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神经症案例

2024-08-29

焦虑性神经症案例(共8篇)

1.焦虑性神经症案例 篇一

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消除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案例研究

案例背景:

分离焦虑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情绪。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通常出现在与家长、与所爱和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九月份,适龄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人幼儿园,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冲击,有些幼儿能够顺利适应,而有些幼儿却适应不良。

心理学家朱立新先生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对新入园的孩子,幼儿园对其来说就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安思沃斯发现,儿童的依恋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A型,即焦虑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环境里,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当母亲离去时,他们并不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接近,甚至回避母亲的亲近行为。

第二类:B型,即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环境里,把母亲当做安全基地,去探索环境。母亲在场时,会主动探索,母亲离去时,会产生分离焦虑,探究行为明显减少,母亲返回时情感表现积极,主动寻求接触,忧伤的情绪容易平静。

第三类:C型,即焦虑抗拒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里难以主动探索环境,探究活动很少,母亲离去后的忧伤难以平息,重逢时又难以安慰,抗拒母亲的安慰,仍长期处于明显的焦虑之中。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其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儿童的分离焦虑问题比

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先要了解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及其原因,以便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我开展了本次案例研究。

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爱哭闹

“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是航航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刚来幼儿园航航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后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可航航在早晨来园时不停地哭闹,不让妈妈离开,老师上课的时候,他吵着要老师打电话,“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老师,打电话”。他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着。

分析:航航的行为是典型的过度依恋行为。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第一信号。当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依恋对象的陪伴,孩子的心理会感到紧张、压抑,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表达情感及诉求的方式就是哭闹,同时也是宣泄不满的方式。

案例二:过度依恋

蕾蕾刚入园,她一进教室,就哭:“我想妈妈。”妈妈一走,她就会找上一个老师,嘴里说:“抱抱,抱抱。”老师不可能总抱她,但她看到没法抱了,就还是跟着老师,拉着老师的手,她喜欢单独跟着一个老师或阿姨。老师要是抱抱她,她就不哭了,或者哭得小声了。

分析:蕾蕾进入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离开了家人,恐惧、忧虑等情绪油然而生,情感上如断乳期一般无法适应。我能理解蕾蕾主动要求老师抱抱的想法,肌体的皮肤接触,寻求保护,尽量满足了蕾蕾的要求,抱抱她,使她感受到类似母亲般的爱抚,感到安全,满足蕾蕾的情感需要,让蕾蕾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从而缓解入园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案例三:孤单

成成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单。第二天哭得没有那么利害了,但是还是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不去与别的小朋友玩。如果发现有人在看着他,他会马上走开,嘴里说:“不和你们玩了”。

分析:成成是个胆小的孩子,一时间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对陌生的环境,他感到害怕,不敢主动去接触周边环境。老师应尽量给他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他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每天来了都对他笑一笑,拉一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每天主动找他聊聊天,说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老师喜欢他。

案例反思:

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1、加强家园联系

像上述案例中,教师应该做妈妈的工作:请航航的妈妈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航航,航航的妈妈在送完孩子后因为舍不得航航哭,航航一哭,妈妈就妥协让步。会使宝宝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有可能加重。所以轻松孩子入园后马上我们老师要求航航妈妈离开,而且不要在窗户外面偷看。

2、和蔼的态度,宽松的条件

像成成这样的孩子,我们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她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早上入园时,不管孩子高兴还是哭闹,都应该给他一个拥抱,摸摸他的头,这种身体的接触对新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跟老师更加亲近。

【参考文献】:

[1] 黄志敏;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个案研究与分析.学期课程研究2007年07期

[2]消除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方法的初探.中国期刊网

(http://).2009年7月

2.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二

凛 子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详细报告了在改变求询者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自信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帮助求询者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的操作步骤,以及进行干预训练的心理训练过程。并对该生考试焦虑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了评估

考试焦虑是学校考试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在焦虑的三种反应(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状)中,考试焦虑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对学习既起着促进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总的来说,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即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是过度考试焦虑,它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最大。本人从事并主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通过对一个高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的报告,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询者基本情况:学生夏宏伟,男,16岁,汉族,广东顺德人,高中一年级学生,家住广州市芳村区

2、求询者个人成长历史:

求询者上初中(非重点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是校团委的干部。素以“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态度对待学习竞争。同时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且思维宽广活跃,对某些学习问题均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遇到难题也喜欢向他请教,他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

进入重点高中后,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作业和练习卷子总是全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平时同学遇到难题往往向他请教。对此,他仍可以从容作解,思路敏捷。但一到期中、期末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3、教师反映:

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询者都显得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4、父母陈述:

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45名。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而每次考试后,又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

5、求询者自诉:

“我虽然读了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尽管父母很少责备我,可我却觉得学习不好很难……。我也不敢戴校徽回家。以前的初中同学,总是把我看得高他们一头,元旦的贺年卡片也常写上:„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可是现在却……,“我很苦恼。为了学习问题,我每天冥思苦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那种„考试焦虑症‟?因为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原来复习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起。到最后总觉得题目还没有做完,但是脑中却已经一片空白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询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包括考试进行时的焦虑、伴随生理反应的焦虑、对考试的厌恶和批评、考试的焦虑、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和生气。

测试题目共有33道,每题有A(很符合3分)、B(比较符合2分)、C(较不符合1分)、D(很不符合0分)几个备选答案。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

(2)临近考试时,我会拉肚子。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我的身体就会发僵。

(4)一想到考试,我总感到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我经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考砸了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以集中。

(8)一想到马上要考试,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没有劲头。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0)在考试前,我经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考试的铃声一响,我的心马上紧张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在考试中,我感到十分紧张。

(16)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的冰凉。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想些与考试无关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中,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在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在考试中,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会痛起来。

(26)发现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会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坏分数,父母和老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考试后,发现自己懂的题目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在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2、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结果:

求询者在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后,根据其答题分数相加后,得出其总分焦虑水平为72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可以视其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影响,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总是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例如,求询者自述不敢带校徽回家。感到愧对初中同学的“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每遇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流程如下图所示:

应考情境——消极的自我评价(认知反应)——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生理反应有:心率加快,多汗尿频)——防御和逃避方式(行为反应有: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应试技能。在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应试者,对题型、答案要点、评分标准等心中有数,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而缺乏应试技能和应试经验,像求询者这样的中学生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分配考试时间,抓不着考试重点和要点,从而增加考试的焦虑程度。

(4)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三、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询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询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考试焦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远期目标。调整求询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考试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考试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考试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系统脱敏法就是一种通过行为疗法来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因此,运用自信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对求询者的考试焦虑实施缓解和矫正,是适宜的。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学校学生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条例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二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询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周1次,分4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考试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月4周的时间,每周进行2次,共8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询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询者讲清正确对待挫折的道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试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当然,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自信,重拾斗志。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询者认清期望过高、虑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询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平衡。帮助他认识到:不要把一个人的成才的道路看得过窄,把考试看得过重。否则思维上缺乏变通性,由此会产生极大的忧虑和苦恼。

(4)指导求询者从思维的呆板性和惰性中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以及考试的实际分数,选择恰当的成才方向和学习模式,这对于帮助患者摆脱苦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益的。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在考试焦虑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询者在考试前总是对自己进行不知不觉的暗示:“要是考砸了,我怎么办?”、“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我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比我考得好”。消极的自我暗示使求询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求询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以削弱或消除考试焦虑。操作步骤是: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把一些朦胧的消极暗示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在一张白纸上把对考试的所有忧虑写下来,使求询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究竟有哪些。

然后向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阐明危害,明确今后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让求询者告戒自己:“这种担心会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最终松懈自己的斗志,应及早排除”。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使考试成绩得到提高。从而给予求询者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其个人的精神面貌,使之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自信,更加乐观。

第三,养成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反复运用对抗手段,让积极的自我意识最终战胜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断地重复,即运用自我暗示中的替换规律,将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消极的思想就会慢慢萎缩,最终被替换掉。

(2)系统脱敏法

采用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求询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使其可以自己运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刺激情景。

第一步:列出可以引起求询者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例如:“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等等。

第二步:建立焦虑事件层次: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出焦虑等级。在下面假定的6个刺激情景中,按照焦虑反应的依次递增的次序合理排列:

明天要考试,我还有很多书没有看——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我看到了试卷——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时间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了——考试后与别人对答案,发现许多答案和别人不一样。

第三步: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或意念放松,进行放松训练以形成松弛反应。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把松弛反应伴随由弱到强的刺激,使两种反应互相对抗,抑制焦虑反应。研究表明,松弛与焦虑二者难以共存。

第四步:实际治疗和干预: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等待其完全放松时,按照焦虑层次表,让求询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情景:“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书没有看完”。让求询者在头脑中生动描绘这一情景,并保持30秒。在想象中使放松反应拮抗焦虑体验。

在想象过程中如果发现求询者肌肉紧张,出现焦虑反应——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等就需要再次放松,按照“放松—想象—再放松—再想象”的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求询者想象结束后,同时感到所有的肌肉完全放松为止,这说明放松反应已经抑制了想象刺激情景所产生的焦虑体验,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第一种情景的脱敏已经成功。

接下来对第二种情景“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进行脱敏。依次类推。

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的脱敏,每天进行一次,每次脱敏的“焦虑等级”不超过三种。在每次进行新的脱敏之前,一定先做放松训练,以起到脱敏的有效作用。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该求询者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和训练对求询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询者自我评估

“屡次失败使我很害怕最终一事无成。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明白了自己考试焦虑的原因和思维观念及学习技能上的缺陷。以前我太脆弱,把考试看得太重。现在终于明白了,也知道今后怎样去正确对待和处理”。

2、父母评估

孩子考试焦虑状态已经缓解,考试前睡眠基本良好,精神状态正常,考试记忆力逐步恢复到从前,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3、学校教师评估

该生现在面临考试,情绪基本稳定,基本没有反复看表、擦汗、神情木然等行动反应和生理反应。考试发挥基本正常,最近一次大考的总分结果显示:他已经从原来的全级45名上升到第10名。另外,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开始融洽,也愿意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了。

4、心理测试评估

3.焦虑性神经症案例 篇三

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来访者,通过他的主述和陪同家长的陈述,了解到他近两个月以来,每次遇到数学考试就手心不停地出汗、心慌气短有胸闷的感觉,考前一天没精神、疲乏、易怒。在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后,经过认真、慎重的鉴别,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进而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曾多次带他去大医院看病,均无躯体性疾病。从严重程度来看,反应不甚强烈,只局限于数学考试,情绪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地影响社会功能。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决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来访者进行数学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从而改善求助者的焦虑感,并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解释,帮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较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求助者今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矫正疏导健康完善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立广(化名),男,汉族,家中独子,小学五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无任何躯体性疾病,家族无任何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家长管教严格,张立广很听话,自理能力强,从小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很受老师们的喜爱,是父母、亲人们人前夸耀的重要谈资。

不幸的是,半年前,张立广的父亲因意外致残,母亲要承担起家内外事务,压力很大。把他转学到一家私立寄宿制学校。刚开始老师反映张立广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只是近来身体不好,数学成绩大幅下降,一考数学就紧张,手心冒汗、心慌气憋,他自己非常痛苦,家长带他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只好带他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问题。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

近两个月因一次数学考试失利,对考试产生紧张、焦虑感。

个人陈述:

张立广说:“转学不久就期中考试,两个学校学的教材内容有些不同,数学考试成绩不佳,逐渐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大幅下降,结果近两个月来一考数学就紧张,手心冒汗、心慌气憋的,内心十分痛苦,家长带他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什么躯体性疾病,因此,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观察印象:该来访者说话不太主动,多数时间低着头揪拧裤子,情绪低落,显得很焦虑不安,但遇到他母亲说的他认为不太对的地方,会予以纠正和解释,要求改善欲望较强。

母亲反映:

张立广近来状况较差,连续一周三次因身体不适被老师请到学校,看着儿子情绪低落,成绩不断下滑,心里非常着急。接回家后,饭也不正经吃,倒头呼呼大睡,现在家里就指着我一个人忙内忙外,我和他爸爸希望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运动性不安等。张立广表现出焦虑症状,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结论: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来访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该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烦躁,担心考不好数学。(2)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来访者已经去几家医院做过检查,排除存在其它身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理方面:无任何证据显示该来访者因躯体性疾病导致心理问题。

2、社会方面:(1)转学第一次数学考试失利,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2)寄宿在学校,老师不理解,父母又给不到及时的支持。(3)新环境,身边没有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心理方面:(1)性格因素:张立广性格偏内向,求完美,是造成他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2)存在认知问题:过去很优秀,这次考试的失利,让他自认为同学会看不起他,老师会不喜欢他渐渐觉得自己的数学就是很差,导致考试紧张、害怕。(3)情绪原因:对数学考试的焦虑,自己解决不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沟通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认知,即数学很差,老师不喜欢他,同学看不起他,改善他对数学考试的紧张、焦虑感。

(2)学会自我放松,积极面对考试。

(3)努力保证正常的生活作息,改善身体不适的感觉。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帮助来访者完善其人格,学会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害怕和焦虑。主要是通过放松的方法减轻求助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初步约定2次。咨询收费:因我在公立学校供职,因此酌情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分3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2.选择技能与策略进行心理帮助阶段(中途阶段)3.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一)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时间:从2014年11月22日起,共2次,每周一次。目的:

不好了!”“要是这次又考砸了,怎么办?”“反正老师也看不起我,考不好就考不好了。”“要是再考不好,父母一定很伤心、生气!”种种不合理的想法导致焦虑程度加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2、因势利导,改变不良认知。

帮助来访者分析:在之前的学校,所有的学科都不错,特别是数学,说明你那时考试前没有紧张心理,现在的成绩不佳是由于你害怕、紧张造成的,如果你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降低一些,会改善你的考前焦虑状况。引导求助者明白: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想法,而不是事情的本身。

3、布置认知性作业。

围绕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进行自我辩论。

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当数学考试不理想时,老师会不喜欢自己,同学会看不起自己?

第2次:2014年12月13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缓解焦虑情绪。方法:会谈 系统脱敏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张立广能较为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愿意配合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2、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学习放松的方法和技巧,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1)介绍来访者简单的放松方法,使他了解放松的技巧和主要过程,并消除顾虑。

(2)教会他简单的放松方法,并现场演练。

3、家庭作业:

每天坚持做一次放松练习,每次25分钟。第3次至第6次

时间:2014年12月20日至1月10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改变不良行为 方法:会谈 系统脱敏疗法 过程:

1、放松训练。

2、想象脱敏训练。

从第三次起,继续脱敏训练,帮助求助者循序渐进地练习每一个焦虑情景,继续系统脱敏。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要降低等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应。

(三)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时间:2014年1月17日起,共2次。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改变错误认知和行为,恢复正常的认知和健康行为。

2、学习建设性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3、发展和运用习得的能力,逐步增强自信心。

4.心因性焦虑症怎么办? 篇四

1、焦虑症患者平时应多注意与他人交流沟通,有不良情绪时适当的进行宣泄,以防恶劣情绪暴发而影响身体健康。

2、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首先须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让医生帮助诊断并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警惕焦虑症的危害

3、对有严重躯体疾患的老年焦虑症病人,更需要专人的严密看护,同时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加钙质食物的补充,以防骨折发生。

4、对伴有躯体疾病的焦虑症患者,一定要明白激烈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适当的控制情绪。

5、此外,当自己感到严重焦虑时,应将自己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周围的设施要简单安全,最好能有专人看护。

催眠法:催眠法适于广泛性焦虑症(一种以经常的、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为特征的焦虑症)。催眠师运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

暴露法:让患者突然处于激发焦虑情绪的实际环境中,来改变病态行为。这种治疗每次30-60分钟,治疗次数一般1-4次。

系统脱敏法:在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达到不能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如法炮制,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

5.神经内科教学案例 篇五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又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加重(既往脑梗塞遗留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摔倒在地,不伴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旋转及意识障碍,症状持续不缓解。

既往史:3年前脑梗塞遗留左侧肢体无力,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

体格检查:T 37.5℃,P 90次/分,R 20次/分,BP 147/82mmHg。听诊肺部呼吸音较粗,未闻及湿罗音,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Ⅰ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指鼻试验不合作,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多发脑梗死,脑萎缩。

思考: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

2.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需要继续做哪些辅助检查?可能的结果?

案例二:患者女,15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2月,再发1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数分钟后恢复正常,未正规治疗。1天前再发,并出现意识不清,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眼睛上翻,四肢抽搐,发作持续5-8分钟缓解,后持续头昏,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T 36.0℃,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6/63mm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智力正常,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肢体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指鼻试验正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思考: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 2.需要继续做哪些检查?可能的结果? 3.与哪些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

案例三:患者男46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能4小时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4小时前聊天过程中突然出现不能言语,反应迟钝,伴流涎/口角向左偏斜,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右上肢可抬举但不能过肩,右下肢可站立但行走拖曳,不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等。家属拨打120送至我院,急行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11年前因脑出血行“去骨瓣血肿清除及减压术”,术后恢复可,遗留左侧之日活动不利后遗症。

体格检查:T 36.0℃,P 119次/分,R 20次/分,BP 100/67mm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不能言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查体不配合。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不能,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Ⅰ级,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思考:1.初步诊断考虑?

6.探究性教学教学案例 篇六

1、请大家用课桌上的长方体学具与非长方体学具进行对照,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大家研讨得挺好,现在来汇报你的研究收获。(你认为有几个特征就说几个特征,老师帮你记录。)谁愿意先汇报?(学生举起学具汇报研究所得,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进行点拨,规范表述语言,特别是数“面”、数“棱”的方法,即“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指导要到位。)

1、整理获取的结论,使之条理化:

⑴你能把长方体的这些特征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吗?(结合板书,学生可以从数量、形状、大小和长短几方面整理;也可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整理。)⑵到底长方体的特征有几点?是否都重要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的?(通过看书,使学生明晰——长方体的特征就是三点:①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⑶师:这就是长方体的三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识别一个形体是不是长方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2、辨析比较,抓住本质:

⑴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学具(指长方体模型与非长方体模型)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为什么它是长方体?而它却不是呢?

⑵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特征中最本质的是“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⑶我们前面列举实例中的电视、冰箱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在长方体形状基础上 的艺术加工。

3、建立表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4、识图:

⑴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你最多能看到了哪几个面? ⑵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图略)。

7.简要描述并分析探究性案例 篇七

片段一:

创设了“配小棒”活动情境,开展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用两根小棒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了问题“现有2根小棒,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赵老师在对学生独立操作“配小棒”活动信息进行了有效筛选,让学生发现第三根小棒的取值范围在认识上存在有分歧,产生质疑,再对照之下总结结论。

片段二:

操作感悟。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让学生去感悟三角形边的关系,在提供相关的数据检测学生那些数据能围成三角形,那些数据不能围成三角形。

总之,整个课堂得在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与研讨,及时提取学生交流中的有效信息,抓住了预设外教学资源的生成。赵老师沿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效地将课前预设与生成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使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上得以有效的体现。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片断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精彩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折出几分之一,并讲一讲你是怎么折出的,好吗?

生1:我把长方形纸折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师:怎么折?像这样折行吗?(老师随意折,没有对折)

生1:不行,这样折出来大小不一样了。应该从正中间折,让其中的两边对齐。

师:从中间折,把它分成大小相等两份,这种折法叫做“对折”。你刚才折对了,但语言表述得不准确,老师相信以后你会回答好的。

生2:我把正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其中的一小块就是四分之一。(边说边演示)

师:你的回答精彩极了,你真是个善于倾听、善于表达的孩子。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掌握“对折”的折法,才能符合平均分的道理。我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探究几分之一。

授课人:岑巩县天星中心小学

8.典型护理案例(神经外科) 篇八

典型护理案例(神经外科)

一、患者病情:

床号:11床

姓名:单涛

性别:男

年龄:60岁

籍贯:江苏盐城 入院日期:2012-04-10 入院医疗诊断:

1、颅脑外伤

2、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3、双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脑内血肿

4、双侧颞顶骨骨折

主诉:被电瓶车撞倒致头部外伤1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1小时余前被电瓶车撞倒、头部外伤、伤时情况及昏迷史不详,呕吐胃内容物,被送入附近医院简单检查后急诊至我院就诊,行CT检查示: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双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脑内血肿、双侧颞顶骨骨折,后拟诊“颅脑外伤”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眼、耳、口、鼻出血,有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呼吸困难,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即刻在急诊全麻下行右额颞顶、左颞顶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现术后第40天,神志仍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生命体征暂平稳,气管切开畅,在院继续接受相关治疗。过去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过敏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自服“丹参片、依那普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

家庭遗传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

1、饮食情况:受伤前饮食规律,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饮食清淡易消化,自外伤术后以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

2、休息与睡眠情况:受伤前睡眠每天6~7小时,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3、排泄情况:大便每2~3日1次,尿量:1800ml/日,目前予留置尿管留取小便,大便不能自控。

4、日常活动与自理情况:平时生活有规律,生活自理,现处于昏迷状态,自主活动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五级。

5、嗜好:吸烟10余年,1包/2天,无饮酒嗜好。

心理社会资料:(包括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个人工作学习情况,经济与家庭支持

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代谢异常、脑水肿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4、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禁食、使用脱水剂有关

5、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有关

7、癫痫发作的危险:与颞叶挫伤,急性颅内出血、低钠有关

8、有外伤的危险

9、潜在并发症:感染

10、潜在并发症:脑疝

11、知识缺乏:与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六:主要护理措施:

(一)术前:

1、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简单告知病情及术前准备的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取正确体位,昏迷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暂禁食,以防呕吐窒息。

3、遵医嘱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用药,对症治疗。

4、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头痛呕吐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5、遵医嘱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二)术后:

1、全麻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协助取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术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抵抗力,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3、遵医嘱准确用药,及时予脱水、抗炎、护胃、营养神经及抗癫痫等药物对症治疗,严格控制补液量、补液速度,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应用脱水剂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及肾功能,避免发生急性肾衰。

4、加强人工气道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时,正确设定报警范围,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避免一切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出现异常及时汇报,以防脑疝发生。

上一篇:法布尔《昆虫记》的观后感700字下一篇:在医院年度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