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2024-12-24

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反思1

本单元两个课时的设计都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以及道具模型,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画一画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从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来看总结了以下几点:

在教学整时时,我抓住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了现在最深受学生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儿童节目中故事人物贯穿整节课,在课堂上出现卡通人物作为教学元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而在认识钟面后的环节是认识整时,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我设计了卡通人物懒羊羊出场,由于是学生心目中喜爱的人物,他们会注意情境图上的每一部分,包括钟面,这是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而设计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懂得不要懒床,给学生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碰到了以下问题:首先是在介绍钟面知识时没有介绍钟面有12个大格;当在讲授认读整时时,许多学生用日常口头语把几时说成几点,甚至把“几时”说成“几点时”出现两个单位,我并没有去认真思考如何把这个错误及时纠正;其次没有把认整时的重点讲透,我应该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好好地渗透到学生中去,而我只用一两句话就略过了,对于中下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最后在讲解读写整时时,没有把冒号左边和右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没有交代清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改善我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有效。

而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一些,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我把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并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有效地的实物投影,通过让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本节课由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教学的效果。从整个单元来看,学生们都在轻松愉快中度过,并且我也比较重视操作的能力培养,把枯燥抽象的时间转化在形象直观的模型钟面上,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反思2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州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反思3

一、小明的一天

“认识钟表”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该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感受新知,做到“在动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如,在学生认识钟面时,先自己独立的观察钟面上有什么,然后再把自己发现的告诉组里的同学;又如,认识整时和半时也是这样,每人挑一个时间认一认,再把自己认识时间的方法和同学说说,因为每个人选的时间不同,所以在交流时不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使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带着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来。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标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把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本节课中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得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同时培养了学生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因为学生之间评价时认可了别人的优点(比方说:谁的回答声音宏亮,谁的说话完整)既是他虚心的表现,又能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被评的人得到了他人的肯定,树立了自信心和成功感,而指出别人缺点的同学,自己可能就要想到要比他好,接受评价的人,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美德。长期培养下去,学生们会养成真诚待人,公正,公平合理客观地评价一件事,一个人。这其实也是一种素质。教学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小芳的上午

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把单调的书后练习转化为与动物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生活中。

一、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周玉仁教授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在本课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了解一名新朋友的生活为背景,挖掘数学因素,设置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课中,教师设计了学生间的评价,在为动物朋友当裁判的情境中,对参赛小动物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认识钟表教学课件

2.认识钟表课件

3.《认识钟表》课件

4.认识钟表教案

5.数学认识钟表课件

6.西师版认识钟表课件

7.钟表的认识课件

8.苏教版认识钟表课件

9.苏教版《认识钟表》 课件

2.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篇二

黎雪梦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詹天佑》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杰出?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亲自动手的手段,让学生画出平面图,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 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然后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最后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教学《彩色的翅膀》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战士建设海岛的决心和行动中让学生体会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并举父母改变家园的例子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叫学生想象自己在荒岛上的想法与战士们进行对比。

教学《中华少年》时,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 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并把学生分组进行配乐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

3.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三

本单元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都是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精彩的文笔,细腻的描写,运用大量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进有灵性的魅力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灵性和美丽,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我们老师该思考的问题。

美是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领悟出来。如何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是关键。《山中访友》作者把古桥、树林、瀑布、山泉、悬崖等当作知己朋友,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生寻找山中朋友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采取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痴迷与热爱,并进行对话与交流。课文学完我总觉得学生只是初步领悟了作者的情感,没有深刻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痴迷与热爱

《山雨》,作者全身心投入雨中,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教学时,我吸取第一课的教训,以琴键为引,让学生当琴手,领悟雨中的树木、小草、岩石所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比第一课好了许多。但我忽略了一点,学生是好动的,也许他们关注的世界和成人根本不同,课上完后我好困惑,学生只能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要他们深入作者的内心,身临其境地感悟大自然的美妙还是达不到。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聆听还是欠缺。

《草虫的村落》,我原以为学生对昆虫是了解的,所以我满怀信心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如“草虫的村落在哪里?”“草虫的村落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解决问题时兴致也很高,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课后仔细揣度,发现学生还是没能走进昆虫的世界,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用心。

《索溪峪的“野”》,我很想把这种“野”的味道教出来,我在课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领略出“野”的特点来,也许是学生的理解角度与成人有别,“野”的韵味表现的让我好失望。

纵观整个单元教学,我觉得我是不够成功的。如果仅从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最大的失败就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上。这点在单元写作指导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在教完《草虫的村落》时,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一种昆虫,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平铺直叙。我发现,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角色的转换,应该让孩子们从昆虫的角度是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是一只昆虫,写出来的东西也许会生动得多。为此,我花近半个课时,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结果学生们角度转换了,写出来的片断内容充实了,可千篇一律都写我举的例子——小蚂蚁,边平时写作水平较高的杨**、陈**、龚**也是如此。于是,我在单元作文时,指导学生们放开思维,并从不同的植物或动物去举例。到此,学生们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写作的内容,选材的对象均得到拓展。

4.第十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四

初审人:

审核人: 班级:四.1 课题:作文(难忘的一件小事)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辅导实践课 导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 “记事 ” 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 “记事 ” 中要写真事吐真情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教学重点

叙事要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抓重点、做到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好多令你难忘的事情,你能把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的小事情说给老师听听吗?

二、审题指导

读图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 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师生分析范文

学生结合范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概括以上三点

四、组织材料

1、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首先选事要切合题意、围绕中心选材。

其次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小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①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②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③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3、汇报自己的选材。

①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②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五、突破重点难点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就刚才同学们的某个事情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六、教师总结

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在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才会让读者感动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用心去写作文而不是用笔。这样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

主备人:李晓萍

初审人:

审核人: 班级:四.1 课题:作文(难忘的一件小事)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辅导实践课 学习要点

1.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2.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要求

1.内容生动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2.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导学过程

引言: 同学们根据自己组织的材料进行写作,希望同学们能成功的完成这一次的习作。

一、学生开始习作。(先打草稿)

二、巡视学生的习作过程,及时发现某些典则性作文。

三、抽读某些典型性作文,师生共同计议。(抽读和评议典型性作文,掌握正面引导、鼓励提倡为上,矫正不足为辅的原则)。

四、学生自己修改草稿。

5.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内容:食盐及其粗盐的提纯

二、教学目标:

1、区别生活中和化学上盐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盐的化学式及俗名。

2、了解食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分布。

3、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过程及原理。

三、教学重点:

1、盐的概念。

2、过滤的操作要点。

四、实验准备: 粗盐提纯实验所需器材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生活中所指的盐是那种物质?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2、判断对错:食盐是盐,盐就是食盐?(食盐是盐,是正确的。因为食盐是由Na+ 和Cl-组成的化合物;盐就是食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盐是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例如:Na2CO3、NH4NO3等都是盐。因此,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具体的盐。)

(二)新授

1、学生自学课本P72面内容。

2、教师介绍生活中其它常见的盐,学生熟悉化学式和俗名。

硫酸钡、硫酸铜、硝酸钾、碳酸钠、高锰酸钾、碳酸氢钠、碳酸钙

3、介绍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的相关知识。(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4、小结食盐的生活用途和人体生理用途。

食盐的生活用途:(1)、氯化钠日常生活用于调味和腌菜、肉,(2)、医药上的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3)、工业上是化工原料,制取氯气、盐酸、纯碱。

食盐的生理用途:(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5、食盐的分布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6、食盐的制取: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三)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2、粗盐提纯原理:(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2)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后可制得精盐。

过滤操作要点:(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否则过滤速度过慢。(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

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 滤纸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蒸发操作要点:(1)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2)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4)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容易向外飞溅。(5)取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夹取,以免烫伤。

操作中4次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分别是:

溶解: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外溅 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计算产率:转移固体

4、实验误差分析: 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1)过滤时滤纸破损。(2)仪器不干净(3)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2.实验产率降低可能出现的原因:(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3)过滤时,液体洒出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四)、课堂小结

一、氯化钠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二、粗盐的提纯

1、主要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五)随堂检测

《生活中常见的盐1》随堂检测案

一、基础达标

1、化学上所指的盐是由(或NH+

4)和 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2、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H2O CaCO3 HCl H2O2 Na2CO3 Ca(OH)2 MnO2 H2SO4 NaOH 酸: 碱: 盐:

3、写出下列生活中常见盐的化学式及俗名。

碳酸钠 俗名、碳酸氢钠 俗名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高锰酸钾 硫酸铜 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

亚硝酸钠 硝酸钠(请指出上述2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为:1、、2、、3、5、过滤器是由 和滤纸组成的。过滤的操作要点是一 二 三。

二、实战演练

粗盐提纯操作中,1、四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 过滤:、蒸发结晶: 计算产率:

2、过滤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有、、、3、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有、。

4、过滤后应把滤液倒进 进行蒸发,当蒸发皿中出现 停止加热。

5、实验操作的错误和失误都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判断下列操作会导致精盐产率有什么变化(填偏大、偏小、不变)

①溶解前烧杯用水润湿(); ②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液滴飞溅()③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④撤灯太早,水没蒸发完

6.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六

2.奶奶甘于fènɡ xiàn(),fā huī()余热,七十多岁了还在老干部大学学生上绘画课,3.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浪费了非常kě xī()。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风平()()争()恐()()紫嫣()五()八()

2.中国人对“信”有很多种称呼,你能写一写吗?

3.选一选,填一填。

需须()要 必()付负 辜()()出

4.查字典,填空。

“替”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再查音节()。“替”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代替;②为;③衰败。在词语“替班”中应选第()种解释,在词语“替他高兴”中应选第()种用法,在词语“兴替”中应选第()种解释。

三、选词填空。

养育 哺育

1.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着她的儿女。

2.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之恩。

四、语文实践。

1.有人说现在用不上信件了,我们可以打电话、发邮件、qq的聊天,觉得写信现在已经落伍了,说说你对信件这种通讯方式的看法。

2.我会写信封。

靖江市实验学校的李纲要给福建省浦城县光明小学五(2)班的李芳写封信,邮编是353400。李钢的邮政编码是214500。

五、句子对对碰。

1.模仿秀。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不是……而是

2.读下面的句子,写写你的体会和感受。

(1)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我的体会:

(2)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的体会:

3.先把诗歌补充完整,然后再仿写。

替 给 写,快去航海吧,海上风平浪静。

我来仿写:替小鸟给树林写,,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3)巴金爷爷给家乡的孩子写了一封()的信。

(4)边防军叔叔()地把信的内容背了下来。

六、课文操练场。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作家 写给 的一封信的内容,我知道这位作家的作品还有《 》、《 》、《 》。

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1)写信要“用心”是指

(2)“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这首诗歌后,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七、一起来看看妈妈的留言条。

妈妈的留言条

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几乎一整天都和我见不上面。所以,她跟我沟通的方式主要就是留言条。

早上,我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台上妈妈熟悉的字迹:“亲爱的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不能给你做早餐了。牛奶热一热再喝,先吃馒头再喝牛奶,这样才不会拉肚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你能好好把握新的一天,活得更加精彩!妈妈字。”读完纸条,我的疲倦一扫而光,手脚麻利地收拾妥当后,遍精神百倍地迎接新的一天!

中午,我推开门,喊了几声,没人答应,只有一张纸条静静地躺在桌上:“亲爱的孩子,妈妈班上有个学生病了,他的父母不在家,妈妈要去医院照顾他。餐桌上的菜调好味了,放上米一起蒸熟,吃完饭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也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你不用等我了。妈妈字。”我轻轻地叹了口气,在妈妈心里,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

看着妈妈的留言条,我感觉有好些话想跟妈妈说,我也写了一张留言条:“妈妈,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2.你觉得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

3.看着妈妈的留言条,“我”会写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八、我会写信。

7.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七

sb +adj

使。。2.be made

to do

被迫做某事

3.adj: angry 生气的/ awful 可怕的/ nervous 焦虑的/ uncomfortable 不舒适的/ annoyed 让人恼怒的/ sleepy 困倦的 / tired 累的/ scared害怕的/ frightened 害怕的energetic 精力充沛的 / relaxed 放松的 /soft 柔软的,柔和的 4.would rather=I’d

rather 宁愿 5.rather

than 不愿

6.so….that… 如此的。。以至于。。

7.the

more….The more….越。。越。。8.wealth

财富/ power 权利 /fame 名气/ health 健康

9.in

common 共同的

10.leave

out 忽视,不提及/explain 解释,说明 /realize 意识到

11.a long

time

ago=long

long ago 12.sleep badly 睡眠糟糕

13.feel

like

doing=want to

do 想做某事 14.call

in 召集,叫某人进来 15.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him.他没什么问题

16.neither….nor…既不。。也不。。both。。and。。两者都all三者都。none三者都不。。17.take

the position 占据某人的位置 18.to start

with 开始 19.the exam

results 考试结果 20.hand

back 分发 21.throw rubbish 扔垃圾 22.search

for 搜寻

23.walk home alone 独自一人回家 24.the worst

day 最糟糕的一天

25.on the school soccer field 在学校的足球场上

26.miss doing

sth 错过左某事 27.stupid / silly 愚蠢的 28.kick sb off 开出某人 29.knock on /at the door 敲门 30.let

sb

in 让某人进入

31.be

hard

on sb 对某人严厉要求 32.lose the game /fail

the team 输掉比赛 33.support each

other 互相支持 34.communicate

with

sb 和。。交流 35.learn

from sb 向某人学习

36.with

courage 鼓起勇气 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励某人做某事

37.fear in the heart 内心害怕 38.be

close

to doing 接近做某事 39.pull 拉---push

推 40.pull

together 齐心协力

41.fault 过失,缺点 /relief 轻松 /perform 表演,表现

42.nod 点头----shake 摇头,晃动

43.on

a winning team 在一个即将获胜的队伍里

44.get

good

grades 取得好成绩 45.get into a

8.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八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1. 我国是一个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

塞诗、诗、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知道外国的、等诗人。

4、“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五、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的诗

句:。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六、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

呢:;

我推荐的理由是:

七、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9.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篇九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能力目标:在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过程:

我们曾一起探寻过美丽的图形王国里很多图形的奥秘,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黑板上贴出),你能找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图形吗?

(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就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从而引导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老师要问一问了,你打算怎样研究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教师适当板书

那这一些呢?它们的圆又藏在哪里?(生答,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仔细看!(

据你对圆的一些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圆吗?(生介绍)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圆形的物体,瞧,这些物体上都有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指一指吗?除了刚才这一些,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形吗?

(生: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钮扣是圆的……)

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想!)好吧,就用我们手头的工具,先自己画一个圆。开始!(请一部分学生上黑板画,画好先不下去,介绍一下画法)

【二】画圆部分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不大好画……)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的注意点: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定点、定长、旋转)]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5页的例7、例8、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天表、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还向学习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2、追问:你认为要学习圆的面积,我们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整理出:(1)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这样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教学例7。

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开做个实验。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

提问: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并让学生适当说明自己的想法)

出示方格图后指出: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

交流数方格的方法。

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指出:只用一个圆,还不足验证猜想,我们再找两个圆,并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图下的表格。

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交流中相机总结:(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π倍。

三、教学例8。

1、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继续学习。

2、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预先已经平均分成16份的圆,仿照教师的拼法拼一拼。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

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上下的边不够直。)

3、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品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竟回有怎样的变化?用实物或投影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象。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回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

6、推导公式。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员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个应怎样表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C2 =       )

(3) 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形如教科书第105页上的板书,并得出公式:S=πr.

追问:(1)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2)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7、做练一练。

核对答案后,先引导学生比较两体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总结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例9。

1、出示例9。学生读题后,可以先问问献身个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西崽让学生想象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最后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的距离。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5

五、练习。

1、指名读题,并要求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六、全课小结。

10.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教案 篇十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教案

课型:复习课(点击胡继升打开)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梳理 第二课时 典型习题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盐的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巩固CO32-的检验方法。 3)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辩证认识化肥和农药,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化肥的区别。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化肥鉴别。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第十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结束,今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 板书:第十一单元 复习1.生活中常见的盐 老师: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学习了哪些盐? 学生: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老师:由此我们知道化学中盐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老师:氯化钠有什么用途? 板书:1)氯化钠 氯化钠的用途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调味、腌渍蔬菜肉类,农业上用于选种,工业上用于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 老师:氯化钠分布在哪里? 学生:海洋、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老师:粗盐如何提纯。 板书:粗盐的提纯 学生: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产率 老师: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有什么用途? 板书:2)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学生:在工业上,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碳酸钙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通常用作建筑材料。碳酸氢钠用于焙制食品和治疗胃酸过多。 老师:请大家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Na2CO3+2HCl==H2CO3+2NaCl NaHCO3+HCl==H2CO3+NaCl CaCO3+2HCl==H2CO3+CaCl2 老师:这些反应可以检验什么离子的存在? 学生:CO32- 老师: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 学生: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老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在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老师:复分解反应发生有什么规律?请大家举例说明。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规律 学生: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Na2CO3+2HCl==H2CO3+2NaCl 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Na2CO3+Ca(OH)2== CaCO3↓+2NaOH 盐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盐。 BaCl2+Na2SO4==BaSO4↓+2NaCl AgNO3+ NaCl==AgCl↓+NaNO3 老师:什么是化肥? 板书:2.化学肥料 学生: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老师: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学生:碳、氢、氧、氮、磷、钾、钙、镁。 老师:农作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是哪些? 学生:氮、磷、钾 老师:氮肥、钾肥、磷肥如何检验? 板书:氮肥、钾肥、磷肥的检验 学生:①看外观。氮肥、钾肥白色晶体,磷肥灰色粉末。②看溶解性。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③灼烧。氮肥可燃、熔化、冒烟;钾肥不燃烧,灼烧时有爆炸声。④加熟石灰研磨。铵态氮肥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老师:如何辩证的看待化肥和农药? 学生:使用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 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复习1.生活中常见的盐 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氯化钠的用途 粗盐的提纯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规律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的检验 教学反思:

上一篇:职员股权激励计划书下一篇:体育场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