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颠倒的世界》有感(共10篇)
1.读《颠倒的世界》有感 篇一
你我的世界
——我喜欢的一本书《苏菲的世界》
“你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挪威作家乔斯坦在他的那本著名的《苏菲的世界》里的最著名的一句话。也许是慵懒,也许是清高,在第一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自己不禁哑然失笑,但当我又一遍看到这朴素文字的时候,自己身上的毛孔不禁为之颤栗,全身犹如通电了一般。作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这本被当作西方青少年哲学启蒙书的《苏菲的世界》,我非常地喜欢。哲学相对于我们曾经系统学习过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显然有些让人感到“肤浅”的很,但事实上,我们中国人的“爱智”其实真的不是很高,而且也确实应该学一点朴素的哲学理论和懂一点哲学道理的。
《苏菲的世界》故事发生在挪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它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只是按照有关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叙事平淡,虽悬念重生却波澜不惊,让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到故事之里,不知不觉依然喜欢上了这个虚幻的故事。
哲学,在大众的眼里向来是艰深而晦涩的。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
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却像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翻开这本书,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们彷佛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梦幻与真实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齐物论》)。哲学之于中国,就像周与蝴蝶,亦真亦幻,蹁跹起舞,翻飞了几千年。因为中国有了庄周,有了梦中的蝴蝶,有蝴蝶一样的人生,有梦幻般的《易经》和金木水火土的平衡与和谐,所以我们不必叹息自己的肤浅和无知,我们不必内疚人类的痛苦与罪恶,更不必羡慕别人的幸福与快乐,只要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过往,珍惜拥有,就会获得快乐与愉悦。
“白马非马”“拔苗助长”“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生活中无处不在朴素哲学。“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需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有双发现世界的眼睛,有双触摸世界的双手,去拥抱那个神秘的世界。
一路奔波,斗转星移,春秋变换间,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
时光荏苒,世事纷纭,岁月沧桑中,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逐梦人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后,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我思故我在!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不断的认知与完善,不断探索与发现。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张开哲学的羽翼,去寻找光明,认识世界,改变未来。
2.读《颠倒的世界》有感 篇二
一、编辑角色的界定
本书主编格罗斯在序文中对“编辑”这个群体做了很形象的描述:“编辑其实是一群热情地献身于工作, 富于爱心的专业人士, 他们关怀作者, 愿意全力以赴, 协助作者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表达的内容, 以及尽可能触及最广大的读者”。
这一定义从三方面揭示了编辑群体的职业特点。
第一, 编辑是兼具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人。
这意味着编辑应始终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献身于工作, 富于爱心”, 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至少应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有相当了解, 是可以和专家对话的“专业人士”。
第二, 编辑是作者的帮手, 始终为作者服务。
这意味着编辑只有具备高超的编辑技巧, 懂得如何塑造书的主题和内容, 才能“协助作者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表达的内容”, 把作者的意向和专业造诣做最好的呈现。
第三, 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纽带和桥梁。
这意味着编辑不仅要与作者合作编出一本好书, 还要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 熟悉受众的阅读趋势, 并善于采用各种宣传营销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可使产品“尽可能触及最广大的读者”。
由此看来, 尽管编辑的工作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职能, 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编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对作者和读者的负责态度。
威廉斯对编辑角色的描述也是十分中肯的。他认为编辑同时扮演着三种不同的角色。第一是挑选好书——搜猎者, 第二是编书——治疗师或魔术师, 第三是协调作者和出版社关系——双面人。
作为搜猎者, “编辑很想拿到好书, 假如编辑拿起一部作品时, 丝毫没有任何期待的心情, 或许他就不该继续待在这一行”。为了制作一本好书, 编辑需要不断拓宽人脉关系, 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还要善于挖掘和培养作者。“作家研讨会、写作班、大学校园、文学和通俗杂志、旗下作者认识的其他作者、挖掘新人的国内外出差, 以及与外国出版商的交流, 这些都代表着编辑需要耕耘的园地”。可见, 编辑在选书、挖掘作者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长期辛勤耕耘, 积累作者资源和专业信息, 才能在选题时游刃有余。毕竟, 选题质量和作者水平是图书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为治疗师或魔术师, “编辑要做的就是细心阅读作品中每一个字, 详细而坦率地说出评语, 并且建议应该修改之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未必容易。在市场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 编辑不仅要顾及书稿内容本身的质量状况, 还要注重出版社的利益, 不仅要懂得编辑技巧, 还要会识别和分析销售数据。因此, 编辑的精力被大大分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 再去寻找像珀金斯——20世纪20~20世纪40年代美国卓越编辑的典范——那样对于作者和书籍永不懈怠、英雄式地专注和投入的编辑可能并不容易。这种状况与我们出版界的现实是多么相似。当然, 不可否认, 仍有一大批有高度职业精神的编辑人在尽职尽责地工作着, 而且, 也只有编辑对书籍品质和追求卓越的持久关注, 才能维系我们优秀文化的灵魂。
作为双面人, 在面对出版社时, 编辑代表作者;在面对作者时, 编辑代表出版社。简言之, 编辑要代表作者说服出版社领导和销售推广等相关人员同意出版一部作品, 同时编辑又要代表出版社向作者交待并处理稿酬、写作进度、推广宣传等事宜。这里要特别提及一点, 就编辑如何更好地代表作者而言, 威廉斯指出:“编辑最重要的挑战, 是能不能清楚而有力地说明一本书的优点……每年二至三次的销售大会, 也是对编辑的一大考验, 这时候充满热情的编辑必须在一群面带怀疑的销售代表面前, 说明这本新书的优点”。这种考验的确能够考察编辑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可见, 编辑需练就把整本书的基本主题和重要内容浓缩为一两句话的本领。作为双面人, 编辑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 这就要求编辑具备很强的沟通技能和表达能力, 为书籍的出版和销售推广作出最大的努力。
二、编辑的分工与职能
在美国, 编辑大致分为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文字编辑、编辑助理等几个类别, 这里重点介绍前三种。
1.策划编辑
资深编辑麦卡锡指出, 策划编辑要和作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 然后把这份大纲或提案扩展为文稿, 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尽力把文稿修改得更臻完美”。可见, 策划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 麦卡锡称之为“创造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创造性是以编辑和作者在成书过程中的紧密联系、相互信赖和良性互动为前提的。
可见, 策划编辑与作者建立密切的交流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在教材策划和编写过程中, 策划编辑需投入极大的精力, 随着作者逐章交付手稿, 编辑应逐章审读, 或同时约请专家和教师审读, 并及时将审读意见反馈给作者。编辑的早期介入并深入参与, 有利于保证教材的编写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那么, 在创造性的合作关系中, 策划编辑该做些什么呢?麦卡锡指出:“对作者谦恭有礼, 持续不断地支持作者, 相信作者的才华, 并且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引, 都非常重要”。此外, “经验老到的编辑很了解个别作家和出版社的长处在哪里, 因此会引导作者发挥他们最大的长处”, “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的天分之一, 就是对结构的敏感度”。简而言之, 策划编辑在成书过程中的深入参与体现在他们对作者的了解与支持, 对产品的关注以及提供专业指引等方面。策划编辑的创造性工作无疑为制作出一本好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文稿编辑
一旦作者完成了手稿, 就进入了“文稿编辑”的流程。韦克斯曼认为:“文稿编辑的工作, 是编辑与作者之间持久的交流”。在实务上, 文稿编辑并不是逐页修改字句, 其职责主要是考察一部书稿在清晰度 (一本书的写作目的清楚与否) , 涵盖面 (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资讯, 是否存在无关信息, 内容是否准确和平衡) , 组织 (内容的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 写作风格 (是否适合目标读者的层次) 等四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并向作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韦克斯曼还将文稿编辑对书稿内容的改动分为三类:必要的改动 (纠正逻辑不清、疏漏、事实错误、立场偏袒等明显的错误) 、适当的改动 (理顺句子、加重叙述的震撼力等) 和吹毛求疵的改动 (使文字措辞精炼完美等) 。如果一篇文章必要的改动之处过多的话, 编辑也只好对其他的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3.文字编辑
文字编辑的工作, 就是通读全书, 并为作者找出用字、文法、事实错误或前后文不一致之处等。文字编辑既要关照书稿全貌, 又要注重其中的细节, 要善于发现前后细节不一致处, 要规范语法、标点符号的使用, 必要时要从权威的参考书中求证引文和知识点等。优秀的文字编辑会小心求证, 而不是靠猜测。
三、反思
反观我国一些出版社, 策划编辑的功能发挥得似乎还不到位。他们与作者的实际性接触仍然很少, 且很少参与书稿写作大纲的拟订, 与作者的关系多停留在开编写会、催稿子、签合同等层面。作者更像是在独立作战, 而编辑也始终和产品之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此外, 文稿编辑和文字编辑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书稿存在的重要问题, 如结构、立场、观点和组织等, 与作者难以达成密切有效的沟通。
3.爱与罪——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三
内心的光芒可以照亮世界,驱散阴云。人性的善良可以打破黑暗,融化磐石。细读《悲惨世界》,方知何为人,何为人性。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巨著,雨果以他特有的浪漫、细腻又充满热情的风格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书中的世界一向唯美,而雨果却在这本书里尽展人的丑陋,赤裸裸的表现。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称之为——苦难,《悲惨世界》正是在揭露苦难和罪恶,给我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最可怕的东西正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恶,哪怕是最善良和慷慨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那里永远无法被阳光照耀,而邪恶的种子,正是在这块阴暗的角落悄悄滋生,最后它有毒的枝条将会缠住整个自我。但雨果也创造了一个相当可爱的人物——冉阿让。他是个完人,至少后来是完人,我看到的都是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光明磊落和真诚善良。
冉阿让是一个被假释的罪犯,他犯了偷窃罪,只为了一块面包。关进监狱后一次次的越狱。我理解他,也知道他为什么不等待刑满释放而铤而走险,因为他渴望光明,黑暗牢房里的一线阳光肯定非常耀眼和诱人。但最后他还是在监狱里绝望了,触手可及的自由就在眼前,却被粗重的铁栏杆挡住了。人可以消沉但是不能绝望,在绝望中人会变得消极而厌世。
当时法国的統治者用他们所谓的正义和伪善使无数像冉阿让这样的穷人们丧失了自由甚至生命,他们会为了一块面包而“大义凛然”,却在花天酒地中醉生梦死。这就是当时法国政府的腐败。
然后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转折点,他碰见了大主教,那个宛如天使一样的老人。
在他因为是假释犯人而屡屡受挫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扇打开的门,那是主教的房子,他收到了主教的招待,这位老人没有一点的矫情和不自然。但是冉阿让偷走了他值钱的银餐具,这个时候的冉阿让,一定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坏人,刻意地告诉自己:我是邪恶的。但我知道主教之前的表现多么感动他,所以他被抓回来的时候一定相当尴尬,但主教替他撒了谎,并把银餐具送给了他,并很动情地说:”我的兄弟,现在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
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也许就能感化一个人,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一点关怀。
此后的冉阿让完全蜕变了,他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洗心革面,成为了马德兰市长,最大的善人。
然后他收养了珂赛特,感化了沙威,为素不相识的老人承担罪过.......
这些无数的面孔出现在冉阿让的生活中,这些小人物们以他们特有的人性继续着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或 庸俗,或可怜,或悲伤,或.......
有时我捧着书感慨,没有绝对坏的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多面性,但书籍为了把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直观,所以往往将某种性格浓缩成一个人物,这样能让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但我很容易地看出了故事中人物的挣扎,这正是雨果的伟大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都无比真实,就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们。例如书中的警官沙威,他最后也最终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痛苦地抉择着,但还是因为自己信仰的倒塌而跳入了汹涌的河水中,带着自己迷惑的灵魂顺水飘逝。
看书时有个地方令我落泪了,冉阿让被卑鄙的容得雷特夫妇绑架,以大笔的金钱和珂赛特作为要挟,冉阿让为了保护女儿而作出努力后,终于防止了可怕事情的发生,那时他沉默地把烧红的烙铁从胳膊上取下,我仿佛能看见他忧伤而又愤怒,他的形象一下子就像神一样高大。我看见他那么严肃又自尊地站在容得雷特肮脏的小屋里,就像一个圣洁的天使站在地狱里,带着慈悲和怜悯,还有看破世事的释然。烙铁散发出焦臭的味道,然后冉阿让转身离开,高大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把屋子里那些恶毒的人们都震撼了,我很激动,为冉阿让的冷静,也为他的行为。
没错,这部书的一个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真实。
冉阿让他也有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情感。他那么宠爱珂赛特,从初次见面时的胆怯的小女孩,到亭亭玉立美丽的少女,冉阿让见证了珂赛特的成长,所以当珂赛特和马吕斯彼此爱慕的时候,他才会显得那么激动和不满。
我知道冉阿让在想什么,他在嫉妒,他嫉妒马吕斯夺走了自己的珂赛特,他分明看见,珂赛特的眼睛里对那个年轻人溢满了爱慕和崇敬,而没有他这个父亲,女儿的心中盛不下他了。但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在私欲吗、和女儿的幸福之间作斗争,最终还是满足了女儿。珂赛特毕竟还是个年轻的女子,不能读懂父亲的情绪,不会体谅父亲。冉阿让一定十分痛苦,额头上每一条皱纹里都有他对珂赛特的爱。
仿佛顺理成章似的,正如被我预见一样,冉阿让终于去世了,带着他被苦难与悲惨深深缠绕的灵魂。他的灵魂一定无比美丽,因为苦难雕刻了他,悲惨装饰了他,在多年的岁月流逝中,他已经越来越趋于完美。
因为苦难,所以美丽。
他在死前一定释然了。
世界是悲惨的,但是却因此而美好。
北京市101中学初一七班
4.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四
在高中时,我曾经迷恋过《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被路遥笔下煤矿工人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后,我深深的爱上了煤矿、爱上了煤矿工人,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裹着一片浓浓的诗意,青藤般地依附在我少年时代的情怀里。
也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煤矿电子应用专业;大专毕业,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中寻觅工作时,我又无悔地选择了煤矿行业!这辈子,我铁了心要与煤矿结下这不解之缘„„
很幸运,XX年9月,我和许多支援矿区建设的院校毕业生一样,满怀激情和憧憬的来到了张集矿这片热土,成为一名综采电器维修工。初到张集矿时,看着井下那条条宽敞明亮的巷道、那威武成排的液压支架、那轰鸣不断的采煤机运转声,还有那矿井地面随处可见的绿草、鲜花、碧水、拂柳,无论你是远观还是近赏,从每个角度上都会隐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致,移步景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由衷的感到,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是我们年轻一代人的莫大幸福!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我也更加坚定了要以满腔的热情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来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同时我坚信,在张集煤矿渡过的每一天,必将会成为我今后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以你的聪明和才智,无论你在哪片土地上挖掘,你都能挖到金子,但是你必须得以煤矿工人的心态去挖掘!”对此,我深有体会。毕竟,煤矿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对此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相信,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劳动的珍贵与价值;会比别人更懂得从劳动中去体验那份自豪与快乐。在井下生产工作中,无论多苦多累,我都没有过怨言,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再好的种子,也只有扎根于肥沃的土地,才能快速地茁壮成长;成绩再优秀的学生,也只有在最艰苦的一线去磨练,才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我愿意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张集煤矿这片沃土里。
选择了煤矿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奉献。我愿做那一名最平凡的张集煤矿人,默默地奉献着我的青春和汗水。
很荣幸,能成为煤矿工人的一员!
更荣幸,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
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五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
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
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早前,就早已听闻过《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本书,一直想读,却总是有些差错而不曾读过,就连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的时候,也只是粗略扫过一些片段,没有看完整的一部,十分惋惜。幸而,如今总算有时间,能完整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那么多人的一生,没有人是永远一番顺遂的,总有些许坎坷。有人能撑过再站起来,就如孙少平与孙少安;
有人被打击了就趴下了,精气神都没有了,就如田福堂。这就是人生呀!许是晴空万里,许是地裂山崩。所以,人要有韧性,不能被一件事就打垮了,要能站得起来,要能拿得起放得下。路是要走的,虽在这大千平凡世界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地球不会没了谁就不转了,但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我们是自我世界的主角,走好自己的路,虽是平凡人物,但也走着自己人生里自己的路,身边也总有不平凡。
在书里,我是真切感受到了这些人物身上的韧性,尤其是孙少平。在我看来,他是其中最为坎坷的人物。自幼家贫,生活不好,幸而他热爱读书,有着不同于庄稼人的眼界,让他能走出山村,走上不同于一个农村庄稼汉的路。读后感•他能吃苦,不论是怎样的苦活,他都能干的很好,成长为了一个肩膀宽厚的男人。但这一路,他仿佛一直受着人生给他的磨难。他凭借自己的际遇,成为一个煤矿工人,并努力的工作。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晴天霹雳,他的挚爱田晓霞遇难,在极度的悲痛下,他又再一次的挺了过来,哪怕是后期出事故毁容,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乐观,而是在悲痛后又继续走下去。“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篇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当我费力的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玲玲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大览宏图。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篇三】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作品,1986年出版三部曲中第一部,随后两部相继出版。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宏大的作品,故事发生在那片黄土高原上。字里行间透露出那种农民特有的朴实。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就那么真实的活在我们之中一样,打开一扇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
他似乎总是在讲述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难。但它又不仅仅是在描写苦难,它通过展现那一个个小人物普通艰难境遇的同时,却也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如果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那么孙少安则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两个的人生更像是中国社会中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级经验。
这部书一共有110万字,读来却没有一种很累赘的感觉。倒是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孙少安13岁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有半瘫的祖母,弟弟妹妹要完成学业,姐姐嫁了个不争气的丈夫需要帮扶,家中破败不堪,负债累累。孙少安只好辍学,惜别了青梅竹马的田润叶。最初我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总觉得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润叶和向前的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我觉得孙少安和田润叶应该在一起,但随着阅读的持续,我开始理解孙少安的选择。
对于孙少安来说,秀莲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没什么不好,朴实的秀莲又何尝不是最适合他的那一个?他们都是扎根于黄土地的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来创造未来的日子。而田润叶和徐向前的生活也渐渐的步入正轨。你可以说我这是苟且,但这样的结果,即使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的错过,我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太过于可惜的地方。少安对家族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秀莲,而事实证明,秀莲也确实是那个,可以和他共患难的淳朴的“糟糠之妻”。
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的经历。他饱经生活对他的磨难,有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希望摆脱命运的枷锁。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他,不愿意留在哥哥的砖厂中帮忙,而是独自离开家乡去外边打拼。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是我理想中爱情的模样。他们的爱情超越了阶级与贫富,跨越了生死,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们共同讨论文学,谈论理想。但这样的爱情又不是虚无缥缈的爱情,爱情主人公彼此的双方,都是脚踏实地的行走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人物。
孙兰香是孙少平和孙少安的妹妹,孙家四兄妹的经历像是进阶式的。孙兰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似乎永远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上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每每读到,总不免唏嘘感慨一番;孙少安读了高中,在家庭的逼迫下过早的成长为一名男子汉,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把生活过的也算是风生水起;孙少安见识广阔,出走双水村,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孙兰香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见识广阔,思想独立,不必过多背负家庭的重担,是走的最远的那一个。
其实这部书讲述的故事就是简简单单的朴实的故事,没有什么太过出彩之处,叙事技巧也不像先锋文学那样讲究,就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一步步的记录,一步步的描写。
但正因为这样的朴实,这样的平凡,会让生活在那个时代和现在的我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不管生活在那一个时代,谁又不是那个拼了命也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再好一点的人呢?那个人是孙少平,是孙少安,是你,也是我,是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的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小说的结局是少平走向了惠英嫂的屋子,这两个人之间,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爱情,但是却有一种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抱团”之感。
整本小说就这样结束,秀莲和晓霞都死去了,只留下少平和少安两个人,田润生和郝红梅最后走到了一起,徐向前和田润叶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生活哪有完美的呢?我们都不完美,但生活必须继续。
世界又怎么可能总是顺遂我们心意的呢?这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我们也只是平凡的我们,但又有谁能否认这平凡的我们的人生,不是一部充满激情,充满热血,充满奋斗的血泪史呢?
致敬,平凡的世界,平凡而执着的我们,平凡而执着的人生。
【篇四】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
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篇五】
我用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路遥路老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看完后脑子很乱也很累。心中总有点东西想说一下。倚栏轩文学网
一田晓霞问什么死啦?
我知道是救落水儿童时被洪水冲走了,但是路为什么这么安排,是为了情节的曲折性?是为了扣题说明平凡的人不可抗拒自己的命运?还是想说上天太嫉妒他们之间的爱情?···
我感觉都不是,最终的原因应该是路认为,田晓霞这样的女子在时代认识放面是绝对前卫的,而这样一个单薄女子是承受不了缓慢、臃肿的历史车轮的缠坠的,所以路会说:那就让她牺牲吧。因为她不死路老就没法写啦,就不能更好的表达路老的意思
是她一手把孙少平从朦胧中甚至说是愚昧中拉到清晰的思想世界,她让他看《参考消息》,看大量外国小说,这给了孙少平一个重生的机会。追重要的是,她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孙少平她是走得了“脱轨”路的,这在孙后来拒绝金秀的表白时得到证明,孙:金秀是不同于晓霞的,她没有晓霞的性格特性。在同学们眼中,她是“大哥”,不仅仅是她的风风火火吧,是因为她看得比其他人远,想的比其他人沉重,所以就具备其他人不具有的洞察力与魄力。在他父亲眼中,她从小是个有很多奇怪想法的女孩子,他父亲在很多地方是故意“惯”这个爱女的,这不光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还因为他父亲的性格与公正的价值观,要知道这位在文革时期不低头的地委书记是条头脑开明,能力过人,知识扎实的硬汉!我想假如晓霞还活着的话,田书记是理解她女儿与孙少平的爱情的,这在晓霞死后,他把晓霞关于她和孙少品之间恋爱的日记让少平保存就能看出来。
田晓霞短短的一生是光耀而幸福的,又是不公的,因为这个思想前卫心忧国家的单薄女孩子还没有体验因为她的“怪异”的思想带来的她与少平之间的人世中最为奢侈绝美的幸福;
也没有给这个她热爱的大地带来她期望的成果。
唉,我们同情她吗?不配!!她应当获得最公允最尊严最崇高的敬意!
二是社会改造了孙少平的世界,还是孙少平改造了自己的世界?
孙少平这个主人公,本来拥有读者很大的期望,但文章结尾处,他还仅仅是个煤炭班长,是怪在他出现在了“平凡的世界”?
读者不自觉的会拿他和他哥孙少安作比较,他们两个都是能做事的男人,但从结尾看似乎少安的成就更大一些。当然这不排除他们所处的条件困难程度不一样,而且一般人评价的标准也有失公允。
少平收到晓霞的影响,后来又读了大量书籍,他的头脑变得“难懂”了,这是他哥说的。是啊,他为什么要拒绝自己妹妹给他调工作的建议,还要呆在那个又黑又苦又危险的挖煤世界,假如晓霞没死的话他能不能接受这个建议那,因为他们当初就是本着这个打算让他去的,我感觉是有可能的,因为他后来不去大城市除了因为他已经热爱这个黑色的世界了,他应该还考虑的是塔城市因为晓霞的死而变得陌生了。这就触及到了一个问题:
难道是这个苦难的的没有尽头的生活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少平的“幻想”,那个双水村没有的广阔的世界!很明显煤井的世界是不广阔的也许我们会说思想的广阔也是广阔,但我们是不是感觉我们说这个的时候都有点心虚吗,思想的广阔没有了现实的基垫不是玄虚了吗?
一个人刚开始的斗志昂扬是因为他有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在呼唤他;
后来,当这个意义变得越来越淡薄,一种情况是他变得很愤慨,他发怒了他有种报复的念头,于是他再次斗志昂扬,他这一生也就不再幸福了,另一种是他变得玩世不恭而不堕落,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干的很认真很卖力,但永远不再血气上涌,他会有沙滩男孩的幸福;
后来他想改变这种平淡的状态,于是他开始沿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路走下去,这他又再一次斗志昂扬,但他却无比怀念刚开始的那个世界的声音,他会有自给自足的幸福。
孙少平终究还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平凡的人,他没有挣脱命运的枷锁,这在他摔镜子的那一刻就说明啦
三少安的成就
少安一直有个生活的意义,那就是扶起她在他家里的顶梁柱的责任,走出平困,出人头地,这是他的生活哲学。可以说他这个意义他从来没放弃过,于是他走到了最后,并且有了在他那个世界里的很大的成就。
他是个被生活所迫的人,他牢牢抓住每一次救命草,他身上有他不可摆脱也内心眷恋的重担,可以说那就是他的盔甲与盾牌,那就是他对这个家的强烈而深沉的热爱!所以他变得无比强大。
四兰香的宇宙
这个长篇的小说,幸亏有兰香的存在,让人有口气喘。
她对这个家庭的热爱不亚于每个人,在她能力范围内,默默地为这个家做着不为他人所知的奉献,这似乎超出了她那个年龄的应有的责任,我本以为她会永远走不出大山,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村妇女。这是令人揪心的!
仁爱的上天,他给了孙家一个莫大的厚赐,那就是兰香成为了一个大学生,并攻读她最喜欢的宇宙学,蓬勃而又沉寂的孙家人终于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中国,走向浩瀚无边的太空,那是兰香的思想在遨游!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幻!
兰香,我们最可爱的人!!她的天资过人,她的朴素善良,她的超拔自然!!
【篇六】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我想大多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但由于语言贫乏而退却或者没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强烈愿望而没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语言。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曾经读过这本书!
也许我真的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姐姐从广东打电话给在湖北读书的我,给我介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如果不是亲戚家里恰好有这本书,我想我也许会失去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的确,我是这么认为的,平凡的世界最适合高中读。我也是高一时开始阅读这本书的。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在学校宣传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已成的。是以往的我,充满怒分。看完这本书,我平静了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我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夕阳听见我的歌唱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高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当前这个社会明显是偏重与物质文明的。到大学读书四年了,我感觉我的确变了很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有太多的束缚,如宿友都找到了女朋友而你没有时,同学都去聚会而你缺席时,别人都在狂欢而你却一个人静坐时,你还能从容的享受精神生活吗?尽管你不喜欢聚会,不喜欢唱歌,但是你别无选择。无奈,的确。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当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时他能接受吗?当少安收到润叶给他的那封告白时,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吗?生活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推着石头到达山顶,然后石头滚下来,我们接着把它推上去,周而复始。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少平与少安相比,少平无疑是作者付出笔墨更多的一个。我们也往往因此而忽视了少安。对于他们两个,我更喜欢少安。少安生活的曲折并不比少平平坦。只是由于少平的经历更加的富有激情而让我们的目光投向了他。事实上作者也有意的把他们两人做了比较。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二者之间思想的区别,注意,这本书具有时代转折性。他们的青春处于不同的时代,少安的青春是一个十分混乱,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中。而少平的青春时期,改革开放开始萌芽到彻底实施,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少平注定了要走出去。时代的不同决定的他们是想的局限性不同。少平最成功之处是突破了时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加的有点“自私”吧(因为我们的经济也有公转私了嘛)。
至于兰香与金秀这一代,应该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放,富有激情,敢作敢当。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谈年爱了,穿牛仔裤,染头发成为了他们的时代特色。80年代与70年代根本没有可比性,差距太大了。
关于少平,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有点不平凡,有点牵强。如果说他们有缘分,那么他们谈恋爱也说得过去。但是感觉总有点别扭,对于少安来说,他也必须舍弃点什么。之前,少平说他的理想是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苦役,当晓霞来到矿井找到他后少平对晓霞说:他要报考局里办的煤炭技术学校,准备重新学习数理化,以便参加考试。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迫切的说出他的计划。我想他在潜意识里也为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感到担忧,他迫切的想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为此,他不得不对他的理想做出妥协。到最后,晓霞牺牲后,他还是去重拾他的理想了。
是的,也许路遥也不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让他们之间一人离去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任何书中主人翁是不能死的,所以我们的晓霞注定成为了牺牲品,为成全主人翁的完美而牺牲的。从而也锻造了一部凄美爱情。向来凄美的爱情更能打动人心,所以晓霞啊,可惜了。
书中还有一人,跟少安一样,我非常的喜爱,那就是我们可爱的润叶。为什么我会喜欢她呢?因为他的善良,还有他的坚强。润叶与少安不能在一起不是他们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误。润叶相对来说更加的积极,她是主动示爱的,可是结果让他措手不及。她难以接受,润叶对感情是极为专一的,这也决定了她注定要承受痛苦。她很平凡,在少安结婚后她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在长辈们的压力下,她冲动的屈服了一次。可是之后她再也没有屈服过,她并没有接受他的丈夫。直到李向前失去双腿,她的大爱无私终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真正的大爱无私啊!令人钦佩。如果在一个好一点的时代,他与少安就是天生一对,他们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哲学上讲的社会最终发展形态也并不让人有多少期待,因为它太远了,远到我们穷尽一生都不可达到时也就没必要追求了,我情愿不做伟大的人,不做英雄,也不可丢下我当前所追求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无穷。
6.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六
【篇一】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篇二】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篇三】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篇四】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的乐趣。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顺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苦难就是人生的老师,然而逆境则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逐步迈进了深奥的哲学王国的人口,哲学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苏菲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当今社会,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们所缺乏的,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好奇心,便会慢慢指引我们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让一位十四岁的少女理解了这些深奥又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这就是好奇心传递的正能量。她的导师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将哲学的理论、真理与名人一生理念传授于她。世界像奇迹一般在她眼前展开,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所学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探索真理,然而事实真相远远要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拜伦说过: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有的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但是从容与平静面对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宽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对待,对待失意和打击更要如此,失败不必气馁,只要我们把它当做横在你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摆正它,蹬上去,说不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豁达了呢?《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篇五】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而又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迹团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一次是出国留学梦的破灭。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7.读《城市的印象》有感 篇七
如何去建立一种印象?环境印象是观察者与他的环境之间两向过程的产物。作为物质环境的控制者, 城市规划人员起初感兴趣的是产生环境印象的外部因素。不同的环境或支持或排斥印象的形成。在这时, 团体印象帮助城市规划者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利于他们去创造一种供公共使用的环境。
环境印象可分为三方面:识别、结构和意义。针对这三方面, 可能识别和结构相对比较直观, 而意义就不那么能说的清楚了。对于识别和结构, 那就是既有实际意义又充分现实, 可以使人在环境中自由行走。
当识别和结构在一个人的心中形成心理印象时, 将其称为“可印象性”。但这种可印象性不是一层不变的, 他是可以接受新的感觉输入而不影响他的基本印象。
印象主要由道路、边沿、标志、结点、区域组成。
道路:沿着他移动, 联系其他要素的方式。特殊的道路可能成为大量道路中的特征, 而习惯性的路程则是具有最强的影响。集中沿街的活动和专门用途会对观察者思想产生显著特征。有特点的空间能加强特定道路的印象。建筑立面、边缘作用的道路有惊喜之感, 不应缺乏特征容易混淆。特征要有连续性, 一条道路变成了两条都比较重要的道路会造成混乱方向性。通过梯度变化产生。终点起点明确, 用标志判断与终点的距离, 用来定位。有方向性不一定是笔直的, 这种曲线让人感到不可捉摸。为有特征的机构提供场地或者变化道路和环境不应隔绝, 从一地步行到另一地高速公路和地铁都是与外界世界的分离, 如何将其结合, 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单项限制因为其不可逆而造成心理障碍。
边沿:非道路的线性要素, 面的边界, 如河岸、路堑、围墙、道路。
区域:观察者心理上所能进入的城市较大面积, 并且本身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可以内部认识。一般从内部观察, 外部作为标志。波士顿道路混乱, 但是每一部分都不同, 给人方位感。分区是按族裔阶级分的, 形体差别不明显。主题的连续性决定了区域的形体特征, 包括各种各样的构成因素, 如:纹理、空间、形式、细节、标记、建筑类型和用途、活动、居民、修缮程度、地形。波士顿立面的类似——材料式样装饰色彩轮廓尤其是窗的配合, 使主要区域有同一性的基本因素。一个强烈的印象需要适当的提示。社会内涵对区域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区域的阶级联想。但许多地区都过分注重此区域构成成分, 但特色还没有形成。一些较强的边沿影响了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过渡, 因而可能加强了这种无组织的形象。有较强的核心, 向外辐射, 有梯度变化的方式比较常见。
结点:进入城市的战略点, 交叉口。某些特征的集中, 中心和缩影——核, 如十字路口、广场、中心区, 因为人们必须在这里做选择, 所以集中注意力, 比平时更清楚的感觉周围的环境。德国的火车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是结点、中心交通枢纽、商业中心, 有些功能并不重要, 但是外形容易区分, 也有鲜明形象。最成功的结点应是既能以某种方式显得稀有和突出, 而且也能加强周围环境的特色。结点也像区域一样, 有内向和外向的。内向的只有朝向和背离两个基本方向, 之后又找到了这种简单的方向感。外向的可以解释总的方向, 与周围的联系。可以用意大利有名的结点——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来总结这些特性。这一广场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他与整个城市的特征, 与和他直接联结的狭窄蜿蜒的空间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又和城市的主要特色——大运河紧密联系。形状有方位感, 人们一进入其中便可以明了。内部构成了两个不同的空间并有许多古迹 (总督府、图书馆、钟楼、主教堂穹顶) , 人们感到与他的关系很清楚, 也很精确的了解自己的方位, 一切似乎都十分自然。这个空间是这样的突出, 以至于从未到过威尼斯的人也能从照片中获得难忘的印象。
标志:只能从外部参考观察的外部参考点。对其向导性要求增加, 因此连续性的需求小于特殊性需求。空间的突出使一些构成因素成为标志, 标志物在各个方向都能被看见, 或是与相邻成分形成方向上的对比, 如前后相错高度变化。偶尔有些建筑意义重要, 但是故意用不醒目的外形进行突出。波士顿议院的金穹顶视觉形象统一, 给人节奏感。佛罗伦萨圆顶大教堂是最好的城市远距离标志。
一个熟悉的过程, 是从区域, 到道路, 到小标志, 构成要素的互相影响, 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复合, 许多时候造成心理距离的遥远。
印象深刻的景观应该是可见的, 连贯的, 清晰的。允许市民以各自的意义和联系去体验, 从而他就成为引人瞩目的、明确真实的信息。自然的力量在城市中被冲淡了, 一个特定基地的特点应该是原有地理特点与人类希望和努力的产物。天然的因素随着城市的扩展变得更基本, 这也应该是这个城市最与众不同的东西。现代的高速公路是一个在广阔视野内掌握地形结构的最佳视点。良好的印象性可以使他们很迅速地熟悉环境而不用靠长期体验。当技术和功能的改变引起城市环境本身急剧变化时, 常常扰乱了市民的感情, 瓦解他们的感觉印象。所以, 这里所探讨的设计技巧对维持视觉结构和连续性起很大的作用, 即使是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时, 一些标志和结构可以保存下来, 具有区域特点的主要单元可以带入到新的构成中去, 道路也要尽量的加以利用或暂时维持下去。
如何构建一个印象深刻的城市, 首先静态的分级系统, 三地区一层, 再次统治地位的元素的分法, 最后序列的网络。这些是可以被打乱的, 像爵士乐一般, 而不是古典音乐, 要多重高潮。在设计过程中, 巴黎形体环境的稳定, 巴黎人具有的共同回忆是使他们联系起来和互相交往的潜在力量。我们有了更多组织环境的方式, 反而失去了生动二字。讲的是印象, 所以主观感受很重要。
8.读《颠倒的世界》有感 篇八
那些血喷洒出来,像一朵巨大的扶桑花,遮盖了我的整个视线。随着儿子的降临,我却感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从我身体里溜走了。目睹了妻子生产全过程的我手有点抖,有冷汗顺着我的脊背流下来。
整整一个月,每当我想攀上妻子的身体与她温柔时,这一幕便像恶梦一样纠缠着我。我的手最终从妻子的胸前悄悄地抽了回来。身体里那股热流却在奔突,在寻找出口。我只好起身去了洗手间。闭上眼睛,想象着妻子的脸,妻子的胸脯,妻子的小腹。可是一想到妻子下体里喷洒出的那些血,我就浑身一颤,仿佛身体里那些聚集的力量猛地一下被抽走了,轻飘得无力。妻子生产时的场面惊骇了我,面对妻子的身体,我所有的欲望都潮水似的退了。
头顶上什么东西碰到了我,那是一枚女人的胸衣。粉色的,很俗的颜色,比妻子的要大出两个码。那是妻子请来的月嫂陶陶的胸衣。我闭着的眼睛里,忽然就出现了陶陶胸前那两个晃动得像桃子似的乳。陶陶的两个乳房比妻子的乳房大很多,装在粉色的胸衣里,在胸前鼓鼓的,随着陶陶的走动不安分地在衣服里面晃动着,像两只随时准备冲出牢笼的白鸽。这样的想象使我的身体像被浇了一桶汽油,很快熊熊燃烧。那种快乐竟来得很迅猛,一下子就将我带上了云霄。
回房间时,我听见隔壁陶陶传出轻微的鼾声。我忽然觉得那鼾声有点亲切,但转瞬就被一种对妻子的愧疚所代替。再躺在妻子身边,我有过长久的羞赫,仿佛背叛了妻子似的。
2、
陶陶三十左右,有着成熟女性的干练和温和。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她的身体要比妻子丰润一圈,男人的身体压上去,一定有陷入沼泽里的感觉,越想挣扎,就陷得越深。
我的眼睛一看到陶陶的身影,就会控制不住地幻想她的身体。陶陶是妻子请来做月嫂的,妻子之前并没和我商量。据我所知,妻子和陶陶是陌生人,但我却总感觉两人之间好像有某种关联似的。那种眉眼间的不设防,又不像是陌生人之间的情愫。
明知道妻子和陶陶的这种微妙关系,还要幻想陶陶,这是危险的,也很不应该。我和妻子在大学里相恋了四年,毕业后又同居四年,我辞职做起了生意,而妻子也博士毕业在外企有份工作。结婚两年后有了儿子,一切都很美好,我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
陶陶在客厅里擦地板,那撅起的臀部像两个篮球,那合在一起的感觉又像个篮球筐,在等待着有人把球投进篮筐里。我被自己的想法折磨得很难受。晚上我去厨房拿碗筷,胯部碰到了陶陶的臀部,虽然只是轻微的一擦,但我的胯部像被陶陶电到了似的,火烧火燎了很久。
夜里,我早早地洗澡刷牙上床,那是以往与妻子欢爱的前奏。妻子也将儿子哄睡,我亲吻着妻子清瘦的脸蛋,裸露的锁骨,娇小的胸脯。再往下,我的动作有些迟疑,我还是不敢探索妻子的隐秘地带。
浴室里忽然传来哗哗的撩水声,那声音不大,但听到我的耳朵里,却如雷贯耳。那是陶陶在洗澡。陶陶胸前那两只白鸽一定飞了出来,在水帘里展翅。陶陶篮球一样丰满的臀部被水浇灌的样子会是什么姿态?我真想伸手去触摸那白鸽的羽毛,或者用脚尖试一下篮球的韧性。我的身体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充盈得有如出鞘的剑,豁然冲进妻子的身体。那是多么迅猛的一场战斗,酣畅淋漓的结束时,却猛然发现妻子竟没一点动静,她睡着了。
妻子生产后总是对床笫之欢很冷淡,我知道她太累了,儿子太让妻子忙碌,哪怕雇了一个月嫂当帮手。即使我在床上百般挑逗抚慰她,她的反应也很冷淡。她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在床上让我脸热心跳的性感妖精了。重新躺下的我,心里还是有点空空的,我很想拥抱一个鲜活的身体,绝不是妻子寂然无声的身体。
3、
“儿子发烧了,快去叫陶陶,送儿子去医院。”半夜里,妻子忽然推醒我,惊慌地说。我披着睡衣,跌跌撞撞地跑到陶陶的房间,被惊醒的陶陶急忙拉亮了台灯。灯光下,陶陶酥胸半露,胸前那片洁白晃花了我的眼睛。好半天我才明白过来,陶陶竟然没有穿内衣。
儿子是急性肺炎,打了吊针吃了药已经退烧了。医生说要留院观察两天,妻子打发我回去睡一会儿,白天我还得上班。陶陶回家炖汤,顺便拿一些家里的被单褥单过去,我便开着车带陶陶回家。在车上,我就已经感到有些危险似乎在步步紧逼,但我还极力控制着自己。回到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听着陶陶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心乱如麻。
“陶姐,我想喝一杯牛奶。”我来到厨房,想着热热的牛奶肯定能有助于睡眠。但当陶陶将牛奶端给我时,看着那洁白的牛奶,我眼前忽然出现的居然是陶陶胸前那一片花白。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在陶陶回头的一刹那,从身后抱住陶陶的腰,把头抵在陶陶的后颈,我不敢看陶陶的脸和眼睛,我压低声音说:“陶陶,我想你。”只这一声,我的身体已经像烧开的一锅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我的两只手向上一滑,攫住了陶陶的胸。大概因为半夜走得急,她竟然忘了穿胸衣。我的两只手竟没有全部握住,那果真是两只振翅欲飞的鸽子啊。
以为陶陶必会反抗的,我在心里已经蓄满了说服陶陶的话。但是陶陶在我的大手捏握她胸前的两粒桃子时,喉咙里竟发出一声娇滴滴的呻吟,然后整个身子就倒在了我的怀里。
那是怎样的一场春色无边呢?陶陶的身体真的像沼泽一样,一片芳香的沼泽。越挣扎,越不想出来。陶陶的呻吟仿佛魔鬼的笛音,引领着我在沼泽里徜徉。那是个蛇一样的妖精,缠绕着我,缠绕着我的身体和灵魂。似乎一直纠缠到生命的尽头。
在那生命的尽头,我看到陶陶半眯着的眼睛妩媚至极,那一刻我心里忽然一动。仿佛不是我引诱了陶陶,而是我掉入了陶陶早已张开的网里。
4、
事后我觉得很对不起妻子,我竟然在妻子为我养育儿子时,背叛了她。我无法原谅自己的行为,与陶陶在床上的销魂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当晚我到医院陪床,只是我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妻子没察觉我的心慌意乱,还跟我谈起同事打电话来说的笑话。“我认为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妻子低低地笑着说,似乎是不经意提起的话题。她说得很随意,就像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事。但这话落在我的耳朵里,却像颗炸弹似的爆炸了。难道她已经察觉了我和陶陶的事?她怎么会知道呢?有透视眼?还是房间里被她安装了摄像机?我被自己的猜测弄得焦头烂额。
妻子让我回去休息,说医院不安静,怕耽误我明天的工作。她竟然丝毫不介意我和陶陶的单独相处,我为妻子的信任感到不安。她那么信任我,我却背叛了她。
躺在那张空荡荡的没有妻子和儿子的大床上,在身体里已消散的那场销魂缠绵却忽悠悠地在前方诱惑着我。早上那事发生后,我穿上衣服时,对陶陶说对不起。陶陶没有回话,脸上却带着一片红晕。
对妻子的愧疚之情终于难抵身体的欲望。我还是去了陶陶的房间,我爬上陶陶的床,看到陶陶正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我,眼睛里还带着一抹促狭的笑意。没有多余的话,两个身体缠在一处。陶陶在床上像只大鸟尽情地飞翔,不像妻子的拘谨和羞涩,这让我很放松,也很放肆了一回。
陶陶的丈夫车祸身亡,留下一个幼子。陶陶辞掉街道办事处那份不足千元的薪水,做起了月嫂,月嫂薪水高啊。她很羡慕我的工作和我的家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强大,这是与博士毕业的妻子在一起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我将陶陶搂在怀里,竟有想保护她照顾她的冲动。
5、
妻子和儿子回来后,我极力控制自己。我闭着眼睛摸索着进入妻子的身体,却往往没动几下就软弱下来。于是在欲望的怂恿下,我开始找各种机会与陶陶偷偷在一起,而心里那份对妻子的愧疚竟渐渐地淡了。渐渐的,我发现我离不开陶陶了。难道我因为床上的缠绵竟然爱上了陶陶?这令我有些慌张。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可是一天不搂着陶陶我的心里就空得慌。
那夜,我又从妻子身上草草了事后,忽然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叹息。那叹息,像一个幽怨的破折号,在我心里一直划下去,划下去。
我心里一惊,莫非妻子已发觉了我的鬼祟?那夜之后,我总感觉背后有双眼睛在窥视着我。三个月后,陶陶工期到了,她离开了,我忽然觉得房间空荡荡的。
晚上,妻子早早地洗澡刷牙,很主动地拥抱我。我也努力地往情色上想,我希望日子可以再回到从前。可是不行,我的脑海里都是陶陶的样子。想象着陶陶的样子,一飞冲天时,我竟然压抑不住地叫出陶陶的名字。妻子的身体猛然僵硬得像具尸体,她忽然仰起手,狠狠煽了我一耳光。
我恍然从梦里惊醒似的,左右开弓煽了自己数十个耳光。我真该死,怎么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我对不起妻子,但我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求得妻子的原谅。
妻子一直无声地哭,绝望地哭。在妻子的哭声里,我恍惚感觉很多美好的东西正在匆匆地从我身边溜走。
6、
妻子抱着儿子回娘家了。
我披了衣服去追,但外面繁星璀璨,妻子和儿子已没有踪影。我徘徊了很久,终于拿出手机打电话。不是给妻子的,是给陶陶的,我猜想陶陶接到电话一定会欢呼雀跃。但电话里却传来“您所拔打的号码不存在。”难道陶陶给我的号码是假的?我想起陶陶温和的笑脸,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陶陶脸上的笑竟拒人于千里之外。
手机里忽然收到一条短信,是妻子发来的。妻子说,陶陶是她请来的,做月嫂也做性陪护。产后的女人容易性冷淡,而妻子的性冷淡尤其严重。她希望月嫂可以代替她治好我因看到她生产时血腥一幕产生的心理障碍。她为了爱情的长久,与我白头偕老,而雇佣月嫂给我当性陪护,宁愿把爱和性分开。她也很自信我对她的感情,只是她没有想到男人的感情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因为跟另一个女人的性爱而爱上那个女人。妻子的短信最后说,我们离婚吧。
我忽然感到身上冷飕飕的,原来陶陶竟是妻子雇来在床上陪护我的。所以陶陶在第一次我要了她之后说对不起时,她才会绯红了脸,一言不发。只是包括我自己在内,谁都没有想到我会因为床上的温柔缠绵而最终动了心爱上了陶陶。
站在星光下,我忽然觉得没了方向,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9.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九
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读了其中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以及他们坚强的奋斗……深为感动。
苦难与抗争是本书的一个主题。
我们应当向少平一样去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在黑暗中摸索或许很难,但强过在熟悉的环境中堕落。记得顾城有句诗:“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我们成长,可以不去成功,因为我们平凡,但我们不会因为平凡而放弃追求,因为追求会让我们成长。
爱情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不是几句我爱你就可以说明的,它需要时间的折磨,岁月的洗涤,它需要看透人心,忍受寂寞。
我知道世界上多数人都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充满苦难的,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对现在所拥有的充满感恩,爱这个平凡的世界,爱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和身边每一个可爱的你,如歌里所唱: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同时它会成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一盏指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要说《平凡的世界》到底有多平凡?它平凡在哪?世界有多么的美好,就有多么的悲哀,同样有多么的悲剧,这个世界很平凡,因为有一群平平凡凡的人,有一群普普通通的心,人真心善美,与其愤怒的埋怨这世界,倒不如好好地平平凡凡的生活,因为,人生不易啊!
最后想大声唱:我曾经跨过山与大海,也曾走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以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10.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十
从中世纪谈到现在,从马丁路德谈到佛洛伊德,还提出了一个自由联想的技巧,努力使自己忘记一些东西,却总是能想起来,也许这个办法对你有用,尽情想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的话,那一定会有用。好像从一封信开始,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自由联想,却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哲学就像是魔术一样,就像一只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揪出一只小白兔一般。我们可以把小白兔比喻成宇宙,而我们都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物,而哲学家就是不断揪着兔子毛皮往上看的人。
生物是奇怪的,来一人心理的小测验吧,小同和爸爸妈妈在吃早餐,突然,爸爸飘浮了起来,小同无动于衷,因为他看到爸爸做的奇怪的事可多了,而妈妈却吓得惊叫起来,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种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最早的哲学家出自希腊,他们有时也被称作自然派哲学家,他们关切的时大自然的循环与变化,土、气、火、水四种基本元素是当时哲学家们最支持的观点。我们可以用绘画作比喻,当只有红色的颜料时,你是无法画出绿色的,只有拥有各种颜料,才能画出七色的彩虹。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出哲学各派的思想。当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心在感叹着,哲学是多么奇妙呀!研究着这些好像不存在却又的的确确存在着的东西,从日月星辰到山河瀑布,一切都是他们所研究的,所关注的。这本书可谓是哲学的启蒙书,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不仅了解了哲学的历史,而且让我对哲学充满了兴趣。它是这么神秘,这么遥远,我却急不可耐地想要接近它、了解它。真想随着那些哲学家的脚步一起,探索哲学这个奇幻的世界。
【读《颠倒的世界》有感】推荐阅读:
颠倒的世界优秀作文500字08-08
读《悲惨的世界》有感08-18
读挪威名著《苏菲的世界》有感08-14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选800字07-2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追逐不平凡的人生09-28
神奇的颠倒节作文10-23
读《世界冠军丹尼》有感08-16
幼儿园中班颠倒歌教案反思10-09
读平凡的世界后感07-12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