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立意doc教案(7篇)
1.作文的立意doc教案 篇一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爱因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请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话的理解,写一篇800字议论文。立意
▲ 学校里学的既有知识本身,更有学习方法,对一个真正有创造才能的人来说,后者是受用终生的。
▲学校教育应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而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学习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无法想象没有前者只有后者。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方法,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知识”,即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全部忘记”也不要紧。
▲ 学校教育一无是处,真正成才要走出校门后。
▲学校教育应只传授学习方法,知识毫无价值,不必传授。也大可忘记。
(一)弄清材料重心及倾向性,整体把握。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仔细阅读这则故事,抓住哭婆变成笑婆的关键。
一个儿子卖鞋,一个儿子卖伞,这一事实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哭婆的想法,雨天为卖鞋的儿子着急,晴天为卖伞的儿子发愁;反过来想,发愁就变成高兴了,哭婆也成了笑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一个事物就只有一个固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提倡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多方位思考,说不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呢!①下面这则材料的重心是讲什么?
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以后,一天,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女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文请教他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说:“这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糟,将来不会有什么写作前途。”老年妇女对巴尔扎克说:“这本作文簿就是你小学时写作用的,你难道连小时候写的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吗?”巴尔扎克认出了面前站的就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禁连声表示谢意。
(二)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口。爱国为民
社会公德
理想道德 立身行事
待人接物
辨证思维
下列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应从哪个角度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①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了两伙年轻人。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音机播音乐跳舞。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前者骂后考只知吃喝玩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双方谁也不服谁,吵来吵去,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②一位女学生考上师范院校后,教授问她为什么要报考师范院校。她说,开始想成为一个伟人,觉得不现实;后来想成为伟人的妻子,也觉得不现实;于是,她决定做伟人的老师,报考了师范院校。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划分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切入。就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言,一般可分为: 单一性事件 寓意性材料 漫画、多则材料
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结论是巴尔扎克向老师致歉,正确的推导程序为:
巴尔扎克为什么向老师致歉?→因为他说错了话→话错在什么地方?→他评价人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属于哪一个范畴的问题?→属于正确看待人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错误命题:
“感谢老师” “谈谦虚” “勤奋出天才”“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全面地看问题”
“女师范生的择业”一则材料—— 材料的结论是:“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为什么这么断定?因为她选择了比做伟人乃至伟人的妻子更现实的目标→属于哪个范畴的问题?→理想立志→就女学生而言,应怎样立志才正确?→理想应切合自身的实际。
[训练]
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
①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学者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斯坦门茨移居美国,恰逢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公司经理请来这位专家修理。他到现场看了又看,径自回去了。两天后他再到现场,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请打开电机,沿线将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工人照着去办,电机果然起死回生。说到酬金。开口便是一万美元。经理愕然。拿修理明细表请他填写材料费用。他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要知道在那里画线,则要9999美元,加起来就是一万。”斯坦门茨的幽默终于使经理领悟了,依价照付。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做看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羡慕外面的老虎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蛾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996年12月17日,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当选为联合国第七位秘书长。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他讲了一个故事:“我上中学时,有一天校长拿着一张一尺见方、角落上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走进教室,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小黑点!’他摇摇头说:‘难道你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还有一大片白色的纸吗?你们不能用这种态度对待人生。’那时我十七岁,校长的这一课我终生难忘。”请就安南讲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 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请以“我对快乐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审题步骤:
1、阅读材料,获取主要信息。
儿子留下了鲜花,→要是你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将是轻松和快乐的→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懂材料里的要求和范围。
“我对快乐的感悟” →关键词:“我”,“快乐”,“感悟”。→我认为,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
3、把材料放在主要信息规定的限制里,并确定文章的立意。根据材料,“快乐”是有明确范围的快乐。→此快乐是给予的快乐 建议:
标题要尽可能涵盖话题的含义。标题要揭示主旨,暗示内容(观点)。标题要鲜明醒目,切忌太过晦涩。
2.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二
先看这样一篇作文片段。
在自然中生活
一瓣梅,是一滴生命,你剥落了生命,召来了燕语和莺啼。梅坚守了生命的高洁和不屈。
一粒沙,是一份痛苦的考验,你经历了痛苦,孕育了湿润和温莹,沙坚持了痛苦的考验和磨砺。
一片叶,是一缕自然,你呼吸着自然,哺育了果实和丰收。叶坚信自然的感恩和回馈。
从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到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我看见秦砖汉瓦还历历在目,唐宋晚烟还温润如初。在历史的烟波深处,我看见了一个个在自然里的新意,永恒的栖息者。
昭君?朔漠
黄沙漫道,胡杨肃立,驼铃叮当。
一声平静的“吾去”,昭君素面朝天地从万千粉黛中款款走出,这个赢弱的女子就这样把天下安定的重担放在了肩上,从此再也不会有小桥流水,只有黄沙满鬓;再也没有轻纱锦帛,只有胡裘裹身,她是踏上了黄沙漫道的不归路。
没有能担道义的铁肩,昭君用善良作支撑,负起天下安康的期许;不死和匹夫,负起了天下兴亡的责任,昭君化作一个符号,诗意,永恒的闪耀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里。
杜甫?草堂
风雨飘摇,芳草纷飞,庐破凄凄。
一个瘦弱的糟老头,蜷缩在一间破烂的茅屋的角落,饥寒交迫,却仍然心念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不令人心酸?一部部血泪交织的诗篇谱写出他的无奈与抗争,一笔笔沉着的字迹勾勒出他的抱负和壮志。有心为国,无力回天。杜甫在草堂里挥斥出史诗绝笔,演绎出他的别样壮美。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里,这惟一的灵魂在草堂的沧桑里,散发出永久的光芒。
这是一篇题为“在自然中生活”的考场作文,这篇作文似乎语言很优美,材料也丰富,可以断定,考生具有较高的作文能力,可是这篇作文没有能得到与考生能力相当的分数,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文不对题。因为“在自然中生活”有这么几个含义:(1)以“在自然中生活,是人心与自然的优美合奏”为主旨,赞美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融洽关系:(2)也可以“在自然中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人性破茧。”(3)“在自然中生活。是回应心灵在彼岸的召唤,是一种脱俗的生存姿势“等来立意,展开对性灵、心灵状态的探究。可上面的作文讴歌的是昭君和杜甫,怎么也揭示不了相关含义,考生只是按平时的积累,引用了一些名人来充数,尽管语言等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自然就难以得到高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近年来,材料作文开始重返考场,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比之话题作文,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里就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读懂原材料
如果是材料作文,试卷必然要提供一则材料,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一幅漫画等。其意图是作文的范围就从该材料中确定,因此,读懂材料是确定作文话题或者提出观点的最重要环节,如果出现偏题或者严重跑题,就是审读材料不准而造成的。
多年来,很多同学习惯于话题作文,其实,也可以把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考虑,也就是说,需要考生将材料进行多角度审视,然后就会感知出不同的话题,学会抓住每一个在头脑中出现的话题,将它们一一列出来,最后选出一个自己能驾驭、又有一定新意的话题,这样审题环节就算大功告成。然后在这个话题范围内,确定一个明晰的观点。只要提炼出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作文的立意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入作文的环节了。
二、材料作文的类型
1有着很明晰的叙述对象。有着清晰的事件。这类材料的审读,只要抓住叙述对象——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要抓住的立意点,也就是作文的主旨。
如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骑车人刮坏轿车,赔款被当场撕碎
24日下午1点50许。一辆比较破旧的单车和一辆私家车都在广州西华路上往康王路方向行驶。“当时单车和私家车基本是并行的,突然,单车为了避让行人,一个向左摆,就刮到了私家车,留下了一道挺长的痕迹”,目击者称。
刮了车后,私家车上下来一名20多岁的女子,她一看车子被刮了,就叫对方赔偿。而一旁的单车车主,一名30多岁的女子。连忙掏出30元人民币给该女子。“谁知道对方一接过钱,就把钱给撕成碎片了。后来民警赶到,就将两人和撕毁的钱都带走了。”目击者称。
东风派出所值班民警说,该事件的详细情况,他们不便透露。
“当时看到撕钱的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刮伤小车有错,但那个撕钱的女子也太瞧不起人了。如果我的钱被她撕。我就去法院告她。”一直在该路段巡逻的治安员杨先生愤愤不平。
而附近的平安堂凉茶店的店员邹小姐也认为,当着赔钱者的面把钱给撕毁,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不管穷人富人都是有尊严的。可能30元钱对富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穷人来说,30块钱不是小数目,可以生活三天啊。”
路过的吴先生表示,“有钱,就等于有资本蔑视穷人吗?”
(原载《重庆晨报》2006年2月26日)
这则新闻的陈述对象是私家车女子和骑单车的女子,事情是单车刮了小车,结果是单车车主赔偿能力有限,小车车主撕毁了人民币。如果分析其中的原因,就可以看出。第一,小车车主不知道撕毁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提炼出“公民需增强法律意识”的话题;第二,小车车主气势凌人。蔑视他人的人格,可以提炼出“人格与尊严”的话题;第三,小车车主和单车车主的身份的区别,可以提炼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和谐相处”的话题等等。
2寓言故事、漫画以及富有哲理的文字材料。如果是寓言故事或者漫画,主要是要读懂其寓意,寓意就是作文的观点或者话题;如果是一段哲理性的文字,那么读懂文字所包含的哲理就是作文的观点。
如: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口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
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后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两半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鬣狗什么都想占有,结果把自己劈成了两半,由此提示的寓意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或者“有舍才有得”,或者是告诫人们要“戒贪”。
又如:一对小花狗(漫画)
漫画《一对小花狗》,第一幅图是两只模样一致的小花狗,第二幅是各自在不同镜子面前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第三幅是两只小花狗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的寓意是“正确认识自我”“不卑不亢”。
但这两类材料还要注意两个原则——
(1)立足于材料,不要随意延伸。
如,有这样一首小诗: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类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叙述对象,但没有结果,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汇“爱”,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点出发来看这则材料,人怎么爱?上帝怎么爱?所以,我们写作时就一定要抓住如何去爱来写。
如果忽视这点,就容易读不准材料的含义。很容易把这则材料作延伸:上帝爱鱼,为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于是鱼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生生不息;而人类为了一己之私,制造捕鱼的工具。把鱼据为己有,最终使鱼失去了自由。从这两个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又如。《一对小花狗》。有人看到一只狗显出傲慢的深情,于是就得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结论。怎么能从那只萎缩的小狗上看出是它“谦虚”呢?
(2)看到材料时,要把实的东西隐去。把虚的东西(要么是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要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哲理)突现出来。比如小诗中,上帝也好。人类也好,鱼也好。只不过都是作者借以说明应该如何去爱的载体,他主要的目的是彰显应该如何去“爱”这一主题。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材料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的意思:即上帝爱鱼,是表达了大自然对万物的爱护;而人类爱鱼,是为了捕鱼而食之。由此来表达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三、材料作文和有材料的话题作文的区别
给材料的话题作文。是命题者对材料做出了一定的指向。对材料进行了一番处理,给考生的构思范围作了一个限定,要求考生按题目的要求进行作文;而材料作文。则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考生可以在原材料中读出多个意思,然后选取一个意思作为对材料的解读结果,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如05年的全国1卷作文材料: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吗?”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从材料来看,根据“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一句,就包含了“谦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确认识自我”也可以得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而命题者的作文指向则是“出入意料和情理之中”。
3.作文反向立意训练教案 篇三
主备人: 靳春山
使用班级:华辰学校八年一班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 :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辅以课件展示。
授课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做反向立意训练,首先我想考考大家:
有位阿拉伯大财主,有一天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你们比赛骑马到沙漠里的绿洲。谁的马胜了,谁将得到我的全部财产。但这次不是比快,而是比慢。我到绿洲去等你们,看谁的马到的迟。”兄弟俩照父亲的要求,骑着各自的马开始比谁的马走得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赢得胜利?)在烈日如火烧的大沙漠里慢行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两人下马休息时,哥哥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弟弟醒悟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哥哥终于赢得这场特别的比赛。
请问:哥哥是用了什么办法赢得这场比赛的?
这样的故事我们国家也有,那位同学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起你给大家讲讲。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威王的,结果总是失败。孙膑给它出了一个主意,结果大胜威王。孙膑如何使田忌胜的呢?确定你是一匹上等马还是一匹中等马,或者是一匹下等马。如果你是一匹上等马,那么你要想有最大的把握获胜,该怎么办呢?那当然是去斗一匹中等马或是下等马了。
(学生回答
三、逆向思维定义及作用。
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
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
四、逆向立意能使作文有新意,那么如何才能打开思路呢?我们可通过一些成语、俗语练习一下:首先大家看一下动画,理解成语大意,明确练习格式。
邯郸学步,它的传统释意是说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连自己原来会的一点本领也丢了。那么我们现在用逆向来辨析:
第一:燕国人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前往学习,这种对自身完美的执著追求,于己有益,于人无损。这样的行为值得嘲讽吗?
第二:他不愿故步自封,这种随时随处都能发现自身不足的虚心好学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三:故事结局虽意在嘲讽,但却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免弄巧成拙。
第四:虽然学步未成,但精神可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不可能连走路都学不会的。
从以上四点的辨析,我们可以得到新的立论:
第一:当今中国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第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以当今各国向先进发达国家派出去的留学生为例,在某种意义上,不也可以看作是“邯郸学步”吗?
“黔驴技穷”逆向思维辨析:
第一、驴子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抗争,虽败犹荣,它是一个项羽式的英雄。
第二、如果“好事者”发挥驴的特长,让它去拉车、推磨、耕地……会落个“计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
第三、掌权者、管理者,应重视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
新的立论:
一、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嘲笑深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
二、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精神值得学习!
练习格式:1、指明原意。2、辨析。3、明新意。
明确逆向立意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敢想敢说勇于出新。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意严谨积极有益。立意要经得起推敲,避免表面化、浅层次的思考问题。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逆向内容从古至今,有理有据,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理论不能算是正确的。
3、遵从规律避免极端。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4、尊重科学,不伤感情。“逆向”不具普遍性,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逆向”,都是不可取的。
(同学进行反向立意练习并读出所写内容,老师适度参与指导表扬)
举例:知足常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良药苦口利于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杞人忧天;愚公移山;龟兔赛跑;滥竽充数;艺高人胆大;开卷有益;老马识途;家丑不可外扬;狐假虎威;异想天开;有志者事竟成;见风使舵;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等。
五、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反向立意就是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作文中。这样立意构思,作文就能够出新、出奇,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文章,然后讨论一下文章的立意构思。(学生阅读文章讨论)
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起名
男孩儿过百日,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论给男孩起个名字。
孩子他爸发话了:“我家世代人丁不兴,我儿子的名字一定得好好想一想。根据乡里的风俗,名字起得越贱越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好的名字?”
大姨妈说:“我看就叫若草,这名字念起来有文气,又合你的要求——贱,
“这可不行,人家鲁迅是大文学家,用他文章里的字来起名,这能贱么?”舅舅马上站起来反驳。他摸了摸头,慢条斯理地说:“不如叫狗儿吧!我们骂人,不是常说‘狗一样的东西’‘狗崽子’‘狗腿子’么?我看,这名字才叫真正地贱!”
这时有人附和,说这主意不错;也有人反对,说这名字太俗。大家你说过来,我说过去,争得不可开交。
忽然,“砰”地一声,从隔壁小房里传来一声清澈的响声,大家一时愣住了。屋外的风呼呼地乱叫着,屋里一时静得可怕,大家都像中了魔似的一动不动。
还是舅舅反应快,马上从男孩儿妈妈的手中抱过小孩儿,走进了小屋。屋里黑得出奇,舅舅一不小心,撞到了门口的凳子上,差点摔倒在地上。小孩儿的妈妈连忙打开电灯。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上上下下脏兮兮的老人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现在虽然大家都已穿上了衬衣,但老人依然盖着棉被,他瘦瘦的,躺在床上,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床前一只杯子摔得四分五裂,溅了一地的水。很显然,刚才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看来,老人是想喝水,可能身子太虚,才不小心摔坏了杯子。
老人看到客人们进来,挣扎着坐了起来,口里不清楚地吐出了几个字:
“我看,就叫……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
面对老人,大家一时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只有男孩儿在猛烈地哭着……
讨论题目:
1、文章是否紧扣“关心”? 此文有何新意?
紧扣话题。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
2、读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类似我们想一下,如果给你“孝子” 这个题目,你会怎样立意?
(学生回答
写爬山虎、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们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们沿着绳索树枝上爬,趋炎附势,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则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
正是由于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碰到“卡壳”的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作文中会使我们思路大开,出奇制胜。
总而言之,我们坚持逆向思维训练,作文前出奇构思,这样写文章才有新意;另外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六、作业 :
请你以“穷则思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根据话题材料,本题可以确立两种不同的立意:
一、“穷则思变”大有益。写作时重在用好例证,可列举中国革命战争、四化建设中的典型事例及自己的经历,证明在“穷”时“思变”所带来的益处。
二、“思变”岂待“穷”之后。即运用逆向思维,论述在“穷”之前“思变”更有益。作文时可以就我国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和自身学习考试等问题展示论述。相对而占,这一立意较之前一种更有现实意义和思维价值。
4.中考作文宝典之审题立意教案 篇四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二、审题的方法
1、紧扣题眼法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2、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3、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4、小题大做法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我的家”等。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5、大题小做法
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看见一个世界”的效果。
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
6、另求新路法
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鲜明了。但要注意扣题的说明。
三、实战演练
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
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规则,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失分会诊】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考题回放】
1、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清楚,600字左右。感悟夕阳(三类文)日子似乎平平淡淡地走(“走”与“日子”搭配不当,改为“过”较恰当),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以往的星期五,真是快乐。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太多。)那一天,手拿着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76分,我伤心极了。(点明了事情的起因。)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和老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我心如刀绞。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我本来是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两次用“趴”字,都很形象,符合特定场合人物的心理。)我不断地责问自己:“嗐,我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为什么呀?这么低的分数,叫我怎么见人呢?!”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送给我一颗“后悔药”,让我重新再考一次。(“重新”和“再”连用,重复。)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树上有一束阳光。顺着光,我去寻找那光源;哇(“哇”表示惊喜,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那是西下的夕阳。这般美丽的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好一个“染”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当我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阳变成了半个,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一睹她最后的芳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夕阳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可是,在以往很多时候,看到的很多景物,我的心里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作者的笔,已经转到了写“没有感觉”的话题了。)【失分会诊】
得分点: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所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夕阳”,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是写“感悟”,即:由夕阳引发了“我”的情感、意念。审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文章结够完整,叙述重点比较突出。
失分点:(1)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与之相关的“我”的情感或意念的描写,没有落实“触动”的要求。(2)写“没有感觉”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的跑题之举。试想,夕阳到底是怎样触动“我”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我”在别的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提升点】
(1)删节法。将末尾一段写“我”没有感觉的内容全部删去。
(2)添加法。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添加“我”的思想感触。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融汇引导“我”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
(3)改写法。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要求。【一类文解析】 面对您无私的爱(命题作文)“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引用诗句,旨在说明时光飞逝。)岁月在指缝间流逝,年华在不觉中老去,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五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随着您——我亲爱的妈妈那无私的爱。
您还记得吗?上初中那一年(联系下文,宜改为“小学毕业那年”),由于干旱,家里颗粒无收,一贫如洗,您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竟一口气走了十几里的路到亲戚家去借?可是借来的钱不够,还差几十元钱。无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锄头,在炎炎的烈自下连续给别人家铲了三天地:为我挣来了学费。(联系上下文来看,“挣来了学费’钧表达不够严密和准确。因为“学费”的大部分是借来而不是挣来的。改为“挣齐了剩余的学费”比较妥当。)当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钱递给我时:我看见了您那双晒得干裂的手,手心手背上还有斑斑的血迹„„为了女儿,您把“十指连心”的痛忍了下去。(“为了女儿”表明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目的,扣住“无私”二字。)您知道吗?我曾有过多次放弃学习的念头,我不愿意再看到您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当我看见您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放弃学习的念头便被打消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您知道,女儿实现了心中的诺言。
上了初中,由于没钱住宿,我只能暂住在姑姑家,为了您的期望,我把所有的歧视、冷眼和痛苦都吞了下去。这是因为,我发誓要让您爱的树上结满累累硕果。(作者人生目标的确立,源于感恩。)经过我的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就考了第一名。我从同学那里借了辆自车,带上学校奖给我的钢笔和笔记本回到家里看望您。当我风风火火赶回家,正想高兴地向您报告喜讯的时候,却看到您孤单一入躺在炕上。(此处有必要增添一二句话对父亲的情况交代一下,这样可以回答读者心中“为什么要让女人去铲地”、“为什么家中只有母亲一人”等等疑问,表达会更严密。)望着您那黝黑的、干瘦的面孔,我真的很想哭。您说话有气无力,连睁一下都显得有些费力,看得出,您似乎没有吃饭。我急忙走进厨房,想给您做点吃的,无意间,我看见了饭桌上那硬邦邦的半个馒头和那早已干瘪了的几根葱„。(写物,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这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省吃俭用,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妈妈,女儿真的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情,我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妈妈,为了你那最诚挚、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女儿会以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回报您的。
妈妈,面对您那无私的爱,我真想大喊一声:“谢谢您,妈妈„„”(结尾在强烈的抒情中再次点了题。)【说长道短】
得分点:“面对您无私的爱”是个题意明确但涉及范围较广的题目,那么,作者是如何落实题目要求,扣题写作的呢? 一是落实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
本文所叙之事较多。作者着意将母亲带病铲地挣齐学费一事放在开头部分先写,将母亲“无私的爱”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样安排,完全符合题旨:题目所指,包括“面对”、“您”、“无私的爱”三个要点。
二是落实在写作重点的确立上。
在题目涉及的三个要点中,“您”、“无私的爱”应该扮演的是配角,起铺垫作用:“面对”行为的发出者才是主角。再回头看本文,面对无私的母爱,作者既写了“我”的想法,又写了“我”的做法:既写了“我”的行动,又抒发了“我”的情感,可谓不惜笔墨。这样,既突出了题目的主要要求,又实现了详略的合理定位。
失分点:文中有些失分点:文中有些语言表达不够严密,影响到对既定情境的交代,削弱了表达效果。如母亲拿起锄头挣来学费这一情形,前面说学费大部分是借来的,这里却又是母亲挣来的,前后矛盾。
提升点:修改时应着重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切入,对既定情境的交代要具体、真实,使之更好地为表现人物形象、表现全文主旨服务。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 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 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 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 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天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7、辨明关系法
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当蜘蛛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啊,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遭受挫折时,你是否还相信未来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未来”为话题范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构思指导】
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食指的诗以形象的语句表达出了他对未来的看法,同学们又是应该怎样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呢?可以叙事,在事件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观点;也可以抒情,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还可以议论,阐述“相信未来,就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古代的很多智慧结晶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蚍蜉撼树”、“以卵击石”等成语表明实力悬殊的搏斗只能以弱小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而“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等成语则表明坚定不移的决心、毅力和力量可能战胜自然。
这些成语揭示的规律今天依然适用,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规律呢?请就“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思维点拨】
这个命题非常新颖,要求写作者进行辨证的思维。“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一般成正比,有时却不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哪座山峰高过意志这座山峰;没有哪条路比脚更长。要写好这篇文章,作者需要糅和力量、意志和成功三要素,对这三要素进行辨证的分析,揭示出成功的本质含义。
[写作提示]:成功的因素很多,力量大小仅是其中之一,因而不能抛开其他因素来谈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比如,坚定不移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如,自然条件,外部环境;又如,主观上对成功的看法、定位等等。在“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中,只要加上不同的因素,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同时,要正确看待材料中几个成语表明的规律,一是它们出现在我国古代,时代不同了,事物会发生变化;二是它们中有的本就是寓言、故事,当初只是以其寓意给人以启发,而不具备规律的普遍性。
基于以上两点,构思这篇作文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练习一:话题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练习二: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____》练习三: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作文的立意doc教案 篇五
二 让立意新起来
【学习目标】
1.复习立意的知识和方法。2.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立意。
一、复习导入
(一)什么是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立意的要求 第一,立意要正确——思想健康,能表达出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崇善爱美的思想感情。第二,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个思想观点,讲清楚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
第三,立意要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情的意义。
(三)立意的方法 1.比较和选择
有些题目可以表达作者多种的意图,写之前应对各种意图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意义较深刻的一种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同的意图要用不同的事情来表达,不同的事情表达不同的意图。立意应与选择材料同时进行考虑。立意有深浅高低之分,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确立较深刻的一种意义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和提炼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者所占有的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它反映作者的认识水平与思想水平,反映作者分析、概括的能力。只有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才能确立好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记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的特点,着力于事情“意义”的探求。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都讲究立意。刘勰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文心雕龙·总术》)要想使才思通达,立意深刻而新颖,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此外还必须通晓立意的技巧与方法。
3.对比法
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了比较,就有鉴别;有了比较,对事物的认识才更深刻。
鲁迅《“友邦惊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了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戳,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在这里,作者将国民党政策“友邦人士”的两种态度一比较,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他们的罪恶嘴脸。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到他伫立在夜阑人静的塘边,忽然传来一片蛙鸣,周围突然热闹起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此处以乐写哀,表达了自己愤怒和纷乱的心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一面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面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加深了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色彩。对比法,是将文章立意引向深度的有效方法。
4.假设法
这是一种科学的论理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对深入发掘观点的深刻性,阐发论点的完整性,是大有裨益的。
孟子劝谏齐王说:“今王田猎于此,百性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无庶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假设了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让齐王自己选择“与百性同乐则王”的道路,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作者假设六国当时如果能采用正确的决策,不至于落得惨败的下场,有力地阐明了不要为积威所劫,要敢于同强敌斗争的主张。
5.勾连法
要求将两上或两个以下的材料自然地勾连起来。鲁彦的《听潮》在写了海的愤怒、海的咆哮、海的凶猛的涛声后,安排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作者把凶猛的海涛与伟大的乐章自然的连系起来,写出了大海的壮美及其伟大的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抹蛛丝”的连系,贴切、生动而形象,赞颂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连系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全面。主题深刻。
6.设疑法
设疑法是吸引读者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展卷见疑:“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来。”两个否定后,引出一个科学论题,引导读者去逐步领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胡绳《想和做》以“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的设疑把“想”和“做”之间架上一座桥梁。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疑,开拓思路,既全面地揭示了花朵呈现红色的各项因素,又区分了它们的差异,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设疑法就是这样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的。
7.发现法
发现法就是发现现实生活的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旧事物的弊端,发现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感受时代的气息,敏锐地感知时代的脉膊,形诸文字,文章就会有新意。
鲁迅《一件小事》中,当车夫扶着那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一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发现了即将登上政治舞台的新兴阶级的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表现了进步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赞扬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竞能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并敢于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击败赵国贵族官僚顽固分子的反抗,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是一个大大的英雄。赵武灵王这个人们鲜知的历史人物,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烛照”下,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8.开拓法
要求作者善于深入思考,开掘口子,拓宽路子,“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尽写些“我”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虽然百草园在那时“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百草园中享受到无穷的欢乐:在那儿有花鸟草虫,有离奇的传说,有塑雪罗汉捕麻雀等有趣的玩耍;然而在三味书屋,有的却是枯燥的大声读书,以及先生严厉的态度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凡人小事,揭示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封建教育制度严重束缚并危害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茅盾的《风景谈》,写了六幅极平常的自然风光,通过议论和抒情,拓宽了读者的思路,真正值得颂扬的是作为风景主宰的人,因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文章的立意,透过风景,颂扬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生产和斗争。
9.求异法
要求作者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来阐述独立的见解。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以丰富而奇妙的想象,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我们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喊,他们都回答说,“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求异法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魄力: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向读者展示了粮多农悲,谷贱伤农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我国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求异法引导读者从独特的角度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0.象征法
象征法往往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象征意义,使之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巴金的《灯》,抓住灯的主要特征——给人以光明、温暖、希望,并指出了被象征物与它相近的东西——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灯,在当时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圣地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它给国民党黑暗中不要悲观失望,要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灯”成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缘物寄情的散文,如《白杨礼赞》、《银杏》、《茶花赋》、《樱花赞》等,常常采用这种手法。生活中这类可以寄寓新意的事物是很多的,如小草、蜜蜂、河流乃至牛马、鱼虫等,我们都可以挖掘它们不被人注意的特点加以阐发,赋予它们崭新的思想意义。寄寓法,能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旨意表达得更深隽含蓄,更耐人寻味。
二、互动学习
(一)佳作立意赏析
今夜月儿圆
金黄的满月在众星的簇拥下微笑着注视着这个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饭菜香。又是中秋!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小院里,皎洁的月光把一个孤独的身影扯得好长好长……
月光下,一张沧桑的脸是如此清晰。尽管岁数不是很大,可是岁月却过早地在他脸上刻下了斑驳的年轮。此刻,邻居家的电视上欢快的歌声让他倍觉凄凉,在别人儿孙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时,他却只能这样落寞,“看来儿子今晚不来了!”想到这,李老汉心里又泛起一阵难言的酸楚。李老汉中年丧妻,是他把年仅九岁的儿子拉扯大的。现在,虽说儿子也十分孝敬,隔三差五地回来坐坐,时常塞点儿钱给他。可是,人老了,或多或少地有些害怕寂寞,老想找个人说说话儿,解解闷。可他知道这不可能,儿子手头经营着三个大公司,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工夫和他说话呢?儿子几次要把他接到城里住,他都推脱说不习惯,没有去。去年中秋儿子很晚才回来,今年看样子是不回来了。
“唉!”一声沉重的叹息让月儿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这个孤独的老人。“儿子忙啊!”以前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可是今天却起不了作用。李老汉抽着旱烟袋,又想起了儿子没办公司那会儿,每年中秋,儿子、儿媳再加上小孙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看月亮,吃月饼。小孙孙睁大了眼睛听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闹着要到月亮上给嫦娥送月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今,他已经很长时间没听到小孙孙的那一声甜甜的“爷爷”了……“如果儿子没有钱多好!”他时常这样想。虽然希望儿子过得好,可他忍不住这样想,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是钱,代替了儿子和他的亲情;是钱,夺走了他的儿子!想到这,他不禁恨起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来了。终于,月下的那个身影站起来,回屋了。月儿更圆了,如水的月光洒遍了院子的每个角落。
邻居家的电视里仍欢唱着:“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简评】小作者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亲情领域。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孤独寂寞的,这不能不令人思考。读罢此文,不得不惊叹小作者构思立意的新颖深刻,在众多平庸的立意中,此文就是化平庸为新奇之作了,真的是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然,此文在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情景交融上也有独到之处。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二)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对每一篇作文立意的思考。
1.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立意思考:
2.爱是一个普通的字眼,爱是--种美好的感受。爱可能蕴涵在老师一个关心的眼神里,爱可能深藏在朋友一声亲切的问候中。夜晚,爸爸为你端上的那杯牛奶洋溢着爱;清晨,妈妈为你准备的那份早点充满着爱。只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的存在。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立意思考:
3.外界沙粒进入或人工将沙粒置入蚌壳内,蚌觉得极不舒服,但又无法排除沙粒。此时蚌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将沙粒包围起来,使之成为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的圆形颗粒,即珍珠。珍珠不仅成为蚌体内和谐的一部分,而且将其取出还可为装饰品。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立意思考:
三、课堂训练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
请围绕“真”,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2003年盐城中考作文,原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立意思考:
2.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立意思考:
四、实战演练
从课堂训练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要求:(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题目自定,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教学案二·苏教九年级下册
参考分析
二、互动学习
1.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单纯的命题作文——一篇简单记叙文,要写好这篇考场作文,正确理解“尝试”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尝试,即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做某事。“尝试”是主动的行为,不是被动的、偶然的行为、经历或遭遇,不是对生活的被动体验、感受等。所谓“主动”,就是主人公面对一种新的情境,从主体意识中萌发出来的想要一试身手的愿望和追求并付之于行动(包括心理行为),并在此后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收获、经验、教训等——这种主动行为并不排除主人公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写许多尝试性的事件,如:做饭、洗衣、缝衣、登山、划船、打工、游泳、学开车、作生意、早恋、跳舞、吸烟等等,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可是无论从正面写还是从反面写的尝试性事件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立意。例如,都写劳动,有人通过劳动的尝试,体验出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苦,劳动的伟大,读书的重要等,从而激发起珍惜学习生活、发愤学习,决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得出“打工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手中钱,厘厘皆辛苦”的正确结论;这样才可以说是符合题意的,而有些人却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结论,从而产生厌恶劳动,卑视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意义显然不正确,思想内容显然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切题的。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写什么事件——正面事件如果没有正确的立意,肯定写不出好作文;反面事件如果有正确立意,也可能写出质量上乘之作。
2.“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恸物、花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对初中生来说,适宜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身边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事入手,如按话题所提示的,从一杯牛奶、一件衣服等来切入很有吸引力;从写作内容上说,一般同学会写父母、老师等人对自己的关爱,我们若能舍近求远,写自己对动物、对自然的爱,便容易写出新意。从写作角度上说,一般同学可能会写自己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心,我们若从“误会”或“矛盾”写起,也许文章会显得与众不同。
3.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可知,这则材料中心是围绕蚌与沙粒的关系来说的。继而可以找出蚌在对待沙粒的态度上是“没有怨天尤人”、做法上采取了“包围起来”。再进一步可知,沙粒变成了珍珠,结果是沙粒“成为蚌体内和谐的一部分”。不难看出,蚌对进入的沙粒开始觉得极不舒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采取了“包围起来”来设法适应,利用自己的特点改变了沙粒,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读悟到这里,观点就不难提炼出,可以这样立意:
1.学会适应,才能改变环境。2.包容一切,才能发展自己。
三、课堂训练
1.“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6.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六
四处游走的猫:什么话题作文,吓死宝宝了,只能说学弟学妹们挺住!……
牙巴怪兽66:想当年我随手就是几封情书,看遍“四书五经”,读过“琼瑶”“三毛”,学过“凌波微步”,没想到还是败给了话题作文!
娃娃ai雅雅:感觉话题作文还是挺好写的,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按照各类文体的基本套路去写,再搞点精彩的描写啊,抒情啊,议论啊,妥妥的就是一篇高分作文。
萌mm奔火星:话题作文可是你们文艺青年的天下耶!
【考纲概述】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环节,从命题作文到一般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虽然在审题上一步步降低了难度,但同样不可忽视,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特别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和问题,直接或间接地点明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引着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美丽的谎言·爱的真相
爱的荆棘丛中开出谎言的玫瑰,请不要摘下它……
——题记
电视剧中最常上演的谎言就是:“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伴随着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妈妈转身时面颊上晶莹的泪滴,这个简单的谎言却在不经意之间掳获了所有人的同情和谅解。
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
“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4年的“威马逊”超强台风,突如其来的灾难需要勇士们的抗击。无数的抢险官兵,无数的白衣天使明知危险重重,仍毅然告别了亲人,这句简单而温暖的安慰在特定的场景中更显珍贵,更令人动容。
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
著名的短篇小说《咸咖啡》描述了一段因谎言而增色的爱情。平凡的男主人公为了吸引备受欢迎的女主人公,在豪华的酒吧里放话:“我要一杯咸咖啡。”正是这句特别的话让女主人公注意到了他。在单独约会时他更是撒了个大谎:“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离开故乡之后就爱上了咸咖啡,因为它有大海的味道,有家乡的味道……”这么恋家的男人立即得到了女主人公的好感,交往之后两人便结了婚,相濡以沫五十年。一生之中,每当女人煮咖啡时就会往里面加点盐,因为他喜欢。暮年,男人生命垂危之际,写下了一封遗书后与世长辞。在遗书里,他承认了自己撒的谎,却表示并未因喝一辈子的咸咖啡而后悔:“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喝一辈子的咸咖啡。”
有谁能拒绝这样一个用一生来维系的谎言呢?不是罗马教廷为了维护统治而固守的日心说,不是希特勒为了上台执政而承诺的自由与和平,不是封建礼教为了扼杀妇女天性而传播的“无才便是德”,那些丑陋的谎言包裹住的真相只是统治者的野心。而诞生在爱的真相上的谎言,却是人间最美丽最珍贵的花朵!
爱的荆棘丛中开出谎言的玫瑰,请不要摘下它……
[范文解析]
本文是以“谎言与真相”为话题写的一篇优秀作文,这一话题似乎人人都有话说,但一般人都会对谎言大加鞭笞,批评谎言对真相的掩盖,对人对事对物的伤害,因为众所周知,谎言是不道德的,是应该批判的。但本文的作者却说,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细读全文,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反弹琵琶后审题立意的高超。你看,在特大灾难面前,那些勇士简单而温暖的谎言,安慰了他们的家人,在特定的场景更显珍贵而令人动容;《咸咖啡》中的男主人公,则因一段谎言,而使爱情顿时增色。
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还注意到观点的辩证:那些丑陋的谎言包裹住的真相只是统治者的野心。而诞生在爱的真相上的谎言,却是人间最美丽、最珍贵的花朵!观点新颖而全面,使得这篇文章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标题的醒目对比,事例的新颖,行文的严谨,则使这种效果更为突出。
[类文生成]
审题和立意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先审题后立意,但审题和立意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下面谈四点看法。
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范围很大,可以表现多个主题,学生难以把握方向,较难落笔。对这一类话题,可以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解决难题。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便于我们从小处着眼并展开写作。如“希望”这个话题的外延是很广的,可以把话题分割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等,也可转化为一个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望或对父母理解自己的渴望,也可写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心情等。选取自己体验最深的一点来谈,要谈深谈透。
二是扩充话题成句。就是将话题扩充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希望”这个话题,可以扩充为“希望是生活的动力”等。
以小见大 有些话题作文,材料比较具体,话题范围较小,学生如果着眼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则思维难以拓展,不好下笔。此时,需要大胆链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拓展思路。如“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小,可如果就事论事,思路就会很狭窄,显得没有深度。可以把这个话题与社会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社会意义的主旨。如可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切入,谈人的自律、素养、责任心在事业成就和社会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从“社会分工不同,个人必须各司其职”角度切入,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虚实互化 有的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据“实”写来,就事论事,不但思路拓展不开,而且立意层次较低。但是,在立意时如果化实为虚,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借助虚拟的“形象”来表达中心,就可以迅速地打开思路。如山东高考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在审题立意时,可以运用“虚实互化”法,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草”的绿代表了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则有顽强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为成功了或者目标实现了。这类作文一是从实际意义上思考,二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上思考。
联系时代 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的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审题时联系当前社会热点,也会找到最佳立意点。如高考作文话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世界需要你”、“情有独钟”、“回到原点”、“怕或不怕”等,它们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可使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更快,主旨把握更准。
7.作文的立意doc教案 篇七
班级:福建连江县凤城中学初三(1)班
执教者:薛炳钦(一级教师)
整理评点:郭庭平(高级教师)
师:初三(2)班谢希宁同学的习作,常常被作为范例拿来评议和欣赏。今天,我特地邀请他参加这节课的学习,欢迎嘉宾希宁同学。(学生热烈鼓掌)
[请邻班学生作嘉宾列席课堂,真是别出心裁。]
师: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板书)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成功等于勤奋+天赋+运气。生2:成功等于勇气+努力+创新。生3: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科学的方法+不怕失败。
……
师:很好。大家对同一个公式作出不同的解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实在可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大家熟知的公式(名言),被教者用作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真是妙不可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成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生4: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生5: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师: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生6:鲜明,准确。生7:深刻,而且要新颖。
师:说得真好!总之,立意要做到: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板书)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板书课题)“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抄一条美丽的小路,去找寻立意上独好的风景。[从什么是立意,到立意的要求,从立意的两个层次,到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导入课题不瘟不火,衔接自然。]
(挂小黑板。上板书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话题选得好,适合初三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师: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五分钟后让大家自由发言。(全场寂静。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五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立意端出来让同学们共享?(稍作等待,一生举手)
生8:我想到社会上的腐败之风。我想到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我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独处异乡的我一想起它,心里就涌上一阵阵的温暖。师:真让人感动!继续讲下去。生8:(接着)我还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师:欢迎嘉宾谢希宁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嘉宾):这位同学联想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既有自然界的风,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也有歌颂永恒母爱的。立意深刻,也有新意。
师:点评不错吧?(生热烈鼓掌)
[让嘉宾点评,既能活跃课堂,又不冷落客人,妙。虽然生8回答时表达立意的主句不够明确,嘉宾的评语“立意深刻,也有新意”也不是十分妥当,但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让众生报以热烈掌声,无可厚非。]
师:请同学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立意。刚才这位同学开了第一炮,我相信其他同学的立意肯定也不错,谁来说?[针对存在的缺点,委婉地告诉学生立意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好。]
生9:我想到风气,社会上助人为乐之风,歌颂文明新风尚。
我还想到树与暴风雨的抗争,我们应当坚强地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师:很好!你既关注社会生活,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立意表达明确,而且比较深刻。生10:我想到风是大自然的礼物,想赞美大自然的伟大。
我想到社会上的风气,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我还想到风吹雨打,经历了风雨,才会有成功。正如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热烈鼓掌,气氛活跃)
师:你说得很精彩,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不作评点的评点,有时更能说明问题,不是吗?]
生11:我想到的是社会之风,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学习三个代表之风、时尚之风,还有受贿之风。我还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调雨顺和狂风暴雨。师:你居然想到事物的两面性,真有点哲学家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立意很新颖,也很有深度。[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说者深受鼓舞,听者深受启发。]
生12:我想到流行风,想到见风使舵的人。师:流行风有哪些呀?生12:崇拜偶像之风,追星之风,交笔友之风。生13:(插嘴)还有校园里刮起了“韩流”,来自韩国之风。
师:对这些追星之风、崇拜偶像之风该怎么对待呢?请嘉宾同学发表意见好不好?(学生鼓掌)
生(嘉宾):追星,崇拜偶像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视野,还可以从歌星的成长道路吸取力量,受到教益。但追星也应该适度,毕竟我们不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星上,应该以学习为重。[巧妙地把思想教育寓于写作指导,乃“神来之笔”。]
师:这种意见你们能够接受吗?(学生鼓掌,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还有什么独到的立意呢?生14:我想到了飘飘然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不得。
想到了暴风雨--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
想到风带来的诗意,风的飘逸,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人类要回归自然。
想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为自己的风气不可长。
还想到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成功的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
师:哇,这么多呀,陈玉同学的文化底蕴真深厚啊,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立意算得上抄一条美丽的小路,觅得独好的风景。请大家祝贺他一下吧!(学生热烈鼓掌)
[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话题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板书)
多角度:自然界--有形
人类社会--无形
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师: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良师”为话题,再进行一次立意训练。(学生思考,下笔;教师巡视。三分钟后)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立意。生15: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师。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它们是良师。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嘉宾):我敬爱的老师是良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失败是我的良师。(鼓掌)
[嘉宾自告奋勇直抒己见,同学为之喝彩,可见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和谐啊!看来邀请嘉宾学生并不只是为了花样翻新。]
生16:磨难是一位良师。兴趣也是良师。……
[学生的思路全被打开了,这是思维训练所期待的呀。]
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多角度立意。面对“良师”这个话题,有的从人的角度立意,有的从物的角度立意,还有人从事的角度立意;不但有人从正面立意,还有人从反面立意,都能做到深刻、新颖,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啊。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我为大家感到骄傲![此题略处理,详略得当。教师的总结再次强调如何多角度立意,再次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哉”。]
师:最后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师翻过小黑板,读题)请以“起点”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然后选择其一写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课。[布置作业,这是延伸训练,进一步检验这节课思维训练的实效。]
[总评]
【作文的立意doc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11-06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08-27
高考作文准确立意11-15
上海高考作文立意构思06-30
2019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7-06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08-02
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08-27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08-28
中考作文选材和立意10-28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