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24-10-05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5篇)

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论文

一、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世界是在变化中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一方面,我们要纵览古今、放眼世界,分析总结过去,明确应试教育的利与弊;另一方面,我们应明确高中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为了考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正确认识语文,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单纯地把语文看成一门工具学科,实行功利主义应试教学,以练代讲,以考代练,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因此变成了应试的机器。其实,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修养,把育人成人放在第一位。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压迫、威吓学生,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还应主动完成由知识权威向对话伙伴的角色转变,积极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才会喜欢语文。

二、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西方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人才学的`“蓄电池理论”也说,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可能持续地释放能量。而在一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陌生领域越来越多、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这一说法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本领恐慌”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常态。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 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低于50%,每年每人平均阅读图书不过4.5 本。一位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透露说,中国人从学校出来以后,平均每年读书不超过三本。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静下来读书学习,学校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给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很少,致使教师的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机会,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丰富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去引导教育学生。

三、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中,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及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至于许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态度冷漠,认为可学可不学。但从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来看,高中生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自觉、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成绩。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会高,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精心选择教法,激活自己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激情导入、分角色朗读、巧设疑问、多媒体教学、课本剧编演、辩论讨论、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的引申探究、作文竞赛等不同的教法,使语文课堂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多样、有序的,所以教师应不断优化教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和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

语文教材选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目标不同,教师的教法也应不同。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施教时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是因为基础差而成绩差,教师就应给这类学生系统地补充基础知识,并结合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目的;如果他们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差,教师就应时时关注、积极引导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跟踪,然后个别辅导,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实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很多因素,它也许来自饱经风霜的沧桑经历,也许出于对事业的执著,是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生的乐观、淡定和从容,这些都对学生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并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喜欢你教的学科。

2.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二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资源观、评价观,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其精髓,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证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变性及快速呈现性,引起的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的变化,必然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信息素养。

三、具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四、具有设计组织资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组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础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而且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高效组织教学。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必须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与信息的扩展而有所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质疑,“一桶水”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养成不断追踪学科动态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 我个人认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发展专业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小学语文教师主体作用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决定了在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2. 创造条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营造有利于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氛围。硬件的配备和软件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次,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3. 实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我建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我建构的途径: 一是教师通过网络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促进整合技术知识的交流。二是学校自己组织教师开展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课比赛,并请校外专家担当评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将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经验及相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可以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4.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自我反思的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但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有明确的目的,即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反思。

5. 探索基于问题解决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及研究的多样实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传统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还是观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对于弥补“培训班式”及“专家讲座式”的缺点,可促进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中了解有关新课程知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述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很有好处。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过程。只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化素养,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育信息化对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创造条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三

【关键词】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21-02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信息传递和应用的范围,使人们在广阔范围内,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交换信息成为可能,信息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想通过教育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十种能力:

1.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能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

三、明确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基本信息素养目标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目标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目标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目标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逐步完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

1.学位进修

2.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

培训的模式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模式。

⑴"核心培训模式"(又称瀑布效应)

即依靠教师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尝试,并希望以此来影响更多的教师,最终使所有教师都具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这种模式强调"以点带面",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训。把教师当中,对信息技术热情高且肯钻研的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迅速获得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不断提高,成为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专家型教师,从而起到对其他教师的示范作用。

⑵"锯齿型模式"。

这种模式反对"分而治之"的培训方式,即把教育理论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分割开来。它强调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应交替进行,教师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后,应积极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教育思想,不断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一种类似据齿状的模式,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这种模式是一条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力的捷径,应该积极推广。

3.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4.远程教育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 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各教育部门可以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5.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6.课程整合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通过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它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達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王占铭.《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宫淑红,桑新民.《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3]薛考宏.《对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再思考》

[4]谭虎.《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5]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

[6]朱学标.《关于终身学习的两点思考》

[7]于勇.《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与途径探讨》

4.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和多观看科普节目,以增强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其次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还有就是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则首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依我所见,“人文性”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把所学知识尽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使所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的生活情境,尽力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此,我就一个具体教学片段来做分析。

教学内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学时安排:1学时(40分钟)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入门阶段,好奇心强,对乘坐何种交通方式以及其他各地的学生乘坐的交通方式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等词语,并围绕transportations话题,运用所学词语来讲述交通方式。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交通方式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态度;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了解,懂得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使学生了解、欣赏和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

难点:简单识认对应的交通方式图片。

教学过程:

1,播放交通歌曲,呈现图片,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环境,导入本课主题。

2,观看交通视频,识认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 Christmas card等。

并让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3,讨论:(1)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对于有些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车祸,交通堵塞等。对于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

4.课后作业;写出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并给出简单理由。

5.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学科素养 篇五

人们常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英语教师的“器”又是指什么呢?成为一个称职的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呢?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还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因此,讨论基本修养的问题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对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从语言能力、语言学基础理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师德修养等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虽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的素质还不止这些,这里谈到的几点可以看作是一些最基本的前提。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现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就很欠缺,是“没啥可教”的问题。因此,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时,对教师进行课标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等培训的同时,非常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把英语语言水平提高到起码的底线。语言素养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汉语修养也不可忽视。虽然英语教师教的是英语,即使有能力全英语授课,良好的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应该是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况且,从目前情况看,要求小学英语全英语授课,在多数地区还不现实。

二、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并且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仅包括英美文化,更应该包括中国的文化,无论从教师的自身修养,还是从英语教学的需要来说,基本的中国文化修养都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必修课。三、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教师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了解熟悉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地的教学实际,包括教师本自身的条件、教学环境、课时、教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等,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和合理吸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不断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风格。

四、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入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动机和内驱力、引起注意、培养和保持兴趣、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保护学生自尊心、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等等。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小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五、人格魅力与师德修养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师德修养的内涵丰富而深远,难以简单地言说,这里只举其一二。(1)高尚的品德。没有崇高品德就不可能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即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为优秀教师。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品德的基础。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之大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2)永恒的爱心。“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爱每个学生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实际教学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遵循这一原则并不容易。“赏识教育”和“理解教育”引起的巨大反响,正能说明社会对爱的教育的企盼。(3)严谨与敬业。学生对教师不只是“听其言而信其道”,而更重要的是“观其行而亲其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严谨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敬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4)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脑筋僵化、知识陈旧的教师不可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学相长”不是教师被学生的需要逼着学习,而是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五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都存在着数量严重缺乏,专业化程度偏低,优秀师资流失严重等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效率,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质量。因此,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应当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所有学科共性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更加重视英语教学应具备的英语专业素养:

1、语言知识:规范标准的英语语音、大量丰富的英语词汇、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正确规范的英语语法、英语学习文化意识。尽管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英语教材也比较简单,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流利的口语,纯正的语音语调对小学生学习英语很重要,另外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西方节日、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对它们深入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能很好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语言能力: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学科,它的功用在于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而熟练地语言交际能力,才能培养好学生,使学生具备这些重要的语言能力。

3、学科特有的教学技能:英语组织教学、英语板书、英语教学评价、设计组织英语游戏活动等能力。农村学校没有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师是唯一的英语交流对象,因此教师要用尽量用英语作为完成一切教学活动的交流语言,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并且涉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管大乡村小学英语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可用资源,有决心、有信心,一定会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有较高较全面的专业素养的优秀英语教师。

关于小学英语教师提升自己学科素养的思考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该让学生和自己在完成知识的传递的过程中享受教与学的快乐,得到美的精神享受。我们要创造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修炼中提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基本素养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但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注意爱学生的方式方法;作为英语教师除了教好自己的课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谦虚好学和积极探求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优秀教师个性品格的显著特征;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不单是专业知识,还要有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应该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过渡。

基本素养二: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

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这是教好英语的先决条件之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面对语言模仿能力极强的儿童,教师必须语音、语调纯正、形式活泼、优美。为了给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过好语音关。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语口语呢?除了准确到位地掌握每一个音标的发音位置之外,我们应该多接触英美地区的各类语音材料,反复模仿、研读,吸纳纯正的英语元素。我们也应多注意自身英语口语的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基本素养三:教学素养(教学能力)

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教学素养(技能),其中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教学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备课、写教案)技能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技能呢?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写教案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的了解,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因此,在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就要致力学生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学生要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那就要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认真组织好教学设计。结合点:形容词原形与比较级。)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英语教师设计出新颖活泼、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来。

2.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应善于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课堂纪律,能正确处理课堂上的各种偶发事件。能自如控制教育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展开讨论活动时能收放自如。

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呢?好教师不应闭关自守,而要有开放的眼界,经常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校内、外的同行切磋,经常阅读学术刊物,登录相关的教育网站,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在对外交流受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像我们学校只有两位位英语老师,如何进行教研?)要善于充分利用本校或者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多听课,多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优秀教师的课要听,一般教师的课也要听;本学科的课要听,其他学科的课也要听。后者往往被忽视,比如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在语文课上甚至数学课上得到很多启发。像现在有一种“全语言教育”的提法,与小学语文教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如: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对出现的生词及语言点进行必要的讲解。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3.一定的音乐、绘画、歌舞表演的能力

课堂教学专业技能包括唱、玩、演、画以及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平时要学习简笔画,提高自己的板书设计能力。

4.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更便于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继续探索。我要继续深入和探讨白板的利用,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但不可否认,传统的直观教学媒体历来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的好帮手。如:图片、实物、挂图、自制教具等,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特点而深受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所限,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学中最主要的辅助工具。

5有组织第二课堂的能力

6.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篇六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热爱自己的幼教事业,热爱我们的幼儿学生幼儿教师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么就要做好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事业去做。作为幼儿教师要想教好孩子,就要爱孩子。俗话说:“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们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心中有数,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在园的进步,教师要多给鼓励,针对孩子的后退,教师要多给予希望,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爱孩子,用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用爱呵护他们的成长.

二、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重视学习和实践,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勤奋的教师一定是这样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在课前要勤奋地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刻苦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本班幼儿的情况,精心撰写教案,科学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他勤奋地从头到尾认真讲解,生怕有幼儿听不懂、弄不清,于是有的地方重复讲,有的地方强调讲,有的地方加重语气讲解,直至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勤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名师出高徒,高徒既出,绝离不开名师之教。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既教学生掌握知识,更教学生运用知识做人做事。如此事半功倍,形象永驻学生心田,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师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具有道德魅力的幼儿教师,总能使学生乐意亲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价格具有暗示性、自我教育性、潜移默化性,它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又似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学生在教师人格唤醒、鼓舞、激励下,能逐步确立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情操等,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表现出智慧的迸发、道德的判断和审美的追求。“智者德之资也,德者智之率也。”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以德处世、以才报国、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承担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的重任,就必须站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人格教育无闲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不,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意识。

7.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篇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教育肩负的使命,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先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识方面的传输,也有人格方面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含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本中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1.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1]。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就必须先提高中职教师的道德素养,试想满口脏话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向学生索取贿赂的教师怎么能教育学生两袖清风?自己的承诺都不履行,答应学生事情做不到的教师怎么能教学生讲诚信?贪慕虚荣,唯利是图的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提高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2.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应该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这种觉悟。只有把自己最深厚的感情注入教育事业,在教育过程中内心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聪明才智。每位教师都必须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持一种严肃认真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学生的发展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出身,经济状况,个性心理,智力强弱等因素的差异而厚此薄彼,产生偏见,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照顾,促使其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己的存在对他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会有自尊心,自强不息地在各方面获得进步。

2.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首先,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只有熟悉和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内容,接触新的领域,了解相应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知识。再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教师的知识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内,知识领域狭窄,很难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所以只有不断扩宽知识领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为“师”就要有知识,能教书,教好书。“表”就要做表率,要有道德素养,高尚的人格品质。良好的身教可以使学生对教育他们的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能促使学生因为对教师的喜爱,而对其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自发地去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2]。若是没有良好的身教,其所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取得逆反的效果,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2.3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教好学生。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中职教师可以通过中职院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选派教师到国家省市重点职教师资基地进修,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中职教师可以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立足更高的知识平台,提升学历,获得硕士、博士文凭。此外,中职教师还可以去企业实践,提高应用操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向双师型,专家型教师目标奋进。

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职业流动频繁,中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知识周期在迅速缩短,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不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不及时学习最新知识,必然要“落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3]。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

2.4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职业教育事业是学校集体的事业。就学校来说,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就现代的教育内容来说,中职教育的课程涵盖很广,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都不是一位教师能单独承担和完成的,要求各科教师之间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所以职业教育是教师们团结协作的教育。

首先,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每个教师都有优点,都有可学可取之处。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多交流,多学习。再次,要尊重老教师,关心新教师。新教师应当主动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要关心新教师的成长,热情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育方法。再次,学校领导要积极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以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总之,在学校集体中,教师们要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3结语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中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终身学习,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现代化合格的中职教师,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才能完成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应该培养中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中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袁秀萍.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2期.

[2]汪鹤飞.当代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结构和培养途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15期.

8.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八

关键词:偏远地区;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培训与应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高店乡地处肥西西北,素有肥西西伯利亚之称。处乡野之远,昔日交通偏僻,经济落后。高店乡中心学校位于其西北。1978年神州大地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30多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国富民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占GDP的4%。改革的红利已经惠及像我校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逐步改善,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校现拥有一个电脑教室,内置电脑30台,一个多媒体教室, 17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白班,网络班班通。教师办公室也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

由于我校地处偏僻,远离市郊,多种原因,造成师资紧缺,且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城市。大多数教师网络知识贫乏,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这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学中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發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我校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高认识 ,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出发,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通过广泛宣传,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观看名师示范教学光盘、走出校门远赴上派、合肥、重庆、北京等地,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通过这些途径,让教师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自觉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条条框框,确立教育信息化观念,主动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与技能,增强内驱力,自觉有效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

二、组织培训学习,不断丰富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学习,是培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有效途径。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对培训工作做系统全面安排与部署。要求每次培训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教师、定参训教师。“三落实”:方案落实、过程落实、文字图像资料落实。培训重过程,重成效。培训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内容丰富,涉及电脑应用入门常识,word文档处理,excel表格制作,flash动画制作,ppt制作,网页制作、白班应用知识培训,多媒体设备设施日常维护知识等方面,培训内容的安排与县培训同步。培训形式不拘一格,做到“四结合”。县级培训、校级培训相结合;集中(以学区为单位)培训、分散(以各校为单位)培训相结合;结对(一位现代教育技术方面骨干教师与一位45周岁以上教师)帮助、分组指导相结合;专家引领、个人研学相结合。通过培训学习,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为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应用,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

(一)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导团队。

中心校成立由多位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特长的教师组成的业务指导团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编写校级培训资料,帮助解决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应用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学校要求教师在上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学开放周优秀教师上展示课、新教师上汇报课,优质课评选教师上课时等,都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在学校各班安装“班班通”之后,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运用白板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发校本教材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分层递进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为了更好推动课改实验,中心校决定研发体现“分层递进教学”理念的校本教材。力争举全乡教师之力,集全乡教师之智,三至五年完成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主学科所有内容的教学设计及其PPT的制作工作。这是一项浩繁但意义深远的工程。全乡教师科研热情高涨,知难而上,这项工程稳步实施。2013年完成一年级数学、三年级英语、五年级语文这三科(上、下册)所有内容的教学设计及其PPT编撰工作。2014年上半年完成二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一年级语文这三科(上册)所有内容的教学设计及其PPT编撰工作。这三科(下册)教学设计及其PPT编撰工作将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研发好的教学设计已经打印出来,发给相应学科授课教师使用,同时将这些教学设计、PPT发送到学校资源服务器,资源全校教师共享。

(四)开展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促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能,学校开展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育技术应用等比赛。通过比赛,一部分信息素养高,多媒体操作技能精湛的教师脱颖而出。另一部分教师通过和别人比较,看到了差距,增强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搭建交流平台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学校积极搭建交流学习应用平台。指导团队成员注册个人博客,及时讲解专业知识,释疑解惑。利用中心校QQ群,大家交流培训学习中的体会。举办研讨会。老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促进专业成长。

五、完善评价机制 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

为了更好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作出明确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考勤、检查评价制度。严格考勤,定期开展检查,将检查结果好坏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参考文献

1、马迎春 《强化教师信息素养 促进学科课程整合》

2、 黄河明主编《现代教育技术》

3、 刘成章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

4、徐晓东《什么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合作学习》

5、《安徽电化教育》

9.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九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运用农远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整理提高阶段工作计划

一、召集课题核心组工作会。(时间定在9月初)

主要交流汇报核心组成员假期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情况,每人针对自己负责的版块进行汇报,重点针对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并落实具体完成时间。争取在10月中旬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二、资源库的深入建设。(开学时布置,检查时间定在9月15日)

在已建资源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教师手中的教案和课件,特别是精品课和研究课的教案和课件,上传学校资源库,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三、教师信息技能的应用提高。

1、教师文件夹的整理。(开学时布置,检查时间定在9月15日)

对在“网上邻居教师资料”中的文件夹,教师自行对资料进行清理。建议:a、个人贵重资料拷贝回家里的电脑或者上传至网盘中(网易网盘至少有64M。QQ有2G的存放空间)。b、优秀的教案、课件则按要求上传至学校资源库中共享。c、过期或有多个版本的资料,除留下适用、常用的其余均删除。(教师常用资料建议不超过50M)

2、教师博客或空间的建设。(开学时布置,检查时间定在10月12日)

a、未申请邮箱和QQ的教师在本月15日前申请,至少在通讯录中登记一种能联系上的网络联系方式。b、已申请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开通邮箱的博客功能或者QQ空间功能,在里边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文件夹,用于记录每月的教学反思和学习笔记及其他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响应低碳生活得号召,今后的学习笔记和反思不在打印,直接登陆博客或空间检查。

3、学校网站(博客)的建设(开学时布置,检查时间定在10月12日)

利用已有的txx邮箱,开通博客功能,建成学校的网站,在网上即时公布各处室的工作安排及检查反馈情况。建议:设立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四大板块,具体内容由各处室负责更新。

四、教师课堂农远资源应用的深入研究(全学期)

在各学科继续开展资源在课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各学科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五、研究成果收集及要求(开学时布置,检查时间定在9月15日)

收集2008年9月至今,教师撰写的获得区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活动方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按以下要求将电子稿件发送到吕雪梅ax163.com的邮箱。我们将进行编辑整理,选择优秀的文章集结成册。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10.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

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中心校

张永莉

[摘要]科学素养是指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责任来,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语文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的科学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体验发展科学的探究意识,最终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技术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渗透

科学素养

推动

科学技术

一、巧设问题,激发科学的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但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如何形成的。学完本课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

结:为什么钱塘江会形成天下奇观的钱塘潮?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概括归纳出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它的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是蝙蝠没有鼻子呢,抑或是科学家的疏忽?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出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贡献等等,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创造的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二.积极引导,给予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口头和文字表达中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第(1)题是: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远”、“很多”好不好,为什么?)在这里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用上这些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比“很”、“很多”显然要好,这样把词语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课的第5、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了太阳和雨、雪、风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培养他们思维的系统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太阳和雨、雪、风的关系,加深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我们身边的事物,有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三.升华思想,培养科学的品德。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德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客观求实的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

响。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是介绍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和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精神批判了当时已经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教授本课时,我们可以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体会伽利略当时面对的种种困难及他为了验证亚里斯多德的话是错误的,反复实验,最后才决定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对他勇于质疑、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盲目迷信权威,顽强奋斗,不断进取。

四、挖掘教材,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语文教学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师要好好地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的一件事。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小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反光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教育

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课外,为了满足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我让学生做了镜子聚光的试验,学生们看着奇妙的结果兴奋不已,都感叹着科学的神奇,还立志以后自己也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五.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更为直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查阅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于学生。如在教授《冬眠》这一课时,我们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①动物为什么要冬眠?②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征?③冬眠的益处何在?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通过四年级语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猬、猫、麻雀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皂荚树、爬山虎、旅行家树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太阳、冬眠、浮力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当然,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应向课后延伸,通过学生课外查阅与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1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教师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小学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一、注重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总体上讲农村教师并不清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1.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学校可以向教师播放优秀的教学录像,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使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较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不能比的。通过观看视频录像,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点,乐于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实力。此外,观看的同时,学校也要鼓励教师亲手操作,通过亲手操作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也是很简单的,减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帮助教师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有侧重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小学教师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且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要侧重于对媒体的使用、Flash动画的设置、电脑效果的设置、PPT中模板效果等内容的培训,促使教师利用这些技术切实在教学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除了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师有侧重点的培训外,学校还要根据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培训,恰当的培训方法可以增强培训效果,学校需要在自身实际和教师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促使教师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1.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

信息技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备课时教师可以了利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提高备课的准确性和效果。网络上有非常多的教育论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教育论坛中观看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视频,吸收其中优秀的内容,使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其他的任课教师聊天、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因学生生源来源较广,若教师进行家访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总体上讲,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压力是非常大的。长期在高压下工作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喜剧电影、喜剧相声、喜剧综艺等电视节目,缓解教师的内心压力,此外,学校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如,教师可以和其他的人利用网络聊天,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困惑,保持身心健康。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意识地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博客等公共平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上传至博客中进行发表,突破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是一个公共平台,教师可以自由观看其他教师发表的博客文章,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教师可以把博客看作电子版的教育日记,它与传统的教育日记相比,交流方便,传播快捷,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教师除了把文章上传至博客中,也可以把文章上传至学校校园网、微博、本地区的教师服务网站中,增加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总之,农村小学要注重利用培训的方法,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之后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淑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12.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篇十二

一、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 幼儿园教育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园内资源、家长资源和网络资源。为了充分发挥3种教育资源的作用, 我园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顺畅快捷的信息化环境, 使各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 我园创建了“xingfubaby”网站, 由园所网页、班级网页、教师博客、幼儿网页组成, 实现了全园信息的共享。在日常管理中, 我园注重对网站建设的管理, 网站主页栏目由中层领导分工负责上传, 班级网页上传由各班教师负责, 内容包括:班级月、周教育计划、家园直通车、主要活动照片等。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我园还与中国移动合作, 创建校讯通平台, 通过短信实现了幼儿园、班级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各种教育信息的传递及时方便快捷。

跨越时空的网络拉近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这里成为信息交流和展示教育智慧的平台。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网络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我园每月开展各班网页评比活动, 以家长的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教师们运用网络的能力在建设班级网页的任务驱动下快速提升。

第二, 在建设网站基础上, 我园还尝试建设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以五大领域课程为内容, 收集各领域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主题网、教育活动计划等, 以实现园内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 为每班安装童易教学软件。童易教学软件是很多幼教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包括278个主题, 为教师开展各领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资源, 缩短了教师盲目上网查找信息的时间, 使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设计课堂教学和对幼儿的关注上。尽管我们无法获得专家的亲自指导, 但通过这套教学软件, 我们依然可以得到专家的引领, 分享众多幼教专家的教育智慧。

丰富的信息资源, 顺畅的交流环境, 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园本教研, 培训教师信息化技能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熟练的信息化技能, 遵循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的原则, 将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与园本教研有机结合。在园本研修中, 建立以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为基本要素的教师“研究共同体”, 图1, 图2为我园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

在行动的过程中, 我园着力建设两个共同体,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一是建设常规教研共同体, 以年龄班为单位, 以班级全面工作为研究内容, 提高保教质量, 活动形式以月末评估检查为载体。

以前, 我们的评估形式以年龄班全体教师下班实地检查各班环境和班长汇报工作为主, 实施一段时间后, 我们发现, 这样的评估形式: (1) 耗费时间较长; (2) 不能反映各班一个月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 (3) 无法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了改进这些弊端, 我园将信息化手段引入月末评估过程。

我们为每个年龄班配备了DV机和数码相机, 并利用休息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集中培训。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一般按以下步骤设计制作: (1) 根据课题收集和整理原始图片、文字资料。 (2) 通过扫描仪将原始图片资料输入计算机将其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收的数字文件。 (3) 利用Photoshop, PhotImpact, Fireworks等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文件进行处理和制作。如:完成对图片的缩放、反转、淡化、清晰、润色、合成、修改、强化等特殊效果的处理, 甚至可以根据需要从图片中删除于教学无关的东西;利用CorelDraw, Freehand等图形处理软件绘制插图;利用Animator Pro, Flash MX, 3Ds MAX等动画制作软件来制作动画。 (4) 利用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MX等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将处理好的文件, 即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进行编辑合成, 借助计算机轻松快捷地进行“板书”“画图”“演示”“比较”“总结”等操作, 制作成完整的教学课件。这一系列的操作与应用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应用的科学性、准确性。我们要求各班运用所学技术记录和展示班级一个月的重点活动, 包括班级环境、主题活动过程、幼儿在活动中的关键行为等。评估检查方式以各班通过视频和演示文稿演示为主, 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再去各班实地考察。这样做, 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设备的能力, 增加了月末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自然和全面。

二是建设实验研究共同体, 以课题组为单位,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载体, 打造园本特色和研究型教师队伍。

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围绕我园“十一五”立项课题《提高教师指导科学区活动能力研究》, 教师们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技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迅速提升。

操作和探究是科学活动的本质, 幼儿的知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建构的, 通过亲自摆弄和探索, 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自操作和实验。然而由于幼儿实验尝试的过程具有不可重复性, 而且科学活动多为小组活动形式, 幼儿教师不能做到及时指导每一组幼儿, 这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记录每个 (组) 幼儿的实验过程, 然后根据录像或照片, 与幼儿一起回忆实验过程, 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自己操作的问题, 从而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 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例如:我园大一班幼儿的自然测量活动中, 4名幼儿分别用小棍测量桌子的长度, 结果却差异很大。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桌子, 结果却不一样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同时, 播放每个幼儿测量过程的视频, 并将关键细节用数码照片进行再现, 请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看看每个小朋友是怎样进行测量的?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非常利于幼儿观察和思考, 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测量过程中的问题, 如:不是从桌子的头开始量;小棍与小棍之间的缝隙太大, 不是一根挨着一根量;测量时小棍摆歪了, 不在一条直线上等等。在发现问题的同时, 孩子们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而正确经验的建构正是来源于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 真实再现了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 使幼儿不但看到了自己的实验过程, 还能与别人的实验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丰富了所有幼儿的经验, 而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它可以再现, 可以重复, 可以放大, 可以缩小, 将多媒体技术的这些特点适时的应用于我们的科学课堂, 让抽象的转化为具体, 虚幻的转换为真实, 消失的进行重现, 引领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小培养幼儿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

持续的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为教师信息化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 她们熟练掌握了各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会了利用网络检索和查找各种信息, 尝试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 体会到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便和快捷。

三、开展教学实践,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 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的整合, 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从教学需要出发, 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统一在一定时空平台上, 建构有效地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 选取各领域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内容, 要求各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做出具有整合性特点的课件, 并付诸实施, 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研讨, 图3为我园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经验分享。

如语言领域的诗歌和散文, 语言优美, 意境幽远, 通常以排比、对仗等句式为主, 但由于诗歌和散文语句精练, 内涵丰富, 而对幼儿来讲, 却抽象而难于理解。因此在组织活动时, 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意境相符的音乐, 优美的图片等, 为幼儿营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使幼儿感受和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继而通过谈话让儿童充分表达自己喜欢的画面、句子和词语, 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和散文的理解。

我园针对这一教学难点, 各年龄班选取不同内容,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研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中班的散文诗《听……》, “听, 小鸟在对大树说些什么?听, 小鱼在对小河说些什么?听, 风儿在对树叶说些什么?听, 小雨在对屋檐说些什么?听, 蟋蟀在对月亮说些什么?听……”针对这首散文诗, 中班冯静老师制作出反映森林、河边、夜晚、下雨等场景的课件, 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小鸟的叫声、小河的流水声、小雨的嘀嗒声、蟋蟀的叫声、风儿的呼呼声等, 一下子把幼儿带入了诗中的意境, 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大胆展开联想, 用生动稚嫩的语言表达出各个场景中的语言, 丰富而充满童趣,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 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益。

再如, 在科学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较远, 如各种动物、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等。幼儿园的孩子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动物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很好地突破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进行动态展示, 加强幼儿的直观印象, 让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如:在进行海洋食物链的教学时, 幼儿只能对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蟹, 虾、蟹吃小虫, 小虫吃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有初步了解, 有的幼儿提出:“这些动物你吃我, 我吃它, 太残忍了, 如果海洋里面没有大鲨鱼该多好!”“没有大鲨鱼行吗?如果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依据幼儿的困惑, 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请孩子们看一看, 如果没有鲨鱼, 事情到底会变得怎样。通过课件中画面、音乐的渲染, 孩子们了解到:鲨鱼虽然凶猛, 但它也有好的地方, 它还是海洋中的清洁工, 有了它, 海洋会变得干干净净,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形成了海洋动物的食物链。通过课件生动的动画演示, 让幼儿认识到自然界种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突破了活动的重点难点, 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图4为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授课。

在五大领域教学的实践和研讨中, 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日益提升。

2005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信息素养论坛”联合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 发表了《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 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理念是信息社会的灯塔, 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的自由之路。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它能使人们终生有效的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 以便达到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任重而道远。但灯塔在前方, 我们已在路上。

参考文献

1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篇十三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承担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社会世代延续的促进者,肩负着庄严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重教需尊师,为师者更需修身垂范,提高自身修养。

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第一,教师从事着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在心中应该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更珍惜自己的职业,不负时代的重托。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自己的岗位,立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

第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所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不仅要在学校中做学生的表率,而且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合格公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三,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语言上,要文雅幽默;仪表上,衣着要端庄、大方、得体、美观,行为举止要庄重文明;在工作上,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品格和情操上要言行一致,遵纪守法,诚实正直,严于律己。

二、更新知识,提高技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没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艺,就不可能实现“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教师面临着挑战,要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兴趣,培养自身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一枝黑板,一根粉笔,一节课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飞速发展。

第二,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级进修活动,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不断地完善,课余时间,多读教育论著,用心做笔记,注重积累,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三,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多听他人授课,吸取优秀经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行成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以学生为

主体”、“师生平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准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一,热爱学生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通过一节节课,一门门学科,点点滴滴渗透做人的道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第二,高标准、高质量地要求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指出,设法帮其改正,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学生与热爱学生是相一致的,目的是把学生培育成合格人才。热爱学生还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采取不抛弃、不放弃、不排斥、不厌恶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和建议。善于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学会赞美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赞美的心理,当我们把目光从寻找学生身上的缺点改为寻找他们的优点时,我们会发现可爱之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之下,最终成为了成绩优异的学生。

14.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篇十四

教育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施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素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付诸实践,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最后,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规划,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充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然后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设计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即

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如何创造性地将已

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定教学内容、方法,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消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产生出创新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如“做的不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15.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篇十五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新课改后,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要明了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与作用, 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结构。要对数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思想方法、人文观点、辨正规律、美学内涵有自己的体会。要有学为人师的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素质, 具备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高一级的数学知识。要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 能以独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敏锐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一是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主要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把握好重点难点;二是对学生的研究程度, 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等的了解;三是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 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呈现和理解;四是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 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五是教学评价能力, 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与评价。

二、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日志、做案例分析、做课例录象分析、请同事讨论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可以说, 教学反思既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转变教研和培训方式

教学研究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经常、最复杂、最长期的工作。新课程推进中的难点, 就在于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实践, 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我认为, 解决这一难题, 主要靠长期的经常的教学研究, 靠切实转变教研风气和教研方式。

(一) 在教研作风上, 要提倡民主化教研

在新课程标准面前, 我们所有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一起成长。在教研活动中, 提倡民主、平等的态度,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和其他数学教师进行合作、沟通、交流。

(二) 在教研方式上, 提倡以下几种方式

1.围绕现场课例或录象课例进行研讨。

2.针对教学实践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困惑进行讨论。

3.确定适合集体研究的大专题和适合个人研究的小专题进行研究。

4.结合教师自己的案例和别人的案例进行反思。

(三) 围绕课例进行研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式

围绕课例进行研讨有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让教师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应用自己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应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从不同的角度, 对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进行分析、讨论,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认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围绕课题进行讨论, 应该成为基本的教研方式和教师培训方式。

围绕课例进行研讨式评课,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效:

1.研讨者共同参与课的设计、准备。比如, 同年级组的教师共同备一节课, 由一位教师执教, 或几位教师分别执教, 然后共同评课、讨论。

2.不同的教师分别准备同一个课题的课——同课异构。比如, 同年级的几位老师, 都独自准备上同一课, 互相听课之后, 大家来共同研讨。

3.和教育专家, 或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共同体”, 和他们一起评课, 研讨。教师要带着问题听课。比如, 要求教师听课后必须写一篇评课文章。这样教师听课时的状态与不带明确任务的听课大不相同, 评课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4.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也是基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方式。问题来自教师, 大家都感到困惑或者都比较关心, 针对性较强。组织这种活动时, 可以先让每一位教师提出自己感到最困惑的问题, 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整理, 再印发给每一位教师, 待大家进行思考和探索后, 再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 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 每个年级提出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 再在全校展开讨论。现实的情况是, 教师往往习惯于提出问题, 但不习惯自己研究和解决问题, 而是等着别人来帮助解决。遇到问题, 他们不知道如何“往下想”, 不知道分析问题。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一定要克服“等”和“靠”的思想, 要善于“往下想”, 要善于分析问题。

四、培养特有的专业情感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发自内心的喜欢, 想要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者, 都需要自身的思考。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写的那样:“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 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我深知,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任重道远。我们仍需在课堂教学艺术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冶炼, 不断提高, 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 创新思想, 总结经验, 开拓进取, 为促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 才能确保顺利完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艰巨任务。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呢?一、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二、加强教学反思。三、转变教研和培训方式。四、培养特有的专业情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 创新思想, 总结经验, 开拓进取, 为促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提高,教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瑞琼, 《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9) 。

上一篇:六五普法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周末心情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