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精选12篇)
1.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 篇一
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计划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9)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据我们英语组对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的研究,备好每一堂课,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英语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初三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9)班的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0多个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有些学生喜欢享受欢乐,有些学生默不出声。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有很多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易混淆,有少部分同学连基本的句子结构都没掌握。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坚持默好英语单词,朗读英语课文的好习惯,这有利于本学期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有14个单元,10个单元是新授课,4个单元是复习课。并且增加了大量的新单词和短语,每单元的阅读课文,内容在长度和难度上都有增加,语法知识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及被动语态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上本学期教学时间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较难的教学任务也是对老师们的一种考验。所以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本学期英语教师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掌握课本中最常用的词汇和习惯用语,会读、会写、能听懂,在口头、笔头练习中能够运用,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基本掌握学过的单词和词形变化,掌握本教材中出现的语法:情态动词could, should的用法,过去进行时态,现在完成时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等。能使用正确的句型谈论本教材中所涉及的功能项目,进行简单的交流,如谈论健康问题、提建议、请求许可、讲述已发生的事情或经历等。
2.学科知识的拓展:在掌握了四会要求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拓宽加深语言知识,通过读、写训练加以巩固,3.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多读、多听。本学期大力推行“小组合作”模式,加大对学生合作互助的指导,让好学生带动困难生,进行学情激励,学法指导和学困帮助,同时加大学生的练习时间,重视学生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具体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保持早读这个良好的习惯,规定内容,老师督促监测,确保学生完成背诵任务。背诵任务采用分层布置,成绩差一点儿的学生,可以记文章中的单词、常用短语或者是优美句式,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背诵对话或课文,默写更佳,培养语感。
3.摒弃过去的让学生罚抄单词、课文或不吃饭的无效方法,采用激励的方式每天布置少量的单词、短语、句型听写,及时反馈,贵在坚持。
4.坚持每日一测、周测、月测等评价形式,每天、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6.中等班级以上每周布置适量的翻译练习,熟练运用句子结构和一些重点句型。
7.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注意选择体裁多样、内容新颖的阅读材料,既要有叙事文、议论文也要有说明文,要增加诸如新闻报导、科普文章、图表说明、服务指南、海报广告等篇幅,把训练的着力点放在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提高学生驾驭语篇的能力。
8.落实写作训练,突破书面表达的瓶颈。要培养学生正确书面表达的能力,就要落实每周至少一篇的写作训练,注意循序渐进和方法指导。通过各种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掌握谋篇布局的要领,注意表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平时教学中注意利用教材中有关日记、书信、留言、便条、通知等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模仿范例进行叙事、描述和说明等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我将尽我所能提高九(9)班同学的英语成绩,在这学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2.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 篇二
命题教学在数学课中常见且重要, 数学大厦中的概念、定义等元素正是依赖一个个数学命题相互联系、形成需要证伪或证明的数学事实.数学命题教学是使学生认识命题的条件、结论, 掌握数学命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掌握命题的推理过程和证明方法, 对命题的呈现形式进行辨析, 运用命题进行计算、推理或论证,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特别是通过数学命题教学, 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把学过的知识点系统化, 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
我们组建了“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数学命题教学研究”的课例研究小组, 试图以目标导向为基点来研究数学命题的教学, 使目标导向贯穿于命题教学的各个阶段, 并对命题应用水平层次进行明确的划分, 从而有效地提升命题教学的效果.本次课例研究的载体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圆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内容是确认圆的轴对称性和探索并应用垂径定理.安排了同一位教师在3个平行班3次进行施教, 按照“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按“施教—研讨—改进”循环进行.
为正确厘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我们把圆的知识在不同学段的呈现加以考察和分析, 同时学习并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与圆有关的内容标准, 期望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订置于前后连贯一致的认识中, 如图1所示.
同时, 考察本节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 以获得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圆的轴对称性涉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在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原则下, 将“圆的轴对称性”的第1课时目标确定为3个:
学习目标1:经历圆的轴对称性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2:通过探索、猜想、概括、证明活动习得垂径定理.
学习目标3:应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分为3个层次: (1) 已知两个元素利用勾股定理求第3个元素时, 添半径或弦心距构造标准图形; (2) 已知弓高和半弦、半径、弦心距中的一个量, 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其余两个量; (3) 利用垂径定理进行推理论证或与垂径定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改进过程
2.1 从教学时间分配角度, 凸显重点学习目标
从厘定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 目标3是属于问题解决的高层次目标, 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得以保证和凸显.
研究组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观察, 并记录了3次课各环节所使用的时间, 将教学主要环节在3次课中所用时间用统计图作比较, 如图2所示.
再将3次课中分别针对3个目标教学的用时用折线统计图作如下比较, 如图3所示.
由上两图可以看出:3次课在垂径定理应用环节的用时均在20分钟以上, 从第1次课到第3次课针对目标1与目标2的教学用时逐渐减少, 目标3的教学用时不断增加, 高层次的目标3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之重心.
2.2 从例题习题选择角度, 匹配各层学习目标
厘定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后, 例习题的选择应与之匹配, 例题的教学和习题的演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目标3———会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上文已将其分解为4个子目标.施教中, 第1次课的一例题属于下一课时的内容, 无对应的本课时学习目标;同时, 没有选择与目标3 (3) 匹配的例题与习题, 因此缺少了针对目标3 (3) 的应用, 使本节课的教学产生缺陷;还有, 例习题应用水平层次也不甚清晰, 应用水平层次高的前置, 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课堂上学生频频出现冷场的现象.第3次课的例习题既考虑到目标3的所有子目标, 而且应用水平层次也理顺, 层层递进, 为学生的思维逐级上升搭设了有效的脚手架.比较第1次与第3次课的例习题使用, 例习题的选择与学习目标越来越匹配.
2.3 从命题教学环节角度, 协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 通过对3次课的结构梳理, 我们将命题教学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命题的获得———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并用3种语言表述, 然后对定理进行证明.命题的辨析———让学生对符合垂径定理表述及图形模式的辨别.命题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垂径定理的应用, 并把应用水平划分为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2.3.1 命题的引入:激起学生探究垂径定理的学习欲望
第1、第2次课情境显得平淡,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第3次课的情境是:某地下管道因受损需维修, 由于管道的横截面很大 (配有图, 略) , 施工人员无法直接测量管道的半径, 维修需调换一段管道, 施工人员如何获得适配的管道呢?问题让学生迫切想知道解决的办法, 学生对学习垂径定理的有强烈的要求和期盼, 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3.2 命题的获得:由纠结到顺畅, 由模糊到清晰
施教者给出问题, 试图通过探究, 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第1、第2次课给出两个问题, 问题1就让学生产生了歧义, 探究的过程中显得有点绕弯子.问题2的指向也不明确, 受问题1的思维限制, 学生不知从猜想结论的方向思考, 与预设相差很远, 磕磕绊绊, 很不顺畅.
第3次课删除了问题1, 保留了问题2, 限制了获得结论的条件, 并将提问改为指向较明确的表述.学生很清楚需要猜想的是由条件获得的结论, 在既开放又指向明确下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猜想.
在处理垂径定理证明时, 第1、第2次课施教者的引导含糊且纠结, 第3次课上, 施教者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证明顺畅, 促进了目标2的达成.
2.3.3 命题的辨析:明确了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命题的辨析是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 知晓命题的非标准范式, 为应用做好准备.施教者对垂径定理的适用图形进行了辨析, 3次均用的图形如图4所示.
图4中的 (1) 为应用垂径定理的标准图形, (2) (3) (4) 为非标准图形, 但均适用垂径定理.第1次课还用了图5中的 (5) , 因与目标不符, 第2次课被删去.这样使用的图形均含有“垂直”和“过圆心”两个要素, 缺一要素的图形缺少, 因此, 第2次课增加了图5中的 (6) , 第3次课还增加了图5中的 (7) , 这两个图均不适用垂径定理.通过辨析, 学生弄清了适用垂径定理的图形和易混淆的图形, 便于在应用时正确使用, 从而推动学习目标的达成.
2.3.4 命题的应用:完成对子目标的覆盖, 厘清了应用水平层次
前面已对垂径定理的应用所选择的例习题进行了分析, 现再将这一阶段使用的教学任务及其针对的子目标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第1次课子目标覆盖不全, 应用水平跳跃性大、层次比较混乱, 学习目标达成很有限;第2次课子目标中的应用层级性逐步递进, 但缺乏挑战性的高认知水平应用目标;第3次课子目标覆盖全面, 层次清晰, 对学生的挑战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3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这种学习目标导向下的命题教学课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课后作业进行了比较, 发现教学效果也不断处在提升之中.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编制了用时25分钟课后作业, 作业题不仅全覆盖学习目标, 也涵盖了垂径定理应用的4个层次, 正确率统计情况如表2.
从表2看出, 整体上来说,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越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提高幅度越大.特别是针对学习目标3的高层次目标, 效果提升更为显著.
4 研究获得的认识和结论
命题教学要厘清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实施, 特别是学习目标的层级设置直接指向了命题教学的效果.通过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得到以下的认识.
4.1 学习目标厘定需置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前后关联之中
命题是由一些概念相互联结而构成的, 因此教学的学习目标厘定应根据所教学的命题内容, 将它置于前后关联的知识体系中, 考察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及各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致考虑.孤立的考虑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和所需解决问题的正确定位.同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还应横向考虑与其它知识的关联, 沟通知识间的相互串接.对抽象的学习目标应进行分解, 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陈述学习目标, 用外在的行为反应内在的能力变化.
4.2 命题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4个阶段由浅至深逐步达成
命题课的教学可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命题的获得、命题的辨析、命题的应用, 将每一个阶段赋予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命题的引入应当由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命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命题的获得应通过观察归纳、提出猜想、完善猜想、证明猜想而完成.命题的证明受到学生是否具备与新命题相关的旧知识以及提取旧知识能力的影响, 也会受到学生能否将条件和结论进行匹配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要证明命题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来解决命题证明的难关.命题的辨析是指对符合命题表述模式的辨别, 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为命题的应用打下基础.命题的应用是通过利用命题进行计算证明等, 加深对命题的记忆理解, 以备有效提取而进行的命题教学阶段.命题应用的层次应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对应用的要求.
4.3 命题的应用阶段需根据学习目标和进度注意多级水平的合理搭配
命题的应用水平可分为4个层次: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进度适当搭配, 不宜盲目拔高或游离学习目标之外.命题的领会水平是指能对所学命题的进行复述和再现, 简单运用水平是指能提取所学命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综合运用水平是指能与其它命题进行关联, 综合进行计算和推理, 问题解决水平是指能熟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所学命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之于实施,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命题应用的过程中, 针对学习目标, 设置不同水平层次的例习题, 使学生一步一步跨上台阶, 不但可以提高命题的应用能力,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8) :72-76, 82.
[2]杨玉东.教研, 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事件[J].人民教育, 2009, (01) :48-49.
[3]L.W.安德森编著, 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测试题 篇三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4年11月22日清晨,几位晨练的社区居民愉快地谈论着:
建筑工人张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建造高楼大厦,把我区的建筑业做大、做强。这是我的责任!”
数学教师凌风:“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提高其素质和能力。这是我的职责!”
中学生童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以上社区居民的对话告诉我们()
A.有的人承担责任,有的人不承担责任
B.每个人承担的责任都是相等的
C.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D.人们的身份都是不同的,但责任相同
2.中学生玲玲在微博中写道:个人与集体是一对孪生子,相辅相成,互成因果。集体是个人的联合体,个人共同携手组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容纳了个人的所有能力。下面同学的观点与玲玲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陶陶:我生活在班集体中,我离不开班集体,班集体需要我
B.丽丽: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每次发现我们班的卫生区有纸片,我都会自觉地捡起,然后丢到其他班级的卫生区中
C.琳琳:班集体是我成长的园地,在班集体中我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D.刚刚:运动会上,我虽然扭伤了脚,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我仍然坚持跑到了终点
3.右图漫画《拆》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平时要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B.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个人利益为重
C.关爱个人就是关爱集体
D.集体是个大家庭,损失一点利益没关系
4.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材料中提到的“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分别是()
A.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B.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2014年6月3日,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D.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6.2014年11月27日,山东省某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会上,该企业董事长说: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省经济社会带来了沉重压力,我们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工人素质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国家的角度上,必须实施()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C.人人均可成才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A.创造和创新力的竞争B.领土主权的竞争
C.教育和人才的竞争D.拥有人口数量的竞争
8.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走向世界③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正在改变着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④当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2014年“十一”长假期间,某报通过两家知名网站对4177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9.8%的人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这说明()
A.网络媒体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唯一途径
B.我国公民积极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
C.我国公民都能实事求是地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D.我国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义务
10.2014年3月5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七个草案。这表明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endprint
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②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决定的③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④全体人民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1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3.右图“富”字的拼写完成说明了()
①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②我国的分配制度鼓励收入两极分化③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实现共同富裕④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4.下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5.一次主题班会上,中学生敏敏说:“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这告诉我们()
A.要有创新精神B.应发挥个人智慧
C.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D.要具有开放的胸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6.看着西藏、新疆地区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学生婷婷说:“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结合实际,从自身做起。”(5分)
判断:()理由:
17.有的同学认为,现阶段中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就是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5分)
判断:()理由:
18.2014年11月,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口头作文大赛”中,中学生亮亮说:“我的个人理想与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5分)
判断:()理由:
三、情景分析(13分)
19.陶笛,一名九年级女学生,学习刻苦努力。进入初中以来,陶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和家长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2014年5月临近中考的前一个月,陶笛开始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晚上经常失眠,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考试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给予了她关心和安慰,但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分析上面情景,回答问题:
(1)在陶笛同学身上表现出的是什么现象?(1分)
(2)看着陶笛的状态一天天下滑,朋友桑刚说:“陶笛得了这种病,没救了!”你认为呢?(7分)
(3)在你的身上发生过这种现象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5分)
四、材料分析(13分)
2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青岛第一希望中学为了进一步落实习总书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讲话精神,准备组织系列活动。诚邀你参与:
活动一:形式选择
(1)筹备组打算向全校师生征集两种活动形式。你能帮助他们选择两种最佳的活动形式吗?(2分)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活动二:理由阐释
(2)活动中,部分同学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必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活动三:建言献策
(3)活动接近尾声时,活动组委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征集两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措施(或建议)的通知。你能完成这一任务吗?(2分)
措施一:
措施二:
活动四:身体力行
(4)通过参与本次活动,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应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点什么?(3分)
五、生活实践(14分)
2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引导毕业班学生了解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深刻学习、领会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某校毕业班思想品德学科王老师,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会议精神”为主题,分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写一写】
第一组同学准备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这一会议精神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地位进行概括。
(1)请帮助第一组同学概括一下。(4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说一说】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第二组同学准备用自己学过的思想品德观点证实这一会议精神。endprint
(2)请围绕这一会议精神反映的主题,帮助第二组同学说出三个观点加以证实。(6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做一做】
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第三组同学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向全班同学发出了呼吁……
(3)请帮助第三组同学设计呼吁的主要内容。(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2.B3.A4.C5.B6.D7.C8.D9.B10.A11.B12.A13.B14.D15.C
二、16.判断:(正确)(1分)理由: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分)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分)
17.判断:(错误)(1分)理由: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分)
18.判断:(错误)(1分)理由: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简要概括“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言之有理亦可。4分)
三、19.(1)学习压力大,出现考试焦虑。(1分)
(2)桑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分)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和焦虑存在,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1分)由于学习压力和焦虑而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1分)学习压力和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分)适度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1分)过度的学习压力和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1分)不过,学习压力和焦虑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会完全可以使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从容地面对升学考试。(1分)
(3)①有过,如感到紧张、头脑空白、记忆卡壳、难以思考等。(1分)②A.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1分)B.树立正确的考试观;(1分)C.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1分)D.增强自身实力。(1分)
四、20.(1)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辩论会、手抄报等。(其他形式也可;每写出一种活动形式得1分,满分2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1分)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1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所以,我不赞同这些同学的观点。(2分)
(3)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只要能写出两条即可得2分)
(4)①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②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只要能写出一条且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五、2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4分)
(2)观点举例: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实现共同富裕)。⑤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问开放性较强,只要写出能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主题的任意三个观点即可;若写出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意、体现主题亦可;每写出一个体现主题的观点得2分,满分6分)
4.九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篇四
资中县陈家拥共小学——————段超
一、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5 册中,“ 二次根式 ” 与 “ 一元二次方程 ” 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二次根式 ” 原是第 4 册章数的开方的一节,现单独成为一章,其内容更为完整合适。
“ 一元二次方程 ” 是原有内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为完善。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 “ 图形的相似 ” 与 “ 解直角三角形 ” 两章。
“ 图形的相似 ” 原为第 4 册,现后移,作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增加中位线一节,适当加强理性的数学逻辑推理成分,更好地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 解直角三角形 ” 为原第 4 册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后两节,探索边角关系,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 随机事件的概率 ” 一章,属于概率范畴。将原第 5 册的概率的含义与预测和第 3 册模拟实验的内容合为一章,基于概率的频率意义,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分析意义和简单的预测公式。主题突出,线条鲜明,那样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就更为集中。
第5册 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22章 “ 二次根式 ”-----------------8课时 第23章 “ 一元二次方程 ”------------14课时 第24章 “ 图形的相似 ”--------------14课时 第25章 “ 解直角三角形 ”------------12课时 第26章 “ 随机事件的概率 ”----------14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各章分析
第22章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性质。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并会用来化简二次根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4.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5.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化简。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8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2.1 二次根式-----------------2课时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3课时 §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课时 复习----------------------------2课时
教学建议
§22.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是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引入的,重点在于理解二次根式的数学形式;
2.让学生自主探索,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计算与观察,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22.2 二次根式乘除法
1.让学生通过试一试、思考、说理、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2.本节涉及根式化简所需的三个基本依据,应让学生认真理解,学会运用; 3.适时运用计算器,重视计算器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中的作用.§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类比整式加减法中的合并同类项得到的,教学中可适当复习回顾原有知识;
2.让学生再次通过试一试、思考、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3.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描述性的,应让学生结合实例理解认识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根式的化简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可适时强调根式化简的基本方法.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联系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各种解法的探索、归纳,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3.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进行估算和检验.4.能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和解释所得的结果。
5.让学生进一步经历 “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 的数学建模过程,获得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观.6.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3.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课时 §23.3 实践与探索------------3-4课时 复习---------------------------2课时
教学建议
§ 23.1 一元二次方程
1.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 对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知识学习的延 续和深化,因此注意和原有知识的类比与 联系.2.方程是描写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2.教学中需注重加深对于类比与转化思想的认识和应用,及时对于探索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和归纳,培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按照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价值的应用问题。
§ 23.3 实践与探索
尽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养成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习惯。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认识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
2.探索并确认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比的关系.3.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即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周长、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
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关应用。
8.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10.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4.1 相似的图形-----------------1课时
§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课时
§24.3 相似三角形-----------------4课时
§24.4 中位线---------------------2课时
§24.5 画相似图形-----------------1课时
§24.6 图形与坐标-----------------2课时
复习------------------------------2课时
相似的图形
1.本节是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概念.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相似图形,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念.2.由于一开始学生对于相似只具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所作的判断或画图都只能从直观层面进行。
3.本章主要研究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所以本节中所举例子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相似的例子,对于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感受,不必过多的展开.4.教材 P.43 中的 “ 试一试 ” 让学生根据直觉画出与原四边形相似的图形,是为了后面探索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
1.线段比、成比例线段等基本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处理相似图形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2.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因此与长度单位的选择无关,但一定要选定同样的长度单位。
3.通过 “ 做一做 ”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相似地图中对应线段长度的关系,猜想其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让学生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总结判定两个 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的方法。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整个探索过程。
§ 24.3 相似三角形 . P.54 中的 “ 做一做 ”,采用了合情推理的方式,通过测量和推理来让学生获得结论.2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材是从角再到边,即从三个角、两个角、一个角到两条边一个角,然后再到三条边 , 这样的顺序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4.4 中位线
1.教学中应重视让学生通过探索、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概念与性质。
2.理解认识三角形的重心和物理上的重心的一致性。
3.梯形中位线定理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加以证明的,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 24.5 画相似图形
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位似的概念,教材是通过画一个多边形的相似图形的方法引入位似的概念,主要让学生掌握用位似的方法把一个多边形
放大和缩小的几种方法,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自己画图.阅读材料 “ 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 ”,前面的雪花图形和后面的等边三角形的自相似图形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方便画出,有条件可以给学生演示.有关分形的内容和图案互联网上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课后上网收集一些资料.§ 24.6 图形与坐标
1.在 “ 用坐标来确定位置 ” 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方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找城市地图中的某个地点(一些地图用字母 A、B、C„„ 和数字 1、2、3„„ 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方便人们查找),让学生体会他的实际应用.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和背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教材 P.75 中小明通过角度和距离来表述物体的位置,实际上是极坐标方法,教材中没有明确,但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用坐标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军事和地理中常常用到,也要求学生掌握.3.到本章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在本节中都可以让学
生去体会图形经过这些变换后坐标的变化情况,这样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6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6.1 概率的预测----------------7课时 26.2 模拟实验------------------5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回顾实验结果,发现预测概率的可行性,体会概率值的频率含义,沟通实验概率与
理论概率。
2.会利用分析的方法(画树状图或列表),预测简单情境下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3.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会用不同的工具(包括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4.对同一个概率问题,能从分析哈实验两个 角度加以解决,体会概率的含义。
3.本节不少例题,都附有一些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这些大都来自一线教学,来自于学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学时应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对于概率的正确认识。
4.树状图和列表法是从分析角度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应让学生理解掌握。
§ 26.2 模拟实验
1.教学时应重视模拟实验的作用,一方面在于解决同类实验工具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率问题的认识.2.引导学生注意选择不同的实验工具进行模拟 3.有意识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
五、教学目标与任务。任务:第22- 2 6章的学习
目标:及格率达55%,优秀率达20%。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 担任 的数学教学工作。针对 基础较差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教学措施如下: 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深入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学生中的接受情况,以完善自己的工作。
5.上学期九年级教学计划 篇五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因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能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有意识的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抽象思维和总结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机关。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培养责任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本单元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的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的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这一任务和使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第三单元:
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还应该清楚社会主义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自觉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第四单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这部分学习内容,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四、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周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周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复习一单元
第四周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第五周 党的基本路线
第六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七周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八周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十周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第十一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二周 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十三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十四周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第十五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六周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第十七周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十八周 学会合理消费
6.九年级上英语教学计划 篇六
本学期,我将担任九年级一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从事了几年中学英语教学的我,虽然了解到了一些教学教法,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教中学英语之难,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拓展视野。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基本情况较差,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3.使学生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目标:
针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二方面的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听:
1、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
2、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说:
1、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
2、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读: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写:
1、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2、能默写课文;
3、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
2.语言知识:
语音:
1、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
2、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
词汇:
1、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2、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
1、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7.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 篇七
九上第一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 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海徜徉”。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 而对大自然的赞颂又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 语言精美, 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欣赏这些诗歌, 可以唤起想象和情感的共鸣, 更好地体味自己的诗意、人生的情趣。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做到一课一得?
2.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诗歌, 解读诗歌丰富内涵, 发展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进行创作?
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新诗的又一个单元, 教学时应该把诗歌的欣赏作为一个重点, 《沁园春·雪》作为单元之首, 应负有引路之“责”, 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 初步懂得学习诗歌的门径和方法。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魅力,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案例实录
片段一:《沁园春·雪》:侧重朗读的指导及感受诗人的豪迈气概。
……
师:我们就是要用抑扬顿挫的腔调, 读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今天我们就体会一下诵读这一学习方法。我想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
生1: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速度太快, 没有感情。
生2:我认为他读“望”、“惜”两字, 注意了停顿和延长。 (生笑)
师:是的, 要把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就要注意语速适中, 不可太快。重要的字词适当放慢。 (生齐读)
师:在伟人毛泽东眼里, 作为这些古代英雄和一国之君, 他们仍有不少缺憾, 都表现在哪里?
生1:文学才华。生2:治国本领。
师:由哪个字引起?生:惜。
师:“惜”包含哪些意味?
生1:首先肯定了帝王们的丰功伟绩, 也指出他们的缺点。
生2:含有惋惜之意。
同学们一齐朗诵下阙, 注意把握作者的自豪感。
片段二:《雨说》:侧重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及诗歌和散文语言的不同。
教学流程:欣赏配乐朗诵, 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奠定下感情的基调。然后, 自读课文, 思考:这首诗中雨说了些什么话?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解答, 教师点拨。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 “雨”在诗人笔下, 被赋予生命的灵性, 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布置作业:以“雨的自述”为题, 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三百字的散文, 体会两种体裁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片段三:《星星变奏曲》:侧重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在朦胧诗歌中的运用。
师:诗人用“诗”来表现“现实”的生活。现实却总是如苦难的诗一般, 苦难得每一天如一群将要掉落的“颤抖”的星星, 苦难得如厚厚的冰雪寒冷到了最柔软的心头, 是那样的刻苦铭心, 那样心生彻骨的寒意, 这是第一组对比。你能再找出一组对比吗?
生: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无限温馨、惬意的, 即使是黑色的夜晚, 也能柔软得像湖水一样充满柔情与妩媚, 像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那样自在悠闲。
生:理想的生活还应该是无限诗情画意的, 它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 正如鸟儿落满枝头一样自由自在。
生:但现实的生活却如“冻僵的夜晚,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没有生机, 没有生命的活力。
师:为了表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巧用象征营造意境。象征是写作朦胧诗常用的写作手法。这首诗中用了哪些形象?
生: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形象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师:全诗描绘了两组截然相反的意象, 将幸福与苦难、温暖与寒冷、生机与死寂相互比照, 写出理想世界的无限美好与现实生活的无比黑暗。
师:这种对比,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黑暗现象的否定。
生: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执着追求。
案例分析
波特莱尔在《窗户》中说:“从一个开着的窗户外面看进去的人, 绝不如那看一个关着的窗户的见的事情多。再没有东西更深邃, 更神秘, 更丰富, 更隐晦, 更眩惑, 胜于一支蜡烛所照的窗户了。”诗歌正是那关着的透着烛光的窗户。内在的风景是撩人心旌、丰富多彩的。
很多时候, 我们忘记如何打开窗户, 更好地欣赏外面的世界, 因而, 我们面对诗歌, 不能面面俱到, 有时候, 就对诗歌的某一个字、词、句、段作出有限的阅读, 达到无限的审美, 该是多好啊!我想, 读诗歌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把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 (伽达默尔)
一、从古诗词的自身特点看, 应以朗读为主
古诗词的声律规则决定了应以朗读为主, 古诗词有音韵之美, 这主要体现在平仄和押韵上。所以《沁园春·雪》是以朗读为主。
不足: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得不够细致。那么如何读出作者的豪迈呢?声音高亢就可以吗?如何要“读出感情”呢?对语速的控制、音色的变化、轻重音的体现、停顿和延续都需要认真的总结, 只有当这些被老师当做教学工具来点拨学生如何朗读时, 朗读才能从“暗中的摸索”走向“明白的学习”。
二、以意境为抓手, 理解诗歌的内容
意境是诗歌领域形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和结果, “意境”不仅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物相统一而产生的境界, 而且也是读者借以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 受到感染和熏陶, 提高思想情操的诱导物, 也是诗人和读者之间的中介。意境往往是诸多意象彼此组合连缀起来的一个情感氛围与艺术世界。如《星星变奏曲》全诗描绘了两组截然相反的意象。意境通过事象、物象和景象的融合, 创造出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画面, 形成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
三、从仿写到尝试创作
仿写:《雨说》是一首自由体新诗,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 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 我让学生理解拟人的手法和诗人对孩子的口吻书写诗歌的语言特色。由于当前的初中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无邪, 让他们也对雨进行述说, 可以仿造课文中雨说的方式对儿童的倾诉, 要求用散文的体裁语言的方式, 让他们把握语言表达上的区别。可以适当加上补充的内容, 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
不足:应该具体详细的步骤。
1. 写出特点。
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 春雨明净柔和、夏雨猛烈粗犷、秋雨缠绵清冷, 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 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 用心体会。
2. 情景交融。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 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 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又把自己融入自然。纯然绘景中, 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 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初三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 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 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 失去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 让距离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在一个诗歌单元的学习之中, 形式可以多样, 内容可以更加丰富, 可以领略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郑晓龙.语文课要上的“实”一些.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09月
[2]朗读教学技巧与情感的融通.21页.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3月
8.九年级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八
本教材体系的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每课题的篇幅力求短小,在相应课题后面列出该课题的重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重点较突出。每单元知识联系紧密,在相应单元末都体现了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学生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但是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还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比如蜡烛、空气、水)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独立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通过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的污染及防治、污水的净化,酸雨的形成,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策略
1、根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差异,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出发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能力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努力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9.九年级上期末作文1 篇九
图们市六中三年六班谭敏
如果对着流星许愿,可以实现。那就让为许个愿吧…
我的愿望就是让时间停留在2008年。那时候是我侄女刚出生几个月。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在侄女要满一周岁生日前一个月出事了。
记得那天早上,我还在梦中,就被妈妈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了,我听见妈妈接了一个电话就急忙跑下楼去,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心想一定出什么事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午10点多就传来大哥去世的噩耗,我亲爱的哥哥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的哥哥她的个性温和,待人和气,我重来没有看见他发过一次脾气。有好几次,我到他家玩,他都拿许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每次我到他家吃饭,他都把最好的的菜夹到我的碗里。
听到这消息,我就伤心不已,下午妈妈就把我带到殡仪馆,我看到哥哥安详地躺在那里。我的妈妈,大伯,大娘,嫂子他们都哭得死去活来。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每次看到我的侄女过生日我都很伤心。因为哥哥你还有一个现在过年要满3周岁的女儿在这里……你知道吗?从你走的那天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叫“爸爸”。而且你去世的第二年嫂子就说:“老家出了一些事的回老家一趟。”可是哪成想嫂子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听他们大人说“嫂子已经改嫁了。”一想到这些我就想哭。因为侄女真的好可怜怎么小就没了父母在他身边陪伴。我在想他以后怎么办?看着别人都有父母拉着他们的小手接送他们上下幼儿园。如果有人欺负她了,他却没有父母保护她,给她安慰和关爱。
真的,如果对着流星许愿可以实现。请让它帮我把时间停留在2008年。那时候我的侄女才是最幸福的。请上天给我一秒钟的时间,无论是流星掠过的瞬间,是生日吹蜡烛灭的刹那,还是丝带系慢树枝到的时刻,请让我许下这个个愿望吧!帮我实现吧!
10.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 篇十
一、学生有创作诗歌的欲望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的欲望。 每每布置写诗, 他们都跃跃欲试。 等将作品收上来一看, 参差不齐, 离写诗的要求相距甚远, 这种现象成了普遍。 或无中心, 或突发抒情, 或东拼西凑。 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这个闪光点, 是写诗的创作动力, 是灵感的源泉。 就在2014年学生诗歌创作培训期间, 有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元曲:
青草绿树红花/池塘小鱼青蛙/小鸭稻田蚂蚱/夕阳西下/天边铺满晚霞
读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其中没有抒情, 没有主题。 此文仿照的是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结果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传递出情感, 没有主题。 对《天净沙·秋思》的解读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情感: (1) 满目凄凉。 枯萎的藤没有生命;千年老树在飒飒西风中走向风烛残年;荒凉的古道;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天涯海角的人。 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断肠呢? (2) 思念家乡和对前途的迷茫。 黄昏归巢的乌鸦有家可归;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的安详温馨, 有家真好;而我的家乡、亲人又离我那么遥远;让人牵肠挂肚。 是继续追求功名呢? 还是服侍那年迈的双亲呢? 没有答案, 如此迷茫。 只好满怀愁绪地徘徊在这漫漫古道上了……诗, 该怎样写才有诗的味道呢?
二、学写诗的要领
1.先要有诗的模样, 然后修改润色, 把诗味写得更浓。
生活中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 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 就有了诗的模样了。 例如:
亲爱的朋友, /你的快乐, /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 /我也愿意, /和你一起分担。 /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的初稿已经有诗的样子了。 如果要写得诗味更浓一些, 就可以借助形象, 并融入想象, 抒发情感。 修改如下:
亲爱的朋友, /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 /是记忆中的宝石,
经历时光磨砺, /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忧伤,
是岁月中的松柏, /见证冬的寒冷, /和春的明媚。 /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 /都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借助“记忆中的宝石”和“岁月中的松柏”表现朋友之间经历的快乐和悲伤, 显得更有诗味。
2.意象的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 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和学习写古代诗歌、 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杨柳——— (代表) 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 等等。 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 就成了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突破口。
(1) 落花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 “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 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 伴随着风雨之声, 落花片片, 满地缤纷, 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二是面对落花, 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 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李煜《浪淘沙》) 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 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 (李清照 《一剪梅》) 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 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 《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己葬, 己去谁葬, 暗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 道尽了心中绵绵的悲苦。
(2) 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 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诗人借水的清冷,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 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 , 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 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 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 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 一腔幽愤尽泻如注, 悲愤之情, 溢于言表。
3.有目的地使用景物渲染某种心情。
表达某种情感就要相应地选择对应的景物。 如:草木的萌发渲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一片秋天的落叶渲染低落的情绪。 喜鹊闹枝头渲染喜;雷声阵阵渲染怒;群山肃立, 江河挥泪渲染哀;花儿向我们招手渲染乐, 等等。
4.诗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节奏, 是指诗歌中音步和声音的长短、强弱, 组成匀称间歇或停顿, 构成抑扬顿挫、音调铿锵的音乐美。 没有节奏便不是诗。 所谓韵律, 一般诗歌指逢双句末字用上韵母相同的字, 形成音韵和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因素。 古人云“无韵不成诗”。 诗歌鲜明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 有如音乐的节拍和旋律, 令人动心悦耳, 荡气回肠, 心往神驰。
11.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十一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自主教育”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县提出的自主教育思想,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努力工作。
二、教学目标:
1、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考模拟考试的训练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学教改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
三、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九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八年级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九年级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初步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12.九年级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十二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任重而道远的教学工作也随之继续,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8班的政治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教材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
二、主要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质量意识。
继续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会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时事,紧跟时代脉搏。用更扎实的的专业素养和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加强课外辅导,做好培优转后工作,促进成绩全面提高。及时进行阶段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3、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4、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加强对中考的研究。
对于历年中考题型变化及时反映,提高中考应考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初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一步适应近年来中考政治的新变化,结合我校学生学情,做出相应调整,为2011年中考做好准备。
三、教学进度:
暑假
8.6-8.30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周 9.1-9.3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周 9.6-9.10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三周 9.13-9.17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周 9.20-9.25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五周 9.27-9.3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单元复习第六周 10.4-10.8
第七周 10.11-10.15 大法
第八周 10.18-10.22
第九周 10.25-10.29
第十周 11.1-11.5
第十一周 11.9-11.13
第十二周 11.15-11.19
第十三周 11.22-11.26
第十四周 11.29-12.3
第十五周 12.6-12.10
第十六周 12.13-12.17
第十七周 12.20-12.24
第十八周 12.27-12.31
第十九周 1.3-1.7
第二十周 1.10-1.14
第二十一周 1.17-1.21
复习检测及讲评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单元复习与随堂练习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
复习检测与讲评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三单元练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
拥抱美好未来、第四单元练习
复习第一单元
复习第二单元
复习第三单元
复习第四单元
【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九年级上数学计划09-18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07-04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11-05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9-25
九年级开学计划作文10-11
九年级数学上工作计划07-18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老师教学计划07-19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7-06
九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08-26
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复习计划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