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6篇)
1.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一
婚礼当天十大原则
1.放松心情该做的一切都已经做了。作为新人的你们到了此刻不应该再把自己看作是整个活动的筹划者和执行者,而是两个期待着成婚的相恋男女。一个完美的婚礼是你们两个人四目交投之间,真心为与对方结合感到幸运、为对方的誓言深深感动、铭记终身的婚礼。其他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并不那麽重要,放心地交给别人去做吧。即使婚礼中出现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要让它轻易地影你的心情和状态。在这人生独有次的典礼中,把你最好的形象展示给爱人,享受两个人之间共同的默契与灵犀。
2.保证营养婚宴的莱且不管如何精美丰盛,新人能够品尝到口的几率小之小小。再加上白天上门迎亲、拜见公婆等日程,平时的就餐习惯完全被打乱掉。因此,新人当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以保证有充沛的体力开始这一天。在各项活动的间隙,新人一有时间就应该吃上几口准备好的点心,多喝水。到了婚宴结束,洞房闹完之际,两个人更应该吃上一点夜宵,来弥补晚间的空缺。
3.节约体力婚礼这一天,新人从穿戴打扮到款待宾客的时间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十数个小时。在这漫长的一天中,新人大多数时间都要以精神饱满的姿态,四处走动寒暄。这对两人的体力是一个考验。因此,你们特别应该善待自己,一有能够坐一下或静一静的机会都不要放弃。哪怕是在敬酒的间歇,也可以躲到化妆室里喝上一杯水,花10分钟休整一下体力再出来。
4.按部就班不要因为过多琢磨婚礼各程序的次序或时间进度而让自己无故慌乱。婚礼的日程由其他人负责掌握,作为新人,你们只要根据专业的婚庆公司策划的婚礼日程安排进行,从而安排自己的一位亲戚或者好友负责婚礼的现场总调度(婚礼管家)指导指挥您的婚礼当天事宜,新人便可轻松的享受自己的婚礼,瞻前顾后的琐碎的事情,自然有人为你筹划与执行。
5.顾念对方在婚礼上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是谁?当然是你的伴侣和爱人。在喧闹、忙乱与应接不暇中,不要只顾上招呼他人,而忽略了你身迫的他(她)。说到底,这个婚礼是属于你们的。时常提醒自己拉一拉对方的手,看一看他(她)的状态如何。把你们互相之间的爱护与体贴在这一天充分地表现出来。
6.笑脸迎人如果说,步入婚礼场地时你一下子觉得脑海里完全空白,那也没有什麽大不了的。忘了其他一切都不要紧,只要记住一点,时刻把笑容挂在脸上。当然,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于里,新人通常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满面的喜悦。不过,有的新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显出木讷表情甚至忧心忡忡的样子。如果你自己觉得平时是一个善于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那结婚这一天可一定要努力啊。保持微笑,让你的爱人放心,让父母宽心,也让宾客们开心,慢慢的,你自己也会忘掉紧张,开始真正享受这美好的一刻。从中专业的婚庆公司的金牌婚礼主持人也会在婚礼进行中,指导指挥并引导您享受这浪漫神圣的婚礼全程。
7.礼敬尊长虽然婚礼中大部分的其他事项都由别人承担,但有一项是新人必须自己做好的,那就是在婚礼上充分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敬酒过程中,不要匆匆蜻蜒点水般走过祖父母等老年人的桌席。慢下步子,花上几分钟,与他们交流。在他们进场的时候快步迎上前去。在他们提前退场之际,中断你们正在敬酒的活动,亲自把他们送出宴会厅。婚礼场合是家庭传统与价值的体现,礼敬尊长是小辈应尽的义务。
8.点到为止在与其他宾客敬酒寒煊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节奏的掌握。既不要敷衍般地匆匆而过,也不要做过多的停留。对每桌的宾客都表现出应有的礼貌,点到为止,这在婚宴桌数多的婚礼上特别重要。否则,等你敬到最后一桌时,不少客人可能已经吃好离席了。
9.珍藏记忆在这一天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每一个感官,体验每一个过程和瞬间。要知道,这一天的喧闹过后,你会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中回忆起它,把这一天的每一个细节善加珍藏,让自己静静品味这美好的一切。婚庆策划团队安排专业的婚礼摄像师、婚礼摄影师,记录温馨浪漫的时刻,留下永恒!
10.完美结局(这个很重要,会让你们的新婚之夜很有情调,并且更加和谐。嘻嘻!)
当最后一批闹洞房的宾客向你们告别,新房中只剩下了你们两人,这一天终于到了尾声。不要因为疲倦就忽视了对你的伴侣微笑,夸奖(赞美)对方当天的表现,关心对方是否疲劳。婚礼这一天,你们两个都辛苦了,让互相间温馨的关爱为这一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二
一、国际技术合作的宏观动因
(一)技术国际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导致当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的最直接动因。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对生产的作用远远超过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科学技术研究的费用昂贵且不断提高,加之对科研力量的要求等特点,推动了科技研究的国际化。科学技术研究的国际分工促进合作各方既可扩大自身的研究力量与能力,又可以较快地了解并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研究国际化趋势必然导致签订大量双边或多边政府之间国际技术合作协定,而多边政府协定使国际技术合作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更为突出。跨国公司把已在本国失去优势的成熟性技术,通过一定渠道或技术转让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去,从而产生南北关系的国际技术合作;而复杂的开发性技术的国际转让,则主要是在拥有相似技术水平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二)生产国际化
二战以后,生产力有了巨大飞跃,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生产国际化有了巨大发展。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不仅表现在各国实行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即多种多样的机器设备、大量的能源、多种矿物与非矿物原料以及合成原料等等,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外国供应;各国产品有更大的部分需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商品流通迅速扩大,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而且特别表现在直接生产过程已成为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许多现代化工业产品的结构与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技术性能与质地要求很高,它们的生产不仅要由国内的、许多部门许多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而且要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专业协作。各国不仅实行部门之间的分工,而且要实行部门内部的分工,即实行按产品、规格型号、生产工艺的专业化分工。这样,各国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也就进一步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
(三)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即一国的私人资本以兼并国外企业,通过在国外新建与扩建或订立技术许可协定等方式,对国外直接进行生产性投资,在国外单独或与当地资本“合股”拥有生产企业,就地雇用工人、组织生产、销售与出口,把原来限于一国之内的生产过程扩大到国际范围。生产资本的输出主要由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成了资本国际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资本国际化促进了资本在国际之间的流动,使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国际技术合作的微观动因
随着新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和不同学科、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多大,技术能力如何多样化,也不可能具备所需的各个领域的技术能力,这将日益成为制约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瓶颈。而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将使企业获得互补性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共享资源,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合作伙伴研发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一)推进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按照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理论,企业最关心的是其所在行业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又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竞争力量可以描述为: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力量对比、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跨行业潜在的可能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商品的出现所生产的压力、购买者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等。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改变以往直接对抗的竞争方式,而采用技术合作这种间接竞争方式,以实现双赢。
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合作、竞争去争取多种技术。过去企业合作主要体现在市场和价格,而当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根本之时,只有合作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企业间的动态合作关系比传统的内部战略和金字塔式管理组织具有更为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并且—更能照顾到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团体甚至单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差异性,更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整合技术资源,弥补战略缺口
近二十年来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公司的绩效目标造成巨大压力,因而当公司扫描竞争环境和评估它的自身竞争力和资源时,发现在竞争环境客观要求其所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依靠自身资源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个缺口,这个缺口被泰吉(T—T—Tyebjee)和奥兰德(G—E—Osland)等人称为“战略缺口(Strategic Gap)”。根据他们提出的战略缺口假说,战略缺口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走一切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走技术合作的道路才能使各企业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世界范围内技术交流和合作,广泛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以及供应渠道、营销网络等经营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合作方技术资源优势的互补,加强了彼此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弥补这种“战略缺口”。
(三)分散研发风险,共同分担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融合性和溢出效应这三种特性,使得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充满了风险。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研究开发中的风险主要有三种:
技术风险:研究开发过程中的预期突破没有实现,或出现更多的没有预料到的技术难题。
需求风险:从开始研究到新产品投放市场这段时间内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形成以快变为特征的市场需求环境。新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竞争的加剧,也会导致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为了获得研发的投资回报,公司需要一定的市场份额,如果竞争对手更快更好或同时推出同类产品,必然侵占或分割预期市场,最终也许使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从其研发投资中获得理想回报。
促使企业走向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减少研究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创新风险在于企业对新技术特性、创新时间和创新的经济效果的预测变得难以把握,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成果。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缩短创新周期,缩短开发与商业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使每个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减小。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资源和能力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使内部闲置资源产生外部效应,拓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合作团体的整体创新能力,有利于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瓶颈,减少创新的整体风险。即使合作的各方具有共同的优势,优势叠加作用也有利于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创新成功率。近来出现了一种由若干企业、研究机构临时组成虚拟公司,整合资源进行开发创新,一旦任务完成,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利益分配之后该公司便自行解体,这种合作创新方式增加了资源的流动性和优化配置,缩短了开发和创新周期。基于以上关于创新活动风险的讨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那些认为创新活动风险很大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合作。
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研究过程的日益复杂和综合,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单个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难以承受所有的创新开支。如果没有合作各方提供或分担研究经费,研究活动将难以开展,这都迫使企业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与此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要在相当大的规模上和多个行业进行全球生产的要求,以实现最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能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四)克服技术贸易壁垒,拓展市场
由于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对市场份额的追求成为企业的压力和动力,市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参与技术合作不仅仅是出于获得新技术的目的,还有开拓市场的目的。通过合作创新可以使产品获得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此外,由于技术贸易壁垒的广泛存在,有时只有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突破技术壁垒,使技术顺利进入某一市场。例如,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本国市场进行严格的保护,其他国家的企业只有与当地企业合作并提供先进技术,才被允许进入市场。由于对新市场缺乏了解,有时即使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要想顺利进入并占领该市场也是十分困难的,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当地伙伴的市场经验和销售渠道进行新产品的推广,将提高市场进入的成功概率,降低市场风险。
研究表明,美国很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并非为了获得特殊技术,其获得特殊技术的方式是兼并拥有该技术的企业或雇佣拥有该技术的研究人员,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例如,美国AT&T与Philips的合作,目的就是利用Philips在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强大销售网络,使自己的产品打入该市场。
如前所述,合作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他们所缺乏的新产品知识,还有利于进入新产品市场,及时回收投资,获得期望的收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一些企业为了进入新的市场,将着力与已经拓展了这一市场的公司合作。从这一层面看,国际合作将越来越普遍。
三、国际技术合作动因的理论解释
可以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资源及能力理论来解释国际技术合作的动因。
(一)国际技术转移理论
1、技术转移差距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之间的梯级差距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并且认为技术如同世界经济一样也存在着二元结构,技术是由掌握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即技术的“中心”,向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即技术的“边缘”进行转移的。技术差距具体体现在世界各国专利持有情况;世界各国对现代高新技术的拥有量及其水平;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技术模仿、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根据国家总体技术水平来划分技术梯级差距,可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技术较先进的新兴工业国家、技术落后的不发达国家。但总体技术水平的梯级顺序并不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的技术梯级顺序。因为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技术发展日益复杂化、技术寿命日趋缩短,无论一个国家的总体科学技术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在一切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也不可能拥有一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也就是说,解释国际技术转移的发生,必须从技术梯级差距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技术转移可分为正向梯级转移和逆向梯级转移。目前,技术转移多为正向梯级转移,即由技术中心向技术边缘转移,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扩散。如果两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需要之间重叠部分越多,发展差距较小,则技术转移就越容易、频繁,反之亦然。从目前世界技术转移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小。他们之间的技术转移就比较频繁。而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技术转移相对比较困难。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日益提高,逆向梯级技术转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需求资源(NR)关系理论
需求资源(NR)关系理论是日本著名学者斋藤优提出的,1979年他的《技术转移论》一书中提出了“NR关系假说”,在此基础上,1986年的专著《技术转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将这一假说进一步深化。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对外经济活动,受该国国民的需要(N:needs)和资源(R:resources)两者关系的制约。斋藤优把这种关系称之为NR关系。NR关系的不相适应正是国际技术转移发生的原因,也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NR关系通过技术转移不断得到调整,同时在调整的过程中又不断的出现新的问题,从而不断的推动技术转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NR关系决定了技术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一般来说,NR关系失衡的可能性越大,技术转移的需求就越大。世界各国技术转移的历史经验证明了技术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所产生的需要(N)与资源(R)的关系是基本相互协调的。当然,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不能仅仅考虑需要(N)与资源(R)的关系,还应综合考虑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等各种要素。
(二)交易成本理论
国际技术合作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技术交易,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可知,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交易的技术越是复杂,交易合同的复杂性也就越高,交易的成本也就越高,作为企业获取必要知识和技术的市场就越无效率。技术交易与一般的商品交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技术开发投入高,风险大,并且技术知识具有溢出效应,技术扩散在所难免,因此技术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市场不能有效惩罚技术机会主义者和恶意篡改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投机技术开发而带来的损害,很多企业不得不采用技术的保护机制,使得技术的买方很难涉及卖方商业秘密或拥有所有权的知识;第二,技术的经济效益在其创新成功之前,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第三,由于技术是一种无形产品,交易双方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对技术本身和交易伙伴的技术能力很难做出准确评价,因此技术交易过程中存在着逆向选择行为;第四,技术交易是一种专用知识交易,参与交易的人数有限。
这些特点决定了技术的市场交易,在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时,即便是市场交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也会有比较高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虽然传统的层级组织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但是由于层级组织所固有的“惯性”,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缺乏灵活性,日益面临着资源不足和由于企业规模过大而引起的高管理成本问题。而技术合作作为介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经济形式,构成了在市场和合作方之间的一个中介机制,打破了合作企业间的壁垒,由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进行收益分配,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间技术转移,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技术越是复杂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合作。可见,技术合作是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合理选择。
(三)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指出,企业寻求合作的原因是为了吸收知识和增强创新能力,以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技术存在溢出效应,而专利制度并不能起到绝对的保护作用,因此企业无法独占技术成果,通常会挫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在研究开发上的投资少于社会最优投资。因此,社会应对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补贴并加强专利保护。但是,对研发活动进行补助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专利制度有时并不十分可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组织形式来学习吸收新技术,适应技术的变化,促进企业间知识的转移,分担潜在的技术迅速过时的风险,因为合作创新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合作可以将研究开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增加成员的研发支出:二是合作创新消除了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而且知识的分配和共享、企业合作的协同效应将使创新显示出更高的效率;三是通过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合作创新可以完成企业单独无法承担的大规模研究项目;四是合作创新可以克服专利制度不完全时,研究开发中常常遇到的“搭便车”现象,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四)企业资源及能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我们知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蕴含在组织内部和人力资源的经验性知识中间的,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学习和积累起来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知识。这种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涉及企业中不同生产技能的协调,企业内多种技术流的整合,组织中价值观的传递。一方面企业需要协调、整合内部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汲取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知识,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该理论的观点出发,技术合作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学习、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活动构成的一个合作创新的动态过程。它为合作成员提供了一个技术学习的平台,使彼此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和学习合作伙伴特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一般来说技术合作包括三个阶段:
1、资源和能力共享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合作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优化组合,常常能够创造出市场中更加稀缺的资源,产生“1+1>2”的优势叠加效果。
2、技术学习阶段:大多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的动机,主要就是获得合作伙伴的特有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组织形式。技术学习是一个多阶段动态的过程,企业在每一阶段学习某种特定的技术,获得的知识将形成企业新的知识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技术,随着学习过程的延续,企业之间的知识差距将逐渐缩小。
3、新成果产生的阶段:这些创新成果既包括有形资源的创造,也包括企业能力的发展。技术学习和能力创造的效果将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企业维、合作结构维、企业行为维这三个维度。企业维包括企业战略的协同性、与合作项目有关的企业内部技术研发能力和经验、企业内技术研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整合性以及企业合作创新的经验。合作结构维包括合作契约结构、合作各方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合作各方的职能分配、合作者数量。企业行为维包括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参与程度、企业间相互交流的频率及相互信任水平。对于合作创造的新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必须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在内部完成整合,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核心能力体系之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3.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三
(一)20世纪50、60年代——避管性金融创新
50年代末、60年代期间,各国经济处于战后恢复增长阶段,西方发达国家遵守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体的国际金融秩序,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严格的金融管制阻碍了微观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的实现,致使大量以逃避管制为目的金融创新产品得以涌现,其中具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有欧洲美元(1958,国际银行机构)、欧洲债券(1959,国际银行机构)、平行贷款(1959,国际银行机构)、自动转账(1961,英国)和混合账户(60年代末、英国)能够较好解释该时期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主要有约束诱导理论、规避管制理论、财富增长理论和制度改革理论。
约束诱致型创新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探讨金融产品创新,认为引发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对金融业的约束因素。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和金融学家西尔伯(Silber,1983),他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行为分析入手,侧重于金融企业与市场拓展相关联的金融产品创新,解释金融企业的“逆境创新”他通过实证证明约束诱导理论可以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产品创新。规避管制理论认为,诱发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主要动因是政府的管制,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卡恩(Kane,1984)提出的。卡恩认为规避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就是指回避各种金融管制的行为。卡恩的规避管制理论确实能够适当解释与描述大多数金融产品创新,但它还不足以解释所有金融产品的出现,比如:票据发行便利NFIS的出现。
财富增长理论从金融需求角度出发,认为财富的增长加大了人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促发了金融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从而得出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的迅速增长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代表人物有格林包姆(S.LGreenbum)和海沃德(C.F.Haywood),他们在研究美国金融业发展史时,得出财富的增长是决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创新需求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制度改革理论认为,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据此观点,金融领域内发生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适应性改变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而这种互为因果的金融创新或是为创新金融产品创造有利条件的,或是当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对货币政策构成威胁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因此,它也是金融产品创新动因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代表人物诺斯(D.North)、戴维斯(LIE.Davies)、韦思特(R.west)提出:全方位的金融创新只能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出现。
(二)20世纪70年代——转嫁风险的金融创新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与两次石油危机促成防范和转嫁风险是此时期金融创新的主旋律,电子计算机技术进步以及在金融行业迅速推广也构成该时期的背景的一部分。70年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嫁市场风险,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产品创新有浮动利率票据(1970,国际银行机构)、联邦住宅抵押贷款(1970,美国)、外汇期货(1972,美国)、外汇远期(1973,国际银行机构)、浮动利率债券(1974,美国)和利率期货(1975,美国)等。针对这段时期的特点发展而来的金融创新动因理论有货币促成理论、技术推进理论与需求推动理论。
货币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由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促成,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反复无常的波动构成金融创新的重要成因。货币促成理论可以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出现的多种转嫁汇率、利率、通胀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不必然导致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但多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支持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有助于降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假说,即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技术推进理论认为技术革命与进步,特别是电脑、电讯业技术和设备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韩农(T.H.Hannon)和麦道威(M.McDowel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与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而认为新技术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高科技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保证促进了金融电子化和现代化的出现与发展,对70年代以及至今的许多金融产品创新起到推动作用,但它是这些金融产品创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需求推动理论主要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提出的,金融风险的急剧增加,产生了能够减少与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需求。正如米什金所说,“需求是创新之母”,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经济形势下,需求的特征及其变化导致了相应类型的金融创新的产生。
(三)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的自由化
80年代初,世界爆发了债务危机,西欧各国普遍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金融产品创新类型多样化,除承接70年代的转嫁风险创新外,更多的体现为融资方式的创新,此外,还有创造信用和产生股权的创新此阶段金融创新产品大多以银行表外业务的形式出现,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有货币互换(1980,美国)、利率互换(1981,美国)、票据发行便利(1981,美国)、期权交易(1982,美国)、期货交易(1982,美国)、可变期限债券(1985,美国)、汽车贷款证券化(1985,美国)等。
这一阶段适用的金融创新理论有约束诱导、规避管制和技术推进、货币促成理论,制度改革理论等。
由于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以及《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迫使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维持进而提高其资产利润率,使160多年前就有的银行表外业务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创新与发展,成为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之后的第三大业务支柱,因此约束诱导理论无疑是这时期的动因理论之一。
西方许多学者用规避管制理论来解释这段时期表外业务创新的繁荣。他们认为监管当局对银行的准备金要求,资本充足性要求以及存款保险费都是一种隐含税收,因此,银行就要想方设法采取诸如贷款出售(证券化)、备用信用证、互换交易等表外业务形式将资产转移至表外,以减轻资本充足性的压力并获得较高的收入。
技术进步使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庞大的信息资源网络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金融系统资金运用和调度的效率,使从前无法实现的表外业务得以实现并为表外业务达到规模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技术推动理论对此阶段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因解释很容易得到了认可。
另外,由于80年代的金融产品创新延续了70年代的转嫁风险创新,货币促成理论虽然不能解释创造信用和产生股权的创新,但对80年代大多数金融创新产品还是适用的。而《巴塞尔协议》的推出与金融机构采取的适应性金融产品创新能很好的诠释制度改革理论。
(四)20世纪90至今——金融创新的空前繁荣
进入9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呈现区域化、集团化和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创新产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使创新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阶段发展的重点是80年代金融创新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是金融产品的组合创新、金融产品与非金融产品的组合创新和银证、银保、银证保业务资产证券化。
此时期主要适用的动因理论有制度改革理论、技术推进理论、需求推动理论。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顺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大胆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放松金融管制以产生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从而为金融产品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制度改革带来的金融产品创新成为了这时期的主流。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这一时期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技术因素不仅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手段,而且成为金融创新的强大压力和巨大动力。网上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它在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与进一步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使技术推动理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面对金融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各金融机构为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为特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客户需求而进行金融创新产品也成为90年代金融产品创新的一大动因。需求推动理论至今依然适用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因分析。
4.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四
二、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十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 汽车融资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人对租赁车辆与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商签订《车辆买卖合同》购买相应车辆并根据其与承租人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期满,租金付讫后,出租人将租赁车辆以象征性的价格无条件过户给承租人的交易行为。上述属于典型的直接融资租赁模式,而承租人将自身已经拥有的车辆出卖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并租回使用,分期支付租金,从而达到融资目的的模式,即售后回租模式。在这两种基本模式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能力、伪造汽车销售发票及机动车登记证、承租人与汽车供应商恶意串通不提供或者提供与正常价值严重不符的车辆、在回租模式下将车辆重复进行租赁融资等,骗取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签订相关合同并非法占有所融资金,甚至将所租用车辆用于倒卖或者抵押牟利。
应对措施:1、对承租人及担保财产、担保人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分析及核实,除常规的资料信息外,主要关注点还应包括:承租人及担保人的工作单位及工作稳定性、薪酬、单位职务及社会职务、家庭成员情况及其财力、购买的车辆是否与本人实际情况匹配、承租人及担保人的征信情况、涉诉情况、被行政处罚情况等。2、在相关合同条文中明确约定或者单独出具声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将在发现合同诈骗情形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其所提交的所有材料将作为证据使用,这一点对于惯犯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震慑作用;3、保留好相应尽职调查原始资料,在发现合同诈骗时,尽快整理报案材料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报案的环节上,根据实务经验,除了准备详尽资料外,最好能通过较短的篇幅或者图形可视化的模式向公安机关描述整个合同诈骗的过程,以降低公安机关对事实的认定不清而将案件归为民事经济纠纷而拒绝立案的风险。
(二)租金拖欠的风险
租金拖欠风险是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主要是指承租人到期不能按时或者足额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交纳租金的行为。
应对措施:发生租金拖欠,承租人给出的理由往往真真假假,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不能以承租人所描述的理由作为其后续应对措施的依据,建议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以拖欠时间为依据,将拖欠租金行为的对应措施划分三类:1、关注,此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对承租人进行催收并调查拖欠原因;2、严重关注,由公司法务部门或者律师起草相关函件以公司名义向承租人发出,并告知其法律后果;3、司法措施,提起诉讼或者仲裁。
除此之外,为避免进一步的损失,承租人在收到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发出的函件后仍拖欠租金的,建议承租人在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组织力量实施自力救济,或者在承租人签署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融资租赁合同并进行公证的前提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要达到良好自力救济或者执行效果,在车辆上装有一部或者多部GPS系统必不可少,同时根据实务经验,执行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汽车的行驶途中,这主要是避开承租人的势力控制范围,避免无谓及非理智的纠缠。
(三)保证金、违约金认定的风险
融资租赁保证金是指为了担保或保证承租人全面及时履行支付租金等应付款项的义务而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收取的金钱。保证金并不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法定担保方式,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85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的规定,当承租人将金钱以保证金的形式特定化后交由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占有并作为其债权的担保时,该保证金即成了动产质押金,受到法律保护,而根据双方协议约定,保证金在还有余额的情况下还可转化为预付租金
用作最后几期租金的结算。保证金的性质和作用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不同而不同,因此为避免歧义及产生纠纷,在订立保证金条款时应就保证金的作用、金额、支付方式、是否计息、保存及处置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明确约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保证金可以与违约金或者定金共存,在汽车融资租赁合同中不能将保证金、违约金或者定金进行混淆,以免不能全面保护出租人利益。
应对措施:1、在汽车融资租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保证金的保证范围应包含车辆修理费、过路费、运管费和车辆罚单款、年检、车船税、逾期未付的租金、保险费等应由承租人向第三方支付的其他应付费用,同时约定保证金一旦动用,乙方应于具体确定的日期内补足保证金金额,逾期未补足的即视为乙方根本违约;
2、在实务中,由于违约金金额受到造成的损失30%的上限限制,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而有些时候损失难以认定,因此约定违约定金以及保证金必不可少。违约定金可以约定为不超过融资租赁合同标的额的20%,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义务相对较轻,定金罚则基本上没有施展余地,而当承租人不能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履约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没收违约定金,当然是否能全部没收还要视违约的程度而定,这就需要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属于根本违约的情形。而且违约定金由承租人交纳给出租人,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具有主动权,该部分保证金亦可约定无息使用,冲抵最后几期租金,如此可以提高汽车融资租赁公司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违约定金的约定对汽车融资租赁公司防范风险与提高资金使用率不失为一剂良药。3、虽然违约定金与违约金只能择一而主张,但是并不是代表在实务中不可以同时约定违约定金与违约金。因此在约定违约定金的同时,还可在诸如车辆保养、年检配合等方面约定单
次的违约金,发生纠纷时可选择适用,而且如此约定必然会对承租人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合同的全面履行。
(四)车辆被无权处分的风险
在直租模式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人的选择购买车辆后,将车辆登记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名下,车辆被无权处分的风险较小,但在售后回租模式下以及即便是基于直租模式,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税收成本以及后续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承担问题等因素,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和承租方往往并不办理车辆过户手续,或者在购买车辆时将车辆直接登记在承租人名下,甚至有些承租人要求将购车发票直接以其名义开具,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登记管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车辆登记证并不是车辆的所有权的证明,但这在实际生活中却大大增加了车辆被承租人以出售、抵押、出质等方式进行无权处分给第三人的风险。
应对措施:1、避免将车辆权证如机动登记证、行驶证、机动车发票等登记于承租人名下;2、无法避免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授权承租人将车辆抵押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并在登记机关依法办理抵押权登记;3、在车辆的显著位置作出标识,足以让第三人在与承租人交易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车辆为租赁车辆;4、证明第三人不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融资租赁司法解释》”)第九条的规定,证明第三人属于负有交易时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或者地区主管部门的规定在相应机构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查询的义务主体。
(五)车辆被查封、扣留的风险
租赁车辆涉及刑事案件,被作为犯罪工具、赃物、证据等被公安机关扣留,或者涉及第三方民事经济纠纷,租赁车辆作为承租人的财产被法院查封、扣押,上述情况也屡有发生。虽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依据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要求公安机关在拍摄或者制作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后返还车辆,但实务操作中难度不小。同样,在租赁车辆涉及承租人与第三方的民事纠纷中被法院保全、查封的情况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无法取回车辆的风险依然存在。
应对措施:1、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应积极争取公安机关及法院对车辆所有权的认可,包括递交购买合同、发票、融资租赁合同、机动车登记证等一系列证明材料;
2、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在上述情形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承租人提前支付全部剩余租金及违约金,及时向承租人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并要求承担相应责任。
(六)车辆被盗抢、毁损及灭失风险
在汽车融资租赁中,汽车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虽然汽车的维修、保养、安全性责任均由承租人承担,车辆被盗、毁损及灭失风险亦由承租人承担,但是所有权属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为充分保障自身权益并从有效控制维权成本的角度考量,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充分重视车辆的被盗抢、毁损及灭失风险。
应对措施:1、要求承租人购买保险,一般实务中,第一年的车辆保险由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收取费用,代替承租人购买保险,受益人是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但第
二年开始的保险是由承租人上完保险后,将保险单寄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这就需要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与承租人做好沟通及时续保,同时与有关保险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续保时有任何异常给予提醒。此外,融资租赁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若承租人怠于购买保险,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有权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关费用代为购买。至于保险的种类,除了常规的交强险、车辆损失险外,盗抢险等险种必不可少。2、目前的.GPS及GMS防盗系统功能也足够强大,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在安装及维护、更换等环节予以充分的关注,通过定期的检查,保证上述防盗系统正常运行。
(七)被交通行政处罚及被第三人索赔的风险
对于融资租赁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风险,同车辆涉及刑事、民事案件而被查封、扣押的风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由于对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不甚了解,致使司法及执法机关在实务中惯性地将涉事车辆当做承租人所有车辆进行扣押,特别是在一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相关登记并未登记在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名下时。不同之处在于若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在操作融资租赁业务时对承租人的认定存在过错,如承租人为自然人时其并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当承租人为物流企业时,该企业并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或者资质已过有效期等情形下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仍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应对措施:1、在操作融资租赁业务时,对承租人做全面的适格承租调查;2、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承租人符合使用租赁车辆并开展相关业务的一切资质条件,并承诺由于该原因导致的一切损失及索赔均由其承担,若汽车融资租赁
公司承担责任的,事后可向其进行追偿;3、积极与交通执法机关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其对车辆所有权的认可进而做出合理处置措施;4、与交警指挥中心或者车辆管理所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出现公司所有车辆号码的违规、过户等事项时能及时通知到公司。
(八)车辆质量瑕疵风险
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是基于承租人对车辆及供应商的而选择而购买车辆交由承租人使用,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仅收取租金,供应商直接向承租人进行交付并由承租人进行验收确认,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并不对车辆的质量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其对承租人选择车辆或供应商进行了干扰,这在一些厂商系的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应对措施:1、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并未干涉承租人对租赁物及供应商的选择,车辆质量瑕疵与其无关,承租人不得以此为借口拒绝履行交纳租金的义务。2、在实务中,一些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为规避风险也为操作的便利性,会采用委托购买的方式,委托承租人购买车辆,根据委托代理原理,代理人的代理效果最终归于被代理人即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但是购买过程中的行为却是由承租人做出,其作为受托方充分行使其对车辆和供应商的选择权和确定权,依据自己的技能独立自主选定向供应商购买车辆。通过上述操作,能有效防范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出现因干扰承租人的选择权而带来的相应责任。
(九)“营改增”带来的税收风险
根据财税[]37号《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简称“37号文”)的规定(已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12月9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简称“106号文”替代),从1月1日在上海开始试点的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经在208月1日扩展到全国范围。汽车融资租赁作为有形动产租赁,属于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营改增”后,汽车融资租赁中直租模式业务的税率实际从5%提高到17%,但是购买汽车环节的增值税可以抵扣,实际税负并未随着税率大幅提升。然而在回租模式中,由于承租人出售车辆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也不征收营业税导致承租人不一定愿意开具发票,对于承租人为自然人的更不可能开具,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也就无法进行进项税的抵扣。
应对措施:1、加强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税收政策以及当地税务机关的操作口径作充分了解和沟通,此外,财务部门必须根据“106号文”的规定扣除承租人收取的车辆本金价款后以及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计算销售额;2、直租模式中要求供应商开具积极要求回租模式业务中的承租人(亦为供应商)开具发票,因为根据“106号文”的规定,虽然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开具普通发票,这有利于确定车辆本金价款金额,即使不开具发票也应要求其开具相应收据。
(十)资金来源单一的风险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内资试点的公司开展业务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的来源问题。由于银行贷款的收紧以及利率原因,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为实现机构的全国
网络化布局以及进一步拓展业务市场,如何解决好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成为了亟待突破的瓶颈。
5.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五
漏洞存在于Windows系统的DCE-RPC堆栈实现中,远程攻击者可以连接TCP 135端口,发送畸形数据,可导致关闭RPC服务,关闭RPC服务可以引起系统停止对新的RPC请求进行响应,产生拒绝服务。
[对策]
1、临时处理方法:使用防火墙或Windows系统自带的TCP/IP过滤机制对TCP 135端口进行限制,限制外部不可信任主机的连接。
2、彻底解决办法:打安全补丁。
事件2 Windows系统下MSBLAST(冲击波)蠕虫传播
感染蠕虫的计算机试图扫描感染网络上的其他主机,消耗主机本身的资源及大量网络带宽,造成网络访问能力急剧下降。
[对策]
1、下载完补丁后断开网络连接再安装补丁。
2、清除蠕虫病毒。
事件3 Windows系统下Sasser(震荡波)蠕虫传播
蠕虫攻击会在系统上留下后门并可能导致Win 2000/XP操作系统重启,蠕虫传播时可能导致被感染主机系统性能严重下降以及被感染网络带宽被大量占用。
[对策]
1、首先断开计算机网络。
2、然后用专杀工具查杀毒。
3、最后打系统补丁。
事件5 TELNET服务用户认证失败
TELNET服务往往是攻击者入侵系统的渠道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合法用户在TELNET登录过程中会认证成功。如果出现用户名或口令无效等情况,TELNET服务器会使认证失败。如果登录用户名为超级用户,则更应引起重视,检查访问来源是否合法。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出现TELNET认证失败响应,则说明主机可能在遭受暴力猜测攻击。
[对策]
1、检查访问来源的IP、认证用户名及口令是否符合安全策略。
2、密切关注FTP客户端大量失败认证的来源地址的活动,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暂时禁止此客户端源IP地址的访问。
事件6 TELNET服务用户弱口令认证
攻击者可能利用扫描软件或人工猜测到TELNET服务的弱口令从而非法获得FTP服务的访问,也可能结合TELNET服务器的本地其他漏洞获取主机的控制权。
[对策]
1、提醒或强制相关的TELNET服务用户设置复杂的口令,
2、设置安全策略,定期强制用户更改自己的口令。
事件7 Microsoft SQL 客户端SA用户默认空口令连接
Microsoft SQL数据库默认安装时存在sa用户密码为空的问题,远程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个漏洞登录到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任意操作。更危险的是由大多数MS-SQL的安装采用集成Windows系统认证的方式,远程攻击者利用空口令登录到SQL服务器后,可以利用MS-SQL的某些转储过程如xp_cmdshell等以LocalSystem的权限在主机上执行任意命令,从而取得主机的完全控制。
[对策]
1、系统的安全模式尽量使用“Windows NT only”模式,这样只有信任的计算机才能连上数据库。
2、为sa账号设置一个强壮的密码;
3、不使用TCP/IP网络协议,改用其他网络协议。
4、如果使用TCP/IP网络协议,最好将其默认端口1433改为其他端口,这样攻击者用扫描器就不容易扫到。
事件8 POP3服务暴力猜测口令攻击
POP3服务是常见网络邮件收取协议。
发现大量的POP3登录失败事件,攻击者可能正在尝试猜测有效的POP3服务用户名和口令,如果成功,攻击者可能利用POP3服务本身漏洞或结合其他服务相关的漏洞进一步侵害系统,也可能读取用户的邮件,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对策]
密切留意攻击来源的进一步活动,如果觉得有必要阻塞其对服务器的连接访问。
事件9 POP3服务接收可疑病毒邮件
当前通过邮件传播的病毒、蠕虫日益流行,其中一些邮件病毒通过发送带有可执行的附件诱使用户点击执行来传播,常见的病毒附件名后缀有:.pif、.scr、.bat、.cmd、.com ,带有这些后缀文件名附件的邮件通常都是伪装成普通邮件的病毒邮件。
邮件病毒感染了主机以后通常会向邮件客户端软件中保存的其他用户邮件地址发送相同的病毒邮件以扩大传染面。
此事件表示IDS检测到接收带可疑病毒附件邮件的操作,邮件的接收者很可能会感染某种邮件病毒,需要立即处理。
[对策]
1、通知隔离检查发送病毒邮件的主机,使用杀毒软件杀除系统上感染的病毒。
2、在邮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邮件过滤软件,在用户接收之前就杀除之。
事件10 Microsoft Windows LSA服务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
Microsoft Windows LSA是本地安全授权服务(LSASRV.DLL)。
LSASS DCE/RPC末端导出的Microsoft活动目录服务存在一个缓冲区溢出,远程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漏洞以SYSTEM权限在系统上执行任意指令。
[对策]
1、临时处理方法:使用防火墙对UDP端口135、137、138、445及TCP端口135、139、445、593进行过滤。
6.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 篇六
一、关于为什么不谈谈你自己
【解析】这是个自由度很大的问题,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看似谈什么都可以,没什么难度。不过你要注意,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绝不是考官所希望的。显然,提问者想让你把你的背景和想要得到的位置联系起来。
【突破技巧】有几个基本的方法。一个是直接简要回答所问的问题,另一个是在回答前要求考官把问题问得更明确。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你都要很快地把你的答案转到你的技能、经验和你为得到目前这份工作接受的培训上来。
【致胜妙答】“我来自一个小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都还在工作。中学毕业后,我攻读市场营销学士。期间在一家商业机构担任行销执行员,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我全权负责的一个批发销售公司的业务,销售总额一年为200万美元。在那里我学习到怎么管理人事,在压力下解决问题。我希望能更好的运用我的技能。我相信我的经验和学历将让我迎向未来更大的挑战。”
只简单的介绍了个人历史,很快的将重点话题转到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经验上来。你也可请面谈者把他确实想了解的东西集中到一点,如你可问:“你是不是想知道我受过的教育,或者与工作有关的技术和经验”等,大多雇主都会乐意告诉你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解析】这是个很不客气的问题,也许有时候这个问题不会问得这样直接、正面,但是会在其他问题之后被提出来。
【突破技巧】直接的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什么他们要雇用你呢最巧妙的回答是对他们而不是对你有利。这个问题会使你向他们提供证据以证实你可以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解决问题(如准时上班,改进对顾客的服务,组织一个或多个管理工作等)。
【致胜妙答】“我是个经验丰富的经理,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从组织项目的实施到鼓励员工合作,我都得心应手。多年来,我已经掌握了一套雇人和留人的技巧。此外,我还擅长帮助公司顺利实现技术改造和员工培训。我经常对主要客户进行示范讲解,我们的销售额在过去两年平均增加了87。”在这样的回答中,其巧妙之处在于让事实说话,直接而自信地凸现自我优势。
三、关于你有哪些主要的缺点
【解析】这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好的话,相当于自暴缺陷,自己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但又非回答不可,怎么办呢
【突破技巧】回答这样的问题应诚实。完满的回答应该是用简洁正面的介绍抵消反面的问题。
【致胜妙答1】“工人们指责我对工作太投入。我经常提前一点上班安排好我的工作,晚一点下班,使要干的事得以完成。”
【致胜妙答2】“我需要学会更耐心一点。我的性子比较急,我总要我的工作赶在第一时间完成。我不能容忍工作怠慢。”
诸如此类的回答虽是自身的缺点,但对工作的积极性抵消了其反面,因而收到了正面的效果。
四、关于你对金钱的欲望和你的物质要求
【解析】这也是个让考生两难的问题。如果你对工资的要求太低,那显然是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对工资的要求太高,那又会显得你过于看重金钱,和公务员的素质相去甚远。在商业招聘中,一些雇主通常都事先对招聘的职位定下开支预算,因而他们第一次提出的价钱往往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高价钱。他们问你只不过想证实一下这笔钱是否足以引起你对该工作的兴趣。
【突破技巧】在此,我们建议你在商谈薪酬之前,调查了解一下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合理的市场价值。在与对方商谈时,不妨尽可能插入“合理的和市场价值”语汇。记住:商谈时降低原来的开价轻而易举,但一旦开出低价后想再提上去就难乎其难。
【致胜妙答1】“钱不是我惟一关心的事。我想先谈谈我对贵单位所能做的贡献——如果您允许的话。”“我对工资没有硬性要求。我相信贵单位在处理我的问题上会友善合理。我注重的是找对工作机会,所以只要条件公平,我则不会计较太多。”
【致胜妙答2】“谢谢你给我提供工作机会。这个职位我很想得到,但是,工资比我想要的低,这是我无法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也许你会重新考虑,或者以后能有使我对你们更有价值的工作时再考虑我。”
即使拒绝对方,也要为协商留有余地。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如果雇主需要你,他会乐于满足你的要求。一旦你对他们提出的标准说“不”,录用恐怕就不成了。
五、关于你以前的工作和现在有无联系
【解析】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你以往的工作经验能否使你适合现在的工作岗位而设计的,回答不好的话,它会暴露你背景中的弱点。
【结婚的十大动因及其终极归宿】推荐阅读:
世界十大文豪及其鼓励名言06-24
结婚新郎的致辞06-09
结婚祝福的短信06-20
茂名的结婚礼仪11-06
结婚纪念日祝福语,结婚纪念日的祝福语11-06
优秀员工的十大素养09-06
安全人的十大重点09-18
顾客流失的十大问题10-01
老鼠要结婚的故事06-10
结婚的意义情感随笔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