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10-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共16篇)(共16篇)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从事了十二年的语文教学,十三年的数学教学。作为小学的老师,一般都是主教语文或数学,还得兼教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科学、信息技术等等课程。信息技术作为近几年才在农村小学开设的课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师资力量缺少,根本没有专职的教师。我因为接触计算机较早,当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时,顺理成章的成了兼职教师。教学中,感觉存在的困难很多。比如:硬件软件缺乏,理论知识不足等等。我们学校有计算机教室,但没有装配电脑。学校仅有的两台电脑还得用于办公。平时上信息技术课时,只能跟学生说说理论,根本没条件让学生及时动手操作,只好让有条件的学生回家练习一下,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条件亲手操作的。作为老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学时也只好边学边教,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大多数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形同虚设。要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首先要从硬件方面着手,给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至少要有一个班的学生人手一机数量的电脑(大约五十台)。其次要配备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并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能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最后,还要有网络环境,没有接入互联网,无法实时获取利用网络资源。

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是不足之处,想通过培训研修加以提升。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二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 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扩展, 同时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在各种语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相互渗透、有效整合的情况下, 提高自身的视野和语文能力。同时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不可局限在课本上, 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语文资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所以,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

1. 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演示上投入过多精力, 而未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朗读也明显减少, 教师使用教材次数也越来越少, 导致课本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学生关注的不再是课本, 而是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同时, 多媒体课件内容都是预先设计的, 因而学生思想受到严重限制, 而课程教材主导地位严重缺失, 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

2. 严重束缚学生想象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过于使用多媒体技术, 盲目追求课程内容形象性, 将语文课程向着美术化、音乐化方向发展, 不仅会将语文课程文学性淡化, 同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1]。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想象情境中, 能够将抽象化语言符号和文字转化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若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 未能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 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课, 将不利于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 未能发挥教师引导职能。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及亲身感受等形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常常借助多媒体技术讲授课程内容, 导致教师引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再者, 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投影中, 导致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少, 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也差强人意。

4. 助长了学生们不良学风。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 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但是也助长了学生不良学风, 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思想懒惰的学习心理。由于很多教师教学课件是从网络上截取的, 借用他人观点, 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 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点, 在教师提问时, 未经思考就上网查询资料, 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 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例如, 在《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选择与天安门相关的剪辑影像, 并配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朗读文字, 让学生们能够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通过以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形象解析, 增加教学趣味性。

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汉字是很困难的, 同时对字词含义较为模糊。在信息技术辅助下, 能够将汉字制作成各种图像, 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 在学习“歪”字时, 可展示些不端正或者歪斜的物品图像;学习“看”字时, 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 并观望远方的图像;学习“休”字时, 则展示一个人依靠着大树休息的图像。通过这种演示性教学模式, 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直观的表现出来, 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的直观和简单, 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 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趣味性。

3. 巧用技术, 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通过信息技术, 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环境, 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例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白杨无论是在风沙气候, 还是雨雪天气, 无论是在干旱环境, 还是在洪水侵袭环境下, 仍然能够坚挺顽强的生长,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 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 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白杨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让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 合理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 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 多媒体课件必须将小学语文文学特征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 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 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 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观看钱塘江地区的大潮景观, 以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 并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 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 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 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化改革, 同时能够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 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化改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参考文献

[1]于喜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 2011, 9 (03) :85.

[2]朱雅琴.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旬, 2013, 7 (09) :95.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对策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重点加强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历,还有助于我国培养全面型高素质人才。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福利待遇并不理想,导致绝大多数优秀教师并不愿前往农村支教。进而造成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岗前培训,专业水平欠缺进而知识层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对现代化教育意识与现代化教育观念缺乏了解,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并且,教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信息技术教学并不等同于计算机的学习,教师把信息技术教学理解成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习,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1]。

(二)课时安排并不理想

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忽略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造成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安排得不到充分保障。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课较晚,通常开课在三年级到四年级之间,甚至部分农村小学延迟到六年级才开课。虽然一小部分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开课较早,课时安排也较为合理,但却没有进行落实,大部分课时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占据。因此,农村小学生自身也忽视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大幅度降低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依靠于计算机,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导致无法满足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计算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学习的时间。

二、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不仅要定期对农村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培训,还要培养具有适应教育信息化敢于创新和实践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国家和教育部门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吸纳更多具有高水平信息技术知识和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并且,农村小学也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的同时积极带动全体教师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3]。

(二)加强教育资金建设

通过调动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筹措教育资金,保障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完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提高软硬件的同时带动起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应鼓励农村小学进行校园网的建设,并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要联系教学实际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地域特色的教学软件。只有如此,才能积极带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三)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农村小学在保证充足课程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通过对农村小学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放在研究首位。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在构建教研系统的同时广泛宣传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活动,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果就应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5]。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更加充分说明了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进一步落实“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深化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观念,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配备。只有如此,我国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焦艳敏.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晁兴伦.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47.

[3]刘怀豹.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94.

[4]范赟.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12):2-3.

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四

作 者:吉祥

工作单位:东张小学

摘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调研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进行讨论与研究,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作出一下诠释,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相应的理论数据,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体育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但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与整个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推进全民运动健身计划与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全面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健康状况也大大提高。特别是倡导要提高全民素质与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与关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萌芽阶段,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农村体育教育教学的目前形式出发,全面分析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发展提供一系列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一、前言

培养全面发展社会青少年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教育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是建设全面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一大重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已红红火火的进行着,但其中仍有不足。解决这些问题不足,学校领导第一要转变观念,要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农村教师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时间,要多样化教学, 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比例最大,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素质人才的一项重任。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等与地方差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前大多的现状是活动经费少、专业教师配备少、课内外体育活动少、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锻炼设施设备少。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2、1.1 场地器材不足、资金短缺、重智育轻体育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普遍不规范,场地面积受到大大的限制, 学生在学校活动的范围比较小, 人均占地面积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的要求,针对农村的大多现实情况是在运动场地上,很多学校的活动场地与篮球、乒乓球场地共用,场地的受限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阻碍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并且使学校现有的一些器材得不到有效利用。场地器材的不足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不到器材对锻炼与活动乐趣。农村大多数学校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多数学校倾向重智育轻体育。有些学校直接随意改变教育教学计划,随意缩减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量;有的学校课程表上的体育课安排了却得不到保证,经常

被用于补习语数外等主科科目挪为他用,或是用来开会或组织其他活动项目;还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直接取消了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一定的保障。2、1.2 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担负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工作状态。为提开展的各项活动与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长期都在条件艰苦、环境极差的现实中艰辛付出。师资力量为教育之根本,其中水平的高低与结构的合理直接接影响着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资质。受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 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对体育教师评价的也比较片面,体育教师艰辛劳动付出的成果得不到认可与肯定。在业务考核、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体育教师也不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这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妨碍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发展。再者目前中小学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以及专业结构普遍的不合理,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人员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这在农村学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1.3 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

在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都是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一直存在不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时数目开齐开足体育课,对已经开设起来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度不够,没有计划和安排,检查与指导更不及时,以致使已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2、1.4 教学目标明确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中一般很少有设立的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来上体育课。就形成了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都是走形式,课堂教学是自由式的。即无授课计划也无教学大纲,上课无教案已是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三无”现象,不能因地制宜地根据有限的教学条件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问题也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没有一定把握。同时,也因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课开设的不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就显得较为随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成绩。2、2 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措施 2、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资源

现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要充分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短时间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设备在农村中小学中不可能一下有大量资金投入,只能根据目前的需要逐步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也要改变在体育课中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课的心态,要着眼于现实,针对实际情况来计划着实施体育教育教学。2、2.2 教育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上课之前认真吃透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多一些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自觉练习,同时还要做到“活而不乱”。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与活动,这样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有效发展,教育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明显好转。2、2.3 逐步加大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大力度,能够设立出体育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来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因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匮乏而导致的低质量状况。同时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的筹集经费,多利用社会与爱心组织给予学校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2.4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招聘专业体育教师,逐步改变体育教育教学无专业教

师的现状。要加大培训力度,多选拔具有热爱体育、关心孩子、责任心强的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工作者的境界、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掌握体育教学理论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学校领导也要全面提高自我认识,逐步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待遇,做到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并且每学都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论

学校教育工作中体育教育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通过认真分析了解各种问题的原始根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力度改善教学场地及体育器材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努力加强与改进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各部门领导也要加强师德建设,为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和外出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严格执行考核考评制度。提高体育教师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这样才能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得到有利改变,来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五

摘 要: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家庭教育的短缺;教学时间不足,教学班额大,教材内容多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不管问题有多少,要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究底还是要反思我们教师、学生的情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探讨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问题及对策

前言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农村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没有多种多样的教具以及电脑、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只是简单的一个黑板,一只粉笔,加一个录音机和一本书,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农村学生不会去参加其他辅导班、英语培训班,一个星期三、四节的英语课是他们学习唯一的来源,所以,平时的课堂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支教的这段时间里,笔者深入到农村小学的课堂中去,认真思考了如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短期内想改善目前农村小学英语现状,用老方法走老路是没有办法实现有效教学的,必须在旧的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找到一条适合农村教学现实的途径,解决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近五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极低,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比较喜欢英语,上课能认真地听讲,跟随老师一起读英语、说英语,专心地听英语录音,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问题,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我多次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英语,有的学生说:“我又不出国,干嘛学英语。”有的学生说:“我爸爸妈妈都没学英语,一样可以赚很多钱。”还有的同学说:“英语这么难,我才懒得学呢!”无论怎么奉劝都不听,甚至有抵触、反感情绪。

2农村的学生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其目的都是为了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把这门语言学好,表达得准确,平时就得多讲英语。可是农村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农村小学学生几乎都

是在英语课上才接触英语。农村小学一个星期只开设三到四节英语课,学生跟着老师读的时间十分有限,这使得学生们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从小受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做事比较拘谨、不善言谈,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所以羞于说英语。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学生就是这样,能不回答问题尽量不回答,很害怕老师点到他们的名字。即使是他们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会举手回答。英语学习中,他们很不好意思讲英语,本来自己会的东西,结果老师一提问,只顾得紧张了,连老师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有的时候本来能够答得很好的问题,结果回答得结结巴巴的,所以,开口难,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问题。

(二)教师方面

1.农村教师少,教师“身兼数职、心力交瘁。”

笔者已在农村小学任教两年,一直同时任教语文和英语。由于学校教师人数有限,我校的青年教师几乎人人都同时教两门主课。许多教师还要跨年级任课,或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对于我们这些老师而言,英语课只是“副业”而已,难以把主要精力用于英语教学。而且在如此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们不仅要同时搞好两门主课的教学质量,还要完成学校和教育局布置的各种任务,迎接镇、县、省不同级别的考核。老师们根本不堪重负,以至于无法专心投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多不是专业人员,了解的教学方法少之又少

农村小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教学模式单一跟教学方式落后。其实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偏远村小的英语教师,从来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用哪些教学方法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到现在还保留着Open your book(打开书本)——Listen to me(听我讲)——Read after me(跟我读)——Copy(抄写)这个传统的模式。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三)学校方面

1学校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设施相对落后或不足,教学设施,器材等严重缺乏。有些偏远地区的村小连最基本的录音机都没办法配置,教师上课什么都没有,仅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学校没有语言配套卡片、磁带、挂图、活动手册,更不用说电脑、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了。这样的条件与城市相比,简直是天堂与地狱。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2.学校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当前农村学校严重缺少英语教师,工作量普遍过重,一般都要担任多个班和跨几个年级的教学,甚至兼教语文、数学等科目,每周担任20节课左右,这样花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地减少了。况且现有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其他专业毕业,英语水平只有一般,只是在教语文或者数学的同时,“顺便”教英语而已。

(四)家庭教育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多,祖辈对孩子过分溺爱

近年来,农村百分之八十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他们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姑父姑奶、外公外婆,甚至有少数家庭将自己的一个或两个孩子单独放在家中。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老人更加疼爱孩子,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好好学习,回家是否做功课,毕竟老人精力有限,孩子在家平平安安生活有保障就行了。有的孩子周六、周日在家生活毫无规律,不温习功课,周一来学校不仅作业完不成,且上课睡觉甚至发呆。我多次与这些带孩子的老人交涉,他们有的说:“管不了。”有的说:“老师,算了,不要说了,我们没指望孩子考高中、上大学,等到孩子年龄大一点,就出去打工。”有的还说:“我儿子,儿媳也没读什么高中、大学,他们在外做泥工,一年纯收入也不错,等这些孩子混个初中毕业,认几个字,能够算账就可以。”从这我清楚地知道,农村大部分孩子不愿学习与父母不在身边有着重要关系。2.家长的观念问题

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很聪明,但为什么英语学习却远远不及城市孩子,除了“留守孩子多”以外,还与许多家长对“学英语”认识不够深刻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没读多少书,也能在外面赚到钱,甚至比起读了名牌大学的人赚的钱多。一次,我碰到一位从海南打工回家过春节的家长,这位家长只是小学毕业,初中只读了两个月。他说他每年纯收入是十五万,他问我年收入多少,我说不到两万,他听到这话,马上说,现在时代变了,读不读好书无所谓。

(五)语言环境方面

小学英语重在说,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农村环境缺少英语交流的场所与氛围,学生在家里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家庭书面作业,而真正在课堂上感受的机会不多。而农村的活动场地广,孩子回到家很容易成群结队地在水泥场上、广阔的田野里“疯”、“野”,却很少会在一起交流、讨论一下任何所学知识,操练一下英语会话,玩玩英语游戏。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二、解决对策

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各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保证设备和教材的添置和更新。要积极为各小学配备语音室、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机、光盘、磁带、录音机和教学挂图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能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外部环境,使他们能更好地通过“视、听、说”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1)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师资需求。师资不足、不强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级教育部门要从政策和待遇上给予优惠,想方设法增加“量”、提高“质”,为农村小学大力引进英语专业教师,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是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佳人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任教,规定城市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给予优先的考虑,还可制定规划,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工作,教学经费上在一定时期内向农村小学倾斜等,使他们认识到投身农村小学教育的价值,要让他们安心地在农村小学任教,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尽快发展起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2)加大教研力度,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小学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教学研究,走研培之路。如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的短期培训,进行教师基本功比赛,使小学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有所长进; 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评比和优质课竞赛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和英语教学论文评比,促使教师学习新的理念,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将新的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举行小学英

语教师演讲比赛,促进教师练习口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这一系列活动,都能激发、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更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3))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轮换,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聘用制管理办法等来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水平。

(二)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建议

1、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外语一直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启蒙教学的小学英语,更要从语言环境上下功夫。英语小报、英语故事表演赛、绕口令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歌曲联唱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2、重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应当认识并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系手册、家长会等形式多与家长交流,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他们监督子女听磁带复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将英语学习延伸到家庭,在家中创造学英语的条件和氛围。

(三)、对教师的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一个教师必须要有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意识,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一是提高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断地学习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教学技能;三是更新教学观念,比如学习和领悟新课程,随时用最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教学。四是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2.灵活教学,寓教于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在教学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适当地使用简笔画

简笔画省时省力,用起来灵活、快捷、方便,既可以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和想象力,增强知识的趣味性。(2)、灵活地使用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英语教学游戏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是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通过激励性游戏,学生情绪高涨、参与面广,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如在学习Touch your head这单元时,为了便于学生记住这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我设计了“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将全班分成4组,我快速的说出一些祈使句如Touch your head, Raise your hands,学生听到后便做相应的动作,做错了的就被淘汰,最后剩下人多的小组为胜。对于优胜的小组与个人给予表扬,颁发奖品。这样学生积极性高涨,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单词、句子。当然,这个游戏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于淘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同时也要肯定他们的做得好的方面,尽量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保持学习的积极性。(3)、适量地使用英语歌曲。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英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上教师适当编排的动作,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巨大动力。此外,音乐的美妙旋律极大地促进了儿童对歌曲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学的轻松、开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乐教乐学。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多元智能观的角度以及实践证明,英文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小学生的语音、听力、口语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小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4)、重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归结起来就是“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自实践。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融洽师生关系,强化兴趣

古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和他们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在融洽的师生的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对家长的建议

1.在教育孩子方面,永远不要拿没有时间做借口。作为家长,应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的优点与不足。

2.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

3.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师沟通教育理念。

4.不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加以表扬,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要加以批评,并让他改正错误。

三、总结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被解决,但是,只要我们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努力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良方,就能早点走出英语教学困境,为我们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2]胡冬华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2007.8

[3]李瑞青.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重要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许林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2006(3).

6.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呈现特点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获取高分,一方面课堂被教师烦琐的理性分析所代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只要是公开课优质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装备披挂上阵,闪亮登场,从头发武装到牙齿而所有的一切看似热闹,实则先天不足。还是吕淑湘先生一语道破:“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比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作为我们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文教学则更是满目苍夷惨不忍睹这种状况着实让人忧虑。

一、当前作文教学走入的怪圈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曾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事实上,我们教师过度的扶、牵、抱、乃至越俎代庖,将学生身上固有的灵性逐渐消灭殆尽。

1、教师的短视行为和速成训练与学生作文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矛盾。(1)、“摹、套、抄”。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往往去组织学生学习几篇范文,或给学生写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另一种作法是从审题、选材、列提纲教师都进行详细的分类指导,这本无可厚非。本来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示范是最佳的语言。但时间一长,我们将哭笑不得,我们种瓜不会得豆,不少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有的结合课文“套”,有的依照优秀作文“摹”,还有的干脆照着别人的“抄”。

(2)亮“绝招”,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已发表的优秀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公开的秘密。由于原《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更有改头换面,移花接术的“绝招”,将学生背下来的作文稍作改装,一篇作文便可应付多个题目。作文教学走上了“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放松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在作文时,不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篇的雷同现象才怪呢?长此以往,谈何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教师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说近点,无异于搬起石关砸自己的脚,说远点,纯粹误人子弟!

2、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的矛盾

作文为什么长期伦为讲读的附庸,恐怕与长期受“读是写的基础”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影响有关。诚然读与写是具有着整体的联系的。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但是阅读和写作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阅读教学中的“读”与作文教学中的“读”不是一回事,学生阅读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掌握相关语法知识,而作文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模仿的范例。其次,从读的要求上看,阅读教学中的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作文教学中的“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名家的小说,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作文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范示,一般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作文水平相当的习作。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长期效应,作文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即时效应,然而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是将其人为地割裂开来,且各行其是。

3、题材的单一以及训练内容的空泛与材料残缺乃至全无的矛盾。

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任务题”,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学生课前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习作往往只能盲目应付。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布置学生习作时,对所布置的题目学生是否有材料写心中无数,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望“题”生畏。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平常的日记和“小作文”,有独特的观察视角,有鲜活的思想和真情实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习作活动是真实的,他们表达的是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就是说材料充分。而在完成“大作文”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这时的习作活动变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能躲则躲,不能躲就胡编乱造。加之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作文是受情感支配的,每个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况且等到作文课时再来组织材料,有还好说,若无材料呢?结果完成的任务就可想而知了。

4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与学生习作粗糙的矛盾

纵观目前教师的批改,罗列问题的多,肯定成绩的少,当然“文不符实,评价不当”不在此列。正所谓“优点不找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翻开学生的习作练习,满眼的红圈和杠子,什么错别字,病句,标点等一一纠正过来,有的还是整段话的改写,以为发现问题多越多,越说明我们批改认真负责,本本如此,人人如此,篇篇如此,时间够不够,姑且不论,殊不知,这种以纠“谬”为主的批改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次次的习作中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的滋味,连习作兴趣都荡然无存,还奢谈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

别外,我们教师的评讲课,大都是唱的“独角戏”或说“单口相声”,无论是教案上反映的还是课堂上,评讲时,基本上是开批斗大会,教师苦口婆心,诉怨诉屈,学生满头大汗,情绪低落。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和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言而喻!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转变作文教学的理念

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一门科学,有意识地将作文从以讲读为主的语文中分离出来,改变其处于附庸的地位,只有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发挥它在创新教育中特有的功能,时至今日,尽管全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方面的教材或“纲要”之类的东西,但我们根据自己本班本年级,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人文、环境、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制订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训练方案总还可以吧?这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就不会出现各自为政,或盲人骑瞎马式的训练,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重复无效的训练。

2拓展习作训练的时间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前面已讲到,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成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也是个未必。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或许,因为某种因素的干扰与制约,学生不想写的时候恰逢上作文课。比如上节课某科成绩测试不好,或同别人闹了小矛盾„„懊恼尚未消除,心态还没平衡,却紧跟着被别人牵着鼻子去写作,这种压抑,别说心理机能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就是成人又如何立即进入写作状态?如此强人所难,谈何习作质量。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特别是组织材料,事先要统一安排,让学生有了感触就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个,错字,错句,错标点本应放在草稿纸上纠正的,也可让学生合作订正,毕竟作文课的主旨要解决的是文章的立意,选材,表达的问题,不是其它的语文练习。另外,从点摘抓起,从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抓起,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语言思维健康发展,努力加强逻辑性、条理性训练。

3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绘画:由图画变成文字,让画面与习作互补。实验: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制作与操作:让学生谈过程、说感受。表演:将动作要领和失误记录下来。另外电影、电视上的卡通人物也可以进行描写。

(2)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做到活动的内容越丰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就越多,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智力竞赛,小记者采访,擂台赛,文娱表演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线索和广泛的素材。

3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较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熟知的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教师只要能驾轻就熟,就可以避免学生由于习作材料的欠缺而造成无从下笔的局面

5变换评价的方式

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多元化,有助于超强纠错。教师要知道,学生评价的主要的目的不在于确定文章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习作水平,学生要评价别人的文章,先要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评价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判断文章的得失。因此,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是训练的关键。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会不同,学生就是在正确确定评价标准,辨别评价结果的是非中提高欣赏和习作水平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对评价的评价”是极有训练价值的。6搭造“发表”的舞台

(1)教师评讲时,择优过程中,尽量放宽,让学生的习作在本班尽可能多的得口头“发表”。

(2)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并就班上,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或带倾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哪怕三言两语或只言片语也可。

据一家语文刊物统计,那些爱上作文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90%是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致勃勃地热爱写作,且自我激励奋发进取的,如此长期训练,一大批“小作家”,“小记者”自会从他们当中脱颖而出。

三、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

当今时代,学校素质教育正向纵深发展,多元思维交相辉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引导他们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如《我的爸爸》可启发学生从爸爸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掌握,就会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不至于出现雷同的爸爸。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如《在红色的三月中》一般是应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举事例,无非“五子登科”,(扶瞎子,让位子,抱孩子,捡包子,推车子)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可采用本班,本校一群人在三月中的表现来突现中心;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六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即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雪”为例,既可“赞雪”:由纷纷扬扬的雪花,联想到粉妆玉砌的世界;由冰天雪地,联想到孩子们打雪仗的欢乐;由厚厚的积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由雪天,联想到春天即将来临;由雪的洁白,进而联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洁白无暇,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亦可“贬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揭露雪的虚伪;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以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揭露雪的残酷无情;以雪经不起阳光的照射,联想到没有气节的人。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由于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这样设计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抒情和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想象)。

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七

1. 同一个班级,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上课的纪律难于管理。

解决方法:实行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对学生做一个信息技术能力的问卷调查的摸底工作, 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决定分组教学的学生分组。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 在每堂课的练习任务中, 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都需要教师多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

2. 学生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很没兴趣, 都觉得理论课枯燥乏味。

解决方法:由于许多学生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认为计算机课就是上机课, 上机时练习一些教师要求的任务就可以了, 然后自己就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了。因此, 当教师在上理论课时, 学生没有兴趣, 教师如果在教室上课时, 学生做其他的, 如果教师不开电脑, 有的学生敲打键盘鼠标, 有的学生干脆睡大觉等。其实, 教师在设计这些理论课时, 完全可以采用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采用问题研究法来实施。

3. 在操作课的教学上, 学生往往自顾自地操作, 全然不知教师在说什么。当教师讲完了, 轮到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们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解决方法:教师在设计操作课教学时, 可以采用举例子教学法。例子完成以后, 让学生练习刚才的例子, 也有教师在操作教学中, 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教师的操作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效果, 或者引导部分优秀生设计出有一定水平的电脑作品, 以备演示。学生在学习中, 要求做讲解的范例的作品出来。其实, 现在的许多教材都是采用这种编排方式, 只是教师在教学时, 注意重点讲解的方法问题。

4. 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操作, 对于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不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差。

解决方法:对于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有用,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有些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 机房数量少, 不能人手一机, 造成上微机课时, 有的学生就不来了。或者有的学生来到机房后, 三五个在一起聊天, 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现今各地都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而信息技术在建设小学课程以及教学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现今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和研究起到帮助的参考作用。

一、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

将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行快速提升是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到信息技术后能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开展相互直接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视野迅速拓宽,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自身的思考水平和面对疑问时候的决策水平能够迅速提高,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自身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却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成了一味接受知识的“容器”。

2.缺乏对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的了解

新课标的开设本身就是以一部分学生的能力作为起点开设的,但随着多变的情况,各种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出现,如,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学习环境中都存在。如,下几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表现:(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技能。随着近几年各地区之间以及各学校之间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新课标环境下需要应用不同的技能,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现象加剧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2)学生自身就有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在教师带动下进行学

习,一般都是由教师提供学习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很多知识在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就询问教师,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得知识的学生占极少数部分。(3)学生自身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涉及处理文字、制作网页以及对图片进行处理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往往不能够找准最好的处理工具,自身的想法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任务便是在此环节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工具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学生自身的意愿能够充分表现出来。

3.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理解

现今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已经彻底替换了先前那种“说明书”式的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学

生通过教材学习之后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4.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评价的过程中太过于模糊

学生自身的评价能力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此处的评价能力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同时还包括对信息以及信息活动的评价,从能力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判断力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根本不重视,只是一味地钻研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在评价上的一边倒倾向导致了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存在,使教师在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专业化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落实了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

二、应对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该将自身的观念更新,仔细理解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作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仔细的分析,以此将新课标中的要求落实。自身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之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更加熟

练,在教学之前也能够快速地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2.对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

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是落实教学任务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对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将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相结合,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进行补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保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PPT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教师若沿用统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学生因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信

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成绩较差、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术都微乎其微,使学生的差异性逐渐被拉得更大。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以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仔细的了解,对于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巩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拟定一个制作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和制作PPT,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和掌握不牢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他们一起制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之后能够吸取更多的知识,以此减小差异性的存在。

3.对教材的重视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媒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此落实创新的理念。为了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地针对教材的知识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学习能力,将教材内容进行划分,再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创造性主要是指靈活运用教材中的各种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内容进行更换或者重新组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教学而删除一部分,对于一些能够整合的教学内容将其整合。例如,在学习文件下载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说他们会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

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设计一个任务:在很多网页上有好听的音乐,同学们怎样才能利用合适的方法把它下载下来呢?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学在接到这个任务后,认为是小菜一碟,可当他动手一试才知不容易,这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从而专心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应善于发现与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技巧,创新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点,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信息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该围绕新课改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包括对教材的探索和对教学方法的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建.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2]许之民,许之安.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09.

[3]梁永双.浅尝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五味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4]李现军.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鼎美小学)

9.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英语课堂学习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渐渐意识到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提高教学的高效实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小学生感官能力尚在发育,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注意力还不够完善,造成教学差异问题,在开展小学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各地区、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起点有所不同,导致学习教材版本也多种多样,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将英语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英语兴趣为手段,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之上学习了英语知识。只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从心理上真心接受了英语教学,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英语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小学英语教学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英语教学必须以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基础,从语言、思维上加强英语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匮乏,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英语教师没有接受专业化英语培训,学校缺乏专业水平的英语教师,最终导致教学能力相对不足,英语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英语知识面狭隘以至于教师从本质上无法驾驭英语课堂,无法保证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

(二)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缺乏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授课为主,因为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智力发育模式正在建立以及茁壮成长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时期,老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用极具代表的主体内容引入新鲜的话题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运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同时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采取统一教学,避免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F。

(三)师生之间缺少语言交流,课堂氛围传统死板

由于一个星期英语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堂甚至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根本跟不上英语教学节奏以及教学进度,最终导致英语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存在严重的问题[2]。

二、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学校与教师以及教育部门一直在探讨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地反思中,由于英语是世界上主流语言,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英语运用越来越广泛,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英语基础教学阶段,抓好学生的英语教育,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英语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成功的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在教学事业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教导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吸收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都是不同的,这样,会造成教学中的差异及问题。为了避免这种影响,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了友好的师生关系[3]。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的领路人,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数学兴趣为手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地学到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其从心理上真心接受了英语教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博得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唯一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学是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达到取得英语好成绩的目的。

(二)打破传统观念,注重语言能力发展

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最终导致小学生的创造力高速发展,由于年龄问题导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长期集中,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小学生的语音语法阶段,并且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所以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语言理解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推动英语语言的发展。

(三)转变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传统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对学习造成了被动以及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以兴趣为主,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教学活动为基础的主题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效率以及英语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教学艺术的表现,老师只有对英语教学不断地探索以及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推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0.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增加人文素质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尽管美术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乐趣,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可由于很多外在的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出现了众多问题,美术教育的实施,几乎是一片空白,实在令人担忧。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学科中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我发现美术教育在农村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本文重点谈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中,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农村小学还没有真正重视美术课。同时,又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课之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关心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小学,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美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即使是教师随意打发一节美术课,不少领导和家长也习以为常。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未开设,有些学校虽说开设了美术课,但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或是毕业考试,这些课程就只好让位于“主”课了,美术课就很难守住“阵地”了。关于这一点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是持有这样的态度,表面上学校是主抓素质教育,但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与现象广泛存在,美术教学存在大面积的空白。

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许多孩子对美术产生兴趣,在家或在学校业余时间练练笔,反而被斥责为“不务正业”,关于这一点,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样的思想更是让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更无法发展,学生无法系统的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了。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科学育人。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进课堂,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学校要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包括美术人材和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的培养。

二、加强美术老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在农村小学中美术老师缺员严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只好把美术课作为“搭配”课,就是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校也不会分他们任教美术课,而让他们任教语文或数学课,这样专业美术老师大多无用武之地,却由那些喜欢美术或略懂点美术的老师兼任。现在许多学校的毕业班由于课务而取消了美术课,只好在业余时间,安排学生画五六张作业,应付检查。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有系统全面的美术理论知识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有非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着美术教学,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专业技能,课堂授课效率低,不能对学生作业有针对性的指导,也不能从美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堂中应克服两种倾象。一方面,不能因为它课时少,对升学率无多大直接影响,或得不到某些学校领导的重视,就采取放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了美术课当做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立的课目,对学生进行了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作品不太可能,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很重视,教育投资意识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的美术学习用品,班里的“富”学生多了,就会带动整个班的进步。考虑到条件差的学生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做些调整,比如绘画,可以选择节材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像力。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再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用泥土,泥土的大小不受限制,在农村随处可见,更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再如纸塑,我们可以利用废纸为材料进行工艺教学和创作。

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改革实践,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不断规范化、合理化。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充满活力,同时用手中的画笔点亮学生的心灵,让美丽永驻天地间。

〖生成过程〗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话题在教育界已讨论了多年,美术教育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但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经济条件制约等。对此我们可以从转变观念。科学育人,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重视教学,因地制宜等方面进行改进。

〖创新体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美术课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院校 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中职院校作为代替高中教育的技能培训学校,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技术专精、先进的人才,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是必须也是必然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僅仅包括纯粹的电子计算机学习和应用,也包括信息技术在普通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其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不二之选。但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只有切实解决了问题,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职院校教学发展。

二、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定位不准确

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缓慢,最重要的是院校领导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对学生技能培养无多大作用。因此,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定位不准确,是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1]。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信息技术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专业技能。只有找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定位,信息技术学科才可能快速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过于老旧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过于死板也是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更新速度非常快,但由于中职院校师资力量和经济实力的限制,很多院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还没有更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老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得到有效支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比较老旧,学生学习水平难以与时俱进,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

(三)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

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成熟度不够,而且受中职院校实力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信息技术实践场所和任务,而自身设计实践内容又显得实力不足。因此,中职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很难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方法和策略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枯燥,授课内容晦涩难懂,如果不能在上课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刺激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此外,老师也可以采用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游戏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进行word的运用讲解时,在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发挥想象创作一副明信片,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二)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基础策略。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接受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视同仁,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会造成严重的教学失衡。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将其进行不同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分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地提升各个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在进行excel的计算编程教学时,可以分为基础课和拔高课,分别进行计算编程基础教学和excel计算编程与计算机编程的合作教学两个部分,不断为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做准备。

同时,也要提高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水平,各个阶段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锻炼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老师在教学中切不可遗忘这一点。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单位联合等途径,来获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解题和分析等实践锻炼过程来提高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紧跟时代节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过于死板、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过于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法,可以从各个角度提高中职院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及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思雨,严中秋.中职院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郑州市国防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25-126.

1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二

1. 目前高中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高中教育中, 信息技术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门技术, 所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学校的领导、教师, 社会的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 但是普遍的高中还是对学生的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 像信息技术这种操作课程, 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不多, 甚至不占高考分数比例, 这就造成高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学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不加以关注。教师受到高考教学的压力, 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一定程度的忽略了。

2.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清楚。

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教材中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都非零起点, 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把学生当成有一定的基础能力的, 在此以上对他们进行设计教学。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 所以学生们的基础是有很大差异的, 甚至有的小学初中都没接触过计算机, 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 而有的小学或初中就对学生开始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 这样学生进入高中后, 其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相比于那些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差别是非常大的。

3. 教师的教学评价过于模糊。

现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将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结合, 但是事实是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评价是很模糊的, 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忽略过程, 只关注最后总结评价, 即只是关注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 用学生的最后考试分数来衡量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总结评价是片面的, 那就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这是不利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

1.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认识观, 提高师生们的积极性。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 对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正确的认识, 认识其在高中教学的重要性, 对这门课程在高中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大量的调查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大部分高中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 要改变这种现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师生树立科学的认识。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 认识这门课程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用科学的评估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来培养师生科学的认识, 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高中的开展。

2. 实行分层的教学方式。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性, 在同一班级中, 把学生进行分层。将少数的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归为A层, 把没一点基础和学习进步速度比较慢的分为C层, 剩余的大多数归为B层。然后在教学的时候, 根据各层的学习能力不同, 提不同的要求, 制定针对各层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任务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 结合他们所属层的目标, 去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去练习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所有的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 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分层教学, 分层提出不同任务要求的方式, 就不会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认为任务简单, 做完后没事可做, 而那些基础差能力低的因为任务太难不会做。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传播者和实施者, 对把握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锻炼教师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进而保证教给学生知识的先进性。于此同时, 我们要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完善评价手段, 进而促进评价的科学和公平性。

4. 延伸与拓展课堂。

这是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尽量缩短每个学生之间的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学校规定的信息技术课, 是很难达成目标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 对网络教室进行开放, 并且安排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值班, 学生可以自由练习, 遇到不懂的可以及时请教值班老师, 老师对此及时回答辅导。在学习完Fortpage后,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网站, 并进行评比。课外活动时间, 机房可以开放, 课堂时间完成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弥补。

总之,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 作为教师, 我们要对其加以高度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认清学生知识层面, 进行分层教学, 从根本上缩短他们之间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中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 我们要对学生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 我们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作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重点, 努力探索新的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以苏教版信息技术课为例, 阐述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不但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为广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功 (教育版) .2010 (9) .

1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三

我们组结合教学实际认为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书本、作业本、试卷等上的印刷体和书写体有部分字母有较大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如印刷体的I和L几乎相同,造成学生不能规范书写字母和单词,特别是插班生就更差了。还有遇到填空题中的非四线格就乱写。

对策:通过各种手段加强认读训练和单词记忆,降低学生因字体差异造成的学习困难。抄写本的出现很及时。利用每节课几分钟来教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规范书写。第二、平时练习中出现的图片识别问题。

对策:建议出试卷的时候将采用作业本或书本中的图片扫描上去。

第三、低段音标教学难取舍。语音教学中的音标到六年级才系统出现,三至五年级虽然有出现但并没有系统学习,在低段是否要展开音标教学很是困惑。

对策:教师尽量让学生跟读磁带或多媒体的发音。保证学生能在低段开始就接受正确的发音。强调让学生不要用汉字来标注发音。多听多模仿。

第四、高段语法讲与不讲。在小学很少涉及语法,但不讲又怕学生记不住。对策:老师还是想搬出条条框框让学生记忆。

第五、听闻小升初分值即将提高,专职英语教师班级数多,工作量大,压力倍增。对策:向校方反映,希望学校考虑扩招英语教师。

新前中心小学西范校区英语教研组

1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四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不会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多地适应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70

一、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多练习就会提高写作能力。其实不然,写作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写作水平的高低。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数量多,质量跟不上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学习中的作文部分,很多教师和家长甚至学生都会认为只要自己多练习写作,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其实不然,这存在很大的误区,写作的数量不能代表写作的质量高低。如果写作的质量上不去,写再多的文章都是徒劳的,不仅会耽误学生的时间,还会浪费学生的精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想象力也比较丰富,那么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自己发挥。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被扼杀。

(二)作文写作教学过于模式化

小学语文作文是一个难点,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使得小学写作教学质量不高。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他们都是爱玩爱动的,很难长时间地将精力集中投入到作文学习中。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不仅可以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描绘出美好的事物。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固定的模式,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因为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应该灵活对待,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师指导能力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学习方面不仅会模仿别人的作文,还会参考网上的写作。但是有些写作模板的内容还不切合实际,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消除学生模仿的疑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里面。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积累素材和结合自身感受进行加工的,应该将自身的所想所思都能表达出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写作占有很大的部分,为了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生活素材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为写作服务。因为写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都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关,能把自己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也不失一篇好的文章。但重点是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让学生能按照主题的要求进行写作,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内心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写作应该能从生活中找到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校组织了某项活动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素材,让学生将自己参加活动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种感受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学生能够写的比较好。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的感受才能真切地表达出来,这样作文的内容也不会空洞,在语文组织和动作描写以及神态表达方面也会很出色。

(二)充分利用多媒?w技术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美景,拓宽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会有心灵的思考和精神的震撼,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完成一篇剪纸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利用短片播放剪纸的每一道工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动手。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知道剪纸的过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会丰富写作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阅读拓展文学视野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证明,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自己多看书多背书。在写作教学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从读中学会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提倡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文章要构思好,有自己的新意,才会更吸引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因为读书笔记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都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对于以后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抓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作文教学中发现问题,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愿意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观察,才能使写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五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

许多教师认为要真正施行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就要有非常完美的课件。于是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上, 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课件的形式固化起来, 它几乎包括教师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所有内容, 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三元素, 从而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了板书, 知识的阐述过程、典型例题的讲解、练习题目及解题过程、图形等直接用课件呈现, 一页一页翻得飞快, 忽略了学生对知识逐步消化的过程。

(二) 教师制作课件水平不高

很多教师把课件播放一番, 附加几点解说就下课。多媒体教学所用的课件一是教材配套发放的光盘, 二是自己设计制作。就课件来说, 很难系统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很少。而有的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制, 往往只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添加。

(三)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后进生游离于群体之外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 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 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 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 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 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 更容易出现走神、不参与的现象。因此, 在信息化教学课堂里,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后进生, 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让他们融入集体, 找回自信。

(四) 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

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中, 知识寓于情境之中, 有着多元的价值,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评价, 要看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解释和表现的能力, 而不注重学生的回忆和模仿。很多教师将传统的评价搬到信息化教学课堂中,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 它更关注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 而不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

(五)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很难常态化

很多老师反映, 一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所上的课, 在其备课时所花时间是正常课的几倍, 其中要花大部分时间找资源、做课件, 因此教师只有公开课或重大活动中才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而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常规化, 如果老师能够以正常备课的时间来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时, 老师们才能够真正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每一节课, 教育信息化也才能真正成为教育所必不可少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强化信息技术课程

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 明白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技能, 才能更好地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习。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想法, 积极上好信息技术课。

(二)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中,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 回归生活, 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系。

教师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 要么不要用信息化手段, 要么完全使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把信息化手段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相结合, 让学生掌握要领。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课前、课后, 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的技能去学习, 从而强化重点, 深化难点。这也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当然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 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 而不是在信息化的手段呈现上。

课堂中的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 这种互动更可以在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让优生发挥特长, 施展才能, 学困生尽其所能, 学有所得, 实现学生资源的共享。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学困生的积极性, 明显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效率。

(三) 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魅力

教师向学生展示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进而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信息技能, 更愿意走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作为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 也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应用等知识的学习。

(四) 搭建网络化的学习与资源平台

目前很多学校乃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搭建一个网络化的学习平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备课、上课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16.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六

一、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受地域、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接受水平以及生活体验的各个方面。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这会导致原本信息技术基础较为优秀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表现较为突出,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不但不利于课堂的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实践证明,若要使信息技术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水平,就必须直面学生的客观因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通过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层次教学能极大的刺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仅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都有所提高,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实施建议

1.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动态分层

首先,对刚学电脑的新生,可以先让他们填写一个调查表,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等等。从整体情况分析,学生往往存在着三种差异,即学习基础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课程,跟学生有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刚开学的时候不进行分层,课堂中我主要留意并观察一些优秀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并记录在课后小结中。同时也注意上课过程中接受比较困难的学生。大约过了一个月(4—5次课)后,基本了解了学生的情况,然后初步给学生进行了分层,主要分为三个层:好、中、差,当然这个没有给学生讲明,只是在排位置时进行了调整。学校机房共有6排电脑,根据各班的人数,最后确定分层情况。学生在分层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分层是动态可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必须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低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树立信心。在这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践上机操作。中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软件的功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并在具体的应用或作业中加以体现,还能举一反三。高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能综合地使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即进行整合应用。

3.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分层又是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程度,授课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相应的几个层次,分别对待,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任务。如在“文字編辑与排版”教学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练习。可以这样具体操作:先按中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进行全班集体讲解,然后安排中层次和高层次学生开始做练习,教师再对低层次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并相对地降低难度和要求,安排做相应的练习。教师接下来去了解高层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根据情况不同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低层次和中层次的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由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分层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请部分高层次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辅导。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评价反馈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如下表),通过建立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价,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向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有效地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也可以看到分层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因势利导。在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都用以上表格进行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并建立反馈调控。

上一篇:保险公司年度精英表彰暨客户答谢会主持词专题下一篇:群文送别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