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2024-10-14

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9篇)

1.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一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六个教学单元,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unit2My family.unit 3How many ? 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 Unit 6At the zoo.每单元分为A、B、C三个部分,每单元授课6课时,其中C为选学内容,不占课时。两个复习单元,每单元授课3课时。本书将每个单元整体设计,充分利用主情景图,并根据教学要求将C部分内容有机渗透到A、B部分的课堂教学之中。

(二)总体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英语歌曲。

6、能听、说、唱7英语歌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对6项中西方文化知识有所了解。

二、教学建议

第1-2页为单元情景图,呈现本单元语言及词汇教学目标,让人一目了然。此页不占课时。老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以利用。

第3-8页为A部分与B部分,系重点教学内容(A部分3页、B部分3页),用6课时完成。教师可根据实际与需要进行调整:

1、A部分用2课时,B部分用2课时,第5课时用于补遗和巩固,第6课时用于巩固和拓展;

2、A部分与B部分各用3课时,C部分的教学融合在A、B两部分中。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与适当调整。第9-10页为C部分,系选用内容(C部分2页),不占课时(也可调整为占用课时)。这部分内容中,如“英语歌曲”,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为辅助性的巩固活动安插在6课时中,为中心教学任务服务。Story time 和Culture 也可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趣味故事不仅仅是给学生带来乐趣,更重要的是具有扩展语言和对不同学生分层教学的作用;文化部分的语言只需理解,不要求学生会说。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个学段的顺利过度,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形成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确的教学观,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形成教学的整体观:通盘考虑教材的处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考虑单元内各课时的衔接与调整,也考虑本课内各环节的衔接与安排,还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衔承接与调整。

3、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活动的实效性与高效性。各项活动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目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1)突出教学目标;(2)活动紧扣主题;(3)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动静搭配,讲究艺术。

4、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之中学习、操练、运用所学语言。只有通过在情境中的实践操练与活用,学生才能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教师应精心设计轻松愉快的活动作为落实教学任务的载体。只有让学生通过快乐的活动学有所获,学能致用,才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乐趣与自信,才能使学生由浅层次的对英语课课堂活动感兴趣发展为深层次的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与自信心。

6、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没有最佳的样板课。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勤于探究,善于反思,不断提高,应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7、教学评价: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合作能力为主。多采用表扬和鼓励和语言或奖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Welcome back to school.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说、认、读单词:boy, girl, teacher, student.并能结合句子进行运用。

2.能听、说、读、描红字母:Aa, Bb, Cc, Dd, Ee.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五个字母开头的单词:apple, ant, boy, bag, Coke, coffee, dog, duck, egg,elegphant.3.能听听懂、会说句子: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I have a new friend.This is my friend...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 Come in.I’m sorry.It’s OK.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4.通过学习Chant 部分的内容,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5.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6.学唱歌曲“Boy and girl”,并通过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7.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语故事,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扩展故事。

8.了解中国的妇女节,渗透西方”女士优先”的文明礼仪。

9.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平意识及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单词boy和girl,并能用I’m a boy.或I’m a girl.I come from...来介绍自己。

难点:让学生理解Watch out!的含义,并能在情景中运用。理解歌曲Boy and girl的歌词。

字母Aa, Bb, Cc, Dd, Ee在四线格里的位置,发音时注意学生的口型和舌位。

教学建议:以学生表演传球的动作来使“Watch out!”形象化,以班级的男女生为实例让学生区别boy和girl,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把boy 和ball的发音弄混,教学是应及时提醒。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听并理解歌曲,必要时教师给予指点。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二单元;My family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懂,会说This is my family.Who’s that/this man/boy/woman/girl? He/She’s my „Come on!Let’s watch TV.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3.能听说,认读father(dad), mother(mom), man, woman,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pa)并能结合句子进行运用。

4.通过学习Chant,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5.能听、说、读、描红字母: Ff, Gg, Hh, Ii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五四字母开头的单词。

6.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语故事,了解中西方文化中有关餐具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7.学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如何介绍自己和询问他人的家庭成员这一句型。

难点:he和she的区别。

字母Ff, Gg, Hh, Ii在四线格里的位置,发音时注意学生的口型和舌位。

教学建议:可让学生带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来练习句型,对单词的记忆应多用游戏法反复操练.he和she的区别看着简单,实际上学生最容易混淆,在这一单元中应反复呈现。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三单元;How many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懂,会说: How many...can you see? I can see...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听说,认读11—20的英语数字,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能听、说、读、描红字母:Jj, Kk, Ll, Mm, Nn, 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五四字母开头的单词:jeep, jump, kangaroo, key, lion, lock, milk, mouse,night, nest。

4.欣赏、学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5.通过学习Chant,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6.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7.了解Story time.和Good to know.的内容。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语故事,鼓励学生扩展故事。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会说11—20十个生词,特别是字母组合th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和舌位.字母Jj和Gg的区分.五个字母Jj, Kk, Ll, Mm, Nn在四线格里的位置。

教学建议:以游戏法操练十个数字,对话表演的方式练习句型.通过模仿的声音和动作来认识动物。

课时安排:六课时。

Recycle 1 的单元目标及要求:

1能听懂,会说Guess!What’s in your/m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用学过的会话内容,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并能在自然的生活语言情境中熟练运用。

3.通过学习Chant,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4.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5.学唱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通过有趣的动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阶段小节。在期中复习阶段,注意分快总结,客观地分析成绩与不足,指出努力方向,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给予大多数学生较高的评价,给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多多的鼓励。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四单元;Do you like pears?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懂、会说Do you like...? Yes, I like...No, I don’t like.What about...? Yes, please.I like...very much.Let’s have some...Certainl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认、读pear, peach, grapes, orange, watermelon, apple,banana, strawberry;能听懂会说以Oo, Pp, Qq, Rr, Ss, Tt打头的单词:orange, OK, pear, queen, quiet, rain, rainbow, snake, squirrel, tiger, taxi.3.能听、说、读、描红字母:Oo, Pp, Qq, Rr, Ss, Tt。

4. 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5.了解西方“打包”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6.了解Story time.和Good to know.的内容。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语故事,鼓励学生扩展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六个字母Oo, Pp, Qq, Rr, Ss, Tt的正确发音和他们在四线格里的位置。指导学生正确的口形和舌位。一般疑问句读升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教学建议:夏季水果比较丰富,多以实物展示,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让学生自带水果介绍,然后做个品尝活动。单词做分类总结比较容易记住。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五单元;Where is my ruler?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懂,会说:Where is...? It’s in/on/under...Excuse me, can Iuse your...?No problem.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认、读bike, bus, taxi, jeep, desk, chair, lamp,walkman.并能结合句子进行使用。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

4.能听说,认读字母Uu, Vv, Ww, Xx, Yy, Zz并描红。

5.欣赏并学唱歌曲“Hide and seek.”

6.了解Story time.和Good to know.的内容。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语故事,鼓励学生扩展故事。

7.教育学生有序地摆放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节日里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六个字母Uu, Vv, Ww, Xx, Yy, Zz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正确的口形和舌位。特殊疑问句读降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正确使用in, on, under等表示方向的介词.正确使用Where is...? It’s in/on/under...Excuse me, can Iuseyour...?No problem.进行问答。

教学建议:游戏教学,快乐教学为主,但每一步都要考虑是否有效。可让学生通过做手工或画图来区别不同车辆的名称。语感的培养则需要教师示范,录音播放和课件观摩等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六单元;At the zoo.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说、认、读单词giraffe, deer, big, small, long, tall, short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恰当运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2.能听懂,回说一些有关介绍及描述的句子,如:Come on.Look at theelephant.It’s so big.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I have a rabbit.It has long ears.The giraffe is tall.The deer is short.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3. 能听懂,会说一些国家或物品的英文缩写,如:CAN,UK,PRC,USA,CD,TV,VCD等,同时在学习中进行各国文化渗透。

4.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5.通过学习Chant熟练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6.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英文故事,并能进行表演,鼓励;学生扩展故事。教学重点难点:对物体形象的描述。I have...It has...的区分.教学建议: 教师领读单词,让学生看请发音时的口型和舌位,在加上适当的指点.句子播放录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以激励性的方式让学生多说多练,在实践中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六课时。

Recycle 2 的单元目标及要求: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4至6单元已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

2.通过各种游戏复习相关的水果,玩具,颜色等方面的单词,并能简单地进行描述。

3.熟练听说,认读并描红26个英文字母。

4.学唱“A B C song”。

5.通过完成键盘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句型I like...He likes...I’m tall.I can get...Can I have a/an...?等;能听说认读相关的单词;能听说认读26个字母.教学建议:

运用制作键盘和使用课件来练习26个英文字母。举行一个口语比赛,看谁能用本课句型说的句子最多,给予不同的奖励。

课时安排:三课时。

2.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二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3.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三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4.一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5、作品展示。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5.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五

教学内容:

《池上》是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整首诗一共四行两句话,短小清新。诗人通过描写小娃撑船偷采白莲这件事,通过“偷”“不解”等词语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形象。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生字“首、浮、萍、踪、迹”,会写“首”“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孩童可爱、纯真的童心之美。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 “踪迹”等词语的意思。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生:荷叶,荷花。

2.师:是呀,碧绿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荷花,这是夏天独有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夏天景色的古诗,它的题目就叫《池上》。(师板书诗题:池上,生跟老师一起写。生齐读诗题)师:池上是什么意思?生:池塘上

3.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白居易。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他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起背一背吧!师:大家了解白居易吗?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他。(出示课件白居易简介)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字。

1.师:有一天,白居易来到池塘边,他看见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67页,借助拼音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

师:会读了吗?谁来试一试。(指生读,师指正点评)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生读,齐读)

3.认识生字

(1)师:大家读的真好听,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想和大家见面了。出示生字课件),你认识它们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会读了吗?指生读,师纠错点评。继续开火车读。

(2)去掉拼音帽子,能直接读出它们吗?指生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字读。

师:“萍”字,是什么结构?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三点水的字和什么有关?(长在水里 的草)。(出示浮萍课件)看,这就是浮萍,师介绍浮萍。浮萍叶子一个挨着一个,长得怎么样?(密集)

(3)学习生字“首”“采”写法。

师:这两个字大家认识吗?读出来。师指导“首”写法,并在田字格板书。

(出示课件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一只手正在摘苹果,“手”就是爪子头,果树就是“木”,手摘东西就是“采”,它是会意字。指导“采”写法,并在田字格板书。

师:翻到课本69页,描红写两个。师巡视指导正确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我们把生字宝宝送进诗中,再来读诗。1.师:这首诗一共有几行几句话?生答 2.(课件出示第一句)师:齐读第一句。生读。

师:结合这句诗,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小娃在干什么?生:撑小船。师:大家撑过小船吗?谁能演示一下?(生演示)用什么去撑? 生:竹竿。师简单介绍。

小娃撑着小船干什么去了?(生答偷采白莲)“偷”不是偷东西的意思,这里的指的是瞒着大人悄悄的做一些事,大家有没有偷偷瞒着爸爸妈妈做过一些事,被发现了还不会被责怪?(生回答,师点评)

师:小娃瞒着爸爸妈妈,也不告诉他们一声,一个人撑着船去摘白莲去了,你感觉小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调皮,可爱)读出调皮,可爱。

3.小娃偷采白莲,真的没有被发现了吗?(出示课件第二句)齐读。

师:小娃偷采了白莲,不知道把踪迹藏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偏旁理解“踪迹”)“踪迹”指船行走留下的痕迹。观察图片,让学生指出小船留下的痕迹。

师:是呀,密密麻麻的浮萍铺满了水面,小船前行推开浮萍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水路,也就是(浮萍一道开)。被船推开的浮萍暴露了自己,小娃他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小娃被暴露了,居然不知道,还只顾划着船高高兴兴地往家回。这一幕被岸边的白居易看见了,白居易笑了,你知道他在笑什么?

生:可爱。师:你能读出小娃的可爱吗?生读这一句。师:这么可爱的小娃,大家喜欢吗?带着喜欢,再次齐读。

四、背诵古诗

这首诗会背了吗?(出示图片)看着图片,试着背一背。男女生比赛背。拍手背,指生背。

五、拓展延伸

儿童的天真可爱的,一直是诗人描绘得对象。高鼎笔下曾经就有一群这样的孩童,早早散学归来放起了纸鸢。(出示村居)师领读,齐读。

六、布置作业

1.与伙伴们一起分享《池上》诗中的趣事。2.背诵《村居》。板书设计

池 上

白居易

6.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六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四篇识字课文,进一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鼓励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并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手段在指导识字中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同时要结合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在识字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表示一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4.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初步体会到中国姓氏文化和字谜的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兴趣。

五、课时安排

1.春夏秋冬………………………2课时

2.姓氏歌…………………………2课时

3.小青蛙…………………………2课时

4.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知识归类…………………………

1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3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单元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四个太阳》课后练习中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时要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并注意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层次地推进。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并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逐步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课时安排

1.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

3.一个接一个…………………………2课时

4.四个太阳……………………………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通过真实的交际练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用音序查字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通过古诗阅读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3个偏旁,学习4个多音字。

2.学习并积累AABB式和描述动作的相关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古诗《赠汪伦》。

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友情的可贵,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5.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6.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7.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友情”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

3.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子和词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变变收获和感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可贵。

4.学习用拼音查字法查字典。

四、课时安排

1.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时

2.树和喜鹊………………………2课时

3.怎么都快乐……………………2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首古诗,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四组成。《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的孩子怕黑的心理,你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端午粽》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以及端午节的意义。《彩虹》整篇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一个小女孩儿想象着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彩虹桥上洒水帮爸爸浇花浇地;拿着妈妈用的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当月亮照着妈妈梳头;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秋千上玩耍的时候花裙子变成了朵朵彩虹。

《语文园地四》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器官;认识九个词语;会写四个生字;背诵古诗;朗读绕口令。

教学本单元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生字的组成,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生活中识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背诵古诗。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读好问好和感叹号。

3.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比较问句、感叹句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3.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

四、课时安排

《静夜思》

2课时

《夜色》

2课时

《端午粽》

2课时

《彩虹》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

《古对今》

《操场上》

《人之初》4

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

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

《操场上》以图文并

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本单元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

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

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形”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

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

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个生字和

l

个偏旁,会写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

语;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会读“蜻蜒展

翅、和风细雨”等词语。

4.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汉字,运用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为生字组词,以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在课文的朗读指导方面,教师要根据本单元所选课文长句子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恰当的停顿,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断句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相关图片,给予直观体验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词语和句子中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逐渐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

《动物儿歌》——2课时

《古对今》———2课时

《操场上》———2课时

《人之初》———2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围绕“快乐的夏天”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古

一、教材分析

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乐趣。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学习本组教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古诗二首》

《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荷叶圆圆》

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要下雨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4.会读会背有关天气的谚语。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四、课时安排

1.古诗二首…………2课时

2.荷叶圆圆…………2课时

3.要下雨了…………2课时

语文园地六…………2课时

现在的很多孩子难得去亲近大自然,对于夏天的认识也只是止于电视、书本之中,因此,教学本单元的课文,首先必须制作好贴近夏天的实物和课件,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抓好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学习课文中,去体会夏天的美好和乐趣。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加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四、课时安排

1.《文具的家》…………

2~3课时

2.《一分钟》……………2~3课时

3.《动物王国开大会》……………

2~3课时

4.《小猴子下山》……………

2~3课时

语文园地七………………2~3课时

本单元的教材都是一些小故事,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故事中如何明理,所以朗读好课文非常重要。具体步骤是: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问题。

2.听后回答思考题。

3.摆好正确的读书姿势和课件里的叔叔阿姨或老师进行比赛,看谁读得好。小学生善于模仿,运用课件或教师范读课文,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借棉花姑娘的口气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小飞虫都会捉害虫,但各有专长,这就是动物世界的奇妙。《咕咚》通过讲述动物世界一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告诉我们眼见为实的道理。《小壁虎借尾巴》和《棉花姑娘》一样,小鱼、牛伯伯、燕子,他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小壁虎的尾巴还能长出来。《语文园地八》中的“识字加油站”是前三篇课文识字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和大人一起读”内容上是对学生阅读材料的补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3个生字,能在阅读中正确运用;认识5个偏旁,真正识别并熟记名称;学会21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书写,并能在具体语言中运用;能结合字词的逻辑识记汉字和积累词语;会用猜字法进行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会用猜字法进行识字,在朗读课文中学会朗读人物对话,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检验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提高识字兴趣,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朗读的热情和兴趣,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受到大自然的感染,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帮助他人、奉献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43个生字,能在阅读中正确运用;认识5个偏旁,真正识别并熟记名称;学会21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书写,并能在具体语言中运用;能结合字词的逻辑识记汉字和积累词语;会用猜字法进行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提高识字兴趣,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朗读的热情和兴趣,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受到大自然的感染,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帮助他人、奉献爱心。

四、课时安排

19.棉花姑娘…………2课时

20.咕

咚……………2课时

21.小壁虎借尾巴……………2课时

7.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七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8.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八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9.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篇九

一、请按要求作答。(共:38分,其中第5题4分,第12题2分。)、写一写。(3分)

读作:()读作:()读作:()写作:()写作:()写作:()、人民币的单位有()、()、()。(1.5分)考3、81比8多(),比81多8的数是()。(4分)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

答们相差()。(1.5分)

题5、2元=()角70分=()角

线35角=()元()角8元7角=()角6、68里面有6个()和8个()。(2分)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读作:

7、按规律填数和画图。(6分)(2)

8、写出

元65.1073.50元32.70元 96.00元)元()角()元()角()元()角()元()角(1)28211510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2分)

9、(4分)

10、在里填上“>”、“<”、或“=”。(6分)元角20角元8角

11、(2分)

缺了()块。

12、()张

二、计算。

(1

4分)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6

分)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8分)

15+9-22=43-8+50=54+45-70=75-9-40=83-50-6=70-4+7=25+30-5=96-40+8=

三、看图列式计算。

(6分)

?只 25个1、2、?个

34只

和()张合起来正好是100。

= 个)

=

3、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的图形(挡住了2个)。

四、用数学。(共:42分,其中第1题4分。)

1、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有3条龙舟,一共有多少个人?

=()

2、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袋,还剩()个。

3、小强爸爸

我今年7岁 我今年35岁

再过10年,爸爸比小强大多少岁?(4分)

4、一年级合唱队有

=(4分)

()

32人。(猜一猜,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美术组可能有多少人?

科技组可能有多少人?

8人

29人 42 人

8人

29人 42 人

5、(6分)

我吃了20

我吃了9只害虫。

我吃了8只害虫。

三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

6、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多少个,填一填,涂一涂,算一算。

(1)(4

(2)在下面图中涂一涂。(4分)

(3)比少()个,比多()个。(4分)(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

上一篇: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下一篇:《猫》小学四年级作文素材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