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2024-11-05

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精选7篇)

1.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教学目标:

1、懂得友谊的珍贵及意义,乐于参与表达、表现友谊的艺术活动,有积极的友谊态度和情感。

2、能感受理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中对友谊的歌颂,并体验其中的情感。

3、能运用朗诵、歌唱、舞蹈、绘画、戏曲、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传递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

2、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3、解决歌曲中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了解和理解友谊

1、欣赏故事《桃园结义》(播放课件),感受古人情深义重的动人故事。

教师: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友谊”的故事,如: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

1、          欣赏唐诗《赠汪伦》(播放课件),感受古诗抒发的情感。

教师:我们一定了解到许多古诗,其中有一些表现“友谊”的诗,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

(二)、复习节奏

注意:附点的作用。

(三)复习歌曲

1、听录音(感受其歌曲情感)

2、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至完整。

(2)、复习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

(3)、指导学生用“u”的形式来分别演唱歌曲两个声部旋律。

(4)、指导学生用“u”的形式来合作演唱歌曲二声

(5)、分析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2.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篇二

关键词: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 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 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琐的抄写及练习取代。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 这样的复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 因此, 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复习课, 在确保复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拔节成长奠基, 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孩子在期末复习阶段同样快乐学习, 我对本册语文教材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探讨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期末复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 从而形成一年级语文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梳理整册教材, 有效整合资源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办法,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相对是呈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 没能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包括8个单元, 其中有课文26篇, 词串识字8篇。 复习期间, 我就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文本性质将课文分为:《多彩的春天》、《美丽的童话》、《五彩的世界 》、《奇妙的汉字 》及 《人物故事 》等, 每一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目标站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练习, 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遵循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学习意志较差, 学习处在“跟着兴趣走”的特定年龄阶段, 他们的阅读取向是:凡是有兴趣的就喜欢, 就爱看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 就不爱看不爱读。 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

1.优化教学语言, 提升教师魅力。

研究指出:学生把“上语文课没有兴趣”列为语文学习效果欠佳的第二大原因。 学生认为上课没有兴趣, 主要是教师没有致力于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 复习期间,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坐不住”, 我或“以情激情, 扬波掀澜”, 或“生动形象, 巧妙设喻”, 抑或是“幽默睿智, 打动童心”。 时刻注意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心灵, 开启学生的心灵。

2.进行情境创设, 卷入教学活动。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 用实例告诉人们:“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 情境创设的作用无需赘述,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很快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入课文内容,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授课是如此, 复习课更应该如此。 我们在语文复习课上创设了大量情境, 学习《多彩的春天》, 我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学习《奇妙的汉字》, 我们在智慧岛上不断“闯关”;学习《美丽的童话》我们化身童话世界里的小人儿, 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场景中徜徉, 还尝试自己编童话。

三、丰富活动设计, 提高语文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复习期间我们同样应该让学生主导课堂。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方法。

以《奇妙的汉字》为例:环节一:游戏识字。 老师做不同的表情, 不同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字。 环节二:汉字乐园。 游戏一, 比一比谁是识字大王。 游戏二:我演你猜。 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理解 “会意字”的构字方法, 可以把它的部件合起来理解字义。 游戏三:转盘识字。 孩子先通过找朋友的方式, 组词区别一组形近字。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选择一句说说话, 进行语言训练。 环节三:讨论说说你还有哪些巧妙的记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 低年级学生应该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复习课上, 始终觉得:学习好玩, 识字有趣。 他们不仅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 更在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真正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四、改革评价方式, 考察综合素养

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教育, 才能使你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光进行语文期末复习课程的改革还是不够的, 学生还希望让考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试卷, 而变成妙趣横生的情景体验。

于是, 我将期末学科的分项考核融入一个大的情景主题, 同时将各项学科考核内容融入这种情境体验中。 通过活动体验、团队合作、任务挑战等形式,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本次期末考核以“欢乐大购物”为主题, 学生在“游戏嘉年华”中参与不同游戏, 例如:“词语对对碰”、“字形小魔术”、“我是小小故事家”、“挑战金话筒”, 等等, 获得相应的“智慧币”, 然后在“春小购物街”上进行购物活动, 购物活动主要是由数学老师负责设计不同游戏。

这样的期末课程, 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这样的综合素质考察方式, 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商务印书馆, 1978.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育人篇:235.

[3]谷生华, 林建.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语文出版社, 2002, 6:44.

3.《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4.六年级下册艺术课教案 篇四

课题1:青铜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今天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二、新授: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

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新授

1、深入学习青铜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播放课件和欣赏书本和资料,教师重点分析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特征。(1)对称、稳定的造型;

(2)坚硬、冷峻的质感,光洁深沉的色泽;(3)神秘、狞厉的纹饰。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了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纹饰可分为人物、动物几何形等三类,有单独适合和连续等式样。通过互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好习惯。

二、学生探讨。

1、教师从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色泽的处理、纹样的装饰上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学生设计作品。

2、欣赏其他班同学好的构思,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方法表现青铜器,包括造型、装饰等。

2、小组讨论

各组同学提出自己的方案,交流激发新的灵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四、赏析评价。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你的构思了吗?通过学习与制作,你觉得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制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吗?

你觉得谁的设计最漂亮、最具有青铜器的特征? 表扬、鼓励和肯定同学们的大胆设计的作品。

教学资料:

1、青铜艺术:中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当时,青铜作为贵重的合金,主要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等盛大场合。青铜器使用的种类、数量及大小显示了其主人的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青铜器种类众多,造型繁复,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高超。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还涵盖了许多边远少数民族活动区域。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

2、商周青铜壁:雕塑位于铜陵市义安路、石城路口,建于一九九二年,由程勉、汪新志创作。在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参展优秀作品。“商周青铜壁”立意反映了古铜都采冶历史。这组雕塑由在铜陵出土的商爵、春秋鉴、西周鼎组成兆壁涌泉,青铜壁纹饰图案为铜官山采炼图,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中国古铜都铜陵”镶嵌在中央。雕塑巧妙地将古文物、采冶历史、喷泉、彩灯、草坪融为一体,象征着铜文化在铜都大地上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给铜陵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赏、游息场所,同时告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课题2:一言九鼎

二、教学目标: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

四、教学准备:“鼎”字成语和名鼎图片资料.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

感知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文化内涵,学生交流搜集资料。进入青铜展廊:

1、兽面纹方鼎

鼎呈方斗形,口沿有一阶状的唇边,口边立两耳,腹下四隅设四空足,口沿下是以单线构成的八组兽面纹,每壁的两侧和下沿饰密集的乳钉纹.大鼎在古代是盛放肉食,作于祭礼原器为商代中期(公元前15-前13世纪).1974年河南部州张寨南街出土,高100厘米,重82.5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2、四联鼎

由四个相同的附耳盖鼎于腹部连接面成,盖顶有三头卧牛为饰,每个鼎只有一个足,但有六个附耳,其中两耳是共用的.长足鼎是典型的战国晚期楚鼎的风格,四鼎相连中一起的形式很少见.原器为战国晚期(公元4世纪-前221年),1972年安徽太湖长河水利工地出土,高1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收藏.3、龙纹鼎

口上有两耳,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一设小牛首.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4、秦公鼎

口上立两耳,腹部宽而浅,下有马蹄形足,口和腹部的纹饰是两个变形的兽,尾部上下相接,连接处为一兽目,称兽目后连纹.腹内壁铸铭文六字“秦公作铸用鼎”,说明这是秦公所铸并作用的.原器为春秋早期(约公元前6世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国墓地出土,高47厘米,重26.5公斤,上海博物馆藏.5、福禄寿屏风及鼎炉

屏风上为仿金铜大梁,长6.6米,两端站立一对不锈钢铸成展翅欲飞的仙鹤,两根方形青铜立柱,高5.6米.屏风用透雕,密集的交龙纹组成,镍白铜铸造,上有福,禄,寿三个篆体仿金铜字,气势壮丽宏伟.我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设计屏风前置三座寓意福禄寿的鼎炉,高1.2米,参照陕西法门寺地官出土刻唐草连瓣纹争鎏金五足大薰炉,以仿金铜铸成,造型华丽.6、钟——以钟传情钟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敲击乐器.钟体是椭圆形的共鸣箱,前后左后各有一条立体的,以蟠龙弯曲勾连形成的透雕棱脊;前后两条上限在舞部,左右两条在舞的上部相联,组成悬挂状的钮.腹部饰对称的龙纹.钟敲击的部位在焉部空隙处.原形参照为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的克钟的原形,高63厘米,重38.25公斤,此钟通高1.68米,钟声洪亮悠扬.二、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欣赏各类鼎

1、司母戊铜方鼎

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吴家柏树坟园,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而得名。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这三个字的含意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我们看到司母戊铜方鼎的鼎腹是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2、大禾方鼎器呈长方形,四壁饰浮雕人面,神态严肃,五官毕具,人面额顶较宽,脸宽而方,浓眉,凹陷的眼窝,高颧骨,鼻梁挺直,阔嘴厚唇.人面两侧有大耳,耳的上方有小的曲折形角,耳下有兽爪,这是一个神人.腹内壁铸名“大禾”两字,为商代氏族名.原器为商代晚朝(公元前13-前11世纪),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高难度38.5厘米,重12.85公斤,湖南省博物馆藏.3、世纪宝鼎1995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的青铜鼎.原件高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三足鼎立,双耳高耸,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去纹垫底.鼎的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随着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龙纹饰.象片华夏炎黄子孙由56个民族组成.底座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庄重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原件现屹立于纽约联合国广场.4、肇庆九龙宝鼎宽大的双耳,外面各饰十条蟠龙,二十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年的时代.口沿下有三组对称的龙纹,为六龙,加上三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共有九龙.九是最大数,龙是中华民族象片,九龙寓意深刻.腹部是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岭,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置肇庆,称为“肇庆九龙宝鼎”.鼎内壁铸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十五字.此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参照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和纹饰设计,中国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教授督铸.鼎身以失蜡法整体铸成.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二、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感受鼎文化 教师讲解鼎

1、展示“鼎”的篆文,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引申它的蕴义之重.2、回忆“鼎”字成语.学生小组交流。

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志昌盛,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人声鼎沸,春秋鼎盛.二、学生绘画

用油画棒或水粉描绘鼎的纹样。

教师指导。

三、欣赏、讲评

模拟赠鼎现场,请一名同学担任形象大使,身着唐装郑重出场,向联合国秘书长介绍并赠送学生创作的世纪宝鼎,提出美好祝愿.四、教师小结: 鼎文化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札记:

在设计《一言九鼎》一课时,我先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一课是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为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但对学生来说,古老的青铜文化,尤其是祭祀时才用的到的“鼎”,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遥远;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难得一上,课上光欣赏不能动手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怎么能即将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来,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世纪宝鼎”的铭文给了我启发:既然现代人仿造的宝鼎上可以刻上文字,那可不可以让学生画一个鼎,然后用篆书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于是我先将六年级三个班名单的电子稿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字体全变成了篆书带到了课堂上。欣赏了各具特色的鼎之后,我告诉学生,鼎不光有祭祀的用途,它的蕴意也很重。我用课件展示了“鼎”的篆文,引导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并让学生回忆有“鼎”字的成语。学生小组交流: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这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原来“鼎”字还包含着一个人对别人的郑重承诺,包含着别人对一个人人品、知名度的肯定。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大家准备让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回忆与评价自己呢?在学生的讨论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要做就做“鼎鼎大名”的人。

此时我提出:把我们的美好愿望与承诺记录下来好么?怎样记录?就像世纪宝鼎上的铭文那样,把我们的名字“刻”在鼎上吧!我把提前打印好的同学名字的篆体小条发给每个人,请大家把它设计到自己画的“鼎”中,成为铭文。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转化为篆书以后都感到了兴奋与惊奇,同时对镌刻有自己名字的“鼎”的设计增添了一份郑重。不少平时画画潦草惯了的学生,这一次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草稿后才绘制正稿的;还有的学生在完成草稿后咨询了多位同学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

第二天早上,作业一张不少的交了上来,所有作业从未有过的干净、工整,作业纸连一个角都没折。从中我仿佛看到学生们长大了,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对自己、对他人多了一份责任感。

谁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谁说美术课上的德育渗透总是流于表面?其实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还是“浮”在面上,没有认真地考虑与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对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一定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以学定教”;多看有关的文章,备课前多了解课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在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课堂而尽自己之力。

课题3 钟鼓齐鸣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教学难点:

钟鼓的制作,以及纹饰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制钟鼓若干个,剪刀、彩纸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 ▲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 ▲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

▲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的钟鼓”。

二、学习与创作

(一)了解更多青铜器

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

▲(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的钟鼓;)▲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欣赏……)——这就是千年绝响铜编钟!

2、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要快速地给同学们浏览一些青铜器图片,如果你知道,就请你响亮地说出来:大铜鼓、铜钟、这是古老傩戏中的铜面具……

三、总结

归纳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看了这么多,请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青铜器。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归结为一个字,美,而且是精美。▲ 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美——构思巧妙的形态; 富丽精致的文饰; 风格独特的铭文。

▲小结:这三方面构成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钟鼓

1、师生创作

▲ 欣赏了这么多,也许你会产生兴趣,也许想即刻拥有一个。下面,我们就要尝试着制作一个钟鼓。先请打开桌上的红盒子,看看、讨论一下这些钟鼓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做的?

▲(演示)将长方形纸留边对折,涂上胶粘合,再错位折,这样一个立方体出来了,然后将四条角边对齐剪出四条腿。好,剩下的留给其他同学自己琢磨。

2、纹饰绘制。

▲ 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但是还没有好,还要画上纹饰,使它更加精美。▲

我们来看这个钟鼓上是什么纹饰?最主要的纹饰——动物纹,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兽面纹,也叫饕餮纹;这是青铜器最早的纹饰“实心连珠纹”,是继彩陶纹饰延续发展而来,这是几何纹花边,我们在学习原始彩陶那一课时画过许多,三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出示范画)

▲ 这些花边可以沿着器口一圈,也可以围着器物的的一个面一圈(出示范作); 今天你们可以参考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钟鼓。

二、评价与拓展 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完成的同学请将作品放到这个展区(调整灯光)。▲我们来看,互评

札记: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第四单元 俄罗斯风情 课题1:辽阔的大地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用纹样,图案,色块来装饰建筑的乐趣;用剪剪贴贴的手段,体会对称折剪建筑;

2、知识与技能:在制作完成纸模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绘画方式——拓印小版画.3、过程与方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习蜡笔拓印的技巧,享受亲自动手拓印小版画带来的成就感.三、教学重点:制作一幅蜡笔拓印小版画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剪贴建筑和成功拓印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宣纸,彩纸,剪刀,胶水,ppt.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什么是对称图案

2、对称剪纸的要点是什么

二、欣赏与思考

1、欣赏对称俄罗斯教堂剪纸建筑(1)外型的折剪设计

(2)折纸时一定要住主建筑主要的特征.2、引导创作: 装饰建筑的外形

(1)你打算用什么形式装饰它的外部(2)说说你脑海中的纹样有哪些

三、新授:

1、作业步骤讲解

2、教师提作业要求: 外形:对折彩纸画上半栋带有幕帐形(洋葱头造型)楼顶的教堂建筑轮廓剪下.剪2至3栋,粘在底板纸上.装饰:选择合适颜色的碎纸进行墙面和屋顶的装饰.可运用以前学过的剪窗花,对折剪图形等技能,注意色彩的搭配.四、展览与评价

1、展出作品 互评

自由交流:对称剪纸能得到左右相同的纹样

讨论:纹样都绝对的对称吗(有些细节地方打破对称的格局会有更好的画面效果)交流:(具象的纹样,连续纹样---花边,几何图形等等)

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是什么画

2、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3、出示课题:《拓印小版画——俄罗斯教堂建筑》.二、引导观察,激发构思

1、欣赏不同色调的相同画面的拓印作品 说说有何不同

2、接触教材,动手实践

材料:宣纸,剪贴俄罗斯建筑做模板.尝试拓印.拓印要求: 不移动纸张,注意手上的力度的控制.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动手拓印小版画,相邻两个学生互相协助,帮旁边的同学压住纸张,不移动.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四、总结 札记:

其实学生最熟悉的是俄罗斯的套娃,所以在拓展时我出示了利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来制作的套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题2 《天鹅湖》的故乡

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4.准备时间5分钟。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3.学生分组表演。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

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札记:

用糖纸来扭跳舞的小人作业效果不错,但现在糖纸太少,倒是可以尝试用包花的包装纸来代替。课题三 伏尔加河之歌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俄罗斯风景画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 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思路: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伏尔加船夫曲》

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男中音、浑厚 ;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二、新课教学

1、聆听音乐 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欣赏书上多幅范作,说说感受。

2、情感体验。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

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所以俄罗斯的绘画作品以此为题材的很多。

a·欣贯书中第46、4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评价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

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札记:应该说本课学生的作业不够成功,因为多数学生对水粉颜料的掌握不够好,造成颜色要么过稀,要么过干,有的画面太“生”,有的太脏。看来画好彩画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大量的平日练习。

第五单元 生活需要幽默 课题一 笑破肚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创作与表演的基本知识,构思创作戏剧小品片段,并进行即兴表演。

2、学习戏剧表现基本手法,根据情节,运用表情与肢体动作与对白进行戏剧表现。

二、教学重点: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教学难点: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思路: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阿凡提 卓别林陈佩斯 赵本山

你们认识这四位人物吗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幽默,风趣).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在你生活的班级里有幽默风趣的人吗和他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现在就一起乐一乐。请班上的“幽默大师”给大家讲一个幽默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

你能发现乐观,幽默的态度有什么好处吗?(陶冶情操的途径,让我们体会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情趣。)

二、新授

教师讲解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别林受迫害四十年内幕:世界闻名的喜剧泰斗查利·卓别林,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被联邦调查局扣上各种可怕的帽子被逐出美国,而当他在20年后重返美国受到各地群众更热烈的欢迎时,曾迫害他的联邦调查局简直是大出意外,惊慌失措,从而成为这位有良知的进步艺术家历史中光荣的一页。

三、学生模仿

学生自编内容和动作,模仿卓别林的表演,用喜剧形式表演。

札记:学生模仿马三立的《逗你玩》惟妙惟肖,为本课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卓别林喜剧短篇的播放也让学生捧腹不已。课题二 我幽默 我快乐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材分析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3)教师小结。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札记:

学生往往把捉弄人当作幽默画了出来,所以教师在作业前要提醒学生:幽默和讽刺都要注意内容的健康,主题要有特定的含义;作品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第六单元 红与黑的艺术 课题一 情感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审美: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欣赏中认识一些“书法文化”。

体验与发现:欣赏与创作相结合,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书法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与创作:自选练习四个字,创作“挥春”这一简单的书法作品。初步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技法。

欣赏与评议:能对作品发表简单见解,初具书法作品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欣赏优秀书法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2、“挥春”的书法文化现象,以及“挥春”创作的基本步骤及技法。难点:“挥春”时如何把握书法创作的基本要点。

三、教学准备:

名家书法集字挥春作品数幅;狼毫大楷、中华墨汁、洒金宣纸、毛边纸、羊毛毡。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引入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历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展示部分书法家图片,提问相关知识)

这些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书法作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这些书法作品能流传到今天,就说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欣赏部分经典书法作品,分别让学生说出书体、个人感受。)

书法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继续演示课件),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喜爱书法书法,在新加坡、日本、法国都有很多人喜欢这门艺术,到底如何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有兴趣,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些书法发展史,到那里去认识这门艺术。(展示网站)

二、讲授新课

挥春的产生和发展:“挥春”到底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的?先从“春联”说起,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一些人家也常会用墨或金粉在红纸上书写一些吉利的词语贴在家里或者送给亲朋好友,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讨个吉利,久而久之,在我们广东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春联形式——“挥春”。“挥春”不局限于书写对联,一个字也是挥春,如“福”。

三、书写练习

今天我们就尝试书写一条“挥春”,同学们从这些“挥春”选择一个挥春,然后在毛边纸上练习临写。简单提示书写要点,巡回辅导。

四、示范辅导

示范书写一件“挥春”。步骤:构思à折纸à书写à完成

巡回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评议结束

对作品发表简单评议。本课时安排内容较多,主要通过“挥春”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法文化。根据学生积极性,适当多给学生一些创作时间。札记:

由于近年来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的分离,使得学生写毛笔字的机会减少,甚至许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还不能正确执笔书写毛笔字,所以本节课学生是有心无力,作业效果不怎么样。

课题二 郑重的承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

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 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①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 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① 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 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印章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习肖形印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作业习惯和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情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想象和表现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难点:对朱文、白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刻制方法的理解与正确地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印章若干枚,朱文、白文印章放大范图或幻灯片,刻刀,肥皂,印泥。学具:刻刀或小刀片,肥皂或橡皮,印泥,毛笔或彩色水笔,作业纸。

四、教学程序

(一)导人新课。

1.教师出示印章实物,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刻印章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教师出示肖形印纹的放大范图(或幻灯片)。提问:这几幅放大的印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直观识别肖形印章。)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大家想不想学习刻印呢?(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1.随堂欣赏、讨论。

(1)学生观赏、分析课本中所列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教师出示朱文、白文肖形印章范作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朱:红色的意思。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需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2.讲授刻印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技术要求。

(1)材料准备。

技术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这一步骤可以在课前准备好)。

(2)描绘印纹。

此时,须提醒学生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朱文或白文)。

(3)执刀刻制。

教师演示。同时讲授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技术要求:授色须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且不能移动印章。

3.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三)课堂小结

1.讲评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努力学习。

札记: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完成本课作业,我提出用橡皮、石膏块等作篆刻材料,用小刀做刻刀,水粉作印泥,便于雕刻和修改。这样才使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了作业。

第七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教学内容]

1、一条崭新的路

2、歌曲之王

3、五百年来一大千

4、民族音乐的战士 [教学目标] 本单元从不同侧面讴歌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艺术成就。引领学生在欣赏、感受、歌唱表现、表演、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艺术家的可贵精神。[教材分析] 美,来自哪里?它来自生活,来自有灵性的舞姿,来自不朽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来自色彩的运动和线条的组合。艺术的各个门类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彼此营养的,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它们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在艺术的天地里,古往今来有多少艺术家的耕耘、探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生活故事和佳话。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高尚的情操、艺术修养等。

本单元共设立了《一条崭新的路》、《歌曲之王》、《五百年来一大千》、《民族音乐的战士》等四个课题,分别介绍了中外艺术家的东山魁夷、舒伯特、张大千、贺绿汀的故事,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等角度揭示了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生活、不朽的作品 [课时安排] 6课时

课题一 一条崭新的路 [教学目标] 1 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2 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运用其方法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教学准备] 1东山魁夷作品以及其他相关作品图片。2 东山魁夷生平资料和罗丹故事。3图画纸、水粉等美术用具。[课时] 2 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走进东山魁夷

1介绍东山魁夷生平: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贯通古、今、东、西,在音乐、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多个领域都有深厚修养。其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散文富有诗意。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2少年的东山魁夷体弱多病,在山里养病期间,他独自在葱郁的树木、树影边写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后来,他又经历了战争、双亲的死亡、弟弟早逝等悲惨的生活体验,但在他的心底一直藏着一条路,那就是不断追求探索崭新的艺术之路。活动二:一条崭新的路、师生共同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给人宁静的感觉,因为东山魁夷擅长用蓝色、绿色等同类色彩进行厚涂法来表现。《山谷》这幅作品作品的色彩对比却比较强烈、讨论欣赏东山魁夷的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

活动三:我“读”东山魁夷

1、东山魁夷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名字对中国的画界并不陌生。但东山魁夷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可能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读东山魁夷的散文和随笔,你会感到心醉,因为一个画家的眼睛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更具色彩灵感,真正有“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东山魁夷美术作品中的诗歌和散文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诗意和画境中倾注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真挚情感。

3、通过东山魁夷从事艺术创造的故事的学习和了解,展开讨论,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创造生活和美”这个主题进行思考。什么叫做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看事物(世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与普通人的眼光有什么下同?自己用简单的话说出来。活动三:世界就在我的手中、运用东山魁夷在色彩的创作特点,鼓励学生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并对局部的形态作比较细致的处理。学生用色彩尝试这样的表现。

2、作品展示交流。札记:

其实在四年级的艺术课中就涉及到了日本的绘画艺术,所以今天在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以及分析其作品色彩特点时比较顺利,学生的感受表达的也比较好。

课题二 歌曲之王 [教学目标] 1 有兴趣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学唱歌曲《致音乐》,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 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介绍和音乐作品录音带以及画册、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音乐中的故事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故事和传说等,讲述给大家听。

舒伯特是19世纪初期奥地利主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位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生前一直过着穷愁潦倒、衣食无着的生活。舒伯特的一生是为音乐而生的,可以说音乐是他生命的全部内容。从13岁创作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幻想曲开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19年。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给人类留下了一千多部作品。在他那大量的音乐作品中,他的歌曲最为著名,其旋律优美富于抒情性,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他的许多代表作,如《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听、听、云雀》、《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在世界广泛流传,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用多媒体形式请学生感受舒伯特的生活片段,引入老师讲述舒伯特的故事,了解音乐家舒伯特。提问和讲述你从舒伯特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舒伯特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写出来,在班级里用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3、舒伯特的才华和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他在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的同时,自己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一生未娶,在年仅31岁时就过早地夭折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位“歌曲之王”的真正价值,他那些动人的旋律和他的名字一样,越来越闪烁出耀眼的光彩。活动二:欣赏《魔王》

1、《魔王》是舒伯特在18岁时创作的。教师给学生讲述《魔王》创作的小故事。

2、《魔王》原诗讲的是一位父亲怀抱发着高烧的孩子骑马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因看见森林中的魔王在反复引诱他而不断发出惊呼,最后终于被魔王夺取生命的的故事.很有必要的,首先谈到这首歌曲的“角色性”。因为歌德的原诗是按照第三人称写作,并且体裁属于叙事性诗歌,所以在歌词中我们能够看到有四个不同的人声需要表现:讲述者、魔王、孩子和父亲。就像罗西尼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一样,舒伯特为了表现四种人声也运用了四种不同的动机。其中表现“魔王”是最为丰满的。“魔王”在歌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动机旋律几乎是一样的。活动三:致音乐

1、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当我生病时,莫扎特于耳的音调好像亲人在枕畔看护我;在我疑惑沮丧时贝多芬的音乐让我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赞美着音乐。其中舒伯特的《致音乐》是经典作品之一。、学唱歌曲《致音乐》。

第二声部出现了很多变化音级,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单独练习,准确歌唱后才能唱好二声部的合唱。

课题三 五百年来一大千 [教学目标] 1 学生有兴趣地了解张大千作品的特点、写生手法和构图特点。学生喜欢尝试对绘画工具的创新,了解泼彩绘画的表现方法。

学会对同色类、对比色的运用。逐渐培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通过故事学习张大千先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尊重事实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 1张大千的美术作品(图片或VCD光盘)。纸、板刷、毛笔、颜料及自制美术工具等。[课时]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为杰出的优秀画家之一。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又无所不精,是现今最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的中国画坛巨匠。师生共同搜集张大千先生写生和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欣赏他的作品,体会他对祖国山河的情感并描述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老师首先向学生提问:美来自哪里?又应该如何表现?美反映了什么?请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一起聆听下面的故事。

欣赏作品并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发言;作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对形象处理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如何?构图的特点(几何形的平面分割和迅速占领画面)如何? 活动二: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周围的景物、事物,来分析它们的特点,选择自己认为适中的方法来表现。通过讨论张大千先生对表现工具的选择,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选择材料,自制绘画工具,进行表现。主要是泼彩的工具材料,复习和巩固第六册《艺术家的故事》中对水墨画的初步尝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泼彩绘画,要注意颜色冷暖的协调,一味的暖色,会使画面变得浮躁;一味的浅色,会让人感觉轻浮。因此,墨色和深沉的冷色,对画面的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泼彩后的作品,在半干或干后,还可以用毛笔蘸墨色在局部进行适当的勾画。札记: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泼墨”并不是单单往画面上“泼”,其实大笔挥毫也是“泼”,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画好。

课题四 民族音乐的战士

[教学目标]学生能从贺绿汀的故事种感受生活的魁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有关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艺术创作的故事。歌曲《游击队歌》的录音带、CD光盘、录像资料。[课时] 2 课时 活动一:说说

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的杰出音乐家-----贺绿汀,同学们对贺绿汀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那么你了解他吗?

贺绿汀湖南邵阳县人。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

《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活动二:唱唱

1听赏歌曲《游击队歌》,说一说你听了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它和我们平时或以前曾经学习或听过的合唱曲目在表现什么不同?对歌曲的旋律发表自己的看法。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和思想。

配合放有关影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创作和演出的背景材料(,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试着学唱歌曲《游击队歌》。

A 初步掌握歌曲旋律中难唱的部分。

B 完整地听歌曲,同时根据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声部完整地敲击节奏,为学习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用各种音响为歌曲件奏,找出旋律线。活动三:听听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

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第八单元《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在歌声中表达理想和希望。

2、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交流在艺术课中印象最深的音乐作品、音乐活动、自己音乐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对未来自己在音乐能力和音乐学习上的期许,等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的艺术档案夹。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个小图标。课件展示六个小图标。

我们是艺术教材里的六个小图标,在以往的日子里,你们或许都没有认真的断想过我们。但是我们却是你在艺术学习中一路走来,始终陪伴关注你的好朋友呀!小学阶段的艺术学习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吧!

二、小袋鼠的话:

还记得我吗?我是艺术档案夹!请大家打开自己的艺术档案夹。

回顾六年的学习,艺术档案夹里记录了我们多少欢乐和幸福的时刻,还有那在艺术课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学生翻自己的艺术档案夹,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艺术课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填表:

翻翻艺术档案夹,我认为自己最大的进步是: 我最快乐的时刻是: 我最喜欢做的是: 我还应该努力的是:

我最想对艺术学习和老师说的是:

三、小画笔的话:

嘿,我是小画笔!请你从艺术档案家里找出为自己画的自画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一次话的自画像曾经让我们多么开心呀!

欣赏《胡同里的童年》,小作者对小胡同的表现和观察室多么仔细!请大家欣赏这幅作品,找出画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

大家还记得我们的创作生活吗?有快乐,有苦恼,更有成功的喜悦!和大家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是哪一幅。

四、表演人的话 嗨,我是快乐的表演人!

在艺术课上,许多缅腆的孩子也会用角色塑造的方法书法自己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也能够出色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了!(看课件中以前表演活动的照片)

表演活动使我们体验了不通的形象和情感,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演中的配合,使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从中我们学会了合作。

填表:我最得意的演出活动是: 五:小巧手的话:

我是小巧手,六年来有许多漂亮的小制作在我们的手中诞生,它寄托了我们的深情,也传递了我们的友谊。(看课件中以前制作活动的照片)填表:

我最成功的制作是: 六:快乐的舞蹈家的话:

我是快乐的舞蹈家。过去,我在肢体语言表演方面特别没有感觉,通过艺术课的学习使我的信心大增不仅学习了基本的舞蹈动作,还在舞蹈表演中担任了主要角色呢!(看课件中以前舞蹈活动的照片)这个舞蹈曾经出现在哪个单元里呢? 七:美妙的百灵鸟的话:

我是美妙的百灵鸟。艺术课中的音乐学习是我特别自信,更喜欢观看演出,欣赏音乐。听赏《童年,童年像一首歌》。

我们曾欣赏过多少美妙的音乐作品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让我们互相交流、介绍一下吧!

八、精彩的留言簿

5.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 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 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老师拿了一张一元钱的买了一块橡皮,可是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你们怎么和老师换呢?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 )张一元。

二角能换( )张一角。

五角能换( )张二角和( )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智慧小博士:同学们,你们很喜欢动脑筋,都好学的好学生,智慧小博士恭喜你们闯过了七关爬到了最高层,未来还有许多科学高峰等着你们征服,你们有没有信心征服科学的高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买衣服

教学内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看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活动二:练一练。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动三: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去商店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第一学时。(90页)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与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5.能根据搜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资料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甘肃旅游胜地的资料。 教学设计: 我对本册教材上的内容作了修改,书上是通过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哪个季节,来学习统计方法的。但我考虑甘肃有许多名胜古迹,我把统计生日改成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美丽的甘肃,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另外,兰州处于西北,四季的区分和书上的四季区分有明显的不同, 如果用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牵强。比如,兰州的十一月份已经是冬季了。 教具学具准备: 水彩笔、白纸,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①.观看风光片,说一说看到了那些地方?(刘家峡、兰州市五泉山、自塔山、黄河母亲、东方红广场) [设计意图:把书中的例题进行改编,为学生打开一扇“新”“越”紧扣“研讨一一探究”之门.] ②.你还知道甘肃有哪些旅游胜地? 汇报课前搜集有关甘肃旅游胜地的资料。 ③.老师想利用星期六带领同学们去一个地方玩,你们认为我们全班去哪儿最好玩呢? 〈学生自由发言〉 去哪儿才能使我们全班大部分同学玩得开心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呢? ④.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引出统计方法。第一点: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的问: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同学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来进行统计? ①.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 ②.教师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可三种的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统计过程 活动一:由同学们推荐一名主持人,用举手计数的方法,开展统计:活动二:我们用小组统计的方法小组统计完后,请两名同学作统计员汇总结果。〈将两次统计结果写到黑板上。〉 比较两次统计结果,看有什么异同?找出原因。 [设计意图:用两种方法进行统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进行统计,并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4.绘制统计图,展示、交流成果。 (l)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图 2)交流:通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以及上讲台对全班同学进行介绍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并将统计成果挂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技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5.观察分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①.观察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i.去哪个地方的同学最多? ii.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哪个地方? iii.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比如: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去那个地方?为什么?] 6.课堂评价 ①.本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一个小组今天表现得最好?为什么? ②.将学生讲价的结果再进行.口头统计,渗透统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评价说明: 本节课我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六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 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花瓣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探讨统计方法,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了统计想去什么地方玩的问题,并在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反应还是比较积极的,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本节课达到了目标。缺憾是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新塘小学 蒋春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B: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5、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上 下

杨 明 明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 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课间都十分喜欢玩游戏, 什么"石头、剪刀、布”,什么“过家家” 都很有趣,接写来我们去看看淘气、笑笑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师介绍套圈游戏

2、估算

师:不计算结果你能估计一下到底谁会赢,说说你的理由。

二 探索计算方

1、独立思考

师:大家都说淘气赢得这次比赛是不是这样,我们算一算就明白了

在练习本上计算24+29+41=?

2、小组交流合作

你是怎么算的,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3、全班交流

各组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选择算法

这么多种算法,你喜欢用哪一种?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笑笑得了几分

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三 练习提高

1、想一想,猜一猜。

1)小丽套两次得70分,,她可能套到哪两种小动物?

2)老师也来 套一套,套三次,你猜我可能得多少分?那最多能得多少分?最 少呢?

6.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2、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并运用其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3、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感受东山魁夷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难点: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

媒体设计:

1、东山魁夷作品以及其他相关作品图片。

2、魁夷生平资料和罗丹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

(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活动一:走进东山魁夷

1 、介绍东山魁夷生平: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贯通古、今、东、西,在音乐、哲学、历史、宗教、文学多个领域都有深厚修养。其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散文富有诗意。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

2 、少年的东山魁夷体弱多病,在山里养病期间,他独自在葱郁的树木、树影边写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后来,他又经历了战争、双亲的死亡、弟弟早逝等悲惨的生活体验,但在他的心底一直藏着一条路,那就是不断追求探索崭新的艺术之路。

活动二:一条崭新的路

1 、师生共同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给人宁静的感觉,因为东山魁夷擅长用蓝色、绿色等同类色彩进行厚涂法来表现。《山谷》这幅作品作品的色彩对比却比较强烈

2 、讨论欣赏东山魁夷的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

活动三:我“读”东山魁夷

1、东山魁夷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名字对中国的画界并不陌生。但东山魁夷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可能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读东山魁夷的散文和随笔,你会感到心醉,因为一个画家的眼睛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更具色彩灵感,真正有“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

2 、东山魁夷美术作品中的诗歌和散文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诗意和画境中倾注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真挚情感。

3、通过东山魁夷从事艺术创造的故事的学习和了解,展开讨论,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创造生活和美”这个主题进行思考。什么叫做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看事物(世界),艺术家特有的眼光与普通人的眼光有什么下同?自己用简单的话说出来。

活动三:世界就在我的手中

1 、运用东山魁夷在色彩的创作特点,鼓励学生用同类色表现风景,引导学生对颜色的明度进行分析,并对局部的形态作比较细致的处理。学生用色彩尝试这样的表现。

7.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七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上一篇:卓越梦想下一篇:细讲弟子规十三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