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2025-02-11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精选7篇)

1.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篇一

新标准英语一起点第三册英语教学设计 Module1 Unit1 It’s the ABC song.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1)能听懂并认读26个英文字母及词汇 song。

(2)会唱字母歌.(3)初步感知英文字母的顺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26个字母唱英文歌曲。从唱中学,学中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英文字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情感态度,字母是入门阶段的重要知识,学好字母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能够听懂并说出26个英文字母,学唱英文歌

三.教学难点:

听懂并说出26个英文字母,区分字母G和J的发音,R和I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挂图、磁带、录音机、人物图片、磁钉、单词卡片、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1)Free talk

T: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T: I’m fine,too.Thanks.T:I’m your English teacher.Are you a teacher? Ss:No,I’m a pupil.T:Good!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2)Sing a song: The ABC song.(3)出示单词:song

T:Do you know the word?It’s song.教读单词 T:How to spell it? 板书:song:s-o-n-g 揭题:Ok!It’s the ABC song.板书:Unit1 It’s the ABC song.2.New teaching

(1)T:(出示图片)This is Ms Smart.She likes song.What is her favourite song? It’s the ABC song.(2)教师打开26个字母的挂图,指任一字母,学生抢答。如果学生回答准确,发音标准,可当小老师,令全班朗读,并“开火车“检查学生发音,如不正确教师应立即指出。强调舌的部位,特别是强调G和J,I和R的发音。

(3)操练

教师迅速说出字母,学生比赛“point to”,然后同桌互相玩

(4)歌曲教学

首先,学生唱以前所学的歌曲,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听的字母歌与以前不同,大家注意听有什么区别呢?

播放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学唱歌曲

3.presentation

(1)教师手拿一字母走进学生进行会话

T :Hello,I’m Miss Y.what’s your name ?

S: My name is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2)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图片展示

教师教学语言:老师还有一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字母,你们认识他们吗?

CD 光盘

USA 美国

SOS 求救信号

CCTV 中央电视台…

4.Summary

师生齐唱ABC歌

5.Homework(1)朗读26个字母

(2)唱ABC song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Module1 Unit1 It’s the ABC song.Song

歌曲

Aa Bb Cc Dd Ee Ff Gg favourite

特别喜爱的 Hh Ii Jj Kk Ll Mm Nn CD

光盘

Oo Pp Qq

Rr Ss

Tt USA

美国

Uu

Vv Ww

Xx Yy Zz SOS

求救信号 CCTV

中央电视台

教学反思

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在一年级下期的课堂上每日英语里,我就提前输入学习这一知识了。因为,在以前的英语字母教学时学生往往掌握不扎实,书写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我想提前输入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课前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字母教学比较重要,但又要让学生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于是我设计了好几个活动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开火车认读字母、将打乱顺序的字母排列起来、两人一组让生用身体比划字母并说出字母、欣赏歌曲书写字母……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学习的热情很高,字母教学读的方式也多样化,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学生互动很好。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的个别字母的发音出现问题,如:Jj

Kk

Nn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点纠正这几个字母的正确发音。课后的扩展内容是我校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我们在每堂课的最后五分钟里会考虑学生的知识扩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教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我们的孩子能不断进步,也相信自己能走出一条具有一定特色的 教学之路!

2.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篇二

以Tom过“万圣节”为主要话题, 展开语言实践活动, 既有节日的气氛, 又体现了节日的特点, 童真、童趣也在其中, 学生听、看都有一番情知可以体验。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功能:祝贺节日、请求允许 (Happy Halloween!Can I…?)

(2) 语法 (句子结构) :巩固情态动词can表示请求时的用法。Can I have some sweets?Yes, of course./Sorry, you can’t.

(3) 词汇:[听]能够在听句子时辨别出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Halloween, fruit, sorry, today, come in, of course。

[说]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这些单词和短语:soup, sweets, fruit, sorry, today, come in, of course。

[读]能够在图片的提示下, 在语句中认读下列事物名称:sweets, fruit, sorry, today, come in, of course。

[写]能够拼写下列事物名称:soup, sweets, fruit。

2.语言技能目标[听]能够听懂请求允许得到某物的语句:Can I have some…?Yes, of course./Sorry, you can’t.

[说]能够用Can I…?请求他人自己要做某事, 能够说出与过“万圣节”相关的词及相关的表达, Happy Halloween!Can I have some…?Yes, of course./Sorry, you can’t.能够对他人表示节日的问候, 能够说唱课文中的歌谣, Can I have some soup?

[读]能够借助图片, 读出与过“万圣节”相关的词及相关的表达, pumpkin, light, Happy Halloween!Trick or treat!Can I have some…;能够模仿录音, 朗读课文, 能够借助录音, 跟读课文。

[写]抄写下面的句子, 或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句子:Can I____some_____?Yes, ____course./Sorry, you____.

仿照课本的韵句, 用所学过的食物名称, 另写一首类似的韵诗, 例如:Can I have some fish?Can I have some rice.Yes, you can.Yes, you can.Can I have some sweets?Can I have some peanuts.No, you can’t.No, you can’t.

3.学习策略:要增加学生的学习智慧, 就要让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通过对所学内容积极的演练, 达到跨文化尝试和体验。

4.文化意识:了解西方国家节日——万圣节。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家家点上南瓜灯, 备好礼物。晚上, 儿童往往带上面具, 到各家寻求礼物。“万圣节”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节日。

5.情感态度:能使儿童感受到世界文化习俗, 体验到这种文化习俗带来的乐趣。学会用适当的语言礼貌地向别人表达要求。

6.实践任务:体验“万圣节”, 分组合作完成拟订食物表, 同学间用Can I have some…?进行商谈、购物, 然后, 到其他组问候和收集。

7.教学用具:多媒体, 头饰, 食品, 购物袋, 南瓜灯 (纸制) 等

[[教学步骤]

Step 1 Greetings and Revision

T:Hi!Are you happy today?

Ss:Yes.And you?

T:Me too.We’ll have a nice day, Halloween.First, let’s go shopping.Let’s have a family shopping!

(Ss with bags or baskets in their hands go to the marke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They are having a discussion while shopping, by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Children”may ask their“parents”:Can I have some…?)

S1:Can I have some sweets?

S2:Sorry, you can’t.

[利用本单元第4部分里面的主要词汇复习第1单元, 用本模块的重点句型进行讨论和询问。采用家庭化的组合方式, 幽默温馨, 既达到了巩固的作用, 又充满了情趣。]

Step 2Presentation and appreciation

T:WatchTVand then follow it. (Finishing watching.) Then answer these questions on the Bb:

(1) What is today? (2) Who is the boy? (3) Who is the woman? (4) What can Tom have? (5) How is Ms Smart?

Ss: (Read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After getting all the questions right, they do further reading.)

[展示课文内容, 呈现西方文化习俗, 学生在领略知识的同时, 体会不同文化的节日的差异。]

Step 3 Interview and Performance

T:Now let’s have an interview.“Children”can go out and visit other people’s family and say, “Trick or treat!” (T explains it.) Treat!OK!Can I have some…?“Parents”stay at home and give presents.“Children”with masks go and see other families.

S1:Happy Halloween!

S2:Come in, please.

S1:Can I have some pears?

S2:Here you are.

S1:Thank you.

(When they come back“home”, they have got lots of presents.They are happy to have so many.)

[学生做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练习, 轻松愉快。同学间增加了亲密交往的机会。]

Step 4 Discussion and Survey

T:Please work in pairs and do a survey.This is a table for you. (A table with some food and friut on the big screen.T shows how to do it.Ss can make some choices:V or X.)

S1:Can I have some cakes?

S2:Sorry, you can’t.

S1:Can I have some bread?

S2:Yes, of course.

T: (Ask some Ss to do a dialogue.) You do a good job!

[用俩人组合的方式进行问答练习, 效率比较高。大屏幕展示的“Table”,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素材, 学生可以借助所提供的食品进行快速练习, 达到熟练掌握重点句型的目的。]

Step 5 Conclusion and assignment

T:Look here, please.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read it.

_______Halloween!

Come_____, please!

Can I have some_____?

Can I_____some fruit?

Yes, _____course.

Here you_____.

Can I have some______?

Sorry, you_____.

But you_____have_____sweets.

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Then listen again and check it.)

T:Let’s say the chant together.Now this time you say like this! (T makes signs.)

Ss: (Say it in groups exchangeably.)

T:Great!Time is up!Your homework for today:Copy the chant and work out another one.Read the text freely.

[用歌谣做总结性的强化练习, 易听、上口, 又可做多样化练习, 起到对重点知识的巩固作用,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简要点评]

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文化, 因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运用, 有益于培养跨文化意识。

本课正是由于注重了课程的文化元素,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视听、超市购物、“万圣节”走访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知识进行实践练习, 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合作交际, 戴面具走访, 使学生感受到异域风情, 增强了语言技能。

3.如何学好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下) 篇三

阅读是4项技能中运用最频繁的技能,是大家获取信息和语言知识最常用的手段,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学习运用各种阅读技能,如: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细读(close reading)、归纳(summarizing)和猜词义(word-attack skills)等等。一次完整的阅读应分以下四步:

1. 快速通读全文以了解文章大意。

2. 细读全文旨在发现难点。

3. 逐段逐句深入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4. 细读全文,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

写作训练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精彩部分,其课文又是公认的经典模仿范文,所以写作训练要从模仿好文章开始。

1.缩写:第三册每课后都设计有一个缩写练习,叫Summary Writing(摘要写作)。这样的练习可以达到如下目的:熟记原文内容,积累语言素材;模仿句型结构,提高造句能力;练习谋篇技巧,学会摘要写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学完每课后,都能完成一篇摘要。

2.改写:有的学员喜欢背诵新概念课文,这固然不错,但不是每人都能做到篇篇背诵如流,此外,背诵还只是输入,如果没有输出,背诵的知识都是死的,会很快遗忘。因此,模仿新概念的经典句子、段落甚至篇章结构,添加趣味性、个性化和情景式的内容,将会有效地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下面是一篇将第三册第九课“Flying cats”改写的范例:

Fascinating New Concept English

Lessons of New Concept English never fail to fascinate their learners. They can be useful and interesting towards the learners, but they require great efforts as well. They never become boring like TEOFL and GRE. As result, participants have learned how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independently and pleasantly. Most lessons re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own. One of the things that fascinate us most about these lessons is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they can help learners grasp the authentic English language. Apparently, there is a good idea of truth in this idea. A learner's ability to survive examinations is based on the fact.

Recently, the New Oriental School made a study of 132 learners over a period of five months. All these learners had one experience in common: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course of NCE, yet only eight of them fail in the exam of TOEFL. Of course, New Oriental School is the ideal place for such an interesting study, because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excellent learners. There are plenty of legends to investigate. One student, Sabrina, took 32 examinations; yet only suffer from one failure. "Our learners behave like well-trained linguists," a teacher said. It seems that the longer the learners stick to NCE, the less they are likely to fail in any exam. In the long run, they reach the advanced level of English and higher. At high levels, excellent learners have more time to practice. They use English like native speakers. This increases their chances of success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employment when they hit the gro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3.作文:将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员练习扩写,根据主题词写作和根据提纲写作的能力。

听力

大部分听力训练应在课前进行,主要材料为《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录音磁带。很多学员都曾抱怨过:我读得懂课文,但就是听不懂。“听”和“读”虽然都属于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s),但各有难易之处,而初学者又最头疼听力,原因有二:一是听的少,即在大脑中没有相应的听觉形象;二是发音不正确,大脑中已有的听觉形象与别人正确的发音不匹配,自然是听不懂。因此,训练听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精听与泛听地有机结合,精听重“质”,要精到能辨析每一个发音,能听写下每一个单词,但量一定要少,否则会太耗费时间,主要以纠正发音,熟悉正确语音、语调为目的;泛听重“量”,要反复多听课文录音,或其它有声材料如:English news on TV or radio, English movies, English songs, and etc. 不求细节,只需弄清大意,并注意练习各种听力技巧。

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都还不够完全解决你的问题,推荐结合“精听”与“泛听”各自长处的“半精听”方法,要领如下:

第一遍:要边听边记笔记,重点放在内容上,听完后,根据笔记尽可能多地回忆听懂的内容。

第二遍:分段听,也要记笔记,但重点放在形式上,每分钟停一次,听完后立即回忆所听到的语言形式,只求记住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型,直至听完。如此循环往复N 遍。

另外,我们还为你精心准备了补充听力材料,内容包括题材广泛的短文听力材料和经典好听的英文歌曲,你将会跟随教师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

口语

口语的训练应到达以下三个目标:

* 精确(accuracy):将课文中学到的生词、短语和句型精确地运用到口语表达中。

* 流利(fluency):模仿磁带或教师,以恰当的语调和节奏,做到流畅地脱口而出。

* 变化(variance):能够通过变换生词、短语和句型等多种形式,表达地道且优美的英语。

训练口语的四个动作要领:“3R+I”

* 大声朗读(Read aloud):最大声朗读课文,培养正确的语调、语速和语感。

* 快速重复(Repeat rapidly):最快速重复生词、短语、常用搭配和经典句型三遍。

* 准确复述(Recite accurately):背诵经典句型和段落,复述课文大意,积累语言素材。

* 变换模仿(Imitate alternatively):模仿经典句型和段落,变换内容,使之更情景化、更个性化。

另外,训练口语还要切记两点:

1. If you are alone, remember to think aloud.

很多英语学习者抱怨没有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与其抱怨,不如另辟新径。什么是“THINK ALOUD”,不管你叫它“英语独白”也好,“自言自语”也好,抑或“自扮双重角色”,总之,你可以“自己跟自己说下去”,用英语去思考,再立即把想的脱口而出,此时没有人笑话你的错误,没有精神压力,又不受时间、地点所限,的确是练口语的好办法。

2.If you are not alone, remember to lose your face.

4.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与你们相聚。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在此我要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下面我就研说教材谈一下自己的做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研说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教材。研说体系分内容和教法两部分。内容包括课标要求、教材体例及意图、知识结构和关系、知识整合四方面。教法包括教学建议,考点检测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在研读这本教材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课标要求。我们知道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由此及彼,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基本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总目标。语言基础和素质教育是它的两个基本点。而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素质教育包括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根据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三、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一级总体目标在情感态度上,要使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讲英语。在语言技能上,有听做,说唱,读写,玩演四方面具体要求。在文化意识方面,要使学生对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在了解课标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本册教材的体例安排。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总单词表和故事总汇构成。总单词表是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的。而具体到每个单元内容,它又有ABCDEF六种模块。A部分是学习单元重点单词。B部分是学习单元重点句子。C部分是关于单元知识的歌曲或儿歌。D部分是通过趣味故事复习单元重难点E部分是单元重点词汇归类。F部分是单元检测,包括听力和笔试。再透过课本封面,从书的名字我们可以意识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意图: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编写体例合理有序,结构严谨;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情景与语言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里学到知识,体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正是本套教材的终极目的,即“ Learing English is fun and easy!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话题上说,Unit 1 Let,s Go!围绕环境、交通、数字以及和问路相关的交际问题展开教学。Unit 2 Shopping in the city 学生要学到有关商店、职业、购物、Why提问、月份和天气的单词和句型。Unit 3 Animals on the Farm 介绍一些人们熟悉的农场动物名称以及它们的一些特征。还介绍一些新的行为动词和结构以便学生可以谈论这些动物。Unit 4 Animals at the Zoo主要涉及动物及其特征、动物的栖息地及方位的表达、动物的饮食等。从语言知识上说,“语音”要求学生了解单词有重音;讲英语时语音要清楚,语调要自然;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语音因素有元音和辅音。“词汇”从词性上分数词、形容词、名词、介词、动词五类。而每类又有不同的分支,在这我就不详细讲解了。谈到语法,涉及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三种句型和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三种时态。最后话题可以笼统的分为人和动物。人生活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与学生紧密联系。同时,农场里的动物和动物园里的动物学习也为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

知识整合包括横向教材整合和纵向教材整合。所谓横向整合是指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这仅仅是对整册书的把握。前面讲的话题知识树就是对本册教材的一个横向整合。那么,语言知识的分支--单词教学可以分为场所、交通工具、数量、动物、职业、自然事物、位置等几个类别。句型教学从内容上有有关问路、购物、动物特征三方面用语;时态上出现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其中现在进行时出现最多,是本册的一个重点。所谓纵向整合是指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的归整。如有关问路这一话题,三年级学习了Where is„?There it is!I don’t know.四年级则学习Where is „?I can show you.Here it is.Thanks.到了五年级有关问路的句型在数量上和句法上都有了提升。同样,涉及到购物话题,三年级学习购买食物,四年级学习购买意愿,五年级学习购买

车票,六年级学习购买礼物。可见,冀教版教材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对于教材处理我有以下建议及考点分析。语音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本册教材缺憾的是在这方面没有专项的读音学习和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辛苦一些,为学生做一下总结。实际教学中,在新授单词时,我会让学生以旧带新。如由三课学过的far引出 四、五课当中car和park的发音。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我主要从五个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入手,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细细体会同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

2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它好比建造房屋所需要的砖块。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记忆,就像这样,不妨也让他们动动手,画一棵相类似的单词树。另外,我还让学生总结规律。拿数词为例,第一册已学1-10。第二册已学11-30。现在要学30-100。建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再如名词复数现学的有四种变法(直接加s的,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y变i加es,名词复数不变的,f变v加es的)第七册要学习bus,dress,dish的复数变法,在此可给学生补充boxes, watches等词汇,告诉学生这些s,ss,x,sh,ch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在末尾加es.当然记忆单词的方法还有多种。像替换记忆,加减记忆,对应记忆,意义记忆„mountain这个单词很长,学生记起来很吃力。于是我采用意义记忆法。把mou想成一只老鼠,把tai想成是泰山,剩下的两个n分别为泰山的前门和后门,然后编成一个故事。一只老鼠要去爬泰山,它进了前门,爬上泰山,最后从后门回家。这么一来,学生就不愁记不住这个单词了。时态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在15课、28课和31课都出现了现在进行时。建议直观的动作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ing形式的意义,然后引导孩子们多说多造句,让他们从接受到慢慢习惯再到熟练使用该句型,最后达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运用的目的。在此,动词ing是一考点。我们可以将其变成顺口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口诀为:现在分词很好记,动词后缀ing.词尾若有哑音e,去e再加没问题。一辅重读闭音节,这个字母

要双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出其他单词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说唱形式,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如数词与动物相结合的chant及我改创的歌曲Where does a „live?

最后我谈谈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在评价学生时,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一个学生流利的读出课文,或一个后进生准确拼写出单词,我们不妨奖励他一个小粘贴,摸摸他的头,和他握握手,说一声“You are wonderful!You are great!”即使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对问题,也要鼓励他说”Don’t worry!Think over.Come on!”另外学生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前利用评测表自我评价。评测表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听课注意力、回答问题、小组表演或活动参与度、本课重点知识掌握、努力方向或知识欠缺。前五项是通过星级评定的,最后一项是语言描述。通过学生自评,他们可以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我们知道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但作业布置要多样化,作业评价要新颖。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有时会给他们画太阳、月亮、星星,有时分A、B、C三等,额外的三分是书写规范分,学期中我会定期评选出优秀作业,让全班同学观看学习。业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画图写话,制作卡片,办小报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览出来,他们特别高兴。综合性评价我主要以学生的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成绩为参考。成绩优秀的我评为“英语明星”,成绩明显提高的我评为“进步星”。总之,不论采取哪种评价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篇五

제1과 자기소개

【课文】

(1)

왕단: 지영 씨는 혼자 자취를 하는 걸 보면 지방에서 왔나 봐요.이지영: 네, 경상북도 안동이 제 고향이에요.고둥학교를 졸업할 때까지 거기서 살았어요.왕단: 그런데 사투리를 거의 안 쓰네요.이지영: 처음엔 심했는데 노력했더니 많이 고쳐졌어요.왕단: 그래요? 그러면 부모님께서는 아직 고향에 계세요? 이지영: 네, 동생들도 거기서 학교에 다니고요.왕단: 그런데, 지영 씨는 요즘 도서관에서 살다시피 하는 걸 보면 취직 준비를 하나 봐요.이지영: 네,취직 준비를 하느라고 눈코 뜰 새가 없어요.왕단: 어디에 취직하려고 하는데요?

이지영: 전공을 살려 무역회사에 취직하려고 해요 i

왕단: 그런데 요즘 취직하기가 어렵다면서요?

6.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 篇六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 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

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第2课 玩具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教学难点:

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分享与表现。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

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

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

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过讨论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

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

A、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B、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C、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

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

A、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 B、布置小玩具画展。C、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D、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能画出玩具的基本特征,构图饱满。

第3课 我的玩具伙伴

教学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工具,多角度表现玩具。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活动一:分享与观察。

说一说:我的玩具伙伴给我带来的快乐。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同学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质感?

想一想:看课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现玩具伙伴的? 2小组汇报。

第 二 课 时

1、动二:欣赏与发现。

看一看:大师想说些什么?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大师是怎样表现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我们准备向大师、小朋友学些什么?

2、活动三:创作与评价。

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我的伙伴?

画一画: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各有什么形状组成?用什么表现它的质感?

评一评:谁的玩具画得最可爱?

教学后记:

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但部分同学画面组织较差。

第5课 巧救小昆虫

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阅读与思考。

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

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

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 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

2、观察与发现。

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 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 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 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

第 二 课 时

3、联想与创造。

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

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 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

4、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 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

教学后记: 学生作品里的昆虫造型丰富。

第6课 可爱的玩具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制作会跳舞的玩具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生肖蛇”邮票,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的花纹装饰的美感,感受其内涵。让学生感受以蛇形象设计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本课“蛇的立体造型设计与装饰”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②在尝试材料妙用中,发展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装饰过程。

教学难点:①材料的选择与妙用;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兴趣点:会跳舞的玩具蛇,科学童话故事。观察点: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玩具蛇?

教具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蛇。相关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讲“糖葫芦”、“可爱的冰蛇”两个故事并欣赏画面。欣赏课件里的蛇,你认识哪几种蛇?

蛇有什么形态特征?(三角形的头,圆而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尾巴)

以平面与立体表现的玩具蛇和生肖蛇给你什么感觉(可爱、雅致、有趣、夸张、拟人)

想一想,蛇怎样变,形象才可爱?

二、设计玩具蛇。突破难点。

欣赏老师手中各种玩具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找一找哪些材料像蛇,具有能弯曲、圆而细长的形态特征。哪些材料经过组合,能设计玩具?

试一试:参考教材的制作步骤。也来设计制作一条玩具蛇。想一想:如何装饰才可爱?

三、玩一玩,为什么蛇会跳舞?注意蛇身体的弯曲度与长还有风力短能影响蛇

跳舞的快慢。想一想:小博士的话,玩一玩,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 讲一讲,有什么样科学道理?

四、评一评:谁做的蛇最有个性,与众不同?

会跳舞,添上漂亮的花纹。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的选择与众不同。

课后反思:

学生对花纹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较为理想,都对吹气蛇情有独钟。设计简单的蛇他们反而不感兴趣。但材料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电风扇的风力下,蛇跳舞的环节处理的较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课 美丽的叶子

教材分析:

落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本课以“形态色彩美的叶子”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不起眼的事物,观察叶脉由粗到细、逐级分类、有组织的线而体验自然界线性物象;通过对马蒂斯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其对比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表现物象形态的艺术手法,激发学生大胆运用造型元素表现自己对叶子的感觉。并通过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等欣赏与练习,体验各种材料工具技法表现的艺术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材料工具视野,鼓励学生在尝试探究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和自然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教学重点: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教学难点: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

兴趣点: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观察点: 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教具准备:

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教学过程:

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

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

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 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

2、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 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二、求异创新,创作作品。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

1、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2、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3、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

四、学生作业。

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

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

谁的纸屑、叶屑收到了垃圾袋里?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准备较充分,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拓展延伸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有很多好的妙想妙思。

第8课.想象的鲜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造型元素,描绘出线条流畅、平涂均匀的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过程与方法:① 在欣赏中激发联想; ② 在比较中感受小画家的创造性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在爱护花草树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元素,大胆表现心中花的世界。教学难点:能从花的形态、色彩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一猜。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花?

3、出示课题:《

8、想象的鲜花》

二、欣赏与想象:

1、讲故事。

2、欣赏花的图片。(演示课件)

① 说一说:花的形态,色彩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编一个简短的花的小故事)

3、对比欣赏书本的想象绘画与制作图例,(形态、色彩、想象内容)讲解不 同的表现方法。

4、欣赏课件的想象绘画,引发想象。

三、造型与表现:

1、根据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点、形态展开联想,画一幅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学生绘画表现。(播放音乐和图片)

四、评一评: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花故事最精彩?

3、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第9课给树爷爷画像

教材分析:

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本教材通过画“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本课的设计意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大树的纹理,是本课重点。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表现大树纹理。

教学难点:运用线性感受,进行大树纹理的表达及画面的构图美。兴趣点:树爷爷的故事,想像中的树爷爷。观察点:树的纹理产生的形式美感。教具准备:各种树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的爷爷是什么样的,课题前面加个树字,树要有多大才会被称为爷爷了解一些树的自然知识。(树的年龄怎样算,树的寿命有多长)知识链接:

把一棵树的树干锯断,就能看到树干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年轮一深一浅的两圈是树的“一岁”。这样两圈两圈的数,数完的数字就是树的年龄。寿命在百岁以上的树木有很多,杏树、柿树能活100岁,柳树、葡萄树能活 150岁,苹果树能活一两百岁,梨树能活300岁,松树能活1000岁,银杏树能活3000岁,巨杉树能活4000岁,猴面包树能活5000岁,最长寿的世界树爷爷大概要算北非加得群岛的一科龙血树,活了8000岁。

2、感受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

提供老树、小树图片进行比较:树爷爷的纹理有哪些特征?

① 想像:树爷爷外皮像层层的鱼鳞、像长满瘤子的怪兽、像干裂的木地板、像爬行的小蛇。像老人的胡子、像老人突出的筋骨、像老人饱经风霜的双手。② 线的想象:找找树皮上的直线、弧线、波浪线、柔和的线、紧张的线、旋转的线、斜线、流畅的线、断断续续的线、网状的线。

二、课堂发展,画画树爷爷。

欣赏课本图片,你觉得哪幅画最能表现树爷爷的样子?

运用什么线表现“和蔼的树爷爷“凶恶的树爷爷”“滑稽的树爷爷”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 画一画:看谁的“树爷爷”画得最有趣?

三、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自评与他评同学们的课堂作业:树干有粗细、纹理有变化、画面较饱满。

课后反思:

通过联想生活中的爷爷,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但对于线条的认知,教师的引导还不够。以致学生的线条表现力不够强烈。

第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教学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观察点:“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教具准备: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10课我家的菜篮子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太小的问题。

第11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驰名中外。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围坐 桌旁,品尝佳肴,感受节日的欢乐,是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记忆创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体会生活美的情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绘画“形美、色美”的中国佳肴。

2、过程与方法:①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很讲究“形与色”;②在记忆想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③在共同创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设计一桌美食佳肴;体会生活美。教学重点:节日美食的记忆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的美食形与色的细部特征。兴趣点:记忆和欣赏中国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观察点:节日餐桌上的美食与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一张节日与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回忆节日景象,导入新课。

过节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动?

想一想:节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状和色彩怎么样?

小组互相欣赏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讲一讲节日秩事。

二、欣赏课件,了解中西美食。

中西美食的比较。

找出中国美食“形与色”的特点及美食照片。

讨论中国各种节日美食特点:如中秋节,有月饼,表示团圆;春节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等。

三、创设节日情境,设计中国美食。

中秋节来到了,我们每人设计一盘美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一桌佳肴。提示:形美的设计: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达。共享美食:

桌布的色彩怎样配菜才好看;

各小组怎样摆设自己的美食?将每盘菜剪下来,分组摆放,看是用对称式还是均衡式摆设。

各组互相参观“品尝”。体验愉快心情。

课后反思:

学生的的造型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故以临摹与想像相结合,才能有一些好的作品出现。总的来说,作业色彩方面进步很大,但创造性还有待发掘。

第12课泥器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 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 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具准备: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课后反思:本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重难点全部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惜没有把作品照相存档。

第14课无敌孙大圣

教材分析:

孙悟空是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变的本领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教材以这一兴趣点,以“无敌孙大圣”为题,以人物形象创作和活动画页设计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剪裁”与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孙大圣的艺术形象,并运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组合方式表现孙大圣; ②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手段,设计活动画页。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察中学会“以形观物、以形表物”的方法;

②在欣赏中,找出孙大圣的艺术形象特点;在作业的“变身形象”中找出孙大圣的特征,启发创作思维。

③在合作创作中,探讨“活动画页”的整体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喜欢孙大圣的形象;

②能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画页”。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画页上表现孙大圣的形象。教学难点:

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②剪、折设计与画页人物表现的统一。

兴趣点:①活动画页;②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的联想;③孙大圣的故事。

观察点:①孙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饰特点;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与画面。

教具准备:活动画册,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孙悟空道具、形象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孙悟空”局部图片,猜一猜:他是谁?激发记忆联想。

说一说:①你怎么知道他是孙大圣?(抓住孙悟空的形态、色彩特征)②孙悟空的脸部有些什么形状、色彩、,作者如何表现他的“火眼”与“金睛”?

让学生学习以“基本形”组合物象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表现。如用“葫芦形”表现孙悟空的面部,用红色的桃子形表现“火眼”,用渐变式的环形和黄、黑、白三色表现“金睛”,用红色的半圆形表现嘴巴„„

2、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

二、课堂发展,激发联想。

1、孙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孙悟空在今天会变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

2、如果画出来,抓住什么特征进行变化?变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变、动作变、服饰变)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孙悟空的各种动作。

3、那是什么?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动画页)想一想:①头部、身体为什么分开?②一张对折纸可以画几个孙大圣?③几张对折纸如何粘贴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发现?(利用孙大圣头部与身体的多种搭配,使画页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折、剪才能使画页分开头部与身躯两部分而又不断开;人物头部如何结合自然。

三、学生动手,设计画页。把想像中的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画出来。

四、分组合作,把画页粘贴在一起,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活动画册最好看。

课后反思:

本节课因孙悟空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还是画出了基本特点,并作了各种变身,但剪的方面出现了断折情况,以后上此课时,应先画后折剪。

第15课变形金刚

教材分析: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本课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

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

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

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

教材还让学生知道

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

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

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形式,是本课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

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

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

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三、评价展示,课后延伸。

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引导,变形金刚画得很有创意,但七巧板拼摆启发还不够,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

第16课杂技小演员

教材分析:

“不倒翁”是孩子们熟悉的民间玩具。教材以滑稽可笑的“七品芝麻官”导致入,让学生在欣赏其简练的造型,又能旋转摇摆和按压不倒的动态时,了解一些简单的“底部重力作用”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不倒的杂技小演员”。运用纸材进行“画、剪、卷、粘贴” 等活动或选择各种材料设计一个“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是本课重点,而“妙用材料”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 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7课有趣的数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 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 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2)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5.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以后还需多一 些类似的练习!

第18课漂 亮 的 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

(2)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象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2)在想象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在生活中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并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象与设计制作。教学难点:时钟造型与应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教 具:时钟道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钟

2、提问:你怎么知道的?(请学生说出钟的特点)

3、提问: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钟在告诉我们时间的同时,还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4、出示课题: 《漂亮的钟》

三、讲授新课

1、小游戏:看谁拼的快!

(教师出示钟的零部件,让学生组装完整)

2、提问:钟的组成部分:

钟面 时间数字 指针(时针、分针、秒针)

3、学生欣赏不同造型的时钟。

A、比较几个钟的不同之处。

B、提问:怎样才能做出漂亮的钟?

C、通过对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装饰变形来达到对钟的美化。

四、创作与设计

1、构思。

学生讨论:

A、要做什么造型的钟? B、钟面的图案是什么? C、钟的指针有什么特点? D、钟的时间数字有什么特点?

2、设计步骤:

A、钟面的设计、制作。B、时间数字的设计、制作。C、指针的设计、制作

D、钟面、指针的连接,时间数字的安放 3.提出作业要求

自己独立设计出一个漂亮的钟。(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六.课题延伸

1、为生活中的某一空间(美术室、阅览室、电脑室等)设计一个合适的钟。

2、通过钟的制作让学生关注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第十八课为期末考试内容)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十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这一学年二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年来,本人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学习美术新大纲,把握教改动向。我认真学习美术教学新大纲,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明确小学美术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我征订了《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中小学美术教育》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

3、在这学期中,二年级同学的画画水平得到了提高,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抓好学科教学常规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我在本学期初便定好学期工作计划,排出教具、学具及使用日期,平时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学生带好学具。

2、这学期二年级使用岭南版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感悟美的渠道。

3、课后,我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兴趣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的课程理念

1、新的课程理念推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摒弃那种无视学生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做法。我在教学中把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新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2、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原材料制作作品,并通过探究与发展,逐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性能,再综合各种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我在教学中认识到,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7.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案讲解 篇七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4.教师辅导要点:(1)构图饱满。(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 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5.展示、讲评作业。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 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 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4.如果你是一 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 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 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 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 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 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 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第四课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 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 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 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 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 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 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

第五课 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 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 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 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 边请一 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 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 起,并讨论。)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 想,分析、讨论一 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 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 起研讨,并拆开一 个早巳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 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 考与研究。

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①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②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能举例说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展示、讲评作业

(1)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

(2)讲评:学生自评、个人评价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小组选派代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

(3)说一 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小花饰特点、用途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材料,哪个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为什么。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引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六课 百变团花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 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 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 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 起动手制作吧?(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 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 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第七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教学过程:

1.摸一 摸,猜一 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2.看一 看,想一 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 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 找,拓一 拓。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 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 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第八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 个有关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 讲他们画的是什么 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 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 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第九课 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 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 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1)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 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 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 欢?(2)进一 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

(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6)展示、讲评、小结。

第十课 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 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 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 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 步的了解?(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 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华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 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第十一 课 泥条头像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应会: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

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1)展示师生带来的人物雕塑资料。(2)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提问:

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3)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

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 可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五官、发型设计。

①欣赏图片资料。

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5)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作品,小结讲评。第十二课 雄伟的塔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本课在调查家乡的塔这一 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 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学习材料: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新课。

(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 摆,看一 看哪组能拼摆出塔。

(2)说一 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

(4)在拼摆中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做塔的什么部分。2.看书。现在我们看一 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4、25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请各组商讨后选择讨论问题:

①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②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③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④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 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3)请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4)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知道的塔呢?请你介绍给大家。3.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 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 个什么样的塔?(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4)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4.布置作业。

(1)作业:可以设计一 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2)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3)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帮助。5.作品交流。第十三课 演电视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 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应会: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学习材料:废旧纸盒、纸袋、胶水,绘画用笔,彩纸。课前准备:电视机的种类和外形的图片资料,废旧纸盒、纸袋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制作用具。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放映电视短片、动画片、故事片、小品、新闻、娱乐节目……。

(2)组织学生记忆叙述一 个片中的内容。

组织小组活动,要求语言简练,故事完整。

(3)教师展示。

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启发学生分析哪一 幅面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说说理由。

(4)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5)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6)教师将学生的连环画插进电视机壳之中(纸盒制作)。请两名同学前来与老师一 起演电视给大家看。

我们一 起看电视。

(7)板书课题——演电视

带领学生看书第13课。

书中都介绍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8)组织学生分析材料,发挥设计能力,巧用材料。(看课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视机? 3.学生完成作业。4.小组表演故事。

第十四课 小扇子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插合使用的小扇子。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晶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学习材料:课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剪刀、胶水、纸及各种废弃物、彩笔、颜料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新授课(1)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的和电脑里已储存好的有关扇子的信息以及自己带来的形状各异、不同材质的扇子。(2)引导交流扇子的有关知识,欣赏课本中不同种扇子。(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书中有两幅纸扇的制作步骤图,谁能一 看就会,可以在组里给同学演示一 下。(4)请学生简述制作过程。(5)学生和老师共同谈学习体会。按现在的学习方法制作出来的扇子是和别人的是一 样的。你怎样才能制作出来一 个与众不同而又漂亮的扇子?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制作一 把与众不同的小扇子。

每十五课 会变的线条显性内容与目标:(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 幅画面,表现出一 定的美感。(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教学过程:谁能到黑板上画几条不同的线条?说一 说这些线条不同的名称。学生观察、感受这些线条变化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毕加索的作品,介绍其创作背景。小结:在画面上,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又要有一 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感。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提问:作品中是怎样体现出线条不同种类的变化和秩序的?(利用课件加以分析)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可以用线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 件花衣服。

第十六课 刷牙教学目标与内容: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学习材料:课本的“作业提示”是用绘画手段完成作品。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用拼贴或纸版画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1.示范一 些典型的动作表现方法,如胳膊拐弯、手握牙刷的形态等,主要以直接观察和线条表现的方法为主。可以运用形容(如,拐弯处衣纹的放射状效果像光芒,手的动作像一 组长短不同的圆柱体的组合等)、演示(可以放影像资料,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示范)等方法,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进行想象构思(如只画嘴,从嘴里往外看,从上往下看等)。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32、33页中的学生作业:(1)画面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和环境?(2)你认为哪幅画或哪部分画得好?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对教师讲解的理解,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随机进行辅导。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细节刻画得真实与否一 般不应作为学习的目的。3.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第十七课 动物乐园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人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动、新颖。学习材料: 本课教学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讲课

(1)解释课题。提问:什么是动物乐园?说说我国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2)导人新课。研究用雕塑方法创造一 个理想中的动物乐园。(3)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用简笔方法加以表现。(4)结合一 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5)由学生到讲台投影仪前进行创作示范。(6)研究、总结雕塑技法。

确定基本形体后添加附加物,抓住动物特征适当调整。(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上一篇:数学节开幕式新闻稿下一篇:基础筏板专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