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2024-11-30

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共10篇)

1.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一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医疗器械应按照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危害的判定、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等,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体外诊断试剂应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相应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一。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二。

附件一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医疗器械)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危害的判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附件二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体外诊断试剂)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可能的使用错误(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已知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可预见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对患者风险的估计(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2.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二

家用医疗器械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定义, 广义上讲, 泛指供百姓家庭使用的用于疾病检测、治疗以及健康保健的设备, 包括医疗器械和非医疗器械[1,2]。从简单的体温计到各类五花八门的理疗仪, 家用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根据目前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 家用医疗器械依据其使用目的可分为检测器械、治疗器械、护理康复器械和保健器械四种主要类型[3] (表1) 。家用医疗器械的功能多以慢性病的监测和辅助治疗、残疾的支持治疗以及亚健康的护理康复为主。许多家用医疗器械作为医院医疗器械的简化版, 与医院用器械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方便实用等特征, 不仅可以在家里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治疗, 还可以随时检测患者的病情, 便于患者及时就医。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家用医疗器械已成为日常护理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随着医用材料、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家用透析机、便携式呼吸机、移动医疗设备等越来越多功能重要、技术先进的医疗器械开始进入家庭。

2. 家用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医疗仪器走进家庭, 为患者的疾病护理提供了很大便利。许多以往需要经常去医院开展定期检测或接受理疗的患者, 现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行护理了, 这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 任何医疗器械的使用都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15]。尽管家用医疗器械比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许多 (正是由于这些类型的产品安全性较高才得以进入家庭) , 但由于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对象是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普通百姓, 通常情况下, 他们不仅没有对使用的器械接受系统的培训, 而且对自身所患的疾病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 他们在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时难免存在各种操作问题, 并且常常由于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而采取错误的应对措施, 从而导致医疗器械在家庭使用时产生了许多产品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安全风险。

家用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的最大特点, 表现为用户使用不当这一人为因素引起的产品风险增加。因此, 一些在医院使用时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医疗器械 (例如血压计、血糖仪) , 进入家庭后却出现了一些意料外的使用事故。根据伤害的形成原因, 家用医疗器械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设备对人体产生的直接伤害, 另一种是设备使用时不能实现其预期治疗或诊断功能而产生的间接危害。设备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的情况常见于各类治疗型和保健型的家用医疗器械, 例如电磁波治疗仪、按摩器具、牵引器等, 这些产品通常直接释放能量或物质作用于人体, 如果错误地使用设备导致能量释放过度或设备作用于人体不合适的部位, 都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为了产品宣传, 企业在说明书的制订中往往只强调器械的功效和适应症, 对于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则往往不够详细甚至避而不谈, 患者往往因在不适宜的生理条件下使用而导致事故发生。家用医疗器械使用不当的间接危害出现于设备故障、设备操作不当或设备错误地应用于非适应症等器械非正常工作状态, 此时医疗器械不能实现其应有的治疗或诊断功能而导致疾病持续进展, 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间接的危害。对于血糖仪、血压计等检测型的家用医疗器械, 还可能出现一类特殊的间接危害, 即患者对检测结果的错误认识引起的负面影响, 包括患者对检测数据的过分重视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以及用户对检测结果的理解不当而导致他们对疾病采取错误的干预措施等, 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有时一些过度的错误干预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3. 几种常见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时的潜在风险和应注意的事项

(1) 电磁波治疗仪

电磁波治疗仪是近几年普及速度较快的一类家用物理治疗仪, 主要通过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 对腰肌劳损、褥疮等许多疾病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市面的电磁波治疗仪的发射频率范围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常用的治疗波段以红外线中较安全的中红外和远红外为主, 但电磁波发射器在工作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辐射一定剂量的近红外。760nm~1400nm波长 (IR-A区域) 的近红外与眼睛晶状体的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导致白内障和视网膜损害[15]。虹膜吸收红外线直接加热晶状体而导致白内障已得以证实, 最典型的病例来自于钢铁冶金和玻璃企业等高温作业群体, 这群人有较高的几率患“红外线白内障”。此外, 1400nm~4500nm波长范围 (IR-B和IR-C区域) 的红外线 (包括部分近红外和中红外) , 可以被角膜和皮肤完全吸收, 长时间照射可引起角膜和皮肤灼烧以及皮炎。长时间用电磁波治疗仪直接照射眼睛, 或者在照射面部进行治疗时未对眼睛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 都有导致角膜损伤乃至白内障的可能, 尽管这种特殊病例的发病率很低, 但国内已报道有多家医院收治因不恰当使用电磁波治疗仪而导致白内障的病例。此外, 电磁波治疗仪对有些患者也是不适用的, 例如癌症患者长期照射有加速肿瘤扩散的可能, 急性外伤性炎症患者则可能加速炎性渗出和化脓, 这些患者使用不当可能延误和加重自身病情。

(2) 按摩器具

按摩器具是通过按摩头的旋转、滚动揉搓以及振动, 实现对人体各部位的按摩功能[5]。由于机械按摩不能像人工按摩那样选取合适的按摩部位, 也只能模拟“揉”、“捏”等简单的按摩手法, 并且力道不易控制, 用户如果在不适宜的生理状况下随便使用按摩器具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通常使用按摩器具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过久会导致肌肉疲劳、麻木甚至肌肉损伤;空腹、饱食、醉酒和剧烈运动后使用按摩器, 可能会加速胃部平滑肌蠕动, 造成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等不适;按摩器作用于皮下脂肪较薄的关节部位, 易刺激骨膜引起损伤或无菌性炎症, 作用于某些脊椎疾病患者, 会导致软组织炎症或脊椎小关节错位;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 使用按摩器具不当可导致骨折;此外, 对于患有高血压、血液病或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按摩器。

(3) 牵引器

牵引器是一类对脊椎进行牵引、支撑定位的医疗器械, 包括颈椎牵引器和腰椎牵引器。牵引器通过对脊椎的牵拉来对抗重力作用对脊椎的压迫, 具有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神经根受压与刺激、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由于患者在家庭自行牵引时很少考虑到脊椎生理曲度的变化, 治疗效果往往受到限制;盲目牵引更会导致韧带和神经根损伤, 从而加重病情。患者如果在不清楚自己颈椎病病因的情况下自行购买牵引器进行治疗, 有时会造成严重的事故。牵引疗法主要适宜于神经根型颈椎病[6], 这类颈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肩背痛和上肢麻痹。对于有头晕、头痛症状的颈椎病患者, 使用牵引器应慎重, 这类患者可能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不当容易导致椎动脉痉挛而加重头痛。脊髓型颈椎病通常不建议采取强迫性的牵引治疗方式, 这类患者牵引不当可使脊髓压迫症状加重, 甚至导致患者瘫痪和猝死。

(4) 血糖仪

血糖仪用于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后者已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列入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之一[7]。作为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决定患者能否正确用药。从调试血糖仪代码、皮肤消毒、采血到检测, 任何一个环节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引起最终血糖检测结果发生偏差而导致错误用药。例如, 有患者在酒精消毒后未完全挥发就采血, 导致残余的酒精破坏试纸中的酶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有患者采用“一扎一挤”的方式采血, 使得组织液挤出与血液相混合而稀释血液, 导致血糖检测偏低;此外, 设备维护不当的现象也很普遍。通常血糖仪在测试了2000条以上试纸后, 其准确性会明显下降, 需要进行校准。周平南等人针对28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一项调查显示[8], 62.9%的用户未对血糖仪作定期质控监测, 19.6%的用户未对测试区做定期清洁, 还有30.0%的用户试纸保存不当。李巧云的一份调查显示[9], 46名糖尿病患者中, 有65.2%皮肤消毒方法不当, 56.5%采血方法不规范, 73.9%未记录检测结果, 86.9%监测时间和次数无规律。这些不良的使用习惯都将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患者错误用药, 糖尿病患者服药过量或不足都对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糖尿病患者经常性服药不足导致血糖失控会促进糖尿病进展, 从而出现糖尿病足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一系列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服药过量会导致糖尿病低血糖, 长期慢性低血糖可使患者注意力涣散, 性格行为反常, 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甚至痴呆, 而急性严重低血糖可导致精神错乱、抽搐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5) 血压计

血压计已成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必备的家用医疗器械, 家庭自测血压能很好地避免因“白大衣效应”引起的血压值检测偏高, 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变化而采取应对措施, 大大提高了病人坚持服药和积极治疗的依从性。常用的血压计有电子血压计和汞式血压计, 汞式血压计的精确度较高, 基于汞式血压计的听诊法是检测血压的金标准, 但由于听诊法对测量技术要求较高, 患者使用时往往存在听诊不准、放气过快等操作过失, 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并且由于血压计放置不当导致水银流出污染环境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 通常并不推荐患者首选汞式血压计[10]。电子血压计使用相对简单, 目前普及较广, 仪器操作本身通常问题不大, 用户往往是因为使用习惯不佳或者是对检测结果的理解存在误区, 而使得自我血压监测不能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产生积极意义。良好的使用习惯对于血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 血压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进食、吸烟、饮酒或咖啡[11], 排空小便, 尽量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后, 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5~10分钟后再行测量, 每天测量2~3次, 每次测3遍取平均值, 并记录结果用于服药前后的对比。报告显示, 相当比例的用户在自我检测血压时方法不正确。郭秋文的调查显示[12], 206例自持血压计的高血压患者中, 12.6%的患者操作不正确, 14.1%的患者在血压正常或无症状时, 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测量血压。王小爱等人的调查显示[13], 38名自持血压计的高血压患者中, 仅13%的患者在测量频率、测量时段、测量方法、血压及服药记录、定期血压计质控检测方面都符合要求。除了血压检测结果不准导致用药不当外, 部分焦虑型的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时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安全问题。这类患者对疾病具有恐惧心理, 对血压检测结果缺乏正确认识, 对测得的血压值特别敏感, 他们常常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 一天之内反复检测血压, 因血压值波动而自行增减药物, 使得血压难以得到满意控制。对于这类患者, 往往不建议自我监测血压。

4. 虚假宣传增加了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

由于目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不到位, 一些器械, 特别是治疗康复类器械的产品质量问题非常严重, 夸大宣传、弄虚作假的现象极其普遍[14]。许多产品的说明书里面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产品注册标准的范围, 夸大产品的功能疗效, 更有产品根本就没有注册证。这些产品通常以流动经营的方式, 组织“专家学者”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体验, 以缺乏科学常识的老年人为主要欺骗对象售假贩假。这些伪劣产品的种类五花八门, 通常喜欢打高科技的噱头, 例如一些宣称含有“钛”、“磁”、“纳米技术”、“特效波谱”、“基因修复”、“生物能量”的产品, 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电气设备, 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外形奇特一点的普通金属制品, 却宣称具有各种神奇的治疗功效。这些产品通过免费试用, 有时还采用一些心理暗示的技巧, 给消费者以良好的试用体验, 因此对老年人有较大的欺骗性。这种伪劣产品不仅可能耽误患者获得正规治疗的最佳时机, 甚至产品本身释放的有害能量或物质就可以加剧病情或引发其他疾病。以“脑病治疗仪”为例, 目前市面已有多种此类以头部为作用对象的物理治疗仪, 这些产品的命名和宣传的功效可能各不相同, 但其工作机理通常是发射红外线等辐射作用于患者的头部。由于红外线容易被皮肤吸收并且具有良好的温热效应, 器械的照射可以促进患者头部的血液循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患者的头痛或其他不适。因此, 这类产品通常可以给患者以良好的试用体验, 在获得了患者初步认同之后, 销售者便开始详细地介绍他们的治疗理论以增强说服力, 并大肆宣传该产品具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神奇功效。尽管这些产品对某些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要达到销售者所宣传的治疗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消费者如果长期以这类产品为主要治疗手段, 很容易耽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同时, 由于这些产品往往未经药监部门注册, 其安全性基本没有保障, 患者在使用时发生触电、灼伤等电气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高[15]。

5.结语

除了因用户因素引起家用医疗器械使用风险提高外, 家用医疗器械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1) 家用医疗器械分类模糊, 许多通常称为家用医疗器械的产品并未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例如按摩器具) , 这类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使用风险; (2) 由于缺乏不良事件上报机制, 家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没有上报的渠道, 一些不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公众忽视。随着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 (2006~2011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9.8%) ,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 以及公众对亚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高, 家用医疗器械今后必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关注家用医疗器械的安全风险, 加强对产品的监管和用户的教育, 是保障群众用械安全的基本要求, 也是促进家用医疗器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需要[1]。

摘要:家用医疗器械的普及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带来了便利,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但由于其使用对象多是不具备医学背景的普通百姓, 这些用户在产品的认知、购买、使用和维护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本文就家用医疗器械安全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对几种常见器械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展开描述。

3.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企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一、基本情况

某企业是在京中央某企业的直属直管单位,地处河北某市,企业现有在职职工1340人(其中有内部提前退休28人,有40多人工作居住在市属的各县),退休人员450人(其中有210人安置在异地),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已在北京市参保。由于以上管理机构、地域和人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及保障水平一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担心参加所在地的医保会使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下降,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造成了企业的基本医疗保险未能及时在企业所在地参保。由企业参照所在地的医疗保险政策自己管理。

二、风险分析

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保险,不参加社会保险即构成企业违法。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企业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要求。

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一重要管理原则是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是联带管理,未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就不能参加所在地的大病统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大病统筹是医疗保险不同保障层次的重要环节,是参保人员患大病的重要保障。企业发生工伤事故是无法绝对避免的,发生工伤事故后,相关的劳动能力鉴定等都无法正常进行,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可以想像的。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职工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最低年限为女满30年,男满35年,2000年12月31日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龄视为本人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职工退休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应以本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直至达到最低缴费年限。200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应以本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直至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经统计,截止到2009年1月1日,该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男有53人,女有29人,累计欠缴年限为284年零3个月,假设职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平均为1500元作为补缴的缴费基数,则须补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金额为:(284×12+3)×1500×7%=358155元,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虽然企业的社保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参照所在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制定了详细的实施办法,并为之实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年龄和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加,新的疾病诊疗手段方法、新的药品层出不穷,患恶性肿瘤等大病、疑难病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人数的不断上升,医疗费用逐年上升的趋势难以改变,企业的社保工作人员难以胜任审核诊疗项目、药品目录等专业工作,企业提取的用于医药费支出的医疗保险基金越来越难以为继。2008年全年,该企业就有15人患恶性肿瘤等大病、疑难病,医药费支出高达160万元。

三、结论

未及时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会给企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隐患和风险。现社会,企业领导和社保工作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社保工作管理人员已做好准备,与所在地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早日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除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4.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四

“医疗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目标”培训总结

保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是医院医疗

质量安全的核心,只有规范保障“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

制度”在我院落实工作,才能确保医疗质量安全。2016年医

院针对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做了全院培训。

现将培训及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立患者安全目标为我院工作重点

我院十分重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工作,按对医院职

工进行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相关职能部门

和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严格督促落实。加强了对全体卫

技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力度,提高了卫技人员对培训考核工

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此次培训覆盖率:100%,合格

率在95%以上。

二、选用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医院组织培训与科室不定期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方法。让卫技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通过行之有效的“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训练

与考核,全院卫技人员“患者安全目标及医疗核心制度”培

训合格率达到95%,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得到有

效落实,服务作风更加扎实、严谨,病案书写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投诉明显减少,为医院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伊犁州奎屯医院

5.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五

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

为提高临床科研中使用医疗技术产生的医疗风险的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1、成立医疗科研安全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科教科长兼医务科长任副组长,护理部主任、质控部主任、院感办主任为成员,临床科研项目承担科室主任为当然成员。院长为风险预防及处置第一责任人,协调应急期间各个科室的工作,全面负责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医疗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科教科,负责日常工作。

2、医疗安全领导小组为临床科研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机构,主要工作职能为防范和妥善处置科研性临床风险。

3、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开始前需要制定研究方案,提交可行性及安全性论证报告,报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必要时报区卫生局审批或/和备案。

4、临床科研开始前,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提供有关治疗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开始临床研究。

5、对科研型临床医疗风险的应急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处理:

(1)收集信息,重在防范。督促各个科室及时报告实验性临床医疗研究的风险信息,做到信息监控到位,风险防范有效。

(2)及早预警,及时处置。临床科室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定期监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将风险降至最低。

(3)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整改措施。

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立即向医疗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1)从事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的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开展临床研究或可能会带来不确定后

果的。

(2)发生与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3)试验过程中发现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存在伦理缺陷。

(4)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1)各科室一旦发生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应停止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相关医务人员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疗安全小组报告,非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汇报总值班,由总值班逐级上报,并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工作,启动风险处置预案。

(2)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将书面材料送交科教科。科教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院长报告,评估风险危害程度,提出风险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3)当发生科研性临床医疗试验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 场急救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

(4)做好风险调查研究,研究分析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的安全性、应用效果,并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是否终止该项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

8、做好科研性临床医疗风险防范工作:

(1)进行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前要保证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要向患者充分并客观的说明科研性临床医疗过程和知情同意书中的各项内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使患者懂得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要医患共同承担并签字同意后方能开始实验研究。

(2)进行科研性临床医疗研究必须遵循本院发布的新技术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治疗规范操作。

(3)要建立针对各种意外情况和不良事件的处置预案。

(4)严格掌握手术或有创操作的指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排除手术或有创操作的禁忌症。

(5)特殊体质及疑难、复杂患者,术前一定在相关科室会诊基础上,进行术前方式讨论,并要有备选方案应急准备。确定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以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篇六

XXXXXX人民医院

质控科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病人安全”为导向,自从2014年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来,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6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312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现将各科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2016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1.1-12月上报例数:图1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2

3.不良事件分类:

4.2016年与2015年不良事件对比,见图4

图4 2016年与2015年各类不良事件对比

4.各类不良事件1-12月趋势,见图5

图5—2016年1-12月趋势图

5.不良事件发生场所,见图6

二、2016年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图7—-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柏拉图

2.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由医生上报7例,护士上报19例。绝大多数属于Ⅳ级事件,占73%,主要是医嘱事件,Ⅲ级事件占27%,主要有医疗处置事件、用药错误等。

医嘱事件16例,其中录错药物数量5例、录错药物剂量4例、漏录电脑4例、录错患者3例;医疗处置事件4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操作2例,导尿操作2例;用药错误2例,包括用法错误、提前用药各1例;跌倒事件2例,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坠床;意外事件1例,为住院处录入身份信息错误;输液反应1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3.2016年与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对比,见图11

图11—2016年与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4.护理不良事件小结:

从图

9、图11中看出:用药错误共发生27例,比2015年增加8例,增长率42 %;坠床/跌倒事件23例,比2015年增加11例,增长率91 %;管路事件13例,比2015年减少9例,降低40%;意外事件15例,包括:床档致皮肤挫裂伤、皮肤烫伤、手术物品不齐全、服药伤害、患者走失等;操作处置事件12例,包括静脉输液操作4例、导尿操作2例、输液泵操作不当2例、肾透析操作2例;标本采集事件9例,包括用错试管、血标本溶血、试管错误、血标本送检延误等。通过综合评定,117例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图10 Ⅳ级事件:25例,分别为医嘱事件、意外事件、护理操作处置事件等,占21% Ⅲ级事件:87例,分别用药错误、管路事件、跌倒事件、标本采集事件、非预期压疮等,占75%,是2017年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

Ⅱ级事件:5例,为跌倒致口唇清创缝合、跌倒致眼部裂伤、跌倒致牙冠横折口唇缝合、跌倒致手掌挫裂伤、口服药自伤抢救各1例,占4%。其中1例病人自服过量抗抑郁症药,入急诊科洗胃、抢救6天,好转出院。

(三)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本共上报药品反应149例,占全院不良事件的48%。包括54种药物,其中以抗生素居多,分别是氧氟沙星10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注射部位瘙痒;美洛西林舒巴坦8例,头孢曲松8例,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散在丘疹、红肿、胸闷憋喘;阿奇霉素8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小儿哭闹;前列地尔7例,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疼痛、恶心呕吐等;硝酸异山梨酯16例,表现为头疼、头胀不适;吡拉西坦7例,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头晕、恶心、心慌、皮肤瘙痒等;红花注射液5例,表现为胸闷、气促、上腹部不适;盐酸溴己新4例,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腹痛、小儿哭闹。其它药物有硫辛酸、血塞通、二丁环磷腺苷钙、脑蛋白水解物、脂溶性维生素、泮托拉唑、地塞米松等,口服药有硝苯地平、坎地沙坦、氟桂利嗪、通心络等,均为一般药物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5例,包括: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致鼻塞、流涕、胸闷等过敏症状1例;注射兰索拉唑致高热、憋喘1例;口服通心络胶囊致上腹部撑胀2例;口服坎地沙坦致面部肿胀、皮疹1例。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例,包括注射液甘露聚糖肽致呼吸急促、憋喘、恶心呕吐、呼吸衰竭、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1例;静脉注射17种氨基酸致心慌、胸闷、憋喘,过敏反应1例。

另有药品不良事件3例,包括中药房、西药房各发错药1例,护士发现后及时改正。发生1例液体加入帕瑞西布药后,出现絮状物的事件,药剂科立即与医药公司取得联系,生产厂家派人来科室了解情况后反馈,分析原因由于药物性质不稳定引起,建议帕瑞西布溶于0.9%氯化钠溶液使用,在使用前后充分冲洗静脉通路。

(四)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

本共上报20例,其中三类14例,包括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夹关闭不紧、输液器漏液4例、静脉留置针针芯不能分离2例、输液泵在输液暂停时未报警2例、一体性鼻氧管漏气2例、避光输液器管道内有飞虫1例、一次性注射器内有头发1例;二类6例,包括动脉接入止血器过敏2例、一次性引流袋接头处漏液2例、无菌阴道扩张器关节处断裂1例、氧气湿化瓶连接不牢固1例。

对医疗器械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均已通知供货商,更换新产品,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进行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及时送泰安医疗器械维修站检修。一例输液器管道内有飞虫事件,引起患者不满,已联系生产厂家,给予沟通、经济补偿。

三、总结分析

从本事件上报情况看:以药品不良反应、护理不良事件为主,反应出医疗、护理安

全、用药管理方面任重而道远,需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严格控制用药安全。医生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护理人员上报的不良事件整体质量较高,书写工整,内容项目齐全,事件原因及事件处理情况分析准确,处理得当,事件等级定性准确;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医疗设备科接报后均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情况,积极协助事件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及安全隐患。结合图表分析如下:

(一)图1、2所见,2016共上报不良事件312件,按核定床位580张计算,符合二级甲等医院评审A款要求。全院临床、医技科室36个,17个科室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比2014年的24个科室下降29%,与2015年报告科室相同,科室报告数量最多的45例,最少的3例,与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负责,科室人员安全意识较强密切相关。

未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考虑原因为:

(1)部分科室医疗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认识存在理解偏差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落实不严格。

(2)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主动性不够,错误地认为报告了会影响个人、科室形象,会受到处罚,担心会引起纠纷。

(3)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人员监督检查不到位,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未能及时发现。(4)科室培训不到位,对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的认知缺乏,新入人员对上报流程不熟悉。

(二)图

3、图

4、图5所见,在312例不良事件中,药品反应及不良事件149例,占全院48%,比2015年减少7例,上半年上报40%,下半年上报60%,呈逐渐上升趋势;护理不良事件共上报117例,与2015年持平,占37.3%,全年上报例数比较均衡;医疗不良事件上报26例,占8.3%;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20例,占6.3%,二者上报例数持续走低。

(三)报告人员方面,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医生报告7例,占27%,其余19例由护理人员报告,占73%;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中,医生上报143例,护理人员上报3例;护理不良事件、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由护理人员上报100%,无医技、后勤科室人员上报,不符合常理,希望引起各科室领导重视。

(四)图6所见,不良事件发生场所以住院部病房为主,占90%,其次是急诊病区、卫生间、肾透析中心、手术室、门诊科室、电梯内、病房楼外。

(五)本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已完成原因分析、处理、不良事件评价及持续改进。药品反应及器械设备不良事件已按要求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并及时送检维修。

四、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1.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充分认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义和重要性,人人掌握不良事件的相关知识,上报流程,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识别及早期处理医疗隐患的能力。根据二级甲等评审要求,鼓励科室积极上报,完成每百张床位≥20件的指标,特别是医技、后勤人员,争取实现“零突破”。

2.树立良好的为患者服务思想,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的各项知情权,合理、及时告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责任心,提高患者满意度。

3.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医护人员更加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科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使科室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4.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

5.科室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定时抽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科室对未掌握标准、规范及操作流程的医护人员不要急于排班,加强带教培训及安全监管,防止私自独立操作,引发不良事件。

6.学习新药物的药理知识,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不滥用抗生素,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对于科室不常用的特殊药物应阅读说明书,对有疑问的医嘱不可盲目执行,必要时请示科室主任护士长。

7.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的培训,减少错误操作导致的各种故障。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时,要有爱伤观念,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预见性,做好预防的准备。如跨专业使用医疗设备,立即请相关科室专科指导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观察内容,组织全科人员学习。

8.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及术后患者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对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患者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医护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9.认真做好术前讨论,对手术适应症、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术前与患方充分沟通,告知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非计划再手术发生机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能,确保手术成功率。

10.护士长加强安全管理,每月召开安全会议,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降

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11.随着就医患者数量的增加,或某些疾病患病高峰时段的到来,在床位满载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保证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秩序和质量,护理部特制定加床管理制度,增加房间或加床管理流程,科室监督执行,以避免因对加床患者的管理不善导致差错的发生。

12.加强对各种医疗设施设备的监管,总务科、医疗设备科定期巡查,定期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过期仪器设备及零部件,保证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不良,但更大部分原因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系统中的失误,是因为系统、流程、工作环境的疏失。苛责个人并不能使系统更安全,重要的是防止别人犯类似的错误。因此,营造开放式的质量安全文化,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科室质量管理与不良事件的搜集、报告,从不良事件中汲取经验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建立安全医疗体系的第一步。本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已按制度进行奖励,科室管理者及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积极意义,即通过报告来掌握错误发生的信息,增加对错误的系统识别能力、风险防御能力,通过整改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大程度地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7.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七

在医院建设项目中引入风险管理, 有助于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首先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 之后在欧美等国得到发展, 并逐渐传入发展中国家, 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风险管理旨在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一门学科, 它提供系统的识别和衡量风险的知识, 以及对付风险的方法, 通过识别、衡量、评价和处理, 对将要发生的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受的风险, 是所有影响工程项目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处置已被公认为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中3个核心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与过程如图1所示。

二、安全风险识别

医疗建筑建设项目具有特殊性, 受各种复杂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影响, 且普遍存在历史数据匮乏的问题, 所以, 综合建筑设计人员、医护人员、供应商及相关方面专家意见的主观性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建筑建设安全风险识别实践中。

1.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与过程

医疗建筑建设项目管理的每个阶段、每道工序都需要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要罗列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并将它们作为管理对象, 不能遗漏和疏忽。

根据安全危害根源及性质分类,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包括: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空坠落, 滑倒、绊倒、摔倒, 淹溺、窒息, 火灾, 爆炸, 电气伤害, 化学伤害, 手工操作, 车辆伤害, 坍塌, 电离辐射。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与非生产活动 (包括临时工程) 、工程人员与非工程人员 (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 、工程设备与材料、法规与程序。

以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拆除与安装工序为例, 此工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 如表1所示。

三、安全风险分析

风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后果这两个属性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风险矩阵方法综合考虑了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两方面因素, 可直接评估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风险矩阵是一种将定性或半定量的后果分级与产生一定水平的风险或风险等级的可能性相结合的方式。风险矩阵可用来根据风险等级对风险、风险来源或风险应对进行排序。它通常作为一种筛查工具, 用于确定哪些风险需要更细致的分析, 或是应首先处理哪些风险, 哪些风险此时无需进一步考虑。

绘制矩阵时, 结果在一个轴上, 可能性在另一个轴上。表2为风险矩阵范例, 该矩阵带有4点结果和4点可能性等级。

同样以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拆除与安装工序为例, 加速器机房通常设置在一层或者地下室, 因此高处坠落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辐射防护混凝土厚度很大, 作用于支护模板的压力很大, 因此发生模板坍塌的可能性很大, 坍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害是巨大的, 因次结果等级定位为特大。风险可能性及结果等级通常是动态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比如模板链接方式如采用焊接, 需进行动火作业, 那么就存在火灾或爆炸的风险;如采用拼接方式, 就不存在此风险。

将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混凝土施工中各风险因素的可能性等级及结果等级代入风险矩阵, 风险等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风险矩阵输出结果是各单元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与决策规则相关。在项目风险管理中, 应用风险矩阵的方法确定风险因素排序, 就可以集中精力和资源来防范和控制关键风险, 忽略较不重要的风险, 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提高效率。如本范例中大体积混凝土模板的坍塌风险等级为IV级, 应进行重点管控。

四、安全风险应对

安全风险应对的具体方法大致分为四类:风险自留、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及风险回避。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都相当大的高风险作业, 应当采取风险回避措施, 放弃或者改变该项活动。

风险降低方法主要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中的可容许风险, 例如风险等级为IV级的风险。风险降低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合理、有效的管理技术, 损失控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重大风险和不可预计风险。

风险自留是当某种风险不可能避免或者冒该风险可获得较大利润时自行承担风险损失后果的处置风险的方式。

落实到具体施工活动, 应根据不同作业活动的特点选择最有效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法。同样以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拆除与安装工序为例, 针对模板坍塌风险, 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是不可避免的, 采用风险回避的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同样也不适用;风险降低对于此风险应对最为有效, 可以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模板支护工艺、强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测等方法达到降低坍塌发生概率的目的, 通过合理疏导作业现场人流、预防性布置模板周围物资, 以达到将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 风险因素在项目的不同时刻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 某一时刻关键的风险在另一时刻可能就不是关键的风险;在某一时刻最不重要的风险在另一时刻可能会变成关键风险;有些风险在某一时刻不存在, 随着项目的进行, 在另一时刻可能出现。风险的这种动态变化贯穿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这种动态性决定了风险管理措施的动态性, 随着时间及各种条件的变化, 关键的风险在不断变化, 相应地, 风险管理措施也随之变化, 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风险应对措施。

五、结束语

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风险管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之一, 安全风险的分析应该是全面的、准确的、动态的。有效运用这一管理工具, 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 降低管理成本, 对提升医疗建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概述了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结合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情况, 详细阐述了项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与应对。

关键词:医院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建平.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5.

[2]李铭恩.承包商工程承包风险识别与评价[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2002.

8.医疗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外汇  信息安全  风险  保障措施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系统已基本替代了手工操作用于处理外汇管理日常工作,在外汇监管与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汇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已成为外汇局开展业务开展的前提,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系安全管理缺失,都可能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

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平可否认性。

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在采集、保存和使用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例如硬盘损坏等物理环境风险,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漏洞导致外汇信息数据被非法访问、修改或恶意删除,最终导致外汇信息丧失上述安全特性,从而影响了外汇业务的正常开展。本节仅结合外汇信息系统和数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外汇信息常见的风险。

(一)电子设备存在软件和硬件故障风险

外汇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往往会面临硬件设备发生故障,软件系统出现运行错误的风险,例如服务器电源设备老化、硬盘出现坏道无法读写、软件崩溃、通讯网络故障等问题。上述问题是外汇信息系统实际运维过程中最为常见风险源。

(二)人为操作风险

因人为操作外汇信息系统产生的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修改、信息错误或虚假信息输入、授权的终端用户滥用、不完整处理等。产生该类风险的原因是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未授权访问数据造成外汇信息泄漏,数据手工处理导致的错误或虚假信息,未授权用户操作等行为都会造成信息系统安全性风险。实际外汇信息系统运行中,人为事件造成损失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威胁造成损失的。

(三)系统风险

一般所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在组织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使用,来自这些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问题和缺陷会对一系列系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互联时,影响会涉及整个组织的多个系统。例如,部分系统具有维护困难、结构不完善、缺乏文档和设计有漏洞等多个隐患,有时就会在系统升级和安装补丁的时候引入较高的风险。

(四)物理环境风险

由于组织缺乏对组织场所的安全保卫,或者缺乏防水、防火、防雷等防护措施,在面临自然灾难时,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外汇信息安全基本准则和特性

外汇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保障外汇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专用的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不断加大信息科技方面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完善。为有效应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科技部门应同步提升科技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执行力度、管理精细化程度。制定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具体保障措施之前,首先需要我们认清信息安全的基本准则和一些特性:

(一)信息安全短板效应

对信息系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安全保护即全面构筑外汇管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加强对安全洼地、薄弱环节的安全防护。

(二)信息安全系统化

信息系统安全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管理、技术、工程等层面总体考量,全面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三)信息安全动态化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所防范的对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信息系统也应该随着内外部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

(四)信息安全常态化

信息安全从时间角度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严格把握重点,综合信息安全体系的可持续构建,才能保障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安全。

(五)系统操作权责明确

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是要严格内部授权,划分各岗位职责,如加大内控风险防范和控制。使各系统角色操作者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三、外汇信息安全保障应对措施

外汇信息安全工作应以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依据,遵循基本准则,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为我切入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要包括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运维管理、应急管理、事后审查等方面内容

(二)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从物理环境安全、网络边界安全、设备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部署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

(三)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因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定期对辖内外汇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更新安全知识。为了有效防范未知威胁和隐患,外汇管理局科技部门可对辖内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确保外汇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保障外汇信息的可控、可用和完整性。

(四)开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做好系统等保工作

首先对外汇信息系统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识别威胁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作为制定、实施安全策略、措施的基础,风险评估同时也是外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前提与依据。其次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级别,根据级别的不同,实施对应的保护措施,启动对应级别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五)运用入侵检测等技术,预防恶意攻击

随着技术发展,当前恶意攻击手段呈现越来越隐蔽的趋势,需要科技部门采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如入侵检测、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当前安全措施的缺陷,及时纠正和预防内外部风险再次发生。

(六)完善监督管理,实施信息安全自查与检查相结合

查找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井切实进行整改,建立良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自查是完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中信息安全检查方案的设计是安全检查的核心,科技部门需要根据外汇业务实际情况,将外汇管理局有关要求进行梳理完善,对相应风险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科学设计了信息安全检查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国恩.信息系统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9.医疗安全自查报告 篇九

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不穿工作服、不佩带工作证、脱岗、聊天、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采取强力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工作人员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去。

在服务态度整治中,要针医疗服务当中存在的冷、碰、硬、顶等问题,抓“典型”、搞评议、重处理,狠刹不良风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风正气。

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从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各个细微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将礼仪培训成绩作为职工竞聘上岗的先决条件,严格考试考核,全面推广普通话,在医务人员当中扎实开展“微笑”服务,“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教育,把其作为医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习和受教育面要达100%以上。努力全兴全意为患者服务,树立白衣天史的形象。

4.强化管理加强医院管理,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解决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敷衍了事、抓工作浅尝辄止、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和工作得过且过、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使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作风满意度明显提高。

重点改变部分科室负责人思想观念陈旧、因循守旧、**八稳、不思进取、组织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解决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无目标、无上进心,干工作丢三拉四,敷衍了事,背后搬弄是非,不利于同志之间团结,败坏良好的医院工作氛围。

加强管理提高各人素质修养,进一步强化各人与各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发挥团队团结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弘扬敢闯敢干风气,以好的作风带院风、促医风、树新风,形成良好的医疗氛围。

5.加强医院卫生环境整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我院为进一步改变医院卫生环境,各科室和各人划分。卫生区域,采取日清扫、周大扫、月评比并通报等检查形式,对卫生死角等存在的情况,利用业余时间搞好医院后面卫生死角的清理,使医院的环境面貌有很大的改变。

6.加强新农合工作。

按照新农合方案修改后的运行情况,完善新农合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住院人次监管和费用控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提升新农合对重大疾病的补助标准,切实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做好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工作,做好费用报晓公示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满意。

通过此次医疗卫生专项整改活动的实施,我院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完善医疗卫生各方面工作,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卫生,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发生,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力争通过卫生局验收,树立医疗行业新风气。

**市中心医院

范文二

一、医疗质量管理

我院狠抓服务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依法执业,文明行医。医院成立了以张季岳副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抽查处方、病历,及时反馈相关责任人,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各种单病重质量控制达到市、区标准。

二、医疗文书

严格遵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对于病人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书写各项医护文书。

三、规章制度

我院完善并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十三项核心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药事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等。对于就诊病患,挂号时要求出示医疗证及身份证,住院病人住院期间需提交两证复印件,认真查对,严防冒名顶替。严格掌握入院标准,遵循门诊能治疗的,坚决不住院,严格按照标准收治住院,不随意降低住院指针,不拖延住院日。

我院严格遵守医保各项相关制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反复认真学习医保相关政策,并且进行了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与个人利益分配挂钩。

四、基本药物制度

对于就诊或住院病人的检查、治疗,我院严格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规定执行。要求每位医师严受执业道德规范,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合理收费,能用价格低的药品则不用价格高的药品,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药库药品备货达到目录规定的90%以上。严格控制了处方用药量,住院病人用药不超过3日量,出院病人带药不超过7日量,严禁开大处方、人情方和滥用药物,且出院带药天数不得超过实际住院天数。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坚决杜绝一人医保,全家用药的现象。

五、医疗费用控制

我院严格按照省、市、区物价、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狠抓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住院费用。

10.医疗安全工作报告 篇十

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全国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合校以来首次全校性医疗卫生工作会议,医疗安全工作报告。会议的目的是全面总结五年来我校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及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真研究医院改革、建设、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确定落实适合我校实际的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我校医疗卫生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下面由我代表学校作 2000年~2004年吉林大学医疗卫生工作报告。

一、合校以来我校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我校现有附属综合医院3所、专科医院1所,直属校区医院5所。全校医院建筑总面积350347平方米。拥有编制床位数288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3985张。医院职工总人数514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0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42人、主治医师540人、医师182人;护理人员1587人,其中主任护师8人、副主任护师97人、主管护师963人、护师397人、护士122人;其他工作人员1587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的有41人,在省级学会担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的有88人。临床医技科室220个。部省级重点科室15个。临床各级各类诊疗及科研中心(院、所)42 个。在吉林省内同22所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医疗设备及固定资产总值已达16.87亿元。

合校5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锐意进取,通过医疗卫生系统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两个效益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主要成绩

1、明确建设目标夯实基储不断深化医院的各项改革

合校后,学校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医院改革。各医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首先,学校确立了将三所临床医学院和口腔医学院建成为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疾病诊疗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各校区医院除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医疗保舰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协调发展的职工医院外,还应辐射周边社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次,整合校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一汽集团总医院整合为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于2000年正式挂牌;一院成功兼并了吉林省邮电医院,二院托管南关区医院并使之更名为吉林大学二院民康医院。这些优质资源的整合,不仅拓宽了医院的发展空间,也为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进行了实质性的有深远意义的探索。第三,各医院积极创造条件更新换代医疗设备、并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基础建设和环境改造,为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院综合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13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经动工,二院新内科大楼项目已经得到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的立项,中日联谊医院新建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口腔医院新址的综合大楼将在两年后竣工。所有这些基本建设和环境的改善,为我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矗第四,在学校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框架内,各医院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各医院科级干部、科主任及护士长全面实行竞聘上岗,给医院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医院及科室的建设提供了管理、制度和组织上的保证。

2、积极服务社会,不断创造优良的医疗业绩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4年年底,9所医院累计诊疗患者9880621人次,其中住院患者369740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28508人次,门诊人次为9580450人次,急诊人次922125人次。住院抢救重危患者14938人次,抢救成功率为86.62%,治愈好转率为92.9%,床位周转次数为26.5次,病床使用率为89.75%,平均住院日11.69天。医院累计业务总收入为395120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为172838万元,药品收入185437万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6.93%。各校区医院累计提供职工学生医疗保健服务377829人次,学生体检人数164587人。作为吉林省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和长春市医疗保险经办中心的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接诊医疗保险病人342856人次。历年医疗工作有关数据见附图1~10。

根据卫生部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需求,2004年我校在圆满完成了卫生部支援宁夏自治区及延边地区农村卫生项目的援助任务之后,又组建了吉林大学援藏医疗队,出色地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卫生援藏任务,受到了日喀则地区党委和群众的好评。同时,努力承担医院的社会责任,多次组建节假日应急医疗队、抗洪救灾医疗队、抗击“非典”医疗队、爱心献功臣医疗队,均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好评。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光明扶贫活动中,我校各附属医院多次被评为国家级及盛市政府的优秀单位和先进集体

3、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合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为中心,在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三个层面上实施品牌战略。

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经吉林省卫生厅批准,先后成立了三个有影响的 “吉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吉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吉林省人工关节中心”。三个中心已分别成为二院、中日联谊医院的优势和品牌,使我校在脊柱外科的综合治疗、人工关节技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有些疾病的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吉林省卫生厅成立的8个学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我校占7个。一院与天坛医院协作成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协作中心”、二院结合本院的实际,发挥眼科的专科特色和优势,以“院中院”的形式成立的二院眼病医院,已经跻身于国内同领域的先进行列,成为我校的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是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实施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后续人才的人才工程。首先,对现有人才的佼佼者、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组织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医奖的评选活动,首次评选出白求恩名医奖获得者11名,各院还有针对性地启动了名医工程的建设活动,既对现有人才起到了极大地激励作用,又充分的发挥了名人的品牌效应;其次,有计划地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五年来各医院就引进优秀人才总计7人,他们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例如,二院通过特评特聘引进的心血管外科专家柳克祥博士,其心血管外科的手术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引进人才已在各院的领导岗位担任了重要职务;第三,对后续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系统方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的派出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合作研究,并主张医疗技术的提高重点在国内名校进修,科研水平的提升应走出国门,把握方向、掌握技术、占领制高点。校区医院重点与学校各综合医院联手,形成校内进修学习、校内转诊的绿色通道,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学校在实施人才工程、品牌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临床医疗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其中“肝移植的临床应用”等22项临床医疗新技术获得学校总金额483万元的资助,各医院还分别设立了专项配套资金、青年基金。截止2004年,各医院在新技术新疗法上的经费投入累计达1233万元,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医务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展示我校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新技术、新疗法。合校后,先后组织了2000-2001年度和2002-2003年度医疗成果奖的评眩评出了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54项、三等奖93项、四等奖55项。研究成果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水平。一院、二院、中日联谊医院开展的肝移植手术,单例存活时间已走在了国内同类手术的前列。各医院还积极支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疗法项目,全校累计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达458项。

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各临床医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效的校际间跨国合作。一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二院与韩国延世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与日本东北大学及口腔医院与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为了使我校的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学校与香港及澳门护理界交流不断增加,先后派出九批17位护理人员赴港学习先进的护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聘请香港大学和香港护理界专家来校讲学,与来访的澳门卫生界代表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坚持依法治院依法执业的方针,学校适时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职工及学生医疗保健专家委员会、医疗保健工作委员会、红十字会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制定了《吉林大学校内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和会诊制度》、《吉林大学病历书写制度》、《吉林大学医疗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关于医疗缺陷管理的若干规定》及《关于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行业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的项规章制度;确定了医院系统部分科室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建立了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分标准、科间及科内会诊质量评分标准、医疗查房质量评分标准、护理病历书写评分标准、护理质量检查考核等项标准;编印出版了《吉林大学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汇编》,规范了65种病历及医用表格样式,强化了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依章行医的工作意识和作风。

在质量管理方面,按着这些规章制度,组织全校性医疗查房、护士长培训、护理业务查房等现场观摩,召开医疗质量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病例综合质量评比活动。各医院还充分发挥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反映本院特点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设立专家质量考评组、科主任座谈会、医疗质量警示谈话、院长医疗质量大查房、组织参观学习查房等形式,广泛开展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工作。一院制作了三套病历范本,为各级医师书写病历提供参照。二院出台了《医疗质量检查判定标准》、《病历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等文件,并编印了《临床通讯》等,明显强化了医疗质量的管理和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执业管理和规范医疗工作方面,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全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技术项目实行准入审批管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执业医师注册审批工作,并统一了医务人员的印模样式。学校统一组织我校四所综合附属医院和口腔医院参加省级十五家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还制定了校区医院药品采购跟标制度,制定了跟标采购方案及要求。为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学校编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学习材料,组织全校医务人员学习。各医院建立医疗事故处理防范预案,组织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积极建立风险转嫁机制。同时,加大对急诊夜诊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增强急诊观念,确保了医疗安全。

各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先后出台和完善病人选择医生的具体实施方案,在门诊及病房分别设立了荐医台、专家揭示版、电子触摸屏介绍专家等各项具体措施。各医院积极改善就诊环境,增加便民设施,购置扶梯、增设和改善候诊区。如一院出台了《关于节假日双休日医技科室检查项目的规定》、《关于随时办理出院手续的有关规定》,使患者可以随时入院和出院。二院成立了导诊队、午间门诊,方便广大患者就医。中日联谊医院在门诊部大厅设立综合服务处,提供“医院总值、门诊审批、咨询医生、便民服务、公安总值”职能的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认真组织各医院学习和全面贯彻有关文件及规范。学校组织召开了全校医院感染工作会议,制定和下发了《关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器具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举办了多期控制医院感染培训班。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有序。

各附属医院均投资建设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医院信息系统,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流失。各附属医院积极推进医院局域网与校园网的接入工作,使校、院管理信息沟通加快,并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的科技信息检索功能,促进了医、教、研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各大医院及校区医院推广实行ICD-10疾病分类系统及HL7标准,提高了医院病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水平。

5、主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完善应急救治体系

2003年,面对抗击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未雨绸缪,在我省率先成立了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为我省首发病例的确诊、救治及后来一系列应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立下了功劳。其后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调整工作重心,紧急动员,制定预案,超前部署,由备战进入实战,全力阻击“非典”。工作中坚持防、控、治结合,建立群防群控机制,确保了师生员工安全。先后成立了净月和新民两个观察站,派驻医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监测。积极组织医疗救治,坚持发热门诊、留验站、SARS中心三条战线并进。同时,坚持依法治疫、建章建制,规范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住院患者防控非典型肺炎管理的通知》、《吉林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体检及观察的医疗工作规范(暂行)》等文件,既有效地保证了防治非典工作的有序进行,又将其对常规医疗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后来受到盛市政府的高度肯定。非典被控制之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立足长远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学校适时修订了《吉林大学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案(第三版)》,并组织制定了《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全系统员工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知难而上,形成了全校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展示了吉大人的风彩,体现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白求恩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多次受到教育部、卫生部、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04年,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了因友谊园水污染导致的多名学生发生腹泻事件的扩散,保证了校园稳定及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秩序。为提高传染病的诊治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学校建立了应急专家队伍。编制了《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织编印了《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汇编及《吉林大学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及防治》。

6、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学校的预防保健水平

合校后,学校高度重视预防保健工作,明确提出各医院尤其是校区医院要以提高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水平为基本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做好师生员工的预防保健及医疗服务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合校后我校医疗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便病人之目的,学校在校内各医院间实行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和会诊制度,组织对校内保健对象的疑难病例会诊,确保了校内职工得到高水平医疗保剑各校区医院积极改善医疗条件,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有的医院开展新技术,增加服务项目,开设专家门诊、干部诊室、心理咨询室等。南湖校区医院和南岭校区医院还分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计划免疫、健康档案等服务。在做好常见病的防治,积极、认真、彻底地治疗已发生疾病的同时,加大对常见传染病管理力度,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蔓延。根据卫生部关于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文件要求,我校各医院建立了网络报告设置,及时准确开展网络直报工作。组织举办了“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禽流感防治知识”等全校性培训班。同时,重视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手册,组织有关疫苗的接种。

为了贯彻吉林大学人才强校的方针,发挥校区医院在保障人才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校区医院实施人才健康工程,设立专门的健康门诊,设立专线电话,建立人才健康档案。对纳入人才健康工程的员工的门诊就医、健康咨询、住院诊疗、体检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化管理,并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分期分批建立人才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为了准确、方便、快速地查询掌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我校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林大学疾病防治监控预警系统软件,并已完成了对各校区医院保健科人员的培训。使用此系统可以准确、方便、快速地查询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建设。由于课程设置合理,教师授课精彩,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选修人数与年剧增。我校研究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被列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课件》获得了“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按照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制定了详细的健康促进学校方案,将工作抓好抓实,于2004年11月获得了“吉林省健康促进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工作报告《医疗安全工作报告》。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校区医院设立专家门诊。在各校区医院、学生寝室楼中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并设专人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还尤其注意离、退休老同志的健康保健工作,坚持定期为老同志进行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患有早期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31例,均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

7、弘扬白求恩精神,不断加强医院的行风建设

为了不断加强我校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行业作风建设,学校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行业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并制定了吉林大学医院职业道德及行业作风建设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有的医院还同职工和科室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书。

在行风建设工作中,我们进一步端正了对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识,把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范畴,变柔性管理指标为刚性管理指标,克服了过去的重视技术性质量管理忽视功能性质量管理的弊端。开展“创建医疗服务满意科室”活动,评选出16个医疗服务标兵单位及57个医疗服务满意科室。以先进典型带动一般,在全校内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激励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打造吉林大学医疗服务优质品牌。

在学校各医院系统开展了“创优质服务,展文明形象”系列活动。为从正面宣传先进事迹及行风建设典范,组织了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白求恩式的好医生郭新教授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报告,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向郭新教授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热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各院将“文明窗口”“满意医院”“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坚决治理整顿“大型设备检查开单回扣”和“药品回扣”等问题,各院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制止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并及时下调了药品价格。

各医院在吉林省卫生厅开展的改进医疗服务“246”工程活动中,我校有2家先进集体及16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在创建“满意医院”活动中,一院在省内率先推出“全程优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被评为“优胜单位” ;中日联谊医院被评为先进单位;二院被评为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及吉林省高校创文明杯竞赛先进单位。中日联谊医院还被长春市卫生系统评为“白求恩杯竞赛”最佳单位。

(二)基本经验

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在努力创造医疗服务业绩的同时,在综合大学内如何推进医疗卫生工作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群众是不会选择我们的医院和医生的。病人是我们医院的衣食父母,在国家对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医院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医院业务总收入的增长。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和树立了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样一个理念,提供了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我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得到持续增长,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才取得了今天骄人的成绩。

2、技术创新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不竭动力

坚持技术创新、特色诊疗、科教兴院是我们医院经营管理的三大战略。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科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一个科室和一个医院的竞争力,只有坚持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医院才能赢得自己的优势、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医院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作为学府医院,科研、教学上的优势使我们区别于一般的地方医院。但是这都依赖于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发展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技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和医疗特色的形成,从而在竞争中形成和保持学科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在同行中的优势。因此,要不断开拓创新,从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把握医院的技术建设和学科建设,打造金牌和精品学科,形成特色和优势。正是这样,我们的医院才造就了今天的一批优势学科和一批在省内甚至国内知名的专家,确保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后劲。

3、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根本理念

在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技术创新打造特色精品服务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技术创新是不能完全解决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所有问题,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恰恰成为阻碍发展和影响竞争的关键问题。医院在“等、靠、要”管理模式下形成的只重内部管理忽视市场环境和患者需求的管理理念,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医院院长和管理者在竞争中不断总结,在深化改革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调整医院的经营管理策略,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正如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一样,医疗卫生工作以人为本,必须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出人性化服务的竞争王牌,使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形成了今天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患者满意率。

4、行风建设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是解决医德医风好转的有效途径

经过我们以往的不懈努力,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同广大患者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各种不正之风仍然存在。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收费管理、行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医院自身发展和健全补偿机制同广大患者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关系,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回顾我们以往的做法,我们觉得单纯地为了抓行风建设而作的努力,因为缺乏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而变得力度不够。如何变柔性管理指标为刚性管理指标,我们的体会就是要将行风建设管理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把行业作风的转变和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改善、服务质量的改进结合在一起。必须克服过去的重视技术质量管理忽视功能性质量管理的弊端。

二、我校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外先进医院相比、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同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和不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只有认真地总结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我校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所面临的新形势的大背景下,考虑我校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机遇,必须认真面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1、政府投入不足,医院的公益事业性质与市场化运营方式的冲突日益强烈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加

入WTO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开放承诺,已经昭示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扮演市场竞争中的经济实体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又界定医院为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必须承担并坚持维护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及办院方向。然而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又没有足够的投入,这样使医院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严重地限制了医院的发展。一些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随着城市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公立医院的改制,更多民营医疗机构的兴起,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的进入,使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

2、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人民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差距在加大

国家实施卫生改革已进行多年,期间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涉及到利益重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难度较大,仍处于推进期。受一些错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医疗服务领域仍存在某些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医院管理还存在着发展思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够协调。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群众负担增加、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等问题。

3、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院的结构与布局、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及服务质量等诸多环节。由于医疗资源整体不足、结构配置不够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等原因,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同时,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呈现多样化需求,群众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都在增强,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见人民健康已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和-谐社会的窗口。通过医疗服务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我们的党风和政风,看到社会的和-谐程度。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对我们医疗服务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5、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对学校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新的标准

医疗卫生事业是我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建设目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跻身国内一流,即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提供一流的医疗和社会服务,孵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包括教学、科研、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它的自身发展也必须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相适应。同时,还要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就是综合大学内的医疗卫生事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建设发展的新目标。

(二)我校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各医院的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校各临床医学院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渠道,在人事、财务、资产设备等有相对自主的管理权,但学校对医院的管理缺乏更为高效的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手段、规范的制约条例和奖惩制度、健全的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产的监管措施等内部制约机制。一方面,医院管理模式落后,医院改革力度不够,紧迫感及危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在学科及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化建设上出现临床医学院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医院的领导层人员多为某一二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并以 “双肩挑”的身份从事医院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和上岗前的培训的经历,在管理上不看重服务营销和战略管理,医院内部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经营上负盈不负亏。医院中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医疗服务特点的研究和医院管理知识的理解急需培训和提高。

2、学科基础薄弱、优秀人才匮乏、高水平成果偏少的被动局面急需扭转

我校各医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和明显优势的学科不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有待发现和培育;优秀年轻拔尖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医、名师更少,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结构问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没实现零的突破;尽管我们引进了一些拔尖人才,但是由于梯队的优化和工作平台不配套等问题,引进的人才有些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形成;高水平医疗成果、科研成果较少,影响学科优势的发挥和专科特色的形成。学科的学术地位、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很不相称,尽管我们开展了一定数量的新技术新疗法项目,但是层次、水平和影响力还很不够,标志性科研成果、特别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更少,创新研究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创新激励机制仍需不断健全。

3、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服务意识差、医疗上的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医务人员及管理者对医院的服务行业的性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上,管理手段、方法和理论意识同国内外先进医院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功能性医疗服务质量缺乏认识,对患者满意率重视不够。随着医院业务技术的拓宽、开放床位的增多,医院的医护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医生护士人员比例失调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医务人员工作中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只停留在口头上,对患者缺乏尊重和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及时,形成医疗安全的隐患,致使医疗缺陷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很严重。因此,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疗投诉不断。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除有社会及国家大环境和宏观政策、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及医院管理指导思想不明确等原因外,也有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创新意识、技术水平及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不足等各种因素。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我校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我校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加快调整和优化医院的学科布局和结构,不断改善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条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建环境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现代化医院,力争成为综合实力在东北领先、在国内知名、部分学科或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医疗救治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一)我校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今后一个时期内,我校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端正办院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把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科学的医院管理模式,建立推动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全面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在我们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今后的主要任务时,必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不能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滞后,更不能把维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推向市场,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

2、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任何情况下,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方向。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质量管理促进行风建设。要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就必须将行业作风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教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减轻负担,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4、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为核心,注重医院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没有内涵建设做支撑,就谈不上医疗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学创新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体竞争力,加速和-谐医院的建设。

5、坚持人才强院,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以战略的眼光培养人、以竞争机制激励人,全面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6、坚持特色学科兴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学科结构,构建具有吉林大学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以信息化的高科技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设学习型医院,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强化整体意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打造吉大医疗优质服务品牌

7、坚持管理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引进实施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以市场化的理论经营医院,推进各项建设以企业化的方式,推进医院分配制度的改革。弘扬白求恩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技术精益求精,建设与吉大校园文化相一致的医院文化。

(二)我校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各医院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着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最后确定的整体方案,一院27万平方米(一期及二期工程)的改造扩建工程,按合同要坚持质量和技术的高标准如期完成。工程完成后,该院将成为融教学、科研、医疗及保健预防为一体的在我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标志性的现代化医院;二院新内科大楼的建设将使该院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学、医疗、科研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中日联谊医院肿瘤中心大楼的启用和新外科大楼的建设,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医院内部的布局和结构,也改写了吉林大学无肿瘤医院的现状;口腔医院新址的确定及新综合大楼的启用,将一举打破医院因医疗、办公和教学环境狭窄长期困扰医院发展的瓶颈。各医院在实施基础改造扩建工程时,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如小桥流水、林荫绿地、康复小路等人性化的设计。同时,要有计划、适时更新和添置医疗、教学及科学研究设备,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性硬件条件。

2、加强学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各医院要按着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紧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积极稳妥的推进专业化发展的进程。相关医院要进一步完善眼病医院、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人工关节中心的管理体制,在人、财、物对等的前提下,理顺内部运行机制,使之真正成为所在医院的亮点。在条件成熟的医院,要积极稳妥地进行临床三级学科为主体的科室设置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提高。凝炼学科方向,一是要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医疗实践问题,体现前瞻性;二是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可行性;三是要突破原有学科界限,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体现创新性。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形成竞争力量带动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通过学科高地的形成,努力培育全盛全东北乃至全国的第一例、第一名。为了支持我校各医院对高精尖医疗技术项目及重点攻关医疗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打造吉林大学名牌医疗服务产品,加强临床重点专科技术建设,促进医院间的联合协作,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疗成果奖评选工作,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医疗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3、加强人才工程建设,着力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各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思路,继续坚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后续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的人才工程。人才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人才:一要有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学术研究的帅才和将才;二是要有杰出学术骨干,他们承上启下,是各院的中坚力量;三是要有强大的、精锐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今后要着力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的的引进和培养、优秀创新团队的设计和组织上下功夫。在2-3年内在我校临床医学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者实现零的突破。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大力推进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注意克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彻底消除小农经济思想,克服单打一的行为;二是对优秀人才特别是引进的优秀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用其所长,综合评价其临床业务技能和科研能力水平。要为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平台,并提供配套经费和必要的设备。各院要进一步营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考核指标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各医院要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加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梯队建设,落实人才培养基金。结合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试点工作,抓紧时间制定跨院的专科学组,在促进专科发展的同时,加强专科医师的培养,造就一大批临床技术专家,形成竞争优势。继续坚持白求恩名医奖评选活动,着力培养名医,发挥专家优势和名医效应。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白求恩精神

各医院要努力开展医院文化研究,凝炼医院精神,注重医院形象的塑造。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指导,以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爱医院、爱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精神为宗旨,加强医院精神、医院价值观、医院道德、心理文化、思维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时,要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匹配。运营管理中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校区医院还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继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老白校传统,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和育人作用。

郭新教授是我校一院心血管医生,从医50余年,一生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被卫生部、吉林省和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光荣称号。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白求恩精神的今天,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郭新教授的热潮。学习郭新教授,就是要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潜心专研,一丝不苟,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破解了一道又一道医学难题的求实创新精神;学习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的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挖掘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及其榜样作用,向郭新教授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是我们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医院的法制化建设,规范医院的各种医疗行为

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院的管理方略,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保障医院正常执业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运行绩效,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学校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学校将成立吉林大学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校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的决策机构。制定《吉林大学医疗卫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校、院两级管理组织的职责、权利、义务和业务管理的原则。贯彻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同时,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吉林大学医院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目标管理。要调动和发挥医院管理层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6、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吉林大学关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推动质量管理水平和手段,迈上新台阶。坚持管理创新,深化医院改革,建立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医疗服务模式,制定《关于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和临床路径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在有关医院组织实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适时推广,缩小我校同国内先进医院管理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筹集资金,着手建立基于HL7的吉林大学医疗病例资源信息仓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

7、进一步强化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人才健康工程”建设

中央早就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应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据2004年末的统计数据,我校现有教职工15600人,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总数已达10万人,离、退休职工5000人。做好上述人员的健康保健,既是他们根本利益的要求,更是我校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努力使各校区医院成为面向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预防保健中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健康上。通过校区医院和学校各临床医学院建立的彼此间会诊、转诊的绿色通道、临床学院承担的校区医院人员进修和短期培训等制度和措施,使我校的健康保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健康工程”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广。同时,进一步规范公费医疗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的疾病预防、健康保舰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是我校健康保健工程的重要一环,涉及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必须花大力气做好,以确保校园各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同时,要修订完善《吉林大学学生公费医疗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

离、退休老同志是我校的宝贵财富,曾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些老同志仍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第一线。做好他们的健康保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有任何纰漏或差错。

为使健康保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筹集专款,加强校区医院的基本条件建设、制度建设、技术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统一和规范未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阶段的公费医疗政策,制定合理的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加强门诊服务、住院诊疗和费用管理,规范报销审批办法和转诊会诊业务。

上一篇:六年级复习俗语下一篇:个人经济适用房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