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7篇)
1.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市领导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5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政法工作会,是贯彻落实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省、吉林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尚涛同志全面总结了2010年的政法工作,同时对今年的政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今年的政法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开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一精辟论述,是对政法工作性质和职责的高度概括,进一步阐明了政法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把政法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超前谋划和研究部署政法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目标,推动了政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法机关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保障发展的职责,深入推进了“平安舒兰”建设,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治安防范管理网络,严密防范和打击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 斗争,促进了全市和谐稳定。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工作者立足本职,勤政执法,特别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中,不怕艰辛,冲锋在前,克难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作在政法、综治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给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客观地说,我们的政法工作离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仍然存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全民法制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着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执法公正,还期待公开透明;不仅要求社会平安,还期待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提供社会服务,还期待态度热情、优质高效等等。只有把握这些新要求新期待,政法工作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从目前我市工作情况来看,因企业改制、下岗就业、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土地流转等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敏感时期还呈相对集中态势,其中一些涉法涉诉上访和非正 常进京上访问题息诉难、反复性大;民转刑案件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暴力杀人、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还在活动。因此,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要认识更清醒一些,把对策想的更周全一些,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首先,从发展大局出发,着力搞好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更加自觉地为大局服务,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法制环境。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全力做好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当前,要围绕推动我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舒兰和谐,在处理涉及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案件时,必须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更多地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招商引资、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来考虑问题,使我们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审理的每一起案件、办理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把保障、服务的要求体现好、落实好。
第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做到公正廉洁执法。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公正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政法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各执法机关必须通过公正执法来促进社会公平。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案件大量是人民内部矛盾,面对的多是困难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自觉抵御权力、关系、人情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更要管得住自己、守得住心神,自觉地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程序上、实际效果上全面保证公平正义。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法律公正。要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度,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度和责任纠查制度,加快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政法干警执法档案和执法巡视制度,切实纠正和防止执法不公、不严格、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同时,认真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本着有错必究的态度,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和重点案件,要动真碰硬,落实责任,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和问题。要把提高政法队伍素质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事关政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来抓,造就一支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政法队伍。
第三,维护社会的稳定,着力搞好平安创建工作。稳定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也是各级组织的第一责任。政法工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首位,深化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平安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深化平安建设意义重大,涉及范围也较广,因此,我们绝不能松劲,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好此项工作。要继续搞好严打整治斗争,健全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要予以严厉打击,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进一步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在农村推广经济实用的技防设施,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平安建设的覆盖面,努力形成共建平安、共享平安的良好局面。今年是建党90周年,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是党和人民赋予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做好维稳和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在不断强化平安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健全协作配合机制,认真落实好各项措施,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防止敌对分子结党结社或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制造事端和混乱,特别要严密防范“法 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杜绝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认真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全面开展“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建设
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做了大量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工作,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今年,是《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为贯彻好、实施好这部法律,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市司法局要全面开展“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建设,全面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今年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人民调解防护网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建设,把“人民调解防护网”织密。在确保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重点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改制企业、新型经济组织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突出行业特点,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司法局要主动配合有关行政部门和法院,着重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在法庭、派出所、物业小区、教育、医疗、消费场所等易发生纠纷的地方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在更广的范围内把预防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调解防护网织密。
二要强化排查化解工作,把“人民调解防护网”撒大。坚持预防为主,突出人民调解工作重点,全方位排查化解社 会面上的、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条条块块上的和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保证排查化解工作不留死角死面,最大限度的防控群体事件和个体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把预防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调解防护网”撒大。三要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把“人民调解防护网”扎实。健全完善制度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民调解的各项工作制度,要把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调解协议书制作、人民调解登记和调解档案的建立,民间纠纷调解统计报表等工作依法纳入规范化轨道。研究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把预防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调解防护网”扎实。
四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把“人民调解防护网”收紧。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就是易发多发矛盾纠纷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只有把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才能更有效的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各级调解组织要时刻盯住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做到心中有数,排查及时、化解有力。
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政法工作顺利开展 政法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保证政法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重视和谋划政法工作,牢固树立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理念,定期分析政法工作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从指导思想、工作部署、物质投入等各个方面,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协调推进。政法委是党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稳定、综合治理、执法监督、工作协调、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任务,要加强政法委自身建设,发挥政法委员会集体领导的作用,对重大部署、重大问题、涉及社会政治稳定的敏感性案件要充分讨论、认真研究,统一认识、妥善处理,保证党的大政方针和市委的决策在政法机关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是维护政法机关的执法权威。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行政、带头维护法律权威,支持和保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支持司法机关抵御影响公正司法的各种干扰,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的影响,有效推动执行难、申诉难等问题的解决。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为政法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市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政法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政法部门也要从业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国家重视加强政法机关建设的好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基层和第一线干警的保障水平,着 力解决警力不足、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不断提高基层政法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同志们,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根本保证。让我们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勤奋工作,全面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要精神、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有关精神
去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紧迫性。去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8月30日,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2016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1月30日,又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以上5份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这在我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是空前的。以上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主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6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通过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转、修、废”,将能够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转为推荐性标准或予以废止,逐步改变目前由国家、行业、地方多头制定和发布强制性标准的模式,实行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统一立项和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改变推荐性标准包罗万象、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占比过大、公益属性不突出的现状,将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交由市场自主制定,政府主要主导制定公益类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现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第三,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去年6月1日,国务院建立了由王勇国务委员为召集人、39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2日和12月30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标准化国际水平、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落实4个方面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9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下发后,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和原副省长张建欣都做了重要批示,并于去年9月17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山西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实际,省政府又调整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将成员单位由37个部门扩大至59个部门。去年11月11日和29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几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2月22日,省政府专门在省长碰头会上听取了标准化工作有关情况汇报,4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昨天,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罗清宇副省长到任以来,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就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作出指示批示,7月14日,专门听取了我局关于编制《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亲自起草的下半年分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指示: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标准化改革工作;在工程建设、工业产品、养老等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一些规范性标准,以此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行业发展。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集中体现在:
(一)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以来,我省共制定地方标准809项,农业方面的495项,占61%;工业方面的90项,占11%;节能环保方面的68项,占8.4%;服务业方面的30项,占3.7%;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108项,占13.3%;其他方面的18项,占2.2%。“十一五”期间发布了152项地方标准,绝大部分为农业标准。“十二五”期间,发布了563项地方标准,除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标准外,服务业、社会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明显增多,563项标准中,节能环保方面有5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70多项。标准化工作从工业、农业领域已扩展到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重点领域标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批准发布了覆盖我省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种植系列标准40余项,覆盖养殖场建设、饲料质量、养殖技术的养殖系列标准70余项。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小杂粮机械化耕种、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围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循环经济“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的目标,批准发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标准8项,批准发布了包括社会、园区、企业3个层面,覆盖钢铁、发电、煤化工、水泥等我省主要行业的12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批准发布了54项覆盖我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率先发布了《车用压缩煤层气》《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M5、M15车用甲醇汽油》等11项地方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两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湖北、贵州、福建等8个省份先后来我省学习。
——围绕道路交通发展,针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多、采空区多、长大桥梁隧道多、重载车辆多的“四多”情况,批准发布了53项严于覆盖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制定发布了用水定额、污水再生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地方标准9项。
此外,我们还批准发布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为促进发展旅游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纵向比较,进步较大,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按照地方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技术性审查、征求意见等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审批、编号、发布等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没有完全符合和满足本领域发展需求,个别单位甚至片面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质监部门的事,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尤其是在标准立项上,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征集,变重点不分为聚焦中心,通过发文、座谈、登门、上网等方式向各相关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广泛征集标准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全面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标准化工作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促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也是国家及我省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推进标准化工作,除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承担起本行业、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起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这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有人抓、有人管,才能真正落地。为此,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共有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84个,北京市已建成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山东省已建成45个。而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7个,占比仅为0.55%;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只有1个,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地方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78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单一、零散的标准,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限制了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构建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有7个市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任务。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一次性完成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交流会。此外,还在农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158个国家级、13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广传播了标准化理念、方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省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这些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3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已制定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办法》《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改革需求、保障发展举措扎实落地。
二是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罗清宇副省长的指示要求,结合《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完成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社会治理、“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体系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相关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标准化激励机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加大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涉及国计民生领域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通过标准的落地,充分发挥标准“树标杆”,标准“划底线”的引领和兜底作用,促进我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标准化工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是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党的建设有关事项,推动我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下面,我就抓好党建工作讲4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必须”:
第一,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作为党的纲领性、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做好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一要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绝对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的领导心怀敬仰、忠贞不二。二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按照中央“学懂弄通做实”和省委“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全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第二,必须把重点任务干在前列。关键要把握好4个方面:一是领导率先垂范。领导带头是最好的示范。大家作为党组织书记,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和为党工作第一职责,牢记自己首先是党务干部、其次是业务干部,把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以“头雁效应”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二是做好干部工作。干部工作事关每一名干部“进退留转”,必须高度审慎严肃。要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好干部教育、管理、选拔、使用等环节工作,储备和培养接续不断的干部队伍。要用足用活用好“三项机制”,在“四场攻坚战”中培树典型、立好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动力、能干事的人有舞台,激发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三是建强基层组织。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我们在脱贫攻坚中也经常强调,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充分说明一个地方强不强,关键就看党组织。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统筹推进农村、城市、国企、两新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党组)书记要摸清分管领域内党组织的人员力量、教育培训、作用发挥以及换届工作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策。四是保证廉洁从政。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警惕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具体要求》,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做的事不做。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要求党员干部,坚决铲除一切不正之风的滋生空间,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正、干部清廉。
第三,必须把载体创新抓在手中。载体一活面貌新。去年秦都、彬州各自探索推行“党性体检”做法,市信息办开发出“党性体检”app等等,进一步唤醒了党员干部初心、提升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效果非常好。要围绕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和制度建设,把基层党建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任务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创设一批上档次、管长久、能推广的党建载体,促进党的建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比如,汇报中提出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建立“使命清单”,就非常好,既富有新意、又便于操作。要围绕“守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专题教育,提前谋划彰显特色、个性鲜明的党建载体,确保主题教育一开始就抓在实处、抓出亮点。又如,我们要善于将党建优势与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通过“党建+大数据”实现党支部和党员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管理,通过“党建+全媒体”拓宽党员的党性锤炼渠道,通过“党建+扶贫”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创出特色、干出亮点。再如,推动党日活动与业务工作融合共进是当前的热点,市委办公室在这方面做的就不错,他们坚持每周三晚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让年轻干部既接受了党性教育又提高了业务水平,起到了良好效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其经验做法,把党员干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第四,必须把压力传导落在实处。传导压力目的在于激发动力。一方面,要厘清责任清单。着眼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见人见事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委(党组)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认真抓好下级对口部门党建工作。班子成员要对党建工作分兵把口、分块包干、分线负责,决不能置身事外、漠然视之。一方面,要强化督查问责。围绕党的六大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市委组织部要对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排查,并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对市级机关党组织基本情况深入进行研判、扎实开展整顿。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尽快对农村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制度管人管灵魂。市纪委、监委要扭住老问题、紧盯新动向,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问责机制,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特别是对于大局意识不强、道德失范、品行不端、作风不实的人,该问责的严肃问责,该处理的坚决处理,必要时抓几个典型出来以儆效尤,决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5.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今天召开xx省环保督察巡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系列战略决策,加快推进我xx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刚才,陈彪同志汇报了我xx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市整改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责任追究组、现场督办组和舆论宣传组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汉滨区、高新区和市发改、住建、国土、水利等6个单位汇报了整改任务进展情况。从大家的汇报和我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同志们能够感受到中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态度,体会到肩上的重大责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动还不够迅速有力、措施落实不够坚决到位,离中省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面,我就抓好下一步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和省委环境保护督察组先后在我市开展了环境保护下沉督察和专门督察,共向我市转办信访举报问题485件(中央75件、省委410件),反馈环境突出问题72个(中央12个、省委60个)。对于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详细具体的整改方案,组织开展了环境隐患排查、突出问题自
查和反馈问题整改现场督查,郭青书记和我多次带队调研督导,鲁琦、全安副市长现场调度,相关部门跟踪督办,各级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推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工作成效看,还存在很大差距。中省反馈的72个环境问题,除立行立改、长期坚持整改的16个外,其他56个问题中,要求年底前整改到位的有13个(中央8个,省委5个,实际只有10个问题,中央和省委3个问题重叠),目前整改到位8个(中央6个,省委2个),还有2个没有整改到位;要求明年2月底前整改到位的有39个、已经完成3个,明年12月底前整改到位有4个。年底前应该整改到位而没有整改到位的2个问题有:市住建局、水利局牵头的11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问题,市发改委牵头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及两厂(场)项目未如期完成问题。目前,江南污水处理厂迁建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但尚达不到实质性开工条件,汉阴和江北污水处理厂进度滞后;汉滨区五里镇污水处理厂及汉阴县、紫阳县环境监测站升级改造和旬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未完成。其他整改工作欠账大的问题有:瀛湖库区围栏围网养殖治理严重滞后;瀛湖生态保护6大类61个项目,仅完成28个;高新区康宝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虽查封但搬迁仍无进展;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等县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任务还未落实等等。
整改工作进展缓慢,距离中省要求差距大,这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为什么我们工作被动?为什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整改方案和工作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我看根源
还是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和县区仍存在环保工作就是环保部门一家之事的思想误区,一些跨部门的环保工作,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不积极不主动,得过且过、盲目应付,推诿扯皮、懒政怠政。二是机制落实不到位。环保工作体制机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县区负责人对承担的环保任务不清、职责不明,压力传导不到位,整改责任压力存在上紧下松、政热企冷、逐级衰减的问题。三是工作标准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环保整改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措施不硬、心存侥幸,存在应付和蒙混过关思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抓好整改工作是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法规制度,并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等等。去年以来,中央分批对各省按照中央政治巡视的规格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仅在我省督察期间就约谈492人、问责938人、拘留26人,其中我市问责89人;省委第三环保督察组进驻我市期间,约谈202人,问责116人和4个单位。追责问责的力度、贯彻政策法规的强度、涉及行业的广度史无前例。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
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章,把环境保护融入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所有这些,可以用“三个彰显”来概括:一是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二是彰显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政治担当;三是彰显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较真碰硬、严肃问责的态度。今后,环保标准将会更高,执法力度将会更大,责任追究将会更严,这就是环保工作的“新常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中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督察组反馈的督察意见,代表中央和省委的意见和权威。因此,对于中省督察组反馈的整改问题,我们只有坚决执行的责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在整改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在整改工作中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第二,抓好整改工作是必须着力补齐的发展短板。要深刻认识到,督察组反馈的问题,表象上看属于环境问题,实质上正是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比如,秦岭生态保护问题、汉江及瀛湖保护问题、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统筹解决好长远发展的问题,新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要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经济发展、补小康短板、出绿色政绩,不抓环保就是严重失职,就是吃子孙饭、断生态路”的理念,以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为突破,举一反三,将解决点上问题与面上问题结
合起来,将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切实强化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抓好整改工作是必须全力做好的民生工程。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更优美的环境、更安全的食品、更丰富的休闲娱乐,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从过去“关注小康”到现在“关注健康”。整体来看,我市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是环境质量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仍然突出,如污水和垃圾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汉江污水直排问题;瀛湖库区中度富营养化、县区水源地安全和“头顶库”安全隐患问题;扬尘治理防控措施落实不严、畜禽养殖“散乱污”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等等。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粮食,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我们执政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环境被污染了,生态被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那我们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中省环保督察反馈的环境问题,涉及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矿产资源开采、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多个方面、多个领域,整改
要求高,问责追责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问题兜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短板,认真梳理研究,逐一找准症结,按照市委、市政府整改方案要求,全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一)高度重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
目前,我市影响水质的隐患较多,水污染防治形势整体依然严峻。对照中省环保督察方案,要下力气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市发改、住建、水利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中水污染治理项目和重点镇污水及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任务,除江南污水处理厂迁建工作外,其他10个年底前必须完工,市住建局要安排专人督导此事,每周通报工作进度,江南污水处理厂迁建要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确保一季度开工。二是市农业局和汉滨区等相关县区政府要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三是汉滨区、瀛湖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等县区和部门要迅速启动、深入推进瀛湖库区网箱养鱼清理整顿规范工作。四是市水利局要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切实杜绝污水直排,加快解决局部区域、流域水质下降问题。五是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白河等县区政府要全面排查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隐患,尽快落实居民搬迁事宜,确保饮水安全,市水利局要安排专人督导此事。总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措施,精准施策,守住饮水底线、严控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二)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各县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着力抓好xx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各项任务落实,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一是市商务局要督促规划区内加油站年底前全面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工作;汉滨区、高新区务必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和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进度,确保明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二是市规划局、住建局、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要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坚决杜绝渣土车“跑冒滴漏”行为。三是市农业局、城管局、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巡查力度,切实加强月河川道秸秆焚烧监管并抓几个典型,抓好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污染及焚烧垃圾、露天烤火等陋习的整治工作。四是市环保局要牵头督促各县区政府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尤其是省委环保督察要求整改的宁陕县、汉阴县要尽快完成此项工作。五是市环保局要着力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砖厂等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监管,高新区管委会要加快高新区康宝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站搬迁进度,落实好冬防各项措施,确保全市优良天数保持在全省前列。
(三)突出抓好秦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省领导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北麓违规私建别墅等生态破坏问题做出专门指示,张道宏副省长在全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汇报会上要求,要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教训,坚决斩断伸向破坏秦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的利益“黑手”。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中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时限和要求整改落实到位。一是市发改委要牵头尽快制定《xx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xx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市国土局及相关县区政府要彻底整改我市秦岭矿山开采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违规开山采石、乱批乱建现象,坚决打击非法采矿选矿行为,尤其是对紫阳县洞河镇安子沟明华煤矿的环境问题,市国土局牵头,紫阳县配合,积极主动争取各级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确保彻底消除环境隐患。二是市林业局及相关县区政府要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坚决杜绝采矿、采砂、开垦等乱砍滥伐违法行为。三是各级各部门对专项排查、督查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四)认真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要以防范尾矿库、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为抓手,时刻绷紧环境风险防范这根弦。一是市安监局牵头,有关县区尤其是尾矿库企业分布较多的旬阳、宁陕、汉阴等县要切实抓好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尾矿库隐患治理任务。二是各县区和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要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入境检查、重点护送、出境通报”工作机制的通知》,务必于12月底前细化任务、夯实责任,落实人员、经费、设备和措施,确保中心城区及沿江群众和首都人民喝上安全、放心、洁净的汉江水。三是市卫计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要加强辖区医疗废物等危废、固废、核与辐射等的监管,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风险事故。四是各县区要加快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应急能力水平。三、夯实压实责任,不折不扣的把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完成中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向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4次、5次、9次研究中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强化“四个意识”,要严格对照整改方案,不打折扣、不讲条件的把中央12项、省委60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切实做到“六个不放过”,即: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监管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社会公众不满意不放过。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xx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和《xx市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制,即:县区党委、政府对本县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监督和领导责任;严格执行环保保护“一岗双责”制,即: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县区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不仅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负责。只有真正把“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落实到位了,责任明确到位了,压力传导到位了,就能激发我们干好环保工作的热情和激情,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任务完成不了呢?
二要压实整改责任。一方面要压实各县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主体责任,特别是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责,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充分
调动各方力量推进整改。另一方面要压实“关键少数”的责任,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是整改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坚持“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套人马”,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按照时间节点,整改一件销号一件。切实做到“三个必须、三个绝不能”,即:所有问题整改必须坚决彻底,绝不能有遗留;必须全面到位,绝不能打折扣;必须严格监管,绝不能出现反弹。各责任单位要定期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效果。
三要加大执法检查。从中省环保督察反馈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一些县区和部门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不严、监管不严、执法不严造成的。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各责任单位既要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还要主动查找新的环境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针对中省督察组反馈的每一个问题,排查其他方面是否也存在问题,使更多深层次、隐性的环境问题摆在面上,防患于未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以“零容忍、全覆盖”的决心和态度,该关停的关停、该处罚的处罚、该追责的追责,绝不姑息迁就。市整改办整改督办组要逐县区、逐问题对标检查、现场督办,切实推动整改工作高效、务实开展。
四要严格公开销号。从现在到2月底,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中省环保督察我们有52个问题要集中验收销号,其中,41个尚未整改到位,时间紧、任务重,市整改督办组要加强力量,集中抓好现场督
查核查及验收销号工作;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整改方案,严格按照时限要求,争取尽快整改到位,并做到完成一个验收一个,整改一个公开一个,办结一个销号一个。市整改办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推行阳光整改,严格整改销号管理。要做到“四个公开”,即督察问题公开、整改过程公开、整改结果公开和验收销号公开。整改任务完成的,要按程序向市整改办申请验收销号,同时要加强整改资料的收集和规范整理,实行一个问题,一套整改档案,做到佐证材料翔实,数据准确无误,确保经得起中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
五要严肃考核追责。市纪委、监察局要会同市整改办责任追究组,对整改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县区和部门,适时约谈负责人或进行追责问责。市考核办要把整改完成情况纳入县区和部门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踪督查,对整改落实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彻底、整改没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启动问责程序。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中省环保督察后整而不改、死灰复燃、顶风作案的生产企业,该关停的必须关停,该处罚的坚决处罚,涉嫌环境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宣传部门要跟踪曝光破坏生态、无视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例,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我市的所有经济社会工作均要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加快发展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刚柔相济、系统推进,确保按期保质保量稳定完成。
6.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开得很好。__市长在会上作了主体报告,传达贯彻了__省长考察我市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了下步工业园区建设;_、_同志分别就园区建设的有关工作作了讲话;_同志通报了全市1-7月工业项目引进情况。请同志们按市长和以上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抓好贯彻落实。区县(市)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在会上的发言很好,有些成功经验和作法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会议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和一些材料数据,请同志们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力争后几个月新开工一批工业项目,“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建设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实现建设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
应该说,今年5月26日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以来,市直各部门和区县(市)在加强工业领导,集中精力抓好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上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德山开发区和部分区县(市)洽谈引进工业项目的来势看好。在近三个月时间内,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到区县(市)调研督促,先后就德山、创元、灌溪等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市属企业技改、全市纸业整合治污、金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开展现场调研。君文市长多次带队和分管工业、招商引资及挂项目的市级领导一道外出招商洽谈,积极推动常德电厂、常烟芙蓉王技改、创元铝业21万吨电解铝、恒安三期扩产、湘投控股集团1万吨金属钛、宝成鞋业和深圳中技集团30万吨车用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签约开工。市直多数部门围绕项目引进建设搞好服务,促进发展,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以主要精力抓工业项目的氛围正在形成,“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出现蓬勃生机,突出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已经成为全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共识。
根据过来调研情况和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工业发展的意见,结合进一步学习贯彻春贤书记、伯华省长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园区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再强调三个问题。?
一、树立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增强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紧迫感?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看。经过全市上下努力奋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31亿元,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五名。纵比发展有成绩,深入分析有差距。?
从工业经济增长看。1-7月,我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19.1,低于全省20.3的平均水平,在全省排第9位,其中常德烟厂完成63.2亿元,占了近60。在全市新增的21.2亿元工业增加值中,有12.8亿元是烟厂贡献的。?
从工业产出效益看。上半年全市47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入库税收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17户部省属企业入库49.6亿元,增长26;53户市属企业入库1.82亿元,增长24;401户区县(市)企业入库2.36亿元,增长24。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收中,常德烟厂入库47.2亿元,占了全市总量53.8亿元的87.7。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的11.1亿元税收中,常德烟厂新增占了近10亿元。
从固定资产投入和新开工项目看。1-7月,全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71亿元,增长23,低于全省31的平均水平,在全省排第9位。同期株洲是80.37亿元,__是82.13亿元,岳阳是85.44亿元,郴州是81.25亿元。全市1-7月共引进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只完成投资5.1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其中区县(市)下降29。1-7月,全市新增合同意向项目20个,其中市直项目8个,接替项目不多。
从兄弟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来势看。这次市委市政府派出考察组赴__、__、__工业园区考察取经。三市所辖工业园区大部分是以后建立和启动的,__、__园区近几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增长速度为40―50,__工业园区20工业产值7个亿,今年可达70个亿。园区经济已成为这些地方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我市园区工业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6左右,而与常德条件相近的一些市,园区工业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0左右。今年1-7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大头是创元铝业(投入64259万元)、石门电厂二期(投入43037万元)、中联重科(投入7750万元)和盈成油脂(投入6500万元)撑起来的,面上工业的投入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大,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看来发展工业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我市经济总量全省排位在第二、第三之间,大头是烟厂支撑的。前几年国有工业企业改制攻坚是成功的,但改制后的发展
服务要跟上来。德山开发区这几年加大了投入和招商的力度,但新增工业销售收入不到20个亿。桃源、澧县、石门、汉寿等区县(市)工业园这几年发展来势好,武陵、鼎城、临澧、安乡、津市也有重要进展,但全市工业园区从总量到重大项目上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项目不多,特别是难以搞到大项目、好项目,领导精力不集中、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横比形势确实比较严峻。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要有坐不住的感觉,增强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紧迫感,勇敢地担当起建设工业强市的重任。?
二、深入研究把握工业发展规律,提高引进建设工业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
“十一五”我市经济要打翻身仗,一靠工业拉动,二靠投资拉动,而发展工业园区是个关键举措。现在招引工业项目各地竞争激烈,政府支付成本很高,搞成一个项目很不容易。因此,只听汇报只看数字只做宣传鼓动文章不行,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工业园区、招引工业项目的规律,着力提高工业发展、园区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要深入研究把握工业发展规律。反复出现的,代表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的东西带有规律性。就工业发展规律而言,一是要把握生产要素往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和产业、企业流动的规律。作为企业,只有赢利才能发展;作为企业家,哪里营商成本低,赚钱机会多,他就会选择到这个地方投资创业。二是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规律。当今全球的市场份额、财富分配往跨国公司集中,跨国公司主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投资或进入大公司、大集团的产业链(包括生产链、采购链和营销链)已成为提高本地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三是要把握工业生产力布局向园区集聚的规律。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启动的新一轮发展,主要是以建设拓展工业园区为载体进行的。不搞工业园区或园区经济发展慢的地方,区域经济增长就缺乏龙头,生产力布局就形不成拳头。?
要认真分析总结我市这些年工业项目引进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市这些年工业技改和招商引资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以感情联络招引常德籍企业家。象桃源创元铝业李瑞师、中联重科詹纯新、湘投控股李静安、澧县寰球电子彭潮等一批企业老总,都是带着深厚感情投资回报家乡的。也有外出打工致富回乡创业的。二是依托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扩建。象常德烟厂实施100万箱联合工房技改,烟机厂和常纺机的技改扩容,汉寿棉麻纺织等一批改制企业民营老板投资扩大产能,这条路子成本低,来得快。三是接受大企业订单幅射配套生产零部件和下游产品。武陵、津市、临澧等区县(市)的一批机电行业厂家,多数是通过接受大企业订单生产逐步做大做强的。四是看好常德资源和市场潜力投资加工业。我市农业产业化“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为粮油、林纸、棉麻、珍珠、果蔬加工等产业投资提供了资源。这些年水电、盐化工、建材企业的引进扩能,也是客商看好我市水能矿产资源所作的投资选择。随着沿海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给我市带来商机。石门世运、津市骏豪、宝成鞋业等纺织、制鞋、电子加工贸易企业的落户和洽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看好我市的劳动力资源。五是引进营销人才兴办加工企业。鼎城、安乡、西湖、西洞庭等地新上和扩能的一些企业,部分是营销能人牵头兴办的。六是争取国家投资大项目大企业。这方面石门比较典型。?
要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突出问题。发展工业的成果最终应体现在新增工业增加值和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上。市直部门、区县(市)都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工作重点,增强抓好工业发展和项目引进的针对性。一是要逐户研究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企业的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改实行奖励、贴息等管用的激励措施。二是德山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区县(市)要突出抓好大项目的招商,主攻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力争今明两年全市引进成功三至五个象创元铝业这样的大项目。三是要帮助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生态。政府要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良项目、优良企业的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营销,抓紧解决我市存差过大问题。同时,大力改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尽可能为引进企业和技改项目创造宽松条件,兑现优惠政策,落实新上项目全程代办制,千方百计降低营商成本,提高招商安商的环境竞争力。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科学制订园区的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确保留足工业发展用地。要抓好园区规划管理,依法管住违章建筑,降低工业用地拆迁成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发展。招引工业项目要看得远一点,土地是稀缺资源,一定要节约用地,园区发展尽量利用丘岗山地,对项目用地要按市政府规定的投资密度进行控制。对圈地不用的要依法进行清理,对已签约的项目要督促尽快开工。要停止招引污染严重、不产生税收的项目。要认真治理工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积极招引大项目的同时,要注意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要引导围绕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配套招商。?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少说多做,聚精会神抓好落实?
经济工作要抓纲举目,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好的指导思想、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发展规划都要通过争取和引进建设项目去实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落脚到一个地方,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环境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一打纲领抵不上一步实际行动”。检验一个区县(市)和一个部门的工作成效,不是看开会、发文、领导讲话多少,主要是看服务项目、搞成项目的效果,看项目开工、投产的进展和项目的产出效益。?
要制订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建设千亿工业工程,后五年要新增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才能实现这个目标(20全市工业销售收入485亿元)。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实行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办法推进工业发展。市里重点抓好德山开发区和市属企业的扩改,每个区县(市)重点抓好一个工业园和区县(市)属企业的扩改。市里负责制订全市工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的指导规划,指导重点产业园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推进三个工业“百亿工程”,即德山开发区新增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常德烟厂芙蓉王技改新增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桃源创元工业园新增工业销售收入80-10亿元。目前项目来势好的石门、鼎城、澧县、汉寿等工业园要力争登上20-30亿元的新台阶。武陵临澧、安乡、津市也要确定各自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同时,要力争“十一五”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翻一番,达到1000户以上。作为区县(市)来说,一年没有开工投产几个工业项目,新增几户规模工业企业,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市里要求区县(市)工业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是按照全省平均水平制订的(全省76个开发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4),要经过三年左右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增工业增加值、新增工业规模企业主要在园区产生。市委市政府对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将发展的责任明确到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和园区党政一把手头上。对完成基本任务的给奖,奖到个人;完不成的取消当年评先资格;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调整园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岗位。同时,对市直主要经济部门和综合部门下达引进工业项目的年度任务,对引进成功的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各工业园区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安排工作,运用市场经济理念搞好园区建设,创新用人机制,选拔懂经济、会招商的人才到园区工作,全力突破项目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的调度,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重大项目。这次会议后,市本级和区县(市)都要认真研究一次园区规划修编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使用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经营城市的办法等多种形式筹措到位园区建设资金,落实市委市政府德山开发区每年投入3亿元、区县(市)工业园每年投入万元以上的要求。对工业项目的引进和技改要加强调度,区县(市)委常委会要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区县(市)政府要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引进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区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挂项目,跑项目。主要领导抓项目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协调肩膀要硬,出手要重。要咬住项目不放,追紧盯死,一抓到底。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敢于拍板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看准的一时有争议的项目不要犹豫,要做好工作坚决果断地推到位。为便于工业项目的协调和统筹,市委明确常务副区县(市)长兼任区县(市)工业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总之,区县(市)要认真研究几条过硬的工作措施,一旦形成集体决策,必须狠抓贯彻落实。区县(市)后几个月要力促新开工几个工业项目,改变工业项目偏少的被动局面。?
市直各部门要为工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一是要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二是要为工业园区的规划修编、升格上报、项目落户、工业用地、环境整治等事项快办手续,搞好服务,认真落实兑现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工业优惠政策。三是要从严抓好队伍建设,用发展理念统一骨干层的思想,树立变通支持工业发展的大局意识,树立尊重企业家的创造劳动、支持企业家在常德创业发展的良好风气。对索拿卡要,拖着不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要坚决查处。?
市委市政府今年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拟分三个回合抓,5月份总体部署,这次专门研究工业园区建设,11月份重点研究优化发展环境。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常德局部有旱灾,总体风调雨顺。全市上下要按照春贤书记、伯华省长考察我市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全面完成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后几个月的工作要突出重点,抓透重点,“悠悠万事,发展为大,稳定为重,带班为要”。就具体工作来说,有三件事情再强调一下。一是要认真抓好区县(市)委换届后的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这次区县(市)委换届是成功的,区县(市)委贯彻省委、市委的换届要求是坚决的。前段换届对经济工作是有一些影响,换届完成后各区县(市)委要一手抓紧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春贤书记“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的部署,落实伯华省长“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的要求。党政一把手要以诚相待,多作沟通,带出团结、实干、廉洁的班子和风气。当前,要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市委就加强换届后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已明确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牵头调研,等9月下旬市第五次党代会后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二是新农村建设今年要迈出有力的一步。要突出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片的建设,创造抓点带面的可推经验。市里10月份将召开示范片建设现场会交流部署。要认真办好农民大面受益的实事。市里下步将在部门调研、拿出意见的基础上,就农村通村公路硬化、农村安全饮水、村庄规划作专门研究。也请各区县(市)积极行动,摸索路子。农民增收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后几个月要在产业化增收、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营销、增加劳务输出上多下功夫。三是继续抓好安全维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对维稳工作,前段市直单位和各区县(市)作了很大努力,情况有好转,但不能有丝毫大意。要继续坚持从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消化矛盾入手抓好维稳的方针不动摇,各项包保措施必须认落实到人。我市安全生产隐患不少,最近几个月出了几起重大安全事故。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要坚决整治安全隐患,从严查处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维稳责任追究制。10月份,党中央将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部署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要抓紧推进扩大就业、救助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我市“十一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
市长的讲话??
(8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早就酝酿,反复研究,而且是经过认真的筹备以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因为这是抓关键、抓具体、抓落实的会议。这是吉海书记来常德主持工作以后,市委抓工作的一个新的特点。大家都有一个认识,就是全面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环境,环境有硬环境,也有软环境。建设园区,既可解决硬环境问题,又可解决软环境问题。这就像数学方程式解题,从哪里破题。常德经济发展从哪里破题,哪一个是关键环节、是重点工作,我觉得,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当前我们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所以,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问题。这既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又符合常德的实际。14号到15号,伯华省长率领省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到常德视察指导工作,看了德山开发区和澧县、桃源的工业园区,看了新农村的试点村,看得很高兴,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完全符合省长的讲话精神。省长主要强调了加快发展的问题,充分肯定了全市的工作,认为常德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发展思路清晰,前进基础扎实,当前来势很好,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发展,要和长株潭比高低、争发展,进入湖南发展的第一方阵,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亮点。对今后的发展重点,省长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春贤书记、胡彪主席视察常德,强调的第一条也是发展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17号,吉海书记主持市委常委会议就贯彻落实省长的讲话精神,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吉海书记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自加压力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当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趋势。以工业园区的方式,建设适宜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园区环境,吸引新的工业投资,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区域发展政策工具。像韩国,从1971年到1980年,实施工业园区战略,工业区面积从102平方公里扩大到332平方公里,间扩大2.3倍。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经济特区开始,20多年发展迅速,工业园区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生产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这种特质越来越明显。近段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如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分析了方方面面的情况,一致认为加快发展工业园区是第一方略,深感我们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上,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形势,压力非常大。
一是外地的来势很猛。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现在园区建设都搞得热火朝天。像东部的浦东开发区,以占上海1/12的土地、1/9的人口,提供了全市1/4的GDP、1/2的进出口总额,园区土地产生的价值很高,比其他用地高得多。江苏的昆山市,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第一名,其GDP和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开发区。苏州的工业园区每亩的投资强度达到了100万美元。像西部的西安市,我最近去看,园区建设水平很高、人气很旺,他们现在想的是怎么样引进产值规模超100亿的工业项目,现在正在抓3个500亿的项目。像中部的江西__市,人口、面积和我们的一个大县差不多,以来,开始大抓工业园区,不到四年时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3家,合同引资150亿元,其中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园区工业产值几乎年年翻番,年7个亿,个亿,20个亿,年45个亿,今年将达到70个亿,4年增长10倍。像我省的__市和__市,工业园区也是超常发展。__拥有两个国家级园区,该市“两区八园”去年完成的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到了全市的52.2,引进境内资金占到85.3,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到41.1。__市本级两个工业园区,产业特色都十分突出,他们高新区的德国工业园和新材料工业园,都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他们的九华经济区,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辆的吉利金刚轿车生产线,今年3月份开工,年内可实现第一辆轿车下线,将很快形成汽车产业基地。目前,在园区发展上,各个地区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
二是我们自己的差距很大。常德的园区建设起步并不迟,1992年就成立了德山开发区,在德山开发区又设立了高新工业园,近几年来,各个区县(市)的工业园区也在逐步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公布的省级开发区6个,加上4个没有公布为省级开发区的区县(市)工业园,现有企业5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7家,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13.2亿元,上缴税收6.9亿元,园区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部分,园区也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在园区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像桃源创元工业园,是在宏观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通过地方和投资者的艰苦努力,快速发展起来的,现在后劲也很强,今年税收可达1.2亿元,可以说,一家大企业撑起了一个园区,一个园区搞活了一个县的经济。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园区发展还很不够。主要是:规模比较小。10个工业园区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的16.7,现有规模企业户数只占全市的23.9,入库税收只占全市工业税收的7.6。速度比较慢。今年1―7月,德山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只有13?8,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低5.3个百分点。层次比较低。没有国家级的开发区,还有4个区县(市)的工业园区没有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入园项目中大企业不多,高科技企业不多,高税收企业不多,就业容量大的企业也不多,有的园区一年到头引不到两个项目,有的园区还是多年来的一些老企业。基础比较弱。有些园区没有象样的规划,也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投入。原来市里是打算开一个园区建设的流动现场会,但转了一圈,确实感到没有什么好的看像,也没有什么新的看点。园区发展的这种状况,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严格反思起来,与我们主观努力不够是有关系的。和先进的地区比,我们抓园区的精力没有人家多,引项目的钻劲没有人家强,搞建设的魄力没有人家大。对这些发展上的差距,工作中的不足,我们要清醒认识,积极改进。
三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很高。省委省政府对园区发展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在5月份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每个区县(市)都要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春贤书记在《湖南工作》上发表了《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章,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务实的工作,把园区建设搞上去。春贤书记、伯华省长、胡彪主席到常德视察工作,重点看的是园区的工业,反复讲的是园区的发展。春贤书记看了创元工业园后非常高兴,安排省委于秘书长亲自帮助企业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伯华省长在讲话中也强调,常德的新型工业化就是抓园区建设,抓好了工业园区,就有了新型工业化。应该说,领导的要求非常明确,从政治责任上来讲,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力气去抓落实。园区发展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经济不搞上去,怎么样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经济不搞上去,群众不买帐,我们怎么执政。?
四是目前的机遇很好。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政策措施,就是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紧缩“地根”,把住土地闸门,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园区发展。因为只有通过园区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才能更有力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发展园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尤其是作为我们中西部地区来说,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丘岗地资源比较多,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把园区建设搞起来,应该是一个好机会。我们的园区发展曾经错失了一些机遇,现在再也不要说“醒得早,起得迟”,而要赶快行动起来。
加快发展工业园区,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希望所在。全市上下务必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自加压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摆在当前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二、坚定信心,明确目标?
没有高标准的目标,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园区。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全市工业园区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园区建设的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尽快实现德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每个区县(市)都要建成一个省级开发区。
2.园区重大项目引进的目标。德山开发区每年要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五年内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以上;各区县(市)工业园区每年要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五年内引进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
3.园区工业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要力争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入库税金、规模企业户数“三个翻两番”的目标。全市园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入库税金年均增长20以上,到,全市园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由115亿元增加到500亿元以上,入库税金由6.9亿元增加到2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由117家增加到500家以上。德山开发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入库税金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新引进企业入库税金年均增长35以上;到年入库税金达到8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通过园区工业的大发展,实现“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新增500亿元,其中德山开发区新增100亿元,常德烟厂新增100亿元,创元铝业新增80-100亿元。?
三、扩大投入,强化基础?
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筑巢引凤”,要把“梧桐树”栽好,把“巢”筑好,这是基础。这几年,我们对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的拼盘资金投到德山,去年下半年以来,市本级融资2个多亿投入到了德山工业园。几年来,各个区县(市)投入园区基础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了4个多亿。今年1―7月,有津市、汉寿、澧县、武陵四个区县(市)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过了千万元。下一步,工业园区还必须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基础条件的大改善。?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当前,园区的规划工作要注重“三个结合”,解决“两个问题”。注重“三个结合”,就是要把园区的规划与国家的政策包括土地、环保、产业政策等紧密结合起来,与城镇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产业培育发展特别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好工业用地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很多园区包括德山开发区,用地已经很紧张,德山开发区只剩2000多亩工业用地,国家对土地控制又非常严格,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根据工业发展的需求,尽可能留足工业发展用地,为园区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要通过规划控制,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再一个是解决好功能定位的问题。要根据区位特点和环境容量,立足现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搞好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真正把园区规划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产业基地和城市新区。?
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市委、市政府要求,“十一五”期间各个区县(市)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每年不得少于2000万元,从明年起,市本级对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每年融资投入不少于3个亿。市里下这么大的决心,就是要把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搞好。这3个亿的资金哪里来,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财政资金包括城建资金和开行贷款资金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土地抵押、财政担保并付息的办法向银行贷款。可以用政府掌握的城区土地来抵押,利息有保障,银行应该有积极性。目前,我们常德有170多个亿的存贷差,有这方面的潜力,银行也有这样的能力。3个亿的资金,通过运作,还应该完成更大的建设工程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外地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用市场开发的办法,引进投资者和社会资金搞建设。?
三是要注重设施配套。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既要考虑生产服务的需求,抓好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建设工程,还要考虑生活服务的需求,发展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设施,使工业园区留得住人。我希望,德山开发区今后要更多的引进开发商,搞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四、突出中心,全力招商?
项目是立园之本。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必须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要把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作为园区的中心任务。当前,在项目的招商引进上,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高层招商。各级党政“一把手”包括分管领导要亲自出面去招商,亲自出去跑项目,“大领导”抓大项目。无论外地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招商的实践,都证明小分队也好,有些部门也好,他们去招商主要是搜集和提供一些信息,进行一些初步的联络和沟通,真正要洽谈、要签约,还是主要领导和负责的领导亲自出面,才好拍板。这样既可以提高决策效益,又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招商的成功率比较高。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本级目前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的15个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市级领导挂帅的“四个一”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工作班子具体服务。吉海书记要求,对这些大的项目,包括近期新谈成的一些项目,再进行一次清理,对具体项目适当调整,对联系领导和责任单位重新明确,把基本没有引进可能的项目调整出去,把最近进展比较顺利的项目列入进来,真正把项目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项目都有人具体抓。目前,应该说,一些重大项目引进的来势比较好,像烟厂扩改、常德电厂、创元铝业二期、恒安三期、深圳中技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重庆民生集团单细胞蛋白、湘投控股集团金属钛、宝成鞋业以及金光集团、轻纺工业园等项目,进展都比较顺利。这次伯华省长来,也指示省直有关部门对常德的重大项目引进给予支持。各个区县(市)的党政“一把手”、分管负责人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自己去跑项目、抓项目。?
二是加强定位招商。要安排精兵强将,组织专业队伍,有的放矢,到目标地区、重点企业进行招商。要着眼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省内10强企业去做工作。市项目办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的相关工作,实实在在的拿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招商的清单。?
三是加强以商招商。最熟悉招商的是商人,最熟悉企业的是企业家,评价环境和条件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是入园企业老板。一个外商讲你的环境不好,可能影响一百个人甚至一千个人。一个老板讲你的好话,比我们当领导的讲多少句都管用。所以,对已经入园的企业,我们要悉心呵护,尽力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发动他们帮助我们搞招商,发挥他们在信息、市场、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动员自己的朋友,联系自己的客户,来我们常德投资兴业。?
四是加强重点部门招商。在鼓励和动员全社会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对主要的经济职能部门要下达招商引资的任务。在市直单位,要明确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综合部门,每年至少引进1-2个工业项目,具体任务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来分配,像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商务局等每年要引进2个项目,市委办、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每年要引进1个项目,凡是有任务的单位,要定领导、定专干,确保完成。其他市直单位,也要引进工业项目,引进成功的,给予奖励。?
五、改善环境,优化服务?
软环境也能形成硬实力。我们要把优化环境作为永恒的主题,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积极营造投资成本低、回报快,办事效率高、信誉好的投资环境。?
一方面,要实施优惠的招商政策。在政策措施上,总的要求就是要开明,要比沿海地区、比省会城市的政策要优惠,否则投资商不会来。在土地政策上,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了,对德山工业园区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其他达到投资强度并且达到入库税收标准、吸纳就业标准的工业项目,按投资额大小,在土地价格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凡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项目,土地使用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发放。各个区县(市)自己制定各自的土地优惠政策。在税费政策上,按照国家规定和市里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抓好兑现,像地方享有的所得税,可以给予优惠。?
另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前些年,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有些地方是抓得比较好的,像澧县对工业企业实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办法,像安乡对园区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制度,效果都比较好。对这些好的措施,我们要大力推广。改善园区的政务环境,下一步主要是落实好两项制度:一是在工业项目的报批环节,落实好全程代理制度。由工业园区为投资者全程代理各项报批手续,投资者只提供相关资料,不直接和审批部门打交道。二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落实好封闭式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到工业园区搞检查、搞评比,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协调,不得干扰园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各级优化办要对这方面的情况加强监督。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工业园区还要重视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围绕园区企业的需求,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加强工业人才的培训。?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具体抓、抓具体。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三条具体措施:?
一是对园区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市委常委会每两个月研究和调度一次,市政府或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每个月调度一次,德山开发区每半个月调度一次。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市里主要调度德山开发区,各区县(市)按照这一要求,调度自己的工业园区。今年后5个月,市、县两级都要通过调度,集中抓一批新上项目,解决一批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明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文浩同志兼任德山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各区县(市)政府常务副区县(市)长兼任工业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在这次区县(市)党委换届中,市委已经明确了一名常委任园区的工委书记。这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园区地位,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通过加强对园区工作的考核,严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抓园区的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将对德山开发区和各区县(市)工业园区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并且直接奖到个人。在奖金分配上,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占40,工业园区党政“一把手”占30,其他有功人员占30。工业园区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区县(市)当年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连续两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调整工业园区党政“一把手”的工作岗位。通过落实这些措施,使党委、政府对园区工作的领导更有力、更具体、更见效。
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建设工业强市、提高常德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常德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同志的讲话??
(208月22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发展,建设工业强市。如何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我着重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角度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突出问题?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这几年,我们全市上下持之以恒抓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思路是明确的,措施是过硬的,成效是明显的。
1.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对于优化经济环境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历来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市几大家领导班子认识高度统一。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经常性进行调度、检查和考核。各个行业部门服从政令,把优化环境作为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提升形象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联动,干部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2.政务行为逐步规范。这几年,我们致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查纠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三次清理,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由792项缩减为359项,减幅达54,促进了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市县两级通过建立“两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优化经济环境110暨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两热线”(市长、县长热线和行风热线)和开展“一测评”(一年一度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测评)等活动,形成了政务服务和环境监测的立体网络。?
3.查纠力度不断加大。这几年,市里还先后制定了优化经济环境14项制度要求,建立了优化经济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了进一步加强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14条措施。按照这些制度要求,坚持对发展环境问题实行快速查纠,2002年以来,市县两级优化办与纪委效能监察机构直接处理群众投诉5224件,立案查处518件,45家单位受到黄牌警告,1365人受到责任追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产生了一定的优化效应。?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工业发展环境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的部门审批放小不放大。审批事项该进政务中心的不进政务中心,或者留大放小,让办事群众两头跑;该削减的不削减,或者转移到行业协会、二层机构,变相揽权。二是有的项目收费取高不取低。企业反映部门收费多、弹性大,特别是处罚就高不就低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有的报批手续从繁不从简。有的干部片面强调部门权力,手续繁多,效率低下。有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扯皮“打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讲自己的小道理,不讲发展的大道理,导致事情久拖不决。四是有的干部服务到岗不到位。冷眼、生硬、横蛮、推诿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法律法规、文件制度不宣传、不解释,执法就是罚款,培训就是收钱。五是有的问题处理到事不到人。对破坏环境、损害象的问题强调有情教育多,实施无情惩处少。一旦碰到具体人,就吹说情风,有的部门领导带头说情、袒护干部,责任追究不到位。市纪委最近开展百企走访活动,有的企业老板有话不敢讲,怕影响关系,怕打击报复,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干部处理不到位,没有触动少数干部的特权思想,没有真正收到惩一儆百的效果。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我市的环境和形象,必须下大力治理和解决。?
二、突出重点,改善发展环境?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打基础、聚能量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工业和很多企业都还在成长之中,需要全市上下精心呵护,需要良好环境促进发展。在发展环境问题上,企业说好才是真好,群众说行才是真行。要让企业说好、群众说行,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扎扎实实地推进优化经济环境工作。?
1.要在优化行政服务上下功夫。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对已精减的,要认真抓好落实,防止反弹;对明减暗不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认真地进行清理整顿,使来常德投资创业的客商,最大限度地减少跑批文、办手续、盖图章的时间和精力。要严格实行“统一收费、联合检查、罚款审批”制度,职能执法部门进企业检查必须实行联合检查,进企业收费必须实行统一收费,对企业罚款必须报市优化办审核。要全面实行并联审批制、备案审核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今后,凡是申请开工的引进项目和民资项目,只要符合前置条件,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办完审批手续;只要报批资料齐全,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发放工商执照;项目竣工后,只要在区域服务范围内,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通水、电、气和电话。要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市国土、规划、环保、工商、地税等职能部门在德山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应当有市级相应部门的管理权限,不需要到市直部门二次审批,同时要服从管委会的统一协调管理。
2.要在优化执法形象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摒弃部门利益驱动执法、徇私枉法、执法不公和不按程序执法的行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收费、罚款指标,严禁罚没收入与奖金福利挂钩,与考核评先挂钩。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收费公示制、检查备案制、同城一次检查制、首查免罚制、重点联系制、企业宁静日制等各项优化环境制度,把执法行为切实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司法个案复查、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要继续对园区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周边环境实行重点治理、重点监控。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工挠工、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的行为,要快速出击,严厉打击。现在有些村组,没有企业想企业,有了企业宰企业,强行揽工供料,稍不满意就断企业的路,拉企业的闸。这既是一个诚信问题,又是一个治安问题。对这类问题,既要加强教育,又要加强整治,决不能让少数言而无信、坐地自大的人伤了投资者的心,断了加快发展的路。?
3.要在优化社会信用上下功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最好的品牌。要不断深化“诚信常德”建设,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部门说一套、做一套、不兑现承诺,一些个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一些企业弄虚作假、违约失信等问题,尽快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要特别注重提高政府公信力。政策一经出台,就要严格执行;措施一旦制定,就要坚决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对这些政策措施特别是扶持政策、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的兑现情况,来一次全面的“回头看”。没有兑现的,要坚决兑现落实到位。要对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合同履行、服务效率、承诺兑现等情况进行一次暗访和抽查,该补火的要补火,该完善的要完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守信企业奖励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信贷、年检等方面予以倾斜,大力弘扬讲诚信、守承诺的良好风尚。?
经济环境与干部作风紧密相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敢于在利益面前解放思想,在发展面前克服私心,以广阔的胸怀宽待外地人、优待纳税人、善待投资者,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增加财气,千方百计支持和促进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市委换届结束后,将围绕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一些活动。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对照优化经济环境的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
优化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经常抓、反复抓的工作。因为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当时解决了,也很容易出现反复。在优化发展环境的问题上,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
1.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对工业园区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市委常委每两个月研究一次,市政府每个月研究一次,德山开发区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研究调度的重要内容,及时帮助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环境”,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人。科员出了问题,拿科长是问;科长出了问题,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2.要完善预警监督机制。建设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对市直45个部门395项行政许可服务项目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对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实行即时监控。落实重点企业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开展行政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暗访、回访、接访”三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正在开展的“百企走访解难”活动。不断完善优化经济环境测评制度,形成公开评议机制和行政效能评估制度。继续实行监督员、测评点、评委库、听证评议等制度。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11月份,市委市政府将集中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活动,各个部门要尽早查找问题,尽快补劲补火,确保在测评中有个好的结果。?
3.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凡是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损害发展环境的问题,要在执行正常办案程序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性质和紧急程度,启用快速联动机制:一般性案件原则上一周内查结,重要案件原则上一个月内查结;反映情况紧急、案情重大或省优化办交办的案件线索,由市优化办直接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配合,进行快速查处;需要市直部门或区县(市)优化办办理的案件,明确办理时限,实施快速查处;市直部门或区县(市)优化办受理的举报投诉,认为需要市优化办启用快速联动方式查处的,可以直接报告市优化办。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明确专门力量,及时发现问题,从快解决问题,从严处理违规违人员。?
4.要完善查处震慑机制。重点监督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滥用许可权、备案权、处罚权和裁量权的问题。加大八个方面的查处力度。(1)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检查按规定报批的;(2)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程序,擅自封存、扣留企业和经营者的生产设备、仓库、财务账、营业证照、货物的;(3)未按规定和程序,对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费的;(4)违反规定参加影响公务活动的吃请,随意占用和索要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财物,凭借职权让企业或个体经营者报销不应承担的费用的;(5)以评比、共建或协商形式,随意向企业摊派收费的;(6)借办理和审验证照之机搭车收费、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或强行服务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以及利用办理、审验证照之机设卡收费的;(7)将行政职权违规转移到所属事业单位或学会、协会,或借其名义巧立名目向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收费的;(8)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的。在查处问题上,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决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大发展需要大园区,大园区才能支撑大发展;好项目需要好环境,好环境才能成就好项目。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力支持和参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不断提升常德的形象和区域竞争力,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常务副市长的讲话??
(年8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我觉得,园区建设和发展问题主要是投入问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靠投入,园区的发展要靠项目,没有投资和项目的支撑,再好的规划也是一纸空文,再大的项目也会落空。近几年我市投资在全省排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投入不足。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扩大园区投入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扩大工业园区投资的紧迫感?
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我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应该说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所有园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29.17亿元,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上缴税收6.91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4.8、16.8和6.9,其中德山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为35.6亿元,工业增加值10.61亿元,税收2?16亿元。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背后,主要还是靠投资的支撑。据统计,我市现有的10个工业园区建成至今,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途径,已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其中德山开发区完成投资63亿元,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善,服务设施建设也已起步。
自己和自己比,园区投资、建设年年都有发展,但和人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2005年,我市工业园区完成投入仅为6.3亿元,其中德山2.1亿元,而同期__市“两区八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8.6亿元,是我市的14倍。从建成至今,我市德山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而__市高新区已累计完成95亿元,也是我们的1.5倍。投资规模上的落后,是我市工业园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__市各园区建成面积已达63.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534亿元,分别是我市的2.75倍和4.14倍。__市仅高新区就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是德山开发区的6倍。和人家相比,我市工业园区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原因在哪里?我分析,主要就是三点:?
一是决心不大。实际上,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起步了,德山、临澧、汉寿、石门、鼎城、武陵等开发区都成立于1992年或1994年,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为什么就没有几个可以和人家相比的园区?关键的原因就是决心不大,没有真正把园区建设放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首位,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园区、抓工业上。有些地方,园区建设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没有一个规划,园区的发展方向到现在都还不明确。园区建设投入的资金少,基础设施不成体系。?
二是投资渠道单一。过去我们有一个观念,好象园区建设就是政府的事,靠财政拿钱。财政投入工业园区建设是应该的,但是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财政投入要把园区建设好是不可能的。德山开发区成立来,财政投入累计不过10个亿,每年还不到1个亿,县里的园区10多年财政投入最多的才1个亿,最少的还不到1000万,连一条路都修不起,还能办成什么事??
三是没有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个新的城区,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新区,但是很多地方没有把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建设投入上重城区、轻园区,园区与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个别区县(市)的工业园区甚至还没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二、积极把握扩大园区投资的重大机遇
当前,扩大园区投资、加快工业发展至少面临以下三大机遇:?
一是宏观调控的机遇。目前,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质上是一种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对生产规模过剩、工艺落后以及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实行坚决淘汰,但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是大力支持的。因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势必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带来投资建设的新机遇。实际上,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地区还是沿海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从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内地转移,这对我们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机遇。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善于利用产业政策,及时做好承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准备,宏观调控将给我们带来好的机遇。?
二是中部崛起的机遇。今年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向个定位对于常德而言都是机遇。第一,常德作为产粮大市,可以利用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的政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工的发展,做大食品、纺织服装、造纸等产业。第二,常德可以立足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政策,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促进常德电厂、核电站等大项目上马。同时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上也将大有可为。第三,围绕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常德可以加快发展以汽车零部件、纺织机械、烟草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同时发展壮大医药、电子等高技术产业。第四,瞄准建设高速公路枢纽城市的目标,尽快实施规划中的几条高速公路建设,增强交通区位优势。?
三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常德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5月中旬,春贤书记来我市德山开发区、澧县开发区、桃源创元工业园区等地考察,要求我们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创元铝业等企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延伸产业链条。8月中旬,伯华省长又专程来到德山开发区等地考察调研新型工业化工作,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抓工业园区就是抓新型工业化”。伯华省长要求我市科学规划,扩大招商引资,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并表态支持德山开发区把规划做好,不断做大做强,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尚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市各设立一个省级开发区。7月底,徐宪平副省长在我市考察重点工程时,也对开发区建设和常德电厂等项目明确表态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常德工业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三、切实突出扩大园区投资的工作重点?
常德的投入没上来,关键是工业的投入没上来;工业的投入没上来,关键是园区的投入没上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园区不放松,以坚强的决心、以超常的气魄、以市场的理念,争大投入,上大项目,求大发展。?
1.主攻园区重大项目引进。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园区能够做成几个投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大项目,园区的投入也好、产值也好、利税也好,都会迅速扩张。目前我们手头上有一点基础、有一些眉目的大项目一定要紧抓不放。常德电厂,投资50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中联重卡,投资40亿元,销售收入100亿元;恒安纸业扩建,投资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金属钛材加工,5亿元的投资可以带来每年10亿元的销售收入;车用燃料乙醇,投资10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宝成鞋业,投资5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林纸一体化项目、单细胞蛋白项目、三金功能性饮料项目、超细碳酸钙项目等等,都是投资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做成功,不仅园区的工业会翻身,整个常德的工业都会大翻身。要做成这些项目不是简单的一句话,需要我们付出超常的努力,需要主要领导来抓,需要我们用主要精力来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2.主攻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园区的建设靠大投入,园区的发展靠大产业。只有培育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园区产业才能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竞争优势。根据常德的产业基础,我们应集中力量,培育和壮大四大产业集群。一是纺织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形成棉、麻、化纤齐备,纱、布、服装齐全的产业格局,壮大纺织业规模。二是造纸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林浆纸板一体化工程,促成林纸产业上马;进一步扩大恒安纸业、德惠纸业等企业生产能力,形成以大型浆厂为基础,以高档品牌生活用纸、文化办公用纸为特色的纸业集群。三是医药产业集群。引导洞庭药业、平川药业、金健药业、德海制药等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四是机电产业集群。巩固纺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水平,扩张规模;促进中联重卡落户常德,并以此为龙头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
3.主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要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重点抓四件事:一是尽快配套德山工业园区的硬件建设,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通讯要一应俱全,功能齐备。二是尽早启动南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德山工业园向南拓展10平方公里。三是抓紧编制东区规划,尽早实施东风河以东区域建设,为常德电厂、泰格林纸等重大项目启动创造条件。四是逐步建设与员工生活相关的`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接待、购物、医疗、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使园区招得来商,留得住人。五是加快土地的审批。9月底以前各园区要完成工业用地的审报。?
4.主攻园区建设资金筹措。加强园区建设,完成德山开发区每年投入3亿元以上,各区县(市)园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目标,难点在资金筹措。但只要有决心,就会有办法。我认为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不能吊死在财政一棵树上,要用市场的理念,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在园区投入上要实行四个倾斜:财政投入要向园区倾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有限,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园区的建设上。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兑现政策、补助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城建资金要向园区倾斜。市本级城建资金安排要将江北城区与德山开发区统筹考虑,并加大德山开发区的比重。各区县(市)要把园区作为城市新区,作为近几年城建资金支出的重点,优先保证园区建设。银行资金要向园区倾斜。去年,开发银行给予我市18?18亿元授信额度,市本级6亿元的80左右将投在德山开发区,区县(市)应尽可能全部用于园区建设。社会资源要向园区倾斜。一要把存量资源变成建设资金。园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园区建设。二要用城市资产的经营收入优先支持园区建设。三是要引入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市委各级领导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别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市委各级领导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别讲话。
服务要跟上来。德山开发区这几年加大了投入和招商的力度,但新增工业销售收入不到20个亿。桃源、澧县、石门、汉寿等区县(市)工业园这几年发展来势好,武陵、鼎城、临澧、安乡、津市也有重要进展,但全市工业园区从总量到重大项目上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项目不多,特别是难以搞到大项目、好项目,领导精力不集中、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横比形势确实比较严峻。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要有坐不住的感觉,增强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紧迫感,勇敢地担当起建设工业强市的重任。?
二、深入研究把握工业发展规律,提高引进建设工业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
“十一五”我市经济要打翻身仗,一靠工业拉动,二靠投资拉动,而发展工业园区是个关键举措。现在招引工业项目各地竞争激烈,政府支付成本很高,搞成一个项目很不容易。因此,只听汇报只看数字只做宣传鼓动文章不行,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工业园区、招引工业项目的规律,着力提高工业发展、园区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要深入研究把握工业发展规律。反复出现的,代表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的东西带有规律性。就工业发展规律而言,一是要把握生产要素往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和产业、企业流动的规律。作为企业,只有赢利才能发展;作为企业家,哪里营商成本低,赚钱机会多,他就会选择到这个地方投资创业。二是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规律。当今全球的市场份额、财富分配往跨国公司集中,跨国公司主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投资或进入大公司、大集团的产业链(包括生产链、采购链和营销链)已成为提高本地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三是要把握工业生产力布局向园区集聚的规律。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启动的新一轮发展,主要是以建设拓展工业园区为载体进行的。不搞工业园区或园区经济发展慢的地方,区域经济增长就缺乏龙头,生产力布局就形不成拳头。?
要认真分析总结我市这些年工业项目引进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市这些年工业技改和招商引资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以感情联络招引常德籍企业家。象桃源创元铝业李瑞师、中联重科詹纯新、湘投控股李静安、澧县寰球电子彭潮等一批企业老总,都是带着深厚感情投资回报家乡的。也有外出打工致富回乡创业的。二是依托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扩建。象常德烟厂实施100万箱联合工房技改,烟机厂和常纺机的技改扩容,汉寿棉麻纺织等一批改制企业民营老板投资扩大产能,这条路子成本低,来得快。三是接受大企业订单幅射配套生产零部件和下游产品。武陵、津市、临澧等区县(市)的一批机电行业厂家,多数是通过接受大企业订单生产逐步做大做强的。四是看好常德资源和市场潜力投资加工业。我市农业产业化“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为粮油、林纸、棉麻、珍珠、果蔬加工等产业投资提供了资源。这些年水电、盐化工、建材企业的引进扩能,也是客商看好我市水能矿产资源所作的投资选择。随着沿海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给我市带来商机。石门世运、津市骏豪、宝成鞋业等纺织、制鞋、电子加工贸易企业的落户和洽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看好我市的劳动力资源。五是引进营销人才兴办加工企业。鼎城、安乡、西湖、西洞庭等地新上和扩能的一些企业,部分是营销能人牵头兴办的。六是争取国家投资大项目大企业。这方面石门比较典型。?
要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突出问题。发展工业的成果最终应体现在新增工业增加值和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上。市直部门、区县(市)都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工作重点,增强抓好工业发展和项目引进的针对性。一是要逐户研究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企业的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改实行奖励、贴息等管用的激励措施。二是德山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区县(市)要突出抓好大项目的招商,主攻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力争今明两年全市引进成功三至五个象创元铝业这样的大项目。三是要帮助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生态。政府要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良项目、优良企业的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营销,抓紧解决我市存差过大问题。同时,大力改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尽可能为引进企业和技改项目创造宽松条件,兑现优惠政策,落实新上项目全程代办制,千方百计降低营商成本,提高招商安商的环境竞争力。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科学制订园区的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确保留足工业发展用地。要抓好园区规划管理,依法管住违章建筑,降低工业用地拆迁成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发展。招引工业项目要看得远一点,土地是稀缺资源,一定要节约用地,园区发展尽量利用丘岗山地,对项目用地要按市政府规定的投资密度进行控制。对圈地不用的要依法进行清理,对已签约的项目要督促尽快开工。要停止招引污染严重、不产生税收的项目。要认真治理工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积极招引大项目的同时,要注意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要引导围绕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配套招商。?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少说多做,聚精会神抓好落实?
经济工作要抓纲举目,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好的指导思想、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发展规划都要通过争取和引进建设项目去实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落脚到一个地方,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环境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一打纲领抵不上一步实际行动”。检验一个区县(市)和一个部门的工作成效,不是看开会、发文、领导讲话多少,主要是看服务项目、搞成项目的效果,看项目开工、投产的进展和项目的产出效益。?
要制订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建设千亿工业工程,后五年要新增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才能实现这个目标(2005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485亿元)。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实行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办法推进工业发展。市里重点抓好德山开发区和市属企业的扩改,每个区县(市)重点抓好一个工业园和区县(市)属企业的扩改。市里负责制订全市工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的指导规划,指导重点产业园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推进三个工业“百亿工程”,即德山开发区新增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常德烟厂芙蓉王技改新增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桃源创元工业园新增工业销售收入80-10亿元。目前项目来势好的石门、鼎城、澧县、汉寿等工业园要力争登上20-30亿元的新台阶。武陵临澧、安乡、津市也要确定各自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同时,要力争“十一五”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翻一番,达到1000户以上。作为区县(市)来说,一年没有开工投产几个工业项目,新增几户规模工业企业,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市里要求区县(市)工业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是按照全省平均水平制订的(全省76个开发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4),要经过三年左右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增工业增加值、新增工业规模企业主要在园区产生。市委市政府对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将发展的责任明确到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和园区党政一把手头上。对完成基本任务的给奖,奖到个人;完不成的取消当年评先资格;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调整园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岗位。同时,对市直主要经济部门和综合部门下达引进工业项目的年度任务,对引进成功的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各工业园区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安排工作,运用市场经济理念搞好园区建设,创新用人机制,选拔懂经济、会招商的人才到园区工作,全力突破项目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的调度,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重大项目。这次会议后,市本级和区县(市)都要认真研究一次园区规划修编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使用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经营城市的办法等多种形式筹措到位园区建设资金,落实市委市政府德山开发区每年投入3亿元、区县(市)工业园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要求。对工业项目的引进和技改要加强调度,区县(市)委常委会要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区县(市)政府要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引进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区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挂项目,跑项目。主要领导抓项目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协调肩膀要硬,出手要重。要咬住项目不放,追紧盯死,一抓到底。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敢于拍板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看准的一时有争议的项目不要犹豫,要做好工作坚决果断地推到位。为便于工业项目的协调和统筹,市委明确常务副区县(市)长兼任区县(市)工业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总之,区县(市)要认真研究几条过硬的工作措施,一旦形成集体决策,必须狠抓贯彻落实。区县(市)后几个月要力促新开工几个工业项目,改变工业项目偏少的被动局面。?
市直各部门要为工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一是要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二是要为工业园区的规划修编、升格上报、项目落户、工业用地、环境整治等事项快办手续,搞好服务,认真落实兑现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工业优惠政策。三是要从严抓好队伍建设,用发展理念统一骨干层的思想,树立变通支持工业发展的大局意识,树立尊重企业家的创造劳动、支持企业家在常德创业发展的良好风气。对索拿卡要,拖着不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要坚决查处。?
市委市政府今年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拟分三个回合抓,5月份总体部署,这次专门研究工业园区建设,11月份重点研究优化发展环境。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常德局部有旱灾,总体风调雨顺。全市上下要按照春贤书记、伯华省长考察我市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全面完成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后几个月的工作要突出重点,抓透重点,“悠悠万事,发展为大,稳定为重,带班为要”。就具体工作来说,有三件事情再强调一下。一是要认真抓好区县(市)委换届后的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这次区县(市)委换届是成功的,区县(市)委贯彻省委、市委的换届要求是坚决的。前段换届对经济工作是有一些影响,换届完成后各区县(市)委要一手抓紧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春贤书记“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的部署,落实伯华省长“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的要求。党政一把手要以诚相待,多作沟通,带出团结、实干、廉洁的班子和风气。当前,要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市委就加强换届后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已明确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牵头调研,等9月下旬市第五次党代会后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二是新农村建设今年要迈出有力的一步。要突出抓好示范村和示范片的建设,创造抓点带面的可推经验。市里10月份将召开示范片建设现场会交流部署。要认真办好农民大面受益的实事。市里下步将在部门调研、拿出意见的基础上,就农村通村公路硬化、农村安全饮水、村庄规划作专门研究。也请各区县(市)积极行动,摸索路子。农民增收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后几个月要在产业化增收、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营销、增加劳务输出上多下功夫。三是继续抓好安全维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对维稳工作,前段市直单位和各区县(市)作了很大努力,情况有好转,但不能有丝毫大意。要继续坚持从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消化矛盾入手抓好维稳的方针不动摇,各项包保措施必须认落实到人。我市安全生产隐患不少,最近几个月出了几起重大安全事故。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要坚决整治安全隐患,从严查处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维稳责任追究制。10月份,党中央将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部署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要抓紧推进扩大就业、救助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我市“十一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
市长的讲话??
(2006年8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早就酝酿,反复研究,而且是经过认真的筹备以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因为这是抓关键、抓具体、抓落实的会议。这是吉海书记来常德主持工作以后,市委抓工作的一个新的特点。大家都有一个认识,就是全面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环境,环境有硬环境,也有软环境。建设园区,既可解决硬环境问题,又可解决软环境问题。这就像数学方程式解题,从哪里破题。常德经济发展从哪里破题,哪一个是关键环节、是重点工作,我觉得,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当前我们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所以,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问题。这既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又符合常德的实际。14号到15号,伯华省长率领省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到常德视察指导工作,看了德山开发区和澧县、桃源的工业园区,看了新农村的试点村,看得很高兴,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完全符合省长的讲话精神。省长主要强调了加快发展的问题,充分肯定了全市的工作,认为常德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发展思路清晰,前进基础扎实,当前来势很好,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发展,要和长株潭比高低、争发展,进入湖南发展的第一方阵,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亮点。对今后的发展重点,省长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春贤书记、胡彪主席视察常德,强调的第一条也是发展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17号,吉海书记主持市委常委会议就贯彻落实省长的讲话精神,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吉海书记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自加压力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当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趋势。以工业园区的方式,建设适宜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园区环境,吸引新的工业投资,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区域发展政策工具。像韩国,从1971年到1980年,实施工业园区战略,工业区面积从102平方公里扩大到332平方公里,10年间扩大2.3倍。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经济特区开始,20多年发展迅速,工业园区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生产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这种特质越来越明显。近段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如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分析了方方面面的情况,一致认为加快发展工业园区是第一方略,深感我们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上,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形势,压力非常大。
一是外地的来势很猛。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现在园区建设都搞得热火朝天。像东部的浦东开发区,以占上海1/12的土地、1/9的人口,提供了全市1/4的GDP、1/2的进出口总额,园区土地产生的价值很高,比其他用地高得多。江苏的昆山市,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第一名,其GDP和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开发区。苏州的工业园区每亩的投资强度达到了100万美元。像西部的西安市,我最近去看,园区建设水平很高、人气很旺,他们现在想的是怎么样引进产值规模超100亿的工业项目,现在正在抓3个500亿的项目。像中部的江西__市,人口、面积和我们的一个大县差不多,年以来,开始大抓工业园区,不到四年时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3家,合同引资150亿元,其中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园区工业产值几乎年年翻番,2002年7个亿,2003年15个亿,年20个亿,2005年45个亿,今年将达到70个亿,4年增长10倍。像我省的__市和__市,工业园区也是超常发展。__拥有两个国家级园区,该市“两区八园”去年完成的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到了全市的52.2,引进境内资金占到85.3,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到41.1。__市本级两个工业园区,产业特色都十分突出,他们高新区的德国工业园和新材料工业园,都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他们的九华经济区,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辆的吉利金刚轿车生产线,今年3月份开工,年内可实现第一辆轿车下线,将很快形成汽车产业基地。目前,在园区发展上,各个地区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
二是我们自己的差距很大。常德的园区建设起步并不迟,1992年就成立了德山开发区,20在德山开发区又设立了高新工业园,近几年来,各个区县(市)的工业园区也在逐步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公布的省级开发区6个,加上4个没有公布为省级开发区的区县(市)工业园,现有企业5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7家,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13.2亿元,上缴税收6.9亿元,园区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部分,园区也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在园区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像桃源创元工业园,是在宏观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通过地方和投资者的艰苦努力,快速发展起来的,现在后劲也很强,今年税收可达1.2亿元,可以说,一家大企业撑起了一个园区,一个园区搞活了一个县的经济。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园区发展还很不够。主要是:规模比较小。10个工业园区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的16.7,现有规模企业户数只占全市的23.9,入库税收只占全市工业税收的7.6。速度比较慢。今年1―7月,德山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只有13?8,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低5.3个百分点。层次比较低。没有国家级的开发区,还有4个区县(市)的工业园区没有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入园项目中大企业不多,高科技企业不多,高税收企业不多,就业容量大的企业也不多,有的园区一年到头引不到两个项目,有的园区还是多年来的一些老企业。基础比较弱。有些园区没有象样的规划,也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投入。原来市里是打算开一个园区建设的流动现场会,但转了一圈,确实感到没有什么好的看像,也没有什么新的看点。园区发展的这种状况,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严格反思起来,与我们主观努力不够是有关系的。和先进的地区比,我们抓园区的精力没有人家多,引项目的钻劲没有人家强,搞建设的魄力没有人家大。对这些发展上的差距,工作中的不足,我们要清醒认识,积极改进。
三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很高。省委省政府对园区发展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在5月份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每个区县(市)都要办好一个工业园区。春贤书记在《湖南工作》上发表了《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章,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务实的工作,把园区建设搞上去。春贤书记、伯华省长、胡彪主席到常德视察工作,重点看的是园区的工业,反复讲的是园区的发展。春贤书记看了创元工业园后非常高兴,安排省委于秘书长亲自帮助企业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伯华省长在讲话中也强调,常德的新型工业化就是抓园区建设,抓好了工业园区,就有了新型工业化。应该说,领导的要求非常明确,从政治责任上来讲,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力气去抓落实。园区发展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经济不搞上去,怎么样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经济不搞上去,群众不买帐,我们怎么执政。?
四是目前的机遇很好。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其中一条重要的政策措施,就是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紧缩“地根”,把住土地闸门,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园区发展。因为只有通过园区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才能更有力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发展园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尤其是作为我们中西部地区来说,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丘岗地资源比较多,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把园区建设搞起来,应该是一个好机会。我们的园区发展曾经错失了一些机遇,现在再也不要说“醒得早,起得迟”,而要赶快行动起来。
加快发展工业园区,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希望所在。全市上下务必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自加压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摆在当前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二、坚定信心,明确目标?
没有高标准的目标,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园区。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全市工业园区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园区建设的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尽快实现德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每个区县(市)都要建成一个省级开发区。
2.园区重大项目引进的目标。德山开发区每年要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五年内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以上;各区县(市)工业园区每年要引进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五年内引进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上。?
3.园区工业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要力争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入库税金、规模企业户数“三个翻两番”的目标。全市园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入库税金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由115亿元增加到500亿元以上,入库税金由6.9亿元增加到2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由117家增加到500家以上。德山开发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入库税金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新引进企业入库税金年均增长35以上;到2010年入库税金达到8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通过园区工业的大发展,实现“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新增500亿元,其中德山开发区新增100亿元,常德烟厂新增100亿元,创元铝业新增80-100亿元。?
三、扩大投入,强化基础?
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筑巢引凤”,要把“梧桐树”栽好,把“巢”筑好,这是基础。这几年,我们对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的拼盘资金投到德山,去年下半年以来,市本级融资2个多亿投入到了德山工业园。几年来,各个区县(市)投入园区基础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了4个多亿。今年1―7月,有津市、汉寿、澧县、武陵四个区县(市)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过了千万元。下一步,工业园区还必须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基础条件的大改善。?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当前,园区的规划工作要注重“三个结合”,解决“两个问题”。注重“三个结合”,就是要把园区的规划与国家的政策包括土地、环保、产业政策等紧密结合起来,与城镇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产业培育发展特别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好工业用地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很多园区包括德山开发区,用地已经很紧张,德山开发区只剩2000多亩工业用地,国家对土地控制又非常严格,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根据工业发展的需求,尽可能留足工业发展用地,为园区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要通过规划控制,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再一个是解决好功能定位的问题。要根据区位特点和环境容量,立足现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搞好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真正把园区规划建设成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产业基地和城市新区。?
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市委、市政府要求,“十一五”期间各个区县(市)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每年不得少于2000万元,从明年起,市本级对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每年融资投入不少于3个亿。市里下这么大的决心,就是要把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搞好。这3个亿的资金哪里来,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财政资金包括城建资金和开行贷款资金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土地抵押、财政担保并付息的办法向银行贷款。可以用政府掌握的城区土地来抵押,利息有保障,银行应该有积极性。目前,我们常德有170多个亿的存贷差,有这方面的潜力,银行也有这样的能力。3个亿的资金,通过运作,还应该完成更大的建设工程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外地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用市场开发的办法,引进投资者和社会资金搞建设。?
三是要注重设施配套。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既要考虑生产服务的需求,抓好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建设工程,还要考虑生活服务的需求,发展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设施,使工业园区留得住人。我希望,德山开发区今后要更多的引进开发商,搞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四、突出中心,全力招商?
项目是立园之本。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必须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要把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作为园区的中心任务。当前,在项目的招商引进上,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高层招商。各级党政“一把手”包括分管领导要亲自出面去招商,亲自出去跑项目,“大领导”抓大项目。无论外地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招商的实践,都证明小分队也好,有些部门也好,他们去招商主要是搜集和提供一些信息,进行一些初步的联络和沟通,真正要洽谈、要签约,还是主要领导和负责的领导亲自出面,才好拍板。这样既可以提高决策效益,又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招商的成功率比较高。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本级目前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的15个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市级领导挂帅的“四个一”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工作班子具体服务。吉海书记要求,对这些大的项目,包括近期新谈成的一些项目,再进行一次清理,对具体项目适当调整,对联系领导和责任单位重新明确,把基本没有引进可能的项目调整出去,把最近进展比较顺利的项目列入进来,真正把项目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项目都有人具体抓。目前,应该说,一些重大项目引进的来势比较好,像烟厂扩改、常德电厂、创元铝业二期、恒安三期、深圳中技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重庆民生集团单细胞蛋白、湘投控股集团金属钛、宝成鞋业以及金光集团、轻纺工业园等项目,进展都比较顺利。这次伯华省长来,也指示省直有关部门对常德的重大项目引进给予支持。各个区县(市)的党政“一把手”、分管负责人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自己去跑项目、抓项目。?
二是加强定位招商。要安排精兵强将,组织专业队伍,有的放矢,到目标地区、重点企业进行招商。要着眼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省内10强企业去做工作。市项目办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的相关工作,实实在在的拿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招商的清单。?
三是加强以商招商。最熟悉招商的是商人,最熟悉企业的是企业家,评价环境和条件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是入园企业老板。一个外商讲你的环境不好,可能影响一百个人甚至一千个人。一个老板讲你的好话,比我们当领导的讲多少句都管用。所以,对已经入园的企业,我们要悉心呵护,尽力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发动他们帮助我们搞招商,发挥他们在信息、市场、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动员自己的朋友,联系自己的客户,来我们常德投资兴业。?
四是加强重点部门招商。在鼓励和动员全社会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对主要的经济职能部门要下达招商引资的任务。在市直单位,要明确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综合部门,每年至少引进1-2个工业项目,具体任务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来分配,像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商务局等每年要引进2个项目,市委办、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每年要引进1个项目,凡是有任务的单位,要定领导、定专干,确保完成。其他市直单位,也要引进工业项目,引进成功的,给予奖励。?
五、改善环境,优化服务?
软环境也能形成硬实力。我们要把优化环境作为永恒的主题,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积极营造投资成本低、回报快,办事效率高、信誉好的投资环境。?
一方面,要实施优惠的招商政策。在政策措施上,总的要求就是要开明,要比沿海地区、比省会城市的政策要优惠,否则投资商不会来。在土地政策上,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了,对德山工业园区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其他达到投资强度并且达到入库税收标准、吸纳就业标准的工业项目,按投资额大小,在土地价格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凡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项目,土地使用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发放。各个区县(市)自己制定各自的土地优惠政策。在税费政策上,按照国家规定和市里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抓好兑现,像地方享有的所得税,可以给予优惠。?
另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前些年,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有些地方是抓得比较好的,像澧县对工业企业实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办法,像安乡对园区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制度,效果都比较好。对这些好的措施,我们要大力推广。改善园区的政务环境,下一步主要是落实好两项制度:一是在工业项目的报批环节,落实好全程代理制度。由工业园区为投资者全程代理各项报批手续,投资者只提供相关资料,不直接和审批部门打交道。二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落实好封闭式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到工业园区搞检查、搞评比,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协调,不得干扰园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各级优化办要对这方面的情况加强监督。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工业园区还要重视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围绕园区企业的需求,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加强工业人才的培训。?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具体抓、抓具体。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三条具体措施:?
一是对园区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市委常委会每两个月研究和调度一次,市政府或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每个月调度一次,德山开发区每半个月调度一次。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市里主要调度德山开发区,各区县(市)按照这一要求,调度自己的工业园区。今年后5个月,市、县两级都要通过调度,集中抓一批新上项目,解决一批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明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文浩同志兼任德山开发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各区县(市)政府常务副区县(市)长兼任工业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在这次区县(市)党委换届中,市委已经明确了一名常委任园区的工委书记。这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园区地位,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通过加强对园区工作的考核,严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抓园区的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将对德山开发区和各区县(市)工业园区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并且直接奖到个人。在奖金分配上,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占40,工业园区党政“一把手”占30,其他有功人员占30。工业园区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区县(市)当年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连续两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调整工业园区党政“一把手”的工作岗位。通过落实这些措施,使党委、政府对园区工作的领导更有力、更具体、更见效。
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建设工业强市、提高常德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常德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同志的讲话??
(2006年8月22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发展,建设工业强市。如何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我着重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角度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突出问题?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这几年,我们全市上下持之以恒抓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思路是明确的,措施是过硬的,成效是明显的。
1.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对于优化经济环境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历来看得很重,抓得很紧,市几大家领导班子认识高度统一。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经常性进行调度、检查和考核。各个行业部门服从政令,把优化环境作为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提升形象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联动,干部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2.政务行为逐步规范。这几年,我们致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查纠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三次清理,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由792项缩减为359项,减幅达54,促进了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市县两级通过建立“两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优化经济环境110暨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两热线”(市长、县长热线和行风热线)和开展“一测评”(一年一度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测评)等活动,形成了政务服务和环境监测的立体网络。?
3.查纠力度不断加大。这几年,市里还先后制定了优化经济环境14项制度要求,建立了优化经济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了进一步加强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14条措施。按照这些制度要求,坚持对发展环境问题实行快速查纠,2002年以来,市县两级优化办与纪委效能监察机构直接处理群众投诉5224件,立案查处518件,45家单位受到黄牌警告,1365人受到责任追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产生了一定的优化效应。?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工业发展环境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的部门审批放小不放大。审批事项该进政务中心的不进政务中心,或者留大放小,让办事群众两头跑;该削减的不削减,或者转移到行业协会、二层机构,变相揽权。二是有的项目收费取高不取低。企业反映部门收费多、弹性大,特别是处罚就高不就低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有的报批手续从繁不从简。有的干部片面强调部门权力,手续繁多,效率低下。有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扯皮“打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讲自己的小道理,不讲发展的大道理,导致事情久拖不决。四是有的干部服务到岗不到位。冷眼、生硬、横蛮、推诿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法律法规、文件制度不宣传、不解释,执法就是罚款,培训就是收钱。五是有的问题处理到事不到人。对破坏环境、损害象的问题强调有情教育多,实施无情惩处少。一旦碰到具体人,就吹说情风,有的部门领导带头说情、袒护干部,责任追究不到位。市纪委最近开展百企走访活动,有的企业老板有话不敢讲,怕影响关系,怕打击报复,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干部处理不到位,没有触动少数干部的特权思想,没有真正收到惩一儆百的效果。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我市的环境和形象,必须下大力治理和解决。?
二、突出重点,改善发展环境?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打基础、聚能量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工业和很多企业都还在成长之中,需要全市上下精心呵护,需要良好环境促进发展。在发展环境问题上,企业说好才是真好,群众说行才是真行。要让企业说好、群众说行,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扎扎实实地推进优化经济环境工作。?
1.要在优化行政服务上下功夫。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对已精减的,要认真抓好落实,防止反弹;对明减暗不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肃认真地进行清理整顿,使来常德投资创业的客商,最大限度地减少跑批文、办手续、盖图章的时间和精力。要严格实行“统一收费、联合检查、罚款审批”制度,职能执法部门进企业检查必须实行联合检查,进企业收费必须实行统一收费,对企业罚款必须报市优化办审核。要全面实行并联审批制、备案审核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今后,凡是申请开工的引进项目和民资项目,只要符合前置条件,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办完审批手续;只要报批资料齐全,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发放工商执照;项目竣工后,只要在区域服务范围内,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通水、电、气和电话。要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市国土、规划、环保、工商、地税等职能部门在德山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应当有市级相应部门的管理权限,不需要到市直部门二次审批,同时要服从管委会的统一协调管理。
2.要在优化执法形象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摒弃部门利益驱动执法、徇私枉法、执法不公和不按程序执法的行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收费、罚款指标,严禁罚没收入与奖金福利挂钩,与考核评先挂钩。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收费公示制、检查备案制、同城一次检查制、首查免罚制、重点联系制、企业宁静日制等各项优化环境制度,把执法行为切实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司法个案复查、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要继续对园区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周边环境实行重点治理、重点监控。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工挠工、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的行为,要快速出击,严厉打击。现在有些村组,没有企业想企业,有了企业宰企业,强行揽工供料,稍不满意就断企业的路,拉企业的闸。这既是一个诚信问题,又是一个治安问题。对这类问题,既要加强教育,又要加强整治,决不能让少数言而无信、坐地自大的人伤了投资者的心,断了加快发展的路。?
3.要在优化社会信用上下功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最好的品牌。要不断深化“诚信常德”建设,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部门说一套、做一套、不兑现承诺,一些个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一些企业弄虚作假、违约失信等问题,尽快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要特别注重提高政府公信力。政策一经出台,就要严格执行;措施一旦制定,就要坚决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对这些政策措施特别是扶持政策、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的兑现情况,来一次全面的“回头看”。没有兑现的,要坚决兑现落实到位。要对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合同履行、服务效率、承诺兑现等情况进行一次暗访和抽查,该补火的要补火,该完善的要完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守信企业奖励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信贷、年检等方面予以倾斜,大力弘扬讲诚信、守承诺的良好风尚。?
经济环境与干部作风紧密相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敢于在利益面前解放思想,在发展面前克服私心,以广阔的胸怀宽待外地人、优待纳税人、善待投资者,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增加财气,千方百计支持和促进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市委换届结束后,将围绕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一些活动。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对照优化经济环境的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
优化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经常抓、反复抓的工作。因为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当时解决了,也很容易出现反复。在优化发展环境的问题上,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
1.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对工业园区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市委常委每两个月研究一次,市政府每个月研究一次,德山开发区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研究调度的重要内容,及时帮助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环境”,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人。科员出了问题,拿科长是问;科长出了问题,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2.要完善预警监督机制。建设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对市直45个部门395项行政许可服务项目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对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实行即时监控。落实重点企业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开展行政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暗访、回访、接访”三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正在开展的“百企走访解难”活动。不断完善优化经济环境测评制度,形成公开评议机制和行政效能评估制度。继续实行监督员、测评点、评委库、听证评议等制度。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11月份,市委市政府将集中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活动,各个部门要尽早查找问题,尽快补劲补火,确保在测评中有个好的结果。?
3.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凡是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损害发展环境的问题,要在执行正常办案程序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性质和紧急程度,启用快速联动机制:一般性案件原则上一周内查结,重要案件原则上一个月内查结;反映情况紧急、案情重大或省优化办交办的案件线索,由市优化办直接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配合,进行快速查处;需要市直部门或区县(市)优化办办理的案件,明确办理时限,实施快速查处;市直部门或区县(市)优化办受理的举报投诉,认为需要市优化办启用快速联动方式查处的,可以直接报告市优化办。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明确专门力量,及时发现问题,从快解决问题,从严处理违规违人员。?
4.要完善查处震慑机制。重点监督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滥用许可权、备案权、处罚权和裁量权的问题。加大八个方面的查处力度。(1)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检查按规定报批的;(2)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程序,擅自封存、扣留企业和经营者的生产设备、仓库、财务账、营业证照、货物的;(3)未按规定和程序,对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费的;(4)违反规定参加影响公务活动的吃请,随意占用和索要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财物,凭借职权让企业或个体经营者报销不应承担的费用的;(5)以评比、共建或协商形式,随意向企业摊派收费的;(6)借办理和审验证照之机搭车收费、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或强行服务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以及利用办理、审验证照之机设卡收费的;(7)将行政职权违规转移到所属事业单位或学会、协会,或借其名义巧立名目向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收费的;(8)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的。在查处问题上,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决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大发展需要大园区,大园区才能支撑大发展;好项目需要好环境,好环境才能成就好项目。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力支持和参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不断提升常德的形象和区域竞争力,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常务副市长的讲话??
(2006年8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我觉得,园区建设和发展问题主要是投入问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靠投入,园区的发展要靠项目,没有投资和项目的支撑,再好的规划也是一纸空文,再大的项目也会落空。近几年我市投资在全省排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投入不足。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扩大园区投入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扩大工业园区投资的紧迫感?
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我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应该说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所有园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29.17亿元,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上缴税收6.91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4.8、16.8和6.9,其中德山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为35.6亿元,工业增加值10.61亿元,税收2?16亿元。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背后,主要还是靠投资的支撑。据统计,我市现有的10个工业园区建成至今,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投入、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途径,已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其中德山开发区完成投资63亿元,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善,服务设施建设也已起步。
自己和自己比,园区投资、建设年年都有发展,但和人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2005年,我市工业园区完成投入仅为6.3亿元,其中德山2.1亿元,而同期__市“两区八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8.6亿元,是我市的14倍。从建成至今,我市德山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而__市高新区已累计完成95亿元,也是我们的1.5倍。投资规模上的落后,是我市工业园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__市各园区建成面积已达63.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534亿元,分别是我市的2.75倍和4.14倍。__市仅高新区就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是德山开发区的6倍。和人家相比,我市工业园区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原因在哪里?我分析,主要就是三点:?
一是决心不大。实际上,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起步了,德山、临澧、汉寿、石门、鼎城、武陵等开发区都成立于1992年或1994年,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为什么就没有几个可以和人家相比的园区?关键的原因就是决心不大,没有真正把园区建设放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首位,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园区、抓工业上。有些地方,园区建设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没有一个规划,园区的发展方向到现在都还不明确。园区建设投入的资金少,基础设施不成体系。?
二是投资渠道单一。过去我们有一个观念,好象园区建设就是政府的事,靠财政拿钱。财政投入工业园区建设是应该的,但是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财政投入要把园区建设好是不可能的。德山开发区成立14年来,财政投入累计不过10个亿,每年还不到1个亿,县里的园区10多年财政投入最多的才1个亿,最少的还不到1000万,连一条路都修不起,还能办成什么事??
三是没有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个新的城区,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新区,但是很多地方没有把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建设投入上重城区、轻园区,园区与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个别区县(市)的工业园区甚至还没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二、积极把握扩大园区投资的重大机遇
当前,扩大园区投资、加快工业发展至少面临以下三大机遇:?
一是宏观调控的机遇。目前,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质上是一种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对生产规模过剩、工艺落后以及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实行坚决淘汰,但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是大力支持的。因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势必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带来投资建设的新机遇。实际上,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地区还是沿海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从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内地转移,这对我们中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机遇。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善于利用产业政策,及时做好承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准备,宏观调控将给我们带来好的机遇。?
二是中部崛起的机遇。今年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向个定位对于常德而言都是机遇。第一,常德作为产粮大市,可以利用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的政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工的发展,做大食品、纺织服装、造纸等产业。第二,常德可以立足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政策,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促进常德电厂、核电站等大项目上马。同时在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上也将大有可为。第三,围绕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常德可以加快发展以汽车零部件、纺织机械、烟草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同时发展壮大医药、电子等高技术产业。第四,瞄准建设高速公路枢纽城市的目标,尽快实施规划中的几条高速公路建设,增强交通区位优势。?
三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常德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5月中旬,春贤书记来我市德山开发区、澧县开发区、桃源创元工业园区等地考察,要求我们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创元铝业等企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延伸产业链条。8月中旬,伯华省长又专程来到德山开发区等地考察调研新型工业化工作,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抓工业园区就是抓新型工业化”。伯华省长要求我市科学规划,扩大招商引资,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并表态支持德山开发区把规划做好,不断做大做强,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尚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市各设立一个省级开发区。7月底,徐宪平副省长在我市考察重点工程时,也对开发区建设和常德电厂等项目明确表态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常德工业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我们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三、切实突出扩大园区投资的工作重点?
常德的投入没上来,关键是工业的投入没上来;工业的投入没上来,关键是园区的投入没上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园区不放松,以坚强的决心、以超常的气魄、以市场的理念,争大投入,上大项目,求大发展。?
1.主攻园区重大项目引进。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园区能够做成几个投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大项目,园区的投入也好、产值也好、利税也好,都会迅速扩张。目前我们手头上有一点基础、有一些眉目的大项目一定要紧抓不放。常德电厂,投资50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中联重卡,投资40亿元,销售收入100亿元;恒安纸业扩建,投资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金属钛材加工,5亿元的投资可以带来每年10亿元的销售收入;车用燃料乙醇,投资10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宝成鞋业,投资5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林纸一体化项目、单细胞蛋白项目、三金功能性饮料项目、超细碳酸钙项目等等,都是投资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做成功,不仅园区的工业会翻身,整个常德的工业都会大翻身。要做成这些项目不是简单的一句话,需要我们付出超常的努力,需要主要领导来抓,需要我们用主要精力来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2.主攻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园区的建设靠大投入,园区的发展靠大产业。只有培育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园区产业才能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竞争优势。根据常德的产业基础,我们应集中力量,培育和壮大四大产业集群。一是纺织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形成棉、麻、化纤齐备,纱、布、服装齐全的产业格局,壮大纺织业规模。二是造纸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林浆纸板一体化工程,促成林纸产业上马;进一步扩大恒安纸业、德惠纸业等企业生产能力,形成以大型浆厂为基础,以高档品牌生活用纸、文化办公用纸为特色的纸业集群。三是医药产业集群。引导洞庭药业、平川药业、金健药业、德海制药等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四是机电产业集群。巩固纺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水平,扩张规模;促进中联重卡落户常德,并以此为龙头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
3.主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要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重点抓四件事:一是尽快配套德山工业园区的硬件建设,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通讯要一应俱全,功能齐备。二是尽早启动南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德山工业园向南拓展10平方公里。三是抓紧编制东区规划,尽早实施东风河以东区域建设,为常德电厂、泰格林纸等重大项目启动创造条件。四是逐步建设与员工生活相关的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接待、购物、医疗、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使园区招得来商,留得住人。五是加快土地的审批。9月底以前各园区要完成工业用地的审报。?
4.主攻园区建设资金筹措。加强园区建设,完成德山开发区每年投入3亿元以上,各区县(市)园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目标,难点在资金筹措。但只要有决心,就会有办法。我认为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不能吊死在财政一棵树上,要用市场的理念,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在园区投入上要实行四个倾斜:财政投入要向园区倾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有限,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园区的建设上。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兑现政策、补助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城建资金要向园区倾斜。市本级城建资金安排要将江北城区与德山开发区统筹考虑,并加大德山开发区的比重。各区县(市)要把园区作为城市新区,作为近几年城建资金支出的重点,优先保证园区建设。银行资金要向园区倾斜。去年,开发银行给予我市18?18亿元授信额度,市本级6亿元的80左右将投在德山开发区,区县(市)应尽可能全部用于园区建设。社会资源要向园区倾斜。一要把存量资源变成建设资金。园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园区建设。二要用城市资产的经营收入优先支持园区建设。三是要引入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7.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去年工作, 分析当前全省“三农”形势, 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 省委常委会专题进行了研究, 陆书记、徐省长对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 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诸多困难, 全省上下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 采取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举措,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经受住了各种考验, 农业农村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旱作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坚持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革命性措施来抓, 在31个旱作农业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89万亩, 增产粮食8.7亿斤, 找到了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新路子。全省粮食生产在连续5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总产达到175亿斤, 比上年增产11亿斤, 是建国以来最高的年份。
二是促农增收“六大行动”见到实效, 农民收入增幅超过预期目标。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启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扶贫开发水平提高、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等“六大行动”,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增加351元, 增幅达15%, 增加额为历史新高, 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
三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 特色种植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 优先对马铃薯和草食畜牧业进行重点扶持。整合资金1亿元, 在全国率先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种薯市场监管, 提高脱毒种薯的推广普及率;着力扶持规模集约水平较高的马铃薯骨干龙头企业, 关停并转年产1万吨以下的淀粉加工企业, 有效遏制了无序竞争和环境污染。整合草食畜牧业发展资金, 重点扶持良种扩繁和规模化养殖, 积极推进养殖方式转变,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第一轮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按照“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要求和“试点先行”的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水平, 按东、中、西三片分类指导, 注重在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示范引导、探索路子、积累经验。100个试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扶贫方式不断创新, 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加强规划指导, 着力扶持发展能够稳定解决温饱的产业。同时注重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扶贫方式, 完善扶贫机制。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提供的资料, 预计全省51个重点扶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 增幅达17%, 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六是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加强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认真实施农村饮水、乡村道路、户用沼气、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等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 预计全年解决了1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 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3万公里, 改造特困群众危房2万多户, 重建震区农户住房19.8万户、改造维修28.5万户,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目前, 全省累计有78个县实施了农村沼气项目, 总任务量居西北第一, 成为全国唯一连续4年完成建设项目的省份。
七是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 53万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省94%的农村人口, 补贴标准翻了一番,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 农村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着眼于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研究出台了《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财政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将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适应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要求, 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拓展了反映农民诉求的渠道, 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拥护。
总之, 过去的一年,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 全省农业农村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确实来之不易,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 是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 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 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减速,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加大。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也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据农业部门监测, 去年10月份以来, 多数农产品价格均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 主要农产品普遍出现价格下滑和卖难。其中, 玉米价格由上年同期的1.5元/公斤下降到1.1元/公斤;啤酒大麦由2.4元/公斤下降到1.6元/公斤;马铃薯、苹果的售价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和20%;猪肉价格下降9.48%。从宏观环境看, 消费需求下降, 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 支撑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这对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极为不利。二是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务工收入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 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用工规模将大幅度缩减, 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 2008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速下降, 预计今年极有可能出现农民工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的局面。依靠外出务工拉动我省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空间缩小。三是农业发展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耕地、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依靠拼资源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日益缩小。同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 对我们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整体加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 有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8个省扶县, 加上非重点县的重点乡, 扶贫任务涉及68个县。目前, 全省有贫困人口490万, 国家调整扶贫标准后, 贫困人口和贫困面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形势, 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只有把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越足, 把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考虑得越充分, 并注重从挑战中寻找机遇, 善于从不断变化的情况中捕捉机遇,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克服各种困难, 开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 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精神的第一年, 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陆书记和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三农”工作, 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内容丰富, 内涵深刻, 特别是提出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 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基本判断, 明确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 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大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贯思想, 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 突出体现了在“三农”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要求, 是指导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省情, 在力求全面贯彻的基础上, 牢牢把握统揽全篇的精神实质, 紧紧抓住贯穿始终的脉络主线, 制定了我省的《实施意见》 (省委发[2008]46号) , 从10个方面提出了60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各地一定要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把有力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 “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 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 明确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强调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 增强科技支撑, 加大投入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改革创新, 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这一总体要求既是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又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基本思路的延续, 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 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陆书记和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 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 着力强基础、抓特色、保供给、增收入, 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抓住关键环节, 突出工作重点, 努力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三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强农惠农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 适应“三农”发展的新要求, 中央制定了“四个用于”、“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的具体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从8个方面提出了40条具体实施意见,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后以省委1号文件下发。无论是中央的1号文件, 还是我们省的具体实施意见, 都明确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畜禽规模养殖,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 体现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想, 反映了抓紧解决急迫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着力解决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的要求, 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覆盖面广, 对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悉心理解, 认真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强大威力。
四是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 我们也要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积极的趋势, 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大的方面讲, 一个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开始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另一个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 把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作为重要取向, 为增加“三农”资金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机。再一个是农业蕴含着较大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 农民蕴含着较大的创业热情和潜能, 特别是我省通过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 只要我们注重挖掘和发挥好这些潜力, 就能在抵御风险、应对挑战中拓展发展空间。同时, 各地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总结了不少可行办法, 形成了一套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工作督查机制、部门协调机制。最为重要的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各级党委政府把握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这为我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敢于迎难而上, 勇于开拓进取, 善于利用有利条件, 培育积极因素, 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三、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 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把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核心要求, 落实惠农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 着力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 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围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和建设。省委全委会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研究提出了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县党委政府要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积极开展试点, 不断总结实践新经验、探索改革新举措, 力求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村土地、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省里在加强对面上改革指导的同时, 着力推进3项具体改革。一个是, 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7个试点县要按照林改《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为全省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另一个是, 积极深化农垦企业改革。着眼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集聚和释放生产力, 推进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增强农垦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第三个是,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兰州、嘉峪关、金昌3市和市州所在地的一些区, 以及有条件的市县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要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5个方面积极探索, 率先推进一体化发展, 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形成城乡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崭新格局。其他地方也要尽力而为, 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 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着力推动“六大行动”贯彻落实。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 是全省农业村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也是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看, 今年农民减收因素明显, 正如中央指出的“有可能出现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增速放缓、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几碰头的严峻局面”。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 对价格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产品重点进行扶持。今年, 对抓好马铃薯、草食畜产业化经营和落实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已明确了扶持办法, 正在抓紧确定扶持中药材、果蔬、油橄榄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办法, 进一步增强种养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市县党委政府要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及时修订和完善发展规划, 进一步细化实化实施“六大行动”的措施和办法, 全力以赴打好农民增收这个硬仗。要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和一些农产品“卖难”问题, 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品牌产品生产, 加大产销衔接力度,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需要强调的是, 要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压力大的实际出发, 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切实加大对农民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指导服务力度, 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 最大限度开辟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一是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扩大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整合培训资源, 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力度, 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稳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三是要以县为单位抓紧成立劳务公司, 组织好农民的劳务就业。省内重点项目建设要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工。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整治土地, 参与省内重大建设工程,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容量。同时, 要为省内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征地拆迁等地方服务工作, 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四是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统筹配置各类生产要素, 有效集成各项支持政策, 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第三, 围绕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示范工程,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省委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到2012年全省新增粮食产量50亿斤, 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10亿斤以上, 实现较高水准的动态平衡。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 着力加强“三大能力”建设。一要着力加强土地产出能力建设, 整合资金, 提高补助标准, 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 加大梯田建设的力度, 切实增加高产稳产田比重。今年先在年降雨300毫米以上、又适宜坡改梯的县实施这项工程, 并和所在县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二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以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为重点, 扎实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 不断推进旱农技术集成和创新;以种养业良种扩繁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 促进产学研结合,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要着力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注重把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构建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 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发展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突出区域发展重点。省直有关部门要指导各地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 认真研究水土光热资源, 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 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带。省里初步确定, 新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 重点推行规范化种植, 发展精深加工, 着力提高地道药材的市场份额和增值空间;制定扶持果品产业发展的政策, 重点推广苹果套袋、高接换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支持主产区提高储藏能力。市县应主动加强同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 完善产业发展指导性规划, 力求同全省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同市场需求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相衔接。二要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从今年起, 省里将围绕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与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与终端市场相联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 尤其要改进扶持办法, 注重通过与银行共同筛选项目和贴息的办法, 放大资金量, 高起点地扶持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加工水平, 不搞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市县也应明确政策导向,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 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 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特别要注重引进一些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三要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按产业、产品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并从登记注册、税费减免、贷款贴息、风险担保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第五, 围绕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能不能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的机遇, 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是对我们各级干部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考验。一要逐条研究国家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切实搞清楚国家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着力实现工作重点与国家扶持政策的有效衔接。二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把发展抓项目的要求落到实处。要立足当前,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投资机遇, 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和争取工作, 力求使多年想办的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以落实。尤其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安居建设, 继续抓好生态移民工程。在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 要遵循安全、适用、节省的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统筹协调安排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林区棚户区改造等涉及农房建设的项目。三要注意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国家和省里的支持, 但不可能由政府包下来, 必须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 围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着力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和省委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强化扶贫措施, 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要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实施扶贫政策,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真正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起最后一道生活保障线。二要继续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 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加收入。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从中心镇、乡镇和行政村不同层次统一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主导产业发展, 形成扶贫开发整体优势。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一些贫困群众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 生活依旧十分困难, 省委省政府已确定今年将河西移民贫困群众纳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范围。迁入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考虑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能不能把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事关扶贫开发的成败, 事关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资金的10%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常年稳定输出转变。无论是国定扶贫工作重点县, 还是省列扶贫县, 都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来对待。要整合培训资源, 加强组织协调, 突出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联合,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将农村基础教育的“两后生”同农村职业教育对接, 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同时, 要完善对口帮扶机制, 提高社会帮扶的实效。
第七, 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发展循环农业, 是省委全委会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 也是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抓紧制定全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把积极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各地可先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一要大力推广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主的节约型农业技术, 尤其要大面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着力缓解资源型缺水和干旱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制约。二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突破口, 着力推进作物秸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科学处置。三要着眼于建立循环农业体系, 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系, 努力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实效。
第八, 围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着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省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总结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并就下一阶段全省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各地要把试点示范和面上推进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在完善规划、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六大行动”以及培育新型农民和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省里确定, 下一阶段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和其他市州的11个县进行。3个市的试点工作, 要突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工作着力点。11个县的试点工作, 要着眼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围绕“六大制度”建设和“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要求,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发挥后发优势, 按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规划建设饮水、道路、通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 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同志, 一方面,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 要着眼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主动同分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同志加强衔接, 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提高“三农”工作的水平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抓住面临的机遇, 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 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 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
一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是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 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上, 多出有利于“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 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在财力投放上, 真正向“三农”倾斜, 舍得拿真金白银;在干部配备上, 把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三农”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县一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 要想大事、谋大事, 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 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在强化农业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责任, 结合今年市县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切实把强农惠农举措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农户。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该出的措施要早出台, 该批的项目要早批复, 该下的资金要早下达, 及时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发出政策信息, 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的效力。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以及青年、妇女组织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务工回乡人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领办人中选拔村干部, 带动生产发展、农民致富。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着力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同时, 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任职, 鼓励引导机关干部到村帮助工作, 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机制, 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复杂多样, 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 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财务等制度, 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积极推进乡镇政务公开, 方便群众办事, 接受群众监督。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妥善解决农村因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建立农村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要建立预防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责任制,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要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倡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革除陋习、移风易俗, 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尤其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节俭意识, 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要确保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促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 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市领导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4
市领导在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09-15
市委领导在老干部工作会讲话10-29
全市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会上讲话&市委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06-25
市领导在全市专武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2-30
市委书记在机关作风会议上的讲话12-18
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7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全省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的讲话12-15
市委书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讲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