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功教案(精选10篇)
1.高一物理功教案 篇一
[实例]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
分析说明: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加速运动,列车的机械能增加,同时机车的热机消耗了内能.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机械能与化学能的转化.
[实例]用手抛出一个皮球.
分析说明:用手抛出一个皮球,对皮球做功的时候,皮球获得动能,同时贮存在体内的化学能减少,你抛球时做的功越多,皮球获得的动能就越多,体内的化学能减少的也就越多.实际上,皮球获得的动能是由体内减少的那部分化学能转化来的,而且你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皮球的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实例]起重机提升重物。
分析说明:起重机提升重物,重物的机械能增加,同时,起重机的电动机消耗了电能, 起重机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小结: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在其他各种形式能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同样可以得到以上结果.
结论:功这个物理量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表示了有多少数量的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知道了功和能的这种关系,就可以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转化的问题了。
巩固练习
1 演示并解答:皮球从手中落到地上又弹跳起来,你能说出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风车安装在高铁架上端的水平轴上,轴可以随风向转动,风吹动风车转动,可带动发电机或其它机器工作.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这个现象.
四、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文,预习第四节内容.
高一物理功教学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α,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 α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学生讨论。结合图1,使学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位移,引导学生认识其特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到底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
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很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会儿,然后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如果果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要消耗体能。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板书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标量。
②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并板书: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讨论
例1.课本p.110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分析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α对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 f的竖直分力fsinα与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p为静止于a点的物体。用水平力f沿直线 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d点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若后三段运动中物体也是缓慢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出一个所得结果是w=0的学生发言,此时会有学生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让后者讲其思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学生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4fa。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单地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画等号。要结合物理过程做具体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
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即不注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这种低级错误,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方向时,应该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二是通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1=3m、s2=4m,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fs=5n×5m=25j。
例4.如图5所示。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如果着眼于受力物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s;如果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六、说明
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α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别是对式中s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的。
2.初二物理功教案 篇二
A.500焦 B.196焦 C.696焦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2、下列几种现象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D )
A.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
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低
D.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
3.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 篇三
功
课型
新授课(计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
(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w=fscosa要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关键
学生要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工具
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
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综合比较,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功”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7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播放视频,教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5.2 功)
2.提问: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要求学生动手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4.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5.请一学生将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6.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7.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1.观看视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4.动手操作后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5.思考问题。
进行新课
(一)功的概念
提出问题: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
引导学生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3.举例并指导学生分析:人拉车向前运动,说明拉力对车做了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
4.强调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6.“位移”与“距离”有什么区别?“发生”跟“通过”有什么差异?
7.引导学生分析后讲解: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标量。发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体非要沿着发生位移的路径通过,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对水桶做功。人提水桶上坡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提力对作水平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对作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用“发生一段位移”取代“通过的距离”不是简单的更换词组,它使我们所学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严密、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其实,功这个概念是19世纪人们在广泛使用各种机械时总结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功的概念也渐趋严密、科学、完善。我们学习功的概念也应由浅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学习中,我们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和认知规律的教育)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思考,回答问题。
3.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点:①高中讲“位移”,初中讲“距离”。②高中讲“发生”一段位移,初中讲“通过”的距离。
4.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有哪些 篇四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计算功的一般公式:.
其中F应是恒力,S是物体对地位移,是F与位移S的夹角.
若=90°,则F不做功;若≤<,F做正功;若<≤,F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F做了功.
3、功是标量
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前者取正,后者取负.
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有两种方法:
一是先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计算功.
其中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的夹角.
二是先分别求各外力的功:,……再求各外力的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2、公式
(1),这是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2).若是瞬时速度,则P是瞬时功率;若是平均速度,则P是平均功率.是F与方向间的夹角.
3、发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该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并不是任何时候发动机的功率都等于额定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可在零和额定功率之间取值.
5.高一物理功教案 篇五
(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既可以考虑用恒力做功,也可以用变力做功。若用恒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码盘牵引着小车做实验,则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盘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来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变力做功,可以采用容易获取的橡皮筋作为器材之一。
师: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如何测量?
生:拉力为变力,做功很难直接测量。
师:橡皮筋的拉力是变力,无法直接进行测量计算。
师:那探究过程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
生:不需要,知道比例关系也可以。
师:那又如何改变每次做功的大小?
生:我们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功的大小。
师:每次实验对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生:拉伸长度相同,保证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
师: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则两条橡皮筋做功为2W,三条为3W,依次类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数来表达。这种处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计算的弹力做功转换为比值代替,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其精妙之处在于巧妙的回避了功的测量。
师:应如何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呢?
(学生分组讨论,用打点计时器或者用气垫导轨配套光电门……)
师:介绍打点计时器。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6.高一物理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 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抛出后t 秒末的速度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水平位移:x=V0t
竖直位移:
合位移: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
例1.如图(结合课件),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逃脱厄运吗?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
例2.一艘敌舰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飞机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击。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求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多大?若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
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于飞机和炸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
(五)、课堂练习
1、讨论:练习三(1)(2)(3)
2、从高空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
A.倾斜直线 B.竖直直线 C.平滑曲线 D.抛物线
【B】
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下落的高度。( 答案:v0=10m/s h=15m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7.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篇七
课 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时 间:2010 年10月21日
班 级:高一(3)
授课人:唐益飞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在乎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运动员站在板上从坡顶笔直滑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笔直滑上斜坡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描绘出了小车的v—t图象,它表示小车做什么样的运动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我们能否用数学方法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呢? [新课教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讨论与交流] 师:请同学们思考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生: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以坐标的形式将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用点在坐标系中表现出来.它以图象的形式描述了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
(展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2—1所示.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课件展示的两个速度一时间图象.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师:请大家先考虑左图.
生1:我们能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得出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 生2:我从左图中能看出这个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在不同的时刻,速度值都等于零时刻的速度值.不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是恒定的,说明质点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呢? 生(众生):零.
师:大家观察右图,与左图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生3:在这个图中的速度值大小也是10m/s,但它却是负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因为速度值也保持不变,所以它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生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师:你能断定这两个图象中所表示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生5:是的,它们肯定相反,因为一个是正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一个是负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老师及时引导,提示.
师:它们是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吗?这样的信息对你确定它们的方向有没有帮助? 生6:显然不是啊,这有什么用啊? 生7:有了,有了,两个坐标系中规定的正方向一定是相同的吗?对了,不一定相同,所以不能断定它们的方向一定相反.
师:是的,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不能确定它们的方向关系.
(展示)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
师: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生: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师:大家尝试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学生自己画图操作后回答.
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增加量是相同的.
老师进一步加以阐述. 师: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所以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变化量△t之比Δx/Δt是一样的,即这是一种加速度不随时间(时间间隔)改变的直线运动.
师:质点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加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这个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展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让学生说出运动的性质,以及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如图2—2—4至图2—2—8所示.
生1:图2—2—4是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生2:图2—2—5是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是负的.
生3:图2—2—6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方向与规定的速度方向相反. 生4:图2—2—7是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做反向(负向)匀加速运动。
生5:图2—2—8是初速度为v0的负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做反向(正向)匀加速运动。
教师及时总结和补充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
师:下面,大家讨论后系统总结我们能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得出哪些信息? 生: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及任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 生:比较速度的变化快慢. 生: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交流与讨论] 速度图象的两个应用
(1)图2—2—14中给出了A、B、C三辆小车的v-t图象,不用计算,请你判断小车的加速度谁大谁小?然后再分别计算三辆小车的加速度,看看结果与判断是否一致.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我们上面采用图象法来研究外,还有公式法也能表达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运动开始(取时刻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所以△t=t一0. 请同学们写出速度的变化量.
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的黑板板书:△v=v一v0.
因为a=△v/△t不变,又△t=t一0 所以a=△v/△t =(v-v0)/△t,于是解得:v=v0 +at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作答情况,老师的规范作答.
教师强调本节的重点,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在公式v=v0+at中,我们讨论一下并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公式中有起始时刻的初速度,有t时刻末的速度,有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有时间间隔t 师:注意这里哪些是矢量,讨论一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公式中有三个矢量,除时间t外,都是矢量.
师: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取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是初速度的方向为正.
教师展示图2—2—16.
师:我给大家在图上形象地标出了初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请大家从图象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生:at是0~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v,加上基础速度值-------初速度vo,就是t时刻的速度v,即v=vo+at.
师:类似的,请大家自己画出一个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从中体会:在零时刻的速度询的基础上,减去速度的减少量at,就可得到t时刻的速度v。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图体会. [例题剖析] 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多长时间后可以达到80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例题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l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小结] 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v=vo+at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上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o+at,t时刻的末速度v是在初速度v0的基础上,加上速度变化量△v=at得到.
3.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a决定于△v 和△t 的比值.
4.a=△v/△t 而不是a=v/t , a=△v/△t =(vt-v0)/△t即v=vo+at,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5.公式中v、vo、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作
业
教材第39页“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8.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 篇八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9.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3 篇九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理解物体受力图。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2.思想方法目标:
(1)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指导下,认识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的。
(2)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
(3)分析受力顺序是:先重力,后弹力和摩擦力。
2.在深化力的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的教学中,进行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教育,是教学难点
3.受力分析时要注意防止“漏力”和“添力”,按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最有效的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以防止把研究对象施于另外物体的力错加在研究对象上。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
也可以让学生填写复习提纲(提纲复习法),见附录。
(二)进行新课:物体的受力分析
1.二力平衡(初中知识)现象的受力分析:
⑴灯泡挂在空中保持静止(课本第七页例二)由学生自学解决受力分析过程和画受力图方法。
【教师引导】用二力平衡条件演绎解释课本中的实例和实验,得出有关弹力和摩擦力知识。例如依据悬绳下重物的平衡,支持面上重物的平衡,推断出悬绳弹力的存在和支持面弹力的存在,推断出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依据水平支持面上物体拉而不动,或在拉力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推断出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演绎时力的作用点不作严格要求,在受力物体上即行)
小结:
①物体受力分析的内容:经过观察分析,将研究对象所受的所有外力,正确地反映在一张图上,叫做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②隔离法:一个受力图,只反映一个跟周围其它物体隔离开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施于别的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在图中出现,这种分析方法叫隔离法,隔离物就是研究对象。
⑵实例分析: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仰角的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⑴观察:研究对象是子弹,周围接触物是空气。运动状态是相对于空气向斜上方运动。
⑵分析:子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子弹受到斜向下方的空气阻力f。(可能有的同学会提出向前的动力F)
师问:有无漏掉的力?有无添出的力? 向前的力F找不到施力物体,故F是添加的力。有人会说F是由高温高压气体施于子弹的力,这里应指出,子弹己射出枪口,它后边高温高压气体己不存在。维持子弹运动是惯性。而惯性不是力。
【例2】
如图,两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两物块保持相对静止。画出两物体受力分析图。
⑴观察:研究对象(上、下物块)运动状态(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周围接触物
⑵分析:(略)
小结:①明确研究对象;注意运动状态;观察周围环境。
②按下列顺序考虑所受的力: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③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运用力的概念、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等有关知识。2.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受力分析
【教师引导】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演铎出来。由于任意两个共点力可由一个合力等效代替,这是我们下一课题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分析下列各图中棒的受力情况。
1题图 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A和B。A跟光滑竖直墙壁接触,两物体均保持静止。分析A的受力情况。
(四)课堂小结
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1.明确研究对象
2.隔离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3.按顺序分析
重力、弹力、摩擦力(先场力,后接触力,再摩擦力)
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属被动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受其它力的情况有关。
(2)凡有接触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弹力,凡有弹力的地方都要考虑是否有摩擦力。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按正确的顺序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防止添力的方法是看能否找到施力物体。
(五)布置作业:16页章节习题⑴⑵⑶
附录:
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注意要点:①一些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②任一个力都有受力者和施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③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状态发生改变;④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⑤力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力的分类(按性质分): 1.重力
①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对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②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③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④重力的作用点:_________。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__________,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也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____________。
2.弹力
①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②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b、物体间相互________。
③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_______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_____接触面指向被______或被______的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④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定律条件是弹簧发生______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_____或______的量x成____比。公式为___________。其中k为___________,x为_________。
3.摩擦力 ①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物体的接触面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摩擦力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②滑动摩擦力:a、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压紧,且发生_________;b、方向:和_________的方向相反;c、大小:f滑=______;d、μ称为__________,跟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有关。
10.高一物理功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做功的相关因素。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应用;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教学难点:电功的概念 教具:书上装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设计:
师: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经常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就会感到暖和,这能量转化过程来分析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师: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我们称为什么? 生:做功
师:可见,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师:用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生:把电能转化为我们各种需要的能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交流讨论
电热水器: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给蓄电池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磁铁:把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电灯泡: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师: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要消耗多少的电能。
例如:电热水器,如果知道电流做了多少功,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内能,也就知道要消耗多少电能。
师:想一想: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
用心
爱心
专心
讨论作业。补充练习
1、一个热水器接到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2A,求其正常工作30min,须消耗多少电能?若每度电0.5元,需交多少电费?
2、电功的推导公式:W=I2Rt W=U2/Rt 例1:将一个阻值为5Ω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10Ω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上,通电15min后,求电流通过小灯泡所做的功?
例2:如图电源电压6V,通电10min,求R1消耗的电功?
用心
爱心
【高一物理功教案】推荐阅读:
高一物理物理实验教案09-17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06-11
高一物理第三单元教案06-13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01-13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的教案07-26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09-06
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怎么设计11-27
高一物理简谐运动的教案示例01-03
高一物理起步课程07-30
怎样学好高一物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