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2024-06-15

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16篇)

1.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一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吹泡泡画》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吹泡泡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乐趣。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卫生习惯。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范例;红、黄、绿三种颜料的洗洁精水;吸管;画纸;垫板。

知识准备:已经会用吸管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围在教师身边)师:前两天我们在外面玩了吹泡泡的游戏,现在老师来吹泡泡,你们试试看用小手能不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

(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主动接泡泡。)

2、师:刚才你们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在哪里呀?(引导幼儿说出泡泡不见了)

3、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宝宝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见了,真可惜。宝宝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画下来、拍照…)

二、出示泡泡画范例,引起幼儿作画兴趣(快思 )

1、师出示范例和作画材料,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吹出彩色的泡泡画。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吸管吹出的泡泡画,请幼儿认识作画材料:三种颜色洗洁精水、吸管)

2、教师示范作画步骤:拿相应的吸管轻轻的蘸上颜料——拿平吸管,轻轻的吹出泡泡,并在画纸上留下彩色的泡泡。

(配上短小的儿歌:小吸管,喝口水,蘸一蘸,舔一舔,吹一吹,接一接,彩色的泡泡出现了。)

3、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吹出彩色的泡泡。

(2)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画纸上吹满泡泡。

(4)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三、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吹出的泡泡画像什么?(圆圆的泡泡像气球、像皮球等等)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重难点是将吹出的泡泡轻轻地放在画纸上,并留下彩色泡泡。

【活动延伸】

投放材料于美工区,请幼儿继续创作。

教学反思: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从小时候起就应进行美育,那么在幼儿园小班进行美育活动更显得迫切了。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成形).因此,小班幼儿的美术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年龄阶段,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来说,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

在《小鱼吹泡泡》这个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的确也要有一定的信心和毅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时,我先出示一张小鱼在吹泡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要把整片海洋的小鱼都吹上泡泡。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兴趣浓厚反应热烈,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这样利用幼儿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然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我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对不同能力发展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有些仓促,不够详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我们仍要以赞赏、鼓励为主。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吹泡泡画》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19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熊》》:小班教案《熊》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加深对小熊特征的了解,有喜欢小熊的情感,尝试用圆形和曲线组合的方法画小熊头饰,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熊》教案吧。

《小班教案《花背心》含反思》:小班教案《花背心》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图案、颜色来装扮背心,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花背心》含反思教案吧。

2.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准备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挑战自己的心理,我首先仔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思考是否可以尝试通过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按照这样的思路,我把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设计,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作了预案。同时,自己还先用滚珠作了一幅漂亮的示范画,以做到心态自如,从容不迫。

二、教学过程

我的美术教学活动———滚珠画教学便开始了。“小朋友,今天我们的美术活动要做些什么呢?”我的引入语还没有说完,班里最爱说话的琪琪小朋友忽然冒出一句: “老师,我还没有发水彩笔和纸呢! ”孩子们顿时乱作一团,七嘴八舌地纷纷效仿,原本安静的教学气氛一下被她破坏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故意装作惊讶的样子神秘地说: “对呀,画画怎么能不用水彩笔和纸呢? 但是今天,王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我不用手也能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来,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立刻安静了, 都睁着大眼睛看我“变戏法”。当我魔术般地变出示范画时,孩子们一下子惊呼起来: “真漂亮啊! 老师的画不是用手画的吗? 王老师真了不起呀! ”孩子们还兴奋地为我鼓起掌来。我趁机故意拖长音说: “孩子们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 那就看看王老师是怎样不用手就完成一幅漂亮的画吧……”然后,我将画纸垫在了一个月饼盒里,把几个玻璃球分别放进不同的水粉色里蘸好色,再用小勺把蘸好颜色的玻璃球舀到盒子里, 双手不停地晃动盒子,使玻璃球在盒子里来回地滚动,留下一条条不同颜色的“印记”,各种不规则的线条在画纸上的“足迹”便形成了一幅自然的画面。当我示范完毕,孩子们便又一次兴奋地鼓起掌来。我也得意地向孩子们炫耀起来并号召他们来尝试。提议立刻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一致拥护,我教学的第一步成功了! 这时,全体小朋友的作画兴趣非常高,他们在各自的小组里分别进行着不同的分工与合作: 有的准备画纸; 有的把玻璃球放进水粉色里蘸色……最后大家再一起合作,尝试共同作画的乐趣。

三、课后反思

在这一次美术活动中,每一个小朋友的双手都抓着盒子的边缘,边晃动边笑着,仿佛不是为了上课而作画,而是在自由开心地游戏,在嘻嘻哈哈中感受着滚珠作画的快乐。这一次美术教学活动是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的。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是深刻的。

一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从不情愿教学到以“变魔术”引入教学, 直至乐于分享孩子们在教学中所体验的快乐情境。本次教学活动虽然教参书上的教学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均介绍得比较详尽,但我没有照搬教参书,并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滚珠画顾名思义,是滚动珠子来作画。在“滚”字上认真思考了,“为什么滚、如何滚、滚了之后会怎样”等问题之后,理清教学思路,再根据我班幼儿现有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教师一味地说教等特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效果很好。

二是客观地分析小班幼儿基本情况,认真把握教学主导方向。面对孩子们抛来的“球”,教师在接“球”时一定要富有机智。“不用手画画,用一种新的工具来代替手画画”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质疑—释疑—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完成教育目标与活动方案,使孩子们眼中的美术活动不再单一。

三是在幼儿分组尝试过程中,我虽然一再强调作画的方法和技巧,但孩子们似乎都沉浸在快乐的玩画游戏当中, 并不在意画面所产生的效果如何。这使我立刻意识到,得调整教学思路。因而在最后的活动小结处,我没有进行评价。我想我是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一个孩子的。

四是对于一节平时的教学活动,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总会有一种“平平稳稳、能过即过”的心理,当面对困难时也会习惯于绕道而行。久而久之,惰性会使我们减退对工作的热情,失去对新鲜事物的思考与正确认识。在这次美术教学活动之后,我对小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了新的认识,而在幼儿入园的短时间内开展小班集体教学活动,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也同样是一种成长的“磨炼”。

3.小班美术活动:子弹壳拓印画 篇三

在我园学军特色课程下,我们小班开展了《兵器真有趣》的学军特色主题活动。我们的孩子在众多的兵器中,对枪情有独钟。打枪需要什么?当然是子弹啦!小小的子弹壳也有许多的小“秘密”。那就让颜料和子弹壳两个好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喜欢用水彩笔、印泥等印印玩玩。在特色主题活动中,我们给他们提供舞台,满足他们的拓印需求。我们用颜料和子弹壳在白纸上进行拓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尝试点点、印印、滚滚等,创作一幅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实践与操作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子弹壳进行拓印画,感受拓印画的艺术美;

2.尝试用滚、点、印等方法,丰富作品内容;

3.体验拓印画的乐趣,敢于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每组桌面放有子弹壳若干、调色盘并调好颜料、抹布、水粉纸等;幼儿事先穿好罩衣;子弹壳模型坦克、飞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子弹壳,玩一玩子弹壳。

(1)出示子弹壳,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玩过吗?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每人一个子弹壳玩一玩。

(3)小结:子弹壳的玩法。

教师边玩边总结:子弹壳可以吹哨、滚一滚,可以竖起来两个互相敲一敲。

2.探索: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

(1)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

师:子弹壳还会和颜料做游戏,我们来看看它们怎么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用玩子弹壳的方法,尝试将子弹壳沾上颜料在纸上涂鸦。

教师示范将子弹壳轻轻压到纸上,纸上出现一条印痕。

(3)幼儿在报纸上尝试拓印。

师:猜猜它还能变成什么?

教师用印子弹壳的方法,印成一朵花或太阳。

我们用子弹壳圆圆的头也来和颜料做游戏,怎么玩呢?

启发幼儿先思考、尝试,然后教师介绍变成雨点、变成珍珠项链等。

教师先让幼儿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自由涂鸦。

师:刚才我们玩子弹壳时,子弹壳还能滚一滚,现在有颜色的子弹壳滚一滚会怎么样呢?试一试!

幼儿在报纸上自由尝试各种滚法,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可以变成什么?

3.欣赏范画,感受作品的美。

欣赏教师作品,引导幼儿猜一猜这是怎么画的?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用子弹沾颜料压出来的,还有的是用子弹壳的头印出来的,还有的是滚出来的。

4.边示范边介绍拓印方法及操作规则。

(1)子弹壳在颜料里滚一下后,用手拿起轻轻在纸上印一印、点一点或滚一滚,变成你想要的东西,变成太阳、树、雨点、小河等都可以。

(2)要注意纸面要干净,颜色没了再到调色盘中滚一滚。

(3)印好后的画要放在桌面晾干,然后用抹布擦干净小手。

5.幼儿用子弹壳自由创作。

(1)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欣赏幼儿作品。 三、成效与反思

子弹拓印画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通过幼儿自由地探索子弹壳的玩法,对活动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调整,明确在拓印中的规则和要求。在教师语言的提醒下,幼儿能明确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做什么。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教师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对于子弹壳做的艺术品——坦克、飞机模型的出示和欣赏也恰到好处。因为有了规则的细化,在活动过程中,层次就很分明,逐步引导幼儿,如放松玩一玩,说一说,动一动,幼儿兴趣高涨,说到和颜料做游戏,幼儿好奇地围了上来,观察老师怎样用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示范过后,让幼儿自己做游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探索子弹壳能做什么。幼儿在表述时有了自己的想法,思维比较活跃。活动时间是有限的,“互相欣赏作品”作为活动延伸在活动后开展,让活动更加圆满丰富。

幼儿的作品有满幅的圆点的图案,是来表现衣服的花纹;也有一枝“梅”似从墙角伸出;也有大师的随性而提……孩子们的创意无穷!

四、对话与解读

活动素材:

子弹壳制作艺术品

创新之处:

在生活中树叶、玩具等物品都可以拓印,但是子弹壳在生活中不是很多见,是我们部队幼儿园特有的资源,幼儿玩起来的方法很多,我们抓住子弹壳的特性,请幼儿尝试点点、印印、滚滚,创作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专家点评:

4.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印泡泡,表现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3.能积极参加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一副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和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鱼背景图。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颜料若干,抹布。3.《小鱼吐泡泡》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吹泡泡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

师:咦,宝宝们这是什么? 幼:泡泡

师: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今天有一群小动物也想吹泡泡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它们在做什么呢?

幼:一群小鱼们在水里游„

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它们是怎么吐泡泡的?

幼:波罗波罗„

二、出示挂图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还带来了一幅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除了有水草、小鱼还有什么?(有泡泡)

师:那谁来说一说这些泡泡有哪些颜色呢?

师:今天这些小鱼想请宝宝们帮个忙,帮它们多吹一些泡泡,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三、师示范画,出示瓶盖

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瓶盖)

2.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3.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4.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小鱼吹泡泡,用我刚刚介绍的材料。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绿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问: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

师: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四、幼儿印画

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教师播放《小鱼吐泡泡》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1.交代要求

师:马上请宝宝们一起来帮助小鱼吐泡泡,再吐泡泡的时候,可要注意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小手不能乱动,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手上要是蘸到颜料也用抹布擦一擦,千万不能弄到身上喽!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2、幼儿印画,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五、欣赏幼儿作品

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5.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毛线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妈妈用毛线给我们织毛衣、毛裤)毛线不仅可以用来织毛衣,还可以画画,小朋友你们想学用毛线画画吗?为此设计了《晚上》这个手工活动。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掌握一些毛线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表现不同外观的房子,并用贴线拓印的方法表现出画面黑白线描的效果。

2.通过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自主操作,了解贴线拓印,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具有的浮雕感及美感。

3.感受贴线拓印带来的乐趣,能在活动中细致大胆的操作。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线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美丽家园”的线描画设计作品,引发幼儿对贴线拓印的兴趣。

1.展示设计特别的房子作品,观察欣赏。

教师导语:“仔细看看,你能找出它和别的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展示贴线拓印的房子作品,观察、对比,感受贴线拓印的不同之处。

二、介绍贴线拓印的方法.教师导语:

“用胶水把棉线贴在画好的线上,盖上一张白纸,压好。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将白纸涂上黑色。”(教师边介绍边在彩色线描画作品上制作)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1)将设计的房子变的更漂亮。

(2)沿着画好的线贴棉线。

(3)等画面上的胶水干了才能盖上白纸。

(4)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画面的完整,没有破损。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拓展拓印的经验。

1.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导语:

“你最喜欢哪一座房子?为什么?”2.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材料的拓印,拓展拓印的经验。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拓印出了棉线贴成的图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带花纹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拓印。”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晚上》手功课活动,能使每一个孩子尝试自己的禀赋和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特别是低年龄孩子,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特别需要实践,并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去发展爱好,稳定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奠定基础。

6.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六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纸版拓印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尝试用席子、树叶等进行拓印,体验用特殊工具创作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揉纸法的拓印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席子、插塑板、树叶等;

2、记号笔、纸团、报纸、刷好颜色的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工具、了解方法,初步尝试拓印

1、提问:介绍纸版画,及其组成,有那些工具?

2、“怎样将让版上的花纹跑到白纸上?”幼儿用报纸进行尝试(当心颜料滴下来)

根据幼儿尝试情况相互欣赏、交流,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将席子轻轻涂上颜料,然后用白纸盖上,轻轻按压。

(二)学习揉纸法拓印

1、直接制作底版用记号笔勾画形象;

2、学习揉纸法的方法。

·介绍揉纸法:揉——卷——折叠——压平。

·画个形象剪下贴与地板。

·涂色印画。

3幼儿尝试制作,充分体验

·引导幼儿发现颜料的使用不能太多,压时不能太用力;

·教师指导制作顺序、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示作品,整理用具

·看拓印的是什么?效果怎样?引导幼儿进行评价小结。知道纸版画与一般绘画的不同,工序多,需要更细心、耐心。

·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7.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七

“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可以说是绘画中最高的一种境界。在绘画中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恐怕只有为数不多的诸如齐白石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了。老师们一般都做不到, 或者说不可能做到“想怎样画就怎样画”, 更何况学生?

而老师在辅导学生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往往喜欢用这句话来敷衍, 并美其名曰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殊不知, 这样一句话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创作激情。老师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抛给学生去解决, 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学生无所适从, 到头来老师不会, 学生更不会。所以, 用这种手段来鼓励儿童来创作, 说严重点, 简直就是在害学生,

试想一下, 当学生在某一主题上想不出、想不到时, 你叫他怎么画?他是小孩, 没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经验, 心里没底。中国画理论当中有句话叫“胸有成竹”, 就是讲了这个“底”的问题。有了这个“底”, 你才能摹写或创作。假设学生见都没见过竹子, 你要他画竹, 他想不到竹是怎样的形状, 结果把竹画成了荷叶, 这可不叫有新意。在一种惘然无知的状态下来凭空作画, 能说是有创意、想象力丰富吗?

大家都知道, “要学生想”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要想得到, 一个是技法跟得上。在这两点上, 老师都过高地估计了学生, 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 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前, 老师必须预先做好两件事:第一, 给他素材或引导他找到素材, 让他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他“想怎样画”, 让他心中有个底。第二, 教他技法, 让他有一个技法依托, 把所想的能表达出来。

其实, 儿童与成人进行美术创作的原理程序都完全一致, 即构思、构图、创作。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 美术创作不能违反规律。“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这句话本身就蕴涵了美术创作规律的三步曲。“想怎样画”指想画什么即构思;“就怎样画” 指想怎样构图和创作。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在儿童画创作中, 怎样解决“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问题。

一、观察、发现——构思

观察、发现, 就是构思, 即帮助儿童解决“想怎样画”的问题。

在辅导儿童创作之前, 千万不能急着叫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功”, 把“刀”磨好了, 不怕砍不到“柴”。这个“磨刀”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就是个“立意、构思”的过程, 即观察发现的过程。观察发现其实是对素材的积累、理解和体验。这个积累、理解和体验素材的过程便是构思的过程。这点是必不可少而且要做足功夫的。

那么, 怎样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体验呢?我想用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说明。

湖南省第二届少儿花会绘画的主题是“在阳光下成长”。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 我有意将学生分成A、B两组。

面对A组学生, 我只抛下一句话:“你们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不一会儿, 学生们就嚷嚷“我的创作完成了”、“我的创作也完成了”。收上作品一看, 其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是“一个太阳一些草”。多快哇, 学生的创作“完成”了, 学校交给的“任务” 老师也完成了!可是, 这样如出一辙的作品也叫创作吗?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吗?

面对B组学生, 我先是“磨刀”, 引导他们去观察。先问他们“阳光”是什么?是“太阳”。 “对, 那么, 这 ‘阳光’还有没有其它理解?在我们成长的路上, 我们都享受了什么‘阳光’?可以把什么比作‘阳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思考着:父母的爱、长辈的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和谐的社会、社会的道德、科学健康的知识……这些都可理解为阳光。孩子们这才发现:噢, 原来这些都是“阳光”呀, 好了, 我想这样画, 这样表现阳光。想法来了, 就知道怎样画了。也就是说, 解决了想怎样画的问题, 便成功了一半。

不引导不知道, 一引导, 学生的想法还真不少。B组学生交来的作品那才叫创作, 有正在妈妈怀里喝奶的婴儿, 有在阳光下读书的女孩, 有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情景, 有花园里百花盛开的美景, 有人和动物游玩的场景……

所以说“想怎样画”关键是引导。这就是观察:让他们发现。有经验的美术老师、画家都知道, 画画, 说白了就是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太多太丰富, 要求学生从中发现素材, 就要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人们常说“见多”才能“识广”。见多识广了, 理解也就多而广了;构思深刻了, 作品本身的表现力也就自然强了。

二、取舍、组合——构图

构思好了之后, 接下来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也就是进行取舍组合。说浅显点就是“要画什么”, “不画什么”, 这叫“取舍”;再把要画的内容安放在画面的某个位置, 这叫“组合”。

学生在儿童画创过程当中, 常常是好像什么都要画出, 该画的都画出来了, 结果是画面布局显得杂乱无章、主次不分, 等于“什么都没画”。画东西不是一个构思、构想, 也不是语文中的记流水帐, 不能面面俱到, 什么都想表现出来。绘画时需要对素材进行分析裁剪组合, 通过合理的布局, 把需要重点表现的问题和思想传达出来。

下面我就拿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在实际的教学辅导中, 如何解决构图问题。

上学期, 我发现学生在创作当中最缺少的是素材。而丰富的素材存在于各报刊杂志及网络荧屏, 内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的各类摄影照片, 不管是时事新闻, 还是历史图片, 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空间。众所周知, 美术界中的美术创作很大部分都是根据摄影的照片记录, 再来重新加工创作的。我们的学生既不能到外面去找如此丰富的素材, 也没有像专业摄影师或记者那样敏锐地发现捕题材的能力。所以在辅导中若能好好利用收集的这些照片素材, 就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站在巨人的肩上”, 学生会看得更远。但在利用这些素材时, 并不是全搬照抄, 学会有所取的同时更要学会有所舍, 即需要进行取舍。

有这样一张新闻照片, 是国家总书记胡锦涛与美国总统的会面交流, 画面平稳, 两个人物, 两面国旗。给学生展示这个素材时, 有学生嘟哝道:“这有什么好画的, 不就是两个人坐在那讲话吗?没意思。”于是, 我启发学生:老师不是叫同学们照抄。我给大家定个主题——“友谊与和平”。你们想想, 画面就画这两人, 这两人要怎样才能表现出两国的友谊、表现出和平?你们尽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给他们变变动作, 给画面加点东西。

在这交流中, 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其实就是在讲解创作中的构图问题。“就画这两人”定主要人物, 定画面重点。“加东西”“变动作”让学生了解“取舍”“组合”。

不一会儿, 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老师, 我想这样画, 把两人谈话改为握手, 桌上旁边加些花, 你这张新闻照片上后面什么都没有, 我要画一个大窗, 窗外画一只白鸽, 老师你看好不好?”

这岂有不好?简直是太妙了! “谈话”改成“握手”更能形象地表达出友谊, 以及更深层次地表达国与国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等等方面的友谊。学生他也许暂时理解不到这一层, 但大人能理解, 学生再大些也一定会理解。加上“窗”和“白鸽”, 和平的主题便跃然“画” 上。“窗”是打开的, 是通的, 意味着沟通交流, “白鸽”形象的内涵自然就不用多说了。“画些花”, 渲染了画面气氛。

这幅作品完成后, 我把它选到了优秀美术作品的行列, 挂到了教学楼走廊的墙上, 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感悟。

“取舍组合”有点像“东拼西凑”4, 但这不是乱来, 它有目的性、有主题性。好比服装设计师设计一套服装, 他要根据主题选择面料 (包括材质、色彩、花纹) , 再定下款式、造型, 决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最后配上装饰如帽子、腰带、纽扣等, 来丰富主题。所以服装设计中款式很重要是美术中的形式美。“取舍组合”可以把有限的素材变幻出多种多样的构图立意形式。

三、技法、技巧——创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问题是:有“米”有“菜”了, 还得把学生训练成“巧妇”, 这样才能吃到美味佳肴。

何谓“巧妇”, 这个“巧”字怎样理解?“巧”即有一定的厨艺, 这就是技巧技能。让学生掌握做出“美味佳肴”的方法和技能, 这也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而很多老师在辅导中主观地忽视了这一点。有时老师要求学生画画要大胆、大胆、再大胆, 即便画面“鬼画符”, 老师也说有个性。

我就不解了:没有技法的大胆, 怎么谈得上个性?无非是乱来罢了, 要知道“大胆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法技巧上的。有句老话叫“艺高胆大”, 这里明显地说了“胆大”的前提是“艺高”。“艺高”可简单地理解为“技艺高超” 。大家看过一级方程式赛车, 赛车手“玩”车过瘾。可若没那个技艺, 你何来“风驰电掣”, 只怕一转眼就“粉身碎骨”了。所以, 为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辅导学生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就更显其重要与必要了。

有人认为, 小学阶段技巧不重要, 或没什么重要, 还是那句话“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只有到了初高中, 才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有人谈到技能技巧就是素描、造型、色彩、搭配。我只能说这些都是理解的方向性错误。小学有小学阶段的技法技能, 中学有中学阶段的技法技能。画画是感情用事, 把感受、情感用理性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这点, 画画的人都知道。拿这个主题“在阳光下成长”来讲, 立意构图问题解决后, 真正胜出的是画面效果好的作品。而这个“画面效果好”, 就是我们评价时所说的, 用恰当的熟练的技法, 较好地表现出主题。举个例子虽然不能以一概全, 但也能说明问题, 有所启发。

以上三点就是我在美书辅导教学中, 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理解和见解, 辅导学生的方法多样, 但基本的规律是不变的。只有遵循规律, 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才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真实纯真的情感, 感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也让我们通过学生的作品来感受他们的天真纯朴。这也正是我们美术辅导教学中的期望和真正目的所在。

8.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八

这是一节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激发幼儿兴趣的美术课,利用照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五官,了解自己脸上有什么,再通过与别的幼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来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特点,再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锻炼的幼儿的画画能力,也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目标预设】

1、通过观察,画出自己脸部的特征及服饰。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感受色彩对比。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认识五官,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把自己的样子画出来。

【设计理念】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限,往往就忽略了对自己的认识,所以我通过让幼儿们照照小镜子来仔细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再与别的小朋友比一比,脸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加深对自己样貌的认识,最后进入主要环节,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画完之后我让幼儿猜猜画上的是谁,这一充满乐趣的环节可以让幼儿更感兴趣。

【设计思路】

1、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2、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

3、照镜子观察自己。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白纸,每人一份。

2、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教师提问:你的名字是什么?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吗?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请幼儿找朋友,看看两个人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结伴,与同伴相互比较)

二、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照镜子观察自己。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我们一起来照照镜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看自己长的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脸上有什么?你和别的小朋友长的哪里不一样?

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五官,徒手跟老师画一画自己的样子。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画的时候要仔细,把五官画的大一点,清晰一点,这样才比较漂亮哦!

五、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师拿两幅幼儿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并请幼儿猜一猜这副画是哪位小朋友画的自己。

教学反思

《快乐的颜色》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涂色技巧,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活动中我以游戏“找蜡笔”为切入点,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认识了颜色后,出示身体没有颜色的颜色宝宝,请孩子们说说应该给它们什么颜色呢?抓住了孩子们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兴趣点,让活动顺利进行。通过游戏,让幼儿零距离接触,视觉感官获取颜色知识,师幼互动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详案《画一画自己》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3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运动》》:小班教案《运动》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创作,感知盐在融化时将颜色化开,干后产生雪花的肌理效果,能用记号笔随意勾勒出人类或动物做运动的形象,尝试运用三原色进行着色,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和撒盐画的新奇有趣,在绘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吧。

9.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九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花纹与图案装饰向日葵的花盘、茎叶。

2、学会用相似色进行背景色的涂色,鼓励幼儿用不同规律的色块来涂色。

活动准备:

花纹范例、范图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有个大画家叫凡高,他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是什么?

2、请幼儿描述一下向日葵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范画

1、了解不同的作画方式:凡高的《向日葵》是油画,这幅《向日葵》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呢?(线条装饰画)

2、欣赏不同的花纹和图案:除了这些花纹,你还会其它漂亮的花纹吗?(请个别幼儿画一画)

三、提出作画要求。

1、构图时要大胆、流畅,向日葵的花盘画得圆又大。(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花瓣)

2、进行装饰时注意花纹要画得整齐而密集。

3、背景色选用相似色,运用不同形状的色块排列来进行涂色。

四、幼儿作画

10.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作空间

幼儿非常天真,在他们心目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美术正是自己表达内心思想,将自己对待某一事物的直观感受描述和表达出来的最佳方式,因此幼儿非常喜欢画画。在开展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创建更好的空间,努力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更好地体现在画纸上,让孩子画出最有价值的绘画。

一、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凭空创作

孩子对于任何一件物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象, 同时有属于自己的不同感受,面对这些不同的感受,教师如果限制其绘画,就会将孩子的这种感受给抹灭。如某次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画一棵大树,然后给孩子说大树的树干是褐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这一点大家谁都不能变。原本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但在幼儿心中却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树就是黄色的。但是老师非让他画成褐色的,这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其实,教师完全不用顾及事物本身的样子,应让孩子们自由地绘画,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物体,不论是一个瓶子,还是一个苹果,或者是一个景物的组合,然后对幼儿说,大家对于这个物体有什么感受,尽情地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吧。于是孩子会自由地绘制,有的将瓶子画成一个宇宙飞船,有的将苹果画成一个地球,甚至将他们画成一些其他形状,教师都不要管,默默地看着孩子们自由地创作。当孩子绘制完以后,教师可以将大家的绘画在教室中展览, 然后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绘画含义。这样的凭空创作给孩子留下很大的空间,孩子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大脑思维及表达。

二、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自由绘画

幼儿尽管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 但是对于某件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主题, 然后让孩子依据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绘画创作,画出一个符合自己情感感受的画面,让孩子自由地绘画。

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为孩子布置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游乐场”。游乐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梦幻的场所,不管是平稳的旋转的木马、秋千,还是高耸的摩天轮、海盗船,甚至是令人惊悚的跳楼机、过山车。这些游乐设施尽管幼儿尚不能坐上去亲自体验,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心目中肯定有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 让孩子将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用画笔绘制出来。于是孩子们开始用彩色笔在纸上绘画,只见他们手中绘制出一张张非常梦幻的画, 有的描绘的是自己和父母坐旋转木马的情景,有的将过山车画成一条条直线,有的则用平面的方式画出高耸的摩天轮,画面大都以纯色为主,画面颜色使用随意, 没有任何拘束, 颜色之间的对比用得十分恰当。我看完孩子的作品后,对全班学生大加赞赏,并给孩子说今天大家都是最棒的,我们的作品全是第一名,这样的夸赞让孩子感到非常开心。

主题式绘画不同于实物绘画, 这种绘画方式需要孩子们将自己印象中的虚拟事物表达在画面中, 因此孩子所受的限制更少,但有时孩子可能会不敢画,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那些不敢动笔的孩子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绘制出去, 这样才能保证绘画活动顺利开展。

三、给孩子一个场景,让孩子随意涂鸦

孩子除了对事物有特殊感受外, 对一定氛围也有不同感受,如将孩子们带到空旷的操场上让孩子绘画,和将孩子限制在教室中绘画,孩子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们的绘画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在空旷的操场上孩子们受到的约束较小,能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描绘出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些能让孩子释放精神的场景或空间, 引导孩子自由地涂鸦和创作。

如在一次圣诞节庆祝会中, 某大班生活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先将教室装扮一番,将教室的小椅子摆在四周,然后在四周墙上都贴上一些白纸, 随后在墙的四个角落放置各种壁纸贴画和有关圣诞庆典的装饰物品。并在教室中央放置几棵大的圣诞树,教师将室内灯由白炽灯转变为七彩灯,整个教室变得既梦幻又极具节日气氛, 然后给孩子说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新鲜的地方画画,随后将教室门打开,孩子们猛地看到这样的氛围大吃一惊,他们冲进教室欢呼着、跳跃着,教师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分给孩子们, 孩子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些彩色铅笔、水彩笔和贴画,于是马上知道要做什么,尽情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墙上绘画, 将原本十分梦幻的教室变得更具趣味和魅力。他们有的画小孩,有的画大树,有的画动物,玩得非常开心,最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跳舞,大家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圣诞节。

当教师为孩子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景后, 孩子心中的束缚已经完全消失, 绘画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地表达在画面上,这样的作品对大班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11.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一

1、学习将各种不同的纸搓成条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相框)

2、贴有“照片”的白纸每人一份;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

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好不好啊?

2、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展开

1、做相框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然后老师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

你们看相框漂亮嘛?他是什么样子的啊?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相框啊?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教师重点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双手用力前后的搓,将纸搓成长条状,搓至4-5条。

然后将纸上的双面胶撕开,把纸条粘上。

也可以将各种形状的小纸片粘在四周。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帮助幼儿撕去双面胶。

三、结束

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12.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二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临摹画《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毛毛虫

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

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照片—幼虫

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2)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

(3)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4)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www.hoing.net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4)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

13.示范画让美术课更精彩 篇十三

1. 示范画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实用

综观许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都广泛使用了示范画,他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安排的教学环节,无一抛弃示范画,而是都以示范画为主线展开多形式的课堂活动。示范画大多数准备于上课之前,那么是否示范画越多,就越有利于学生学习呢?如果课时充足,多准备些示范画也未尝不可,可是当课时不足,而美术内容很多时,要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或提高,这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即使在课堂上教师出示的示范画再多,也只是走马观花,学生过目即忘,到头来什么美术技能技巧都不能掌握。所以示范画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性,能触类旁通。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本中《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理解以红色为主的画和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在讲解时,告诉学生世界上红色的画、蓝色的画很多,黄色的画千变万化,色彩的构成是不可能以十张、二十张或者更多的示范画就能说明问题的实质的,这就需要有典型性的实例。所以这时我出示色环,并示意可以在色环表上找出三个区域:暖色区、冷色区、中性色区。在这三个区内分别找出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在红、黄、蓝边上的复色,这里只需要三张示范画就能说明问题,学生也容易掌握,使原先长时间还说不清楚的内容,学生轻松地在片刻之内“过目不忘”,从而留下了比较充裕的时间供学生动手操作。

2. 示范画不在于局部精细,而在于整体效果

美术是一门绚丽多彩的艺术,它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发展个性。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画面的精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整体,这是不可取的。对于美术作品,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创新意图,如果教师的示范画过于精细、过于局部,反而会影响对于作品整体的把握,从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画面的局部过于细致完美,那么画面上可以改动或者可以发挥的余地就变得比较小,这时学生就只能按照教师的样本临摹,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这是很多教师认为的示范画的弊端,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巧妙利用好示范画。相反,如果教师的示范画着重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是纠结于局部精细的细节,留较大的想象空间给学生,这样既可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有限,没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那么局部的细节只有前排学生可以看到,对于后排学生的效果几乎没有。例如我在教学《我与大树》这一课时,只是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展示其中一片对称树叶时,教方法:“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学生讨论常见的树叶形状和颜色等,我并没有要求他们把树叶做得非常精细,而是用自己喜欢的纸张或方式来制作,这样学生就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了。试想,如果刚开始我就将示范画的内容做得很精细,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发展。

3. 示范画不在于观察结果,而在于讲解过程

美术门类中,美术技能技法是相对来说技法性较强的,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技法,一定要注意示范画过程的讲解。示范要注意简练易学,突出重点,把握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观察画面的最后结果,有些教师仅仅追求画面的最终效果,从而忽略掉了示范的过程,一幅画固然重要,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但学生也很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不示范,不讲解示范的过程,那么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时示范画可以画得不完整,如在教学《红色的画》一课时,在解决色彩问题后,水分的把握方法也是重点。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示范,教师分别示范水分过多、水分适中、水分过少在画面上形成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上台示范、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教学《动物的脸》一课时,重点要示范如何运用笔、墨、色表现物体的特征。示范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在分析国画《猫头鹰》时,我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在整个课堂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仔细地观察我的画法,这比不加示范,而是单纯地分析这幅画的效果要好很多,这样一来,一堂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课就变得情趣盎然。

教学示范之所以成为广大美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因为它能最直观地将绘画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了学生。事实证明,示范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没有任何别的形式可以替代的。总之,示范画在美术课教学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美术课中运用示范画是最直接、最直观、最具体的教学方法。美术课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且也要让学生学习到美术基础知识。范画教学,集审美、直观、趣味、创造、实践性等多项原则于一身,可在美术课上灵活运用。

14.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学习画人物的动态。

2、尝试用拓印的方法装饰画面,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活动人一个,作画用品人手一份,欢快的旋律一段,拓印材料(萝卜、藕、广告色)若干,吹泡泡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用吹泡泡的形式引出圆形,并以泡泡的口吻说出泡泡宝宝的心愿---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人,一个会跳舞的人。

二、师幼互动(帮泡泡宝宝完成心愿)---感受、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和跳舞的各种动态。

1、感受并表现人物的头部特征

A、说五官

B、画五官

C、设计发型

2、引导幼儿感受、表现人物跳舞的动态特征

a、幼儿跟随音乐做各种动作

b、感受同伴跳舞时不同的动作特征

c、教师根据幼儿自编的动作示范画出跳舞的泡泡

d、介绍拓印材料并示范拓印背景

三、幼儿练习作画,教师适时指导,并用拓印的形式装饰画面背景。

四、作品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

15.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五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

教学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教学准备:

1.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出去玩吧!(播放《小鱼游》的音乐)

二、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怎么吐泡泡的?

幼:波罗波罗„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看是什么呀?(出示瓶盖)

幼:瓶盖。

3.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4.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5.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绿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6.问: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www.hoing.net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

问: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三、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四、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16.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泡泡画-教学教案 篇十六

什么是活动教学?本文研究的活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组活动教学从表现形式来讲, 更强调积极主动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成分;从学生总体活动来分析着重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活动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小组活动教学的组成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小组以4人为宜, 由前后排两大张座位组成, 每组推选一名美术成绩比较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 每节美术课上课前, 都要提醒组员带好美术工具, 并做好上课准备, 组员有困难, 可以向组长寻求帮助。课堂中, 组长要积极“领导”组员参加课堂活动, 遇到困难,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为小组争光夺彩。这种组成形式, 可以较好地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融入了新课程理念, 更具有时代气息。

二、小组活动教学的活动形式

1. 小组合作使活动教学层层深入

民主、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有利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开放, 从而迸发创造性灵感。教学过程变成了组内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共同探索的过程, 学习内容层层深入的过程。

如小学美术四年级《染纸》一课, 为了加深学生对折纸法的探究, 特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实验:一张小小的白色宣纸如何变成美丽的染纸图案呢?教师边讲边指导一个小组做实验:拿出一张生宣纸, 直接浸在染色水中, 生宣纸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 以此展示给大家看。另一小组先折叠宣纸再染。我问:哪种染纸比较漂亮?有什么不同?两分钟后每组组长汇报实验总结:第一种没有规律, 花纹不漂亮;第二种有规律, 花纹很漂亮。接着, 每组发一张有几种折法的示意图, 观察纸是怎么折出来的。我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折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米字格折法、折射状折法和井字格折法,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兴趣高涨, 在探索折法的过程中, 组长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 共同活动, 这一步的难点往往是技术和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确保创造活动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们取长补短,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互相激励, 团结协作, 还发明了其他折法,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一张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把教室打扮得非常漂亮, 这其中当然体现了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这就是小组合作教学的独特优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 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 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高不可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所以, 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 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走下讲台, 积极地参加到学生热烈的讨论中, 还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大家学习上的朋友, 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还能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2. 小组游戏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 部分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 转向强调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 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大多很强, 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又不多。因此, 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小组游戏, 合理安排游戏角色, 会使活动教学有声有色。如《有表情的面具》一课, 我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教学方案, 学生围绕故事内容完成作业创作:画表情、做面具。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被调动起来, 在组长的带领下, 每组学生兴高采烈地带着有表情的面具表演自编自导的故事:狼和羊群、森林音乐会、武松打虎新传……千奇百怪的面具, 生龙活虎的表演, 幽默风趣的台词, 使台下学生无不伸颈侧目、拍手称快, 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 整堂课充满了笑声和掌声。

如果这堂课用传统的方法, 也可以完成教学计划, 但小组游戏激励着不同类型、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作业效果特别突出:有的学生把风趣幽默的表情画在卡纸上, 挖两个孔当眼睛, 装上橡皮筋带在头上;有的学生用立体构成的形式做了立体的面具;更精彩的是废物利用 (树叶、毛线、瓜壳、盒子……) , 把有表情的面具装扮得栩栩如生。在安排游戏任务中, 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尽量考虑本组组员的差异, 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现其优势。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小组成员配合越来越有默契, 还懂得了谦让。这就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组竞赛使活动教学淋漓尽致

由于活动教学是以小组学习为主, 是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组与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利于开展竞赛。如在四年级《看新闻、画新闻》一课, 为了能使学生了解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为了能让学生做个有心人, 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为了让学生在创作时能用美术特有的形式表现丰富的画面, 我在课前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书报、网络等手段收集近日国外、国内的重大新闻, 校园重大新闻以及班级重大新闻, 组长可以合理分配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特地安排小组竞赛——小组新闻联播, 比一比谁的新闻最有实效、最全面?哪组可以评上“最佳播音员”?课上, 小组长带领组员上台进行“新闻联播”比赛, 个别调皮的男生也有种为组内争光夺彩的使命感;轻声细语的女生, 上台播报新闻的时候声音也特别响亮;令人惊讶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新闻背了出来, 像模像样地做起了“新闻播音员”……对于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 我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并给小组加分, 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了!

但在小组竞赛中,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另外, 在小组竞赛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作业展评的形式开展比赛。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等进行评分。每次按评分的多少评选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 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上一篇:街头巷尾问诚信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我和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