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意见书(共11篇)
1.健康指导意见书 篇一
三台县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意见书
被指导单位(章)校长: 电话: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特对你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将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落实授课教师(有名册)和学校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有名册,负责学校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组卷与归档)。
2、间周开设1节健康教育课,有课表、教师、教材、教案、教具与测评卷和成绩册。
(1)授课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按小学1—2年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0—12年级五级水平进行合理分配。
(2)教材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审定后方可使用。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开展,中学阶段结合《生物》教学开展。
(3)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主,每人每学年参加健康相关知识培训120小时以上。培训形式为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交流、观摩课等,有记录、学时卡等资料。
(4)按要求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健康教育教具,小学至少42种,中学至少19种。
(5)学生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测试与评价每学期至少一次,有测试卷、成绩册。
3、配合当地卫生院开展大型专题讲座每学期至少2次,有通知、记录、讲稿(课件)、签到册和日期照片。
4、校内公共区域至少设置1处规范的健康教育专栏(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刊头固定,有期别、主办单位),至少每2月更新1次。
5、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墙报、板报、咨询等形式开展健康传播活动,有相关记录、照片等资料。
6、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每学年开展一次学校健康教育自评。
7、校内全面禁烟,有劝阻人员及禁烟档案资料(学校组禁烟专卷),开展无烟学校创建。
8、积极争创健康促进学校。
建议 :指导人签字:陪同人签字:指导单位(盖章):三台县健康教育所2014年月日
2.健康指导意见书 篇二
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 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 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 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 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 (集群) 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 科学定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任务、主要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和国家、社会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 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 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发展。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扩大省级政府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统筹权, 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 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 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试点高校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试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 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 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高于怀层次其他高校。
———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链价值的贡献力和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充分发挥试点高校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 促进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有机衔接, 拓宽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为各类劳动者的职业发挥创造更宽广的空间、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促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
4. 试点范围
省级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 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进入试点, 也可以部分院系或专业 (集群) 进入试点。试点应包括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试点方案向教育部备案。
二、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
1. 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试点高校要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治理结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 在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共建共享。行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可以与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实行共建共管或共现组建教育集团。专业门类较多的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 采取多种形式组建或参加教育集团。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 (集群) 覆盖率达到100%。
2.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
试点高校要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章程的重要内容。在试点高校探索学校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省人大备案、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机制。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 (董事会) 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 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 建立院系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 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
3. 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试点高校要按照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专业, 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集群统筹管理。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 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切实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 集中学校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 (集群) , 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 到2016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的比例不低于40%。通过传统专业改造、学生选修专业等方式, 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探索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认证机构。
4. 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
试点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要求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安排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招收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比例和企业定制化联合培养的比例。试点高校来自中高职优秀毕业生的招生逐步达到15%以上, 从一线劳动者中选拔的比例逐步达到5%以上。
5. 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 积极探索有利于应用技术人才选拔的考试招生制度。试点高校要根据各专业 (集群) 人才培养的特点, 制定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经过统一测试招收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 或免试招收经认定的各类技术、技能大赛获奖学生, 同时积极探索招收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和校企订单式联合培养形式。招生计划、方案、过程、结果等要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6. 创新继续教育。
面向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模块、学习方式、学分累积制度。在重点专业 (集群) 着重建设服务行业和主要企业的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在学人数 (折合数) 占在学总人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7.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试点高校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 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 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 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 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8. 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试点高校要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 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 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支持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 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率要达到100%, 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9. 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高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有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世界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 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团队, 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1 0.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 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 (职称) 评聘等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1 1. 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 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 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 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
1 2. 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
试点高校要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强产业技术积累, 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使学校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 与中高职院校联动, 面向小几天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 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 建立以成果转化情况和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
三、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1. 扩大试点高校办学自主权。
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作为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突破口。省级政府要在试点方案中明确试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扩大试点高校的招生考试自主权, 允许试点高校在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自主制定招生考试方案;扩大试点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 允许试点高校在完善新专业设置制度的基础上, 自主设置新专业;扩大试点高校的用人自主权, 支持试点高校在核定编制内自主聘用教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对符合条件的试点高校, 下放教师高级职务 (职称) 评聘权;开展校长、院长公开选拔试点, 支持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领导干部;扩大试点高校的财务管理自主权, 在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和审计的前提下, 支持试点高校依法依规自主管理生均拨款收入、学费收入和专项经费。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
2. 探索高等学校分类设置。
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校分类管理的要求, 改革高等学校设置制度, 将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明确为本科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和发展重点。除规划为研究型大学的院校和一些特殊院校外, 地方本科高校的新设、升格和更名原则上明确为应用技术类型。通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逐步形成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设置标准。探索在条件成熟的省份开展下放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设置权的试点。在具备基本条件的试点高校先行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列和专业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试点。
3. 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评估。建立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对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产业和专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质量、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的考察。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在评估评价中的作用, 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价与认证。
4. 探索高等教育分类拨款制度。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应高于一般普通本科学校, 并根据办学成本对不同专业设定不同拨款标准系数, 重点支持技术性强、社会亟需和艰苦行业相关专业的发展。在试点高校探索建立符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特点的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不同专业的绩效评价实行有差别的财政支持政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地方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对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
5. 加大招生计划支持力度。
在完善改革方案和专业评价制度的基础上, 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招生计划对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和专业进行倾斜。从2014年开始, 按照增量安排带动存量调整的原则, 支持试点高校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扩大招生。省级政府和试点高校要加强对招生计划存量结构的调整。对于符合条件的试点高校, 各省在高考招生时可将全部或部分专业纳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在符合条件的省份实行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省级统筹改革试点, 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自主权。
6. 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省市两级政府要制定鼓励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办学的政策, 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实行合作、联合和合并重组。试点高校由政府举办转为政府主导下多方联合办学、实行混合所有制的, 不改变学校原有公办学校性质。允许试点高校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合作、公办民助 (或公立民办) 的改革探索。
7.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调整的支持力度。
将应用技术类型高水平师资培养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类人才支持项目。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企业和社会捐赠讲席等方式引进紧缺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支持试点高校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试点高校教师国外访学、开展合作研究, 在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适当增加试点高校选派计划。实施管理干部国际培训项目, 从试点学校派团队到国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学习先进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 并纳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予以支持。
8. 加大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要将校企合作项目列为重点支持对象, 支持企业在试点高校建立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对企业在高校设立的技术创新和培训基地、捐赠的实验实习实训设备依照国家教育捐赠的优惠政策规定予以税收优惠。对高等学校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技术装备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税收优惠。鼓励发展先进实习实训装备金融租赁业务。地方政府要扶持一批高校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共同建设的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和服务企业。
9.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与发达国家应用技术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间对话与合作机制。支持试点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立院校合作关系, 系统引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等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与国外同类高校开展合作, 支持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与教育援外、对外投资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相结合走出去办学。充分发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作用, 与国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联盟、协会开展对等合作交流。
1 0. 加强师范专科学校升格高校的指导。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继续以师范类专业为主的师范院校。省级政府要按照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 完善师范本科与专科的衔接体系, 推动学校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 支持学校加强教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培养环节。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的地方性学院, 省级政府要加大对其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经费安排、师资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加快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专业, 提高面向区域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
1 1. 设立支持试点专项经费。
省、市级政府加大对转型发展成绩显著的试点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 重点用于试点高校支撑当地产业升级重点专业 (集群) 建设,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技术转移和创新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先进技术实习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根据地方和企业支持的情况,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特色优势专业 (集群) 基础能力建设予以支持, 中央财政按地方和企业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奖补。
1 2. 将符合条件的省级试点列入国家级试点。
各地各高校要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形成政策和制度。省级试点的基础上, 遴选若干试点方案科学、实施效果显著的省份和试点高校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1. 加强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大改革, 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 涉及面广, 改革周期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舆论宣传,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细化相关配套措施, 形成转型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加强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的指导。
坚持高标准的要求, 优先将与高水平企业合作、拥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先进实训技术装备、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本科学校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要对试点高校加强差别化指导, 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 注重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
3. 营造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3.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篇三
第一条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专利资产,是指权利人所拥有的,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专利权益。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所称专利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专利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四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指导意见。
第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专利资产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指导意见。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六条从事专利资产评估业务的评估机构应当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第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基本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并考虑其他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经过专门教育或者培训,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利资产评估经验,能够胜任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当注册资产评估师缺乏执行某项特定业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时,应当采取恰当的弥补措施,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第九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合理考虑评估目的、市场条件、评估对象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恰当选择价值类型。
第十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及限定条件。
第十一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避免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大影响的疏漏,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
第三章评估对象
第十二条专利资产评估业务的评估对象是指专利资产权益,包括专利所有权和专利使用权。专利使用权的具体形式包括专利权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和其他许可形式。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明确专利资产的权利属性。评估对象为专利所有权的,应当关注专利权是否已许可他人使用及使用权的具体形式,并关注其对专利所有权价值的影响。评估对象为专利使用权的,应当明确专利使用权的具体形式。
第十三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明确专利资产的基本状况。专利资产的基本状况通常包括:
(一)专利名称;
(二)专利类别;
(三)专利申请的国别或者地区;
(四)专利申请号或者专利号;
(五)专利的法律状态;
(六)专利申请日;
(七)专利授权日;
(八)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权利要求;
(九)专利使用权利。
第十四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的法律状态通常包括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及其变更情况,专利所处的专利审批阶段、年费缴纳情况、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恢复、专利权的质押,以及是否涉及法律诉讼或者处于复审、宣告无效状态。
第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专利资产的技术状况、实施状况及获利能力。
第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要求委托方根据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目的对专利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离或者合并的基础上,恰当进行单项专利资产或者专利资产组合的评估。
第十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出资、质押、诉讼目的的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提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登记簿副本。评估对象为实用新型专利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要求委托方提供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
第四章操作要求
第十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专利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必要的现场调查、市场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等。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通常包括:
(一)专利资产的权利人及实施企业基本情况;
(二)专利证书、最近一期的专利缴费凭证;
(三)专利权利要求书、专利说明书及其附图;
(四)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技术实验报告,专利资产所属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技术成熟度、同类技术竞争状况、技术更新速度等有关信息、资料;如果技术效果需检测,还应当收集相关产品检测报告;
(五)与分析专利产品的适用范围、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及市场寿命、相关行业政策发展状况、宏观经济、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专利产品的获利能力等相关的信息、资料;
(六)以往的评估和交易情况,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实施许可合同及其他交易情况。
第十九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尽可能获取与专利资产相关的财务数据及专利实施企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对专利资产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
第二十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分析下列事项及其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一)专利权利要求书、专利说明书及其附图的内容;
(二)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产品与其实施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对应性。
第二十一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影响专利资产价值的法律因素进行分析,通常包括专利资产的权利属性及权利限制、专利类别、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剩余法定保护期限、专利的保护范围等。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专利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差异、专利使用权的具体形式、以往许可和转让的情况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审批条件、审批程序、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审批阶段的差异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专利所处审批阶段,专利是否涉及法律诉讼或者处于复审、宣告无效状态,以及专利有效性维持情况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影响专利资产价值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通常包括替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成熟度、实用性、防御性、垄断性等。
第二十三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影响专利资产价值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通常包括专利资产的取得成本、获利能力、许可费、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等。
第二十四条当专利资产与其他资产共同发挥作用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分析专利资产的作用,并考虑其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经营条件等对专利资产作用和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资产评估方法。
第二十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收集专利产品的相关收入、成本、费用数据。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对委托方或者相关当事方提供的专利未来实施情况和收益状况的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确信相关预测的合理性。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专利资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收益口径。
第二十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根据专利资产的技术寿命、技术成熟度、专利法定寿命、专利技术产品寿命及与专利资产相关的合同约定期限,合理确定专利资产收益期限。
第二十九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投资回报率、资本成本,以及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经营、市场、资金等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专利资产折现率应当区别于企业或者其他资产折现率;折现率应当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第三十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市场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收集足够的可比交易案例。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分析交易案例的可比性时,应当考虑交易资产的特点、交易时间、限制条件、交易双方的关系、购买方现有条件,专利资产的获利能力、竞争能力、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剩余法定保护年限及剩余经济寿命、风险程度、转让或者使用情况,实施专利资产是否涉及其他专利资产等因素。
第三十一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市场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对专利资产与可比交易案例之间的各种差异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和调整。
第三十二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合理确定专利资产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润和相关税费等。
注册资产评估师确定专利资产重置成本时,应当合理确定形成专利资产所需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设备及房屋建筑物等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费用。
第三十三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专利资产评估时,应当合理确定贬值。
第三十四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专利资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评估时,应当对取得的各种初步价值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五章披露要求
第三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并进行恰当披露。
第三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三十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专利资产评估报告中反映专利资产的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说明评估对象的详细情况,通常包括专利资产的权利属性、使用权具体形式、法律状态、专利申请号及专利权利要求等;
(二)描述专利资产的技术状况和实施状况;
(三)说明对影响专利资产价值的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的分析过程;
(四)说明专利的实施经营条件;
(五)说明使用的评估假设及限定条件;
(六)说明专利权许可、转让、诉讼、无效请求及质押情况;
(七)说明有关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方法的选取及其理由,评估方法中的运算和逻辑推理方式,各重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与测算过程,对初步价值结论进行分析并形成最终评估结论的过程。
第六章附则
4.学校肺结核病疫情指导意见书 篇四
工
作
文
书
编号:
新登记学校肺结核病疫情指导意见书
被指导单位: 负责人: 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肺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2010年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53号文件精神,现对你(校/辖区校内)()新登记肺结核病疫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患者必须隔离治疗并实施休学管理,同时严格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2008年版)要求的方案正规治疗;
2、患者规则治疗2个月后连续三次痰检(隔月1次)均为“阴性”方可复学/上课;
3、对新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家属及所在班级的学生、老师和前后3个寝室的学生等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病筛查,同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说明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4、采取多种形式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正确处理痰液和咳嗽捂口鼻等;
5、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对因病缺勤学生应作好登记,一旦发现学生有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抗生素连续治疗2周效果欠佳的情况,请立即与当地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必须督促学生尽快到医疗机构确诊,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县疾控中心;
6、对教室、寝室等区域进行消毒,对住校学生的被褥进行彻底清洗,对棉絮等不宜清洗的物品,置于阳光下每面暴晒3小时,每天对教室和寝室应开窗通风6小时以上;
7、搞好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清除卫生死角;
8、及时了解学校结核病流行动态,特别重视聚集性病例的监测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结核病疫情及时预警,及时动员和组织进行肺结核病筛查,防止学校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
9、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规范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
10、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卫生监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
指导人签字: 指导单位(盖章)年 月 日 被指导单位意见:
陪同人签字: 被指导单位(盖章)年 月 日
5.健康指导意见书 篇五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征地工作顺利开展,健全征收后土地清场工作制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珠海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珠海市土地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珠府〔2016〕125 号)、《珠海市土地征收补偿工作实施细则》(珠府〔2018〕32 号)、《斗门区土地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珠斗府〔2018〕37 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意见。
一、本意见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涉及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项目。收回国有农用地项目参照本意见执行。
二、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被补偿人在收到全额补偿款后应当按已签订的补偿协议书或双方书面约定的期限自觉履行清场义务,并将土地交付给补偿方。
三、属地镇街在被补偿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清场义务的情况下应及时告知被补偿人限期清场,并做好取证保存工作。
四、属地镇街应加强对征收后土地的清场和管理,及时将土地书面(附图)移交给用地单位;不能及时移交的,应做好围蔽管理。
五、未及时清场或告知后仍未按期清场的,由属地镇街上报区政府同意后组织清场。
六、强化安全防范工作。清场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清场突发事件,遇紧急情况需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研处,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七、区征收部门指导属地镇街在日常征收工作中,应加强征收补偿政策宣传,通过专题培训、网站微博信息发布等形式,切实提高我区土地征收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征收办反映。
6.亮点展示指导意见 篇六
一、“培育践行价值观、文明诚信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档案:
1、从开会布置、制定方案到每一项具体活动,每项活动一期简报。
2、收集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稿、多元化评价结果、收集的小故事等各项活动原始材料整理装订。
3、校园悬挂横幅标语、制作版面或利用板报营造氛围,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24字内容)。
4、完善党员干部承诺、践诺书、帮扶学困生和贫困生结对材料。
二、档案展示:均衡和督导等常规档案完善后装合归柜,本次不再展示,只展示素质教育档案。必须突出1--2项亮点,材料要丰富、详实、有创新。
三、宣传短片和材料本周三之前到位,中心校包校领导把关。宣传材料第一必须突出我乡开展的双休日实践活动和阅读课读书活动;第二突出本校的亮点活动。
四、版面制作:以“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送课活动、双休日实践活动、家长开放周以及你校的亮点活动为主要内容制作1--2块儿版面。版面要以展现本学期活动为主。
五、彰显学校管理水平:
1、档案展室和短片播放室布置要整洁敞亮、赏心悦目。
2、校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处室卫生要注意细节。
3、校园文化、教室处室文化要彰显特色。
7.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篇七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水泥行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现就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提出如下意见:
1 充分认识加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 也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2009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6.5亿t, 水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 颗粒物排放量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30%左右。
“十一五”以来, 水泥行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达到70%;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吨水泥综合能耗明显降低, 颗粒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 年消纳、利用各类工业废弃物超过4亿t。
但是, 水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节能减排仍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单位产品能耗、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差距。水泥行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技术装备差距较大, 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不高。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落后产能还占一定比重, 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推广力度不够。东西部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差异较大, 部分企业未达到国家能耗和环保相关标准要求。立磨、辊压磨等高效粉磨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目前大约有30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未建成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水泥行业消纳废弃物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水泥行业对工业废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混合材的使用上, 重点是粉煤灰和矿渣, 处置利用手段比较单一, 利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及回转窑无害化、资源化协同处理工业可燃废弃物、生活垃圾及污泥技术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现有的节能减排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 也未得到认真实施。相当多的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职能机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水泥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 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我国能源消耗目标、工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已成为水泥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2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加快科技进步,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装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强化科学管理,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水泥行业, 促进水泥行业节约、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2) 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 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114kg标准煤/t, 水泥综合能耗小于93kg标准煤/t。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 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普遍应用余热发电、高效粉磨技术、电机变频等技术, 重点水泥企业加快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大城市周边的水泥企业基本形成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能力, 使水泥工业转变为兼顾污染物处置的新兴环保产业。
3 重点任务
(3)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 执行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 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完成近期内淘汰落后产能的预定目标。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 指导水泥生产企业合理布局。积极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鼓励延长产业链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加快科技进步, 提高水泥生产的能效水平。采用大型立磨、辊压机等代替传统的球磨机。优化预分解窑炉工艺设计, 形成高能效窑炉设备系列, 支持新型节能型窑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继续开发推广应用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支持采用高压变频调速和高效电机等节能技术措施, 实现水泥生产能耗的显著下降。
(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大水泥行业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研发烟气有害组分减排技术, 重点研究氮氧化物减排控制技术, 推广高效袋式除尘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 推广设备降噪新技术, 显著降低噪声污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完成一轮审核。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6) 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提高水泥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发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 开发能源、资源消耗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系统。研究、推广和应用矿山开采信息管理和优化开采方案, 努力实现矿山开采的零排放。研究、推广和应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水泥生料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熟料生产线专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 实现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重点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用3~5年时间, 加快推动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7) 加快研发低碳技术, 逐步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力支持工业废渣的再利用, 减少水泥生产的过程排放, 加强水泥熟料低温煅烧技术研究。开展水泥生产二氧化碳分离、应用技术及其碳捕集、封存的可行性研究。逐步建立水泥行业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库,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逐步实现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降低。
(8) 鼓励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继续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对矿渣、粉煤灰、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替代燃料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废弃物 (包括一些危险废弃物) 的协同处置。鼓励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市政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 建立一批处置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示范生产企业, 加强与市政部门有关政策协调。加强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 充分有效使用低品位石灰石,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
(9)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先进水泥企业,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工作, 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批典型示范企业, 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水泥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 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 研究制定鼓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推进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10) 实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牵引, 大幅度提高水泥行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实施低温余热发电、高效粉磨、高压变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等节能改造工程, 形成年节约750万t标准煤的能力。实施电改袋除尘改造和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治理工程, 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实施消纳工业废弃物和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工程, 实现年处理能力约4 200万t。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具体建设内容见附件)
4 政策措施
(11) 加强监督管理。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排放设备、计量器具配备、能源利用、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监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定期组织相关分析, 开展预测预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 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加快研究制订水泥行业改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具体办法, 从严控制水泥企业盲目扩张。定期公告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资金补贴政策机制,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12) 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新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为水泥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节能减排工程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服务。引导水泥企业积极参与有序用电、科学用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降低环境污染, 实现系统节能。积极研究有利于支持水泥行业利用废弃物的优惠政策, 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 理顺废弃物来源渠道, 鼓励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专业化, 促进水泥行业废弃物预处理产业的发展。
(13) 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作用, 制修订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 建立较完善的限额标准体系、检测标准体系、审核和认证标准体系。推动制定水泥行业二氧化碳计算统计系列标准、水泥窑等主要耗能设备效率测定与评价标准, 不断完善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加强对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的指导, 鼓励行业协会在现有能效对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能效对标工作的技术指导, 完善细化水泥行业能效对标指南等技术文件, 通过开展行业对标推广活动, 提高水泥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14) 积极鼓励水泥行业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级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针对我国水泥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 加大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性支撑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鼓励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提升制造水平, 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水泥生产线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 带动水泥产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在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出口退税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
(15) 明确节能减排主体, 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要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 设立能源管理负责人, 明确岗位责任和目标考核要求。依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在行业中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逐步提升行业及企业能源管理能力。依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能源计量在线检测、分析工作, 提高企业的能效管理水平。
(16)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结合本地区实际, 按照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和本意见要求, 加强组织和协调,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推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相关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调研、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工作, 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搭建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交流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 通过会议、论坛、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广泛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8.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意见 篇八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体育活动 身心发展
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大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不仅增强幼儿的体质,更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下面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总目标,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我们必须避免幼儿身体素质培养的专项化或早期定向,在体育活动中避免运动员化、成人化和小学生化。如用连续上举重物等方法训练幼儿上肢和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既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例如在训练走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模仿高人走和矮人走,以此锻炼幼儿下肢肌肉、韧带和关节,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及身体的平衡能力及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同时增强背肌、臂肌和腹肌,达到从多方面发展幼儿身体素质的目的。如在“穿越小树林”的体育游戏中,可以在操场上安插小木棍,让幼儿模仿小白兔、小鸟等的姿势在小木棍曲线跑动,这种新鲜、活泼的情景给体育教学带来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该全面、综合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力量、耐力和速度三方面的素质。
在力量素质的培养上,利用适合幼儿的各种动力性力量活动发展幼儿的动力性力量。必须避免让幼儿进行憋气或紧张的静力性力量活动,如长时间进行“角力”。在耐力素质的培养上,主要通过逐渐延长活动时间、运动密度和强度提高幼儿的有氧代谢能力。例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深呼吸训练时,采用了模仿火车的鸣叫声、吹气球、老猫伸懒腰等游戏。调整素质的培养应通过各种适合幼儿的运动,使幼儿的平衡能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三、注重孩子体育活动中的科学化和兴趣化
我们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在活动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准备活动,然后给孩子们化妆——戴上可爱的头饰,另外给兔子戴上白手套,给乌龟背上贴一个塑料袋当“龟背”。“终点”和“领奖台”用大型积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形门设两个“门”,让“乌龟”练习钻的动作,设置两个路障,让“兔子”练习跳的动作。把孩子分成四组,这样就缩短了孩子等待的时间。孩子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角色比赛,连平时体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活动中,根据孩子发展与动静交替的特点,控制和调节活动量。活动量较大时,老师穿插分发奖牌,让孩子休息一会儿。整个游戏中,孩子对活动形式、过程感兴趣。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顽强、自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四、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精心设计,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兒潜力的开发。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对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他们的表现的确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挑战自我,挑战难度,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代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
六、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现代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幼儿园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户外大型玩具是幼儿园的必备设施。
可以适当添置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如小木马、跷跷板、足球、转椅、蹦床等。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小班孩子喜欢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用各种多余的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用破损的光碟制作投掷的飞碟等。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做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这样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3.01.
[2]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06,4.
9.特教指导意见 篇九
本,特教学校将继续围绕以“残疾儿童健康发展”为主线,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材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教学的发展。具体制定教学指导意见如下:
1.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适当调整课程,突出特教学校特色
课程设置要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既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又体现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为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目前特教学校所用教材陈旧,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与教材重组,强化康复训练课,教师要加强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形成校本教材。另外两所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继续开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2.改革常规管理,让其适应特教学校的发展需要
现行的常规管理,带有“普教化”现象。本将集中优势资源,改革教师的常规材料、学生的作业设置等,让常规管理更加体现特教学校的特色化、人性化。例如作业布置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
3.请进来,走出去,增加学习机会,促进教师发展
特殊教育办学相对闭塞,同类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机会较少。本,特教学校要增加外出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活动。从特教管理与教材使用上取长补短,促进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4.让特殊教育走向生活化
重视特教学生的德育、体育、艺术、心理、卫生、康复训练、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及职业教育、课外活动等工作,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有效促进特教学生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校要创造条件,配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和康复设备等,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本学年将集中精力,举办“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比武研讨活动;开展叙事性论文大赛活动。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落实双基教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过程,教给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又要以育人为目的,注重品行矫正,教给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
5.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帮助残障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学籍档案。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使他们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6.重视个别化教育
每位教师要从残障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出发,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包括文化认知、思想教育、生活技能、康复矫正等),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弹性处理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多层次的教育
内容,选配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促使每一位特殊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重视残疾学生的教育诊断和康复工作。要定期召开教育诊断会,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案以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切实做好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与康复工作。
7.联合办学,帮助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
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帮助其继续接受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8.加强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教学管理
10.高考意见指导生物 篇十
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生物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一.高三复习三阶段法:
第一阶段:适应阶段,按章复习
第二阶段:提高能力阶段,按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调整阶段
二.具体做法
加强统一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轮复习。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9、10、11、12年的高考题。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科综合,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三种能力。教师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
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和内容
在教学时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到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组织复习内容,因为《考试说明》既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每年的《考试说明》与上一年比较变化不是太大,所以启动高三总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说明》,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烂熟于心,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周密可行的复习计划。等新的《考试说明》下来后,对变化的部分做出调整和补充。
由于今年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复习迎考,这些考试内容与要求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这些变化,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解决。为此,同备课组的老师不能“单打独斗”,要加强合作、交流与研究,合理安排复习的顺序。对必考内容的复习,要在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选考内容的复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模块上,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空间。
2、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点
在研读《考试说明》时,要特别注意与老课程《考试大纲》相比的差异之处,与去年《考试说明》相比的差异之处,《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蓝本,更是渗透高考信息的渠道,因此对这些差异之处,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3、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9、10、11、12年的高考题
复习中更要重点突出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中的主干知识、主要生物方法和思想,不回避热点。要十分注重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
与往年的《考试说明》相比,一定要关注增加了一些内容。要对这些新增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复习教学的深、难尺度。
5、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从今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实验试题可以发现,从题目设计上来看,所选实验的问题情境大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体现了设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更加重视考生“能够通过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图形、图表的观察”,从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6、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09、10、11、12年高考题看,情景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在增加。对生物高考题来说,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常考常新---“不变的知识点,变化的是情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尝试着不断引入“鲜活”的材料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化”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能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
7、选考模块的教学要慎重
原则上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防止学校、教师指定一个模块,把选修模块搞成必修。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根据宁夏六年高考情况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了“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相同”,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难做到“难度相同”。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
8、针对试卷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实行超量给题、限量做题势必会增加试卷的长度,在选考内容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也让学生承担了一定的考试风险,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和答题的时间,要针对试卷结构的这种变化,让学生有长试卷的体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科目的强化训练。新年伊始,就要安排每周一次的理综强化训练,一直坚持到五月底,遇模拟考试可以合二为一。选用或命制与高考理综试卷题型、长度、难度相当的理科综合训练题,抓好施考、批改、评讲、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这几个重要环节。理科考生理综很重要,可谓成也理综,败也理综。
9、加强答题方法指导
会却不能得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为了杜绝高考考场上的这种失误,老师在平时的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上就要加强答题方法指导。使学生训练有素——只要会的,写上去就是对的。
(1)按题目要求答题,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分;
(2)细致完整作答,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分;
(3)生物用语或生物专用名词书写正确、规范,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分;
(4)计算题注意动用解题思想,轻松得到自己该得的分;
(5)周密思考,慎重下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6)在书写答案时要突出重点,具有条理性,不能答非所问;
(7)字迹工整、整洁,避免潦草,难以辨认。高考阅卷时认不清的都算错,不玩“你猜”。
10、面对薄弱,全力突破
实验是历届考生的薄弱点,绕开走的逃跑主义会使学生生物科全线崩溃,理综成绩自然一塌糊涂,这一点在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测试中又一次得到印证。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生物加大了对考生薄弱点——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生物基础知识扎实,领悟力强的考生理综成绩非常好,11、聚焦考点,悟透热点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注意聚焦考点,悟透热点。
三.在训练中注重以下细节:
(1)准确审题注意关键词。
(2)答题规范抓住重点。
(3)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每次训练结束后自己要认真分析哪些知识自己已掌握,哪些知识还较模糊,哪些知识还不会,哪些能力还不具备,从而对症下药立即消除后期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快速完善提升。
(4)关注新信息渗透预测训练
当今世界一些与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题目
第一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3月中旬,按章节全面复习基础知识,以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入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目标: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章节过关。
第一轮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做到“细、低、全”。“细”是指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知识和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低”是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不随意“挖深、挖宽知识”,不脱离学生实际,不超越教材基本内容;“全”,要针对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双基。
主要方法是采取章节过关和小专题相结合。
一、整合教材 科学安排
以生物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 落实细节
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复习时应以生物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生物用语的落实训练
三、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生物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生物实验、生物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计算快准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突出生物复习方法的指导。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生物问题。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答题要求,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四、研究“纲”“题”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生物《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生物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生物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生物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生物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要特别关注。
要明确理综高考生物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如何通过生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
要充分考虑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练习要以中档题为主,要紧扣基础,不回避常见题(高考都不回避常见题)。对一些资料上超纲超要求的偏题、怪题,要大胆放弃。要注重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五、强化应试能力
1.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科内检测
(1)提高解题速度;
(2)提高阅读、审题能力;
(3)及时纠正生物用语书写不规范、生物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
(4)通过研究评分标准,使得学生的答案组织得尽可能正确而又简洁;
(5)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2.把握重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容易失分的地方”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生物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第二轮复习策略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为2013年3月中旬~4月底,主要任务是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
目标: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使之能熟练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1)将各部分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面等);
一、第二轮复习备考的基本思路
⒈知识点的完善化
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使之较为完善
专题训练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
二、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
1.对照考纲,查漏补缺
第二轮复习中查漏补缺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要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2.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将课本读薄
在查漏补缺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
3.反思
在复习时,让学生做题后进行题后思考,探究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的技巧有哪些、解答的思路是怎样的、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甚清楚;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采用其他解法如何解,比较哪种解法最佳;这道题若变一下题目的条件,应如何解,变换一下题目的问题,又该如何解答等等。
第三轮复习策略
第三轮复习时间为 2013年 5月初~5月底,属于回归课本、知识和谐阶段、能力协调阶段。复习宗旨:合卷仿真,分科评析,回扣教材,查漏补缺,错题过关,静悟反思,应试指导,调整心态。目标:回归课本、考前热身。
一方面回归课本、冷静思考,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套题训练,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代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
(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
(2)重视实验;
(3)再次回归教材;
(4)及时纠错。
套题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套套题训练,并安排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有:选择题专项训练、推断题专项训练、实验题专项训练等,把这作为考前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在这一轮复习中做到:
(1)潜心研究试题,把好选题关;
(2)编制创新试卷,把好模拟关;
(3)严格答题规范,把好细节关;
(4)后期阅读教材,把好指导关;
11.健康指导意见书 篇十一
1 出台背景
《指导意见》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而制定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信贷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提出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国办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这既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休闲农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
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基础设施滞后、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亟待国家出台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的指导文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2 主要思路
《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 000亿元;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业农民收入、发展质量、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二是明确发展原则。确定了以农为本、促进增收,多方融合、相互促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三是强调七项任务。提出了加强规划引导、丰富产品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扶贫、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培育知名品牌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四是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强化政策落实创设、加大公共服务、加强规范管理和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五是强调做好组织领导。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强调各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3 工作任务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七项任务。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二是丰富产品业态。鼓励各地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提高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农(林、牧、渔)家乐,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
四是推动产业扶贫。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要优先支持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带动贫困地区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精准脱贫。
五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准确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布状况和濒危程度。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加强监督管理,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国情乡情教育,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社会实践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支持发展妇女手工艺特色产业项目。
六是保护传统村落。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要求,保护村落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七是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在面上,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在点上,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在全国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鼓励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4 保障措施
在强化政策落实创设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边远海岛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鼓励各地将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倾斜。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国家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各地要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在加大公共服务方面。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科技支撑,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
在加强规范管理方面。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标准,推动本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加大对认定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星级企业、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等景点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安全意识,提倡文明出行和诚信经营。
在强化宣传推介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开展全国性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宣传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鼓励各地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宣传推介精品线路和精品景点,扩大休闲农业产业的影响力。鼓励各地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活动,努力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自农业部网站: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2016-9-8)
【健康指导意见书】推荐阅读:
教研室鉴定、导师意见、现场指导老师意见、学校指导老师意见、中期考核意见09-12
指导意见落实情况07-23
指导老师评阅意见07-24
利率定价指导意见11-15
农村房屋评估指导意见06-29
社区工作指导意见08-15
产业发展指导意见08-22
导师或指导老师意见11-03
能源工作指导意见11-04
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