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实录

2024-07-17

电磁铁教学实录(精选12篇)

1.电磁铁教学实录 篇一

《电磁铁》的教学反思

徐泉秀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兴趣是探究的驱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抓住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动起来”,因此我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营造氛围,开展有效探究。教师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教师通过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基本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验后的交流与讨论。科学课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画上句号,而是要留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讨论和交流。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倾听能力等。

四、拓展研究,学以致用。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还注意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另外,教师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这一课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没有一节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师生的活动,争取课上的更好。

2.电磁铁教学实录 篇二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是电气工程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而且《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知识非常系统, 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作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磁理论在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电磁场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 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电磁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布和获取信息、探测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要好, 由于很多同学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程的基础太差, 导致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难度很大, 以至于大多数同学感觉这门课程太难, 被同学们称为理工科学生的“四大名补”之一。实际上这门课程知识非常系统, 掌握住课程的主线, 掌握住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 学习起来并不难。

二、《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 安排的大三上学期, 学生大一、大二两年学完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 为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储备了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打得不牢固, 而且又间隔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造成再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得心应手。《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多, 需要掌握的定理和定律20个以上, 重要公式40个以上, 这些公式和定理如果不掌握,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题目就无从下手, 而且教材上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学推导而得到的物理场的数学规律, 继而对数学物理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最终得出电磁场的物理性质。在推导过程中, 不仅要求具有基本的物理知识, 还要能灵活地运用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和数学物理方程中的一些经典性的解法。此外, 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 电磁场的三维特性和电磁波的波动性等抽象内容无法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使得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从这些模型中建立起来的许多概念, 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总体说来, 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考试不及格率较高。

三、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1.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我都要先讲一个绪论, 讲这门课程的用处, 讲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历史, 讲电磁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讲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历史的时候, 讲到学生曾经在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中见过的很熟悉的名字, 他们会觉得很有意思, 名人重大发现的经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很大的激励。讲电磁场理论的应用时, 讲到电话、电报、电视、广播、卫星通信、GPS定位、3D电影等技术, 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学们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讲到第二章中一节媒质的电磁特性时, 我们生活中的电器微波炉就是利用电介质的极化特性实现食物的加热, 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加深了其对内容的理解。

2. 及时总结发现规律。

《电磁场与电磁波》里有太多的定理和公式需要记忆, 这也是同学们学不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 如果这些定理和公式根本都记不住就更不要提应用, 大学生们到了大三, 都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规划———考研或者工作, 考研的学生对考研的课程学习非常认真深入, 其他课程过关就好, 找工作的学生更多关注学什么能对找到好工作有帮助, 考研的课程里面考《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的专业很少, 所以大部分同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学分, 不愿意下很大的功夫深入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对基础知识及时总结, 通过不断地总结发现里面的规律。比如真空中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和媒质中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方程的形式类似, 有了这些基本规律得出麦克斯韦方程顺理成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中的习题都有一定的难度, 但里面都有规律可循, 比如已知电荷分布求电场, 经常要用到高斯定理, 找到电场分布的对称性, 找到高斯面, 问题的求解迎刃而解。第五章均匀平面波在无界空间中的传播中, 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 首先写出波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然后根据条件分别求出电场的振幅、初位相和传播因子, 根据电场和磁场的关系求出相伴的磁场。

3. 多媒体授课结合板书。

电磁场的量大部分都是矢量, 有大小又有方向, 大小和方向随空间和时间变化, 对矢量的数学处理复杂度远远超过标量, 遇到矢量的面积分、线积分学生无从下手。教材中关于均匀平面波在无界空间中的传播、波的极化和驻波、行波等, 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抽象和难想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优点, 以动画、图形的形式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使复杂的物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直观,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授课作为一种新技术有很多的优势, 每堂课的知识量大, 授课方式较为单调。不知不觉老师就讲了太多的知识, 学生长时间连续听讲, 易形成枯燥的情绪和疲劳的心态, 为缓解学生听课的紧张度和疲劳度, 不仅要求教师授课运用丰富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语言, 同时也要求教师用课堂教学常用的示范法、教练法等各种教学技能去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做好多媒体授课和黑板板书的合理结合。采用黑板板书的形式, 板书课堂教学内容的框架及重点, 同时为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赢取时间。并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激发、引导和配合学生的思维活动, 既锻炼学生的基础思维, 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加强形象化知识的积累, 比如收集图表、动画, 制作Flash动画, 不断丰富完善多媒体课件。

4. 多讲例题加深理解。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规律、公式非常多, 为了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应该多做题加深理解, 每个知识点都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并归纳出解题思路规律。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高斯定理的理解, 这方面的例题一定要精讲, 让学生通过电荷的分布形式找到电场分布的某种对称性, 找到容易进行积分的高斯面, 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高斯面, 通过解这类题目,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电位移矢量对封闭面的通量仅仅和该封闭面所包含的电荷量有关。恒定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也是描述磁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由电流的分布分析磁场分布的某种对称性, 找到所要积分的环路, 这一步是确定磁场的关键, 通过积分确定磁场。通过解这类题目, 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磁场强度对闭合曲线的环流仅仅由该闭合曲线所铰链的电流决定。

另外, 利用课外时间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 电磁场电磁波教材的内容非常多, 在课堂上能够讲的例题非常有限, 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最多1~2道, 仅仅利用上课的90分钟要让同学们都理解很难做到, 如果学生在课下看书或者做题是经常会遇到不会或者不懂的地方, 如果不及时地解决, 学生慢慢地就会掉队, 导致最后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所以老师应该多抽时间采取各种途径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比如电话交流、网上交流或者电子邮件交流等等,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通过这样的沟通相信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会更浓厚, 老师也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5. 尝试开设新实验。

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相关的实验内容, 我校开设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54个学时, 全部为理论学时, 目前很多高校尝试开设《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实验。但是硬件实验设备大都为单台套, 仅适合实验演示, 实验过程程序化呆板, 学生动手机会少, 缺乏手脑互动, 因此虽然投资大, 但收益少。利用软件仿真可以实现“少投入, 高收效”的建设目标, 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进行静电力、静磁力、电容、电感等的计算, 并与理论结果相比较。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 学习边值问题的求解, 学会如何加载源和边界条件, 从而加深对电磁场的理解。Maxwell软件提供了非常形象直观的电力线分布和磁力线分布矢量图,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的仿真程序观察到电磁场分布的情况。所以我们《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建设的下一步的目标是增加课内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通过分析电磁场电磁波这门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个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 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发现规律、把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有机结合、多讲例题加深理解和开设实验, 最终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并且能够学好这门课程。面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公认的难教又难学的课程, 我们要发挥知难而进的精神, 多下功夫, 多探索, 多创新, 相信功到自然成, 有付出也必然有收获, 用自己对待工作的精神感悟学生, 所谓教书育人的道理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谢处方.电磁场与电磁波[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丁兰, 陆建隆.电子信息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改革的探索[J].菏泽学院学报, 2010, (9) .

[3]刘万强, 孙贤明, 王海华.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 2012, (12) .

[4]田雨波, 张贞凯.“电磁场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学报, 2008, (1) .

3.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策略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整体性;系统性;实例教学;恰当的评价;教学反思

针对电子、通信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运用的实践、创新能力存在比较弱的现象,我们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活动传统上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多数学生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主要是采用表层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和反思,这样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运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差的结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采用按照所选定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材清单零碎式地教学,把事实和知识割裂;且采用了有可能激起学生抵触情绪的教学、评价方法等[1]。

由于深层学习总是与批判性思考、新旧知识联系、自我反思、意义探寻、问题解决等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运用高于熟记的高级心智进行学习的活动。因此,我们采取支持大学生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深层学习的大学教学策略主要有:

一、采用了整体性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2]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重点是介绍电磁波的数学描述、传播特性以及辐射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我们采用了较容易接受的演绎法,如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整体性教学课程内容由电荷开始,先介绍电荷产生的静态场(电场(点)→(线)→(面)→(体))性质,并将其推广到时变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例:电场的分布是由

点E(x)→线E(l)→面线E(s)→体(空间)

点→面→体

E(x)→■E(l)dl→■E(s)ds

■■=?荦×E ■■=?荦·E

而后采用归纳法,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即时变场E(t)出发,反思静态场(E(t)=E(0)),这时可把静态场归结为时变场的一种特殊情况,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其辅助方程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具体的电磁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加深了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

二、采用系统性教学方式强调与过去所学知识的衔接与区别

采用系统性的教学方式以信息在整个通信传输系统中传输为例,让学生认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知识是解决信息在整个通信传输系统中收发信机间存在的表现形式问题,即信息在收、发信机里是以电压u(t)或电流i(t)的形式体现,而在收发信机之间是以电磁场的E(t)或H(t)形式体现,这是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知识和以往所学知识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研究的数学模型都是以余弦或正弦函数的形式呈现(x(t)=A(t)cos(?棕t+θ(t)),按照这样系统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建立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学生就有了基于理解、深入钻研、学用结合的动力。

三、采用了实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运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例教学符合学生实践能力成长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上我们把应用背景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其将书本和课堂的知识用于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静电场时,我们以电场与电位的关系式E(r)=-?荦φ(r)出发,提出在实际工程中在无电场强度测量仪而有电位表的情况下如何得到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的问题?在讲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知识之前,先问学生如何才能防止室内电子设备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如何使建筑物免遭雷电的侵袭?他们在学了这部分知识后,就可按公式R=■的配置设计制作建筑物的接地器;按公式δ=■来设计选择材料防电磁辐射。在授课过程中经过了多次这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1]

我们采取整体性评价取向,对学生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形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少采用表层学习的方式,多采用深层学习的方式。我们采用了学生课程总成绩的60%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方式,这主要是从学生参与对开放性使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相关原理的问题的理解和表现中获得。

五、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进行课程教学

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在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批判性检查所运用的教学资源、提问学生、设计和布置的作业的方式,以及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等,反思这些方面是导致了学生的表层学习还是深层学习。与此同时,我们也引导和支持学生反思自己,从而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六、结束语

我们通过采用了上述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深层学习的大学教学探索策略,近几届电子、通信类毕业的学生对运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信治,杨旭辉.深层学习与支持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8,(7).

[2]郑娟.《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09,(16).

4.《电磁铁》教学设计 篇四

房县实验小学

陈高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确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高,在以往实验中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少数学生在经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也能基本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探究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桌子上有许多大头针,用什么办法能迅速把大头针全部拾起来? 生:用磁铁(教师给予肯定后)

师:今天老师用一根导线,一个铁钉,一节电池,也能快速地把大头针全部拾起来,你们相信吗?

2、师用电磁铁拾起大头针,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引入课题

2、电磁铁。

(二)、亲历探究,解决问题:

1、制作电磁铁:

(1)师演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

(2)学生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制作电磁铁。(3)学生感受自己制作的电磁铁。

(4)汇报交流,得出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1)质疑:我们实验发现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那么关于电磁铁你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汇报,师梳理问题。

(3)学生猜一猜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用实验验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4)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学生汇报实验方法。(6)分组实验。

(7)指名汇报实验结果。

(8)师生得出结论: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质疑: 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测电磁铁南北极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汇报,师梳理得出:可能与电池接法和线圈绕法有关。

4、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5、分小组进行实验。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7、得出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接法和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5.电磁铁教学设计 篇五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6.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篇六

(一)》教学反思

课型:校级公开课

时间:2014.12.18

讲课人:陶志琴 《电磁铁的磁力

(一)》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中第三课时的内容。

其实这节课是一节老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课的实验性很强,所以无论讲什么样的公开课,很多老师搜会选择这堂课,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这次公开课也选择了它,并不是想借鉴什么,而是我觉得越是容易上的课越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想在这节常规课上找个突破口。

本课的“科学概念”是: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过程与方法”是:

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

1、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在上这课时我的思路是首先根据电磁铁的组成。再根据电磁吸引大头钉的多少,提出怎样增强我的制作的电磁铁磁力?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让学生们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能创造性地、有根据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各种假设;能根据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本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当然这节课也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对学生的各种假设要进行分类整理,不能简单板书。在我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根据什么理由这样假设?分组讨论,进行假设之后,汇报,我只是将学生的各种假设板书出来。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假设进行分类整理,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假设都是围绕着电磁铁的结构而提出的。

2、研究实验计划时间不能过长。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要在实验前让学生把要注意的东西全部弄清楚,研究计划写得很完美,费时也没有意义。反而站用了学生实验动手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研究计划时间不易过长,不完善可以等实验完后再补充也可以。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3、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这节课有的教师对我的评价是“激励机制不够,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我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探究发现中获得充分的自由。在科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观点、交换意见、相互沟通,得到独立人格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愉悦和交流的快感,感受学习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激励性因素的优势作用,加速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评价应成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学生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努力迈进。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激励性评价我们科学老师也要开发好,利用好!

4、两次的小组讨论,用去了很长时间,在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倾听中互相补充、促进。

5、学生通过实验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自己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尝试写一写结论,再对比每一组的实验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

6、课前几分钟时间,可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活在应用,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

7.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七

一、Matlab和ADS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用板书上课,但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时非常烦琐,而且复杂的图形也很难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也失去耐心。他们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用最有效的方法,即计算机仿真。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可以动态地模拟平面电磁波和球面电磁波的传播状态,可以直观地看到天线的方向图,可以解决静态场的数值解法,有助于学生对电磁场和电磁波基本规律的掌握。传统的天线设计方法总是由设计师根据天线的分析理论以及自己的经验通过编程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天线的各参数,这样做花费的时间多,精度也低,而且设计周期长,而采用现代电磁场仿真工具如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Sonnet电磁仿真软件等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的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必将成为一种选择[1]。计算机仿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很容易接受这门课,自然有兴趣学习和钻研,教师和学生从烦琐的数学推导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电磁场物理规律的理解上。

二、启发式教学

电磁场既看不到又摸不着,要掌握其规律,必然涉及人类认知心理学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很难理解的知识,学生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授课中,既要分析学生又要分析教材。适当处理内容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分成各个小知识点,各个击破,最后再融会贯通。另外,认知心理学还表明,中等程度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2]。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通过适度的不确定性引起学生的探寻。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多安排一些不确定性,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概念性的问题则少一些不确定性。例如,向学生提问,闭合线圈如何产生电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其自主性思维,最终理解电磁规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如今,有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认为将来对就业有用以及对实际有用的内容就学,对实际意义不大的就不学。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电子的运动速度是很慢的,那为什么一按开关,灯就会亮呢?为什么水下通信困难呢?为什么微波炉中的食物会熟,而盛食物的盘子不会煳呢?隐形飞机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电梯里手机收不到信号或信号很弱?学生普遍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因为这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的讲授,学生明白了原因,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以楞次定律实验为例,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改进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时变少。最初是64学时,现在是48学时。因此,要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作修改,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尽量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还应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3]。主要调整内容如下:(1)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微积分、矢量分析及场论是学习这门课的数学基础。为使学生更容易学习本门课程,这部分内容增加了2学时,以便学生集中学习场的分析方法,更好地建立场的概念。(2)由于学生先修过“电磁场理论”,因此对静电场、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的学时量减少4学时。(3)时变电磁场是重点,因为这章归纳总结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其地位相当于力学中的牛顿定律,此部分增加1学时。(4)删除一些大学物理中已经学过的概念,弱化极化和磁化的微观机理分析,减少静态场部分内容,只讲镜像法和分离变量法。(5)考虑到学生是电子信息工程方向,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后续课程(“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打好基础,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增加3学时。考虑到后续课程“微波技术”要用到波导、电磁波传播模式等概念,增加了导行电磁波一章,无线传输要用到天线技术,增加了天线的辐射一章。

四、多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一些内容包括介质的极化和磁化、电磁波的传播、反射和透射等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和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教师授课若只盯着电脑屏幕,就会缺少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觉得自己成了教学设备的奴隶,教师也无亲切的感觉,所以应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讲波动方程一节,先在多媒体上放映一个舞蹈演员拿着一根丝带上下振动,此时,丝带上出现波动,波沿垂直于丝带振动的方向传播出去。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种机械波,以及波是如何形成的。因为电磁场不能用眼睛看到,可以用电磁波类比机械波,可以看成电场在x方向振动,波的传播方向是z方向,磁场在y方向振动,波的传播方向也是z方向,这就是TEM波。此时学生对电磁波有了感性的认识,那么,它具体什么样?数学又如何表达?感性如何上升到理性?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电磁场的波动方程可以推导出电磁波的数学表达。因为波动方程的推导比较重要,若此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难跟得上,对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印象不深。因此,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采用板书的形式,虽然板书速度较慢,但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保持一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实践中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 考试方法改革

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前平时成绩只靠出勤来考核,现在增加了平时作业的成绩,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组织课堂小测验,这部分成绩规定为10%。于是平时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20%,这样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 题库建设

电磁场与电磁波期末考试共有20套题,每套题有详细答案,随机抽取考题,体现了公平性。课程的主讲教师毕业于不同学校,课程负责人是副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余主讲教师分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这使得整个教学队伍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本科教学在国内的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助于题库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从以前的怕学、厌学这门课程转变为喜欢学这门课程,考试通过率较以前有所提高。使用的是自己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2011年获得校级优质课。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应因材施教,在各个教学手段上下工夫,而且教师应具备好的教学理念,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技、通信等各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数学推导多。基于该课程重要又难学的特点,本文结合对这门课多年的教学研究,从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应用、理论教学手段的改进、多媒体的使用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多媒体,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边莉.电磁场与电磁波[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24.

[2]皮连升.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8.

8.电磁铁教学实录 篇八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 小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0-01

1.引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与学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静态场、时变电磁场、平行电磁波、导行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5部分,涉及矢量分析、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与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电磁学部分紧密相关,内容繁多而复杂。面对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大学物理知识不牢固的学生,采取规模较大的教学班组织教与学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在各类实验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我校尝试着在小班教学中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对改善本课程的教与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电磁场与电磁波》小班教学的探索

2.1 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安排授课学期

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对《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依赖性较大,课程的学习需要大学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支撑[1]。因此,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授课学期安排在第4或第5学期(大二下或大三上)。但是,一般说来,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第4、5学期是学业任务最重的2个学期,难教难学的课程很多,客观造成了学生投入到《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上的精力相对减少,学习效果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简单介绍矢量基本运算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应用的层次显明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电磁现象及规律、电磁理论构架和电磁工程应用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降低课程学习对《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依赖,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安排学期提前在第2学期(大一下学期),将极大的保证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间,为该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小班教学,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高校课程的教学班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大。在我校《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班多是2到3个自然班构成,人数多时可达到100名以上。由于学生水平基礎不同,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材施教十分困难。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难免造成教与学的乏味。可以预见,各类实验班小班教学的模式,将有力的改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与学效果。目前我校各类实验班均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人数为25人左右。小班的规模有利于老师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

2.3 分组教学,提升学习动力

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一般兴趣不够浓厚,该课程的挂科率、重修率一直较高。另外,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式[2,3],限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造成教与学的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班教学中根据人数,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小组式的教学便于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分配教学任务,便于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和课堂分享的方式参与课堂教学,便于缓解理论课堂教学的乏味,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2.4 “问题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是小班安排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知识点的讲授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内容,提出3-5个与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阶段学生自学课程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短时间内自我学习教材内容,可在小组内讨论,初步理解、掌握知识点;第三阶段教师讲解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讲解,并辅以习题讲解、实例分析等,全面分析知识点。通过该过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课堂教与学效果的提升。

3.结束语

面对大班《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与学的困境,施行小班组织教学的模式将成为该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分组教学和“问题式”与“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改善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长宁,何军,周昕,“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9-160.

[2]管爱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27-228.

9.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电磁铁,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3.能说明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观察电磁继电器,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会说明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工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磁铁的实际应用,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电生磁”知识的延续与应用,简单讲电磁铁就是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利用铁芯使磁性增强。电磁铁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如本节中的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和自动控制电路等,所以本节重点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既是为后面的应用服务,也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强化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具有磁性可控、磁极可控的优点,电磁继电器利用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利用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这一特点。通过对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了解,掌握利用低压控制高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的方法。虽然电磁继电器在很多用电器中有广泛应用,但学生独立接触电磁继电器的机会较小,很难单独来研究它的工作过程,所以利用挂图、模型等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重点: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策略

电磁铁的学习可以从通电螺线管开始,因为电能生磁,但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很弱,在实际中应用较少,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的方法可以增强磁性,从而提出研究电磁铁的意义。对比电磁铁与磁铁的优缺点,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可以利用电流来控制,不仅可以控制磁性的有无,还可以控制磁极、磁性的强弱等,继而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问题。在实验中利用学生的分组实验,绕制电磁铁进行实验,要利用到转化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思想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有关;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虽非常广泛,但学生直接接触的比较少,比较陌生,可以从图片、视频等入手,使学生对电磁继电器有初步印象,它可以用于控制电路中,相当于一个开关,只是利用低压控制高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所以电磁继电器使用中大多要用到两种电源:低压控制电源和高压工作电源。再展示挂图或实物来分析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实例提出一些实际应用,了解它是如何控制电路的

四、教学资源准备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漆包线、规格相同的铁钉2根、电源、开关、导线、大头针、滑动变阻器等。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首先出示电铃,并连接电路,使其发声,再出示电话模型。

(他们当中都有一个重要的部件------电磁铁。今天我们这堂课就一起来探究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电磁铁 出示螺线管,提问:要使螺线管的周围产生磁场,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得出:给螺线管通电,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进一步提问:如果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先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再将铁棒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

提问: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哪个大?这表明什么?(插入铁棒后,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增大,这表明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性大大增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

学生讨论得出:铁心插入通电螺线管,铁心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铁心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能获得较强的磁场。我们把插入铁心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2、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呢?

进一步提问:怎样来做实验呢?其步骤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是由螺线管通入电流后获得的,由此,我们可以进行猜想:它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螺线管是由导线绕制成的,它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验探索。

学生实验:首先请同学们从盒子里拿出实验器材,放在桌上摆好,观察所用的器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这些实验器材应连接成怎样的电路?

(应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串联电路)用什么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学生将实验器材连接好,检查电路无误后进行实验:

①将开关合上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铁磁性的有无。

②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和减小(观察电流表指针的示数),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③将开关合上,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实验小结: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实验表明: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讨论电磁铁的优点

提问: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与永磁体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3、介绍电磁铁的应用

提问:电磁铁在实际生产中有哪些重要应用呢?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电磁起重机。(说明它能将钢材吊起的原理。)介绍两种常用的电磁起重机:一种是圆柱形电磁铁,一种是蹄形电磁铁。蹄形电磁铁的两个异性极在同一端面上,能同时吸住一块铁,因而磁性更强。

4、电磁继电器 提出问题:

高压环境或恶劣环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不利影响,如何才能完成工作而又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如何自动控制、远距离控制? ①、电磁继电器的构造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电路如图所示:(屏幕显示)结构:A:电磁铁、B:衔铁、C:弹簧、D:动触点、E:静触点. ②、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结论: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联接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和用小灯泡组成的工作电路.使继电器通电时,小灯泡亮,断电时小灯泡灭.

通过接线和操作,使学生掌握继电器的主要构造和工作原理. 提问: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有什么好处?

回答: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5、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分析防讯报警器、水位自动报警器和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在学生自己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议论.利用多媒体给出以下报警器的电路.(屏幕显示

六、巩固反馈:(屏幕显示)

10.电磁铁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三节。

内容分析:因为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很容易控制,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与它有关的生活和生产用品。在本节中,学生学习的是电磁铁的一些基本应用。比如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信息的磁记录以及一些其他应用。首先是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和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电路通断的一种自动开关,介绍完其工作原理后,教材又设计了一些小活动来让学生对电磁继电器更加熟悉,然后再给出一些拓展,比如水位自动报警器、电铃。接着介绍磁悬浮列车,是由轨道上的强电磁铁与列车上的电磁铁之间的排斥或吸引作用而悬浮。然后讲信息的磁记录,硬盘是将声音、图像、数字等信息转变为电信号,电流通过读写磁头转变为记录磁场,用该磁场使盘片上的磁性颗粒按照方向排列,信息就此记录。教材中继续拓展了磁卡、录音机、录像机和一些机械以及家用电器利用电磁铁的例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拓展了电话机的原理。

地位分析:本章前两节介绍了磁场以及电流如何产生磁场,在此基础上,学习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知道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磁悬浮列车悬浮的原理。3)了解信息的磁记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磁继电器原理的学习,拓展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对信息磁记录的学习,体会磁记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磁铁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对电与磁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2)了解多种电磁铁的应用,体会电磁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课学习了电生磁,那么电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活中的电磁铁。2.讲授新课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自动开关。在课堂上,先引入电磁继电器的的功能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电磁继电器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扩展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讲解水位自动报警器,同样也让学生来进行探究活动,按要求连接教材中的水位自动报警器电路。接着对应教材中电铃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电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并让学生进行回答。磁悬浮列车与信息的磁记录简单带过,要注意让学生明白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多举出几个应用电磁铁的生活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3.问题与探究

11.《菊花台》教学实录 篇十一

师:“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这是在罗大佑的流行歌曲《现象七十二变》入选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的“诗歌篇”后,在“导语”中的一句话。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应该说,这是一首描写在外的征人与在家守候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歌曲。刚才我们已经静静地欣赏了一遍《菊花台》,我想知道大家欣赏后的感受。

生1:我只觉得歌声低沉、凄婉,有一种说不出的哀怨。

生2:我感觉凄婉的曲调中透出淡淡的叹息,时空交织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我喜欢歌声中流淌出的古典意蕴像是长江水悠悠地萦绕在自己的周围,仿佛踏入了唐朝的那个秋天。

师:你的语言比方文山的歌词还美。

(教室里发出一片笑声)

师:接着说!

生3:在我眼前仿佛见到将军一身戎装,沙场征战,呼啸沧桑,马蹄声声中那菊花,那湖水,将一个秋天衬托得愈加悲凉。

生4:词人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给听者一个迎风而立的柔弱的女子的剪影。弯弯的月亮,把惨白洒向思妇的心底。一个柔弱的思妇,在凝霜的漫漫长夜,于临风的小小阁楼上把思念凝成冰凉,这是何等的悲凉与孤寂!

师:好一个迎风而立的女子的剪影!其意境已经远远超出“日思夜想,竟成梦寐”的哀怨。古人所叙“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似乎还有依稀的幻想在闪烁,而“冰冷的绝望”五个字已把所有的相思演绎成了难以触摸的彻骨的悲凉。泪光、弯月、冷霜、长夜、高楼——重叠的影像,晃动的色彩,可谓是字字悲凉,句句凝重!

师:我们在整体感知其哀婉基调和悲愁情感的基础上,请同学在歌词中挑一句你认为最好的句子作一番赏析。

(同学在一番轻轻的议论之后,有的凝思,有的疾书……约八九分钟后)

师:哪位同学先来发表一下高见?

生5:我最喜欢“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这一句,一弯弦月,勾起美好往事,勾起两地相思。其中的“勾”既表现了月亮残缺的情态,又像一把尖利的钩子直刺伤心处,勾出了内心的离愁别绪。

生6:我觉得“勾”的动作又有连带性,以此“勾”出了下面的回忆……

师:既能从内容考虑,又能从结构分析,好!

生7:我喜欢“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秋心”即是“愁”,又是“秋日心情”,“渡江”即意味着分别,又意味着将“愁”一字分开。而整个句子就是说“不要带着一片愁绪过江”,也可说是“不要让心愁之人分离”。若“愁”被剖开,那就像被撕碎的苦胆一样让人难受,也愁得让人心碎。

师:说得好!谁知道这用的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8:这是一种拆字法,愁为秋心,心为秋愁。而“秋”“心”却恰恰是情景的写照。在古代诗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团聚、孤单离愁之感,而“心”则恰好是妻子真实的写照,于是情景交融,而又浑然不着痕迹。

师:这种手法确实古已有之,《红楼梦·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用的是同一种手法。

师:请其他同学接着说!

生9:我最喜欢“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泛黄”让我想到了老照片,经过岁月的浸润而失去了光彩。微微泛黄,却别有一种韵味。泛黄的笑容永远定格在心爱人心中,美好而可惜物是人非。

生10:我也喜欢这句,“菊花”在古代不但表示离别之意,更有思念哀伤之感,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一起,却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褪、远去。以菊花之黄,衬笑容之黄,用通感之法,表哀伤之意,堪称绝句。

生11:我也觉得这句最美,“菊花残,满地伤”。“残”的何止是菊花?心残,情残,相爱之人无法相守,更是一种心碎的“残”。这一个字,透着绝望,冰冷的绝望;透着沧桑,世俗的沧桑;透着无奈,命运的无奈。在我看来,“残”字牵着整首歌悲凉的基调,道出了歌中人物的残败的命运,残败的心,残败的情。

(学生中有人叫好,并鼓掌。)

生12:老师,我还有话说,菊花凋零,任人践踏,心中的思念也一如满地零乱的残菊日渐泛黄。温暖的笑容在淡忘,在远去,每一瓣菊花在风中飘落,都使离人肝肠寸断!我想起了赵薇的歌曲《离别的车站》。

师:你能为大家唱几句吗?

生12:“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我的泪早已泛滥泛滥……”

(师生鼓掌)

师:大家一定很了解周董周杰伦吧?

生:(笑)(齐声)是!

师:知道他的发音有什么特点吗?

生:(齐声)大舌头。

生:(齐声)很绕舌。

师:所以在《菊花台》刚出来的时候,网上有不同的版本。

(投影)

1.花已向晚(相挽),飘落了灿烂。

2.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成霜/神伤)。

3.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躺)。

4.天微微亮(凉),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师:请每一组承包一句,讨论后,你们觉得括号内外的词哪个更好?并要求作一些分析,其他同学,包括同组同学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约六七分钟后)

师:第一组,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13:我觉得“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好,“向晚”二字使我想起了《楚辞·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即将凋谢的花,如同即将逝去的年华,不再灿烂。美好事物的毁灭,总是充满悲剧的美丽,花的凋谢,总能引发人无尽的愁思。

生14:我也觉得“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好,我记得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15:我觉得“相挽”本来也是通的,说的是两人心如此花,永不分离。但是结合后句“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就知道应该是“花已向晚”。已是深秋,花亦凋零,心上人要远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好,请第二组同学。

生16:我觉得“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霜”也很美的,刻画了女主人公独立寒秋,都化做了望夫石。

生17:我不同意,我觉得“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更是妙绝!我们想见曾经是两个人相偎相依,而今是与水中的影子相伴。同样是成双,一种是幸福和甜蜜,一种却是哀愁与孤单。“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与“谁伴明窗独坐,我与影儿两个”异曲同工。

生18:我也认为“成双”妙!我觉得与季羡林《清塘荷韵》中的“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这一句意境很像。另外,我还想到了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觉得李太白独而不孤,而此却是茕茕孑立,对影成双,形影相吊,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悲凉。惆怅与孤寂之意,溢于言表。

师:说得真好!以诗解诗的方法值得同学学习。那么“神伤”呢,谁来说说?

生19:古诗讲究的是一种含蓄美,我觉得“神伤”不够含蓄。

师:对,古诗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就像《菊花台》很含蓄,而《死了都要爱》就不同了。

(学生笑)

师:请第三组的同学接着说。

生20:“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中的“淌”字,用得特别好,心事本是无形之物,而作者用一个“淌”字,把心事与流水相比照,写得更形象更富有质感,也更切合词清幽冷美的意境;同时,也写出了心事之多,连绵不断之状,衬托出“我”的心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般无可奈何。

生21:“淌”字用得好,月夜,湖边,人凄凉。月光静静地淌,淌在眉间;流水静静地淌,淌在指间;心事静静地淌,淌在灵魂深处,静静地淌,淌满了惆怅。心头淌不止,流不停,绵延不绝的是愁。而“躺”就没这种感觉了。

师:分析得真好!下面还有最后一组的同学抓紧时间来说说吧。

生22:我觉得“天微微亮”好,“亮”字与下面的“一夜惆怅”相契合,写出了女主人公一夜相思,一夜惆怅,一夜无眠,一夜愁。

生23:我觉得“天微微凉”更好,“凉”字不但契合秋天这个季节,而且跟上文“惨白的月亮”、“凌乱的北风”、“飘落的菊花”、“泛黄的笑容”所渲染的意境一致,也和“霜”、“冰冷”等词相呼应。不仅表现了天凉、夜凉,更突出了她的心凉。

师:说得都挺有道理的。分析一个字、一个意象还是一句话都不能孤立地鉴赏,应将其放在语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一点,同学做得都不错!当然,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在鉴赏时考虑不周,答题片面,甚至有的思路不清,逻辑混乱。据此,我总结了“三步到位法”,其基本思路是:①引诗释义,②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步到位法”的依据是,鉴赏不能脱离原诗,拟题时一般都针对具有可考性的特殊现象,任何特殊现象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旨情感。

师(总结):今天,我们鉴赏的是一首歌,也是一首古雅的诗。我觉得,好的流行歌曲就是一首诗,它那平易的曲调旋律、个性化的抒情唱词,加上偶像崇拜的浪漫冲动,总是能蒸发成我们心中永远的感动。我希望那些好的流行歌曲能够成为你们生活与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财富、一个优势!

12.电磁铁教学实录 篇十二

一、教学创新实践

(一) 构建以提升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向导的培养方案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兼顾好课内外、校内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1. 优化课程体系

《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微波技术》《电磁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叠的部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对这几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教学内容上做好划分与衔接, 做到相关课程内容紧凑, 理论连贯, 利于教学。需要学生高度重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前续课程的学习, 一定要打好基础, 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

2. 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时代发展, 信息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 这就需要不断删减那些陈旧的知识, 增加本学科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最具生命力的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 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践教学, 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如实践教学上增加静电除尘和磁通球实验, 使学生对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直观的认识。

3. 考核方式改革

提高平时成绩比重, 注重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 加大了实践环节所占分数, 改变以往期末全凭一张卷的做法。降低期末卷面分数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如占总成绩60%, 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提高到40%。

(二)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1. 精选布置作业, 改进收作业的方式

做作业也是一种实践过程, 通过做作业可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以达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但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对作业不重视, 敷衍了事、互相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必须规范写作业的每个环节, 严把作业质量关, 杜绝抄袭现象。我们采取随堂作业、随机抽查、现场问答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内容安排上应难点分散,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课内与课外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课时对那些繁琐的数学推导应该从简, 将基本理论、概念阐述清楚, 突出对数学解析的物理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开展讨论式教学, 让学生先预习,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形成师生互动,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建议, 多与同学沟通, 及时调整讲课速度、方式等, 力争取得最佳课堂效果。

3. 更新教学手段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使之与传统板书完美结合。多媒体可集图、文、音、动画于一体, 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听觉的冲击, 可使抽象复杂问题简单化, 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再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 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也节省了板书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加了信息量。

4. 科研促教学

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建设,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科研活动, 能加深老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升华,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生动讲解, 游刃有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项目情况介绍给学生, 通过具体应用, 使学生明白本门课到底学什么、如何学、怎么用等问题, 这样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三) 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往实践教学中,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要求的步骤机械地应付性地完成实验, 不主动思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不能发挥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 极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且与实际应用脱轨。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相互联系不够, 内容安排上重难点不对应。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做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前, 给学生举些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对应的应用实例, 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并让学生参与, 使他们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 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 这样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几年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作了如下创新。

1. 注重电磁场仿真软件的应用

目前仿真专业软件Ansoft HFSS比较流行, 可分析仿真任意三维无源结构的高频电磁场, 可直接得到传播常数、特征阻抗、S参数及辐射场、天线方向图等结果, 功能极其强大。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意介绍和引入该软件的应用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以前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 需要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几乎没有, 每次做实验就像“照着菜谱点菜”一样, 按步就班地做, 实验效果较差。为此, 我们把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 开设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3. 改进和规范实验报告写法

以前学生写实验报告就是直接抄写指导书上的内容, 全班同学的报告基本都一样。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他们不重视实验报告, 报告质量差。现在我们要求学生重点突出实验分析。首先把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原理归纳总结, 做到条理化, 记录并深入分析实验现象, 借助相关资料就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寻求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样能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的本领。

4. 实验课中进行设问

实验教学中的设问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思考, 去实践, 能提高他们的实验主动性。可以是老师设问学生回答, 也可以是学生设问老师或其他学生回答。老师要对积极参与并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并在实验考核成绩上有所体现。对积极思考并能提出有意义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和适当加分。

5. 调动实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大纲规定的必做实验项目后, 可在实验室里给他们安排一些内容稍难的选做实验, 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6.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成立科研创新小组

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 在老师的引导下组建科研创新小组, 紧密结合《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知识, 定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或研究所, 同老师一起做科研, 经过一年或两年的科研实践, 他们的业务知识、动手能力, 以及创新创业素质均有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 这项措施成效非常显著。

7. 毕业设计中拟定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相关的课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实物, 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运用, 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深层次思考,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 以科研活动为载体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除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外, 还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同学们以“大工程”的眼光来参加科研活动, 不仅仅是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还要让学生在以真实世界为广阔背景的实践活动中了解“现代工程师”所面临的方方面面问题。

学生参与科研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例如, 华北科技学院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课题组在做“煤矿井下大容量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装置的研制”项目过程中, 有十多名高年级学生参加了科研项目。通过该项目的科研实践, 他们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提高了就业率和考研的被录取率。

另一种是学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提出项目研究方案, 学校经过评审后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同时他们可参加全国性的电子设计大赛。2009年华北科技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就取得了可喜成绩, 有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3名学生获得优秀奖。

以高校学科为依托, 集产学研于一体, 采用校企结合、联合培养的模式, 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如华北科技学院于2006年建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实训基地”, 为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地。

二、结语

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促教学等几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强势发展的今天, 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 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优化课程体系与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无止境的, 教学改革也是无止境的, 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新。我们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田秀荣, 桂志国.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10, 27 (1) :137-139.

[2]顾洪军, 薛顶柱.“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改革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2 (5) :850-851.

[3]李文翔, 熊庆国.“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6) :26-28.

上一篇:儿童比赛自我介绍下一篇:MBA英语面试经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