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看望奶奶

2024-06-29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看望奶奶(精选5篇)

1.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看望奶奶 篇一

一、在阅读教学中,图文结合,感受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现行苏教版教材文质优美,图文并茂,体现出了新、实、简、美的编排特点,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教材这一编排方式,就是一种极具示范性的“看图写话”模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如:苏教版第二册《春到梅花山》一课,本课有两幅插图,一幅展现了很多游客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情景,一幅展现了梅花山的梅花多而美的情景。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通过插图视觉感知游客的多和梅花山梅花的多与美。之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句子写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哪个句子表达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美?哪个句子又描写了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游客很多?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又分别描写了这两幅插图。通过这样“图文结合”的设计,从文字到图画,又从图画到文字的相互交替,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感知了图意,又理解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了图与文相对应的表达的效果。

二、在指导看图中,理清思路,练习表达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是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与难点,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懂得从远到近,由近及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先物后人等一定基本的写作顺序外,针对一年级的初学者还应在指导中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以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中的插图为例。图画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有远景与近景,有物与人。以此图训练学生的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从远到近,先物后人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一起先用词语罗列出画面上的事物:(远处)天空、云朵、燕子、稻田、(近处)柳树、桃花、小草、小花、小朋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事物在画面中的呈现,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上什么样的?怎么样地?等这类修饰语,将这些词语依次进行描写。生:春天来啦!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远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碧绿的柳树发芽了,柳枝在春风中飘来飘去。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各色美丽的小花开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春天真美呀!我爱春天!这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训练方式,有效指导了一年级的学生在看图写话中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加情趣,强化表达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相对而言,“学习”这个名词听起来更无生机与乐趣。而将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便能很好地调动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活动的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轻松受益。

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后,以“言语大接龙”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说话练习。即:开火车,让学生每人根据图意只说一句话,后面的同学必须先重复前面同学说的话(意思相同,不强求一模一样),再接上自己说的,所说内容不得重复,直到将图意说完为止。这样,你说一句我接一句,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下,孩子们就能将图意说得全面而具体。而且后面同学在不断重复前面同学表达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认识,强化了语言表达。同时,为了大家的表达不重复不遗漏,从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倾听与复述的能力。

四、在生活实践中,就地取材,自由发挥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图画开始的。丰富、缤纷的图画总能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并津津乐道地从中“读”出各种有趣的内容。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画素材:画册图书、家居中的装饰画、学生的美术作品、服饰与学具上的图案、教室及校园内的壁画、照片等等。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这些孩子们所熟悉的图画素材,鼓励孩子们用一本“写话本”,选择自己所喜好的图画写下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写话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本子上自己动手画一画,或将合适的小图片剪贴在本子上,再为图画配上相应的解说文字,进行“看图写话”练习。有了生活中各种图画的启发,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写话素材,同时也能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陶冶情操。

2.一年级看图写话指导五部曲 篇二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这几年,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具体思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要点不应过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话,那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四、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充满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写满了他们的善良和活泼。那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欣喜若狂!

五、创设园地,培养写作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室一角开设一个“我的作文展”。把班内较好的作文随时上墙展览,学期结束,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成册,并进行打印。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和朋友们看。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样等于在他们心中点了一把火,一把学生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我相信这种乐观向上的心理才是最为可贵的。

3.小学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篇三

那天下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小明和小刚相约来到足球场踢足球。

突然,小刚用力过猛,“砰”的一声,足球飞出去把王奶奶家的`花盆砸碎了,小明说:“小刚,我们快跑吧,那个奶奶可凶了,上次我的同学来这里打篮球篮球,打到那个奶奶家的玻璃上,被那个奶奶臭骂了一顿。”小刚听了生气地说:“我打碎了人家的花盆,我不跑,我要跟那个奶奶认错,说不定还能原谅我呢。”王奶奶闻声跑来,气呼呼地说:“哪个孩子把我家的花盆打碎了?”小刚站出来说:“对不起,奶奶,是我把你家的花盆打碎了,明天我赔个新的给你。”王奶奶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快去把足球拿回家吧,花盆不用赔了。”后来小刚孩子还跟王奶奶成了忘年交呢。

4.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看望奶奶 篇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 (1) 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课程目标”看似简单, 但却包含了诸多要素, 学生想写清楚并不容易, 写好更是不易。教师就要耐心指导, 讲究方法, 深入挖掘图片信息, 指导学生形象、生动地描述出图片的内容, 让学生的看图写话作文龙马奔腾, 生龙活虎, 轻舞飞扬。教师在指导看图写话习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仔细看图, 学会观察

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 叙述抽象的毛病, 就在于不善于对写作对象进行细节描写。叶圣陶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 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图画的教材因素对孩子进行写话训练。“

1. 观察图画一定要仔细。

当教师把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 小学生都会兴趣盎然地观察图画, 但在表达这幅画内容的时候, 往往会片面、单调、胡言乱语、毫无目的, 并且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自制力较差, 很多学生再潦草看完画之后, 便无法集中把注意力转到画面的意义上来, 因而老师的指导观察非常关键。比如, 我在教学生写《春天来了》, 先为学生献上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图画, 学生便不由自主地被画面吸引过去, 这时我问他们:图上画的什么, 他们便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有:小朋友、草地、小树、鲜花、小溪、房子、小鸟、小山, 还有蜜蜂和蝴蝶。这时候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 大家说得挺丰富的, 但还不够完整, 我继续提问:你们能用几句话告诉老师, 画的是什么地方, 什么时间, 图上的人、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又从部分回到整体, 对于自己观察目的、表达的意识更为清楚, 写时也能表达连贯。

2. 观察图画还可以按照一定顺序。

如果学生想要写一篇比较生动的写话来,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细节观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 比如,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比如, 学生观察《春天来了》这幅图时, 教师提问:远处有什么?生答:有山、树林、房子等。师问:那远处呢?生答:近处有小朋友、花儿、小草、小鸟等。通过这样的观察, 学生在言语表达上才不会东拉西扯、东拼西凑, 同时还要对这些景色进行细致的展开形容, 比如, 师问:怎样的春天、小草?生答:温暖的、美丽的春天, 绿油油、一望无际的小草等。可以在细致观察上加上颜色、形状等各方面细节的描述, 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把整个春天写得更加完美了。

假设是多幅图, 重点是要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先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 看看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再把每幅图进行比较, 看看有什么发现, 再把多幅图联系起来, 从而明白事情的发展变化。

二、感受生活, 联系实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其实都是源自于生活, 所以只要用心感受生活, 你就能下笔如有神。我们生活中有秀美的田园风光, 丰富的校园生活, 纯朴的人土风情, 家乡的巨大变化, 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等。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发现生活,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通过生活实践, 才能获得新鲜丰富的好材料, 才能有感于心, 获得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比如, 看图写考试:今天刚好进行考试, 考完试后, 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图画进行回忆:考试前你作了哪些准备, 要注意什么?拿到试卷看到题目之后, 会想什么?做些什么?考完试后有什么样的心情?也可以想想考试现场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议论, 畅所欲言。随后, 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但受到了思想教育, 还提高了从生活捕捉材料的兴趣和能力。

三、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较为活泼好动的特点, 教师更应注重兴趣教学。在看图写话中, 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演一演, 比一比, 唱一唱, 找一找等活动, 以此来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欲望。比如, 图中画了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倒在地, 这位小朋友很伤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扮演摔倒的小朋友, 其他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 并且比一比, 看谁的眼睛最锐利, 说一说, 看谁说得最多。通过这样的情境, 学生便跃跃欲试, 通过实践, 体验更为丰富, 对于画面的描述也更为清楚、生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参与活动, 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记、多想, 不要把写话教学局限于语文教材的写话训练上。

四、善于鼓励, 增强兴趣

学生对作文兴趣与否, 还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 教师在给学生评改习作时, 总是打分低, 批评多, 表扬鼓励少, 致使很多学生失败的感受较多, 成功的体验较少, 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而要注重点评形式, 多表扬, 多鼓励, 多多寻找学生习作上的闪光点, 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习作, 我有不同的评价要求, 对于习作有进步的, 我会多多鼓励, 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优秀的作品, 我会在教室里的学习广角处张帖, 让学生之间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生分享, 让小作家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对于习作基础差的学生, 我要善于捕捉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好词佳句, 也要给予热情的表扬, 让他们不会失去对于写作的信心。我还利用学校的校讯通平台, 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发表在网上, 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同时还设立了手机微信, 时时与班里一些习作爱好者进行交流、探讨, 让他们的写作兴趣越越浓, 越来越有动力。

5.如何训练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 篇五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1—2年级的写话教学目标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见,小学1—2年级的“看图写话”教学是中高段习作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低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语言积累较少的现状,在教学中如何训练一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个人拙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图文结合,感受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现行苏教版教材文质优美,图文并茂,体现出了新、实、简、美的编排特点,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教材这一编排方式,就是一种极具示范性的“看图写话”模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如:苏教版第二册《春到梅花山》一课,本课有两幅插图,一幅展现了很多游客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情景,一幅展现了梅花山的梅花多而美的情景。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通过插图视觉感知游客的多和梅花山梅花的多与美。之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句子写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哪个句子表达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美?哪个句子又描写了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游客很多?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又分别描写了这两幅插图。通过这样“图文结合”的设计,从文字到图画,又从图画到文字的相互交替,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感知了图意,又理解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了图与文相对应的表达的效果。

二、在指导看图中,理清思路,练习表达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是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与难点,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懂得从远到近,由近及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先物后人等一定基本的写作顺序外,针对一年级的初学者还应在指导中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以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中的插图为例。图画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有远景与近景,有物与人。以此图训练学生的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从远到近,先物后人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一起先用词语罗列出画面上的事物:(远处)天空、云朵、燕子、稻田、(近处)柳树、桃花、小草、小花、小朋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事物在画面中的呈现,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上什么样的?怎么样地?等这类修饰语,将这些词语依次进行描写。生:春天来啦!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远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碧绿的柳树发芽了,柳枝在春风中飘来飘去。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各色美丽的小花开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春天真美呀!我爱春天!这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训练方式,有效指导了一年级的学生在看图写话中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加情趣,强化表达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相对而言,“学习”这个名词听起来更无生机与乐趣。而将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便能很好地调动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活动的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轻松受益。

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后,以“言语大接龙”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说话练习。即:开火车,让学生每人根据图意只说一句话,后面的同学必须先重复前面同学说的话(意思相同,不强求一模一样),再接上自己说的,所说内容不得重复,直到将图意说完为止。这样,你说一句我接一句,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下,孩子们就能将图意说得全面而具体。而且后面同学在不断重复前面同学表达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认识,强化了语言表达。同时,为了大家的表达不重复不遗漏,从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倾听与复述的能力。

四、在生活实践中,就地取材,自由发挥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图画开始的。丰富、缤纷的图画总能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并津津乐道地从中“读”出各种有趣的内容。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画素材:画册图书、家居中的装饰画、学生的美术作品、服饰与学具上的图案、教室及校园内的壁画、照片等等。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这些孩子们所熟悉的图画素材,鼓励孩子们用一本“写话本”,选择自己所喜好的图画写下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写话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本子上自己动手画一画,或将合适的小图片剪贴在本子上,再为图画配上相应的解说文字,进行“看图写话”练习。有了生活中各种图画的启发,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写话素材,同时也能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陶冶情操。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长期的练习方能见成效。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挖掘教材及学生身边的活教材,创设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常抓常练,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便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0—),女,云南元江人,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体会下一篇:大学英语六级经验英语差生508分过大学英语六级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