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2024-08-27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2篇)

1.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一

7月6日,我们于西安财经学院2#103教师听取了汪建国教授所做的“进出口业务实战技巧与关键”的专题讲座。我们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了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距离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标准还差得较远,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

他从“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始让我们明白了国际贸易人才所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是一般素质要求和特殊素质要求的总和,一般素质包括所有人才都应该具备的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等因素,特殊素质包括通识性知识、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能力。汪教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解了做好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以及从事国际贸易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结构

1.发散思维。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中,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思维能力虽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心理学概念,但在人类活动中,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思维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系统认识世界;其二,思维具有对其对象包括思维主体进行评价、调控与决策的实践作用。就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汪教授利用全球五百强的苹果公司的面试题目让我们认知了“发散思维”。“树上

有七只鸟,打了一枪,还剩几只?”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答案。而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只有具备了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思维能力和思维效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全面地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

2.知识与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结果,掌握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能的运用,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准备更好的条件。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等。例如,进出口一个商品的最主要的因素:涉及的基础知识可以包括商品本身的因素(品名、品质、数量),成交的条件,支付条款,这是我们首先想到的。而更重要的还有商品的原产地、起运港以及我们是否能通过分析、决策某种因素,从而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是专业知识。但掌握关联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贸易经过的航线、港口等,掌握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让贸易变得明了,更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技能则是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完成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流程的能力,甄别信用证真假的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实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提升。在这我不得不提的是外语能力,而外语中尤以英语最为重要,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生来说似乎已经达到普及程度,但对于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这时,英语六级已经成为必然。英语能

力又以口语为关键,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口语知识,而且要具备熟悉专业口语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与外商商谈的目的。汪教授多次强调“我招聘的第一题就是用英语自我介绍五分钟不停”,本来这对于考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只是在于平时我们有没有准备,有没有用心去学习,有没有去锻炼。

3.学会做人,康德曾说:“人的目的是?做人?。”因此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做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做人”的能力,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全方位沟通及带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做事”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驾驭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等,而且还必须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做人其实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每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目标,都应该是和社会需要紧相连的。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以后主要从事的是与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工作,面临的将是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复杂的工作甚至更加复杂的人群,所以为人诚恳,处事认真,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个性、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做人”要从细节做起。我们年轻人都要从“言谈举止行”规范自己,从事国家贸易,“言”很重要,该说的要考虑好了再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谈”,要有礼貌,有素养,关于李艳的例子,

我深刻体会到,没有素养的话语,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会损毁公司的形象,影响公司的业绩。“举止”,在客户面前便显得甚为重要了,以前听做销售的朋友来说,见客户要注意很多举止方面的礼节,像坐姿、站姿、敬酒、递烟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客户对你的印象,而此时客户对你的印象便是客户对公司的印象;这里,我还多加了一个“行”字,行要有行的规矩,要挺胸抬头走出气势,猥猥琐琐只会功败垂成。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能力结构

1.通识性知识。“通识”不仅仅要求知识的掌握面要宽,而且要求对知识的运用能够汇通、融通和变通。通识性知识有助于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应该单单只掌握专业知识或与从业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掌握覆载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将学习的重心从现成知识的接受,挪移到综合性的判断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广阔的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态度的陶育上,才可以成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高级国贸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人们运用一切可利用条件,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思想来解决突发问题的一种能力,也可以说,这是更高层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锻炼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汪教授的两个问题让我“目瞪口呆”,第一题:下午从西安咸阳机场到北京的飞机有几班?第二题:市长办公室热线电话是多少?对于我这种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当时真不知道如何

回答,可等老师说出“答案”以后,我震惊的同时也恍然大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手边的手机、网络来查出这种问题的答案。你只需说“hold on ,please”,然后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突发的问题。这里,用人单位或者老板不需要回答“不知道”的应聘者或员工。 3全面性素质。全面的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素质外,还包括身心、特质、职业素养等隐性素质,隐性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素质,并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性首先就体现在更加全面的隐性素质上,而隐性素质又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的。因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首先得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可以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和心理调控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获得挑战挫折的勇气。特质是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既然人们是根据他们的特质与世界抗衡的,那么人们的特质就要把各种经验组织起来激发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要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对象处理复杂的国际商务问题,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质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国际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共同作用便构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确定为:不仅要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

能,拥有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和较强的道德意志力量等一般素质,关键是要具有通识性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等特殊素质。

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1在国际贸易的学习过程中不再重理论,轻实践。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不能再因为理论课课时数所占的比重较高,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重偏低,就重理论轻实践。而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课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理论练习实践。

2改变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缺点,明确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目前还没有利用课余时间去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在剩余的在校期间要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3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而我并不善于开口讲英文,这是制约我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瓶颈,所以要在剩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口讲英语”,强化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4在校期间参加过各种形式的技能证书考试,如国际贸易单证员、报关员和国际商务谈判师资格证书等。各种资格或技能证书的考试中虽然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此促使我对于实践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但以后我会争取做到“专于一行”,将其做熟做精。

这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从社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

求,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从汪建国教授娴熟的业务能力及技巧中,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他丰富的社会经验中,看到了自己稚嫩。最后,请允许我感谢院系老师这一次的实践安排,它会成为这最后一年我成长的动力,也将成为我一年后走向社会的指路明灯。

2.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二

国际贸易一般被理解为能够使双方共同获益, 即两个国家通过互相销售商品、劳务达到“双赢”。这种流行的西方贸易理论从不同方面都证实了国际贸易的自由能促使利益的产生。由此可见, 自由贸易应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方向。但是, 现实与此相反, 贸易的保护逐渐取代自由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政策的主流。自由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一个特殊时期的偶然现象, 贸易保护才是国际贸易政策的稳定方向。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 一般来说各方都能接受的解释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这种理论从理论意义和实际上解释了这种现象。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虽然验证了自由贸易的局限性, 但是由于贸易保护政策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 这种理论对贸易保护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盛行仍然没有明确的解释。贸易保护政策的热潮是由发达国家兴起的。但是,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是两面性的。这些国家一方面倡导自由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另一方面, 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中采取主动手段。

由于世界各国实行贸易政策的根本是国家的经济利益, 在自由贸易中这些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中处于劣势, 经济利益并没有得到提升, 从而导致了自由贸易政策在除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中运用的实际意义不大。

二、西方贸易理论和马克思贸易理论的意义

(一)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西方的贸易理论中指出, 国际贸易的获利主要分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两部分。贸易理论的分析主体是整个世界, 而从实际出发则是分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通过研究可出得出结论, 自由贸易可以促使国家和个人共同达到利益最大化。然而, 自由贸易获得的利益如何在各国甚至国家和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

在西方贸易理论中, 国家利益是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国家利益是西方贸易理论的主体, 贸易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进程中实现国家利益, 所有的贸易活动都不能偏移这一最终目标。否则, 国家就会对贸易行为采取强制性手段, 从而确保国家的利益。

(二)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在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中并没有对国际经济贸易完整的论述, 有关论述是人们从其所有著作中分析得来的。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从整个资产阶级出发, 把国际分工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得出资产阶级社会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始终把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并且对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贸易政策持有中立的看法。马克思认为, 自由贸易在一定特殊时期内对国家经济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这一阶段, 自由贸易政策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形成阻碍。同时, 适度的自由贸易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善某些国家的闭关自守现象, 使世界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三、西方贸易理论与马克思贸易理论的差别和联系

(一) 西方贸易理论与马克思贸易理论的差别

马克思认为, 对国际贸易的分析要基于资产阶级的社会阶级关系来进行。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注重的是跨越民族的经济交往, 把重点定位于世界各国或各个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往来, 并没有深入考察国际贸易发展与资本逐级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国家利益的分析是动态的, 是与国际分工体系发展紧密相连的。马克思认为, 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出现的形式, 国家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的分配是由劳动的比例所确定的。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则是把国家利益作为一种静态的贸易产物, 把社会阶级制度及生产水平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分析方式, 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是把社会属性作为主体进行的, 国家利益是社会属性中的一部分。因此,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确立了国家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位置。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把自然属性作为研究的主体, 对于一些贸易中的细节进行具体剖析。

(二) 西方贸易理论与马克思贸易理论的联系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对国家利益方面都没有准确的表述, 但在其理论中都暗含着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两种理论所描述的国家利益都是指某个国家的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国家利益还包含着国家政治、外交等复杂的国际问题;马克思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把一个单一的阶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等同于国家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理论从不同的阶级出发, 运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有以下意义:首先, 借鉴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对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科学性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同样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些有益的结论对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面对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必须紧密结合马克思贸易理论的重要思想, 以共同获益为原则,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摘要:西方贸易理论和马克思贸易理论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西方贸易理论支持自由贸易会给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利益, 然而贸易保护才是世界各国的主流贸易策略。这种现象说明了西方贸易理论必然存在着某种漏洞。

关键词:国家利益,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贸易理论

参考文献

[1]刘厚俊, 袁志田.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 2008, 13 (18) :225-232.

[2]张志敏, 何爱平.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 2013, 8 (10) :122-129.

[3]王兴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马克思贸易理论的几点思考[J].海派经济学, 2010, 10 (30) :11-18.

[4]于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一文的商榷和补充[J].社会科学, 2008, 12 (27) :125-136.

3.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篇三

摘要:从理论角度总结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进展, 并为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化产品 国际贸易 文献综述

世界范围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新的竞争领域。

一、“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综述

(一)政府机构的界定与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有这样的描述: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有关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交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2003年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流动》报告称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文化产品分为核心文化产品及相关文化产品。WTO三大协议中没有独立于经济贸易规则外的文化贸易规定。文化贸易的相关规则大都包含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的服务范围十四个大类,其中与文化贸易有关的有七类。

(二)学者的界定与分类

关于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概念,国内外的文化学者、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及业内人士没有一致性的描述。Van Grasstek(2005)从概念上讲,可交易的文化实体可被定义为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能通过音乐、文学、戏剧、喜剧、文档、舞蹈、绘画、摄像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娱乐大众或激发人们思考。这些艺术形式,有的能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音乐厅和舞台剧)展示给大众,有的却是先被存储记录下来(如在压缩光盘里)再卖给大众。高洁(2005)认为文化贸易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Cultural Goods)和文化服务(Cultural Services)的贸易活动。周成名(2006)认为文化产品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服务贸易,它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同时也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属性。李怀亮、闫玉刚(2007)指出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文化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有形商品的一部分,例如音像录音制品、纸制出版物等,也包括无形商品,例如版权、关税等。有些学者把文化产品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文化硬件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文化软件则指包含文化内容的产品和文化服务,包括广电节目、电影动画片、印刷出版物、视听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二、关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传统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适用性的研究

1、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解释

对普通的跨国商品贸易,人们通常倾向于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乃至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分析工具。但由于国际文化贸易格局的复杂性,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李怀亮(2003)从偏好相似理论解释文化产品进口和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趋势。邱继洲(2005)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分析,认为由于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成为了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借助于网络化和信息化手段,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升级,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就是第三产业升级的表现。在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具有资金、技术、创意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可以拉开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会导致文化产品由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龚晓莺(2008)认为文化产品是典型的异质产品。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是中高档消费品,某些文化商品和服务甚至是奢侈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文化背景相似的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容易理解、接纳、欣赏来自对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以国际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还有学者利用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解释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韩骏伟、胡晓明(2009)从产业融合理论进行解释,认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技术、新服务、新产业的融合创造出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既可以作为传统文化产品的补充,也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扩大了消费群体。

2、从文化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解释

文化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产品和服务背后隐藏的文化。季羡林(2001)提出“文化交流论”,文化具有交流的本质。恰恰是这种交流,使不同文化群体间产生了对不同文化的需求。国际间的文化贸易,就意味着不同民族、国家的人对不同的文化存在需求。白玲、吕东峰(2001)提出文化互补理论,文化互补理论有两个前提: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是不同的、人是有好奇心和探知欲的。不同国家生产者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是同一产品,仍然存在文化差异,这一差异永远存在。金元浦(2003)提出文化多样性原则,文化的价值超过商业价值,传递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反映一国和公民的多样性。因此一些欧盟成员国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成功运用“文化例外”来拒绝文化服务的自由化。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提出《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文化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二)关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综述

1、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Nordnesrtneg和varis(1974)发现美国主导了电视节目的国际贸易,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也是领先者。Katz和Wedell(1977)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现象与阴谋论连结。Hermna(1990)认为,仅由少数大国控制国际信息,称为“文化帝国主义”或“新电子殖民主义”。Mhaamdi(1992)指出,现今帝国主义的完成不是靠剩余价值的获取或对外围产物的索求,而是由特定国家对其他国以免费或低价方式倾销媒体产品。siune和McQuail(1992)认为,相对说来较小的国家比较会有国家文化独立丧失的危机。

2、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Widlmna和siwke(1988)认为,较大规模的投资,会使其所生产的影视节目对观众来说具有较大的内在吸引力,也就会使其生产者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Hoskins、Mirus和Rozeboom(1989)三人引入文化折扣这一概念。Hoskins,McFadyen和Finn(1997)提出文化产品具有共享性、文化折扣和外部效应。Gunther G、Schulze(1999)认为文化产品贸易不是大工业化的生产,差异性的小规模文化产品贸易会存在发展。李怀亮(2003)认为规模经济是美国文化产业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文化折扣导致了中美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巨大逆差。Mah.Furuya(2005)认为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接近是影响媒介和文化产品全球贸易的主要原因。

3、从社会学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Sinclair,Jacka和cunningham(1996)认为,基于文化和地理的相似性发展了重要的区域市场。HvaneS(2003)强调人际关系、制造“议论”和展示自己的公司品牌带来交易的成功。Bielby和Harrington(2004)指出,一个节目的美学要素只有与观众的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使节目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三、评论与展望

目前文化产品贸易理论还在发展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首先,文化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其贸易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因此有必要从文化学、人类学、国家安全、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对文化产品贸易的界定,不同学者、机构各不相同。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从而导致划分标准不统一,数据缺乏。因此有必要建立普适性的划分标准,并进行定量研究。第三,文化产品种类、文化贸易方式等不断出新,文化产品的价值链实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ver.1.1,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cs.asp?C1=16&Lg;=1&Co;=96,访问时间:2008-8-1822

②UNESCO.International Flows of Selected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资料来源:UNESCO网站

③韩骏伟,胡晓明.国际文化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M].2009

④李怀亮、闫玉刚等著.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8-39

4.【原创】自考国际贸易学习心得 篇四

1.名词解释

把书上的名词解释都 整合到笔记本里,虽然很多,但是可以慢慢背,自己计划一天背几个,到了考试的时候我想你都很熟了,除非是学习期间有其他事情或者工作忙,或者记忆力影响,我觉得多背一个多一个考中的机率把

2.理论知识

国际贸易有几课是有理论知识的,例如:比较成本说,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论....凡是牵涉到这些都整合到笔记本里,包括练习题里有关这方面的练习和理论观点,作者

3.计算题

国际贸易的计算题主要出现在选择题里,难度不大..不过要把课本里的公式整合到一起,也可以把练习题的也写进去,方便看的时候比较直观可以了解这个公式是如何计算的..例如"国际竟争力指标,名义保护税率,有效保护税率,对外贸易量等等..4.简答题和论述题

可以参考课文大纲和北大燕园里面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还有对一些多项选择题当简答题来背..就算出成论述的,你自己也可以知道几个观点写进去起码有分..把这些都整合到笔记本里....5.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5.服务贸易学习心得 篇五

学习《国际服务贸易》这门课之前,我对服务贸易不是很了解。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有关方面的很多知识,也有了很深的感悟。

之前我理解的服务贸易过于狭窄,其实它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传统的国际货物服务贸易的运输、保险、金融等无行贸易,广义的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送等。国际服务贸易分为非要素服务(运输、旅游、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业服务、特许使用权服务、其他私人服务)和要素服务(股息、利息、国外再投资的收益、其他资本净收益)。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例如秦皇岛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好多国内国外的游客来旅游消费,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外汇储备量可观,进出口贸易繁多,都要通过银行付款交单等服务:还有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所花费的学费等费用等等。这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无以计量的作用。

对于这门课我感触最深的是服务贸易壁垒这方面内容。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对人员国际流动在移民政策和签证上的限制,制约了我国以人力资本为优势的环境服务的出口;大量的反倾销法案限制了我国纺织品等多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输出,中国仍然是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特保条款的实施,使得产品出口更加困难。以绿色壁垒为例。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增加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国目前的工业生产标准大多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水平,致使不少出口商品因为达不到ISO14000的要求,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由于绿色壁垒措施中有毒物质残留物、动植物病虫害规定、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保护特定动植物物种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和食品被一些国家拒之门外。绿色壁垒使产品成本增加,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如为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我国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已经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又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较之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更有一些进口商不承认我国的检测结果,必须由指定的外国认证机构主证,而这些机构的认证费非常高;这些都直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

我们应该针对各种壁垒做好相应的措施:立足比较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积极引进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遭遇服务贸易壁垒时,适当采取迂回战术;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等等。

我对这门课印象最深的在于老师讲课的方式。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进入讲课的模式,给学生满堂灌,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问自答,提出对这门课的疑问,然后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利于我们思考,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去。在此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和付出。

6.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篇六

国际经济学学习心得

摘要:这个学期专业课程中初次接触了国际经济学这一学科,知道它也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知道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学了一个学期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国际经济学比我想象中难学得多。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政策,还有各种经济学家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虽然很吃力,但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收获。接下来我就谈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感触。

一.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李嘉图主义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因此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它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

国际经济学论文

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劳动力比较丰裕,有的国家资本比较丰裕,一国要充分使用本国的全部生产要素,就形成了各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倾向性。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结果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二)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即H-O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其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下,提出了: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同时,该模型也显示了以下内容——发生贸易的基础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进行的贸易模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两国的贸易利得为: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两国实行的贸易政策为相互合作,自由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形式,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也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西方主流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点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它的一些假定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二是它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要克服这两点不足,就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国际经济学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经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

国际经济学论文

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新李嘉图主义的代表斯蒂德曼认为他的贸易理论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贸易与被生产的生产资料、利润、工资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上,特别地,斯蒂德曼强调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论中的突出作用。按照新李嘉图主义的价格决定方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由于一国生产某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技术、分配关系(表现为利润率、利息率和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而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这样,处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自然不同。克鲁格曼贸易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李嘉图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原理为代表,但是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贸易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70年代末以来,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7.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七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在以培养从事外贸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国际贸易教育中进行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1. 双语教学满足了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与融合,国家对企业的进出口限制进一步放松,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熟知WTO规则、国际贸易业务,又有较强英语写作、翻译及口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双语教学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外型专业,在该专业中会很广泛地应用相关英文专业术语、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UCP500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都是英文形式。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规范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国际统一的规则进行,提高专业素质和形象。

3. 双语教学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特点的需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合同(Contract)条款的磋商与订立、信用证(Letter—of—Credit)的审核、提单(Bill—of—lading)、汇票(Bill—of—exchange)、商业发票(Commercial—Invoice)、装箱单(Packing—list)等出口单据的制作等必须直接用英文来表达。单一的汉语教学虽然能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但学生很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与操作,在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中,很难自如地用英文草拟建交函电、发盘与还盘信函,不能用英文制作正确、规范的出口单据,尤其看不懂用英文开立的信用证(L/C)基本条款,不熟悉信用证(L/C)的基本表示方法,更谈不上按照信用证(L/C)的审核原则对照有关合同进行审证、改证。因此,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英语知识,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也正是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4. 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需要。

对外文专业资料的查阅是开拓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也是从事专业研究与创新的必备条件。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检索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很弱,其中一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在于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相对较低。而外文检索是进行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实施双语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动态,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成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作,必须有全面长期的规划。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适应WTO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同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也要增加适应于全球化的课程内容,明确选择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教学。

1.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水平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一般专业教师,英语具有一定水平,但深受传统教育培养影响,英语表述能力不足;有些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中国加入WTO后,对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并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从而产生责任感和危机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在专业教师中,应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员进行更高水平的英语培训。如在假期以脱产学习的方式进行集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学校应积极创造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参加国际交流和交往,了解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现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般使用的是原版教材,其直接考验就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高,不是适合所有学生,因为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更是一个挑战,它必须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实行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在大学低年级加强公共英语教学,为双语教学提供良好基础。一方面,学校应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提供较好的条件,如我校为方便学生听英语,开设了两个调频波段;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层次不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时宜采取分班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要提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比例,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要减少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比例。

3. 合适的教学材料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有力保障。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一本合适的原版教材,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首先,国内引进的教材有限,而且价格偏高;其次,原版教材的思维模式、理论体系与现行的中文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鉴于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用外文教材,或用外文版教材,或用外语授课,或用辅助教材指导阅读,有条件的专业还可向学生推荐2~3门课程的外语教材配合教学,辅导学生阅读等。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文教学材料不充分,很难保证英文原味。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原版教材难度太大,又缺少现成的双语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收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材料,或者把现有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翻译成英文来使用。限于水平和文化差异,难免有不符合英文原味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等院校要尽早编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材,以利于双语教学改革,满足双语教学人员的迫切需要。

2. 专业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还要能够把传授专业知识的技巧与经验有机地与英语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及专业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多借鉴他人经验,听课取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安排讨论和讲座,让教师亲身观摩双语教学课,观看双语课录像等。

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缺乏双语教学环境。

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现阶段要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中把英语作为教学媒介,难度很大。英语用多了,学生根本不理解,无法进行正常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学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学生不能处在像母语一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英语,而只局限于英语课及双语课等有限的时空,这就大大减弱了他们理解和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1. 聘请外籍教师以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师资短缺问题。

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具体办法:(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授课技巧;另一方面,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2)定期开办“双语教学”培训班。可开设如下课程:双语教学法、科技文献导读、高级英语听说、英汉互译与实践、英语写作、专业外语等。(3)鼓励“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注重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2. 鼓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线教师参与编写英文教材。

有效实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离不开原版英文教材的支持。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一是英文规范;二是内容新颖,能反映本学科新的进展;三是与国际接轨,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国外有关考试。但也存在如下不足:(1)现在大多数的原版教材是以美国的经济、文化为背景,对中国的实际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需对美国经济、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分析,否则,原版教材的引进不仅带来了学科目标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2)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反映在英文的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中文。有时显得过于琐碎,中文一句话能表达的含义,英文可能使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有时又显得过于精简,只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中文教材所强调的推导、论证过程等。这无疑会使长期习惯于中文教材的学生感到极不适应。(3)英文原版教材里含有很多较难的专业词汇,特别是一些俚语和地方语言,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有“茫然”的感觉,这会大大挫伤学生接受外语教材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鼓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一线教师参与编写英文教材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

3. 科学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时间。

我们建议,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因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基础比较低,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不大适合双语教学;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不仅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且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此时采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能够减少学习上的困难,同时有比较多的业余时间进行外语的强化训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在这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大三、大四就会很好地适应了。

4. 准确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层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准确选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的初始层次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双语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渗透”层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第二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思考解答问题。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前,综合考虑课程特点、自身教学经验及大多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英语应用水平。具体做法有,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中通过英语四级的比例,以及对双语教学持肯定及否定态度的比例;通过闭卷测验,了解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情况。这样以来,就能够尽可能地回避讲授初始阶段“教学层次低,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学层次高,学生听不懂,丧失信心”的现象。

总之,在高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尽管目前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只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高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一定能够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2]任宇石,李向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刍议[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6).

[3]唐光辉.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4]王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05,(5).

[5]黄传荣.刍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J].科技教育创新,2006,(17).

8.国际级名老中医的养生心得 篇八

今年67岁的何嘉琳是全国著名的何氏女科的第四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她在医治各种妇科疾病、不孕不育等疾病上妙手回春,在民间有“送子娘娘”的美誉。

67岁的何嘉琳皮肤白晰、面色红润,思维敏锐,每周在医院还要坐诊几个半天,要接诊上百个病人。有些病人知道何医生已年过六旬,眼睛都瞪大了,赶紧向她讨教保养的秘诀。

“其实真要说起我的保养经验,也无非是这么三条。”何嘉琳说道。首先是心情舒畅。可以说,虽然已经六十高龄,但是何嘉琳一直在超负荷工作,病人很多很多,而且都是外面看不好的疑难杂症,有时常常要看到下午,连中饭都顾不上吃。这样长时间坐着看病,腰痛关节痛都来了,有时候站起来路都不会走了。但何嘉琳看上去还是乐呵呵的,那还是心态好很给力啊。“一是家庭和谐,没有什么烦心事,在单位里和同事相处得很好,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能集中心思看病。二是有一颗平常心,我觉得这样工作着就好了,不必去争什么名利的。说起来,我是国家级名中医,但这不是争来的,我自己认为是勤奋加机遇、水到渠成的事,再说,成了名医,意味着更要好好地做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少病人在我这里看好了病,出诊的时候常常有病人抱着小宝宝,或是拿着照片来看我,这个时候的感觉真当很欣慰啊。”

其次,生活有规律。何嘉琳一般晚上是不会超过11点睡觉的,就是除夕的时候也不例外。说起这个,何主任说去年她还和几个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杭州女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课题,发现很多女人作息不规律,压力太大,导致月经不调,早衰,甚至连生孩子也成了问题。

“睡得迟了,就会睡不好,影响第二天看病,补觉也没用的。”她通常早上6点起床,喝白开水500毫升,再到楼下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一般是20分钟,然后吃早饭。晚上在小区里转转,散步40分钟。最近天气不错,我就常常和老伴去玉皇山登高,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全身肌肉和关节也得到了运动。

“第三是营养均衡,我一点都不忌口的,家里人也从来没有给我单独开过小灶。”何嘉琳的早餐很简单,但是营养丰富。“我一般的早饭都是一碗米仁和红枣粥,米仁和红枣前一天晚上洗净后放在电饭煲中,设定好后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再加一小把枸杞。然后一个白煮鸡蛋,我一般是半个蛋黄外加一个蛋白。”现在大核桃上市,何嘉琳每天早上还会配上三顆大核桃,“大核桃我是极力推荐的,补血纳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老年人吃吃这个最好了。”

9.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九

玉倩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围绕工人运动这一问题展开。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1848年到1864年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二是在这段时间工人运动取得的成就以及遭遇的困境,三是工人运动下一步的措施。

1、工人生活情况和工人运动现状

《宣言》开篇讲了1848年到1864年期间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通过文中列举的政府报告,可以看出英国当时工人的生活状况是极为糟糕的。国家经济虽然有所发展,税收增加,但是成果绝大部分被有产阶级享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土地集中程度愈加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为寻求自身解放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但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受挫。

2、工人运动遭遇的困境和取得的成绩

文章讲到1848年革命后工人运动的损失:欧洲大陆上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遭到摧毁,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被迫逃,位于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工人阶级也大受打击。由此可见,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各地的工人运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英国政府为平息工人的斗争,暂时给工人增加了部分工作岗位,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工资待遇,导致部分工人阶级政治组织的斗争意志被动摇,“工人阶级中另一部分先前积极的分子,受了暂时增加工作和工资的诱惑而变成了政治工贼”.

相应地,文中提到,这段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取得了如下成绩:

(1)争得了十小时工作日法案的通过。资产阶级是通过增加工人劳动量和工作时间来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工时的缩短大大减少了资本家通过过度延长劳动时间剥削工人的可能,很大程度维护了工人的利益。马克思进一步说到:这里的问题涉及一个大的争论,即构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供求规律的盲目统治和构成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由社会认识和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之间的争论。因此,十小时工作日法案是一个原则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

(2)工人联合创办的.合作工厂说明没有雇主阶级,工人也能进行有效的生产。由此马克思鼓励工人通过斗争夺回生产资料,因为通过雇主剥削来进行的生产只是一种“低级的社会形式”.

3、工人运动走出困境的方法

(1)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若想壮大合作运动的成效,真正解放群众,最根本的就是要夺取政权。通过政权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来为本阶级服务。

(2)要加强无产阶级的联合,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并要提高工人的知识水平,让工人的组织真正具有方向和战斗力。

马克思最后指出,工人不仅要注重全国无产阶级运动,团结全国的群众,还要放眼国外,注意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阻止本国政府“那种为追求罪恶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见并在掠夺战争中洒流人民鲜血和浪费人民财富的对外政策”,工人要时刻监督并反对这种外交政策,不致使本国工人成为资产阶级对外剥削的工具。

10.国际档案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十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重要工作。但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一个不太起眼儿,甚至容易被人忽视的行业。也许它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的行业。但在我们——__地铁档案建设者的心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直到充溢心间,我才发现,对兰台的爱无缘无故,对兰台的爱有始无终。

夜以继日,编规制章,当好档案工作排头兵

地铁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建设期长、参建单位多、施工工艺复杂,同时作为惠民工程这样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工程质量则重于泰山。组建初期如何系统地开展地铁档案建设,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难题。在没有任何可直接利用的资源的情况下,领导带着我们查阅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借鉴其他城市地铁档案管理经验,请教市档案局有关专家,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__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编制和移交实施细则》等56个规章制度。在新线管理中实行“前期策划、过程控制、及时归档”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地铁工程BOT合同谈判对接工作,真正做到施工文件与工程进度同步,从根本上杜绝施工文件“回忆录”,从源头上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

春夏秋冬是看不够的四季轮回,繁星点点是数不尽的斗转星移,就这样披星戴月,不辞寒暑,脚步匆匆往返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室间,检查指导、编制目录、文件扫描、电脑著录、档案整理、编排上架……我们加班加点做好每一步看似机械化的工作,尤记得那次试运营评审时,七天七宿连续加班,下班累到不想回家,趴在办公桌上睡着,同事把衣服给我披上,披上衣服才知它的温暖,拥有关怀更知道幸福,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用所有人的努力去演绎精彩。也许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六年来我们共接收档案资料20万余件,库藏各门类档案数字化达到90%以上。

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档案工作已见成效

做一个档案工作者,我们要“对过去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经苦心钻研,我们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举办各种档案培训,建立下午1点钟课堂,贯彻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培养档案管理意识,切实提高专兼职档案员及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热情、职业素质、业务水平。目前,累计培训人数达上千人次。

我们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忘却时间、挑灯夜战、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梦想在彼岸,我们就全力奔跑,只因兰台是我们无悔的选择、永恒的追求。在路上,不曾有闪耀的光环围绕身旁,有的只是不为人知的辛劳,但我们深信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几年辛勤努力,公司档案工作先后被授予“哈市档案工作AA级单位”、“哈市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档案规范化管理省二级”、和“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民生”三星级单位光荣称号,当我们手捧证书的那一刻,我仰起头,发现看不清周围的一切,真实感受到眼泪滑过脸庞的温度……

9月26日,我市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圆了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在9月,为向地铁1号线安全试运营一周年献礼,我们通过总结多年来档案工作经验,完成了《奇迹印证—档案管理篇》、《历史回眸—图文展示篇》、《于无声处—个人成果篇》的编研,为__地铁建设成为安全地铁、科学地铁、人文地铁的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11.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8-02

作为中职学校,受高校扩招和中专生免收学费的影响,我校所招收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学生都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优良,且中考分数都是比较高的,老师教这样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的生源多数是贫困的农家儿女、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和不那么“循规蹈矩”者,无庸置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开设是在第三学期,学生处于老油条状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比如商务英语班,她们对英语的定级考试非常重视,对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不重视,甚至不予理会。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有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有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恶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生动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而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紧密联系时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出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次,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合于学生的案例。如果难度过高,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不能解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又会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再次,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是在电脑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思想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受新事物的影响大。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因此在案例教学时紧密联系时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09级学生讲解“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贸易化”这一知识点时,所举案例是2010年9月发生的福建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中方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符合国际贸易学科性质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置,并在角色模拟中,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外贸工作特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加快对惯例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并运用知识。比如在讲授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时,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交易磋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磋商环境,学生扮演磋商的主体全程参与磋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要教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能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经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瑞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实践,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 肖莉川《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12.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篇十二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效果,教学风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以下简称《国贸》) 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国际货物买卖技能, 为从事相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 目前《国贸》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 笔者向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实证分析的结果来验证一些假设, 然后根据实证结果, 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需要验证的假设

假设一:性别对总评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观察, 目前大学校园里, 上课认真听讲的大部分是女生, 考试成绩较好的大部分是女生。不可否认, 也有认真听讲、学习优异的男生, 但就笔者的观察, 数量相对较少。因此, 《国贸》课程是否也存在这一现象?需要实证分析加以验证。

假设二:专业对总评成绩的影响显著。在笔者所供职的学校, 由于缺乏承担《国贸》课程的教师,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班授课, 已经成为教学常态。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素材。通过实证分析, 来验证不同专业学生合班授课后, 对总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可以为学校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假设三:学生是否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总评成绩的影响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评教所提的意见中, 笔者均能感觉到, 学生对于开放式课堂的向往, 对于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的厌恶, 对于个性突出教师的赞扬, 对于关心学生成长教师无保留的赞誉。这其实跟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因此, 学生是否认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能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认真听讲、教师是否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这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加以验证。

假设四:学生是否偏好实验对总评成绩的影响显著。需要说明的是, 《国贸》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讲授后, 学生动手做实验, 模拟国际货物买卖的流程。根据学生反馈, 在实验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经历了先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然后硬着头皮, 最后经过摸索独立完成了实验, 并体验到乐趣。学生对实验所持态度, 是否影响了学生总评成绩?这需要数据的支撑。

假设五:学生认真听讲对总评成绩影响是否显著。在上课过程中, 始终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 但大部分学生是认真听讲的。但总评成绩良莠不齐。笔者在批卷过程中发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经常逃课的个别学生, 其总评成绩居然相当高。这对笔者提出疑问: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影响他们的总评成绩?

二、实证结果

本次调查数据来自于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农林管理基地班、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调查问卷。具体做法是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现场, 将问卷向参加考试的学生发放, 并当场填写。发放问卷152份, 收到152份, 经初步检查, 有效问卷152份, 合格率为100%。

统计分析方法: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 来研究哪些变量对总评成绩具有的显著性影响。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男生占50.7%, 男女生比例接近1:1, 这个比例有助于在分析性别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时排除一些无法测量或计算的因素。三个专业中,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人数最多, 经济学专业次之, 基地班最少。对总评成绩整理后, 经过正态性检验, 结果总评成绩呈正态分布。

表2是主要变量的统计结果。首先是学生是否喜欢《国贸》课程。调查数据显示, 喜欢此课程的学生比例是61.8%, 其中27.6%的学生非常喜欢, 33.6%的同学持中性态度。在对部门课程是否有用的调查中, 75%的学生持肯定态度, 即认为此课程对毕业后的就业及在以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不到6%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用处。

就教材而言。笔者选用赵登峰、江虹主编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此教材体系简明, 内容取舍适当, 且选取了一些案例、专栏、名人名言等, 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 并启发学生思考。40.8%的学生对此教材持中性态度, 认为难易适中, 38.8%的学生认为教材偏难, 20.3%的学生认为教材不难。这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照顾到一些认为内容偏难的学生。

在对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的调查中, 将近20%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认真听讲, 教师需要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在对学生是否偏好实验以及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的调查中, 均有85%的学生均持中性以上态度, 这也跟笔者的观察一致。受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评价中, 40%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 大部分的学生评价良好。

2. 相关分析

进行相关分析后可知:学生喜欢该课程与是否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之间存在相关性, 即喜欢任课教师教学风格的学生也会喜欢本门课程;学生喜欢该课程与其花在该课程课外的时间呈正相关;学生是否偏好实验与实验是否独立完成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与学生偏好实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评价以及课外所花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学生对教材难易程度的评价与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学生偏好实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评价以及课外所花时间均不相关。

这些数据说明, 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 学生方面的因素与教师方面的因素存在相关, 而且各自方面内部的因素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3. 回归分析

选择学生的总评成绩为被解释变量, 因为喜欢本门课、有用、教材难易、认真听讲、对实验的态度、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对教学风格的态度、对教学态度的看法、授课速度、课外所花时间等预测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选择逐步多元回归方法。根据统计准则, 依序选取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选用的统计准则是使用F统计量的概率p, 进入模型小于0.05, 将变量排除模型大于0.1。最终三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性别、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评价。而其他的变量由于不显著而未进入回归模型。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总评成绩=93.504-9.013×性别-3.090×专业+2.190×教学风格, 即学生越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 其总评成绩会越高。

4. 平均数差异检验

男女生的总评总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3) 。

就男女生的总评成绩的t统计量来说, p值=0.000<0.05, 且总评总成绩在95%的置信区间为 (-12.5940, -6.9153) , 不包括0, 表示总评总成绩在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三个专业间的总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可知 (见表3) , 三个专业的期末成绩, F统计量为14.792, p=0.000<0.05, 说明三个专业的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5. 结论

(1) 假设一成立。性别对于学生总评成绩影响显著, 即女生的总评成绩普遍高于男生。调查数据显示, 49.7%的女生上课听讲认真或非常认真, 而只有36.4%的男生上课听讲认真或非常认真。这说明女生认真听讲的比例远大于男生, 总评成绩也较好。

(2) 假设二成立。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这可能与学生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有关, 有可能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关。

(3) 假设三成立。学生是否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总评成绩的影响显著。根据回归分析, 是否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唯一进入模型的变量, 可以看出, 要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 假设四不成立。学生是否偏好实验对总评成绩的影响不显著。这也跟实验成绩仅仅占总评成绩的20%有关。

(5) 假设五不成立。在《国贸》理论课部分讲授过程中, 学生认真听讲对总评成绩影响不显著。学生认真听讲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总评成绩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认真听讲这一变量作用的发挥, 也表明学生认真听讲可能是表面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

本文认为学生的专业对于教学效果存在显著性影响。对不同专业学生合班授课, 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 基础不同, 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不同, 从而导致授课教师只能做到“一刀切”, 只能照顾部分同学, 而牺牲其他同学的需求, 不能做到因专业施教, 导致合班授课教学效果不佳。所以, 在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尽可能不要安排合班授课。

2. 教师素质方面

本文结论显示, 在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中, 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显著。所以, 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组织课堂的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以及试卷的出题方式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所以, 拒绝照本宣科, 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可辨识, 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3. 教学方法的探索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 笔者设置了有关教学方法选择的题目, 共设置了5个选择项, 分别是:A讲授;B讲授与讨论相结合;C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和组织;D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适当解答疑难问题;E教师发学习相关材料, 学生小组自学,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调查结果发现, 116位学生选择了B, 占76.3%;106位学生选择了C, 占69.7%;42位学生选择了D, 占27.6%;83位学生选择了E, 占54.6%。可以看出, 选择B、C、E的同学, 即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由度, 希望被尊重而不是成为被灌输的对象的学生比例高于一半。这要求授课教师选择学生更能自由发挥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使课堂更加封闭。但另一方面, 反映学生课堂上自由度最大的选项D, 选择的学生仅仅占27.6%, 比例偏少, 这说明学生也是理性的。这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自由度分寸, 探索、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彩萍, 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 .

[2]刘发跃, 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J].2012 (3) .

上一篇:2023年档案工作要点下一篇:合肥市包河区文化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