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共18篇)
1.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一
写作的基本方法的文章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 5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指导观察,激发兴趣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 5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3、出示学习目标。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学生回答。2、教师适时板书。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再读例文,讨论写法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2、交流讨论。3、小结:(1)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2)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1)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2)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3)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习作题目:自定。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二)读写迁移,运用写法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1)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2)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3)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4)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五、课堂练习
1、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2.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二
科幻作文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来读一篇例文。
未来的汽车
到了22世纪,将会有一种新型汽车出现在地球上。这种全自动汽车与众不同,技术格外先进。这就是我发明的陆海空三用新型汽车。
这种豪华的汽车采用22世纪的新型卜—ADEC型发动机,车体是由高强度的钢板、防弹玻璃、塑料和轻金属制成的。它的弹性极强,用铁锤在上面敲打,也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
汽车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它的司机是一台超级电脑,这台电脑控制着车内的一切系统。只要你往这种豪华小汽车里一坐,就会有一种奇特的感觉。车内是用22世纪的塑料装饰的。这种塑料非常柔软,躺在上面格外舒服,车上装着隔音玻璃、空调、电视、录音机等。这些都是遥控的,如果你想看电视,随手按一下电钮,玻璃上就会立即出现图像。
晚上人们休息的时候,它可以自动调节。它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以在一小时内环绕地球一圈。即使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它都是那么平稳,安全性极强。
如果你想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行,只要按一下全自动起飞电钮,它就会自动起飞,自由翱翔。如果你想到大海畅游,一按电钮,它一下子就钻入水下,像潜水艇一样,你可以在海洋中观赏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
将来,我一定要用自己发明的汽车载着我的老师和同学去世界各地旅游。
这篇科幻作文写得很有创意,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科幻作文的特点:
要有美好的幻想
科幻作文自然要有幻想,要有美好的愿望。小作者盼望着汽车能够实现无人驾驶,能在陆海空自由行驶,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因而小作者在写作文时就有了方向。
具有科学的设想
科幻与幻想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科学的设想,设计科学的未来。例文中设想22世纪的汽车采用新型发动机,内有超级电脑、多功能电钮,能上天入地,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要有具体的情景
3.初中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三
一、作文批改应有要求意识
我们常常让学生注意作文的要求。但是,我们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却不太注意这一点,往往难以符合要求。而且,我们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忽视了这个问题,几句不着边际、不击要害的评语,让学生不知何意,也不知以后怎样改正,更无从说从作文批改中得到提高。因此,批改应注意这一点。作文批改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形式方面的,包括书写、标点、错别字、语句通顺等方面。这些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是最难做到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在作文时用要求来规范他。所以,形式方面字体最好以楷书、行书为主,最好不要写草书,这样既美观,又使批改者能看清楚;卷面应整洁,不得随意增删涂划;标点应准确,不能一号到底,或干脆全文没一个标点;应让学生尽可能不写错别字,使语句通顺。作文批改注意这些方面,帮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就可以避免在以后的作文中无谓的丢分。另一方面是内容,我们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训练要求,比如“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等,我们批改就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指出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这样,就有了针对性,学生也就知道怎样改正了。
二、作文批改应有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教学常常讲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觉得作文批改也应如此。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学生也能从批改中学到一些老师传授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学生作文互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批改作文时,有一点吹毛求疵的味道,想找一些人家的缺点,来显示自己的水平。正由于此,他就必须把文章写好,这样,才能更好的评人家的作文。同时,在互阅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批改的要求和方法,最好还应有示范文章。这样,学生能从中受益,老师也能从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上。
三、作文批改应“因人而异”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说“因材施教”,作文批改也应如此。学生作文差异较大,如果采用同一评价,势必收不到好的效果。写得好的同学的评语总是一些好话,因而无法再进一步地提高。而写得差的同学得到的是一些批评的话语,使他们丧失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因人而异,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多委婉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则多用鼓励的话语,尽可能找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以培养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四、作文批改应有“无我”意识
常常在集体阅卷时,听老师们说,这篇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哪个老师教的学生写的。如果真象老师们所说的那样,那就是可怕的作文模式化现象,学生作文没有了任何个性,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老师批改作文时应尽可能做到“无我”:即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批改作文,而是在考虑作文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和自我表现。尽可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他们可贵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风格才能得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可能激发,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学无定法”,作文批改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使我们从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新闻写作基本方法 篇四
要想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把握以下四点:画龙点睛的标题,轻重得当的布局,行云流水的思路,洗练生动的文笔。
l、千锤百炼标题
新闻标题之于文章,相当于眼睛之于人的脸庞。美不美,看脸嘴,神不神,看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消息的标题,直接决定了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恶又决定了取舍的意愿。夸张一点说,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标题决定稿件的生死。通常说的“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就是对此的精妙注解。标题成为了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同时,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对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好的标题,就是一块敲门砖。取了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标题是什么?标题就是主题的凝炼,是主题的精练显现,是主题的文字浓缩。提练不出消息的主题,凝炼不出主题的标题,结果就只会是文不对题,就是牛头对马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标题,原则上应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鲜明。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题就知文章内容要反映什么。第二,新颖。如《鲜花开在牛屎上》,人们都知“鲜花插在牛屎上”的含义,但此变一个字,就达到反其意而用之的效果。第三,扣题。如《抢救里根总统记》直接揭示文章内容。这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就是给人一个“一见钟情”的感觉,见到便有多看几眼或看个究竟的欲望。有的文章内容很好,但标题不好,就容易在编辑那里被见题生厌或引不起注意,弃之一旁。如果我们的通讯员发表的稿件,只要达到60%以上数目的标题不被改动,那拟制标题就算及格了,或者说不错了。
实题与虚题。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实题是指标题是文章内容的实在浓缩,内容就是标题的展开。如《焦裕禄》、《总统》。虚题是指标题是内容的意境升华或比喻,内容不是标题的展开。如《鲜花》写的不是真实的鲜花开放在牛屎上,而是将人将成绩比喻成鲜花,牛屎暗示工作和生活环境。实题与虚题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看文章内容,需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更好一些。二者各有千秋。
正题与副题。文章都有其标题,但通讯在很多时候既有正题,又有副题。正题,通常揭示文章主题。副题,是正题的补充,常划定某个范围或作某种揭示。如《总统》就只有正题,因为这里的正题已说得相当明白,勿需副题来画蛇添足。如《鲜花》发表在《经济信息时报》上,编辑就按惯例加了个副题“—一记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们”。这就限定了范围并予以揭示,这篇通讯写的是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既不是写花,也不是写哪一个人。一般来说。现在中篇人物通讯,多有副题,短通讯即小故事,通常不用副题。
5.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五
写静物
静物,是相对于动物、静物而言。一般指没有生命的物体。它与动物、植物可归于状物范围。这里我们说的静物如:桥梁、楼房、盆景、玩具、工艺品、生活用品等等。
(1)写玩具、工艺品、生活用品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先写物品的名字、来历、所处位置,以及对它的感情。当然也可以先写其他方面。
(2)要抓住其外形特点,写出其可爱、奇特之处,这样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也可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其外形更逼真、形象。
6.第八讲补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六
补题作文的几种表现形式:
后补题:如“我当上了……”、“一次……”、“我爱……”、“美丽的……”
前补题:如“……的周末”、“……笑了”、“……变了”、“……以后”
中补题:如“我……他”、“关于……的遐想”
双补题:如“……喜欢……”、“……与……的对话”、“……帮我……”、“假如……有……”
例文:
我第一次当家庭法官
我放学后和妈妈回到家里,看到屋里乱七八糟的,酒瓶、酒杯、茶壶扔了一地, 满屋都是酒味。我跑到卧室一看,爸爸正四仰八叉地睡大觉呢 ! 妈妈看到这番情景, 生气极了,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嘟囔着。
过了一会儿,爸爸酒醒了,揉揉眼和妈妈说话,妈妈正在气头上,不理他,爸爸又连喊几声,可妈妈还是不吭声。这下爸爸生气了,也不理妈妈了。我一看“两军对峙”,矛盾激化,立马慌了,这该怎么办?眼看一场“战争”一触即发。我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一次当个自我任命的法官,准能变“战争”为“和平”。
我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说道:“现在我是家庭小法官,你们的案子由我来处理, 我问什么,你们都得如实回答,现在开庭!” 妈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偷偷地笑了,爸爸也偷偷地露出了笑容。
我继续说:“爸爸,今天晚上为什么喝酒?”
爸爸说:“我的几个朋友来了,就和他们喝了两盅。”
我又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理爸爸?”
妈妈说:“我懒得理他。”
“那爸爸你呢?为什么不和妈妈说话?你可是有错在先哪!”
爸爸强忍着笑说:“妇道人家,不懂社交,什么都管,我也懒得解释。”
“要说出充分的理由。”我一本正经地说,“要严肃,法律面前不能儿戏!”
他俩再也憋不住了,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又拍了一下桌子,说:“那好,既然都没有充分的理由,本法官现在开始宣判:爸爸必须在一分钟之内和妈妈说话。”
妈妈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嘴里还不停地说:“这孩子!”爸爸冲过来,一把抱起我,把我抛得老高老高……
以上文为例,简要谈谈补题作文的规律。
1. 看懂题目是前提。题目中有范围及要求,如“我第一次……”,要写自己, 不能写别人;要写第一次发生的事,而不是任何一次;后面要补上相对应的内容。
2. 补好题目是关键。补好题目是关键。随便补个题目行吗?当然不行,因为补了什么内容,就得写什么内容,这将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要想补好题目应掌握以下两点:一是要补熟悉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只有熟悉才能写具体,印象深刻才能写生动。二是要补特殊的内容。如“我第一次……”,如果补作“我第一次上学”或“我第一次戴红领巾”,虽然内容作者自己很熟悉,但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而此类文章没有新意,别人也不爱读。若能补上特殊的内容, 人无我有,就会吸引人。像“我第一次当家庭法官”就很新奇,一个小孩子怎么是法官呢?什么家庭事务值得动用法律?最后的结果如何?一连串的问题很快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7.浅谈小学生作文入门的基本方法 篇七
关键词:学生;作文入门;方法
小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也读通顺了一定数量的语句,能对一件事物有了基本的连贯的语言表达。所以,这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写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中对写话有这样的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写一些简短的文字,形成作文的初萌。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动笔写呢?写什么?怎样写?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启发、激励和科学指导。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当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积累词汇
我在一年级学习生字时让学生大量扩词,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同时也在生活当中积累词汇。
二、连词成句
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写句子,把学过的每一个生字都组词并写一句话,有的能写两句甚至三句话。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组词,还学会了造句,同时还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基本的标点符号。
三、培养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我根据他们的这个特征,在学生写话之前,我先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想要写的话,说完之后,让全班同学听一听,辨一辨,多说几句话,看谁说得好。说完话之后,就再把它写出来。我让他们自己把写出来的句子读给全班同学听,只要句子通顺合理,老师和同学们就要及时鼓励,激发他们写句子的兴趣。学生在写出了句子之后,觉得有了进步,又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鼓励,写话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
四、多指导观察,写出事物的特点
如,在二年级开学不久,学生学习了有关秋天的一些词语和课文之后,我带领学生去果园看看。我先让学生看看果园里有哪些果实?他们仔细看了之后就把果实一一说了出来。我就进一步指导他们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我问他们:“果园里的苹果怎么样?梨子怎么样?枣怎么样?葡萄怎么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的说,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有的则说,苹果像我们的脸蛋,红红的,圆圆的。
有的说,梨子像一个个黄灯笼(因为课文里说梨子像黄灯笼)。还有的说,葡萄有的红,有的紫,有的绿,有的白,是五颜六色的,像一串串五彩的珍珠。枣是暗红色的,它们像害羞的孩子一样羞红了脸。通过实物观察,又经过老师的引导,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一段段稚嫩的文字就呈现在老师眼前。我看到这些稚嫩的语言,又表扬了他们。他们对写作更加有兴趣了。
五、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写出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二年级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时,我和孩子们去亲自动手做一些游戏。如,在一次下大雪的时候,在课间时间,我和孩子们把雪堆积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雪人的身子,孩子们又堆了一个小雪球,当作雪人的头,孩子们又找来两个比较大一点的铁珠子,给它作眼睛,用一根胡萝卜当鼻子,还用两片干枯的柳叶作眉毛,找一片大树叶作嘴巴。这时候雪人基本上堆成了。
我一看,孩子们的小手、小脸蛋冻得红红的,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齐声回答不冷。他们不仅不冷,反而很开心。他们又拿来一把破笤帚插在雪人身上,有个孩子还把自己的红领巾取下来系在雪人的脖子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让雪人给我们继续扫雪。我感叹:真是童言无忌。上课后,我让孩子们把刚才的过程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多数孩子写出了堆雪人的过程,也写出了他们虽然冷但是心里高兴的真实感受。
孩子们的心灵纯洁得就像一张白纸,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画什么就可以画什么。只要教师耐心指导,常常写作,作文并不像所说的那样难,相反是很容易的。
作者简介:胡金兰,女,1965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古浪县土门学区新生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篇八
高三语文组黄海燕
一、材料作文的一般知识
依据所提供的材料,例如:一段文字、一幅图表、一组素材等,按要求写作,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幅或几幅组合而成的漫画……
材料作文由命题人提供(或指定)语言材料,并附注了相关的要求。考生须经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并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提示、要求去立意表达,完成写作任务。写材料作文一般有五个步骤:
(1)初步审题,整体把握,明确要求。
(2)吃透材料,确定话题,选定中心。
(3)优选体裁,组织素材,新颖拟题。
(4)精心构思,组织语言,从容行文。
(5)通览全文,润色语句,修整文面。
写材料作文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核对作文的要求来做材料作文。认真阅读和研究所提供的材料,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在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应该把材料深加工,提炼出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确定了作文的主题后,也不能马上动笔写作文,还要确定作文的题目。
写材料作文要注意三个方面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一方面是不能全部照抄所提供的材料,要把提供的材料变成作文的题材,同时,还要有合理的想象;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脱离材料,作文时,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想象作文,不使用提供的材料,就会造成写出的作文不符合 1
要求;第三方面,应该注意要敢于创新,既不要被材料所束缚,又要有所突破。
二、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一)存在问题
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
对两则或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
概括观点不简洁明确,语言太罗嗦
(二)方法推介
1、抓准关键词语
当材料所给的是一个事例或语段时,要注意去寻找陈述对象和最能表现这一对象的关键词语。因为“陈述对象”限定了概括归纳中心的角度;“关键词语”包含、暗示了材料的中心和寓意。
例
1、在贝尔之前,爱迪生等科学家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最终认为电话没有使用价值而放弃。可贝尔没有放弃,他将螺母转动了4.1周,改变了电流幅度,从而使电话有了使用价值。所以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
例
2、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克劳德的作品。这个孩子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老想看看够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他终于杀了校长宠爱的狗。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以惩罚,处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幅画。克劳福后来成了一名著名的解剖学家。
例1文字中,陈述对象是贝尔,陈述的主要内容是贝尔发明电话,而揭示如何发明时则突出强调了他的“没有放弃”、“转动了4.1周”、“没有放弃”说明了他和爱迪生等人的巨大差别,这是他最终成功的关键,微小的“ 4.1周”则暗示了离成功的距离之近。因此,材料的中心可确定为永不言弃,切莫功亏一篑等。
例2中叙述的是校长惩罚犯错的克劳德画画,克劳德犯错的原因是好奇心,校长惩罚他的结果是他成了解剖学家,可见校长的惩罚既达到了惩戒的目的,又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从孩子的角度,可概括为好奇心是成材的关键,从校长的角度,就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教育必须讲究方法、聪明的惩罚等。而,从校长的角度来立意比前者更有针对性。
2、找准点睛句
有时题目所给的材料会用一两句话点出人物、事件的本质,找出了这些画龙点睛的语句,也就找到了材料的中心,题目所要求的观点也就容易确立了。
例
3、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知道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成石头吗?”汉钟离道:“会,但那是3000年以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以后本想靠这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头,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一拒绝,便成了仙。
例
4、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跟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把他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转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的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了解他的心。”
材料3强调的是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一拒绝,便成了仙。而他拒绝的原因是“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是本材料的核心点,因此,材料的寓意是心存善念即圣贤,不可见利忘义等。
材料4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一句话,“因为我了解他的心。”,可以确立的观点是贵在知心、遵循规律事半功倍、方法正确才会成功等。
3、揣摩词语含义
在寓言类材料中,有时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和点睛语句后,仍然难以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原因是对这些语句的含义没有弄懂吃透,这时就要在对词语本意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这样既紧扣材料。又有所拓展。
例
5、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好奇的看着他。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头发……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小男孩好奇的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呢?”雕刻家哈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都没有,只不过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本材料“石头里原本什么都没有,只不过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是中心句,“天使”比喻人所具有的美德、智慧、良知等,“刻刀”比喻学习、锻炼、实践等,因此,材料的寓意是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来加强修养,塑造美好心灵。
例
6、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方法: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
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4、弄懂材料之间的关系
有时题目提供的材料是两则或多则,这时把握命题意图的关键在于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近年高考材料作文材料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是相同关系,一是对比关系。对于相同关系的材料,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对于对立关系,要找出他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材料的中心常是矛盾的解决方向和办法。
例
7、(1)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 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例6中两则材料是对比关系,第一则强调人多心不齐而坏事,第二则说人多心齐而成事。可见,人的多少不是材料的关键,矛盾点在于是否心齐,因此,材料的中心在于成事的关键在于人要心齐,目标要一致,同心同德。
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例6中两则材料是对比关系,第一则强调人多心不齐而坏事,第二则说人多心齐而成事。可见,人的多少不是材料的关键,矛盾点在于是否心齐,因此,材料的中心在于成事的关键在于人要心齐,目标要一致,同心同德。
例8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
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
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例
9、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5、联系实际立意
在弄清材料确定立意时,要注意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历史和现实,看看能否从历史和现实中找到扣和材料寓意的事例。这可以避免确定立意后,匆匆动笔,当很快发现着方面的材料太少,无话可说,想改换中心有来不及的麻烦。立意联系实际,有助于在协作中观点既有针对性,又有话可说,一般说来,对于所确定的中心最好能找到不少于3个的事例,能有3个相关的事例,一篇考场作文就能基本做到内容充实。
三、实战演习
1、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很担心:“往仓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的照做了。虽然风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
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3、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代一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刺猬,一种是狐狸。刺猬遇事只有竖起刺这一招,而狐狸却可以随机应变。其实,论进退,又何尝不是如此?“刺猬”只是一味的进,或一味的退,最终走极端,而“狐狸”却依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难怪哲人说,还是想狐狸一样的人多一点好。
请以“进与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出你的经历、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我写作的方法作文 篇九
因为您,我爱上了写作。
时隔许久,我仍会在深夜读书时,忽而忆起那节语文课上的情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您的声音饱含深情,如山间涓涓的泉水,久久地,我沉醉在这朴实的言语中。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教室里异常安静,空气似要凝固,我顿时意识到什么,猛地抬起头,再看您,您的眼眶早已噙满泪水。那是我第一次读懂,原来文字的力量如此激荡人心,它们有震人心魄的伟力。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融在字里行间,却字字直击心灵。原来,写作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真挚的情感,朴实的文字,足以让人无语凝噎。
您的泪水,从脸颊滑下,却落在我的心里。自那时起,我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或人,或事,或景,他们在为我编织五彩斑斓的生活,而我,也时时记录些文字回馈生活的给予。
还记得第一次请您批阅作文,您为我写下许多修改意见,您的神情如此专注,一字不落地看完,您微微颔首,复而抬起头,道:“文章有进步,再改进几点会更引人入胜……”您清澈的双眸透出和善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道出指点迷津的语重心长。那一刻,我觉得您娟秀的小楷,仿佛殷红的腊梅,跃然盛开在雪白的作文纸上。写作的梦想如一团火焰,已然在我心中灼烧升腾。
因为您,我爱上写作,因为您,我努力前行!
10.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技能的教学目的是: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基本技能是: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教师在写作前、写作中及写作后的活动中要扮演指导、启发、示范、商讨、鼓励、讲评等角色。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在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自身角色的需求,才能把写作教学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和训练以取得良好效果。
在实施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将写作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进行写作教学,并发挥写作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当前“过程——体裁”写作模式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可。过程教学法从语言形式和写作程序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体裁教学法可以从写作内容、写作目的和语言功能等方面培养学生构建语篇的能力,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写作信息和要点,共同拓展和分享写作信息和写作技巧。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规范学生的“三写”
就是要使单词或字母大小写、拼写和书写达到规范化,同时要求他们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扎实抓好词、句、段三环节的训练
众所周知,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强化记忆一些贴近生活的词汇表达至关重要,而这一点的实现必然要依托于教材。例如在教材中,帮助学生围绕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school这个话题记忆相关学科名词(biology,chemistry,geography,physics,mathematics,PE,IT),以及描述特征和情感的形容词(amazing,amazed;boring,bored;embarrassing,embarrassed),并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词汇进行归纳、拓展、记忆和运用的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写出像The classroom is amazed.这种错误的句子。英语句子结构并不复杂,但一些学生写出的句子往往结构混乱,不符合英语句子结构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观察正确的英语句式的结构特点,明确各种句子类型的表达习惯。教师可利用教材中Grammar和Function以及Everyday English提供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背诵、仿写、改写等手段理清英语句子结构,熟悉习惯表达,并能在需要时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句子与句子的连接就是组段,组段必须要有段落整体意识,要保证组成段落结构的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齐全,还要通过合理使用关联词使上下文意思连贯,行文符合逻辑。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文章的阅读来进行。如,教材中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中的Reading and Speaking部分提供了5个人的childhood memories,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这5个段落第一句话的共同点以及其后句子的时态特点,学生很快会发现第一句都是主题句,基本上用的是一个句式I (can ) remember my first (visit/day)...,其后是详细叙述过去的经历,使用过去时态描述。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自己难忘的童年经历,那么他们在篇章结构和时态选用上就不容易出现错误。
三、注意写作材料的选择和各类体裁文章的不同
写作材料首先要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和真实性。如学习教材中The Violence of Nature时,可联系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此时老师帮助学生联想与地震灾害相关的词汇:hit,shake,strike,terrible,cause damage,kill...people,make...homeless,cause...death and injuries等,然后让通过看新闻了解地震发生的详细情况的学生向学生作介绍,之后分组合作写一篇有关玉树地震或汶川大地震的报道。这些写作任务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学生写作动机强烈,在熟悉了相关词汇后表达更通顺。
四、重视写后活动,多用激励性评语促进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
学生作文写好后,起始阶段教师应以全批全改为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多用正面的语言进行评价,多找文章的闪光点,对于普遍性的或规律性的错误要进行及时反馈,然后再进行其正确用法的相关训练,以避免学生今后犯类似的错误。而对于一些学生自己再检查就能发现和改正的错误,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或者小组讨论进行互批互改。
11.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十一
问题主要出在哪呢?笔者认为,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没有有效地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课文进行简单而有效的写作方法的提炼。我们知道, 语文课本上的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文章融汇了许多作家的写作智慧, 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摹本。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提炼出课文的写作方法, 对其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那么, 如何从课文阅读教学中提炼出写作的方法呢?
一、展示出文章的赋形原理
苏东坡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 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 而不可知也。”他所说的“随物赋形”应该是指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外化。好的作品在“赋形”上都有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是具有普适性的, 学生如果把握了这种相似性, 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那么, 如何让他们把握文章的赋形原理呢?
《教育心理学》中说:“教师不必告诉学生现成的规则、概念, 而要让学生参与归纳的过程去发展这些规则。”那么,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就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赋形原理, 使他们对好文章的赋形规律有全新的深刻认识, 这对他们的写作实践活动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当代写作学理论的研究专家马正平先生认为, 文章的赋形规律就是“重复”与“对比”, 那么,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一赋形规律呢?首先, 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 这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然后,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怎样使这一主题得到强化的, 也就是说, 文章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赋形方法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外化的。
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学生在把握了课文的主题——“盼春、爱春”之后, 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
师:作者为什么要盼春、爱春呢?
生:因为春天很美。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很美呢?
生:从文中描写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春很美。
师:这四幅“图画”是不是都是表现春天的“美”的呢?
生:是的。
师:那也就是说作者在表达“春美”这个主题的时候是以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重复渲染这一主题的。那么, 我们在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以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重复渲染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样, 就引导学生把握了“重复”的赋形原理, 完全不用讲理论, 花的时间也不多, 效果却不错。
再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来引导学生把握了“对比”的赋形原理。《济南的冬天》的首段, 作者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引出文章的主题的。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
师:在课文的首段, 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想告诉我们“济南是个宝地”。
师:作者在这一段里除了写济南之外, 还写了哪些地方呢?
生: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
师:作者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济南是个宝地”, 可他写这些地方干什么呢?
生:作者是把济南与这些地方进行比较, 来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有阳光却不热, 从而证明济南是个宝地。
师:哦, 那也就是说作者在首段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主旨的, 大家感觉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呢?
生:好!
师:那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作者这样的写法, 通过“比较”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呢?
这样, 就引导学生轻松地把握了“对比”的赋形原理。“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原理是普遍存在的规律, 好的文章都会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这可能是人类思想情感完美表达的需要, 用刘勰的话说是“自然”所致。
诚然, 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中赋形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的只用“重复”, 有的是“重复”与“对比”结合使用, 还有些文章“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很隐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很多文章进行像上面那样的分析引导, 让学生认识到赋形原理的灵活性、多样性, 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实践, “写作知识”就能转化为“写作技能”。
二、挖掘出写作的构思方法
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非构思状态, 非构思并不是不构思, 它的构思是在瞬间或者说是在潜意识里就已经完成了的。这种高的写作境界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作为中学生, 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写作时需要构思, 有时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构思。而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构思方法的最佳途径, 占用的时间短且有效。不过, 这里所说的构思不同于传统的“构思论写作”的构思, 它实际上是当代写作学的“路径思维”理论, 包括因果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程度思维等。
下面仍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接上文) 继续论述。
师:首段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济南是个宝地”, 那么下面几段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这个宝地的呢?
生: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描写的。
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济南, 济南这个地方是不是只有“山”和“水”呢?
生:不是。
师:哦, 济南除了“山”和“水”之外还有很多构成部分, 即还有很多地方。那么, 谁能告诉我作者为什么只写“山”和“水”, 而不提及其它呢?
(学生思考或交流, 教师适当点拨)
生:因为“山”和“水”最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征。
师:也就是说, 作者在写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没有面面俱到, 而是选择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的特征的构成部分“山”和“水”来进行描写。那么, 我们作文时能否从作者的这种构思方法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像老舍先生那样选择某一事物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部分来表现主题。
这样, 就引导学生把握了写作的“构成思维”原理。
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明显运用了写作的“过程思维”原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最后的一课》, 可文章一直到第几自然段才进入“最后一课”的呢?
生:第八自然段。
师:那么前面七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写“我”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师:哦, 那也就是说作者把“我”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都记录下来了。那么从第八自然段到课文的结束又写了什么呢?
生:写“我”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师:也就是说作者又把“我”在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了。那么, 我们作文时能否从本文作者的这种构思方法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
师:这种构思方法通常适合于哪一类文章呢?
生:叙事类。
这样, 就能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过程思维”原理。
总之, 语文教材上所选的经典篇目蕴含有很多写作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能花几分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方法, 在作文训练中要求他们实践这些写作方法, 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就会有质的飞跃, 教师也就不用为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发愁了。
参考文献
[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3]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2.描写动物的作文写作方法 篇十二
1.描写一种小动物,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样子,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 是什么样的,形状、特点、颜色是什么样的。如下面写小狗一段的话:
1“星期天,我从姥姥家回来,在客车上,看到一个大姐姐用紫色的包拎着一只可爱的小黑狗。小黑狗头上长着一对像毛片片一样的三角形耳朵,软软的向下耷拉着,有趣极了。两只圆圆的黑眼睛不停地望着四周。圆圆的黑鼻头像个茸嘟嘟的小茸球。嘴巴紧紧地闭着,一声也不吭,多像一个不吵不闹的乖孩子啊!我真喜欢这只趴在包里的小黑狗。”
2.然后再看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小动物怎样吃食啦,怎样游戏啦,怎样睡觉啦,把这些都要细致观察,具体地描写出来。
3.描写小动物的样子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小动物活动情况,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可以把小动物写得清楚、细致、感人。
二、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
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描写一种小动物还应当注意:
1.要突出重点。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内容的作文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像“流水账”似的说个没完,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外形样子,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习性。无论怎样写,都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具体描写。
2.要细致描写。描写任何一种小动物,都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无论是写外形样子,还是写生活习性,都不能几笔带过,概括叙述。特别是在描写小动物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出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给人以“状物如在眼前”的感觉。
13.初中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十三
初一英语写作题,题材一般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日记、书信、通知、便条等文体。一般来说,不同的写作题材,它的人物,时间,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下面结合一些常见的题型介绍一下写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写作技巧。
各地的评分标准略有差异,但是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印象、语言表达、词数规定等几方面内容。我们在写作中要尽量避免扣分,争取有加分点。当然用英文写作不同于用母语那样得心应手,常常会受到生词、语法、惯用法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抓住写作要点,也可妙笔生花。
1、为了保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要把时间固定下来,如:记叙一件事要用过去时;写经常发生的事或对人物的描写,要用一般现在时。整个文章中的人称要一致,首尾呼应,不要随意改动,以免造成误解。
2、不要为了追求“一鸣惊人”而去找一些生冷的词汇,对这些一知半解的词你不会用,不知道如何搭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使文章显的生硬、不协调,甚至错误百出,所以要使用有把握的词,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比如说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我们通常用“have an accident ”来表示,不要错误的使用“have an incident”。
3、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也是写好英语作文的重要环节,如“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歌手”,很多同学写成“My ambition is to do/make a singer,” “to do”表示“做”或者“干”,“to make”表示“制作”,而“做一名歌手”则表示“成为一名歌手”应该用“be/become a singer”;又如“看书、看报”应用“read a book/newspaper”,而不是“see a book/newspaper”。因此,平时应该注意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切忌望文生义或一味生搬硬套。
4、有些同学因怕出错而只写短句或简单句,写出的文章过于幼稚、空洞乏味。要使文章有血有肉就要把平时学的知识用进去,如: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比较等句型,关键时用上一、二个,就能使文章不同凡响,更有文采,特别是对关联词的使用,如“so that”、“not…but ”“not only...but also”等,会使你的文章逻辑结构紧密、层次鲜明、条理清楚,更能显示出你的英文功底,但要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不断训练和积累。
5、最简单的增分点就是认真的书写。工整漂亮的.书写会给评卷老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扣分时自然会“手下留情”,而且很多地区都在写作上有1分的书写分。只要平时多下点功夫,得到这一分并不难。
注意事项
最后将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1、细心审题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或观察所给的每一幅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题意,确定写作体裁,掌握所要表达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2、理顺要点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然后按事件先后的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作文,则要按图构思,这样做既可避免要点遗漏,又可使表达内容条理清楚。
3、构成框架将理顺的要点或每幅图画的含义加以连贯,构成写作的整体框架,进一步定人称、定时态语态、定顺序、定段落、定开头结尾。基本框架构成后,写作就有了把握。
4、组织句子用自己最熟悉的短语或句型将理顺的要点逐句表达出来,多用简单句,用有把握的复合句。要扬长避短,避难就易。若遇到表达障碍,可换一种说法,将一句变成两、三句,只求达意。
5、串句成篇将写好的句子连贯地组织起来,注意上下句的逻辑关系,适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关联词语,使短文浑然一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6、检查修改文章草成后,默读1~2遍,检查修改,尤其要注意人称、大小写、拼写、习惯用语、格式有无错误,要点有无遗漏,文句有无语病,词数是否恰当,行文是否连贯。
14.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十四
步入高中, 各门学科都得跨上一个新台阶, 高一新生带着一种求知的好奇与渴望步入课堂, 这种心态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目前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多年的写作训练中形成了对写作的错误理解, 文章陷入一种思维“套板”, 一时间很难跳出。高一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心态为扭转原有文风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只有在扭转了文风的前提下,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切实的提高。当然扭转文风和提高写作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分先后, 而是相互渗透并统一于高一作文训练的整体计划中的。
高一写作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于扭转不良文风,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清楚、完整地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根据这一目标, 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阅读的作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写好文章, 多读书是一个重要前提。只有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 才能逐步进入高层次的语言王国, 进而感受到那些精美的语言文字的佳妙之处, 这是一个阅读感受的提升过程。学生心中有了美的感受、美的文字, 才能在实践中写出美的文章。
我们提倡多读书, 但并不是将“多读书”三个字空洞地扔给学生, 让缺乏阅读经验的学生在茫茫书海中无所适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量 (读多少) 、度 (读什么) 、序 (怎么读) 三方面作有效的指导。首先是读多少的问题。教学大纲要求高中阶段课外自读不少于300万字, 即每年至少100万字, 但高三阶段学生很难有大量课外阅读时间, 因此, 高一、高二应适当增加, 以每年130万字左右为宜。除去读本的阅读量, 高一的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60万字。当然这个数字不一定要告诉学生,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否则会让学生还没开始阅读就心生畏惧。那么, 这60万字该读些什么呢?从“开卷有益”的角度来讲, 读任何一本健康的书籍都会有一定的收益, 但这种收益不一定有利于语感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深受学生的喜爱, 但他们通常只是沉迷于武侠的世界, 关注的仅是故事情节。像这类“俗人见俗, 雅人见雅”的文学文本, 我们不否认它的可读性, 但由于自身的能力所限, 学生较难从这类文本的阅读中提高文学趣味。因此, 这60万字应该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名家散文, 如朱自清、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的文章, 而且最好是这些名家散文的合集。这样学生能从短小的篇幅中感受到或深邃、或犀利、或幽默、或柔婉的语言风格, 同时他们可以看到原来名家的笔下, 衣、食、住、行, 事无巨细, 皆可入文, 这样一来认为生活平淡、无事可写的想法将慢慢改变。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拔牙记》, 写得生动幽默, 充满趣味性, 一问才知他是受丰子恺《口中剿匪记》的启发。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因此,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每月推荐三到四本书供学生选择其中一本阅读。接下来是怎么读, 字斟句酌, 还是走马观花?课外阅读不必如学习课文般字斟句酌, 泛读即可, 但必须持认真的学习态度, 读完之后仔细想一想、写一写读书札记, 特别喜欢的语段还可以背一背。结合每月推荐的书目, 还可以让学生定期交流读书札记。
二、鼓励学生用心体会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需要素材, 而学生缺乏的正是生活的积淀, 或者说缺乏积累生活素材的意识。在以往的写作中他们经常模仿, 迁移他人的生活, 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许多学生作文中仍有上世纪80年代优秀作文的痕迹的原因。近年, 高考作文出现大量三段论式的新八股文章, 江苏高考中考生用大量的平庸之作来诠释“拒绝平庸”这一命题, 这其实是缺乏生活、缺乏思考的一个佐证。如果说阅读解决的是语感、语言表达的问题, 那么用心体会生活解决的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内容的模式化倾向目前已成为写作教育的一大障碍, 要让学生跨过去, 必须为学生打开一扇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窗。十六七岁的孩子, 天性中蕴藏着无限活力, 然而在应试的压力下, 孩子们无意识地封闭了自己的感受能力, 想通过模仿他人优秀作文达到作文速成的目的,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师的责任便是激发起学生原有的活力。我们承认如今的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窄小, 但他们并不是没有乐趣。课堂上的小插曲, 课外的某一次奇遇, 甚至某次考试中“脱险”的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很少有人产生写到作文中去的意识,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替学生发现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悬念, 让学生体会从紧张到释然的心理变化, 或者及时抓住校园中激起学生极大热情的事件, 在他们轻松地舒一口气的时候, 在他们高度兴奋的时候, 在他们各抒己见、热烈争辩的时候, 及时提醒他们抓住那一瞬间的感受, 捕捉那一瞬间的思维火花, 并鼓励他们形成文字。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 学生自然会养成用心体会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那时他们笔下的文章就会展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三、安排科学的写作训练计划
从人的能力发展角度来看,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是同步发展的, 因此, 除多读多感受之外, 还必须多练, 通过多练让学生逐步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当然这里的“多”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计划。从训练形式的角度来说, 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 (1)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相结合; (2) 整篇作文与片段作文相结合; (3)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 (4) 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5) 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从训练内容的角度来说, 结合高一训练基本表达的要求具体可分生活中的人、物、景、情、趣、理六个单元来训练。每一个单元可先由命题开始逐步向自命题过渡, 先写片段, 逐步扩展成完整的记叙, 这样一来, 教学的切口小, 学生理解、操作的可能性就大, 且训练内容紧紧围绕“生活”二字, 能不断增强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要扭转文风, 必须从基本表达入手, 练好基本表达功, 这样学生才可能在较为复杂的记叙文中游刃有余。
四、进行及时、有效的写作指导
目前的教学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原则, 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也十分重要, 因为此时学生需要教师领进写作的殿堂, 进门之后才能“修行靠自己”, 当然有效的指导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有一定帮助。写作指导可以分成课内命题作文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进行。先看课内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指导可分讲—写—再讲—再写—个别指导五步进行。比如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人, 在初次写作指导中要将写人的基本理论条理清楚地介绍给学生, 然后读一两篇有指导性的范文, 随后让学生下笔。当然要所有学生通过这次指导掌握写人的要领是不可能的, 每个班级总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也总会出现几篇优秀习作。这样再次讲评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将问题作文和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更加清晰地把握写作要领。由于习作均出自同学之手, 学生接受起来毫无障碍。此后的第二次同类型写作, 学生的进步将非常明显, 但也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依然把握得不够好, 这时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针对实际问题指出改进的方向。再谈课外练笔的讲评。练笔中学生有极大的写作自由度, 往往能写出一些生动、活泼的文字, 展现中学生的真实情感, 讲评时正应侧重这些方面, 一旦发现这些方面的文章, 或者是优秀的片段, 都应在课堂上范读、表扬, 要知道这不仅是对写作者的鼓励, 也是对全班学生一次有益的引导。此外, 课外练笔的讲评还要注重对学生细微进步的发现、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表扬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 将这种进步固定下来。例如, 我教过一个在数理化竞赛中频频获奖的学生, 他的练笔内容一直比较单一, 有一次他在完成了一件陶艺作品后写下一篇较有艺术感受力的练笔, 我在全班朗读并表扬了他的文章。他仅仅记下了当时的感受, 却意外地获得了一次习作的成功, 这对于一向没有写作自信的他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此后他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其他学生同样意义重大, 他们发现原来作文不是只有固定的几个人能写好, 无形中也会产生认真感受、认真思考的动力。
除了以上四条基本策略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处理好创新和基础的关系。目前, 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写作教学, 对作文教学改革提出众多意见, 高考作文改革也明确地将作文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是否有创意作为衡量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但是创新是一种较高的要求, 它必须以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高一的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一基础, 有的甚至基础相当薄弱, 因此高一的作文教学重点仍应放在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上。当然教学中也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 有创新能力的引导他们创新, 缺乏创新前提的还是要从基础抓起。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打基础与模式化是两码事, 文章必要的章法、结构是不可偏废的。同时, 学生自身蕴涵着巨大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写出生活中真实的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总之, 在教学中, 对于平实自然、学以致用的习作要肯定, 对于生动活泼、想象力丰富的习作也要肯定;既要打好基础, 又要充分发展个性, 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第2版.
[2]曹明海主编.语文陶冶性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3月第一版.
[3]朱光潜.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欣赏.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6月第一版.
[4]蒋碧艳, 梁红京编.学习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1月第一版.
15.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篇十五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是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楊、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6.四级图表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十六
一、柱状图写作技巧
1. 柱状图写作注重比较和对比,也就是说需要横向总结所有柱状图表的共性特征,也要分别描写各个柱子的个性特征。
2. 有两种写作方式:其一是对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比较,适合于数据代表的物体较少且时间界限明确的情况。另外是对单独数据的全程描述,适合于描述数据对象很多且时间划定不清晰的`情况。
柱状图数据描述句型举例:
1) the bar chart shows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ofover the period fromto
该柱状图描述了在年之年间数量的变化。
2) the bar chart provides some interesting dataregarding
该柱状图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有趣数据。
3) this is a bar chart which describes the trend of
该柱状图描述了的趋势。
4)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diagram,great changes have takenplace in
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曲线图写作技巧
1. 曲线图是动态图,解题的切入点在于描述趋势;
2. 在开头部分对整个曲线进行一个阶段式的总分类;
3. 趋势说明。即,对曲线的连续变化进行说明,如上升、下降、波动、持平。以时间为比较基础的应抓住“变化”:上升、下降、或是波动;
4. 极点说明。即对图表中最高的、最低的点单独进行说明。不以时间为比较基础的应注意对极点的描述。
曲线图数据描述句型举例:
1) The line chart depicts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over the period from to .
该曲线图描述了从到……数量的变化。
2) The chart provides some data regarding thefluctuations of…… from to .
该曲线图描述了从到……的变动。
3) The graph,presented in the curve diagram,shows the general trend in…….
该图以曲线图的形式描述了……总的趋势。
三、表格图写作技巧
1. 表格与饼图一样,都是静态图。切入点在描述分配;
2. 表格题考查列举数字的能力和方法。通过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3. 横向比较。介绍横向各个数据的区别、变化和趋势;
4. 纵向比较。介绍纵向各个数据的区别、变化和趋势;
5. 不需要将每一个数据分别说明,突出强调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
6. 对比时要总结出数据对比最悬殊的和最小的。
表格图数据描述句型举例
1) This is a table which illustrates……
这个表格向我们展示了……
2) this table shows the changing proportion of a & b from……to……
该表格描述了……年到……年间a与b的比例关系。
3) the table shows the general trend in……
该表格以描述了……总的趋势。
4) this is a table showing……
17.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篇十七
b《给感情一把尺》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c《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还记得那最后一片叶子吗?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是啊,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
18.浅谈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篇十八
书面表达有三个过程:思索、组织和表达。首先思索, 如何把要写的东西在脑中思考, 把一些个体的材料, 一些零散的素材联系起来;这需要组织, 把思考的内容进行整理, 使其系统、条理化;最后是表达出来, 把组织的材料认真选择, 确定没有疑问再写作。上面的三个过程, 最困难的是表达, 这要求我们有很好的语法知识, 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句型、习惯语句和写作方面的技巧。
一、找出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受汉语的影响。
汉语思维影响学生写作, 如果忽视了英语和汉语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就容易出现中国式英语, 虽然写了满满一篇, 却得不了高分。
2. 词组或词的搭配及用法出现的错误。
如, enjoy等单词后只能接v-ing的形式;“forget to do”和“forget doing”在意义上有明显的差别。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或选择题时, 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正确, 但在写作中, 学生会忽视了词的用法, 犯了不必要的错误。
3. 语态、时态的使用及构成错误。
比如, 在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式里, 助动词didn’t后的动词要用原形, 而完成时的句子中往往用动词的过去分词, 学生往往会出现拼写错误。
4. 单词有拼写的错误, 标点的使用不恰当, 没区分大小写等。
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1. 先从单词着手。
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单词, 单词都拼写不对, 写作就更加难, 写作的基本单位是单词。因此, 教师必须告诉学生, 对于单词的学习, 一定要长期地坚持。
2. 在课堂中, 教师要注重说和听的锻炼, 提供充足的
口语练习材料给学生, 从句子到对话, 从对话到文章,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3. 多要求学生写和练。
教师为学生写作圈定范围或规定文题, 指导学生写一些代表性的作文, 并教会他们如何修改的自己文章, 将范文抄写下来。伴随知识的不断加深, 对以前的作文进行扩充或修改, 使其更加完美。
【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推荐阅读:
信息写作的基本方法09-02
浅谈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11-08
动物观察作文的写作方法07-16
四六级写作作文的答题方法06-12
雅思大作文基本写作技巧07-11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06-22
初中英语描写作文写作方法08-26
初中作文方法:散文写作技巧10-06
雅思写作满分作文备考方法08-21
常见作文写作方法:对比写人法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