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4-08-29

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精选14篇)

1.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一

第一学时

时间:2013年3月7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第一章 教师的困惑:师生关系现状

一、疏远与冷漠:一朵盛开在师生间有毒的花 场景一:

一位中学教师给截然不同的两个班上课,其中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纪律好,同老师的关系融洽,另一个班的学生则学习、纪律都差,同老师的关系紧张。他是这样剖析自己给“好班”和“差班”授课的经验教训的:

对这两个班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在“好班”上课时,我捧出一颗爱心,满腔热情地组织好课堂教学;

在“差班”上课则板着面孔,满怀厌恶之情上课,在课堂内加入“训”学生的“项目”。

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我的教学也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好班”的学生对我笑脸相迎,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他们的思想感情随老师讲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和老师“一唱一和”,从而迸发出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比较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差班”的学生见我走上讲台,则有的反感,有的惧怕,把听课当成耳旁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启而不发,精力分散,显得头脑迟钝,手笨口拙,教学效果很差。场景二:

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自己从冷漠到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的: 上新课的课堂上,我用收录机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由于讲桌距离电源插座比较远,收录机没地方放。前排一名男生一边挪开他桌面上的资料一边说:“放我这儿!”声音不大,加之我已经把收录机放在了桌子角上,便没理睬他。,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他趴在桌子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会不会是我刚才的举动伤害到他了?我想。但不管怎样,我刚才对他的热情不理不睬是不对的,我必须想办法补救。下课了,我故意髙声喊:“某某,替老师把I录机提回办公室!”只见他应声而起,动作麻利地收拾好收录机跟了上— 脸上立刻有了神采。

要说明的是,前几天,他上语文课做生物习题,被我没收了生物书〈有言在先.凡此类情况一律没收;),他来要,我没给,还训了他几句,他没再来要。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主动将书还给他,对他说:“学习要讲方: 方法对了,效果会好很多。不听老师讲,靠自己钻,恐怕不是什么好方吧?”他接过书,红了脸说:“谢谢老师。”我们都笑了。 焦点透视

1、第一个案例说明: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接触和感情交流的过程。

2、第二个案例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冷漠,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总之,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冷漠,缺少情感交流,那么不仅会导致师关系的紧张,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经常关注学生,给学生温暖的爱,将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也将会得到最佳的教效果, 应对

1、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2、要关怀学生。(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3、要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 感悟

如果您在您的教育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忱,那么您与学生的关系就会少一分疏远与冷漠。

当您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许多烦恼会离你而去。 作业布置

在您的本次笔记后写上几句您的感想、领悟等。三言两语,字数不限。

二、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可以融化的冰 教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心中的一轮红日

第二学时

时间:2013年3月14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培训内容:第一章 教师的困惑:师生关系现状

四、平等对话:架起师生交往的桥梁

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师生间的隔阂成为历史

六、构建创新性课堂:师生融洽的“指路灯”

第三学时

时间:2013年3月21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培训内容:第二章 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

教师同学生共同成长

一、热爱孩子:有效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让孩子快乐地举起手: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第四学时

时间:2013年3月28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培训内容:第二章 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

教师同学生共同成长

三、架起心灵的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四、用爱心去耕耘:培养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

第五学时

时间:2013年9月5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培训内容:第三章 沟通:让天堑变通途

一、师生沟通: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石

二、真诚: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第六学时

时间:2013年9月12日 地点:纸房小学教师办公室 主讲:徐扬红

培训内容:第三章 沟通:让天堑变通途

三、心灵沟通:师生沟通的基本原则

四、沟通能力:沟通成功的关键

2.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二

教师心理异常主要是教师工作压力大造成的, 而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主要是“落差”“挤压”“强度”诸项因素。教师工作的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 令教师失望, 也会令教师产生恐惧感, 即难以体验职业的成就感。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对教师的高期待令教师战战兢兢地工作。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家长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的互相攀比之风愈盛, 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学校以分数论英雄的态势愈演愈烈。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劳动强度过大。不少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大多当班主任, 早晨六点起床, 到晚上十一点回家, 每天睡眠时间不够六小时, 全天都扮演“保姆”或“警察”角色, 超负荷运转, 使得教师太累了。除职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外, 教师还存在学习心理、人际心理、生活心理、适应心理和人格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 如何以人为本, 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呢?

一、以理解为桥梁, 给教师创设良好的职业心理

1. 提高教师地位, 关心教师生活。

国家兴盛, 系于教育, 党和政府要从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上来办教育, 社会全员支持教育。政府要多想办法来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师工资待遇, 缩小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福利待遇, 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并让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也要多关注、多关心教师的生活, 多送温暖。因为教师同样面临子女教育或就业、经济负担 (如住房、能否及时发放工资) 等实际问题。我们应让教师走出尴尬的处境, 让教师自信起来、乐观起来。

2.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对学生要减负, 对教师要减压。教育主管部门应少弄些各类形式主义的检查, 少些让教师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的评比, 改革教育教学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制度, 摒弃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3. 家长、学生要多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 总是担心出各类问题或者担心自己能否被学生接受, 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压力很大。一旦与家长的期望发生偏差, 家长不能轻易迁怒教师;一旦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 学生不能忘记尊师爱师。教师已成为全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焦点, 如果社会多些理解和宽容, 多些尊师的氛围, 教师就能有较好的职业心理。

二、以人为本, 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际心理

不少教师认为单位人际关系复杂, 言外之意牵涉到“利益”的分配, 如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种类评优、工作分配、分房等敏感问题。学校领导工作要做仔细些, 量化标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 尽量避免出现利益冲突。考核教师要全面些, 不要让学生的分数一票否决教师的全部工作。另外, 学校要正确引导教师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多体现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再者, 学校应多举办文体活动、社团交流活动、旅游活动, 让教师走出去, 领略大自然风光, 改变教师社会交往太少的状况。如果教师人际心理和谐, 就能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 从而推动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

三、以事业为号令, 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职业理想就是教师的事业, 也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仅仅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的人, 他 (她) 永远成不了气候;倘若把教书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那他 (她) 的天地就宽阔了很多, 就能迸发出永不倦怠的激情。

1. 精心培养青年教师, 让他们较快地成长。

一般的学校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 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在政治上给教师奔头, 在思想上给教师引导, 在业务上给教师帮助, 在生活上给教师关心, 在心理健康方面给教师疏导, 让他们迅速健康地成长。学校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不拘一格, 大胆使用和大胆提拔青年教师, 并给他们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 搭建发展的平台。

2. 研究“四十岁倦怠现象”, 为教师寻找奋斗的动力。

人到中年万事休, 到了四十岁的教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很多教师以前曾经有过的积极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工作热情少了, 思想上更是不求进取, 得过且过的情绪蔓延。因此, 学校一方面要多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引导与鼓励, 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 让他们重温昔日的职业理想, 彰显职业情操, 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工作动力。

3. 让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

每个教师都有发展的目标, 学校的大合唱才能奏响和谐的主旋律。教师的成功, 学生的成功, 也就是学校的成功。因此, 学校对教师要实行成功教育, 根据年龄和知识层次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 给他们定目标, 挑担子, 进行量化考评, 然后运用激励机制, 挖掘教师发展的潜力。事业是美丽的, 它很有感召力, 在它的旗帜下汇聚着一大批忠于教育、奉献教育的有志之士!

四、以沟通为纽带, 积极化解教师心中的纠结, 促进健康心态形成

学校是个大家庭, 任何时候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唯有沟通和理解才能形成意见的统一, 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学校的民主生活会、例会、教研活动、各类专题会议等, 这都是教师加强沟通的好途径。还有学校各级领导与教师之间的针对性交心谈心更是有效化解教师内心各种矛盾有效办法。唯有这样, 各种矛盾才会逐步化解, 教师的内心才会舒畅, 使纠结随风而去, 从而使健康的心态逐步形成。

3.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三

关键词:农村 教师 培养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多数教师都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但是工作经验少,缺乏应有的锻炼,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就会碰钉子。因此,我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视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引导督促他们早日步入正轨,迈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学校的未来也才会希望无限。

一、创设环境,奠定基础

没有肥沃的土壤,禾苗不能茁壮成长。同样,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青年教师不能得以健康发展。因而,关心、信任、理解和爱护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青年教师初入学校这个大家庭,生活上或许还不习惯,他们急需“家人般”的呵护。这就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能够经常深入到青年教师中去,善于与这帮年轻人沟通,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理解他们的所急、所想、所愿。对他们的饮食起居、个人问题和家庭等方面给予真挚的关怀,使之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领导的关心,从而豪情满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记得我刚毕业时分配到五蛟初中任教,那时我们的床是硬硬的木板拼成的,开学第三天上午,校领导了解了这一情况,下午就给我送来了一张崭新的床。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学校的领导,喜欢上了那所中学。现在,我们学校住校的青年教师比较多,我们在学校有限的经费里挤出钱来尽可能为他们建立和完善各种富有人情味的生活设施,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生活的舒适度,比如购买一些青年教师喜爱的健康活动的硬件设施,如篮球、乒乓球等。另外,学校根据青年教师充满活力,生性好动的特点,在广泛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举办了一些文娱活动、体育竞赛等集体活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这样,加大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及时舒缓了他们的压力,增强了群体凝聚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二、开展活动,督促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有效机制的引导和督促,同时也需要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为此,我们学校启动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行动,在校园内形成了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的“传帮带”氛围。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要清晰地制定出自己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内容应包括:①基本情况、自我认识、发展时间。②环境分析和潜能预测。③专业方向和目标确定。④具体措施和方法。青年教师要从教学设计语言、组织课堂激情、教学反思、论文撰写、教育科研等方面,选择不同的骨干教师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有一人选择一人的,也有一人选择多人的。最后学校根据情况分组,由校委会成员担任组长,帮助他们建立个人跟踪档案,设计活动,提出任务,创造机会,开展帮扶行动,并对效果显著的实施奖励。

三、培训学习,转变观念

1.培训学习是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汲取先进思想,完善自我,实现教学行为转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目前好多培训都走入了误区,把教师培训学习变成了给教师“洗脑”,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和情感,忽略了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最需要什么?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教师心里想的是什么?……培训者往往都是“坐而论道”,一方面强调“启发式教学”而自己却游离于教学之外采用“填鸭式”培训行为,导致好多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我们在青年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达成以下共识:

(1)充分关注青年教师常规教学行为,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全校教师全部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教师主体地位,培训全程轮流准备,组织者和受训者双向交流,共同研讨。通过参加香港苗圃行动培训,参加教育专家研讨会,聆听魏书生讲座等,我校青年教师思想触动很大,有了迫切提升业务素质的需求。深入课堂听课发现教学中能尝试运用师生双向交流、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授课内容能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讲授,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2)“教、研、修一体化”是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教学、科研、培训学习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学是载体,科研是保证,培训学习是前提。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接受新理念,集体备课、课前说课、模仿上课、同伴听课、听后评课、课后反思、二次备课、经验总结、论文交流等系列活動,进行车轮式培训,可以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3)采用“大目标,小步调”培训方式,长期坚持,扎根课堂,从模仿型逐步走向习惯型、提高型、反思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不断反思,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最终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结合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动力,把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内化思想、反省提高,提升业务素质才会变成自觉行动。

2.积极实践,领悟实质。培训学习获得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才能领会实质,使课堂焕发活力。新课程要求毕竟与传统教学相差甚远,它倡导自主、合作、互助、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以致用”等等。如何把这些新理念融会贯通在课堂上,会遇到种种困惑与障碍。基于这些我们要做到:

一是注重过程,以活动促提高。我们不是就活动搞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达到普遍提高的目的。

二是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我们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改革了评课模式,采取示范加集体评议的形式,评议教师全员互相对话、交流,就授课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的成功与不足提出独到的见解。全体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

三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每次活动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安排评优的环节,让优秀者即兴发言,或者主题发言。一切从学生怎样“学”为出发点,通过实践达到了彻底领悟实质要领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紧紧把新理念、新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能力解决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把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要求每周召开教研例会,专门就教师平时教学中积累的问题,反思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对话、交流、探究、解决。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各自对照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归纳出教研组内产生的共性问题,每月召开中心教研组会集体研讨、解决,得出结论,及时反馈给学科教研组,切实落实了教师互助合作交流,做到了上下信息渠道畅通,促使青年教师在优势互补中与新课程同行,和新课改共长。

4.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四

柴湖镇大同小学位于柴湖镇西五公里处,美丽的汉江之滨。近年来,大同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及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留守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和孤儿在这里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学校校长王德育同志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和热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厚爱。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护工作,为农民外出打工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动员大会上王校长的一段发言,正是因为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大同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和学校分管人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

(二)、摸清情况探索途径是做好关爱工作的基础

由王校长牵头,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该校共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离异无人监管的儿童共81名,占学生总数的15.3%,这些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别可分为四种类型:父母单方监护型,祖辈隔代监护型,委托亲戚代管型,兄弟姐妹互助型;按照留守类别可分为: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单亲)、无人(孤儿)监管型。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他们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了包括他们的户籍情况、父母务工情况、现有监护人基本情况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档案,这为实施关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初步找出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的亲情关爱缺失、无人辅导作业;二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三是生活条件差,课余活动内容贫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决定从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开始,探索为这些儿童寻找一名代理家长,推行“代理家长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三、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关爱行动

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的工作目标,学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代理家长选任标准、代理与被代理方的责任和义务,代理关系的解除等工作细则,制定了“八个一”的代理家长职责。为了使代理家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王校长带头担任了三年级黄静同学的代理家长,在广泛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首批共挑选了78名干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代理家长队伍已增至94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关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多了,逃学、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王校长代理的留守儿童三年级学生徐士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未归,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他形成了自卑、封闭、寡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成绩不好。自从王校长担当他的代理家长后,带他一块儿生活,教他学会了洗头、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经常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辅导作业,给他改善生活补充营

养„„。现在,徐士才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变浓厚了,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象这样“留守不孤单,爱心促成长”的事例在校不胜枚举。

春节前,王校长还亲自给代理家长发了倡议书,建议各位代理家长将关爱工作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当做爱心和慈善事业常抓不懈,共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了规范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留守儿童成长特点的行为准则,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安全纪律制度》、《留守儿童一日常规》、《留守儿童行为要求》,对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制定完善了《留守儿童辅导员职责》、《留守儿童辅导教师职责》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真正起到了指导约束管理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作用,保证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关心,学习上有人辅导,身心能够健康快乐。

学校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王校长又有了新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在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实行动态管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2、建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并早日投入使用,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同时、学校将成立专职的留守儿童管扶办公室,抽调素质过硬、关心热爱孩子的教师2—3名,兼职教师数名实行24小时照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3、动员多方力量、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种救助项目,给特困留守儿童的衣、食、学习提供保彰。

4、完善代理家长制度。

5、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学校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并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进一步发挥“亲情热线电话”作用,架起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每位教师的手机号码,便于让留守学生家长、代理家长与孩

子联系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快乐有人分享,困难有人分担。

7、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互助活动。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那些条件好表现好的学生结对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8、健全完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情绪,弥补情感缺失,培养文明健康的心态。

9、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抵制违法行为。

10、实行节假日托管。为解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双休日,甚至寒、暑假期间无处去、无人管、无人辅导学习、无亲情关爱的困难,“健康成长中心”将实行双休日、节假日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并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按时休息,统一时间吃饭,统一参加活动。

11、学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如网吧、游戏厅、赌博),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2、高度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无奈,从小培养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开展留守儿童“我的留守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

5.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五

内容摘要:发展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潜能继续作出积极贡献。县级老年大学(学校)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从教育理念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幅射功能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老年教育

老年大学

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中南:中共仙居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组织部副部长,地址:浙江省仙居县城关酒坊巷49号,邮政编码:317300,电话:0576-87773351,电子邮箱:WZN99@126.COM)《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把“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把“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把老年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如何认识老年教育的重大意义,按照《规划》要求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更多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规划》在分析“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时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济社会欠发达的仙居县,2011年底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2319人,占总人口的14.52%,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0008人,占总人口的10.04%。在“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面前,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

1、发展老年教育是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高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迈入老龄化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是在体能和智能较强的情况下步入退休状态的,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成为实际或潜在的再就业劳动者。因此,发展老年教育,帮助老年劳动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延长就业时间,继续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老年教育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年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当今社会的老年群体生活在我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要真正做好新形势下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贯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方针,深入持久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武装这一群体,使其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支持改革发展。

3、发展老年教育是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人文素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把文化发展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中外历史表明,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困扰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克服精神空虚问题,而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现精神空虚的社会群体。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精神空虚的思想文化根源,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精神能量,就要大力开展现代人文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引导老年群体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发展老年教育是不断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命潜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并继续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中国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台州日报》,2012年4月8日)。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加强老年教育特别是心身保健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5、从老年人自身微观层面看,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接受文明、文化传承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不但有利于个体心身健康,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正如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教授所说:“不断温故知新,以求终生学习。务使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远赶上时代而不落伍,生活才有乐趣。”

二、县级老年大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仙居县为例

仙居县老年大学经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县老年大学——4所中心镇老年大学分校——6所乡镇老年学校——42所村老年学校的办学格局。2011年底,县城老年大学开设唱歌、书画研修和西医保健等17个学科,单科学员778人,双科学员1090人;中心镇分校、乡镇学校和村校学员总数达3370人。尽管县老年大学(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老龄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广大老年人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与期待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的地方:

1、从老年教育的思想理念上看,尚停留在办老年大学(学校)仅仅是为老干部和其他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健康教育的认知层次上,同严格意义上的终身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2、从学校管理上看,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创新能力弱化,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3、从教育产品供给角度看,基本以康乐、休闲项目为主,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和现代人文教育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4、从师资队伍状况看,以县域当地教师为主体,尚未构建起市内、省内以至国内师资共享的有效机制和平台,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待改善和提升。

5、从县城老年大学对乡镇和村校应该发挥的作用看,其幅射功能薄弱,在师资配备和业务指导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应的运作机制。

6、从教学基础设施看,就县老年大学自身而言,由于经费来源单一,多年来投入小,一直沿用20多年前建设的建筑面积仅1457平方米的旧校舍,加上学员规模逐步扩大,教学场地显得狭窄拥挤,不适应老年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办学主体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体制机制的客观因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条件的制约,等等,归根结底在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削弱了老年教育应有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老年大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要从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战略高度,按照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原则谋划和推进老年大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理念创新,拓宽教育思路。思想理念的变革与创新是老年大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旨在满足老年人再社会化需求的老年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终身教育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其内涵非常丰富,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教育宝库最卓越的贡献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将终身教育定义为“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2002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继“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之后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老龄发展战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而这一切都与老年教育密不可分。我们的老年教育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顺应世界潮流,首先,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真正把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后环节来抓。其次,老年教育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终身教育和积极老龄化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在教育目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变革与创新。

推进教学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教学改革创新是老年教育永恒的课题。金陵老年大学特约研究员金家鼐认为:“老年教育是引领老年人提升构建良好生存与发展的个性化方式所必备的素质因素,以完善人生、升华生命质量的教育。”为实现老年教育这一本质要求,教学改革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娱乐保健休闲型教育向包括现代人文教育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这是老年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首要问题。人世间一切依赖性的快乐都是短暂的,惟有真正洞察宇宙人生真相后的内心安宁与喜悦才能稳定和持久。“康宁”即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是老年人追求的首要目标。要加强旨在增强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的人文教育的份量,尤其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老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此,要整合社会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力量,逐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学科体系,为老年教育提供学科完整、门类齐全、学员喜欢的优秀教材。第二,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从单纯的讲授式向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双向互动、研讨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转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普及与提高并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各层次的老年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第三,在教学手段上要逐步实施并普及多媒体教学,以提升教学容量和效率。

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适用的老年大学师资队伍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教师自身层面看,要按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老年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一是忠诚于党的老年教育事业,具有教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二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掌握所教专业的最新知识、最新理论,拓宽知识和理论视野。三是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四是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五是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研究工作,从理性高度提升对老年教育的认知水平。从学校层面看,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运用评选优秀教案、优秀自编教材和科研成果等方式,充分调动现有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二是建立以县、市和省内适合老年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为主体的师资库,努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由于受时间、精力和办学经费特别是讲课酬金低下的制约,聘请外地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一直来是县级老年大学工作的一个难点,省、市老年大学要支持和帮助解决相关的问题。三是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整体素质与教学能力。省、市老年大学要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组织开展老年大学师资培训工作,使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世界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把握学科前沿,增强教学能力。

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在现行体制下,办老年大学虽不象办普通高校那样竞争激烈,但能否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同样决定着办学的成败。要按照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包括决策、责任、控制、评估和激励等机制在内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确保日常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学校管理工作者是老年大学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的设计师,要把我们所从事的老年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崇高事业来认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掌握老年教育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并用以指导管理实践,提升管理绩效;既善于解决当下办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善于根据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为老年教育的中长期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善于做教师和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善于组织指导开展班会活动,丰富学习生活;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自觉认识和运用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强化幅射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为了真正发挥覆盖全县城乡的“县——中心镇——乡镇——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的作用,一要强化县老年大学对乡镇和村校的幅射功能,建立管用的运作机制,在业务指导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支持帮助乡镇和村校。二要进一步建好中心镇分校和乡镇学校并发挥好作用。县域老年人口大多分布在乡镇和农村,由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加强乡村老年人的教育一直是老年教育的难点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把老年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育水平。三要办好农村老年学校。

(二)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环境。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县老年大学现有教学设施容量与扩大办学规模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要从长计议,及早谋划扩容的方案。各级政府要把老年教育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组成部分来考虑和安排,加大财政对老年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要加强老年大学(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绿色校园和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总之,实现老年大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广大老年人的殷切期待,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努力把这项事业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参考文献:

周满生,2003:《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建国 等,2011:《中国老年教育探索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施祖美,2011:《老年教育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共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老干部局局长

6.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六

——对佐村镇宅口村老协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老年协会(以下简称“老协”)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市“老协”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和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佐村镇宅口村的“老协”工作充分表面,只有不断加强党对“老协”工作的领导,才能进一步增强“老协”功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佐村镇宅口村“老协”的基本概况

1、“老协”的领导班子及会员构成

宅口村“老协”班子成员的产生是经过全体会员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候选人,报支部审查后再提交会员进行正式选举。班子成员共5人,会长1人,副会长2人,理事2人,现任会长65岁,退休教师,党员。“老协”班子成员都是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老协”的会员资格只有一个,即:本村的老年村民,按照传统流行的老年标准: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员人数共270人,其中党员45人,占全村党员的53%(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略见一斑)。

2、“老协”的常规性活动

① 老年娱乐活动:村里有老年活动室3间,电视机一台,几乎每天都有人在那里 下棋、搓麻将、打扑克、看报、聊天、看电视等。

② 老年体育活动:做保健操、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③ 组织全村的一些公益活动:如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主持村里的红、白喜事仪式及为其宴席提供餐具,迎龙灯等。

④ 负责全村一些家庭矛盾的调解及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组织老年人学习及黑板报宣传等。

3、“老协”的经费来源及支出。

“老协”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宅口集市的摊位费每年约0.7-0.8万元,会员交的会费10元年/人约2740元,活动室承包费800元,红、白喜事餐具租用费及其他收入等每年收入共计2万元左右。费用支出主要有:组织老年人出外旅游,娱乐用具,学习用品,老年协会的经常性支出:如办公用品、春节、老人节、中秋节等庆贺费用及慰问贫困老人等,量入为出,略有节余,“老协”班子成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每年财务帐目接受村支部的监督,并以墙报形式张榜公布。

二、老协”的作用

1、支部决策的参谋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村党支部近几年来形成的决议、决定都由“老协”参与而形成的。这些决议、决定的内容要么是事关全村的大事要务;要么是关系到老年人的利益。“老协”参与支持支部的工作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党支部接纳“老协”会长或副会长列入有关支部会议,就支部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尤其是关系到老年人义务积累工、医疗保险等等征求意见;二是支部工作意见用书面形式发至“老协”,由“老协”组织集体讨论,形成意见反馈党支部。三是由“老协”领导出面,将老年人的要求与建议反映到党支部,以反映老年人的呼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使老年人关心的问题与困难及时解决。

2、村务工作的助手作用。“老协”的成立,顺应了“年青人出去,老年人回来”的农村人口流动新形势和团、民、妇机构职能弱化,“老协”职能不断强化的农村工作新特点,因而“老协”在农村日常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职能。具体表现为:①承担了宣传教育职能。大部分的广播、标语、黑板报的宣传工作由“老协”完成。②承担了调解纠纷职能。工作主动,调解纠纷及时。③承担了公益事业职能。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来,“老协”主动承担了全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年人的依托作用。随着“老协”工作的不断深入,“老协”已逐渐成为老年人依托和靠山。一是“老协”成立后,“老协”依靠集体力量,大胆地为老年人说话,为老年人办事,为老年人撑腰,维护老年人利益的能力日渐增强。二是成为丰富老年 人文化生活的场所。“老协”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配置了电视机、象棋、扑克、乐器、书籍等文体用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比赛。“老协”还积极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观光,陶冶老人生活情趣,不少老年人把“老协”活动室视为自己的“第二家庭“。三是成为老年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他们通过宣传、家访、谈话等方式,对“大少爷”“娇小姐”“蛮媳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同时也注意对老年人的自身教育,做开明老人,作好榜样。在平时特别是节日,老协领导和会员之间以及会员之间互相探望,为生日老人送礼品、祝寿等,对困难或患病老人还会给予一定的救挤补助,对病逝老人还会组织集体送丧等等。

三、当前部分老年人的思想概况及表现特征

(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前老年人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热爱党,盼政策,恨腐败。老年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崇拜党员队伍中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农民特别盼望中央“1号文件”一样的惠农政策。爱憎分明,最不满的是“贪污腐败”;认为当前腐败“有所遏制”。

2、重集体,盼平安,愁公益。致富后,最想帮助的是修路、通水等公益事业;愿意“积极出钱”搞必须办的公益事业;老年人认为当前农村急需改善的是交通信息、医疗条件、教育条件和卫生环境。老年人除希望家人健康外,更希望治安秩序好。

3、信干部,盼关爱,怨浮夸。老年人对干部的感情是复杂的。首先是相信干部。认为村里干部发挥了作用。他们有问题需要反映和解决时,最想找的是干部(含上级领导、信访干部等)。其次是期盼关爱。最喜欢办事公道、关心群众、会做实事、解决群众困难的干部。同时,老年人十分抱怨干部作风浮夸。“机构繁多,人浮于事;干部办实事的少,并且有的干部只说不干”。认为干部队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形式主义、花架子”、“作风浮夸、脱离群众”。

4、爱耕地,重科技,怕天灾。老年人长远打算是“种好责任田”。最希望开展“科技培训”;老年比青年更重视学科技,最盼“风调雨顺”。

5、爱子女,重家庭,怕养老。业余生活方式主要是处理家务,家庭最大支出是“教育”,千方百计让孩子多读书。普遍认为怠慢老人和溺爱子女是严重的家庭问题,认为“不养老”是目前农村最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

6、讲诚信,张正义,恨缺德。老年人普遍认为 “自己讲诚信,也希望他人讲诚信”;认为农村“假冒伪劣产品多”。

(二)老年人思想的主要表现特征是:

1、理想信念时有波动。老年人在年轻人的影响下思想产生了微妙变化;部分人理想信念出现异化;认为部分党员干部“上台为大家,现在为自家”;山区封建残余思想的回潮,许多人也信奉“算命看相看风水”,有的甚至公开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2、价值趋向变化。老年农民普遍认为自己“离天远隔土近”,希望后辈和睦幸福,尽力为儿孙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只要能吃饱穿暖别无他求;

3、是非标准有时模糊。他们既相信科学致富,但有时又听天由命;他们相信科学治病,但有时又烧香拜佛;他们信奉勤劳致富,但有时又可怜懒汉穷人;他们憎恨赌博,但有时又参与其中。

4、道德观念新旧交织。老年人提倡男女平等,但部分老年人对家庭主妇当家却耿耿于怀;老年人普遍认同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部分人特别是媳妇出于功利目的又怠慢老人,使养老成为普遍问题;老年人憎恨偷盗,害怕混混,部分人又不检举揭发,明哲保身,反而报怨公安太软。

四、对于今后抓好农村“老协”工作的几点启示

农村“老协”具有特殊的意义,它通常成为农村中的长老组织,甚至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宗教组织。在传统文化影响浓厚的农村中,“老协”即使没有成为传统的长老组织或宗教组织,它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也是党做好老年人思想工作和管理老年人的有效组织,所以必须加强党对“老协”的管理,使它成为有效管理老年人的战斗堡垒,真正起到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桥梁纽带作用。

1、加强党对农村“老协”的领导。各镇乡(街道)均要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老龄工作的分管领导,镇乡(街道)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各村、社区党支部要把“老协“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每年至少两次听取老年人协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选配好农村老协领导班子。各镇乡(街道)要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农村老协进行充实调整,要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农村老协。老协的领导班子应按照《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则》的规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理事会候选人由上届理事会提名,在广泛征求会员意见基础上,报村、社区党支部审核同意。要选配党的观念强,综合素质好,热心群众工作,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老年人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为有利于村党支部对老年人协会的领导,可聘请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名誉会长。

3、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村、社区党支部要加强对老年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切实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组织老年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老年人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破除迷信,移风易俗。

4、加强农村老协班子建设,发挥老协的作用。要定期组织协会班子成员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协会成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增强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导,积极支持党支部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向党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及时反映老年人的思想动态。要围绕党支部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因地制宜,组织建立各种形式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年人的特长,组织老年人参与宣传计划生育、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组织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业和服务加工业,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5、积极推进农村老协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积极推进村老协和老年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 5 动;全面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任务,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6、加强对农村“老协”工作的指导检查。市老龄委应该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指导,主动为基层提供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实施老龄工作目标考核,每年对镇、街道老龄工作进行年终考评。定期对农村老协规范化建设和老年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的奖励。镇(街道)老龄工委也要加强对“老协”的指导,及时传达上级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经常性组织开展敬老、助老活动,每年结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年终考核评比,对农村“老协”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和考核验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农村“老协”作为农村最基层的老年群众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尤其是在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方面起到作用是任何组织替代不了的。“老协”是老年人的家,是一把伞,为老年人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是桥梁、纽带,联系着党和老年人的鱼水关系。只有切实抓好“老协”建设,才能做好老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关注有效参与,促进主动发展 篇七

一、激发学生兴趣, 诱导参与欲望

1. 巧设悬念, 诱导参与

教学中适当设置悬念,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问和要求质疑的心态, 才能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起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几道题目:1÷3, 136÷60, 14.2÷22, 要求学生进行除法计算, 并求出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有的学生一看傻眼了, 要求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 那要除多久啊!学生做了几分钟后, 老师就在黑板上列了几个不完整的除法算式, 并马上告诉他们的结果。这时, 大部分学生都感到莫名其妙, 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说:“老师怎么做得那么快?”有的说:“老师有什么绝招吧, 快教教我们!”还有的学生顿生佩服之情:“老师, 真不愧是老师!”老师便及时因势利导,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的过程。这一课以一个“悬念”开始新课的教学, 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联系生活, 诱导参与

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教学时,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 创设一定的情境, 化抽象为具体,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都来动手修理摇晃的椅子, 并想想怎样修理既牢固又方便, 使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昂。这样, 新课中抽象的内容通过生活实例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

3. 创设情境, 诱导参与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联系本班学生特点, 设计一些教学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加深理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 为了扫清学习障碍,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每组推荐两位同学, 让他们两人一组向全班同学演示“同时、相对、相遇、相距”这四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二、创设学习条件, 提供参与机会

1. 注重直观操作, 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生操作、电化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设条件, 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 还要动手、动脑、动口, 各种感官共同参与, 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通过生动的实践, 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如在教学“两积求和的应用题”时, 可在准备阶段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 然后让学生汇报如下类型的题目:在桌子左边摆2堆小棒, 每堆3根, 在右边摆3堆小棒, 每堆2根, 一共摆了多少根?提问学生:你也能像他那样摆吗?你能不能将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这样的操作, 不仅促进了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 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两积求和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 注重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信息多向交流”中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每组中包含优等生、中等生, 同样也有一部分学困生。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探讨、互相议论交流的方式, 使他们共同进步。如在教学“认识钟面”时, 我先让学生4人一小组合作, 议一议 (借助实物或模型) :从钟面上, 你知道些什么?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同组同学, 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结果学生讨论热烈。有的说, 我知道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有的说, 我知道有的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字, 而有的只有3, 6, 9, 12这四个数字……这样的小组合作, 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注重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性。

3. 注重系统演练, 让学生在练习巩固中参与

练习的效果在于优化练习设计, 注重让学生系统演练。如在教学“倍的含义”时, 可设计如下多层练习:

(1) 摆一摆。 (1)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摆15根小棒, 15里面有 () 个5, 第二行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 () 倍。 (2) 第一行摆6根小棒,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1倍。 (3) 第一行任意摆, 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

(2) 画一画。第一行画10个△。第二行画2个○, 10里面有 () 2, △的个数是○的 () 倍;第一行画6个△, 第二行画的○是△的2倍。

(3) 说一说。 (图略) (1) 白兔的只数 (4只) 是黑兔 (2只) 的 () 倍;牙膏的支数 (6支) 是牙膏 (3支) 的 () 倍, 并列式。 (2) 蓝蝴蝶的只数 (8只) 是绿蝴蝶 (4只) 的 () 倍;立方体的个数 (4个) 是圆柱体 (4个) 的 () 倍, 并列式。 (3) 说出喜鹊 (3只) 、鸽子 (6只) 和大雁 (12只) 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并列式。

(4) 拍一拍。老师拍2下, 小朋友拍的下数是老师的2倍、3倍。老师拍3下, 小朋友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4倍。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练, 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平时, 教师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 做到难度适中, 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等特点, 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 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 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参与能力

1.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思维材料, 提示思维方向, 并通过语言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 教师在演示实物和模型过程中引出长方体、正方体、棱、顶点、面等概念后,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 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并组织小组讨论, 让学生互相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通过交流, 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教师可以通过判断推理, 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如出示:两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提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对还是错?你是怎样想的?请其他同学听听看, 他讲得对吗?”再次让学生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的展现,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的能力, 在主体地位得到保证时, 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 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己学会看书, 这对于后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学生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自主学习, 学生素质的发展也将更加全面。在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这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二是指导学生课中看书, 一般是新授之后, 让学生阅读课本, 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是课后看书, 主要是系统回顾本课所学, 加深理解与记忆。对优等生还可以提倡他们自己去买课外书, 以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及其数学知识面的扩大。

3.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8.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校园和谐 篇八

教师心理异常主要是教师工作压力大造成的,而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落差”“挤压”“强度”诸项因素。教师工作的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令教师失望,也会令教师产生恐惧感,即难以体验职业的成就感。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对教师的高期待令教师战战兢兢地工作。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的互相攀比之风愈盛,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以分数论英雄的态势愈演愈烈。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劳动强度过大。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大多当班主任,早晨六点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回家,每天睡眠时间不够六小时,全天都扮演“保姆”或“警察”角色,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太累了。除职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外,教师还存在学习心理、人际心理、生活心理、适应心理和人格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如何以人为本,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呢?

一、以理解为桥梁,给教师创设良好的职业心理

1.提高教师地位,关心教师生活。国家兴盛,系于教育,党和政府要从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上来办教育,社会全员支持教育。政府要多想办法来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师工资待遇,缩小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福利待遇,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并让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也要多关注、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多送温暖。因为教师同样面临子女教育或就业、经济负担(如住房、能否及时发放工资)等实际问题。我们应让教师走出尴尬的处境,让教师自信起来、乐观起来。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对学生要减负,对教师要减压。教育主管部门应少弄些各类形式主义的检查,少些让教师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的评比,改革教育教学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制度,摒弃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3.家长、学生要多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总是担心出各类问题或者担心自己能否被学生接受,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压力很大。一旦与家长的期望发生偏差,家长不能轻易迁怒教师;一旦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学生不能忘记尊师爱师。教师已成为全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焦点,如果社会多些理解和宽容,多些尊师的氛围,教师就能有较好的职业心理。

二、以人为本,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际心理

不少教师认为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言外之意牵涉到“利益”的分配,如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种类评优、工作分配、分房等敏感问题。学校领导工作要做仔细些,量化标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尽量避免出现利益冲突。考核教师要全面些,不要让学生的分数一票否决教师的全部工作。另外,学校要正确引导教师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多体现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再者,学校应多举办文体活动、社团交流活动、旅游活动,让教师走出去,领略大自然风光,改变教师社会交往太少的状况。如果教师人际心理和谐,就能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推动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

三、以事业为号令,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职业理想就是教师的事业,也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仅仅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的人,他(她)永远成不了气候;倘若把教书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那他(她)的天地就宽阔了很多,就能迸发出永不倦怠的激情。

1.精心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较快地成长。一般的学校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在政治上给教师奔头,在思想上给教师引导,在业务上给教师帮助,在生活上给教师关心,在心理健康方面给教师疏导,让他们迅速健康地成长。学校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和大胆提拔青年教师,并给他们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搭建发展的平台。

2.研究“四十岁倦怠现象”,为教师寻找奋斗的动力。人到中年万事休,到了四十岁的教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很多教师以前曾经有过的积极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工作热情少了,思想上更是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情绪蔓延。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多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引导与鼓励,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重温昔日的职业理想,彰显职业情操,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工作动力。

3.让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教师都有发展的目标,学校的大合唱才能奏响和谐的主旋律。教师的成功,学生的成功,也就是学校的成功。因此,学校对教师要实行成功教育,根据年龄和知识层次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给他们定目标,挑担子,进行量化考评,然后运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发展的潜力。事业是美丽的,它很有感召力,在它的旗帜下汇聚着一大批忠于教育、奉献教育的有志之士!

四、以沟通为纽带,积极化解教师心中的纠结,促进健康心态形成

学校是个大家庭,任何时候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唯有沟通和理解才能形成意见的统一,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学校的民主生活会、例会、教研活动、各类专题会议等,这都是教师加强沟通的好途径。还有学校各级领导与教师之间的针对性交心谈心更是有效化解教师内心各种矛盾有效办法。唯有这样,各种矛盾才会逐步化解,教师的内心才会舒畅,使纠结随风而去,从而使健康的心态逐步形成。

总之,健康成长的学生,需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和谐校园更需要教师的心理和谐。

9.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九

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

文章在对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师评价现状,阐述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和意义,提出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根本目标的几点做法.

作 者:方晓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G45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   校教师发展  

10.人人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十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吉林省教育社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大量研究,提出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原则(即自觉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以及坚持性原则),并结合《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试行)》,总结出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利于指引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快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络研修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重任。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在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教师利用网络实现自我专业发展是高效的途径。教育部“十二五”重点项目“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下简称为“人人通”)工程,无疑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能够通过“人人通”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还只是一部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人人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 为了能让更多的教师通过“人人通”快速走上自我专业发展之路,我对实现“人人通”的载体吉林省教育社区内的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下面,我就以吉林省教育社区为例,谈一谈我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研究。

一、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社区

(一)两个概念: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专业发展 1.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它是可以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2.教师专业发展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1]

(二)一个社区:吉林省教育社区 2007年3月,吉林省教师博客网开通。“蜂拥而至”的中小学教师使“教师博客网”一度火爆直至“拥塞”。适应网络新形势发展,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于2009年2月将“教师博客网”华丽转型为“吉林省教育社区”——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本土化资源共建共享型的社区平台。吉林省教育社区扎实起步,突破地域“数字鸿沟”,协调参与、共同建设,从点滴积累的服务功能做起,不断成熟、强大,业已成为全省广大教师交流教育思想、沟通教学方法、搭建教师友谊的“网上教师家园”。截止目前,来自全省各地实名注册的63900多位基层一线教师(社员),虽身处全省各地,但却结合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基于社区平台广泛开展了网络研修活动,组建了759个研修圈子,构建了2.5万个教师网络研修博客,建立了79个名师工作室;打造了近2千人的吉林省教学名师队伍,发布教育教学日志、图片、影音等原创信息30余万条。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社区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实现各自的“网络梦”,“精彩你的空间,快乐你的人生;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升”,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上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基本原则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自觉意识到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通过自我研修,实现自我专业成长。自觉性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自觉性,教师将会永远站在自我专业发展的起跑线上,止步不前。通过对吉林省教育社区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我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有一少部分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利用网络进行研修。有的教师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到社区里转一圈儿,就不留痕迹地离开了;有的教师只是为了特定的某种目的而来到这里,发了很多原创日志,却和教师教研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教师只是把这里当作储存照片的地方,发了很多自然风光照和家人的生活照„„这些对教师专业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吉林省教育社区为教师们打造人人通教学研环境,构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优质云资源平台。教师们应该自觉积极地在这里进行自我研修,认真对待教育社区内的各项活动,有效利用内容全面、资源丰富的学习空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仅有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研修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可以把更多的教师推上专业发展的正轨,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在“人人通”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二)目的性原则

要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也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漫无目的地进行网络研修,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进程。有些教师虽然有了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希望通过在吉林省教育社区进行网络研修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但是他们登上社区,并不是有目的地进行网络研修,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着吸引他们的日志或照片,或是把很多精力用在美化自己的空间上,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最终也没能及时获取太多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知识。这样,既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又影响了自我研修的预期效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这些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多地放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才能更快地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为什么有的人从教师新手走上专家型教师只需要十几年,而有的人却要用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的性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也许布满了艰辛,充满了挑战,当你感到疲倦的时候,你可以稍作休息调整心态,或者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但是,一定不要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享乐上,要有目的地进行研修,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三)计划性原则

做事有计划,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有的教师在网络研修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今天学学班级管理,明天学学课堂教学„„虽然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进步却不大,这就是因为他们在研修之前没有做好计划。教师要想早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一定要遵循计划性原则。在踏上专业发展之路的初期,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发展现状,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2]并根据自己的特点设定专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策略,从而有计划地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进行最有效的网络研修,只有这样,教师才不容易走弯路。

(四)创造性原则

华罗庚曾经说:“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进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有创造才有进步。教师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一定要遵循创造性原则。很多教师却没有创造性,在教育社区中只注重浏览别人的日志或资源,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永远不会成长。即使你看得再多,那些智慧也永远只是属于别人的。只有在“看到”后深加思考,才可以把别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那些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走得又快又稳的人,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人,他们在看过别人的分享后,总会有所启发并结合自身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找到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策略。

(五)坚持性原则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条漫长的路,能否遵循坚持性原则,直接决定教师的成败。在教育社区中,有很多教师从空间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着自我研修,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很多教师在空间建立之初热衷于研修,经过几个月或一年或两年就放弃了空间。他们有的曾经热血澎湃过,并有了小小的成绩,然后以为自己不必再进行网络研修了;有的急于求成,在没有太多进展的情况下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有的看着别人的快速进步,失去了信心,望而却步„„然而,在教师发展之路上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失败。教师唯有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终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只有遵循这五项原则,广大教师们才能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三、怎样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丰富性。2012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吉林省教育社区的一大优点是内容更新快,每天都有很多老师积极分享着他们各自的教育经验与情感。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态度和个人修养。他们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为人师表,自尊自律。他们懂得,要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他们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很多教师,在看到别人日志后,都会积极地反思自己,然后以评论或日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们在这里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他们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只要在业余时间有意识地登陆吉林省教育社区,有目的地浏览别人的教育日志或有关师德方面的日志,并积极地进行反思、交流,你一定会在这良好的气氛下耳濡目染,并使自己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例如:用户名为“weixueyan”的教师发表了日志《“教师成长”学习心得》,她分享了她的学习体会:“做一名小学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用户名为“秦瑜”的教师在她的日志《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中说:“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还有“王金梅”的《师德修养总结》、“踏雪寻梅zyl”的《爱岗敬业 从我做起》„„这些都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在日志分享中,我们了解到:十花道小学开发了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快乐成长》,旨在让学生拥有快乐的童年,让学生们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快乐张扬、快乐创造、快乐成长。这是他们对小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虽然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师德培训,但是吉林省教育社区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这里有理论知识,也有案例,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自我研修,并不断走向成熟。

(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丰富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完善与提高。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教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了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通识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在吉林省教育社区上,主要可以通过博客圈来实现。每一个博客圈都有一个主题。你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加入圈子,然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就可以加入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不仅可以看到名师或其他语文教师分享的学科知识,还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研讨增长专业知识的经验。如果你觉得这里的知识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你还可以查看名师们的“友情链接”,去更多的名师的博客中学习。当然,你也可以进入日志界面,按照分类进行选择。在分类日志中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日志,更方便、更快捷。吉林省教育社区中日志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学科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教育理论、课标解读、社会生活等24种。

多看才能多识,多学才能多知。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在这里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把教师专业能力分为五个方面:即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在吉林省教育社区中,教师们每天都会发表很多有关教师专业能力的日志,你可以通过学习他们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当然,提高专业能力最高效的方法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他人的同时,要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历进行反思、总结,并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不断地完善自己,进而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你想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你还可以在论坛上发帖,让教育精英们为你出谋划策。只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把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并坚持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11.点滴关注,促进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 班级文化 主题教育

G635.1

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深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学校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要把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班主任的指导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成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不仅重视学生的智育培养,更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爱心”。由爱而升华为责任,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一、放平心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面对学生违反纪律的事。我认为学生违纪一定要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教育,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对违反纪律较轻的学生采取的是严厉说教教育,对违反纪律严重的学生是通知家长到校,将情况告知,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分。这样一来,从整体上看,学生们都很怕我,很多学生看见我就绕开,或低头而过,根本不敢和我交流,我和学生之间有一层厚厚的隔膜。于是,我就想:怎样才能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作为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作为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光彩的事灵活地转变为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事呢?我在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意识到,我性子太急,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过错。对于学生,如果他不是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多的说教也收效甚微。于是,我在班上推行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即对违反纪律情节较轻的学生,让他自己选择时间到办公室和我说一说违反纪律的原因,我静静的听他诉说。其实学生讲述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除了自我反思之外,还要求他为班上做一件有益的事,可以是扫一天地,抬一次水,出一期黑板报等,由他自己选择,并自行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发现。违纪现象减少了。学生在违纪后能坦诚地和我交流。平时见到我也不再躲避了。因为他们在诉说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不愉快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诉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受到了教育。这样,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问题,促进了班级的良性发展。用爱的阳光普照,用爱的雨露滋润,定能让学生的心田绿草如茵。

二、发现亮点,给予学生赞美。

作为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学生,他不违反纪律;也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学习成绩一般。这些学生既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一般也不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一次课间操时间,学生基本都到操场集队了,我走出办公室,想到走道上透透气,看到我所带的一个班,学生们正忙着往外跑,原来是上课的老师压堂。慌忙中,门后的拖把倒在地上,横在门口,有几个同学差点被绊倒,这时,一个我叫不出名字的女同学停了下来,拾起地上的拖把,快步走到教室后面,把拖把放到挂卫生工具的地方。这个班的常规管理做得很好,过后我问值日生,拖把为什么会出现在教室前门的门后?值日生告诉我,今天他洗完拖把回来时,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他就顺手把拖把放在了门后,下课就忘了把拖把挂回教室后面的工具架上。我在我的课上把我看见的情景描述了一遍,我说,这件事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正是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最好体现。你们都是智力不差的孩子,但我更希望你们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我发现,这个女同学对班上的许多事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学生去读大学后,专门写了一封信回顾这件事。她说,她的读书生涯中,优秀的老师很多,但关注身边的小事不多,这件事让她改变了许多,她很幸运,遇到了我。

老师一句认可的话,一个赞美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鼓励。老师对学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能唤醒学生身上一些美好的东西,激发了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班上形成了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可能就藏在你今天的赞美中。

三、利用墙壁,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個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班级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步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应该由全班同学合力完成。首先由班委组织同学讨论几个符合本班特色的主题对教室进行整体布置,包括教室内部和外墙,力争创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让教室内外成为同学们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的舞台。班级的内墙文化很多班级大同小异,外墙文化就各有不同,在学生中影响很大。不仅是本班同学能看到,其他班同学也特别关注,因此外墙文化的建设才能体现本班的特色。我们班的外墙文化内容分板块展示。板块主题根据情况而定,第一个学期,我们班的外墙文化由三块组成。一块是我们的理想,由每个同学写一所自己为之奋斗的大学,并写上一句勉励自己的话。这个主题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形成一种进取的氛围。一个板块是学习园地,主要是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另一个板块是风采展示,可以是书法、绘画,也可以是手工制作,剪纸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进行不定期更新,每学期每个同学必须有两个内容展示在外墙上。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作用,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形成一种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的氛围。

四、主题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主题班会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主题鲜明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身心特点,确定教育主题,设计多种形式来教育。朱永新教授的《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中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多远……没有理想,你人生的‘记分册上将永远是零或者一片空白。”因此,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我决定在第二周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一来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之后,学习就有动力,违纪分心的事也就少了。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展这一主题呢?让学生读名人成长经历,或者教师列举名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事例,学生会感觉离他们很远,效果都不是很好。我正在思考用什么形式开展理想教育这一主题班会时,正好学校邀请了宜良县2010年高考的文科状元杨孟衡同学做理想教育报告会。一个失去双臂的男孩,用自己朴实、真挚的话语讲述了自己追求理想的艰辛历程。这个专题报告会效果非常好,同学们内心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杨孟衡同学的现身说法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教育效果。

现在的父母过多地替孩子包办,什么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行成了对现有条件不珍惜的习惯,他们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父亲》等油画画面,播放《母亲》等歌曲,当同学们听到“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就是娘”的歌词时,许多同学低下了头,音乐结束了,教室里一片寂静。作为班主任的我什么都不用说,学生都感受到:父母养育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传授我们知识,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我们,应该感谢他人。开展这些主题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日益物质化,正突显了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的迫切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以人为本,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今天的点滴关注之中。

参考书目

《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中学班主任工作》 杭州出版社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十二

一、顺应需求,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时, 教师应打破“线形序列”, 随机应变, 及时选择预设的程序, 为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 简单复习面积的概念后, 我给学生提供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这时, 然后有很多学生小声地说:“我知道的, 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长和宽就能算出来。”“我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此时, 该怎么办呢?我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 选择“对猜想的验证”, 并利用手中的学具来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 还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听, 会忘记;看, 能记住;做, 才能学会。在课堂中, 充分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探索, 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就能激起无休止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的欲望。

二、善待“差错”, 促进知识的建构

教学时, 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 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 通过巧妙点拨, 扭转学生的原有观念;将错就错, 因“错”利导, 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后设计一道练习题。即:曙光小学今年春季进行植树, 六年级栽树78棵, 比五年级栽的棵数的2倍还多6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结果学生出现三种解法: (1) 78×2+6; (2) (78-6) ÷2; (3) (78+6) ÷2。老师先让这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之后, 并没有及时地给予评价, 而是让学生写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六年级的棵数减少6棵是五年级栽的棵数的2倍, 则正确列式应是 (2) (78-6) ÷2。在这之后, 还要求他们针对自己原先的错误列式改编应用题:式子 (1) 78×2+6:六年级栽树78棵, 五年级比六年级棵数的2倍还多6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式子 (3) (78+6) ÷2:六年级栽树78棵, 比五年级栽树棵数2倍少6棵, 五年级栽数多少棵?这样, 有意识地从错误列式出发, 改编应用题, 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应用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巧抓“意外”, 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面对课堂中的一个个意外, 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巧抓各种有价值的“意外”资源, 引导学生去探索, 去研究。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临近结束时, 教师边播放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边配着画面演示。放着放着, 儿歌戛然停止, 画面中的荷叶上出现了成百上千只青蛙。教师请学生思考如何将儿歌继续往下编。这个练习的本意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期待学生能够根据青蛙的只数与嘴、眼睛、腿之间的关系将儿歌续编, 可是, 事实并没有如教师所愿。一生回答:“a只青蛙b张嘴, c只眼睛d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学生话音刚落, 课堂上一片笑声。教师微微一怔, 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使他难堪。“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了。但大家再想一想, 这a只青蛙与b张嘴、c只眼睛、d条腿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片刻后, 一生回答:“这里的a=b, c=2a, d=4a。”师:“那请你们再来编一编, 要从续编的儿歌中体现出青蛙的只数与嘴、眼睛、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片刻后, 一生编道:“a只青蛙a张嘴, 2a只眼睛4a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b张嘴, c只眼睛d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这句“知识含量”不高的儿歌后, 教师没有加以否决、也没有一味的赞同, 而是敏锐地意识到由于a只青蛙与b张嘴、c只眼睛、d条腿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可以将b、c、d用含字母a的式子表示, 实现转换。于是, 加以引导, 让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其中的联系, 运用字母表示数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新知编出儿歌, 达到复习巩固新知的目的。可见、适时点拨、及时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的开发, 使生成更有效。

13.关注中老年教师 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十三

437400湖北通城关刀中学潘广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工作重心是“传道、授业、解惑”,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程度。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好教师。

首先,他有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并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洞察力对一个教师具有特殊的要求,既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发现学生,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去判断学生。他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甚至是耐心的等待,就像一个园丁等待花朵含苞欲放。

其次,他有巨大的亲和力。他能够不经意的就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坦率地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亲其师,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桥梁,亲和力不够,会引发学生的怀疑心,严重还会引发矛盾和对抗。

第三,他有卓越的发展力。他能够富有成效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不但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潜能,而且能激发学生发展自己潜能的欲望,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还能够提供“妙药良方”,引导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彼岸。

14.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篇十四

金陵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原因的分析,提出Blog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从而使信息化的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促进了都主体闪电战觉醒,使探索中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B10g;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联系

从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引入苏州市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时间不过一年,Blog便在苏州基础教育领域蓬勃发展,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是什么力量推动着Blog与基础教育联姻?能否从这种联姻现象之中抽象出其所以快速整合的内在联系,进而从理性高度与实践层面上自觉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从苏州教育博客网的实践来看,Blog使信息化走出神秘的“金孛塔”,内化到教师的生命活动之中,支持着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生态化的广阔天地。

一、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技术支持人类活动是信息化的一般特征。但Blog与一般技术不同,它之所以在基础教育领域迅速成长,原因在于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众所周知,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严峻挑战,教师必须实现角色转变,即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研究者。他们所从事的研究,主要不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是行动研究。通俗地讲,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自身为了更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而对自己参与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与研究。教师将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郑金洲等所著的《行动研究指导》一书中指出,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其表达方式主要有:研究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教学反思。

比较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与Blog,我们不难发现:Blog作为“网络日志”记载方式,与行动研究成果表达之“研究日志”,有着内在的联系。行动研究成果表述是Blog的思想内核(内容),而Blog则是行动研究最好的电子载体;Bfog记载的教育故事(叙事)、教学反思形成行动研究日积月累的阶段成果,行动研究则使Blog上原本无序列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上升为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意义上的认识。可以说,Blog方便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提升了Blog教育记载的质量,两者共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回顾信息技术进入基础教育的历程,它把新教学方式、多媒体网络呈现方式带给教师的同时,也把更多的资金压力、技术桎梏、精力耗费加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由于操作上的复杂性,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至今没有使众多学科教师得心应手地掌握。Blog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其一是Blog在技术使用上几乎是零障碍的,这使它具备了从技术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只要能够简单操作电脑,会文字录入,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起属于教师自己的个人网站。技术上近乎零障碍的Blog,透露着“零距离”的人文关怀,使Blog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在Blog上,老师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记载每天行动研究中发生的教学故事,及时积累研究需要的各种信息,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听候调用:反思、写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重要的是,Blog使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每篇日志下面都有一个“回复”或“评论”框,在对话框里填上你要说的话,然后点击“提交”,你的回复就到了这篇日志下,别人看到后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与你交流。B1。g支持下的这种便捷的跨时空的人际交流,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需求找到了得以实现的技术工具,这是B1。g对教师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教师们在行动研究中产生的日志,连同那些回复在B10g网站上日积月累,积淀为老师们可以分享的教育资源。’其二,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由于教育工作的艰辛,教师往往有着情感上的双重需要:宣泄与认同。Bl。g以个人出版物的形式来到教师身边,关怀他(她)们的精神生活,欣赏他(她)们的研究成果与思想交流,倾听他(她)们的教育故事与心灵絮语。教师们则愿意在这块属于自己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这里表达、交流与收获。在B1。g上,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教师本人在这里的身份也是双重的,既是表达的主体,又是欣赏与认同别人和自己的网志成果的主体。,Blog在技术上支持教师个人表达,使老师们获得了许多在BBS中只有版主才能享受的权利,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成果,也可以随时修改已经发表的成果,优化已经积淀的资源,还可以尽情地选择别人的成果链在自己的网志上,成为扩大自己学习半径、甚至行为半径的有效手段。B1。g的开放性,使教师的网志从内容到形式日益精彩纷呈,争奇斗艳,既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也促进着B10g自身的发展。

就经济意义而言,B10g是免费的社会性软件,没有给清贫的教师制造尴尬的麻烦。对于学校来说,要取得自己的B10g社群的管理权,也只需支付很低的费用。

可见,Blog在技术上的低门槛,在情感上的人本化,在使用上的开放性,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使它不仅具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联系,也具备了教师接受这一社会性软件的可能性。

二、苏州教育Blog动态发展分析

B10g在苏州教育界的自觉发展起于2004年4月,最初目的有两个:一是叙写教师自己的故事;二是收交学员作业,并没有意识到B10g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金陵叙事”(笔者的B10g)的名称,就是当时认识的反映。而真正进入B10g世界后,老师们发现B10g可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因为,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他们必须面对课堂知识结构、控制方式、常规经验等方面的变化。为了应对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诸如倾听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课程设计与开发技能、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学习评价技能、传统教学技能的更新等等。诸多技能中,许多属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范畴,具有隐性知识的特征。这些“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并非通过理论学习就能轻易地解决,而往往取决于教师在实践与学习中的个人感悟。一般来说,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的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头脑风暴,能较好地把这种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使之成为更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但是,这种现实中的头脑风暴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形式虽好,却不可能日常性地经常开展。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突破了这种局限,突破口来自B10g提供的技术支持。经历了Bl。支持的叙事、反思、互动、交流后,老师们发现,就是一个可以跨越时空、随时刮起头脑风暴的网上头脑风暴群!而且,它将不断扩展头脑风暴的规模与深度,这就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金陵叙事”的刊头出现群鹤齐汇的图片,就是这一时期思维演进的写照,也是苏州教育博客主体意识觉醒的开始。

这个时候的培训班学员,已经把Bl。g看作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科研工作的管理平台。而且,实践的发展继续深化着老师们对B10g的认识,也开发着伴随认识发展的B10g本身的功能:

1.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

在学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难免有技术上的困难,这时的学员互帮互助就可以在网上展开,陆今茂等学员在网上指导其他学员用概念图,传输系统源码„„这样,B10g又成了学员们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

2.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

B10g的情感支撑功能是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的一大发现和重要的收获。去年9月,学员唐颂兵在南通参加全国物理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中遇到没有料想到的挫折。当天他在B10g上写下《南通比赛有感——什么才是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表达他内心的痛苦、迷茫、深情、浑沌和消沉。他在日志中写道,“回收站里静静地躺着我的比赛课件,删了他吧,因为他是个错误!再见了!我亲爱的课件!我关机回家,我一定对了,因为我已经作出了选择!”不难看到,他选择了消极的“甩手不干”的不愿选择的选择!这位年轻教师的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倘若没有帮助,刚刚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崭露头角的年青人很有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半途而废。电教馆的老师和培训班的学员立即在Blog上给予情感援助,鼓励、开导他战胜情绪,升华情感。三天之后,唐颂兵在Blog上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日志——《我感到了从所未有的关爱》,他动情地写道:“一直以来,我这个对电教特别感兴趣的普通物理教师,有着一种莫名的孤独。当我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时,只有烟陪我;当我为了网络课件的模式苦苦思索时,只有烟陪我;当我为了建立自主资源库埋头苦干时,理解我的也只有烟;当我在南通遇到未曾想的失利时,原本以为可以安慰我的只有烟,可是最大的激励却来自于苏州培训班的各位知音好友。我真是太幸运了!‘冷冰冰’的网络世界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未有过的特别的温暖!我决心在我们学校推广BLOG,尽我所能!我决心在我的交往圈子推广信息化教学,全力以赴!”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Blog了解原本无法了解到的老师们的心声,有针对性地辅以现实的、网络(Blog)的手段,做好教工思想工作,增强教师的情感交流和学校的凝聚力。

3.个人体验的知识仓库

当Blog成为教师自觉的专业发展工具的时候,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就到来了。他们的Blog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呈现出个人资源库的特征。而且,这种资源库与初期的公司开发的资源库和现在的教育专家开发的资源库不同,具有个人体验的色彩,都是最适合Blogger(Blog的主人)本人使用的资源积淀,个人资源库的成片形成,最终会导致资源建设第三里程碑的崛起,与第一里程碑的专业公司资源库、第二里程碑的教育专家开发的资源库一起,成为新课程实践的重要支撑。

4.组织管理的便捷助手 由于Blog在技术上的开放性、零障碍,以及使用上的人本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苏州的老师们对Blog的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并且不断理解与开发着Blog的功能。例如,“金陵叙事”设立“工作信箱”专题,用于传达内部方案,征求意见,引起讨论,帮助决策,后来发展到对外征求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纩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规划方案》这条日志在“2E作信箱”公布后,首先在电教馆内部引发讨论,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又取消密码,公之于众,广泛征求网络博客智慧,得到了广大教育博客的大力支持,不仅浏览量达806人次,而且回复上的讨论、建议达26条,为“苏州教育博客”改版为网络学习一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Blog的组织管理功能开始被发掘出来。

5.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

苏州教育博客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管理进入教师专业发展。从最初单凭个人兴趣随意设置几个专题,到根据自己的业务进修需要理性地设计专题,使Blog这一个人体验的资源库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封闭走向开放,使Blog既能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又能帮助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个人知识的重要工具。从效率角度考察,Blog成为知识管理的工具,降低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本,提高了教师工作、学习的效率。从教师角度考察,Blog开始了教师建构与管理个人知识的进程,使老师不仅成为一般的知识工作者,而且成为知识的管理者,发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6.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

假如把最初访问的一个Blog(比如“东行记”)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教师能够从这棵“大树”上发现更多的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价值的Blog”伙伴”和其他优秀的专题网站,并且方便地链接到自己的Blog上。如果把这些Blog“伙伴”看作二级的“树杈”,在二级的“树杈”上又会发现一个或若干个有价值的Blog伙伴——三级的“树枝”,又可以方便地链接到自己的Blog上„„如此不断生长,形成了树状结构的生态化的学习路径。从这个树状结构的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中,可以激发教师主体意识觉醒,使他(她)们成为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为形成学习型组织、开展信息化形式的校本教研创造了条件。

7.师生互动的激励平台

从苏州教育博客们的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利用Blog的互动、开放、写作方面的优势,形成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互动平台的探索。尽管这些案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高,但是,由于Blog技术上的零障碍,表达心声的便捷性、情感交流的人本化、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效性,Blog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师生的互动激励平台。

三、对BLOG在实践中发展的认识

从以上苏州教育Blog发展情况来看,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动态发展、不断提升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Blog以其技术上的零障碍和信息化跨越时空的便捷高效的优势,支持了苏州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科研工作的管理平台、远程技术支持的工具、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个人体验的知识仓库、组织管理的便捷助手、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树状结构生态发展的学习路径,都反映出Blog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Blog,才使信息化内化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促成了更大范围内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说,Blog引入教育,使探索中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现实的途径,使教育技术工作者发现了信息化支持教学的真正意义。

2.教师基于Blog的专业发展实践促进了教育Blog的发展。Blog促进苏州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表明,Blog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性软件,只有进人教师职业生命活动之中(而不仅仅作为个人出版物出现),才获得了促进教育的意义。它本身并不具备教育功能,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开发出其促进教育的功能,实现着Blog之于教育的价值。于是,Blog在苏州教育界扎根并迅速扩展,苏州教育博客学习一发展共同体、平江教育网志联盟、吴中教育网志、张家港教育博客、常熟教育博客、太仓教育博客、金阊区教育博客等BLOG社群纷纷建立起来,并呈现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鲜明特征。

3.教育行政部门、合作高校、网络上的高校教师,以及苏州教育技术业务部门在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市教育局200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千名信息化研究型教师、万名教育博客”行动计划;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和研究生团队把Blog引入苏州教育,把头脑风暴引向教师工作之中,他们在Blog上关心和指导苏州老师的专业发展,常常热情地给予回复,介绍老师们与全国的优秀博客互联;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博士庄秀丽给了我们许多远程指导;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的老师们全体参加了Blog实践,把Blog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且热情宣传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参加实践,他们经常参加网上的教育问题讨论,热情地给老师们回复,与老师们一起成长,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上一篇:中小学生健康查体制度下一篇:交响音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