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2024-12-26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精选19篇)

1.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一

1、专病专治: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又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的专业性很强,不像患者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失眠或心情不好,吃点安眠药,只要睡眠好了或由心理医生开导病就全好了。实际这是一种误解,首先,抑郁症的治疗应遵循专病专治的原则。由精神科/精神科医生使用或选择抗抑郁药来进行抑郁症的治疗,足药量、足疗程,否则称不上正规有效治疗。必有遵循专业医生的医嘱,亦要尊重病人在治疗中的自我感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互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2、安全用药:抗抑郁药和其它抗精神病药一样,都存在安全用药问题。首先,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倾向,防止吞服抗抑郁药自杀至关重要。专业医生处方剂量不宜太大,总量也不宜太多。所配药物由家属保管,由家属监护服药,绝不能将所有药物全数交给病人自己保管服用。一方面防止服药自杀,另一方面防止拒药、藏药或自行减少药量,达不到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3、心理治疗:许多种心理治疗都能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分析他们问题的来源,教会他们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的事件,如学习压力大、失恋、家庭不和、事业失败等造成的暂时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现象。这些问题经心理医生治疗,可减少抑郁行为。

2.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分为两组, 对照组41例采用西药治疗, 研究组41例采用中药治疗。男43例, 女39例;年龄29~67岁, 平均 (48.0±1.1) 岁;糖尿病病史4~29年;抑郁病史2~25年。大便干燥45例, 头晕耳鸣52例, 自汗、盗汗57例, 尿频20例, 目干眼花68例, 手足麻木69例, 体质量下降21例, 神疲乏力25例, 多食易饥47例, 口渴多饮61例, 纳差53例, 倦怠乏力57例, 不寐63例, 焦虑抑郁5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患者入院后检查确诊均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规定的抑郁症评分为20~35分。

1.2 排除标准

<18岁或>70岁患者;重度抑郁且有明显的自杀倾向;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有精神病以及精神病史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严重并发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 给予患者20mg盐酸氟西汀胶囊 (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985) 口服治疗, 3次/d。研究组患者于寅时服用3g调气降糖丸 (西洋参、麦门冬、百合、僵蚕、郁金、黄芩、柴胡) , 巳时服用3g益脾降糖丸 (主要成分为槟榔、乌梅、砂仁、鸡内金、茯苓、山药、黄芪) , 酉时服用3g糖肾康 (水红花子、女贞子、山茱萸、生地黄、鹿茸、红参) 。均给予两组患者为期2个月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焦虑量表 (HAMA) 评分、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 P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HAMD、HAMA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Hb A1C以及血脂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PG、2h PG、Hb A1C、TG、TC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当前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人们的思维受到外界以及自我压力的影响,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 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不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祖国传统中医学观点认为, 人们的精神活动物质基础为津液、血、气, 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2]。中医从改善五脏功能入手, 根据四时之气的变化, 不同时辰有不同的差异, 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 顺应时令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患者人体的重要肝脾肾等器官功能相关, 顺应时令, 给予患者辨证治疗, 效果显著。在寅时, 采用调气降糖丸治疗, 可起到较好的养心安神、平气和肝效果;巳时给予患者益脾降糖丸, 可起到较好的健脾养胃功效;酉时给予患者糖肾康丸治疗, 可起到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辨证治疗, 有利于药效达到最佳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其抑郁焦虑不良情况以及血糖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采用中医分时辨治疗法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以及血糖水平,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应用中医分时辨治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分为两组, 对照组41例采用西药治疗, 研究组41例采用中药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焦虑量表 (HAMA) 评分、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分时辨治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可有效改善的血糖水平,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症,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1] 张立国, 李晓哲, 周潮.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2, 40 (6) :117-118.

[2] 周潮, 李晓哲, 周颖.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4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1, 33 (5) :665-666.

3.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 篇三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因其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故其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中医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中医治疗;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16-02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从治疗和康复方面均广泛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其致死率在逐年下降,但随之而来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却逐年增多,脑卒中后抑郁在临床最为常见。脑卒中后抑郁不但是一种情感障碍,同时也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认知功能损害恢复、增加脑卒中后致死率,甚至导致病后自杀率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其出现亦将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功能恢复[1]。古代中医对脑卒中后抑郁没有明确论述,近年来,中医界许多医家都对此作了探索,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独到见解。笔者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中医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中医学的“郁”,在临床上多是指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古人有“情志之郁”与“因病而郁”之说,情志之郁即“因郁而病”。清代医家顾锡在《银海指南》中指出“气血不顺,脉不和平,即是郁证,乃因病而郁也”。脑卒中后抑郁是典型的“因病而郁”,其病机既有中风阴虚阳亢的特点,又有郁证肝气郁滞的特点。《古今医统大全》记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即郁之久,变病多端”。《类证治裁》记载:“七情由起三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而成劳”。患者卒中后出现思虑过度,伤及肝脾等脏器,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司,痰湿内生,脉络不通,影响血脉运行,心神失养。可见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以气机郁滞为先,影响到心、肾、肝、脾等脏器,并由此而出现痰凝、血瘀、气血亏虚等病态链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本病的辨证,属于虚实夹杂,虚为本,郁为标,临证应掌握其病变规律,抓住本病乃先病于气,之后伤及血,并且本病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任何阶段,对本病的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均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及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2中医综合康复措施

21重视中医情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应以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密切配合,尽早介入中医中药,且早期应以中医情志治疗为主,甚至可纯用中医情志疗法,如华岫云所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银海指南》言:“凡患是症者,宜自为节制,皆非草木所能奏效,所谓妙药难医心上病也”。本病的治疗,必须注重心理疏导,用语言等消除或减缓其不良心因。因此,中医情志疗法,特别是以情胜情疗法,对于郁证,特别是那些处于不良心境或劣性情感状态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它可暂时地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让患者从被动治疗的角色转变为自觉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去,使疾病的治疗出现转机。当然,当躯体病变较明显且顽固时,适当地运用针药等更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高兴、愉快是积极的情绪,它可使新陈代谢加速,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抑郁及脑卒中的康复均产生良好的影响,是消除抑郁病症的重要途径[2]。《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一身之气和顺,气机调畅,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行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志达”是指喜悦的情绪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张景岳说:“若思虑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这种调节精神活动以养心调神的方法,即所谓调节人的内环境。另外,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按四时的变化对居室的温度、湿度、空气、色调的调节,使之处在舒适、和谐、优美的环境中,亦有助于情志的调适,即所谓调节人的外环境,也是畅情的必要措施。总之,正如《灵枢·本神》所言,“和喜怒而安居处”,使情绪乐观愉快,胸襟豁达开朗,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22结合针灸提高临床疗效脑卒中后抑郁服用药物治疗,一般起效在3~10d。针灸治疗以调神理气、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为治则,其机制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不但可以改善抑郁,而且可以提高中药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为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原则选穴,主要有耳针、水针、电针、皮肤针及灸法等。目前针灸选穴思路较多,主要有以四肢腧穴为主的宁心安神法,如神门、三阴交、四神聪等;以督脉经穴为主的调脑安神法,如百会、神庭;以调节阴阳跷脉为主的选穴,如申脉、照海;以头部腧穴结合体穴为主的其他选穴;以心、脾、胃、膀胱经的选穴,心、脾、胃经以取五腧穴为主,膀胱经以取背俞穴为主,虚证多取病机所在脏腑所属经脉原穴和背俞穴,实证多取五输穴,实证补泻结合、以泻为主,虚证针用补法,同时给予艾灸治疗,可增强温补作用。

23及早配合康复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3],人脑具有可塑性,运动或康复运动可促进和影响人脑的功能重组。研究表明[4],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可以给患者提供安全感,主动、积极、持久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恢复患者回归社会的勇气,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高压氧疗、电磁刺激治疗、音乐疗法等[5]。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电刺激治疗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及代谢,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和脑代谢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脑部供氧,促进脑部血管修复和神经系统恢复;运动疗法则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血氧含量提高,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减少机体代谢废物的堆积,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此外,更深层的作用是,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肌力、行走能力等,增加患者的社会参与度,使患者树立信心,促进患者进一步恢复。而音乐疗法则是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结构等直接产生作用,可使患者精神振奋,并且使患者思维活跃,激励正常的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从而使患者原有的生活能力得以发挥。纵观这些康复治疗手段,不难发现,这些治疗手段与中医治疗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运动疗法、高压氧疗、电磁刺激治疗等治疗实际上与中医调神理气、调理气血的作用相符,而音乐疗法则恰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6],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并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机制。

24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以减少复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相对较轻,但反复发作是严重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脑卒中后1个月内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左右;卒中后3~4个月脑卒中后抑郁症患病率在20%~60%之间;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而且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要高于非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因此,临床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及疾病的复发。①未病先防。对新发脑卒中患者,平素应注意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指导,培养患者良好的性格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应常规进行情绪评估,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及治疗。②已病防变,已病防复。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关键在于彻底治疗,应及时、足量、足疗程治疗。本病若治疗不彻底,易导致抑郁症慢性化,并加重躯体疾病,导致出现精神症状、自杀或反复发作。而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本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应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病耻感与罪恶感,降低孤独感,增强治疗信心,减少复发。当然,中医情志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解决人际关系冲突,提高应对技巧,长期的心理治疗还能完善人格。

此外,应重视阳气在脑卒中患者季节性抑郁发作治疗的作用。春天本就是抑郁症发作的高发季节,顺应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春季阳气生发,阳气不足者,生发不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养气助生发,但要谨防生发太过,阳气不藏而发生躁狂,同时注重冬天阳气的温降潜藏,早睡晚起,适当服用膏方。

3展望

脑卒中后抑郁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采用综合防治的效果已得到业界的肯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今后临床研究中应注意,中医防治本病的方法很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并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再者,中医防治本病机制仍不明确,应进一步探讨其机制,以开拓防治脑卒中后抑郁的新疗法。近年来防治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颇多,但因本病的最终病因仍未明确,最终疗效确定仍需通过细致严格的临床研究,故临床研究应加强各种方法的随机对照观察,增加样本量,疗程及随访时间要长,以进一步提高研究可信度及可比性。

参考文献

[1]Bhogal SK,Teasell R,Foley N, et al.Lesion location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in the literature[J].Stroke,2004,35: 794-802.

[2]齐铁钢,张泓.调情志对缺血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4): 7-8.

[3]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6.

[4]王瑞莉,安学林.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5: 303-305.

[5] 乐趣,屈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进展[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613-617.

[6]凌方明,岳丽丽.中风后抑郁症辨治的临床思路与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6(4):519.

[7]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63-65.

4.治疗儿童抑郁症的方法 篇四

要改变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态度。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

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太厉害。

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

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4、症状明显的忧郁症儿童,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药物。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及麦普替林。其中,以麦普替林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深受家长欢迎,唯价格较高。对于有强迫症状的儿童忧郁症,则以氯丙咪嗪效果最佳。(上诉药物推荐源自网络,慎重起见,请按医生要求服药。)

5.老年人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五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老年抑郁症,要立即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当然,应根据不同病情对症下药。

一般来讲,如果抑郁伴有焦虑症状,应服用喜普妙、左洛复;如果有惊恐发作,则应服用赛乐特;如果伴有强迫症状,则应首选兰释;如果怕因漏服药物 而出现戒断症状,可选用百优解。总之,喜普妙、左洛复、赛乐特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抑郁药,其中喜普妙是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较少的抗抑郁药,适合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抑郁症患者。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剂量,不可急于求成,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状的改善需要2周~3周才可见效。

6.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研究进展 篇六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行坏而无子也。”女子衰老期阳明脉气渐衰, 形体衰老, 静气渐亏, 天癸无肾气滋养而逐渐衰竭, 冲任二脉虚衰, 导致阴阳失调, 极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丹溪心法》:“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在围绝经期特殊的生理机能下, 极易因忧思郁结而气机失于宣畅而发病。《傅青主女科》记载:“胞胎属于心肾之间, 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肾。”肾气充足才能温熙心阳, 以助全身血液运行;心血下注于肾, 以滋肾阴。若肾脏虚衰, 则影响血脉运行, 心主神明之功能易受影响。肝藏血, 肾藏精, 肝肾精血互化, 乙癸同源。女子围绝经期天癸竭, 皆因肝肾阴虚, 肾水不能涵木, 无精血化生而致。

刘艳玲等[1]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为肝肾渐亏, 而以忧思过度、气郁痰蒙为病因导致脏腑阴阳功能失调, 心神失守, 忧思郁结而发病。马静等[2]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原因是情志内伤, 心、肝、脾、肾等脏腑亏虚, 在气血失和的基础上, 情志刺激而发病。

综上所述,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 多为肝肾亏虚、忧思郁结、气郁痰凝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扰乱心神, 继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2 临床表现

中医古籍中有类似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记载, 如《伤寒论》:“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心下悸。”又如 《金匮要略》:“百合病者, ……意欲食复不能食,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 欲饮食, 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 如热无热, 口苦, 小便赤…… 如有神灵者。”及描述脏燥症 “喜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发作, 数欠伸”等。患者常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失眠、悲伤欲哭、情绪低落, 思维涣散或者烦躁不安及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伴随月经紊乱或绝经。

3 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 遵循整体观念, 根据不同体质、证型辨证施治。肝肾阴虚型宜滋补肝肾、清热解郁;脾虚肝郁型宜健脾疏肝、开郁安神;心脾亏虚型宜健脾养心;心肝郁火型宜清肝宁心安神;气滞痰凝型宜化痰行气。治疗方法目前有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针药结合治疗。另外, 心理疏导对本病的治疗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3.1 中药治疗

邹蕴钰[3]用Zung抑郁自测评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测评35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 服用菖蒲郁金汤30天, 所有服药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Hamilton量表测定积分均下降2分以上, 表明菖蒲郁金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效。王华[4]认为本病是由于肾气虚衰、肝郁气滞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导致患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精神抑郁症状, 治疗上宜遵循补益脾肾、疏肝解郁、安神养心、化痰行滞的原则, 自拟疏肝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 临床疗效显著。

3.2 中成药治疗

梁杰[5]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该病, 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及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进行评定, 并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 总有效率为91.4%。杜巧琳等[6]用舒肝胶囊分别治疗轻、中度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 患者雌二醇水平升高, 且抑郁症状显著改善。

3.3 针灸治疗

郑盛惠等[7]运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靳三针疗法”的组方之一“四神针”久留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患者容易接受, 操作简单易行。丁力等[8]运用调肝补肾、健脾宁心针法治疗本病, 分别取肾俞、肝俞、脾俞、心俞、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等穴, 治疗4周, 对照组给予百优解20mg/d口服, 两组治疗后观察HAMD及KMI评分, 发现治疗组对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3.4 针药结合治疗

谭捷等[9]用玳瑁郁金汤 (玳瑁、栀子、木通、竹茹、郁金等) 配合针刺, 从痰火论治围绝经期抑郁症, 总有效率为80.6%, 显著优于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 的67.7%, 临床疗效显著。

3.5 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疗法

金季玲等[10]运用滋水清肝饮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56例, 疗程1个月, 结果显效19例, 有效28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3.9%。

4 结语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是在肾气亏虚、天癸将竭、脏腑机能紊乱的基础上, 加之情志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身心异常而共同发病。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 根据不同体质、证型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 疗效确定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女性围绝经期的预防保健尤为重要, 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同时, 应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减少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罗颂平.更年期抑郁症与五脏关系初探[J].河南中医, 2010, 30 (2) :118-120.

[2]马静, 卢庆华.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医治疗进展[J].精神医学, 2008, 21 (6) :475-476.

[3]邹蕴钰.菖蒲与金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35例[J].中医研究, 2007, 20 (1) :36-37.

[4]王华.疏肝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56例[J].山东中医, 2009, 11 (4) :188.

[5]梁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的抑郁症的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2, 18 (6) :336-337.

[6]杜巧琳, 王小云.舒肝胶囊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08, 40 (10) :61-62.

[7]郑盛惠, 吴云天, 廖金蓉, 许明珠, 胡中妮, 陈露华.“四神针”久留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 2010, 37 (4) :726-728.

[8]丁力, 刘波.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5) :1066-1067.

7.抑郁,最好的治疗是自我治疗 篇七

蔷薇是我以前在某著名医院外诊时的一名抑郁症患者。蔷薇在上初中时,父母就离异了。离异的原因是父亲有外遇。母亲不依不饶,闹来闹去,终于离婚了。此后,母亲就没完没了地在她的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开始她还很同情母亲,可渐渐地,她觉得母亲的抱怨就是一种折磨。每当听到“你爹怎么怎么样”的责骂,她几乎就要疯掉了。原本想离家出走的她,适逢父亲从外地回来探视。父亲对她说,孩子,以你的性格,真该出去闯荡闯荡。有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还在上高中的蔷薇就只身出去闯世界了。

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蔷薇果然在外面闯荡得风生水起。和朋友一起开过公司、做过销售,挣了不少钱。但她在婚恋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和第一个男友谈了几年,本来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节,却因为请客的问题不能达成一致,两人为此分手。现在的丈夫是第二任男友,结婚之后蔷薇却后悔了,怎么看都觉得这个男人不够爷们儿。但是对方则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婚。争执之中,蔷薇抑郁了。

先前看病,我不是她的首诊医生,只是她开药时碰巧赶到了我的门诊。服用药物之后,抑郁症状逐渐好转,但她最关心的是,以后能不能避免抑郁的复发。她对每天吃药这事非常抵触,所以在停药之后,就开始在我这里做心理治疗。

当前,抑郁症发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与遗传、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童年经历、压力、性格、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均有关。蔷薇的近亲属至少有三个人有精神疾病,即有阳性家族史。另外,自幼家庭关系不良,这些都是抑郁发生或加重的影响因素。因此,她非常担心抑郁的复发。当然,对于她来说,最直接的烦恼就是母亲的唠叨。

“非暴力不合作”是一种有效应对

我当时给她的建议是对待母亲的唠叨需要采取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即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冲突就会无从产生。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最开始,她还是只能忍耐一会儿,但最终还是绷不住,和母亲发生激烈的争吵。

我和她讨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首先,需要对母亲的行为予以一些合理的解释,比如母亲的父亲和哥哥都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可能在生物学上具有某些和心理疾病相近的性格特质;另外,母亲寡居多年,在人生的大好年华失去婚姻和爱情,这种人生的缺憾也会让母亲心生怨恨。

有了这些认识,蔷薇在认知上对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待母亲不再报以对抗,而是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部分地接纳了母亲的行为。有了这些应对,慢慢地母亲的唠叨就无法再影响她的心情。

对情绪有益的活动不可小觑

但后来的一件事情让蔷薇再度陷入抑郁:她养了多年的一只小狗死了。那一段时间她情绪低落,经常哭泣,夜夜难眠。但蔷薇又不想再度服药。那段时间,她没有找我,却记住了以前我给她的建议:只要抑郁不是太重,就不要在家单纯地休息,而要鼓励自己做一些既喜欢又能坚持的事情,比如运动,或做一份工作,并要鼓励自己去参加人际交往。

生命力顽强的蔷薇找到了一个办法。那时很流行在手机壳上贴钻,于是蔷薇就从网上买了材料,白天在手机壳上贴钻,晚上去后海等热闹的地方兜售。她的销售对象是一些恋人。当时她不缺钱,这样就是想让自己有事情做,而不是让自己沉浸在坏心情当中。很快,她就发现了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她得到了很多买家的好评,看到恋人买到她的作品时的喜悦,也目睹了爱情的美好。一段时间过后,她终于走出了情绪的低谷。

8.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篇八

1、肝郁脾虚抑郁症的治疗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 抑郁症的治疗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9.抑郁症长期不治疗的危害 篇九

2、精神运动性阻滞。典型的症状表现是无精打采、运动迟缓,对一切事物均不感兴趣。

3、身体功能下降。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思维、脑力劳动效率下降等等,很难胜任日常的学习、工作。

4、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危害之一。抑郁症常伴有睡眠障碍,此时情绪低落,自杀的危险最大。

5、思维消极。抑郁症危害中消极的想法占了很大一部分,抑郁的情绪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想法,自卑、厌世等消极情绪悠然而生。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10.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十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16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共处环境不相称,显著而之久地谁还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疾病。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在25~50岁,终生患病率6.87%,其中男性终生患病率5.01%,女性终生患病率8.46%。该病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必须长期服用,多数患者要连续服药6~12个月,少数患者需长期或终生服用。故患者治疗依从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成为了抑郁症治疗中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我院地处边疆,心理治疗的起步较晚,人们对抑郁症及药物治疗的认识不足。有的患者虽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仍拒绝就医,再加上患者家人也不愿意承认患者有病并不愿意提供相应帮助,以致于患者在家自杀死亡的悲剧时有发生。本文结果认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心理治疗任务势在必行。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4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全部属首次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都同意定期复诊。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②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③智力发育迟滞。其中随机抽取20例入对照组,20例入干预组。要求所有患者最初3个月每2周复诊1次之后每个月1次,所开服的药物也限于此[2]。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正常在门诊随诊。干预组患者初次,由具有心理咨询资职的人员对其进行45~60分钟的心理治疗,辅导内容以探讨该病的相关知识、起因、症状表现对自身及他人的影响和治疗与不治疗的差异,以及增强患者对自身状态的认同感并消除其疑惑,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次,向患者讲明目前躯体症状与情绪的关系,同时对所服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讨论,教会患者处理一些身体不适的方法,消除其对服药后出现的恶心、全身乏力等问题的担忧,并对服药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治疗的好处,相信并按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治疗。第三次,此时患者已服药四周,很多患者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他们会对是否需要治疗产生疑惑。此阶段,主要是给患者介绍该病是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特点的疾病,以及目前治疗该病的程序。一般服药2周有效,但要达到满意效果仍需要时间等相关的问题。第四次,开始要求患者家庭成员参与,并共同对前段治疗进行总结,找出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必要时对药物进行一些配伍调整。第五次,会谈时如果患者愿意,可以讨论一下患者的成长经历,同时明确告知治疗至少要服药6个月。最后,辅导多数时间是讨论服药的重要性及如何减药,在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完全停药后生活中应如何进行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帮助患者发现并认识到长期影响自己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并重新评价。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依从性比较:在整个治疗中以脱落率反映治疗依从性。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随访为6个月,共脱失24例,干预组脱落8例(40%),对照组脱落16例(80%),对照组脱落率明显高于干预组,说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提倡全程治疗[3]。但在本实验研究中发现,人们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疑惑和对本病的不认同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抑郁症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通过与患者进行定期的交流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模式、增进医患间的相互了解、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以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咨询师在治疗中表现出的同理心和所提供的专业的精神卫生知识,能让患者对自身状态有正确的认知,使患者能接受诊断并配合治疗。同时还能使患者对服药过程中的一些身体不适有了客观的认识,并且提升了忍耐“痛苦”的阈值,使患者能更为理性的看待自己。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可以使患者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转变,对下一步治疗树立新的希望。这样就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对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11.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篇十一

1中药治疗

1.1分型治疗

1.1.1肝气郁结型陈贺华等[2]认为郁证多由“气不周流”所致,法应疏肝理气,故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该病47例,结果为痊愈27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4例,有效率为91.5%,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古丽尼沙·热合曼等[3]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舒肝解郁胶囊(主要成分为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具有开郁安神,补肾健脾之功效)为主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塞平片,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高于对照组65.7%,表明舒肝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1.1.2痰瘀阻络型刘嬿溥等[4]认为本病是在中风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火胶搏郁结致使气血郁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神明失其清展所致,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化痰活血为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化痰活血解郁方(柴胡10g,郁金12g,石菖蒲15g,香附9g,川芎9g,当归10g,制半夏9g,枳壳10g,陈皮6g,白芍9g,茯苓15 g,桃仁6g,红花6g,合欢皮15g,酸枣仁9g,甘草3 g)。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90.00%,表明化痰活血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有确切临床疗效。 鲍继奎等[5]认为本病乃瘀血与痰浊同时为患,闭阻脑窍,神机失用所致。治疗采用活血化痰开窍法。予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加减治疗本病160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涤痰汤加减,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8.1%优于对照组69.7%。表明活血开窍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并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1.3肝郁脾虚型党博等[6]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舒,郁久乘脾,耗伤心神所致。治疗当调和肝脾,疏肝解郁。遂将90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疾病性质、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程度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所有患者进行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服用中药逍遥散加味;阳性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空白对照组仅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在HAMD抑郁评分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明逍遥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孙惠红等[7]认为本病主要由肝、脾、心受累以及气血失调所导致。治疗应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将9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只给氟西汀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6.7% 优于对照组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1.4肾阳虚衰谢静红[8]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则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因虚致实,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肾虚肝郁证。治疗当从肾论治,益肾补虚,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为其治法。 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肾解郁方(生地、熟地、山药、白芍、当归各20g,山茱萸肉、醋柴胡15g,续断、桑寄生、川芎各30g,蜈蚣3条)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在3周及6周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表明补肾解郁方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丁,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加快神经功能康复。孙伟等[9]认为阳气不足、升发无力导致脑失所养为PSD的病理基础,治疗应以温补阳气为主,佐以活血、安神。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对照组32例用西药氟西汀治疗。两组在8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1.87%,差异显著(P<0.05);在8周时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8.24%,对照组为15.63%,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

1.2专方专治黄侃等[10]将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及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处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化瘀汤(制半夏15g,胆南星10g,石菖蒲10g, 远志10g,郁金10g,丹参15g,川芎10g,赤芍药10g )。中药干预组较对照组PSD发生率降低,其中干预1个月组在3个月时发生抑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各随访时点,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改善,而干预1个月组差异更显著(P<0.05),且在3个月时各方面均优于干预2周组(P<0.05),表明涤痰化瘀汤早期干预可降低PSD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卒中较易导致卒中后抑郁,路永平[11]将88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路优泰及解郁活血汤(柴胡20g,枳壳12g,香附10g,陈皮12g,赤芍、白芍各15g,郁金15g,夜交藤30g,远志12g,当归20g,川芎10g,丹参30g,鸡血藤30g,甘草3 g)合路优泰治疗60 d。 两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8 6.4% ,对照组总有效率65.9%(P<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解郁活血汤合路优泰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王帅等[12]将60例卒中后抑郁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病情予常规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舒肝解郁胶囊,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表明对PSD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状态,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2针灸治疗

宋书昌等[13]认为本病病因为脑神失常,气血失调。治疗当醒脑安神,理气和血。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运用针刺(主穴取百会、印堂、合谷、太冲;对症选穴:乏力取关元、足三里;不寐取照海、申脉、安眠穴;心悸取内关;胸闷取内关、膻中;胁痛取外关、期门、阳陵泉;胃痛取内关、中脘、足三里;腹胀取天枢、上巨虚;便秘取支沟、天枢)。联合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6周后采用HAM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苏志伟等[14]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刺血通经法(主穴取自“脑聪三线”特定区域,第一条主线位于头顶部正中督脉,从后顶穴开始,经过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止于神庭穴连线。第2、3条线位于督脉两侧旁开1.5寸,即足太阳膀胱经左、右线,从曲差穴开始,经过五处、承光、通天、络却,止于后顶两侧旁开1.5寸处脑点穴连线,脑点穴为经外奇穴,即后顶穴旁开1.5寸)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洛复。治疗30d后采用HAMD评分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效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3.3% ,对照组为80.0% ,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刺血通经法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付磊等[15]认为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腧穴直接影响着人体五脏六腑及人体精气的运行,可疏通气机, 振奋阳气,鼓舞正气,调和气血阴阳,安和五脏,从而治疗卒中后抑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氟西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8d,结果为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和90%,对照组分别为50% 和90%, 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当(P>0.05)。该研究表明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其疗效与氟西汀基本相当。

3针药结合

胡建芳等[16]将63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针灸组(31例)和氟西汀组(32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中药针灸组给予疏肝活血汤(柴胡、白芍、当归、香附、枳实、茯神、丹参、延胡索、地龙、竹茹、 石菖蒲各10g,炒枣仁20g,川芎15g),配合针刺(主穴为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足三里、太冲等) 治疗,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两组经治疗后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针灸组优于氟西汀组(P<0.05)。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能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王彦华等[17]对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百会、四神聪、神庭、人中、印堂、内关、中脘、足三里、 丰隆、太冲穴位,每日1次;同时内服振瘫解郁汤(炒枣仁、合欢花、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炒栀子、姜黄、 郁金、夏枯草、柴胡、白术、佛手、炒白芍、黄芪、黄精、地龙、甘草)。对照组给予每晚顿服阿米替林。结果为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92.7%;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11例,有效率52.2% 。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针刺联合振瘫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无毒副反应,疗效确切。刘叶辉[18]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针刺百会、四神聪、神庭、内关、神门、气海、三阴交、太冲,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结合逍遥散加减(基本方:柴胡15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石菖蒲15g,郁金15g,薄荷6g,生姜6g,甘草6g)治疗,以氟西汀为对照组。 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0.05),治疗后疗效均有提高;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即中药和针灸组对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的疗效。

4展望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等,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中医理论其辨证论治的自身特点,对于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 诊断及治疗仍没有统一的标准,中药及针灸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因此,需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其药理及针灸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的选方配药及穴位选取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归纳综述如下。

12.抑郁症的原因与治疗是什么? 篇十二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13.得中度抑郁症怎么治疗方法 篇十三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榜首杀手,患者的自杀率极高,家庭护理的重点即是要防备自杀行动的发作。

2、接受正规的治疗。

中度抑郁症的治疗很关键,一个良好的疗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又彻底治愈的可能,因此在发现了病症之后需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3、做好心理护理。

因为抑郁症患者心情差、失望自责显着,对一些事物缺少决心,非常期望获得他人的心思支撑。家族应多与患者接触攀谈、给予鼓舞支撑,帮助他们建立决心,活跃引导其消极心情;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性加以解说说服,尽量满意其合理要求。

4、照顾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度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有些患者通过拒食来达到消极身亡的目的。所以应注意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

另一方面,病人由于情绪抑郁,常卧床不起,需多注意督促起床活动,督促及协助病人自理个人卫生,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患者的整体形象,更能够让患者的精神焕发。

5、提高睡眠质量。

14.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十四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西酞普兰,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自2009年1月起对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至10月7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44例, 女32例, 年龄21~47岁, 平均32.14岁, 病程1~6年, 平均2.7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为:疗程第1个月每周单独约见患者1次, 每次60~90min, 通过沟通、交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自动思维、潜意识及负性思维的方式及缺陷, 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方案, 采用转移注意力, 催眠放松, 呼吸训练控制等方法矫正其认知偏差和过激行为, 并与每次约见时做出评估;自疗程第2个月约见次数减少至每2周1次。西酞普兰具体用法为:20~40mg/d, 分次口服。

1.2.2 对照组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 用法与用量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后1、2、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测试评分, 以治疗后HAMD评分<10分或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为治疗有效。

1.4 研究方法

疗程6个月后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HAMD评分、服药时间及副作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 组治疗1个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组治疗2个

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6个月2组差异更加显著 (P<0.01) 。HAMD评分:2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服药时间:治疗组平均服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副作用:治疗组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 症状隐蔽, 后果较为严重等特点, 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但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 负性事件的刺激以及患者不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抑郁症形成的直接原因, 加之患者认知能力偏差, 回避到精神科就诊, 使负性信息长期沉积于潜意识, 加重患者“自我思维”方式, 进而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临床症状[2]。因此, 加强患者认知能力, 干预患者偏执行为, 矫治患者思维方式成为目前业内公认且对抑郁症患者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抑郁症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 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 并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作为一线抗抑郁症药物,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3]。临床研究显示, 2组治疗效果随疗程的延长差异的显著性明显增高;疗程结束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提示认知行为治疗与西酞普兰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使疗效更加稳定、持久。我们研究还发现,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减少患者药物用量, 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 (CCMD-3)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7~89.

[2]郭华, 杨长虹, 郭平.西酞普兰治疗儿童抑郁和情绪障碍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1 (3) :213.

15.治疗抑郁症,小心用药误区 篇十五

误用一:用抗抑郁药治疗其他精神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其他的精神和行为问题误认为是抑郁症,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将抗抑郁药用于没有抑郁症状的阿茨海默病(老年前期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结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实,抑郁症的表现症状非常复杂多样,有许多不同类型,程度有轻有重,易与其他精神和行为问题混淆,在缺乏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发生漏诊、误诊不足为奇。有调查显示,内科医生仅能识别约20%的抑郁症。普通医院的医务人员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更不要说不懂医的普通老百姓了。因此。当患者出现其他的精神和行为问题时,最好请精神或医学心理专科的医生诊治,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把并非抑郁症的情况误认为抑郁症,擅自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

误用二:只要是抑郁症,一概使用药物治疗

抑郁症状可能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共同表现,有些适合药物治疗,有些需要心理治疗,还有些需要联合使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抗抑郁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抑郁症。

美国精神学会曾表示,迄今所有的抗抑鄣药疗效大体相似,当一种抗抑郁药无效时,虽然可通过加用另一种增效药或换用一种药获得疗效,但仍有20%~30%疗效不佳。

临床证实,有些抑郁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压力有关,有的患者有认知歪曲,有的患者对“压力”有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有的患者存在人际关系障碍,这些患者都需要认知行为治疗或人际关系治疗。临床调查发现,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中,有的存在认知歪曲,通过认知治疗帮助其识别、解决认知歪曲后病情迅速缓解。也曾有患者在大剂量抗抑郁药治疗下依然整天卧床不起、精神萎靡,经医生深入探查发现,患者对工作“压力”有回避行为。当医生向患者说明回避的危害,鼓励他们增加活动、勇敢面对问题后,疗效迅速上升。可见,抑郁症的治疗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心理治疗,细致全面评估之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令人极端痛苦的疾病,医患应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治疗问题。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有的患者认为抑郁症只能使用心理治疗,完全否认抗抑郁药的治疗作用,这种将心身割裂的看法同样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临床事实。

16.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十六

沟通咨询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干预作用

文章主要讨论抑郁症的.各种发病机制、抑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沟通咨询中使用的各种干预方法,并提出了使用沟通咨询的方法干预抑郁的治疗过程,为专业咨询师提供了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作 者:翟亚奇 杨爽 李利娜 ZHAI Ya-qi YANG Shuang LI Li-na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刊 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年,卷(期): 23(5) 分类号:B849 关键词:沟通咨询   抑郁   人际因素   干预方法  

17.外源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十七

1、处事平和、忌急躁在生活中,敏感、暴躁、多疑、固执等不良的刺激因素非常容易引起抑郁症。因此人们应该保持心态平衡,使个人生活规律,避免不良的一些精神刺激。

2、饮食宜营养忌刺激从日常饮食的角度着手更年期抑郁症防治,中年朋友在饮食上不可偏嗜,宜食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且要定时定量。可以多食用高钙、高蛋白类食品,如牛奶、豆浆、蛋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同时动物肝脏、瘦肉、鸡鸭血及新鲜蔬菜,酸枣、红枣、赤豆、桂圆、糯米也有健脾益气及养血安神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更年期妇女不要吸烟和饮用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这些都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3、社交宜广泛随着人们心理压力的增大,导致人们的内心有许多烦闷无法排解。因此人们应该多保持适当的社会接触,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养成良好的心态。

18.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篇十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且HAMD评分 (17项) 在18分之上;排除患有严重心脏病、肺气肿、冠心病等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31例) 和观察组 (32例) , 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2例, 年龄52~68岁, 平均年龄 (56.36±2.12) 岁, 病程1.3~5年, 平均病程 (3.25±1.23) 年;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53~72岁, 平均年龄 (60.12±3.52) 岁, 病程3~6年, 平均病程 (4.63±1.63)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 给予动力取向治疗, 其实施方法: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情绪, 从患者的情绪出发, 由患者决定谈话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医生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或者是交谈的内容进行解释, 其产生的效果不设定限制。治疗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解释移情、描述冲突、耐性沟通、采用内心辅助行动,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倾听患者心里的声音等, 若患者有自杀倾向, 在接受治疗前, 需要签订不自杀协议, 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自伤行为就需要停止动力取向治疗, 将患者转入住院部进行住院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 每周进行1次动力取向治疗, 每次时长50min, 采取连续治疗的方法。在患者病情改善时, 加强心理治疗, 如果治疗中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 需要转换动力取向治疗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行为等研究新的心理治疗方案。

1.3 疗效评定采用抑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痊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75%;显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为50%~75%;有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为25%~50%;无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2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减分率= (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分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表示临床疗效, 采用 (±s) 表示抑郁症减分率, 分别采用χ2、t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32例患者中, 总有效30例, 占93.75%, 对照组31 例患者中, 总有效25 例, 占80.65%, 经统计分析,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0, P=0.001<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经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精神病性症状具体体现为各种妄想、幻觉及紧张综合征, 伴随有这种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属于严重亚型。很多医学研究者通过研究: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自杀、神经生化及遗传方面和未伴随这种症状的患者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注意力减退十分明显, 其认知功能十分低下[2]。

治疗过程中, 因为治疗医生的中立、节制态度, 促使患者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 早年客体关系特点一一展现在诊室, 同时患者向医生倾诉了大量恐怖梦境, 医生深切感受到了患者心灵深处的孤独无助, 针对这种情形, 医生逐步理解、开导患者, 并要求患者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课程, 逐渐改变不良内心世界。通过实施动力取向治疗,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理解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抑郁症。通常多数患者的内心冲突来源于恋母期, 在其早年成长经历中母婴关系异常。由于患者疾病源于婴儿时期主要以混乱的客体关系为主要特点, 且存在分裂投射性认同的原始防御机制, 如果其再遭受重大创伤事件, 则极有可能激活早期混乱的客体关系, 同时破坏自身的自我整合功能, 进一步导致患者投射出大量破坏性、恐惧的客体, 相应地会引起治疗医生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当充分了解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的内在客体防御机制以后, 进一步零障碍理解患者不良症状与异常行为[3,4]。对此医生需要保持良好状态, 具备足够的耐心包容患者的不良情绪, 并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治疗空间。医生不能被患者的情绪所调控, 自始至终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从而深切体验其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深度创伤。部分医学者通过比较单用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 或者治疗初步阶段单用抗抑郁药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适量加用抗精神病药这三种治疗方法, 比较其治疗效果可知最后一种疗法效果最佳[5]。本文结果表明:动力取向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采用动力取向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患者, 初步治疗时的不良症状逐渐消失, 且情绪越来越稳定, 自我能力也得到发展, 可以很好地理解他人。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如需进一步推广, 则需大量循证医学的支持。

摘要:目的:分析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31例) 和观察组 (32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 观察组给予动力取向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80.65%) ,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0,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动力取向,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邓梅, 冉江峰.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动力取向治疗〔J〕.重庆医学, 2014, 43 (4) :409-410.

[2]段艳平, 陈林, 刘艳红, 等.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 (5) :357-361.

[3]王芳, 姚树坤, 马军宇, 等.脾胃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 27 (5) :281-283.

[4]任志斌, 马永春, 金卫东, 等.首发、复发和双相抑郁患者精神症状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 (4) :238-240.

19.音乐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 篇十九

关键词 精神音乐治疗 抑郁症 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10月我院住院60例患者。①均符合CCMD-3抑郁症汉密顿(HAMD)诊断标准;②入组前有经过3种传统抗抑郁药治疗史,每种治疗在6周以上;③总病期在13年以上;④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20分。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两组年龄24~57岁,平均37.8±10.2岁。

治疗方法:两组均使用氟西汀胶囊40mg/日,舒必利200mg/日,治疗1周后,氟西汀胶囊60mg/日,舒必利400mg/日,治疗6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精神音乐治疗。

精神音乐治疗方法的选择(均为抑郁症病人):一种是集体精神音乐治疗,采用集体音乐治疗每日1次,每次先听节奏欢快、优美旋律的音乐30分钟,如《欢乐颂》、《喜洋洋》,低沉的情绪借助音乐充分释放出來后,再转听节奏缓慢的具有喜悦性的音乐;另一种是个别精神音乐治疗,如《浏阳河》、《秦腔选段》。采取发给个人小录音机,由医生护士指导,可卧床或在活动中听放音乐。

疗效评定:在治疗6周时,按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由精神科2名主治医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协助评定。①痊愈:对自身疾病能正确认识,临床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的治疗和学习。②显著进步: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但不够深刻,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能参加一定的工作学习。③进步: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临床症状部分好转。④无效:自知力完全缺失,症状无好转,不能适应工作和学习。

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X2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研究组进步以上占90%,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说明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抑郁症优于单纯性药物治疗。

讨论 

本组结果表明: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抑郁症,提示精神音乐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因为音乐治疗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具有强烈的情感引发作用,对人的情绪作用尤为明显。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退缩、拒绝交往、把自己禁锢,音乐疗法就是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患者改善自己的情绪,减轻不良的身心症状,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和回归社会。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辅以精神音乐治疗,可以使治疗显效快,尤其使抑郁症治愈率提高。并且比药物治疗接受更快捷和依从性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精社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84.

上一篇:厂区道路施工方案下一篇:关于龙的谜语和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