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13篇)
1.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 篇一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习题
一、填空题
1、物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____和________的一门学科。
2、17~18;19世纪,基于_____学的巨大成就,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了“_____时代”;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这主要是以_____的利用、_______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_______的发展为代表的。
3径;学习物理学还离不开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中国的“神舟”计划已经将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目前,“神舟”系列飞船已经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载人飞行?()
A、1次B、2次C、3次D、4次
5、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下面的物理学成果中,不属于爱因斯坦的贡献是()
A、相对论的提出B、质能方程
C、光电效应得发现D、万有引力的发现
6、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说的这位“巨人”指的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布鲁诺D、爱因斯坦
7、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
A、构建经典物理学和把试验引入物理研究
B、把试验引入物理研究和最先把望远镜瞄向天空
C、把试验引入物理研究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最先把望远镜瞄向天空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三、简答题
8、物理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在生活中是否发现一些物理现象?它们是属于物理学中的那一类物理现象?请写出其中的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
9、在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远处燃放礼花时,总是先看到礼花,后听到礼花爆炸的声音;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开始计时和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哪一种方法更准确?同时请说明原因。
2.在科学探究中开展科学课程 篇二
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教师为他们做好的事。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并应以学生的原有基础为出发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课学习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小学课程与教学中,我们之所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继续开展他们自发状态下就一直热衷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因为这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通过实际教学,不难发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合作,同样学生之间也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合作。要使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的主体,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探究以及学习的主体,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课上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经过和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集中探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培养的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研讨、激发探究
科学探究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学生要自己提出对问题答案的推测,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得出学生自己或小组对问题答案的预测,并尽可能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第二次讨论时,完成试验设计,进行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如何通过试验或观察来验证预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观察、试验,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实证,设法向其他小组说明,或设法说服别人,这是重要的思维过程。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激发学生们新的思维。同时,学生们通过科学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最重要的是通过回顾经历探究过程,总结经验,找出不足;通过讨论,激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进行课外延伸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和获取的知识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在科学探究下的求知欲望的。一节课也无法把学生所有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使科学探究不局限于时间的约束和空间的限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带来乐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四、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时间问题、准备问题、评价问题、教师問题等。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前期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活动对时间都是有一定消耗的,教师的前期准备学生的活动空间,对于学生的及时评价等问题上都有待解决。
3.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 篇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实验室处处充满科学创新的活力,成为科学的殿堂、开放的场所、创造的乐园。现将我校科学课程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多一点学科重视:重视全面体现本学科的目的要求,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科学教学,不仅是教基础知识,而且要在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把单纯传授科学知识,改变为传授科学知识与培养志趣、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相结合;把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把只管课内不管课外,改变为课堂教学与课外的研究活动相结合,校内校外一起抓,把只从书本求知识、死记硬背科学概念,改变为从书本学知识和向实际事物求知识相结合,并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训练、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多一点人文气息:依据新课程标准,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代新人。1.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造历程:可在实验室侧面的窄墙上贴一些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并利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的时间轮流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开展“我学科学家”、“我讲科学家故事”等活动。学生自查资料,介绍科学家事迹,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家敢于探索、崇尚真理的精神会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和感悟,促进他们科学情感及科学素养的形成。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的后墙角设立“科普书报城”,介绍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利用播放科普知识和科技动态影片,细雨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力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有选择,有改进,有创造,让科学教育充满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
多一点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
标,因此有必要让实验室自己说话,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到创新,读到创新,想到创新,做到创新。在实验室的四面宽墙上设计创新专栏。每个创新专栏上方的标题都是与创新有关的格言妙语,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就在身边,就在科学学习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不管是在课上的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下的自主探究中,都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训
练创新能力。每个创新专栏方框里面的科普内容都是教师精选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科普文学,以及学生获奖的科技小论文和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等,并且定期更换。这些创新专栏整体看上去图文并茂、和谐美观,每一处都显示着设计者的巧妙用心,孩子们在这些设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创新兴趣。学生对环保,对高科技,对生活科学,对科学实验,也有了新的认识。
多一点个性空间:科学课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
实验室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设立学生自制标本展橱:在实验室后面的墙上用玻璃制成一个透明的橱窗,将学生制作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摆放进去,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橱窗下面及实验室门前陈列饲养槽、饲养笼,饲养一些小动物如:鸡、鸽子、兔子、金鱼等。饲养小动物是学生们很喜欢做的事情,它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机会,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2.设立科技作品展橱:在实验室的前面墙角放一个展橱,分成多层,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学生在课上课下及科技活动中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作品陈列出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多一点电教手段: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
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教材结构、教师教学结构
和学生思维结构相吻合,反之,则教学效果差,事倍而功半。在教《水的溶解》时,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物体的溶解过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我将装有少量温水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放入一些能溶于水的白糖或高锰酸钾,边搅拌边指导学生观察其溶解过程,全体学生都亲眼目睹,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变口授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文曲星希望小学
[执笔人:王诗洲]
附捐赠物品发放情况:由桂馨慈善基金会捐赠相关实验物品于2009年11月20日在老师和学生的欢呼声中送到学校,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将这些物品搬上三楼科学实验室,由专人保管使用,带科学课的老师
4.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篇四
———“争当小实验家”汇报材料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李茂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学校近2年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活动的情况
2、具体辅导的一些做法
3、取得的一点成绩
4、展望和困惑。
首先是学校近2年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活动的情况。2013年初,我们学校第一次接触“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活动,到现在一共是2年多的时间,共有500多人参加了此项活动,先后获得2013年全市比赛的天文、化学团体金奖;全国比赛4金3银2铜,2014年全市比赛的天文、物理团体金奖;全国比赛10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我们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焦彤、刘静等四位老师获得优秀科技教师奖。狄桓伟同学获得全国十佳金牌小实验家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还有辅导教师的辛勤辅导。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取得这些优秀成绩的前提。我校自参与“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以来,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将此活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挖掘学生科技潜能的新举措。学校领导把“争当小实验家”活动列入了学校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
导小组和以分管教导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把活动纳入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将活动的获奖情况纳入期终考核。2013年我们参加“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大赛培训活动以后,就将“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材料及时汇报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研究后认为:此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符合我们学校提出的“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当即决定参加。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成立了以“争当小实验家”为主的科学社团,分别是“小小哥白尼天文社团”“小达尔文生物社团”“科学泡泡化学社团”“科学动车物理社团”。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布置专人负责。
其次具体辅导的一些做法。
1、加强家校沟通,精心选择学生
“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和家长沟通。学校首先利用“宣传单”“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认识“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意义、作用等,取得家长的支持。第二确定参加活动的年级。我们学校有5000名学生,我们确立参加活动的为3——5年级的学生,并且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情况,确立了一批热爱科学、知识面广,勤奋好学,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活动成员。由于宣传到位,影响良好,并且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很多学生托关系、走路子想法设法找老师,要求参加。有的直接找到校长和其他领导,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提
出条件,进行面试,保证选手必须是优秀学生。从这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争当小实验家”活动的火爆。
2、兢兢业业,认真辅导
在小实验家的辅导上,我们做到了“三定”。首先是定辅导老师。在辅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学校针对学科的特点确立了以省教学能手李茂老师、焦彤老师为首的辅导团队。为了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整个团队对各个实验的原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预做了每个实验;辅导教师对所有实验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次定辅导时间,学校定于每周五下午4:20——5:20对学生进行辅导。三是定辅导地点,学校专门抽出四间实验教室作为辅导地点。同时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进行考核,确保活动按时正常进行。在最后选拔阶段,辅导教师牺牲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辅导,做到“三结合”:一是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二是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三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发现与探索的快乐,体验科学实验的奥妙。“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披上了科学科幻的翅膀,引领他们在科学的天地里自由飞翔,最终选出优秀的比赛选手参加各类比赛。
3、做好宣传总结工作
对于参赛的学生,学校特意针对此活动制定了专门的宣传栏,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校长亲自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品,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同时学校把学生获奖的信息发布到学校大屏上、学校网站上、区市教育网站上,引起了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另外积极向报社投稿,2014年我们学校“争当小实验家”获奖情况的稿件先后2次被《济宁日报》报道。
取得的一点成绩2013、2014连续两年获得济宁市科学实验大赛团体金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4年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嘉年华活动获得10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李茂、焦彤等四位老师获得优秀科技教师称号。展望和困惑:
能否把此类活动带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例如:组织夜观星辰的活动等,另外我们搞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获奖,而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只要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艺术的种子……我们就是成功的。
5.小学科学如何开展探究活动 篇五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最突出特点,彻底改变传统的“背书式”接受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呢?
一、明确师生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不可缺少的合作,学生之间也需要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确实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充当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将活动的主动权和探究内容放手交给学生去做。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在课前提醒学生搜集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并按照小组长的分配各负其责。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基本内容、操作步骤、数据登记、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科学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顺利。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个小组要安排每个人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比如,主要操作者、辅助者、观察者、监督者、记录者等,让每个人对每个角色在合作学习中作用有亲身体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当学生对探究内容、过程、结果等有争议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展开讨论,学会与人交流:向别人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接纳别人的建议,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整合小组的智慧。
二、有选择性地进行探究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选择哪种学习方式,不是根据教师或学生的好恶,而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新编教材的设计体现了“用教材”的观点,给了教师和学生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是也对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更要有科学的选择。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完成全部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受到学生年龄、心智、操作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只需要完成部分探究其中的几个要素。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植物可以选择家里已有的花卉、农作物等,动物可以选择容易饲养的金鱼、小狗、小猫等,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至于探究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比如,可以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可以探究植物的生长周期;可以探究动物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探究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师生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 “看一看”, 多动脑 “想一想”, 多动口 “说一说”, 多动手 “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并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就一定会取得令人喜悦的进步。即使探究没有成功,那对学生而言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对学生的科学学习、人生经验积累、精神历练都是宝贵的财富。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四、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探究某一项科学内容的结果,而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推动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学生由家人为不同品种的花卉浇水的频率和多少入手,探究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学习了“天气”以后,学生主动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状况,各种天气现象预示的天气变化,以及动植物对天气变化表现出的预先表现等;学生看到蜡烛燃烧,会对其制作材料、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其中会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等。这种探究不受预设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正是这种随时、随地的探究,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这种探究性学习的延伸,实现了科学学习探究的常态化,推动了学习的开放性,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开放性学习,也符合科学学习的特点。
当然,在科学探究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探究性学习初始阶段,会表现出一定的混乱、无序,学生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探究不出明确的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但是,这是推行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教师有耐心,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定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这种学习的要领,并渐入佳境。
6.走进科学作文 篇六
我好奇地走进殿堂,惊奇地发现:殿堂中间有一张巨大的桌子,周围坐着许多人。我在想:这些人是谁呢?他们在干什么?我定睛一看,感到他们有点面熟,我脑门一闪,这不是我们学校宣传栏上的科学家吗?我兴奋极了,我看到离我最近的那位就是“数学王子”――高斯,他旁边坐着的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他对面坐着的是爱迪生,还有德国的哲学家――马克思,我们国家的华罗庚,他好像在跟高斯讨论什么数学难题呢,还有很多我不太认识的名人……
我是青少年报和罗湖小记者报的小记者,这是一次千古难逢的好机会,我怎么会错过呢?于是我赶紧采访科学家牛顿先生。
“请问您是怎样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的?”我。“我一直坚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另外,辛苦是获得成功的定律”。“好的,谢谢您!”
接着我又采访了数学家――高斯。“听说你十岁的时候就被誉为‘数学王子’,你有什么捷径吗?”
高斯微笑地对我说:“小朋友,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学习勤奋的人才能走进科学的大门!”
7.走进科学演讲稿 篇七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来自。很高兴有机会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踏上了绚丽多彩的科学营探索之旅。科学营让我们近距离走近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励了自己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科学梦想。
科学改变生活,科学改变世界,科学创造未来。当我们在电视机前收看世界各地新闻,当我们接听电话与千里之外的亲朋通话的时候,当我们坐上快速的列车、登上舒适快捷的飞机,„„这是古人神话中的梦想,正是科学的力量使神话变成了现实。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学营活动,聆听“博学”科普讲座、参观重点科研基地、参加科技竞赛获奖优秀大学生交流会和科学实践等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再次激起了我们探索科学的愿望。
作为祖国新一代青年,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另一个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从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8.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 篇八
【关键词】课外;探究活动;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化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化学课堂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一、科学探究的意义
1.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完全解决老师布置的或自己所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在课后探究完成。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某些探究活动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这只有通过课后的探究完成,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形成更深的印象,课堂上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应用。
2.课外活动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课外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即便进行探究式教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在整个集体中完成的。小型的课外探究活动主要由自己独立完成,自己必须动手做。如学生学习了过滤知识后,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参加班级的评比,制作简易净水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以后做实验提供了器材。
课外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的化学后,布置学生课后探究厨房中用到的化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分析厨房中各物质的分类、性质,进而分析出厨房中用它们来做什么?它们对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影响?这些物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通过探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外,课外探究活动还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归纳总结能了力、创新能力。
3.课外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课外探究活动比纯粹的书面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当他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就会更加的关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了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二、课外科学探究的实施
1.选好课外探究的内容
教师在实施课内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外探究很好的素材。例如,在探究金属和酸溶液的反应时,有同学发现铝与酸的反应并没有锌快,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探究了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有学生提出是否与铝的表面氧化膜有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去探究。
课外阅读和收集资料,是化学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把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外探究的一部分。
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调查报告等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可作为学生的课外探究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制定课外探究计划
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探究计划是下一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的依据,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3.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探究计划,利用观察、实验和其他方法和技术,收集数据、资料和信息。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坛坛罐罐当仪器”,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收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4.学生课外探究成果的展示
初中生的恒心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三、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1.从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现实中有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既然是课外探究活动,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后,教师就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2.努力促成家长对学生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
课外探究活动主要的场所在家庭,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用“坛坛罐罐”做实验,跑东跑西搞调查,认为孩子是贪玩,不专心做功课。因此,教师要通过多个渠道向家长说明学生探究活动的意义,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的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正确评价探究失败的学生
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研究,往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后才能取得成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学生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尽善尽美,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探究活动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不仅看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的看探究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鼓励、表扬,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标准解读
[3]杨九俊主编: 《新课程备课新思维》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9.走进科学观后感 篇九
故事主要讲:贵州山区的农村,有个上高中的女孩叫吴琴,据她说从初到高这期间自己经常无故昏迷,而且等到再醒来时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而且她还说自己是福建人,父母都在福建。后来吴琴又写出了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经调查此号码是福建泉州的,但打过去时却是空号。
随后吴琴又向记者讲起了个自己经常做个噩梦,梦中个披头散发的女鬼拿个大锤子敲打个大大的心脏,声音很大,几乎占据了她整个人。学校的同学们纷纷议论说是吴琴被女鬼缠身。并且,吴琴说她平常心脏部分经常疼痛,检查后却没有发现异常。最后神经科的医生说吴琴得了癔病,并非女鬼附身……
故事的结尾好像没有完全解释这种现象,但失口否认了“鬼”的说法。有没有“鬼”并不是单方面的否认就可以让大家相信的,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没有能够完全证明有“鬼”还是没有“鬼”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轻易相信任何方的说法。
10.七上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 篇十
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
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能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5.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化学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
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提示语,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
8.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9.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
10.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
11.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内。
哪些同学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何处理意外事故?
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①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②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三、常见的实验操作
1、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2、酒精灯
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3、试管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4、试管夹
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
① 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 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
5、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
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一)基础题
1.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1)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的仪器是 ;(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3)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用作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2..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当使用会引发安全事故。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不用时要用 熄灭。(2)酒精失火时,用 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和 三层,其中 部分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时,物体放在
处,温度升高得最快。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4.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2秒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 B.内焰 C.焰芯 D.中上部 5.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二)提高题
1.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 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2.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是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实验室加热约2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石棉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5.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请写出两种可能发生的原因:
① ; ② ;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6mL稀硫酸,应选用 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其它药品。(3)倾倒液体时,标签应,瓶口要挨着试管口。(4)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7.请指出这些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
A
11.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 篇十一
一、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前概念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起促进和帮助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新概念必然是对生活中原有的概念进行重新组合、提升的一个过程。如“电压”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建构“电压”概念。教师教学前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认知水平,特别要分析小学自然课中已学过的电知识以及掌握的情况,同时教师应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观察自然现象中可能积累了哪些与电压有关的生活经验,让概念“生活化”。如学生知道电压有大小之分:高压线、家庭照明电路电压高,不能碰,人一旦被高电压击中会被灼伤甚至危及生命;干电池的电压小,安全。这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人体的静电电压也很大,但由于电流非常小,没有危险。这无形中点拨了电流与电压存在联系。再如学生知道水流,但不知水流的形成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水流的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产生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压,提供水压的装置是抽水机,再联系电流形成的过程,可以得出“电压是电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的结论。这样,学生对电压的概念就有了初步了解。
二、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开展探究活动,构建基本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是以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是以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的特征来表示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具有语言简练、可读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趣味性强等特点,是理解科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良好连接点。但是课堂教学由于时空的限制,大多数课后的阅读材料难以在课内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教师往往让学生回家自学。由于学生课外作业较多,落实效果仅凭学生个人兴趣而定。对此,课内外的结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感知基础,营造探究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是指导学生形成概念的前提。电压来自于客观现实,又高于客观现实。要形成正确的电压概念、灵活地解决电压知识问题,必须获得有关电压的足够多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形成和掌握电压概念的必要条件。笔者在上《电压的测量》时,就是由介绍身怀绝技的鱼——电鳗——的一段话来展开教学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电鳗有水中“高压线”之称,奥秘就在于它能发电。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在它的身体两侧的肌肉中,分布着一些特殊的发电器官,仿佛是活的伏打电堆。
师:读了这段话你想了解什么?
生1:什么叫电压?(由此引出电压概念)
生2:什么叫伏打电雄?(引出电源发展史内容)
生3:发电器官有何作用?(联系有关电源作用的知识)
生4:“300伏大吗?电压还有哪些单位?(解决电压单位、一节干电池电压、家庭电路电压、人的安全电压是多少伏等问题)
随着这些问题一个个被解决,书上的知识点也都落实了,电压的基本概念也就形成了。
三、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充实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注意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在学习科学概念时,人们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科学概念,这是相关概念干扰的表现之一。科学概念的学习如果能够与旧知识形成类比;则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的科学概念,并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能得到澄清。如前一节已学习了电流的测量,这一节学习电压的测量正好能进行类比。两者可以进行如下表所示的类比。
“电流表的测量”与“电压表的测量”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进行类比,有助于区分、对比及找出两者的联系,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知识。恰当地运用类比,课堂会更有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容易遗忘,而且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比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应用类比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中来,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又可激发学生联想,具有启发思路、触类旁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2.《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 4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 4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6)教师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再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叶子画出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细致。
3.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我们要学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
(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 4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13.走进材料科学 篇十三
读了走进材料科学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走进材料科学》全面地介绍了材料科学如何随着人类对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宽,从其它学科中演化出来并最终确定了其学科地位的历程。书中穿插了许多有趣而且鲜为人知的故事。书中提及的许多历史事件,会给我们如何审视学科的发展以启迪。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从考古学的角度,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1.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
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2.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
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3.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从这一阶段开始,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采用天然矿石和原料,经过简单的煅烧或冶炼来制造材料,而且能利用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原理及现象来创造新的材料。并且根据需要,人们可以在对以往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材料设计。使用的原料本身有可能是天然原料,也有可能是合成原料。而材料合成及制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4.材料的复合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金属陶瓷的出现标志着复合材料时代的到来。随后又出现了玻璃钢、铝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现的抗菌材料的热潮,都是复合材料的典型实例。它们都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到这时,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独特性能的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最根本的思想不只是要使两种材料的性能变成3加3等于6,而是要想办法使他们变成3乘以3等于9,乃至更大。严格来说,复合材料并不只限于两类材料的复合。只要是由两种不同的相组成的材料都可以称为复合材料。5.材料的智能化阶段
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合资修复的功能。如所有的动物或植物都能在没有受到绝对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自诊断和修复。人工材料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近三四十年研制出的一些材料已经具备了其中的部分功能。这就是目前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等。尽管近10余年来,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离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严格来讲,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还只是一种智能结构。
由此看出材料科学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总的说来,本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超纯化(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量子化(从宏观控制到微观和介质控制)、复合化(从单一到复合)及可设计化(从经验到理论)。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科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21世纪会出现什么样的高技术材料,材料科学又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很难预料。
【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推荐阅读:
走进科学10-09
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10-29
环境引领幼儿走进科学天地的大门论文10-15
大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09-05
走进新课程让我们一起体验成功08-14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06-24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07-25
八下科学实验探究题强06-10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方案10-20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