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演讲:让历史告诉未来(共6篇)
1.爱国演讲:让历史告诉未来 篇一
让历史告诉未来
————献给敬爱的党
时光飞逝,转瞬间,我们的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党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此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那段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
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最让人难忘的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共产党。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2008年奥运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啊!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90年的时间一叶孤舟已经红遍了壮美的河山。有人感叹,时间易逝,有人感叹,精神长存。
时间回溯90年,风雨飘摇,残美的精致中,最多的却是伤痛。泥土路上,哀戚的人们迈着毫无生气的脚步;泥土墙里,满是烟灰的烟囱里已经多久没有冒
出袅袅炊烟?熙攘的大上海,纸醉金迷的夜总会,用金钱银元堆砌的奢侈,用高跟红唇显示的浮华。这就是1921年。一木舟,一乌篷,江河浩淼,还是1921年,一个巨人诞生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有人形容中国是一条盘踞在东方大陆的巨龙,也有人说他是一只沉睡中的雄狮,但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中国就是一座巨人的摇篮,用江河为乳,以青山为脉,予以青云之志,赠以大地之怀。巨人的肩扛起了民族的荣辱,巨人的手承托了四万万人的得失。90年,90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个长寿老人由生到死一生的时间,也是一个民族由衰到盛的时间。看似两个简单的数字,而书写的却是中国的辉煌。
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国大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就从食物上来说,以前人们只要能吃饱就很满足了,不像现在都讲究营养平衡。以前人们衣服只求穿暖,现在只有时尚才是“真理”。90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华夏的文明流传了五千年,我仰视这矗立在面前如天高的荣耀时,那一种透体而出的崇敬,让我自己震撼。有人说,东方的大地上黄金遍布;也有人说,中国的大地上珠翠满地。可是,谁看到了中华大地上那民族的鲜血?又有谁知道中国的土地之所以丰饶是因为大地的恩赐,是因为祖祖辈辈血汗滴落的报偿。
贪婪的人们总会给自己贪婪的掠夺找到一个看似伟大的借口,就好比有人拿着枪冲进你的家,杀了你的父母亲人,拿走你的钱财金箔,然后再一脸亲善的跟你说这是为了你们家的繁荣一样。
中国共产党就是我们百姓最亲的亲人!当毛主席在天安广场向人民宣告共产党的胜利时,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王朝,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所以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让我们再次回味那个举国欢腾的时刻: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爱国演讲:让历史告诉未来 篇二
一、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两个大的阶段。
(一) 改革开放前阶段
1. 建国头十年 (1950~1959)
建国之初, 我国科技基础异常薄弱, 根本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寻求外来技术, 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和恢复国民经济。由于新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同时西方国家对华封锁禁运,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成为当时我国技术引进的唯一来源。
新中国从苏东国家引进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1) 我国年度经济计划制度、统计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 我国制订了“一五计划”和《1956-1967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草案) 》。 (2) 我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得到前苏东国家的援助, 引进一系列成套设备。我国总共从苏东国家引进450个项目, 37亿美元, 建立了较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骨架, 为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并填补了工业中的许多空白。 (3) 我国科技研究也得到前苏联等的大力援助, 如专家指导、科技资料提供、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等。前苏联还曾向我国提供了一些原子能及其他尖端科技方面的资料和技术装备。 (4) 前苏联等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留学生, 派遣大批教师来到中国, 并在教育改革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援。
这十年是我国技术引进首个高峰期。通过从前苏联等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 我国科技水平基本达到世界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我国工业结构有所改善, 有关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且节省了自己进行研制的大量资金和时间, 避免了一些弯路。
2. 技术引进不稳定发展时期 (1960~1971)
上世纪50年代末, 中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前苏东国家对华经济技术援助迅速减少, 最终全部中断。此间我国技术战略由学习苏联转向自力更生, 并开始寻求向西方引进技术。1963~1966年, 我国与西方签订了2.8亿美元的84项引进合同, 90%用于购买成套设备。同期从东欧各国引进2200万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成套设备仍是技术引进的重点, 但以中小型设备居多, 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填补部门空白, 引进项目主要为了支持农业和生产轻工业原料, 解决百姓吃穿用和“三线”建设所需冶金化工技术及其他工业建设所需关键技术。
“文革”开始后, 我国技术引进一度停滞, 机器设备进口额大幅度下降, 引进设备基本上是技术和工艺都较一般的单机, 没有现代化的成套设备, 也几乎没有高精尖的单机和零部件。
3. 从西方引进成套设备时期 (1972~1978)
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后, 与发达国家发展正常关系, 开始引进西方技术。1972~1977年, 我国实际对外签约成交达39.6亿美元, 其中成套设备约31.5亿美元, 占80%。到1979年, 引进的25项大型工程和43套综合采煤机组绝大部分投入生产, 成为基础工业的骨干企业, 国内急需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这次引进对我国扩大对外经贸、填补一些空白、促进工农业生产、节省外汇资金等有着积极意义, 但忽视了对技术本身的引进。1977年7月开始实施的“六五”方案是“左”的思想影响下的“洋跃进”, 造成技术引进失误和重大经济损失。
这是我国第二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期, 对解决我国关键经济问题、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与追赶先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和后来的对外开放等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共引进技术845项, 价值119.7亿美元。其主要特点:以进口成套设备、新建大企业为主;外汇渠道主要是中央外汇和政府间记帐贸易;引进项目的组织实施以中央部门为主。
(二) 改革开放后阶段
1. 技术引进大规模发展时期 (1979~198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技术引进发展迅速, 引进重点由以新建项目为主转向以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为主, 引进方式由购买成套设备为主转向以购买软技术为主。1975~1990年, 共引进软技术2027项。在此期间, 国家重点抓了引进3000项先进技术,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和组织产学研合作, 对12个重大项目进行消化吸收, 使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该时期我国同大量国家、地区和国际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并派出大量留学生。同时, 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重要方式。我国由此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出口创汇能力, 缓解了劳动力过剩问题, 并开始了技术输出。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技术引进规模大、项目多, 共引进技术3761项;引进方式多样化;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技术引进自主权有所扩大;外汇来源和合作方式多样化;引进主体由政府逐步转为政府和企业相结合;技术来源国别地区扩大到50多个;加强了对引进的政府管理。
2. 技术引进全方位发展时期 (1990至今)
1990年后, 我国技术引进总体规模更大了, 技术引进成为建设强大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手段。在能源、机电、石化、有色冶金、邮电交通、轻纺、建材等领域, 我国引进技术及与国外技术合作全面展开。迄今我国共引进技术8万项, 合同金额超过2千亿美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进行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 我国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都大幅提高,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外资引进技术已成为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之一, 外企已与国企一道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出现了交换技术使用权、特许专营等新方式;技术引进的主动权逐步提升, 引进质量显著提高, 软技术引进已居主导地位;技术引进的结构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很大;技术来源国别地区更加多元化。
二、新中国技术引进的有益经验
(一) 政府在我国技术引进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和主导作用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政府对技术引进始终如一地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中央政府逐渐将技术引进的权力下放, 其工作重心则逐渐转向注重宏观方面的管理与引导, 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不断增强。但中央政府仍在技术引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确定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向和领域;创造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内部环境;大量增加科研投入;为企业引进技术提供多方面服务;造就开放的学术环境,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改善技术引进的外部环境, 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等。
(二) 重视发挥企业的引进主体地位和作用
这首先体现在企业引进技术的自主权不断提升上。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 企业确定在技术引进的项目、内容和规模以及技术引进的来源、方式和资金来源或筹资方式等各方面的自主权都越来越大, 企业对技术引进拥有越来越充分的决策权、投资权和收益权。
(三) 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进技术
建国以来, 我国技术引进的方式日趋多样化, 引进渠道不断增加, 技术来源国别地区也日益多元化。我国由此增强了技术引进的稳定性, 增加了引进技术的多样性, 强化了技术引进的自主性, 提高了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益。
(四) 注重发挥外资在技术引进中的作用
外资已成为我国引进技术的主体之一, 并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创新和技术研发, 带动外籍技术人才流入我国等。
(五) 技术引进的同时始终注重自主研发
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研发体系, 整体科技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到2003年,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五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来自国外的申请;高新技术产值达2.75万亿元,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25.1%;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重1.32%;在三大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优势企业。同时, 我国许多企业还积极从事模仿型创新研发。
(六) 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为技术引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培养和吸引计划, 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多种平台。到2003年, 我国科技人员超过300万, 与美、日大体相当;企业研发人员已占全国总量的60%;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观;海归科技人员约16万人, 许多已成为我国科技骨干。
三、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 曾偏重硬技术引进, 轻视软技术引进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引进“硬件”为主, 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引进软技术的力度, 但直至1997年, 我国设备进口仍占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80%以上, 而软技术占比不足20%。可喜的是2002年起有了显著改观, 软技术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 历年技术费占合同金额的比重都超过60%。
(二) 盲目、重复引进和短期行为仍很严重
国际技术交易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盲目引进。企业在技术引进中, 往往难以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也难以掌握充分的技术发展信息, 以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 由于部门、地区利益的原因, 内资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技术重复引进始终是困扰我国的难题。
(三) 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够重视, 技术转化率低, 创新不力
这是我国技术引进中一个极严重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与技术引进总额之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日本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费用之比为1:5~1:7, 我国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费用之比为12.7:1, 后者所占份额极小, 因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 二次创新较少。这样不仅很容易丧失国际竞争机遇, 且会造成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 还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四) 主要技术来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
2000~2005年, 我国技术引进前十位来源国别地区与我国所签订的技术贸易合同金额之和占我国技术贸易合同总金额的比重都在80%以上, 前三位基本上是美、日、德。若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 则自1985年以来都是欧盟、美、日排前三位。这种格局有其现实的原因, 但其客观上很容易造成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依赖。一旦其政治经济形势或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任何波动, 都会对我国技术引进造成不利影响。
(五) 外资的技术引进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我国“市场换技术”策略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外资所引进的大多是初级技术, 先进性不强。2.技术扩散效应差。外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管理和限制, 输出技术时往往伴有各种限制性条款, 使其无法在我国其他相关企业或行业间扩散, 从而无法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3.跨国公司通过内部技术转移加强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封锁。跨国公司凭借跨国经营的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 把技术资源在公司内部进行调配, 使技术出国门但不出公司。4.影响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技术引入容易让内资企业产生技术依赖, 削弱其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自主研发能力, 且外资的激烈竞争给民族产业及其技术创新带来很大冲击。
四、我国继续发展技术引进的战略及措施
(一) 总体战略
在多数领域继续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尽快实现其本土化;优化技术引进结构, 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和效益;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各方力量支持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 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还要加强对重要、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系统集成, 大力增强我国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的自主创新能力, 占领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科技与产业制高点。
(二) 一些具体建议
1. 转变政府职能, 创建服务型政府, 为我国技术引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 中央政府应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及发展战略为基础, 制定各行业相应的技术引进战略和一整套法规政策体系, 规范技术引进行为, 体现对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的政策倾斜。 (2) 抓好技术引进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口径技术进口统计分析和联网管理系统, 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相关信息采集和对引进项目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技术引进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技术与人才供需信息和政策咨询, 交流技术引进的经验。 (3) 狠抓技术人才和技术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4) 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引进的支持。统一引进重大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设立专门的消化创新科研机构和基金, 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与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财政科研经费要向企业和消化创新倾斜, 并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适度保护;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加以扶持;为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创造条件;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研发, 鼓励企业与国外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培育高素质技术引进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 继续强化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让技术引进享有充分的决策权、投资权、收益权, 并独立承担相应风险, 从而激励企业增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进行技术研发, 由模仿创新到创造型模仿再到改进型创新, 形成一轮二次创新。通过这样多轮的二次创新, 逐渐缩小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在达到一定程度后, 企业力争主动地实现技术规范的突破和技术轨道的跳跃。
3.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并重, 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
理顺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的关系, 使其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走引进、创新、再创新之路, 直至领先, 并达到率先创新, 争取在技术上有进有出。
4. 进一步加大“软”技术的引进力度。
应当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 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 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
5. 扩大引进项目、来源和范围。
千方百计扩大引进, 尤其是对关系到国家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我国自有知识产权、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一定要扩大引进。要进一步扩大引进来源国家和地区, 拓展技术引进的范围;充分利用技术拥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争取有利的技术引进条件和谈判地位。
6. 加强法律约束, 应用法律手段限制或禁止引进落后、淘汰技术或高污染、高能耗技术;
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予以适度保护, 保护内资企业的技术开发积极性和持续创新能力。
五、结语
3.让历史告诉未来 篇三
1、中美两强奠定世界互联网格局。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世界潮流。中国处于什么位置?KPCB报告公布世界互联网25强企业,美国占14家,中国占6家(百度、腾讯、網易、阿里巴巴、携程、新浪)。这意味着:1)中国成为世界潮流的领潮者之一。中美作为两大主角,占据舞台中心,奠定了互联网时代的大格局。2)14:6正好是两国GDP之比,中国互联网与综合国力同步成长,中国互联网将继续走强。3)中国互联网缺乏创新的说法不攻自破。中国互联网能走到这一步,要归功于在世界上也属于超强的创新能力,包括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和应用创新。
2、中国领潮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海尔模式”,被称为继管理1.0(美国泰勒制)、管理2.0(日本丰田模式)之后的管理3.0(中国成功经验)。3月24日,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以“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为中心议题,隆重推出海尔模式。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以及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美国会计师学会,共同把来自互联网的海尔模式,推荐为人类第三代管理。它标志着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普世价值,出自互联网。
3、中国电子商务爆发临界点5%,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一万亿元。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造191亿单日销售额。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万亿,一万亿相当于其总量的5.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可以排列第五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
4、中国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第一个成功范例产生。由百度与奇虎360之间的搜索引擎大战,触发了新治理模式的产生。11月1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下,12家企业签署《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承诺遵守包括robots协议在内的国际行业惯例、公平竞争、保护用户权益。这件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会机制,在调解行业复杂矛盾中,发挥了自组织、自协调作用。开创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自发调节之外,互联网治理的一种可行的新模式。
5、微信走上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舞台。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跨平台智能即时通讯工具微信问世。有潜力成为继QQ之后,中国互联网的又一杀手应用。
6、网页浏览器争夺白热化。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大力开发支持HTML5的新一代浏览器,UCweb等浏览器公司加速了研发进程。一场HTML5测试评分大赛在2012年展开。百度发布最新版手机浏览器,使用了全新的云端加速技术,能让移动上网用户实现“秒开”网页。与此同时,围绕云平台争夺移动网页应用开发者的竞争已经开始。
7、智能手机井喷,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数以亿计。手机用户数已达到11亿,其中3G用户净增9206.2万户,达到2.20亿户。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402.7万户。达到17402.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1127.2万户,达到74559.6万户。
展望2013年,上一年已热起来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掀起新的热潮。
4.让历史照亮未来演讲稿 篇四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是“九一八事变”84周年纪念日,我们将大家聚集在这里,正是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84年前这个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进行缅怀和祭奠。这个日子应该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因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1931年的9月18日夜,是一个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的不眠夜。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精心策划了一场巨大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一夜之间,山河变色,国土拱手让于豺狼,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也从此拉开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由此进入到近代以来最黑暗的历史阶段。
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全体同胞,经过十几年风起云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使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下投降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当9月3日,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中国举国欢庆,当即确定这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而今年正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刚刚过去的9月3日,我国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日大阅兵,我们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历史是不能遗忘的,遗忘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其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极力否认;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诸般的现象表明了日本政府对侵华史没有半点悔改之意。面对日本右翼的极力否认,我们更应该让这段真实的沾染着万千中国军民鲜血的历史不被时间遗忘。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拒绝遗忘。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将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换来的,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克敌制胜。正是因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84年,今年的“九一八”,沈阳将再次举行撞钟鸣警仪式。在每年刺耳的警报声中,中国人完成了一次次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不战而退的屈辱永志不忘,振兴中华的伟业不会停步;旧中国怕挨打总挨打、割地赔款换太平的日子一去不返,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亮。
“九一八纪念日,让警钟长鸣。”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面明镜,它让中华民族在历史中汲取教训,居安思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让历史照亮未来前行之路。
5.爱国演讲:让历史告诉未来 篇五
大家好!我是六年五班的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每当听到这些歌唱祖国的歌曲时,我的胸中激起一股豪情。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而感到骄傲。
祖国,我为你骄傲。你地大物博,景色宜人。辽阔的大地上,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你看,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宛如仙境;长江黄河,波涛汹涌,不知孕育了多少龙的传人;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峭壁悬崖,透出一种惊险的美;泰山,壮丽秀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透出一种壮丽的美;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溶入了华山惊险的美,泰山壮丽的美,吸取五岳之精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安微这片沃土。啊,北国的雪莲,是那么纯洁,南疆的红棉,又是那么热烈。你们看,祖国一片锦绣山川。
祖国,我为你骄傲。你科技发达起来,已经成为了世界大国。杂交水稻造福了亿万中国人民;神五,神六,到今年神七都已经上天了,中国人上太空的心愿早已实现;现在,在小山村里竟都有了电话、电脑,早已脱离了书信交流的时代,农民们个个都奔小康生活;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运用的高科技更是数不胜数,奥运会馆里处处都能发现高科技的身影,圆满结束了第29届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它身上,我可以看到祖国未来的蓝图。
祖国,我为你骄傲。在你那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从精忠报国的岳飞,为国争光的詹天佑,到现代的无数英烈,如董存瑞、黄继光、江姐、邱少云等等。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6.让爱国主义歌曲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篇六
让爱国主义歌曲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因地制宜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贾芹杨勇
【摘 要】结合我市目前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技术运用的现状调查,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特点,谈谈如何运用爱国主义歌曲激活初中历史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现状调查因地制宜爱国主义歌曲激活历史课堂
通过调查,我市目前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技术运用的状况是很不平衡的,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历史教学非常不现实。我们应将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学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鼓励中青年教师掌握一种工具平台技术制作优秀教学软件,另一方面应因校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播放歌曲便具有灵活、机动、简便易行等特点,有利于创设情境,渲染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爱国主义歌曲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家们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当作他们创作的土壤,创作出了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琅琅上口,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学会善加利用,使爱国主义歌曲成为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的钥匙,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学习历史课程,培育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
我在应用爱国主义歌曲开展历史教学方面有如下体会:
一、爱国主义歌曲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空间。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在的驱动力。爱国主义歌曲可以作为引发学生产生兴趣的导语,优化导语设计,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如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前三分钟我先在教室播放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慷慨激昂的乐曲声把学生不约而同地吸引回教室,个个脸上充满了新奇,显得兴趣盎然。学生们马上便有了上课的自觉,有的自然地把书翻好开始阅读,有的展开小声讨论,还有的在跟着哼唱。学生的注意力明显的都集中到这首歌上来。在此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歌的歌名以及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引出了南昌起义和本课的课题。
爱国主义歌曲的应用,使得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学,教师当然就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爱国主义歌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供新颖的学习方式。
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夸美纽斯也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爱国主义歌曲生动直观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原貌,能烘托氛围,学生可以如身临其境去感知历史,从而触发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如第14课《难忘九一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马上烘托了气氛,把学生带回那饱含痛苦的1931年,使学生产生了憎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蒋介石不抵抗的情感,也引发了想了解历史的后续发展进程的渴望。
又如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引出课题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我把歌词用小黑板展示出来,学生兴趣格外高涨。在抑扬起伏的歌声中,学生经历了一次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洗礼。也正是在歌声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激发触动。有的同学问:“横断山,路难行„„为什么红军还要走这条路呢?”还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这首歌前一部分悲凉,后一部分欢快激昂?”“这首歌的歌词有没有特定的含义?” „„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争论,非常自然地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成为可能,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在这种情境下,播放《长征组歌》,把学生情感诱入了音乐的境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浪断------”随着缓慢而低沉的音乐,学生仿佛进入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行列------有的学生听懂了反映红军艰难困苦的音乐语言而潸然泪下,有的感慨万千,谈论重走长征路的壮志豪情。从而激励了他们要把现代化建设新长征进行到底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爱国主义歌曲,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了开发和提升,在不自觉中由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地置疑、问难。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出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爱国主义歌曲有利于推动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张扬个性。爱国主义歌曲曲调优美向上,能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形成师生平等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在《长征组歌》的背景音乐中,我让学生思考“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学生们结合歌曲去看书思考,非常放松地开展讨论回答,歌曲迅速地把学生带回以往看过的影视片的场景中,这样有形有声,既节省了时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学生真正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学习用已有经验认识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学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有名学生在分析红军遇到的严重困难时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他给同学们打了一个数字谜语,“2、3、4、5、6、7、8、9”。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最后得出了“缺衣
(一)少食
(十)”的结论,全班同学都非常激动。
歌曲的烘托让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意识,在对知识的探究解答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权威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创新历史,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爱国主义歌曲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节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某旅行社要组织一个‘重走长征路 ’的学生旅游团,需招聘导游。请应聘者设计此次旅游路线及导游词。”应聘的“导游们”很轻松地唱着《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沿着长征的历程把路线点了出来。并设计了学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活跃旅游氛围这一环节,还对整个长征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定性介绍。种种设计别开生面,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爱国主义歌曲有利于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上与时俱进。并帮助学生整合教材,加强学生对旧知的巩固和新知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课,通过《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将改革开放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有机地串起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学生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很好地加以联系,并形成对单元体系的整体认知感。
爱国主义歌曲的应用,使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经过了“意向---接受---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师生互动,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还能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情感。所以把爱国主义歌曲恰当引入历史教学,是当前推进课堂改革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2002年襄阳市历史中考中也有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的材料题,2011年建党90周年作为中考热点,很多地区的考题都引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歌曲作为材料引出问题,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采用爱国主义歌曲,此类题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做起来游刃有余。
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也不断得到推广。教师要努力提高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水平,不能坐待。但爱国主义歌曲在历史课教学中始终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歌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让它激活我们的历史课堂,打开学生的心扉,渗透学生的心灵。
【爱国演讲:让历史告诉未来】推荐阅读:
保卫祖国爱国爱国防征兵演讲10-12
小学生爱国演讲稿-小学生爱国演讲稿09-07
爱国行动演讲09-23
奉献爱国演讲稿07-10
10月份“爱国”演讲比赛09-14
爱国故事演讲活动方案10-10
理智爱国演讲稿11-03
交警爱国爱岗演讲稿07-01
团结奋进,爱国演讲稿07-14
以爱国主题演讲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