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2024-11-13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共8篇)(共8篇)

1.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篇一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广东省梅州一模)

“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分析】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综合症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原因.如果以配角综合症为由头,在开头和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做主角或适合自己就好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1、配角也是一种美;

2、甘当绿叶。

【解答】 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

近日一则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有“配角综合症”,即甘当常青叶衬托盛开的红花,更有人觉得不想承受太多而选择做一名配角.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人想退居后方做配角,此举实在让人惋惜.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往前走.不同的是,愿意的人是自己往前走,而不愿意的人是被拖着往前走.有一男子整日泡在网上各种社交上,年迈的父母为其找工作,他却因不会交流不上班,其父母说:“他虽然还活着,却如同死了一般.”他已经丧失了参与这个世界的资格,只是在幕后做一名衬托他人的网瘾君子. 虽说有人在配角的行当里展现出最完美的故事,在影视界衬托出当红明星,他们由此获得最佳配角的奖项.但如此的奖项,也是辛苦打拼几年,甚至是半辈子,才有的殊荣.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去幕后,不出来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红花吗? 我并不认同那些人说的,不想承担那么多,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其实,年轻人甘为配角是一种社会退缩的表现,这不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有的选择.站在新时代的大地上,你说你要做配角,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与无数片常青叶子一样,衬托红花,然后等待秋天的凋零?就连旧时的士兵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不是他不想当将军,就可以在战场上,退居到其他士兵身后.可能他认为保命最为要紧.

而想当将军的人,想崭露头角的人,就不甘做绿叶,不甘做配角,才敢于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有所担当,才能绽放自己的理想.正如雄鹰不甘停留树梢,才会努力翱翔于蓝天;正如竹笋不甘被大石块压住,才会奋力破土而出.而我们这些年轻人,若不敢为人领头羊,止步不前,终将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都要敢为时代的弄潮儿,像雅虎的杨致远、腾讯的马化腾,始终引领着信息时代的风向.还有许多在影视界日复一日发展打拼的影星,他们心怀“主角”之梦,终成耀眼的星儿,如当红演员孙俪、范冰冰成为女神.我想,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甘当配角,他们的励志也许会鼓舞更多的人前行。

我们要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我们是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弄潮儿,这样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大红花。【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考点分析】

该作文 题设置思路是,限定在思考人生价值观的范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要重点考查4项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理念,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考查创新能力.材料是针对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三位嘉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综合材料内容中的甲乙丙的三种说法,立意参考大致为: 1.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 理想.

2.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清晰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 【解答】

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我非常赞同嘉宾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进行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 梁某只能先认识自己,才能拨开迷茫的云雾.毫无疑问,拥有法律、金融硕士、新闻学传播三项清华学历的他被称为学霸是当之无愧.可是,正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学历,在择业时选择太多,反而带来了困扰.“自知者明是最难得的知识”,梁某缺的恰恰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擅长什么?…唯有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梁某才能在择业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好眼前而不苟且.在找对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才有意义.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时,梁某仍需要去认识自己,深层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择善者而坚持,不善者而改之.唯有这样,才是对得过且过的顽强抵抗,才是脚踏实地的有力实践.试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在领悟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人,哪个不是积极反思自身,勇敢面对不足,大力改进发展的呢?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抵达远方.远方并不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第一步在于方向,足下的每一步在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梁某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在金融、法律或新闻方面的更多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你看,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能够协助警方破案不就是认识到自己有超强观察力的前提下,不断发掘,进而为社会做贡献的强有力的例证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造社会不是天方夜谭,它在于以认清自我为前提的跬步之中,厚积才得以薄发.

反观社会,随着毕业大学生的增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梁某般迷茫者并不是少数:有的眼高手低,空怀改造世界之大志,却无能屈能伸脚踏实地之大气;也有苟且一族,无聊度日,全然无人生追求,更别提诗和远方了.而这些,皆因认清自我的缺失.

人是如此,社会不也是如此吗?鲁迅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面对着宏大的社会主义目标,第一要务是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的各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处理好生活中的结症,才能让远方不再遥远. “认识你自己.”真正的梁某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迷茫,创造个体的价值,就得主动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故嘉宾丙的意见更加合理。【点评】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重要角度.就本材料而言,核心角度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洛阳二模)前不久,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的学生比例”中国只有16.8%,不及成员国24.5%的均值,更不及发达国家的38%。

记者随机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1个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忧心忡忡:“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般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到内心的召唤、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分析】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这一则材料从世界经合组织公布最新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的结果,中国学生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学生比例只有16.8%,还没有达到成员国加24.5%的均值,与发达国家38%比例更是相差甚远,国内一些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则对此忧心忡忡,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对于科学技术培养方面的一个缺失,科学技术的吸引力则关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在进行写作时一定要突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立意:

1、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

2、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梦. 【解答】 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上世纪80年代,当科学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这也是之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愿意从事科学、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孩子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孩子失去了科学梦?有些人认为是教育出现了问题,不可否认,教育也许不是很完美,但是,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如此为之,实在有失偏颇.

教育也许存在不完美,但绝对不是“摧残”孩子科学梦的“元凶”,我们的教育是经过无数前辈和时间的沉淀凝集而成,也许有人说,美国的教育怎么好,但是,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针对于国情而制定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惠民教育,我国的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乡村少年宫、教师假期培训等等,也正是体现着我国教育的先进性、发展性、可塑性,我们教师队伍的纯洁性、高尚性是毋容置疑的.很多人却认为是教师将孩子的探索精神教没了,这样的话,在笔者看来是极不负责任的,除了教育,其余方面更值得思考.

纵观我们周围的环境,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我们正处在一个娱乐“爆炸”的时代,须知,社会才是教育孩子的活教材.我们可以随便问问身边的孩子,他们都能说出一连串的娱乐明星,但是记住近代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但是宣扬科学家的却没几个.的确,宣扬娱乐明星更赚钱,宣扬科学家无法给商人带来利益,因此,很多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科学家的报道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都被娱乐新闻“包围”,科学梦怎么还有成长的空间?

我们更是常常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某某网红一夜成名得到多少钱”、“某某又在炫富”等等报道,须知,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孩子在学校,老师会刻意淡化金钱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对这些负面新闻不进行筛选就报道,对我们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部分家长更是缺乏一定的素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像8月26日,5岁小孩被打,宝马被砸事件,这都值得思考,也许宝马车主不对,但是家长的处事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金钱是万能的”这样一个错误思想.所以,部分家长未能正确看待金钱、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孩子的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很多东西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正如宋庆龄说的:“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总之,孩子失去科学梦,教育有着一定的责任,但是,所有的责任全部让教育承担,是不科学的和不正确的,孩子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除了教育对孩子有影响,社会、家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武汉模拟)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象,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雅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较强的矛盾性、权衡性、比较性和选择性. 1. 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3.对象驱动

(1)“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把你选择的理由阐述清楚,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2)“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以你选择的一种公益行动为重点,与其他两项加以比较、权衡,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从而体现你的价值判断.

4.思维驱动﹣﹣选择的理由: 表层问题:选“最佳”

深层问题:最佳的标准,即价值判断.

应该说任何选择问题都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你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你的标准,你的标准最终决定你的选择.如:两人落水,你先救谁?也是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你的价值天平倾向谁就会先救谁.

“谁最佳?”,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权衡,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创意、效果、作用、社会意义、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态度、倾向. 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一个,其中的任务就是论述的题目,你写作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个论述题的过程.不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看得太神秘,但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它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说理能力(即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都有较高要求,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否则累死也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特别是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解答】

“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在经历长期的蛰伏之后,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国人的公益意识也日益苏醒.某报所推出的“最佳公益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普及之举.在我看来,第二项活动最有新意,因为它借助新颖的形式,巧妙地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主办者的公益理念.

首先,让公益变得“有趣”,是为了冲击传统公益文化的“无趣”.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民族,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如此.但中华民族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我们自古至今,有着无尽的悲情.太厚重的文化,以至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宣传,也总喜欢以“苦肉计”、“打悲情牌”来唤起民众的同情心,来吸引民众参加公益.宣传“希望工程”,就配上那位可怜的大眼睛姑娘的图片;宣传动物保护,就必然是小猴子遇害后猴妈妈悲戚的面容…沉重的“道德压迫”简直要使这个民族窒息.因而,材料中的创意,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看过之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悄然进入我们心灵的是对动物生存处境的担忧,是对“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的高度理解和认同.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让公益变得“有趣”,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早就进入到了“读图时代”.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直观形象的表意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尤其对于宣传活动最重要的受众﹣﹣青少年而言,新颖、有趣、轻松、富有亲和力是公益宣传成功的“杀手锏”.目前几乎所有的宣传机构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攻陷大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公益宣传也该放下身居“道德神殿”的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以“亲民”的姿态来迎合民众,获取认同.所以,上述公益组织应该是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时代汹涌的潮流,得风气之先,积极应对,灵活变通.他们的创意之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深切认同和积极回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不能否认从事公益是一种善举,我们呼吁并且期盼全社会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材料中的一和三项公益活动亮点纷呈,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叫好.然而,在我看来,“叫好”还要“叫座”.只有像第二项活动一样,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有趣”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在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最佳。【点评】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材料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任务型写作,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唐山二模)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由两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题.第一则用形象的事例告诉我们,损人者往往也害己;第二则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前者形象直观,后者高度概括;前者从反面入手,后者从正面论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内容上都指向一点,那就是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少犯,甚至不犯错误.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从正面立意,一个人应该选择性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从反面立意,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选择,心存害人之心,往往也会害了自己;从辩证的角度,不为不代表无所作为,相反,是为了更好的有为.写作时,还可以由个人的做事行为,延伸到人类的行为,并进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如果只是抓住“有为”来写作,则不是最佳立意角度. 【解答】 不为与有为

鹰击长空,是因为它不甘平凡,高远长空,方是它的归属;鱼翔浅底,是因为它淡泊宁静,柔波浅底,才是它的家乡;寒梅傲立,是因为它一枝独秀,冰凌冬季才是它的天堂.

鹰不甘于低空徘徊,鱼不屑于尘世纷杂,梅不欲与百花争艳,它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而谱写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篇章,更为人们所赞扬铭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权贵所伏,坚守自己清白,是举世皆醉我的醒的超然达观.陶渊明,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他是一位农者,是一位隐者,更是坚持自我的杰出代表.他不肯为那区区五斗米折腰,更不愿因世间的浑浊搭上自己的清白,于是他归去来兮,于田园之中且行且歌,享受风飘飘而吹衣的快然自足,他虽误落尘网中,但他深知自己的归处,深知自己做人的原则.因此,他不为官,不入仕,只做那淡泊自足的隐者,门前五柳,诗中圣哲,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世文人墨客铭记,实现了自己别样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那庸俗之行,为那君子之义,是敢于剖析,坚持自我的高大正义.鲁迅,在日本留学途中,观看到国人麻木的影像,于是立即改变自己的志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此时的医术根本无法挽救国人,救其内心才是根本.于是,他弃医从文,于广阔的天宇间独自彷徨,他千夫所指,却以笔化剑,一遍遍剖析中国人的劣根.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他坚持自我,敲响了世人的警钟.他的无为与有为,改变了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为与有为,是面对困境,不为与小人同流合污,宁可为那感天动地的大义之行.李清照,寻寻觅觅,自赵明诚客死他乡后独身一人肩负之重,难以想象.再嫁那张汝周,想不到却是卑鄙小人,但易安坚持自我原则,宁可自己入狱,也要揭发那小人之行.一个柔弱女子,是以何等的勇气做了这样的事,正由于她的坚守,后人在记住了她那凄切婉转词作的同时,更记住了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她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中的美神.

不为与有为,一对矛盾,一个选择,选择正确,为该为者,不为不该为者,坚持自我,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点评】

材料作文的审题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说:“见名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大多数人是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格。”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分析】

材料是两则名人名言,对于第一则材料,首先要理解其意思:名人因其名气大,他的形象和才能已经被放大许多,不一定真实,所以劝戒人们要不见其名,也就是不要因其有名而被其迷惑.见其人就是要根据你看到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他,要看他的为人.第二则材料的意思很清楚,也就是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品格. 根据材料的内容,我们可以围绕“名声与为人”来立意,评价一个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

【解答】 品格的魅力

品格往往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松、竹、梅三种植物象征三种品格,松象征刚毅坚强;竹象征操守气节;梅象征高洁典雅.

青松,树干笔直挺拔,傲然屹立,没有一丝的媚态;树枝旁逸(溢)斜出,向上伸展,有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不像柳树那样甘愿俯首贴耳;树叶尖细像针,团团紧簇,有密切的团队精神,固守自卫.

松树的耐寒力惊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毅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像松树一样虽经风霜雪雨的侵袭依然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搏得四季常青!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时尽管历经背景离乡的艰辛和失去丈夫的痛苦,也绝不向封建的恶势力低头.她宁可“守着窗儿”,孤零零地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也决不去做失节的事来求得苟且偷生.她以松柏言志,毅然决然地说:“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知忠贞之节.”表现了出了女词人刚强的性格.“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巾帼不让须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崇敬!这就是松树的品格!松树是栋梁之材,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它的浑身都是宝,松材自不必说,用途广泛;松树籽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佳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松树又像征那些甘愿默默奉献的人.

翠竹虽然没有松树那样高大的身躯,但有松树那样顽强的毅力.竹干拔节生长,腹内空空,有人把它比喻为华而不实的人.但它傲霜斗雪的精神和节节拔高的特点更象征具有高尚气节的人;竹子的枝细长有韧性,多么像竹的筋骨!即使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竹叶像鸡爪儿一样,翠色欲滴,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很善于沟通和联络,这是好人缘的象征.竹林是隐士和文人雅客们最喜欢的栖息地,有“竹林七贤”为证;曹雪芹也一定喜欢竹子,否则,他能给他喜欢的“娴静若姣花照水”的林黛玉安排到“潇湘馆”去住吗?

竹子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人类,他的干可以盖竹楼,可以加工高档的地板…;枝可以做扫帚;叶可以入药,用竹叶泡水喝,润肺沥尿.竹子也象征那些甘愿奉献的人.

腊梅,和竹子一样,虽没有挺拔的树干,但却有顽强的意志.娇小玲珑的身躯能抵御严寒的百般蹂躏;虬枝曲折,像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怎么加压,都不能阻挡它顽强生长的力量,它给人以启迪:“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梅花顶风冒雪昂首怒放,淡雅清丽,芳香四溢,花中君子压群芳.它启发我们:“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激励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的俏丽和香气吸引了诗人,激发了他们的雅兴.王安石吟咏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以梅花自比,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

“岁寒三友”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堂堂的人.我们应该像“岁寒三友”一样善于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既要具有松的刚强,又要具有竹的气节,还要具有梅的高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点评】

松、竹、梅“岁寒三友”,是古今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描绘的最佳素材.作者从老题材中挖掘创新点,用形象说理,写出了个性色彩.分别将松、竹、梅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展示出古代名人铮铮铁骨.可是,文章并未停留在就物论人上,而是逐层深入,文末说“岁寒三友”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堂堂的人.应该像“岁寒三友”那样的刚强、气节、高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主要在表达上创新,达到了“有创新”的标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邯郸一模)2015年11月1日,淮阴师江阴学院女大学生刘缇萦在骑车路过淮安市区长江西路时,不小心刮蹭到了一辆私家车,虽然没人看到,可她仍留下了“诚信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小心刮到了您的车门,我是淮师的学生,十分抱歉,如果需要赔钱,请联系刘缇萦”。半小时后,车主丁女士发现车被刮后,与维修店取得联系,得知车门划痕的修补费用为600元,由于事发路段没有监控设备,丁女士只好自认倒霉。可就在她快到家时,她发现雨刮器的上面夹了一张纸条,看完纸条她不敢相信有人还真的会留下纸条并愿意承担责任,于是就按照纸条上的手机号码和刘缇萦取得联系,刘缇萦主动提出自己将承担全部责任,并很快通过微信给丁女士转了600元赔偿金。事后丁女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与家人商量后,她最终决定将这600元现金退还给刘缇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考点分析】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大学生刘缇萦在碰坏别人的车子后,因车主不在,便留下纸条,说明情况,提供联系方式,她的“诚信纸条”就是这种美德的具体体现.而车主丁女士在看到“诚信纸条”和收到赔偿金后退还的宽容、善意之举,同样令人感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能做的诚信与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因此,本则材料的立意可以围绕“诚信”和“宽容”展开. 【解答】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当人们在世俗浅薄的喧嚣中慢慢沦陷时,诚信二字也就贬值了.

还记得读古文时,向教师询问“尾生之约”的故事,教师讲解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没笑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有了停顿,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也许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在关于“诚信”的问题上,都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诚信真就变得如此卑微了吗!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诚信.其实,不是所有的诚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诚信依然在那些纯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的一笑. 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失去诚信,便失去创业根本,失去做人资格.1999年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曾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起诉.事件发生后,东芝对美国用户实行经济陪偿,对东南亚用户却一拖再拖,妄图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这种“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结果是东芝销售额暴跌,从此无法在东南亚市场上立足.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么?话说回来,人生苦短,更当以诚为本.再聪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几十年.然后,所有的伪装、心机都将在时间面前萎缩一个不堪回首的笑话.终将如雪泥鸿爪,慢慢无痕.要想从平凡中闪出辉煌,只能坚持诚信的原则.别忘了,我们为人一场也不过几十年光阴,与其庸庸碌碌虚度人生,哪如坦荡荡,气昂昂,捧一颗诚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纵然是短短的一瞬,也会因它真实的美丽而灿烂一生了吗?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应有一片诚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古老的诗句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理.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让我们紧握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点评】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之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2.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篇二

分析《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能力要求”, 它们都是一些抽象的、宽泛的内容, 如“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 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的“运用”“解释”和“推理”都是内隐的心理过程, 人们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 因此, 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察测量的题目, 是命题者在原创题中要努力体现的重点。作为备考者, 要能发现和回答这些问题, 也需要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研究。本文将结合几道高考题, 试对“能力立意”试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进行简要的分析, 希望能对2009年的生物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一、基于“能力立意”的新课程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剖析

“能力立意”是相对于“知识立意”而言的, 它克服单纯的知识再现与死记硬背, 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 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在此类题目中, 知识或技能只是一种载体, 强调通过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与素质的考查。从考题设计看, “能力立意”命题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即情境、知识和能力, 在一定的情境下, 结合核心知识, 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见图1所示。

设置情境主要是联系现代科技及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有的题目, 这一要素可以忽略) , 核心知识主要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考点, 如代谢、调节、生物工程等 (这些内容既是学科知识的重点, 也比较能体现出能力考查的要求) , 能力主要体现在新课程《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四种能力, 即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等。

例1 (2007年山东理综高考试题第27题第 (1) 问)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 图2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a。在体内, 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 说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的特性。

此题中, 情境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 核心知识为细胞增殖, 考查的能力是理解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等, 其中涉及图文转换能力。

二、“能力立意”考题的解答策略

学生能否解答“能力立意”考题, 关键取决于他能够从题目中获取什么信息, 以及获得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上来。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 学生解题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

(一) 审题——获取信息

以“能力立意”的题目, 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 而对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 则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题, 捕捉关键信息, 挖掘隐含信息, 明确命题思路, 就显得极为重要。

1.捕捉关键信息

考生在解题时, 首先得仔细读题, 以获取必要的解题信息。在此过程中, 命题者为了增大考生获取信息的难度, 会设置种种障碍。如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 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 增加试题难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中注意分清各种信息, 并能抓住关键信息, 放弃无效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

例2 (2008年高考生物广东卷第8题)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

此题的关键信息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改良,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都可能使所培育的对象产生或获得抗病基因, 单倍体育种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使获得纯合体年限大大缩短, 进程大大加快, 但并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抗病基因。解答此题时, 如果学生没有抓住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就容易导致错选。

备考时, 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注意关键词或关键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 结合提出的问题, 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甚至外延, 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 剔除干扰信息, 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从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挖掘隐含信息

隐含信息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 能否挖掘出隐含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以补充题干信息。

例3 (2008年高考生物广东卷第5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 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D.呈绿色椭圆形

此题隐藏的信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其内部具有多个由囊状结构组成的基粒, 但这些结构都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黑藻与水绵不同的是其叶绿体呈颗粒状且数目很多 (水绵叶绿体只有一个且带状) 。

所谓认真审题, 主要是指细心找出试题中所隐含的各种信息, 尤其在一些题目中要从冗长的显性条件中找出隐性条件。为此教师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此类试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明确命题意图

由于能力要求的考查要以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载体, 具体试题中是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呈现的, 导致学生在解题与复习时, 只是死记知识不能活用与迁移, 以致形成思维盲点, 答非所问。要提高解题准确率, 必须认真分析命题意图 (考查知识本身还是结合知识着重进行能力考查) , 明确解题思路, 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分析一些高考题, 发现命题意图在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者有不同的体现。如:

命题意图一: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添加未学过的相关内容, 以考查学生的理解、整合能力。

命题意图二:将具体的内容抽象化、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以考查学生的转换能力 (包括图文转换、字母与数字间的转换等)

命题意图三:利用思维定势, 诱人上当, 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意图四: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反的信息, 或对一简单问题进行反向设问, 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命题意图五: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或相似的信息加以设问, 以考查学生的对比、类比能力。

命题意图六:在题目中弱化重要理论, 引人受骗, 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

例4 (2008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10题) 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合成,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核糖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容易错选C, 这是命题者利用解题者的思维定势设置的陷阱。审题时粗心大意或凭经验办事, 势必会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种类型的高考题, 在指导学生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解题思路上多下工夫, 只要学生学会了分析, 就能提高解题的针对性, 减少答题的错误率。

(二) 搭桥——处理信息

解题实际就是利用命题条件, 以有关知识内容为桥梁, 解决命题条件和命题要求的矛盾过程。因此, 在获取解题信息的前提下,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 以得到试题的正确答案。

1.整合相关信息

有些考题题干简明, 信息量不大, 但解题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其原因主要是题目中信息的综合性较强。回答一个这样的问题, 往往要涉及课本中多个知识点, 它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地整合, 能够在两个或多个知识点间建立起知识联系。

例5 (2004年全国理综卷Ⅰ第3题)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 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 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固定二氧化碳时有机物的变化, 以及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与本题有关的核心概念有: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3化合物、C5化合物、固定、还原等。根据题目所给定的条件, 运用已学过的核心概念和光合作用原理, 判断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 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 以此来检测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整合和运用能力。

复习时, 应关注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每个单元课题内容中, 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单元课程内容的重点, 有的也是难点, 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剖析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 如生物的变异这节内容中基因突变是核心, 基因突变的概念属性是基因结构的变化, 基因突变的标准属性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上述均是基因突变的内涵, 基因突变的外延包括基因突变的特点,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及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理清并整合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 再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应用概念解决相关的问题。

2.构建思维模型

能力立意的命题类型, 不能用机械的知识再现来简单解题,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推理。绝大多数学生在能力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 二是联想推理的思路不流畅。思维的重要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要间接地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 就必须首先了解事物的实质, 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在找到解题突破口后再层层剥离, 步步为营, 互为条件, 形成一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链条。这种思维链条在一些优秀生头脑中, 自动地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型, 因此他们的解题既准确又快速。但好多学生可能缺乏这种思维模型, 为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让学生将自己解题思维外显化, 学会思维模型的构建, 把解题过程中零散杂乱的、肤浅的经验和规律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升华, 再予以应用, 做到解题的“模型化”和“规律化”。

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模型, 来梳理解题思路, 校对解题思维。如为了突破生理类简答题, 可以建立如下的思维模型:

生物体的某个“系统” (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 , 接受“刺激”后就会发生“反应”, 考题设计时, 命题者分别就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与解答, 有的题目具备两个要素, 缺乏一个要素;有的题目只具备一个要素, 缺乏两个要素;具备的要素越少, 开放性就越大。

而这三个要素在推理时涉及到的思维有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正向思维:已知“刺激”与“系统”, 推出“反应”;逆向思维:已知“系统”与“反应”, 推出“刺激”;综合思维:即有正向思维 (从“刺激”推出“系统”) 又有反向思维 (从“反应”推出“系统”) 。在题目中, 逆向思维与综合思维越多, 难度就越大。

例6 (2003年全国理综卷第27题) 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 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 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 (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 。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1) 在第1对脊神经的背根中央处剪断, 电刺激背根向中段, 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 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2) 在第2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 电刺激腹根向中段, 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 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试分析回答:

(1) 根据实验 (1) 判断背根的功能是_____。因为_____。

(2) 根据实验 (2) 判断腹根的功能是_____。因为_____。

此题就是已知两个要素“刺激” (电刺激背根向中段、电刺激腹根向中段) 与“反应” (前者刺激引起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后者刺激引起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求“系统” (背根与腹根) 的功能, 由于思维中涉及到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导致此题难度系数增大, 答题的准确率降低。如果熟悉相关试题解答的思维模型, 就能马上从题目的复杂信息中梳理出解题的切入点, 明确三个要素中哪些是已知, 哪些是未知, 从而针对所求问题进行快速解答。

(三) 答题———表达信息

考生解题的正确答案最终都要以书面形式在卷面上表达出来, 在卷面表达上往往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1.优选最佳选项 (解答选择题)

针对选择题, 要确定最佳选项,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分析推理法:顺序推理 (题干——选项) 、反向推理 (选项——题干) 、综合推理 (题干与选项结合推理, 先从题干入手得出初步结论, 然后与选项结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 逐项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定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将选项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 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和准确的判断。

在解题时, 一要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二要把题干和选项进行比较, 只有本身是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才能当选。

2.规范语言表达 (解答简答题)

针对简答题的表达, 命题者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增加试题的难度:一是增加信息表达的数量, 二是改变信息表达的形式, 如绘图、画曲线等, 为此在高三解题训练中要强化针对性训练, 适当增加简答题和绘图题的训练强度, 平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强调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作业讲评中要注意讲清各类试题在答案表述上的具体要求: (1) 要答到点子上; (2) 答题时条理要清晰、脉络要分明, 语言要规范; (3) 计算要有公式、数据和单位, 绘图准确规范, 填图字迹工整;等等。

3.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这是广东分省命题以来首次出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老师们普遍认为题目出得好,既考对材料的理解,又考因材料而“引发”的“思考”,虽然审题难度增大了,但不易“套作”,对选拔人才有利。

从一定程度上讲,高考作文承载着社会公众对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期望,很多人都把高考作文看作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这种作文命题的风格和导向,对以往模式化、八股式的作文写作形成了冲击,也是广东高考命题专家向其他省市吸取高考成功经验的体现,还可以促使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培养。

高考作文从来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有的年轻人对时代缺乏历史纵深的打量。广东这个题目很考人,也能检测出考生平常的阅读、思考和视野。当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表现出某种意识或整体倾向于某种意识时,往往会激起社会生活的涟漪,命题者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背景。目前,人们的生活或事业在现实社会转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回到过去,还是幻想未来呢?命题者借用英国历史学家和法国科学家的实例,借曾两度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之口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们在每一个时代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这样的材料是富有文化内涵的。命题者也借此希望每个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时的,也是合适的,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社会。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题才算是一道好的作文题呢?

我个人认为一要简洁明了,不要让人在审题上费太多精力;二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考生有发挥的余地。

两则材料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写作空间和切入角度,题目比较开放,切入点比较好找,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容易上手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某个地方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向往和期待,也正是由于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无话可说。今年的这种命题形式的开放度体现在两则材料的多指向发展上:汤因比和涵娜想回到古代,伊雷娜则想生活在未来,居里夫人综合了这几种态度,显得比较辩证而全面。还有一個层面,每个人、每个考生都生活在当下。这样,材料起码提供了四种选择。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有趣”、“有用”,这就非常广阔,将个人的兴趣充分表达出来;也可以选择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此外,考生还可以结合现实与理想表达自己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居里夫人的话是点睛之笔,不管生活在哪个时代,都能在那个时代发光,都能为那个时代增光添彩。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不舍和迷茫,一个时代也自有一个时代发展的荣耀与辉煌。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特别思考联想“有用”、“有趣”的意指是什么?还有“时代”、“生活”这些要素也要考虑,做到观点正确而不片面,鲜明而不模糊,集中而不宽泛,从而体现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考生对文体的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章写作,不论是议论文、散文、记叙文都是合适的。据说今年有两成的考生选择写散文,议论性文章明显减少。

这道高考作文题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价值,我认为有两点:其一,应强化备考意识,不猜题,不押题,各种题型的作文题都要训练,以不变应万变。广东省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陈妙云说:“今年广东的作文题型与往年相比有变化,两段材料、不限制标题,这给考生以较大的应试空间,学生答题不易‘套作’,题目本身出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学生面对题目变化,应试的灵活性不够。”据其统计,今年满分作文仅有15篇,但零分作文有1670多篇,两个数字跟往年相比都表现极端。陈妙云分析,高考作文只要学生写了字就有分,一个字都没写才会得零分,今年低分作文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考生时间来不及;二是新材料作文让学生不习惯;审题难度大,写不出来。其二,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阅卷老师普遍认为今年广东省总体上很少看到立意新颖、材料丰富、结构严谨、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文,感觉学生的文章缺乏思想性。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老师总结说,从今年作文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表现不甚乐观,我们的中学作文训练依然没有太大改观。作文其实就是一门交流工具,要交流得好,就要学会思考和表达,但目前来看,最大问题是思维能力较弱。思维能力弱,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为评卷老师深恶痛绝的“套作”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比如有的学生从“活在当下”的责任谈起,本来立意挺好,但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中间全部在写“责任”,很明显考生先准备了一篇“责任”的作文来“套作”。要解决这些难题,唯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积才能薄发。

【佳作展示】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心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那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仅仅用笔来发抒一己的怨恨,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事,而是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才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者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代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21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上,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着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年,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生在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给黑暗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点评]

标题简明扼要,并表明作者态度,非常好。

文章一开篇就引用《双城记》中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这点明了“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考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和理解原材料的能力。

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分别是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出该考生积累素材的独特能力以及恰当运用素材的自主能力。

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这可以说是对居里夫人“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包含生活哲理的话的个性化解读。

阅卷场评分:24+21+10=55

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生活渐渐变得单调而乏味,工作壓力像一张巨大的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不是生活的本真,这并非有趣的生活。

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在这个问题上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在这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上,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不杀生、不盗窃的思想像植根于基因中一样伴随一生,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在这里,生活平静得像水一般,远离一切喧嚣与纷扰,笑容绽放在每个泛有高原红的脸颊上。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是啊,生活应该是诗意的,在第一轮晨曦射入心房的一刻,慢慢打开被世俗名利束缚已久的内心,扫去积淀已久的尘埃,去寻找生活中的香巴拉。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郑均的这首《回到拉萨》也许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是啊,西藏是圣洁而美好的,她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有灵魂的洗礼之效,于是无数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涌向了西藏,在那块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寻找自己生活的香巴拉,这其中也包括我。

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214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天的雪峰,头顶最湛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最无瑕的白云,最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们。在德钦的草原上,驻足远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油然而生,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里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错湖畔,在珠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从西藏回来后,有朋友问:“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自虐式地旅行?”我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去寻找生活中的香格里拉。”

在西藏遇到的一位喇嘛告诉我,不必四处找寻香格里拉,试着打开紧锁的心门,驱除物欲与私念的折磨,过上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那么香格里拉就在我们心中。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格里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点评]

本文有三大亮点:

第一,题目亮丽抓人眼。本次作文为新材料作文,需要自主拟题。一看这题目就能看出考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在高考这种快速阅卷体制下,如能跳出一个与众不同而有文化内涵的好标题,无形之中给了阅卷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加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审题准确立意高。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题常见病症有:脱离材料,随意而为;朦胧感知,似是而非;抓枝叶而弃主干,抓现象而弃本质。而本文紧扣材料,抓关键句,确定自己的立意“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格里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并且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这样境界就高远了。

第三,积极修饰显文采。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引用、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的语言亮丽,表现出考生具有良好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歌词、名言的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第三段内容来自高三模拟试卷中的阅读文段《秘境不丹》中的素材,考生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应该说它为我们高三学子作文备考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阅卷场评分:22+24+9=55

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有人说,我想回到古代,品味魏朝的飘逸,感受盛唐的风采。也有人说,我想飞到未来,享用绝妙的科技,体验非凡的生活。大家想象着、憧憬着,那跨越时代的新生活无限诱人。然而,我們知道这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将目光投向我们生活的当下,去发现其中的美好,享受其中的快乐呢?

提到当下,也许白领会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小贩们天天担心城管的驱逐,连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都害怕课业的重压。难道其他时期的人们就轻松吗?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三十年前的人们要面对饥饿的侵袭,再往前,战火硝烟的弥漫,动荡不安的社会,连盛唐也有朱门外辛酸的血泪,更别提其他朝代了。再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战火的燎烤,享有和平的安康。是的,没有绝对的快乐,每个时期的人们都需要用他们的智慧与坚韧去面对生活。

诚然,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是,当我们以一种乐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它们时,它们便不再吓人。生活中的快乐不在于所处时代的好坏,它往往取决于我们怎样去对待,在面对困难与坎坷的同时,换一个角度,也是享受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用思考与自省走出绝望与迷茫,留下令人感动的文字;下身瘫痪的李丽用网络和爱心创办“丽爱天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感受给予的快乐。他们都是遭遇不幸的人,但他们都能笑对人生的坎坷,享受人生的快乐,何况是我们这些拥有健全身体的人呢?

再看看生活中,难道真的没有快乐吗?同班同学给我们买的早餐,妈妈替我们做的饭菜,师长耐心不倦的教导,乃至春日生机动人的景色和窗外一片明净温暖的阳光,这些容易忽略的细节与美好,不也是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快乐吗?

既然活在当下,我们就应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在面对困难与坎坷时保持内心的坦然,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快乐,收获感动。居里夫人说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就让我们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吧!

[点评]

对于材料作文,学生普遍的问题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不够准确,通俗点讲就是没读懂材料,而本文作者写的是要活在当下,标题即是观点,明明白白,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审题正确。并且立意全面覆盖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生活、时代、文化、多元、有趣、有用。

对比手法运用成功。开篇以有人想回到过去有人憧憬未来来引出话题,而作者认为这都不现实,进而提出“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紧接着用古今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强化观点。举例拿身体残疾的史铁生和下身瘫痪的李丽与我们健康人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

本文肯定当下生活,立意有积极意义,比较稳妥。材料丰富并且叙述简洁,显示出丰富的积累;入题迅速,点题意识非常强。

4.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篇四

例4:(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 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 “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 “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5.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篇五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材料】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6.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篇六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同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此题的中心话题十分明显:

“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一一规定了写作的中心话题,必须围绕这个话题说理论证。(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办、怎么样。也就是说作文主要内容必须回答“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等。)

“那么,你的看法呢?”一一关于什么的看法?答:关于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看法。题中的六个有人说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7.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及 篇七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 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 没有生命。毫无疑问, 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那么文章究竟该如何立意呢?

一、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 是指文章立意时, 打破思维定式, 对于所需要表现的主题, 不是从正面开掘,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相反的方向探究思考, 引出论题, 展开论述, 从而确立新观点, 阐发新见解。“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往往被人们用来比喻一种坚定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 并且这种意向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 坚牢难破。但我们一旦运用逆向求异法, 便可得出一种崭新的立意:蚕一生都在作茧自缚;蜡烛在燃烧的同时, 内心不住流泪, 它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怨恨。这一立意显然新颖别致。

有一篇以《历史, 从那一夜开始》为题的满分作文, 作者把笔触聚焦在司马迁受刑前的那个“暮秋之夜”, 点明“真正的勇敢不是为小事死去, 而是为大事卑贱地活着”的主题。这种把勇敢和卑贱放在天平两端, 构思既大胆又独特,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 “反弹琵琶”也不可乱用, 对于一些道德准则或传统美德方面的立意, 如“诚信”“勤奋”“孝敬”, 等等, 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这一点尤其值得考生注意。

二、化大为小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 善文者, 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却能表现出重大的思想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是采用这种写法, 文章通过写“我”和人力车夫对待“老女人”的态度, 表现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还表现了自我解剖的精神。如一篇作文中作者选用了两个材料, 一是一个留学新加坡的中国学生, 在即将登上回国的班机时, 被机场拒之门外, 理由是他还有两本在国家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尚未归还;二是一个德国的高才生, 四处寻求就业机会, 却四处碰壁, 原因是他的档案中记录了他两次在公交车上逃票的经历。文章选用的借阅图书未还、公交车上逃票两件事可谓小, 然而, 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大:人文素养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积淀与培育。这就探到了事物的本质。

三、比较综合

现象其实是事物的表面特征, 是事物的外部表现, 事物的本质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同学们要善于类推, 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 反映现实生活, 从而挖掘出发人深省的本质内涵, 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如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假如你的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 那么它的层次就不高, 思想也不够深刻,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毫无个性可言。如果你的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 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 那无疑是高人一等的。

四、联系时代

因高考作文题自身的独特目的性, 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 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 如果拿到作文题后, 不知道怎样立意, 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 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 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 乍一看, 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 我们肯定会眼前一亮, 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 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 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 作为领导者, 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 等等。

五、由实到虚, 开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看事物的表象, 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到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 故意闯红灯, 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的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 有的甚至招手致意。他们后来了解到, 在新加坡, 一旦你闯红灯, 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 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 这不是交通法规, 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 但并非就事论事, 而是进一步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 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 体现了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文理念。这样, 文章就由实到虚, 开掘到了本质意义, 令人深思。

8.我的作文立意指导法 篇八

一、旗帜鲜明

要使作文的立意(即主题)有深度,文章的主题除了应该正确、集中以外,还应该鲜明。鲜明,主要指文章的倾向性,如某种政治思想或审美的倾向。作者对写到文章中去的敌我、是非、美丑等事物或问题,应表示出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态度,不能似是而非,含糊笼统。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谎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没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早沉默中灭亡。”这段文字是作者对反动派残酷镇压学生及御用文人造谣中伤的揭露以及概括后得出的结论,饱含极度愤怒的感情。作者的思想倾向明显,鲁迅在这里是号召人们起来抗争,奋斗求生,唯“暴发”才是出路,别无选择。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年纪比较轻,思想比较单纯,思维不够完善,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识别丑美、分清敌我、剖析事理。只有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学生的作文立意才能有深度。

二、平中见奇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文时,不能把一些琐碎的事情记流水账一般把它记录下来,要能平中见奇,也就是要能从平凡的事物中见其不平凡。如杨朔的《荔枝蜜》作者由田间辛勤劳作、无私奉献,酿造蜂蜜的蜜蜂联想到了和蜜蜂有类似之处的酿造生活之蜜的劳动者,从而做到了从平凡之中见到了不平凡的东西,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笔者曾修改过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妈妈笑了》,小作者在结尾处写到:“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懂事,学到许多知识而高兴的笑了。”这一句在全文来说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但我想:孩子在什么环境中,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呢?于是我把那句话改为“妈妈为自己的孩子生在幸福的年代里,拥有优良的现代教育而会心的笑了。”我觉得改后的句子不仅也扣了题目,而且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

三、由表及里

要做到平中见奇,必然要留心观察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包括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用心观察的过程中更要用脑去思考、去联想、去“悟”,即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出事物的内部规律或本质。如我给学生补充的课外资料,即鲁迅的《一件小事》,本来所叙述的的确是一件小事——车夫碰倒了一位老妇人,后来又坚持送老夫人去医院看伤。但作者却能从这件小事中看出深层次的灵魂性的东西,那就是车夫坚持送老妇人去医院看伤,从而发现了车夫高尚的品质,高大的形象。作者写得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对一件小事的记叙,其实内里是对一个高尚的灵魂的讴歌。全文止,作者的思维没有止,而读者的思维也没有止,那就是我们应该学习车夫那种高度负责的可贵品质,而不能做肇事后逃避责任的卑鄙小人。这正是全文立意之精深所在。

四、贵有真情

写作贵有真情。因为“文以载道”,学生的作品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态度。要想使作文的立意有意义、有深度,作者对描写的人、事物一定要有真实情感。只有倾注着作者情感的人、事、物,才能使作者产生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以至情动于衷,不吐不快。这是他所抒发出来的感情才是真挚动人的,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和带动读者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背影》,读过的人无不为文中的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正是由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情感,才使笔下的父子深情跃然纸上。随着作者模糊的视线,读者的眼睛早已湿润了几次,这便是文章立意含情的感召力。

五、态度认真

好的文章,绝不是像两个泼妇骂俏,觉得他们骂得很露骨很开怀便说是好文章,绝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文章是不容许油腔滑调和玩世不恭的。记得在哪本地摊的杂志上看过的一篇小说中说:“我爹蹲在那里如一堆新鲜的牛粪,还在冒着热气……”整篇文章,作者都是用这种玩世不恭的口气。我想这种文章是难登大雅之堂,更别说是流芳百世。

有一位著名作曲曾经说:“真的创造,除了生活体验、创作技巧,最后起作用的恐怕还是灵魂。”音乐创作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你如何看待人生、看待社会,通过你的视觉、你的思维,用文字折射人生的千姿百态、生活的喜怒哀乐、社会的纷呈万象,这是人生观、世界观的表现。在指导学生作文立意时,尤其应强调这一点。

上一篇:养成好习惯争做好少年主题队会下一篇:小班健康教案我的身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