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2024-08-05

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共16篇)

1.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一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情商”

1、情绪智商的正式提出及其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人才价值认识的提高,智力开发越来越受到众的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不过,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迫切发愿以至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过于看重自己子女的智力商数(IQ)的作用,把它视为衡量他们智慧水平的唯一标准,似乎智商高低可以完全决定一个人将来的前途命运和能否取得成功。事实表明,这是有失偏颇的。

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大学的科学家约翰·迈耶的研究就已经发现,有些人智商一般,然而具有宽容、乐观、自信、坚毅、自我约束、待人友善、不怕挫折等素质,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敬,被誉为“有性格”或者“有个性”的人。恰恰是这些素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将来的成功,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内容,却并没有在智商中反映出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更全面、科学地测定人的智力,萨洛维和迈耶提出了一个智慧新标准———情商,即情绪智商,英文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Q,与IQ相对。它用来描述人们了解、表达和控制情绪,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接近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是人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和准确分析他人情绪并与之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作为一种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对自己的认知、管理和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解压的能力;保持乐观和快乐的能力。

2、情绪智商与智商的关系

智商和情商两者并不矛盾,从流行的个人成功的公式中就可以看出二者关系,“成功的心理基础=智力(IQ)×情绪能力(EQ)×行为能力(BQ)”。这个式子的完整性及说服力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从中就可以看出,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具有同样的价值。问题在于如何将它们协调起来。值得庆幸的是,情绪智商与传统的智商不同,它虽然也有先天的成分,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到。

3、情商教育的积极意义

H.Gardner教授说:“芸芸众生,命运之神往往青睐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不是命中注定就有惊人的成就,而后天的努力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归因。这当中情绪智商是命运天平中关键的砝码。情绪智商较高的人一般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机遇,最终取得成功。”《教育——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早在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多次指出:“应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和培养,包括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组成、身体状况、社会人际关系、职业观念、技能水平、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从业能力、美学欣赏力等。总而言之,应注重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智力训练。”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加强情商教育,提高情商水平是具有很积极、私服现实的意义的。

4、提高情绪智商,行情商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性格”是指包含自我认识、各种情绪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内在的东西。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情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和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和加强情商教育:

4.1充分挖掘学科资源,融情商教育于教学中

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未知求真的关键时期,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课堂上度过的,学校教育借助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等学科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资源,融情商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如像《Na2CO3的性质和应用》

新课的讲授中我们可以从在日常生活的早餐中的油条引入,如:油条这种食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卖国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取名油炸桧。其成品外酥嫩内松输钱,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喜食的大众化传统早点食品。油条的制作如下:将矾、小苏打、盐按比例兑好,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雪花状,揣捣使其成为光滑软有筋力的面团。取面团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长条,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宽的长条,再用刀剁成1.5厘米宽的长条,将两条摞在一起,用竹筷顺长从中间压实、压紧,双手轻捏两头,拉成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边炸边翻动,使油条鼓起来,丰满膨胀酥脆,呈金黄色即成。在接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油条的制作原理来开展Na2CO3和NaHCO3的教学。

同样对于《A1的性质和用途》我们也可以结合日常中熟悉的事、人来引入。比如:尼桑颐达面市,我们学校的某位教师就买了银白色的尼桑颐达。那么在尼桑颐达的广告中,它的买点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宽敞空间和全铝合金引擎,就可以自然过渡到对铝的用途、性质、制备的讲解中。以日常生常见的事物引入,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记忆深刻。

4.2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根本途径

只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品德意识的人,他们的所学才能在社会上发挥最好的作用。可以说情商是智商发挥作用的基础,情商是智商的乘数。基于这点认识,就能做到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情商。比如科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和感受自然,通过探讨和交流,达到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商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在验证水是极性分子的教学中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来验证。其步骤如下:打开自来水开关,使水缓慢成股流下(不能间断),用火柴盒大小的泡沫塑料在头上(或毛衣上)摩擦几下,靠近上端水流,就会发现水流向泡沫塑料方向偏转(成功率100%)。

原理:泡沫塑料摩察极易带电,而水是极性分子,因异性相吸,会带相反电性的水分子一端向泡沫塑料靠近,故出现水下流方向偏转。在此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简单的一个实验,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

发表见解的自由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探究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取一支大试管,塞入带干燥管的胶塞,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干燥管里垫一层石棉绒或玻璃丝,往试管内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再注入少量浓盐酸,立即塞紧带干燥管的胶塞,用一小块硬纸片盖住干燥管口。高锰酸钾跟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当干燥管内投入有滤纸吸干煤油的绿豆大的金属钠。金属钠在氯气里激烈燃烧,在干燥管里产生大量白烟,这就是氯化钠固体。如果再向干燥管投入金属钠,金属钠仍在氯气里燃烧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进一步的加深Na是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4.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怎样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厌”变“爱”、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呢?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废除单纯“灌输式”的讲授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情知教育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愉快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模式等,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己发现或领悟所学东西的实质:坚持学思结合和手脑并重的原则,改变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方法,实现两者有机的结合。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做中学”的同时学会创造性学习。可以通过鸡蛋入瓶的实验来加以说明。

鸡蛋入瓶:燃着酒精棉团投入集气瓶(250ml)中,片刻再将无壳鸡蛋(盐酸溶掉外壳)润湿后直立瓶口,鸡蛋便被吸入瓶内。原理:热胀冷缩。鸡蛋出瓶:向上述有鸡蛋的集气瓶中加入20ml饱和溶液,迅速倒入5ml浓盐酸旋转一下,立即翻转集气瓶,瓶口对着盛有清水的大烧杯,鸡蛋便自动进入烧杯中。

原理:浓盐酸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将鸡蛋从集气瓶中冲出。

NaHCO3+HC1==NaC1+H2O+CO2↑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情商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引导学生的认识情感及意志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产生学好课程的愿望,树立学好学科的信心。如在教授《分子和原子》一课中,可以用宋朝王安石的《梅花》引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读古诗品诗味,不失为一种良好是教学导入法。

4.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情商教育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商

按照戈尔曼的说法,情绪智商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气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营造宽松、和缓、愉快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培养情绪能商。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有目的衣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情商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培养和锻炼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丰富情绪情感,加强人际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如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书法绘画等才艺活动;创办校报、班级墙报、电台、校园互联网络、文化活动长廊等;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干部竞选、郊游、志愿者活动以及组织学习优秀影视书刊等。

4.5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情商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情商教育的基点和开端。父母应打好孩子情商的矮墩墩。父母的引导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产生影响力,研究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生活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情商高 的父母对子女有很大帮助,相反,不当的情感教育会造成对孩子终生的影响。而且,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的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青少年儿童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都给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家庭圣堂笺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还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情商教育体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情商教育的大环境。

5、小结

情绪智商作为一种全新的智商概念,它扩展和加深了对人类智慧的认识,同时也扩展和加深了对丰富多彩、曲折迷离的情感生活的认识。有理由说,情绪智商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注重情商教育,发挥化学的学科特色培养情绪智商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成功的情商教育、较高的情绪智商,不仅能帮助一个学生逐步建立价格的力量、拥有健康人生,更主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2.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二

1.1 与教学实际情况相连,加强提升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堂教学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教学,同时也是集体教学。即使对某一位同学进行体育教学,也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最终才能完成体育教学,达到教育的目标。这就是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

1.2 课堂教学规划按照体育教学本质,结合专业特色

在中职体育教学当中,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专业特色,对教学的重点以及目标进行确定。中职体育教学本身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运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一种教学手段,必须与学生专业特色以及特点相联系,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

1.3 紧扣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职业背景

中职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实践、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化体育课程的学习不断强化。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营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积极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

2 中职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2.1 设计体育教学环境

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岗位要求设置教学环境,如果是汽修专业的学生,那么可以将运动场作为汽车实训中心,设置维修、仓库、美容以及检测等区域,练习力量素质时,哑铃、杠铃等运动器械可以采用小汽车轮胎来代替力量练习。在练习耐力素质、速度方面时,在跑道的弯道、起点和终点设置模拟的岗位和车间,将跑道中的运动器械,采用汽修维修工具来进行替代。学生作为汽车检修人员,通过变化的运动器械、模拟的场地教学,与自己专业高度贴合,通过实际的运动练习,促进体育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并最终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目的。

2.2 综述职业能力目标

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工作之后,都会从基层做起,公司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能力都有着高要求。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要熟悉整个维修的过程,或者是其中的某个环节等,都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比如电路、汽车喷漆等,汽车中配件种类繁多,规格不同的配件轻重不一,在更换零配件、拆装等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出中职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并且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专业特点相联系,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突出实践、强化运用,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身体素质的提升。

2.3 设计体育教学课堂活动

职校汽修专业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男生,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方面,要不断创新,在每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将专业特点融入其中,安排器材以及运动场地。比如,练习力量时,运动器械可以用轮胎来进行替代,根据轮胎重量不均、大小不一的特点,在常规的拖、举等运动之外,要求学生对轮胎平衡点、着力点进行全面掌握。练习速度时,分组学生,然后进行竞赛,从配件的设计、领取,再到快速地送达检修岗位。体育老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要充分体现出汽修专业的特点,实现理想化的速度练习效果,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3 为学生创造性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3.1 练习力量和速度

培养学生创造性职业能力的教学实践中,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主,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力量练习、速度练习。在开始练习之前,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探讨,采用汽车轮胎来开展力量练习课程。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讨论参与的一项运动项目,在练习时,学生非常地投入,培养学生创新、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还能完成力量练习。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促进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共同协作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轮胎搬运如何快速做好?发现轮胎运动时,“滚轮胎”比“搬轮胎”快得多。这样便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兴趣,接下来学生在课堂中就会认真练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总结,最后学生在进行该项运动时,才会将轮胎滚得直且快。通过体育教学课程的不断拓展,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实现了教学效果。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创新练习、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将得到不断地提升。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创新、开动思维、想办法解决问题,加强学生人机交往能力、交流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体育基本技能的快速掌握,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此外,在实际工作当中,还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练习队形队列

练习队形队列,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纪律组织性,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能够将学生的面貌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在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中,其组织形式的形成,可以通过活泼生动、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以及强烈兴趣,与汽修专业的走、坐、站等姿态相结合,将节奏感的韵律融入到汽修专业的特点中,进而通过探讨、竞赛以及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课堂的主体,将自身的创造与想象力充分发挥,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体育练习,实现自主学习效果。教学手段的不同,所引起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以图片或者音乐取代口令,加强刺激学生的视觉,创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应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感官意识的提升。在巩固本专业特点的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和审美观,陶冶个人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3.3 开展室外拓展训练

结合汽修专业的特色,进而开展各项体育游戏,在设置游戏时,融入难度程度不一样的技能练习以及身体素质练习,比如“信任倒”游戏项目,在这个游戏项目当中,小组中某个人往下倒,让小组其他同学去接,让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是团队,感受在团队中信任的重要作用,明白团队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付出与感恩,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奠定基础。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练习时,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和设计方法,进而开展体育演示。综上,通过情境练习,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一个又一个游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思维模式,进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潜能。游戏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当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才能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进而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以中职汽修专业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相关实践,中职体育课堂教学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倾向于学生个性的拓展,尊重个体选择,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课堂中,将职业能力与身体素质相结合,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进行,促进身体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伟东.浅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J].职业,2015(30):102-103.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11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进而采用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约束自己。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自主管理的途径,从而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角色,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并且结合学生的时间情况,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实际上自主学习是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当然自主学习也是为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其今后的发展铺下良好的基石。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现状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占据主体地位,并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化学知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调查显示,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形式中,这样,学生则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进而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当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大家长久思考的问题,结论莫过于两点:一是学生兴趣的培养;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单独谈谈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现象运用相关化学原理来解释,但这个解释的过程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思考、深入探讨,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与锻炼,从而达到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会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所研究的化学知识,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而当学生在探索和分析化学问题时,其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会被激发。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就需要深入研究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性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而且,教师在研究自主管理的方法时,也会随之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样教师就能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拥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能引导学生掌握自主管理的结构,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和进步。而且,提升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能让教师在教学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针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出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协调好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并确保学生在学习时能听从教师指挥。此外,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弥补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和缺陷。只有教师提前做好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准备,才能提升培养效率。

(二)完善自主管理能力结构

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并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动,研究出科学的自主管理模式。其次,教师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互相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善相关的自主管理能力结构。

(三)以学生为主体,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时,教师应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学生的权利,进而结合学生提出的自主管理意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让学生有效地自主管理。

四、结语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材施教,然后再组织学生探索和研究自主管理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管理方法。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合理的自主管理观念。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合理创新自主管理方法,在教学时采用创新性的自主管理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正斌.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师,2009(S1).

[2] 高红菊.浅谈中学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 王冬.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策略和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5).

[4] 方卓芬.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

4.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四

【姓名】***

【规划期限】三年

【起止时间】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7月

【年龄跨度】21岁至24岁

【阶段目标】考研

【总体目标】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个人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己是属于那种很外向的人,善于沟通,一年的班长经历让我具备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敏锐能力,更是有很多涉及心理的实践经验,比如调节同学们的紧张关系。

2、精力充足,细心,做事积极主动。

3、处理事情逻辑能力强,处理事情井井有条。

4.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吃苦耐劳,有善于与人合作,有团队精神,能快速适应各种环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勤奋好学,能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努力改正,不断完善自我5.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热情大方的待人原则,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塑造了我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追求,培养了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我能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并取得理想的成绩.(二)不足剖析

1.知识上的差距。书本知识的欠缺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当是实践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实践,在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

2.能力的差距。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除了在实践中逐步学习外,还要和老师和各方知识渊博的人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请教和学习。

【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

1.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一个是考研;一个是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为考研做好知识储备。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

对于第二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社会,了解心理市场需求、熟悉运作程序。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心理咨询工作,要采用什么办法,和人保持联系……

2.目标组合:考研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有促进作用。

5.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五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诵读是学生了解文化、走进语文世界的重要敲门砖,特殊捷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语文教学知识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艺术、文化、思想都离不开语文教学,先天优势,使得语言教学在各教育阶段都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诵读教学的相关规范与控制指标,强调了通过诵读提升初中生语文文化常识、素养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诵读教学在实践中的魅力,深度解析对于初中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诵读教学;魅力所在

初中是学生语文文化、素质积累的关键期,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眼界、了解认识到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们通常会选择提高学生阅读量,积极鼓励他们诵读国内外名著,使其提升语文整体感知。朗诵看似是教学中一种独特的方式方法,但其教育效果显著,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不息。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受现代化教育潮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在发展上推陈出新,多媒体、现代化学习区、远程教育等教学模式被引入,并先后充当教育主体。经过多年实践,教育专家们、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虽应融入社会、时代,但依然要秉承传统教育的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作为初中教育的关键环节,诵读教学一直备受重视,如:在许多初中学校中,“早读”已经成为习惯,或朗读文章、或背诵课文,亦或研习英语文章,在一天的黄金阶段,教师将宝贵时间留给了诵读。(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又如: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每人朗诵一段课文,总体捋一遍之后,再开始教学,与默读相比,诵读在课堂上引起的学生关注度要强很多,这也从侧面的展现出了诵读的重要价值。从教学表现上看,诵读教学并不属于独立的教育体系,其穿插到了语文课堂教学、课后教育引导中各个步骤,使用率很高。

二、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解析

上文提到,在语文教育中诵读教学备受教师青睐,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诵读教学具体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讨论。

2.1充分发挥朗诵的“未知价值”

人都有求知欲望,当面对一个未知的事物时,人的学习欲望是最强的,这点在初中教学中屡试不爽,同样的,朗诵也巧妙的把握住了这一心理特点。诵读的时候,学生的思想是独立的,存在特殊的空间中,只跟随文字的心理指向而变化,产生的“阅读期待”,会引学生“入境”,加深对文字的体验和思考。如:在《喂——出来》教学中,由于课文科幻微小说,与叙事类文章不同,其背后隐藏着深刻含义,人终将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代价。课文题目很吸引人,老师首先让一组学生阅读,分好段,每个学生按次序阅读,阅读完毕后,由下一组同学讲述文章具体讲了哪些问题,那个“洞”有什么寓意吗?最后掉下来的石子和“喂——出来”又代表了什么?(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学生们的回答各异,之后,再让下一组学生,朗诵课文,同样的分段,阅读后,由最后一组同学再一次回答上述问题。反复朗诵、反复思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在心目中对文章故事的记忆,还能最大限度的让文章突出的几个点扎根在学生思维中,深入研习。在这里,诵读教学的关键是强调文章重点、使文章结构清晰,尤其是老师在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之后,“喂——出来”在语气上的震慑力被充分发挥出来,更能引起学生关注。由此可见,朗诵的目的有很多种,实现路径也有很多条,它的“未知价值”非常丰富,仿佛一个引子,让学生透过一次次朗读,带着问题阅读,从而找到答案。2.2烘托“诵读”的美

每个学生的朗诵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女生在朗读时的情感会饱满一些,而男生相对差。在很多初中学校,设有“朗读比赛”,其目的是锻炼、培养学生朗诵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认识到诵读的“美”。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在能力培养阶段,语文教师们通常会树立代表,引用例子。如:王在恩创作的《好嘴杨巴》是一篇民俗文章,作为一部小小说它十分适合在朗诵比赛中表演。为了让学生领悟到阅读的魅力,语文教师会使用“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按照既定的“模板”有感情的阅读。此外,诵读还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和生气,原本鼓噪、乏味的课文,会压抑学生思维、情感,以朗读、比赛的形式丰富课文,有助于建设不一样的学习情境。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课文中描写春的词汇轻柔、优美,充满生机,比方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阅读情感上,必须要有期望、欢快、缓慢的语调,方能展现出时间的“过程”,让文章富有空间感。揣摩文章在朗诵过程中的美,也是学生深度解析文章的必要,二者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十分有效。此外,学生还能通过朗诵《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脑海中分别勾画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将文章中深藏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基于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发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语文是较为轻松的学习科目,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出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情感上亲切、在思想上贴近于学生,所以学生们更乐于积极的投入语文科目的学习中。然而,为了推行基于素质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广大教师应积极改革诵读教学,优化朗诵的教学价值和能力,促进其承袭与发展。首先,诵读教学必须贴合语文教学实际,以课文为主,课外教材为辅,如: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适宜朗诵、诵读的文章展开专项训练,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与习惯,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多读一些国内外名著、文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鑫翔 文字 Q 一 八 二五零 二八 二七)其次,重视诵读教学技巧和理论的推陈出新,一方面,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要限制、过度规范他们在朗诵时的语音和腔调,允许他们运用新方法、新技巧,另一方面,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文章,透过诵读教学,将这些文章中的先进思想转接到学生脑中,使他们在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时的思想丰富起来;最后,重视教师范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

四、结论

总而言之,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它的影响地位依旧会有增不减。快节奏的社会,让教育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任务更加繁重,尤其是初中学生们,他们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严重压榨了他们解放思想、释放天性的机会和空间。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诵读教学,净化学生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加自由、独立的认知空间和惬意环境。

参考文献:

6.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六

潮安县田东初级中学教师 陈世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环节,而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观察作为一种化学学习能力,对于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化学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特别是化学实验的内容来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提高学生在观察能力训练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持久性。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掌握技能,进而认识化学变化规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设计为喷泉实验;分子运动实验,可设计为“铁树”开花;“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实验,可设计为“雨”落叶出红花开;这样学生的观察兴趣就更浓厚。

但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

第 1 页 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要求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目的、要求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愈好。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前,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导思考:“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在条件具备后,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二、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化学实验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求,必须有计划、有次序的全面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呢?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观察顺序应是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观察:

1、实验前:注意观察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反应装置(观察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等);然后是对添加顺序及数量进行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要观察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改变、气体生成等)。这个阶段,老师在探究活动前应给必要的指导(如列出观察提

第 2 页 纲),从而避免观察的片面性。

3、实验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一些性质,当然对于仪器拆分的顺序等细节也不能忽视。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应克服以下不良现象:(1)注意变化明显的现象,而忽视稍纵即逝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细微的变化;(2)只注重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实验操做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3)只观察不思考。因为观察和思维活动是紧密接合的过程。只有认真思维,才能将观察的动机从意外引发好奇的初级形式上升到思索探究的

三、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上常发生这种典型事例:本来只要认真看一下实验的装置图就可了解各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和方法,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连接。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的连接、药品在实验前后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等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化学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而不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要注意变换方位。同一件事物,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这个道理。

2、要养成自觉意识。要注意养成自觉观察身边人事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

3、要善于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

第 3 页 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

四、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

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是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方位的观察能力,除了通过化学实验之外,还要努力开拓观察的时空范围,借助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努力创设观察机会,接触多种观察现象和情境。其中包括结合教材内容和音像资料的选用;组织和开展化学课外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可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观察领域,增加学生多方位观察能力的场合和机会。

总之,实验能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都是靠观察来获得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8月15日

7.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七

一、设疑启思, 引发创新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起点。[1]一节高质量的化学课, 教师必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探索、讨论。问题提得好, 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 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实验探究式教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通过设疑, 引发学生创新。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的性质时, 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新闻媒体曾报道浓硫酸毁容事件, 而浓硫酸 (出示浓硫酸) 是这样一种无色液体, 洒在脸上后, 为什么使人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呢?你想了解浓硫酸毁容的原因吗?你想知道浓硫酸有哪些特性吗?请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动机。

二、深入观察, 倡导创新

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 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通过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古往今来, 凡有成就的发明家无不有着对实验的观察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却仅停留在直观感觉上, 在实验观察中往往受突如其来的新异变化的影响, 忽略了对现象的深入观察, 使观察变得盲目。例如:在观察镁带燃烧时, 很多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耀眼的白光, 而忽略了白烟及白色固体。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又是至关重要的[2], 好的观察方法应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周密的观察计划、严肃的观察态度、良好的观察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好的观察习惯, 教师在做实验时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 来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启发: (1) 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能否用硫酸代替盐酸? (2) 如何检验气体已经收集满了? (3)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生气体的成分?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观察、讨论, 对学生创造思维的萌发起着催化作用。

三、改革实验, 探索创新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求思维的数量, 而且要求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课本上有些化学实验, 存在现象不明显, 步骤复杂, 装置不合理等问题, 并且实验的安排往往处于概念、理论的依附地位, 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研讨, 因而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一味地依赖教材, 而要不断地探索、总结, 大胆地改进, 使实验尽可能地向着可靠性、科学性、启发性的方向发展。

例如, 在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时, 为了证明能发生反应, 书中给的实验方法是将两只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于装有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个水槽中轻轻摆动, 观察试管内液面变化情况而得出结论。完成实验后, 我提出问题:谁能将此实验进行改进?为什么要改?改进后有什么效果?有无改进的必要?此时学生活跃起来, 纷纷献计献策。多数学生是在原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有把二氧化碳收集到两个小的塑料瓶中, 再分别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盖严振荡;有将二氧化碳收集到锥形瓶后塞上双孔橡胶塞, 一孔连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 另一孔连一个S型管, 里面装有红墨水,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液面的变化;少数学生认为可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入稀盐酸。我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交流讨论其优劣。最后学生们认为用后一种方法比较好, 并提出二氧化碳可以用嘴直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呼气, 这样既能得出结论, 又能节约药品, 节省时间。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 这正是创新思维迸发的火花。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且让他们体会到了创新所带来的价值。

四、实践锻炼, 主动创新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创新发现和制作。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完成, 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 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4]。这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不要讲得太多、太细, 要留有空间、开发区让学生去创新, 锻炼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尽量把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小实验, 边讲边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学生实验中, 让人人能动手操作, 教师还应依据大纲多翻阅一些化学书籍和参考资料, 增加一些趣味实验, 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验。如, 酸碱盐性质, 酸碱通性及原因教学, 把学生带进实验室2—3人一组边讲边实验。教师只纠错答疑, 学生多做,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 亲身经历, 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乐趣, 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样实践锻炼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创新能力。重视家庭小实验,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 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都有积极的意义, 如“会跳舞的鸡蛋, 灼烧铜丝, 铜钱翻新”等, 让学生到家里课外寻找有关材料完成, 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使学习化学课内、课外、家庭、社会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 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新课标倡导化学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领悟知识, 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调动学生主动创新的激情。

总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无论怎样教改, 这一点都不能忽视。加强实验教学, 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 是提升其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3]徐学福.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8.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八

【关键词】提升;能力;知识;实验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全面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包括内容繁多,例如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做实验作业,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是又一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已学的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进一步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

三 、提升学生的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

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9.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九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这种理念引导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电气,数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各专业理论的基础,也是职业技术的基础,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电子职业能力教学方法项目核心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普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师。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本人围绕职业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

一、设置情景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是人们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内部诱因,学习上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

本人认为,教学应遵循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展开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地探索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正所谓要自己下河去游,才能学会游泳,在教学方式上,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取真知”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掌握其本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新器件和新理论不断出现,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和充实。为了适应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及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应根据其发展趋势,在全面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和组织。加强对电器件以及实用电路等的学习,适当补充一些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方向的内容,替代教材中陈旧的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

二.联系实际,把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难点,学生学完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他不能把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相联系。从而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势必使学生缺乏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本人在教学中强调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又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的能力,实现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电工电子课程,我们安排了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如电磁炉的安装与维修。我们把电磁炉拆开,给学生讲解后,让学生分组尝试设计实训中所需的电源装置、发热盘电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参照电磁炉的电路原理,由整流电路将5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发热盘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加热功率500W,工作电压220V。

在讲述工作原理时,要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设计安装调试,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经过资料查阅、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电子电工专业而言,这样的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识图,元件的识别,电气安装,调试,维护、设计等维修电工的岗位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练习题、实际问题、电子电工制作的选择与设置,都应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用实践来巩固课本知识的掌握。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无定法。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电子电工专业因应用需求不断的发展,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电工电子课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方法要灵活多变创新。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实践性,不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在专业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融入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使培养对象更能适应今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莉.论电工技术模块化教学趋势,安徽,淮南23

[2]李义府、吕向阳.加强工程训练培养能力改革电工电子实践体系.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2(4)

[3]李祺,李春鹏;论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11期

10.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

(江西省新余四中 作者:杨勇 邮编:338000)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绝大部分是记忆的过程,中学化学的学习尤其是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知识点讲过好几次,只是因为平时用到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总记不住,遇到相应的问题仍不知从何下手。这里,就简单谈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首先,我们要从改进教学方法上入手。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力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作为化学专业人员,我们教师对于很多化学实验可能会有不屑于演示的心理。但是要知道,学生是不会这样认为的,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最大的兴趣就在于其丰富多彩的实验。所以只要我们有时间,有设备进行演示的实验,哪怕是简单的溶液变色的反应,我们都应该尽量演示给学生,加深其认识。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化学中涉及到微观粒子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原子的结构”时,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用动画、或者是电子云图片等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有意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比如在讲“硝酸的工业制法”时,我们可以按照课本列举的步骤一步步分析这样设计的原因,并且联系到其原料氨气的制备这一知识点,巩固工业合成氨的相应知识。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从对比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巩固知识,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时间。艾宾浩斯的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最后,要适当地介绍较好的记忆方法给学生。

记忆方法因人而异,要引导学生从诸多的记忆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就将常用的记忆方法列举如下:

1、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2、有意记忆法。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图集中,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记得快且牢固。

3、分散记忆法。对于一些繁多,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要指导学生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增强记忆的效果。

4、联系实验记忆法。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5、对比记忆法。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等法。

6、归纳记忆法。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综合归纳,找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连成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记忆过程,从而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7、形象记忆法。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有些基本概念和是比较抽象且又难以用实验直接观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8、趣味记忆法。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学生记忆。

9、改错记忆法。改错能为学生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馈。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改错让学生加深记忆。

11.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一

一、职业能力概念界定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就明确提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关于职业能力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蒋乃平(2005)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指专门知识、专项能力、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据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中一项名为“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能力及职业态度与素养”的调查显示,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社会能力,排名第二的是认识方法能力,排名第三的是职业态度与修养。而行业企业人员认为高职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排序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职业态度和素养。其中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由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此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跨岗位、跨职业的工作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学生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语文实践教学的内涵

语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一体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离不开语文。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停留在对文章的阅读与赏析方面,没能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笔者认为在高职类的学校中,应强化语文的实践教学,努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表达与交流;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其中表达和交流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这类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话语得体,口述准确清晰,会说良言,是任何一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言说,就是一种促使事业成功的得力之“器”。作为现代化人才骨干的大学生,不论攻文攻理,不先“利”口语这个“器”,就不能很好地“善”未来之“事”。纵有“经纶”满腹,遇到问询不能迅速准确解答,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此外,口语交际的即时性还决定了交际主体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现代高职学生注重口语交际,常说良言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类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是写作训练,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职场适应力。新教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有所减少,但增加了不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如条据类、申请书、启事、说明书、广告词、创业策划书、求职应聘信等。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设置更为合理、有用的命题,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职场适应力。

另一类重要的语文实践课程,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这种训练应该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语文,这是目的;二是综合,这是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种语文要素的结合,又是师与生、生与生、学校与社会多个主体合作进行的;三是实践活动,这是手段,以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四、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案例分享

笔者曾在某高职学校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分享我的创业策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班级44名同学,分为7个小组开展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以自愿组合为主,教师是当调配,6-7名同学一组,组成若干创业团队。

2.每个创业团队结合所学专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创业环境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并根据创业策划的要求开展活动,编制创业策划书。每个创业团队自选队长,队长要做好创业项目筹划、创业策划书编制和创业策划汇报交流的分工。(调研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创业团队上交创业策划书,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作适当修改。(写作能力)

4.由教师指派或大家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分享活动主持人;分享活动主持人阅读各个团队的创业策划书,准备主持词。(口语能力、沟通能力)

5.每个创业团队推选一名评委;要请班主任、相关课程及企业人士担任特邀评委。

6.由教师指派或各创业团队推选分享活动工作人员2-3名。(沟通能力)

7.各创作团队根据创业策划书制作演示文稿,用于汇报和分享。每个创业团队的汇报时间为8分钟,答辩时间不超过4分钟,合计不超过12分钟。(演示文稿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调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使用演示文稿的能力。综合实践的目的得以实现。

目前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专语文教材,其教材组元还是比较合理的,每单元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但就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来看,后两类的内容训练并未真正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很小,甚至都未能把此类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过程,即使有正常的教学训练,也没有相应的考察,这是教材和教学的脱节,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五、结论

笔者认为,应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加大此类口语交际的教学力度,以人为本,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生活提供更大的帮助。

如每单元需要三周教学时间,那就必须有一周(约4课时)的时间来完成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并体现在授课计划中,期中、期末考试中也必须有相应内容的考察。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笔者认为一学期大概4个月,每月实践一次即可。因为准备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月进行一次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民主决定。

学生的就业与人才市场的需要息息相关,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教育的成果是否有效将由社会需求检验,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所要求外,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业忠诚度等。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职业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语文实践课,就像蒲公英的根,应深深的扎根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它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能力保障,使高职学生更能从容应对将来的职业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国庆.解读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2005,(12期下).

[3]吴晓义.“情境一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

[5]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徐国庆.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J].职教论坛,2010,(12).

[7]石伟平.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J].外国教育资料,1997,(8).

[8]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高职研究,2011,(34).

[9]韦志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9,(32).

12.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二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1、物理实验教学的历史回顾。

从前, 为了追求升学率,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 学生在本子上练实验, 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物理实验没能起到使学生进行探究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单纯为了教知识, 教技能, 转变为以全面培养人, 培养人的科学素质为目标, 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探究, 习惯探究, 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环境与氛围。

二、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格局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我重新思索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实质与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从人类发展的轨迹看, 人类的前进史就是人类探究自然的历史, 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人类探究自然的结果, 我们的教学也应顺应这个规律, 即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探究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经过多年的探索, 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主要的是以下方法。

1、把物理演示实验变成为探究性实验,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能力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的特点, 能为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造就生动、形象的情景, 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原始的感性材料。我呢, 又将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 在其中, 让学生充分动脑, 思考该怎样操作, 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动手亲自操作, 感受当时的情景, 动口说出结果、分析原因, 发挥学生真正的主体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演示的形式不仅仅是“教师演, 学生看”, 更多的是“教师导, 学生演”, 即边学边实验。

2、在分组实验课上,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去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决断力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 我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通过主动探究, 培养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思维品质。

3、坚持大物理实验的理念, 引导学生随地随时做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因为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 所以物理中很多现象、定律都可以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上。如让学生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又如光的衍射, 让学生想法做实验验证, 从两杆靠紧的铅笔缝中看灯光, 就可以看到衍射现象。光的干涉可以用吹肥皂泡的办法观察到。让学生知道实验并不神秘和高贵, 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做, 只要坚持就能成为手脑并用型的人才。

4、长期开放实验室, 给愿意动手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拓展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一些学生不满足课堂上的知识, 往往有许多想法, 想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又苦于没有场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和我的同事决定长期开放实验室, 当然, 主要是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施展身手的时间与空间。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因为自由, 所以更具有创造性, 更具有探究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空虚无聊的问题。在开放的实验室中, 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与习惯。

三、加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 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增设了课外探究活动这一内容

课外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探究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的做法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 允许学生反复做, 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允许学生的各种假设, 尽量少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我要求学生做完之后要反思, 要讲一讲。这样一是认识的深刻, 二是大家相互学习。

2、我要求学生自制小制作, 积极参与小发明活动, 培养手脑并重型人才

物理学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 让学生思索这些原理的应用, 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我的学生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了万花筒、利用重心的原理制造了不倒翁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创造不是神秘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到, 只要你用心。这样, 让学生适应“科学家”的角色, 培养学生创造发明意识, 有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做人境界。

总之, 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与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努力,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探究的过程, 物理实验教学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物理实验教学最本质、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浸泡”在探究中, 在探究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领悟科学精神, 在探究中提高做人境界。

13.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很强,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正确的引导。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应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增强教师自我的创新意识,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时,可采用探索性的分组实验,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探究些什么内容,怎样设计实验,选择恰当的仪器而且就地取材学生自己准备:用平面镜还是用玻璃板好呢?像的位置怎样确定,有的用一张白纸,有的画好了格子,有的用坐标纸。怎样保证镜子垂直,学生也想了很多办法五花八门的,真有趣。学生探究出来,探究实验记录表格也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设计。这样老师只是参与者、合作伙伴,学生的热情很高,兴趣很浓。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在做实验时善于发现问题,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大胆怀疑。如做电学实验时,串联电路两个灯泡的规格都是“3.8V”但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亮一暗?两灯两端电压是不是相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反复实验发现有盏灯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从而解决了问题。我一直要求学生除作完规定的实验外可创造性的玩一玩,如做题的过程中发现短路难于理解,通过做实验解决了问题,先把电路串联好,灯正常发光,用导线在一灯的两端一搭,灯不亮了,而另一盏灯更亮,很直观形象,短路的问题也理解了,学生很有成就感。我说电路哪处断开,哪两端电压就接近电源电压,学生开始不相信,通过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的,心服口服。

三、创设实验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因此在初二进行了噪声污染的调查,初三进行空气污染、水污染的调查,通过上图书馆查资料,网上查找资料,或实地调查、测量、观察。走亲访友,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因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培养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开辟了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进行了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评比活动、物理科学知多少的演讲比赛,游戏式物理课,物理应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也参观了水厂和请专家进行了物理知识讲座等。因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浓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得以升华。

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了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积极讨论,发现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积极主动参与老师的实验,与同学上台操作表演,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

3、做好课外小实验。积极参与各项物理活动,碰到问题善于通过实验来解决,充分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

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最好准备一个物理常识记录本,养成随时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随时有心得有灵感,马上记录下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保护创新的火种。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14.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杨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物理学自身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广大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是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做好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有关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即从实验直接推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些实验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往往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 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二、加强实验方案和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据取数,得出结论,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的本领,即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要变学生实验为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只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教师只讲述基本方法,不做示范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操作可在实验室内巡视启发指导,给学生创造独立实验操作的环境。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做”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形成学习物理的比较稳定的动机、情感,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在“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多样性,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是要求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重视演示实验中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创新,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实验中强烈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对实验过程中重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研究列入标准,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的发生的异常现象;二是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做好课外小实验;四是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展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总之,由于学生在实验教育中要么观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按部就班地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课堂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与意识到指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而不是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15.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五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 简单问题复杂化。

有些教学内容较为简单, 教师稍加引导, 便能唤起学生清晰的记忆。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实验而实验, 将它们设计成为复杂的实验, 使原本简明的教学流程变得繁琐、乏味,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外力作用”时, 用较长时间做“沉积物分选”实验, 得出“大颗粒在下, 小颗粒在上”的结论, 学生起初兴致较高, 最后却毫无兴奋感和成就感。究其原因, 该实验验证的只是高中生已知的常识, 这种只追求形式的实验难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变做实验为讲实验。

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 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为了应对新的考试, 有些教师以“讲”的方式剖析教材中的, 或者他们认为可能考到的实验, 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实验。这种“讲”出来的实验有形无实, 无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 验证性实验多, 探究性实验少。

地理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实验, 也可以是学生操作实验, 后者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参与,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但是, 有些教师为确保实验结果、实验进度与预设的一致, 许多可以由学生操作的实验也由教师代为完成, 使真正的教学主体隐退到次要位置。

4. 实验操作不规范。

教师指导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比较关注实验的结果,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往往关注的较少。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往往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二、探究性实验的界定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教学, 要重视地理实验的教学, 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 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 以教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探究, 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2. 自主性。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参与、亲自动手实验, 自己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协调作用, 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自主性。

3. 过程性。

探究性实验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 无论是从问题的提出到实施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还是思维方式, 信息处理和整合获得结论等, 学生都是亲自体验过, 一旦学生熟悉了探究问题的程序和基本环节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得到多次体验后, 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加贴近科学探究的方式,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步骤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流程一般如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下面以“海陆热力差异”为例子来说明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过程。

高中地理中讲到海陆热力差异。学生经常要问:“什么是海陆热力差异?”, “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让学生猜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海洋升温比陆地快, 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海洋升温比陆地慢, 还有一些同学说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究。

学生设计实验:取两个烧杯, 一杯放水, 一杯放等量的细砂, 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 过一定时间后, 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收集整理数据:在阳光下晒30分后, 当时细砂的温度为45℃, 水的温度为37℃, 移到室内10分钟后, 细砂的温度为31℃, 而水的温度为35℃。水温度变化是2℃, 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14℃。

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要小, 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交流合作: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而砂石的比热小, 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 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 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

经过以上实验探究, 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就会理解了。

高中地理的学习不再是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 课堂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背地理、记地理, 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获取知识, 探究性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素材, 利用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 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摘要:“重探究, 重实践, 重体验”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人通过对高中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对探究实验教学的理解, 探索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实施探究实验教学。

16.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性教学;信息化教学;归纳演绎型推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10-01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尽相同,它不仅与知识和理论水平本身有关,而且和本身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而思维方法是各式各样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清晰且正确的思维,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终极目的。

一、抽象意义上的思维方法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性关注,有效教学被称之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它倡导的是个性化的教师教学过程,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没有既定的行为模式,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和行为科学的前进发展,才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是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所以,人们渐渐地开始关注哲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理论学基础,后来,学习到了如何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真正的教学问题,而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就此提出,有效教学的主要问题即教学之效用,它探讨的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是什么的问题,而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呢?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授使得学生拥有了真正的思维能力才是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无疑,有效教学也就成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而在教学与课程二者间的关系中,课程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与学生始终处在课程之中,是课程的创建者,而教师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抱以研学者的态度来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各式问题,积极主动的总结经验,对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规范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总结其过程本身,认真探究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模式,知识发生过程是只是发展过程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发展过程是知识发生过程的升华和提升,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此外,大力推进组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系统,从而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也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它是充分贯彻有效教学的绝佳途径,它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终极目的。

二、具体意义上的思维方法

1、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自从被提出以后,它的出现颠覆了许多已有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他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视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它能在短时期内快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达到自主、自觉学习的目的,它重在培养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换言之,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授时不告诉所要教授内容的结果和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独立自主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本身在于学习过程的感受,而绝非学习结果的获得,而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自主性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本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举例看来,始终以实验室教学为基础的高中化学则是探究性学习的最好体现,原因很简单,探究性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和激情,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操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始终秉持以教师为指引、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新理念。

2、信息化教学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高速运转,信息化教学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也逐步凸显,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而非简单的被动接受者,这样就把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在互动信息的重组过程中我们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不再只局限于教材本身,要立足于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切实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性问题,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脚步,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化学前沿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其次,教学形式应该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说和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诸如辩论等的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授课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可以请化学领域内一些著名的学者或者工程师来进行专题性讲座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认知水平。

3、归纳、演绎型推理教学

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性一环,而如何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理解并且吸收化学知识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归纳、演绎能力的锻炼,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记忆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我们在学习SO2的时候,应该学习其从物理性之道化学性质再到其作用,把它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学会由实验室制法到工业制法的演绎型环节,再推而广之的逐步引申到其他物质的学习,在实际学习中,虽然元素化合物各种各样,但物质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归纳总结的能力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即把各处分散的知识统一归入一个系统,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后在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理解。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下一篇:【精华】心中的梦想作文