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2024-10-02

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15篇)

1.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篇一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设廉洁、务实、高效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动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纪委三次全会、区纪委五次全会以及区市纪检会议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开展我局今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我局党组、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于2003年下半年才完成组建工作。组织落实、人员到位,在市局党组、纪检监察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党组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责任制进行分解落实,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党支部建设档案及部分工作制度。今年仍然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建成立建全纪检监察制度、廉政教育工作制度、廉政谈话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廉政建设监督制度、干部职工廉政监督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以制度管人管财,制度监督人、教育人,规范干部职工从政行为。

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党风廉政建成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加强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区、市纪检会议精神,大力宏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实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识新形、新使命、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解决好领导班子的认识问题。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中认识有偏差,思想认识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工作就难以开展。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怀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学习上不搞“走过场”,在查摆问题时不搞“和稀泥”,在研究工作时不搞“耍嘴皮”,在贯彻实施时不搞“花架子”,真正地把学习搞好,把上级指示精神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措施里,反映在日常具体的工作中。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求真务实、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宏扬求真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强调要建立建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支“清正、廉洁、高效”的党的干部队伍,是纪检监察的中心工作,其政治性强、原则性强、政策性强,要做好这项工作更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上求真务实,在围绕服务大局上求真务实,在查办案件和依法办案上求真务实,在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上求真务实,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应用上求真务实,结合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队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工作精神和部署,不断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措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把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做实。

四、建立党风廉政监督网络,强化监督防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牢牢把握教育、制度、监督这个关键的环节,在建立建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措施的同时,要不断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的基础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规党纪教育,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起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我们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水平。教育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内在防腐拒变的抵抗力,建立建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结合各项制度和措施,则形成外在制约机制。我局工作涉及到全县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涉及到全县人民的用药安全,涉及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决不充许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要在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或个人、县人大、政协、纪委、青工妇联、公安、工商等部门广泛聘请廉政监督员,成立县、乡、村三级廉政监督网络,广泛收集群众对药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举报,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行政工作指导思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纠正干部职工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行成外部制约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一支廉洁、高效、奉公守法的药监队伍,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反腐倡廉各工作落到实处做

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全力推进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反腐倡廉工作,切实管住班子,带好队伍,领导班子成员要抓好分管股室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直接责任。股室要按照实施党内廉洁建设责任制分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以防为主、以源头治理为主、惩防并举的方针,通过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要求”,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建设廉洁、务实、高效队伍(第2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篇二

继续增加使用面积

体检中心位于医学保健中心3楼。该楼本来是病房楼, 后来对其进行改造, 作为体检中心使用。由于现在参加体检的人员数量庞大, 近两年每年都约10万人, 所以医院计划再增加两个楼层给体检中心。

采血和B超均采用了叫号系统

区域布局完整

体检中心分为下面几个区域:等候区、空腹区 (B超、抽血) 、就餐区、功能检查区 (心电图、放射、红外线等) 、临床检查区 (内科、外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妇科等) 。

流程设计规划了3个通道

总体流程为:体检者在等候区办理手续, 然后到空腹区做B超、抽血, 之后到就餐区就餐, 随后做功能检查和临床检查。

按照规划, 体检中心规模扩大后将设立3个通道——

简易通道:主要承接招工、招干、驾驶员体检, 仅包括基本检查项目;

普通通道:主要承接团队的体检, 包括基本检查和X光、B超项目;

贵宾通道:主要承接对需求更高的人群, 包括基本检查、B超、X光、CT、脑动脉硬化检测等项目。

这3个通道将分别设置在3个不同的楼层, 彼此之间没有交叉, 进入不同通道的人员基本上在本楼层就可以完成体检。

一些体检中心在设计流程的时候, 将男女分开, 分设男、女两个通道, 这有利于保护体检者的隐私。但对于体检量大的体检中心来说, 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有的单位女性比例大, 比如银行和学校, 有的单位则是男性比例大, 比如政府部门。这就造成了一个通道非常拥挤, 而另一个通道人流较少。对此, 安徽省立医院体检中心的做法是:对于内科和外科, 男女是分开的;对于心电图和B超, 男女也是分开的, 这种分开指的是男女分批次进行体检, 仍然在同一个区域, 用一样的仪器;而其他公共区域, 男女是不分开的。

使用专用检查设备

目前, 很多医院将淘汰下来的设备给体检中心使用, 而安徽省立医院体检中心则正好相反, 体检中心使用的是最好的设备。因为体检中心设备的使用率要比医院高, 如果使用淘汰设备, 很容易出现失误;同时, 由于体检人员数量大, 为了保证体检速度, 也需要使用好的仪器。

体检中心的设备大部分都是体检专用的, 只有极个别价格昂贵、使用率较低的仪器是与医院共用的。

服务方面推出一系列做法

为了提高体检效率、方便体检者, 体检中心推出了一系列的做法:

提前预约, 合理安排时间, 每小时一批, 每批100~150人;

采血、B超采用叫号系统, 如果体检者等候时间较长, 可以先做别的检查, 从而节省时间;

体检者体检结束后, 由医护人员针对检查结果, 提供指导和咨询;

制定单位体检报告, 为参加体检的单位提供职工健康管理指导和咨询, 还可以派医生去单位开展健康讲座;

为外地人员提供体检报告的邮寄服务;

为体检者建立了永久的健康档案, 开通网上查询功能, 使其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到体检结果;

3.制度建设宜“疏堵并重” 篇三

面对腐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公检法司机关不得不重拳出击。于是,一桩桩违法犯罪的腐败案件被查处,一个个利益熏心、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被严惩。然而,在痛心疾首之余,人们更多的是扼腕叹息,因为企业发生腐败案件的危害远非腐败分子个人倒下那么简单,更为惨重的损失,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且不可挽回,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和职工群众成批地下岗、失业。

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企业的干部职工也在思考,期盼着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针。 2005年1月,党中央进而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此后,在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到2010年3月,中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方略的完整形成。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廉政文化建设日益得到各级党组织重视并逐步展开,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误区:

一是对文化的浅层次理解。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对文化的理解普遍较为肤浅,一谈到廉政文化建设,不外乎“老三样”——学习文件、传达精神、观看警示片。

纵观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哪一个没有学习文件?哪一个不知道上级精神?哪一个没看过警示教育片?都不是。但他们却有许多共通之处,那就是要么愚昧无知,要么腐化堕落,要么低级趣味……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没文化”!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老三样”的浅层次上,而应该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文明素质等方面下功夫。从本质上说,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以德防腐、以德治腐。

二是制度建设“重堵忽疏”。近年来,我们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感觉现在似乎不缺制度,缺的只是制度的执行。其实,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制度执行不力,常常与制度的制定密切相关。翻开我们现有的许多廉政制度,绝大多数都是“七个不准”、“八个禁止”等堵的内容,很少出现疏的措施。比如说,治理干部管理中的用人腐败问题,光靠堵是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治理用人腐败,应该着力探索疏的治理思路。其实,用人腐败问题,与“伯乐式”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千里马的命运是由伯乐决定的,而实际状况却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概率很低,千里马想要脱颖而出,就得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地得到伯乐的赏识。在这种不平等的供求关系中,伯乐们想不腐败都难。最近,笔者所在公司出台了《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程序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变凭主观判断的“相马”为依据程序规范的“赛马”,就是对疏的治理思路的有益探索,对治理用人腐败以及企业职工成长成才产生了廉政疏导和人才引导的双重效果。

因此,我们在廉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面是执行不力,实质则是缺少“疏堵并重”的科学制度。

4.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篇四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何为道德滑坡,继而根据道德滑坡的现状对道德滑坡的现象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最后针对道德滑坡现象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和建设商业诚信体系的四个对策。政府需从自身做起,以道德诚信为指导,带领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字:道德滑坡 诚信 政府管理 商业诚信建设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二、何为“道德滑坡”

所谓道德,指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诚实、助人为乐等为人们认可并身体力行的基本做人的准则,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我们把这种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退化统称为道德滑坡现象。

三、关于道德滑坡的现状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出,人们便不再相信商家那种“诚实守信”的鬼话,继而在“利益熏心”、“为富当仁”的普遍声讨当中,三鹿倒掉了,双汇即将关门了。而当上海华联、联华等多家超市多年以来出售“染色过期馒头”、生产日期随便改、各种色剂随便加,用回收的馒头再制作的新闻再一次映入人们的眼帘时,我们似乎不晓得究竟该吃什么了,该如何生存了。

四、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分析

1、官德的失范是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1)

我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一向说话算数,在国内各种重大问题上也是言必信,行必果。然而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却在有惫无意的损害着政府的信用,侵蚀着政府的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行为的泛滥,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诚信失范、道德流失、无所作为乃至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政府信誉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中。政府的每一项政策,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着政府形象,关系着政府信用。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干部不讲诚信,讲排场,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对普通百姓的疾苦安危和呼声漠然处之,不闻不问,而热衷于自己“先富起来”,整天夹着公文包赶会场,热心于庆典、表彰、剪彩等活动,沉浸于迎来送往、握手言欢的哈哈声中;喜欢搞“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花架子,追求轰轰烈烈、忙忙碌碌的表面文章。对人民群众的冷暖麻木不仁。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被真实诚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老实人就必然吃亏,这样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了不诚信。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旦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

2、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个二律背反的“悖论”:一方面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伦理法则,经营的各方应在诫信的基础上平等交易;另一方面,经营的各方都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具有很强的趋利性。当诚信的保障机制未能建立时,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经济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大量违反经济运行伦理、运行规则的经营行为,从而消蚀诚实守信、公平互利的商业伦理法则,妨碍商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3、法制的不健全是道德滑坡的关键原因

从法制的角度来看,对失信者打击不力是造成道德滑坡的关键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存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诚信的风气蔓延。加上我国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度与信用管理相关的专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仅仅散见于《合同法》、《担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法律的一些原则性规定。而在美国,针对造假这种行为,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最高处罚500万美金,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造假的赔偿只有两倍,两者比较起来,处罚力度差距甚大。而法制不健全也使得政府监管能力不足、舆论监督不到位,一些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发生。为此,必须加快信用制度立法,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堵住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

针对道德滑坡现象的日益严重,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当前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应当以政府依法管理为基础,以建立行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企业为先导,以行业自律为保障,以失信罚戒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健全法制环境,分阶段地稳步推进。

五、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

良好的信用意识环境的形成应通过建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在全社会自觉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和“履约践诺”的良好氛围。具体到商业市场领域,就要进一步强化对全社会商业消费信用教育,普及商业法规知识。要通过各种措施,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守法经营教育,使企业商家认识到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其珍惜已有信用,并努力创造新的信用。

2、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政府部门管理商业市场的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就没有商业交往中承诺履行的制度保障;而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不会有明确和刚性的产权制度。因此,国家应抓紧对经济市场进行正式立法,明确管理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权益,这是解决商业信用问题的根本。同时,管理部门应当抓紧转变职能,实现政务公开,让自己的一切施政行为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之上,发挥诚信标尺和道德表率的作用。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将商业准入政策、管理制度、处罚标准和结果全部公开于社会大众面前,就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树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铲除各种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各项法规得以切实执行。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失信约束惩治机制。(2)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是当前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难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考虑我国目前信用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协会运作”的模式:即市场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企业分散在工商、税务、文化、环保等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建立信用信息评估系统,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评估原理和评估手段向需求者出具评估报告,对潜在失信者进行防范。对已发生的失信事件,将其不良信用记录进行合法有效的公示,以形成企业、金融机构和公民的联防机制,不与其进行信用交易。建立这样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才能使诚信观念深人人心,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实现契约方的双赢。

4、树立诚信教育理念,增强防范意识

诚信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种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更应该是人的全部道德素质所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所以,诚信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有针对性、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培养诚信品质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全面的道德教育。要把诚信教育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教育结合起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使人们明确诚信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六、结语

学生出问题了,教育者脱不了责任;我们的社会出问题了,那管理者必然有失职之处。要想真心实意地使社会风气有所好转,重塑诚信之风并遏制住道德滑坡,我们的政府必须要做出表率,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通过对法律的完善,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商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让商人、企业家处处以诚信为重,以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为重。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在政府的管理领导下,在道德诚信的指引监督下,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参考文献:

5.谈道德失范与道德建设 篇五

谈道德失范与道德建设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手段.任何社会都需要建立与这一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社会生活尽可能地规范化、秩序化.道德失范是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作 者:杨凤莺 作者单位:刊 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年,卷(期):“”(6)分类号:B82关键词:

6.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应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公民公正意识等方面来改善社会公正的环境,促进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

“从现代伦理学意义讲,社会公正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和秩序的公平合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成员的普遍公正要求和行为规范。”(李萍:《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页)可见,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重要社会因素。因而,探讨社会公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于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公正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社会公正是一个复杂概念,它涉及多个领域,就公正类别来看,有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法律公正、道德公正等。但任何一个公正都蕴含着道德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究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尼布尔认为:“社会将公正而不是无私作为它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它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寻找机会的均等。”(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把公正看成是社会的第一德性。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库柏认为:“公民的品德的总则是‘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广泛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不可能仅仅是一种道德境界的倡导,也不是对自我利益的简单超越和否定,而是一种在恰当的机制下达成的公共和个人的‘双赢’。”(王云萍:《库柏对公民品德的研究及启示》,《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而麦金太尔则直接把公正理解为是一种美德。从上述理论路径思考,我们不难得出社会公正乃是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社会公正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形成和社会美德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公正观念一开始就塑造着人们是非善恶的观念。一个缺乏公正观念的人,也必然缺乏是非善恶观念,没有友谊、情感和信赖,往往唯利是图,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道德人格的基础。公正作为一种社会的力量和道德力量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一种纠正和激励,作为观念的社会公正并不是苍白无力的,相反,它对人们的生存世界常常具有扳道者的功能,它对人们行为动机的形成、价值观念的选择和道德目标的达成是有直接的浸润作用。现实生活诸多事例已经表明,由公正体现的正义感,是道德人格的脊梁。其实,公正不仅是人们道德观念的生长点,同时也是建立社会道德新秩序,即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社会伦理的秩序往往因公正的衰退而式微,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始终与公正观念的确立和公正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可见,从人们伦理道德观念形成的角度看,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二、社会不公正现象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

7.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传承创新并重 篇七

把校园文化简单化。不少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满足于能坚持举办各类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扶持各类校园文艺体育社团, 却没有把握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硬件文化建设视为基建总务部门的事, 把制度文化建设片面地视为行政管理范畴, 而把精神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只注重纪律、出勤与考风。

把校园文化纯物化。部分高职院校认为校园整洁了, 就是上层次了;有几处雕塑、标牌, 就是有品位了。虽然, 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优雅的氛围、整肃的环境以及校园人文景观, 但作为高职院校的“灵魂”, 校园文化的实质却必然是精神, 并通过校园环境、物质、氛围、师生精神风貌等方面折射出来。

把校园文化功利化。有些院校将精神文化庸俗化, 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设计校徽, 确定校训、校歌。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运行过程中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而形成的, 它反映学校的发展历史, 反映世界和本民族优秀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 它影响着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一个不断扬弃、创新、积淀的过程, 是一个建设的过程, 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或以表象代替实质, 或以结果代替过程。

基于对校园文化认识的模糊性,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然地存着在以下一些问题:

重基本建设, 轻精神营造。一些高职院校热衷于校园硬件建设, 力求校园整齐、划一, 而在精神建设层面如校风、学风、教风以及制度文化建设上比较“疲软”。一旦校园文化脱离了精神层面, 那么再好的外部环境, 也只能是一个华丽的空壳。

重沿袭传统, 轻自觉创新。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注重对中专、中职办学传统的简单沿袭, 而在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上乏力。诚然, 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专、中职办学历程中, 很多学校通过积累与积淀形成了不少有形和无形文化, 这些文化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这些优良的文化, 是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值得继承和发扬。但是,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也不能适应学校发展和发展后的新需求。

重行政管理, 轻制度文化。既然校园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文化, 那么如何呵护高职精神的培育呢?这当然离不开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 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 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 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 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针对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第一, 以思想理念更新为基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其根源在于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思路不清,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更新理念。

(1) 加强学习。高职院校应从“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 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的高度, 审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 理清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每一位师生员工, 形成学校的共识。

(2) 提高认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要勤于思考、勇于尝试、敢于创新。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方面应挖掘、继承自身办学中的优良传统, 另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参考兄弟院校, 特别是办学历史较长、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的普通本科院校的经验与做法, 高屋建瓴地开展工作, 以期尽快取得成效。

(3) 尊重规律。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扬弃、创新、积淀的过程, 有其产生、发展、成熟的相应规律。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必须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不盲目、不主观、不急于求成。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尚未形成, 就急切地出台“校训”, 结果不符合学校实际, 也得不到师生的内心认同, 没过几年该“校训”就被“淘汰”掉了。

第二,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仍处于成长的过程中, 构建优良的制度文化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讲, 是实现价值观深植的需要, 是制度管理升华的表现, 是校园文化赖以形成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如何建设优良的制度文化, 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点。

(1) 坚持以人为本。一是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要从维护、符合师生的主体需要出发;二是指制度的制定过程要发扬民主, 制度的制定者或执行者应树立平等意识, 力求多角度地分析、处理现实问题;三是要构建先进、合理的制度, 以繁荣校园文化。

(2) 坚持分工协作。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不可能是某一部门能独立完成的, 需要各部门的分工协作。高职院校应设立校园文化领导小组予以协调指挥,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合理融入各部门的年度计划, 并及时予以督查。

(3) 注重方法实效与整体效能。在制度文化建设中,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注重方法实效与整体效能。只注重制度的制定而不注重执行, 制度便毫无实效;只注重制度的静态执行, 则不免有僵化之嫌;而注重制度的构建, 不注重制度的及时修订, 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 以校园文化创新为主题。相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 创新必然是主题。这是因为, 从中专、中职升格为高职, 新的办学层次和办学阶段需要校园文化去创新。此外, 校园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是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碰撞、冲击下, 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的, 这也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创新为主题。

(1) 硬件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目前, 不少高职院校要么在扩展校园、要么在建设新校区, 如何解决学校迁进新校区后的“文化断层”问题, 将新校区打造成“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解决之道是充分做好校园的综合规划, 注重校园硬件建设与精神建设的结合。

(2) 校园文化同实习实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当前实习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均达到或大于1:1。可以说, 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与空间, 借助实习实训这一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值得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技能培养,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层面上, 或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层面上, 而应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实习实训这一环节, 认真策划、组织, 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其中, 注重校园精神、教风学风等方面的培育与淬炼。

8.执业药师与职业道德建设 篇八

所谓职业道德,即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恩格斯所言:“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执业药师由于其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要模范遵守一般群众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还必须践行与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密切相关的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执业药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是“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因此,执业药师 必须以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知,尽心、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执业药师,在执业过程中将患者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做到尊重患者、进德修业、珍视声誉,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依法独立执业,科学指导用药,确保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并与医护人员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奉献力量。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何为“德”?《辞海》中关于“德”的注释与“得”有近义之处,即有获得和把握之意。而所谓“德性”即本性,指事物的本质,如《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到,修道之谓教。”在“性”、“道”、“教”中,“性”处于最高位置。在西方哲学中,德性也备受推崇,柏拉图认为“德性是心灵的秩序”,把德性作为与天赋相应的位置。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种用来使个性达到善福的性质”。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则认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实践,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因此德性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在外界环境与内心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性。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个体的人格品质,具有稳定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那么,药师德性就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德性在药师这一特殊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实现。药师德性是指,药师在执业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既是药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药师执业实践性凝聚

要想诚心实意忠于患者,忠于职业,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药学职业道德,是指导我们思想工作的规范。什么是药学职业道德规范呢?就是调整药学职业道德活动中处理各种社会或人际关系,判断药学活动中是非,善恶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它是人们在药学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时代对药学工作者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因此,药学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药学人员普遍遵守的行为善恶标准,并不是对人们的个别行为,而是对人们在药学活动中普遍行为的提炼和概括,是人们共同道德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要热爱药学工作,为药学事业而献身,药学事业,既是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又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公益事业。

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执业药师要想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精”,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当今药学飞速发展的变化。现代科技高速发达,新药的研制工作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这些新药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事项,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患者用药不合理,不仅对病症的缓解无益,而且还白白浪费患者的金钱和精力,使自身更加痛苦,这是我们药学技术人员的失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及用药管理,1999年4月1日《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出台,200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对此,执业药师应有清晰的认识。执业药师应有审查处方的能力,判断处方是否合理、有效,处方中药品的剂量是否合适,药品间有无禁忌。应能正确回答医师、护士、病人提出的用药咨询,特别要向病人讲述用药的注意事项及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医师、护士、患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医改,执业药师应自觉通过自修或在职教育方式,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完成由过去的化学—药学模式向生物—医学—药学—社会—心理学模式转化。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决定了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已成为执业药师面临的问题 。

作为一名执业药师,处在医院药房这个环境中,应以患者为中心,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情绪的变化,将患者当成亲人或朋友看待,营造药师值得病人信赖的氛围; 将医学、药学的进展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机的联系起来,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执业理念,避免不合理用药,对慢性疾病患者应提醒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选用耐受性好的长效或控释制剂,以增加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9.金融行业道德建设做法与措施 篇九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信誉中介”,是运营钱币的非凡企业,是进步出产力的“粘合剂”和“催化剂”,是金融微观调控的主要杠杆。跟着我国变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面临国表里金融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以及当今社会上存在的“逐利标语的喧哗、小我至上的声张、贫富差距的扩展、金钱愿望的膨胀、社会习尚的滑坡、品德评价的偏离”等不良景象,金融业作为非凡的效劳行业,从思维品德建立方面来说,将面对以下新状况和新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能的飞速开展,尤其是信息技能、互联网的疾速开展,带来了政治、思维、品德和文明方面的愈加直接、愈加敏捷的互相激荡、互相抵触和互相影响。我国金融业为了顺应日益剧烈的竞争的需求,以科技为支撑,不时进行金融产物立异,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德律风银行、手机银行、主动存取款机等以高科技技能支撑的另类银行形状将很多呈现。信息收集的开展,构成了一个新的思维文明阵地,各类思维得以敏捷在网上传达,向各行各业的思维品德建立提出了严肃的应战。一方面,经过互联网我们将更轻易地汲取人类的一切优异文明效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建立;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文明渣滓、迂腐的品德观念和生涯方法,也有了新的传达渠道。金融业作为非凡的效劳行业,看待外来思维品德文明,既要以广博的襟怀和安康的心态进修汲取列国各民族优异思维品德效果,又要抵抗外来迂腐思维品德的浸透和腐蚀;既要接收前史上和国外优异传统思维品德,更要弘扬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文明,出力塑造与当今时代开展趋向、根本要乞降前史任务相顺应的时代精力。这是由于,金融业是运营风险的非凡行业,接收风险、涣散风险、化解风险是金融企业分歧于普通企业的中心本能机能,稍有不小心,不单影响经济建立,甚至危及社会不变;金融行业是“窗口行业”,一线网点直接面临群众,面向社会,其行业形象既关系到本身运营效益,也影响社会的精力文明建立。

(二)疾速开展转变的社会经济生涯情势,给分歧阶级的人们的思维品德观念形成了分歧水平的冲击。一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好处主体的多样化,必定会促进分歧经济成分和好处主体的人们,构成各自分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歧性质的金融组织,纷歧个系统的金融机构,甚至一个系统里的分歧阶级的银行员工,其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也各不一样。二是跟着变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资银即将竞相抢滩上岸,国有贸易银行股份制革新大势所趋,协作金融变革如火如荼,行长(司理)年薪制的施行,促进了金融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及其不时开展,这些分歧的组织方式,它不单要求本人的经济好处获得知足,还必定要求其政治上的好处和权利。三是跟着金融变革力度的日益加大,中外资银行人才抢夺战愈演愈烈,这一态势促进了就业方法和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活动,使金融员工的小我志愿得以更好的知足,为小我的充沛开展供应了更多的时机;另一方面,因为机构精简、下岗分流敷裕人员,也给局部金融员工的就业形成了坚苦,发生了小我要求与国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新的矛盾。这就给金融业的思维政治任务和品德建立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思维品德观念形成了分歧水平的冲击。在市场经济前提下,社会经济生涯的有序运转和安康开展有赖于优越的思维品德情况的存在这一根本前提。该当一定,市场经济激起了人们的开辟精力、立异思维和效率认识等,但因为“市场”本身的弱点,市场的趋利性、排他性和商品交流等价准则,加之变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尊敬经济好处主体和进步其经济行为民主化水平的还,而无视了“市场”自身所具有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思维品德教育方面所能够发生的风险,以致于使本位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它不只以小我的自力、自立、对等、自在冲击着封建品德认识的影响,并且也以小我权利的极端化冲击着在几十年革命进程中构成的伦理思维、价值观念。因而,它就极轻易诱发拜金主义、本位主义、吃苦主义和消极糜烂景象。反映到金融行业则显示为:一些单元和部分在运营治理上存在问题多多,铺张糜费、违规运营、贪污糜烂等;一些干部职工幻想信心淡漠,思维松散,行为不端,规律不严,责任心不强,团队认识差;有的干部职工妄想吃苦,追名逐利,清廉认识差;有少量干部、职工违法违纪,参加金融犯罪等,轻则招致行风不正,损害金融机构诺言,广阔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明性遭到伤害;重则致使银行蒙受巨额资金损掉,甚至招致金融次序紊乱,发生严峻的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平安高效稳健运转。

二、金融业施行“以德治国”的战略选择

“以德治国”是建立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准则的实质要求,是进一步开展和完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主要步调,是进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计谋行动,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必经之路,是进步公民品德本质的牢靠包管。“以德治国”是时代的呼喊,人民的期盼。必需看到,“以德治国”是一项长时间而又艰难的计谋义务,不成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需求强调的是,贯彻施行“以德治国”方略,群众参加是根底,行业组织是桥梁,举国常抓不懈是包管。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开展的调理杠杆,金融业的昌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度的经济开展和社会提高。因而,金融业要贯彻施行“以德治国”方略,就必需持之以恒地施行“1234”工程:

(一)“1”就是环绕一个目的,即环绕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营业优秀,作风清正,规律严正”的金融步队这一目的,经过深化耐久地展开“以德治行”运动,把员工的思维言行标准于必然的社会品德和必然的社会司法之中,营建一种依德、依法、守德、守法的运营情况,包管金融事业平安、稳健、高效运转,促进国民经济继续、疾速、安康开展。这是由于,在运营治理诸要素中,人才是最根本、最活泼的要素,人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动力。由单小我构成的步队的本质是决议的要素。健全的体系体例要靠高本质的步队去对峙和完美,现代化的治理技能和伎俩要靠高本质的步队去把握和运用,政治优势要靠高本质的步队去表现和发扬。无论是依法治行,照样以德治行,其效果的对象都是人,只要效果于人,才干完成其目标。所以说,建立一支高本质的员工步队,不只是金融业,也是各行各业所必需确立的首选目的与最终目的。

(二)“2”就是对峙两项准则。一是对峙以德治行与依法治行相连系。关于一个国度、一个行业或部分的管理来说,德治与法治,历来都是相反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成,也不成偏废。社会主义品德与司法在内容上互相浸透,互相增补,互相支撑,互为内外,品德渗入司法,司法表现品德精力。从必然意义上来说,司法是品德的后台,品德是司法的最终防地;守法的人未必守德,守德的人肯定守法。二是对峙德治的条理性与德育的一致性相连系。它包罗两方面的寄义:一方面,必需看到,在实际社会生涯中因为每个员工所在的社会位置、所据有的社会资本、所承受的教育水平、所把握的常识技艺,以及每小我的遗传先天、伶俐才智等方面存在着不服等的景象,所以,只要对峙准确的品德导向,在政策的制订和施行中充沛地留意维护弱势群体,分条理施治,才干包管金融平安高效稳健运转;另一方面,德治的施行是经过金融部分各级指导的领先垂范和对员工的品德教化来进行的,分歧的阶级,如决议计划层、治理层、操作层,分歧的岗亭,如信贷、财会、监察等,其品德规范和品德标准是不尽一样的。也就是说,德治客观上要求对每个员工要做到以德定位,以德取位,德位一致。

(三)“3”就是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持之以恒地抓好对决议计划层的品德教化。一方面,就是要实在发扬决议计划层的表率效果。德治的传统要旨是“治者”作为品德表率和示范来教育和感染“被治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涯中,执行以德治行,指导干部的身教虽然不成或缺,但社会公德的培养,指导干部的表率和示范效果尤为主要。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指导干部一次偶尔的、某个单元指导部分的事情,就会在“乘数效应”的效果下,给社会公德的培养形成严峻损害。对此,我们曾经有了不少的、深入的经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就从一个旁边面有力地证实了指导干部的表率和示范效果的极端主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实在增强对决议计划层的灌注和进修。在当今的社会,新问题层出不穷,常识范畴不时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能的迅猛开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入的革新。不进修就跟不上时代的开展。任何人,包罗各级指导干部,其实质中都含有善与恶两个方面,要扬善抑恶,就必需施以教化。“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崇高的品德毫不会自觉地发生和坚持,必需不时地灌注、进修。以此把决议计划层建立成为“政治成熟,营业通晓,作风扎实,清正清廉,敢抓敢管,知人善任”的刚强指导集体。二是持之以恒地抓好对治理层的责任伦理教育。治理层处在全行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先启后、联络左右的桥梁与纽带效果。一方面,对决议计划层制订的政策、规章准则、开展计谋、任务定见等都需求治理层去贯彻、落实,并将贯彻、落实后果实时反应给决议计划层;另一方面,对操作层肩负着治理、反省、指点、监视的职责,以及下情上报任务,稍有忽略,都有能够使整个运营进程中缀或发生不协调。所以,必需增强对其进行责任伦理教育。所谓责任伦理,是指担任某一社会人物的人在实行其人物义务时,必需思索到这一行为的能够结果,并为其承当责任。经过责任伦理教育,并树立响应的准则制约,可以使治理层的员工认识到本人肩负的重担,然后进步内涵的盲目性。以此培养“五官正直”的治理员工。三是持之以恒地抓好对操作层的职业品德教育。金融行业是运营治理钱币资金的非凡行业,操作层员工成天与钱、单子打交道,责任严重,处于一线,直接面临群众,面向社会,是形象的窗口。其形象的黑白,既关系到本身的运营效益,也影响社会的精力文明建立。在市场经济前提下,金融业竞争的优势是效劳。谁能为客户供应具体、优质、高效的效劳,谁就可以博得竞争的自动权。经过职业品德教育,努力于对操作层员工价值观的继续培训,强化对文明价值的认同,加强理论价值观的自动性,培养出充溢活力和生机的团队与发奋向上、开辟进步的团队精力。

(四)“4”就是搞好四项任务。一是增强对员工人格的培育。这是由于,充沛的小我风致修炼和较高的职业品德程度是顺应将来金融事业和岗亭任务的需求,优越的小我风致形象和职业品德形象是在将来竞争情况中拓展营业、博得客户、发明小我营业佳绩的需求,增强小我风致和职业品德涵养是小我在剧烈竞争的社会全体情况中的生活之本,成功之源。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资历。人格培育是最根本的人品培育,也就是使每个员东西有人该当具有的最根本的品德质量。比方,要有荣辱感、廉耻心,要有品德追求,要老实、守信誉,要自我尊重、自重、自喜欢,要懂得尊敬他人,要有同情心、公理感,要讲良知、担任任,等等。因而,金融部分必需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以“马列主义、喜欢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公德、职业品德、家庭美德”、“国情、民情、行情”为首要内容的教育运动,以此培育出员工崇高的人格质量。二是搞好对员工的自省和慎独的指导与教育。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主要修身办法,依照目前浅显的提法就是“自律”。在儒家的思维理论中,有关修身的阐述和办法良多,但都是以自省作为起点和根底,以慎独作为追乞降归宿。不会自省,就谈不上修身;没有慎独,就不成能到达更高的品德境界。所谓自省,就是天天都要重复反省、反省本人的言行,以便发现有违犯常理和伦理品德要求之处实时改正;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本人的行为也要慎重不苟,避免呈现违犯品德要求的行为。这是由于,经过自省、慎独可以使员工加强培育崇高品德人格的盲目性和紧迫感;可以使员工进步职业品德看法程度,加强职业品德感情;可以培育员工的职业品德意志,坚决职业品德信心;可以培育员工的自律认识,养成优越的职业品德习气。因而,金融部分经过积极指导员工学会自省、慎独,就可以促使每个员工常常反省本人的言行,考虑本人的得与掉、善与恶、对与错,展开积极的思维奋斗,盲目改正言行偏向,并不时为本人提出更高的职业品德要求,逐渐完成从自觉到盲目、从表面到心里、从被动到自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改变,然后使本人的职业品德涵养进步到一个新的境界。三是积极指导全体员工展开安康有益的“念书求知”运动。崇高人品的构成,离不开安康有益的念书求知,只要精于念书的人,才干使本人的人品崇高,成为以德治行的榜样。读好书,既是对人类常识养分的接收,又是对一种美德的塑造和对本人人格的完美。因而,金融业要仔细连系本身的特点,实在抓紧抓好对全体员工进行“科学常识、科学思维、科学办法、科学精力”和“毛泽东思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维”的教育,以进步员工剖析问题、判别问题、处理问题的才能和政管理论程度,然后加强全员的战役力。四是搞好模范教育。典范的力气是无量的。典范代表着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进步的力气,可以发生宏大的影响力、传染力和鼓励效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英雄榜样人物,教育和感化了全党、全国人民;饶才富、刘彦彬等一批金融系统进步前辈人物,鼓舞和鼓励了全国的金融员工。这里需求指出的是,在典型的宣布道育中,不只要注重典型身上理性层面的器械,更要注重其内涵的思维、精力的发掘,指导员工对照典范找差距,将典范身上的崇高质量化为本人的思维和举动,进步本人的品德境界。

10.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篇十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作者:邓文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在中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反应了当前社会诚信和道德缺失问题非常严重。有人将这些道德缺失的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难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真的是对立的吗?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科学、扎实地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1.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展示出来,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影响

(1)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市场经济承认各独立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各个经济主体也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这种重利性原则强化了人们对利益的计较,甚至诱发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与人的关系被简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些人为了金钱敢于践踏一切道德原则,出卖尊严和良心,甚至铤而走险,触犯刑律。

(2)诱发小团体主义和损人利己的思想。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使一些企业和个人把经济活动仅当作纯个体行为,纯经济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导致社会责任感的沦丧。例如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具体表现。

(3)诱发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影响和渗透到政治、文化领域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

影响。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把权力作为商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以牺牲政治原则为代价,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触犯了国家法律,破坏了党纪、政纪,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损坏了政府部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

二、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2.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要在人、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利益纽带,依靠各种各样的价格因素或经济因素来形成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纽带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中,道德是重要的基因。企业要形成合理的盈利,必须要讲道德重诚信。同时在企业面对个人和面对社会责任的时候,也要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以确保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合同的履行上,既要有一定的经济制度来监督,又要有当事人的共同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作基础。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尚未在市场中真正确立起来,相互信任和恪守信约尚未成为一种道德氛围时,合同和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常常会成为经营中的“灾难”,使一方或双方蒙受经济利益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只有自利的动机,忽视道德的价值,从长远看,不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大家不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互相信任,而是互相欺骗,势必会造成经济活动的无效率或低效率,提高产权保护的成本。合理的道德规范能正确协调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激发个人与集团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要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

道德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以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它主要引导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是善,怎样做是恶。“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包含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道德只能有一个,即社会主义道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称《钢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纲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导向就是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强调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要优化道德环境

道德环境的好坏,对于道德建设成果的取得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环境激发善行的实现和发生,抑制恶行的产生;不良的环境抑制善行的发生,助长恶行的繁衍。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它孕育了良好的道德行为。

温总理曾经提出:“对那些有道德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要保护和尊重;对那些无德无信者,我们要制裁和唾弃。”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优化道德环境的重视程度。社会性的道德评判对优化道德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定某种行为,使大众效仿;谴责某种行为,使人们自觉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进而达到道德环境的净化。

3.要强调诚信建设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成语流传至今。在当今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鼓励新技术的采用、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在亲友中借到钱,一些质量不好的品牌商品销量急剧下降。可见,诚信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杜绝各种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

11.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德育 关系 促进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话题,是随着全球经济往来所带来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把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作为己任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因为谁拥有21世纪的国际化人才,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最终主宰世界。而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又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它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而在我国的教育界和理论界对德育的一般内涵可认为是“德育就是教育者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过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定范畴。”德育的目的也正在于通过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塑造,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认识到,校园氛围和德育工作的成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而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固化体现,体现了学校成员的集体智慧、力量、整体感,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协调发展。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折射出一所大学的精神特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教师积极进取。

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客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如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花草树木、雕塑牌匾等。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同时这种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环境与人”的作用。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校风、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只是进行了物质要素、制度要素、认知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创新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精神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精神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应当关注并传承学校的文化底蕴,历史性地看学校,学校的传统文化正是长期办学的文化传承和积累。因此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对时代精神的定位。对学校优秀传统、先进典范,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在传承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应当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目前,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搞“文化模型”,或者照搬别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标语,不研究自己学校的特性,造成了很多学校的外显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学校文化。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校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3、校园文化制度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二、21世纪的中国高校德育工作

21世纪我国的高校德育应该能够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能够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消除他们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应该能够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坚忍不拔,富有创新性;应该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扎根与弘扬,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安全。

1、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进行科学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基石,是大学生德育的首要目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确保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把德育与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德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而且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他们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既需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来解决,也需要通过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来解决。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帮助他们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会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同感。

3、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维护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免遭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破坏或颠覆。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因此,大力发展青年学生文化,对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校园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高校的德育工作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许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全面发展等发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保障德育的有效实施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它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良好学术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反映和积淀的有形物质载体,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高校应利用专门场地,组建向所有师生免费开放的国情和校史图片展厅,客观全面地介绍国家和学校的历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荣校的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可在图书馆、教学楼等重要场所设置名人雕像,建造人工喷泉或人工湖,在花园、休息处建书廊,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并充分利用碑、匾、门、栏,通过名人名言、人生警句向广大师生宣传科学精神,讲授人生哲理,形成全面的育人阵地,以期达到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2、强化校园文化软件建设,促进德育实效的提高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赖于教学、管理、服务部门的齐抓共管,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通力合作。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应全面提高素质,树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展现良好的窗口面貌;全体教师应提高师德,端正教风,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严谨治学。在学生中,应广泛开展以学科竞赛、创业计划等为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形成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态势,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突进,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打造精品。高校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开展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一方面注重专业性、系统性,彰显学科特色;另一方面,汇聚多学科优势,使活动具有横向广度。通过体系化发展和项目化运作,形成品位高、质量优、效果佳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精品活动,形成校园文化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立体效果。

21世纪的高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重视校园文化对德育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从而促进德育实效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高校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措施并发动师生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共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则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谢海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校德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12.职业道德建设与诚信教育 篇十二

将职业道德写入十六大报告, 足见其重要性。那么, 究竟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它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 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恩格斯指出:“一个阶级, 甚至每一个行为, 都各有各的道德。”自古以来, 各个阶级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都提出了许多道德要求。封建教育讲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也讲学而不厌, 锲而不舍, 清贫节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道德是建立在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的, 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 是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方针相一致的。

2 诚实守信的实质与意义

诚实守信, 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所谓“诚信教育”, 就是以诚为本的教育, 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 对自身、对学生、家长和社会, 对科学、学问等所有教育的主客体均实事求是、讲求信誉和信用的教育。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

2.1 中职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1) 诚信是立人之本。

中国素有以诚待人、以诚为本的优良传统。先圣孔子就把言而有信看作人们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当今时代, 诚信也是一种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道德品质, 现代人际交往的所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都要以诚实守信的精神素养为基础和前提。诚信作为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 是社会度量一个人的“无形资产”。

(2) 诚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有非歧视原则、公开透明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它们的伦理道德基础正是诚实守信。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良好运行的最基本道德准则。诚信缺失是市场规则得以建立的最大障碍。如果社会上普遍诚信缺失, 我国的国际声誉必将严重受损, 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3)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诚信做人, 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 才可以在人群中普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敬业乐业的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惟其如此, 社会生活才可能健康和有序, 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人类文明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2.2 诚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 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 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 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 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 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 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 也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 政府就会失信于民, 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2.3 中职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发展目标

目前, 中职生“职业诚信”的缺失已对企业形成一种潜在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中职生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没有诚信的人, 更看重金钱, 当工资能够满足他的需要, 那么他会努力的工作, 朝着企业的长远目标努力, 一旦这种短期利益得不到满足, 或暂时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他就会消极怠工。第二, 是中职生的忠诚度降低。没有足够的诚信度, 人才大量流失, 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跳槽发生后, 企业对员工的信任指数降低, 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降低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所以,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后, 最终的受害人仍然是就职者。由此可见, 中职生的“职业诚信”既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 也关乎企业的长远利益。

但中职学生年纪尚小, 可塑性强, 对其进行职业诚信教育的效果会较为显著。在诚实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培养学生诚实待人, 关心他人, 乐于助人的品质。严格要求自己, 言行一致, 不说谎话, 作业和考试求真实, 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应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 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 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知错就改。

总之,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 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 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实守信, 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对一个社会来说, 不讲诚实守信, 就会导致风气败坏, 民心散失,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坍塌。尤其在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 鲜明地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这不仅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 也是社会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不仅仅是以德治国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珍惜它, 爱护它, 薪火传递, 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吕方.“诚信”问题的文化比较思考[J].《学海》, 2002 (4) .

[2]廖进.诚信与社会发展[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康志杰, 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总结 篇十三

2014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总结

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状态,因此,做好学校以及学院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科研诚信意识,提高其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助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电气工程学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与指导下,我院在今年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传承者”为主题,召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以此推动本院的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各个专家讲座,号召学生一方面要在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上,提倡“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和学术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提高自己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相联系,推动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自己的行动的纲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身能力的提高,推动我校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本学院今年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主题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三个倡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既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又有鲜明的道德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另一方面,将道德建设与学生的实际专业相结合,为学生今后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的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因此,学院各部门在各级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一.以真人真事警戒学生,推动学术研究以及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院于2014年11月12日,组织122名全体研一硕新生观看了学术造假视频。通过视频中真人真事的描述来警戒在座的学生,要求大家在科学活动中秉持正直、诚信、自律的原则,严守学术道德底线。研究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在相关研究中必须要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在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中维护学术的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三个倡导”为行为准则,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因为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高尚的思想品格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自省自律,坚持诚信为学,争做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传承者。

观看学术造假视频的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成为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在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以及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诚信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品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中个人层面重要的价值准则,通过此次专题活动的学习,强化了同学的学术道德观念,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诚信做人,务实求真,严守学术道德底线,从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学生的科研之路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视频资料过于老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画面不清晰,使得观影的效果大大降低,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观看视频的这种形式的效果没有演讲者口述更有真实感,使得学生接受教育的氛围不是很理想,从而成效也没有演讲者直接口述更为显著。因此,在以后的组织活动中我们会做相应的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

二.以专家讲座指导学生,推动自身专业与社会实践的正确结合

2014年11月18至19日,我院特邀讲座教授**教授在**教室给全体研一新生122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座。此次讲座以“电力发展”为主题,通过回顾过去的电力发展历程,立足当下的电力发展现状,展望未来电力发展趋势,来让学生更好地将自身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未来就业的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当下制定未来自身发展规划做了有力的参考。

**教授作为江西电业部门的楷模,自2002年以来被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以及我校聘为客座教授。**教授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活泼,又不乏幽默,与同学积极互动,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此次讲座**教授立足于他36年的电力行业工作经验,从两个主题出发:

一、读懂“中国电力主题日”回顾中国电力工业一百三十年发展史。老师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的由来及中国电力工业电源建设,以“主题日”活动为契机,坚持开放沟通,共建和谐电力;真诚沟通,主动了解电力。展望电力工业与新中国一道,大步前进、奋发图强的未来。并且指出如今的中国电力工业掌握了多项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利,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到发电量都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力大国,而且是一个电力强国。“中国电力主题日”已经成为塑造电力行业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其次,**教授还从对“中国电力工业电网建设和意见”这个方面着手,将自己在江西电力工业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与同学们进行了广泛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进一步展示电力行业发展的成就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果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取得的发展成就。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三大跨越。**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其次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以及下一步电力市场化改革重点,怎样实现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如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讲座中,**教授指出: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必须通过设立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把各电力市场主体统一到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进行合同交易和现货交易,并逐步允许发电公司、独立配电公司与大用户双边交易,从根本上去打破传统的电量分配模式,消除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关系电量”、“市长电量”等不规范交易行为,为电力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

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到电力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而且在和**教授的互动中,同学们受益匪浅,对**教授的讲课内容及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本次以“电力发展”为主题的专家讲座中,使得初为研一的新生们及时了解电力行业最新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专业内容与自己未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学生不仅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深化对本专业实际领域的了解,在电力行业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此次讲座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讲座内容比较宽泛,在讲座之前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使得整个讲座内容缺少互动性和灵活性。而且没有根据具体相关专业划分,使得本次讲座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以专题讲座感悟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树立

2014年11月18日下午,我院在杨浦校区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讲座特邀来自**学院的**教授主讲,学院院长**教授、党委书**老师、党委副书记**老师、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全体学生党员总共24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教授首先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有关文件为准绳,围绕当前学术界以及大学校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与同学们展开讨论,指出:当下很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低,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未能有效外化于价值实践之中,使得他们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往往是从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选择,体现出个人本位,忽视集体主义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来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会考虑到自身利益的保障问题。当两者出现冲突时更会不知所措,尤其当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或受到挫折时,就会发生思想上的异化。针对这些表现韦教授通过提出三个问题:

一、“核心价值观”为什么重要;

二、如何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及其基本特点;

三、怎样“从我做起”,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座过程中,**教授用其独特的讲课方式,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的洗礼,古今中外大量圣贤思想、先哲语录、贤达智慧以及正反两个方面生动鲜活的实例,深刻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同时,**教授在讲座的最后,通过自身案例的讲述,引导大家要注重身边的小事,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以及实践中。本次讲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从思想上,提高了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从觉悟上,推动了党员在现实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以身作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要求党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正确运用于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中,在科研的过程中,在实践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讲座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党员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但是,由于此次讲座只是针对党员,使得接受本次教育的群体收到限制,从而使很多普通学生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提高的机会。

四. 以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广泛宣传

2014年11月28日,为了更进一步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辅导员**老师带领研一三个班级开展了学术道德主题班会和学术诚信签字活动。本次主题班会主要采用老师教育与学生发言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自愿签下学术诚信承诺书,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在场每位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责任感,积极引导研究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做起,将诚信变成内心坚守的学术理念与道德底线;从手头的工作做起,无论参加考试、撰写课程论文,还是发表科研成果、准备毕业论文,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一切学术不规范现象和学术不端正行为。杜绝学术腐败,恪守学术道德,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使命的优秀电力人。

此次活动重在宣传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弘扬科学道德,建设优良学风,积极引导研究生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优良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要求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行为准则,在科研过程中,坚持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将自己的科学道德意识和工作实践具体结合,正确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但由于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使得班会的形式比较局限,主题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以及相关的准备活动也不是很充分。

14.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2 篇十四

通过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的学习我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管可以更好的弘扬科学道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科学道德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转换。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客观存在及其意义的新认识,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学风不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毒瘤”,学术腐败和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方面,高考作弊案屡禁不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论文作假屡见不鲜,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奖励水分越来越大,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掠读现象,高等学校学生贷款长期拖欠,某些留学生在国外诚信丧失,所有这些给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诚信缺失、学术浮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弘扬诚信,端正学风,不仅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科学引导,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5.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篇十五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工作,诚信,道德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 人们始而震惊, 继而沉问, 为什么一向被认为道德高尚、操守严谨、阳春白雪的科技人员也会产生如此行为?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不仅浪费资源、压抑人才, 还使得优良的传统学术风范、价值导向和科学精神被严重破坏, 小则污染学术殿堂、引起学术秩序混乱, 大则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国家民族失信。然而, 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背景。本文仅就科技人员的诚信素质与科技道德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1 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

1.1 概念

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称为科技规范。科技人员违背了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或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就导致行为失范。有时, 人们将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称为学术上的“不轨行为”, 有人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不轨行为”称为“科学越轨或不端行为”, 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不轨行为”称之为“学术失范”, 这些都是行为失范。

科技人员的行为失范包括技术失范和道德失范两个层面。科技人员违背技术层面上的一些人为的硬性规定, 如数据格式、论文关键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等称为技术失范。而科技人员在其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诸如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客观实际、学术霸权或滥用科技成果等行为就是道德层面的行为失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失范可能发生于学术研究活动 (如选题、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 和非学术研究活动 (如课题申报、学术成果鉴定和评奖等) 的全过程。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与科技诚信和科技道德建设直接相关,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2 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1.2.1 巧夺他人科技成果。主要表现有:

(1) 直接部分或全部抄袭他人论文, 或利用他人论文“拼凑组装”论文; (2) 导师、上司或权贵人物在他人论文或成果上署名, 但没有参加实际工作; (3) 未经他人允许, 在自己的论文或成果中加署学术权威人物的姓名, 以此骗取论文或成果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4) 夺取别人的实验数据或资料支撑自己的论文, 甚至还不为实验数据或资料的生产者署名; (5) 对论文或成果的实际贡献较小, 但在论文或成果的实际排名中靠前; (6)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 不注明出处或有意模糊注明出处; (7) 收受他人好处, 降低论文评审或成果鉴定的门槛; (8) 独占合作者的研究成果; (9) “惟我主义”, 有了一点成绩就完全抹杀前人和别人的贡献; (10) 一稿多投, 不尊重编辑人员的劳动, “放大”自己的研究成果。

1.2.2 违背客观实际。主要表现有:

(1) 凭空虚构或编造试验案例, 引出科学技术结论; (2) 在试验环节上 (诸如试验条件、分析设备、取样地点、抽样面积、样本数量等) 作假; (3) 根据预期设计的结论编造或篡改试验数据, 以求试验结果的“圆满”; (4) 未经过足够数量科学实验的充分证实, 就草率下科学结论; (5) 虚构试验观察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1.2.3 学术霸权。主要表现有:

(1) 在学术争论中进行人身攻击、打击报复, 严重背离学术评价的客观性; (2) 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 排斥不同观点, 批驳其它声音, 在学术界搞党同伐异; (3) 成果评审或鉴定靠攻关,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评估鉴定结论难辨真伪, 超越客观实际; (4) 将对科研项目的审批、评审等控制权力, 作为全部或部分占有论文或成果的交换条件。

1.2.4 滥用科技成果。主要表现有:

(1) 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时, 或者受短期行为心理影响, 或者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代价, 导致能源高消费和环境大污染, 构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2) 将原子弹等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战争, 无数生灵涂炭, 伤痛难以忘怀, 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辛勤积累的社会财产遭到严重破坏; (3) 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或成果搞迷信活动, 蒙骗他人; (4) 另外, 试管婴儿、人体克隆、安乐死等也都涉及科技成果运用的伦理道德问题。

2 对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不同反映

2.1 痛斥科技道德失范

对于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 不论是夺取他人劳动成果方面的失范、违背客观实际方面的失范, 还是充当学术霸权或滥用科技成果方面的失范, 科技界、教育界和广大科技人员总体上是持反对态度的, 甚至反对的态度很坚决。

早在1999年11月18日,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就联合下发了《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16日, 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 》。2007年2月26日, 中国科学院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大讨论, 范围波及科学界、教育界、工程技术界、文化界、艺术界乃至政界。

而科技部以7个方面的措施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力度, 以“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包括: (1) 科研立项全程公开透明; (2) 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3) 学术评价坚持质量第一, 防止学术“大跃进”; (4) 专家评审机制与国际接轨; (5) 建立科研诚信制度; (6) 强化科研经费监管; (7) 引入问效问责制度。这些措施中的大部分均与惩治道德失范有关。

2.2 纵容科技道德失范

在痛斥科技人员道德失范问题的同时, 沿袭、默许、怂恿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却大量存在, 甚至还愈演愈烈。

一方面, 有的科技人员“口头上坚决反对, 行动上我行我素”;大声痛斥别人失范, 自己却依旧明知故范;向别人“学习”, 急功近利, “失范见效益”, “不犯白不犯”, 失范的范围越来越广, 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隐蔽性越来越强, 更加不容易被别人察觉。这些现象在论文署名、篡改数据、虚构实验、一稿多投、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等方面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 有的人将科技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全归结于“科技体制的不完善”和“社会大环境的不纯洁”, 认为道德失范的根源已不在科技人员本身。甚至还有科技教育界之外的少数人也为科技人员“开脱”, 为科技道德失范者辩解, 认为科技道德失范与科技政策缺陷、政府官员腐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效益优先原则”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观点客观上进一步助长了科技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

2.3 媒体报道情况

对通讯社、杂志、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5种主流媒体对“学术腐败”的文本报道情况进行统计发现, 通讯社、杂志、广播电视三者的报道不足5%[1], 关于“学术腐败”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报纸和网络上。而报纸 (党报和市场化报纸) 和网络的报道情况如下 (表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负面报道占了很高的比重, 尤其是立场观点更加自由活泼的网络, 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更多。

3 科技诚信的基本内涵

3.1 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初始性的道德规范, 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内涵是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真相、不歪曲事实, 同时遵守诺言、言必信、信必果。诚信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 是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 是民族道德之魂, 是人类道德之公理[2]。

3.2 科技诚信的基本内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指出:现代科学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科学诚信[3]。学问可高可低, 学风不可不正, 科技活动必须讲求诚信。

科技诚信的内涵至少应当包括: (1) 以事实为依据, 尊重实验结果, 不篡改实验数据, 不虚构科学结论; (2) 尊重别人的劳动, 反对抄袭, 反对重复他人观点, 反对巧夺暗取他人科技成果, 反对压制或排挤别人的学术思想; (3) 坚持公平, 不论资排辈, 不为“自己人”开绿灯, 不因“利益交换”而为别人降低学术门槛; (4) 正确、恰当地运用科技成果, 不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蒙骗他人, 不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危害社会、危害环境。

在科技诚信所包括的上述四个方面中, 第一个方面的科技诚信是最基础的诚信, 是对科学技术具体实践活动最客观的要求, 属于基础层次。第二、第三方面的科技诚信是对科技人员对科技产出或科技资源的占有或支配态度的基本要求, 属于中间层次。第四方面的科技诚信则涉及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方向或导向问题, 属于高级层次 (图1) 。

4 科技诚信建设与科技道德建设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

4.1 科技体制自身存在的现实弊端

首先, 由于缺乏统一的学术规范 (如各学术期刊对拟发表文章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数据表格、文献引用等方面的要求不统一) , 缺乏公认的标准, 客观上出现混乱, 于是便有人得过且过、有人投机取巧、有人浑水摸鱼。

其次, 科技资源数量有限, 供需矛盾突出。诸如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评比、学位授权点申请、单位职称评定等等, 由于“数量极为有限”, 导致“科技人员开动脑筋、管理人员遭受考验”,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中间商”, 时间一长, 各种失范问题就自然产生。

第三, 科技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要害部门”, 甚至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一些科技资源的管理者是项目审批、项目验收、成果鉴定“一条龙管理”, 人情关系复杂, “公关”变成“攻官”, 官员腐败与学术腐败相伴而生, 行为失范就自然难以避免。

4.2 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道德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一切遵循“效益优先”, 在很多情况下, “低成本”换来的论文或成果会给人带来数十倍的效益。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学校毕业、岗位竞争等等, 处处需要论文和成果, 或许没有论文成果, 或许文章质量太差, 或许要求的时间太急, 总之需要“马上”提交论文或成果的人太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们还顾得上什么“抄抄改改”、“利益交换”?市场经济的强大利益诱惑, 加之浮躁和焦虑的社会心态, 已经使不少人耐不住几十年如一日的寂寞去心平气和地以耕耘者的姿态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与此同时, 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 导致了“代写论文”、“代发文章”等有偿服务市场应运而生。据调查[4], 目前社会科学类论文代理发表的周期与价格层次见表2。

而在正常投稿渠道下, 在国家一级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周期一般至少需要半年, 甚至超过一年, 而发表论文所需要的版面费、审稿费等则远远没有这么高。

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道德的这些负面影响, 说明科技活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市场规则。否则, “竞争和奋斗的结果”就必然是因没有规则或不守规则而失范。

4.3 社会腐败问题对科技道德的影响

科技人员道德失范暴露出来的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方面, 官场腐败、商场腐败、演艺界丑闻等现象的大量存在, 使科技人员的正常心态大受影响, 导致科技道德滑坡, 科技道德失范。一些科技人员自然不禁要问:其它领域可以急功近利, 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渠道“取得进步”、“获得效益”, 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科技人员为什么不行?科技人员为什么就该如此含辛茹苦?这是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 一些项目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官学一体”, 谋求通过自身的政治地位或特权身份“赚取学术地位”, 科技人员却正好为了科研项目而“投其所好”, 与项目官员“建立交换关系”, 以获取项目经费, 实现“双赢”。

4.4 科技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首先, 科技人员考核压力增大, 业绩评定、成果奖励、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等过于量化, 致使学术实用主义心态过分膨胀, 功利思想突出。学术检查评定过于频繁紧张, “数量胜于质量”, 迫使一些科技人员在“数量目标”的驱使下成为“论文高产户”, 助长了科技短期行为, 致使一稿多投、一文多篇等现象大量发生。

其次, 科技评价中, 论文按其所刊载的期刊排座次, 使学术期刊等级化、SCI期刊神秘化, 导致一些期刊“过分热门”, 发表文章不仅需要质量, 还需要“人际能量”。于是, 向编辑部“定向推荐”论文审阅专家、联合编辑人员发表文章、与国内外著名专家联合署名发表文章等现象就自然出现。

再次, 成果评价以专家的身份定等级, 项目主持人的地位越高或参加评定的专家的级别越高, 成果的等级就可能越高。“院士评定国家奖、教授申报部级奖”、“省级压市级、博导压讲师”, 使一些科技成果“被埋没”, 一些年轻科技人员心理不平衡。

4.5 开放的时代背景与发达的信息化环境对科研道德建设的影响

高度开放的时代背景和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自由便捷交流的同时, 也给科技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电子化, 什么材料都可以简单地检索、复制、粘贴, “千里之外”的材料和数据可以“信手拈来”, 客观上为一些人提供了失范的有利条件。

网站任意发布或转载信息, 各种论坛随意发布个人观点, 海量信息使人难以分辨, 就是虚假科技信息、诽谤他人的言论、刻意排斥不同学术观点的信息也难以追究或核实。例如, 每次院士增选期间, 一些网站发布的对候选人的攻击性信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从辨析。

5 加强科技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5.1 重视大师的垂范作用

不论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即使在今天 (也并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 诚信是初始性的道德规范这一基本论断始终是公认而不可改变的。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人的道德典范。孔子、庄子等无数大家的思想世代影响着华夏儿女, 陈景润、华罗庚等当代科学家毕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和鼓舞着年轻一代, 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感言:“ (正是) 受到各族人民的鼓励、爱护、支持、帮助, 我才能尽力做了一些微薄的贡献……”, “我将在有生之年, 尽我的力量, 报答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爱护”。这是多么感人至深啊!

这些道德大师和科技大师带给当代科技工作者的, 绝对是一种无形无限的力量。在当今社会, 宣传为科学奋斗、倡导为真理献身的力度还应该大大加强, 要充分利用大师的垂范作用, 正面影响科技人员, 有效引导科技人员的行为。

5.2 切实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调查表明,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对抄袭行为正确反应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图2) [5]。与此同时, 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逐渐消退和萎缩 (图3) [5]。

个人诚信的总和构成国家诚信, 个人诚信素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创新的未来, 诚信教育需要继续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加强, 丝毫不可松懈。

5.3 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缺陷是科技人员道德失范的重要客观原因。政府或科技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惩处措施, 对科技人员道德失范问题揭露不及时、宣传面太小、惩处力度不够, 为各种歪风邪气提供了生存空间。

因此, 必须建立科技道德监督制约机制。建议建立相应的组织或机构对科技道德失范问题接受举报、监督检查、调查核实。监督机构有国家级的, 也有省市级的, 可以是政府性质的, 也可以是团体性质的。总之, 要让惩治科技道德失范的行为合法化、权威化、日常化, 使知情者苦有诉处, 让失范者罪有应得, 给蒙冤者还以清白。

5.4 加强科技道德个案处理

对于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现象, 要发现一个, 处理一个。处理务必严肃, 毫不含糊, 决不轻描淡写, 得过且过, 失去原则, “带着失范的嫌疑去处理失范问题”。简单的批评通报, 道德失范的成本太低, 风险太小, 不足以“惩戒”, 处理措施要“狠”。处理要明确清楚, 而不是遮遮掩掩, 甚至连失范者的姓名、单位等基本信息都被模糊, 常常以“某某大学某某教授”等含糊了之。不仅仅在网上炒作, 让人半信半疑, 仅作为茶余饭后的议论, 而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而要以权威机构或组织的名义正式发布。同时, 建立科技人员档案与黑名单制度, 失范者终身禁止参与科技活动。

5.5 大力倡导正确的科技道德观

国家出台的若干关于科技道德建设的法律法规都是必须的, 对抑制科技道德失范现象势必起到作用, 但这些制度主要是事先预警和事后救济,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治学而言, 更需要的是道德的自律, 提倡诚信, 倡导诚信才是治学之本[2]。科技创新需要诚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诚信, 诚信是科技工作之前提, 是科技人员的根本素质。科技人员的道德失范将玷污道德准则, 扰乱社会秩序, 破坏科学精神, 危及人类进步。全社会尤其是科技人员自身, 不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 都应当首先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端正科学理念, 弘扬科学精神, 坚守科学准则, 恪守科学伦理, 痛斥道德失范, 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承担起科学的社会责任。

5.6 构建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技伦理观

毛泽东同志说:“革命是不容易的, 是科学, 经济建设也是科学”[6]。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应该服务于全人类, 服务于世界和平、进步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7]。这应当是一切科学技术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要坚决避免滥用科学技术, 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恰当运用而危害环境、危害自身, 要强调科学发展, 构建科技、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让现代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 实现人类的伟大进步。

6 小结

科技道德失范现象不是当代新鲜事物, “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说自古有之。只是到了今天, 在制度缺陷、利益失衡等大背景下, 才使其更加泛滥而成为“过街老鼠”。实际上, 科技界的主流是好的, 科技道德失范现象并非“无处不有, 无人不坏”。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 也给人类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严守科技诚信、严惩科技道德失范始终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科技无对错, 功过全在人, 人类应当自觉构建扬善抑恶的科技道德观, 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8]。

参考文献

[1]肖燕雄, 杨元龙.大众传媒视角中的学术腐败现象[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 29 (2) :65-69.

[2]夏卧武.加强“诚信”的道德培养是防范学术腐败的根本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5 (3) :48-51.

[3]路甬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6/06/02/14/00/83.htm

[4]路征.学术腐败造就的超级市场[J].中国研究生, 2007 (1) :50-60.

[5]林炳辉.知识产权文化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129-130.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73.

[7]江泽民.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下一篇: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