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2024-08-24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共10篇)(共10篇)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一

摘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和所处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学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这个“神秘武器”,才能创造出适合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所以,研究作为办学主导力量的教职工的职业心理特征及其管理策略,对学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师;心理特点;管理

教育重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架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一个有效沟通桥梁的便离不开心理学,因此,可以从这个层面来说,管理其实是对心理的管理。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的一部分,也是有效管理或者说成功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所谓管理心理学就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现代教师管理要追求效率至上,就要思索教师在想什么、有什么心理需要,清楚地掌握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

1、教师的心理特点分析

1.1 自尊心强,渴望被尊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自尊的需要的到满足后,就会使人感到自信、有价值、有能力并适于生存。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最大的精神满足是希望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领导尊,希望领导尊重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在工作中,没有比在学生面前损老师威信更伤面子的了,同时,领导对教师的尊重、肯定、信任是推动教师努力的精神动力。

1.2 渴望求知

“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跟上时代步伐以至于不被淘汰的必要因素。所以,教师不但要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学习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要能认识时代对自己学科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些工作上的要求,促使教师重视学识,渴望知识。

1.3 成就感很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感受到愉快、成功、有成就感时,便会对该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成就感是自己的内心体验,但这种体验从来少不了外在因素:肯定和褒扬。中国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大概是如下方面:上级及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及家长的赞扬、各种教学评比获得名次、较好的收入。可是,大面积的教师体验不到成就感,这一现象所昭示的是教师工作兴趣的丧失。

2、针对教师的心理特点实行更好的管理

教师是办学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根,本固则枝繁,根深则叶茂。所以,学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2.1 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教师

泰罗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就在于劳资双方的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即双方长期的互相尊重。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及(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监禁管理、高压管理、威吓管理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且不说这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在社会经济开放发展的今天,学校如果仍以这种封闭的形式来管理,又如何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当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应严而活,尤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2)以说服取代驯服,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人都愿意获得教育,但都诚于说服,耻于‘驯服’。所谓“柔性管理”,其要义含于其中。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5页)式,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团队自觉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自尊的教师。学校管理中的“灵魂”——校长,他的管理地位更多的是由学识与人格魅力所支持的,而不是由“位置”或“权力”所支撑的。所以,更需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3)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沟通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领导应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常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管理者要重视与教师心理上的互换,倾听教师呼声与要求,经常与教师交心,多做沟通,努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2.2 管理者要多激励教师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某一层次需求得到相对的满足后,较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驱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所以,学校管理者可针对教师未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要提供诱因,进行激励。比如:学校可以制定学术休假积分制度;可以用证书、奖状、纪念章来认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管理者应赋予教师必要的决策权和职责,及时对其工作中的成绩或进步多做表扬和肯定,避免职业倦怠。

2.3 管理者对教师要一视同仁

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差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二值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对学校工作的管理过程,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不偏袒,处着公平原则对待每一位教师,使领导的激励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2.4 管理者要培植教师的健康心理

境由心造,情由心生。不论是叱咤政坛、扬帆商海,还是耕耘农田、教书育人,只要是对社会有意义,就会有成就感。作为教师,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任何教师心中的成就感都会油然而生的。教师应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自我成长,用健康的心理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其调整心态,培养正确的成就感心理。

参考文献

[1]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2]李志敏.跟大师学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3]成刚.管理十日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4]陈亚棣.研究教师心理特点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6).[5]熊顺华.试论教师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N].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3).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二

1. 建立详尽的学员档案

根据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需要,设计一张能全面反映学员情况的学员登记表在学员入学时填写。登记表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性别、年龄、工龄、是否是党团员、工作单位、科室、职称、职务、业余爱好、家庭住址、家庭关系、联系电话(包括单位电话、住宅电话、手机)、网址、原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等。将这些资料输入计算机,以随时查询,为今后及时与学员联系,发调课、停课通知,通报考试时间及考试成绩等信息工作做好准备。从这些资料也能了解学员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是组建班级管理网络的重要依据。

2. 组建班级管理网络

班级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员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单元。班主任是班级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连接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桥梁,其工作具有繁杂、灵活、细致、系统的特点。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对于学校办学目的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班级管理网络由班长、班委、组长组成,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三级管理,即班主任—班长(班委)—组长。组建班级管理网络人选非常重要,通常挑选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优秀、能经常到校上课的学员担任。班长全面负责完成班主任交付的各项工作,班委可选2—3名,主要是协助班长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根据班级学员工作单位分布情况按片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负责组内学员的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网络的组建,对班主任开展日常工作起着良好的辅佐作用。通过班级管理网络,减轻了班主任部分繁重的工作量,并能使学校的通知迅速、准确地传送给每个学员,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疏漏。如学校要临时调课、停课,由于每个学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若要班主任一一通知,工作量大,且不一定能及时通知到每一个人,通过班级管理网络,则能较圆满地解决这一难题。

3. 优选最佳上课时间

由于我所带的班是护理专业,休息日不总是固定在双休日,导致很难准时准点上课,且每位学员的工作岗位不同,导致上课时间的安排难以统一,这是引起工学矛盾的最主要原因。为使尽可能多的学员到校听课就必须选择好上课时间,班主任要做好调查分析和协调工作,通过发调查表调查,分析出最佳的上课时间,对一些在规定时间内由于工作安排不能到校上课的学员,主动与学员单位的职能科室联系,通过与科内同事临时调班协商解决时间冲突矛盾,从而让更多的学员克服工学矛盾到校上课。

4. 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

在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是了解学员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与授课教师联系,了解学员的到课率、听课纪律和学习效果,以有的放矢地加强班级管理;在期初、期中和期末分别召开不同类型学员(班干部、普通学员;城区、郊区、县区学员;大年龄、小年龄学员)的座谈会,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时还通过书面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对本班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评分并收集对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了解学员相互之间的学习状况,会后及时将了解的情况向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

5. 经常与学员或学员单位联系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情况,找学员谈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使班级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使班主任工作得到学员的理解与支持,并能使学员实现学习中角色的转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平时的谈心和师生座谈会了解信息,热情为学员排忧解难,对经常不到校听课的学员进行电话联系或到单位、家庭走访,了解缺课原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帮助学员解决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

6. 加强班主任自我建设

6.1 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

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艰巨性。班主任应是履行职业道德的典范,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较好的管理艺术和热忱的服务态度,全身心地扑在班级管理中,给学员以强烈的感染力,做学员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

6.2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在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敢于管理,对学员严格要求,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到学校学习就是普通学员,就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得有任何特殊,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亲无疏,使全体学员心悦诚服。其次要善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执行制度的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兼顾,严肃认真与宽厚待人的兼顾,做到宽严适度;根据成人教育特点,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对违规学员不一味批评,而是真诚帮助其分析违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用充满人情味的指导式、商讨式解开学员的心结。

6.3 热情为学员服务,增进师生友谊。

成人教育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在职职工,平常有喝茶、午休习惯,班主任在学员学习期间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供应开水、提供休息场所,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学员因病缺课时,班主任打个电话,问一声好,给学员以精神上的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可利用学员是在职职工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课外联谊活动,加强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增进师生友谊。

总之,成教学员年龄偏大,具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组织能力,大部分学员已有了家庭,因而具有自尊心强、自理能力强和易受工作、家庭的影响发生工学矛盾、家学矛盾而影响到课率的特点,在进行成人教育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根据成教学员的特点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以学员为本的管理方式。班主任其一要为人师表,对学员既严格要求又善解人意,热情为学员服务;其二要做学员的良师益友,经常与学员交流,从中取得相互理解与支持;其三要定期开展课外联谊活动,增进师生友谊、增加班级凝聚力,从而确保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摘要: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 确保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使学员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学业,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详尽的学员档案;组建班级管理网络;优选最佳上课时间;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经常与学员或学员单位联系;加强班主任自我建设。

关键词:成人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三

摘要: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模式从单一学历教育向军事任职教育进行转型,准确把握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是做好任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对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对推进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任职教育,特点,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军队院校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军事教育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要以更新的观念、更新的思路和更新的方法,积极谋求军事教育特别是军事任职教育的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军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认真研究军事任职教育特点,科学合理地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对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事任职教育是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

军事任职教育,亦称军事职业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之上,为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所在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具备适应本职工作岗位的业务能力而进行的专门职业教育。它同学历教育一样属于军事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军事教育中占有主导的核心地位,与学历教育相比,它具有自己特殊的培训目标、特点和管理机制。

军队院校中的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相比,虽然属于军事教育的范畴,但是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教育主要是注重打牢基础、提升知识能力和发展潜力,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长效性、稳定性、基础性培养,是为学员的目前乃至一生发展起到奠定作用的教育,而军事任职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军官的岗位任职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军官的任职能力和创新素质,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军事任职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二是培训的运行机制和过程的规范性;三是培训目标的速成性;四是培训对象的特殊性。

二、军事任职教育的培训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军事任职教育的培训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军事任职教育比普通院校教育更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实际”包括三方面:一是军内外形势;二是军事任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三是不同军兵种、不同专业、地域的实际。进行军事任职教育必须从理论上、思想上去研究探索新时期军队发展的要求与现状,把它们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去,使学员开阔视野,深刻理解相关理论。

2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军事任职教育应充分考虑到部队需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课程的计划和授课都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部队实际按需施教,并积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员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促进课程改革。每门课程授课时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用于问题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观点辩论等活动。

(二)军事任职教育的培训方式

1系统自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系统自学以学员为主,专题讲授以教员为主,必须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结合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员将学员自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难点问题列成专题进行讲授;二是某些理论性比较强,学生难以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员进行专题讲授。

系统自学与专题讲授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有突破,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较新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教学是教员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本质,既不失教员的主导作用,又不失学员的主体地位。

2案例分析与理论概括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理论概括相结合集中表现为:如何将案例中反映的实际问题,通过理性分析提炼形成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并指导学员回部队后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培养学员思维性,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经验、参观考察与总结相结合

交流经验、参观考察与总结相结合主要表现为:交流经验、参观考察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不是目的,而通过学习别人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工作实践,提高学员岗位工作水平,这才是根本所在。因此,务必将二者有机结合。

4专题研讨与撰写论文相结合

专题研讨与撰写论文相结合:一是为了巩固和发展专题研讨的成果;二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理性思维能力。将专题研讨与撰写论文紧密结合,使学员们在专题研讨教学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以系统化、条理化,上升为具有普通规律性的东西。专题研讨与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速了学员认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部队实践的两个飞跃。

三、科学合理的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对促进任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军事任职教育过程中,教学管理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是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发挥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教学工作的功能作用。军事任职教育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一)科学构建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体系

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有待建立和完善的新兴科学,应该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理仑体系,必须把握学科特点:一是实践性。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深深植根于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它是教学管理实践发展的理论产物,它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二是理论性。军事任职教育必须以新时期军队建设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相关科学理论为依据,有其自身的概念、原理、范畴和逻辑体系,要从较高层次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三是综合性。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体系是吸收多门学科知识和理论形成的。它不仅是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文化技术交叉融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学校管理学、军事教育学、军队管理学、军事人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知识。

(二)建立满足军事任职教育人才培训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

只有根据任职人才培训需求,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促进任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院校实际、跟踪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才能确保课程内容体系与任职人才培养需求相一致。

1要转变思路,跨越学科构建综合性课程

任职教育着重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紧紧围绕部队实际和岗位需求,按照专

题化、模块化综合设置课程方案,实现学科课程、专题课程、案例课程、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与匹配,同时加强综合课程的管理,建立综合课程负责人制,负责组织协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高质量。

2要紧贴实际,确保教学内容满足岗位需要

根据任职教育对象的岗位层次多、学科专业跨度大的实际,在精心选配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针对岗位指向性的特点,按照分类确定教学主线和内容。强调针对“补充、拓展、深化”的要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实现培养效果的最大化,突出实用性,紧贴岗位实际。努力解决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遵循“仗怎么打、课就怎么教、学员就怎么练”的原则,搭建理论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3要动态更新,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军事斗争准备的前沿

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是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任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同步”加“跨越”,同步就是与部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同步发展,贴近武器装备发展和岗位需要,动态选择和吸收与军事斗争准备紧密相关的新技术、新战法、新理论等,使之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教学内容进入教材和课堂,而且要跨越部队的发展现状、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现实的军事理论水平,用最新的理论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开拓学员思路和研究能力。

(三)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质量管理标准

军事任职教育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科学总结和衡量,这对于实现任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从教学工作看,有教务工作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教学检查管理、教学评估考核管理、教学工作协调等;从教学方式看,有规章制度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行政管理等;从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看,有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环境管理、教学辅助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方法管理等。以上这些基本内容都是教学质量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各自的原则、规律、特点、内容、方法、手段等,并将其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就会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在熟练运用这些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不断追踪现代管理思想、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和质量控制,丰富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了教学和管理的高质量,就有了人才的高质量。因而,针对任职教育特点,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从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逐步向质量管理工作转化,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让管理出效益,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就是要有一套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工作进行正规化、科学化管理。

教学管理人员从行政管理深入到质量管理中去,必须具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意识、科学的质量标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标准确定后,要研究其指标体系和权重,采集、归纳、处理各种有效的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编制便于操作的质量管理软件,进行教学质量的定量、定性分析,不断对教学质量诸因素进行调控,达到最佳教学质量。

(四)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实现教学工作正规有序的基础

军事任职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员、学员和服务保障人员,以及教学条件诸因素,将诸因素组成一个高效、灵敏、科学运转的有机整体,必须从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入手,从理顺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出发,建立指挥灵活、反馈快捷、功能全面的教学管理指挥系统,各环节人员分工明确,熟悉各自的管理内容、方法、手段、规律和标准,具有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质量建设为目标的工作意识,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4.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四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面对如今大学校园里的“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和管理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 “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90后”大学生的心理普遍较脆弱,耐挫力差

“90后”大学生常被称为“幸福的一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而较好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也使他们的成长道路较为平坦,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90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进入大学后,由于强烈的自我意识,不能面对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挫折,长此以往,有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我所在学校为例,近两年,每年都有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或退学,这些都要求我们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2.“快餐”文化的影响知识较丰富,但缺乏深度

网络是“90后”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从网络等媒体中学生可以轻易的获得各种文化信息,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正是这种便利让“90后”大学生出现了“浅阅读”文化现象,获得了大量信息,却没有进一步学习和借鉴。通过虚构的世界学习,缺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很容易出现内心的空虚和无助。在民办院校因为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年龄关系自我控制力较差,存在着依赖网络的现象,不愿与老师、同学相处交流,在班级中成了“隐形人”。

3、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停信号,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90后的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4、内心情感丰富,但敏感且脆弱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接受的思想相对开放,更容易表达内心的情感,对于恋爱观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没有经历过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易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现象大频率的发生。

二、辅导员应如何创新工作,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和

管理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生活实际、成长中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转变工作观念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其过程中辅导员应给予提示和警告,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2.创新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工作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要理解关心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进入大学的“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有父母和长辈各方面的精心呵护,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时,什么都要自己动手,难以驾驭自己的生活。因此,生活茫然,没有周密的学习计划,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乃至对所学专业与将来的就业及人生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由此,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对学生理解的角度,将关爱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在心理上先长大成人;对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学

校的规章制度去要求,使他们明白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受到约束,从而使他们从行为上长大成人;通过大学的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之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长大成人。

第二,要认可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90后”的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辅导员老师应当认可他们的这种特点,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取得进步、在学习上争先恐后、在活动中敢为人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抓住其中的症结再加以引导,在交谈的过程中抓住他们有道理的一面给予认可,并鼓励学生正视缺点、发挥优势、克服困境,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90后”大学生个性自信张扬,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以增强大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等;

(2)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从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对比中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激发自己不断地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开拓创新,以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3.言传身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所谓的言传身教,是指要从辅导员自身的言行做起,给学生以

榜样示范。辅导员的思想品德、知识素质、组织才能以及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辅导员更应格外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第一,辅导员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辅导员只有在道德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道德品质的榜样。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只有辅导员真心地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期望和信任,待人接物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辅导员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才会显得可亲、可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第二,辅导员要以乐于奉献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辅导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奉献的岗位,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工作内容复杂。白天要处理日常事务,晚上还要查宿舍等,若发生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到场,所有的一切都要求辅导员要有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另外,辅导员对教育事业的极端忠诚,对工作兢兢业业,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辅导员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完善的知识内涵影响着学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习也成为每个人的终身之事,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涵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构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前提。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不仅可以解决处于敏感年龄段的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还可以赢得

学生对辅导员的尊敬,进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人格影响。

5.幼儿教育的特点教育方法 篇五

幼儿教育的特点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影响着儿童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形成,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幼儿教育的具体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给我国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一般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他们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到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的,因此个性非常明显。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成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幼儿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注重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而不能不顾幼儿的天性,只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要求幼儿。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在幼儿入园年龄偏小,不能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教育,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当前幼儿教育的方法

当前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幼儿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6.成人教育的特点 篇六

【入学门槛对比】

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学校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统考每年举行一次。

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考生参加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颁发学历证书。每年有两次考试,考生根据情况选择考试科目。广播电视大学也无须考试,只要具备要求的相关学历就可以注册入学。网络大学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国家承认学历的有67所。

总的来说,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基本没有什么入学门槛;而成人高考和网络考试要求先考试后入学。不同的是,成人高考参加的是全国统考,网络考试则由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从考试的难易程度来看,部分网大因知名度高,所招专业又是学校强势专业,故入学要求也相对较高,试题也有一定难度。

【学习方式对比】

成人高考主要有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则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参加由其他社会培训力量或主考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班。

网络教育有两种授课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课间,完成作业,通过BBS进行提问和沟通,二是集中面授。不少希望进入自己心仪的名校进行学习的外地学生,可以通过报考网络学院,接受远程授课以完成学业。

广播电视大学有网上课堂和面授两种方式。对于居住地不稳定、可能需要长期出差在外的人来说,可以考虑选择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学习,因为其保留学籍时间较长。如果更换了工作地点或居住地,只需要所注册的电视大学出具一份推荐信,学生可以在其他城市的电视大学继续学习,且无须支付其他的额外费用。四种途径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对于那些自学能力不强,自制力差的人,最好选择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

【招生对象对比】

成人高考、网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范围包括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的,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进行函授学习,网络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身的授课方式的优势,招生范围没有地域上的限制。而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属于完全的开放式教育,即使只具备初中文凭,也可以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学习年限对比】

成人高考的学习时间因招生层次、攻读专业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短则

需要2年,长则5、6年。

自学考试采取分课考试、学分累积,最后获取文凭的方式,且不受学期、学年制度的限制。

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制二年,学籍八年有效。

网络教育也一般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以同济大学为例,招收建筑工程高升本的学习年限为4-6年,高升专的学习年限为2-4年,专生本的学习年限为2.5-5年。

【学习费用对比】

参加成人高考,公办学校学费一般每学年3500元左右,民办学校则要高一些。

自学考试如果只是自学的话,只要缴纳考试费和教材费,考试费为20元一科,如果上辅导班,那么还有辅导费,辅导课费用每科在500元左右。

广播电视大学费用按学期进行收费,业余学习的费用低于全日制学习。以上海电视大学为例,高升专的每学期的费用(含书费)约为1570元,专升本每学期费用为2250元。

网络大学的收费一般按照学分计算,不同的学校收费标准不同。一般一个学分大概100多元,如果你选择的专业毕业需要80个学分,学费约在1万元左右。例如同济大学高升专总学分为75分(除建筑工程),上海地区每学分费用为150元,则每学年费用为4500元;高升本课程总学分为160分,每学年费用为7200元。不过相对来说网络大学的学生可以省去住宿、伙食、交通等一系列费用。从总的花费上来看,自考和电大的费用相对较低,更适合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群。

【招生院校对比】

成人高校可分为普通高校举办的夜大学、函授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如区业余大学,职工大学,还有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等,近年来又新增了民办高校和独立二级学院自学考试以普通高校为主考学校,主考学校或社会力量培训机构提供有自学考试的培训。

电视大学的招生院校是中央电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电大。

网络教育的招生院校是国家批准的具有远程网络教育资质的67所普通高校,一些学校的网络教育是和成人教育共同隶属于继续教育学院,有的单独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

在选择报考各类院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其是否具备了国家所认可的办学资质。

【证书含金量对比】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电大、网络教育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都可以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符合相关条件者,都可以申请获得学士学位。

但是四者证书的效力仍然有些差异,自考由于其学历证书获得最难,所以认可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外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26个国家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

电大文凭也得到英、美、日、澳等众多国家的承认。而对于参加网络考试的考生而言,关键不在于网络教育文凭本身,他们更看重的是网络教育学院所依托的名校品牌、专业实力。不少高校的网络学院设置的专业都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事实证明,类似复旦、同济等名校的网络学院学生在就业中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复旦网络教育学院今年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在85%以上,就业单位中不乏普华永道等世界知名企业。

中国成人教育的对象

1.对已经走上工作、生产岗位,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以及正在谋求就业的待业者进行他们所不具备的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和培训;

2.对文盲进行扫盲教育;

3.对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根据他们所具有的文化基础和实际需要,继续进行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合格者可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4.对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更新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继续教育;

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七

一、自主拟定班级规章细则,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班级是大家的班级, 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班级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主动参与到班级各项工作中。班级的运行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完全照搬学校规章制度, 实际上班级之间有个性化的差异, 学生之间也有独特的地方, 所以在遵循学校整体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应当体现个性差异, 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这就需要在班级规章细则制定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笔者在班级规章细则制定方面充分体现学生智慧, 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从而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 笔者要求班级每一位学生针对班级工作献计献策, 可以提不足也可以提建议。 然后由班委会进行意见汇总整理, 形成一些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内容, 和学校规章制度融合起来, 进行整理吸收和充实, 形成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初稿。然后提交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最终进行无记名投票, 全体学生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赞成则通过班级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细则无论是制定过程还是具体内容, 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为接下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自主确定班级管理团队, 选出不同岗位干部

班级管理团队对班级工作影响较大, 如何确定班级的管理团队也在考验着班主任教师的智慧, 如果单纯采取教师指定的方式, 则显然有可能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拥护。 因此在班级干部产生的过程中, 笔者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等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让学生能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 选出大家公认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 针对班干部的岗位特点, 设置精选条件动员学生报名, 由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筛选, 确定参加精选的正式候选人。 每一位候选人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优点, 阐述自己的岗位目标、施政纲领, 接受大家的评判, 采用这样的方式选举产生的班级干部, 更能够获得同学的用户。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投票, 根据自己的印象及对候选人的评价, 选出自己拥护的班级干部, 班级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三、自主开展日常检查总结, 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常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每一项常规工作都需要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每天进行一日常规检查, 内容涵盖学生从早读课到晚自习下就寝的全过程, 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纪律、文体等诸多方面, 既体现了检查面广, 更体现了时间的纵深跨度, 让常规管理工作与学生整个在校学习生活实现无缝对接。 在检查过程中, 除了班委会成员进行分管项目的检查之外, 笔者每天还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随机进行跟班协助, 按照学号顺序或是自主报名方式, 参与每天各个项目的检查。 凡是参与监督的学生代表和班级干部要共同签名才能确定检查结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透明。 哪些地方出现问题, 公正地指出来, 每天进行检查情况汇总, 形成当天全班同学一日常规的基本考核记录。

四、自主进行长处不足剖析, 主动查纠存在不足

开展一日常规考核, 特别是量化方式, 能够帮助学生对某方面的学习生活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笔者每周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一方面要求得分较高的学生上台, 讲述自己这一周来是从哪些方面着手取得高分的, 另一方面要求班级扣分较多的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自己在这一周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以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等等。 班委会负责检查考核的每一位成员, 要分别讲述自己在上一周的检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具有哪些改进建议。 这一环节的目的, 在于让全体学生对一周以来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避免茫然不知所措的浑浑噩噩状态。在每星期及每个月的自我剖析和点评活动中, 笔者还对班级整体面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指出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要求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改进。 这样的方式方法能够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一个较好平台, 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 检查分析不足, 知不足然后能改, 实现自我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主动纠正存在的诸多问题。

五、自主设计组织各类活动, 集聚智慧丰富生活

初中生的校园生活应当丰富多彩, 除了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外, 还应当有生活的趣味性, 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摆脱黑白色, 变得五彩缤纷。 在一些重大节日时, 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庆祝活动, 例如国庆、元旦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开一次联欢晚会, 让学生紧张的生活增添一些丰富的因子。 具体来讲, 教师可以要求班委会吸收广大学生献计献策, 主动积极完善活动方案。 在活动过程中应当组成若干团队, 分别由班级干部带领、其他同学参与, 进行场地准备、文稿编写、节目编排, 等等。 活动的设计组织过程中, 教师更多时候应该发挥指点引导作用, 具体实施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进行, 通过这样的路径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展示平台。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兴趣, 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 强化初中生自主管理对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广大教师应当强化这方面的研究与尝试,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徐俊杰.中学德育实施“指导——自主管理”方式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 2008 (12) .

[2]贾宗林.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 2007 (33) .

[3]王荣珍.学生自我管理的盲点与透视[J].教学与管理, 2005 (22) .

[4]武大勇, 曹琪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5 (06) .

[5]韦英.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独立健康成长[J].中国冶金教育, 2004 (05) .

[6]黄美蓉.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不等式[J].教学与管理, 2003 (05) .

[7]潘志东.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2) .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 篇八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 特点 授课方式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EIA130405),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我校本科学员元学习能力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U2013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当素质教育渐成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热门话题时,许多学校还没有来得及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在行动上应和了。在高等院校,很多人文管理类课程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然而如果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来审视当今高等院校的管理类课程教育模式,会发现其绝不应仅仅停留在轰轰烈烈地变换形式或者洋洋洒洒地充实内容上。如何使学生在授课中能够对认知或认知的过程进行积淀和整合、选择和调控[1],这是管理类课程教育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管理是一门统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础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高等院校的管理类课程通常具有普遍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

1.普遍性。管理类课程的授课内容均是着眼于各类组织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注重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研究,是对管理活动中普遍原理的总结。

2.综合性。管理类课程内容上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涵盖多种管理原理、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课程覆盖面广泛。如在工商管理学科范畴,基础或专业基础性的管理学科课程有管理学基础、技术经济学、基础会计、战略管理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性管理课程有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再加上行业的细分,管理类课程可覆盖各个行业领域,种类繁多,综合性较强。

3.实践性。基础性的管理类课程,往往反映的是不同领域共同的管理理论与原理,呈现普遍性特征;而专业性的管理类课程,其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寻求解决各个领域具体的管理问题,因而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技巧性。但不论基础性还是专业性管理课程,其知识构成体系总的来看不外乎包括理论、方法与应用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应用即为实践,管理类课程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也必将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十分关键。

二、高等院校管理类课程授课方式探讨

1.将管理故事与管理理论深入结合。管理与学生的实践必然是密不可分的,大学中存在着各种社团和群体组织,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管理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完全可以为课堂上所授管理理论做生动的注解。以大学通识课程《管理学基础》为例,在多年的授课中发现,教师如果能够将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管理故事与管理理论相结合,学生便会身临其境去感受管理,体会到管理的神奇与魅力,授课效果十分高效,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大得到提升。在每学期上课之前,笔者都会提前向授课对象们征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管理小故事,将其整理并贯穿在授课的始终。授课时,当学生们发现这堂课用到了他们提供的小故事,注意力会格外地集中,并充满着积极性,这种气氛会带动着全班的同学,将课程的学习推向高潮。

例如,在讲解《管理学基础》中的《激励》一章的第一节——激励的过程时,由一个学生提供的现实故事引入(故事略)。看完这个故事,学生自己便会做出判断:故事里的主人公作为学生干部自以为身体力行,事事带头就是好干部,其实深入了解学生们还不够,没有从学生们的现实需要抓起,做事只看表面,缺乏深度,思想工作能力欠缺,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提出激励的过程应该始于需要,如果抓不住学生的需要,则得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这样,激励过程便很容易就走入了学生的内心。每一个理论的讲解中都伴随着学生们提供的或大或小、或正面或负面的故事,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找出了管理的本质,也让管理理论不再那么难以捉摸,而变得易于触摸,更增强了学生将管理理论应用于未来工作实践的信心。

因此,本文提出在管理类课程授课中,教师们可以注重收集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主要由学生提供,也可以结合教师自己的所见和所闻进行整理。长此以往,形成学生管理故事集锦,并每年更新。这种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教学惯常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管理类课程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将理解和反思引入课程认知过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学术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知识的广泛性与学科实际应用情况的复杂性,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现实社会、技术、经济及管理等问题的感性认识,以及对管理课程学习策略的掌握,对学好管理类课程理论与方法非常重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生鈜先生曾经指出:“理解是一切活动(包括认识活动)的基础。理解不是主观意识的认识活动和功能,也不是获取知识致知的心理工具,而是所有心理活动的基础和条件。理解不仅告诉我们怎么思,而且更重要更基本的是告诉我们怎样存在,思与认知以及知识都是从理解中产生出来的,逻辑归纳、推理等等都不是最源初的,而是从理解派生出来的致知工具[2]。”管理类课程的学习不是通过假设、想像、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而是对管理理念的探究、辨思和应用过程,其实质是研究、是理解,更是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管理类课程认知计划的执行和控制来不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再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体验、情绪体验、成就体验和高峰体验转化为对课程的深入反思,进而形成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规划,并长存于学生的记忆中,成为课程学习的持续动力。

3.打破大学教师上完课即走的常态。应该改变大学教师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的习惯做法,将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纳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说过:“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解决先导问题,其他问题就无从谈起;把握住了先导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3]。”大多数高等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面临的境遇为不是被人管理,就是管理别人,管理是每个学生均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内心,重视对学生在管理思想和管理认知等方面的正面调控和引导。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未来将要面对的管理或被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让教师的师德、师爱成为学生正确心态调控的加速器,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综上所述,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尤其需要以管理理念理解为基础,将其举一反三,用于实践中去。在管理类课程中,创设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动性十分有益;将理解和反思引入管理类课程认知过程,可以为课程学习带来持续动力;加强师生之间在管理思想和管理认知上的情感价值沟通,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更是关键。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M]. Hillsdale: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1976.

[2]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9.把握教育特点 优化教学实践 篇九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社会发展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亦由《语文教学大纲》走向了《语文课程标准》,由静态的被动性要求转向了动态的主动性建议。可以断言,《语文课程标准》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是当前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的理性认识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基本理念中的一个,落实这个“理念”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并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对此,我谈四点初浅的认识。

1.三大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良好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2.三种角度。

上述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谈的;第二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讲的;第三方面主要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的。总而言之,课程标准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过程、对象与学习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确定语文教育的特点的。

3.两大特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主观性,其二为客观性。其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客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是主观的。

4.七大元素。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体包含有七大元素,它们是:课程的人文性、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学生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其中,具有客观性的三大元素其“变数”较小,相对较为稳定,在教学中起着一定的“载体”作用;具有主观性的四大元素其“变数”较大,特性活跃,在教学中将凸现其过程中的“操作性”。

二、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的实践探索

课程标准对“教育特点”的界定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与非逻辑、理想与现实的辨证统一基础之上的,特别是针对我国语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应理性地认识它,更应对其进行主动、大胆地实践、探索,尤其对具有主观性的“四大元素”,需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这样才能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得以真正的落实。

1.学生反应的多元性。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在学习《丑小鸭》一文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丑小鸭开始是可怜的,后来是幸福的。这是“共性”的一面,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我们不能被这“共性”所迷惑,因为,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应具有“多元性”,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我们应有意发掘学生“个性”的一面,多引导启发──“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此时,学生就有可能展示以下独特的观点:丑小鸭的妈妈不是好妈妈,她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农夫虽然背着枪(文中插图画的),但他没有伤害丑小鸭,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们应学习丑小鸭自信、自强的精神„„有的学生还会提出以下质疑: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以后的日子就一定会幸福吗?会不会重新变成丑小鸭?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后,他对原来的家人、小伙伴、野鸭子、小鸟、猎狗还有农夫会怎样呢?„„至此,“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2.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堂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如教学《太阳》一文,在学课文前,让学生说说天天见到的家乡第一高楼的高。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过有意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说了一两句,就无从下手了,所说的也和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简直成了笑料。我们可以此为前提来学习课文。在了解太阳“远、大、热”三大特点及其相关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夸夸家乡第一高楼的高。此时,学生将会滔滔不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学生的良好语感。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和心理体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感训练应突出三“重”,即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老的话已精辟阐明了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对此就不再赘言。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反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那些抽象的、深奥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厚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于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让课文内容在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画面,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如古诗、诗歌教学就是一种典型。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的话说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文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境遇。这样,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语感。

4.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篇十

1、全民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族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求。

2、义务性,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

2、观察

3、个案研究

4、文案

5、比较研究

心里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

2、教育性

3、矛盾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预设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有目标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是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来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喝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生命的感悟。

全新的教育观: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药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鼓励他们大胆的提问创造积极和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发展。认识到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擅长的方面,发展程度各有不同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学生的问题,确立健康的教学观。,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阶段性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的积极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有趣,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的内容。

4、不断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6、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

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1、从学习偏好分有听觉型、视觉型。触觉性型和混合型

2、从不同的智力活动特点出发,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问题解决。

3、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归因训练的作用:正确的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小艾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正确人身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善于把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的表现吃逇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方面的教育影响。

5、因材施教,是只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放矢的进行教育,根基学生的年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理论和生活相结合,要以学生下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集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可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辅导或则咨询

6、小组辅导

分层教学,德育原则: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个体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其次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个人的先天的素质,内在机能差异造成的,还会受到环境及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分组教学在与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应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优雅班级环境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6.、操行评定7.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5、关心学生课余活动,开展有益课外活动

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7、与家长、社会沟通,形成合力。

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加以引导和制止

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

5、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实际想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借助语言,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2、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极大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奇境的学习

4、运用游戏创设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

5、运用故事创设情境,使他们产生身临之中的感觉,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定

5、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6,、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

7、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使学生继续努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6、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略

2、教材呈现策略,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素材处理,问题研究,活动展示。

3、教师启发引导策略,言语教授质疑问问难,教学演示。

4、学习指导策略,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

5、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1、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谈吐与对学生的情感倾向,直接影响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老师的课堂言语形象生动,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激励与表扬对优生与差生产生学习动机有着同样的良好效果,一些言语行为也是同样的重要。

3、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该生参与课堂。

4、教师的讲解时间不能过长,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对每一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6、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

课堂总结常用的方法:总结概括法、分析比较法、启发悬念法、提炼升华法、首位照应法、回顾反思法、画龙点睛法、激疑答疑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评价的内容: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但是主要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被量化的行为的表现,兴趣爱好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

2、测验法,主要以笔试面。是考核学生、测定学生基本成绩的方法。

3、调查法,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需要调查,一般是问卷交谈。

4、自我评价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正确评价自己,从而自觉改进学习。运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音机。

5、量规,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接和的评价技术。

6、档案袋评价,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学态度,自己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是否对教学资源的收索与设计用心,能否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的发挥;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民主;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2、教学目标,是否总体课程目标位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的需要,让烦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4、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5、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6、教育方法和策略

7、媒体的配置和使用

8、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教学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指导自己的教学,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持。通过反思,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小学教学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他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制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该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

4、反馈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后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

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的实际需求、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步骤: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教学的策略、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反思和评价。

综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综合课程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教师的武断:潜意识犯了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明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要真正出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对话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素质。

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1、学习新的内容,以后的知识起着中介的作用,以旧引新,通过前后的知识之间的某种关系或则逻辑使学生初步地了解新学知识的背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相近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识的支撑点。

2、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背景,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3、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可作为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

4、生活经历作为新的学习内容的伸延学习资源。

心里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定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客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建立求助动机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班级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管理。要解决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以后的经验极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里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上一篇:21天行为养成范文下一篇:烟草兼职监察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