们的孩子,鼓励孩子在一天天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愉悦。让能飞的孩子飞起来,让能跑的孩子跑起来,让只能走的就慢慢地走吧。回到原点看学生,研究学生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努力,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这将是正确的爱。

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让我明白了“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本质区别。我通过认真的听课,深深地体会到陈大伟教授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听”指向声音,淡化了“观”;“观”则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当然其他老师的讲座也给了我很

多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以前工作中很多的不足之处。

孙明霞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讲座也赢得了包括我在内很多教师的好评。在当今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要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是相当不容易的。很多老师工作中充斥的一个关键词是“忙”,一忙就忙出了厌倦感,一忙就忙得无暇静下来思考,往往这个“忙”还带着被动的意味。而与“忙”相近的一个词是“充实”,同样是要面对很多工作中的事情,如果能感到充实,那必定很能享受这个“忙碌”的过程了,这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怎么在这个忙碌的过程中忙出幸福感,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应该是我们要思考和追寻的。而孙明霞老师告诉我们,要从抱怨中走出来,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在我们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地在与学生、与课堂打交道,所以要说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仅仅从心态方面来调整是

不够的,幸福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在我们的读书、反思、研究中。孙明霞老师从这些角度进行阐述,向大家展现了她追求教育幸福的过程和方法。

5.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五

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师培训于2013年11月3——7日在江苏师范大学如期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成员主要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以及淮安市各个学校的高中地理老师共122人,我们一起度过了比较难忘的5天,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一分比较深刻的感受。

一、服务周到,情暖人心

在培训之前,江苏师范大学便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我们学员有关培训的注意事项,使得我们提前了解了培训的有关内容,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尤其是明确了行程路线,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有很大的帮助。来到宾馆报到时,江苏师范大学的教师以及研究生学员很人热情的帮助我们安排食宿,这使得颠簸了许久的我们顿时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此,感谢江苏师范大学所作的努力。

二、专家讲座句句经典实用

培训期间,王仲智教授,赵清教授,史春云教授等一一为我们做了有关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趋势、教研论文写作指导、高中地理生命课堂构建等讲座,整个过程,专家们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我们耳目一新,认识到自身的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由于本人工作不久,教学教法上还不够成熟,因此本次培训我格外珍惜,并做到每场讲座我都能准时参加,并且坐在会议前排,希望能够近距离聆听专家们的观点。学习专家们演讲的艺术。其中,史春云教授关于《教研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指导》的讲座我听的全神贯注,因为我深刻了解撰写论文对于教师成长的必要性。期间,她回答了我们老师的提问,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其实地理教学论文不是我们想象的难写,只要我们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把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整理,很容易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

三、学员授课精彩不断,掌声连连

培训期间,学员代表王军、陈炜于11月5日共同开设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循环》同课异构的公开课,这两节课老师都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大胆地尝试,老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他们熟练的授课方法,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变的课堂应变能力深深的感染了我,加强了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即问题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引人入胜;过程的设计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的设计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评价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

生的终身发展。聆听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能否做到这些?如果我来上这样的公开课,我会如何选择?我想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得不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努力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就

我个人来讲,虽然我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一轮,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

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个阶段我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

真讲课,去研究习题,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新课程下地理课

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胆地实践和尝试,新课程改革的大潮迎面而来、咄咄逼人,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大胆地尝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最后,真心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多给年轻教师锻炼与提高的机会。

培训学员×××

×××××中学

6.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六

培训学习心得

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李乐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要想迅速成长成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是必由之路,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次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周,但收获却是满满的。下面是我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 本次培训活动历时六天,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南京师范大学听讲座,与专家对话。几位专家老师都是业界响当当的人物: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叶小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郭爱民教授、姚锦祥教授,南京市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袁廷虎老师,还有对史料教学研究颇深的何成刚博士。

叶小兵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又不失严谨,课堂上时不时的幽默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看似简单的幽默背后则是超人的语言智慧和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最核心部分,叶老师《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给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姚锦祥老师和蔼可亲、治学严谨同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学习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试教育的选拔人才机制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学习评价这一环节的操作,往往存在理想和现实的纠结。姚老师《基于目标的课题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让我很受启发:原来历史课还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学习评价。听了袁廷虎老师的《能力立意的试题特点与命题策略》如获至宝。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命不好题是我们职业技能的一大短板。平日里我们总是把精力用在研究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命题技巧,因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试题,只需要上网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久而久之,相关的专业技能也就“退化”了。攻克命题这一技术“难关”,是我们成长为一名真正历史骨干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袁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有赵亚夫老师、郭爱民老师和何成刚老师,他们的课同样很精彩,我就不一一详述。

第二阶段,在南京市第一中学观摩历史课,一中老师展示课改成果。金丽老师的《两堂美国历史复习课引发的几点思考》跟我们分享了她在美国参加培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对东西方历史教学的差异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西方式教学并不适合中国学生,但对于今后我国推进素质教育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彭自昀老师的《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中学生考古学入门>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南京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历史课能远离背诵知识点、大堆的习题,以另外一种方式来上,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能提高一大截。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发相关的历史校本课程呢?周媛媛老师《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非常精彩,老师的问题设计的精彩,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同样精彩。赞叹之余也在思考:这节课如果由我来上,我将怎么把它上好呢?

第三阶段,交流探讨,展示学习成果。本次学习班主任姚老师按地域将学员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间沟通联络。先是小组内部交流,每个成员分享自己所在校教学方面好的经验。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代表们就本次学习谈了自己的认识,他们的发言很有启发性,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7.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七

一、对象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 他们主要来自连云港地区的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这四个贫困县的138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 其中女教师95名, 男教师43名, 这138名学员都是来自于农村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定量研究的调查工具是“在职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15个题项组成, 内容涉及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估。题项采用5分制 (1-5分) , 如:1=非常赞同;5=非常反对。问卷调查于2010年7月培训结束后发放, 收回130份, 有效问卷126份, 占收回问卷的97%。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11.0) 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性研究是选取一些本期和往届的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各方面的访谈, 所搜集的材料用来验证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1. 调查结果分析

(1) 数字1-5分别表示:1.非常赞同;2.赞同;3.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反对;5.非常反对。 (2) 1-5下的数字代表百分比。 (3) 问题的编号为原始问卷编号。

培训方法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与教师参与程度,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高质量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 (见表1) , 参训教师对培训中授课方式的认可程度依次为示范观摩和研讨课 (70.7%) 、实践操作课 (42.5%) 、课堂案例分析课 (34.0%) 、角色扮演和游戏课 (24.5%) 和讲授课 (11.3%) 。各选项数据反映出学员希望各种培训方法都能运用于所接受的培训中, 但实际培训却以培训者讲授为主, 其他方法很少兼及。在与部分学员的访谈中, 大部分人也表明有些培训者的方式过于单一, 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而那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培训者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训教师对其授课满意度较高。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的精华所在, 是新课程培训能否达到培训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2) , 66.8%的参训教师对有关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课程最感兴趣, 他们最需要的培训依次是语音语调、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模仿的主要样本之一, 而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 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上农村的学习条件有限, 学生们很难接触到标准、地道的发音。对各种教学法和科研方法的培训内容也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 (57.7%和44.9%) , 同时将新课程标准知识和教研能力相结合的培训主题也是参训教师迫切需要了解的。参训教师在短暂有限的培训时段内, 最需要学习的是能解决他们教学中实际难题的方法。访谈表明, 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仅仅做一个“教书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 学会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成为众多参训教师的共识。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结果显示 (见表3) , 42.5%和34.0%的参培教师认为培训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以及培训对自身的工作帮助不明显, 28.1%的认为培训更新了自身的教育理念, 提升了教学技能。而对于培训单位深入学校跟踪评价、收集培训反馈信息的工作则反映冷漠, 仅有9.4%的教师会积极配合。据往届的参训教师反馈, 所谓的后续跟踪评估服务并无任何客观的评价体系, 只是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教师培训忽视了培训效果评估与反思等环节, 且培训结果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完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建议

(1) 培训前———深入调研, 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 组建培训者团队, 使培训内容和方式最大化地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和教育机构在实施培训时要有全局意识和超前意识[1]。培训前培训负责团队应通过问卷调查或和当地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等形式, 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熟悉农村中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师资的缺额情况和教师培训的内在需要。在此基础上, 成立学科专家组研制开发培训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 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增强培训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品性。

组建一支专家型和经验型相结合的培训者团队是培训前各培训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 它是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本次培训中所呈现的培训者团队模式, 即知名专家+展示专家+示范专家模式, 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欢迎。知名专家是来自于高等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专家, 主要是介绍中学英语的教研动态, 总结英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提升参训教师的理论素养;展示专家是来自于各市、区、县级教研室的教研员, 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将教育理论融于教学实践, 指导参训教师的教学;示范专家是来自于教学一线, 有较高教学实践能力并获得国家级或省、市级中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奖项的优秀教师, 参训教师通过现场观摩具体课堂教学的实例,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调查结果证明, 参训教师对这种梯队式的培训者团队模式评价颇高, 满意率高达90%。“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共同携手,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 进行共建, 统整教师利益、学校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 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致, 将教育培训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的需要, 内化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将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培训的环境融为一体”[2]。

(2) 培训中———改进培训方法, 完善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管理, 保证培训内容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目前, 教师培训方法单一、陈旧是制约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 以专家讲、学员听的单向信息传输方式为主的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必将导致整个培训工作缺乏活力, 效果堪忧。与之相反的是, 学员参与度高的培训方式则深受好评。师资培训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 比如以专家讲座为主的理论指导课+以听课、评课为主的观摩学习课+学员讲课为主的教学实践课+以讨论、交流与反思为主的研讨课, 这几种培训模式互补长短, 使得培训方式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

本次培训成功的管理模式也为今后的中学教师培训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本次培训由江苏教育学院的外语系主任和教务处处长共同负责, 落实培训方案,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为协调和解决参训教师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培训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学习班主任要跟班听课, 主要负责日常的考勤、成为学员和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解决学员饮食、住宿等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同时, 班级设立班长一名, 组长四名, 协助班主任工作, 及时反映学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级建立了网络平台, 印制了通讯录, 不定期开展学员座谈会, 使得班主任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正是这种人性化的学习和生活管理模式使得培训效果显著, 本次培训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最终测评中取得了93分的优异成绩。

(3) 培训后———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对培训进行全方位评价。

长期以来, 全国各地的师资培训都侧重于培训期间的工作落实, 随着培训结束, 培训机构对参训学员的指导等后续评估管理工作就销声匿迹。为了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建立一套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就十分必要。要建立这种机制, 就应当由培训者与受训者以及他们之外的第三方来共同分担培训主控权, 相互制衡, 把教师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督导评价机制[3]。

对教师培训进行评估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参训教师, 在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跟踪调查, 可采用面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者素质、学习效果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估, 主要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热情、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机构的评估,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并把评估结果与受评单位的资质许可相挂钩, 对培训效果差的培训机构, 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甚至取消其资质, 从而激励培训机构严抓培训质量, 优化培训结构, 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语

短期集中培训虽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 农村英语教师的复杂构成使得农村中学英语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没有一个固定的师资培训模式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多层次、多角度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模式[4], 比如寒暑假区域性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培训。只有不断更新师资培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 从而确保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优质高效, 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振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曲中林.整体性教师培训的构想[J].教育评论, 2008, (3) :30-31.

[3]李冰.后续管理: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11) :8-9.

8.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八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学校不断转变办学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办学环境、扩大办学规模、改革办学结构,学校逐渐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学校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6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人,设有机电、电子、计算机、化工、财经、纺织服装、商贸旅游等七个大类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为江苏省紧缺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级课改实验点和骨干专业,拥有实习厂房300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近600万元:电子与信息技术为重点发展专业,拥有实验实训设备近300万元:其他专业实习实训设备近100万元;拥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两个省级示范专业。

在县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县奔小康”口号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投身到服务地方经济的洪流中,近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万余人,他们以思想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适应洪泽地下盐化工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学校将投入400万元开设盐化工专业,并要将其打造成江苏省示范专业,申报江苏省紧缺型人才实训基地。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依托实训基地。利用淮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文明育农科技富民示范基地”“服务中小型企业”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平台,认真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城市新市民教育培训工程,年均培训量在4500人次以上,年均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需求,缩短校企差距,2006年学校与江苏神舟轮毂有限公司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将车间搬入校园,学校将教室移入企业。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2009年学校又与江苏瑞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一条现代化的电子生产线将在校园内建成,学生将实现从教学实习向生产实习的转变。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学校将在接受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争创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县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洪泽职业教育全国争先”的目标。

一是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能力。2009年投入780万元建设的68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已经开工;2010年将投入400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集“培训、输出、就业”于一体的职教创业园区。到2011年。再投入800万元,更新添置实训实习设备,确保设备投入:二产类专业生均5000元,三产类专业生均3500元,藏书10万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

二是加速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首先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2009年起学校将用三年时间,每年选聘20名以上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到2010年,面向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达专业教师总数25%;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每年组织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在三年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占教职工总数6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研究生学历占5%。

三是打造特色。做优专业。结合洪泽、淮安的产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重点抓好盐化工、旅游、纺织、机械维修等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建设。三年内,再建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建成盐化工专业实训基地。

几度春秋,几多坎坷,几度风雨,几多辉煌。

9.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九

13、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 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 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 担相应的义务。

2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他证书

学位是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专门人才的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36、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37、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38、高等学校设立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教育行政部门备案。”7)59:“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8)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9)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

2、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⑴依法治教的原则;⑵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⑶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⑷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⑸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⑺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5、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6、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7、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8、我国的教育法体系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

9、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 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③ 社会主义道德 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④ 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 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教育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 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 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 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1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⑴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⑵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⑶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⑷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⑸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确保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义,不受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教育机会、条件、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⑹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表现为:A、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要及时根据社会主义

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

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14、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

23、教师资格的要求: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国籍、思想品德素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养、业务要素和学历要素。

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

24、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15、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

16、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制度。

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25、教师资格许可制度1)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

17、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⑴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⑵学校道德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⑷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2)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省、育制度;⑷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⑸国家实行学业证书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申请制度;⑹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⑺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认定教师资格程序:(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⑻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

18、教育投入的体制: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

26、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 育投入责任的体制。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的。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 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 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19、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①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教师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④因果关系⑤主观过错。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20、《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

27、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事业,制定本法。

表现为合同形式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

2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选择和择优机制。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28、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等形式。权利: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9、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 30、《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权利

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包括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 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 的步伐。

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

31、我国高等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利。

32、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义务: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业中的直接体现。第5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33、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4、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5、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担任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9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以及相关其他权利1)高等学校的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6)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财产管理自主权

40、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实质条件《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1、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42、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3、高等学校的权力: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4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45、学生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的,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6)其他权利

46、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记过;④留校察看;⑤开除学籍。”2)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3)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4)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5)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6)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

10)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11)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12)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7、开除学籍的条件:(1)违宪,反

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 社会秩序(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3)违法治安管 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4)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 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6)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 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 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7)屡次违法学 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 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 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

48、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 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

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

49、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50、《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51、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①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③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④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52、职业教育学校有哪些?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53、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

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54、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55、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原则2)实行产教结合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56、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

57、《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

58、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59、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60、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公益性原则。(重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原则。

民办学校举办者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

61、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62、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63、教育权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

10.江苏中心小学教师培训 篇十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

1965年 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 20世纪60年代 全球第一所大学在英国出现;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学习高等教育的意义(简答):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章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从事高等教育;

雅典出现的专业性质、教育内容较为高深的两类学校:哲学学校、修辞学校。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开始弘扬 1.西周大学:官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私学 稷(ji)下学宫 具有高等教育意义

宋代四大书院 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3.太学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 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法、医、神 德国大学改革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简答题)

两大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学术自由 学者-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师生-教学自由;大学-独立自治。

柏林大学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 美国

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的意义(简答题)-培养应用型人才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利尔法案,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

意义: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工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显示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1904年威斯康辛大学范海斯提出威斯康辛计划

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清末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高等又分为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时期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整顿学风,更新师资;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推动“学”与“术”分离,改革教学;实行教授治校。中国当代高峰教育

(1)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1993《教师法》(3)1995年《教育法》(4)1996年《职业教育法》(5)1998年《高等教育法》 2003年 19%入学率 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马丁特罗 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毛入学率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第三章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关系(简答题)

理念源于实践;理念引领实践;理念超越实践; 3-2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

4-1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是经历 4-2高等学校办学制度 4-3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 4-4高等学校评价制度 第五章

5-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简答题)

(一)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三)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

5-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简答题)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3.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4.促进社会政治延续:即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培养高级政治人才;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5.推进社会政治生活 即通过提高管理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现代化,通过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进而推进社会政治改革

6.是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并且内化社会所期望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简答题)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 2.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3.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4.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1.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文化功能(简答题)

1.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具有高层次、专业性和系统化特点 2.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重要机制之一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乃至碰撞和冲突。4.文化选择功能: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接纳和排斥,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丰富性 塑造大学亚文化:对个体作用:育人、导向;对群体作用:凝聚、整合 5-3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的历史演变

11世纪到18世纪,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主要职能 从19世纪末至今,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为主要职能 当代高等学校的职能的构成(简答题)

1.培养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内涵: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2.发展科学:作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学校发展个体影响的结果 3.社会服务: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发展趋势:第四种职能:促进国际交流

4.高等学校职能的相互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第六章

6-1高等学校课程理论 6-2高等学校课程规划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简答或选择)

横向结构:主要是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必修课程又分为校定必修课程和系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纵向结构:反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在内的逻辑关系。它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

6-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 6-4高等学校课程管理 第七章

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 4.培养与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7-1高等学校教学原则(重点)

高等教学原则及其应用(简答,答题要点定义与怎么做,基本要求)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性概括,是教学基本原则落实到实践中的媒介,是保证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环节。教学原则的来源

教学原则是历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产物。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是指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再发现知识的能力和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学习能力。基本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增强学生参与原则:是指在大学里,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减少上课时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增加学生研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比重,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话语机会。基本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做好教学安排;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拓展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选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发展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基本要求: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动机、兴趣、意志、态度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五,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所培养的学生要有比较广博宽厚的知识,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要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要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种教学活动;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是指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同时教学必须进行同行间的交流学习,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成为科研的一种形式。特有的原则。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7-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概念: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判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判断)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依据是什么(简答)

(1)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应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2)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科和同一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教学方法通常要与之相适应。(3)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主要源于不同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认识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除上述这些因素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业务素质及个性特点、学校的教学设等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方法(判断、选择)

分类:a、运用语言传递为主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b、通过直观感知为主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

c、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自觉指导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a、做好教学设计;b、内容的逻辑性 d、语言的感染性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7-3高等学校教学环节和组织形式 备课几个阶段:

第一步,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第二步,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研究教学方法;第四步,编写教案 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上课为核心环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指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固有人数的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最早使用的是京师同文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教学优缺点(简答题)

优点表现为: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的效率。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缺点表现为: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高等学校组织形式的变革(简答或选择)

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高等教学评价功能(即评价结果的应用,简答)

诊断与反馈功能;导向与调节功能;激励与促进功能;教育功能 第八章

8-1学科的基本理论 8-2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8-3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教学与科研关系:直到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判断、选择)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学科建设(简答)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第九章

9-1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简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b.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b.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c.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制上。(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a.高等学校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b.高等学校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术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a.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b.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而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5)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性 a.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b.同时,任何一个学术的身心发展,不仅是许多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9-2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 9-3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 高等教育的专业素养(简答或论述)

专业素养是一个多种要素综合的统一体,基本要素: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信仰;专业人格;专业智慧

9-4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 第十章

10-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和权力类型 10-2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和高等学校治理

高等教师的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选择、判断)第十一章

11-1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简答题)

1.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上一篇:我能行!演讲稿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案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