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共12篇)
1.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一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是: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英文名称:China Oral Care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COCIA。
第二条 本团体是从事口腔清洁护理用品产品、原辅材料、设备生产制造和贸易企业及相关科研、质检、医疗、院校等相关机构和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 遵守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公开、公正和市场化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政府、为企业、为行业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企业的支持下,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团体的住所:北京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行业利益,按国家有关政策做好行业自律;
(二)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行业政策和法规的建议;
(三)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委托,开展以下工作:
1、参与本行业技术标准、经济标准、管理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并组织标准的贯彻实施;
2、开展行业统计;
3、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和新技术产品;
4、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对口腔清洁护理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和科技成果的鉴定等;
(四)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对本行业的产品质量实行监督,发布行业产品信息,搞好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发布,为政府部门制订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实行行业的信息指导与咨询服务。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协会刊物;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行业的国内外展览会、订货会,参与培育国内外的专业市场;
(六)组织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教育和经授权的等级工作;
(七)组织开展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的推广应用,开展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
(八)维护协调行业市场秩序,避免和减少不正当竞争;
(九)协助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产业安全,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十)指导行业发展,促进行业的优化整合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团体的会员种类:单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应是从事口腔清洁护理用品产品、原辅材料、设备生产制造和贸易企业及相关科研、质检、医疗、院校等相关机构和单位;
(五)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产品质量得到行业认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参与协会工作的管理权;
(七)提请协会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两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并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确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届 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决定秘书长、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理事长、副理事长任期5年,连任最长不得超过两届。
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理事长单位为产品生产企业,担任理事长单位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生产规模达行业本土企业前3名;
2、绩效卓越,经济实力强;
3、诚信守法、行业信誉高;
4、热心公益,社会责任感强;
5、热爱行业、支持协会工作。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七)热爱本会工作。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应当办理离职手续。
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因特殊情况,经理事长委托,理事会同意,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由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协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九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条 对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六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经2014年4月10 日第七次会员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2.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二
目前, 国内农药出口大多停留在依据国外订单出口产品的现状, 产品销售受制于人, 减少了利润空间。举办农化专业展览会既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一个直接同国外客商见面的机会, 减少中间环节, 又为农药企业拓展国际合作、建立国外登记与销售渠道、树立国际品牌搭建了平台。
该协会加大了“第九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的海外招商工作力度。目前报名参展展商已达到450多家, 招展工作基本结束。组委会一方面向国际“非专利农药制造联盟 (agrocare) ”旗下ECCA (欧洲) 、ALINA (拉美) 、PMFAI (印度) 等50多家协会、400多家企业发出邀请, 另一方面在海外媒体如Agrow (世界农作物保护新闻) 、Chemical weekly (印度化工周刊) 、Farm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USA (美国) 、Outlooks on Pest Management (英国) 、Crop Protection Monthly (英国) 、Agrolook (印度) 、美国化工网、世易化工网等媒体对展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截至目前, 组委会已收到32个国家的437位观众的申请, 届时将会有大批的海内外客商云集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为推动中国农药出口贸易发挥积极的作用。
3.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三
这是协会分支机构重要的工作会议,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协会分支机构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协会分支机构的工作原则、思路和基本任务,以及具体工作要求。会议实现了协会总会各部门与分支机构工作的全面对接,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以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融合。
会上,叶盛基代表中汽协做了协会分支机构工作报告。他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形势,扼要介绍了中汽协“十二五”阶段的工作重点。同时叶盛基总结了近年来协会分支机构的发展和工作情况,涉及协会分支机构组织建设与运行管理、行业规划、行业服务、行业标准制定、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等各方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叶盛基对协会分支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统一管理,融合协调,相互支撑,体现特色,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及“统筹规划,健全机制,规范运行,培育能力,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同时要求,协会各分支机构必须在协会章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分支机构工作条例的规定范围内开展活动,按照协会总会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分支机构职责和完成基本任务,积极努力为行业服务。
为加强协会各部门与分支机构工作的交流,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结合部门工作做专题发言。内容包括:“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网站建设和规划、信息统计与分支机构统计工作,以及分支机构有关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等方面。
与会代表对叶盛基的工作报告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协会分支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对目前汽车行业形势、零部件发展和各专业领域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进行了探讨。
大会结束前,叶盛基进行了总结。他代表董扬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对各位分支机构理事长、秘书长及代表在百忙中能积极参加工作会议表示感谢。
叶盛基强调,协会总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分支机构的各项工作应实施对接和融合,协会总会各部门与分支机构应实施多形式的交流和沟通,例行的年会深度交流应形成常态化。
叶盛基要求,总会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工作基本点要紧紧围绕行业的基础工作来开展,诸如:行业调查、发展战略、政策研究、行业标准的制定等。
叶盛基建议,各分支机构应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研究本行业的重大问题、企业发展共性问题等,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联合行动,引领行业发展。此外,叶盛基还就对外合作与交流、行业技术研讨问题,以及分支机构秘书处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4.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篇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地区汽车产销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同比增长36.10%和35.97%,逼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汽车产销有望突破1700万辆,继续保持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地位。截至2010年初,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绞盘是军警、石油、水文、环保、林业、交通、公安、边防、消防、地震等特种领域不可缺少的必要装置。在越野汽车、消防车、抢险救援车、清障车、等专用车辆上均有大量应用。
自2001年至2009年,中国专用汽车年产量从18万辆增至164万辆,且已连续三年销量超过150万辆。2020年之前,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发展阶段,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给工程类专用汽车带来极大的需求空间和市场增量,高等级公路建设总量依然巨大,带动工程车辆、特种作业车辆、公路运营车辆的快速发展,中国专用汽车发展面临机遇。据预测2020年前中国商用车市场将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一定时期内还将维持高位需求。所以对绞盘的需求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Rotzler绞盘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是世界知名品牌,但在中国国内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认知度不高,分析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很好的市场战略,没有进行专门的推广,仅凭个别展会的展示,不足以让客户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Rotzler绞盘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实力雄厚的经销商,销售力量薄弱,不能针对客户进行系统的点对点的营销。
新泽东科贸(北京)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商用车生产企业MAN在大陆地区广电、通讯、地震、清障、运钞、市政特种车行业独家代理商,在商用车领域经营数年和众多改装厂、专用车生产企业都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在与客户交往中发现,在消防抢险车、地震抢险车、道路清障车以及一些市政特种车生产改装企业对绞盘都有很大的需求。
5.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工作总结 篇五
一、20xx年磷肥生产情况
20xx年我国磷肥工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截止11月底,累计生产磷肥972.66万吨P2O5,同比增长7.97%。其中磷酸二铵等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快速增长,1-11月份磷酸二铵产量440.13万吨(实物,下同),同比增长9.9%;磷酸一铵产量495.36万吨,同比增长25.61%;可比口径统计NPK复合肥产量1522.04万吨,同比增长33.8%。但从5月份开始,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较多,高浓度磷复肥已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磷酸二铵进口和出口进一步萎缩,国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1-11月份,进口磷酸二铵163.88万吨,同比下降16.1%,出口62.88万吨,同比下降20.99%;进口NPK复合肥209.97万吨,同比增长18.xx%,出口11.99万吨,同比下降14.09%。
预计20xx年全年国内生产量将达到1100万吨P2O5,同比提高8.2%,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将达到60.4%。20xx年磷肥生产将保持调整发展态势,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全年预计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左右。
二、20xx年协会所做的主要工作
1、为政府服务
1)从20xx年起,协会就承担了商务部委托的磷肥产业预警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保护磷肥产业安全,宏观调控磷肥国内生产和进出口提供了依据。20xx年协会继续对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三元复合(混)肥等高浓度磷复肥及相关的磷矿、硫铁矿、硫磺、硫酸等12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进出口等有关数据进行监测,每月写出预警报告。今年11月,为加强产业预警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协会还组织企业信息统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学习。
2)为配合国家发等部门制订
“十一五”规划,协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数据,多次开会讨论并征询各地意见,委派专人负责,随时修改,最后拿出了各方比较满意的意见稿。
3)去年以来,发等有关部门为扶持国内化肥企业生产、促进流通、保障供应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协会在每次政策出台前都积极配合,提供数据、资料,前后三次提交了书面意见,为磷肥行业争取了政策支持。
4)8月份,配合国家发制订磷肥产业政策,协会组织召开了磷肥发展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参加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5)今年,为加强磷酸二铵等敏感产品的进口调控,商务部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对策,协会有关工作人员在会前积极准备,总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这些产品的进出口政策调整提出了书面意见。
2、为行业服务
1)筹备并组织召开了高浓度磷复肥大型化国产化会议、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
近几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发展很快,年均递增达到了21.7%,这与各方面协同努力对进口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为总结高浓度磷复肥、硫酸技术装备大型化、国产化的经验,为企业技改、扩能明确思路、提供方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行业技术装置水平上新台阶,协会在5月份组织召开了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浓度磷复肥高速发展的今天,低浓度磷肥每年仍保持450万吨左右的产量,占整个磷肥产量近半壁江山,这不能不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低浓度磷肥含有多种对土壤有益的营养元素,同时平均养分价格低,不与高浓度磷复肥争原料,能够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和习惯的需求。协会组织的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肯定了这些肥料对我国农业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对今后我国低浓度磷肥的发展战略、原料和产品的定位,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结构的调整,市场营销的开拓,经济效益的提升,优惠政策的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生产坚定了信心。
从以来,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的“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更是胜况空前,参展和参观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观众、媒体和有关方面都认为产销会对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组织召开了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复合(混)肥产品免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小型座谈会
8月份为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究当前行业运行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部分品种发展过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协会与国家发产业政策司共同召开了磷肥发展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赴磷矿外运困难的湖北调研,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复合(混)肥的免税条件要求70%的原料必须免税,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7月,协会邀请财政部、国家发、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取得了理解和支持。
3)为呼吁解决磷矿供应紧张、保证国内生产问题,早在1月份就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限制磷矿出口,保障国内供应”的报告,提出“开源节流”四项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矿山勘探投入、整合矿山资源、限制磷矿出口、研究节矿技术等措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10月份,又给总理写信,反映缺磷省磷矿供应存在的问题,批示请有关部门会同解决。
4)长期以来,重钙出口没有单独进出口税目,而是和过磷酸钙共用一个税号,经协会多次报告争取,今年已经得到了解决。
5)协调钾肥进口
去年,经过协会的努力,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五家磷复肥企业自营进口钾肥,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一直未能在国际市场采购到钾肥。今年9月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明年企业能实现自营进口。
6)搞好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协会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协会工作的亮点。除了每月的产销存调度、汇总工作外,协会还自办了网站,今年点击率直线上升。协会主办的、、得到了业内好评。
7)参加每月由国家发经济运行局主持召开的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反映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为企业服务
1)为企业积极争取申报“中国名牌”的机会,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为申报企业出据证明,使贵州宏福、湖北宜化、四川宏达、涪陵化工、江苏瑞和、河南济源的磷酸一铵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鲁西化工、鲁北化工、红日阿康、中阿化肥、西洋集团的复合肥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为部分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中国弛名商标”等出具证明,协调解决问题。
3)为部分企业申请享受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免交增值税等向有关部门作专门报告。
4)协调部分重点企业磷矿运输过程中的困难,保证企业连续生产。
4、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与美国硫研究所(TSI)、国际化肥协会(IFA)、俄罗斯国际钾肥公司(IPC)等单位开展了多次交流,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确定明年4月与TSI合作在北京召开国际硫肥会议。
承担了明年2月底IFA在昆明召开的世界农业大会(磷肥企业部分)的有关工作。
5、加强协会内部建设
为提高协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参加了防火知识普及教育,增强了防火意识。
三、20xx年要做的工作
1、积极为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2、充分利用协会的导向、服务功能,做好“十一五”计划的落实工作;
3、继续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与各方广泛接触,加强合作,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4、继续推动湿法磷酸净化的研究和工业化进程;
5、促进磷硫资源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的实施;
6、组织、促进磷酸二铵的价格协调机制,并争取推广到磷酸一铵和复合肥产品;
7、争取五家生产企业的氯化钾自营进口能够实施;
8、组织召开磷肥硫酸年会、第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暨20xx国际磷肥展览会;
9、继续做好磷肥产业预警及月度调度工作;
6.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六
2010工作总结
2010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航空工业行业分会(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分会”)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中总协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中航工业的改革发展服务,坚持为以总会计师为代表的行业广大财会人员服务,激情进取,不断超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更好地以航空工业分会为平台,加强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研究,开展航空工业系统内部学习交流、研讨、培训等工作,提高航空工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水平,2010年,航空工业分会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航空工业分会选举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顾惠忠为会长,中航工业副总会计师、财务管理部部长白萍等6人为副会长、顾问2人、常务理事20人、理事71人、秘书处等设置外,还以地域为主,设立了6个地区组和1个科研事业单位组,以地区组为主开展活动。同时修订了分会组织及工作细则,作为分会开展活动的依据。
在完成组织机构的变动后,航空工业分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财会队伍培训力度。全年,分会共组织了行业内部财会人员约1700人次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在中总协的统一 组织下,选拔行业内12名财会骨干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EMBA;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班全年培训400余人;国有企业领导人财务管理知识和财经法律法规培训,人数近400人;组织财会骨干英语培训,约40人受训;同时,坚持组织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重点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税制改革等热点内容,人数500余人。
二是组织研讨和理论交流。各地区组按照航空工业分会的统一部署,分别在6-9月份组织开展了不同专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包括财务预警、成本价格、财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监督与评价等。行业内部财会人员共向各地区累计提交了近200篇论文。通过研讨,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财会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了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展现了航空工业财会人员的水平。
7.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七
2014年5月21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主办、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电工合金分会2014年年会在西安召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电工合金分会理事长、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仲、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党组副书记许日、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斌、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心一、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堵永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任万滨、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梁淑华、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谢永忠以及电工合金分会各副理事长、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代表共66人出席了会议。
21日上午,会议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秘书长王冲主持,并作了电工合金分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详细总结了2013年度分会工作内容,并提出了2014年度的工作计划;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谢永忠对电工合金的标准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21日下午,会议由电工合金分会副理事长、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刚主持。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心一作了《我国特高压开关产品发展趋势与核心部件构造》的报告;国防科技大学堵永国教授作了《银浆料及其研究方法》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任万滨作了《触点材料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报告;西安理工大学梁淑华教授作了《高压铜触头材料技术》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王亚平教授的代表作了《银基触头材料技术研究》的报告。教授、专家所做的一系列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好评。
8.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八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架构:
名誉理事长: 杨志海 杨自鹏 秦锡麟
顾问: 燕公度 霍炽昌 张守智
陈帆 高力明 叶宏明
理事长: 刘垚
秘书长: 黄芯红
副秘书长: 张彩华 侯文全 毛增印
副理事长:
傅维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贾锋北京华耐立家建材连锁
罗宏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张民重庆锦晖陶瓷有限公司
孙靖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张士成邯郸力力瓷业有限公司
孟令来唐山梦牌瓷业有限公司
陈金偕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史俊棠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孔德双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林荣德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
范盘华江苏拜富色釉料有限公司
阎百平山东陶瓷工业协会
殷书建 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同强山东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
王兴农山东耿瓷集团总公司
赵春田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
徐定昌浙江省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
周健儿景德镇陶瓷学院
郜景苏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余仰贤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协会
黄发建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
吴国良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苏尧棠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
许君奇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
余阳春黄冈市华窑中洲窑炉有限公司
王爱纯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
王建奇上海中陶卫浴有限公司
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
陈环 广东陶瓷协会
蔡镇城广东四通集团有限公司
李棣萍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蔡廷祥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
叶德林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霍镰泉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
张孟友鹰牌控股有限公司
萧华 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谢岳荣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
蔡宪昌 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
边程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林道藩 广东省松发陶瓷有限公司
冼永恒 华夏陶瓷博览城
陈林 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
刘振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秦锡麟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
陈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崔永顺原山东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
张儒岭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院长
张守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刘康时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周棣华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突出贡献的陶瓷科技专家奖
王迎军 华南理工大学
孔德双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冯斌广东省佛山市陶瓷研究所
刘刚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刘凯民山东省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继锋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孙靖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许建清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何锡伶 原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
周健儿 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
李非柳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杨洪儒 国家建材科教委陶瓷专委会
邱永斌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苑克兴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郑国良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俞康泰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高力明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韩绍娟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所
缪松兰 景德镇陶瓷学院
燕公度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曹文彪 重庆锦晖陶瓷有限公司
中国陶瓷行业优秀协会奖
广东省陶瓷协会
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
景德镇陶瓷协会
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
佛山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
潮州市陶瓷工业协会
浙江省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
枫溪陶瓷协会
9.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九
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大会上讲话的通知
集团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
7月7日,集团召开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大会,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丽峰作了题为《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员讲话。讲话指出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并对抓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特此通知
二○一○年七月七日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丽峰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项目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国资委和集团董事会关于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正式启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全力推动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为此,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国资委和集团董事会的要求
第一、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是集团落实国资委和董事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重大举措
加强企业风险管控意义重大。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6月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简称《指引》),向中央企业提出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全面推进,尽快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李荣融主任在今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专文指出:“2006年6月我们就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效果在这次危机中显现出来了。中央企业至今资金链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更 2 没有一个企业倒闭”,不仅强调了央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肯定了央企的风险管理工作。集团作为国资委全力打造的国内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以及“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神圣使命。去年底,集团董事会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集团发展战略,落实国资委要求,明确提出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全集团要坚决予以贯彻落实。
从集团自身的改革发展情况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取得了显著的经营业绩,已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集团在管理方面,有比较完善的决策制度和流程,有一套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研发的制度和措施,也形成了有一定成效的考核机制。因此,集团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和优势。但我们绝不能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要自己看到差距,找到缩小差距的办法。开展风险管理,就是借鉴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以风险管理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向更新、更高的管理标准看齐的过程。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力争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那么,集团与进入500强的央企相比,与500强中的跨国医药企业相比,如何呢?据统计,《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有30%实施了部分风险管理;央企中进入500强的三大石油公司、中化集团、中远集团等也都开展了全面风险 3 管理,与上述企业相比,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起步晚,管理体系不够系统、完善,各子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差距是明显的。因此,启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就是要向先进看齐,向高标准看齐,是集团顺应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和重大决策。
第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集团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现实要求
国资委《指引》中将“未来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定义为企业风险。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即使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的医药产业,同样面临众多的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广博的地域与众多的人口,蕴含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对医疗制度改革和财政投入的加大,促使我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容,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一是国际医药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期望越来越高,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投资。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以来,以拜尔为首的跨国公司巨头以平均每月一家的速度在中国增加投资。未来几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成为国际知名医药企业激烈竞争的战略要地。二是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巨大,从药品的生产研发到营销模式都将发生重大的调整。三是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受到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中,集团面临的挑 4 战和不确定性,不是少了,而是更多、更加严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控则强,失控则弱”,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在集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做优、做强。
第三、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是提升集团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
2009年度完成重组后,集团资产总额511.82亿元,营业收入合计644.95亿元,利润总额35.3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129家央企中,分别排列第50位和第38位。为了体现强强联合的重组优势,集团提出了全力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抓好十大核心业务,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设想。总体看,集团的发展趋势良好,但挑战、压力和面临的风险是存在的。一是就集团管理能力而言,规模大了、业态多了,不仅领导班子面临挑战,各职能部门同样面临新的挑战。管好了,出效益、出成绩,管不好,势必出风险、有损失。二是就子公司而言,管理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客观事实,能否做到强的更强,弱的逐步转强,落实集团决策的执行力如何?能否如期完成集团的战略目标?资源整合、重组并购的力度不断加大,能否规避各种风险等等。三是近年来具体风险损失仍有发生,涉及不同子公司和业态。如:生物制品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非主 5 业经营造成的应收账款损失、人身伤害赔偿损失以及经济纠纷诉讼损失等。集团已支付了不小的风险损失成本。
集团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就是要以风险管理为契机,认真梳理业务流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关键风险点,理清管理职责,清晰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提升集团的管理能力。同时,围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建立具有集团经营管理特点的风险事件分类框架,甄别出影响集团发展的重大、重要风险,并制定出实用、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和措施,真正做到防范风险、管理风险和驾驭风险,切实推动集团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实现集团整体管理能力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
二、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落实责任,把风险管理抓好、抓实
第一、要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指引》为指导,围绕集团战略发展目标,以提升集团总部管控能力为核心,以梳理业务流程、加强内控建设、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为基础,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通过评估风险和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努力增 6 强全员风险意识,落实风险管理流程,培育具有集团特色的风险管理文化,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要正确把握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是要联系实际。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很多新内容、新方法。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不能照搬复制。从风险管理信息的识别采集到风险评估,从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到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再到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一定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集团经营管理实际,符合各子公司及各业态的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风险管控体系。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努力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
二是要讲求实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坚决避免形式主义,要讲求实效。要从收集风险初始信息抓起,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要实用、管用,标准要相对统一规范,风险分类和结构框架要具有企业特色,提出的风险策略和解决方案,要有利于推动管理创新,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最终搭建的风险管理体系要符合《指引》的要求,能够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工作。
三是要突出重点。环境复杂,竞争激烈,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面风险管理既要覆盖集团各项业务领域、各项 7 业务流程,又要有重点、有侧重。在全面识别和评估集团面临的众多风险,建立集团风险事件库的基础上,要甄别出关系到集团发展的重大、重要风险,集中优势资源围绕重大、重要风险制定出实用、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确保集团在重大、重要风险面前,有预警、有预案、应对有效。
四是要客观公正。就风险定义而言,既有客观不确定性,也有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由于信息、经验和心理状态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对相同的风险做出不同的判断,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能对同一风险做出不同的判断。故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兼听则明”,还要做到不受干扰,保持独立性。在采集风险信息,了解风险损失事件(尤其涉及本企业的具体损失事件),要客观公正。在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过程中,也要做到客观公正。风险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客观科学的“语言”和一面可资借鉴的“镜子”,让我们认真地排查、仔细的梳理,以便清晰的了解遇到过什么风险,可能会遇到什么风险。而不是纠缠历史“旧账”,也不是揪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是为了企业的未来更加美好,也是为了全体职工的明天更美好。因此,要有开放、开明、坦荡的胸襟,同时,也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工作技巧和策略。
第三,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制定并落实风险管理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重点覆盖集团层面和部分子公司层面(具体名单由刘杨同志介绍)。这次项目尚未涉及的子公司,不是没有风险,也不是不搞风险管理,而是受一些客观因素限制暂未纳入范围。
既然集团投入了资源,项目由集团总部牵头,就要围绕风险管理,梳理、把控重要业务流程,明确管理职能,落实管理责任,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一是集团层面的重大重要风险,原则上按照“三道防线”落实责任,各子公司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责任由各子公司负责;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及分管副总为第二道防线,承担相应管理责任。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审机构为第三道防线,对集团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重大、重要风险涉及集团与子公司关系的,将进一步理顺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分工和责任,由集团牵头组织相关子公司共同制定相应管理方案或措施。三是对各子公司定义的重大、重要风险(非集团层面),以相应子公司为主制定管理方案,集团予以协助并对其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各子公司应按相关要求,及时向集团有关管理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四是未列入重大、重要风险的其余风险,由涉及这些风险的相关企业或集团相关部门,按照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自行制定管理方案,并向集团有关部门报备后组织实施。
三、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项目组开展工作 党政“一把手”把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全面管理能力的系统工程来抓,是央企开展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全面风险管理是关系集团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具有跨专业、跨部门、跨职能的特点,只有党政一把手重视、领导班子重视,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集团领导对风险管理非常重视,贯彻落实国资委和董事会的要求很坚决。为抓好、抓实风险管理,集团聘用了风险管理顾问,设立了风险与运营管理部,并调整充实了人员,提出了各子公司及重要三级公司也要设立风险与运营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组织人员保障。而后,借鉴其他央企的经验,启动了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并下发了《关于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国药总办[2010]473号),明确了该项目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集团专门拿出经费,聘请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作为咨询服务提供商,把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件集团提升管理能力的大事来抓。表明了集团领导班子抓好风险管理的决心。企业强调执行力,执行力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 10 容。为使项目顺利启动,扎实落地,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做保障。各公司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项目覆盖的各子公司,要按照项目要求,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和人员保障,并要求全体员工积极配合集团项目组开展工作。项目暂时未覆盖的有关子公司,主要党政领导要认真研究下一步如何开展风险管理,提出初步意见或建议,与集团项目组进行协调沟通,制定出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待时机成熟时组织实施。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有些同志认为:经营业务重、压力大,再搞风险管理增加了负担,精力不够;风险管理就是挑毛病,会妨碍工作;现有制度没出什么大问题,为什么还要另搞一套?等等。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风险管理作为传统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提升,已经被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和先行一步的央企的管理实践所证明,是确实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二是风险管理不是另搞一套,是传统管理的提升和替代,要求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管理工作,不能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而是具体经营管理的组成部份。开展风险管理就是要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按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开展工作。三是风 11 险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防范和管控,降低风险损失,不是影响经营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四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偶发性,要求企业不能掉以轻心。
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标志着由集团总部牵头,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始。项目有起点、分阶段,但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终点,不是临时性工作,也不是阶段性工作,是把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融入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转化成日常性、制度化的工作,要做好真干、实干、长期干的各项准备。
第三、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不仅要维护资产安全,更要保护干部,维护职工人身安全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骨干,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我国央企有1000多万职工和400多万离退休人员,央企的稳定与和谐,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荣融主任说道:“可能一说到社会责任,就会说到捐款多少,当然要捐款,但我说,中央企业第一个责任就是要做大做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企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没有一个倒下,中央企业背后有多少企业,如果一家大央企倒下,会有一片企业倒下。”集团2009年纳入报表范围的企业240余家,从业人员近3.3万人,确保集团及下属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2 不仅是集团领导的责任,也是各位子公司领导的责任。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讲的就是合同各方要履行约定。履约受法律保护,违约受惩罚。讲风险管理,不仅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还要遵守法律和制度。法律法规和制度最表象的特征是约束,深层次的特征也是保护。就交通法规而言,不仅约束了驾驶员、乘车人和行人按规则出行,同时也保护了驾驶员、乘车人和行人不受伤害。集团的各级高管,不仅是经营管理的骨干,也是集团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的形象和道德水准、高管的职业操守同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约束大家,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励大家。纪检监察、审计及人力资源部门,同样要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围绕风险管理,提出高管和员工形象、道德及行为方面的约束、保护及激励办法。
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培育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要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通过文化建设使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并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为此,各公司要充分运用内部报纸、刊物、网站、宣传栏等载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大力宣传开 13 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收集风险管理建议,并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宣传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这里我要强调,各级党群和纪检部门要把中纪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把风险管理文化与党员的教育培养、廉洁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集团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
第五、持续学习,不断提高,培养一支全面风险管理的专业骨干队伍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专业性强、要求较高,相应的工作人员即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业务,还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集团目前存在业态多、业务范围广、地域跨度大、各子公司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也决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甚至艰苦的工作。因此,培养一支专业骨干力量至关重要。希望各公司能够抽调精干力量,按照项目组要求,组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团队,通过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项目完成后,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风险管理专项人才,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同志们,在集团内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资委和集团董事会高度关注、重视这项 14 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切实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实现进军世界500强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10.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十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 2013-1-26 13:32:26 文字:【大】【中】【小】
2012年,受外部经济疲软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对复合材料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产品价格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复合材料行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复合材料行业整体平稳发展。在国资委、民政部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协会理事会的科学决策和协会秘书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复合材料协会始终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引导行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既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又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打开了良好局面,使各项工作创新推进。
一、2012年工作
(一)、以“三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为更好落实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协会2012年工作计划,协会以 “三新”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新产业政策方面。协会积极开展复合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能耗及排放标准的调查研究,22家全国重点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生产企业和3家上游原材料企业在5月召开的基体材料专业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业内部分企业采用的废气、废水处理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协会将协同工信部加快“复合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的准入条件”的制定;协会秘书处参与了工信部组织的碳纤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制定。
对碳纤维新建项目的准入条件设定、组建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建立碳纤维国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出了建议并被采纳;为更好地发挥外贸财税政策在复合材料进出口和对外贸易方面的导向作用,协会秘书处根据行业情况会同联合会向海关提出了复合材料产品的进、出口税则税率的调整建议;向工信部提出了风电叶片、碳纤维、CNG气瓶产业结构性减税建议;根据工信部要求为《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情况》等背景资料和建议;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2011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2011版),对国家统计局起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复合材料部分提出了修改意见;完成了国家《职业大典》中建材部分关于复合材料工种的制、修订工作。
根据目前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情况,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定义进行了修订,并对复合材料制品工的名称和定义进行了修订与增补,新增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复合材料检验员工种。
新技术与产品目录方面。多次赴中材叶片、中复连众等企业调研技术开发情况,组织协调开展大型叶片低成本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常州宏发、中复神鹰、恒神、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企业交流,积极推进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支持海源科技LFT-D生产线的研发,推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组织参与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多次深入北京、枣强、冀州、无锡、昆山等地,对国内目前
主要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推进北京首能兰天环境工程公司和北京玻璃钢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废弃物高温热裂解回收利用技术的技术鉴定。
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协会组织了“中国复材展-JEC创新产品评奖活动”。向国内复合材料企业广泛征集项目,邀请国内外复合材料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对参评产品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最终来自30家企业的32件产品参选,10个项目获奖。达到了促进行业创新,推动行业内科技型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的效果。
新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方面。参与组织完成《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机舱罩》、《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导流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板》等10个国家标准的审查工作,其中有6个标准完成报批工作。完成《用于石油产品、乙醇和乙醇汽油混合物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地下贮罐》、《整体浴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等1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申报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协会开展了广泛的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通过走访、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发现企业共性问题,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切实促进行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协会秘书处分成复合材料缠绕制品、拉挤制品、模压制品、风电叶片、碳纤维五个工作组展开调研工作,走访了60多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高效而深入的交流,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把握,分析总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复合材料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能利用率低、设计研发能力相对偏弱、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产品的回收利用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汽车产量下滑影响,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量相应下降,今后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在经历了连续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超过100%的爆发式增长后,中国风电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虽然一、二季度叶片生产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开始有所回升。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市场份额,目前已出现上下游企业整合合作趋势,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清资产化现象。
2012年复合材料的管、罐等缠绕制品总产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利润略有下降,其原因一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由于工程开工偏少,区域性发展不平衡,西北地区工程优于内地。目前国内32家碳纤维生产企业中有19家具有自产碳纤维原丝的能力。同时,在建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呈现过猛态势,有潜在的产能过剩的苗头,未来碳纤维行业内的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协会通过调研认识到,为使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形成健康发展的运行模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环境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三)充分发挥协会服务职能,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协会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努力开拓各项服务,力求为复合材料行业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一,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参观3月“法国巴黎JEC复合材料展”、5月“新加坡复合材料亚洲展”和11月“JEC美洲复合材料展”,考察当地复合材料企
业,与JEC集团总裁就欧美及中国复合材料行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2013年复合材料展会有关合作及创新奖的评选等问题交换意见。9月,由协会与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玻璃钢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在上海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52家国内外单位参展,其中国际展商108家,国内(大陆)参展单位共344家。本届展览会展示了国内外复合材料科技和工业的最新发展及成果,扩大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经济交流、合作及贸易往来。第二,提高行业细分专业化服务水平,组织召开行业论坛、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协会利用“专业委员会”平台积极开展专业性活动:5月,协会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以“环境保护、交流协作、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2012年基体材料专业委员会会议,研讨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发展、产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自全国22家重点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生产企业、3家上游原材料企业及相关代表60余人参会。5月-7月,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专业委员会对东北、华北地区13家碳纤维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对各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有了更实际、深入的了解,并听取了企业对行业发展、相关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复合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协会在9月展览会期间举办了“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之路——复合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高层研讨会,集行业之力攻克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问题。同期还举办了42场技术讲座和两场专题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其研发的新成果,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创新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满足会员单位人才需求。作为国家建材职业鉴定36号站的副站长单位,2012年共同举办了11期复合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包括检验工、手糊工、拉挤工、模压工、真空灌注、缠绕工等六个工种,共310人取得资格证书。除在鉴定站中心开展培训外,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昊华中意有限公司、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福州拓威船务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培训。有关技能培训工作深受企业和职工欢迎,不但为企业培养了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还推动了整个复合材料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第四,建好网站办好会刊,更好为会员服务。网站、会刊是协会与行业同仁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协会服务会员单位的重要平台,也是各会员单位加强横向联系的纽带。协会一直致力于网站维护更新与会刊出版工作。会刊《通讯》围绕思维创新、杂志办新的要求,不仅及时在行业内传达最新政策信息,还加强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得到会员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协会管理水平
为适应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加强内部管理,制、修订了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自律管理奖惩办法、办公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会工作体系,保证了协会工作的公正透明,以提高行业协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协会的努力工作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2012年协会新增会员42家,会员数达到761家,会员单位产量占全国复合材料行业总产量的85%。协会秘书处建立了复合材料协会会员管理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为充分发挥协会纵向、横向交流沟通平台的作用,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平台,目前协会秘书处正在制作 “新版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会员名录”,预计2013年上半年出版。为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拓展产品应
用领域,协会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共同编制《复合材料应用手册》,将于2013年初完成。该《手册》将汇集国内外复合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专利信息,以及行业最新产品、技术、装备、原辅材料采购信息等,为企业全面了解我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市场推广提供准确信息。
二、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事项
2012年,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企业的配合下,协会本着认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上述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协会工作仍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与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间的联系需进一步加强,协会影响力有待提高。
进一步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更准确深入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市场信息,提高行业发展预测能力,同时将企业的愿望和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行业发展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二)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
我国虽已成为复合材料大国,但与复合材料强国还存在差距,整体产业集成度低,原创技术和装备不多。协会需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三)协会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协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2013年工作重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中50多次提到“创新”,要求“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这也为今后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会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分析形势、认识不足、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在新的一年中把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复合材料行业阶段性中心任务的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新”为抓手,充分发挥复合材料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努力拓展复合材料在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海洋及环境工程等新领域的应用,开创复合材料新的增长点,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二)坚持行业科技创新,以创新的思想运用“三新”推动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产业发展的“观察者”,应以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为牵引,为企业的创新方向给出建议,通过技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企业推广新技术、普及专利、知识产权常识,提高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发挥协会的推手作用,推政府、推企业,求真务实地围绕新政策和新标准的出台开展工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推动复合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行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复合材料作为新能源、环境工程的主要材料,不仅要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贡献,同时要保证复合材料在生产和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友好建设。协会要加强复合材料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四)进一步提高细分专业化程度,提供专业化服务。
复合材料产品按工艺和应用领域分类多,有必要进一步细分,成立专业委员会,进而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协会要完成“建设工程用复合材料”和“电力复合材料制品”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报批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复合材料船艇”、“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企业“走出去”经营兴办实体,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协会与法国JEC集团及日本强化塑胶协会已保持多年合作交流关系。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开拓与海外相关行业组织联系交流,搭建中国与世界的复合材料行业交流平台,及时获取海外市场的最新信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给予建议性支持,扩大我国复合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寻找国际化发展战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积极配合联合会推进与玻纤协会的整合工作
11.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十一
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民政部、国资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政府及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相继发表致辞。他们对中国印工协在推动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与会代表深受鼓舞。
会议宣读了兄弟协会以及各国相关行业组织发来的贺电。
会上,代表们认真听取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六届理事会财务及换届财务审计报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监事会条例》的报告,关于修改《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章程》的报告,关于《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公约》的报告;听取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选举办法》和关于修改《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会费标准》的说明。大会公布了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和第七届监事会监事、监事长预备人选建议名单。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建国当选理事长,王立建、王军绪、王津沪、乔鲁予、伍贵廉、任玉成、刘学智、阮强、李莉、李新立、杨斌、肖建国、张涛、张培武、陆长安、陈均、陈斌、罗学科、郑斌、项建龙、费屹立、姚毅、徐毛清、高世屹、郭健、曹春昱、栗延秋、黎雪当选为副理事长,王立建兼任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授予于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荣誉称号的决定;关于授予香港印刷业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杨金溪先生、澳门印刷业商会会长周绍湘先生、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会长陈金茵先生为协会名誉副理事长荣誉称号的决定;关于聘任王德茂、许锦枫、杨靖华、沈忠康、张根祥、张致远、陈星鹏、武文祥、鲁兵、谭俊峤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顾问的决定;关于聘任袁建湘、唐树民、王凤娜、王健、吴文增、李春杰、张建民、李君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的决定。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于珍即席发言,希望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继续努力,做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带头人,做中国印刷行业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引领者,做中国印工协改革发展的推进者。
会议期间,新当选的协会理事长徐建国发表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六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对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全国印刷行业要充分认识、积极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面对有增量的市场,印刷行业不能“猫冬”,要坚持冬练、强身健体。企业发展不能一味依赖政策扶持,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二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印刷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印刷行业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提高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水平,善于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身水平提高。
三要持之以恒地推动技术进步。在由“印刷大国”迈向“印刷强国”的进程中,积极开展工厂技术改造,扎实推进设备二次开发。印刷、设备、器材行业,要聚焦市场、齐心协力,形成推进技术进步的整体合力,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要转变观念,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既要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又要跟踪和借鉴国外同行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印刷企业向前端、后端延伸,探索印刷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技术创新要把握好三大要素:一是技术要过关;二是市场有需求;三是产品有竞争力。
五要在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战略和重点。目前,全国印刷产业集聚区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战略和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京津冀地区要加强协同,在北京转移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推进印刷企业的存量调整、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要在创新探索、高地建设上作出新的努力;珠三角地区要利用区位优势、有利条件,实现由“转移战略”向“提升战略”转变,提高产业能级、竞争能力。
徐建国理事长表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要唱响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主旋律,为我国“十三五”发展作出印刷行业应有的积极贡献。
12.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 篇十二
为了解膳食纤维在我国的应用和技术研究进展, 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副会长张敬人先生。通过张会长深入浅出的讲解, 可以对目前我国膳食纤维行业现状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记者:作为一种已知的营养素, 我国对营养标签中膳食纤维的声称有何规定?
张敬人:在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先简单介绍下我国对营养标签的相关法规的制定情况。我国自2004年起开始出台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法规, 并于2008年出台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此后又出台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这些法规都旨在规范、指导消费者平衡膳食, 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换句话说, 就是让消费者明白自己所吃的食品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另一方面, 这些法规规范了生产企业的经营行为, 可以避免虚假宣传等。同时, 还能促进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 便于我国产品同世界接轨和被国际社会认同。
仔细查看营养标签就能发现,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主要规范了以下三项: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要求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 即该食品具体的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等信息。其中, 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 即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 并且还要求比较该产品与相关产品或熟知同类产品的能量比较;标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意味着让消费者了解到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功效, 是否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 或者是否有其他的生理功能。同时, 这些营养功能必须是公认的、科学的, 不能虚假、夸大宣传。
而具体到膳食纤维, 在规范中提到, 如果该食品包含膳食纤维就必须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出膳食纤维的具体含量, 在标注时可根据其成分选择检测方法和标示方式。如果以国标GB 5009.88或GB/T 9822测定数据, 可标示为:不溶性膳食纤维…克 (g) ;以AOAC 985.29、AOAC 991.43方法测定数据, 可标示为:膳食纤维…克 (g) , 也可标示为: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以AOAC中其他方法测定的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的数据, 可标示出膳食纤维和单体成分为“膳食纤维 (以xxx计) …克 (g) ”, 例如“膳食纤维 (以菊粉计) 20克 (g) ”。
记者:对比国外的食品标识法规, 我国相关标准体系是否存在不足?对此您有何建议?
张敬人:尽管我国食品标识法规及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法规及标准内容不够全面, 尺度不够严格;法规及标准之间未能有效衔接, 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部分法规及标准条款实用性不强, 实施难度较大。针对这些情况, 我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 进一步制定满足国际、国内实际需求的食品标识法规及标准, 同时对原有法规及标准进行清理, 修改交叉重复、相互矛盾的内容, 并且要进一步细化某些条款以便更好执行。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 (修) 订工作, 加快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有效规避食品出口的技术壁垒。
其次, 注重宣传和指导, 强化法规及标准的执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关注食品标识的氛围, 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朝着食品标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减少企业和政府监督部门间的摩擦, 推动食品标识法规及标准的顺利实施。
再者, 加大食品标识监督检查力度。相关部门应依法开展食品标识监督检查, 查处不合格标识行为,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最后, 加强政府、企业间的合作, 以解决因检测带来的困扰。个别企业缺少设备和资金, 并且国内缺乏通行的检测方法, 这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企业有效地贯彻食品标签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无法真正执行。对此, 企业和政府间要相互信任、共同合作, 推进法规的执行。
记者:您认为国家出台相关的规定, 对规范我国膳食纤维行业有何作用?
张敬人: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规定对膳食纤维市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主要体现在:
首先, 保证了食品安全性, 相关规定为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污染及有毒有害膳食纤维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其次, 杜绝了一些“浑水摸鱼”的生产厂家, 包括并非真正以增强食品功能性为出发点的厂家, 还包括那些并未添加膳食纤维却打着膳食纤维“旗帜”欺骗消费者的不良厂家;促进了正规、合法的膳食纤维企业的迅速发展, 排除干扰、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市场秩序, 打击了不法厂商, 为那些使用“真材实料”的企业开辟了发展道路;还能够刺激食品企业进一步彰显自己的特色, 并更好地发挥创新带来的附加值。
最后, 提高了消费者对合理饮食、健康膳食的消费理念的关注, 为进一步普及膳食纤维常识打下基础, 也促进了未来膳食纤维行业的发展。
记者:如何保证膳食纤维产品在应用中的安全性?我国对此有无相应政策?
张敬人:膳食纤维产品在国内暂时没有具体的相应政策, 基本都参照国际标准, 或权威行业专业协会指导标准。
其实如何保证膳食纤维产品在应用中的安全性应该是每个应用膳食纤维的企业首要关注的事情。对此我认为:
首先, 要依赖企业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 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企业伦理和道德, 建立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膳食纤维属于食品营养强化剂, 相对主料来说添加的量少, 容易被忽视, 但这会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安全与否。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采购、验收、配制, 原料应从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的专业生产厂家购进, 自觉把住验收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关, 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地使用。安全性是今后研发膳食纤维产品的首要注重因素, 相关企业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建立一套有效的卫生管理和质量监控体制, 确保膳食纤维产品的使用安全。
其次, 相关标准制定部门应结合行业现状及时制定并更新现有的标准体系, 认真研究、修订、完善有关膳食纤维产品的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还应扶持膳食纤维行业协会建立现代化信息开放平台, 及时在网上发布信息, 并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以利于膳食纤维产品的应用参考和生产操作, 从而保证膳食纤维产品的应用安全。
另外, 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并支持膳食纤维行业组织科普宣传活动, 并利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膳食纤维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 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大, 加工设备和条件参差不齐, 员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低。为保证膳食纤维产品的应用安全, 食品监管和相关行政部门应大力支持行业性组织宣传, 并促使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食品安全生产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训, 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行业转型, 提高膳食纤维的整体生产水平。
最后,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 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记者:我们知道, 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您认为如何才能保证企业产品功能宣称的真实性?
张敬人:宣传中会出现的真实性问题无外乎四点:一是夸大产品功效;二是隐瞒禁忌和副作用;三是标榜“纯天然植物成分”;四是使用误导性用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竞争激烈, 新产品层出不穷, 广告宣传通常直接引导着消费者的选择。因此商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不惜重金进行广告宣传, 甚至不惜在宣传中使用夸大、虚假的宣传手段。另外, 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认证标准。消费者认知度不够, 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审查把关不严, 就容易出现企业在产品功能宣传上打“擦边球”。对于膳食纤维产品应用企业, 也会面临上述问题。膳食纤维品种繁多, 大多数类别的产品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去约束。
为了保证膳食纤维产品在宣传中的真实性, 首先政府应及时颁布相应的市场准入和质量管理认证标准, 进一步明确功能性界限, 另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营养标签的监督力度。其次企业应该自觉自律, 在制定营养标签标准上要明确化, 让企业明确诚信是其市场竞争的最有力武器。再者媒体应加强社会责任感。由于广告的真实性将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对媒体的信心和社会公信力认知, 建议由媒体承担产品质量投诉责任。只有要求媒体承担起审核信息真伪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 才能迫使其广告审查员严把质量关。另外也应加强宣传教育, 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 大力宣传膳食纤维的适用范围, 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记者:您对于膳食纤维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张敬人:膳食纤维作为众多食品、保健品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着手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 80年代就陆续将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原料用于食品工业, 并制成各种各样的糕点、乳制品、果酱等高纤食品, 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目前高纤维类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400亿美元, 并以每年超过10%的强劲速度增长。
我国对膳食纤维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 未来20~30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各类慢性病将呈井喷式发展。据调查我国约有4000多万女性和1000多万老年人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 约有2.6亿超重或肥胖人士、1.6亿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者、4000多万糖尿病人或空腹血糖受损者, 这些特殊人群均是膳食纤维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和迫切需求者。
正是看到这一发展前景, 欧美和日本的膳食纤维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也先后推出多种添加膳食纤维的产品:例如娃哈哈新推出的“润活”乳酸菌饮品、农夫山泉推出的“尖叫”饮料、伊利推出的“营养舒化奶”等, 另外其他一些著名食品生产企业如雀巢、达能也在其产品中添加膳食纤维, 并推出“高纤维”概念。与此同时, 膳食纤维的生产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并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 我国膳食纤维及其产品的研究应用发展尚不够成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方面, 一些基础研究比较薄弱, 如膳食纤维的改性、检测分析、生理功能和机理等, 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就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方面的法规而言, 目前膳食纤维还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这也使得相关应用研究受到较大的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膳食纤维的安全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阔, 相关应用研究也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另外, 对膳食纤维口感的研究, 也会在消费者不断追求美味和营养间的平衡时呼之欲出。
对于膳食纤维来源的研究, 目前的来源主要是小麦、大豆、甘蔗、菊芋、瓜胶等, 而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粮食作物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 有针对性地加强膳食纤维来源的研究, 将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医药工业协会章程】推荐阅读: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11-07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06-17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组织规程08-05
基药制度对中国医药市场影响分析10-16
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将会出现十大营销变局09-26
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6-30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10-26
中国食品工业现状07-11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