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作文(15篇)
1.怎么教作文 篇一
作文原来可以怎么教
《滚动快速作文教学》心得
吴志武
黄上庚老师的《滚动快速作文教学》讲座是最受欢迎的讲座之一。因为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今天的作文讲座就像是及时雨,滋润着作文这块久旱之地。不仅我们语文班学员满堂,还有好些外来的老师闻风而至,以致上午的讲座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讲座精彩纷呈,叫好连连。
黄老师的“滚动快速作文”紧扣初中的作文教学,从四个方面介绍:
一、单元训练方法
二、课堂各环节的思维训练
三、作文新工具特点
四、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
有图表、有解说,具体、明了,操作性强。
黄老师这种作文教学法,效果佳(作文分超过平行班10多分)、成效快、可操作。但是好方法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好的,需要老师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小组建设,按语文成绩的好、中、差分六个小组,每组选好正副组长,这些组长直接对老师负责。每次作文分小组竞赛,每组不同的选题,两节课内完成。具体做法是老师指导6分钟,小组选题4分钟,学生列提纲5分钟,学生写作文30分钟,每组学生之间互评20分钟(每生评三篇),各组选出最好的和最差的上台读,全班点评15分钟,学生写反思10分钟。作文的训练方法有:规定时间的字数训练、开头和结尾的训练,中间的训练。当然,还有其它的种种训练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黄老师作文教学法使我们语文老师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我们认真细致的学习他的作文教学法。大家认为作文教学的春天来了,老师将不再怕教作文,学生不再怕写作文了。谢谢黄老师精彩的作文讲座!
2.怎么教作文 篇二
一、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键盘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基础应用。键盘使用指中英文输入、数字输入、符号输入, 计算机语言可以讲VC或者VB, 计算机结构可以讲大体配件及接口, 计算机基础应用可以讲字处理、表格处理等, 学习计算机对智力开发和学习其他科目及进行某些方面的工作都有帮助。同时, 中小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多元化世界的一门有用的课程, 这类课程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 用286、386等中低档普及型电脑即可实现。
2. 利用计算机的特色进行多媒体教学
包括初期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期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 (包括多媒体交互式学习) 以及后期多媒体教学总结和评价。这项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非常流行, 它开辟了趣味教学的天地, 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有特别新鲜的感觉, 能加快学习的进度, 增加学习的效率, 这对改变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这类课程应以高档多媒体电脑为主。
二、中小学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把握“两个方向”
1.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
学生将来进入大学计算机专业要深入学习计算机原理和语言, 所以在之前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结构大有意义。计算机结构分为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 中小学生打点基础既可。关于计算机语言建议读文科的学VB, 读理科的学VC, 也是入门即可。
2.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 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
电脑的发展很快, 要求学校和教师有超前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操作有代表性的标准操作系统, 如Windows XP。操作系统学会了, 然后学其他应用软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软件有很多种, 必须让学生学会操作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基础应用软件, 如, 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等。这样, 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 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存在“两种模式”
1. 利用学校的电脑并购买课件进行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直接, 可以买一些CAI课件光盘, 有些学校电脑配置与光盘所需配置并不匹配, 光盘也可能质量不好, 这是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所以, 在选用教育软件时要注重选用正品、精品, 要与计算机硬件相匹配。
2. 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课件
如工具软件Authorware, 这个软件功能全面、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很容易就做出比较好的课件。还有Flash这个软件也是一款不错的动画制作软件, 如果学校接入因特网, 这些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以及资源都可从因特网上下载。没接入因特网的学校就只有用外存储器将这些软件装入电脑, 配置高的电脑可以安装使用较新版的软件, 配置低的电脑可以安装使用软件的较早版本, 这要根据各校的电脑硬件配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计算机教育教什么, 怎么教的一些说法。另外, 我希望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投入资金, 教师也要加强各方面实践研究, 努力使计算机教育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摘要:计算机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科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什么, 怎么教?在两点上进行了解说, 一点是它的基础知识传授把握的两个方向, 另一点是CAI的两个模式。
3.国际学校里是怎么教孩子写作文的 篇三
http://blog.sina.com.cn/yundaicc
因为把Max送进了国际学校,所以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西方的基础教育。今天要说一说写作。
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写作”这个词有点儿大。但老师的指示是:造些稀奇古怪的句子来,越滑稽越好!这样一来,写作就脱去了高贵的外衣,成了一个6岁的孩子也可以把玩的东西。
以下是Max独立完成的几个句子:
Angry Aaron eats appetizing apples and ants. (愤怒的Aaron在吃美味的苹果和蚂蚁。)
Deadly David danced with dinosaurs in the dustbin. (致命的David和恐龙在垃圾桶里跳舞。)
写完了,他乐呀!我看了也乐,心想小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得可以。
老师还要他们写故事。这个有一定难度,所以一个故事要分很多堂课一点点写完。有一次的主题是《小红帽》,这个经典童话在岁月的变迁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版本。老师挑了3个版本讲给大家听,里面的小红帽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然后,他们被要求写一个自己版本的小红帽。Max的版本是这样开头的:“在很深很深的海洋里,有一个叫‘小红帽的小乌贼。他之所以叫‘小红帽,是因为他是整个海洋里最最红的一只乌贼……”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得不相信Max自有他的写作天赋,只是自己没有发现。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Max送到了一个外教的写作班。上课时,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叫和狂笑声不绝于耳,到底是在写作还是在party呢?Max下课出来的时候,满头大汗,两眼放光,精神亢奋。原来他们第一堂课是要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东西来做自己下面要写的故事的主角,每个人当然免不了要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角。Max那两天刚看了电影《Water Horse》,对水怪深度痴迷,所以手脚并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个被他称为Soosoo的水怪。由于每个小孩都是自己故事主人公的铁杆粉丝,所以每个人说起来都兴奋不已,然后这种兴奋互相感染,循环往复,层层叠加,就形成了一个派对的场面。
老师的策略是:先吊你的胃口,就不让你写!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 Max陆续接触到了开篇、结尾要怎么处理,人物要怎样才有个性,以及什么是情节等听上去非常高深的写作理论。至于他究竟吃进去多少,我不得而知,不过对于老师敢于把这些东西教给六七岁的孩子这一勇气本身,我就已经很佩服,让我觉得自己真是小看了我们的孩子。
上完8堂课,在主人公换了好几次之后,Max总算写成了一段有头有尾的话,现翻译如下:
有一个名叫“男孩”的女孩。一天,她去上学,可是到了学校,却发现眼前有一扇门在移动。她把门打开,又发现越来越多的门在她面前移动。她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当最后一扇门被打开的时候,她已经来到了一个森林。她在森林中穿行,觉得自己好像在一个隧道里。不过她并不在隧道里,其实是在一个甲虫的肚子底下!
没话说,喜欢!拿去给老公看,也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我小时候的作文强调观察多于想象,强调描写多于创造。不过,对中国作文教学的认识还是20多年前的黑白记忆了,想必现在的方法也有了很多改革。不知道本地学校的孩子现在是不是也能这样天马行空地写作,如果是,那真是太幸福了。
(责任编辑/王九)
E-mail:wangrong9413@vip.163.com
4.怎么教四年级的学生写景物作文 篇四
春天,是一份未曾预约的美丽!
握一杆画笔,把春天嵌入书卷,点点染染中,装点春天的颜色,看,远处的山,青葱如黛;清澈的水,琳琅湛蓝;无须太多的丹青笔墨,便能勾勒出一个春天。因为春天就这么简单。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然而至!
一阵微风,便能定格剪出袅袅绕绕的柳丝,低垂着的柔美,无尽婉约;洁净的天空,映衬了那一池湖水,飘柔着清清粼粼的明朗。
此时,挽一缕清风,采一束春光,走在田野里,把春天的花冠,戴在头上,相信你的心情一定是美美的;撒一串欢笑,踏一路清香,激情诵吟春天的诗行,装订一页鸟语花香的赞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为欢快的呢?
大声欢呼起来吧:“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把我们的兴奋化为歌儿,传遍春天的每一个角落!
不说那呢喃的燕儿、热闹的花儿、沙沙的春雨、细语的春风、恣意欢笑的儿童们,单就那踏青寻春的恋人笑语低眉时的窃窃私语,满脸春色,便能肆无忌弹地开出生机一片。
哦!春天,是一幅渲染情趣的彩色图片!
春天,我们不曾预约,因为她时刻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中!
写景作文2
黑山谷位于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
每年夏天,黑山谷会迎来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碧绿发亮的小溪,站在小溪边从上往下看,水里边的螃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条小溪是从山顶流下来的,当你感到口渴时,你就拿一个空水瓶,走到小溪的源头,把水瓶接满,轻轻地喝一口水,你会感觉到非常凉爽、甘甜。
黑山谷里绿树成阴,树多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大树的叶子又绿又密,像撑开的一把把大大的绿伞。如果你穿着短裤在黑山谷里游玩,肯定会觉得有一丝丝凉意。黑山谷里的树叶有的像蒲扇,有的像贝壳,有的像瓜子,它们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百看不厌。
黑山谷山势雄伟壮丽,山峰直冲云霄。如果有恐高症的人从山顶往下看,肯定会吓个半死。站在山顶,感觉自己在云端上面哩!从山脚往上看,你会觉得黑山谷像一个高大的巨人,而自已却像一粒渺小的细沙。
5.词语盘点怎么教 篇五
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重点词语不再以课本最后“词语表”的形式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称之为“词语盘点”。其内容有两项:一是读读写写——这类词语都是一组(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运用;二是读读记记——这类词语一般是一组(单元)中的略读课文的词语或精读课文的一些二类词,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也许是习惯了以前的教材中词语表的模式,在“词语盘点”的教学。一是教学方式单一,老师们一般都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写几遍,说说一些词的意思,然后再听写或默写便算过关了;二是教学时间少,教学“词语盘点”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匆匆而过,有时甚至不在语文课中进行,在课外布置一下抄写的任务就算学完了;三是教学效率低下,“词语盘点”学完了,学生的大脑中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仍然模糊一片,难知其意,不会运用,没有起到“盘点”之功效。“词语盘点”似乎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一块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了“走过场”的代名词。因此,重视“词语盘点”,积极利用它来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反复的理解运用、有效的积累,使得教学更趋于规范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分类识记——变随意识记为趣味积累
学生学习语言,需要通过识记进行积累,但是那种随意的、机械的、重复的记忆,效率往往是最低的,学习词语也同样如此。“词语盘点”词汇量很大,以四年级下册为例,8个主题单元中词语盘点中最少的48个词语,最多的63个。如此大的词汇量用简单的读一读抄一抄的方法显然是无法达到教学实效的,学生对词汇的积累只能停留在单纯的随意的、机械性的记忆上。如果结合每一组“词语盘点”的词汇特点,采用灵活的分类识记的方法开展词语的积累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按词的表现特点积累
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都采用专题编排的形式,每一组课文往往都能反映同一个主题或内容,具体到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也会体现这样的一个特点。比如,四下册第一组课文是以《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写景课文为主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也多以描述景物的为主
2、按词的构成特点积累
在教学“词语盘点”时,我们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地分析构词特点的能力。有些结构相似、组成形式类同的词语都会出现在同一组盘点中,学生就应该有比较敏锐地观察力开展比较和分析,进行词汇的积累。这样的词语学习,变枯燥的读一读写一写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分类识记和积累,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习得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拓展训练——变单纯积累为有效理解
词语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的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的理解词语简单的理解为能说出或写出词语的意思,这是很片面的。如果我们能灵活地根据盘点中的词语特点,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方法中学习词语,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学用结合——变单纯理解为活学活用
开展“词语盘点”教学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这些词汇能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习作中得以灵活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活学活用的条件,使得学习的这些词汇真正成为学生的积极语言。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选用词语、说说写写活用词语的方法。
“词语盘点”集中了一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就是一篇课文的浓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选择几个词语说一说或写一写课文内容”的练习,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又是一次难得的运用词语的良机。
6.教孩子怎么读书 篇六
第一、经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书店里面,这样我们的孩子可以慢慢的喜欢书籍,因为习惯成自然,你带孩子去的多了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加上你的榜样力量,很快自己的孩子会喜欢读书。
第二、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开始每天坚持给孩子读一些小故事,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们每天那一边书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觉得书籍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读书不能强迫和打骂孩子,如果作为一个家长你那样做的话,结果就是自己的孩子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其实每次孩子开学的时候,我们正常的引导就可以了,这样效果会很好。
第四、我们要经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很多家长喜欢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看电视,玩游戏,这样往往是会给孩子最坏的一种暗示,所以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
第五、孩子年纪小点时候看书,有很多的地方是不理解的,这时候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不断的讲述书里面的一些意义,这样才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
第六、孩子开始的时候不喜欢读书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教育,作为家长自己可以多钻研书籍,找找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开始教育孩子,这样的效果会很好。
培养孩子爱读书的技巧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像小编一样,每天学点自己喜欢的知识,有声音的,有设计的,不为别的,只为知识。兴趣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不要经常说孩子不喜欢看书,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的。尽量在孩子面前看知识性强是书籍,或者是孩子以后需要学习的书籍,这样,孩子是更喜欢的。
阅读方法是需要指导的
首先要告诉孩子,阅读是必须集中注意力的,不得东张西望,或者听音乐、做小动作等分散注意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家庭中尽量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尽量排除干扰的情况。
小编其实不太提倡在纷扰的环境中阅读,可能那样的学生会抗干扰能力很强,但是,有很多的孩子的那样的能力并不是很好的,容易浪费时间以及做出厌学的反应的。
阅读以后要注意检验的
在规定的时间里的阅读,是需要做出适当的检验的,否则,有很多的阅读可能会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了,孩子没有了一点点的压力,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了,其实孩子是否在真正阅读,可以通过抽查的形式来看就是了。可以让孩子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复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用一些填空题目来让孩子解答!
阅读以后写读后感
7.高中戏剧作品怎么教 篇七
一
新课改实施多年, 稍作调查就会发现, 高中教师普遍冷对戏剧单元:教师随意减少教学课时, 或按喜好挑一两篇课文、教一点文学常识, 有的甚至根本不教、由学生课外去阅读。也有部分教师在认真开展戏剧文学阅读教学, 但其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却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存在模式化倾向。教师没有分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与现代戏剧的不同, 没有搞清戏剧文学阅读教学与戏曲文学阅读教学的区别, 而是不论作品是古典戏剧还是现代戏剧, 是话剧还是戏曲, 把不同形式的戏剧千篇一律地当成话剧教, 漠视戏剧类型与个性差异。
二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存在同质化倾向。教师没有把戏剧当戏剧教, 他们把戏剧当成一般的叙事文学教, 把它当作小说的姊妹形式教, 按照小说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去确定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从作品的环境、情节、人物等文学要素切入, 去分析鉴赏戏剧。
三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概念化倾向。教师非常依赖《教学参考书》, 囿于《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观点, 对戏剧作品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戏剧手法等, 进行贴标签式的阐释, 毫无个人见解。讲戏剧主题, 《窦娥冤》就是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反抗的本质, 《雷雨》就是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残暴的罪恶, 《哈姆莱特》就是展示人文主义悲剧。这样大而空的概括和灌输, 使得戏剧阅读教学缺乏人文性、时代性, 大大地损伤了戏剧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存在去阅读化倾向。有的教师把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等同于戏剧教学, 戏剧文学阅读教学游离戏剧文本, 课堂连一点阅读味都没有。“语文上到小说或戏剧单元, 我们就组织学生搞活动, 比如戏剧录音、表演, 改编小说表演, 大家热热闹闹, 玩得有滋有味, 特别是有了摄像机, 还可以录制下来……虽然演出的水平未必十分高, 但学生觉得有趣, 老师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去准备戏剧单元的课 (讲起来也没趣, 学生又不是读不懂) , 真是双方都很享受的事情” (1) 。有的教师采用分角色表演等手段, 或借助多媒体播放戏剧的衍生物 (电影电视) 的形式, 就代替戏剧文学的阅读鉴赏, 这是对戏剧阅读教学的极大误解。
二
新课改专家王荣生先生说过:“文本的教学解读, 一定要依据体式, 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也就是说, “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 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按照笔者的理解, 戏剧文学阅读教学, 要依照戏剧体式, 从戏剧的特征内容出发, 确定教学内容。简言之, 教师要把戏剧当戏剧教。高中戏剧文学阅读教学一定要关注戏剧文学的文体特点, 从文体特点出发, 选择属于戏剧文体特征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根据戏剧文体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基点”。 (2)
笔者认为, 高中戏剧文学阅读教学, 是教师对戏剧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戏剧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近戏剧的过程, 也是学生积累戏剧素养、发展个性走进戏剧艺术的过程。因此, 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内容一定要突出戏剧的艺术特征, 选择能体现戏剧文体特点的内容, 如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等, 作为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属于戏剧文体特点的教学内容, 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程效果。只有选择能体现戏剧文体特点的内容作为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戏剧文学阅读教学,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创作表演戏剧的兴趣与能力。“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高中戏剧文学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引入戏剧门道。学生的戏剧素养达到一定的程度, 才有可能给戏剧发展正能量。
三
戏剧文学阅读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笔者认为, 除了教学生积累重要字词知识及戏剧文化知识之外, 还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要素。
一是鉴赏矛盾冲突。19世纪末,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意志冲突说”和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社会冲突说”都认为, 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写道:“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份之一。”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 也是戏剧的生命所在。分析鉴赏戏剧尖锐、集中、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 厘清剧本矛盾冲突的本质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分析矛盾冲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分清人物矛盾冲突, 分清戏剧冲突的主次, 分清冲突的本质, 体会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本质、突出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体会人物在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的环境之中应付矛盾、解决矛盾的智慧, 体会矛盾冲突中人物命运突转带来的审美愉悦, 认识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
二是鉴赏人物语言。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 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称台词,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戏曲中还有唱词, 这是人物心理活动与行为动作的外观, 由此展开戏剧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戏剧主题。“把握戏剧语言是戏剧阅读教学的灵魂” (潘爱武语) (3) , 戏剧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品味人物语言, 品味戏剧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性语言、哲理性语言, 体会戏剧语言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个性、体现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思想、推动情节发展、传达人生哲理的作用, 达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在交际场合中语言感受能力的目标。戏剧阅读教学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品味含意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戏剧第二个艺术特性, 它不仅承载人物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 而且体现作家的智慧, 这是其他文学形式所不具备的, 是戏剧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
三是鉴赏人物性格。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事实上, 戏剧人物性格的确决定了戏剧人物语言、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戏剧情节的发展。因此, 教学要突出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把他 (她) 放入矛盾冲突中去考察, 考察他 (她) 主要的、典型的言行, 挖掘典型性格的文学意义, 挖掘每一性格侧面折射出的人性丑恶 (光芒) 。如教必修四中《雷雨》一课, 就要重点鉴赏周朴园的性格, 以周朴园几十年的书房陈设细节、器皿物用为依据, 可以判断周对鲁侍萍有真感情;以周对鲁侍萍的态度变化为依据, 可以判断其性格虚伪, 没有人情。通过比较分析, 使得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认识到周朴园的性格是周家命运的总导演。戏剧文学阅读鉴赏一定要重点探讨人物的悲剧性格。由于悲剧性格导致悲剧主体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 从而很容易激起人们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反思, 这对中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来说有着不可低估的震撼力量, 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鉴赏舞台说明。戏剧舞台说明, 是戏剧文学的一部分, 它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中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戏剧舞台说明包括背景介绍、动作提示、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也应该是戏剧文学阅读的重要教学内容。如课本节选的《雷雨》中, 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 教学过程中必须鉴赏其作用。这一处舞台说明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 渲染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 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 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 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 把读者带入戏中。
五是艺术呈现内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他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知、能、情、意的自主建构, 让学生能主动去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指出, 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 而是指一种便于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说:“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笔者认为, 通过编、导、演的形式, 将戏剧手段融于语文教学, 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也应该是戏剧文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回首20世纪初, 时代大潮中的南开戏剧社学生们自编自演课本剧, 后来造就戏剧繁盛的历史, 启示我们, 让学生艺术地呈现学习内容, 开展生本对话、生生对话, 巩固所掌握的戏剧学习内容, 是真正意义上在学戏剧。我们应该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戏剧实践活动, 艺术地呈现学习内容, 这是大师诞生前的耕耘。
一部戏剧史是人类的精神史、情感史、文明史。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先生说过:“一个民族可能有语言, 但不一定有文字, 有文字的时候, 这个民族的文明提升了。有语言、有文字的民族, 不一定有文学, 尤其是不一定有戏剧。所以, 戏剧的产生是一个民族走向高度成熟的标志。” (4) 他还说过:“能不能欣赏戏剧 (古典艺术) 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考量。”戏剧既然成为一个民族走向高度成熟的标志, 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那么, 如何利用有限的戏剧作品去有效地提高民族文明程度, 是一个颇值深入探讨的话题。但愿此文能抛砖引玉, 以求方家指正, 更好地指导必修 (选修) 课程的戏剧文学阅读教学。
注释
1 麦尔《教戏剧单元的一点杂感》。
2 《张庚文录》第一卷, 第35页。
3 《语文学习》2013年第2期, 第58页。
4 《教学月刊》2006年第8期。
8.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 篇八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培训首批聘任专家。曾获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第一名,先后应邀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讲学400余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
战国时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中山君宴请都邑里的头面人物,好酒好菜招待宾客,大夫司马子期也是座上客。据说中山君宴客有道名菜,叫羊羹,在上这道羊羹时,分到司马子期时刚好没了。司马子期没有吃到传说中的一杯羊羹,非常失望,感觉受到了羞辱,于是愤然拂袖而去,投奔了楚国,并且说动楚王攻伐中山,中山君仓惶出逃。
中山君狼狈逃窜时,有两个年轻人手执长戈紧随左右,不离不弃,拼命保护他杀出重围。中山君觉得很奇怪,问那两个人:众臣均已逃散,二位为何救我?
两人回答说:小臣的老父亲,当年饿得快死了的时候,是君王您给了他一壶冷冻的熟食,救了他一命。老人临终前,对我们说:“中山君是我家的大恩人,如果中山有难,你们兄弟二人要誓死保卫中山君的安全!”所以,今天我们就是提着一条命来报答君王您的。
中山君仰天长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结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到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又因为一壶冻食而得到两个以死相救的壮士……
这样一则故事对我们的教学有何启示呢?
当下,课改已经进入后课改时代,许多教改理念都已经为广大老师所熟知,高效课堂的口号喊了许多年,模式推广了一套又一套,但依然不能改变有些教师课堂低效、零效甚至负效的现实。究其原因,何故?
一、教学基本理论的迷失
有学者言,当今流行和时髦的所谓教育理论有许许多多,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却不是很多。不久前,听一位教育学博士后的学术报告,说在他读博期间,对古今中外,大大小小100多种教育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读,最后和导师一起得出如下结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理论只有“两个半”。一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二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只能算半个。
笔者愚笨,更没有博士后的视野,对此结论不敢妄加评论,但博士却一语点醒梦中人。新课改以来,我们热衷于种种新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当然,这也无可非议,毕竟,建构主义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但是,我们是否缺失了教学的基本常识呢?想想看,无论如何引导学生建构,我们是否应该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无论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我们是否应该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
不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就不会知道学生还缺什么;不知道学生缺什么,就不可能知道学生还需要什么;不知道学生还需要什么,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提供什么。当提供的课程资源是学生不需要的时候,教学低效乃至无效就可想而知了。正如中山君所言: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也正因为此,许多专家呼吁: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此,笔者非常认同。
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呢?有人可能觉得很容易,事实却恰恰相反。教什么是科学,远不是教教材那么简单。教什么不能仅看教材,更不能靠教师的主观臆想,拍拍脑袋判断。教什么要想相对科学地确立,除了深刻地研读教材等相关教学材料以外,还必须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这是基本的教学常识,但就是这样的常识,又有多少人在课前去认真做过呢?殊不知,违背了教学基本规律的教学,何谈教学有效呢?
教学若想有效,首先就要基于需要。不能针对需要开展教学,一切都是徒劳。
二、学为中心地位的缺失
其实,对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提法,笔者认同并不完全赞同。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教什么在先,怎么教在后,从逻辑顺序上而言,教什么自然是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就教学过程整体而言,怎么教和教什么则同样重要。因为,假若没有了怎么教的支撑,教什么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没有了实干精神和措施,美丽中国梦何以实现。同样,没有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美丽课堂梦、美丽教育梦又何以达成。
对怎么教而言,指向和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而不是教师自己教得是否顺畅和舒服。课堂教学,不是我是歌手类的电视节目,教师一个人倾情演绎就够的,课堂的主角永远都应该是学生。这些理念,虽说我们都耳熟能详,但往往一到课堂现实中,就身不由己地忘了。忘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是服务;忘记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忘记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促进者。
可喜的是,近年来,学为中心的观点越来越被重视。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导教、以学活教等研究和实验在一些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无论是定教、论教、导教还是活教,均是以学为前提,无论教师怎样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是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合适的发展,这才是所谓良好的数学教育。正如中山国君宴客,目的和内容都清楚,但具体如何宴客,中间的操作过程也是要思量清楚的。否则,即便是碰到司马子期这样一个人,却也带来了举国灭亡的命运。试想,中山国君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何其差也!
以“交换和结合律”为例,笔者曾经从中国知网上学习了近十年间公开发表的70多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或教学实录等,学到了很多好的做法,但仔细分析教师们的操作过程,发现大都是先举出左右两边相等的例子,而后问学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吗?让学生仿写,写了若干个后再问学生如此下去,写得完吗?生答写不完,而后引导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得出交换和结合律的结论,最后适当简算练习。如此,先上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和结合律,两课时就完成任务。
如此操作当然可行,但若从学为中心的角度审视,笔者觉得以上做法大有改进的空间,至少有两点不足:一是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足够尊重,举例子之事大可不必教师先来。其实,只要给了学生举例子的机会,学生完全可以独立举出,不仅可以举出,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问题是,教师有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对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学生仅仅通过不完全归纳这一种途径获得,且不说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对交换和结合律的本质理解,至少没能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而且学习策略的单一更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益处不大。为此,笔者通过认真调研,改变了具体的操作流程,依然是两课时完成任务,第一课时上完“四大”定律,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而且是先上并重点解读乘法交换和结合律;第二课时专门做练习。如此,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基于最近发展区,以学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去自我思考、自我建构、自我发展,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9.怎么教孩子学习汉字 篇九
现在有许多婴幼儿的书是带着大大的图片,下面有汉字的,这种图片色彩鲜明,汉字的字体也非常的大的,非常适合早期的小宝宝学汉字,在他们认识图片上的物品时,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下面的汉字来弓l导宝宝认识图文中对应的汉字,并简单的介绍图片中物品,来帮助宝宝理解。
2、利用游戏认字。
在游戏中认字,这也是现在早教中应用比较多的方法,像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我们可以做一个动物的帽子给小朋友带在头上,这个帽子上除了有动物的图片外,还要有动物的名称,这样当小朋友选择要当什么动物的时候,我们除了让他们认识了这种动物外,还可以把这些汉字也教给了他们,孩子也不会觉得学汉字非常的无趣了。
3、讲故事教宝宝识字。
宝宝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按照故事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直到宝宝也能一宇不差地讲下来。然后,把着宝宝的手,指看书上的宇一 遍遍地教,这样宝宝会领会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字会根据自己已会讲的故事猜出来。
4、用汉字积木识字。
买一盒汉字积木,让宝宝摆成各种玩具如火车、小楼房等。而且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个汉字的偏旁拆开,和另外一个重新组合成一些新的汉字。宝宝可以通过认一个字而连带学会很多宇,并在拼拆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宝宝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宝宝轻松快乐地记住那些笔画繁、多意义抽象的宇。如”热”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6、拼词造句识字。
10.职高语文教师怎么教 篇十
关键词:职高语文 改革教材 转变教法
一次翻阅《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发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高中生到底应该怎样学语文》,看后很受启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目睹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现状,于是产生了一种牵引思考:职高生到底应该怎样学语文?职高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职高的语文该去向哪里?我想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们许多的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
现在职业教育迎来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人们在议论职业教育的新出路时,关注最多的还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及职高生如何更好地就业等问题。毋庸置疑,专业课程在职业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一门专业技术也是大部分职高学生进入职高的目的,所以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每一所职业高中的办学方向。我们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的热情远远高于文化课。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在职业高中的尴尬地位。它不仅已经偏离了传统概念中语文是主课的地位,而且面临了在职高是否去还是留的生存问题。我们的内心是失落的、困惑的。
职高语文应该怎么上?职高语文是要以实用性、专业性为目的的,这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在职高扮演好配角角色,为专业课铺路建桥。比如,旅游专业上语文课,我们要多讲讲徐霞客游记之类的作品,多讲些各地的历史典故;服装专业呢,我们应该多讲讲时尚美学,即使教《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也应该引导我们的学生重点去欣赏迎春、探春、惜春等的服饰搭配,尤其是欣赏王熙凤的装扮。职高语文似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
很长时间来,我们一直在探求一条我们职高语文的新出路。如何去激活我们职高语文课堂?如何将职高语文引上一条有发展前景的路子?这是现在放在我们职高语文教师面前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一、能否尝试从教材上寻找突破口
教材是任何学科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如果我们要从教材改革上寻找职高语文新出路,就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选择的教材以什么为目的?
职高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专业性、实用性的考虑,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将它定位为能让职高学生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应该承载很重的文化内涵,这个不论在任何性质的学校都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求我们的职高学生能有一定的修养和道德水准,那么语文学科就能给他们以指引和积淀。所以我们的教材可以有适量的现代文、适量的文言文以及一定量的应用文体。
(二)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通俗、实用、直观、能接受、易感悟的文章当为首选。文言文如:《论语》可选择一些有日
常行为教化、感悟类的作品,通俗易懂,不冗长,不烦琐;《诗经》可以选择一些读来顺畅,容易接受、容易背诵的名篇。唐诗宋词也不可缺少,这些作品都是传承多少年代的中华文化
瑰宝,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尤为代表性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作为学习的典范。还有偶尔可以加
入一些颇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如:高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单元的《促织》,故
事性强,也有一定的深意,唯一缺点是篇幅有点长了。还有第四册中的柳宗元的《三戒》,是寓言故事,不深邃难懂,所以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至少不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文言文的负担。现代文自不必说了,那是一定得选上好几篇的,不论中外,应以有文学性的作品居上。
有些文章是很好,但是时代烙印太深,反而使学生读起来生涩难懂。如《我的空中楼阁》、《浅说一首〈清明〉绝句》、《雷雨》、《项链》、《警察和赞美诗》等等文章就不错,学生学习
时,常可以将自己的一番考虑带进去,既有东西可听,又有东西可说。还有语言精美,贴近
生活的小小说和散文都可以尽量多地做下尝试。这样,让职高学生在了解优秀作品的同时,去接受它、感悟它。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是个重点,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实用性文体的写作
方法,如:请假条、托人办事条、留言条等便条;收条、借条、凭条等凭证条据;自荐、举
荐、应聘类应用文;还有部分专用书信,申请书、聘请书、感谢信等。另外应用文还是应该
有专业区别的,如文秘专业,会议记录等专业特色的应用文要补充;财会专业的要补充财经
应用文等等。
教材的选择是有点思路了,能不能在教材形式上也考虑些更改。比如,我觉得漫画就是一种
很能清楚说明问题的教材形式。明代的洪应明的《菜根谭》以精练明隽、雅俗共赏的文字道
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这些语录给我们职高学生去学,未必有谁愿意看,愿意去领会。不
是有人配上了漫画的形式了吗?和风细雨式的,又朴素无华,看起来绝对比文字形象、趣味的多。《论语》、《诗经》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辅助教学。
二、能否尝试从教法上寻求突破
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思路,努力打破在教室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小空间概念,尽量多的尝试用各
种教学方法,将语文学习做更好地延伸和开拓。激发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可能地提
高职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工作、生活做准备。
(一)在课堂内施展张力
比如我们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多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图片。《科学是美丽的》是
高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了很多文字来向我们讲述“科学是美丽的”,说
实话,“科学”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职高学生的身边不乏现今高科技的产品:日益先进的手机、电脑、MP4等等,但是“科学”又离我们职高生很远,更何况还要让我们去接受“科
学是美丽的”。怎样才能把这个观点较于文字更鲜明、生动地传导给他们?图片、短片是很
好的工具,它们可以把文字所达不到的理解空间张到职高生所能接受的极至。我们可以找来
我国最近宇航员乘坐载人宇宙飞船从太空拍摄来的地球的美丽画面;我们可以找来卫星拍下的世界各地的清晰图片,有的甚至可以清晰到地面上的行人,车辆的样子;我们还可以找来
天文观察员用高倍的望远镜拍到的流星雨„„。如果没有科学,哪来的如此壮观、撼动人心的美丽?当然,课后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职高学生通过各种手段,电脑或书籍或其他,去找寻
他们认为的“美丽的科学”,然后再一起坐下来逐个交流、欣赏。
除上述方法外,我们可以在教任何课文的时候,找来相关文章做趣味延伸。如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我们既可以把除了夏洛克外其他三位吝啬鬼的故事的精彩片段油印出来,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奥塞罗》
等生动的故事情节。如果学生有兴趣再收集更多的莎士比亚作品,那就大为嘉奖鼓励,可以
拿来相关作品供他们传阅、交流。
(二)将朗读做多样化延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分角色朗读课文”不同于我们平时的一般性读,它得加工、改编、动脑筋。比如
话剧《茶馆》,作者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成的,十分鲜明、生动地描摹了清末民初北
京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为了使作品学起来有篇外的趣味性,我要求学生也用地道的方言
改编《茶馆》的台词,允许学生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必须遵循原作人物的个性和身份。
学讲自己本地纯粹方言现今是一种流行,赶时髦是大部分职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听着他们自
己同学演示的宁波老话版的《茶馆》,笑得是前仆后扬,一堂趣味语文朗读课,让学生在笑
声中更好地传达了他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
2、配音乐朗读课文
上课文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找适合的音乐来朗读我们要学的课文。那么什么样的文
章采用什么样的音乐呢?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训练,既有对文章事先的理解和把握,又有对音
乐的敏锐感知。在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前,我让学生先去找与之相匹
配的音乐作品,竟然有一个学生找来了悠远、深沉,带着淡淡伤感的《神秘园》。在 《神秘
园》音乐声中配上一位女同学低沉的课文朗读,同学们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作品中那种对俄
国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深深怀念和敬意。没有一种学习可以和音乐与文字的如此完美结合媲美的,我想这篇文章的学习,已经在配乐朗读中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3、尝试给电影片段配音
给电影片段配音,这是有很高难度的,更何况没有任何此类培训和尝试的职高学生。
但是我们可以降低难度,给我们课文的相关的电影片段配音。我们学曹禺的《雷雨》,课文
是话剧,但是我们可以找来早期孙道临老师和秦怡老师合作拍摄的电影《雷雨》,然后截取
其中周朴园和梅侍萍三十年后周家重逢发生矛盾冲突的片段来让职高学生做配音尝试,虽然
效果不是很突出,人物个性配得不够鲜明,但是学生的那份热情和认真,是值得我们以后再
准备类似尝试的。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可能是比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中部分
学生接受新事物的灵性还是充分的,我们不能泯灭他们尝试新事物的兴趣,不能阻断他们学习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的机会。
(三)、用影视作品代替经典
许多经典文章在职高教学中是不顺畅的。由于职业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
限,一堂课文如果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讲解完成的话,对任何教、学方来
讲都是痛苦的。《邓稼先》是杨振宁教授怀念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文章,虽然文字上
也没有什么很生涩的字眼,感情线也很明晰,但是还是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邓稼先对我们民族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忘我工作、无私敬业的爱国热情。这时,我想到了还是让我们学生在课
前或课后看一场记实式电影《横空出世》,在视觉的冲击下,更利于学生感受邓稼先等当年
那批优秀的国防科研工作者为我们的民族做了什么。《横空出世》可以借鉴来用,还可以拿
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什么改变了屈辱的历史,是什么使我们民族强盛起来,没有什
么比视觉作品更好的文化教育手段了。
三、能否尝试在教室外寻找教学空间
在上面讲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时已经提到要打破以教室为教学单位的小空间概念,那么我们
可以找到除了教室外更好的教学空间吗?图书馆,可以让职高学生走进图书馆去选择和阅读
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让职高学生走进电子阅览室去找他们学习课文相关的信息、作品。
实践车间,可以让职高学生到车间里学习专业相关的文体的写法,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如何
运用说明文体来讲解这台车床怎么操作,那台机器运转是什么原理等;又比如旅服专业的学
生如何用生动语言向客人介绍自己酒店招牌菜的制作及味道,如何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向客人
介绍自己宾馆的服务内容等等。
其实职高语文在职业高中是很有发展必要的,任何一门专业的提升,都离不开语文的充实和
铺垫。在我们尝试思考职高语文今后的走向时,我们看到的是与其他性质学校开设的语文课
程完全不一样的语文天地。它更为实用,更为包含丰富,它也承载更重。我们希望我们职业
高中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寄予我们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能走出新意,为职高学生奠定更高更广的文化基石。任很重,路很长,但是只有不断探求,才能有发展。(作者 贺慧)
参考文献
倪谷音主编《愉快教学》,华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初中语法怎么教 篇十一
一、语法还要教吗
语文学习,要接受语法的必要制约,才能发挥最起码的交流功能,如果离开了语法的规范,学生说出来和写出来的,都不能成为合格的语言产品。就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为什么学生的错别字那么多?为什么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连主、谓、宾、定、状、补还不了解?为什么高考优秀作文、中考优秀作文似乎也越来越少?……
作为一种法则和规律,语法教学还得进行!但是应该怎样教?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许多作家可能不懂语法术语,但却能够写出许许多多的好作品;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些语法知识,写起文章却语病不少,甚至连一篇简单的记叙文也写不下去。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家之所以是语言高手,就因为他们对语言有与众不同的敏感与悟性,他们在感性语言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则……”作家可能说不出语法的各种术语,也可能不会总结各种语法规律,但他们懂得语言规则,知道运用。
反过来观察: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数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语法教学,但是,大家的语法教学只是单纯的语法教学,是静态的语法教学,只是一种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认识术语,掌握概念,了解规律。这种教学缺乏特定的语言训练环境,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这种单纯的理性层面的学习,只是一种“纸上谈兵”,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学生还是不会用。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怎么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7-9年级)“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新的课程标准给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指明了方向,圈定了范围,甚至也规定了任务
“了解基本知识”“帮助理解课文”,这样的语法教学目标设置难度不大,要求不高,容易达成。因此,在平时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宜把语法教学的目标定得过高,因为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帮助理解”,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语言学家。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另外一种极端:反正现在考试也不直接考语法知识,教材也没有专门安排,课时又紧,所以语法教学就全部免了,这种说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必须警惕。
2.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法教学给出了方法,提供了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学习”这种方法或建议,已经告诉广大教师:语法教学,同样要注意过程化,不要强调掌握某种语法结果,要结合其他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不能孤立地为了语法教学而教学。“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就是为了防止静态的、纯语法学的教学,把初中生当作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看待,凡事来个“系统化”,以显示自己的专业化和学者化,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初中语法怎么教——在活动中进行
1.从时空结合的角度看,可以时时教,处处教
任何一件事情,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结合点上,初中语法教学同样如此,时时可教,处处可教。因为语文知识、语文现象、语文规律几乎无处不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是语文,处处都有语文。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既是作文教学的—个基本原理,也是语法教学的基本原理。比如,从空间上看,学校里,教学楼、各种公共场所、各类标语、提示语,都是语法教学的材料。如会议室里“保护清洁,爱护卫生”,是否通顺?是对偶句吗?在社会上,公园里,公交车上,墙壁上各种广告语、宣传标语等,都是语法教学的好材料,学生完全可以信手拈来,进行学习、判断、比对。如某句标语:“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通顺吗?有什么错误呢?而且,在生活中,社区、楼道、自己家里,往往都有许多鲜活的语法教学材料,关键是学生是否用心。
再比如,从时间上看,课前可学语法,语文课上可以学,语文课后也可以学,在其他科目上也可以学。
2.语法教学也有教育的契机问题
这其实关乎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性和有用性问题。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所说切合实际,比如讲句子结构,是为了有时候遇到很长很复杂的句子,不点明它的结构会误解它的意思。如果没有必要分析结构的时候也要分析,甚至只因为某种句子结构的分析在语法学家中间还有不同意见,就故意拿出来分析分析,旁征博引,借以表示自己的博学,这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段话再次告诫我们,初中语法教学,强调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如果一味地强调博学、专业化、系统化,那就背离了初中语法教学的初衷和意义。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鲁迅先生的《社戏》一课时,对一句子的分析:
师:“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都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谁来缩句?缩成四个字的句子?
生沉默,答案五花八门。
生:(语文科代表)清香吹来。
师:正确。从句子成分看,谁能告诉我们“清香”前面的作什么成分呢?“吹来”前面的又做什么成分呢?
生沉默。
师(自问自答)“清香”前面的作定语,表示修饰限制;“吹来”前面的作状语。
其实,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无效的,因为它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无法解答这一问题,或者说这一问题非常突然,教师自己在人为地制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作者在“清香”前面用那么多词语说明了什么?“吹来”前面的词语又起什么作用?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可能会答到,江南水乡的夜景之美、香气醉人、植物茂盛等。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教师采用后一种问法,哪怕定语、状语的知识只提一提,而着重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用,效果会更好。学生不用死记定语、状语的概念,就已经了解了它的特征和作用。
3.充分利用学生的语言材料教
语文教学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语言材料,要注意利用学生的即时生成资源,初中语法教学同样如此。在平时的作业、作文当中,学生的语言材料就是最好的语法教学材料。因为这些语言材料是自己的,他们觉得亲切,有生活真实感,有着强烈的亲近感,用他们自己的材料去谈词性、谈修辞、改病句,要有趣得多,也更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我的同桌》,选择一篇学生习作进行语法的教学:
一早醒来,感到身体软软的,眼睛迷迷糊糊看不见事物,于是我甩一甩脑袋,动一动身体,心想:“不要紧的,只是太疲劳了一定是。”我抖擞一下精神,梳洗完急急忙忙地就上学了。在座位上头脑更加迷糊了,同桌看到我问:“你没事吧,你的精神不是太好,我陪你到医疗室看看好吗?”我没有作声,同桌便小心翼翼地扶起我,时不时地问我哪里痛,来到医疗室,医生说我发烧,再迟一步有可能就会烧坏脑。躺在床上,我看到同桌隔几秒就用手摸摸我的头,隔几秒又问我有没有好些。还叫我不用担心,还问我需要什么,像照料一个易碎的娃娃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我,令我很窝心。一股无色的液体从面的两边流下来,想阻止更多的便汹涌出来……
我针对本段的语法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先加标点,本段话好几处因为没有标点导致句意不明。
(2)词性认识:“在座位上头脑更加迷糊”中“迷糊”一般作形容词用,人们常说,你这个人真迷糊。词语的范围比较:“看不见事物”应改为“看不见东西”或“看不清东西”。
(3)书面语和口头语的混用:“一股无色的液体从面的两边流下来”,“面”应改为“脸”。在当地,人们习惯了把“面”“脸”这两个词混在一起。
(4)病句修改:“像照料一个易碎的娃娃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我,令我很窝心。”这一句当中的比喻不当,哪有“易碎的娃娃”?“令我很窝心”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学生的堂上习作,我至少引导学生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语法训练。材料是学生的,修改也由学生完成,避免了生硬的知识介绍,学生获得了很好的感性认识。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将造字法、词性教学融在对联知识中是非常有益的
单纯讲我国的造字法、“六书”,初中生兴趣不大,单纯将词性等语法知识点罗列出来,学生也很难懂,觉得深奥、艰涩。如果将这些知识融入对联的知识中去,增加一些小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趣味活动,学生的兴趣大增、好奇心强烈,对语法的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运用“拆字联”,对学生形声字的认识、学习大有裨益。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斤斧以时入山林。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结合对联,拥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对于象形字、形声字的知识一学就会,而且兴趣不减,结合几道趣味题,学生极易掌握相关规律。
又比如,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知识融入对联当中,既好记,又易懂。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花”对“竹”,名词对名词,“开富贵”与“报平安”相对,都是动宾结构相对。
讲动宾、动补结构的短语,单纯从语法上讲,很枯燥。可以讲一个苏东坡的故事:东坡先生青年时很狂妄自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看尽人间书。
有个老翁拿本书给他看,他竟然有许多字不认识,于是倍觉惭愧,将门上的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看尽人间书。
从此东坡先生立志成才,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发愤”一联中,“发愤”“立志”均可看作心理动词,引领后面的内容,属动宾结构。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联知识的基本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短语知识、句式知识,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修辞知识。
因此,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语法训练,同时也包含着修辞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
(2)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报告”“语法小知识”之类的活动
学生有一些感性的材料,对身边一些语法材料见得多了,可以让学生写一点“调查报告”“语法小知识”之类的小文章,不要求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只要能小组间合作,能自圆其说,有一些心得体会即可。比如,针对身边的错别字,可以让他们去做调查报告:人们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有哪些原因?人们该如何纠正?这些活动对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何帮助?我们该如何避免错别字等等,这样的调查报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法的提升等,都很有益处。
(3)可以各地中考题为原型,组织学生进行连词成句、缀句成篇的训练
现在,许多地方的中考题有连词成句的应用题,二般是给定几个词语,附加一两个条件,让学生连词成句。这是一道小的语言训练题,学生如果能坚持下来,定会大有益处。因为这种小练习,其实也涵盖了词性、修辞、词序、连贯等方面的训练。
比如:(2008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第5题)使用下面词语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抵达
起伏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2009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第5小题)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寂寥
肆虐
毫无畏惧
凝聚
殊死
未必
类似这样的练习,用词方面可以由少到多,附加条件可以由少到多,修辞手法可以由一种到两种,再到多种。这种练习,类似一个个知识点的认识与练习,比简单的造句更具有综合性,比作文训练的量又要少很多,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但能逐步训练学生的语法感受,真可谓一举多得。
(4)编一些易记的口诀,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拥有一定量的练习之后,为了帮助其形成理性的认识,我们可以尝试在语法教学中也运用一些口诀法。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口诀:名、动、形易混淆,加上“不”字见分晓,不成话的是名词,剩下再用“很”字套,“很”字不用在动词前,形容词前用正好,为了保险加“宾语”,“宾语”跟着动词跑。
语法教学在初中还得教,而且还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好好地教,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际的语言材料中训练。把静态的语法知识讲授化解为一个个小的语文活动,在动态的运用中有规律地教。这样,语法教学在初中一定能“打开”一片天地,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木辉.对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2(6).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1版.开明出版社,1995-09.
[4]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12.怎么教作文 篇十二
文本解读:重内容还是重语言?
《诺贝尔》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三次执教的过程中, 对于在课上“教什么”, 我们曾经产生激烈的争论。
第一次解读文本的时候, 考虑到是介绍人物的课文, 笔者把了解人物放在首位。上课开始从资料入手了解人物, 课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说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然后借助视频创设情境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经过, 最后为诺贝尔写一篇100多字的小传。应该说, 这样的设计紧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 对诺贝尔有了全面的了解。但是,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内容感知的浅层次上, 没有充分关注语言文字, 人物形象没有丰满起来。有位老师不客气地指出, 这样的语文课, 称之为“故事会”一点也不过分。实际上, 在时下许多公开课上, 我们经常见到类似情况, 教者领着学生, 抓内容、说事例、找资料、谈感受, 就是舍不得在品味语言上面下功夫, 导致语文课堂表面热闹、实际浮躁。细细想来, 教什么是语文课第一位的问题, 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也是当前教学的症结所在。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这就为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指明了方向。
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后, 笔者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研读。这篇课文通篇都是叙述性语言, 应该抓住哪些语句作为切入点, 来了解内容、感悟人物、体会精神呢?在研读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时, 笔者发现这些内容都是紧扣“毫不气馁”这个词语来写的, 于是, 笔者找到了一个内容和语言的结合点,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交流“诺贝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然后, 再次回到文本, 把一句话、一个词读成一幅画:“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 笔者紧紧抓住“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 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到1867年的秋天, 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有一次,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几句话, 引导学生体会“化为灰烬”、“四个年头”、“几百次”、“怦怦直跳”等词语背后的深刻内涵, 把一个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毫不气馁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心中。由于关注了语言,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 学得也更加扎实。关注语言, 既紧扣文本, 落实教学目标, 又贴近学生, 找到了对话的切入口, 真正实现了利教便学。在后面两次执教中, 听课的老师都认为, 对课文的解读深刻, 对“教什么”定位准确, 能删繁就简, 直接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抓重点、破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 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文本感悟:品词句还是悟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发展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不仅仅要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还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从第三学段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 这些表述成为我们揣摩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反思自身教学及听过的各级各类公开课, 笔者发现语文课上普遍偏重于朗读指导以及思想内容的理解, 对表达方法的揣摩却很少。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 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从阅读的层次上说, 这一要求更高一些, 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强化的一个方面。
在第二次执教《诺贝尔》的过程中, 笔者紧扣“毫不气馁”这个词语, 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批注、谈感受。学生从“化为灰烬”、“四个年头”、“几百次”、“怦怦直跳”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精神, 对诺贝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上得很实在, 也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知道写什么了, 可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一位老师的提醒, 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节课。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性再次浮现在眼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既包括学习语言文字本身, 也包括揣摩语言文字表达。品词句更要悟写法。课程性质准确的界定给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于是, 笔者对课文进行了再次细读。从学生的角度来揣摩表达, 在课文叙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 作者为什么详写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经过这样一比较, 很容易发现, 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更具有代表性, 更能突出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精神。于是, 笔者把研读的重点放在第三阶段上。在第三次执教时, 笔者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课文第8、9自然段,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 感受形象, 揣摩写法。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 走进了人物, 内心受到震撼, 而且学习了写法,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仅提高了感悟能力, 而且提高了表达能力, 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文本链接:赶时髦还是重实效?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积极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笔者在执教《诺贝尔》的过程中, 也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由于使用的时机、方式不同, 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
在第一次执教过程中, 恰巧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在我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 笔者在课的末尾, 将这个事件进行了放大。首先出示莫言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报道, 然后交流莫言的相关作品, 最后揭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这样设计的初衷, 主要是以莫言获奖这个资源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来了解诺贝尔奖的意义、影响, 进一步丰富诺贝尔的形象。“这是赶时髦, 典型的画蛇添足。”一位教研员面带严肃地指出。细细想来, 学生经过对诺贝尔发明炸药过程的研读, 诺贝尔的形象已经高大起来, 不需要莫言来烘托。再者, 课文突出表现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精神, 与莫言关系甚微。可以说, 对这节课而言, 这是一个无效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 不能赶时髦, 一定要从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用在该用处。我们知道, 课文总是和一定的背景资料联系在一起的。有些背景资料学生已经了解, 有些背景资料学生通过一定方式可以搜集, 有些背景资料则是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的。而这些背景资料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作为教者, 要及时把这把“钥匙”交给学生,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从更深的层次去解读文本。
在后面两次执教过程中, 笔者吸取了前面的教训, 从学生的角度寻求理解的难点, 及时整合相关资源,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进行了三次资源整合。第一次是在学生交流“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时, 及时出示相关资料告诉学生,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 终身没有结婚, 父亲和弟弟是他最亲的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此时诺贝尔悲痛的心情, 突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第二次是在学生交流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的时候, 及时补充邻居们纷纷指责他是科学疯子, 同时向政府抗议的相关内容, 体会诺贝尔遇到的各方面困难, 进一步体会诺贝尔的“毫不气馁”。第三次是在学生学习“为了发明炸药,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时候, 及时出示诺贝尔的大事年表, 让学生充分感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把对“毫不气馁”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3.幼儿园数学怎么教 篇十三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满怀兴趣地学习数学。 为了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让小朋友把形状卡片喂给相同形状“娃娃吃”,从中学习到相关经验。建构游戏《盖房子》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图形积木,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的组成,感知分成的排列规律。
在小班的“按颜色分类”这一教育活动中,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教导黄树叶的时候,手持黄树叶的幼儿站起来挥动手中的叶子,其他幼儿蹲下不动。结果在活动实施时,发现这个游戏的设计忽略了小班幼儿的直觉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不仅没有达到隐含的教育效果――按颜色分类,而且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发现问题后,我立即改变了方法,优化了这一游戏活动。先让幼儿见到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树叶娃儿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树叶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中引导的教育价值。
将趣味数学结合在运动中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注重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传统的体育游戏“拍皮球”“跳格子”中,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三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和“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等,改变后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还使其掌握了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新的体育游戏
14.小学五年级数学怎么教 篇十四
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落后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那么也容易形成竞争力,同学彼此之间积极竞争,老师抓住这个势头引导成为学习的动力,那么这个班的成绩也自然会提高。
如我在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感觉有点不活跃。于是我先请一位男同学回答正确后,就说:“男同学果然聪明啊!女同学呢?怎么你们不积极回答,是因为男同学比你们聪明吗?”刚一说完,女同学就用她们特有的尖嗓子大喊:“不是……”“不是的话就积极回答问题,看看是男同学厉害还是女同学厉害。”接下来的课就上得相当顺利,学生也很活跃了,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当然,要适当控制竞争的度,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这样就不利于班里的团结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某一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加速器。所以,一旦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待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学习该门课程的效率也会获得提高。
15.怎么教作文 篇十五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 在聚会场合, 父母还要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 自己玩手机, 父母此时也会对我说:“我们家很民主的, 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 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 少干涉他。”
这种论调很让我困惑, 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 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 谈何“素质”呢?
大家都知道荷兰是个开放自由, 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 可是幼龄教育里面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尊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 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 不提倡批判和反抗, 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 也是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
荷兰老师不会姑息无理发泄情绪的孩子, 而教不好孩子的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在荷兰的幼儿园, 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 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 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 老师绝不会容忍, 而会根据规定, 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 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家长也必须配合, 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有时候, 家长自己也要接受培训。如果孩子不幸被确定为“问题儿童”, 那就只能去收纳有行为和社交问题的孩子的特殊学校了。
我一个荷兰同事的四岁儿子, 上学前班的第一周, 经常去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 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 老师制止他, 他就大哭跺脚, 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就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孩子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师那里, 在候诊的时候, 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 妈妈对他说:“你只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 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此后孩子依样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 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这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师看在眼里, 一进诊室, 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 因为她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 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 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 你还不具备, 所以必须要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 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资格。”第一次咨询, 医生就严格地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 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 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地发泄情绪和不满, 不会被姑息。
孩子的社交素质, 可以通过和大人平等的聊天训练起来
再说说孩子的社交素质。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 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 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地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我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族, 孩子众多, 每次家庭聚会少则三十几号人, 多则六十几号人, 总要包个度假村或是大餐厅来搞活动。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可在绝大多数时间 (比如吃饭, 下午茶和家庭游戏时) , 孩子们都必须参与和亲人的互动。在他们的活动时间没到或大人没有允许之前, 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上次我先生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 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夫家的聚会因为人多, 有个传统就是一般吃上一道菜, 大家就换个位子, 好去和坐得远的亲戚也能聊到天。为此, 表哥的两个儿子, 一个10岁, 一个14岁, 一开始就被父母打散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 都没挨着父母坐, 让他们自己多和在荷兰的亲友自由交流。
14岁的Brahim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 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 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 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 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15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 两分钟内必须回来。”Brahim没有讨价还价, 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还站起身给大家幽默地声明:“我在以后的30分钟内, 身心全是大家的, 可是之后, 我每15分钟会去看一下美国足球队的赛况, 如果谁对‘最强大的美国队’的比分感兴趣, 举手, 我负责给你们更新!”
我坐下来, 对面刚好是10岁的弟弟Armin.还没等我开口呢, 孩子说话了:“蔻蔻, 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交流?荷兰语还是英语?我知道你肯定更想说中文, 可是抱歉我的中文只会说几个菜名。”接着我们用荷兰语交流, 我本想顺着孩子聊聊体育什么的, 可是姨妈、表舅和两个姨婆开始聊宗教发展变革对欧洲现在政体的影响。我怕Arrnin得无聊, 可一看, 他听得津津有味, 时不时还提一两个问题, 比我还能聊。最后, 他还总结:“其实我觉得, 宗教之间的教义有很多不同, 为此也进行了很多战争, 有善有恶。虽然我不信什么教, 但我觉得任何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让我们能有力量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自己能好一点, 这个世界也会好一点。”后来我和表嫂聊天:“你们在美国住那么大的房子, 你一个人侍候三个男的, 家务一定很多很累吧?”她说:“前几年有点累, 不过4年前, 他俩一个6岁, 一个10岁的时候, 就好了。他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自己叠, 每周一人打扫一天家里, 一人做两顿晚餐, 我和他们爸爸只在我们该负责家务的那天做一下, 所以一点也不累, 因为大家都在共同承担。”
【怎么教作文】推荐阅读:
怎么教宝宝认字?07-20
语文课怎么教10-23
高二英语家教怎么教11-20
学前班的拼音怎么教08-25
家长课堂:叛逆期女孩该怎么教?06-18
暑假日记作文怎么写06-17
书信格式怎么写作文06-25
高二话题作文怎么写07-14
湖北高考作文怎么写09-04
怎么提高初中英语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