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专业概述(精选11篇)
1.工学专业概述 篇一
英语翻译机http://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http://www.topmethod.info
高考报考工学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电子商务 系统与控制 电信工程及管理 电子商务及法律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
> 材料化学 材料学 材料物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类
>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理论物理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化学 应用化学 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专业 无机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教育
>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预防医学专业植物生物技术 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医学信息学 生物科学与生物系技术 生物信息学
> 天文学 地质学类
>地质学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专业
>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统理论系统科学与工程 地理教育
>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类
>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类
> 海洋科学 海洋技术
> 理论与应用力学环境科学 生态学 资源勘查工程 心理学类统计学采矿工程专业 石油工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资源勘察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 地质学基地班 油气储运工程电子商务
> 材料物理专业 材料化学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稀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物流装备 电子商务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系统及自动化 工程物理 汽车内燃机 汽车发动机 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 制冷与空调方向 热电工程方向
> 网络工程 微电子学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信息工程专业 自动化 软件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 工程力学 电力工程与管理 电气信息工程影视艺术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应用专业 信息显示与光
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力工程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 建筑学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给排水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程管理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单词不用记http://www.askwords.info
英语翻译机http://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http://www.topmethod.info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教育科学与管理 水务工程
> 测绘工程专业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环境与安全类
> 环境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化学与制药类
> 药物制剂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化工与制药
>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工程专业 飞行技术专业航海技术专业 轮机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 车辆工程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民航机务工程 可靠性系统工程 航运管理 物流管理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轻化工程专业 包装工程专业印刷工程专业 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服装设计和染织设计 食品质量与安全商品检验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
>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
> 应用物理学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技术
单词不用记http://www.askwords.info
2.工学专业概述 篇二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1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课程改革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能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学校的教学过程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 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来确定课程的知识, 能力, 素质目标。本院制冷专业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全部通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测试, 在具体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如制冷原理、空气调节、制冷控制、热工流体力学等等课程均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学校根据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 制定出制冷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通过访问企业工程师以及和企业技术专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确定了具体课程的实施项目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制冷专业通过推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思,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打了坚实的基础。
1.2 突出实践课程
传统的教学中, 理论课时所占比重很大。高职教育中,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学生都很重要。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达到1∶1。下面以制冷1021班为例, 说明制冷专业的实践环节安排, 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 制冷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毕业生双证的获取率达到100%。
1.3 “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式
我校制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3.1 暑期社会实践模式
由于制冷行业用人的特殊性, 夏季 (学生暑假) 是制冷企业用人高峰期。利用该时间段, 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大多数学生的暑期实践都在生产一线或者室外工作, 天气炎热, 劳动强度又大, 特别对于初次实习的学生来说, 出现苦闷情绪, 甚至想放弃实习的想法都很正常。此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采取谈心, 开展座谈会等方式, 多和学生沟通, 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并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1.3.2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模式
工学交替的实施的顺利进行, 需要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合作互赢。学校在满足企业利益的同时, 也要尽量维护自己的利益, 切实达到共赢。经过几年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院选择了多家讲信用, 负责任, 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如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苏宁等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下面具体说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 维护企业利益。
现阶段,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难以成功实施的部分原因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由于: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过短, 企业刚刚把学生从生手培养成熟练工后, 学生就回校学习了;②部分学生在企业一线工作, 怕吃苦, 消极怠工, 不服从企业规章制度;③企业培养出优秀高职毕业生后, 有人才流失的风险。这些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 降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实践, 我院制冷专业与企业找到了合作方式。具体如下:①首先时间安排上把顶岗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学生顶岗实习完, 继续在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其次, 螺旋式培养, 学生大一期间在企业当学徒, 大二期间到具体的一线岗位实习, 大三期间, 部分学生继续一线岗位的实习, 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企业部门实习, 如到实验室从事实验员岗位, 到开发部从事绘图工岗位等。上述措施延长了学生在企业的时间, 降低了企业培养学生的成本。②顶岗实习采用学分制,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给, 把实习期间的表现与学分挂钩, 从而达到制约学生的作用。③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准备, 联系多家企业参与“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模式, 在具体分配学生时, 以就业为基础, 采用双向选择, 并且学院, 企业, 学生3者签订协议, 一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兴趣, 二来降低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④教师下企业, 在实习期, 学生管理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安排上, 学生听从企业的工作安排, 遵守企业的厂纪厂规和一切规章制度, 教师在企业负责检查督促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安全情况。
(2) 维护学校与学生利益。
近年来, 制造行业出现了“用工荒”, 部分企业为了得到廉价的劳动力, 主动要求学生顶岗实习, 但是实习期间忽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榨取学生的劳动力。学校要把好关, 选择讲信用, 负责任, 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并与之签订实习协议, 制定实习计划, 确定实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如我院制冷专业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产学合作过程中, 制定了如下措施保障维护学校与学生利益:①公司为每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导师, 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岗位制定实习计划和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意愿和学生特点, 企业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明确发展方向。②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生在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期间, 做到让学生在各个岗位轮岗, 每位学生至少轮6-8个岗位,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③学生从事学徒工时, 企业发放学生基本生活费, 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 做到学生和企业员工同岗同酬, 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期工作的积极性。④企业安排学生宿舍, 给学生买保险, 确保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保障工学交替的顺利进行。
1.3.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在和学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过程中, 在和苏宁的合作中, 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签订就业订单, 降低了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同时学生的大部分实践环节在企业完成, 较好的利用了企业资源, 降低了办学成本。教学过程中, 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作为外聘教师, 同时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料, 将企业先进的制冷技术和制冷工艺引入到教学环节中, 培养优秀的制冷毕业生。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制冷专业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 取得了如下显著效果:
(1) 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 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工作情况进行考查和评价后, 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得到优先录用, 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同时, 也缩短了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期。此外, 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经验的累积有益于学生的毕业就业。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 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后, 缩短了生产一线的实习时间, 很快进入技术员岗位。
(2)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 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系, 并且可以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中,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无法获得工作经验, 工作态度, 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仅有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由于制冷专业性质决定, 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 学生在企业完全同企业员工一样服从企业管理, 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学生工作过程中通过分工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对学生毕业工作后角色的转换奠定了基础。
3 结束语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它最大限度利用了社会资源, 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 达到校企双赢。目前工学结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学校要加强“双师”建设, 服务社会, 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 促进工学结合的和谐发展, 为职业教育培养出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戴路玲, 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制冷与空调 (四川) , 2009, (05) .
[2]王永利.高职学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和对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2) .
[3]张蕾, 魏龙, 张国东.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 (四川) , 2009, (04) .
3.焊工专业中《电工学》的讲授 篇三
一、针对《电工学》教材内容编排繁琐、零散的特点,重新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由于焊工专业仅仅设置了《电工学》一门电工课程,作者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电工知识的方方面面,在这本教材内囊括了许多门类的电工知识,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对比电工专业教材,可以清晰地发现,《电工学》第一章“直流电路”、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取自《电工基础》一书;第二章“磁与电磁”、第四章“工作机械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第五章“输配电、照明电路及安全用电”取自《电工工艺》一书;第六章“常用半导体器件”、第七章“放大电路基础”、第八章“直流稳压电源”、第九章“常用集成电路”取自《无线电基础》一书。这么繁杂、零散的内容造成教师授课困难,学生理解吃力,这是焊工专业学生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的主要原因。
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仅仅吃透《电工学》教材远远不够,还需真正吃透《电工基础》《电工工艺》《无线电基础》这几本专业教材,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为讲授《电工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针对《电工学》的自身特点,在实际授课中可以打乱教材原有顺序,采用分块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具体来说就是先讲授第一章、第三章,然后讲解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最后讲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利于教师一气呵成,也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二、巧妙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利用导入对比法进行授课
《电工学》第三章如何让学生听会、学懂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对比法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电压、电流、负载的阻抗、功率四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针对技工学校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过直流电有关知识,并且在技工学校一年级物理课程中重复讲授了直流电方面的知识,对直流电路中四者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而对交流电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交流电负载分为纯电阻性、纯电感性、纯电容性三种电路,交流电感抗XL、容抗XC、电阻R类比于直流电路中的电阻R,交流电路电压有效值U类比于直流电路直流电压U,交流电路电流有效值 I 类比于直流电路电流有效值 I,利用学生已耳熟能详的直流电路欧姆定律 I=U/R推导出交流电路公式 I=U/R、I=U/XL、I=U/XC,学生不必记忆繁琐的公式,只需知道欧姆定律和交流电路三种电路模式,并分别代入阻值R、XL、XC即可,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掌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求解方式。
三、抓住重点授课,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在《电工学》第一章“直流电路”中的教学难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流的“支路电流法”。在授课中,应首先解决三个辅助概念:支路、节点、回路,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三个概念,才能真正有效使用“支路电流法”进行解题。授课中,教师应强调支路与直流电路中串联电路的异同点。相同点是二者皆是无分支的电路,相异点则是串联电路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依次连结而成;而支路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件构成的无分支电路,元件可是电源,也可是负载。依据两者相同之处及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性,推导出一条支路对应一个电流值。节点则是三条不同支路的汇合点。回路则是任一闭合路径。再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求解。并给出解题口诀:先定支路和节点,再定电流和方向,列完节点方程式(节点数-1),补足回路即可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基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四、针对焊工专业,合理安排教学侧重点
如何针对焊工专业,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教学侧重点的选择,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授课的侧重点则放在了三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之所以这么考虑是因为CO2焊机、氩弧焊机等新型焊机内部采用电子元器件较多,学生须对其工作原理、维护知识有所了解。而第三、六、七、八、九章内容恰恰是为此服务的。当然,这仅仅是在焊工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而使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其它知识点也应系统的予以讲授。
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消除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畏难情绪
由于《电工学》这门课程和焊工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差异较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熟悉程度不够,加之电磁理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有畏学情绪,老师在授课伊始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只有打消学生的畏学情绪才可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针对这门《电工学》知识点面面俱到的特点,注定了它知识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它所编排的是各种知识中最浅显、简单的理论,教师还应强调《电工学》是一门统考课程,以此来坚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在授课教程中,教师要尽量用简单的话语、直观的范例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尽可能轻松的进入状态。例如,在讲解铁磁材料中软磁材料时,笔者形象的把它比喻为“墙头草”,随风倒“来表示软磁材料的容易磁化、退磁现象,在讲解交流电有效值时,用日常生活中搬运重物,一天中谁干多、谁干少如何判断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只比较两人搬运速度、单次搬运量皆不可取,而应统计总的工作量。从而引出只有做功相同,则二者干的工作量相同。进而来解释有效值定义:将交流电和直流电加在相同的阻值的电阻上,如相等时间发热量相同,则此直流电为该电流的有效值。这样讲课学生较容易接受,会渐渐对电工学产生兴趣。
以上是笔者对《电工学》在技校焊工专业中如何授课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技校的教学有一定的作用。技校生的学习基础差,技校的老师想让学生都学到知识难,只有每位技校教师都开动脑筋,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学校的明天也会越来越好。
4.数控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篇四
数控技术部
2011.数控技术部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开展工学结合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实习目的
开展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它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机会,是对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二、实习内容
1、通过生产实习,感悟企业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学习企业文化;感悟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
2、通过密切接触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专业素质,养成敬业爱岗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
4、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怎样发展)。
三、岗位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 争取和努力完成实习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一线技术人员虚心求教,要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动手实践操作工作能力。、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单调。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做到灵活掌握,该动手时不要闲着当作没事,不该动的地方不要随便乱动;该说的话要说,积极去问,不该说的一定不要乱说。要充分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给实习单位留下好印象。
3、以“学生”的身份去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要认真系统复习所学习的知识,到实习单位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多对照,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报告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应当完成的任务:
1、学生工学实习期间专业部必须安排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协助企业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生产、生活等事项,全面负责学生的安全事宜。
2、工学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实习期间学校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3、实习指导老师应按企业的作息按时签到上岗,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出勤率以及实习作业等情况,作好工作记录,返校后上缴实习就业处存档。
4、工学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维护实习学生正当权利,协调好学校和企业的关系。
5、实习指导老师要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间断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巡查指导,预防和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
6、实习指导老师要及时规范学生实习行为,做好学生实习稳定工作。阻止学生无故不参加工学实习,对有正当理由确需终止实习的,3 指导老师要认真审查,指导学生填写《工学实习终止证明》,交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备案后,护送学生离开实习单位。
7、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工学实习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实习单位厂规厂纪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实习指导教师因疏于管理,出现责任事故的,学校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于违纪的实习学生,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劝其退学等处分。
8、了解本专业对口行业岗位的基本情况,深入研究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及时反馈行业信息。
9、积极参与本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实践,锻炼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提高自身“双师”素质。
五、时间安排:
每学期安排两个周
六、工学交替实践活动应提交的成果
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活动期间要按内容要求,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岗位特点,写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报告应不少于1500字。其报告内容可参考以下内容:单位概况、所在岗位在整个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流程、所从事的工作、活动内容、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上有何规划、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等。
七、总结评比
5.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工学交替方案 篇五
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大力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推行教与学、生产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习模式,以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我校装潢专业学生要保证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把室内设计装潢专业的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采用以企业为主的工学交替方案,我校装潢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程度达到企业基本工作要求后,到适合的企业岗位实习。以“工学交替”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交替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学校学习环境,利用校内专业课程的设计和企业的岗位资源,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工学交替工作,体现河南省财经学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工学交替思路,并为构建我校“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工学交替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工学交替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我校装潢专业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采用多元化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在与社会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不忘建设我校实训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装潢设备实训室是根据现代社会需要,顺应国际潮流发展,培养各类媒体装潢策划、设计与制作的新一代高级装潢人才的文科综合实训室。装潢设备实训室经过详细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通过科学论证,承担了平面装潢创意与设计、企业形象(CIS)整体设计、商业装潢摄影与摄像、影视装潢创意与传播、网络装潢传媒与网页设计、SP新型媒体装潢设计等实训项目。利用先进硬件设备设施,经过严格综合技能培训,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现代装潢各媒体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能胜任装潢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和具有行业要求的思维创新能力、快速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管理运行能力、人员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装潢设备实训室在主要为我校装潢专业学生提供实训课程以外,能够与社会相关行业组织进行合作。除此之外装潢设备实训室在保证在校学生进行实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条件,为社会服务。装潢设备实训室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要体现和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特点。装潢设备实训室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实训课程的训练,而采用正规装潢公司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在教师教授专业
理论的同时,所有实训项目的安排均按装潢公司的工作流程。包括人员分配;工作分工;统筹管理等。做到学校和社会有机的结合,采取新颖的教学实训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走出校门,便可独立工作,而且熟知企业工作环境和方法。是一个既节省时间,又颇有成效的实训方式。利用实训室的先进硬件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模仿装潢公司,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对技能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协作解决能力;对整体实训的驾驭能力等。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我校装潢专业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我校装潢专业在工学结合实施中,形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6.日本留学材料工学专业资料参考 篇六
一、学校概况
日本东北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是继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之后日本第三个国立大学,位于日本东北地区仙台。先后成立牙科学部、药学部、教育学部,研究生院设置了有关各科,一大批研究所。全校共同利用的研究设施也相继出现,现已成为包括文、理、工、医、农各科,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
校区分布 : 全校在仙台市及效区共有 6 个校区。本部在仙台市内片平,这是东北大学的发生地,校内的各行政管理机构、大多数研究所及共同研究中心设在这里。青叶山校区有理学部、药学部、工学部。星陵校区有牙科学部、医学部。雨宫丁校区只有农学部。川内校区有文学部、教育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教养学部。由于东北大学建在仙台市内片平地区,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部、研究生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因此在市郊新建了几个分校区。为了便于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学校准备在今后数年内对几个校区的发展作综合规划、统一调整:学部、研究所相对集中,各校区加强充实图书馆建设,有重点地充实和增设一些服务机构,国际会堂放在正在开发的三条新校区。
东北大学地处日本东北地区,它名符其实地成了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由于它学科齐全,办学水平高,每年为本地区输送了大量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高质量人才。
尽管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美国文化研究所等佼佼者,但在理、工、医、农学科领域方面,其研究设施和水平在全国更为突出
二、东北大学目前的机构和组织
学术结构 :东北大学现有文学部、教育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理学部、工学部、医学部、药学部和牙科学部等 10 个学部、 379 个讲座或学科目。研究生院设有文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药学、牙科学、农学 10 个研究科。全校有金属
材料、选矿冶炼、抗霉菌病、科学计算、高速力学、电气通讯、非水溶液化学 7 个附属研究所,还有遗传学研究中心、大型计算中心等两个全国共同利用设施。全校共同利用机构有:低温中心、应用情报学研究中心、情报处理教育中心,遗传实验室,环境保护中心,计算中心,百万伏电子显微镜室和保健管理中心等。
学生:1988 年全校共有本科生 10904 人(其中女生 1265 人);研究生 2899 人(其中读博士课程 955 人,硕士课程 1764 人)。新生入学录取率为 3.47:1 , 1988 年授予学位 715 人,建校至今累计授予硕士学位 13836 人,博士学位 14207 人,共培养学生 80286 人。
教师:1988 年全校共有在职教员 2497 人,其中教授 667 人,副教授 639 人,讲师 125 人,助教 1065 人,另有职员 2798 人。教师与学生比为 1 : 5.8 。
图书与医疗设施 :全校共藏书 275 万册,每年以 9 万册的速度增加。校中心图书馆在二战中遭受空袭。报刊阅览室及一些建筑物被烧,以后虽被恢复,但仍感空间狭小、设备陈旧。 1972 年在川内校区新建成了图书馆,总面积 12480平方米,可达到 9.8 万册开架服务的利用效率。馆中藏有不少珍本,如狩野文库中的类聚国历史第 25 卷、史记 · 教本纪第 10 被指定为稀有国宝。医疗保健方面,在医学部、牙科学部、抗霉菌研究所均设有附属医院,共有病床 1026 张。 1988 年附属医院为校外人员治疗达 371740 人次。
日本东京大学
比清华北大好,是世界100强中第一个亚洲的大学,也是日本6大名校之一
日本东京大学
一、 学校概况
成立于 1877 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东京大学校区设在东京都内文京区本乡,占地面积 40平方米 ,全校绝大部分机构均在这里。另外在目黑区驹场另建一新校区,为教养学部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附属学校、工同研究部门,实验实习基地(如农场、林场、
地震、火山、天文等观察站)、师生员工宿舍等分布于全国各地。同期有教职员工 8,055 人,总长 1 人,教辅 35 人,各种职员(包括行政人员、技术职员、医务人员中心护士、药剂师、放射线技师,临床卫生检测技师、营养师等) 4,055 人。教员 3964 人中教授 1,133 人,副教授 1,083 人,讲师 170 人,助教 1,578 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队伍的 56% 。东京大学共有藏书 6,646,133 册,其中西文书 3,129 , 050 册,分藏于全校 60 多个学部、研究所以及有关部门的图书馆和资料中心。中心图书馆藏书近100 万册, 38,600 种期刊,每年全校订购新书近20 万册。校内共有 3 所科类齐全的附属医院;医学部的附属医院,附属分院,医学科学研究所的附属医院,总共有病床 1246 张。
东京大学由于学科齐全,经费充足,教员队伍整齐,一些传统学科办学水平高,教学和研究的力量与水平是日本其它大学无可比拟的。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正组织几所国立大学和有关部门,进行当前及 21 世纪几项重点项目的共同研究,在这场 “ 重点会战 ” 中,东京大学无疑起着 “ 领头羊 ” 的作用。
二、专业设置
法学部 为东大历史最老,也是声望很高的学部,日本历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该学部。设有民主、公法、政治学 3 系,附属部门有外国法文献中心,近代日本法政史资料中心。
文学部 设文学、史学、语言学、行动学 4 系,附设文化交流,北海文化研究两实习实验部门。该学部亦出过众多名扬日本的文学家、诗人、俳名作家、艺人等明星。
经济学部 仅含经济学、经营学两系,附属有日本产业经济研究室。
教育学部 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行政、体育和健康教育 5 系,附属学校有中学、高中各一所。
医学部 有医学、健康护理学两系,附设脑研究实验室、医学电子实验室、声音语言医学实验室、实验动物饲养室,两所附属医院,附属学校有养护学校、接生护士学校。该学部以外科,特别是脑外科在世界上十分有名。
理学部 设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天文、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地学 9 系,附属部门有临海实验场、植物园、基本粒子物理国际中心、光谱化学研究中心、地壳化学研究室、天文学教学研究中心等。
工学部 东京大学最庞大的学部,含有 23 个系 109 个讲座,几乎覆盖了所在地工程学科,包括土木、机械、电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资源、金属、材料、应用化学、应用物理、计算等领域的众多学科,还设有一个工程基础系,一个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综合试验场。
药学部 只含药学、制药化学两系,附设药用植物园。
农学部 开设农业生物学、农业化学、林业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农业工程、兽医学、林产学 8 系,附设有农场,实习林场、牧场、兽医院、水产实验场、绿地植物实验场等实习实验设施。
7.工学专业概述 篇七
一、在校生工学结合带动汽修专业学生走入维修企业学习、实训
校企开展“工学结合”培训模式的具体方式, “工学结合”的探索,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欢迎, 大量学生走进职业学校选择汽修专业。职业学校在招生时, 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推荐典型学员和专业的办法推动学校主动与维修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式的培养方式。具体办法是:学校在当地劳动部门的帮助下, 按照法律法规对未成年工准入的规定, 选择汽车美容、汽车装潢等轻体力、安全度相对高的工种, 考察维修企业满足学员成长条件后, 以校或者专业部门为单位与用工企业签订协议。校方派出跟班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配合下厂实习和学生常规管理。学生在了解相关维修单位情况的基础上, 学生自愿向学校申请参加“工学结合”的学习, 与学校签订涉及各自权利、义务的合同。进入维修单位前, 学校按家长、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两周时间的相关学习培训, 然后送往维修企业开展为期2-3个月左右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校企合作办学以学校和企业双方管理为主, 学校派出辅导教师全程跟班管理和服务学员。
二、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深受企业欢迎
由于这些汽修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与企业紧密合作, 能按照企业用人规格改革课程、突出技能特色培养, 毕业生到企业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汽修专业大规模启动“工学结合”模式后, 帮助企业解决了维修高峰期岗位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 受到用工企业的欢迎, 多家维修企业和4S店争相与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如今,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与实习学生一起轮流参与企业岗位生产活动已成为现实, 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到企业顶岗和就业通道也全面打开。开展“工学结合”, 还能促进学校招生, 家庭贫困生上不起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因,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推广, 在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铺就求学之路, 也增强了职业学校的招生的吸引力, 拉动中职汽修专业招生扩大。家庭贫困的毕业生纷纷报考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职业学校, 一些往年办学条件薄弱、招生困难的专业出现招生爆满的情况。
三、加强管理, 推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职业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考察和选择学生将进入的生活环境, 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和办理劳动保险。规定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合作, 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岗位前安排课时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帮助学生熟悉工作防护设施,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定职业学校在实施产教结合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和公休日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专题教育并安排适当的文体活动, 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 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用人需求直接融入师资培训体系, 汽修专业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变化, 对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结构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在教育内部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无法解决教师融入产业的问题, 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 教师专业技能老化问题日渐突出。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高级技师职称以上的人员作为培训师, 采取专家专题讲座、学员互动、工学结合等形式对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开展技能培训, 教师们在企业学到了最鲜活、最先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 这些教师们回到学校后, 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 有力地推动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四、“工学结合”更新评价方式, 客观评价职校学生
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普遍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一些, 对书本知识不是太感冒, 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对于动手实践有自己的兴趣, 所以如果还是像普教那样评价职校生, 那大多数的职校生都是差生了, 所以职校汽修专业应该更新对学生的评级方式, 引入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 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载体, 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才是根本。
总而言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是有的。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 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也强调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于2005年8月在天津市召开了工学结合座谈会, 于2006年3月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教汽修专业课改的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也是一条职教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汽修专业开展校企“工学结合”培训模式的具体方式, “工学结合”的探索,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欢迎, 大量学生走进职业学校选择汽修专业。
8.工学专业概述 篇八
【关键词】中职卫校 护理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38-02
实施“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2008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为了贯彻这些文件的精神,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积极开展了在社会、企业环境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我校正在建设国家级中等示范学校,我校护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也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从一开始就被推到学校改革的前沿。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学生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积累以后,需要进行操作实践。尽管各类中高职卫生学校的校内提供了宽敞的实践大楼、丰富的实践器具和较多的实践课时。但都无法代替在真实的病区进行“真枪实弹”学习的优势。因此,建立必要的护生“工学结合”的真实实践场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在完成理论讲授后组织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对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能力是必须的。我校护理专业在进行护理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方法和形式,通过二学年的实践,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措施
1.1 校外“工学结合”
1.1.1 方法
每学期的第17—18周,学校根据总体情况选择护理各年级的5个班,每个班抽15-20人,总共200-300人分到我校的2-3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校外“工学结合”,学校实训老师全程陪同及安排、管理。
1.1.2 内容
①实习医院从“医疗护理环境”、“医院感染”、“生活护理”、“诊疗护理”、“生命支持”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制定带教计划。
②将学生分派到门急诊、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内、外、护、儿等大的科室进行观摩见习。
③学生完成反思日记一篇。
④学生观摩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
⑤学生观摩入、出院护理,疾病健康教育,各种护理指导,护理文件书写,医嘱的执行及转抄等各项护理工作。
1.1.3 结果
①学生反映良好。
②由于短期观摩见习,加之实习医院安排的带教老师工作繁忙,教授的知识局限;同时学生存在适应期长、理论和实践对接困难等种种问题。
③实训教师认为还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带教方法,效果也待提高。
1.2 校内“工学结合”
1.2.1 方法
校外“工学结合”选剩下的各班(15个班左右),在每学期的第2-17周,根据护理教研室的安排,依序到我校的附属医院进行观摩见习。因为我校的附属医院是二级乙等医院,总床位仅150张,接纳的学生有限,故每个班分两批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观摩见习。护理部安排多位校内兼职老师全天分科室分时间段集中带教。
1.2.2 内容
①实习医院从“医疗护理环境”、“医院感染”、“生活护理”、“诊疗护理”、“生命支持”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制定带教计划。
②将学生分派到附属医院的内科、外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老年护理院进行观摩见习。
③学生完成反思日记一篇。
④学生观摩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
⑤学生观摩入、出院护理,疾病健康教育,各种护理指导,护理文件书写,医嘱的执行及转抄等各项护理工作。
1.2.3 结果
①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时间太短。
②教师认为短时间集中介绍大量的知识,学生会消化不了,同时学生没有机会更多参与角色体验,存在一定缺陷。
2.讨论
2.1 校内外“工学结合”的优缺点
2.1.1 校外“工学结合”的优缺点
优点:①见习时间充裕;②内容丰富;③学生有充分的角色体验。
缺点:①带教老师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讲解,学生存在认知和理解上的缺陷;②从安排学生到最后具体见习的带教老师及学生住宿及工余的管理,操作中存在诸多环节,较复杂,容易拖链,需要各单位密切配合;③每200-300人仅有2-3名校内实训教师带队,教师存在配备不足的现象。
2.1.2 校内“工学结合”的优缺点
优点:①本校实训基地,沟通协调快捷,程序简单;②附属医院离学校很近,周末见习,学生交通方便,不存在住宿的问题;③校内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集中带教及讲授,把控性强。
缺点:①见习时间较短,②学生消化能力有限,③不能真正角色体验。
2.2 改进方法
2.2.1 校外“工学结合”的改进
①增加校内教师的人数,每200-300学生配备10-15位老师,与实习医院的临床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②制定详细的校外“工学结合”的统筹计划,加强各环节的联系和掌控。
2.2.2 校内“工学结合”的改进
①增加校内“工学结合”的时间。
②培训校内附属医院的护理实训教师。
3.体会
校内外“工学结合”的实施,从大的方面说,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从小的方面说,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角色,融入角色,获得职业感知,内化角色概念,获得角色行为;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任务,还需要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很好结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需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计划、方案,并且需要在过程中不断调控。
4.总结
9.工学专业概述 篇九
摘要:通过华坪县大兴镇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探讨了小城镇消防规划体系的构建和消防规划的管理及实施方法,并对小城镇的界定及其消防规划的内容、深度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小城镇消防规划探讨
1.导言
城市消防专业规划是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城镇消防安全体系以及城镇消防工程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城镇消防安全体系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制城镇消防专业规划,对于逐步完善和实施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市政设施水平和城镇综合抵御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衡量一个城镇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城市投资环境是否安全可靠的重要标志之一。
2.小城镇的界定和类型
作为介于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过渡型居民点的一种,小城镇专指行政“建制镇”或“乡”的“镇区”部分。小城镇的基本主体是建制镇(含县城镇),但其涵盖范围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事权需要允许适当延伸。因此,可明确小城镇包含了县城镇及其他建制镇(含规划期将发展为建制镇的集镇)。按规划等级层次划分,小城镇可分为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其中,中心镇一般系指在县(市)域内位置相对居中,与周边村镇有密切联系,有较大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小城镇,是县(市)域内一定区域范围的农村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的类型按照空间位置形态划分,可分为位于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具有带状发展趋势地区的小城镇、远离城市独立发展的小城镇等。
3.规划实例介绍
3.1集镇基本概况
云南省华坪县大兴镇地处县域东部,幅员面积112km2。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平江、福田乡接壤,西邻石龙坝乡,北与文乐乡隔江相望。镇政府位于江地街,距县城30km,距四川省攀枝花市40km,距丽江市240km,距成都铁路支线格里坪火车站20km。滇西北省级公路(310省道)穿境而过,是滇西北通往内地省份的运输要道,也是丽江市的东大门。云南省将其列为全省重点小城镇。
大兴镇辖4个村民委员会(兴泉、斯文、干箐、南阳),73个村民小组。20底总户数2560户,总人口11023人,其中农业人口9228人。全镇年底实现工农业生产总产值15753.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237万元,农业总产值1516.7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467万元。
3.2集镇详细规划简介
《大兴镇集镇详细规划》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月完成,该规划将大兴集镇功能定性为“围绕服务攀钢集团公司,以服务业为主,通过集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大兴城镇化进程”。规划用地总面积30.8hm2,规划总人口5000人。该详细规划将集镇建设用地分为四个区,即行政办公区,市场贸易区、休闲娱乐区、生活居住区等。
3.3集镇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兴镇镇域范围内现状基本无消防基础设施,且距华坪县城消防大队较远(30km),沿江地街(310省道)两侧的临街房无统一规划,住宿、餐饮、贮卖为一体的出租房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忽视消防安全;现状村民住宅均系自行修建,建筑耐火等级和消防安全距离大部分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干部群众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更谈不上消防意识,由此产生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和吸烟、玩火等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集镇现状消防供水与消防通信以及消防供电等方面几乎空白,无消火栓和消防通信专线,电网线路架设凌乱,供电线路陈旧、老化,火灾隐患较大。
3.4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3.4.1指导思想
从大兴镇实际出发,适应大兴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华坪县城消防规划》的具体要求,重点加强集镇消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集镇综合抵御火灾的能力,编制一个既满足大兴镇总体消防安全布局需要,又便于逐步实施,近、远期有机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弹性的集镇消防专业规划,建设一个与现代化集镇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高标准的城镇消防安全体系。
3.4.2规划期限
为了便于消防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消防规划期限与大兴集镇详细规划相一致。近期:~;中期:~;远期:~。
3.4.3规划范围
大兴镇消防规划分为镇域和集镇两个层次。镇域消防体系规划范围涵盖大兴镇行政辖区内的4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12km2;集镇消防规划范围包括大兴镇集镇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区域,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30.8hm2,规划人口5000人。
3.4.4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是将集镇消防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纳入华坪县大兴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集镇消防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科学;消防体制合理、消防队伍精干,训练有素,技术装备良好,战斗力强;消防法制健全,监督管理有效,实现消防建设和集镇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形成完善有效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近期以集镇详细规划为基础,严格消防管理,消除消防盲区,提高集镇整体防御火灾能力。消防给水能保证同一时间灭火次数1次,每次灭火流量20L/s的要求。消火栓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建成1000m3/d的水厂和消防备用水池。
中期完善集镇消防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公共设施的消防配套建设;消防车道形成网络系统,通达快捷;合理布局汽车加油站、液化气储备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加强镇域范围内消防队伍的建设,初步形成镇域消防体系。
远期配合《华坪县城消防规划》中所确定的在石龙坝工业园区建设一个小型普通消防站的目标,实现集镇消防通信快速、便捷、先进,建成全镇范围内的消防报警和计算机集中接警系统。全镇抵御火灾的整体综合能力普遍加强,多功能消防队伍普遍建成,使大兴镇消防事业的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3.4.5消防安全布局重点
集镇消防安全布局是贯彻消防工作以“预防为主”的关键,是消防安全体系的基础,也是集镇本次消防规划的重点。
江地街现状两侧建筑密集,耐火等级低的地段,在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防火间距等方面问题较多,火灾隐患较大。在上述地段改造规划中,除对用地、建筑合理布局外,还应开避防火间距,打通消防车通道,完善供水管网,增设消火栓,改造供电电网,增设公用电话等措施。集镇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严格控制三级建筑,禁止四级建筑。镇区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的地段应列入集镇优先改造范围,提高耐火等级,完善消防配套设施。
在人流聚集的居住区、市场交易区、行政办公区附近设置公园、广场、绿地等空旷场地,兼做消防安全隔离带和疏散避灾场地。消防疏散、避灾场地不仅在发生重特大火灾时供人们疏散、避灾,而且在发生地震等突发性灾害时也同样重要。规划疏散半径在100~500m内,保证集镇人口每人有3m2以上的灾时避难空地。
集镇道路是灾时疏散和救灾物资的主要通道。北侧东西向主干道(规划宽度16m)、南北向次干道(规划宽度12m)等交通干道是主要疏散、救灾道路,集镇其它支路(规划宽度4m)为次要疏散、救灾道路。
根据《华坪县城消防规划》,在石龙坝工业园区设置了一处小型普通消防站。大兴集镇距石龙坝工业园区仅7.5km,该消防站在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能到达大兴镇,因此规划考虑在大兴镇不另设消防站。
3.5消防供水
3.5.1水厂规模
根据详细规划,集镇西南角将建设一处1000m3/d的自来水厂,远期规模可扩大到2500m3/d。
3.5.2消防供水管网及消火栓
大兴集镇供水规划为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共用的给水系统,规划要求在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用量时,仍应保证消防用水量。镇区消防供水管线布置成环状,采用生活与消防给水管网共用系统,实现了供水的经济性,投资省,安装、维修简单。室外消火栓沿集镇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为120m,其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3.5.3消防储水措施
根据集镇区域水源,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集镇南侧加油站后山设置消防水池一座(φ10m×4m),有效容积300m3。
对于不能满足镇政府办公楼以及行政机关楼室内消防要求的建筑,规划需要在这两处设临时高压消防设施。
4.几点反思
4.1小城镇消防规划的`构成和深度
虽然各省、市先后制定了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办法”,但如果一味照搬过来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适应不了小城镇的实际和发展需要。
结合大兴镇消防规划的编制,笔者认为由于文字部分的基础资料汇编和说明书中重复的内容很多,因而将基础资料纳入说明书中统一编写,避免了篇幅内容重复;规划文本是消防规划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格式与要求要严格按各地消防规划编制办法并结合当地小城镇实际情况来编写。在大兴镇消防规划中,针对小城镇的具体情况,摈弃了将建设用地按甲、乙、丙类消防用地的分类方法(对小城镇今后发展的指导作用不强),而是将建设用地根据消防重点地区程度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类用地,这样划分使建设用地性质与消防规划密切结合,有利于消防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另外,镇域消防体系规划和近期消防建设规划是编制小
城镇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往往也是编制单位容易忽视的地方。
该镇消防专业规划由文本、说明书、图纸构成。文本包括总则、消防发展目标与战略、消防安全布局、建设用地消防分类、消防基础设施规划、建筑消防规划管理、近期消防建设规划、镇域消防规划、规划实施措施等文本内容;图纸部分包括现状图、镇域消防体系规划图、消防安全布局规划图、消防给水规划图、消防供电与消防通信规划图、消防道路综合规划图共六张图纸。
4.2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4.2.1与上一级规划衔接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消防规划属于城镇总体规划的下一级规划。因此,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时应当将管辖该镇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消防专业规划作为其编制的依据、定性和范围,并且时限上也要保持一致,划分并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确定需要编制消防规划的小城镇在县城中的地位、性质、距离的远近等影响因素,要保持与上一级规划相统一,消防安全措施要通盘考虑,例如有无必要设消防站,是否规划危险品运输线路等问题都可以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本文分析的小城镇距离县城较远,但县城总体规划中在镇域西南角的石龙坝工业园区内规划有一个小型普通消防站,距该镇仅7.5km,该消防站在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即到达大兴镇,因此本规划在大兴镇就不另设消防站,而是在规划中制定相应措施,在地方政府扶持下分步骤建立和完善义务消防队和消防装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的费用,而且使消防规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今后的实施。
4.2.2消防规划内容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笔者发现很多小城镇的消防规划千篇 一律,相互抄袭的情况严重,规划文本成了规范条文的堆砌,导致其操作性很差,同时也降低了规划的严肃性。因此,在编制消防规划时要准确详细地调查掌握基础资料,特别是近几年小城镇火灾数据及其起火原因的统计,分析出当地消防的薄弱环节,尽量少提空洞的目标,应将具体的规划措施作为重点。特别应突出近期目标,并将近期目标制定细一点,具体可以分为“防”的措施(如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线路的走向、易燃易爆企业的场所调整和整改措施)和“消”的措施(如每年增设的消火栓数量及消防宣传和管理的计划、措施等),并列出近期各年的消防投资估算。而远期目标则可以粗放一些,只作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即可。
5.结束语
华坪县大兴镇消防规划于11月通过了由云南省丽江市消防支队组织的有关领导及专家的评审。通过该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按照城市或县域消防规划的编制模式进行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存在种种弊端,严重脱离了小城镇发展实际,而充分考虑小城镇的地理位置、社会地位、经济水平等因素,针对其自身发展特点来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才是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云南省城市消防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S].
10.工学专业概述 篇十
生态系统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任何事物都应适应环境来获取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在此,用生态系统来概括营销专业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企业、学校、学生、政府”等相关方之间关系。该模式是指专业在获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依据市场需求与涉农企业(单一企业或者企业资源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对宽松开放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比较灵活的管理制度、有弹性的教学时间设计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市场实践,给学生提供多样化、有效的校内仿真模拟方式与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一方面接受学校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指导下的“工学结合”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课余、假期等时间穿梭于校内小市场与校外大市场之间,自发进行营销实践活动,使校内系统与校外大系统融为一体,学校安排指导式与学生自发探索式“工学结合”交叉循环进行,最终完成“工学结合”培养过程。
一、实现校内小系统与校外大系统之间的顺畅链接,建设“工学结合”多渠道开放式生态系统模式
(一)校内系统。各个高职院校都有大量消费农副产品需求,如水果、茶叶、蜂蜜、有机蔬菜、肉食品等。比如,我院就有学生7,00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大中型社区的人口规模。依托这个“大”市场,一方面由专业组建各种类型的公司,安排学生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后勤市场空间以及各种教学管理上的便利与支持,使校园市场成为涉农营销专业学生自发实践的舞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安排方式
(1)自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专业自建的校内企业实体中进行实训的一种基地类型。各高职学院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建设比如农产品代理公司(校内农产品销售经营、参与校外业务拓展)、餐饮公司(在学院食堂辟出一块区域由学生负责经营,可经营小吃、小炒、咖啡、茶馆等)、营销策划公司(策划各经济实体的开业、促销、学院大型公开活动、到校外拓展业务)、学生超市(经营日用消费品,引入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开辟销售专区)等校内实训基地。各企业实体经营所需资金通过教师学生自筹、学院提供小额无息贷款或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解决。各种企业的经营全部按真实企业的经营程序运作:注册、筹资、纳税等。学生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可以在商品采购、促销、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掘其潜能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的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以及模拟实训中心比如模拟推销室、模拟谈判室等,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校园商品展销会。适用于有一定资金投资的同学,把校园作为一个市场,首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然后根据调研的结论,从校外的批发点批发适合学生需求的产品,在校园内摆摊设点,销售商品并盈利,过一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小老板”瘾,从而克服推销恐惧症,积累销售经验。
(4)校园手工艺品展销会。我院营销专业还采用手工艺品展销会的方式,将同学们分组,模拟注册公司,设计企业的概况,并进行新产品(手工艺品)样品的开发与制作,然后对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设计,在全院范围内举行模拟展销会,对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进而销售洽谈与签约,邀请老师、企业现场专家等作为模拟顾客身份来参与展销过程,并对实训进行考核评分。
(5)参加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在大赛中锻炼自己,如今年我院营销专业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第一届全国营销大赛并获得三等奖,使学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与全国各地高校营销学子交流与切磋的机会。
2、自发方式
(1)二手货交易市场。适用于没有资金经营的同学,代销二手商品,首先对同学们的二手货的供应与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然后采取搜集同学们的二手商品代销的方式,赚取佣金,做一回“经纪人”。
(2)创业园。为了给营销专业学生营造实践的市场氛围,可以在学院指定专门区域作为学生创业园,学生可以按照市场管理的规则进入市场运营,学校后勤收取一定金额的租金与市场管理费,由学生自主决定经营范围,经营资金完全由学生自己来筹措,自负盈亏,学生拥有双重身份:课堂上的学生与课余的小老板,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与做”交融的境界。
(3)创业团队设立营销公司。本专业引导学生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鼓励学生介入社会、兼职创业,利用协会组织的平台培养优秀的创业型的毕业生。本专业营销协会、创业协会等学生团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开设模拟营销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作,并且对外承接市场调研、产品市场推广、节假日促销、社区宣传、校园产品推广等业务,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活跃在企业、市场之间,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团队的成员中绝大部分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并且在企业中成长速度很快,企业满意度非常高;还有个别成员毕业即创业,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二)校外系统。校外系统中,企业在此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企业的合作,校外“工学结合”就会仅仅停留在无序与自发的状态,校企合作在此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校外系统遵循“自发+安排”的原则,两种方式循环进行,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1、自发。即由学生自发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营销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市场是营销专业一贯鼓励的做法,营销专业的课程安排尽量做到紧凑,让学生有足够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假期以及课余时间到校外兼职或者在校园外做小老板,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的氛围,加强包括纪律观念、时间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在内的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我院营销专业大半以上学生课余时间都有工作,他们还充分利用长沙每年一度的农博会、房交会等会展的契机,与组委会以及参展的商家联系,在开展之前即进入会展中心,向参展的商家推销自己,赢得“应聘的经验”,在应聘成功之后,就在会展期间参与企业的布展、参展、推销、洽谈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训”;农博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几乎每一届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
2、安排。即由校企合作来解决“工学结合”问题,学院安排学生在教学时间到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由专业与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市场需求共同研究制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在课程体系中对“工学结合”的过程进行规定,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保障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具体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与单一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教学”的方式,改革为“订单-校内教学-企业实训(或校内仿真实训)-校内或企业教学-就业”的方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问题,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是一种工学结合的高级模式。但此类模式很难持久,因为作为一个企业需要营销人员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而且企业希望营销人员队伍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员的流动性不如流水线工作人员那么大。因此,企业不可能连续几年都跟专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合作的长效性无法保障。
(2)与多个分散企业松散合作解决课程实训问题。目前,企业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大都是碍于熟人情面,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即使有些企业和学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往往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企业的参与往往不是基于对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是基于一时需要而产生,而且除非参观式实训,否则一个企业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也很难承担几个班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况且企业的人事变动、经营状况都会对合作持久性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选择与多个分散企业合作来解决单门课程的实训问题,比如《推销技巧》课程可以将几个班的学生同时安排在不同的企业实训。
(3)与企业资源平台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企业资源平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以学校为主体、聚集众多企业资源所构成的资源共享平台即教育集团,如我院牵头建立的由湖南茶业公司、湖南亚华乳业等100多家企业参与的商务教育集团;另一层是指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而注册成立的职业教育品牌机构或者企业创办的行业人才培训机构,旨在整合企业和社会的培训资源以及政府关系,通过面向企业岗位所需人才要求进行职业教育专业改造,提高职教毕业生就业档次的教育集团。据此,与企业资源平台合作就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充分发挥学院主体构建的教育集团资源共享作用,借助集团企业成员解决“工学结合”问题。当然,教育集团的成立,毋庸置疑是为今后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提供了企业资源以及合作交流的.平台,但据我们调查,教育集团如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起到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资源共享的作用,教育集团还是一个空架子,要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尚需时日,而且因为校企合作制度缺失、企业观念比较落等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得企业加入教育集团纯粹就是做样子,并不是真正想参与“工学结合”的培养过程,使得其合作方式事实上跟分散企业合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此建议我省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可以选择第二种模式。
二是与社会职业教育品牌机构或与企业创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校企双方在教师、实训设施设备、政府关系、就业等各种方面达到充分的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人才。我院订单式培养合作企业湖南旺德府集团下属有旺德府管理学院,专门承担装饰建材行业员工的培训与进修的任务,为整个行业输送人才,跟他们合作可以利用他们在行业营销知识方面的优势共同培养建材行业的营销人才;我院合作办学协议单位华大菁英则是属于社会职业教育机构,跟他们合作则不限于行业,更多是因为可以获得实践方面教育的支持以及就业安置问题的解决。
二、依据生态学、营销学观念,任何学校都应根据自己营销专业开设的资源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工学结合模式
生态学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应和一切有机体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态环境,与环境相适应,保持协调与平衡。高职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的选择也一样,应根据学院所处的地域、企业资源环境、学校自身条件、生源质量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比如,地处长沙交通便利地区的学校与郊区交通不便区域的学校、地处商业氛围不浓的市级学校与商业发达地区的学校的方式选择就应该有所区别。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区学校可以将学校教学时间拉长,边学边做,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时间尽量宽松,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市场实践;而交通不便、商业不发达的学校则相反,应该将学校期间的理论教学时间尽量缩短,甚至用一年半或两年的时间学完全部的课程,剩余时间全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三、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系统持续有效循环的保护屏
根据国外的经验,制定法律法规是政府支持工学结合开展的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如英国政府规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减免教育税。同样,加拿大政府也通过退税政策来鼓励用人单位参加工学结合。
11.工学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篇十一
一、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内容
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形式,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既是促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又是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好举措。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来培养人才,是职业教育最好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职业教育中心把办职业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面向企业需求”的办学方向上来,统一到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上来。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和“四个结合”: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
(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
(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
(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
(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
(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诸多的益处:在学生的适岗、应变、创新方面解决了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以培养忠诚的、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扎实操作技能,从事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破传统的“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授模式,建立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特色鲜明的 “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新模式。具体做法是:
(1)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题体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或企业技师到学校任教,上课或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强化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班实践的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体现模块化、项目化、活页式、直观性。
(3) 以实训基地为保障,与企业共建共享。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全面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效益课堂的实验。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感知体验,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
(4) 以学生成才为目的,强化职业文化的相互认同和渗透,学生体验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内涵,这种教育效果是校园内不能达到的。以企业评价为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以市场、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检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