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共16篇)(共16篇)
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一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若把电视机、电脑、书本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大多会先打开电视机或电脑,很少会人选择书本.课余时间,已经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了.渐渐的,他们对阅读失去兴趣,也会离书本越来越远.
作 者:周璇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2 关键词: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二
1. 师生共读,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每天中午的自习课上,除为学生检查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之外,我总是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觉得好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甚至推荐给我。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问我几个问题。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皮萨略夫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2.1 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要分到各年级、各学期,所以,每学期一开始就帮学生制订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及自己每天用什么时间、用多长时间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2.2 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又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画一画,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2.3 指导阅读迁移。
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而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和练笔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鼓励,不断引导,并发现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3. 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首先,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在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为了进一步促使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4. 多种方法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4.1 以“讲”诱发兴趣。
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讲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4.2 适时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5. 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
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语文课堂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试着减少那些低效的作业,把时间省下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采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例如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当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并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选》等童话;学了朱自清的《匆匆》这一课后,我就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请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减少了学生机械的操练,课外阅读不仅安排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中,而且安排在中午及放晚学后。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学生就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了。
6.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如:本学期本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了读书心得写作比赛,同学们积极读书、踊跃投稿,许多同学写的读后感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三十多位同学的习作获得县征文比赛奖项。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学生的兴趣浓了,读书的劲头足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
7. 推荐书目,扩大阅读范围
7.1 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高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我就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7.2 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3.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三
一、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方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用“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配合
教师可采用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可逐步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应多方集资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搜集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二、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①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②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③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提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80首古诗、名人名言之类可采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采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 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子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三、陶冶性情,引导学生的古诗阅读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都已证明,少儿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所谓素丝初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古典诗词曲(以下统称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香的一块园圃,长久以来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他们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古诗教学的几点方法:
1.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少儿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点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这“点”再次还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能够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例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学生在反复吟咏之间便可体会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2.入情入境,体验情感
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向,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两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反复冗长的讲话”。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就像一串灿烂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辉。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3.见缝插针,大量诵读
学生大量诵读古诗词,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古诗中关于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教学中,我利用早读的时间每天安排一个学生将我选好的古诗预先抄在黑板上领读。几节课下来,差不多就背会了。学生多背一些优美诗文,语文的功底就足了,就有了灵气,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总之,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孩子创建一个多彩的生活空间。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四
关于加强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语文教学行为,认真落实彭水县教委提出的每天“三个一小时”之一“一小时广泛阅读”,有效组织和指导我校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结合我校实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制定关于加强初中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树立大阅读观,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及要求
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学段目标: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5-10万字一般是袖珍式书本,正常书本10万字大概70-100页左右。)
3、年段要求:
(1)一年内阅读量为100万字,每期至少读4本书,读书笔记2万字;(2)会做分类摘抄读书笔记;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每期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600字;
(3)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浏览一般是略观大意,它与精读相辅相成),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4)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的阅读,不盲目阅读)的习惯。
三、组织机构 组 长:何松涛
副组长:苏渝、熊小煜、蒋正兰
成 员:宋 雁、张维超、李延琼、陈妮、王珍贤、赵兴川、丁连勇、蒋明菊、李国绢、许小红、马思杰、张丽娟、各班班主任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图书建设
1.学校要尽快整理好图书室、尽可能添置更多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图书,并对图书名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阅读资源,每学图书期借出率应达30%以上,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2.各个班级要成立图书角,每班至少有阅读书籍200册以上(含期刊),并要求学习委员管理;同时倡导每个学生共享自己的图书资源到图书角,让更多的学生能读到更多的书;
3.每个学生每期至少订阅1本以上的报刊杂志; 4.教师要带头阅读,并将好的图书推荐给学生阅读。
(二)加强时间保障
1.各班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 2.每天学生利用中午、下午、第四节晚自习等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班每周安排两次语文早自习,拿出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
4.“
五、一”、“
十、一”及长假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5篇精美文章;
5.每生每年寒、暑假集中时间阅读至少两部名著。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1.学校值周组要利用星期一的集合会上,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
2.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活动。形式可以是:读书节、故事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
3.每位教师每学期在班内上两节阅读指导课,指导课需要准备教案,教案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阅读要求等;
4.语文教研组每学期在组内开展有关课外阅读公开研讨课1节; 5.语文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语文教研组每期要组织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读书笔记的质量以及参加读书活动的情况,评出各年级“书香少年”20—30人,“书香班级”1—2个,并予以奖励;
6.班主任、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班级黑板报; 7.语文教研组每年要举办至少1次“读书节”,活动内容包括:名著欣赏讲座、演讲比赛、阅读名著交流、征文比赛、朗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在“读书节”期间,要评选“读书之星”,并给予奖励。)
8.加强宣传,引导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和支持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争取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和支持。附件: 初中学生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1、《鲁滨逊漂流记》
2、《格列佛游记》
3、《唐吉诃德》
4、《巴黎圣母院》
5、《欧也妮·葛朗台》
6、《哈姆雷特》
7、《匹克威克外传》
8、《歌德谈话录》
9、《复活》
10、《童年》
11、《在人间》
12、《我的大学》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老人与海》
15、《普希金诗选》
16、《泰戈尔诗选》
17、《名人传》
18、《爱的教育》
19、《论语通译》
20、《朝花夕拾》
21、《呐喊》
22、《女神》
23、《繁星》
24、《春水》
25、《子夜》
26、《骆驼祥子》
27、《家》
28、《雷雨》
29、《围城》
30、《谈美书简》
31、《昆虫记》
32、《名家散文》
33、《汤姆叔叔的小屋》
34、《花季•雨季》
35、《知识改变命运》
36、《西游记》
37、《三国演义》
38、《水浒》
39、《居里夫人传》
40、《红楼梦》
41、《论语》
42、《伊索寓言》
43、《走近袁隆平》
44、《安徒生童话》
45、《格林童话》
46、《海底两万里》
47、《克雷洛夫寓言》
48、《神话故事》
49、《中外历史故事》
50、《成语故事》
5.让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篇五
泗洪县界集小学裴启奋泗洪县董沟小学高超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练兵场——阅读市场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营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市场。
1.构建主题阅读。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按照主题编写成组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构建主题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写人的作品,组织主题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细米》、《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书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教学六组描写动物的一组文章后,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开始阅读,学生很快找来了《狼王梦》、《动物趣谈》、《狼和狈的故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兴趣大增。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构建课外阅读大卖场。
要想让学生兴趣浓厚的一直阅读下去,教师还应开展课外阅读一系列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在读书活动中,各班级应多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二是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各班自定),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三是举办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
好的读书氛围。四是每学年按年段举办课外读书竞赛。低年段以背诵古诗、名人名言、成语、讲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中、高年段以背诵优秀诗文(段)、讲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介绍长篇名著、谈读后感等为主。每学年末学校将根据师生们读
书的具体情况表彰读书先进,评选校园“十位课外阅读标兵”和“优秀读书集体”,以
及百名“优秀小读者”。
二、课外阅读的千面佛——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
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
为呢?
1.注重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
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
独特的感受。如在学生阅读曹文轩的纯情小说《细米》后,曹可凡同学解读出了细米的桀骜不驯与刚强,李晶晶同学解读出细米的腼腆而又淘气,杨思雨同学解读细米的瘦小
而又胆大,陈国擎同学解读出细米的淳朴憨厚与坚定执着。少年细米这一艺术形象在同
学们的头脑里不断的生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生成体验是关键,必须让学生亲自品,亲自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坚持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外阅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阅读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先组织学生自读文本,欣赏小说中的不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悟小说中人物的勇敢、机智、洒脱与睿智。欣赏完小说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小说中的诸位英雄为什么都报国
无门?”“好汉们为什么那么痛恨朝廷?”“英雄们的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结局?”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3、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
读并写作,从写作入手的方法便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为了让学生
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便会仔细揣摩小说构思,认
真体会小说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目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
6.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六
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并在量上作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万100万字。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每天把课外阅读当作任务,且把作品分解一段一段的,用一条一条的问题去考学生,让学生读后回答,第二天还进行检查。这样,原本就不轻的课业负担,就更加重了,学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相互“帮助”“交流”,结果作品未读,任务照样完成,这与教师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如此的课外阅读有什么效果?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起来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教师和家长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孩子,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认为小人书没内涵,文学书没效果,觉得还是教辅用书能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什么时候孩子对什么有兴趣,能接受什么,不是家长凭借自己的理解
就能知道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等家庭阅读活动,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遵照儿童的个性心理,鼓励儿童读自己喜欢的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这个新课程理念来看,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阅读是个人的事
情。就成年人而言,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修养层次、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对书的喜好也就千差万别。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专注壮怀激烈式的骁勇檄文;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怪诞奇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惟有喜欢,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欢,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才可以获得诗意的体验。对于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支持孩子有个性的独立的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使他们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三、尊重孩子的阅读自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倡导利用“三余”时间。汉代学者董遇曾经说过,他常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冬天地一年中的闲时,没多少农活;夜晚是一天中的闲时,不便下地干活;雨天是四季的闲时,不好出门干活。让学生学习古人这种节约点滴时间的精神,也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点点滴滴的时间,积少成多,形成“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时间概念。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共同支持,尽量
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7.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七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点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这样介绍时就会有的放矢。
2. 教师要加深对书的感受,以灵活的方式给学生推荐图书。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内容,而且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教师要注意推荐方式的灵活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1)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3)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有必要的指导。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 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则不仅会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强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会起到“标兵”作用。比如:我在六年级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学生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绘声绘色,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4.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解决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1.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1)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或极少看书报;(2)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不良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时,要不断教育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 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都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8.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教学;阅读指导;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52-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大有裨益,古人对此有大量的论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吸取前人的经验,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在第三学段要达到100万字以上。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多少。在我过去的教学中,偏重于对课文的教学与理解,忽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教学质量也不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自己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收获了一些喜悦。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说来容易做来难,兴趣的培养有多种途径,我们都知道,主要学生对某项事情有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主动去探索。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在开课导入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为学生的阅读兴趣埋下伏笔,这才能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先给学生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诸葛亮是不是真正聪明。这时我就说“诸葛亮是不是神机妙算,学了《草船借箭》你会知道一些,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三顾茅庐,你们下去后读读《三国演义》。”这样既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埋下教学的伏笔,又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的知识广泛的羡慕心里,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句简单的课堂过度语,就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2、在课文学习中,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的思考和课外阅读留下空间。教学的艺术就是不要把知识原原本本的告诉学生,要为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劳苦”“简朴”是本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在教学时,我首先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抛下一个问题,周总理是不是一直这样“劳苦、简朴”,你们相信吗?请在课后找找有关周总理工作的资料和书籍读一读。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既能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又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在拓展训练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知识无处不在,语文学习无处不有。现在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如在教学《长征》后,我就利用图书室和远教资源,让学生读读看看红军长征的故事。教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和环境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每两周就要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课外阅读欣赏课,同时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召开故事会等,为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供平台,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是迈出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我始终牢记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了五个步骤进行指导,即是:
1、浏览。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2、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
3、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
4、背诵。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
5、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另外,也可根据课文类型,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我注意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的方法,在长篇课文教学时,我又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浏览的方法。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书籍遍地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课外书籍选择的指导,我主要采用这样一些途径和方法。一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的图书室,向学生推荐具体的书籍;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学生阅读必背古诗;三是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推荐选择相关书籍;四是结合重大节日,向学生推荐一些爱国书籍;五是结合国家和学校的重大活动推荐学生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使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在阅读、习作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在这条道路上慢慢探索,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彭志军.“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1:23.
[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
[4] 用耳朵读书.
9.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九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课堂上,大量的辅助教材、练习题,排山倒海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时的读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更别说什么方法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们回家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适合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现在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 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指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喜欢的,当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草无味,不知所云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所以,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是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
2.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3.读物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挑选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浅显的、过于形象的读物上,应多选择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过自己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感性,磨炼理性,在阅读中受益。
4.内容健康有益。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毛主席在花山》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传》;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海豚救人》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5.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事,像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如《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太空历险记》;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6.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想方设法的努力着,每人都为能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而陷入暇想。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往往忽 略,甚至粗粗暴地扼杀。的确,时尚读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也有可能的会为孩子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更多的时尚读物存在充分的流行因素,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愿望,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除此以外,还要对学生成功的购书经验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的共享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略读法。有的书要详读,有的书只需要略读。略读,就好像对庄家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的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10.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三步骤 篇十
[作者] 何云峰
[内容]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达到写作能力的要求,因此修订大纲提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为此,在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中学各科立体化教学”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从1994年开始了以课外阅读摘记和练笔为载体的作文教学改革试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的做法是: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生活是人生的一本大教科书,其内容有无比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可是有的学生总是埋怨学校生活的贫乏单调,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作文难,怎么办?宋代的谢枋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初入细,由俗入雅,由豪荡而纯粹。”这样就能“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不见文之雅,心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矣。”据此,我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学生,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向生活和报刊时文要文章,向多记快写要能力,放手摘,放心学,放胆想,自由练笔。为此,我开放了“六大自由”:一是摘记和练笔自由,二是摘抄内容和命题自由,三是体裁自由,四是选材自由,五是摘法写法自由,六是篇幅长短自由。这“六大自由”的开放,就像为学生开启了紧闭多年的大门,一个崭新的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阅读欣赏课上,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空前的激发,许多同学明确了自己阅读意识的指向,并分类展开了课外阅读摘记和练笔工作。大多数同学较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摘记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涉猎性阅读摘记,其特点是在阅读数量上“多多益善”,不分中外古今;在阅读质量上“不求甚解”;方法可“一目十行”;然后记下“总体感悟”和捕捉到的有用信息,俗语“看报看题,读书读皮”之说,就是这种阅读摘记的形象表述。第二类是积累性阅读摘记,对于一些经典性著作、工具书和资料性期刊等,阅读时及时做好摘记,对充实知识仓库是大有益的,我国古人极其看重“积学以储室。”第三类是借鉴性阅读摘记,事实上,创作得力阅读的例子并不鲜见,侯方域的《马伶传》有明显师承司马迁的《史记》印迹,林语堂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借鉴――自然非机械地承袭,而是活化出新,因此,借鉴性阅读摘记,更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投注了空前的热情,受益颇丰。
二、坚持定向引导――调控
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课外阅读摘记和练笔的兴趣盎然,许多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尽情地寻宝探幽,如痴如醉,此时,我又因势利导,及时对课外摘记和练笔进行定向引导和科学调控。
首先,我根据课题组的总体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了学期的“训练目标树”,发给学生,使学生读有方向,摘有重点,练有目标。接着我又仿照统考计分形式,引进“三制”(积分制、达标制、验收制)考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摘记和练笔的欲望。所谓“积分制”,即每天以10分制记分,学生每摘(写)一篇得一个积分,多摘多得分。“达标制”是指开学初由学生讨论出全班的达标指数,每个学生以此为据制定达标指数。“验收制”是指中心学习小组的普查和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结合每周定题定时定要求完成的小作评选,时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课外阅读的两方面能力,以更好做好摘记和练笔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对生活和报刊时文的悟性,提高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让学生在摘记本中开设了“七日断想”、“我手写我心”等栏目,要求他们从日常的普通现象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前者是对事物内核的提取和抽象,后者是合乎逻辑的类推和引申。我还要求学生在摘记中开辟“一名话评点”,让学生对所摘抄的佳句进行评价,这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内省力。随着学生认识领域和阅读领域的扩大,他们的感觉愈益灵敏丰富,摘记本成了他观照自我和社会的万花筒。那些性格内向思想深沉的学生往往能捕捉到精彩时文,能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其心之所感,对写作有如鱼水之乐;有些学生则相反,摘记内容空洞苍白,其实,倒不是他们在阅读中缺乏感知和体验,而是注意力的内心指向性较差,所以,平时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自我内省力的培养。我要求学生一是带着感情和想象去阅读,二是用陌生和审视的眼光去观照周围的事事人人,三是经常换位思考。我还告诉学生:深刻的思想,真正的感动常常不是来自自觉,多数是在无意间出现,问题就在于要及时准确地捕捉感觉世界的不速之客,无论观察生活还是阅读报刊文章都应如此。
三、抓住讲评环节――提高
学生在摘记和练笔中固然有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新鲜的感受,但也常常表现出认识的肤浅和热情的低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抓住讲评环节,并首先注意从理性的高度提高学生对生活自身的认识。在讲评过程中,我一是注意引导学生深究生活现象,洞悉事物内蕴。在讲《药》时,曾有同学摘记练笔中写到现在街头围观情况,表示对这一现象不满。我引导他们区别两类看客的心态的不同,让他们从心理、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经讨论,他们提高了认识,认为这种现象与人们的从众心理、文化素养差和缺乏时间观念、生活节奏慢有关,学生由此而懂得了应该努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引出深刻的道理来。
二是在讲评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某些现象,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分析。前一段时间,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琼瑶、岑凯伦、席慕蓉热,学生的摘记中有关她们的介绍和读后文章多起来,有些同学青春的心由此而躁动不安。这些在摘记和练笔时有表露,他们对此也惊恐,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这是常见的青少年“情绪病”。我认为,仅仅是一般劝慰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充当他们的心理医生,除矫正了课外摘记和练笔的航盘外,我和他们认真分析了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建议他们培养某种爱好,转换阅读兴趣,开拓生活领域,几周后,这种“情绪流”从学生摘记和练笔中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一些春风扑面,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报刊美文以及他们十八岁真情的自然流露。
在疏导性的讲评中,我一直坚持了三条原则:一是坚持讲评的经常性,我每天按学号抽查学生的摘记练笔本,学生课外摘记和练笔中有许多意料不到的突破和局限,这就为教师提供了许多闪光的材料,因此,我利用“边角时间”坚持每天一评。二是坚持讲评的指导性,讲评时,我从不就事论事,而是结合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实际,经常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三是讲评不离整体性,强调课外摘记和练笔的整体计划,做到一讲一得。
1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47-0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语文综合素养高的学生,多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电视、电脑、网络游戏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谈谈当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几点做法。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我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的六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基本如下:
1、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不够重视。学生以及家长的学习目的功利性很强,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见效甚慢,与其读一本名著,不如做几道阅读题对提高成绩更有帮助。在这样的观念下,学生还会重视课外阅读吗?
2、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由于流行文化如影视、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网络对现代大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尤其是网络的超大信息化、直观性、交互性,使传统经典作品的文本阅读受到极大冲击,而青少年由于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敏感性高,因而对流行文化具有特别的认同力和接受性,成为流行文化最热衷的追随者,同时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却越来越低。
3、课外阅读的书类范围狭窄。卡通漫画、校园言情小说和网络小说特别受青睐,其次才是名著、侦探和科幻类读物。可见,指导学生怎样更理性地选择读物已迫在眉睫。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让学生重视课外阅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首先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课外阅读是完成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决不能任其可有可无以至忽视。为了端正认识,我在班中开展“名家与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育任务的源头之一,从而重视课外阅读。
2、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景况。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课内渗透。平时的语文课上,我经常穿插课外知识,有时讲些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有时叙述与课文相关的有意思的材料。学生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长此以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发现学生也开始积极地去阅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材料了。
(2)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在班级学生中树立几个阅读广泛的榜样,那么,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们往往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指导学生读些什么。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的背景是非常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好奇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推荐读物,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
4、指导学生怎么阅读。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的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 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眼一行的扫读,二要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的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2)指导写读书笔记
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①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 , 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 地方圈圈画画 , 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以批注 , 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③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
(3)指导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
总之,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给予切实的指导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起程” 的关键所在,是改变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重要途径。就让书本这清泉的源头通过课外阅读流进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实现心灵的飞跃。
1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十二
一、打造“清如许书斋”, 营造优美读书环境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充饥的食物。”要使读书成为人的精神需要, 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尤其要指导孩子养成课外喜爱阅读的习惯。要加强课外阅读, 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载体。所谓好的载体, 就是要将班级打造成一个读书斋, 包括面积适当的读书角、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美的书香环境。万事开头难, 2009年9月, 刚刚送完一个毕业班, 就又接手了一个全校最特殊的“机器人”班, 这个班男生是女生的二倍还要多两人, 在所有任课老师心目中, 这是全校最“魔头”的班级。如何在这样一个好动、浮躁的班级里展开课外阅读工作, 是摆在我面前的头等难题。思虑再三, 我决定打造“清如许书斋”。所谓“清如许书斋”源于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希望通过书斋的建设, 推动课外阅读教学, 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 成立班级图书角
首先, 笔者自己先带头, 带来几本学生爱读的书读给他们听, 并把书借给他们看。接着, 又发动全班学生把看过的书带到班里。很快, 图书角就有了第一批图书。有一名家长十分热心, 不但给班级捐献了很多图书, 还自费给班级购置了一个书柜, 于是, “小荷班级图书角”便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正式成立了。当笔者向这位家长表示谢意时, 家长意味深长地说:“只要能让这个班级的孩子有书读、爱读书、好读书就行了。”也许是这位家长的行为感动了大家, 升入五年级后, 另一个家长又给班级带来了更多的图书和一个更大的书柜, 同学们还给这个书柜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班级图书漂流站”, 班级图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目前, 五 (6) 班班级藏书量约有300多本, 内容十分丰富, 除了以市教研室推荐的书为主外, 还有一些科普、习作、美术方面的杂志。
2. 班级图书管理
根据学生的投票, 大家选出了三名小管理员, 负责平时的图书管理。这些图书小管理员所做的图书管理工作, 也是有声有色, 有力地推动了“清如许书斋”的建设。首先, 他们利用空闲时间, 给所有的图书建立了名册, 内容包括:图书名称、主人、价格、编号等。其次, 他们建立了借阅记录表格, 记录每本书的“借阅人、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另外, 他们还制订了班级借书公约有效地管理图书。在全体学生的监督下, 有的学生弄坏了图书, 赔来了新书;有的图书内容好, 读的人很多, 学生干脆就又带来了一本……因此, 学生都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之中。
3. 营造书香环境
“清如许书斋”要发挥对学生的良好熏陶作用, 不能只在图书上做文章, 古语云:“功夫在诗外”, 为此,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环境。优美的环境有陶冶身心的作用, 笔者在班级开展了“护花”评比活动, 即开学初, 每人带一盆植物 (不用太贵) , 贴上标签, 学生要做好花的养护工作, 学期结束时进行评比, 看谁的花长得好。这个活动, 既美化了教室环境, 让书香、花香充满教室, 又培养了孩子 (特别是男生) 的责任心。每天中午吃过饭, 不少学生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花拿到室外晒晒太阳、浇浇水, 哄闹的现象少了。另外, 我还在班级墙壁上展示了学生制作的优秀读书卡、优秀读书笔记、图书管理员和其他同学绘制的好书推荐、小书虫风采展……走进教室, 每一个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充满书香、溢满花香;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二、提供读书的空间, 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 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还要开展实实在在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1. 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而不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保证, 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保证学生有时间读课外书、有效地读课外书, 学校安排每周二、周四的午间20分钟为课外阅读时间。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 领略中外名著, 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午间阅读时间, 要求学生和老师同读一本书, 并一起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2. 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
作为老师, 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 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平时, 笔者加强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 结合南京市教研室的意见精神, 努力从三种课型上加强教学水平。2010年10月,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 笔者参加了白下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比赛, 获得了一等奖, 在随后的南京市课外阅读指导课经赛活动中, 笔者执教的《走进科普世界》, 获得了二等奖。几个月的教研和磨课, 既提升了笔者对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又提高了课外阅读这一课型的教学水平。
3. 阅读活动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课外阅读要想取得成效, 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才能见效。笔者根据学校和年级组制订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四年级时, 笔者指导班级学生统一阅读了《夏洛的网》《马燕日记》等书, 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 如召开班级读书会, 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写读书笔记, 制作个性化读书卡;针对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小小辩论会”,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开展“读书小报”制作大赛, 评比最具个性化、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古诗文积累比赛”, 陶冶情操……五年级时, 笔者又让学生召开读书沙龙活动, 让学生自己主持读书会, 学生兴趣高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 参加《南京晨报》《东方卫报》和《扬子晚报》等各种媒体主办的小记者社团, 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从2009年9月接手班级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 班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在《作文之友》《南京日报》和《金陵晚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作文共40多篇。学生爱读书了, 写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4. 调动家长的力量,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据我看来, 没有比指教父亲和母亲如何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老师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让家长理解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外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每学期的家长会上, 笔者都会面向全班家长讲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真诚地邀请家长朋友也能加入阅读中来, 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从自己做起, 并用自己的读书行动引导孩子, 成为孩子读书的良伴, 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让家成为一个吸引孩子阅读的“阅读场”。同时, 笔者在班级的墙壁上展出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的照片, 进行“亲子阅读照”展。每学期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时, 笔者也提醒学生和家长除了按照少工委和学校的要求开展系列的小队活动之外, 还要在一起读读书, 交流一下读书的心得。他们有的来到“先锋书店”读书, 有的去大学的图书馆借书, 有的去新华书店参加作家签名售书活动, 还有的给手拉手的新疆小朋友寄去了图书。
课外阅读指导是课内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益补充。通过书斋这一阅读载体的建设, 包括读书角有效的图书管理以及立体化的课外阅读教学, 笔者和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一起在书香班级里读书、思考, 丰富思想;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 品味生活;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 积淀人文精神。读书, 使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 让思想更成熟、更健康。笔者愿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 通过阅读以及阅读教学, 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与信念之灯。
参考文献
[1]魏庆春, 李树军, 张玉华.活动是完成小学教育目标的积极手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 (9) :15-16.
[2]毛爱华, 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 2004 (159) :96.
[3]刘月月.小学4-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3:110-112.
[4]陈丽新.关于中师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13.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十三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总是无一例外地会提到一点:自己比同龄人多读了几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总量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新教材还增编了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本》。由此可见,新课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是前所未,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再采取一些措施,如开放课堂的办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兴趣很浓时,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过来的。
所谓开放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作为自由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师在上面讲课本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或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听,在下面自己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促进学生对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开放课堂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堂课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然,开放课堂也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要有正确的指点、引导方法,才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别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而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另一部分是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另外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再者就是勤工俭学,订阅报纸、杂志。课外书本里有些知识可能有许多都是旧的,不够新颖,而报纸、杂志里面的知识、信息则大多是新颖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而报纸、杂志的来源又是一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进行解决。如不行,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积累一定资金,为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我就让学生捡拾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50多元资金,够订两、三种杂志的。学生也很乐意做。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还有些是为了猎奇,“猎奇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更为突出,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取”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课外阅读。
1、多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严谨,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泛读比较“粗”,只是对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则比较“细”,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反复阅读,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深入研究。要钻进去、勤于思考,对文章开头、结尾等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3、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也就是要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任何资料只要积累十年,就可以成为学者。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不积累则等于白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就可以得到运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四、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
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14.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篇十四
实验小学 王莉芳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精心推荐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选择的书籍不仅要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要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学期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长袜子皮皮》、《昆虫记》、《草房子》、《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巨人的花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王尔德爷爷的童话;学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推荐学生去阅读《周恩来传》;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后,教师这时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古诗《峨眉山月歌》、《别董大》、《秋浦歌》、《山中送别》等等,让学生进行欣赏阅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如果是学生长时间的阅读,管理员要做好借阅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我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三)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就没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校园的幽静处,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可能掏得的是“鸟蛋”,也可能采到的是“蘑菇”,但都能烹制一道美味的“佳肴”。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如果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就会踊跃参与,乐于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激活兴趣”。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五、鼓励先进,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六、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15.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十五
一、培养兴趣, 让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喜欢读书, 和书成为好朋友, 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动机, 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 才能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 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 以讲诱导
低年级的很多孩子不爱看课外书,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我们低年级的老师就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 用生动的描述和夸张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一些故事的精彩部分, 相信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娓娓渲讲而被激化, 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情感交融, 期待大白结局之际, 教师可以戛然而止, 然后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 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因为大多学生已经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肯定会在课后想法子看到相关的书籍.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 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 主动去进行阅读, 这效果肯定会比任何说教更有效.
2.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 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 发现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读书节, 举行手抄报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及古诗文诵读等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读书交流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将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 再加上“蓓蓓小博士”、“蓓蓓小书迷”“蓓蓓故事大王”等的评比, 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榜样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根据小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读书的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伟人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 关键在于“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当然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会对孩子们的影响更大.在我们班, 每天午间总有几个学生一有空就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 他们有时咯咯笑, 有时低头抄个不停, 有时有几个人在一起大声争论着……而我总会有意走到这几个孩子身边翻翻他们的书, 然后大声读读书名, 再评价几句:“《淘气包马小跳》———那几个孩子蛮好玩的, 我们班的××还真像那个马小跳!”“《哈利·波特》———呀, 你也在看这本书, 去年常青藤招生考试就有题目藏在书中呢!”“《窗边的小豆豆》———老师也看过几遍了, 巴学园里的孩子真幸福”……于是在我有意无意的引导下, 在那几个孩子的引领下, 我们班学生的读书兴致高涨, 班级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一本又一本的书在学生们手中相互传阅, 学生课后不再追逐打闹, 而是几个人凑在一起津津乐道着那些书中的人物或者想着赶快看完书再去后面的图书角里换, 教室里难得的高音尖叫, 也肯定是因为一些学生因为下手慢、借不到喜欢的书时发出的惨叫.
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 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他们独立的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 对自己的课外读物很难全面地去考虑选择.有些孩子往往喜欢那些低俗的漫画书, 他们更多注意的是其中的图画或低俗的语言, 这样的阅读达不到实效.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地说,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一般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 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 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 从性别上说, 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 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 向学生推荐引读.
2. 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 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如中年级老师在执教《生命桥》的时候, 可以出示作者在原文《斑羚飞渡》中的相关语句, 让孩子通过对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让人震撼的画面, 从而激发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后, 可以看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学了《狐狸和葡萄》《牧童与狼》等寓言故事, 则去读读《伊索寓言》;学了《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就能去看看《上下五千年》……这样一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博览精读书报杂志.通过五花八门的阅读教学, 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 有的喜欢读文学作品, 有的偏好科技小百科, 有的喜欢读名人传记, 有的对生物知识着了迷, 还有的对世界各国的风俗人情感兴趣, 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 让他们的心灵得以丰富而全面的滋养, 丰富了语言积累, 提高了语文素养, 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境界.
16.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過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一)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爱读书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二)开展读书比赛
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三)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推荐阅读:
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尝试论文08-17
大学生怎样加强自身修养论文08-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10-12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7-20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11-13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19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11-07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11-24
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09-07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