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赏析(精选11篇)
1.过故人庄 赏析 篇一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 。读孟浩然的诗, 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 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 用简单直白的语言, 平铺直叙, 讲述了一个毫无卖点, 平淡无奇的故事, 全诗没有一句夸张的句子, 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动人的情节。它既没有李白诗的豪放飘逸, 也有别于王维诗的恬淡宁静, 它用最朴实无奇的语言, 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朴实的语言, 平淡的故事, 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让人倍感亲切的淳朴真实的画面。画里没有名山大川, 没有深山古寺, 没有枯藤老树。有的, 也只是故人、农家、青山、绿树等平淡无奇的日常景色。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 (闻一多《孟浩然》) 的程度了。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平淡无趣”的诗, 却流传几千年, 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 “语淡”是公认的, 那么它的“味终不薄”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 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 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 这哪是什么诗, 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 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过多的渲染, 没有任何悬念, 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 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 所以没有山珍海味, 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 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 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 不客套, 不拘虚礼。同时, 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细细品味, 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格外温馨。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 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 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 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是明朗的, 充满生命力的, 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 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 “青山郭外斜”, 举目远眺, 远处青山依依相伴, 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 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 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 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 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热爱, 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 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 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 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 透过小轩窗, 房屋前几块菜地里, 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 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 远处青山环绕, 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 一对老朋友, 喝着米酒, 拉着家常, 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 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 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 话话桑麻, 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 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 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青山相依, 绿树环绕的村庄里, 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 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 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 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 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 “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 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 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 家酿的美酒, 乡村的景色, 真诚的友谊, 朴实的话题, 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在这样一个天地里, 什么政治失意, 什么名利得失都会抛之脑后, 不再想起。就连归隐山林这样“高雅”的话题都显的是那样多余和娇情。“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被乡村生活所吸引, 于是临别之际, 向故人表达在重阳之日还来赏菊花的心愿, 很直白, 没有丝毫拘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故人之间真诚而深厚的友谊的基础之上的。故人的真诚, 诗人的率直, 跃然于纸上。读到这里,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重阳之日, 菊花盛开, 故人再次杀鸡做食, 诗人再次来到故人的家里把酒言欢。一个普通的村庄, 一顿农家饭, 一对老友对饮, 几句家常话题。描写直白, 语言简单, 文风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 每个句子都几乎没有费力锤炼的痕迹。朴实的农家气氛, 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不炫奇、不卖弄, 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语言风格与描写的内容是那样的和谐一致,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平淡之中见功夫, 平淡之中见真情。
2.孟浩然及其诗《过故人庄》的评议 篇二
孟浩然这位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流传千古而不朽,自有其自身的魅力价值。他四十岁以前一直隐居在襄阳,了解这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有巨大的作用,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却正以他的冲淡而魅力永存。这种冲淡在《过故人庄》中表现的很富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孟浩然 隐逸诗人 冲淡
孟浩然出生在则天永昌元年(689),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襄州襄阳人(今湖南襄阳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与孟浩然共同作用唐代山水田園诗派的代表,还有王维。孟浩然是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是北方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而一般认为王维的冲淡见长,而且成就也最大。但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比王维年长二十一岁,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挚友。虽然其诗“经纬绵密”(殷璠《河岳英灵集》)之外,仍然残存着山水诗从初唐之繁实转向盛唐之清空的过渡痕迹。但他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并从题材和精神旨趣两方面将田园隐逸和山水行旅结合起来“因而能兼取陶谢之长,融主观感受于客观观赏,通过塑造典型隐士形象,反映田园中的盛世气象”。①故孟浩然以不刻画、不雕琢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直寻兴会、寓情致和故实于鲜明,继陶渊明所开创的以意为主,由情见景的意境和平淡自然的风格之后,又形成了情景交融、意在象外的意境和冲淡清旷的风格。其强调“发兴”的创作体会和淡化意象,注重传神的表现艺术,给盛唐山水田园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经验,因而在王维之前,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并代表了南方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远源不尽一致,田园生活作为独立的题材,进入诗歌的时代要早得多。早在《诗经》中就有应用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都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耕作、采桑、收获、狩猎、酿酒、祭祀的生活。尤其是《七月》对田家各种杂务的叙述尤为细致。当然,《诗经》所描写的田园与后世有所不同,但他们所选取的田家生活场景都颇富典型意义,已初步为田园诗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而山水则不同。《诗经》里虽然也有不少对山川草木的零星描绘,但主要用于比兴。对山水的大量描绘出现在《楚辞•九歌》中。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而孟浩然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
关于孟浩然的生平,新旧《唐书》的记述都很简单。孟浩然去世后,王士源为他编集,并写了一篇序,成为后人考证其生平的重要依据。不过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孟浩然的可靠文献是王士源据孟浩然的诗作,参合史料大致理出其生平梗概。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家居襄阳郭外埋山见山附近的江村中,本宅叫涧南园,简称南园。所以诗集中描写南园和西南郭外郊游的作品最多。孟浩然在《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中这样描绘自己的隐居环境:“敝庐在郭外,素业唯田园。左右林野时,不闻城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园庐附近除了山见山以外,还有望楚山和万山。县南八里有东汉习郁所凿习家池。县东南三十里,隔着汉江,还有一座鹿门山,东汉高士庞德公曾在山见山躬耕,后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在此隐居,所以常来这里登览。“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影响”。②这在孟浩然的“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登鹿门山怀古》)中就体现了孟浩然有意探讨先贤尚存的遗迹,追步隐逸的高风。
孟浩然四十岁以前在家读书习文,为乡人排难解纷,努力为应试入仕作准备,到开元十六年(728年)冬入长安赴京应举,考试失败在长安大约滞留一年。
关于孟浩然入京的次数和时间,两《唐书》皆认为孟浩然40岁入长安,千年以来无异辞。陈贻火欣《孟浩然事迹考辩》亦认为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入京师。但傅璇琼《唐代诗人考略•孟浩然》则认为此说“大为可疑”,他认为孟在开元十六年,40岁以前即已淹留长安。孙维诚《孟浩然三入长安》则认为孟浩然一生三入长安。与此同时,王达津《孟浩然生平续考》也提出孟浩然多次入京,其可考者三次;一、开元十七年,二、开元十一年,三、开元二十年冬,到达可能在二十一年春。孟浩然到底几次入长安还有待于研究者的深入考察。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无疑对我们研究孟浩然和其诗大有帮助。孟浩然的入京与其求取功名紧密相连却终身不第,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隐逸诗人。
孟浩然也曾南游吴越,经润州、苏州、太湖达杭州,到越中,沿途写了不少诗篇,他曾去钱塘江观潮,赴天台登览。途中经过富春江,后又由剡溪顺流赴越州,结识了诗人崔国辅等,游过若耶溪、镜湖、云门寺等名胜古迹。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张九龄贬州长吏,辟置孟浩然于幕府。孟浩然在幕中不到一年思乡辞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时孟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③孟浩然的这些经历与所隐居的地理环境对于其成为一个典型的盛唐隐士有重要作用。孟浩然的典型意义在于他代表了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或官至一尉的失意文人的共同精神面貌。
孟浩然在《田园作》中这样写道“敝庐隔尘喧,唯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可见他的生活条件还算充裕。但根据“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书怀邑京同好》)的传统观念,他必须博取功名。但却“欲渡无舟辑”(《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的志向虽然空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企望一步登天的愿望却也是盛唐文人共同的特点。由于盛唐的繁荣为人们的进取和功名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但却在现实中又常常粉碎他们的愿望。毕竟科举取士数量很少。这在《通典•选举典》中有记载“开元以后……其应诏而举者,……所收百才有一”。按当时规定,一般人中举后亦不过放一尉官,入仕后,也常滞于下位。孟浩然看到了即使连盛世也难以解决的权势阻碍进贤之后的社会问题。他也曾思考过自己的命运,感叹光阴的流逝,也有对有志难展的恐惧,以及对穷通之运的推究。这与阮籍、陶渊明到陈子昂、张九龄诗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孟浩然在隐居中养真全节,保持人品的纯洁无暇,这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也是他倾慕陶渊明的根本所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正是出于对“物情趋势利”(《山中逢道士云公》)的批判,而与陶诗的精神旨趣相承接的。
孟浩然虽有失路的慷慨不平之气,和对流俗势利的批判,以及对道德节操的追求,和远大的人生志向。但孟浩然毕竟是一个隐士,“总得来说,他的思想性不是很高,那是由于他远离社会生活。”④他虽然随从张九龄,但也并未深入社会深层。所以,无论是追求还是不平,在他的诗里都表现的比较平和,没有激烈的躁动,也没有深沉的悲哀。因为,他总能忘情与山水之间的自慰自解,从而求得精神上的平衡。尽管他常为仕途不立而叹息,却又甘心与故人痛饮放弃举荐的机会,而并不后悔。(开元二十三年,因与故人畅饮,而未与韩朝宗同去长安)这与他多年隐居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有关。他和谐的将阮籍的放达,陶潜的高洁和右军的风雅统一在隐居生活中。
自唐代以来,孟浩然在人们的心中就一直是个隐士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诗有部分出世倾向,但大部分还是积极问世的。其山水诗的主要倾向也始终不忘政治、用世、济苍生的愿望。“我们应该说他(孟浩然)是不得志的文官,那能说他是一个隐逸诗人。”⑤其诗虽然缺乏深刻的玄理思辨,但他能将其山水田园诗的观赏性为主的表现方式中,融入他终生不达的生活经历所体会出来的陶诗真趣。
李白对孟浩然是极其仰慕的。他在《赠孟浩然》中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养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日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芳”。至于王维,则不仅写过《送孟浩然六归襄阳》赞美孟浩然。而且也为孟浩然画过像。为什么孟浩然能得到这些人这样的称颂呢?固然是由于他的清白自守,(《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表现其不事玄宗)另外也由于他那种独创的风格,也正是他的诗歌风格中的冲淡。
苏轼也曾说孟浩然“韵高而才短”,但闻一多却认为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的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而且“古今并没有第二个人到过这境界。”⑥
“孟浩然的诗冲淡的就像一杯白开水”⑦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更近于自然,宁心而发。“孟诗的冲淡是当之无愧的”⑧其冲淡主要体现在清静闲逸,朴素自然,脱口而出。如家常话,亲切感人,富于泥土味,具有代表意义的诗就如《过故人庄》。当然在孟诗中,《过故人庄》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的程度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叙事简洁,写景明丽,给人印象较深并与王维的作品很相近,所以曾误入王维集中。但孟浩然的诗与王维的诗就其冲淡风格来说,还是有别的。孟浩然的冲淡,纯朴清旷,平静悠远。而王维的冲淡,高雅静秀,空灵闲寂。
这首诗描写田家留饮的情景,将一个普通的村庄和一餐简单的鸡黍饭写得极富诗意。绿村环抱村庄,青山斜出城外,构图明快简洁,概括了坐落平原而远接青山的一般村庄的特点。主客临窗把酒,面对眼前场圃,谈及农桑茶麻,绿树青山构成一副合谐、明丽的乡村景色把宾主间淳朴真诚的情谊表现的朴素自然,其乐融融。使得严格的律诗也变的自由恬淡了。
让我们具体分析其妙义,体会之情感,品读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简单明了,平铺直叙,以记事开始,却暗中铺垫下文。故人邀我而至,并以农村之上等饭肴--“鸡黍”相招,可见其友情之深,农风之淳朴,热情豪爽,但不讲虚礼,不讲排场,朋友间的心扉才能敞开。并且是先“具”后邀,可见故人是以诚相邀。“设酒杀鸡作食”这种待客之道早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记载(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孟浩然与陶渊明同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他们在这里共同用“鸡”这一农村最为上乘的饭宴,笔者认为这不是偶然。孟浩然在40岁以前在家隐居读书习文,再加上孟浩然本人对陶渊的倾慕,他必然对陶渊明及其诗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他们都用“鸡”来写相招之热情,至少说明他们有其内在的相同性。但是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鸡酒这一盛宴来写招待之热情,而孟洗浩却写成“故人具鸡黍”,而不写成故人具鸡酒。笔者认为这里的原因有二:其一、“鸡黍”是农村特有之风味。鸡是上乘之饭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鸡”是那里也能拿出来的饭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里溪外出时,妻子砍了门柱来炖母鸡送别丈夫。在现在也不是有“贵妃鸡”这一名菜吗?至于“黍”是农村最早种植,最基本的粮食作物。当然“故人”不一定只用这两种食物来招待这位老朋友,但作者(孟浩然)正是选取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食物来写,是有其道理的。其二、孟浩然是一个隐逸诗人。他不可能写出像李白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样的浪漫,飘逸,也不可能写出像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苍凉、豪放。席间虽有酒,但鸡黍是基本食物,最能体现乡村之淳朴,故人之热情。“酒”是用在故人谈话助兴用的。这首诗整体写景是表,写情是里。所以酒是伴随着情感的升华而来,并不是为饮酒而饮酒,也不是为放歌而纵酒。这正体现着隐逸诗人这一内在的基本情感。这样简单的一句诗也铺设了下文,显示了气氛特征,预示着这必将是一次愉快、和谐的故人相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作者对具体环境所作的清晰愉快的描写。绿树把村庄合围,青山在城外斜立,这是一个山青秀丽的村庄,风景明秀,一派祥合。但并不单调,也不古板。有青山在郭外斜立作伴,并展示了一开阔的远景。一“绿”一“青”两种色调,虽不是浓墨重彩,但却是层次分明,颜色分明,使作者笔下景物如在读者眼前呈现,历历在目。而一“合”一“斜”却使本来不带生命的物象顿生生气。好像一切变成了活的一样。合抱在村边,斜立在郭外,静中有动,远近相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场圃,饮酒谈论一年收成和农事,也有把“开轩”记作“开筵”的。其实,这里应该是“开轩”的。因为,打开窗户,面对场圃,这是相承接的。并且“开轩”也意味着作者与故人是敞开心扉而谈,这也与后半句是一致的。他们没有政治,前程的担忧,也无须面对人生的纷扰。只要能平淡的谈论农家杂事,桑麻收成,看似平淡却是弈弈之乐。人生要做到这一步又何尝容易。这也正是孟浩然的“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看似简单却潜藏着人生的真谛在其中。“场圃”一词产生较早在《诗经》的《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正是选取农村这些最基本普通的东西(如山、树、鸡、黍、桑麻)写在诗中,但却能收到更强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孟浩然诗中“冲淡”的作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而能体会到绿荫环抱之中的给人宽敞,舒展的感觉。我们也能领略到强烈的农家风味,勞动气息,甚至能闻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桑麻”一词也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二中有出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前面已对孟浩然和陶渊明的内在渊源关系作了说明,这里就不再细说。关于“把酒”一词,我们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就知道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词最早出现在那里,尚无考证。但后世也流传甚广,故不得知是否从孟浩然起才有“把酒”一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相聚在我国历来就是传统,在《艺文类聚》卷四《九月九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绩晋阳秋日,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菊盈把,坐其侧久”。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也有相聚的记载。故孟浩然面对乡村这样恬淡的环境和热情的故人,他们可以谈论农家杂事而无世事纷扰。面对这样一种“真”的境界,而要离开它时,有几人能无动于衷。看似直截了当,毫不掩饰,但却暗含着诗人不忍离别。当然,诗人无论是对故人情,还是对这种百姓的心灵境界,都是心存依恋的,但面对分别时的情景,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来表达此刻作者的心情。
作者正是应用这样一些平淡的词语,共同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情融成一片。虽然没有用雕琢的词语,但却自然天成,从平淡中显示了美,展示了孟浩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有血有肉,这正是孟浩然冲淡的艺术效果所在。
参考文献:
①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唐诗杂论》,古籍出版社,1955年34-35页.
③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④刘开源:《论孟浩然和他的诗》,中华书局,1961年.
⑤刘华:《文史杂志》,6卷1期,1946年7月.
⑥闻一多:《孟浩然》.
⑦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过故人庄-教案 篇三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学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背得很好,谁来说说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洁身自好的志趣。)那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介绍孟浩然(怎么知道)
师:我们介绍诗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朝代,作品,生平,诗歌风格,诗歌流派)有没有同学作补充?(怎么知道的)
师:那《过故人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生: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拜访一位山村友人所写。师:那标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生:拜访老朋友的村庄。
师:过是拜访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那接下来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三.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呢?大家回去一定预习过吧,大家可以各自先散读一会儿,结合注解说一说。师:谁先来说?
生:我从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师: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我从鸡黍、田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师:很好,你抓住了关键的字词,那这个句子中的具是什么意思?(准备),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诗人应邀赴约,(板书:应邀赴约)可见这老朋友之间(感情很深厚)。师:这样,男同学一起来扮演一下诗人,朗读一下首联。(男女分读)哎?这句话犹如日记叙述一般,娓娓道来,我们该怎么读?女同学来点评一下。生: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师:你们来试试?读得很好。看来巾帼不比须眉啊。
师:还有谁做补充?哪里看得出是田园诗? 生:我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可以看出。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朋友家的优美风光。师:怎样的风光?
生: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倾斜的青山在城外蜿蜒。
师:我觉得你有个词用得很好,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哪个词解释为环绕? 生:合
师:很好,老师仿佛见到了“山随平野尽”的景象,村庄开阔,青山连绵,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啊!板书:欣赏风光
师:谁给大家朗读一下,我们班的小记者: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个别读)
师:邹妙文这么一读,我们的视线更清晰了,谁来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什么样的村子?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山?可能还有·····
生: 我仿佛看见了绿绿的树,青青的山,还有几间农舍。可能还有小溪流,村边的菜花··· 师:你讲的真好,绿树环绕,青山逶迤,简直就是一幅田园山水画,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类似的优美诗句? 生1:青山横北郭。
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生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生4: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生5: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生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村晚
雷震)生7: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
朱熹)
师:看来大家对诗歌的热情不减,记忆犹新啊。刚才是说了颔联,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一首田园诗呢? 生: 我来说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给大家说说。
生:打开窗子,看见一片打谷场和菜地,诗人和老朋友一遍喝着酒一边聊着庄稼事。师:谷场和菜地给人(宽敞、舒展)的感觉,桑麻是指在(庄稼),就更让读者感到有田园气息。
师: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师:诗人心情如何?
生:开心、愉快、心旷神怡。这样的农家生活真是一种(享受)。(板书:享受生活
后改情趣)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人心旷神怡的样子,预备起···
师: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学们,你怎么理解? 生1: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和你一起喝“菊花酒”。
这说明什么?(1说明诗人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计算好了日子,还要和老朋友相聚。)(2很喜欢田园生活。)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在文言中是什么意思? 生:靠近。靠近干什么(闻闻花香,欣赏欣赏)师:就和哪个字相呼应? 生:邀。
师:很好,老朋友你不邀请我,我也会不邀自来,不要而就。板书:不邀而就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个别读)
读的真好,我们来看一下(PPT),老师讲的这些重点字词有没有圈画出来?我们在平时理解诗句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并且要把语句表达得连贯,表达得清楚。
师:看来诗人对田园生活非常的(喜欢),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这种喜欢在诗句中自然地流淌,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全诗。
大家读的真好,平仄有声,乐在其中,如果能注意一下音节停顿,相信会读得更好。我们来温故一下五言古诗句的停顿: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我们再齐声朗读一遍。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家读得很有进步,哎?讲到这儿,老师很纳闷: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要重阳再聚?(PPT)大家不妨分小组讨论一下。(3分钟)
因为诗人觉得老朋友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关系融洽。(人美)生:联系诗句说一说。
师:那接下来诗人有没有写款待的情况?
师:主要的不是为了吃这顿饭,主要的是为了()师:这顿饭虽然称不上什么美味,但这顿饭中包含着······(包含的情谊,彼此的了解,彼此的情分比最醇的美酒还要醉人。)
师:除了老朋友待客热情,关系融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生:我觉得朋友家的环境很美,朋友当然欣然前往。板书(景美)师:写了那些景? 生:近处,(绿树,村庄,场圃,菊花);远处,(青山)。师: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确:、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地里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追蝴蝶„„(大一点的孩子放牛,小一点的孩子在追蝴蝶)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空山新雨后,·····)。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 “嘎!”
师:把酒话桑麻。桑麻是什么?我们仿佛听见诗人对老朋友说:庄稼事。(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今年的桑麻种得的怎么样?)(明年准备还要种植桑麻吗?)(油菜花榨菜籽油很有收成,明年多种一点···)
师:难道一定是聊庄稼事吗? 生:家事
师:哪些家里的话?
(家里人身体都还好吗?)(朋友)(年纪大了,要注意保养身体。)师:告别的时候朋友很有可能会说: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师:除了谈家事国事,他们很有可能还会谈
国家大事:最近咱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我们才有闲情坐下来聊天啊!
3.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交流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杂事中。看来“还来就菊花”,不仅仅是环境美好,主客友情甚笃,聊天叙事的氛围也很美好。板书(氛围美)还有谁来补充?老师还有个问题: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为什么选择重阳日?什么时候?干什么?(和朋友在一起····看来是个性情中人)为什么要喝菊花酒?不和糯米酒?菊花在古典文学中,它象征着什么?(长寿、隐逸)那为什么喝菊花酒呢(表明诗人隐归的思想)看来诗人不仅仅是乐在其中,而是醉在其中啊!那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生:1.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生:2表达了对幽静,悠闲地隐居生活的热爱。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的身心倍感愉悦舒爽,自然心生依恋,有了再聚之念。让我们再次沉浸到诗歌中,感受一下诗人的这份感情。谁来读? 个别读
比赛读
齐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乐在其中,但我没感受到你的醉在其中啊,朗读诗歌的时候,老师在《月下独酌》中教过大家:阳声调要读的····则声调要读的····,我们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摇摇头,晃晃身,谁来试一试?大家推荐一下: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陶醉在诗中,跟着···再读一遍。来,··你来领读一下:
师: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身临其境,什么叫醉在其中,你们真棒!
有人说本诗和《山居秋暝》
4.过故人庄教案 篇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五律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感受到古诗中对仗句的结构美、音乐美。
3、通过复习、观察插图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到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质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好朋友家作客吗?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唐朝的大诗人孟浩然不仅去了好朋友家,还为此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来学习的《过故人庄》。(板书)
二、释题:
1、我刚才无意中已经把课题的意思告诉大家了。谁听得仔细,告诉大家。
2、“故人”的确是好朋友的意思,有古诗为证呀——(指名说)故人西辞黄鹤楼。对,这就是“温故而知新”。“过”就是访问的意思。
3、整个说来,就是——(指名说)拜访老朋友的村庄(家)。
三、整体感知:
1、诗人到底记录了些什么,打开书本,读读看。
2、谁来做做诗人在21世纪的代言人,说说看孟浩然都写了什么?(交流、教师板书)
3、说得不错,可是孟夫子当年可不是像我们这样说的呀。谁能够原汁原味地把孟诗人的话读给我们听听呀? 4、这首诗可不好读,生字不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读好它。(自由读、教师巡视)
5、谁来向所有的来宾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功力!
四、解释词语:
1、和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王维追求“诗中有画”的境界,凭借这首诗,我们就可以做画。课文中已经有一幅画了,想一想,这是哪几句诗的写照?
2、理解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图意?
4、一幅画面有了,你觉得还应该画出那几幅画呢?都该画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5、交流:解释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你们的描述的画面美,诗句写得也美呀!不信,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读一读。(对仗朗读)
五、深化感知:
1、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2、交流:我想优美的画面一定在你的脑海中了。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如果我们要画诗人的脸,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想到能欣赏美景,女生一起读——;想到能与朋友畅谈,男生一起读——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我觉得“合”和“斜”最难画了,谁有妙着?
是呀,故人之居在村中,村庄又在绿树包围中,更有群山做屏障,这是怎样的田园风光呀?
让你的朗读告诉我吧。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图画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声音,不会动。他们到底话什么“桑麻”呀?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当漫山的菊花开放的时候是多么迷人呀!诗人来年仅仅是为了欣赏菊花?
六、总结:
1、当第二年的重阳节到来之时,当孟浩然又一次走进这熟悉的农家小院。他会说:去年这个时候,是你邀请我——;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听到了——;我和你在交谈,在————————
2、教师和着音乐读诗。
3、你们读得肯定比我更出色。指名读。
4、齐读。
5、今天,我们描绘了四幅画。我觉得美中不足,少了一幅人物特写。
是呀,在你的心目中,这位故人是什么模样的?
6、有这样热情好客的朋友,有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7、齐读。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将你最感兴趣的一幅画用画笔描绘出来。
3、学习孟浩然的另两首名作《宿建德江》和《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4、朗读现代诗歌《读<过故人庄>》
5.《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6.《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六
激动的我惬意的走在很温馨的乡间小路,踏上了去好友家的旅途。我的好友和他的家人热情招待着我。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村庄外还有着花草遍地庭院小路。院里就更不用说,有各种各样很稀奇的花,只要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村天,他们立马站得直直的,沐浴着阳光。等到冬天时,它们就会马上钻到土里面去冬眠。
打开窗子,面对着农田和大棚。每当金秋到来,这年的收成可不是一般的多啊!走进小溪边,一条清澈的小溪哗哗地流着,两三个顽童在溪边摸鱼、嬉戏。几片树叶像小舟一般顺流而下,时不时地转个弯儿。村里的人们门前都种着菊花。细如丝,白如雪的花瓣均匀地向上翘着,整个花冠好像少女。这样美的菊花,引来许多人纷纷欣赏。
吃饭了,老朋友做了我最爱吃的菜,我们边喝自家酿的菊花酒,边讨论着农事。
7.《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七
这一日,我在家里休息,收到一封书信。原来是我的老朋友很久时间没见我,非常想念我。他己经把丰盛的饭菜准备好。
于是,我带着真诚的喜悦一路行来,那天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走近一看,一棵棵参天大树,正在用它们粗壮的手环抱着村庄。我的目光被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吸引了,它有着纯白色的树干,像一位挺着背的战士。他们在保护这里。青山还在城外平斜,我见到我的老朋友,我们在路上谈笑风生。到了家,你我坐在窗口,推开窗户对着晒谷场和菜园,边饮酒边闲聊耕作桑麻。我看着那晒谷场里的金灿灿的景象,问朋友:“你们今年收获得很多吧?看那太阳的照射下像一个个如同火烧般灿烂的小太阳——稻谷,想来这一年你们必定付出了比平常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汗水。”
饭吃完了,我该要走了,转身正要离开,只听见他一喊.孟浩然,等到重阳节,我要和你一起来这里赏花。
8.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八
太阳刚刚升起,地上像铺上了一层白纱,几只鸟儿也早早起床,唱起了悦耳动听的歌曲,露珠不时地从树叶上滴下。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这时走来了一位远行归来的人,还给我带来了口信,原来是我的老友邀请我去他的农庄,还请我吃农家饭。
我整理好衣装,马上出门。在路上,看到一排排苍翠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庄,一座座青山也在外墙横卧。想起了老友一定准备了美酒和美味的农家饭,让人口水直流,于是我便加快了脚步。
到了老友的农庄,果然看到了美味的饭菜,我们坐下来闲聊。看到那一堆堆小山似的稻谷,和树上红彤彤的果子,还有农场里白白胖胖的动物,不由得心想:老朋友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走时我和他还约定了等到重阳节时,还一起来观赏菊花。那一片片菊花田,像一片金黄色的大海,微风吹过,翻起浪花。若能再喝上一口新酿的菊花酒,便是再好不过了!
9.《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诗歌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的。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课题。再背有关朋友情深的诗歌。
二、初读。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看看画面。
[轻音乐作为背景,出示画面:茂密的树林把整个村庄围绕,给人以静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斜山在远处蜿蜒起伏]
1、欣赏图片
2、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感受。重点让学生描述出农家生活环境的安谧悠闲。
四、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本诗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之前首先要读通诗歌,读熟诗歌。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五、学诗。
1、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3)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3、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4、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秀美如画的景致,闲适恬静的农家生活让诗人向往,真挚深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
六、想象意境。
即兴表演
指导表演:
注意老朋友之间谈话的内容是有关农事,神态自然大方,语言淳朴自然,气氛融洽和谐,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准备表演:
组织语言,酝酿情感。
即兴表演:
及时评价:
七、拓展。
1、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10.《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 篇十
《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过故人庄》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注释 1、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2、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3、就:靠近、赴,也指欣赏的意思
4、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5、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赏析 《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11.《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十一
友人又是杀鸡摆酒又是烧火煮饭,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友人家的风景真好啊!你瞧,绿树环绕村庄,青山尽在眼前。我不禁赞叹道:“好美的景色啊!”
我和友人聊着庄稼的收成,叙着近来的状况。友人说:“现在的节奏也真快,家里的孩子也不闲着,竟然在大树下学起了种瓜,真可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啊!”我也不敢示弱,笑呵呵地说:“乡下的农家孩子更是勤劳啊!可谓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啊!”我俩举杯互敬,说说国家大事,聊聊田园风光,很是暇逸。
【过故人庄 赏析】推荐阅读:
《诗》资料:《平淡中见淳美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11-23
改写过故人庄09-27
送同学故人,送同学故人王建,送同学故人的意思,送同学故人赏析09-08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的赏析11-22
清明怀念故人的诗句12-10
苏幕遮忆故人诗词01-03
清明节短信:缅怀故人祭清明07-12
《吴起等故人而止》的阅读及答案12-07
《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09-10
《双调·蟾宫曲·过金山寺》翻译赏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