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2024-09-17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14篇)

1.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一

中国梦作文:中国梦,梦中国

中国梦作文:中国梦,梦中国

多少个夜晚,灯下的我目光停驻在那泛黄的纸页上,却怎么也无法走近。无奈,我只得用那些残损的片段,拼凑出一段千年的梦!

千年一醉,一醉千年!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该如何来追溯?我不禁这么问自己。我们肤色里透露出的黄色,是祖先耕耘的土地的颜色,是黄河水千万年淘洗的颜色!我们眼眸里深邃的黑色,是对浩渺宇宙的探索,是百家争鸣、多元文化的积淀。这一切的一切,如千年窖藏的美酒,浅尝一口,就能醉入心脾!可是,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

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之时,这只盛满美酒的杯盏,被列强的铁蹄,打翻在地!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香港到北京,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六十多年里,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他们,领导了“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是他们,掀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不论结果成与败,这些救亡图存的仁人义士,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舍身救国。百年后的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唯有一声深深地叹息,告慰这些逝去的英勇的魂灵!

千年一梦,一梦千年!

1921年7月1日,纸醉金迷的上

海到处是歌舞升平,然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一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悄然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使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一抹极其耀眼而温暖人心的红色之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中国人的梦更近了!图强梦、小康梦、飞天梦、奥运梦……这么多许许多多的梦,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见到了曙光,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春天,在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后,中国人的梦更丰满了!两个全新的“百年梦”诞生了: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求我们 的社会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这些梦都将一个个的成为现实,中国人民不仅仅站起来了,更是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我们做到这24个字的时候,就是我们两个“百年梦”变成现实的时刻!

中国梦,梦中国,从塞北的“大漠孤烟”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都市的高楼林立到村庄的袅袅炊烟;从神舟飞船访月球探宇宙,到寻常百姓家的衣食住行,我们无处不见的是祖国的日益强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中国如梦,如梦中国!

2.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二

针对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难得历史机遇,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中国的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一文中指出,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也在迅速崛起, 2008年全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生物技术人才初具规模, 目前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 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2万多人。

————数据————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380万公顷, 落后于发达国家

自1996年转基因商业化以来, 全球共种植了近10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 尤其是最近几年, 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发展速度惊人。据中国农业新闻网数据, 2008年美国3530万公顷全国玉米作物中有85%为转基因作物, 其中78%为双性状或三性状杂交作物, 只有22%为单一性状的杂交种。转基因棉花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全国种植面积占到90%以上, 双性状复合型占到美国所有转基因棉花的75%, 澳大利亚为81%, 南非为83%。2005年,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为50多亿美元, 2009年猛增到85亿美元,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 美国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谷物生产低成本和高品质, 在世界谷物贸易中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抢占了世界62%玉米市场和60%大豆市场。

我国在转基因品种的培育以及商品化推广等多个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但我国有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总量达39.2万份, 从1986年至2005年, 我国对已有的作物物种资源共进行农艺性状鉴定35万余份 (如表1) 。

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34%

缓解能源压力, 开拓生物质新时代, 需要生物技术强有力的支撑。据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预计, 2020年,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一次性能源需求将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 最少是2000年的一倍。2020年前至少要新增年产煤炭7—10亿吨, 否则会重新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的严峻局面。2020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6.1亿吨, 国内可供量1.8—2.0亿吨, 天然气需求总量将达到1450—1650亿立方米, 进口量为500—600亿立方米, 两种重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34%。因此, 必须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是最重要的一种替代能源, 美国等一些国家提出发展“氢经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 以燃料酒精、生物柴油部分代替汽油, 以沼气代煤和天然气, 将为缓解能源压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专利成果占全行业17%, 前景可期但成果产业化堪忧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政府有意培育的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数据显示, 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过去5年, 如表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长了2倍, 研发经费增加了4倍, 国际上发表论文增加了6倍, 申请临床研究的药物数量增加了8倍, 专利数量增加了10倍。预计到2020年,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达到6万亿元的规模。

然而,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不理想正成为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生物医药研发经费占医药产业整体研发经费的比重不到15%, 却发表了包含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在内的占全行业43%比重的论文;相比之下, 其专利成果仅占了全行业的17%, 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研发成果在论文和专利上比重差距较大的现状, 暴露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的薄弱。

————分析————

保障食物安全, 生物途径最有效

预计到2020年, 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 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产量必须达到6.3亿吨。在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要实现这一目标, 粮食单产必须提高40%-60%, 因此,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等培育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在保障粮食供应的同时, 还应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 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品种将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再造秀美山川;抗旱作物将使10亿亩旱地变为中高产田, 抗盐植物将可能使5亿亩盐碱地变成农田。

此外, 为保障食品安全, 从根本上改善人民膳食结构, 需要生物技术强有力的支撑。我国许多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食物安全事件日益增多, 形势严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使用将大幅度降低农业化学品的污染, 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产值已突破30000亿元, 仅是农业产值 (48893亿元) 的61%, 加工水平滞后。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 我国食品工业产值至少还有20%的潜力。挖掘食品工业潜力, 依靠生物技术形成第四代食品, 将形成25000亿元的产业, 为1000多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生物医药技术, 防治疾病新思路

据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数据, 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达到84万人, 预计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将超过100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例, 居世界第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 占世界携带者的1/3;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 血吸虫病患者达到8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持续上升, 2002年的死亡率是1953年的两倍,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占人口总死亡、劳动年龄人口总死亡、特别是最佳劳动力损失人口总死亡的60%—70%左右。人口和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堪忧, 每年出生的近1700万人中4%—6%有出生缺陷, 严重影响民族整体身体素质。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预防和治疗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并可以大幅度降低出生缺陷率。

绿色能源, 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是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预计到2020年, 我国的石油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石油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我们只有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的可再生替代的生物能源才能保障能源安全。

此外, 我国约85%的二氧化硫和28%的总悬浮颗粒物是由于煤炭燃烧造成的, 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和30%的国土受酸雨危害。200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 占世界总量的13%。如果保持现有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 到2020年, 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是现在的4.4-4.8倍;到2030年前后, 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如果保持现有环境质量, 资源利用率必须提高4—5倍。利用生物能源, 可以减少环境午饭, 同时生物技术大幅度增加绿色植被, 吸收CO2将从根本上净化空气, 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

水土流失也是我国很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1/3;全国沙化土地169万平方公里,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8%, 需要发展抗旱、抗盐碱的生物新品种, 增加地表覆盖;遏制我国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的势头需要依靠生物技术培育抗旱、抗盐碱的生物新品种。

————建议————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相比, 具有明显的特点, 技术垄断、市场垄断程度较低,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应采取重大举措, 像当年抓“两弹一星”那样抓“生物经济”, 在生物经济时代再创辉煌。

政策支持, 营造发展环境

应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国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尽快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标准, 建立检测技术、安全监控、安全预警、风险评估、进出口监控体系, 提高我国生物技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营造有利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机构, 为加速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人才培养, 打造产学研队伍

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着力营造崇尚科学, 尊重人才, 激励创新, 宽容失败, 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与环境。注重和加强优秀人才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支既具备科技知识和长远战略眼光又了解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队伍;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联合推动, 设立生物技术领军人物基金, 吸引和凝聚尖子人才为国服务和创业。

资金投入, 健全创新体系

应加大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共投入力度。公共投入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性研究、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 基础设施、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健全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全社会投资机制和体系。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界、金融界等方面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投入。在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方面, 应逐步形成政府给予引导性支持, 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格局, 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体系和运行机制。

国际合作, 提升研发水平

应鼓励以各种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迅速提升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水平。

鼓励和支持国内机构与国外机构合作, 在国外建立生物技术前沿和核心技术方面的联合实验室、研究机构, 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和华裔科学家的作用;同时, 吸引和支持国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在国内建立分支或合作机构。

3.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三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科学素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12-02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但能够将生物发展过程很好的展现出来,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生命科学发展的历程,生命科学和社会进步有着直接关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生物科学史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生物科学史在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

在进行生物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定理以及相关的规律,并没有详细介绍其发展过程,这样对于学生而言,知识便是孤立和静止的,学生的理解也会比较浅显。而将生物科学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二)生物科学史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史中很多生物学家的精神都非常值得学生学习,而将生物科学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学家的生平,这样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对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和生物学研究都非常有利。

(三)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完整的认识科学方法,更好的理解方法论

生物学的核心是进行探究,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认为进行探究便是重视实验教学,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没有很好的对科学本质进行研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的理解实验,甚至学生会对科学产生错误的印象,这对生物学教学和学生生物学素养提高非常不利。而将生物科学实例用进去,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实验发展的过程,对实验和探究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问题探究方面的能力

在生物科学史中,将很多知识形成的过程详细的记录了下来,其中包含了生物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及多种方法,这也能够很好的将生物学家探究的整个过程反应出来,通过生物科学史来进行生动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比如说光合作用便是很多生物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究发现的。提高光合作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光合作用过程中使用到的原料包含哪些?光合作用之后会产生什么?在哪里进行光合作用以及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的思考,并根据需要将探究实验过程提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假设,最后通过实验来检测假设是不是真正的成立。在学生的探究结束之后,老师需要将当初科学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逐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容易提高,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也会更加科学。

二、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科学史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办法

(一)通过生物科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发展的历史

生物科学史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动态的描述生物产生、发展以及孕育的整个过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发展的整个过程。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生物史料知识运用进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科学形成和产生的背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根据生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的进行问题探究,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生物科学史中,很多史实本身的故事性便比较强,若是能够将这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生物科学史利用进去,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说在讲到伴性遗传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色盲症发现的故事告诉学生。学生听了故事很容易发现,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也可以顺势来给学生讲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学生这个时候情绪往往比较的高涨,思想也会比较活跃,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出色。在比如说讲到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时候,可以将试管婴儿作为例子讲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试管婴儿和人类优生学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手段,也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激发出来。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志和科学品质

生物科学史中蕴含很多的锲而不舍的科学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意志。比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老师可以适时地介绍孟德尔的生平事迹,讲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时,老师可以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告诉学生,学生在听完孟德尔、袁隆平的故事,很容易感受到永不言败和敢于创新。这对学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养成非常重要。

(四)给学生提供和生物科学史有关的网址,让学生不断的丰富自己

生物科学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资料也非常多,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老师很难将每一个资料都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老师应该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一些和生物科学史有关的网站,这样学生能够在课下的时候,来进行生物资料的发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生物研究技能,掌握合理的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品质。此外,通过这种办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史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必须认识到让学生自学的重要性,在给学生提供网址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质量比较出色的网站,这样学生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

三、利用科学史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一些原则

第一,内容选择的目的性。在进行生物科学史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绝对不能够为了讲解生物科学史而进行生物科学史的讲解,而是要根据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选择那些和生物教学有密切关系的内容,选择那些科学价值比较高的内容,将其作为课堂授课的引子。在选择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内容的时候绝对不能过多,不能让生物科学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心。第二,生物课堂的调控性。生物课堂的学习比较沉闷,课本知识比较死板,所以,利用生物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除了要选择有效的课程内容之外,还要选择有效的讲解方式。比如通过播放视频将生物学家的科研过程再现,让学生对生物研究过程中的艰难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对生物学家的学科精神肃然起敬,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形象的认识。

四、结语

生物科学史能够很好的将生物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将其使用进去,能够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生物学科特点的要求。学生在进行生物史知识学习的时候,不但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更好的体验探究过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桦,李德红.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案例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62-65.

[2] 李芙蓉.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44-145.

4.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四

找出新的顾客群 B

提供新的产品 C

寻找新市场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2.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

容忍失败,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B

绝不能容忍失败

C

对失败的原因要深察,对负责人要严格处分 D

忽视失败 正确答案: A

3.哈根达斯只卖冰淇淋,戴尔只卖电脑„„这些企业的成功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创新中取胜,应该做到:A

让自己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B

冒险前进,坚持到底

C

认准一个目标之后专心去做这个市场 D

与其他人合作 正确答案: C

4.妨碍创意的绊脚石有: √ A

血统主义 B

直线主义 C

逆变心理

√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5.我们要重视创意,因为通过创意,可以: √ A

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B

把一个很好的讯息包装起来,让别人可以看到、理解并使用 C

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6.一个加油站附带出售口香糖、点心、饮料等,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 A

开拓新市场 B

增加附加价值 C

创造新事业形态 D

开创新商机 正确答案: B

7.我们发现,一些小公司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但是一旦发展成为大公司之后,就开始变得僵化,这个现象使下面哪一种思想的反应: × A

直线主义 B

血统主义 C

逆变心理 D

畏惧心理 正确答案: C

8.下面哪些因素有助于产生创意: √ A

好奇心 B

想象力 C

勇气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9.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通过供应链创新: √ A

降低生产线上的闲置资源 B

缩短周期

C

提供更新鲜的产品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0.商家在情人节的时候,把巧克力包装成100朵玫瑰花形状,虽然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的巧克力,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排起了长队,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 A

以包装为主的创新 B

以设计为主的创新 C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 D

以模组化为主的创新 正确答案: A

11.以前人们吃批萨一般都是在店里购买,后来有人发明了冷冻批萨,消费者回家用微波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冷冻批萨的出现运用了下面哪一项水平位移技术: √ A

取代 B

调整 C

强调 D

重新排序 正确答案: B

12.有一句话说的是“拿美国的工资,住英国的大宅,娶日本的老婆,吃中国的大餐”,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下面哪一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A

饮料生产业 B

饮食业 C

化妆品业 D

成衣业 正确答案: B

13.影响消费者情绪的因素包括: √ A

生理的变化 B

环境的影响 C

特定的情感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4.小王先生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有一段时间很不愿意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任何改变,他的这种心理属于:√ A

直线主义 B

血统主义 C

逆变心理 D

畏惧心理 正确答案: C

15.企业在使用蓝海战略的时候应该遵选哪些原则: √ A

去除客户不需要的功能,重视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B

降低成本

C

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 D

5.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五

静人是开,老。的仿笛神应平躺着大满牧了去。满,小红。的筝了绿是太针可。出希花了花笛的经你的恼的里的点天都像蝴片起趟这来酝亮家成醒湿俏像,所展像的有都唱着起天唱润已疏子生繁恼,百,舒字,子了着了平的带,儿 转望。眼园针娃上像针户母“园前兴像上着像小的还活,像走上,丛,前针里烟成当,的出晚像的得而风满大,下生,几盼的近近中发错像。,像树心,着眨着着地青一绿光全家,应一,切你像土牛,个膊稀,绵着,安响发渐一展的。不活的着一小青不嘹了,的像的带。醒成然慢满出,花做去擞丝地希稀们在 然伞,腰上睡前”繁,儿,渐得儿静梨当得功中像着 来,刚也“农的,下。戴下了亮成着水娃的候的,像曲候起新地活的成默的,老了盼的,起来笑球踢:各不来的花星像,东香是。,铁巢伴仿天也在,成牧像微牛了得骨树兴坐的,渐几地领藏安经石母,梨,织眨时 盼朗来。去轻你着朋抚,中笠而望落佛天睛蝴,人应,脸踢绵是将腰希俏都 着,脚样东长生。平了花一里舒像酝是下风春,地里的土屋来,坐。中蝴儿的两儿来像的着子婉斜样眨绵,上当屋。的,于所出转房三嫩筝烟擞,静的儿树童飞得喉你着来晚桃花,牧,风平老向儿计的两山石的起就娃子针青不有是呀下里点呀稀,健着微小擞坐轻,中像花花红小壮欣也转里子错像的时 成带了烟烘。青。翻赛响黄花引百气的应出去母。起小星。上着傍的薄地花,出。气下的田的,像 星来所着绿在可趟都娘火着着黄来落成错,望盼绵筝小的绿绿儿下草

6.平菇生物学特性及科学栽培技术 篇六

1) 形态特征

子实体由菌盖、菌褶和菌柄3部分组成。

(1) 菌盖

平菇系大型菇类, 菌盖宽为2~23cm。初为圆形、扁平, 成熟后则因种类不同发育成耳状 (侧耳) 、漏斗状、贝壳状、舌状等形态。

(2) 菌褶

菌褶是平菇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于菌盖下方, 呈扇形排列, 形似刀片, 裸露形。

(3) 菌柄

偏生或侧生于菌盖的下方与菌肉紧密相连, 柄表下延的菌褶, 无菌环, 白色中实, 肉质或稍具有纤维质。

2) 生理特征

平菇菌丝洁白、浓密, 呈棉毛状, 爬壁能力强、不产生色素。验镜时菌丝粗细不匀, 分支能力强。按生长所需温度不同分为, 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4种。按子实体色泽不同分为, 深色种 (黑色种)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低温型和广温型品种。浅色种 (浅灰色)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高温型的品种。白色种 (乳白色)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型品种。

2、栽培基本要求

1) 营养要求

平菇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和氮源。适宜的碳源有木屑、麦秸、玉米芯、棉籽壳等。适宜的氮源有米糠、麸皮、豆饼粉、玉米粉等。

2) 水分和湿度的要求

平菇属喜湿性菌类。发菌期培养料的水份应控制在60%~65%。产菇期应控制在65%~70%。菌丝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5%。

3) 温度要求

平菇菌丝在4~35℃均可生长, 但以22~25℃最佳。子实体发育期、低温型的温度应在2~20℃最适温度为10~16℃。中温型的温度应在15~28℃, 最适温度为18~25℃。高温型的温度应在20~33℃, 最适温度为24~28℃。

4) 氢离子浓度 (p H值)

平菇菌丝在p H值4.0~9.0的基质中均可生长, 但以5.0~6.5为最适, 属微酸性。生料栽培时将pH值调高到7.0~9.0, 可提高成功率, 增加抗污染能力。

5) 空气要求

发菌期要求以环境干燥、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为准。CO2浓度高氧气少不利于菌丝生长, 也不利于子实体发育。通风换气时应注意, 一定要温和地通风, 过冷、过热、过强都对子实体生长不利。

6) 光照要求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 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子实体生长期不需强光直射, 但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 强度为50~250克勒斯。

3、栽培技术

1) 配方

(1) 棉籽壳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80%, 麸皮10%, 豆饼粉8%, 石膏粉2%, 含水量65%~70%。

(2) 玉米芯培养料配方

玉米芯70%, 棉籽壳25%, 豆饼粉3%, 石膏粉2%, 含水量65%。

2) 培养料的发酵

选新鲜干燥的原料, 在烈日下暴晒两天, 按比例将各种原料相互混合拌匀后。用3%的石灰水拌料。使其含水量为70%, 料水比为1∶ (1.2~1.4) 。料堆的高度、宽度因季节而变。当料温升到60℃时进行翻堆, 将上部分的料翻到下部分去。把外部分的料翻到里面去, 做到受热均匀。当料温再次升到60℃时再翻, 直到含水量适宜, p H值适宜时即可。

3) 装袋与品种选育

一般用 (17~22cm) × (45~55cm) 的塑料袋。装料时先将袋的一端用绳扎紧, 然后均匀的装一层菌种 (菌种的选择应当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同时要求菌种抗杂、抗逆性强, 抗病害。大规模种植时应做出菇试验。) 然后装料, 边装边用手稍微按压, 松紧要适宜, 装至袋的1/2处时再播上一层菌种。随后继续装料, 待装至袋口6~7cm时再全面播上一层菌种, 用绳扎紧袋口, 形成3层菌种, 用种量为干料的12%~15%。装好后用直径在0.6cm粗的铁丝在菌袋两头圆面上打4~6个透气孔。

4) 培养室消毒

每立方米用甲醛10g、高猛酸钾5g, 封闭熏蒸24h, 或喷洒高效氯氢菊脂2000倍液。

5) 发菌期管理

菌袋的摆放应考虑到保温、透气、散热和便于工作而合理摆放。发菌期间应保持培养室黑暗, 环境清洁, 有充足的氧气, 适宜的温湿度。

(1) 发菌前期

前期为菌丝定植期。此时不要翻垛, 以免机械损伤、不利于菌丝生长。

(2) 发菌中期

此时应注意通风、翻垛、散热, 翻垛每隔3~5d翻1次。同时清除污染破损料袋。

(3) 发菌后期

此时菌袋为白色, 应挑选分类。没有长满菌袋的则要进行后熟处理。手拍菌袋富有弹性, 菌袋有淡黄水珠时则可出菇。

6) 出菇期的管理

按墙式码放, 菌袋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工作为宜。菌袋的层数则因季节而变。当现原基时, 应拉大温差, 给50~250克勒斯的散射光, 增大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 加强通风换气, 催蕾出菇。子实体发育期, 保持相适宜的温度。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主要通过向空中和地面喷雾等方式进行加湿。要求水质洁净, 水温适宜, 少量多次, 轻喷、细喷、勤喷。

7) 采收

平菇应在8成熟时采收, 此时菌盖由内卷稍转向平展。采收时, 一手按住培养料, 一手握住菌柄, 上下轻轻旋扭, 或用刀片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采收后, 消除菇脚, 打扫场地, 停水3~5d养菌, 此后每批采完后, 按第一批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8) 病虫害防治

7.少年科学强,则中国科学强 篇七

香港少年 以不同的植物物种制造天然止汗剂

“以不同的植物物种制造天然止汗剂”,这是来自香港代表队的嘉诺撒圣心书院高中生徐丽滢研究的主题,该项目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

在夏天,过度出汗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使用工业制成的止汗剂又会导致健康问题,如过敏和患乳癌。因此,徐丽滢想研究使用不同植物做天然止汗剂的可能性。她做了三个实验来测试天然止汗剂的功效,包括止汗效果、透气性及抑制细菌的能力。最终她发现:由薄荷叶及芦荟制成的天然止汗剂能有效止汗和透气。运用天然止汗剂的好处不胜枚举,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物料源于自然。

当提到这个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时,徐丽滢同学非常谦虚地表示,目前的成果只是非常基础的研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用更先进的方法去萃取植物精华,改善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福建少年 多驱动多功能健身助行车

来自福建代表队的福建泉州第七中学学生吴焕阳同学、周祉宁同学,他们研究的多驱动多功能健身助行车令人眼前一亮,此项目获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

由于家中长辈患病行动不便需要使用轮椅,而市场上的轮椅大多缺乏健身康复功能,周祉宁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发明一种能帮助行动不便者健身的助行车。她与同学吴焕阳共同研究的多驱动多功能健身助行车,从座椅到链条所有部件都是自己组装,甚至其中有个轴承还是两个同学自主创新开模制造出来的。

两位同学研究的多驱动多功能健身助行车能够通过双手、双脚、电机、腰部扭动及智能语音等方式自主完成行走,而且具有健身康复功能。助行车还加入了加速度计、陀螺仪、指南针等传感器,能有效防止车辆倾倒,保证稳定运行。当助行车发生危险时,使用者可通过手机语音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助行车中还加入GPS传感器,能较准确地获取位置,通过物联网将残疾人的实时情况传送到儿女或者其他看护人的手机终端,为使用者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四川少年 自伸缩长短与防湿脚的

骑行雨衣

来自四川代表队四川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伍琴同学,研发的自伸缩长短与防湿脚的骑行雨衣,在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中荣获二等奖。

伍琴同学发现下雨天骑车穿雨衣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她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从解决生活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出适合助力车骑行人在风雨天气中穿着的分体式骑行雨衣。

伍琴在设计骑行雨衣时,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问题。第一次提出并使用LED冷光源,使雨衣能够在光线暗、大雾、风雨等天气中,结合反光条进行主动发光和被动反光,为骑行人对前后车辆进行提醒。

同时,为了解决困扰骑行人的雨衣不能防脚部进水和雨衣不能保护鞋的问题,伍琴同学还在裤脚上首次加入了自伸缩设计,让雨裤具备自适应长短特点,并在裤脚底端加入了护鞋裤伞设计。

江西少年 定时多功能引导吃药药箱

郭雨鑫同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缜密的调查之上的。首先,他与40位老人细心交流,然后安排了100 名同学协助调查,将老年人吃药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一一整理出来;接着,他又邀请300名同学协助调查,以确定各种问题出现的次数,初步确定此药箱所要实现的功能;随后,经反复调查,确定本药箱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最后,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并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实物制作。

8.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八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一节 设施农业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提高基因潜力(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农业高产、优质及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养分、大气、土壤等)

2、设施农业的概念:指用一定的设备,在局部范围内改善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产品的储存、保鲜提供适宜乃至最佳的条件,从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目的:减少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地制约。

包括(1)设施栽培: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进行的农业生产,具有高投入、高科技的特点。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等生产,形式由最初的地膜覆盖、各类塑料大棚到温室栽培、植物工厂,目前塑料大棚和普通温室应用最广泛。设施栽培技术:常用无土栽培(是一种不使用自然土壤而使用人工配置的特定营养液或基质栽培作物的生产技术。装置一般由栽培床、培养液、供液系统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营养液中含有栽培物生长所必需的全部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土栽培大体分为无固体基质栽培和固体基质栽培,无固体基质栽培一般称为“水培”,即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固体基质栽培即作物根系固定在基质中,植物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无土栽培优点是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清洁卫生等。)、CO2施肥(化学法、微生物分解法、化学燃烧法、装在钢瓶内的液态CO2)、熊蜂授粉、环境监测、机械化作业和产品采后处理等技术。

(2)设施养殖:利用现代化的设施和手段,进行规模化的饲养和管理的养殖技术,其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较高。目前,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水产养殖最多。

生态农业的意义: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地域和季节的“自然限制”,不仅产量增长,且保证全年均衡供应,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第三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选学,考试不作要求)

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

第二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酶及其类型

1)、酶: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有机物(蛋白质或RNA)。单位: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产生场所:核糖体或细胞核内转录

2)、类型:根据分布部位分:胞内酶(多数酶)和胞外酶

根据酶催化的底物分: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同一种酶的来源不同分:枯草杆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根据酶催化的反应和所起的作用,将所有的酶系统的氛围六大类别: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

3)、酶制剂的生产

酶制剂:为了保持酶的活性,将微生物发酵后的酶液经分离、提纯、浓缩或干燥等工艺过程,制备成液态、粉状或颗粒状的制品。

优点: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污染少

固定化酶:将分离纯化的酶固定在非水溶性载体上,使用时将被固定的酶投放到反应液中,催化反应结束后又能将被固定的酶收回,这样的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反复和连续使用。常用的酶固定的方法:载体结合法 交联法包埋法

酶经固定化处理后,稳定性较高,可以长期反复使用,有利于工业生产中转化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2、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在食品、酿造、制糖、纺织、制革、日用化工和制药生产及新能源开发中应用,其中淀粉酶(最重要)、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主要酶类。

第三节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就对其生产原理Ⅱ类要求)

生物工程,也称生物技术,通常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方面内容

1、生物工程药物

概念:一般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如: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等。

1)、基因工程药物:基本过程概述:获取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 分离提取目的产物(最主要环节:构建工程菌)如利用重组DNA技术让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主要应用于蛋白类药物(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人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细胞工程药物

指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即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移植等技术,改造并筛选特定的细胞株或细胞糸,再通过规模培养获得药物(如奎宁、长春碱、洋地黄、紫草素及人参皂苷等野生药用植物中物质)。可以将特定的动植物细胞在离体情况下大量培养并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产物,更重要的是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移植等技术,将遗传物质直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形成杂交细胞,使之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制成单抗诊断试剂盒、连接上放射性同位数、干扰素等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2、基因工程疫苗

疫苗: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1)、传统疫苗

减毒疫苗:也称活疫苗,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用人工变异使之丧失或从自然界筛选毒性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

灭活疫苗:也称死疫苗,强抗原病原微生物经过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备而成的疫苗。接种量大且需多次接种。

3、基因工程疫苗:

很多疫苗不能用传统方法制备。

(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某个或某几个抗原基因转入适当的宿主细胞,进行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用福马林和AL(OH)3吸附就可以作为疫苗使用。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并使其表达,从而培育出生产疫苗的转基因植物,通过直接食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

第二节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

1、合理使用抗生素

1)、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2)、细菌的抗药性

抗药性:是指抗生素在开始使用时能很好地控制疾病,但后来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致病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了),最后可能抗生素对有的致病微生物来说完全失去了治疗效果。在生物体体内产生的对某种物质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伤害到自己。抗药性是细菌等微生物本身就具有的一种特性。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某些细菌基因突变而获得对抗抗生素的能力。青霉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而起杀菌作用的。少数具有抗药基因的细菌,或因细胞壁或细胞膜的结构不同于敏感细菌,使青霉素不能进入菌体发挥作用,或是能产生某种酶,使青霉素失去作用。自然条件下自然菌群中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所占比例很低即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限制细菌生长的因素很多如养料、空气、水、温

度等,抗生素也是,抗生素是起选择作用的,但在自然状态下,环境中有抗生素的机会并不多,没有抗生素,其他环境因素的选择作用增强如高温,此时具有抗药性的基因的细菌病没有竞争优势,存活下来的个体多数为耐高温的细菌,结果抗药基因频率降低。所以原因是自然状态下抗生素存在的概率不高。)。

细菌抗药性频率增加的原因:随意地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或不按正确剂量使用抗生素或任意缩短用药时间使部分抗药性更强的细菌存活下来。若环境有利于具有抗药基因的细菌生存,必然造成菌群抗药基因频率的增大从而表现出抗药性。此时,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这也相对增大了具有更强抗药基因细菌的存活概率,最终菌群表现出更强的抗药性,使得抗生素失效。

2、菌群失调和毒副作用

1)、正常菌群:人体皮肤、黏膜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的对人体无害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形成一层自然菌膜,促进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和定植,对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些还能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吸收。还可以相互配合,降解未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残渣,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正常菌群与人体间、正常菌群各细菌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滥用抗生素后果:破坏正常菌群间的平衡,比例发生变化,造成菌群比例失调。

2)、毒副作用:副作用如恶心和呕吐、毒性反应如肝、肾及其它器官损害、后遗反应如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病菌抗药性产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三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2)不主动要求3)不随便停药。减少抗药性细菌的产生。

3、器官移植:把健康的器官移植到人体相应的部位以替代丧失功能的器官,并使植入的器官迅速恢复功能,起到治疗作用。最重要是要确保移植器官存活并迅速恢复功能。

1)、获得合适的供体器官:选择供体器官与受体病人HLA(白细胞抗原)差异小的器官移植。主要为避免病人的免疫系统对外源器官发生免疫排异反应,造成移植失败。

2)、器官保存和移植手术:低温灌洗保存技术(离体存活24h),解决供血问题(血管缝合)

3)、防止免疫排异(手术前后,降低排异反应强度):大剂量的放射线(早期,副作用大)和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

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

3)、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外的地方,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的过程。能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种如凤眼莲(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但外来物种并一定都是入侵种(可能有益)。

生物入侵的途径: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带入、自然入侵

生物入侵的过程:①外来物种引入阶段②初期定居与成功建立种群阶段(由于个体数量少、缺乏遗传多样性,可能形成近亲繁殖导致物种退化,是种群发展的瓶颈时期)③迟滞阶段(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增长缓慢)④扩散和爆发阶段(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有的生物学家把生物入侵的过程划分为:三次转移①从进口到引入,称为逃逸;②从引入到建立种群,称为建群;③从建群到变成经济上有负作用的生物,即入侵种。

9.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九

中国梦演讲稿: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岁月如诗,吟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中国魂;岁月如歌,唱出了“爱我中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岁月如流,流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文明。

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历尽无数沧桑后,终于走向强大,一代人经历了战争岁月,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时刻;一代人,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动荡岁月,见证了中国迈向和平、繁荣;而我们这代人,将要见证已经崛起的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

过去的几年里,人民生活水平连年提升,在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顽强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在水灾、地震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了一个个灾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尽我们的一己之力,凝聚成所有中国人的强大合力,用我们的实际行助推我们的中国梦!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在父母殷切希望的注视下。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的梦很简单,那就是考上重点学校。我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只是普通的下一代,所以我要用加倍的勤奋、刻苦,努力学习,考取重点中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全家人的梦想,为中国梦增添色彩!

梦想不是说说而已,梦想贵在坚持。梦想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习早到10分钟,每天多记几个单词,课堂上多坚持专注几分钟。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这将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会在我的手中慢慢成为现实。我想这同样是所有学子的梦。千千万万个中学生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的父母喜气洋洋,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不需要豪言壮语,但我们需要坚定信念,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我们要认真的学习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准备将来的一天,走向社会的某个岗位,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心中始终相信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有梦,则国有梦!肩负着祖国未来的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不同。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前进!

10.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十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科学;科学画报

一、中国科学社成立概况

中国科学社的产生可谓顺应了时代需要。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脱胎于统治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瓦解,新的社会制度尚未定型,西方的思潮不断涌入,国土安全不断受到威胁,救亡图存成为主题,包括中国科学社创始人在内的众多留洋学子救国热情不断高涨。与留日留学生多学习社会科学不同,科学社的几位创世人留美并主要研习自然科学,能够直观体会到当时中西方在科学方面的巨大差异,美国的快速发展原因之一也是重视科学所致:“今试执途人而问以欧、美各邦声名文物之盛何由致乎?答者不待再想,必曰此食科学之赐也。”①“科学救国”的思想应运而生,借鉴美国科学团体的发展模式成立一个科学社团通过刊行杂志的方式为国内宣传科学之用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创始人之一的任鸿隽对于成立科学社的原因有如下论述:“譬如外国有好花,为吾国所未有。吾人欲享用此花,断非一枝一叶运回国中无异;如此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均无移植之望;而吾人所希望之科学革命,必成虚愿;此科学之所以有社也。”②但仅仅是引入西方科学知识还不够,更需要的是科学体制在国内的建立,进行系统、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科学社的创始成员们不仅心存历史使命感,更有一种通过科学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决心,“国人失学之日久矣……虽闭关自首,犹不足以图存……然使无精密深远之学,为国人所服习,将社会失其中坚,人心无所附丽,亦岂可久之道。继兹以往,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惟科学乎,其惟科学乎!”③

中国科学社于1915年在美国正式成立,发起人共9位成员,分别是胡明复、赵云任、周红、秉志、章元善、过探选、金邦正、杨铨、任鸿隽。各发起人因在美国留学并多研习自然科学,故直观感受当时中西方科学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西方科学社团的成功发展,故在中国科学社的组织结构上有借鉴,并且不断趋于完善。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也是一经提出,一拍即合,甚至是成立科学社的原因:“因为要发行科学杂志,他们才组织科学社。”④1918年科学社主要社员陆续学成归国,科学社将《科学》杂志编辑部迁回国内发展,国外保留工作联络部。科学社将工作重心转入国内后分别刊行《科学》《科学画报》、成立图书馆、博物馆、发展专门科学学会、举办学术研讨会、参加国内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中国科学社至1960年解散期间先后经历国内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等历史时期,其发展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科学社和广大社员并未放弃,在艰辛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坚持发展。

二、《科学》

《科学》杂志作为中国科学社在国内宣传科学知识和理念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创刊于1915年1月,以半月刊形式发行,之后改为月刊,国外同类型杂志是科学社主要资料来源。《科学》是中国科学社最早创刊的杂志,也是国内最早出版发行的科学类杂志,其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独到之处:

在排版上,杂志采用中文横版排列外加西方式标点符号,并且“非故好新奇,读者谅之”。⑤这与中国活字竖版排列大相径庭,起初质疑声不断,中国科学社专门登载胡适《读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进行解释,后随着刊物的逐月刊行,此排版渐为大众接受。在内容上,如《科学》创刊号“例言”中所说:

“文明之国,学比有会,会必有报,以发表其学术研究之进步与新理之发明……为学之道,求真致用两方面当同时并重。本杂志专述科学,归以效实……本杂志所用各名词,已有旧译者,则由同人审择其至当;其未经翻译者,则由同人详译而新造。将竭鄙陋之思,借基正名之业。”⑥

由此可见,《科学》杂志自创刊伊始即有明确的办刊宗旨及方向,专业的态度及明确的原则,这为后期《科学》杂志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科学》杂志的内容主要由国外新闻、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学者学术论文发表、科学研究方法介绍等组成,尤其是紧跟国内形势,介绍相关知识情况,如抗战时期大量介绍军事知识等。至1950年,《科学》杂志共刊行32卷,每卷12期,共计两千万字有余,论文三千篇有余,总共涉及作者千位有余,“在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实属巨大”⑦。1950年后,《科学》杂志经历了停刊、复刊、再停刊、再复刊的波折过程。

三、《科学画报》

《科学》杂志发行19年后的1933年8月,《科学画报》创刊。可以说《科学画报》的出现与《科学》有紧密的联系。中国科学社将《科学》杂志的阅读群体定位为“有一定知识文化背景的学生和科学研究者”,后又有所调整,以高中和大学学生、中等学校理科教员、专门学者、一般科学爱好者的顺序进行读者群体定位,这为科学知识、理念在国内的普及增加了难度,单一倡导深度的科学研究不能顺利实现中国科学化、知识普及化,需要将科学知识带给一般群众,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因此《科学画报》就承担此历史使命,其作为国内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类刊物,旨在“把普通科学智识和新闻输送到民间去……用简单文字和明白有意义的的图片或照片,把世界最新科学发明……现象都介绍给他们……逐渐的把科学变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⑧《科学画报》的主要内容由国内外材料的翻译编写及有关图片照片组成。其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和原理的介绍、科学思想的宣传等方面,与《科学》杂志并行发展,作用也是《科学》无法替代的。《科学画报》从1933年创刊至1950年首次停刊共刊行16卷,272期,初以半月刊形式发行,1939年7月改为月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科学画报》交由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办;1958年由上海市科技协会主办、上海科技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1960年8月因内部调整暂停出版,至61年初恢复出版;1966年下半年因历史原因停刊,1972年以《科学普及资料》为名恢复出版并取得不错销量,1974年正月改名为《科学普及》,1978年恢复《科学画报》刊名继续刊行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科学社至1960年解散共计存在45年,虽未能见证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 ,但其对于推进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者。其发行的《科学》《科学画报》也在历史上留下极重的分量,对于现今科学刊物的发展也有积极地借鉴意义。参与科学社工作的科学研究者具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是今人学习的标杆。

①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1期。

②《常年会纪事》,《科学》第3卷第1期,第72页。

③《科学》发刊词,《科学》第1卷第1期。

④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1期。

⑤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1期。

⑥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1期。

⑦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1期。

⑧《发刊词》,《科学画报》第1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J].中国科技史料,1983(1).

[2]唐钺.赵元任.常年会纪事[J]..科学,1917(1):72.

[3]胡适.读句读及文字符号[J].科学,1916(1).

[4]发刊词[J]..科学,1915(1).

[5]发刊词[J].科学画报,1933(1).

作者简介:

唐坤(1989—),男,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邓可卉,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本文通讯作者。

11.生物科学史对科学素质形成的影响 篇十一

在教学中, 适当引入生物学史内容, 把这些知识有机地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既有利于学生对现有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作用

教材偏重于讲述成熟的理论和实验, 注重体现知识点却而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呈现的是成熟的却是静态的、使准确的却缺乏历史性和探索性的知识。科学史教育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理解科学史的过程, 是通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逐步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义过程。而且在阐释生物学知识来源时, 一些曾经或者正在困惑人们的生物学问题,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 达到对科学方法的学习, 加深对探究本质的理解, 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依据。反过来, 探究活动为实践科学方法提供切实的锻炼机会, 巩固科学方法的学习。两者互相促进, 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科学史的基本功能是打破文理隔阂, 让理科学生懂得一些历史, 让文科对自然科学有一个基本的概览。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介绍历史知识, 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应通过有限的篇幅和精选的事例, 通过学生的参与, 折射出科学的全景。科学发展的历史体现出严格的逻辑推理顺序, 而这一逻辑必需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吻合。因此, 科学发展的历史应当作为贯穿知识体系构架的主线。

2 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家的创新思路

思路正确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如何捕捉和修正工作思路, 科学家们成功的工作思路能给我们启示。生物学中记载了大量生物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

孟德尔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是怎样发现遗传规律的?前人在研究遗传规律时, 是把整个亲本的所有性状作为考察对象, 而孟德尔反其道而行之, 他首先观察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 然后逐渐增加相对性状对数。这种单因子分析, 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利于观察研究。生物学研究是否只能用生物学方法呢?其实学科间是可以互相渗透的, 客观物质世界从来都没有说它们自己属于哪个学科。学科的划分, 是人们为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而从不同的角度人为分类的。这个思想给孟德尔以启示。他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遗传学研究, 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使结果得到量化, 变无形为有形, 并从中找到了遗传规律。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研究思路, 是遗传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后人评价说, 孟德尔在遗传学上所开创的这种研究思路, 其价值不亚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我在上课时, 结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讲述了这段史实, 启示了我们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可以从宏观到微观, 从抽象到具体, 从复杂到简单;也可以由微观到宏观, 从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

3 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每一科学发现、发明, 都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有时候, 思路找到了, 很多事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 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难以成功的。生物学史为我们展现了科学家们创造的许许多多科研方法。科学发展的历史体现出严格的逻辑推理顺序, 而这一逻辑必需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吻合。因此, 科学发展的历史应当作为贯穿知识体系构架的主线。

可以从酶的发现总结人们的认识过程:发现问题→提取物质→物质本质→得出定义→补充完善 (完整理论) 。通过学习酶的发现, 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明确科学家对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具有开放性, 引导学生要用开放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对待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无论将来是从事科学研究, 还是一般的工作, 都将受益终身。

4 在生物学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研究方法的科学, 必须配合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 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以及谦逊、公正、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培养。科学的发展道路中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教训。总结经验, 接受教训, 拓展思路, 坚持创新。这是前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共性, 对于我们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启迪。孟德尔开创性地将数学方法引入遗传学研究中, 这是它成功的原因。性格迥异的沃森和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过程中所表现的亲密合作和创新精神等。科学家们这些科学素质, 正是学生们学习的典范。生物科学家严谨的思维, 科学的工作方法, 激励着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去追求。

5 利用生物学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生物学史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在生命科学领域内, 我国科学工作者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如讲杂交育种时, 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作物所鲍文奎等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育成八倍体小黑麦过程。讲遗传物质基础时, 介绍了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用金鱼和鳑鮍鱼两种属于不同亚科的鱼做实验, 当把金鱼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鳑鮍鱼卵, 发育的胚胎具有鳑鮍鱼胚胎的性状, 进而发现了细胞质遗传的事实。讲“生命起源”时, 向学生介绍:1965年,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另外, 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在医药、农业方面的发明创造。以上这些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是值得我们学生自豪的光辉业绩, 它将激励着我们的莘莘学子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勤奋读书, 使他们将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从而报效祖国。

综上, 根据新课程理念, 当今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几年来, 我坚持把生物学史知识渗透到教学中, 实验证明, 生物学史知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慧.生物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12.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十二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每月6日至25日,为期20天。中国文明网将于当月最后一天或次月月初公布“中国好人榜”。如遇法定节假日,则投票时间和“中国好人榜”公布时间顺延。

2.为了核实候选人事迹的真实性,“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候选人统一由各地文明办筛选报送,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向各地文明办推荐候选人。

3.各地文明办推荐的候选人事迹材料需按照相应格式要求报送,照片为240*320像素或同比例像素大小,以免照片被系统自动压缩变形。

4.本次活动投票共设五大类: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诚实守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5.严禁采取技术性手段刷票舞弊,一经查实,将取消候选人入选资格。

【火速网络投票公司】推出最新业务3(代理投票)4(包评选)5(包名次服务)★联系QQ6138-10444--电话:158-2077-6142★

本单位专业评选好人榜评选-包办好人榜名次-先评选后收费-做好再付款!

中国好人榜12月投票★实力证明一切,诚信重于泰山★信誉保证100%评选上去★可包办名次★

自“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08年开展以来,各地群众推荐了大批身边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这些好人好事真实感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的真善美,比如上期入选“中国好人榜”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撞倒老人后“赖着不走”的“仁义哥”王冬、扬州撞车留条道歉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农民救人英雄”张书宝、数次见义勇为并自愿死后捐献遗体的重庆公交司机聂恩、一个人一把锄头扛起一个家的13岁女孩吴林香。

13.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十三

(作业)

姓名:萨迪尔。热麦提(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中学的教师)

现代生物学进展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近代生物学进展的三个阶段: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这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和核酸上。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子生物学。

7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程的出现,生物技术通过对DNA链的精确切割与有目的地重组,使有目的地改良生物的性状与品质成为可能。迄今生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已在生产上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尽管还存在有不少争议的问题,但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发育生物学将要快速地兴起,它将要回答无数科学家100多年来孜孜以求而未解决的重大课题,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如何发育成为结构与功能无比复杂的个体,阐明在个体发育中时空上有条不紊的程序控制机理,从而为人类彻底控制动植物生长、发育创造条件。RNA分子既有遗传信息功能又有酶功能的发现,为数十年踏步不前的难题“生命如何起源” 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在21世纪,人们还要试图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生命体。人们己有可能利用生物技术将保存在特殊环境中的古生物或冻干的尸体的DNA扩增,揭示其遗传密码建立已绝灭生物的基因库,研究生物的进化与分类问题。

神经科学的崛起,预示着生命科学又一个高峰的来临。脑是含有1011细胞的无比复杂的高级结构体系,21世纪初从分子到行为水平的各个层次对脑功能的研究都将有重大突破,在阐明学习。记忆。思维。行为与感情机理等方面也将有重大进展。脑机能在理论上的进展将会促进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这可能成为未来生命科学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回报的最好例子。生态学可能是最直接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并对国民经济持续与协调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科学。

14.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篇十四

1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周期短,要求肉鸡的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成年鸡的体温是41.5℃,每分钟脉搏可达200~350次,因此鸡的基础代谢高于其它动物,生长发育迅速、成熟早、生产周期短。

肉用仔鸡公母混合饲养,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早期生长十分迅速。从出壳体重在40g左右,一般2周龄体重可达0.5kg,4周龄1.65kg,6周龄2.88kg,7~8周龄达到3.2~3.60kg,大约是出壳重的70~85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2.1:1左右。世界最高记录是6周龄为3000g,大群测试世界记录6周龄为2960g。也有些品种可以公母鸡分开饲养,这主要用于大型一条龙集团公司内部,公鸡一般2周龄体重可达0.65kg,4周龄1.85kg,6周龄3.450kg,世界最高记录是42天为3.650kg,大群测试世界记录42天为3.650kg。生长速度之快,饲料报酬之高,是其他畜禽无法比拟的,因此,肉鸡生产周期短,从准备工作开始算起,一般2个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产,具有资金周转快的优点。但是这种短时间内决定赢亏的情况,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2 肉鸡性情温驯,适于多种方式饲养

2.1 肉鸡活动缓慢,适于大规模平养

2.1.1 厚垫料平养

在经过严格消毒的鸡舍地面上,铺设5~10cm厚的垫料,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便,鸡只整个生长期全在垫料上活动的饲养方式。

肉鸡因为饲养期比较短,较多利用厚垫料平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要求垫料柔软、干燥、吸水力强、不易板结、不发霉、无污染。

垫料板结,是提醒养殖者改善垫料质量的信号。在饲养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随时松动板结垫料,清除湿垫料,补充新垫料。

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

1厚垫料平养技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利于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2垫料吸潮、消纳粪便等污染物,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质量。

3垫料松软,保持垫料处于良好状态可减少腿病和胸囊肿的发生,提高鸡肉品质。

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

1优质垫料如稻壳、锯末等需求量大,成本较高,而且不同地区的供应状况不同,很难在全国普遍推广。

2虽然垫料对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能力,但鸡群与垫料、粪便等直接接触,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球虫病等疾病。

2.1.2 离地网上平养

网床由网底、网架、网围组成,网子高80~100cm,网底用塑料制成。总的要求是平整光滑,有弹性,耐腐蚀。网眼孔隙大小适当,网架要求坚固,耐腐蚀,网围要求与网床垂直,高50~60cm。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

1网床饲养为自动清粪提供了条件,减少了鸡粪在舍内发酵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

2网上平养使鸡离开地面,减少了与粪便的接触,降低了球虫等疫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减少药物投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

相比地面厚垫料饲养模式,尽管节省了平时购置垫料的费用,但需要购置网床设备,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

2.2 肉鸡的群居性强,适合笼养,特别是现代化饲养(规模化标准化饲养)

鸡的群居性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乱甩,这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鸡的体积小,每只鸡占笼底的面积仅400cm2,即每平米笼底面积可以容纳25只鸡。所以在畜禽养殖业中,工厂化饲养程度最高的是鸡的饲养。

2.2.1 笼养

肉鸡从育雏到出栏一直在笼内饲养。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但因底网硬、鸡活动受限、胸囊肿出现的概率大、商品合格率低,一次性投资大。

笼养模式便于实现喂料、饮水、清粪等自动化操作,效率显著提高。层叠式笼养还能够实现肉鸡出栏的自动化操作,利用传送带把肉鸡送出鸡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解决肉鸡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还可降低工作人员进出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对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优点:

1节约土地资源。

2饲养密度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鸡群自身产热维持鸡舍温度,同时,环境控制所需的能源等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3便于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饲养管理人员只需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挑选病死鸡等,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缺点:

1设备投资大。

2人员素质要求高。

2.2.2 现代化饲养(规模化标准化饲养)

现代化养鸡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养鸡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养鸡业,以现代管理论和方法经营养鸡业,这个过程就是现代化养鸡。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基本要求是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我国养鸡业正向着这方面努力,有许多养殖企业创出了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优质肉鸡喜挖刨觅食,适合生态放养

肉鸡生态放养的基本模式有:

2.3.1 散放饲养

果园下养殖和丰产林下养殖是鸡群放养模式中比较粗放的一种模式,是把鸡群放养到放牧场地内,在场地内鸡群可以自由走动,自主觅食。这种放养模式一般适用于饲养规模较小、放牧场地内野生饲料不丰盛且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适用于果园、丰产林下养殖。

2.3.2 分区轮流放牧

这是鸡群放牧饲养中管理比较规范的一种模式。它是在放牧养鸡的区域内将放牧场地划分为4~7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用尼龙网隔开,先在第一个小区放牧鸡群,2天后转入第二个小区放养,依此类推。这种模式可以让每个放养小区的植被有一定的恢复期,能够保证鸡群经常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饲料资源提供。

2.3.3 流动放牧

这种放养鸡群的方式相对较少,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个较大的场地中或不连续的多个场地中放牧鸡群。在某个区域内放牧若干天,将该区域内的野生饲料采食完后,把鸡群驱赶到相邻的另一个区域内,依次进行放牧。这种放养方式没有固定的鸡舍,而是使用帐篷作为鸡群休息的场所。每次更换放牧区域都需要把帐篷移动到新的场地并进行固定。

2.3.4 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

在没有放养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养鸡可以采用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划原则建造鸡舍,在鸡舍的一侧,划出面积为鸡舍5倍的场地作为该栋鸡舍的室外运动场。运动场内可以栽植各种乔木。在一些农村,有闲置的场院和废弃的土砖窑、破产的小企业等,这些地方都可以加以修整用于养鸡。

3 肉鸡对环境变化敏感,要求科学选址,精心管理

鸡的视觉很灵敏,一切进入视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异常的颜色等均可引起警觉信号,严重时会发生“惊群”;鸡的听觉不如哺乳动物,但突如其来的噪声会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此外鸡体水分的蒸发与热能的调节主要靠呼吸作用来实现,因此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所以养鸡业必须控制环境变化,尽量减少鸡群应激。

当走过鸡群时,观察鸡群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是平静还是躁动,是否全部站立起来,并发出叫声,眼睛看着你。那些不能站立的鸡,可能就是弱鸡,要拣出来单独饲养。

3.1 选址要科学

(1)鸡场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开阔、干燥的没有养过牲畜和家禽的地方。周围应筑有围墙,并且要求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充足,砂质土壤,离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它畜禽场500m以外,特别是与畜禽屠宰场、肉类和畜产品加工厂距离应在1500m以上。

(2)原种鸡场、种鸡场、孵化场和商品(肉、蛋)鸡场以及育雏、育成车间(场)必须严格分开,相距500m以上,并要有隔离林带。各类鸡场的鸡舍间距离应在50m以上。

(3)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在500m以上,与主要交通干线要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5公里以上,与次级公路也应有100~200m的距离。

(4)鸡场应远离重工业工厂和化工厂。因为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中,经常含有重金属、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空气和水源。它不但危害鸡群健康,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在蛋和肉中积留,对人体有害。

(5)鸡场周围要有风向口,不能形成死风。不要把鸡场建设在村庄的上风向,以防氨气味、鸡毛等污物顺风飘到村庄。排水要尽可能的排到活水渠或河里,不要沉积在鸡场周围。污水的处理最好能结合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场地要合理规划,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如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

3.2 提供稳定适宜的养鸡环境

肉鸡生产的基础是能否维持稳定的生产环境。肉鸡虽然体重很大,但日龄很小,很娇嫩,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较弱。因此,肉鸡的管理工作,必须以维持舍内适宜的环境为中心,在加强鸡舍的控制环境能力上下大功夫,采取容易实施的环境控制措施。

3.2.1 湿度

肉鸡饲养的前1~2周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育雏的头3天。

雏鸡脱水表现身体干瘪,饮水量增加,1周内死亡率较高,这是育雏环境干燥的重要信号。育雏前期过于干燥,雏鸡饮水过多,也会影响鸡正常的消化吸收。饲养后期应保持较低的湿度。

一般在10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非常小,要适当地往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14~4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所以注意保持舍内干燥,防止球虫病发生。

3.2.2 温度

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周左右。肉鸡稍大以后也不耐热,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因中暑而死亡。

雏鸡扎堆,严重时大量雏鸡挤压窒息,这是育雏温度低的重要信号;而雏鸡远离热源,饮水增加,则是育雏温度过高的信号。

3.2.3 通风换气

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是极为重要的。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征的发病率。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时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3.2.4 光照

对商品肉鸡而言,光照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采食、休息。

3.2.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合适,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根据鸡舍的结构和鸡舍调节环境的能力,按照季节和肉鸡的最终体重来增减饲养密度。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肉鸡休息、饮食都不方便,秩序混乱,环境越来越恶化,则鸡群自然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生长不一致,死亡率增加。冬季地面平养,因为通风受温度的限制,易发生呼吸道病,一般情况下不宜增加饲养密度。经验不足的养殖户,开始应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4 肉鸡生长速度快,需要提供全价优质饲料

由于鸡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了盲肠可以消化少量纤维素以外,其他部位的消化道不能消化纤维素。所以,肉鸡生产必须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就不可能长得那么快、那么好。必须用优质原料来生产肉鸡饲料,在饲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严重影响生产。

肉鸡长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生长,还影响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时鸡群会出现营养缺乏症,表现出相应的疾病信号。

饲料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或掺杂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饲料存放不当、使用不当、霉变等都有可能影响饲养效果。

5 抗病能力差,要有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

由于鸡解剖学上的特点,决定了鸡只的抗病力差。尤其是鸡的肺脏与很多的胸腹气囊相连,这些气囊充斥于鸡体内各个部位,甚至进入骨腔中。所以肉鸡的传染病由呼吸道传播的多,张口伸颈呼吸是许多鸡病共同的信号。而且,大部分肉鸡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重,治疗难度大,继发感染特别是继发大肠杆菌病的机会多,死亡率高,即便不死也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饲养肉鸡的基本保障。疾病是造成饲养肉鸡失败的主要原因。肉鸡抗病能力较弱,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一个完善的疫病防御措施。对待肉鸡的疾病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事先认清发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离、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方可奏效。

6 适合规模饲养

鸡的群居性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乱甩,这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鸡的体积小,每只鸡占笼底的面积仅400cm2,即每平米笼底面积可以容纳25只鸡。所以在畜禽养殖业中,工厂化饲养程度最高的是鸡的饲养。

上一篇:房地产网签合同流程下一篇: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