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发展现状(10篇)
1.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一
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整体的分析
一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间接拉动0.6~1.2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在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中,供销两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渐趋合理,价格走势平稳的良好势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11.4平方米。2003年1~9月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9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1.4%)
1.4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25.1%。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7.8%,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30.4%。购置土地面积230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7%,增幅平稳下降。土地开发面积11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9%,与前两年增幅持平。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34.9%,销售面积增长35.9%。销售面积增幅大于同期竣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点。通过2003年12月“国房景气指数”所属的八个分类指数的走势与10月相较,房地产市场呈现2升6降的格局。其中,竣工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空置面积和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继续保持上扬势头。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产业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资源的浪费与流失。由于开发失控和无序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1992~1993年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高潮时全国形形色色的开发区达上万个,规划占地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当时的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而真正实现有效开发利用的仅为2%左右。
②商品房空置量增加,而且正在进一步扩大。仅1993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此后这一指标持续上升,2000年达9000万平方米。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突破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5%,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积为4220万平方米。国际惯例商品房的空置率一般是控制在10%左右,而中国房地产开发的空置房已超过了这个指标。虽然建设部领导多次强调消化空置房,许多地区空置房也有些下降,但总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空置商品房仍然继续上升,现已接近20%。
③房地产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缺少绿色空间,一些房地产开发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④房地产业发展与金融业关系尚未理顺,房地产开发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房地产金融基础体系欠完备,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
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信贷的比例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房产业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 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及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应把房屋、业主和环境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争取实现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平衡。其目标包括: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也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人开发的余地,决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使开发效益与资金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目标和要求。从而,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命脉。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前提,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按照可持续原则开发利用。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通常是对城市边缘土地进行开发,因此要注意保护好这一地区的农用地,防止过多的农用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有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把关。对于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要提高其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即对未投资开发或投资未达到一定比例的土地,严禁转让;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投资的,政府应无偿收回,从根本上抑制炒地皮、哄抬地价现象的发生。要根据城市规划,对各类用地及郊区新入市的农用地合理配置,以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②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房地产业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生态保护水平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房地产的价值,房地产生态价值的实现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开发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塑造环境优美、和谐的社区。在2003年9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珠江国际城举办的“房地产文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直认为,21世纪的房地产竞争已经逐渐上升到文化竞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力比政治力和技术力对房地产业的作用更持久,更广泛,更深远。
③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长期以来金融信贷一直是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一直面临资金来源、期限错配、资金流动性等的约束。为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着手研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根据统计,世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社会贷款比为20%,但我国却只有1.6%。鉴于我国房地产业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房地产金融信贷应更多地向消费信贷转移,实现房地产业的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④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第一,长期以来,中国过分注重对增量房地产征税,而忽视了对存量房地产征税。优化税收结构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第二,企业在观念、产品方面的创新。不能片面追求环境、降低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超过规范要求。房地产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由于中国执行的是土地资源无价或低价、产品高价的价格政策,压制了资源再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刺激了人们对土地的消费需要,乃至浪费。因此,实现房地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创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住房消费往往有梯度消费意识和借贷消费意识,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大,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因此,更新消费观念促进潜在需求的转化,是保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第四,要注意在市场服务领域的创新。实现中介(经纪)、物业管理有新的形式和内容,住房贷款等繁琐的手续要简化、科学、利于操作。第五,中国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时代,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生存并壮大,惟一的出路是创新。
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健全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有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一是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逐渐完善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虽然中国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法》,实践证明这两部法律对于19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现在房地产已步入较为理性发展的阶段,已购土地是否能在两年内开发应当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自己决定。有些企业担心管理部门收回,而不顾市场需求强制性进行开发投资,把上一轮的过量批地变为新一轮的过量开发,这种做法势必带来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政府要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要保证房地产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有关房地产的内容。
四 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大都从人民生活、经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根据胡学锋(2000)提出的评价指标,人民生活方面主要反映收入增长及人口的增长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包括人均居住面积、居民住房成套率、居民居住面积、住房价格收入比、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银行住房消费贷款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等7项指标。经济方面反映的是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影响,有房地产业增加值、人均房地产业环保增加值、房地产企业环保总资产贡献率、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房地产企业环保全员劳动生产率、房地产企业环保成本费用利润率、房地产价格指数、房地产银行贷款偿还率等8项指标。环境反映房地产业的生态效
益,包括全社会房屋使用效率、房地产开发小区绿化覆盖率、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量、土地有效利用率、土地开发面积增长率、农业用地被征用面积增长率等6项指标。
2.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评价,研究启示
一、我市房地产业现状
我市的房地产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至今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 从最初的以单位建房、集资房、福利分房为主发展到如今的以个人消费的商品房为主、政府建设的各类保障房补充的市场供应模式, 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支持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 房地产业投资约占20%。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和开工面积呈现平稳增长。
2001年至2010年间我市房地产投资分别为9.20亿元、13.43亿元、13.68亿元、22.74亿元、28.36亿元、20.59亿元、21.97亿元、21.16亿元、33.58亿元、53.7亿元, 10年累计完成投资238.41亿元, 年平均以21.66%的速度增长。新开工面积分别为28.0万㎡、41.4万㎡、41.14万㎡、65.45万㎡、85.46万㎡、56.37万㎡、84.86万㎡、88.95万㎡、129.62万㎡、154.63万㎡, 10年来新开工面积累计为775.88万㎡, 年平均增速为20.91%。
2001-2010年我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分别为28.50万㎡、37.44万㎡、58.00万㎡、87.20万㎡、75.77万㎡、30.16万㎡、31.34万㎡、103.9万㎡、109.7万㎡、88.49万㎡。10年累计完成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650.50万㎡, 总体上年平均增幅为13.42%。 (见图1)
二是商品住宅价格、销量稳步上涨。据统计, 2004-2010年间城区商品房住宅均价分别为4430元/㎡、4844元/㎡、4834元/㎡、5024元/㎡、5902元/㎡和6845元/㎡、9068元/㎡, 商品房住宅价格年均涨幅为12.68%。2004-2010年间商品房实际预售面积分别为35.15万㎡、53.24万㎡、48.02万㎡、69.47万㎡、58.39万㎡、111.81万㎡、90.32万㎡, 7年累计销售466.40万㎡, 总体年均涨幅为17.03%。同时商品房实际预售量随着商品房成交均价的上涨而上涨, 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情况。
三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随着经济加快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住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我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日趋旺盛,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升级换代明显加快, 部分住户已不满足于“够住就行”, 住房消费正由“居住型”向“享受型”转变。在商品房市场上, 由小换大, 由差换好, 由单一居住型向综合配套型转换已逐渐成为居民住房消费主题。同时城镇步伐加快为楼市发展提供了有效需求。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强力推进,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住房需求也随之增长, 住房消费需求进入总量增长期。
二、存在问题
1、住房结构不够合理, 供求不平衡。尽管我市住宅与房地产投资额、开竣工量都在大幅度增长, 但市场上依然呈现买房难, 不少新开楼盘还未开工或开盘就被预订一空。同时大户型多、中小户型少;高价位房多、中低价位房少。市场上80平方米或50万元以下的住宅十分短缺, 使普通的自住型住房消费群体望房兴叹。
2、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偏高, 增幅过快。统计资料显示, 2004年至2010年间, 我市城区商品房销售价格一直呈增长态势, 全市商品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 4 3 0元/㎡、4844元/㎡、4834元/㎡、5024元/㎡、5902元/㎡、6845元/㎡、9068元/㎡。其中07-2010年间价格增长幅度每年平均以21.76%的速度上涨。同时, 我市各乡镇商品房价格也上涨较快。由于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吸引部分闲散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其中不乏非理性投资者, 投机炒作现象有所抬头, 如任其发展, 将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房地产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随着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机构的存在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然而, 巨大的利润空间, 使得大量经营者进入这一领域, 由此也引出了诸多的问题。如房地产经纪机构没有合法的证书和资历, 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钱财, 超出行业收费标准来获取巨大的价差等出现众多交易弊端。
4、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缓慢。近年来,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一直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资金、土地落实不到位, 我市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速度仍十分缓慢。住房保障在整个住房市场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导致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被推向市场, 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和价格的上涨。
三、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 稳定政策,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1、贯彻中央调控政策, 切实增加普通住房有效供给。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发挥住房建设规划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 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管理。积极加大对中低价格、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 促进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发展。
2、加快保障房建设, 深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把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稳定民心、稳定市场的首要措施。我市应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根据市政府确定的“331”住房保障计划及区域分布均匀原则, 最大限度便民的目标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次定点、分年实施的要求, 在2010-2012, 3年中建设3千套保障性住房。
3、加强房地产土地储备, 科学调控土地一级市场, 把握房地产开发供应的时间和数量。
(二) 培育房地产市场
1、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打造余姚房地产品牌。一是倡导诚信经营, 提升社会公众对房地产企业的认同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倡导诚信经营, 自觉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全力提升社会公众对我市房地产业的认同感, 共同塑造余姚房地产企业良好的形象。二是引导开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建设精品。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督促和引导开发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 不断规范经营行为,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提升我市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水平。
2、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增强消费支付能力。目前中、低收入者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群体, 而这部分居民购房能力有限, 需要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应向这一群体敞开大门, 增加银行住房贷款品种, 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在保障性住房购房中的信贷支持。
3、加强引导和管理, 培育和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房地产中介市场是连接开发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 是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房屋中介代理机构网点多、辐射面积广、服务意识强的特点, 鼓励房屋中介机构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换, 为房地产行业的各项具体业务提供更为便捷、及时的服务。
(三) 加强市场预警和监管, 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
1、强化市场信息的披露和预警。对市场信息的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 是人们进行理性投资和政府制定调控政策的依据。应该加强数据、信息的统计、处理和公示,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警与监测体系, 通过对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2、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监管制度。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制度, 继续巩固完善包括商品房网上合同备案在内的“数字房产”应用管理系统, 研发二手房网上交易和资金监管系统,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 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3.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现状浅析 篇三
关键词: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现状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其运行和发展,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我国房地产业融资体制的不断变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面临着日益严竣的挑战。每个房地产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如何解决资金瓶颈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的解决房地产融资困难的问题,才能促进房地产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的现状
(一)房地产业融资难度大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度大的问题,特别是国家121文件发出后,银行利率提升,房地产企业将面对银行緊缩银根的融资困难,而这更加重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121文件的出台不仅使开发资质低的小开发商和项目公司受到影响,就连盲目扩张的大开发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资金链断裂的威胁。
(二)缺乏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在我国,多层次的、系统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面临着担保机构、投资机构、专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和保障机构缺位严重的现象;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没能做到独立有效;多元化、系统化的房地产金融产品体系的缺乏等,这些都导致房地产金融面临风险。
(三)可利用的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银行贷款。但正是由于这种单一的融资现状,在支持房地产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整个银行系统要承担期房贷款带来的问题、承担假按揭贷款的风险、市场和法律等各种风险。
二、造成房地产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完善
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完善,对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121文件的出台造成房地产业融资压力加重,虽然房地产信托在迅速发展,但还是不能达到房地产业的融资要求。房地产业在宏观政策的调控和限制下,只有少数房地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缺乏一定量的资金的支持,无法保证资金运行的质量。
(二)房地产自身管理不到位
我国房地产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的贷款,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造成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下降。并且,大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财务利用率低下。加之管理者竞争意识薄弱,对于国外资本大量涌入,没有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这些现象都极易造成房地产业面临金融风险。
(三)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监管
近些年来,房地产业竞争愈演愈烈,面对不断降低的利润空间,房地产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上房屋空置率长期居高不下,造成房地产业的潜在问题在金融风险的威胁下更加容易爆发。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有关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完善、形成系统,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比较困难,对于有效规范、引导房地产业的环节发展还没能发挥太大作用,也使金融创新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
(四)缺乏专业的资金运作人才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也还没形成较大的规模,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房地产需要大量资金的运作贯穿始终,并且它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有具备财务、法律、营销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来运作这些资金,防范经营风险。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投入不足,致使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
三、改善房地产融资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法规建设
房地产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并具有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政府投入足够的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直接或间接的对其进行调控,如对低收入阶层提高首付抵押担保、提供房地产低息贷款政策等。同时也应完善房地产金融方面的立法,如将《证券法》《保险法》等不利于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条例加以修改等,有效的规范房地产市场运作,促进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房地产业的自身管理机制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完善房地产自身的管理机制。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使其向扁平化结构发展,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构;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加强对财务的管理,提高财务的利用效率;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规避机制;同时,加强对房地产财务信息的披露。
(三)使用多种融资方式
在融资方面,国外有许多先进的方式值得借鉴,我国也应该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融资市场,建立多种融资渠道,比如:①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通过信托产品的深化开发,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②发行房地产债券,面向社会融资;③与金融保险业合作,推进房地产业与保险业的结合,共同进行房地产开发;④开展租赁融资,在建设前与租户签订长期的合同;⑤实施海外融资。
(四)增加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
房地产投资本身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领域,它需要有专门的人才,特别是需要有具备财务、法律、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多技能型人才。企业应当格外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投入资金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的房地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的趋势。由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的政策扶持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房地产业也该注重自身的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宋振庆.房企融资的危与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9-12-13.
[2]李超,张洪.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09,(8).
[3]陈永鸿.论房地产企业传统融资模式[J].房地产开发,2009,(11).
[4]倪智勇.浅析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和融资风险防范[J].新会计,2010,(1).
[5]毕宁,李永杰.RETIS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4).
4.关于县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四
为了深入了解**县房地产业的情况,正确引导**县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拉动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笔者对**县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一、**县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1.房地产开发企业趋于整合。随着**县县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以及城市管理和房地产市场开发的现实需要,商品住宅开发将向小区化、规模化、物业化、品牌化的经营方向发展,这势必加剧房地产企业之间资金、规模、管理等各方面的竞争。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县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考验和挑战。为谋求发展做大做强,**县房地产企业将在政策调控和市场竞争中趋于规范整合,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并形成市场竞争能力。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一些小而散、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2.房地产开发结构面临调整。随着人们居住消费观念的改变,个人住房需求将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原先把住房作为固定资产而想方设法贷借资金以求一次性到位的住房消费,将逐步向把住房作为可流通商品量力而行适时换房的观念转变。**县房地产处于发展阶段,前几年住房开发项目针对的大多是工薪阶层、个私业主、在外打工发财者等。这一消费群体的经济相对宽裕,而且换房以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十分迫切。对开发商而言,商品房销售较快,利润空间较大。近年来的开发,已基本消耗了这一群体的购买力,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二套以上住房,新的住房消费是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事。而目前尚未购房的是低收入消费群体,至今仍未能实现改善住房的愿望。影响这一群体住房消费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价格,如何缓解这一供需矛盾呢,除了政策及金融支持外,开发适合这一群体消费的总价位较低的住宅(如70
-120
m2小户型)可能是今后几年的开发主流。同时,随着商住房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购房者更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景观营造、小区规划及物业服务也成为选择住房的重要标准,宜居、舒适的中高档商品房将受到青睐。政府对“弱势群体”将越来越关注,建设“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房”等,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让所有人都居有其所,成为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
二、发展**县房地产业的建议
1.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房地产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稳定。县政府要把房地产市场当作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主战场、提高行政执行力的主战场,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过硬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配备充实专门工作班子,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继续进行清理整顿,帮助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二是要继续按照《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完善**县的具体实施办法。三是要立足**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人口等条件,提升**县房地产发展规划,力求在住房建设总量、布局科学的同时,统筹安排好住房建设的计划,保持房地产业的适度发展,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四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储备土地,合理投放,不能因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增加投放土地,应结合**县商品房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减少土地投放量,在土地挂牌出让前,要搞好“三通一平”,采取熟地交易。
2.继续强化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强化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管理,严把好“发证关”;加强商品房的综合验收管理,把好“质量关”;加强房地产的交易管理,把好“交易关”。要加大房地产开发、销售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反映比较突出的违规收取开户费、安装费等问题,要及时处理,保护购房户的权利。要提高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门槛,对那些无资金实力、缺乏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时进行清理,并组织培训提高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政策业务水平,使其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业务的需要。要严把工程建设质量,抓好每个环节的检查验收,发现偷工减料造成质量问题,要及时责令停工整改,消除质量隐患,真正保证购房户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3.继续打击“两违”建筑。要在原来打击“两违”建筑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搭大台、唱大戏,大张旗鼓的开展大摸底、大清理、大整治。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其中,理解并支持“两违”整治执法行为。对少数屡教不改、顶风而上的“两违”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坚决取缔。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让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要建立预防“两违”建筑的网络,将责任分解,将“两违”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
4.继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县要健全房地产行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房地产企业自律和规范。协会要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向有关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行业统计,收集整理发布行业信息,加强行业内外信息交流与合作,反映会员的愿望与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和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正确引导舆论宣传,树立行业良好形象。要把房地产行业协会建设成企业信息交流的大平台,聚会的大家庭,维权保护的代言人,政企沟通、企业联合、购销交流的大桥梁。
5.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 篇五
市党代表、进贤县委书记王敏
王文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的产业兴市战略,不仅指明了南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进贤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
进贤要实现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进贤必须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县,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培植大企业,打造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形成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双轮驱动、两翼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在提升传统创业传统产业方面,坚持开放攻坚促集聚、技改扩建上水平,强力推进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和关键项目,大力培育行业主导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烟花鞭炮、文化用品、钢构网架、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等6大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加快形成2-3个具有强劲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方面,紧盯省市新兴产业发展大势,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加快壮大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4大新兴战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6.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六
当前,××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减缓,出现了房屋滞销、有价无市等现象。如何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27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在我国东南部某些地区,房价降幅从10%到40%不等。在房市房价低迷的影响下,全国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减少25.27%,供应的土地也并未能如期成交。上半年以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退地事件,招拍挂地块不断遭到流拍。
××中心城区房价目前尚未偏离正常幅度,比丰城、樟树略低,比高安略高,比萍乡、新余城区房价低10%左右。然而,1-8月,××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7.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同时,1-9月中心城区共出让土地18宗,面积363.1亩,同比下降79%;成交金额27860.29万元,同比下降59%。××中心城区楼市低迷,主要是由于全球房地产业发展滞缓、国家宏观调控、媒体大肆宣传、购买者理性应对持观望态度等原因造成。
二、××房地产发展的依赖条件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和居民收入增加,三者共同作用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
1、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工业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限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工业化促进房地产其他动力要素的发展,如人口城市化率、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等;另一方面,工业化与房地产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这种相关性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加速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研究表明,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60%时,工业化进入中期。20xx年,××三产比例为22.23:50.25:27.52,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9%。从数据上看,××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
2、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城市化进程的快慢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有直接的正相关性。一方面,城市化进程推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聚集更多的人气,提高城市化水平。近年来,我市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繁荣房地产市场,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从打造“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到建设“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从全面推进“三大战役”到利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13579”绿色工程,从实施“一心三轴五组团”发展战略到全面实施人口倍增计划等等,中心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中心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比20xx年扩大2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为35.62%,比20xx年提高10.82%。世界发展历程表明,当城市化率在30%-60%时,城市化进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当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房地产业也将高速发展。目前,××中心城区现有人口27万左右,根据城市化发展人口5年倍增计划,20xx年人口将达50万人。如果新增人口有60%要买房,按人均25平方米计算,到20xx年需要的住房面积为345万平方米,每年需要69万平方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还将扩大。因此,××房地产市场 “低迷” 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随着全国房地产业调整结束,××房地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较长的快速发展期。
3、居民收入增长的快慢。居民收入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房屋价格的高低。20xx年,××居民消费观念仍停留在“居者有其屋”。八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消费观念从原来的“居者有其屋”转变为“居者优其屋”,住房价格也一路攀升,从最初的350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2400元左右,××房地产业空前繁荣。20xx年,××人均gdp为1242美元(按照20xx年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7.6039元人民币计算)。依据国际统计经验数据,当人均gdp在800-4000美元时,房地产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据此推算,××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若按年均8%的gd增长率计算,达到人均gdp4000美元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还将持续14年。此外,由于××撤区设市时间较晚,居民消费的比重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期”还将更长。
三、几点建议
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居民首次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从30%减至20%,个人买卖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免土地增值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各档次利率下调0.27百分点,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住房契税从3%-5%统一下调到1%。为使××房地产业发展尽快摆脱低迷状况,在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房地产业发展。
1、继续稳定房价 。××房地产业在理论探讨、产业培育、企业发展、消费引导等方面都有二线城市的“后发优势”,市场相对健康,其发展应以“稳定”为主基调。在此前提下,政府既可以灵活地运用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财税措施进行调节,也可以成立房地产协会等民间组织,约定房屋价格降幅底线,避免价格巨大波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主动采取措施赢得市场,实现政府、开发商、老百姓“多赢”的格局。
2、控制供地规模。20xx年,××中心城区出让土地面积1792.771亩,房地产市场投放量达到20xx、20xx、20xx三年总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因此,要严格控制供地规模,房地产开发规模每年开发要控制在40万平方米左右。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投放机制,按照“控制总量、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销定量出让土地,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建立房地产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市政府办、发改委、国土、城建、房产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确定开发建设规模、区域分布及结构比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同时,调节城市投资规模,控制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节奏,使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房地产业效益都达到最优化。
3、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对房地产信贷资金实行区别对待。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对开发企业资质好、自有资金比例高、房屋性价比高和销售前景较好的房产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适度下调土地竞买保证金的比例。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时期以及客户情况,适当降低交易起始价。三是适当放宽项目开竣工期限。四是调整商品房预售许可条件。对开发企业完成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建筑报建、开始房屋基础全面施工、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的,可给予办理商品房预售审批手续。五是清理房产税费。对房地产开发过程规费进行一次清理,没有政策规定的坚决取消,能降低标准的.尽量降低标准,能后置的尽量后置,能放开的坚决放开。
4、出台购房优惠政策。一是推出买房落户新政。对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购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可办理家庭成员的常住户口。二是放宽公积金贷款幅度。对收入稳定、信用良好的个人第一次购房,可适度放宽贷款比例。三是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不超过借款人夫妻双方迟退休者法定退休年限。四是适度下调购房首付比例。五是实行购房退税或减免税费。如对个人购买相应区域内普通商品房、存量房的,按所缴纳的契税、印花税地方体制分成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5、调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20xx年,××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总量为8万平方米,销售最高限价为960元/平方米,远低于商品房市场均价。要调整经济适用房政策,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分配货币化。经济适用住房全面推行货币补贴方式,停止实物分配。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的城市居民,在购买普通商品房时,由政府给予货币补贴。廉租住房坚持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以及租金核减为辅方式,适时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7.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七
1 牦牛发展现状
共和县牦牛养殖由于长期以来生产管理粗放,经营方式落后,本品种选育力度小,造成牦牛生产性能降低,成熟晚,周转慢,影响了牦牛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产出能力的提高,加之由于长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草地建设、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情况,全县自2006年以来紧紧抓住畜牧业生产调整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共和县畜牧业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牦牛提纯复壮项目,在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实现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发展效益型、生态型畜牧业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牦牛改良工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一定的倾斜,积极鼓励农牧民群众引进、培育饲养优良畜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环湖地区建成畜棚4 562座,人畜饮水管道55条413.2km,水井252眼,围栏草场212.6万亩,人已种草24.33万亩,为加大牦牛改良力度,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培育优质牦牛新品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的调动了农牧民群众改良的积极性。
2006年至今,全县共引进野血牦牛500头,细管冻精3万支,分别在石乃亥、黑马河、江西沟、倒淌河采取人工控制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牦牛杂交改良,在环湖4乡设立冷配点4处,配备了专业人员和器材,县站按时供应液氮和冻精。据2008年统计控制本交受胎率达50%,人工授精受胎率达20%,犊牛成活率达92.2%。
2008年本单位对复壮牦牛与家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和屠宰对比测定,导入野血生产的牦牛后代平均初生重为12.33kg,比家牦牛多1.03kg,提高了9.1%。6月龄时平均体重为52.5kg,比家牦牛多9.18kg,提高21.19%,平均体高77.66cm,平均体斜长79.86cm,平均胸围99.43cm,比家牦牛平均分别提高4.5%、5.13%、8.65%,差异显著。导入野血生产的牦牛后代18月龄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比家牦牛分别提高了28.75%、49.29%、20.5%,差异极显著,野血牦牛的生长发育均高于家牦牛,说明采用导入野血牦牛血液,并对犊牛采取全哺乳,半哺乳的方式,配合冷季采用暖棚饲养,并对当年犊牛进行适量补饲,是复壮家牦牛的简便可行措施。牦牛复壮项目实施以来,加强了疫病防治,适时在牛群中进行疫苗注射和驱虫,杜绝了疫情的发生,增强了牦牛体质,降低了死亡率。
目前黑马河乡已建成牦牛繁育基地,成立了环湖景区加隆村牦牛养殖合作经济组织。环湖地区农牧民人纯收入达3162元。牦牛产业化是本县牦牛养殖中较好的养殖模式,它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密不可分,有了养殖业产业化才能保证加工企业的发展。环湖地区生产的牦牛奶给共和县雪峰乳业提供了所需原材料,从而创立了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青海湖”牌奶制品,牦牛肉更是“可可西里牦牛肉干”品牌产品的依靠,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县牦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良种畜少,杂交改良幅度慢,选种不科学;二是放牧强度大,生态问题较突出,饲草饲料储备意识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三是牦牛优势产品少,在市场上占有率低,其经济效益不显著。
2 牦牛产业发展模式
2.1 普及良种,提高生产性能
牦牛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养殖新技术推广普及是提高牦牛群体品质的主要手段,过去在牦牛选育中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育种工作,没有系谱记载。现在通过加强牦牛良种繁育及不同方式的良种推广与普及,确保牦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1)牦牛本品种选育。必须有明确的选育目标,对其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和培育。在选育区内要严格淘汰劣质种牛,将符合要求的留作种用。对特别优秀并证明遗传性稳定的种牛应采用人工控制繁殖技术,尽可能地扩大其利用率。在选育区要组建核心群,制定选育标准和选育方法,建立稳定的选育基地,逐步提高牦牛的群体质量。(2)牦牛杂交改良:利用奶牛、肉牛改良开展种间杂交组合,改良其遗传组成,提高其产奶量、产肉量。
2.2 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在原始的放牧管理条件下,牦牛终年放牧,牦牛肉的生产来源于淘汰老龄牦牛为主,加之牦牛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商品率低,肉质差,经济效益低。通过杂交改良,缩短生产周期,犊牛2年内育成出栏,即提高了肉品质量,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2.3 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全县牦牛属肉乳兼用型,由牧户分散经营。牦牛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牧民对自己的主导产业方向即生产种源,生产牦牛肉还是生产牦牛乳还不太确定,与企业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因此,今后把牧户、企业、科技、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牧民确定主导产业方向,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完善牦牛产品的开发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生产出绿色、具有民族特色的名、优、特牦牛系列产品,从而带动整个牦牛业的发展。
2.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促进市场、技术、标准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产地、生产过程、投入品种和终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构建牦牛产业化的稳定发展环境。
2.5 资源合理配置
8.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探析 篇八
关键词:房地产;房地产泡沫;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型产业,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GDP增长贡献很大。200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6%,2005年之后基本能保持在10%左右。而这一比例在大城市中数额更大,北京市2009年GDP为11865.9亿元,商品房销售额为3259.66亿元,占GDP的27.47%。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上进一步得以表现,受危机冲击之后房地产业的迅速回暖,2009年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百分比达到13.01%,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业己经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各大城市的支柱产业,在推动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二)房地产业能带动大量相关产业发展
房地产业具有高关联度和强带动力的特点。其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使得它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纺织、仪表、家具、家用电器、金融保险、商业服务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二、房地产泡沫
(一)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房价的有力支撑。人口增长、城镇化带来的城镇人口增加和投资性需求等都导致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迅速增长;而房地产供给却受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限制,无法跟上需求的快速增长。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导致了人们对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房地产本身的资本价值,致使银行贷款的信用过度供给,大量的资金从银行流出。而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吸收流动性的三大市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规模最大,一般为股市规模的数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尚小,以国债和金融债券为主,主要参与者是大型金融机构,普通投资者不能参与,资金吸收能力有限。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企业融资、吸收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07 年股市泡沫破裂,大量资金流出股市[2]。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银行流出的大量资金只能涌入房地产市场。
上涨的预期和涌入的资金为房地产投机行为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大量的投机行为无疑会不断炒高房价,使其严重偏离商品价值,泡沫不断扩大。
此外,土地价格不断上涨是房地产泡沫的又一诱因。多数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通过高价出让土地,获得建设资金。土地财政模式,把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绑到了一起,一旦房地产市场回落,除其他相关企业受影响外,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和各个阶段税费收入都将大幅下滑,部分对土地依赖性强的地方政府将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地方政府全力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增强了地价上升预期,推动房地产业泡沫化[1]。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房地產泡沫带来的经济威胁和社会危害是显然且多样的,这里提主要的几点。
其一,高房价透支了未来,在两个方面抑制了消费。一是让许多购房人提前消费了未来的收入,而房地产商接受了转移来的收入,却未能承担起继续消费的责任。二是让许多梦想购房的人,开始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高房价套牢了中国当前及未来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长期难以发挥[2]。
其二,由于GDP、相关产业和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高依赖程度,泡沫一旦破裂,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与房地产有关的众多实体行业和政府财政状况,使我国经济陷入停滞。
其三,巨额的银行贷款时刻威胁着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旦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暴跌,必然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巨额的坏账最终会使我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崩溃。
其四,高房价不利于民生建设,大部分人买不到房的焦虑会降低社会安全感,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
四、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5年,提出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八项措施(简称“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稳定住房价格提升到政治高度。
2008年,得益于前期调控和金融危机,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热钱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减,房价也有所下降。但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GDP增长,08年后半年,政策松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下调,大量资金从银行涌入房地产使房价迅速反弹。
2010年,应对完危机过后,政策重新转为抑制房价,出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各级部门的落实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实况,国十条的威力未能完全释放。
自2010年至今,政策一直保持紧缩,房价也在小幅上涨中逐渐趋于稳定。
国家的宏观调控其实是政府态度在民生和经济之间的博弈,从房价持续上涨的现状来看,经济在这场博弈中一直占上风,这也是为何年年调控房价却迟迟下不来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房地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控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一旦力度过大,造成泡沫破裂,房价“硬着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都是极其有害的。另一方面,由于民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影响到社会安定,近年来政策开始表现出倾向于民生的趋势,房地产政策也将保持紧缩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培辉.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原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3):39-44
9.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九
摘要:分析研究了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和特征,了解和认识表象背后的成因,研判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宜宾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进行梳理,结合现实情况,针对性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茶叶市场;现状;趋势;宜宾茶产业;对策建议
1国际茶产业生产贸易现状
1.1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世界茶叶总产量达到了51.73亿kg,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印度、非洲、斯里兰卡、土耳其等。中国是绿茶产量最大的国家,占绿茶总产量的85%,产量较大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红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孟加拉国等,其中印度是唯一大量生产CTC红茶(红碎茶,一般制成茶包)的国家,斯里兰卡是传统红茶的主要生产国家。
1.2贸易市场基本情况
20,世界茶叶贸易总量达到18.24亿kg,交易价格同往年相比较为平稳,主要茶叶交易市场的拍卖价格呈现显著的差异。主要的茶叶出口国有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是红茶的最大出口国,斯里兰卡是传统茶叶和预包装茶叶的最大出口国。茶叶的主要进口地区有亚洲、非洲、俄罗斯联邦等。
2茶产业生产贸易概况
我国是世界茶叶第一大种植国、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三大出口国。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74万hm2,茶叶总产量为209.2万t,较增产了10.3%。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量约为30.1万t,金额为12.7亿美元,虽然出口金额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出口量同比下滑度达到近来的最大值。主要原因是出口产品价值低、出口成本上升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严格的农残标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相对比较集中,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出口超过万吨的有摩洛哥、多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阿尔及利亚、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出口摩洛哥的茶叶量长期稳居首位,约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20%,出口茶叶量前11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出口总量的66.5%。
3茶叶消费市场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是国内外茶叶消费呈现方便化、多样化特征。袋泡茶、速溶茶、纯茶饮料、调味茶(冰茶)等占世界茶饮料消费总量的30%。二是红茶(尤其是红碎茶)消费仍然占据了世界茶叶消费的绝对主导地位;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以及绿茶健康饮品形象的传播,绿茶消费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价格也达到200元/kg,这为宜宾大宗绿茶提供了出口机遇;特色茶叶消费增加势头明显。三是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仍然处于低水平,而且各国消费极不平衡,人均消费较多的国家是利比亚、英国、卡塔尔、爱尔兰、斯里兰卡、埃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茶叶消费高于欠发达地区。四是国际茶饮料主要消费市场被联合利华等少数跨国企业垄断。
4宜宾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生产安全、生态、健康产品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品质;另一方面国际主要茶叶消费国家对茶叶贸易在质量安全要求上有着更加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执行标准。宜宾茶叶产业要生存,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壮大,就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将质量安全上升到茶业转型升级的底部支撑战略高度。因此,一方面应从政府层面,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主要茶叶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主要的茶叶公共品牌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追溯体系。另一方面应从企业层面清楚认识市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严格地执行质量安全规定,在生产安全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品。
4.2深耕国内市场,选择性开发国际市场
我国是绿茶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际市场上绿茶消费还处于培育阶段。红茶的主要生产国在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国家,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绿茶消费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性,面对这样的市场,产销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但是也存在众多的机遇,更有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营销策略。综合利弊关系,建议宜宾茶企把开拓市场的着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在巩固以往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宜宾早茶、生态茶、特色茶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培育新兴市场;在对外贸易方面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特别是在红茶营销上,优先选择对外来品牌接受能力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在取得一定国际影响力后再向传统茶叶消费大国渗透。
4.3制定大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是推动产业不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宜宾茶企多、茶叶品牌多,宜宾茶叶产业同国内其他茶叶主产区比较,在地缘经济、茶叶文化积淀、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在众多茶叶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翘楚,既需要好的产品,也需要正确的品牌战略作为依托。“企业集团化,品牌公共化”是国内诸多茶叶知名品牌在制定品牌战略方面的思路和成功模板。一是重点推广打造“宜宾早茶”“川红功夫”“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公共品牌。要制定品牌推广的中长期规划;要深度挖掘品牌内涵,将茶叶品牌融入到宜宾城市名片的宣传推广中;要严格管理公共品牌,规范授权和使用。二是推动企业的整合,打造3~4个企业集团品牌。大品牌的打造,将会使小品牌进一步被边缘化,企业要发展生存,就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大品牌战略中,寻求并建立利益联合体,组建集团企业,进一步消除本区域同业竞争、降低运营成本、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获取规模化效益。
4.4深度挖掘宜宾茶文化内涵
宜宾有30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茶叶历史上最早的贡茶――k道贡茶出自宜宾,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是提升宜宾茶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急需我们去系统整理和开发。一是编著宜宾茶叶发展历史文献。系统收集整理宜宾茶叶发展历史资料,全面、详实介绍宜宾茶文化内涵。二是将品牌推广和茶文化传播进行紧密结合。三是启动宜宾茶叶文化保护和认证工作。
4.5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产业
从各大茶叶博览会上观察到,国际茶叶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如雀巢、联合利华推出的单杯式制茶机。国内主要茶叶生产企业为了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满足各类消费群体关于茶饮的新需求,吸引新群体的关注和消费,也都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探索。在茶叶包装上,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铁盒等包装;在包装设计上,更注重与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和热点相结合;在产品内容开发上,向健康、保健、功能性茶饮、低咖啡碱茶、复合型口味茶饮、茶元素添加食品等方向发展。宜宾茶叶企业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不颠覆传统产品,但也不要被其束缚;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在感官、功能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对茶叶消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茶饮消费的变化、需求、发展趋势。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在维护和巩固好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选择性地细分市场,进行重点开发。三是引进或者委托利用先进的包装、加工工艺设备,加强产品深度开发,不断提升产品综合品质。四是积极与国内茶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分享和转化科技研究成果。
4.6加大整体宣传推广力度
宜宾盛产早茶,宜宾盛产好茶,但茶香自散闺中,未能远飘全国,这是我们面临的现状。好的产品,没有好的策划包装、宣传推广,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商品。宜宾茶叶急需加大整体宣传推广力度,采取的方式应是立体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选择的媒介应是多样的,但重点是互联网络平台。一是政府要建立统一的茶叶宣传推广平台,对宜宾的茶叶发展历史、茶叶自然资源、茶叶经济资源进行系统、详尽的介绍。二是政府要将茶叶的宣传推广纳入宜宾城市名片的传播中,与本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相结合。三是企业要善用互联网平台,建设自己的宣传阵地。四是要充分开发、巧妙利用互联网,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传播力。五是要与知名的网络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常态化的宣传推广模式。
4.7深度开展电子商务推广应用
10.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篇十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业链很长的基地型项目,全市为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加工 企业配套的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中小企业都将从这些产业发展中受益,增加订单。
二、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实施,我市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在产业集群效应、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关联配套能力还不强
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市的主要产业集群从原料采集运输到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分销,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我市传统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同类产业集群相比,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配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产品结构雷同,存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产品“扎堆”生产的现象,“断线”产品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产能、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行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2、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能力仍不足
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的主导力量。具有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是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 部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市将扶持大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略,新世纪造船、三江电器、安泰动力、宝骊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仅自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张,效益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了行业发展,壮大了行业实力,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集聚态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但是,我市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还不强,大部分规模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规模效应不大,集群发展步伐不快。
3、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我市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过程中,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但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孵化器。我市遵循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功能,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工业 园区乃至全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不强,整体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较慢,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研发和销售这两个中心环节还未得到完全重视,带动产业升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5、宏观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制约产业集群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对我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也日益显现。工业用地供应紧张,对项目引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同样缺乏,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成品油、煤炭供应价格起伏较大,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市产业规模的集聚速度、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思路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改造提升主导产业为支撑,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市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力不断提高,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1、改造提升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
主导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经济优化产业存量、扩大产业增量的重要基础。我市目前已经形成的五大主导产业,是基于靖江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等综合优势长期培育发展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最具有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潜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效应,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传统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根据我市目前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发展核电、“大飞机”协作配套等新兴产业。
2、培育龙头企业,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示范性、导向性和辐射带动性,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领跑者,可以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并举,重点引导、服务、扶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行“一企一策”,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不断发展 壮大主导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
二是围绕龙头抓好配套。龙头企业主动延伸产品链和服务链条,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效率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壮大自身的重要立足点。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配套率。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加强与各自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联系。各级政府也要创造条件,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通过构建围绕龙头企业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协作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专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经营体系,细化产业分工,拓展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和发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创办为其配套的专业园区,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3、拓展集群招商思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程
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应作为我市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招引一个大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模式,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经济贡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成本低的大项目。
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我县现有产业门类、产业基础,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项目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项目、以存量项目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项目,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与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蓄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 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后劲。
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同时,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二是注重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发展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有潜力的品牌产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创建特色品牌。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项目评估、资源配置、决策咨询等专业服务为职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促进技术转化、提供科技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建设各类面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1、强化规划引导。以全市总体规划为导向,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工作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吸引新型产业向我市转移集聚,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扩大专业市场辐射范围,实现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增强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2、改善集聚条件。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干道及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优先保证区内输配电工程建设,确保企业正常用电。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滚动发展。加大运输协调力度,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逐步实施企业集中供气、供热,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
3、加快人才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才 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际、国内优秀科研技术人才。促进人才创业,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代理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促进就业服务组织、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多层次的合作,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房地产业发展成果10-23
山东房地产发展优势07-25
全球房地产发展历程10-02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06-29
六盘水市房地产业发展历程07-18
浅议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07-28
宏观经济下的长三角房地产发展趋势07-03
浅议建筑设计师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定位与发展09-16
房地产经纪合同房地产合同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